欢迎来到199财经!

手机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手机 > 专访Bob Borchers:"软硬结合"给苹果产品带来独特化学反应 >

专访Bob Borchers:"软硬结合"给苹果产品带来独特化学反应

时间:2021-01-26 13:48:15|栏目:手机|点击:

如果说有A系列芯片加持的iPhone是一副强健的躯体,iOS系统则是苹果制造这幅躯体时同步生成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有相互转化的趋势与可能。

所有的一切,从2007年的这款手机开始所有的一切,从2007年的这款手机开始

  这是一部iPhone一代,很多年前,它为已经习惯Symbian或Window Mobile手机的用户,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用户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与现有系统的不同。

  这种不同,既有它漂亮的界面与图标带来的新鲜感,也有电容玻璃屏与当时主流智能机电阻屏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甚至是手指拨动照片/唱片封面带来的那种特别的弹性触感。

cover flow界面是那个时代iOS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cover flow界面是那个时代iOS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从那时开始,用户已经模模糊糊地感知“软硬合一”的产品理念,也正是这种理念,从根基上造就了苹果产品独一无二的体验。

Bob Borchers (图片来自the tech chap)Bob Borchers (图片来自the tech chap)

  本次我们跟苹果公司全球产品营销副总裁Bob Borchers的聊天就从这个话题开始。

  从一张照片说起

  自iPhone初代开始,苹果启用软硬件并进的思路,并在之后十几年内演练成熟。所以在14年后,我们会仅仅升级一下iOS系统,就能让它与AirPods Pro之间增加“空间音频”,让小小一对耳机有了类似5.1家庭影院的听觉感受;或者随手一拍,能看到一张细节丰富的照片,那是Deep Fusion(深度融合)在默默起作用。

Deep Fusion光学镜头+算法共同作用的结果Deep Fusion光学镜头+算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体验升级往往由软件引导,例如空间音频,即便是两三年前的旧手机,升级到iOS 14也可以实现。也正是因此,iPhone用户更积极地给自己手机升级到最新系统,根据苹果公司官方数据,截止2020年12月中,在过去四年推出的iPhone中,有81%安装了iOS 14。

  通过软件算法提升硬件拍照水准的做法,其实已经存在多年,只是到了近年,才被广泛关注。“计算摄影”这个名字,也让普通用户关注起了一张照片背后,光学部件,算法,AI等诸多因素起到的作用,还有“软硬合一”这个苹果已经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做的事。

一张Deep fusion照片(因网页图片压缩 细节有所丢失)一张Deep fusion照片(因网页图片压缩 细节有所丢失)

  科普,一张Deep Fusion照片背后的,iPhone在大约1秒内做了这些事:

  1)按下拍摄按钮前,摄像头先拍4张短曝光照片,再拍4张标准曝光的照片,以及,在按下快门时拍摄一张长曝光照片,获得更多暗部细节。

  2)A14芯片会在4张标准曝光照片中选择2张,与最后那张长曝光照片融合;

  3)选一张最接近拍摄时间且细节最多的短曝光照片,与步骤2那4张合成照片再进行融合;

  4)A14芯片通过机器学习和像素级精度分析,融合得出最终照片。

  当然,“计算摄影”的逐渐兴起,本身也跟手机体积较小,无法像相机那样放进更大的光学部件有关。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个晦涩名字的推动,手机摄影已经登入大雅之堂,目前(几乎)不会再有人觉得手机摄影不算摄影艺术范畴。

软硬结合理念下诞生的“计算摄影”在 iPhone 12 Pro Max上到达巅峰软硬结合理念下诞生的“计算摄影”在 iPhone 12 Pro Max上到达巅峰

  手机摄影普及同时带来的一个变化还有,普通用户通过手机这种便捷的工具,让手机摄影真正进入成了平民阶层。图片分享网站Flickr早在2017年的数据中就显示,4年前,iPhone就在年度最受欢迎相机排行中击败了佳能和尼康,iPhone在100台拍照设备中使用率达到54%;按品牌来看,前10款设备中iPhone占了9个席位。

  对此现象, Bob用一句老话总结说:最好的相机,就是你一直带在身边的相机。在中国,这句话或许会解释成“拍得好先要拍得到”。

  你或许没想到,隐私保护也与软硬件合一有关

  软硬合一的化学反应,除了带来空间音频,智能HDR等这些用户能感知到的体验,其实也有些用户感知不那么明显的存在,例如隐私保护。

苹果的隐私宣传页面苹果的隐私宣传页面

  在多年前我们谈到苹果关于隐私保护话题的时候,曾提到他们有三条基本价值观:

  开发一项新功能时,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收集这么多数据;

  是不是充分发挥了本地设备的能力(指尽量少用云端);

  无论苹果还是第三方访问用户数据都需保证透明度。用户一开始就应知情并同意,而且用户改变主意可以取消。

  这三条价值观中也能看出软硬合一的思考方式。苹果的软硬件都由自己制造,所以他们谈到安全的时候,也一定是硬件+软件两部分:大多数隐私数据都在iPhone手机端处理,尽量不联网或服务器。

即便一般用户,也能感知隐私保护贯穿苹果产品各处即便一般用户,也能感知隐私保护贯穿苹果产品各处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为了保证AI在这种要求下还有正常的表现,前提便是手机芯片有足够的运算能力,以及与之匹配差分隐私算法。数据采集时,个人数据不会被录入,或是在发给苹果之前已删除个人信息。

  软/硬件一起开发产生的化学反应

  如前面所讲,软硬合一这件事,其实苹果在做第一代iPhone时就已经开始。 Bob举了一个二指缩放照片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动作本身是人类的天然反射,但在手机上实现,其实包含了支持多点触控的电容玻璃屏幕,以及系统过渡动画的完整配合,才会有自然的效果。

在iPhone之前,放大图片基本是通过界面上的+ -按钮来实现在iPhone之前,放大图片基本是通过界面上的+ -按钮来实现

  软硬合一理念本身打破了当时行业普遍采用的“软件由A公司开发”,“硬件B公司来匹配”的思考方式。所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候,我们难免会问到软硬件团队先有哪个?或者怎么配合的问题。

  Bob回答说,要实现软硬合一统一,首先从研发阶段就是整合一体的,团队聚在一起的目标是“体验”而不是硬件参数。工程师们在一起协作,通过硬件思考软件,同时也通过软件来思考硬件。

  类似的概念在去年末的M1芯片上体现的更明显,在新浪数码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颗芯片在三四年前规划项目时,就是负责芯片设计的高管和负责软件的高管一起开始的。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Intel或AMD,或其他公司因为思考方式或产业链结构的关系,都不会用这种方式设计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产品。

  A公司硬件配B公司系统的方式让产品研发分工更明确,流程更快,但无法真正实现融合,如果将这种分工模式比喻为物理反应,那苹果软硬合一的思考和开发方式,以及软硬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仿佛是能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而这种“化学反应”,也正是用户喜爱苹果产品的原因之一。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1,WWW.199CAIJING.COM,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199CAIJING 京ICP备2021002074号-2

sitemap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