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财经 http://www.199caijing.com 199caijing,数据驱动财经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我们的理念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数据驱动财经

]]>
我们的简介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新经济浪潮的见证者

]]>
达美乐中国(1405.HK)通过"走深走广"扩张策略达成强劲增长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达势股份有限公司(达美乐中国)("达势股份"或"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本集团")(1405.HK) 是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公司近日公布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2023财年")的盈利预告。2023财年,达势股份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幅增长。

集团预计2023年总收入不少于人民币30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48%。集团预计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800万元,较2022财政年度约人民币1.138亿元,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净利润扭亏为盈。集团预计2023财政年度净亏损不高于人民币2,900万元,较2022财政年度的人民币2.226亿元大幅下降。

达势股份在2023年实现收入跃升,利润端预计全年首次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后净利润盈利,凭借快速扩张和强劲的销售业绩,显示出强劲的利润增长韧性。2023年业绩的预期强劲主要归因于公司门店网络的扩张、现有门店和新门店的强劲收入增长以及利润率的提高。

2023 年,达势股份实施了"走深走广"扩张策略,在成熟市场继续深入的同时,去到更多新的城市,发展新增长市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门店总数从 2022 年底的 588 家增加到 768 家,实现了 2023 年新开 180 家门店的目标。

12月 23日至24日,达势股份入驻中国八座新城市,包括唐山、西安、厦门、福州、长沙、南通、扬州和合肥,开设了10家新店。2024年1月,达势股份在山东济南开设了第800家门店。展望 2024 年,达势股份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开设 240 家新店,该计划正在以可喜的速度推进。

2023年,达势股份见证了现有门店的收入增长,而持续入驻新城则为销售的可持续增长带来了动力。12月23日至24日期间开业的10家新店均跻身达美乐全球首月销售记录前15名。其中西安、长沙、厦门和合肥四家分别代表华北、华西、华南、华东四个地区的新店首月销售额均突破500万元人民币,攀升至全球销售榜前四名。截至 2024 年 2 月,达势股份目前占据了达美乐全球门店首月销售额的前十七名,并在前二十名中占据十八个席位。

同时,现有市场和新市场的强劲销售业绩也归功于达势股份的创新和本土化,持续开发本土化特色的菜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美味、物超所值的比萨,以及便捷高效的配送服务。

此外,达势股份在 2023年大幅提高了门店和企业层面的运营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利润率。达势股份在门店结构和运营、数字化、供应链升级和成本控制方面持续改进,同时强调ESG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2023年11月,举办了首届达美乐比萨中国全国店经理年会,店长和员工在各种活动中展现了对比萨的热情。共有42家达美乐比萨中国门店荣获年度大奖,获奖门店在财务业绩、产品、服务和品牌形象方面达到全球门店高标准,创下新纪录。2023 年 12 月,达势股份入选 2023 Kincentric 中国最佳雇主,以表彰其在员工敬业度、敏捷性、领导力和人才关注方面的高满意度。达势股份还因人才聚焦工作获得荣誉提名。在社会工作方面,达势股份加入微信支付爱心餐企划,支持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在广州指定达美乐门店可一分钱领取爱心餐。

展望未来,随着餐饮业引领经济复苏,消费者对比萨的接受度和外卖趋势的上升,达美乐中国将继续加强差异化优势,开发本土化特色的比萨为主的菜单,加强外送业务,以及科技赋能、可拓展、可复制的门店经济模式,为顾客、员工、股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长期价值。


]]>
沙特阿拉伯为实现全球旅游业强国目标再接再厉并进行数十亿美元相关投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沙特旅游部长Ahmed Al-Khateeb阁下公布的一项计划将极大促进该国快速增长的旅游业。

Saudi Arabia unlocks multi-billion dollar investments as part of its wider drive to become a global tourism powerhouse
Saudi Arabia unlocks multi-billion dollar investments as part of its wider drive to become a global tourism powerhouse

雄心勃勃的Tourism Investment Enabler Program (旅游投资促进措施计划,TIEP)要通过多项举措使国际和本地投资者能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更轻松地在沙特旅游业开展业务,从而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旅游投资环境中蓬勃发展。

旗舰计划Hospitality Investment Enabler(酒店业投资促进措施)是更广泛的TIEP的组成部分,由旅游部与投资部合作设计。该计划将促进并增加目标旅游目的地的住宿供应能力,增强沙特提供服务的多样性,是将沙特阿拉伯定位为全球旅游强国的关键举措。

此全面计划的目标是促进对王国主要旅游景点的私人投资,其额度高达420亿沙特里亚尔(合110亿美元),并帮助实现到2030年的GDP年增长160亿沙特里亚尔(40亿美元)的目标。

该旗舰计划包括一系列旨在改善业务运营和项目可行性的战略促进措施。关键促进措施包括推动以优惠条件获得政府拥有的土地、简化项目开发流程以及减少市场进入壁垒。降低运营成本和鼓励行业增长的措施中包括调整多项法律法规。

该计划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侧重于使旅游点所在的当地社区受益。通过对承包、设计和咨询等服务进行本地化,该计划力求对各个领域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再加上为改变旅游业格局而投资的8000多亿美元,该方案凸显了沙特阿拉伯致力于提高行业标准并为投资者提供盈利机会的承诺。

沙特阿拉伯预计,该计划将对社会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新建4.2万间客房,并创造约12万个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人才发展并支持沙特化努力。

更广泛的TIEP包括对现有多种类型和规模业务的旅游许可法规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特定需求。

旅游部已与政府各部门合作伙伴合作,简化投资途径,将每年上缴政府的手续费降低了近22%,并计划在不久进一步降低。

TIEP的另一项关键举措是Tourism Investment One Stop Shop(旅游投资综合点),该举措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与Saudi Business Center(沙特商务中心)合作推出。该综合点将一站式提供所有旅游生态系统服务,除了在线整合和数字体验外,还为投资者提供完整的投资旅程支持。

旅游部长Ahmed Al-Khateeb阁下表示:"沙特阿拉伯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体验多样性。根据‘2030年愿景',沙特阿拉伯要努力成为全球旅游强国,而沙特的旅游业要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关键驱动力。

2023年旅游活动许可需求增长了390%,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10年中,随着我们不断释放国家潜力,沙特阿拉伯将成为全球旅游业的最大投资国。"

接待1亿游客的"2030年愿景"关键目标已经提前七年实现,而"旅游投资促进措施计划"是实现更宏伟的每年1.5亿游客目标的关键推动力。


]]>
Mini LED电视放量前夕,市场空间几何?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民生证券 汪海洋,王刚 


Mini LED是传统LCD显示的升级,23年出货表现亮眼。在地产低迷、新显示产品冲击及短视频兴起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尽管电视市场总出货量仍在探底过程中,但高端化引领的结构变化持续演绎,2023年Mini LED电视表现亮眼,据奥维云网,2023年全年我国Mini LED电视渗透率达到2.9%,对应出货量91万台,较2022年出货量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出货高增的背后是产业链降本与品牌降价意愿的共振,有望形成良好的正反馈机制。对于终端品牌商而言,Mini LED模组的应用摊低了面板在电视中的价值占比,同时Mini LED电视毛利率明显高于传统LCD电视,背光模组成本仍有较充足的下降空间,终端有较强的意愿推新;对于产业链而言,Mini LED背光模组的价值量远高于传统背光模组,终端的景气可以充分的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因此我们判断Mini LED产业链降本与终端降价有望形成良好的正反馈机制,带来渗透率提升的持续动力。

  Mini背光成本主要由芯片、封装、驱动、PCB等环节构成,具备充足降本空间。Mini LED降本目前主要通过加大单个芯片使用效率、加大出光角度、减少材料的直接使用面积、生产方案标准化及核心器件国产化等方式实现,据我们测算,2025年65寸千分区Mini电视出厂价有望下探至2100-2200元左右,较2023年约有25%的降幅空间。

  价格是Mini LED电视渗透率提升最敏感的因子,中期视角下我国MiniLED电视销量存在两倍以上成长空间。我们认为Mini LED电视渗透率提升主要动力来自于:1)消费者对于优质显示效果的粘性,2)供给端持续推动Mini LED产品进入放量的价格带,其中价格是Mini电视渗透率最敏感的因子。根据我们的测算,23-25年Mini电视终端价格或存在24.8%的降幅空间,对应55、65、75+渗透率有望升至5.4%、9.1%、18.1%,即使25年我国电视销量下滑至3200万台,对应Mini电视总销量仍有望达到276万台,较23年存在两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Mini LED技术在TV场景的适配性较强,有望成为电视显示技术升级的优选方案,2023年在我国终端厂与上游产业链的共同推动下,Mini电视出货量实现翻倍以上增长,考虑到Mini产业链的降本潜力仍有充分挖掘空间,在我国电视出货量不断磨底的背景下,终端厂亦有较强意愿借助Mini LED概念“推新卖高”,有望共同带动Mini LED电视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
消费电子芯片高景气持续,存储周期强势上行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国信证券 胡剑,胡慧,周靖翔,叶子

2月SW半导体指数上涨19.36%,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44.88%分位

  2024年2月SW半导体指数上涨19.36%,跑赢电子行业2.92pct,跑赢沪深300指数10.01pct;海外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0.94%,台湾半导体指数上涨9.49%。从半导体子行业来看,半导体设备、数字芯片设计涨幅居前,分别为25.70%和22.93%。截至2024年2月29日,SW半导体指数PE(TTM)为62x,处于近2019年以来的44.88%分位。SW半导体子行业中,分立器件和半导体设备PE(TTM)较低,分别为40倍和44倍;模拟芯片设计估值最高,为112x;半导体设备、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处于2019年以来和近一年较低估值水位。

  4Q23半导体重仓持股比例为9.3%,超配5.4pct

  4Q23基金重仓持股中电子公司市值为3556亿元,持股比例为14.0%;半导体公司市值为2362亿元,持股比例为9.3%,环比提高1.4pct。相比于半导体流通市值占比3.9%超配了5.4pct。4Q23前二十大重仓股中,新增通富微电、长川科技、恒玄科技,取代华润微、芯原股份、闻泰科技。

  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5.2%,存储合约价格继续上涨

  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47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环比减少2.1%,同比增速扩大3.6pct;其中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14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环比减少2.5%。存储方面,1月DRAM及NAND合约价均继续上涨,2月DRAM现货价上涨,NAND现货价稳定;根据TrendForce统计,4Q23全球DRAM量价齐升,产业营收环比增长29.6%至174.6亿美元,预计1Q24DRAM合约价环比上涨约两成。基于台股半导体企业1月营收数据,半导体各环节均同比增长,其中IC设计、DRAM芯片同比增幅较高;另外,IC设计、IC制造环比增长。

  投资策略:消费电子芯片高景气持续,存储周期强势上行


]]>
全球天然气价格上行,欧洲电价大幅提升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海通国际 杨斌,张申琪

核心观点:

  中国:1)天然气:本周中国LNG到岸价及市场价较上期有所上涨。2)电力:全国火电、核电项目稳步推进,地方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出台,持续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3)储能锂电:近期环保检查传闻+供应端扰动推动碳酸锂期价上行,但全年碳酸锂仍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4)光伏:光伏产业链价格方面,本周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维持。5)风电&电网:2024年2月份风机招标约4.92GW,其中陆上风机招标约4.92GW,同比增加23%,海上风机没有招标,略低于市场预期,2024年电网投资有望继续超过5000亿,景气度持续。6)ESG: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美国:1)天然气: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上行。2)电力:美国能源部宣布拨款3.66亿美元用于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项目包括微电网、水电设施等多种技术项目。3)储能锂电:据EIA统计,1月美国大储新增装机0.15GW,环比-89%,同比+132%,低于上月预测值1.04GW。4)光伏:根据EIA,2024年超过1MW的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项目将部署45GW,预计2024年太阳能总装机容量为53.5GW。5)风电&电网:GE董事会正式批准将电力和风能部门GE Vernova分拆,GE Vernova预计于2024年4月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6)ESG:指数提供商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S&PDJI)宣布推出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旗舰指数。

  欧洲:1)天然气: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上行。2)电力:国际三大港口动力煤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大西洋运费环比下跌;欧洲电力市场日前交易价格普涨。3)储能锂电:德国1月户储装机同比回落,库存水位待改善。4)光伏:欧洲2023年新增光伏系统装机将超过58GW,同比增长30%。5)风电&电网: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BayWar.e.表示,公司在意大利海域已获得超过9GW容量的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6)ESG:MEAG旗下的MEAG可持续林业股票基金在首次募集结束时成功筹集到2.07亿美元,专注于投资欧盟定义的生态可持续森林管理。

  印度:1)天然气: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表示,印度预计公司将在其北部和东北部各州以及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联邦领土上投资近50亿美元建设天然气管道网络。2)电力:印度2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8%。3)储能锂电:印度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储能系统上线,斯柯达计划2025年在印度推出新SUV车型。4)光伏:2023年印度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0GW,同比下滑约28%。5)风电&电网:Ventus Power利用德国Vensys(金风科技持股70%)提供的风电整机技术试生产4MW风电机组,公司计划2025年开始销售该机型。6)ESG:印度高速的GDP增长使2023年的排放量增加了约1.9亿吨。

  日韩:1)天然气:日韩天然气期货价格上行。2)电力:2023年日本风电新增装机572.3MW,同比增加240%。3)储能

  锂电:本田将在北美和日本销售插电式氢燃料车。4)光伏:日本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超过7GW。5)风电&电网:壳牌将退出韩国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已同意将其蔚山海岸1.25GW的MunmuBaram项目的80%股权出售给其合资伙伴Hexicon。6)ESG:日本日益重视气候变化,愿与各国展开协调。

  东南亚:1)天然气:能源巨头纷纷加速东南亚天然气勘探活动。2)电力:越南电力集团表示2024年其发电量可以达到3064亿千瓦时。3)储能锂电:蜂巢能源泰国电池工厂开始批量交付,宝马集团计划今年在泰国建设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极狐加快海外布局,在老挝推出两款车型。4)光伏:越南光伏装机2020年高速增长,现已陷入停滞状态。5)风电&

  电网:越南政府正在加速审批从老挝境内的7个风电场出口4.15吉瓦电力至越南的方案,以获得682兆瓦电力的优先供货权。6)ESG:从2025财年起,新加坡所有本地上市公司须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并按照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定下的标准来报告。

  投资建议:

  2023年全球光伏及储能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中国企业作为主要供货商有望在欧美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具备海外布局先发优势以及新技术储备充分的头部电池厂商;盈利水平保持高位以及在手订单充足的海外大储头部企业;价值量较高的海缆企业及海外营收占比较高的电力一、二次设备企业。

  风险提示:

  欧美新能源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欧洲电力市场改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导致传统能源品价格波动。



]]>
商贸零售行业3月投资策略:春节消费提振行业基本面,关注三八节美妆品牌表现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国信证券 张峻豪,孙乔容若

核心观点

春节消费整体表现亮眼。从商品类消费来看,据人民银行数据,除夕至大年初五,共计处理业网络支付交易金额7.74万亿元/yoy+10.1%。从细分品类来看,黄金珠宝类在春节旺季的带动下表现相对较好,根据商务部数据,年初一到初五,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从服务类消费来看,由于今年春节“先返乡+后旅游”特征明显,有利于刺激民众旅游消费,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和出游花费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7.7%。

关注三八大促美妆品牌表现。一般而言,线上大促是美妆产品的销售关键节点,但在当前消费环境下消费者愈发理性化,冲动消费减少,同时线上流量红利也进入瓶颈期,大促期间消售爆发力不断下降,因此我们预计此次38大促将表现平稳,未来各大品牌方亦会更加注重日销拉动整体业绩增长。而在大促前夕,不少国货品牌进行了相关经典单品的升级或推新,大促将成为新品测试的观察窗口。同时从今年38大促各平台的打法来看,本次各大平台活动整体时间较去年有所拉长,且活动玩法更加简便,折扣力度有所加大。

医美直播监管强化,利于龙头集中度提升。2月23日,焦点访谈节目报道部分医美直播涉嫌违规推销,同时存在刻意误导和欺诈消费者情况。舆论压力下部分平台叫停医美直播,整体来看医美监管的本质在于强化医美医疗属性,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期间不合规企业有望加速出清,营造更加良性的竞争土壤,有助于未来产业链龙头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
AI迎生成交互环境;各平台助推短剧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华金证券 倪爽

AI生成快速发展,内容制作又迎突破。近日,Google发布Genie(GenerativeInteractiveEnvironments)创新性AI生成交互环境,为首个从无标签互联网视频中以无监督方式训练的生成交互式环境。Genie是由110亿参数的基础世界生成式AI模型,该模型从超过20万小时的公开互联网游戏视频的大型数据集进行训练并学习游戏机制,可根据文本、合成图像、照片甚至草图生成可玩的交互式环境和可控虚拟世界,例如通过单张图像提示生成类似《超级马里奥》、《魂斗罗》的横向卷轴2D游戏。模型由三部分组成:1、潜在动作模型,推断每对帧之间的潜在动作;2、视频tokenizer,将原始视频帧转换为离散token;3、动态模型,在给定潜在动作和过去帧token的情况下,预测视频下一帧。模型具备以下重要特点,有望推动AIGC进一步发展:1、学到的潜在动作可转移到真实的人类设计的环境中;2、可在没有动作标签时学习控制;3、Genie是实现通用智能体的基础;4、Genie是一种通用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领域,并可扩展到更大的互联网数据集。

短剧发展持续向好,各平台支持促进增长。哔哩哔哩:优化短剧收费模式,助推平台短剧良性发展。相比早期“热播短剧全集免费”的严重盗版现象,目前B站热播短剧付费模式得到改善,盗版问题得以缓解。用户在短剧UP主页面以“充电”形式付费后,才可观看该栏目所有正版短剧全集内容,付费方式包括单月支付、连续包月、连续包年等。抖音:加强平台对短剧小程序的推荐力度。以碧海剧场小程序为例,抖音短剧小程序向用户申请更多“通知信息”权限,包括:剧集更新提醒、签到提醒、热播新剧提醒、在首页推荐频道提醒等权限。通过该方式实现:1、维持小程序活跃度;2、培养用户登录习惯;3、用户将在APP信息流看到更多短剧信息;4、进一步提高对短剧的曝光度和小程序粘性;5、逐渐实现平台一站式投流-看剧-消费闭环场景。


]]>
创收、降本成效显现,中控技术2023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近四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26日晚间,中控技术(688777.SH)发布业绩快报,2023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30.12%,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37.81%。

业内人士认为,中控技术主要原因系其去年创收、降本增效显著。其中传统业务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电池、海外等新业务市场拓展取得显著成效。

2月27日,针对中控技术海外业务及计划推出的流程工业AI大模型等相关情况,记者发送邮件至中控技术证券部门询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新、老业务持续增长

东方证券认为,中控技术在智慧企业PA+BA(注:PA指生产过程自动化;BA指企业运营自动化)新架构下,打造流程工业“1+2+N”智能工厂建设架构,实现业务的稳定增长。

中控技术在公告中透露,其业绩大增原因主要是去年在化工、石化传统优势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在冶金、电池、海外、PLC 等业务的市场拓展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一段时间,中控技术积极布局海外高端市场,在海外业务实现大客户重点突破。此外,中控技术为特定工业应用量身定制开发了包括轮式、腿式和轨道式等一系列机器人。

为进一步满足流程工业企业客户对智能工厂提出的新需求,中控技术于近日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计划以智能制造上层软件为牵引,深入研究 AI 技术,结合工业场景需求,实现人形机器人及其衍生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首推流程工业AI大模型

对标国际先进公司,我国流程工业公司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依然偏低,国内智能制造供给能力还不能高效匹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企业需求,整体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灼识咨询预测,2026年我国流程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8%。

中控技术此前在投资者交流会表示,其判断在流程工业领域的下游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张,且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积极驱动业务及战略升级,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2月25日,中控技术官宣即将推出首个面向流程工业运行优化与设计的AI大模型。

国金证券认为,该举措有望加速AI大模型在B端工业端的落地,帮助中控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


]]>
1月电商数据分析:白酒线上销售高增,大众品表现分化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开源证券 张宇光,叶松霖,张恒玮 

酒类:线上销售额增长,白酒和啤酒集中度提升

2024年1月阿里系酒类行业线上销售额达32.9亿元,同比增56.1%,销售量同比增27.8%,销售均价同比增22.1%。1月子行业国产白酒销售额表现相对较好,同比增84.8%。国产白酒类线上销售额占比最高达84.18%,白酒行业头部品牌集中度环比+32.3pct至57.7%,啤酒行业头部品牌集中度环比+6.6pct至28.7%。

食品:线上销售额下降,休闲食品行业集中度提升

(1)休闲食品:2024年1月阿里系休闲食品行业线上销售额达40.0亿元,同比降18.9%。拆分量价来看,销售量同比增10.9%,销售均价同比降26.9%。分子行业来看,2024年1月子行业中糖果冰淇淋表现相对较好,同比减少2.0%,休闲食品行业头部品牌集中度环比+4.2pct至15.9%。

(2)粮油速食:2024年1月阿里系粮油速食行业线上销售额达25.1亿元,同比降11.3%。销售量同比增长17.3%,销售均价同比降24.6%。1月调味品类表现较好,同比增长14.4%。粮油速食行业头部品牌市占率环比-1.1pct至11.7%。

饮料冲调:乳制品、包装饮料线上销售额下降,冲饮麦片线上销售额增长

(1)乳制品:2024年1月阿里系乳制品行业线上销售额达8.8亿元,同比降18.0%。销售量同比升3.6%,销售均价同比降20.8%。2024年1月耗牛奶类表现较好,同比增40.53%;低温奶增速次之,同比增36.24%。常温牛奶线上销售额占比较高,达35.3%。乳制品行业头部品牌集中度环比+2.7pct至52.7%。

(2)冲饮麦片:2024年1月阿里系冲饮麦片行业线上销售额达0.9亿元,同比增4.7%。拆分量价来看,销量同比增长29.5%,均价同比下降19.3%。冲饮麦片行业头部品牌集中度环比-17.79pct至39.3%。

(3)包装饮料:2024年1月阿里系包装饮料行业线上销售额达4.0亿元,同比降29.9%。其中,销售量同比降9.2%,销售均价同比降22.7%。分子行业来看,2024年1月即饮茶类表现较好,同比增3.6%;果蔬汁类增速次之,同比降13.2%。果蔬汁类线上销售额占比较高,达22.9%。


]]>
淘宝成立直播电商公司,直播电商仍为巨头必争之地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首创证券 李田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以及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较快。全国购物中心场均日客流2.21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节增长了24%,低线城市随着返乡以及文旅热,购物中心场均日客流更高。淘宝成立直播电商公司,预计直播仍然较热。短期可继续关注服装、金银珠宝、餐饮、文旅等有季节性的消费类品种,精打细算环境下持续推荐低价电商平台,以及我国出海跨境电商平台。

]]>
华为Pocket2升级铰链及影像,折叠屏持续渗透高端市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万联证券 夏清莹,陈达 

2月22日,华为举行了Pocket2时尚盛典活动,发布了竖向折叠手机Pocket2,起售价为7499元。Pocket2的价格定位在高端机型区间,与竞品相比,具备屏幕较大、数字变焦倍数更大、电池容量更大等优势,且配备防晒检测、紫外线强度检测、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等实用功能。

投资要点:

华为发布竖向折叠机Pocket2,铰链及影像技术为亮点:1)影像技术方面,与前一代产品P50Pocket对比,影像配置在像素及变焦方面均有较大升级;Pocket2还搭载了XD Fusion Pro人像引擎,并支持荧光摄影,拥有“业界首创”AI云增强技术,能够显现多人合影时每个拍照者的脸部细节;2)铰链方面,Pocket2搭载“业界首创玄武水滴铰链”,采用超强火箭钢材质、双力臂杠杆齿轮配合悬浮式容屏设计,提供超强防撞保护,强度提升20%,容屏空间提升400%,抗跌能力提升112%,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固和安全的使用体验。

折叠屏手机新品持续发布,高端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自华为和三星等头部厂商入局折叠屏市场以来,近几年其他厂商陆续跟进,产品发布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行业进入集中爆发阶段。随着折叠屏整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厂商在屏幕技术、铰链技术、整体设计上突破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折叠屏形态选择,其中横折产品具备大屏体验,受众面更广,竖折产品特点则主要为便携。据艾瑞咨询,近几年折叠屏销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6.1百万台,同比增长69.1%,预计2024-202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从大于$600的高端市场来看,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到2025年底有望达到20%的水平。

华为领衔折叠屏高端市场,国内市场份额一骑绝尘: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折叠屏市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华为、OPPO和三星,其中华为市场份额为50.3%,较第二名OPPO的15.4%,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在一万元以上区间的超高端折叠屏市场中,华为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了65%,持续引领折叠屏手机市场发展。

投资建议:折叠屏技术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逐渐提升,国内厂商纷纷将折叠屏手机作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新赛道,产品发布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行业进入集中爆发阶段。建议关注:1)折叠屏手机出货持续上升,对关键零部件材料如盖板、铰链等需求带来提振;2)华为品牌高端价值更受认可,关注华为产业链相关投资机遇。



]]>
奇安信2023年营收64.46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5%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27日消息, 奇安信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46亿元,增长3.59%;实现归母净利润7,130.65万元,增长25.07%。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激化了安全威胁。Sora的横空出世让现实世界和虚拟生成的边界更加模糊。目前,奇安信正积极融入人工智能浪潮,大力发展AI+安全。

现阶段,奇安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在6大方向形成100多种AI能力,申请网络安全相关发明专利187项;同时把AI技术运用到公司全线产品中,安全产品开发、威胁检测、漏洞挖掘、安全运营及自动化、终端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攻防对抗等十多个领域,都逐步应用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


]]>
IMA 发布最新报告《全球视角下人工智能对财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近日, IMA管理会计师协会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全球视角下人工智能对财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该报告阐述了财会和金融行业如何拥抱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更好地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组织可能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鉴于人工智能持续重塑财会和金融行业,IMA积极邀请多位来自美国、欧洲、中国、亚太、中东、北非、印度等地区的知名专家与行业领导者对人工智能在行业内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AI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与其可能存在的挑战,并为组织制定未来战略、积极踏入人工智能之旅提供了宝贵的洞察与建议。

《全球视角下人工智能对财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
《全球视角下人工智能对财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

"AI技术彻底改变了许多行业的 ‘游戏规则',并且具有提升财会和金融专业人士在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方面能力的巨大潜力。" IMA研究和思想领导力高级总监、该报告作者Susie Duong博士(CMA、CPA、CIA、EA)表示, "使用AI技术将快速推动未来该行业的持续增长,释放未开发的潜力,并大幅提升专业人士及其所在组织的长期价值。"

研究发现,虽然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专业知识与判断,但从业者仍然需要拥抱和采纳这一技术,为提升技术应用、数据分析、批判性思维和跨职能合作做出充分准备,积极实现职业转型。同样,各类组织也需要进一步促进人机协作,加强提升团队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在组织内部营造良好的持续学习文化,使团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劣势,并引导新技术的有效实施。

该项研究揭示了与人工智能实施相关的四个方面的挑战,即人力、技术、运营和道德。在调研中,有38%的受调者认为,涉及组织内部各级员工的人际挑战是决定人工智能项目得以成功落地的关键的因素。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想在财会和金融领域取得成功,专业人士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并专注于提升相关技能,从而有效实现人机协作。" I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DePrisco表示, "在推动人工智能实施的过程中,培育一种积极协作、坚定不移和充分沟通的组织文化是促进新技术实施和提升组织潜在价值的关键。"

为进一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成功实现人机协作,该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

  • 人工智能战略要始终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在实施战略过程中需要确保获得来自组织高层的充分支持,积极通过提供相关培训来解决现有员工的技能缺口。

  • 促进跨职能合作,加强流程重组以及提升系统或解决方案的可扩展性。

  • 注重数据质量和提升团队在数字化方面的技能程度,做足充分准备。

  • 积极应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并推动能够坚守职业道德的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实践。


]]>
纺织服装行业深度报告:供应链为基,向外生长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东海证券 谢建斌

纺织制造:全球历经五次产能转移。1>本质,产业升级推力和国际贸易格局重塑拉力下的综合结果。成本导向为主动因素,关贸限制为被动因素。国家级别的产业升级一般沿着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精尖产业的方向进阶,纺织制造产业链环节升级顺序为成品加工-纱布-面料,遵循“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低附加值-高附加值”。2>第四轮产能转移,我国纺织制造出口启动于90年代,成衣节奏快于纺织品,分别于2015年、2020年达到顶点。因资源禀赋优异、下游巨头崛起、产业集聚等优势因素我国出口份额远超历史他国。3>第五轮产能转移,东南亚兼具成本效率和安全属性,我国企业携优质客户订单一体化输出。当下面临的挑战有工程进度不及预期、招聘难度加大、管理难度提升等,但综合成本相较国内仍存相对优势。未来纺织?料渐次转移,区域内其他国家可承接,转移空间仍广阔。

品牌服饰:我国服装出口中发达经济体份额过半,新兴经济体拉动明显。借鉴Nike发展历程,全球化布局有望迎戴维斯双击。民族品牌以供应链为基,伴随销售自信崛起,逐步走上世界舞台。SHEIN、赛维时代、安踏体育成为跨境平台、跨境电商品牌、品牌服饰出海的典型代表。东南亚+中东市场高成长、美国市场预计迎复苏,带来明显增量市场。



]]>
疫后结婚需求陆续释放,龙年迎生育小高峰,或将利好家纺和童装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东海证券 谢建斌

疫后结婚需求陆续释放,龙年迎生育小高峰,或将利好家纺和童装。根据民政部,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万对,较2022年同期增加24.5万对,江苏、湖南、上海等多地出现近年来的首次增长。其中,江苏民政部门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53852对,同比增长约10%;湖南省办理结婚登记299831对,同比增长约6%;上海全市办理结婚登记104210对,同比增长约45%。同时,今年多地医院新生儿数量增长明显,鉴于中国人对龙的生肖偏好明显,2024年有望迎“生育小高峰”。我们建议关注,高成长运动服饰和高端服装板块、低估值高股息家纺板块、出口链左侧布局+纺织制造龙头份额提升投资机会。

细分板块:(1)纺织制造:海外服装品牌去库进程推进,制造企业受益海外订单需求加速回升,基本面呈现逐季改善趋势,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处于高位带来汇兑收益。行业竞争格局优化、规模效应凸显,制造龙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服装:品牌端动销改善,叠加基数走低,预计Q4同比表现出色。运动服饰受益体育赛事催化、疫后户外多元化运动项目增多,景气度高企。非运动服饰表现分化,高端优于大众,男装、童装优于女装。(3)家纺:RCEP等多边贸易协定逐步落地,海外市场回暖,叠加国内地产链一定程度修复以及婚庆市场提振,低估值高股息龙头有望依托品牌和渠道优势率先受益。

市场表现:(1)整体板块:本周沪深300指数+3.71%,申万纺织服饰指数+5.61%,行业整体跑赢沪深300指数1.90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16位。(2)细分板块:纺织制造周涨幅+8.31%,年初至今-11.40%;服装家纺周涨幅+4.63%,年初至今-7.89%。(3)个股方面:本周涨幅前三为浙文影业、日播时尚、天创时尚,分别+34.9%、+31.5%、+30.7%;跌幅前三为比音勒芬、森马服饰、雅戈尔,分别-6.5%、-4.3%、-3.5%。(4)估值方面:沪深300PE(TTM,剔除负值)为11.16倍,纺织服饰PE为17.65倍,相较沪深300估值溢价58%。(5)资金方面:纺织服饰主力净流入额-8.02亿元,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7位。

数据跟踪:(1)原材料价格:截至2月23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7178元/吨,进口棉价格指数18354元/吨,国内外棉价差-1176元/吨,国内国际棉价低位回升。粘胶短纤现货价13500元/吨(周环比+2.43%),涤纶短纤现货价7652元/吨(周环比+0.13%),氨纶现货价31125元/吨(周环比持平)。1月,纱线库存天数15.34天(环比-13.28天),坯布库存天数24.43天(环比-5.81天)。(2)社零、PPI和规上企业表现:12月,社零实现43550.20亿元(+7.40%),服装鞋帽、针、纺织实现1576.20亿元(+26.00%),2023年以来连续正增且表现优于社零。1月,纺织业PPI同比-1.3%,自7月起降幅持续收窄。12月,规上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1.7%,自8月起连续五个月回正。1-12月,纺织业累计实现收入22879.1亿元(-1.6%),累计实现利润839.5亿元(+5.9%);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收入12104.7亿元(-5.4%),累计实现利润613.8亿元(-3.4%)。(3)出口:1月,美国服饰销售同比+1.41%,保持稳健复苏。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出口112.06、140.65亿美元,分别同比+3.50%、+1.90%,自8月以来趋势向上。越南纱线、鞋类、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分别为+3.7%、+6.1%和+8.0%,上行动能充足。


]]>
重视政策提及“以旧换新”,利好存量更新需求释放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天风证券 孙谦

一、“消费促进年”到来,中央财经委强调家电以旧换新

2月23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强调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彰显全年对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环境优化的重视。相较上轮以旧换新政策,当前国内家电市场存量规模更大、更新需求释放具备空间,后续伴随国家、地方性资金投放,行业更新换代需求有望更好释放,同时国内家电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使得头部企业充分受益政策利好,攫取更大增量。

二、上一轮家电刺激政策复盘

哪些品类和公司受益?品类端,三大政策均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计算机五类产品,家电下乡、节能惠民补贴范围还包括热水器、部分小家电产品以及零部件产品。企业端,家电下乡首批中标的企业含海尔、美菱电器、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深康佳等;第二批名录扩大了产品种类和企业,彩电中标企业含海信、康佳、长虹、创维、海尔等9家,洗衣机品类有松下、美的、美菱等36家企业,电冰箱中标企业40家,冷柜中标企业19家;第三批补贴名录增加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四类品种,空调有格力、志高、奥克斯等10家企业新入选名录。

以旧换新补贴力度:第一阶段分别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每台补贴350/300/250/400元,第二阶段新增拆解处理补贴后每台补贴分别升至350/320/255/415元,结合2011年中怡康国内家电零售均价,以旧换新补贴金额上限约占产品销售单价的10%-13%。

三大政策财政支出与效益测算:2009-2012年三大家电消费政策合计支出补贴金额约1562亿元,在政策所覆盖的5.5年间,年均财政支出约284亿元,占当时家电行业规模比例约5%,期间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年均提升460亿元,拉动比例约1.6:1。

三、家电行业增量与存量并存,更新换代需求与潜力兼备

我们认为,站在国内家电行业增量与存量并存的时点,伴随本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有望带来更大的更新换代的需求与潜力:1)国内保有量基数提升,更新换代潜力更大。2)上轮三大政策期间所售家电更新需求仍待释放。3)行业格局变化,龙头集中度更高或将更好受益政策利好。4)主要家电龙头企业对以旧换新有所布局,若叠加后续财政补贴发力,有望进一步加大折扣力度,利于更好唤起消费者更新需求释放。

测算本次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果:结合我们测算的2023年国内空/冰/洗/彩产品保有量7.9/5.5/5.2/6.5亿台,假设政策持续时长同上一轮约3年。1)假设政策落地可拉动存量市场中的5%用户更新,则后续国内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市场每年将增加更新需求约1310/922/872/1091万台,占2023年国内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内销量的13%/21%/21%/29%。

2)假设政策落地可拉动存量市场中的10%用户更新,则后续国内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市场每年将增加更新需求约2620/1844/1744/2181万台,占2023年国内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内销量的26%/42%/42%/57%。



]]>
OpenAI发布文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引领AI视频创新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上海证券 陈旻

2月16日,OpenAI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该模型通过扩大视频生成模型的规模,有望构建出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的通用模拟器。Sora拥有六大能力:1)文本到视频生成能力:Sora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文本描述生成长达60s的视频,这些视频不仅保持了视觉品质,而且完整准确还原了用户的提示语;2)复杂场景和角色生成能力:Sora能够生成包含多个角色、特定运动类型及主题精确、背景细节复杂的场景。它能够创造出生动的角色表情和复杂的运镜,使生成的视频具有高度的逼真性和叙事效果;3)语言理解能力:Sora拥有深入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准确解释提示并生成能表达丰富情感的角色。让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文本指令,并在生成的视频内容中反映这些指令;4)多镜头生成能力:Sora可以在单个生成的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同时保持角色和视觉风格的一致性,有利于制作电影预告片、动画或其他需要多视角展示的内容;5)从静态图像生成视频能力:Sora不仅能够从文本生成视频,还能够从现有的静态图像开始,准确地动画化图像内容,或者扩展现有视频,填补视频中的缺失帧;6)物理世界模拟能力:Sora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理解真实世界场景并与之互动的能力,这是朝着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一步,它能够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的运动,如物体的移动和相互作用。

现阶段,文字、图片、音频的AI生成已经较为成熟,图片领域StableDiffusion、Midjourney等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游戏、广告营销行业的日常经营之中。我们认为Sora大模型可以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代替简单创意的视频作品,加速视频生成类工具的熟练应用,影响短视频等时长较短、难度较低的视频创作。随着AI生成视频的发展,能够助力动画电影公司、IP公司、游戏公司的降本增效。目前AIGC行情已有所分化,未来主题性机会有望逐步切换向案例兑现、甚至基本面兑现,龙头及龙头板块需重点关注,持续推荐具备基本面优势的【游戏】板块。


]]>
英伟达FY24Q4业绩亮眼,Groq芯片搭载SRAM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甬兴证券 陈宇哲

算力芯片:英伟达FY24Q4业绩亮眼,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英伟达公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单季度营收221亿美元,同比+265%,环比+22%。数据中心业务继续拉升,单季度营收达184亿美元,同比+409%,环比+27%。我们认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涌现,加速计算需求旺盛,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SRAM:Groq芯片搭载230MB SRAM,内存带宽达到80TB/s,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Groq芯片采用14nm制程,搭载230MB SRAM,内存带宽达到80TB/s。算力方面,其整型(8位)运算速度为750TOPs,浮点(16位)运算速度为188TFLOPs。我们认为,Groq芯片或将提振SRAM需求,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先进封装:台积电展示硅光子先进封装平台,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台积电正式公布了其用于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芯片的全新封装平台,有望将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从目前的1000亿提升到1万亿。我们认为,先进封装在算力时代重要性逐步凸显,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HBM:SK海力士或于3月开始大规模量产HBM3E内存,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SK海力士计划于3月开始大规模生产五代HBM3E高带宽内存产品,并向Nvidia供应首批产品。HBM3E或将用于英伟达下一代AI芯片Blackwell系列中的旗舰级产品B100。我们认为,各大存储厂持续积极推进HBM等尖端内存芯片生产,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
OPPO陈明永发内部信:AI手机元年到来,手机行业将进入第三阶段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新浪科技讯 2月18日早间消息,新浪科技独家获悉,春节假期后开工首日,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发布一封内部信。他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

  这封内部信的主题为《开启AI手机新时代》。陈明永表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这是我们对于手机行业的一个重大判断。”他说,通过AI,可以把手机的体验重新做一遍,帮助用户实现更高价值。显然,这轮由大模型支撑的AI技术,正在重构手机行业的未来。“我相信,站在两年后看2024年,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判断的意义。”

  陈明永认为,AI手机的全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还有生活都将受到AI的深刻影响。OPPO在AI手机时代的战略方向是:既做AI手机的引领者,也做AI手机的普及者。

  他透露,OPPO为此已做好充分准备,并专门成立了AI中心,资源将向AI集中。

  以下为内部信全文:

  开启AI手机新时代

  各位伙伴:

  龙年伊始,万象更新。首先祝大家开工大吉,万事顺遂。

  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这是我们对于手机行业的一个重大判断。通过AI,我们可以把手机的体验重新做一遍,帮助用户实现更高价值。显然,这轮由大模型支撑的AI技术,正在重构手机行业的未来。我相信,站在两年后看2024年,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判断的意义。

  春节期间,我们推送了最新的AI应用,把率先在Find X7系列上带来的全新体验,带到了超千万用户的面前,让很多用户爱不释手。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AI手机时代的战略方向:既做AI手机的引领者,也做AI手机的普及者。

  我们在AI上潜行已久。从早期推出语音助手小布,到AI识别照片,再到2023年发布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随着更多的AI功能进入OPPO手机,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到AI新功能,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AI手机的全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还有生活都将受到AI的深刻影响。在波澜壮阔的AI大潮面前,OPPO渴望更多用户与我们一起伫立潮头,携手共进,推动AI快速向前发展。为此,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并专门成立了AI中心,我们的资源将向AI集中。

  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的智慧生活,是OPPO 一直以来的追求。AI手机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离真正的智慧生活更近了一步。科技让人更自在,这是科技带来的善意和美好,也是我们的幸运和责任。

  让我们一起开启AI手机新时代。


]]>
消息称社交平台 Reddit 与大型 AI 公司达成数据授权协议,每年 6000 万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IT之家 2 月 18 日消息,据彭博社昨日报道,社交平台 Reddit 将与一家未透露名称的“大型 AI 公司”达成一项数据授权协议,允许后者访问其用户生成内容平台。该协议的年价值约为 6000 万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4.32 亿元人民币),但由于 Reddit 上市计划仍在制定中,具体细节可能会有变动。

此前,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都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从开放网络上训练数据。然而,这种做法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迫使这些公司寻求更正规的数据来源。目前尚不清楚 Reddit 与哪家公司达成了协议,但该协议的金额明显高于 OpenAI 为新闻出版商提供数据所支付的 500 万美元年费。据《纽约时报》报道,苹果公司也正在与各大新闻公司寻求价值“至少 5000 万美元”的多年期协议。

去年 10 月,曾有传闻称 Reddit 威胁要切断谷歌和必应搜索爬虫的访问权限,除非能与人工智能公司达成数据授权协议。

无论传言是否属实,Reddit 之前确实展示过强硬的谈判姿态。去年,由于第三方 API 访问定价的变更导致受欢迎的 Reddit 应用开发者停用服务,引发了 Reddit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然而,Reddit 最终成功抵住了压力,没有改变既定政策。

彭博社报道称,截至 2023 年底,Reddit 的同比收入增长了 20%,但仍比其两年前设定的 10 亿美元目标少了 2 亿。据报道,Reddit 计划于 3 月份上市,估值目标为 50 亿美元,比 2021 年上次申请上市时的 100-150 亿美元估值目标减半,当时由于市场低迷,上市计划搁浅。


]]>
飞猪:春节假期中长线游同比大增超3倍,自由行游玩时间提升30%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e公司讯,随着春节假期正式结束,2月17日,飞猪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甲辰龙年春节成为史上最火爆的春节旅游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已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其中中长线游同比去年大增超3倍,自由行的平均旅行日期较去年提升30%。出境游创下近4年峰值,预订量同比去年大增近10倍,过半数的热门海外目的地已超越2019年同期。

]]>
2024春节档票房破80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总台央视记者 许盼盼

截至2月17日17时40分,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80亿!《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暂列档期票房前三位。


]]>
信通院发布《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2023年)》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随着政策组合拳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体现出韧性足、潜力大的特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需常态化下行、内需支撑力有限等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企业市场预期提振难度仍然较大,工业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2023年)》,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2023年全年工业发展全景进行勾勒,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经济高频监测与预警体系,探索了工业经济实时景气指数、制造业单项冠军发展指数,并对2024年工业发展形势进行了预判,希望为政府、行业、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1

【点击此处查看《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2023年)》】

报告核心观点

1. 我国工业经济在压力中逐步趋稳,积极因素不断积累。2023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实现了平稳恢复增长,具体呈现九大特征,一是经济体增长呈分化,中国贡献基本稳定;二是工业生产承压恢复,新兴动能加速释放;三是企业效益整体偏弱,经营状况趋于改善;四是出口支撑处于低位,开放合作走深走实;五是创新活力稳步增强,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六是数实融合加速推进,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七是重点区域带动增长,集群成势协同发力;八是优质企业做优做强,梯队培育成效呈现;九是要素保障不断强化,供给效能持续提升。

2.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内外部严峻挑战。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外需常态化下行。2023年至2024年全球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程度或将超出预期,企业投资扩张意愿持续减弱,金融风险与债务风险加剧。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全球贸易或将持续低迷。经济内生动能放缓,内需支撑力有限。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来看,近几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未有明显提升,随着宏观经济整体增势放缓,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支撑有所不足。从需求看,消费稳增长作用持续提升,但结构恢复不及预期,投资总体走弱。企业预期支撑不足,市场活力提振难。当前,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市场信心总体不足,企业市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降,并进一步放大了市场需求不足。同时,为缓解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企业主动减少生产性供给,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投资生产步伐整体放缓。

3. 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国际经济格局加速变革期、国内增长动能转换期、科技和政策红利释放期。国际竞争格局方面,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部分发达国家对关键领域的科技封锁、战略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新格局。国内发展阶段方面,我国进入了内外循环拉动力转移的调整期、存量升级与增量扩容两手抓的关键期、快慢增长变量协同的接续期等三期叠加阶段。发展机遇方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生产要素和新动能;货币、财政、重点行业稳增长等政策将持续协同发力显效,助力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稳步提升。

4.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3%。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运行仍将面临巨大挑战,工业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但随着工业生产恢复扎实推进,工业实现长期向好的动力保障仍然牢固,工业生产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复苏态势继续巩固;政策组合拳将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强大的支持,制造业投资增长基础稳固;在居民实际收入持续好转和促销费政策落地的情况下,消费进一步恢复;结合外部通胀下调、内部政策精准发力、2023年低基数效应,出口增长也有望实现回升。结合中国信通院工业经济景气指数,综合研判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达到4.3%,持续助推经济增长。

5. 下阶段需做好四方面工作,筑牢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为保障工业经济稳增长,下阶段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抓好精准施策提振发展信心、培育新质生产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产业监测治理水平等四方面工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
2024年31个省市数字经济“划重点”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随着数字浪潮汹涌而至,2024年也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目前各省市已经陆续公布了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2024年的数字经济“重点牌”。

  结合目前31个省市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公开资料可以发现,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算力等关键词被频频提到,各省市更是针对地方特色和各自优势,精细化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计划,意在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发展格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年各省市数字经济的“重点布局”,探寻2024年数字经济的新动力和新方向。

  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2024年北京将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关键赛道,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面变革。

  具体来看,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国家区块链枢纽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新建5G基站1万个以上。探索完善数据交易规范,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运营能力。启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4.0阶段任务,推动机场、火车站、城市道路清扫等重点应用场景有序开放。

  大力支持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面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标杆性“数字领航”企业。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向中小企业深度普及,构建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提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基础底座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保持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先水平。

  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规划管控、平台支撑、数据治理三大工作体系,拓展“一网通办”应用,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提升“一网慧治”能力。加快“万兆光网”、车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推动全市感知设备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强化“一数一源一标准”数据治理,在重点领域形成融合应用。全方位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不仅如此,《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

  天津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新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强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6万个,推进全域示范应用,让网络、数字、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城市增辉、为生活添彩。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中国信创谷,加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生态建设,推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更深入、更紧密、更市场化服务全市智能制造、信创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增加“AI+制造”、“AI+信创”、“AI+交通”等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上海市: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未来产业前瞻技术创新布局,大力发展自主可控核心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引进一批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智能算力集群、浦江数链城市区块链、数据交易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打造100个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重庆市: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壮大制造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推动安意法、芯联等6个晶圆项目,带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半导体专用设备及材料等协同发展,加大AI及机器人、算力设备等产业培育,推进仁宝、萤石、三安衬底材料、台达电源转换器等项目建设,拓展电子终端品类,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加快无人机、高速高精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建设,促进整机与零部件“双提升”。

  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先进制造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打造全市统一算力调度平台,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研发,建设开源社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植入渗透,拓展数字产业化新空间。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施“机器人+”行动,扩大“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启动5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新建5个未来工厂、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河北省:年内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集中精力抓投资上项目。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布局完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确保秦唐高速秦皇岛段、邯港高速衡水段建成投运,年内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钢铁、石化、食品等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加快钢铁行业产品向材料级方向转型,打造世界一流铁基新材料集群。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发展,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壮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2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工程,加快石家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抓好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让数字经济新动能加速释放。

  山西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发挥省级技改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新型工业化投资力度。新创建3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5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0个国家级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6.5。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完善数据资源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实施算力基础强基工程、算力产业强链工程,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打造算力高地。大力发展半导体、信创等数字核心产业,认定第二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实施数智强晋示范工程,推动5G和标识解析应用在实体经济中贯通推广,建设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民生智能化应用标杆项目。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医疗影像、气象数据服务等行业云平台建设。

  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发展壮大山西数据流量谷。建设“数据要素×”试点。探索推进公共数据确权授权。开展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左右。

  辽宁省:全力塑造制造业新优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增材制造、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细胞治疗、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进20个以上5G工厂、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500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支持沈阳、大连深入开展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沈阳北方算谷、大连数谷,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全力塑造制造业新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20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高质量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

  吉林省:争取设立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建成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个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全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50%。实施“万企上云”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推动数据开发应用及产业化,支持长春市数据要素市场试点建设,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长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长春新区智算中心、净月数字产业园建设,推动松原市“双力”一体化项目加入国家算力网,推进千兆光缆网络建设,新建3000个5G基站,行政村5G覆盖率达到70%。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全链条拓展应用场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争取设立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

  黑龙江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示范引领,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省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41个。

  推进哈尔滨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聚焦“智改数转网联”重点领域争创国家级试点示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等产业,支持哈尔滨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江苏省: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技术改造等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放力度,深化数字人民币省域试点。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支持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特色化行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

  浙江省: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优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智改数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完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安全高效流通利用。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安徽省:持续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

  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构建行动,推进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统筹抓好聚变能源、化合物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实融合”,发展“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创建,持续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

  推进工业互联网高地建设,完善提升羚羊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功能,新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建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高质量行业数据集规模达200TB,智能算力达12000P。

  福建省:着力强赋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大力实施世界一流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着力强赋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江西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科教强省战略,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做强核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终端制造等关键链条,加快补齐专业芯片、软件等短板弱项。统筹网络、算力、应用等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VR、物联网等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链群,支持链主企业、平台企业等牵头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

  实施以生产线数智化改造为重点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定期发布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产品清单”,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山东省:智能算力比例达到30%,建成“山东算网”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抓实抓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部署,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培强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

  二是加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胜软云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产业大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0个。

  三是加力夯实数字经济底座。部署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累计建成5A级省级新型数据中心25个以上,智能算力比例达到30%,建成“山东算网”。

  湖北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科创:集中力量突破高端AI芯片、智能数控机床、高端医疗装备等“卡脖子”技术,前瞻谋划生物合成、空天技术等千亿级规模的科创“核爆点”,构筑创新赛道的“卡位”优势。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0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达到万亿规模。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2万个。争取国家在湖北布局集成电路、汽车核心零部件、工业母机等战略性产业基地,粮食、煤炭、原油等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荆汉运河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努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

  湖南省:推动数字经济增长15%

  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计算产业基地;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关键软硬件研发与制造,拓展重点领域应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智赋万企”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步伐,数字经济增长15%;力争音视频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以上;力争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

  广东省: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做大做强广州数据交易所

  出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家。

  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推进网络强市建设,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地下空间和地下三维数字管网设施。

  加快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园、省数据要素集聚区,做大做强广州数据交易所。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化城市大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平台、数字广州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和保值增值新路径,培育完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系统。

  海南省: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

  壮大数字经济。加快推进5G、算力、国际通信海缆等数字新基建。丰富游戏出海、卫星数据、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探索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在特定区域开展“两头在外”数据加工业务。引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数字大健康、数字创意设计、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力车联网、卫星互联网、通用AI等新赛道,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

  四川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经济强省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设数字经济强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全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构建算力、存力、运力一体化算网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支持成都建设全省首条智能驾驶示范道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

  贵州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5%、规模突破万亿元。加快打造全国算力高地,争取国家在贵州省布局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做大智算中心集群、智算芯片达到20万张,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广泛深入推进数智赋能,三次产业规上(限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90%以上。

  构建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加快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新兴数字成长型企业突破800家,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云南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通信枢纽和空间信息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完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推进5G融合应用“扬帆”行动,申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陕西省:抢占数字经济新蓝海

  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10个重点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超算中心作用,深度拓展数实融合空间,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专项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样板100个。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双千兆”网络部署和IPv6改造,力争5G基站达到12万个。

  甘肃省:打造数字经济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势向新强工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深化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三化”改造重点项目300个以上。推动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增特”,加快冶金、有色产业向高端延伸。争创石化化工、冶金有色、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认定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建设。支持天水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支持金昌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供应基地。

  青海省:高水平强化数字赋能

  高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实施绿色算力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内蒙古自治区:发力新质生产力及未来产业

  未查询到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据有关报道,2024年新能源全产业链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新一年,内蒙古还将在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方面发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100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100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争创30个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南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柳州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南宁全业务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广西新能源超大型数据中心等建设。强化数据资源安全管理。推进广电5G融合发展,新建5G基站2万座以上。

  西藏自治区: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

  力争培育龙头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

  加力推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加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进力度,充分发挥数字的叠加和倍增效应,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全区人民。实施数字产业化量级提升行动,全力打造“四大基地”,加快建设七大数据中心,力争新增标准机架6万架以上,更好发挥宁夏“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作用,努力把“交换中心”“算力中心”变成“投资中心”“效益中心”。

  实施产业数字化质效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数字×”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计划、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计划,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55%,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数据平台能力提升行动,启动宁夏全域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开展5G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实现人口密集区5G信号全覆盖。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发、高效共享,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效能,全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坚持采取非常规举措、支持非常规产业、实现非常规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算力之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大力实施科技兴疆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
三大云巨头AWS、微软、谷歌云 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对决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全球三大云计算公司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财务业绩。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三大云巨头在全球740亿美金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中合计占67%的份额。

AWS、微软和谷歌云上周公布了季度财务收益报告,每家厂商的云销售额均达到数十亿美金,同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营业收入为正。谷歌云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快于竞争对手,而微软则缩小了与AWS的云市场份额差距。

第四季度云支出达到740亿美金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接近740亿美金,同比增长20%。

Synergy副总裁、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这是云市场一个标志性的季度。最后一个季度通常会受益于季节性反弹,季度支出增幅远高于前三个季度,但该季度创下了新的纪录。第四季度支出较上一季度增加了56亿美金,这是云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连续增幅。”

谷歌云通过Google Cloud Platform、平台服务、基础设施、Google Workspace等协作工具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其他IT服务创造销售额。AWS的收入则来自其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以及其他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并未向公众提供准确的Azure销售数据。相反,微软将Azure、SQL Server、Windows Server、Visual Studio、Nuance、GitHub、Microsoft Partner Network、企业和合作伙伴服务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都纳入微软的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集团之下。

我们详细分析了云计算领导者AWS、微软和谷歌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具体收入数据、销售增长、云市场份额、营业收入和母公司财务业绩。

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

AWS:242亿美金

微软:259亿美金

谷歌云:92亿美金

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242亿美金的收入,这意味着目前AWS的年运行率约为970亿美金。

微软智能云集团的销售额为259亿美金,目前的年运行率约为1040亿美金。

谷歌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92亿美金的收入,年运行率达到368亿美金。

2023年,AWS的销售额总计为908亿美金。

2023年,谷歌云销售额为337亿美金。

2023年,微软智能云集团销售额达968亿美金。

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云市场份额

AWS:31%

微软:24%

谷歌云:11%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AWS仍然是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全球领导者,在2023年第四季度赢得了全球31%的市场份额。十多年来,AWS在云计算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然而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为31%,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33%相比,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

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赢得了全球云服务市场24%的份额,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缩小了与AWS之间的差距。

Synergy副总裁、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亚马逊仍然远远领先于微软,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2021 年第四季度,AWS 33% 的市场份额比微软 21% 的市场份额高出 12 个百分点。 仅仅两年后,AWS 31% 的份额仅比微软 24% 的份额高出 7 个百分点。

谷歌云第四季度赢得了全球云服务市场11%的份额。 该公司不到十年前进入云计算市场,但已牢牢巩固了自己作为全球第三大云厂商的地位。

销售增长

谷歌云:26%

微软:19%

AWS:13%

Google Cloud的销售额为92亿美金,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73亿美金同比增长26%。

微软智能云集团在2023年第四季度创造了259亿美金的收入,同比增长19%。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

AWS的销售额为242亿美金,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214亿美金相比,增长了13%多。

营业收入

微软:125亿美金

AWS:72亿美金

谷歌云:8.64亿美金

微软智能云部门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25亿美金的营业收入,高于去年同期的89亿美金。

AWS该季度的运营收入为72亿美金,高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52亿美金。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运营支出为170亿美金,而去年同期为162亿美金。

谷歌云的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64亿美金。与2022年第二季度1.86亿美金的运营亏损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在经历了多年的亏损之后,谷歌云现在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母公司第四季度业绩

亚马逊:1700亿美金

AWS的母公司、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在2023年第四季度创造了1700亿美金的收入,同比增长14%。亚马逊2023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32亿美金。2023年全年来看,亚马逊创造了5750亿美金的收入,与2022年的5140亿美金相比增长了12%。

2023年第四季度,AWS占亚马逊总销售额的14%。

谷歌/Alphabet:860亿美金

谷歌云的母公司Google/Alphabet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收入860亿美金,同比增长13%。Alphabet该季度营业收入为237亿美金。2023年全年来看,Alphabet的总销售额为3070亿美金,与2022年的2830亿美金相比增长9%。

2023年第四季度,谷歌云占Alphabet总收入的近11%。

微软:620亿美金

微软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620亿美金,而去年同期为527亿美金,该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70亿美金。

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智能云业务部门占微软总收入的42%。


]]>
阿里云2023年Q4营收280.66亿元 全年营收突破1000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9日消息,阿里巴巴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公告。其中,2023年Q4,阿里云营收280.66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利润23.64亿元,同比增长86%。

财报表示,阿里云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持续提高收入质量。同时,该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健康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同时,财报披露截止2023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阿里云营收807.7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46.89亿元,同比增长51%。

根据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2023年Q1数据,该季度阿里云营收为245.5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3.85亿元。

照此计算,阿里云2023自然年全年营收约为1053亿元、经调整 EBITA 利润约50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表示:“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未来一年,我们将在改善用户核心体验上加大投入,以支持淘天集团重拾增长及稳固市场领导地位。我们将聚焦资源开发公共云产品,以及保持国际商业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


]]>
英伟达市值超1.7万亿美元,比英特尔AMD高通博通市值之和还高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需求的增加,也拉升了对英伟达H100、A100等高性能GPU的需求,推升了他们的业绩,也推动他们的股价不断创下新高。

  在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时,英伟达股价就创下了新高,报693.32美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时的661.6美元上涨31.72美元,涨幅为4.79%。

  股价大涨并创下新高,英伟达的市值也有明显增加。按周一收盘时的价格计算,英伟达的市值为17125亿美元。

  英伟达的市值超过1.7万亿美元,也就远高于其他的芯片厂商。

  在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时,英特尔的市值为1808.32亿美元,AMD公司的市值为2815.19亿美元,高通公司市值为1607.37亿美元,博通公司市值为5819.46亿美元。

  而周一收盘时英伟达的市值,是同日英特尔市值的9.47倍,AMD的6.08倍,高通的10.65倍,博通的2.94倍,比这4家公司的市值之和还要高5075亿美元。

  此外,英伟达目前的市值,也超过了社交媒体平台Meta的11712.22亿美元,距电商巨头亚马逊的17690.75亿美元也已并不遥远。

]]>
百度将于2月28日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7日消息,百度发布公告,将于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香港联交所交易时间后及美国市场开市前,上载2023年第四季度及财年财务业绩公告。

百度公司管理层将于北京时间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下午八时三十分(即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2月28日上午七时三十分)召开业绩电话会议。


]]>
中芯国际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 毛利率为16.4%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7日消息,半导体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近日公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的综合经营业绩。

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的亮点如下:

• 2023年第四季的销售收入为1,678.3百万美元,2023年第三季为1,620.6百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为1,621.3百万美元。

• 2023年第四季毛利为275.0百万美元,2023年第三季为321.6百万美元,2022年第四季为518.7百万美元。

• 2023年第四季毛利率为16.4%,2023年第三季为19.8%,2022年第四季为32.0%。

• 2023年未经审计的全年销售收入为6,321.6百万美元,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7,273.3百万美元。

• 2023年未经审计的全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902.5百万美元,相较于2022年全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817.9百万美元减少50.4%,主要是由于:过去一年,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全球市场需求疲软,行业库存较高,去库存缓慢,且同业竞争激烈。受此影响,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降低,晶圆销售数量减少,产品组合变动。此外,集团处于高投入期,折旧较2022年增加。以上因素一起影响了本集团2023年度的财务表现。

中芯国际还给出了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指引:

• 季度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

• 毛利率介于9%至11%的范围内。


]]>
华为分红770亿元 预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7000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7日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华为内部已发布董秘1号文件,正式官宣2023年年度分红方案:ESOP每股分红1.5元,税后15.3%,同比去年税后收益有所降低。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目前总股本约为513亿股。也就是说,本次分红需要向员工支付513.9亿*1.5 = 770.85亿元。

华为历年分红情况如下(据公开资料整理):

2013年,股价5.42元/股,每股分红1.47元;

2014年,股价5.66元/股,每股分红1.90元;

2015年,股价5.90元/股,每股分红1.95元;

2016年,股价6.81元/股,每股分红1.53元;

2017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02元;

2018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05元;

2019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2.11元;

2020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86元;

2021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58元;

2022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61元;

2023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5元。

根据华为2022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华为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6423亿元,净利润356亿元,经营现金流178亿元。其中运营商业务2840亿元,企业业务1332亿元,终端业务2145亿元。

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表示,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公司经营基本回归常态。预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健,终端业务好于预期,数字能源和云业务实现良好增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竞争力显著提升。在此,我代表公司,感谢始终信任并支持我们的客户,感谢与我们风雨同舟的产业链伙伴,感谢拼搏不屈的全体员工及默默奉献的家属们。是共同的信念,让我们突破封锁,并肩前行。


]]>
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352万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7日)公布2023年物流运行数据。2023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恢复,稳定因素不断累积,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行业恢复整体向好。市场需求规模恢复加快,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52万亿元。

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52.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3.9%、5.4%、4.7%、5.4%,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恢复态势,全年回升态势总体向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2023年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还是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物流总额已经达到了352万亿元比较大的规模,为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平稳向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需求结构看,农产品、工业、消费、进口领域物流需求稳定增长。2023年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3万亿元,同比增长4.1%,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工业品物流需求稳步回升。2023年工业品物流总额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生消费物流需求稳中向好,2023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13.0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餐饮、零售等领域回升力度明显提升,餐饮物流总额、百货店零售物流总额均实现由降转升,同比分别增长20%、8.8%;便利店零售物流总额增长7.5%,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另外,2023年进口物流总额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进口物流量保持快速恢复态势。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进口物流量11.6亿吨,同比增长27.2%;铁、铝等金属矿砂进口物流量14.6亿吨,同比增长7.6%。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表示,2023年物流需求的市场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特别是在这种内需和外需相互作用下,整个物流各领域的市场需求恢复的情况都好于上一年度,全年也是保持了稳定恢复的状态。


]]>
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开站!有何特别之处?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该站被命名为“秦岭站”。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连接东西,和合南北,孕育万物,以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

新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座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座导航;建成后,将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成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预计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经历72小时飓风连续冲击,新站依然毫发无损

有记者亲历了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惊险一刻。

这几天,罗斯海新站的建设进入到了幕墙板安装的关键时期,就在工程进展一切顺利的时候,天气预报显示,一场12级的飓风即将来袭。建设者必须在飓风来临前完成迎风面的封闭,否则已经安装好的墙板都有被吹飞的风险,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天的时间,但留给大家的时间窗口只有10个小时。

秦川负责高空安装作业,每次固定幕墙板都要把手套摘下来套螺帽,这个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十秒。

晚上10时,极昼的南极阳光依旧明媚,风速达到了6级,大部分的施工作业都已经完成了。在施工现场,还有40多名建设者没有离去,他们即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B区的迎风面,还有3块板没来得及安装,40多名建设者分成5队,用牵引绳控制幕墙板的轨迹。

800多斤的幕墙板在大风的作用下就像飘在空中的树叶,非常难以控制。此时,现场的风力已经增加到了8级,气温骤降。

凌晨0时30分,最后一块板终于顺利安装到位了,新站迎风面实现了全封闭。

就在施工作业全部完成之后的几个小时,12级的飓风来了。时速120公里的飓风裹挟着地面的积雪掀起了漫天的迷雾,能见度不足5米。

在12级的飓风中,内部施工恢复了,建设者排成一排,拉着一根绳子,往返于工地和宿舍之间。

在经历了72小时飓风的连续冲击之后,新站依然毫发无损地屹立在南极罗斯海!

在南极怎么盖房子?读完你就懂了↑↑↑

新站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在这里做实验将会是什么体验?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罗斯海新站设计师祝贺介绍,主楼分A、B、C三个区,A和B的连接处是卫生间模块,这个地方是未来的一个办公区,办公室和实验室就在这个位置。二层两侧都是度夏的模块,这全都是宿舍,每个宿舍都是有一个斜面,采用这种斜切面的方式可以把风压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二个也是考虑到南极的太阳高度角,每个窗都是在斜面上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阳光。

B区是一个公共区域,有餐厅、办公室等。餐厅区域把厨房和餐厅就近布置,一面是大落地窗非常开敞,一面是看向墨尔本火山,还有整个特拉诺尔湾的景色都可以尽收眼底。上到二层一圈是越冬人员宿舍,总共16间,每间宿舍都可以看到外界的景色,山景房和海景房。

再往上一层是指挥调度室,就是未来考察站的大门。C区和A区是一个基本对称的镜像关系,这一侧的一层就是海洋实验室,因为整个罗斯海新站定位还是以海洋科学常规观监测为主,所以把海洋实验室放在靠海一侧,将来有一个出挑的科研平台,有很多常规的观测设备都是从这个平台下边直接到海里。

总台央视记者李宁了解到,主站的下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停机坪。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直升机的需求非常大,无论是运货还是运人都离不开直升机。因此,停机坪也是每个科考站必备的基础设施。这里是距离新站大概有1公里的一个山头,也是未来能源站所在的区域。目前,这个地方正在进行新能源的测试,这里面有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两种方式,建成之后新站60%的能源供应都将由新能源来完成。

在南极洲的多个边缘海中,新站为什么选在罗斯海?

“那里是一个‘冰火交融’的神奇地方。”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教授说,“在西南极冰架下有多座活火山,其中很多在罗斯冰架下。罗斯海沿岸有埃里伯斯火山、墨尔本火山等多座著名火山,冰雪覆盖、山海相映。在寂寞荒凉的南极冰海,活火山的热液为极地生物提供了宝贵的能量来源。”

罗斯海沿岸的火山。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罗斯海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最接近原始状态的极地海域之一。海洋生物丰富、生态网完整,大约生活了50%的南极C型虎鲸、40%阿德利企鹅和25%的帝企鹅。2016年,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5届年会上,罗斯海被正式划设为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

在罗斯海海冰上栖息的阿德利企鹅。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在我国第30次南极考察中,记者曾乘坐“雪龙”号,前往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开展建站前期准备工作。当时正值南极夏季,天气晴好,罗斯海风平浪静,船航经的海域,时常可见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冰山漂浮在海面上。有时,平静的海面上会突然出现一阵涟漪,一头鲸鱼在一座巨大的冰山脚下露出海面,悠然嬉戏。

一只鲸鱼在罗斯海的一座冰山脚下露出海面。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罗斯海是南大洋深入南极大陆纬度最高的一个边缘海,是船舶进入南极大陆的传统航路。一百多年前,许多南极探险家都选择在罗斯海登陆,从这里踏上探索南极大陆的征程。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探险队就是在罗斯冰架鲸湾设立基地,启程成功抵达南极点。

罗斯海沿岸地理优越,横贯南极山脉中的巨大冰川划入罗斯海,蔓延形成了著名的罗斯冰架。罗斯海地区具有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特征,科学考察价值高,吸引了许多国家建设考察站。

此前,罗斯海地区已有6个国家建设了7个考察站,分别是:美国麦克默多站、新西兰斯科特站、韩国张保皋站、俄罗斯的俄罗斯站和列宁格勒站、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德国冈瓦纳站。

(来源:中国科技网综合自央视、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


]]>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2024年2月7日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

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罗斯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

是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

连接东西,和合南北,孕育万物

以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命名

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

新站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

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

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秦岭站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

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

接下来

秦岭站还将进行内部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工作

记者:王立彬、周圆、郁琼源

编辑:刘媛媛

设计:苗夏阳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Google Cloud财报要点解读:云盈利能力创新高 AI产品部署稳步推进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3年第四季度成为Google Cloud公司历史上最赚钱的一个季度,营收超过91亿美元,超过华尔街预期水平。

该季度Google Cloud的收入在占母公司Google总收入860亿美元中占比近11%。

本周,人工智能成为了Google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及其高管团队在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Gemini、Duet AI和Vertex AI等技术的发展。

Pichai表示:“三星利用Vertex AI,于最近发布了配备Gemini和Imagen 2——我们先进的文本到图像模型——的Galaxy S24系列智能手机。Victoria Secret & Company公司则是通过Gemini、Vertex AI搜索和对话实现了客户体验的个性化和改善。通过Workspace,Duet AI正在帮助员工从全球数千名付费客户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中受益,包括新加坡邮政、Uber和Woolworths。”

他表示,总体来看,2023年是“创新和产品动力深远发展”的一年。“我对2024年的前景感到兴奋。”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Google Cloud 2023年第四季度财务收益结果中的五大要点,包括销售增长、盈利能力提高、以及关于AI和生成式AI的一切。

谷歌云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Google Cloud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8.64亿美元,也是Google Cloud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一个季度,与去年同期运营亏损1.86亿美元相比有了大幅的增长。

这意味着Google Cloud的营业收入从2022年第四季度到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了超过10亿美元,这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多年来,Google Cloud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为该公司每个季度都会投资数十亿美元来扩大全球云基础设施规模和服务范围。2023年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2023年第一季度Google Cloud首次实现盈利,营业收入达到1.91亿美元。

2023年全年,Google Cloud的营业利润率达到5.2%,第一年实现正营业利润率,此前在2022年,营业利润率为亏损7.2%;2020年,营业利润率为损失42.9%。

Pichai表示:“我们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我们AI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差异化因素,我们将继续负责任地投资数据中心和计算,以支持我们和我们客户在AI服务方面的新一波增长。因此,我们会严格控制公司的运营方式。”

凭借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运营收入,Google Cloud已经将自己定位为永远不会再出现亏损情况了。

Gemini“只会变得越来越好”;Gemini Ultra“即将推出”

Google新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Gemini成为本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讨论的一大焦点,而且Google宣布Gemini将被纳入核心产品中。

Sundar Pichai表示:“[Gemini]可以运行在从移动设备到数据中心的所有设备上,Gemini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示了最先进的功能,而且只会变得越来越好。”

Google表示,未来将推出更高版本的Gemini。

“Gemini Ultra即将推出。团队已经在开发下一个版本了,并将引入到我们从搜索开始的各项产品中。我们已经在搜索领域尝试使用Gemini,它可以让用户更快速地获得搜索生成体验(SGE)。在美国,我们发现用英语所搜的延迟减少了40%。”

Gemini将被引入Google搜索和广告等核心产品中,因为这个AI产品旨在增强自然语言对话能力,将以原生多模式方式理解和组合视频、音频、文本、图像和代码。

Google Cloud销售额提升26%

作为全球第三大云计算公司,Google Cloud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总销售额达到91.9亿美元,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的收入预期。

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73.2亿美元销售额相比,这意味着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26%。

Google Cloud目前的年运行率超过368亿美元。

Gemini第四季度的销售增幅高于前几个季度,第三季度Google Cloud销售额同比增长22%,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8%。

Google Cloud通过Google Cloud Platform、平台服务、基础设施、Google Workspace 等协作工具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大量其他IT服务带来销售额,收入主要来自基于消费的费用以及GCP服务、工作区工具和其他服务的订阅。

Vertex AI增长“近6倍” “数千家公司”使用Duet AI

Google Cloud的人工智能平台Vertex AI可以让用户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和人工智能应用,并定制大型语言模型(LLM),客户势头显着增强。

Pichai表示:“Vertex AI得到了广泛采用,API请求从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到下半年(2023年下半年)增加了近6倍。”

Vertex AI是在2023年推出的,主要为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专门构建的机器学习操作(MLOps)工具集,以实现AI项目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管理。Vertex AI帮助开发人员构建生成式AI应用的能力,正在为Google庞大的客户群提供帮助。Pichai表示:“它帮助德国电信和穆迪等客户发现、定制、增强和部署超过130个生成式AI模型,包括PaLM、Med-PaLM、Sec-PaLM和Gemini,以及主流的开源和合作伙伴模型。”

Google Cloud去年推出了另一款受到市场关注的创新AI产品是Duet AI,一款AI助手。Duet AI旨在通过帮助用户完成从编写代码到分析数据的各个方面来提高生产力和运营。

“自推出以来,已经有数千家公司和超过一百万值得信赖的测试人员使用了Duet AI,而且它很快还会引入Gemini。在Workspace中,Duet AI正在帮助员工从全球数千名付费客户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中受益,包括新加坡邮政、Uber和Woolworths。”

Google的AI正在帮助提升整体云销售

随着客户希望打造新的AI功能或者增强现有的AI功能,很多客户正在寻求云平台作为他们的基础。

Pichai特别提到了最近赢得的几个Google AI解决方案大客户,例如移动巨头三星和时尚公司Victoria Secret。

“三星使用Vertex AI,于最近发布了配备Gemini和Imagen 2——也就是我们先进的文本到图像模型——的Galaxy S24系列智能手机。Shutterstock则将Imagen 2纳入他们的AI图像生成器中,使用户能够将简单的文本提示转变为独特的视觉效果。Victoria Secret公司则寻求通过Gemini、Vertex AI搜索和对话来实现客户体验的个性化和改善。”

Pichai补充说,有近90000个支持生成式AI的Google Cloud顾问合作伙伴,而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的需求将在2023年达到顶峰。

“通过ISV,我们的联合销售交易数量将从2022年到2023年增加几乎两倍,”他说。

总体来看,AI正在帮助扩大Google的客户群和Google在云市场中的影响力。

Pichai表示:“AI绝对会激发人们的兴趣并推动早期采用,有超过70%的生成式AI正在使用Google Cloud。因此我认为,到2024年,我们的优势将继续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特别是当我看到我们在AI领域所取得的创新时。”


]]>
IBM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Vela 扩容一倍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IBM 研究部门 IBM Research将旗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Vela (IBM云的一部分)的容量增加了一倍,以应对 watsonx 模型的强劲增长,IBM Research还制定了积极的计划,利用自家研发的加速器 IBM AIU 继续扩展和增强人工智能推理能力。

IBM研究院一年前宣布建立用于训练基于英伟达A100 GPU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大型云基础设施,名为Vela。IBM 客户正在迅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有数百个开发项目正在使用 IBM watsonx。IBM 在去年的一次分析师活动上分享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并正在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项目加入他们的管道。IBM 首席执行Arvind Krishna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watsonx 的管道规模自上一季度以来大约翻了一番。

IBM Research 日前完成了 Vela 的第一阶段升级,并且计划继续进行升级,以满足业界对训练更大规模基础模型的需求。IBM Research 提供了有关细节,为其他希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升级人工智能基础架构的公司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新的 Vela

最初的 Vela 配备了总数不详的 GPU 和英特尔至强 CPU,都是通过标准的 2x100G 以太网 NICS 互连。IBM Research 放弃了性能更好、成本更高的 Infiniband,以更低的资本成本展示了接近裸金属的性能,同时实现了 Kubernetes 的云标准容器支持。

1

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Vela,专门用于基础模型研究和客户端模型开发(图:IBM)

为了处理不断增加的负载,IBM 的研究人员面临的选择是:用更多的 Nvidia A100 GPU 升级 Vela或全部换成速度更快的 H100。IBM 的研究人员意识到,如果实施功率封顶策略,就可以在相同的可用功率范围内将每个机架的 GPU 数量增加一倍,进而可以提高 GPU 的密度。

2

新的 Vela 云每个机架有 6 x 8 个 GPU 节点(图:IBM)

IBM 研究人员确定了要将 GPU 数量翻倍的计划后,就需要在不拆除网卡和交换机的情况下解决网络带宽问题。为此,他们部署了以太网 RDMA 和英伟达 GPU-Direct RDMA(GDR),将 GPU与GPU之间的带宽提高了 2 到 4 倍,延迟则降低了 6到10 倍。

3

IBM 还通过使用 RoCE 和 GDR 实施 RDMA,提高了 GPU-GPU 网络性能(图:IBM)

IBM 研究人员指出,“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故障率高于许多传统云系统。而且,人工智能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方式会让人意想不到(有时甚至难以检测)。此外,当节点(甚至单个 GPU)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时,可能会影响到在数百或数千个节点上运行的整个训练任务的性能。”IBM 研究团队成功提高了故障诊断能力,并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4

处理大型云故障的时间缩短一半(图:IBM)

下一步是什么?

IBM制定了计划应对Vela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预计Vela的下一次重大升级将添加 H100 GPU甚至下一代 GPU(B100)。IBM Research还希望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推理处理基础设施,例如其自家研发的原型的“AIU”推理加速器原型。早期测试结果显示,AIU原型只需 40 瓦就能运行推理,其吞吐量与 A100 GPU 在该功率下的吞吐量相同。IBM 已在约克镇设施中部署了约 150 个 AIU并计划在技术成熟后将 AIU 的容量增加到 750 个以上。

结论

IBM 在各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焕发活力,内部的人力资源咨询(Ask HR)和其他应用都用上了人工智能进行,IBM Z 的代码现代化也用了人工智能,IBM还利用人工智能为客户定制开发自己的基础模型。所有这些都帮助 IBM 积累了新的技能和专业知识,IBM并将其应用于客户咨询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IBM 在大规模部署 AIU后将可能比其他云提供商更具竞争优势,原因是其他云提供商使用的推理技术更为昂贵,效率却不尽如人意。

如果三年前有人告诉我 IBM 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我肯定不会相信。但到现在基于 IBM 在 watsonx 业务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Vela的相应增长,IBM 显然拥有正确的计划和技术,可以继续大幅增长旗下的人工智能业务


]]>
Counterpoint: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下跌8.8%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Counterpoint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因企业和消费者支出放缓而下降8.8%。此外,2023年整体半导体收入排名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例如英特尔从三星手中重新夺回第一名,后者因内存市场低迷以及智能手机业务表现不佳而遭受重创。

  人工智能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下半年,成为关键的内容和收入驱动因素。英伟达似乎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AMD。未来几年,这两家公司都将继续发展其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Counterpoint认为,2023年是半导体公司微调其战略/展望并管理库存调整以迎接即将到来的AI繁荣的一年。

  根据Counterpoint的半导体收入追踪器,仅有20家全球顶级半导体供应商中的6家报告了同比收入增长。特别是内存行业,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43%。我们还发现,20家全球顶级半导体供应商贡献了市场份额的71%,低于2022年的76%,同比收入下降14%。


  全球前10家半导体公司收入占全球收入的55%

133515016303072568.png

  2023年,英特尔重新夺回半导体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尽管其收入同比下降16%,主要原因是PC和服务器两大细分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两位数。

  三星也受到DRAM和NAND两大内存市场放缓的严重影响,收入同比下降38%。内存市场主要受到PC、服务器和智能手机细分市场需求疲软以及整个市场供应过剩和库存过剩的影响。

  内存市场其他两大主要参与者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的收入也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33%和36%。

  Counterpoint认为,由于在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的通用GPU的高市场份额,英伟达将继续引领半导体行业的增长。英伟达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86%,排名第三,这是其历史上首次进入收入前五位。


]]>
霍尼韦尔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各项指标达到或超出公司原定的全年指导范围。公司还发布了2024年业绩展望,同时宣布现任首席执行官柯伟茂(Vimal Kapur)将于2024年6月接替杜瑞哲(Darius Adamczyk)继任董事会主席,威廉·S·艾尔(William S.Ayer)将于2024年5月担任首席独立董事。

  霍尼韦尔第四季度销售额为94亿美元,同比增长3%,内生式销售额同比增长2%,其中商用航空业务的内生式销售额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营业利润率下降了290个基点至16.8%,部门利润率增长了60个基点至23.5%,主要得益于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以及航空航天集团所取得的增长。霍尼韦尔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为1.91美元,同比增长26%,经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60美元,同比增长3%。营运现金流达到30亿美元,营运现金流利润率达到31.3%,自由现金流达到26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为27.4%,主要原因在于营运资本的减少。

  霍尼韦尔2023年全年实现366.62亿美元销售额,同比增长3%,内生式销售额增长4%;营业收入增长10%,营业利润率增长了120个基点;部门利润增长了8%,部门利润率增长了100个基点。全年每股收益为8.47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9.16美元。

  “霍尼韦尔再一次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不仅兑现了我们的承诺,还在经济环境充满挑战的又一年强势收官。”霍尼韦尔首席执行官柯伟茂表示,“商用航空业务连续第11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引领了内生式销售额的增长。霍尼韦尔企业智联业务在本季度也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对卓越运营的持续关注使我们实现了增长,并超出利润率指导范围上限。在第四季度,我们还实施了资本部署重点项目,不仅部署了26亿美元的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股息和高回报资本支出,还通过宣布以50亿美元收购开利的全球安防业务来增强楼宇自动化业务能力,从而成为安防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之一。2023年全年资本配置总额为83亿美元,再次超过了我们的现金流,而且我们预计在明年完成安防解决方案的收购后加快实施资本部署战略。”

  柯伟茂还表示:“展望2024年,我们的业务组合以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趋势为支撑,有望加速实现营业收入和盈利增长。我坚信2024年又将是我们为股东、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的一年。”

  霍尼韦尔的未交货订单额仍保持在创纪录的水平,截止2023年底增长了8%,达到318亿美元,为公司的业绩展望提供了有力支持。长周期市场依然保持强劲,而短周期市场的复苏有望进一步提振霍尼韦尔的业绩。

  霍尼韦尔还发布了2024年业绩展望。预期销售额为381亿至389亿美元,同比内生式增长4%至6%;部门利润率增长30至60个基点;调整后每股收益为9.80至10.10美元,同比增长7%至10%;营运现金流为67亿至71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56亿至60亿美元。

]]>
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工作方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操秀英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6.7万件,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25.3%。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成为加快高校院所专利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工作方案》对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力求实现盘点筛选、入库评价和推广对接全覆盖,加大了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于聚焦推动专利产业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解读文件时指出。

《工作方案》包括四个主要任务,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存量专利全面梳理盘点,筛选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专利;二是发挥市场评价的作用,组织企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出的可转化专利的产业化前景等进行评估并反馈;三是各地根据可转化专利的不同价值和特点分类施策,针对高价值专利匹配优质资源,推动加快落地转化;四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产出和布局更多高价值专利,完善制度机制,做优专利增量。

上述负责人介绍,《工作方案》围绕“一平台、两端点、三个库、四步走”,着力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一平台”是指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更好开展存量专利的盘点筛选、市场评价、转化对接等;“两端点”是指供需两端分别对存量专利的产业化前景进行评价;“三个库”是指存量专利基础库、专利转化资源库和专利评价专家库;“四步走”是指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按照全面盘点、市场评价、推广转化、做优增量四个步骤推进盘活工作。

那么,各地又如何推动高价值专利的落地转化?《工作方案》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要求,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启动高价值专利线上线下推广工作,同时选取若干高价值专利项目予以重点推广,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存量专利转化的有效模式并复制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是动态形成的,新申请、新授权专利的不断涌现,又将转为新的存量专利。在盘活存量的同时如何做优增量?

“必须从源头上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做优专利增量,才能从根本上盘活存量专利,做到新增一批、转化一批,避免‘前清后欠’。”这位负责人表示,为此,要精准对接需求,也要完善制度机制。

具体而言,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在综合服务平台上及时关注并接收企业对可转化专利的评价反馈信息。一方面,根据企业评价反馈的技术改进需求,配合企业共同开展专利技术的验证、中试等工作,对相关专利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提升专利产业化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围绕企业反馈的产学研合作需求,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创技术等重点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产出和布局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

该负责人还提到,政策方面,要突出专利质量和产业化导向,将专利转化效益纳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学科评价、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评价指标;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加强对相关专利的跟踪监测,不断提升其产出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探索科技成果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配套制度等。


]]>
亨通光电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加30%到50%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昨日晚间,亨通光电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30%到50%。

具体来看,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9亿元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30%到5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79亿元到22.33亿元,同比增加22.00%到45.00%。

报告期内,在“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等背景下,特高压、电网智能化和新能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带动公司特高压及电网智能化等相关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市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推动公司经营业绩增长。

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对通信和能源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主要产品的节支降本取得良好效果,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另外,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主要系本期公司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等。


]]>
汇川技术:2023年净利同比预增6%—15%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汇川技术1月3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45.79亿元—49.68亿元,同比增长6%—15%。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国产龙头品牌优势、多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优势及深挖下游行业结构性增长机会,使得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下游客户定点车型放量等因素,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快速增长;受到房地产行业影响,智慧电梯业务收入同比略有增长。

汇川技术:2023年度业绩预告

1、本期业绩预期情况

  1. 业绩预告期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2. 预计的业绩:□ 亏损 □ 扭亏为盈 √同向上升 □ 同向下降

  3. 业绩预告情况表

1

2、业绩预告预审计情况

公司未就本次业绩预告有关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预沟通,本次业绩预告未经会计师事务所预审计。

3、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国产龙头品牌优势、多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优势及深挖下游行业结构性增长机会,使得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下游客户定点车型放量等因素,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快速增长;受到房地产行业影响,智慧电梯业务收入同比略有增长;

  2.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产品收入结构变化影响;

  3. 报告期内,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同比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4.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股权类投资项目(含海外基金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

  5.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好,主要得益于:①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较快;②公司在加大国际化、能源管理、数字化等战略业务投入的同时,对费用进行总体调控,公司研发、销售、管理等费用合计增速与收入增速基本同步。

4、其他相关说明

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具体财务数据将在2023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一月三十日


]]>
微软第二财季营收 620 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33%,动视暴雪游戏业务表现优异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 月 31 日消息,微软今天发布了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 2024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数据显示,微软报告期内:

收入为 620 亿美元(备注:当前约 4451.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 16%)。

营收为 270 亿美元(当前约 1938.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非 GAAP 增长 2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 23%)

净利润为 219 亿美元(当前约 1572.4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非 GAAP 增长 2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 23%)

每股摊薄收益为 2.93 美元(当前约 21 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非 GAAP 增长 2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 23%)

微软表示于 2023 年 10 月 13 日完成了对动视暴雪公司的收购,所收购业务的财务业绩在“更多个人计算”部门中报告。

第二季度,微软游戏部门销售额大幅增长,营收增长 49%,其中包括来自动视暴雪收购的 44 个百分点净影响。

Xbox 内容和服务收入增长 61%,其中来自动视暴雪的净影响为 55 个百分点,而 Xbox 硬件收入同比增长 3%。

游戏行业分析师 MauroNL 发现,微软在其季度财报公布的同时发布的 10-Q 文件中表示,其将动视暴雪的收购价格定为 754 亿美元。该季度,动视暴雪对微软业绩的净影响为 21 亿美元收入和 4.37 亿美元营业亏损。

微软第二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其盘后股价仍旧延续了下跌的趋势。

主要业绩

在截至 12 月 31 日的这一财季,微软的净利润为 218.70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64.25 亿美元相比增长 3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30%。

微软第二财季的每股摊薄收益为 2.93 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2.20 美元相比增长 3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30%,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33 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微软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 2.57 美元。

微软第二财季营收为 620.20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527.47 亿美元相比增长 18%,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6%,这一业绩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31 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微软第二财季营收将达 563.6 亿美元。

按业务大类划分,微软第二财季产品营收为 189.41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65.17 亿美元实现增长;服务和其他营收为 430.79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362.30 美元相比也实现增长。

微软第二财季总营收成本为 196.23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74.88 亿美元相比有所上升。其中,微软第二财季的产品营收成本为 59.64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56.90 亿美元;服务及其他营收成本为 136.59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117.98 亿美元。

微软第二财季毛利润为 423.97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352.59 亿美元实现增长。

微软第二财季研发支出为 71.42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68.44 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 62.46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56.79 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 19.77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23.37 亿美元。

微软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 270.32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203.99 亿美元相比增长 3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30%。

各部门业绩

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

2024 财年第二财季,微软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的营收为 192.49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70.02 亿美元相比增长 1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2%;运营利润为 102.84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81.75 亿美元相比实现增长。

在这一部门内部:

Office 商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1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3%,其推动力来自于 Office 365 商用产品营收 17% 的同比增长(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6%);

Office 消费者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4%;微软 365 消费者产品的订户人数增长至 7840 万人;

领英(LinkedIn)营收同比增长 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8%;

Dynamics 产品营收同比增长 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9%,其推动力来自于 Dynamics 365 产品 27% 的营收增长(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24%)。

智能云部门

微软第二财季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 258.80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215.08 亿美元相比增长 2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9%;运营利润为 124.61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89.04 亿美元相比实现增长。

在这一部门内部:

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2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20%,其推动力来自于 Azure 和其他云服务业务 30% 的营收增长(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28%)。

其他

微软第二财季更多个人计算业务的营收为 168.91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42.37 亿美元相比增长 1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8%;运营利润为 42.87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33.20 亿美元相比实现增长。

在这一部门内部:

Windows 营收同比增长 9%,其中 Windows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营收同比增长 11%,Windows 商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7%);

设备营收同比下降 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下降 10%;

Xbox 内容和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6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60%,其推动力来自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交易所带来的 55 个百分点的净影响;

搜索和新闻广告营收(不计入流量获取成本)同比增长 8%,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7%。


]]>
柯君医药宣布完成 B 轮融资,将持续加快推进全球临床开发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创新型药物研发的柯君医药近日宣布顺利完成亿元 B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泰珑投资旗下泰鲲基金领投,其他主要投资方包括骊宸投资、泰煜投资等,原有投资方宏海创健、汉康资本等也持续加持。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柯君医药心脑血管核心管线产品CG-0255的关键临床开发,并推动管线中其他核心品种加速向IND推进。


在全球医药行业一二级市场遇冷,Biotech面临严峻挑战的大环境下,柯君医药能够逆势完成关键节点融资,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柯君医药团队能力和核心管线的充分认可,也进一步证明了公司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柯君医药于 2018 年在上海张江成立,目前已成功构建具备全球先进性的靶向前药技术平台和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并在小分子和核酸药物领域持续发力,已成功推出多款具有广泛市场价值并具备全球独立知识产权的在研创新药物,公司管线核心产品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和多项抗病毒药物正在加速推进全球临床开发。

柯君医药通过靶向前药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的 CG-0255,是一款创新设计并有潜力成为Best-in-Class的 P2Y12 受体拮抗剂类的抗血小板药物,公司正在推进经静脉注射针剂和口服片剂两种剂型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适应症的临床开发,以覆盖广泛的临床需求。CG-0255已在美国完成注射针剂和口服片剂的一期临床,相关临床结果已于不久前举办的 2023 年度美国心脏协会 (2023 AHA) 年会上受邀发布。

除心脑血管领域外,柯君医药在抗病毒领域也颇有建树,在包括抗RSV病毒感染药物、广谱呼吸道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等领域都有突破性进展,有望开拓巨大的临床潜力。


何公欣 博士
柯君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柯君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公欣博士:

"非常感谢投资人对柯君医药的支持和信任,此次融资再度表明了资本市场对柯君医药综合价值的认可。相关资金将加速推进我们核心产品的国际临床研究进度,并进一步增强核心团队实力。柯君医药一直致力于进行自主创新药研发,着眼于解决明确的临床需求,我们期待与投资人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加速产品国际化布局,为患者带来福利,为社会创造价值。"

泰煜投资创始人兼总经理纪添荣博士:

"柯君医药团队核心人员拥有30多年药物研发经验,创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前药技术平台,其研发了可静脉注射的氯吡格雷前药,在体内通过水解酶作用产生活性代谢物,抑制血小板聚集,解决了‘氯吡格雷抵抗'的问题,且起效迅速,可用于PCI围术期、心梗和脑梗等适应症的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有口服剂型,可以无缝对接,希望产品可以早日上市,为抗血小板治疗带来更多新的选择。"


]]>
TCL电子2023年全球TV出货量同比逆势上升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TCL电子"或"公司",01070.HK)今天公布2023年全球出货量数据。受惠于公司持续推进"TCL+雷鸟"双品牌战略以及"中高端+大屏化"路线,并对Mini LED技术加大投入以巩固细分市场创新优势,2023年TCL智屏全球出货量达2,526万台,同比增长6.2%;其中,第四季度TCL智屏出货量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20.5%,出货规模稳步增长。

中高端智屏受市场欢迎,Mini LED智屏出货量增长近两倍

随着全球彩电行业的高端化和大屏化趋势持续演进,TCL电子紧抓需求更迭带来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推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产品,实现TCL大尺寸智屏全球出货量的稳步增长。2023年65吋及以上TCL智屏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35.3%,出货量占比亦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至24.6%,平均尺寸从48.4吋同比提升至51.1吋;同时,2023年TCL Mini LED智屏全球出货量同比升幅达180.1%[1],量子点智屏全球出货量同比升幅亦高达116.1%[2]。

作为Mini LED显示技术的领军企业,TCL电子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4)上向美国市场重磅推出了115吋QD-Mini LED高端巨幕智屏。该产品突破行业内最大Mini LED电视量产尺寸的限制,采用领先的11代显示面板产线制造工艺,通过20,000+级背光分区及XDR 5000nits峰值亮度,将家庭屏幕的观影体验推至行业峰值。TCL 115吋QD-Mini LED高端巨幕智屏更成功凭借极致的画质表现及领先行业的Mini LED创新显示技术,荣获IDG Global Top Brands颁发的"2023-2024年度创新显示技术金奖"。

国际市场出货量名列前茅,彰显领先地位

2023年,随着全球消费市场逐渐复苏,TCL智屏年内在国际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0.0%,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位居前列。从海外细分区域看,2023年新兴市场[3]出货量同比增长17.0%,其中在澳洲、菲律宾、巴基斯坦零售量位居第一[4];在北美市场,2023年TCL智屏出货量同比提升15.8%,其中在美国零售量排名第二[5];欧洲经济年内维持疲弱态势,导致科技消费品需求承压,但在2023年第四季度,TCL智屏欧洲市场出货量有所回升,实现环比82.1%增长,其中,按全年零售量市占率计算,在西班牙、法国、瑞典、捷克位居第三[6]。

中国市场方面,TCL电子各类智能产品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热销。活动期间[7],公司在天猫电视机行业销售榜品牌零售累计商品成交金额(GMV)排名第一;TCL Mini LED智屏更在京东"双十一"家电竞速榜牢牢占据Mini LED累计榜七个席位,甚至包揽前四名。2023年第四季度TCL智屏在中国市场出货量环比增长33.0%,全年零售额维持排名第二[8]。另一方面,TCL电子年内持续推进彩电高端化升级,2023年65吋及以上TCL智屏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8.2%,占公司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至53.9%,75吋及以上TCL智屏出货量同比增长45.8%,占公司中国市场出货量的比例亦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至32.4%。

未来,TCL电子将持续推进"全球化"和"科技化"发展战略,通过积极落实"智能物联生态"全品类布局,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生活体验,并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企业。

二零二三年出货量数据(未经审计) 


  单位:台 

大尺寸显示——TCL智屏总出货量

25,258,497

    - 65吋及以上TCL智屏出货量占比 

24.6 %

    - 75吋及以上TCL智屏出货量占比 

10.8 %


]]>
LeddarTech 发布 2023 年全年业绩报告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汽车软件公司 LeddarTech Holdings Inc. (LeddarTech®)(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DTC)致力于为 ADAS、AD 和泊车应用提供获得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底层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软件技术 LeddarVision。今日该公司很高兴发布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全财年业绩报告。

LeddarTech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Frantz Saintellemy 表示:"我们很高兴作为上市公司发布首份财务报告。过去的一年对于 LeddarTech 而言是激动人心的一年,我们发布了多个新产品,建立了多个合作伙伴关系,最为重要的是于 2023 年 12 月 21 日与 Prospector Capital Corp. 进行了合并。我们预计对 LeddarTech 而言,2024 年将是更加令人振奋的一年,我很荣幸能带领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期商业/业务要点

  • 2024 年 1 月:LeddarTech 在 CES 2024 上参展,向创纪录数量的 OEM 厂商和 1-2 级制造商现场进行 LeddarCar 上路演示,展示其基于人工智能的底层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软件及产品。(PR Link)

  • 2024 年 1 月 10 日:宣布与 Black Sesame Technologies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针对中国的 OEM 厂商和 1 级制造商推出采用 LeddarVision 高级 LVS-2+ 软件堆栈和 Black Sesame A1000 SoC 芯片的联合解决方案。两家公司还将充分利用 LeddarVision LVF-E,共同开拓入门级前向 L2/L2+ ADAS/AD 的二级市场机会。(PR Link)

  • 2024 年 1 月 3 日:LeddarTech 任命曾在 Tri-Eye 和 Mobileye 就职的 Oren Dayan 为产品线管理和业务发展副总裁。(PR Link)

  • 2023 年 12 月 21 日:公司完成与 Prospector Capital 的合并。交易完成后,Prospector 首席执行官 Derek Aberle 成为 LeddarTech 的董事长,Frantz Saintellemy 就任首席执行官并加入公司董事会。(PR Link)

  • 2023 年 11 月 15 日:任命 Chris Stewart 为首席财务官。(PR Link)

近期技术/产品要点

  • 2024 年 1 月 9 日:LeddarTech 在嵌入式平台上发布 LeddarVision Surround-View 高级高速公路辅助软件堆栈 (LVS-2),以加速 L2/L2+ ADAS 的开发进程,帮助 OEM 厂商获得 NCAP 2025/GSR 2002 五星安全评级。(PR Link)

  • 2023 年 12 月 20 日:LeddarTech 发布 LeddarVision Parking 融合与感知软件堆栈,专为高级 ADAS L2/L2+自动泊车和泊车辅助应用而开发。(PR Link)

  • 2023 年 12 月 6 日:宣布利用 LeddarVision 和 TTTech Auto 的 Safety Co-Pilot 解决方案,完成故障运行架构的联合演示,推动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PR Link)

  • 2023 年 7 月 12 日:宣布成功将 LeddarVision 软件与 Ficosa 的环视摄像系统集成。(PR Link)

  • 2023 年 6 月 28 日:发布 LeddarVision 入门级 ADAS L2/L2+ 高速公路辅助系统生产样品以及针对得州仪器 TDA4VM-Q1 (8 TOPS) 处理器进行优化的底层融合和感知软件堆栈。(PR Link)

  • 奖项:

    • 2023 年 12 月:荣获 World Future Awards"下一代百强企业"称号

    • 2023 年 11 月:LVF-E 荣获 Cars of the Future 自动驾驶行业奖颁发的汽车软件奖

    • 2023 年 10 月:LVF-E 荣获 AutoTech Breakthrough 颁发的年度 ADAS 系统奖

    • 2023 年 4 月:荣获《Acquisition International》杂志颁发的全球最佳汽车软件卓越奖。

2023 财年要点  1

  • 收入: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收入为 740 万美元,而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收入为 880 万美元。收入下降的原因是我们计划逐步关闭旧版激光雷达业务。

  • 毛利润: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毛利润为亏损 7.4 万美元,而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毛利润为 350 万美元。毛利润减少的原因是旧版激光雷达库存减记了 370 万美元。

  • 经营费用: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经营费用为 5240 万美元,而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经营费用为 8730 万美元。

  • 净亏损: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净亏损为 5140 万美元,而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的财年净亏损为 7340 万美元。

财务要点




2023 财年


2022 财年

2021 财年

收入



7,447,177



8,766,121


8,231,326

毛利润



(74,668)



3,455,403


2,972,936

经营亏损



(52,500,090)



(83,888,574)


(39,326,226)

其他(收入)成本









补助收入



(377,080)



(435,448)


(2,164,794)

净财务费用



(698,601)



10,034,381


11,695,561

税前亏损



(51,424,409)



(73,418,745)


(48,856,993)

所得税






净亏损



(51,424,409)



(73,418,745)


(48,856,993)

归属于股东净亏损



(47,992,097)



(69,318,848)


(46,959,038)

每股亏损









每股净亏损(基本和稀释)(单位:美元)



(286.33)



(513.80)


(723.05)

加权平均流通在外股数(基本和稀释)(单位:千股)



167,610



134,913


64,9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除另有说明外,所有金额均为加元。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 LeddarTech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 20-F 表格年报。

资产负债表和流动性 2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LeddarTech 的合并现金余额共计 510 万美元,而 2022 年 9 月 30 日为 3210 万美元。2023 年 12 月 21 日,LeddarTech 与 Prospector Capital 成功合并,并完成了 PIPE 融资,总计获得 4900 万美元的现金收益(自 2023 年 9 月 30 日以来,SPAC 信托基金和PIPE 融资分别贡献了约 1950 万美元和 2950 万美元),其中约 1400 万美元用于支付交易费用。 


]]>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生态深刻变革 Oracle NetSuite助力宜开美(ECHEMI)逐梦全球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来源:199IT; 作者:199IT Ralf

近年来,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巨头并购频繁,仅在中国就有2023年布伦泰格收购赛福化工,2022年底艾敏斯帝宣布收购协瑞。在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有一家名叫ECHEMI的精细化学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在几年时间内发展突飞猛进,业绩遥遥领先,成为中国在此领域的佼佼者。

从贸易商,到B2B再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生态,ECHEMI经历了多轮战略升级。数字化一直是ECHEMI CEO张育麟秉持的理念。张育麟及团队选择与Oracle NetSuite及Hitpoint Cloud合作,提升其在新战略下的数字化能力,多业态融合运营,助力ECHEMI更为轻松地逐梦全球。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机遇与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中国从基础化工起步,发展到精细化工领域,中国产能占全球市场的45%—50%,在全球市场品类最多,产能最大。中国已然走向规模化、精细化的化工产品方向。

背靠中国产能,一大批精品化工贸易商应运而生,但尴尬的是,中国并没有形成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巨头。全球精品化工分销100强里,有60家总部仍在欧洲,有的年营收能达到200亿美金。

从2007年香港注册公司开始,化工院校毕业的张育麟也成为精品化工行业的贸易商之一。2013年前后,中国B2B行业迎来2.0发展。张育麟在2014年重新思考战略以及产业发展。认为精细化工行业特别适合做一个平台,这个行业毛利高、品类多、下游分散、面向全球,且供应链非常长,复杂度大,是值得长时间深耕的事业。

2015年ECHEMI网站正式上线,早期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团队发现商务合作来的流量很难转化为交易量。张育麟下定决心再次升级公司战略。精细化工行业有很多企业角色,生产商,研发商,研发机构,高校,分销商,当地终端用户,小贸易商。此时,ECHEMI底层逻辑已经变成生态逻辑,以产业用户体验为核心。ECHEMI的战略转变为,ECHEMI服务产业链各方。

数字化加持精品化工全球化分销生态发展

张育麟有两个鲜明的观点:一个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不能只是产品全球化,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全球化。一个是数字化是全员都要去做的。

在一个并不太卷的B端行业里,张育麟这种毅然决然的变革思维难能可贵。张育麟不久前给曾经的管理团队老人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今天的David(张育麟),已然不是三年前的David。要彻底和以前的管理思维做决裂,如果还带着以前的烙印,公司不会成功。企业要不断去革新变化。

ECHEMI经历了从贸易商、B2B平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的不断升级走向高阶业态。数字化伴随着每个阶段的发展。从最早的自己搭建IT基础,到与本土化的小型软件公司合作。再到后来,原有的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ECHEMI的快速发展。

ECHEMI着手寻找行业内的顶级供应商,优化整体流程。当时有两家国际化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就是Oracle NetSuite。相较于另外一家传统ERP的僵化,Oracle NetSuite的快速灵活部署,全球通用会计准则,跨国协作,财务实时管理等诸多优点打动了张育麟团队。

ECHEMI团队在梳理清楚企业的发展逻辑之后,开始选择更重模式,全面解决产业用户体验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建立海外仓,海外公司也不断发展。当前ECHEMI海外办事处拓展到30多个,海外仓全面推进到十多个。在这个过程中,ECHEMI发现自己内部系统无法满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现有的全球会计准则。NetSuite符合企业发展多重需求,产品标准化、低代码、符合全球的会计准则,相对灵活。NetSuite全球化ERP非常标准,底层逻辑非常完善,底层保障了合规性。

(图右:ECHEMI CEO张育麟

图左:甲骨文公司,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顾问总经理,何毅)

在实施过程中,张育麟描述称上线前非常痛苦,但上线后非常轻松。由于ECHEMI早期对于复杂度预期不足,过程中也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同步优化不少问题,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NetSuite快速部署、快速拓展、快速上线、轻量化运维、快速实施、敏捷迭代、开发便捷,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

对张育麟而言,使用NetSuite的明显效果是,实时看到整体的财务状况,及时地应收应付,即收即付,实时监测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这对财务管理非常有帮助。NetSuite让致力于成为真正全球化企业的ECHEMI构建了在线总部,在线在途办公随时都能实现。

三强联合:信则共举 同尔趋之

世事往往都是有机缘可循。同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ECHEMI、NetSuite、Hitpoint Cloud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彼此的信任,让三方强强联合,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进。

(图:ECHEMI、Oracle NetSuite、Hitpoint Cloud 三方战略合作)

与ECHEMI的结缘,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认为是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2022年正是ECHEMI战略发展中的关键之年,需要用数字化来解决很多问题和痛点。

像很多全球化公司碰到的问题一样,在早期,往往业务和财务系统是割裂的,财务无法追溯业务的来源,财务的合规性有待提升。NetSuite帮助ECHEMI实现了业财融合,保证了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NetSuite非常灵活,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在新的领域快速承接,比如ECHEMI新的仓储物流服务系统,NetSuite能够快速搭建,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技术开发成本,快速满足多业态的扩展。

对全球化企业而言,集团化管控是难点之一,通过NetSuite的协同与完全打通,集团与海外公司实现统一数字化,企业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Hitpoint Cloud是NetSuite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甚至NetSuite第一版中文介绍的PPT,都是Hitpoint Cloud帮助翻译给客户的。在与NetSuite合作之前,Hitpoint Cloud也代理了很多其他产品,包括salesforce等,但与NetSuite合作以后,Hitpoint Cloud团队被NetSuite产品强大的功能和生命力所折服,毅然决然投入到聚焦NetSuite解决方案本地化实施上。从开始的国内几人团队到如今的北美团队成立,表明了Hitpoint Cloud对NetSuite产品一直以来的专注与专业。

Hitpoint Cloud创始人兼总裁邓先飞回顾三方合作时表示,ECHEMI作为全球化的公司,需要一套系统来支撑它的全球业务。多语言,多会计准则,全球化扩张和内部管控规范等需求,NetSuite是最优的选择。

赶超国外巨头 ECHEMI们借助新数字化优势

就体量而言,中国目前没有一家精品化工分销公司或贸易公司能够与国外巨头相提并论。张育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历史从欧洲发展起来,它们生产和分销都做得非常好,超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全球的分销网络。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分销网络很多是空白,因此构建一家拥有全球强大的分销网络平台,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标海外的大型公司,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还是非常初级。但好在中国产能充足,且C端思维能够弥补B端的种种不足,并涌现出很多创新点。张育麟也非常自信,ECHEMI的整体理念和战略是超越国外同行的。在精细化工分销领域,ECHEMI致力于做到行业最好,同时借助NetSuite全球化能力,能够成为全球最好。

叶天禄表示,通过第一期的合作,NetSuite为ECHEMI打造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全球化系统平台,全面涵盖了从前端各类销售业务到后端全球供应链、渠道管理,以及财税管理。集团管控方面,NetSuite为ECHEMI带来了四个明显的效果:

第一,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多业态的融合运营。支持全球业务高速扩张。第二,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集团化管控,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的风险。第三,在全球实现各地的财税合规。第四,建设了一个多维度的智能数据分析能力,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帮助企业决策有据可循。

在接下来的合作中,首先,NetSuite将帮助ECHEMI实现全球业务的优化和创新,更进一步提高业务的效率,帮助ECHEMI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其次,在集团管控,数据智能分析,风险管控等方面深化和优化,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数字化平台。最后,包括最先进的生成式AI等技术,在Oracle全球战略推动背景下,加快融入已有的系统中,帮助客户在技术上领先同行。

题后记

从资本层面来看,国外资本对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认知要更为深厚。疫情以来的多次并购,欧洲的Old Money频频出手,都彰显了精细化工领域的资本活跃度。而国内对这个领域鲜有能看清的投资机构,他们往往只将这些企业按贸易商看待,严重低估企业价值。NetSuite支持ECHEMI全球财税本土化,全面符合IPO审计合规要求,提前夯实ECHEMI未来上市的基础能力。

ECHEMI立志进入全球TOP5的行列.张育麟反复强调要用全球范围的视角来审视精细化工品资源的配置,“所以精品化工分销领域的全球化企业不仅仅是产品出海,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出海,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这是中国这一代人的使命。”张育麟对199IT说道。


]]>
苹果将于2月1日公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 在Vision Pro上市前一天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据外媒报道,苹果已宣布,将于当地时间2月1日公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财报。

  从历史趋势来看,2024财年第一财季是苹果业绩最好的一个季度,因为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在一个完整的季度里销售iPhone新产品并发布其他新产品。

  在该季度,苹果发布了搭载M3系列芯片的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新机型,升级了搭载M3芯片的iMac,并推出了带有USB-C接口的低成本Apple Pencil。此外,该公司还在该季度将其在线商店扩展到了智利。

  除了宣布财报公布的时间外,苹果还宣布,将于太平洋时间2024年2月1日下午2点/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举行2024年的第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也就是其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Vision Pro在美国上市的前一天。

  在CES 2024(将于2024年1月9日至12日举办)开幕之前,也就是在当地时间周一,苹果在官网公布Vision Pro的上市时间为当地时间2月2日。正如此前所宣布的一样,这款头显将率先在美国市场上市。

]]>
英国 XOR 奢侈品手机品牌登陆中国市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英国顶级奢侈品手机品牌XOR自豪地宣布:X2手机正式开始在中国市场展开全面合作和产品销售!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 XOR 奢侈品手机践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用匠心打造的产品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独一无二的完美体验。

XOR X2 Cherry for Chinese New Year
XOR X2 Cherry for Chinese New Year

XOR 奢侈品手机以其卓越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纯正的英国设计团队,每一名经验丰富历练十数年的工匠,都是打造奢侈手机领域的佼佼者。每一台 XOR 奢华手机都代表着卓越的品质、精湛的工艺和令人惊叹的设计,深受全球高端消费者的喜爱。

XOR 手机的总设计师Hutch Hutchison 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将 XOR引入中国市场。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奢侈品需求的市场,我们相信我们独特的产品将迎合当地消费者对卓越品质,独特设计和隐私保护的追求。"

XOR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周明华先生表示:"以中国为主的大中华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精英阶层对精致生活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XOR作为全球唯一在英国制造的奢侈品手机,其独特的设计和产品定位符合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的追求,XOR手机会是每个成功人士经典时刻的见证,承载历史记忆。"

XOR 手机的产品将通过一系列精选的合作伙伴在中国销售。基础款价格从59,800元起步。


]]>
2024年,工信部划了新重点!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那么2023年中国制造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哪些成效?2024年又有哪些具体举措来使数字技术更好赋能经济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系列报道《开年经济观察》我们来听听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和信息通信领域专家的权威解读。

  刚刚过去的2023年,“新型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高频热词,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等特点,在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工业数字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

  在去年(2023年)的1到11月份,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7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有60.9%,“数字领航”企业已经有58家,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达到近万家,提质、降本、增效作用明显。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2024年,将在深化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上强化政策引导、夯实基础支撑、健全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

  推动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引领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变革和模式创新。培育面向工业场景和企业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商,强化供需对接,构建合作共赢的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总台央视记者徐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那么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工信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

  深入推进“双千兆”协同发展,加快5G规模化部署应用,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设施,促进多方算力互联互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关键软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供给水平。

  2023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前不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AI大模型能力持续跃升”列入“2024年信息通信业十大趋势”。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接下来AI大模型在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还需提升数据质量和大模型训练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在实体和工业的领域,其实它(AI大模型)是要跟相关的数据有很多的结合。这些数据可能还是需要比较精准、或者是说做很好的这种分类,这种条件下形成了高质量的这种数据,来训练大模型,然后去生成等等。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中国5G基站总数达到328.2万个,同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信通院专家表示,2024年,“5G+工业互联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是认为它即将进入到一个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其实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ICT(信息通信技术)本身的供给能力,包括成本的这种降低,加强这种大企业带小企业整体生态的一个推广和快速的推进。

  总台央视记者徐速:

  从“5G+工业互联网”到AI大模型,中国正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放眼2024年,工信部和相关领域专家都表示,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先导性作用,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

  转自:CCTV4《中国新闻》

]]>
亚马逊云科技陈晓建:云计算的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被放大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在亚马逊云科技2023re:Invent中国行北京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重点强调了亚马逊云科技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技术重塑帮助客户加速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发力生成式AI,推出面向企业级生成式AI的一系列新服务及功能,包括重塑未来工作方式的新型生成式AI助手Amazon Q、Amazon Bedrock更多的模型选择和全新强大功能、Amazon SageMaker助力规模化开发应用模型的五大新功能等,帮助企业更轻松、安全地构建和应用生成式AI。

虽然生成式AI是2023年重头戏,话题伴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市场的众多活动,但底层思维是亚马逊云科技亘古不变的坚持。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秉承着逆向工作法的理念,从数百万客户的需求出发构建产品。深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引领科技创新。作为云计算开拓者,亚马逊云科技不仅一直通过最安全、最可靠的企业级的能力来赋能客户的应用,直到今天仍然拥有业界最广泛、最深入的功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就是重塑,从未停止探索用各种方法、更优化的方式找到解决客户痛点的最优解。

像云计算,卫星网络,生成式AI等所有复杂技术一样,虽然未来未知,但作为云计算的探索开创者,亚马逊云科技始终践行创新实践,为客户突破复杂技术,用重塑实现科技技术的普惠,通过对底层技术的重塑,帮助客户持续重塑业务,这一旅程没有终点。

基础设施、存储、芯片、无服务器等全面升级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横跨世界33个地理区域,当前,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数量比第二大的云提供商多三倍,服务多60%,功能多40%。

Kuiper是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建造一个由数千颗近地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络。Kuiper团队成功将他们的首批两颗原型卫星送入了轨道。除了公共互联网连接外,Kuiper 还将提供企业就绪的专用连接服务,可以通过专用、安全的连接从任何地方移动数据,以及连接访问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中的数据。

全新高性能对象存储 Amazon S3 Express One Zone 正式可用。Amazon S3 Express One Zone是新的S3存储类别,采用专门设计的软硬件来加速数据处理,可提供比Amazon S3标准存储快10倍的性能,同时能够以一致的毫秒级延迟处理每分钟数百万次的请求,同时请求成本降低了50%。这项新服务帮助Pinterest提升了10倍以上的写入速度,并将其机器学习驱动的视觉灵感引擎的总成本降低了40%。

此次推出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 4,平均性能比Amazon Graviton 3提升30%,对某些工作负载的加速更明显,数据库应用程序速度提升40%,大型Java应用程序速度提升45%。基于Amazon Graviton 4的Amazon EC2 R8g实例的预览版已经推出。

同时推出三项新的无服务器服务创新,涵盖了数据库和分析领域,使客户能够更快速、更轻松地扩展他们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支持最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这三项创新包括:Amazon Aurora Limitless数据库,这是一项全新的功能,可以自动完成超过单个Amazon Aurora数据库写入限制的扩展,让开发人员轻松地扩展他们的应用程序并比自建的解决方案节省数月时间。

Amazon ElastiCache Serverless可以帮助客户在一分钟内创建高可用的缓存,并实时进行垂直和水平扩展以支持客户复杂的应用程序,且无需管理基础架构。Amazon Redshift Serverless利用人工智能(AI)预测工作负载并自动扩展和优化资源,帮助客户实现高性价比的目标。

降低生成式AI门槛 重塑产业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的端到端的3个不同层面展开持续投入。在底层,提供用于基础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基础设施。在中间层工具层,提供使用基础模型进行构建的工。在顶层应用层,提供利用基础模型构建的应用程序。

值得关注的新发布包括:

Amazon Trainium2处理器,用于生成式 AI 和机器学习训练的专用芯片,针对训练具有数千亿至数万亿参数的基础模型进行优化,相较 Amazon Trainium 4 倍性能提升,65 exaflops的按需超级计算性能。

Amazon SageMaker HyperPod 服务,可大规模加速基础模型训练,能够缩短高达40%的训练时间,并可以确保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训练过程不中断。

Amazon Bedrock是利用大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最简单方法。各行各业的客户已经在使用Amazon Bedrock 重塑他们的用户体验、产品和流程,并将人工智能带入他们的业务核心。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助手Amazon Q,Amazon Q 可以根据客户的业务进行定制,帮助员工快速获得复杂问题的答案、生成内容并采取行动。它可以根据企业的人员、角色和权限进行个性化定制,并确保客户的内容不会被用于训练 Amazon Q 的底层模型,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

云计算的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被放大

在采访环节,媒体谈到X平台下云这一事件。在陈晓建看来,下云或者云上到底是更贵还是更便宜,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同的客户的诉求不一样、能力不一样,就会得出不一样的解答来。

以前如果要做一个互联网应用,可能只要做一个前端的接入,然后中间做一个数据库和MySQL的数据存储,后面写一堆代码程序就结束了。而现在要做的是GenAI的事,要懂大模型,要懂分布式训练,并且还要懂怎么安全地把模型打通变成共性的。所以对于IT人员能做的事的复杂度是大大提高了。

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呢?以做一个一千张卡的并行训练来举例,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客户具备这样的能力,更不用提达到极致的性价比,如果只是采用一些标准化的硬件的话。

对于IT来说,以后要做的工作不再是只搭一个简单的在线的服务,而是要做生成式AI的工作,甚至可能要把生成式AI跟业务完整结合,要做一个时序训练,这个背后的复杂性是非常非常高的。

这一切提升了用户自己构建数据中心、构建IT基础设施的成本,也放大了云的优势。所以云在给客户带来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不是缩小了,而是放大了,因为只有像这种具备这么大海量规模、这么大的研发团队的服务商,才能够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本次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大会继续在生成式AI领域推陈出新,同时对基础产品升级迭代。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要包括:全面深化Serverless,推进数据库、数据分析、AI等全线产品的‘无服务器化’,继续保持在云原生方面的领先布局;继续为生成式AI的发展提供强大能力支撑,不仅包括与英伟达等芯片商合作带来的更先进算力资源,也通过Amazon Bedrock产品提供‘精选’多模型接入的能力平台,更加强调生成式AI领域的生态打造。”


]]>
统筹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我国将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公布。

《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将如何布局?针对相关问题,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以算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算力资源东西分布不均现象显著改善,集约化态势初步形成。”谈及文件出台的背景,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但相关领域仍有多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该负责同志提到,国家枢纽节点区域性、结构性布局还需进一步完善;算力有效调度尚未完全破题;网络通道的传输质量、资费未能有效支撑东部数据业务西迁;算力与电力系统协同发展水平亟待加强;数据中心集群安全防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各类算力资源一体化调度运营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概括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四个典型特征: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价值化。

该负责同志介绍,集约化即促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各类算力资源在国家枢纽节点的规模化建设、集约化发展,为全国算力基础设施提供“蓄水池”。一体化即打造全国一体化的算力调度平台体系,联通区域级、省级、市级算力调度平台,促进算力资源跨地区、跨行业高效调度。

此外,协同化即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强化模式创新,推动各类算力资源并网调度,促进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算力;价值化即积极推进数算融合,通过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模型算法的传输、加工、利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类场景共同构成算力服务体系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1毫秒时延城市算力网、5毫秒时延区域算力网、20毫秒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

《实施意见》还明确,各地区应就近使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实现“东数东算”“西数西算”与“东数西算”协同推进。

“客观上,由于网络时延等限制存在,并非所有算力服务场景都适用‘东数西算’。‘东数东算’‘西数西算’是对‘东数西算’的补充完善,三类场景共同构成面向实际业务场景的算力服务体系。”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解释道。

上述负责同志举例说,如针对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等高时延业务场景,通过“东数西算”的方式让东部业务向西部风光水电丰富的区域迁移,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再如自动驾驶、证券交易等低时延业务场景则可通过“东数东算”“西数西算”的方式就近计算,实现区域内算力资源的集约利用,提升算力使用效率。


]]>
为光伏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我国太阳能电池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第一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王颢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全球排名第一,具备较强的创新实力。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达到了23.1%,专利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我国企业已经引领世界。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 王世江:据我们统计,从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创造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就达到56次。

来自中国的几家光伏企业在各自的技术路线上不断创出新高,2023年12月,隆基绿能以27.09%的电池转换效率刷新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2012年以来,量产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超过60%,成本却降低了一半,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发一度电仅需要一毛钱的成本。

如今,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把天窗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技术,给车内动力系统供电;将建筑的玻璃幕墙改造成带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还有光伏治沙、光伏养羊、光伏养鱼等专利技术。这些专利都极大拓展了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
我国5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据工信部消息,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第2至第6部分,共5项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又一批标志性成果,对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普及应用、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此次发布的5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

  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GB/T 23031.2-2023

  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GB/T 23031.3-2023

  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GB/T 23031.4-2023

  第5部分:个性化定制,GB/T 23031.5-2023

  第6部分:服务化延伸,GB/T 23031.6-2023

  工信部表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快速成长的关键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渗透范围逐步扩大,基于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如何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诸多企业开展模式重构和业态变革的关注焦点。本批发布的5项国家标准与已发布实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第1部分:总则》(GB/T 23031.1-2022)相配套,给出了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5类创新模式的具体实施参考,为企业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新模式、打造新业态、构建新动能提供了方向指引,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将立足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指导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等标准化组织及有关起草单位,继续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重点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工作,以标准服务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
机器人2023年度报告,这一年圈内都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3年来到了最后一个工作日,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年也缓缓落下帷幕。

  这一年,圈内高呼手术机器人元年、人形机器人元年、AIGC元年、具身智能元年......

  这一年,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文件,推动机器人使用场景拓展、核心零部件国产替换、机器人整机出海、人形机器人抢滩登陆;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顺利开展,机器人登上各大赛事舞台,向世界展现新的科技名片。

  忙活了一年,2023机器人圈内都发生了啥?

  200+家新公司,60+笔亿元融资,机器人成资本的宠儿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孕育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工信部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9年始终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总量的50%。

  资本嗅到了“肉”的香气,机器人成为了热门的投资项目之一,尤其是人形机器人。

  资本的青睐也让更多大咖加入机器人赛道,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11个月新成立的机器人公司共242家,全年融资活动超过250起,超亿元级别的融资达66起,多家企业在一年内获得数笔亿元融资。

  人形机器人似乎是最容易获得融资的细分领域,自ChatGPT-4在全球走红以来,“人形机器人+大语言模型”这组CP热度持续上升,人形机器人被当做具身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

  智元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算是中国人形机器人公司里的“吸金兽”,创始人彭志辉还有个熟悉的网名叫“稚晖君”,坐拥“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大UP主”头衔光环,被网友亲切称为称为“野生钢铁侠”。

  去年年底,稚晖君放弃华为的200万年薪,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创立了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人形机器人是他的第一个作品。

  2023年2月27日,智元机器人带着高瓴和奇绩的亿元天使轮投资,开启了疯狂吸金之路。随后的5月被百度、经纬、高榕等一线VC选中,一举拿下数十亿A轮融资;8月,比亚迪成为了智元新的投资人,该轮A+融资后智元机器人估值为35亿元;12月,11家VC再向稚晖君投6亿,投后融资总额约40亿,估值约70亿。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11月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成立,这标志着国内首个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诞生。公司的三位股东分别是“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跨界玩家小米和国资企业京城机电产投。

  10天后,公司股东从原来的三位新增至四位,注册资本增加5000至3.5亿元人民币,新增股东同样是国有独资企业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为了人形机器人圈内少有的“国字号”创新研发企业。

  达闼机器人

  7月,服务机器人开发商达闼机器人宣布完成超10亿人民币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资联合领投。

  达闼机器人的融资历程可谓十分壕,其中A轮、B轮与B+轮融资金额分别约为1亿美元、2.7亿美元与2亿美元,算上这次10亿融资后,达闼机器人已累计完成了超过50亿人民币的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00亿。

  达闼机器人的投资方也是VC顶流,深创投、中关村发展集团、金地集团、富士康、软银中国资本等一众大牌VC,这家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不仅能吸金,更是得到头部机构的认可。

  机器人的热度传递到了零部件产业,芯片作为供应链上最重要的一环,事关机器人的数据接收与控制,在经历了芯片卡脖子事件后,业内已意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国产芯片厂商备受投资者关注;视觉作为为机器人提供感知能力的重要零部件,同样受到广泛关注。

  银牛微电子

  11月27日早上,银牛微电子发布新闻,宣布完成超5亿元A轮融资,本轮联合领投方为合肥产投和精确资本,津西资本、天娱数科及部分老股东跟投。

  银牛微电子是一家视觉处理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公司,银牛微电子押注的是风口上的人工智能芯片,以及机器视觉上2D向3D的转型,将他们打造成“3D+AI”组合。

  2020年11月,银牛微电子与以色列Inuitive完成收购协议,Inuitive作为全球最早从事芯片上3D深度感知引擎研发的少数企业之一,在3D深度视觉、复杂系统级芯片设计、低功耗、光学、嵌入式系统软件、边缘计算等方面具有10年以上的深厚经验,银牛的这笔收购让公司如虎添翼,迅速打响知名度。

  速腾聚创

  7月初,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完成了G轮11.9亿融资,菜鸟成为最大机构股东,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香港立讯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路特斯科技、北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集团等均参与本轮投资。

  2023年12月27日,速腾聚创正式开启招股,登录港股IPO。本次IPO将在全球总发售2290.98万股,香港本土发售229.1万股,国际发售股份2061.88万股,深圳市南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本次的基石投资者,已同意以发售价认购1816.6万股,总金额为1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数据,以发行价43元计算的话,速腾聚创的估值已经达到193亿,将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达企业。

  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是速腾聚创的强力竞争对手,产品线包括用于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的激光雷达。禾赛科技于2015年开始天使轮融资,到2021年已完成约9亿美元的总融资。

  2021年,禾赛科技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拟融资约20亿元,但在递表后的两个月撤回申报材料。2023年1月17日,禾赛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书,并于当地时间2月9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纳斯达克代码为HSAI,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

  而就在今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终于诞生了,优必选成功在香港上市,身高170厘米的优必选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一步步慢慢地走向港交所舞台的中央,和创始人周剑一起敲响铜锣。

  优必选机器人

  12月29日,优必选(09880.HK)顺利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发售价为每股90港元。本次优必选IPO拟发行1128.2万股,发售价每股86-116港元,最多募资约13.09亿港元。截至收盘,该股报90.85港元,涨幅0.94%,股票市值107.10亿港元。

  北京经开区下设的国资独有企业——亦庄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将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5亿人民币(约等值5.45亿港元),占总发售股份47.8%(以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01港元,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行使计算)。

  在优必选豪华的股东列表里,除了启明创投、工商银行、腾讯等知名VC和科技巨头,更不乏重庆承为、柳州产业基金、珠海科创等国资机构。而根据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已承诺,未来一年不减持。

  跨界玩家频出,机器人赛道人声鼎沸

  机器人的热浪波及了互联网行业和其他科技设备行业,赛道上涌现了不少跨界玩家。

  手机厂商们似乎对机器人有很大的热衷,小米是其中最高调的厂家,vivo也透露出了布置机器人赛道的野心。互联网企业也凭借自己积累多年的优势,在物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布局,其中包括了字节跳动、网易等。

  小米

  讲到机器人的跨界玩家,就不得不提小米了。

  2022年的小米发布会上,小米就带来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和机器狗铁蛋Cyberdog,Cyberdog是一只可以站立、翻滚的机器人,售价更是只需9999元。

  为了加快布局机器人,小米在2023年4月注资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任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8月14日,小米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雷军年度演讲”如期而至,雷军登上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面向3500名现场媒体和无数屏幕前翘首以盼的观众,开了场小米近四年来规模最大的新品发布会,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压轴亮相。

  CyberDog 2配备了12个自研微电机,实现了扭矩、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成本的兼顾,全身搭载19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并采用三颗处理器独立进行AI计算、运动控制语音交互,增加激光雷达与触摸传感。

  这些硬件的升级,使得机器狗具备视觉与听觉感知能力,可以轻松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如连续后空翻、玩滑板,手触碰豆腐保证豆腐不碎,甚至可以做到亦步亦趋,自主跟随和自动避障……

  小米也算是老跨界玩家了,靠手机起家的他,不仅投身机器人赛道,还跨界玩起新能源汽车。小米汽车在12月28日首次和大家见面,被网友们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台保时米”。

  Vivo

  12月,vivo在东莞全球总部召开“vivo会客厅”开放日活动,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表示,人形机器人是vivo未来可以顺势切入的行业,并直言:“最合适做人形机器人的就是手机行业,甚至没有之一。”

  Vivo作为智能手机领军企业,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并非空穴来风,此前也早有小米这样同行友商布局,加上自身研发的蓝心大模型,vivo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足够的勇气尝试新赛道。

  字节跳动

  7月初,字节跳动高调招兵买马造机器人,创始人张一鸣更是称“特斯拉都搞100亿,我们目标要更大些!”

  字节机器人团队正是隶属于字节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目前已经有50人,计划年底扩军至上百人,AI Lab总监李航亲自挂帅。

  2021年底,字节机器人团队只有十来人,前期主要是以技术尝试为主进行投资,2022年后,字节开始增加该领域的投入,而在本次的讨论中,张一鸣更是嫌团队设定的“1000台”的产业化目标太小了,直言“为什么特斯拉要搞100亿台,我们只搞1000台?”

  字节对自己造机器人有明确的目标,主要分为两个路线走:一是利用机器人优先服务字节的电商履约需求;二是关注前沿技术,探索把AI大模型能力用到机器人上。

  其中的电商履约是为字节电商所服务的,目前字节已经建立了一批自营仓库,主要服务字节电商中的抖音超市,利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出库中的部分工作,同时可以保证在电商节等促销活动时的短暂高工作强度需求,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网易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网易伏羲基于AOP理论思想及自研工业大模型,推出国内首台无人装载机器人和挖掘机器人,参与到矿山、铁路等一线场景的建设。无人装载机器人由网易伏羲和中建八局联合研发,基于拌和站场景研发的高智能化、全自动化的一款主力工程机械。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名单中,网易无人装载机器人成功入选。在入选案例中,伏羲作为首个将AI大模型落地应用工程产业的案例,被赋予“为工程机械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为工程机械装上了智慧大脑”的称号。

  伏羲机器人的入选,标志着网易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也代表网易伏羲无人装载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落地应用,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作。

  两场赛事,机器人的亮相让世界震惊

  8月8日晚,一场别具一格的大运会闭幕式演出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拉开帷幕,除了首次将闭幕式的舞台从体育馆搬向公园,人形机器人也是首次担任大运会闭幕式的舞者。

  闭幕式演出中的第三篇章《梦想·致未来》中,来自深圳的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Walker X、熊猫机器人优悠等双足机器人成为了60名演员中的一份子,共同向世界展示着“智慧大运”中众多中国科技元素,与全球青年以梦想铺路,让青春绽放。

  在第三篇章的开始后,双足机器人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一个动作——脚踩平衡车出场,随后机器人脚踏平衡车缓缓滑过大屏幕,一幅出自一千多年前中国宋代展现昔日巴蜀风貌的《蜀川胜概图》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9月,杭州亚运会开幕,亚运村内出现了不少专职机器人,消防排烟灭火机器人、巡检机器狗、巡逻机器人、机器人钢琴家等悉数上岗。

  赛场上,两只“呆萌”的四足机械狗也成为最大亮点,它们变身铁饼“搬运工”——铁饼掷出后,机械狗四肢协调运动快速跑去,由工作人员把铁饼放到机器狗的背部,再让小狗跑回运动员身边。

  这是全球赛事上第一次使用足式机器人,一场比赛下来,这两只来自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机械狗,可替捡饼员跑7000多米,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再次引起重视

  机器人已成为了工厂生产中最亲近的工作伙伴,但如此亲近的关系在遇到故障是则化身为灾难,一些机器人伤人的事故被传出,让人们开始关注机器人的使用安全。

  韩联社11月9日报道,韩国一家配送中心发生工业机器人事故,事故导致一名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员工身亡。韩国警方向公众透露信息称,该男子是是一名40多岁的机器人公司员工,事发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是他们的客户,当时这位机器人技术人员正在检查机器人的传感器运行情况。

  在此过程中,这台工业机器人举起装满青椒的盒子并将其放在传送带上,而由于故障,机器人将技术人员错误识别成盒子,机械臂将这名男子的上半身推到传送带上,压碎了他的脸和胸部。该男子随后被送往医院,但不幸身亡。

  12月28日,一则特斯拉机器人袭击工程师的新闻刷屏网络,引发舆论震动。

  英媒《每日邮报》(Daily Mail)发布名为《特斯拉机器人在剧烈故障期间袭击该公司德克萨斯州工厂的一名工程师》的报道,称一名特斯拉工程师被机器人“攻击”,导致左手严重受伤。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此作出回应:“对的,媒体把两年前的一个简单的工业库卡机器人手臂造成的伤害(在所有工厂都能找到)翻出来,并暗示现在是擎天柱造成的,真是可耻。”

  但不管舆论风向如何,特斯拉工厂内确实出现过机器人伤人事故,也说明了机器人使用安全问题确实值得关注。

  除了安全问题,如何运营机器人也被关注。

  6月30日,Zume披萨宣布破产。Zume是一家雄心壮志要把机器人带到车上给客户做披萨的企业,软银曾经十分看好他的发展,并为其投资了3.75亿,如今这次野心破灭,证明了并不是使用机器人就可以达到好的效果,如果用好成本昂贵的机器人创造利益,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结语

  2023年即将过去,一年内发生的事情有很多,我们见证了AI快车加速推动机器人发展、机器人产业链的逐步国产化,看到了优秀的企业为这个行业做出的丝丝贡献,同时也期盼着来年更精彩的发展。


]]>
英特尔宣布成立新AI公司“Articul8”,专为企业客户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英特尔今日宣布,在数字资产管理公司DigitalBridge Group和其他投资者的支持下,该公司将围绕人工智能业务组建一家新的独立公司——Articul8 AI,旨在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栈、垂直优化且安全的生成人工智能(GenAI)软件平台。

  经查询发现,英特尔官方暂未透露这家新公司的详细信息,也不愿评论该公司是否将保留新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只是表示该公司将拥有一个独立的董事会,而英特尔仍将是股东。

  这家公司不会公开上市,它最初只是英特尔与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合作开展企业人工智能技术项目的产物。

  据介绍,英特尔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集团前副总裁兼总经理Arun Subramaniyan将担任Articul8首席执行官。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凭借深厚的AI和HPC领域知识以及企业级GenAI部署,Articul8完全有能力为英特尔以及更广泛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切实可行的业务成果。随着英特尔在各个领域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期待与Articul8的持续合作”。

  英特尔利用自己的超级计算机开发了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可以结合开源和内部开发的技术来读取文本和图像。英特尔随后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其在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中心内运行,以帮助解决隐私和安全问题。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董事长里奇莱塞(Rich Lesser)表示:“我们的合作始于近两年前,当时这家合资企业还处于英特尔的孵化阶段。从那时起,我们已经为多个客户部署了Articul8 AI产品。这些客户寻求生产就绪的平台,可以快速推向市场。”

]]>
卡西欧将推出按生存环境要求设计的G-SHOCK手表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Casio Computer Co., Ltd.)今天宣布推出G-SHOCK品牌防震手表新成员。新款GPR-H1000属于RANGEMAN系列,能够在生存环境中提供真正价值,配备了光学心率传感器和GPS功能,可以在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发挥作用。

GPR-H1000-9
GPR-H1000-9

G-SHOCK手表的Master of G系列旨在满足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专业人士的需求,在陆地、海洋或空中提供卓越的性能,具备专为每种环境配置的功能和能力。其中,RANGEMAN手表配备了Triple Sensor,可测量指南针方向、海拔/气压和温度,为游林者和其他在恶劣陆地环境中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最佳使用体验,例如炎热多雨的丛林和茂密的森林。

搭载心率监测器和GPS功能,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这些苛刻环境的状况,新款RANGEMAN GPR-H1000专为在生存环境中提供最终的坚固性而设计。

新款GPR-H1000采用防尘防泥结构,配备了Triple Sensor,可测量指南针方向、海拔/气压和温度。新手表还配备了光学传感器用于心率监测,加速度计用于跟踪步数等活动数据,以及陀螺仪用于精准指南针校准。除了这些功能,还包含了GPS功能用于获取位置数据。这些全面测量精确地检测佩戴者的身体运动、环境变化等情况,使用户能够在挑战性环境中监测心率、血氧水平、方向等条件。

新手表还配备了九项活动测量功能,旨在支持户外活动。例如,当进行徒步旅行时,手表会显示心率、行程距离、海拔以及上升或下降的速度,使用户能够追踪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从而做出即时决策。

GPR-H1000-1/GPR-H1000-9
GPR-H1000-1/GPR-H1000-9


]]>
艾瑞: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监测报告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泛在技术的成熟,虚拟数字人、智能语音助手、AIGC智能营销平台等银行营销数字化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银行的日常营销活动中。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营销作为银行直接触客与利润创造的核心环节,在市场需求的驱动、前沿技术能力的匹配与政策加持下,成为国内银行业“试水”数字化转型的优先选择。而手机银行APP作为银行自营的APP平台,在品牌背书、平台建设、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相较于其他营销平台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在对120家国内银行的调研中,有超78%的受访银行选择在自营的APP平台开展用户的私域运营服务(SCRM),以手机银行APP为核心的银行营销私域运营体系建设将成为国内银行营销数字化转型的主流选择。

关键词:商业银行 手机银行APP 营销数字化 私域运营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营销作为银行直接触客与利润创造的核心环节,在市场需求的驱动、前沿技术能力的匹配与政策加持下,成为国内银行业“试水”数字化转型的优先选择。在营销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国内银行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银行营销的精准度、实现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与个性化营销,进而通过提升银行整体服务水平,拉动银行金融产品的营销表现。对于该项目标的达成需要银行有能力完成对于用户流量的捕捉、整理、打标及应用,恰当的工具选择与平台建设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而手机银行APP作为银行自营的APP平台,在品牌背书、平台建设、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相较于其他营销平台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在对120家国内银行的调研中,有超78%的受访银行选择在自营的APP平台开展用户的私域运营服务(SCRM),以手机银行APP为核心的银行营销私域运营体系建设将成为国内银行营销数字化转型的主流选择。

在下一个章节,本文将呈现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量TOP50的排名情况以及部分优秀的手机银行APP私域营销案例,在梳理国内手机银行APP领域发展趋势的同时,展示国内银行营销数字化优秀私域运营案例的分析情况,以供行业内外交流学习。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量TOP50 排名情况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量综合排名中,艾瑞选取了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月度总独立设备数(MAU)作为TOP50的排序依据,并提供2023年9月的月度总独立设备数(MAU)作为参考对比值,以呈现各大手机银行APP的最新数据情况。

从TOP50排名来看,MAU突破1亿大关的一共三家银行。其中农业银行是唯一一家MAU突破2亿的银行,工商银行以1.72亿MAU名列第二,建设银行以1.03亿MAU排名第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排名第四至六位,分别为7929.6万、7892.6万和4153.7万。排名第七至十位的平安口袋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MAU均在1000~3000万之间。

农村信用社MAU表现不俗,共有15家农村信用社银行APP入选TOP50,以浙江、云南、四川、福建和河南5家农信社为代表,位处第14至第19名之间,季度平均MAU在400~550万之间,名次之间差距不大;剩余10家均保持在100万MAU之上。

2023年第三季度共有14家城市商业银行已入选TOP50榜单中,宁波银行、中原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青岛银行表现不俗,位列21~31名之间。其他8家城商行MAU都处在100-200万之间。

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分别以175.1万和172.7万MAU位居第35和第36;同时, 4家入选TOP50的农村商业银行中,重庆农商行与江苏农商行以390.6万和374.0万MAU排名在第20和第22,其余2家农商行MAU都处于100-150万之间。

注:艾瑞基于更全面的数据源对监测数据进行了校准,榜单中部分数据与历史发布数据相比有一定程度的调整。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头部优势明显,均处于MAU排行榜前10,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以突破1亿的MAU构成第一梯队,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构成第二梯队。

中国农业银行掌银MAU在三季度一举跨过2亿大关,成为银行业首个MAU突破2亿的APP,增速直追互联网头部社交、电商等高频应用平台。农业银行在手机银行APP领域优秀的表现源自于其对于“金融为民”服务理念的坚持,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提升银行在线上化、场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手机银行APP的迭代升级,尤其是最新推出的掌银9.0版本,秉承“悦动的幸福生活,9在你的掌心里”的美好远景,以更加强大的数字经营能力、更加优质的用户旅程体验,全面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效率,为人民提供暖心贴心的数字金融服务。落实到具体举措方面,一是秉承“守正创新”的原则,将数字化转型成果与金融服务深度结合。在万物智联时代,保持手机银行APP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不断提升其智慧化水平与便捷服务的能力。农行掌银作为农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线上化经营的主阵地、银行与客户交互的主渠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将转型成果融入到“存、贷、汇、理、查”等客户需求旺盛的金融服务中,借由前沿技术与最新算法优化平台自身能力,在确保客户资金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于私域流量池用户的标签管理与需求挖掘,优化与用户间端到端的旅程管理,实现金融服务对于用户生活的全面覆盖。二是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重视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用户经营方面,农行一贯坚持“伴你成长”的服务理念,持续夯实手机银行APP的数据基础,通过对与私域用户特征信息的深度挖掘,为其匹配合适的用户标签,全面释放银行的数据资产价值。此外,农业银行高度重视不同私域客群的差异化需求,在根据用户群体标签提供有针对性营销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掌银乡村版、大字版以及藏语、维语等多语言版本,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县域、银发、少数民族等客群,满足他们对于移动金融服务的特定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的温度和广度,实现对于多样化用户群体的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三是聚焦服务“三农”使命,以数字化成果为“三农”服务赋能。随着数字化、移动化时代的来临,农业银行依托业内领先的手机银行APP平台,搭建起“一版本(乡村版)、一频道(乡村振兴频道)”的线上服务体系,结合自身使命为县域乡村农户和进城务工者提供专属服务,量身定制惠农理财、保险、信贷等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客户基础金融、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多种需求,真正实现以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果促进国内经济体系产融结合、 农村经济振兴发展的长远目标。

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平均月度总使用次数近42亿次,为行业内最高。工商银行在手机银行APP领域的革新关键在于其发布的8.0版本手机银行,相较于7.0版本的稳重求进,8.0版本的迭代升级结合了当下工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深度应用于工行手机银行。在如今手机银行界面、产品、服务严重同质化的当下,以“发现”页签“及“财富”平台的全新银行数字化产品,在实现“千人千面”的大数据洞察与标签应用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投教宣传、产品严选、投资陪伴、营销活动四位一体的财富管理服务。此外,8.0版本的工行手机银行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开放财富生态,以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打破原有封闭体系,将工行直接经营的“公域空间”及“工行严选”服务,与开放式的财富社区“财富号”相结合,聚合优质的合作伙伴资源,为用户的财富管理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国建设银行以1.03亿MAU位居行业第三。与其他拥有“包罗万象”应用功能与“琳琅满目”金融服务的手机银行APP不同,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2023”坚持“至简”的理念设计,从用户视角规划产品,致力打造没有断点的用户旅程、没有过期冗余的信息、人人都能看懂的提示码与规范流畅的交互设计。此外,在手机银行APP模块设计方面,建行为用户打造了没有广告、没有轮播、没有专区,只有用户高频服务的“全新空间”,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提供一键直达的服务体验,实现将本行的服务理念与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巧妙结合,为私域用户提供便捷、明晰的金融服务体验。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MAU领先优势明显。招商银行从平台建设与生态建设的视角出发,将手机银行APP作为营销数字化转型的运营重点,并以此为支点向手机银行“3.0模式”进化,最新版本的招商银行APP11.0将迭代重点关注于以下两个方向:一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驱动手机银行APP产品的投研升级,在招商银行APP11.0中对于“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升级,引入了客户风险偏好因子及市场研判,通过模型算法和专家规则,以最新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果与营销数字化私域运营体系,为招行私域用户提供明确的资产配置指导。此外,招行手机银行APP11.0重视对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沉浸式陪伴服务,致力于为手机平台的私域用户提供 “同源、同频、同服务”的全旅程陪伴式体验,强化了陪伴服务的对内共享,即打通陪伴、财富W+等平台,帮助客户经理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客户,同时还全面联通了APP、网点客户经理、网络经营服务中心等多重渠道,为银行私域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沉浸式陪伴体验。

平安银行手机银行的MAU表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在全体银行中排名第7。

平安口袋银行APP目前已升级到了6.0版本,在搜索、客服、消息互动等环节的体验更加智能化,交互体验流畅,投资内容更加丰富。平安口袋银行6.0版App更加强调“智能交互”,针对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底部频道、常用功能等界面内容。同时,在“智能推荐”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用户自定义权限, App个性化程度有所提升。此外,平安口袋银行App进一步优化了搜索互动,智能推荐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比如当用户输入“灵活宝”时不仅能够收到相关产品的推荐,还能获取与“灵活宝”相关的活动信息,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应用智能推荐手段实现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与进一步营销。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进入TOP50的14家城市商业银行MAU主要集中在100-400万的区间。其中,宁波银行以390万的MAU位列城商行第一名。宁波银行坚持“移动优先“的发展策略,围绕用户旅程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生活类的非金融服务,为客户打造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宁波银行APP已升级到7.0版本,在优化搜索及客服体验的同时,也完善了泛金融场景的生态建设,宁波银行手机APP“掌上营业厅”支持视频连线客服坐席,可以实现远程视频办理借记卡激活、卡密码修改等日常业务。此外,在便捷互动方面,宁波银行APP内设有语音助手,支持客户服务语音输入,并且也支持语音文字的二次编辑,通过对于语音、文字识别技术及虚拟数字人技术的灵活应用,为银行APP内的私域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体验。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民营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仅有2家入选TOP50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MAU分别在175.1万和172.7万,依次排于第35和36位;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农村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4家入选TOP50的农村商业银行中,重庆农商行和江苏农商行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MAU分别为390.6万和374.0万,依次排于第20和22位,差距较小。东莞农商行与深圳农商行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MAU分别为133.3万和112.4万,排名较为靠后分别为第44和50位。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农村信用社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15家入选TOP50的农信社手机银行APP中,8家平均MAU保持在200万以上,其中浙江、云南、四川、福建和河南农信在TOP50中排名靠前,排在第14至19名。15家入选TOP50的农信社手机银行MAU差距较大,最高的是浙江农信,MAU为514.0万,而整体排名第48位的湖北农信,MAU为120.6万。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金融体系在支撑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银行作为整个经济体中负责调配资金需求、保障金融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金融机构,在促进产融结合、实现金融服务实业方面被给予厚望。银行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国内经济体系产融结合、助力银行经营降本增效的核心战略规划,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泛在技术的成熟,虚拟数字人、智能语音助手、AIGC智能营销平台等银行营销数字化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银行的日常营销活动中。手机银行APP作为银行营销与用户私域运营的核心平台,数字化产品的升级及前沿技术、算法在手机银行的应用不仅极大的提升了银行营销效率及精准度,更是通过对于营销交互流程、平台展现形式、客户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实现对于银行私域运营的触客流程及用户管理模式的优化,全面改进了银行个性化服务、精准化营销体系的运转模式,以用户的使用视角及实际需求为手机APP平台改进的出发点,在服务流程及平台模块设计方面更全面、具体的为用户着想,力求通过银行数字化升级为用户提供贴切实际、便利便捷、全流程陪伴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真正实现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结合。


]]>
美媒:北美2023全年票房达90亿美元,再成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联社2024年1月1日报道,北美电影市场2023年全年票房达90亿(美元,下同),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因为《海王2》票房不尽如人意,北美圣诞档缺乏能撑起大盘的年末大片,好在歌舞片《旺卡》获得不错的长线放映,但全年总体表现比疫情前的平均水平(110亿美元)还有20亿美元的差距。

2023年暑期档的《芭比》《奥本海默》和4月上映的《超级马力欧兄弟》等片成为北美电影市场最大功臣,但下半年编剧、演员大罢工严重冲击了好莱坞影视产业,后遗症将延续至2024年。2023年北美票房最高的是女性题材喜剧《芭比》(6.36亿美元),一举超越游戏改编电影《超级马力欧兄弟》的5.74亿美元,成为本土票房第一,出品方华纳兄弟凭此片赚得盆满钵满。与《芭比》同日上映的严肃题材人物传记片《奥本海默》收获3.2亿美元,帮助环球影业自2015年之后再次成为整个好莱坞票房领头羊(《超级马力欧兄弟》也是该公司出品)。

曾经靠漫威超级英雄包打天下的迪士尼2023年却遭遇败绩:《蚁人3》和《惊奇队长2》票房都不理想,只有《银河护卫队3》以3.58亿美元票房排入前五,真人版《小美人鱼》则陷入选角争议,本土票房为2.9亿,并入迪士尼的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阿凡达2》获得2.8亿的票房。另一部口碑不错的超级英雄动画片《蜘蛛侠:纵横宇宙》获得3.81亿的票房,在北美排名年度第三;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动作片《疾速追杀4》获得1.87亿美元票房,排名年度第九。最令人意外的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犯罪题材电影《自由之声》,该片获得1.8亿美元票房,作为黑马打入2023年北美票房前十。

有人欢喜有人愁。《海王2》《夺宝奇兵5》《闪电侠》《碟中谍7》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好莱坞IP大片号召力受到质疑。对于2023年90亿美元票房的成绩,好莱坞资深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认为:“90亿美元不仅是票房数字,更让电影产业在这个最具挑战性的年份中吸取教训。观众才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在罢工、流媒体和口味转变的动荡背景下,引发影视行业主创们的思考。归根结底,电影的戏剧性体验仍然是娱乐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吕克)


]]>
民生证券吕伟:计算机周报 2024年十大预测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本周观点

  民生计算机团队经过长期前瞻深入的产业调研与分析研究,发布2024年十大预测:

  1、英伟达新一轮管制下,产业界或进入“放弃幻想,正视现实”的拐点,真正AI算力的大客户,即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开始进入批量采购国产AI算力拐点,华为昇腾大模型一体机或是核心红利方向。

  2、本次由大模型带来的AI浪潮不同于移动互联网先“硬”后“软”,而是以软件为基础设施先行定义一切,2024年将迎来终端重构的空前硬件创新潮:一是各类终端硬件需要重构来适应大模型本地部署;二是习惯触屏等传统交互方式的终端要为自然语言交互来重新设计。由于终端硬件与制造业紧密联系,中国制造将充分受益,其机遇集中于三个方向:第一、以AIPC为代表,包括手机、汽车、机器人等终端需要从计算芯片、内存、散热与电池多方面重构适应大模型本地部署,更加速换机潮;第二、AIPin只是开始,2024将会出现从0到1为大模型自然语言交互而重新设计的新终端硬件创新潮;第三、以耳机为代表的传统终端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带来全新机遇。

  3、2024将进入AI应用真正元年:

  一方面海外多模态大模型打开了AI应用的“能力圈”,GPTs开启了大模型的“AppStore”时刻,AI应用空间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在国内头部大模型基本具备接近GPT3.5的水平且向全社会开放后,海外成功落地的模式已为国内AI应用的发展明确清晰路径。

  4、“信创国家队”与华为“根”技术构筑新型举国体制,鲲鹏、欧拉、高斯与鸿蒙等数字底座生态建设的长远布局进入收获期,原生鸿蒙生态蓬勃发展,鸿蒙PC有望问世,MetaERP也进入多个标杆客户落地阶段。

  5、2024年卫星互联网或进入大规模落地拐点:国内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有望进入规模化发射阶段,卫星通信功能有望成为全球以中高端手机为代表的新终端标配。SpaceX的星舰2024年有望实现“双舰齐发”与“空中加油”。

  6、苹果Visionpro开启XR新终端平台生态,XR新终端进入“寒武大爆发”,三维GIS有望成为大量传统应用升级为MR空间计算应用的重要“钥匙”。

  7、特斯拉FSD自动驾驶有望成为国内产业界的“鲶鱼”,带动中高等级自动驾驶在国内进入商业化元年。

  8、降息周期下,能够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SaaS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估值提升,具备显著的超额收益。

  9、多模态大模型为机器人注入强劲“灵魂”,人形机器人进入实用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年。

  10、数据要素进入实质落地阶段,统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需要解决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问题的基础制度建设逐步完善,2024年或是“数据财政”元年。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终止36亿美元交易 百度不买YY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三年前的交易还没交割?”“会不会只是暂停?”1月1日,百度关联方Moon终止YY收购协议的公告一出,坊间旋即出现各种猜测。2020年11月,百度宣布将以约36亿美元收购YY直播(即“YY”),按照当时的预期,交易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

  故事在2024年的第一天反转,百度称,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交割最终截至日,交易交割前提条件尚未全部满足,买方和卖方有权终止协议。当下,AI是百度的重中之重,做流量生意的直播业务存在感不高。有人说YY之于百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说,百度不会放弃直播业务,毕竟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百度究竟怎样抉择,还是未知数。

  关联方终止YY收购协议

  1月1日晚间,百度发布公告称,百度关联方Moon按照此前签署的协议,终止对YY的股权收购协议。这起2020年的高价收购案再次被置于聚光灯前。

  按照当时的口径,百度将以约36亿美元现金(根据协议或有对价调整)收购欢聚国内视频娱乐直播业务(YY),包括但不限于YY移动应用、YY.com网站和YY PC等。交易交割取决于协议约定的交割条件,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YY直播将加入百度,未来双方将在技术、流量、生态等多个方面实现相互赋能,形成规模效应。

  36亿美元值不值?百度能否靠YY在直播后发先至?当时坊间出现过不少质疑的声音,百度CEO李彦宏仍对交易案期待满满,“YY即将为百度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将从百度的流量和移动生态系统中受益,而百度将获得即时的运营经验和专业知识,可用于基于视频的大规模社交媒体开发”。

  欢聚CEO李学凌则称,“本次交易,将有机会让YY直播业务接入百度巨大的流量池,在更大的生态体系里,实现多元变现的闭环,加快业务增长,释放更大的价值”。

  提升这起交易额曝光度的还有一则做空报告。根据浑水发布的一份载有对欢聚(包括YY直播业务)若干指控的做空报告,欢聚(包括YY直播)的收入涉嫌造假,欢聚进行舞弊的方法包括使用JOYY自身服务器上的机器人付费用户,和头部主播以及大型公会串通重复打赏刷单。

  当时,百度和欢聚前后表态,并于2021年2月7日订立经修订并重述的购股协议,对原购股协议部分条款及条件进行修改。

  不影响运营

  按照百度2024年1月1日披露的最新公告,股份购买协议规定,拟定收购的交割须满足某些前提条件,其中包括获得必要的政府监管部门批准和其他条件,且如果拟定收购未在最终截至日前交割,买方或卖方均有权终止股份购买协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即最终截至日,股份购买协议规定的交割前提条件尚未全部满足。

  欢聚稍晚也针对此事发声,“公司今日收到百度关联公司发出的书面通知。该通知旨在终止日期为2020年11月16日的股份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百度将收购YY,虽然YY向百度的出售已于2021年2月8日基本完成,但未来仍有一些事项有待完成,百度在通知中声称其已经行使了终止购股协议的权利,并有效地取消了该交易。公司正在寻求法律意见,并将考虑其处置的所有选择,以回应该通知,本公司明确保留所有权利。”

  “目前业务层面没啥影响”,北京商报记者从YY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值得注意的是,当年浑水的做空报告也未影响YY和百度的融合。谈到未来YY的运营归属,截至记者发稿,百度相关人士未予回应,欢聚相关人士则表示以公告为准。

  技术和团队更重要

  “未来大概率会是百度运营,”站在业务层面,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猜测,“欢聚的重点已经转向海外,回头运营国内直播业务的可能性不大。百度需要直播,但它可能需要的是技术和人才,而不是某一个产品品牌。”

  百度对YY直播的架构调整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2022年4月,有报道称,百度对YY直播进行了全方位的架构调整,以建立独立的YY直播事业群形式,调整成七大业务部门,具体包括三大业务部(手Y业务部、SDK业务部、互动业务部)、两个中台(内容中台、研发中台)+ 两大支撑业务部门(公共支撑部门、职能业务部门)。

  报道援引接近百度、YY人士的消息:手Y事业部是负责手机YY客户端的运营工作;SDK事业部则负责百度体系手百、好看、贴吧等产品的直播运营工作;内容生态事业部主要负责直播内容的各端供给及直播公会、MCN等机构的沟通;互动事业部则负责以互动直播为核心的业务;公共支撑部门和职能业务部门主要是对三大业务部门和两大中台的支撑工作,负责市场公共关系、人力、财务等。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则跳出直播,站在百度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维度表示,“百度的直播做不起来,意义不大。百度现在的重心在AI上,其他投入能省则省。要知道,百度以往重运营的业务做得并不亮眼”。


]]>
从硬件到数智化:中控30年铸就流程工业“大国重器”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中控历经 30 年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从硬件提供商逐步转型为助力流程工业企业实现“安全、质量、低碳、成本、效益”五大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如今,面向未来技术的可能发展趋势,公司不断创新,提出“1+2+N”智能工厂新模式,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路线图。近日,中控创始人褚健教授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HBR-China )的专访,详细解读了中控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实践与战略,探讨如何为国家铸就流程工业的“大国重器”。

中控创始人 褚健
中控创始人 褚健

HBR:中控三十年,在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您的角度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未来还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褚健: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讨论的无非是数字化转型未来会走到哪一步,有的东西我们无法想象。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出现以后,我们认识到AI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包括巨大的机会。对于工业领域来讲,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是逻辑清楚的,从原理到产品,不管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都是科学的。但还有很多知识是不健全、不全面的,它们分散在不同专家的头脑里,还有大部分知识在书本、研究报告和生产实践中。如果能把数据和知识的连接做好,其实就是我们未来可能要挑战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思路。

今天的工业互联网如果仅仅说成是“工业+互联网”,可能是不完整的,我认为应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从“工业3.0”到“工业4.0”,数字化转型包括设备的互联、数据的互联、专业知识的互联,从获取数据到在数据基础上更好地解决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数字化转型不是目的,智能化也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让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强,产品的创新能力变强,能耗降低。在流程行业里,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环保、低碳、人效、设备长周期运行等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兼顾安全、质量、成本、效益和低碳。

HBR:您提到数智化的市场转型,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提升,还是流程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那么中控在助力流程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中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实践?

褚健:企业都意识到数智化转型的必要,明显意识到自己的竞争力面临挑战:比如人才招聘就很困难。因为大多数化工企业都分布在城市外,甚至很偏远的地方,有的在原料产地。由于运输成本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会遇到人员培训、设备运维等各方面问题,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挑战。只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我们就有可能走出一条路来。中控有中控的优势,比如我们设计了能够覆盖到全国所有643家化工园区的近180家5S店(Sales销售、Service服务、Spare parts备品备件、Specialists专家咨询和Solutions解决方案),缩小服务半径,缩短响应时间,更加敏感地知道客户的痛点。面对多年来积累的三万多个客户,我们听到无数多的需求,其中有没有共性的问题?有没有共性的解决方法?我们没办法一个个地去个性化地解决,但我们可以抽象出来共性的问题,研发具有共性特点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一部分人工智能的技术,基于这么多的数据、场景以及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我们怎么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说到底还是帮企业提高竞争力。

HBR:中控从最早的自动化硬件供应商,逐步转型为集硬件、软件、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供应商,现在又提出了“1+2+N”智能工厂的新模式。对于中控,这三十年来是否存在非常重大的商业模式甚至是战略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褚健:过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我们只是卖DCS的公司,以硬件为主,再加上嵌入式软件。以前有客户告诉我说,中控不应该只是一个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公司,也不应该仅做自动化。但那时候的中控恰恰就是一个DCS公司,在自动化的服务领域还是不完整的,因为自动化的范围很大,我们的能力是不够的。面对客户更多、更个性化的需求,我们感受到了很多机会,当然也有压力。此后我们就想客户的需求如果今天暂时解决不了,没关系,可以先收集需求、储备信息,等到我们有能力,就把需求变成产品,再去提供服务,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服务就更加好。

积累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又想:能不能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于是中控就提出“5S店+S2B平台”一站式智能服务新模式的设想,这就是不一样的转变。其中的S2B平台就是不仅提供中控的产品,还提供客户需要的合作伙伴的产品。但只有这个创新还不够,我们怎么能在产品创新方面再去努力?比如,我们原来做压缩机机组的控制,压缩机是流程工业的心脏,压缩机机组的控制很复杂,优化控制更复杂。如果对工艺和设备不了解,想让它做到节能、高效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我们做过很多的现场控制和实时优化,都要熟悉工艺、建模。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提出来全面融合自动化技术(AT)、信息技术 ( IT )、工艺技术( PT )、运营技术( OT ) 和设备技术( ET )的5T战略。具体场景的底层是基础软件,也就是流程模拟软件,于是我们下大力气来攻关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然后客户又提出问题,说DCS已经有了操作参数数据,但是设备状况看不清,不知道哪个设备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如果DCS上的数据明显不准,到底是生产状况出了问题,还是设备本身出了问题?一定要追溯到源头才行,所以我们构建一个全设备智能感知平台PRIDE,帮助企业的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透明,实现数智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切我们也希望融入更开放的创新生态里,让更多专家、学校,研究院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开发应用。

HBR:作为中控的创始人,中控三十年您是见证者和参与者,回过头来看,您怎么评价中控这些年在技术方面的成长?您个人对中控技术能力的提升有怎样的看法?

褚健:中控这三十年很不容易。我们有发展,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赶上了中国发展的好时机。感受最深的还是坚持,只要方向对了,就要坚持。我们最怕的就是诱惑太多,容易被影响。比如最早,代理产品的获益其实更多,而自己研发要投入,还要承担风险。但我们觉得还是要坚持,要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前段时间我看《埃隆•马斯克传》的时候,有评论说“马斯克这个人要么破产,要么就是富可敌国”。有了这种精神,就有可能做成一些事。我们没有说一定要做成什么大事,而是扎扎实实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专注,尤其在流程行业。流程行业就是原材料工业,特别是一些基础的原材料,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很大。只要我们在原材料工业领域里扎扎实实地推进,在安全、环保和成本控制上下大工夫,全球供应链是离不开我们的。原材料工业如果能够高质量地走出去,就能为中国出口贡献很大的竞争力。高质量的竞争力就在于安全、质量、成本、效益,包括低碳的目标,其中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HBR:针对流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差异化需求,中控如何做到既能提供客制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又能标准化、模块化快速推动智能工厂建设?

褚健: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模式,一个是解决方案。生态合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体在一个生态里怎么进行合作,需要有技术手段,包括技术上的接口。我们提出“1+2+N”智能工厂新的解决方案就是如此,其中的“1”是指工厂操作系统supOS,每个企业都需要。就像安卓一样,不同手机都能通用。而其上的APPs,很多人或企业都能做出各种各样的APP。假设现在中国全部五万多家流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客户都认可“1+2+N”的模式,都能应用工厂操作系统,那企业内部的所有物流、设备、资金、人的行为等数据就都打通了,消灭了所有信息孤岛,数字化工厂的基础就奠定了。我们期望能做到这一步。如果这件事情能做成,那服务就可以交给各个企业的工程师自己去做了。我相信园区周边也有很多服务商,不一定要通过我们的5S店。可以设想5S店就跟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的直营店、加盟店一样,就是社会化的。我希望中控是一个研发型的角色,做那些有优势的事。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大家能打造生态,我认为一定是合作共赢的。中控希望通过生态把原来非标的、定制化、个性化比较多的产品,做得更加通用化、标准化,具有更强的应用性。

HBR: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科技的自主性,中控是如何保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的?

褚健:创新从一开始就是中控的基因。我一直在科技界搞研究,一开始什么也不懂——不懂市场营销,不懂企业管理,不懂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和财务方面我都是外行,甚至都不想关心这些事,我的兴趣就是搞研究。以前在学校可以有奇思妙想,觉得行就去做,做不成也没有什么损失。对企业来说,想的范围会更专注一点。我认为创新最难的是判断这个创新是不是真的市场需要,如果不符合市场需要,那这个创新就是没有意义的;即便符合了市场需要,还要看你能不能做到东西好,客户还能买得起、用起来,这就会涉及到性能、质量、成本、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量——你说这个东西很好,但人家买不起,那还是没用的,很贵就是没意义的;再就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不是到位。

过去我们的创新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参照物的,有跨国公司作为标杆的。但是未来如果没有参照物,我们怎么去挑战?这是我一直关心的事情。未来我们会在没有参照物的创新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包括我们在新加坡、日本等地逐步设立海外的研发机构,还收购了荷兰的高端分析仪公司Hobré,预备在欧洲布局研发。我希望创新能永远成为中控的基因,而且我还希望能有至少五分之一的研发精力放在那种“无中生有”的原创上面。

HBR:在三十年的节点上,您对中控未来的构想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企业是属于未来的,有长久生命力的?

褚健:我希望三十年后中控还活着,而且活得健康。任何企业的生命力其实都取决于它对未来的判断、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响应与敏感度。我希望中控能成为一个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公司。规范化很可能会是官僚化的,所以我们现在加速实现“数字化”。另外,中控要不断提升创新的文化和效率。我们提出来的“烈火计划”(INFERNO)里第二个就是“Never Say No”。我一直倡导的就是不要轻易说“不”,特别是领导对待下属的建议。如果风险不大,那就尝试,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造成的损失是有限的,有宽容失败的精神才是现代化的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不同的文化、语言、法律,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这三个如果都做好了,我相信中控就会有未来。

HBR:您创业这么多年,形成了怎样的管理哲学?作为创始人、掌舵人,有哪些底线是不能碰的?为什么?

褚健:这就体现在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里:十六个字——“客户成功、奋斗创新、敬业诚信、追求卓越”。原来有一个咨询公司问,当中的“敬业诚信”是不是可以拿掉?我说这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的要求,不能拿掉。因为我们还没做好,我们还有很多应该不断优化解决的诚信问题、敬业问题。敬业主要针对内部,诚信主要针对外部。现下的商业环境在很多情况下是缺乏诚信的,那就需要去构建诚信,我们必须要努力去做好。再说“追求卓越”,哪个企业不追求卓越?但是这个追求到底是挂在墙上、挂在嘴上,还是放在行动上?这四句话其实对所有企业都一样,放在哪都合适,但是落地就没那么容易。这十六个字作为一个目标,我希望中控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为、所有的事都能努力照这个目标去做。我不敢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得很好,我认为远远没做到真正落地。中控首先是要有活力、有激情地活下去,剩下就是方向性的事情,如果大家再不断地去创新,就能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


]]>
携手30家优选出海合作伙伴!阿里云要与伙伴共同服务22万家中国企业出海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31日,在2023云栖大会拓局海外 乘风远航——中国企业全球化专场上,阿里云发布了“中企出海分销伙伴招募计划”。该计划将邀请30家伙伴共同服务22万家中企出海。参与该计划的伙伴不仅能获得国际站权益,还可以共享合作伙伴市场发展基金和商机。

 此外,在该专场上,阿里云联合德勤发布了《行稳致远: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数据合规指导书》,该指导书是业内首个将合规解读、组织能力建设、咨询建议、技术落地方案融合的一体化指南。全景化内容可帮助企业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出海合规挑战。阿里云也是业内首个提出合规度量和合规持续改进建议的云厂商,将云服务能力和合规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在出海伙伴关心的出海合规问题上,阿里云还将提供相关培训课程。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首席执行官兼德勤中国首席战略官戴耀华认为,中国企业出海亟待解决的最大痛点是缺乏深谙海外市场的“向导”。这份指导书提出了大多数中国企业可借鉴、可速赢的出海数据合规建设路径,为企业海外业务数据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行动落实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出色地扮演了“向导”的角色。

阿里云始终将坚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第一原则,是亚太地区权威合规资质最多的云服务商之一,在全球拥有130多项安全合规认证。以ISO为例,阿里云已经获得BSI颁发的包括ISO/IEC 27701:2019、ISO/IEC 29151:2017、ISO/IEC 27018:2019、BS 10012:2017在内的所有关于隐私保护标准认证,实现“全满贯”。

在全球各区域,阿里云不仅致力于为海外客户提供合规服务,还在此次专场上对出海解决方案进行了升级。从全球基础设施覆盖、安全合规和隐私保护、产品体验、数据能力以及一站式海内外服务五大层面,阿里云长期可持续地服务22万家中国企业出海。同时,阿里云也沉淀了游戏、泛娱乐、金融科技,跨境电商、科技制造五大行业的出海解决方案与案例实践,为全球超400万客户提供可信赖的云服务。

阿里云出海业务总经理解航表示:“我们将共享技术价值,让中国互联网企业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出海业务共用云能力,充分发挥阿里巴巴集团的产品稳定、性能领先、服务深入和安全合规等能力优势,使阿里云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首选云服务商。”未来,阿里云将以持续稳定的政策、强劲的资源投入,携手伙伴共同服务全球客户。


]]>
联想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1600万台 全球市场占有率23.5%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联想全球PC出货量达到16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3.5%排名第一。
据悉,2023年9月,联想在中国区PC总体份额为35.7%。其中,轻薄本市场份额联想占比达33.7%。
另据Canalys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联想以36%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笔记本和台式机出货量超过第二至五名总和(惠普、华为、戴尔、苹果)。

]]>
青云科技2023三季度报:布局AI算力,毛利增长147.95%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青云科技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青云科技2023年1-9月的总营业收为2.57亿,同比增长10.20%。归母净利润为-4128.83万元,2022年同期为-5548.29万元。

  整体而言,虽然青云科技仍陷于亏损泥潭之中,但已较2022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减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营业务持续加速发展,管理与运营能力稳步上升,营业成本同比减少6.71%;二是核心产品与服务均实现毛利高速增长,毛利为6313.87万元,同比增长147.95%,毛利率达到24.61%,同比提升13.67个百分点。

1

  以三大创新,布局AI算力

  面对AI算力浪潮,青云科技在多元异构智算中心林立的市场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青云科技正在携手生态合作伙伴,以经过实践检验的AI算力调度平台能力服务算力中心的建设者与运营者,实现多元算力统一调度、多类型业务应用兼顾、高效运维与运营,以青云AI算力云服务为企业与开发者提供从算力到应用的完整服务。

  2023年前三季度,青云科技坚定推进“精品化创新、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AI算力、连接AI Cloud。

  青云AI算力调度平台致力于打造算力中心建设运营的新模式,实现对GPU算力、CPU算力、HPC算力、多存储、多模型资源、数据资源等多元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网络速度瓶颈和环境搭建复杂等制约,面向多业务场景,提供多租户、计量、计费等丰富的运营功能,全面提升算力中心的运营效率与平台能力。

  未来AI时代,企业一定是通过算力服务、算法和模型、高价值的数据来实现智能化,这也是AI生态体系的价值所在。青云的积累在于云计算的十年成长,因为分布式、融合算力等发展特征都决定了,基于云的部署是算力服务升级的重要前提。

  青云AI算力云服务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同盟,通过集结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同盟”的方式一起运营AI算力云服务。因此,青云AI算力云服务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出发,聚焦自身能力,通过开放生态,联合AI软硬件供应商、算法模型服务商、各地不同规模的算力服务商以及行业应用服务商等,深度融合算力、算法、行业数据以及场景应用能力,让AI真正能释放出业务价值。

  强化核心能力,助推数字化转型升级

  作为进入资本市场的“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始终致力于提升云产品和云服务的创新能力,向市场交付更专业、更安全、更优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做企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坚实的基石。

  青云科技以云为基,在金融行业深耕十余年,实践经验丰富,成为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如今,面对更精细化的场景创新需求,青云科技全面提升金融数字化能力,通过全栈可信、稳定可靠的数字金融云,满足银行、保险、证券、泛金融企业的云计算、虚拟化、边缘计算、信创改造等不同需求,已成为300多家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战略的技术合作伙伴,其中包括2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0多家证券机构,以及行业前五的保险机构。

  青云科技始终以客户为核心,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科研应用等更广泛的领域,承载起大批知名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与客户共同创新,携手推进数字化纵深发展。

  云原生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合AI发展的基础设施架构,无疑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领域。作为云原生核心服务商与技术引领者,青云科技抢先布局云原生,形成技术领先的云原生产品家族,包括KubeSphere容器平台、QKE容器引擎、KubeSphereCloud云原生应用服务平台、OpenFunction函数计算平台、KSV云原生虚拟化等。目前,青云科技基于全新的云原生可扩展开放架构——KubeSphere LuBan打造的云原生操作系统,为企业与开发者带来专业、全能、灵活并极富创造力的使用与开发体验。

  任何第三方组件后端API与前端项目均可动态嵌入到KubeSphere中,真正实现即插即用的应用级云原生操作系统。这一重大突破,为增强KubeSphere产品能力、打造以KubeSphere为核心的云原生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持。

  自创立以来,青云科技始终坚持核心代码自主研发,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全栈信创云产品体系,包括信创云平台、信创存储、信创容器、信创云易捷、信创桌面云、信创虚拟化等产品。如今,青云科技持续丰富全栈云产品体系,与生态伙伴携手,通过资源共享、协同研发、平台适配、标准化建立等举措,加速信创实践落地,不仅与120+信创产品实现兼容互认证,还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深入联合生态,如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信创人才培养计划。

  作为一家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将紧跟数字化发展大潮,持续深耕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共同迎接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以创新产品、服务与方案能力,满足企业急速增长的算力资源和管理需求,助力百业千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
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蒂里斯·萨拉穆里斯(Sotiris SALAMOURIS)表示,过去5年阿里云作为奥运会转播的基础设施,让奥运故事触达了更多全球观众。

未来,2024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并进一步优化观赛体验。除了让全球观众在云上看到比赛,2024巴黎奥运会将实现三维定格画面、慢动作回放等技术创新,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运动的难度和美感。

他介绍,2018 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和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始了云上之旅。五年来,阿里云作为奥运转播的云基础设施,云上转播的使用量增长令人惊讶,“我们讲述奥运和奥运体育故事的许多工具,都是承载在阿里云上由云技术驱动的。”

其中,奥运视频播放器向全球奥运粉丝分发所有直播和点播内容的OTT数字视频平台。Content+是媒体版权持有者访问奥运期间制作的所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门户。直播云利用云技术向全球所有版权持有者分发奥运直播内容。

他表示,云上转播的创新不止于此。2024巴黎奥运会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例如,巴黎奥运会还会增加搭载在阿里云上的多机位回放系统。这一系统将安装在14 个奥运场馆,通过定格技术进行慢动作回放,精准捕捉运动员的动作,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和美感。

“云是讲好奥运故事的关键”,Sotiris Salamouris表示,“奥林匹克赛事在全球的数十亿观众,正在迫切渴望获得如现场观众一样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云计算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助推器,让沉浸式观赛体验成为可能。”


]]>
霍尼韦尔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出公司的指导范围。公司还更新了全年销售额、部门利润率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导范围。

公司报告中第三季度销售额为92亿美元,同比增长3%,内生式销售额同比增长2%,其中商用航空和过程控制部等业务的内生式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营业利润率增长140个基点至20.9%,部门利润率增长80个基点至22.6%,其中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的增长表现最为亮眼。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2.27美元,基于报告数据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经调整后同比增长1%。经营现金流达到18亿美元,经营现金流利润率为19.6%,自由现金流达到16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为16.9%,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净收入和收款。

“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霍尼韦尔在第三季度表现出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出预期,再次展现了我们强调执行力和有担当的企业文化。”霍尼韦尔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伟茂 (Vimal Kapur) 表示,“航空航天业务引领了内生式销售额的增长,供应链的持续改善驱动了商用航空和航天业务的销售额显著增长。其他领域的一些业务也实现强劲增长,比如过程控制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内生式销售额增长,霍尼韦尔企业智联业务的内生式销售额增长达到20%。受航空航天和其他长周期业务的利好推动,本季度订单增长10%,未交货订单额创下新记录,达到314亿美元,同比增长8%。持续的组合效益,加上我们对公司所有业务生产力的高度关注,让我们的利润率达到了指导范围的上限。我们仍致力于执行资本部署战略,并在第三季度充分利用表现强劲的资产负债表,部署了20亿美元用于股息、高回报资本支出、并购及股票回购,其中股份回购数量较上季度翻了一番,达到530万股。即使面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所有上述努力让我们实现了调整后每股收益的增长。”

柯伟茂还表示:“霍尼韦尔的未来令我备感信心。我们的业务组合与自动化、未来航空以及能源转型三大趋势同频共振,并且以我们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作为依托。凭借差异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组合和先进的霍尼韦尔加速器运营系统,我们有信心把握这些趋势,实现我们在长期财务框架中提出的盈利增长目标。”

基于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以及管理层对第四季度的展望,霍尼韦尔更新了全年销售额、部门利润率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导范围。全年销售额预计在368亿美元至371亿美元之间,内生式销售额增长预计为4%至5%。

部门利润率预计增长80至90个基点,在之前指导范围基础上将下限提高了10个基点,达到22.5%至22.6%。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预计为9.10美元至9.20美元,相比于之前的指导范围,下限提高了5美分,上限降低了5美分。运营现金流预计仍在49亿美元至53亿美元之间。自由现金流预计仍在39亿美元至43亿美元之间。


]]>
2023云栖大会开幕 阿里巴巴蔡崇信: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31日上午,2023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蔡崇信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并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阿里巴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阿里云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我们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他说。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乃至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据介绍,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10月闭幕的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成为首届“云上亚运”,创造了亚运历史。

蔡崇信用几个“第一”概括了阿里云的历程与理念:“从2009年阿里云计算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巴巴就希望让计算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一家把自身所有业务都搬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AI时代,阿里巴巴对‘客户第一’的坚守始终不变。”

蔡崇信在致辞中强调最多的词是“开放”。蔡崇信说:“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同时,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据了解,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AI开源社区“魔搭”。短短一年时间,魔搭汇聚了280万开发者、2300多个优质模型,模型下载量超过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AI开发者社区,为数字经济“以开放促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蔡崇信寄望通过这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让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帮助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AI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云栖大会始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经信厅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经过14年的发展,云栖大会围绕计算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新理念的聚集地、新技术的赛马场和新趋势的瞭望塔,在全球数字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今年的云栖大会为期三天,设有两场主论坛与500多场分论坛,吸引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从业者参会。


]]>
解密杭州亚运背后科技:核心系统100%上云,20多项全球首创智能应用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指挥长、杭州亚组委广播电视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张鸽以《科技创新在亚运舞台精彩绽放》为主题,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亚运实践。

杭州亚运会打造了史上首个全覆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简称为“一屏三端”。一屏是以赛事总指挥部(MOC)为核心的一系列各层级、各场馆数字指挥平台。三端为从办赛、参赛和观赛三个维度建设的三个移动端,其中包括史上首个亚运钉、一体化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和全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通过“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杭州亚运会指挥调度效率和用户亚运体验得到提升。指挥长通过一屏的调度、各类人群使用三端的亚运PASS,实现了大莲花场馆7万人员40分钟内就完成有序离场,展现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是首届云上亚运会,“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正是建立在计时记分等百余套赛事信息系统在云端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凭借阿里云的弹性计算、高可用性和强大存储能力,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的创新管理体验。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推出了近20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科技应用,包括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人平台、“亚运数字火炬手”、亚运元宇宙平台,首次全面应用云转播技术等。实际上,通过各方努力,杭州亚运会先后落地了超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

“后亚运时代,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张鸽表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本届亚运舞台上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实力,通过亚运场景实践,必将催化企业迸发新的潜能和活力。”



]]>
爱茉莉太平洋追加收购COSRX股份并纳入子公司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爱茉莉太平洋通过追加收购COSRX的股份,确保在国际市场的全新增长动力。COSRX也通过此次股份收购成为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子公司。

爱茉莉太平洋追加收购COSRX股份并纳入子公司.
爱茉莉太平洋追加收购COSRX股份并纳入子公司.

本月31日,(株)爱茉莉太平洋发布公告,以7551亿韩元收购了(株)COSRX的最大股东和特殊关系人持有的288,000股剩余股份。此前,爱茉莉太平洋曾在2021年9月收购了COSRX 38.4%的股份。当时爱茉莉太平洋还获得了可购进剩余股份的认购期权(call option),并在这次决定行使该权利。完成此次收购后,爱茉莉太平洋将持有COSRX 93.2%的股份。

COSRX成立于2013年,是专门针对敏感肌肤的低刺激护肤品牌。近年来,该品牌凭借"'Advanced Snail 系列"和"THE RX系列"急速增长,成为了全球护肤市场的新兴强者。在最近的三年里,COSRX保持了年均60%以上的增长率,2022年销售额达到2,044亿韩元。今年,COSRX在上半年已取得1,902亿韩元的销售额,营业利润高达717亿韩元,不断保持着势如破竹的增长势头。

目前,COSRX已进军北美、东南亚、欧洲和日本等140多个国家及地区,海外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超过九成。尤其在北美市场,自2018年进驻亚马逊以后,"Advanced Snail 96 Mucin Power Essence"等主要产品一直都是美妆&个护类畅销产品。另外,COSRX从2022年起在TikTok上开展挑战活动,品牌话题标签累计点击数超过21亿次,从各方面展现出了品牌卓越的数字化沟通能力。

2021年实施股份投资后,双方共同研发推出了COSRX的新一代核心系列The RX的"The Vitamin C 23 serum"和"The Retinol 0.1 Cream"等产品,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优秀成果。爱茉莉太平洋计划和拥有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COSRX展开多元合作,加快攻占国际市场的步伐。

爱茉莉太平洋代表理事金昇焕对此表示"COSRX基于对数字渠道的精准理解,通过差别化的产品和营销迅速增长,十分高兴COSRX能成为爱茉莉太平洋大家庭的一员。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动COSRX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爱茉莉太平洋的发展愿景和业务管理经验,把COSRX打造成深受全世界顾客喜爱的魅力品牌。"


]]>
比亚迪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大增82.16%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比亚迪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营收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

202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3.67亿元,同比增长129.47%。

比亚迪官方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所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比亚迪2023年累计销量已达207万辆。

]]>
启明星辰前三季度净利润约2.41亿元,净利增长近148倍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27日,启明星辰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据报告披露,启明星辰营收净利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6.05%,净利润5654.4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785.29%。

  公告显示,财务数据显示,启明星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34亿元,同比增长16.84%;实现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96.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9.10万元,同比增长100.33%。

  三季报业绩亮眼,若回溯其前期业绩表现可发现,今年Q3启明星辰创下了近年来最高盈利水平,2021-2022年同期其归母净利润均为负;而横向对比,启明星辰的业绩表现在同行中亦是可圈可点。在今年H1营收排名居前的十余家网络安全厂商中,启明星辰是为数不多净利为正的企业,其1.85亿元归母净利润是网络安全上市公司中最高水平。

  据公开信息显示,启明星辰成立于1996年、2010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积累沉淀,启明星辰已对网御星云、合众数据、书生电子、赛博兴安进行了全资收购,是网络安全产业中主力经典产业板块的龙头企业、新兴前沿产业板块的引领企业以及可持续健康业务模式和健康产业生态的支柱企业。

]]>
用友网络披露回购公司股份进展:已回购约6.13亿元股票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30日消息,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30,441,223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0.8867%,支付的总金额为613,187,608元(不含佣金等交易费用)。

  今年6月5日,用友公司董事会通过审议,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60,000万元(含),不高于人民币90,000万元(含)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期为12个月内。

  用友网络公司股价今日开盘报16.01元/股。

1


]]>
环旭电子宣布完成收购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汽车无线业务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环旭电子,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代码:601231)今天宣布已成功完成对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汽车无线业务的收购交易。此项交易正式于2023年10月27日完成股权交割,是环旭电子成长战略和扩张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即日起赫思曼汽车通讯成为环旭电子旗下子公司
即日起赫思曼汽车通讯成为环旭电子旗下子公司

被收购的汽车无线业务将沿用其正式名称"赫思曼汽车通讯",该名称在汽车行业中广为人知。作为电子设计和制造的全球领导企业,环旭电子熟知赫思曼汽车通讯的巨大潜力,其将为公司业务组合增添价值。赫思曼汽车通讯将继续由现有管理团队领导,致力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汽车无线解决方案。

环旭电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昌益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欢迎赫思曼汽车通讯加入公司大家庭。该战略收购彰显环旭电子致力于推动汽车电子和连接解决方案的发展。赫思曼汽车通讯的团队展现了创新、决心和承诺,我们对赫思曼汽车通讯和环旭电子的未来发展有共同的愿景。"

环旭电子和赫思曼汽车通讯将持续维护和强化与客户、合作伙伴和供货商的现有关系,并探索新机会及深化合作领域。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巩固环旭电子作为电子产品解决方案全球领导厂商的地位,同时展现公司对汽车行业提供可靠和创新产品的不懈承诺。


]]>
香港航空首次在内地公开招聘空乘人员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香港航空于10月26日,在深圳展开首场空乘招聘活动,乃公司首次在内地公开招聘空乘人员,以应对迅速恢复的航班营运。

图 招聘活动现场
图 招聘活动现场

自公布招聘计划以来,公司陆续收到多份简历,反响热烈。而通过初步评审的应聘者受邀到招聘会上进行正式面试,与面试官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包括一对一面试、小组讨论、笔试等。最终,成功应聘者将以香港航空香港总部为工作基地,并接受全面的专业培训。

香港航空人力资源总监黄谏珍女士表示:“很高兴今天活动成功面试了不少心仪人选,此次招聘进一步为公司打造优秀服务团队,相信有助提升内地航班服务。而今次招聘计划亦有助公司扩大内地人才储备,令未来招聘更具弹性。”

图 招聘活动现场-小组讨论环节
图 招聘活动现场-小组讨论环节

之前曾任职于国外航司的刘女士表示,她第一次去香港就是乘坐香港航空,对空乘的服务、餐食都印象很好,印象最深刻的是猪扒包,空乘的服装也觉得特别好看,所以此次看到香港航空的招聘就积极报名了。不少应聘者纷纷表示:“香港更加国际化,能够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今年来,香港航空客运运力迅速恢复,今年已新开北京大兴、福冈、普吉、名古屋、成都天府航线,恢复上海虹桥、巴厘岛、重庆、三亚等航线,计划还将在12月恢复熊本、米子并新开函馆,明年1月恢复马尔代夫,预计运力在2024年重回疫前水平。香港-北京大兴航线是今年香港航空新开的首条航线,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香港首家开通此航线、并在北京两个国际机场同时营运的香港本地航空,这也是香港航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新起点。在航线规划上,香港航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结合市场需求,立足大湾区,并服务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岛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等。

加上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剛宣布了多项有关航空的措施,这些措施显示政府致力加强粤港合作,將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香港航空作為以香港为基地的本地航空公司,成立已逾17年,始终立足香港,致力与香港特区政府、香港机场管理局紧密合作,支持这些措施的成功推行。我们有信心这些措施将促进香港航空业的增长和发展,进一步实现我们为乘客提供卓越服务、无缝连接和世界级旅行体验的目标。

随着旅游业、航空业加快复苏,前往香港旅游及转机的乘客数量增多,两地的交流和往来愈发密切,客运需求进一步提升。借助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一独特优势,香港航空持续为旅客提供往来内地与香港,或经香港前往海外的,优质便捷的飞行体验,为更多旅客、更多企业构建旅游与经贸往来的空中桥梁。


]]>
极空间:从NAS行业革新者到引领者的进阶之路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行业革新者,或许是对创业者最高的褒奖,放在极空间创始人袁斌身上极为贴切。创业4年,袁斌带领团队把以前高高在上,极客人群才会摆弄的NAS产品,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化,普及化的产品。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非常感慨,2019年有两个人同时向她表达想在NAS领域创业,其中一个就是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令孙丹想不到的是,不到十个月时间,袁斌带领的极空间团队将产品做出来,并召开了第一次产品发布会。半年之后,极空间产品在2021年的618中,名列NAS行业品牌第二,两年之后,这一名次已经到了行业双第一。

10月19日,极空间带了它第三次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了公司B轮融资。对极空间而言,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极空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安克创新,后者是国内数码制造和出海领域的佼佼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极空间而言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新一轮融资资金,让极空间在产品上能扩大创新的边界,比如此次带来的新品T2,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极致的NAS产品使用体验

在袁斌创业之前,NAS领域可谓是一潭死水,行业产品的更新的速率可以说是让人泪目,更别提软件的用户体验。

在一张广为流传搞笑的中年男人兴趣表中,NAS被列为中年男人高阶兴趣的心头好。这个行业的用户非常小众。

如何让用户群里扩大,极空间的秘诀是打造苹果手机式的用户体验,革命掉老旧功能机式的行业传统。底层逻辑非常清晰,但摆在极空间面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团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第一代产品刚上线就遇到疫情,三年下来对团队的磨练也只有冷暖自知。好在袁斌带领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始终控制在百人左右,80%为研发人员,基本是一个顶仨,极富战斗力。袁斌本人也在技术圈享有盛名。

硬件领域,极空间已经做到了行业性能最强的产品Z423,它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次,极空间还升级了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软件方面,极影视、极相册是极空间的杀手锏。完全配得上播放全链路试听体验行业最佳。极大拓宽了NAS产品的使用场景。鲜为人知的是,极空间团队此前的从业经历就是这一领域行业的领先者,传统NAS行业根本就没有这一十几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用过极空间软件系统的用户会感叹使用体验如此丝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的B轮融资

极空间的A轮投资方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人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唐彬森本人是NAS产品的深度用户,在使用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NAS产品之后,传统NAS的体验始终没法让唐彬森满意,直到遇到极空间的第一代产品。

唐彬森给袁斌团队提了不少的产品修改意见。英雄惺惺相惜,很快做出A轮投资的决定。作为NAS行业的挑战者,唐彬森笃信极空间能够打破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安克创新B轮的进入,则是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安克创新在供应链生产、质量、设计、研发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跟极空间结合起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安克创新CEO阳萌也是极空间的老用户,对产品和公司理念非常认可。

同时,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有多年经验,渠道也覆盖大部分的国际市场,NAS产品海外用户认可度更高,国内则相对市场窄一些,极空间也在评估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行业引领者:T2和AI NAS 

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黑马产品是极空间T2。T2是极空间从通用产品向垂直场景创新的首款力作。

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当整个科技行业都被大模型席卷,极空间在NAS行业率先推出AI NAS.极空间自研的泰洛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框架,它的适用范围类似于chatGPT交互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比较适合做客服、知识问答、问题解答等。目前应用在客服系统中。用户接入极空间的客服平台之后,用户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交互,泰洛会先进行解析和回答,客服参照它的回答之后再向用户回复,很多知识泰洛会帮客服准备好答案,又快又准确,客服人员不可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对计算机存储知识很了解,也需要查阅,回答的延迟性和准确度相对是比较差的,大模型参与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极空间的使用助手、技巧、问题排查,很多用户使用极空间私有云的时候缺乏很多常识知识,泰洛大语言模型利用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深度学习和记忆学习的一些算法提供的图像的优化、识别、视频的处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搜索,它是基于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

题后记

从极空间第一款产品上线发布,199IT就一直关注其发展。最初,在相对窄的科技领域,用户讨论极空间与其他家老牌NAS的不同。而这两年,这种讨论和购买需求已经延展到营销行业,地产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当科技产品在非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口口相传,证明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袁斌团队也有很清晰的认知,目前硬件性能已经做到行业无敌了,但软件的打磨在他们的苛刻要求里还只达到了60%的完成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用户很难想象,一个简单的需求背后可能就是上万行的代码。而且要为用户负责,从体验到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说团队从来都没有忽视用户在论坛提的各种需求。在新的融资完成,极空间也有更强的底气不惧挑战。

当笔者和陶建良讨论T2产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替代掉老旧笨重的家庭点歌机和户外点歌机,陶建良表示团队已经考虑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也会尽快研判产品需求。

以产品说话,以技术说话,是袁斌团队的底色以及敢于挑战行业变革的真实底气。


]]>
“最低价”引爆双11第一场混战:买贵必赔,怎么赔?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3年双11刚开局,围绕着“全网最低价”,平台方京东、李佳琦直播间、品牌方海氏陷入了一场难解难分的混战,引爆了社交媒体。

  对于消费者来说,哪里能买到全网最低价固然重要,但真正解决后顾之忧的是多家电商平台宣布的“买贵必赔”。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不小心买贵了,谁来赔?怎么赔?

谁在说谎?

  10月24日,京东一采销发朋友圈称,因为某款海氏烤箱在京东平台上的价格比李佳琦直播间低,违反了品牌方与李佳琦签署的“底价协议”,自己突然收到了品牌方的律师函,并质疑头部主播要求品牌“二选一”,还称这次补贴费用是京东“自掏腰包”。

  随后,“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等多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当晚,涉事方李佳琦所在的美ONE、海氏相继发声回应。

  美ONE称李佳琦直播间和海氏品牌没有签订所谓的“底价协议”,且从未要求品牌进行任何的“二选一”,直播间商品的定价权在于品牌。

  海氏烤箱也发布声明称,海氏品牌没有和京东采销人员所指的渠道签订任何“底价协议”,海氏在双11期间对该烤箱定价按各平台营销节奏,将最低销售价全网拉齐。“京东采销人员未与品牌协商,擅自单方面调低产品价格,调低价格出售的烤箱,每一台的损失都是由海氏承担,并非京东采销声称的由平台补贴费用。”

 “全网最低价”争夺战

  截至发稿,这场在2023年双11开局日突发的舆论风波仍在发酵,其讨论热度甚至超过了双11本身。而纵观这场混战,其根源是平台对于“全网最低价”的争夺。

  今年双11,平台们都在拼低价。两大头部玩家,天猫主打“全网最低价”,首次大规模推出官方直降、立减; 京东更是直接将双11主题定为 “真便宜”,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品数量达到618时的两倍。

  为保证“全网最低价”,天猫推出“买贵必赔”服务;京东则主打“买贵双倍赔”“超8亿商品享全程价保”等。

  口号喊出去了,看上去福利也有了,但问题是,如果真的买贵了,怎么赔?谁来赔?

  26日,中新经纬分别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天猫客服、京东客服。

  天猫客服称,消费者购买带有“买贵必赔”标识的商品,如在支付成功24小时内发现该商品的百亿补贴到手价,高于频道内同款商品或特定平台上同款商品的价格,可向平台提出申请,经平台核实后可获得相应补偿红包,也就是差价。所谓“特定平台”,包括拼多多-百亿补贴、京东-自营、唯品会、国美。

  京东客服也提到,目前“买贵双倍赔”服务支持与拼多多百亿补贴、淘宝百亿补贴、唯品会、天猫、京东(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商城及小程序等)、途虎养车APP平台内的同款商品价格对比,如消费者发现订单实际支付金额高于同款商品的价格,可在订单支付后24小时内提供有效凭证申请双倍差额退款。

  中新经纬注意到,两家平台推出的上述服务均有着各种限定。比如,在天猫平台,因红包(含消费券)、限量优惠(如限量发放的品类券、官方补贴、百亿补贴券)、天猫积分、淘金币抵扣、秒杀和赠品等带来的降价不在退差范围内。

  京东也明确指出,部分预约预售商品(仅不超过48小时发货时长的非定金预售可以赔付)、限时限量优惠商品(拼多多秒杀万人团、天猫聚划算商品可以赔付)、VIP用户/会员用户权益购买商品/新人首单权益商品、需购买多件才可使用的满减优惠等特殊优惠不予赔付,且销量低于30件的商品不计入比价和补偿范围。

  至于赔付差价的钱谁出,京东客服称由京东平台承担。天猫客服则表示“系统自动核算处未显示谁出”。

  26日,中新经纬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天猫平台上一家参与“买贵必赔”活动的店铺客服,对方称“买贵必赔”是平台活动,赔付差价不由商家承担。

  需要注意的是,在京东,针对同一订单,消费者或无法同时享受到“买贵双倍赔”和价保服务。

  据京东客服介绍,享受“买贵双倍赔”服务的多是百亿补贴的商品,而百亿补贴商品不支持价保。

  京东在“买贵双倍赔”申请指南中也提到,针对某一订单,如用户已获得“买贵双倍赔”服务或价保服务中任一服务补偿的,则用户在申请另一服务时须以实付订单金额扣除已获得任一服务(补偿)金额后的价格作到手价。

  25日,京东公布,自10月23日晚8点开启至24日零点,价保服务已经为消费者节省1.02亿元。

 法律人士:平台应尽详细告知义务

  平台推出“买贵必赔”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消费者对于“买贵了”的部分担忧。

  针对这一服务,有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称“再也不用担心买到贵的了”“冲着买贵必赔,也可以大胆冲了”。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如果只是退差价,就应该是“买贵退差价”,而不是“卖贵必赔”,“赔和退明显不是一个意思”。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买贵必赔”是平台单方承诺给予消费者保障的自设义务行为,有利于消费者的利益,但是“退”和“赔”确属不同含义。

  “普通消费者理解的赔偿一般具有惩罚性质,即‘既退又赔’,若平台在推出‘买贵必赔’时未尽到提示说明义务,如在相关页面未设置醒目提示或者弹窗提示说明该服务的性质、含义,则具有一定的误导性。”雷家茂称。

  此外,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到,消费者理解的“差价”和经营者理解的“差价”或也有不同。“比如是否叠加使用了优惠券,是否有赠品等。”

  因此,陈音江建议平台方在推出“买贵必赔”服务时,全面、准确、真实地告知消费者该项服务的具体规则,包括价格信息、赔付条件等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

  “一开始就要讲清楚,不能等到产生纠纷时又朝着只利于商家、不利于消费者的方向去解释,这样就有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陈音江向中新经纬表示。

  雷家茂也提到,平台应对“买贵必赔”服务尽到详细的提示说明义务。“可以采取在相关页面用醒目字符、活动字符或者弹窗的方式进行提示说明,避免消费者误解而引起纠纷。”雷家茂称。(中国家电网)


]]>
华为重回国产第一:苹果或打价格战,谁危险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日前,据数码闲聊站爆料,9月份中国市场手机销量数据出来了,重回了国产品牌的第一。

  该消息引发了业内热议。

  很明显,小米OV要有危机感了,因为当前华为与苹果的高端市场之争,火力是非常猛的,老大与老二打架,受伤的可能是老三老四与老五。

 华为回归,荣耀会受多大影响?

  华为回归,之前有很多人预测影响最大会是荣耀,目前来看并不一定是荣耀最受伤。首先是从此前发过的数据里面来看,荣耀的周销量甚至能跟华为有来有回。这背后是源于荣耀的产品力不弱,同时在品牌层面以及奋斗者精神层面对华为有一定的继承,在华为淡出的三年,荣耀一直是不少人对华为的另一种精神寄托。

  此外,从策略层面来看,荣耀的产品倾向主打差异化。比如,在轻薄、续航、护眼以及信号这些用户感知较强的方面深耕改善,用高端折叠手机对标直板旗舰,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机海战术+差异化性价比主打战略。荣耀似乎有意识的与华为错位市场策略,互不相扰。

  但从最终的市场影响来看,荣耀到底会受到多大影响,目前还很难判断,毕竟,两者在品牌调性上存在相似的地方,在高端市场,荣耀可能会受到一定波及,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荣耀高端手机Magic5 Pro已经在降价应对,而小米OV的影响可能更大。

  华为强势抢食,不排除苹果未来发动价格战

  从目前来看,Mate 60 系列依然供不应求,产能完全跟不上。现在产能问题成为制约mate60销量的关键瓶颈,根据业内透露,华为mate60组装产能不够,流水线50秒出一台手机,24小时不停,按100条产线算每天17万台,哪够卖的,就看能搞多少条流水线生产了。

  有知情人透露,华为供应链工厂这段时间一直在招人,天天抓产量,但依然跟不上需求。中秋也在继续加班赶产量。

  目前90天的预约申购也被取消了,很多线下实体店几天前就已经不再接受付款预定了,部分地区的线下门店预订都排到明年了。

  也就是说现阶段华为的出货的主力,大概率是Mate60、 Nova 系列以及 P 系列三者并行,因为Mate60Pro的产能还不够,华为当前需要时间去扩大产线,所有配套也要同步去扩大产能,等到Mate 60 产能稳定,粗略估算要到2个月后,那个时候出货主力或将以Mate60系列为主,明年初预计产能问题完全解决,彼时销量还会增长。

  因此,从产能进度来推算,Mate60系列的真正销量增长期还很长,预计明年还有一轮爆发增长。

  事实上,根据郭明琪报告预测,也大致反应了这种趋势,其报告指出,华为手机2023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65%至3800万部,华为手机2024年出货量有望达到至少6000万部。

  因此,华为Mate60系列一旦产能没问题,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那么不排除苹果发动价格战来应对。

  因为众所周知,价格战可能是苹果的底牌了,而苹果的利润远超小米OV三星荣耀。有足够的资本发动价格战,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苹果在新机发布季度(假日季)同比下降12.7%,就开启了一轮降价,那么如今这种形势的严峻性,比年初有过之而无不及。

  多家证券机构,将iphone15系列的预期出货量从8000—9000万台下调至7800万台,原因是华为新机发布带来的冲击。

  但对于苹果来说,这还不是最惨的消息。根据华强北多家第三方渠道报价,iPhone 15和Plus在9月22日一开售,价格就破发了,甚至“一小时一个价”。但华为Mate60系列从开售到现在,线上每天开放两次的官方商城抢购入口,基本都是“开售即罄”。

  因此,在华为强势抢食的情况下,到底是保销量还是保利润,苹果需要做出取舍了,随着Mate60系列热销势头持续,苹果很可能开启价格战来应对。

  事实上,只有价格战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华为对苹果市场份额的蚕食进度,保住iPhone15的市场份额不至于流失太多,证券机构对iPhone15的出货量下调仅200万部,事实上苹果要完成7800万销量,按照当前的形势,不打价格战,可能很难完成这个出货预期。

  在部分消费者的认知里,苹果的产品稳定性、品质以及品牌调性形成的认知,短时间难以改变。毕竟,华为重回国产第一,意味着暂时还没有超过 iPhone。由此可见,iPhone被负面热搜影响,但销量依然不弱。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要不要选择iPhone,其实一个纠结的核心门槛就在于价格。其实这一点苹果深知,就在于苹果用不用,要怎么用。在今明两年,用的概率或许是比较大的。

  如果苹果发动价格战,更大的压力就会来到小米OV这边。

  技术认知拉开差距,其他厂商争夺高端蛋糕越来越难

  如今华为重回国产手机第一,真正感受到压力的是以小米OV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它们都低估了消费者对国内自主芯片突破的期待程度,甚至我们看到,华为Mate60 Pro热销香港,有香港顾客表示,很多人感觉到扬眉吐气之外,想试一下国产的科技到底有怎样的水准。大家对华为的支持,其实是人们认可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是人们真正认可的东西与品牌溢价来源。

  在麒麟芯片与5G回归之外,华为正自研CMOS图像传感器、发布了Atlas 900 Supercluster,打造自主的坚实算力底座,鸿蒙系统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也在被认可。

  通讯领域不必说了,自动驾驶也是第一梯队,芯片设计也是国内最强。总的来说,现在大家的认知里,华为已经与小米OV不在一个层面了。

  华为的高端旗舰回归势必会抢走一部分的苹果用户。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小米OV早在3年前就开始走高端路线,华为淡出的时候,曾经都以为自己会吃掉华为空出来的市场,但被现实教训了。

  在高端市场,本身他们从苹果的牙缝里抢食就已经很难了,现在华为Mate60系列带着麒麟芯片回归,让小米OV们存在感变弱。高端品牌溢价是技术带来的,没有自主核心技术支撑,高端品牌很难立住。消费者不一定为高通骁龙买单,但会为麒麟买单。

  这种认知下,近期也曝出OPPO重启芯片业务、荣耀等厂商也开始自研芯片,原因就在于他们也要强化自身的技术认知。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智能手机市场从2011年算起,已经有12年了,这么多年来,很多国产手机依然是方案整合商的玩法,这种玩法在今天的市场环境,如果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没有独特竞争力,是很难被消费者买账的。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四年的制裁打压之下,其实很多消费者心里憋着一口气,都希望能够打破封锁,真正的在技术上不受压制,建立对国产的自尊与自信。过去三年,在手机行业,其实对消费者来说,是憋屈的三年,苹果挤牙膏,吃掉了华为几乎全部的高端市场份额。

  正如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百年变局,中美对抗的背景下,谁能在技术上的突破与领先,带给人民自信的实质性事实,人民就会最大限度的回报谁。华为如此,比亚迪的崛起也是如此。当华为突破了芯片封锁的那一刻,人民也回报华为了一份巨大的礼物,就是高技术的定义权。

  华为强势归来,与苹果争夺高端市场,难免有一场恶战,商场如战场,神仙打架,吃的是第四第五第六的市场。

  因此,随着华为进一步发力,小米OV在高端市场可能越来越难,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很难支撑大量高端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本。华为有其他业务的支撑,也有人工智能团队,在下半场具有天然优势。其他厂商如果高端冲刺无力,中低端的争夺可能要更加内卷了。

  按照这种走势,未来2~3年,华为很可能拿下中国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在这种情况下,在小米OV荣耀们该怎么破局,留给它们的时间与份额还有多少,很难说,但从目前来看,无疑要早做准备了。


]]>
北汽蓝谷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3%,销量增91%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北汽蓝谷(SH.600733)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3.08亿元,同比增长63%。销量层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在行业普遍降价促销、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销量达到54753台,同比增长91%。

  营收与销量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有效推动“场景化造车”落地,持续提升极狐品牌的产品力,有效拓宽产品区间。通过提供“一部好车+细分人群体验解决方案”,极狐品牌实现单品突破,获得更大的销量增长潜力。

  前三季度,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极狐阿尔法S森林版、极狐阿尔法T森林版、极狐考拉先后上市,满足细分市场用户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其中,“全球首款智能亲子车”极狐考拉,通过树立健康、安全、便利三大标杆,成功开辟亲子出行赛道。

  同时,极狐品牌持续完善渠道建设,探索渠道下沉空间,并完善营销体系,强化营销能力。

  在销量增长、经营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北汽蓝谷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核心竞争力。前三季度,北汽蓝谷研发费用7.59亿元,同比增长21%。

  接下来,北汽蓝谷将依托滑板平台的快速开发优势,密集推出多款产品资源,实现合力,抢占用户心智。按照规划,在2023年和2024年,极狐汽车将以场景造车为理念陆续推出7款新品,逐步实现产品策略从竞品对标到场景化应用的彻底转型。基于此,北汽新能源将紧跟市场节奏,继续深化“场景化造车”发展,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运营效率,推动生产经营效率进一步升级。

]]>
IDC: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6.3%,荣耀跃居第一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05万台,同比下降6.3%。同时,IDC预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迎来拐点,实现近10个季度的首次反弹。

1

  2023年中国第三季度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场表现方面,Honor时隔四个季度,以19.3%的市场份额再次回到国内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OPPO位居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二,市场份额16.2%。Apple市场份额为16.0%,位居第三。vivo国内市场第三季度处于第四位,市场份额15.7%,竖折产品X Flip市场表现稳步提升。Xiaomi以13.5%的市场份额仍居第五,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环比增长,出货量逐渐提升。

2


]]>
Mobileye第三季度营收5.3亿美元 披露与一汽和极星合作进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Mobileye披露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务数据,第三季度营收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23年第三季度摊薄每股收益(GAAP)为0.02美元,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非GAAP)为0.22美元。

  同时Mobileye披露,与主要汽车制造商在高阶产品合作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并在第三季度与中国一汽(Mobileye SuperVision和Mobileye Chauffeur)和极星(Mobileye Chauffeur)建立全新合作关系。

  其中,Mobileye和极氪为超过11万名极氪车主推出了OTA软件升级,首次大规模量产了完整的适用于高速公路场景的Mobileye SuperVision功能集合。

  Mobileye与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并从2024年底开始量产搭载基于Mobileye SuperVision解决方案的多款车型。该项目还包括基于Mobileye Chauffeur系统的量产开发,并计划于2025年底量产。

  Mobileye深化与极星的合作关系,将为极星品牌提供基于Mobileye Chauffeur系统的自动驾驶技术。

  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摘要和要点

  •营收为5.3亿美元,与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8%,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EyeQ芯片相关收入实现了销量和平均系统价格(ASP)的同步增长。

  •2023年第三季度的平均系统价格为53.8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EyeQ价格的上涨抵消了Mobileye SuperVision销量的轻微下滑及其在整体营收中占比的下降。

  •与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增加了3个百分点。受无形资产摊销成本在营收中所占比例降低的影响,EyeQ芯片成本增加(以及对客户的相关提价)所带来的下行影响被部分抵消。

  •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EyeQ芯片成本的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在零利润的基础上作为提价转嫁给了客户(从2023年初开始)。

  •和去年同期的-6%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率为2%。与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营业利润率的上升主要与毛利率的增长和运营支出占营收的比例下降有关。

  •2023年第三季度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以及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运营支出,使得运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年度经营现金流为2.85亿美元。其中包括重建EyeQ芯片战略库存相关的大量资金支出,这部分库存在2021年和2022年的半导体供应链危机期间已大幅减少。同期用于财产和设备的购买总额为7500万美元。

]]>
台积电预计Q4营收188亿~196亿美元 全年营收将不及去年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据外媒报道,同此前一样,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之后,台积电也对他们三季度的财报进行了更新,加入了管理层对下一季度,也就是第四季度的业绩预期。

台积电更新后的财报显示,基于当前的业绩前景,管理层预计四季度的营收在188亿到196亿美元,毛利润率预计在51.5%到53.5%,营业利润率则是预计在39.5%到41.5%。

就台积电管理层给出的预期来看,他们四季度的营收,环比将继续增长,但同比仍会下滑。在今年三季度,台积电营收172.8亿美元,在去年四季度则是营收199.3亿美元。

虽然台积电管理层给出的营收预期通常相对保守,最终大部分是接近或略高于预期营收的上限,但就他们给出的营收预期,四季度超过去年同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

四季度的营收同比若继续下滑,就意味着台积电今年四个季度以美元计算的营收,同比均将下滑,全年的营收就将不及去年同期。

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台积电分别营收167.2亿美元、156.8亿美元,算上三季度的172.8亿美元和预计的四季度的188亿至196亿美元,全年的营收就在684.8亿至692.8亿美元,明显低于去年全年的758.81亿美元


]]>
中国铁塔首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3.47亿元,同比增长14.8%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据中国铁塔公布的2023年首三季度未经审核的主要运营数据。首三季度中国铁塔营业收入实现人民币701.51亿元,同比增长2.1%。EBITDA实现人民币481.03亿元,EBITDA率为68.6%;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73.47亿元,同比增长14.8%。

  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实现人民币616.69亿元,同比下降0.8%,剔除商务定价协议影响后的可比口径收入实现人民币644.54亿元,同比增长3.6%;塔类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63.97亿元,同比下降2.7%;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室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2.72亿元,同比增长24.5%。

  智联业务收入实现人民币51.69亿元,同比增长28.8%;能源业务收入实现人民币30.41亿元,同比增长32.0%。两翼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2%提升到11.7%。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塔类站址数为205.4万个,塔类租户数为365.1万户,较上年末净增6.8万户,塔类站均租户为1.77户。

  未来,中国铁塔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持续构建“五化”运营体系,全力打造“五型”企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运营商业务方面,持续发挥资源统筹作用,创新服务方案、提升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巩固“5G+室分”双增长引擎,推动运营商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智联业务方面,积极融入“数字中国”战略,进一步推动升级“通信塔”为“数字塔”,“通信机房”为“调制解调器房”,锻造业务可持续发展动能,全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能源业务方面,坚持共享协同发展,围绕换电、备电核心业务,打造智慧能源平台,持续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推动业务快速高质量增长。

]]>
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宣布其旗下基金完成第二轮募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3年10月19日,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以下简称"CBC HIP"),宣布旗下第一个中国生命科学产业设施基金(以下简称"CLSRA Venture I")成功完成第二轮关账,累计募资8.75亿美元。此次第二轮募资的主要投资人为阿布扎比领先的主权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 (Mubadala Investment Corporation,以下简称"穆巴达拉"),同时也得到了现有投资人荷兰汇盈资产管理公司(APG Asset Management,以下简称"APG")和康桥资本(CBC Group)的支持。

在2021年11月获得来自APG和康桥资本的首轮募资合计5亿美元后,CBC HIP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生命科学产业设施平台。穆巴达拉作为CLSRA Venture I 新的投资人,高度认可生命科学不动产基础设施作为赋能中国三大新经济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巨大增长潜力。这次的成功募资也同时体现了国际领先的机构投资人对CBC HIP的信心。

康桥资本首席执行官傅唯表示:"我们非常荣幸穆巴达拉加入我们成为CLSRA Venture I 的新投资者。来自领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认可清晰地验证了康桥资本的一体化多投资平台的战略优势和价值。康桥资本将继续积极整合产业资源,扩大产业生态体系,通过CBC HIP平台,赋能生命科学企业,创造更多战略价值。"

Matthias Neuling, 穆巴达拉亚太及DACH地区地产负责人表示:"我们对中国生命科学不动产基础设施的增长潜力充满信心,该行业受益于强劲的市场基本面、人口趋势和政府支持。我们很高兴能够加入CBC HIP和APG,并期待着帮助建立中国卓越的生命科学不动产基础设施的投资组合。"

CBC HIP首席执行官康海华表示:"感谢APG和穆巴达拉对CBC HIP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将继续通过投资开发Best-in-class的生命科学产业设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重资产解决方案,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从而赋能生命科学企业能够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老龄化人口提供优质又可负担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CBC HIP积极地将筹集到的资金转化为对当地有影响力的投资,继2022年完成上海和北京的三个生命科学产业园区的投资后,2023年7月,CLSRA Venture I 完成了首个苏州生命科学产业设施项目的投资,苏州是中国的三个领先的生命科学城市之一。该项目位于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内,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项目竣工后,可以为生命科学企业提供超过11万平方米的一流的综合生命科学产业设施,具备灵活性,可以同时满足生命科学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截至目前,CBC HIP已在上海、北京和苏州投资开发了总建筑面积约为520,000平方米的生命科学产业设施。平台将继续积极布局核心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赋能优秀的生命科学企业,协助当地政府打造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生命科学产业生态,创造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于CBC Group
康桥资本

CBC Group是亚洲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0亿美元。CBC Group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多产品资产配置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投资者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包括控股型基金、固收类信贷基金、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基金和创业成长基金。

CBC Group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通过整合全球创新技术和人才以持续创造价值,建立医疗健康领域生态圈。通过与全球知名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凭借独创的"投资者-运营商"模式战略赋能医疗健康行业领军企业,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创新、提高效率,以解决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足迹遍布全球包括上海、北京、香港、纽约、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伦敦、阿布扎比、首尔与东京。更多关于CBC Group的信息,请浏览 www.cbridgecap.com

关于CBC HIP
CBC Healthcare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成立于2020年,是康桥资本旗下的生命科学基础设施投资平台,致力于为生命科学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以帮助生命科学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并优化资本结构,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目前,康桥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已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发和运营多个高标准生命科学产业园。


]]>
Inmotive 获 Suzuki 战略投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Inmotive 今日宣布将获得 Suzuki 投资,此举将进一步支持其 Ingear™ 2 速 EV 变速器的研发。该项投资将通过 Suzuki Global Ventures (SGV) 基金(于 2022 年 10 月成立)进行,该项基金旨在深化初创企业和 Suzuki 之间的合作,同时开辟新的业务和商业模式。

此次投资是两家公司继 2023 年 1 月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JDA) 后的又一次投资合作。联合开发协议 (JDA) 明确说明了如何通过开发 Inmotive 的 Ingear 2 速 EV 变速器来提高未来 Suzuki 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并降低成本。截至目前,与 Suzuki 签署的联合开发协议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所有交付内容均已完成。

"与 Suzuki 进行合作为 Ingear 的商业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我们也对 Suzuki 在我们生态友好技术方面的投资感到兴奋,"Inmotive 首席执行官 Paul Bottero 表示,"正是通过此类合作与投资,我们才能加速实现全球向可负担的零排放出行方式的转型。"

"这项战略投资进一步加强了我们与 Inmotive 的紧密合作关系,突显了我们致力于以投资来解决全球重要问题的决心,以及对 Ingear 技术的关注,"Suzuki 汽车公司总裁 Toshihiro Suzuki 表示,"在将 Ingear 技术成功应用于 Suzuki 汽车的过程中,我们正取得重大进展,并期待继续前行。"


]]>
中国移动高同庆:持续推进5G走进行业、行业拥抱5G,形成双动力良性循环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近日,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发表《5G新质谱新篇,数实融合启新程》的主题演讲。

  高同庆表示,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定位,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全面引领5G发展,实现三个一流,高效服务于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业界领先、国际一流的5G网络

  网络是拉动经济增长,服务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移动坚持做规模最大的5G网,目前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SA独立网络,5G基站数超190万个,服务了7.5亿5G套餐用户。

  此外,坚持做最懂生产的5G网。中国移动在业内率先推出了服务生产的5G专网,今年发布了5G“极致”专网3.0 Ultra,服务于办公双域专网、生产可靠专网、园区精品专网等场景,以及5G快线、5G直连等轻量专网,实现收入连年翻番,项目数以5倍增长。

  同时,坚持做行业领先的5G网。中国移动正大力推进5G Advanced双链融合行动计划,以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螺旋式良性融合推进,引入新型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全新技术,不断拓展5G能力边界,加速5G-A商用进展。

  高同庆表示,5G-A是5G的前进,也是6G的基础,发展好5G-A对进一步推动5G发展和应用的同时,对6G的发展也打下坚实的基础。“6G的味道来了,5G-A这盘菜还要先炒好。”

  锻造技术争先、服务一流的5G能力

  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推进5G+能力融合创新,率先提出新型算力网络,深化“4+N+31+X”数据中心布局,形成“热点集约、跨区辐射、边缘覆盖”梯次布局的算力结构和体系,贴合国家东数西算的要求。

  为实现算力无处不在,中国移动打造算网大脑,实现ABCDNETS多要素一体化编排,创新推出东数西算、数据快递等新型产品,开创任务式算力并网等新型服务模式。在前不久的2023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算网大脑“天穹”,实现异构算力的跨网灵活调度。

  同时加速人工智能前沿布局,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在央企AI的国家队里名列前茅。突破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沉淀超过370项AI能力,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工业质检、政务以及客服行业大模型,推动AI赋能行业。

  此外,持续深耕9one行业平台,实现5G应用一体化快速交付。目前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注册量超过1.2亿;OneCity智慧城市平台,治理各类政务数据超过1400亿条;OneHealth,接入远程医疗服务机构超过6400家。

  拥有国内当先、行业一流的5G应用

  5G的价值在行业市场。高同庆介绍,目前中国移动已经累计签约3万个5G商用案例,在多行业实现规模复制。例如,国内集装箱吞吐量TOP10的港口全面实现5G ToB能力落地;5G智慧工厂项目超过4000个,其中,国产家电TOP10的企业,中国移动覆盖7家;19家A+钢铁企业,中国移动合作了16家;智慧矿山签约项目540个,千万吨级煤矿占比接近50%。

  “5G发展至今4—5年的时间,行业应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高同庆表示,以前是推着用5G,近两年是追着来用5G,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更旺盛的需求开始显现。为此,对5G在各行各业应用取得的持续突破和特点,中国移动进行了梳理。

  第一个特点是成熟行业应用发展持续走深。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5G深耕领域,5G进一步从垂直大类走向细分集群,从服务企业走向融入生产,从改变通信模式到重塑生产流程。例如某文具制造企业将5G+人工智能引入质检环节,效率提升130倍;为某城市地铁建设轨交5G专网,通信能力提升3000倍,设备和技术100%国产化。

  第二个特点是新兴行业应用范围持续拓展。5G覆盖走向海陆空三位一体,并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广泛融合,催生了一批新领域、新应用。例如,中国移动打造全球首个大型赛事元宇宙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体验8K超高清视频、子弹时间等应用。

  第三个特点是技术产业应用持续创新升级。当前以RedCap、5G LAN为代表的5G技术,正在加速重塑企业的网络架构,拉通产业上下协同,加速开创5G应用数实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在高同庆看来,本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盛况空前,正是我国数字化转型高速发展的缩影和体现。“从一滴油到一根线,从一块铁到一段钢,从大国重器到鞋帽衣袜,从精益生产到柔性制造,‘绽放杯’让我们深刻感受到5G已经从点状开花走向了规模复制,从外围辅助走向核心生产。”

  5G主动走进行业、行业主动拥抱5G

  5G正处于规模普及的关键节点,高同庆指出,面向未来5G在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应用,仍然需要完成三个突破,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是要突破核心技术难点,实现从5G网络演进升级向多种技术融合发展转变;其次是突破规模复制卡点,实现从个性化ICT项目向标准化5G应用转变;第三是突破行业发展堵点,实现从政策顶层牵引向行业主动拥抱转变。

  为此,高同庆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坚持技术创新态度,源源不断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链长牵引、央企带头,大中小企业互促”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速推进5G向确定性网络、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技术演进,推进5G与算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

  高同庆表示,重大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往往需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新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移动内部也在构建跨领域、跨专业的联合体。以工业视觉质检为例,既需要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传输能力,又离不开人工智能这一基础能力。

  二是加快行业融合速度,通过5G标准化驱动规模化,持续推进5G跨行业协同融合,贯通IT、OT、CT端到端一体化方案,推动5G应用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5G能力从“后装”走向“前装”,全面提速5G规模化进程。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5G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

  高同庆强调,5G之路是一条我国科技独立自主的战略之路,是一条跨领域融合创新的攻坚之路,难度大、挑战多、任务重,更需要自上而下指方向、明要求、配资源、聚合力,进而形成5G主动走进行业,行业主动拥抱5G的双动力良性循环。

  “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高同庆表示,中国移动愿意和产业链各界共同克服挑战,共攀科技高峰,共创5G产业价值,共同推动5G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
中国信科陈山枝:车联网于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发展转折点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10月22日,第四届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无锡召开,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在会上发表了题为《C-V2X车路协同的进展、思考与建议》的演讲。他表示,从全球产业竞争角度来看,车联网已经从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进入到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场;从新基建和双碳目标角度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和交通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重招商,轻运营

  陈山枝在谈到车联网建设发展问题时认为,当前车联网发展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当下,车联网公司重视短期的利益,应提升社会效益和城市竞争力。还应打造运营主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提升运营服务能力,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增加生态拓展的能力,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推动车联网市场化发展。

1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衔接

  政府方面,采取政府牵引,单城打透的方式。一是全域C-V2X路侧體益,交通信控全接入。二是出台鼓励C-V2X前装、后装的政策,推动车端渗透率跨越20%门槛。三是打造高质量运维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四是保持战略耐心,持续筑巢引凤。在打造有效市场方面,一是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吸引大量车企大量研发,测试。二是跨越20%渗送率后,市场启动,形成车企、用户、运营商正向循环。三是新应用创新:驾驶安全服务、运营车辆管理等。


]]>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流通和应用的关键在于识别、可见、协作及安全可操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看来,数据已经是现代发明和创新之源。如何从数据本身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促进数据安全的应用,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数据牵涉到很多业务的价值,要绝对保证安全,同时也要去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但是,安全和合规往往和数据应用是矛盾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规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很多企业和用户通过IT信息化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处在孤岛的状态,并没有实现充分的跨组织和跨公司之间的流通,并没有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协作。这是一对制约整个业务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的矛盾。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CDO(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通过技术和流程促进数据的应用和进行业务最大化。

在主题为“安全无忧 释放数据价值”的分享会上,陈晓建将企业数据安全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数据的识别、可见、协作以及安全数据的可操作。

识别敏感数据 应对合规挑战

如何评估什么是个人数据、什么是个人敏感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合规需要人,流程,工具相互配合。

为用户的业务和计算负载提供最合适的工具,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投入的方向。在敏感数据的发现与识别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工具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亚马逊云科技用户提供价值。

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on Amazon Web Services, SDP)是亚马逊云科技转为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这一场景量身定做的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云原生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在自己账号内部署使用。

利用机器学习、模式匹配等方式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允许客户创建数据目录、使用内置或定制数据识别规则定义敏感数据类型。该解决方案还提供中心化的管理平台,客户可通过网页应用程序对敏感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加速实现业务数据合规,为下一步释放数据价值铺平道路。

特别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存量数据多且分散,需要使用这个方案来发现四处分散的数据。二是对于数据类型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案自动根据合规要求来识别,提高准确率。

数据可见 被安全有效地发现、共享和协作

数据可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的业务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烟囱”(silo)里,在不同用户的数据的“烟囱”里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跨组织之间数据的可见并共享。

数据可见是企业内不同角色高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前提,也是不同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基础。

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同的,IT信息化做得也不同,数据的处理和分布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层面,往往会需要有多个角色和多个团队来进行协同的开发,譬如说,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背后的应用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的人员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还会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的团队。

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数据本身结构不同。ERP的订单数据往往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存在数据库里面,但是广告业务的数据往往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也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

第二是数据的使用要求不同,有的数据分析是定期汇总。但像类似广告这样的在线竞争营销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够完成非常高的实时性,往往在毫秒级别就要完成快速的数据应用并且能输入结果。针对不同的数据需求,数据本身的类型和数据所处的环境,包括数据所使用的这些要求,整个数据团队需要应对不同的数据引擎,既要能处理来自于数据库的数据引擎,类似于ERP结构化的数据,还有要处理数据分析可能使用的数据仓库的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引擎。还有可能有很多第三方的软件,包括可能像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第三方常用的软件,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汇聚形成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应对的挑战。

在数据团队和业务团队协作方式上,集中式和联邦式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集中式:负责治理运营的人主要集中在数据团队并负责所有治理工作,集中式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和控制。更适合刚开始数据分析之旅和小型组织的客户。

联邦式:总的治理原则/政策有特定团队负责,但负责治理运营的人可以分散在各业务线,这样业务部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在组织的监督下做出决策,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目标。适合多BU的中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两种类型的协作方式都需要多个角色高效协同,特别是联邦式治理更是对“数据可见”需求迫切。

在这个客户需求背景下,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推出一项全新的数据管理服务Amazon DataZone,让每个人都能看见数据,解锁数据。它可以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对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本地和第三方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目、发现、共享和治理。

借助Amazon DataZone可以使用精细的控制工具管理和治理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访问发生在正确的权限和正确的情境之下。

Amazon DataZone使数据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业务用户可以轻松访问整个组织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协作来获得洞察。

多方协作:多方数据安全地共享和分析

多方数据协作为行业创新注入活力,企业之间需要产业上下游数据协作来快速创新,而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和创造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在实际的场景中,数据协作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面对数据保护与业务价值安全之间的权衡。现在有一些企业实现数据协作的方式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副本,并依赖合同协议防止滥用。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仍然发生了数据移动,依然存在数据误用和泄漏的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lean Rooms,实现了匹配、分析和协作彼此的数据,而不需要移动或者暴露原始数据,安全地实现数据分析协作。

使用Amazon Clean Rooms,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Clean Room,通过创建协作项目,实现数据的多方协作。而对于数据提供方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预加密来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且因为所有成员都是直接从自己的Amazon S3贡献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只有数据查询和分析而没有数据移动。

值得强调的是,Amazon Clean Rooms提供了一个密态计算的环境,数据的提供方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加密,从而在Clean Rooms 环境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态完成数据分析操作,并将分析结果解密并返回,从而在数据安全的到最大保护的同时充分在协作方之间开发了数据价值。

生成式AI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第三方的数据来协作创新。而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却并非易事。Amazon Data Exchange可以大大简化获取第三方数据的过程

Amazon Data Exchange 使客户能够轻松在云上找到、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

AWS Data Exchang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3500种的第三方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天气,地理空间,健康医疗等等非常多的行业和领域。

而通过Amazon Data Exchange获取数据非常简便,支持包括Amazon S3注入,查询表接口(query tables)以及API调用等多种的访问方式。 对于像生成式ai的模型训练这样的场景来说,用户只需要将下单的数据集注入到Amazon S3数据湖,就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开始模型训练了。

所有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是加密的。亚马逊云科技整合了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IAM)来设定权限,以及来监控实际的访问过程。

实现数据可操作

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重点趋势里,安全供应商的整合排到第4位。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整合安全厂商是有挑战和难度的,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安全数据湖,统一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日志,并且让这些日志可被用来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Amazon Security Lake可以自动将来自多云、本地和第三方的安全数据集中到一个专门构建的数据湖中。主要特点如下:

自动搜集并存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产品(如Amazon GuardDuty, Amazon SecurityHub)的日志,以及第三方乃至线下安全设备的日志,并且使用OCSF统一格式

使用Amazon S3集中存储日志,可以充分利用Amazon S3的存储性能,将日志分层管理,提高性价比。

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服务一样,这个数据湖本身的安全性由亚马逊云科技来保证,例如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加密服务Amazon KMS,可以实现自动加密管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全链路核心难点及解决之道

十年前,跨部门的数据打通及协作显得遥不可及。而到今天这一切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之外,有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有几个基础要点:

一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云原生的技术架构,给一个合适的负载,一个最合适的引擎去支撑它,

二是要有一个统一融合的分析,在很多跨部门的中间怎么打通这部分的数据交互。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要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冗的工作尽可能简化,同时在整个的效率上,在引擎上的能力和产品之间的能力上是有融合的。

第二是统一分析,很多客户在企业成立初期是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可以服务不同的部门,但是当企业逐渐长大,有非常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能把一个数据资产注册到一个平台上,然后让数据消费方可以及时发现它,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怎么能让数据使用者(特别多的是业务团队的数据分析师)能发现它,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DataZone去解决这部分的难点。

第三,需要把机器学习的能力和数据能力做结合,然后普惠化。要把整个的能力做一个打通,同时底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最下面还有一层数据治理和安全底座,通过这个底座对数据做一个安全的访问控制,不仅要用Amazon DataZone做好数据资产注册和发现,底下还通过Lake Formation这样的工具非常安全地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好。这是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解决数据怎么样去共享,它们之间怎么样有信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晓建强调,亚马逊云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底下的平台化安全能力的支持,关于数据应用的产品方面,比如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包括Amazon Clean Rooms,底层其实整合了大量的安全的能力,包括Amazon 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访问身份控制、访问控制各方面的权益,在Amazon DataZone已经整合进去了。

包括像Amazon DataZone为了实现数据的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Amazon Clean Rooms里面怎么实现安全的计算,在这个层亚马逊云科技做了数据全链条的加密,不光是在存储的时候,在传输的时候、计算的时候都实现了加密,这对解决数据有效的共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比如Amazon DataZone,

Amazon Data Exchange,Amazon Security Lake,这背后不只是技术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化的产品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去用。

在阻碍数据共享的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的一些能力,可能没有在数据和安全方面能都做得非常好,而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致力于在安全和功能方面能都做到比较让客户满意,真正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支撑能力。


]]>
百川智能获3亿美元A1轮融资,阿里腾讯小米参投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百川智能宣布已完成A1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3亿美元,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及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均参投了本轮融资。加上天使轮的5000万美元,百川智能的融资金额已达3.5亿美元。

  成立不到半年时间便跻身科技独角兽行列,创下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晋升独角兽速度之最。随着融资消息发布,百川智能也宣布启动2024届校园招聘并发起“星耀计划”。本次校招将面向海内外学生,同时覆盖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多所高校,目前百川智能是2024届校园招聘规模最大的大模型初创企业。

  据介绍,“星耀计划”是百川智能面向全球精英科技人才的专项校园招聘计划。岗位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基础架构等多个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方向,旨在寻找有技术理想,热爱AI领域的精英。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毕业的海内外应届生,均可通过百川智能校招官网进行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百川智能将为通过该计划的学生提供系统化培养和支持,助力同学们在技术领域的快速成长。

  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4月10日,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其核心团队由来自搜狗、Google、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知名科技公司人才组成。目前,百川智能的团队规模170余人,其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70%,研发人员占比超80%。

]]>
博通收购VMware交易预计10月30日完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2年5月,博通宣布将以61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软件公司VMware,并承担后者80亿美元的净债务。两家公司近期均透露,此次交易预计将在10月30日如期完成。

  根据协议条款,VMware股票持有者可以选择获得每股142.50美元的现金,或0.252股的博通公司普通股,但是有限制条件:预计二者的配置为各50%。

  博通曾于8月21日表示,预计将在10月30日完成交易,但需要一些国家和必要监管部门的批准。从最新的表态看,博通收购VMware的交易进展顺利。

  VMware股价10月17日走低,原因是市场担心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促使中国监管机构阻止博通收购VMware。

]]>
光刻机巨头ASML第三季度净利润19亿欧元,今年销售额预计增长30%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光刻机巨头ASML今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净销售额为67亿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517.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9亿欧元(当前约146.87亿元人民币),环比都稍有下降,毛利率为51.9%。

1

  ▲官方图片错误,最后一列是2023年第三季度


  ASML第三季度季度净预订额为26亿欧元(当前约200.98亿元人民币),其中EUV预订额为5亿欧元(当前约38.65亿元人民币)。

  ASML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净销售额在67亿至71亿欧元(当前约517.91亿至548.83亿元人民币)之间,毛利率在50%至51%之间。ASML再次确认2023年净销售额增长30%的预期,没有进行预期变更。


]]>
Omdia观察:通过AI情绪分析解读欧洲领先电信运营商财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市场研究公司Omdia研究了欧洲主要电信公司2022财年年度财务报告中有关选定术语(收入、EBITDA和成本)的表述,将提及这些选定术语的非结构化文本分解为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随着生活成本危机带来冲击,以及能源成本和通货膨胀在着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急剧上升,该报告还研究了运营商财报中对成本的情绪程度。

  通过AI驱动的情绪分析,Omdia在运营商报告中的主观表达与基于数据的实际表现之间建立了高度关联性,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过,Omdia也注意到,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情绪不一定与实际表现相符,例如,面对投资者的批评,运营商试图保持积极或中立态度,并将讨论转向积极的未来前景和战略计划更新。这也可能归因于文化方面的所使用的语言差异。

  根据关键词进行的情绪分析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不利,但电信公司表现出韧性迹象

  Omdia对在欧洲至少拥有一个运营部门的主要电信集团的2022财年财报中的收入、EBITDA和成本等关键词进行了情绪细分(见图1)。

  在大多数提到“收入”和“EBITDA”两个术语的句子中,它们都是在积极的语境中出现的。运营商一直在介绍他们未来的战略和计划,强调主要成就和里程碑,因此在他们的报告中表达了积极的态度。例如,在2022财年财报中,法国Orange公布了其新的“Lead the Future”战略计划,其中强调了一系列商业措施。该电信运营商还强调,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其收入动态和整体业绩显示出具有韧性的迹象。此外,该运营商报告中的积极基调也可以解释为,与受到疫情影响的前两年相比,2022年财年的财务业绩有所复苏。

1

  图1:2022财年财报中欧洲服务提供商按关键词划分的情绪分析。资料来源:Omdia。


  然而,由于积极情绪较低,“成本”一词尤为突出,这表明费用增加可能会对运营商2022年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在2022年的电信运营商年度财报中,这个话题占据了主导地位。电信运营商收到能源成本上升和生活成本危机的影响,因此,“成本”一词经常出现在带有负面情绪的句子中。尽管2022财年财报通常消极地描述成本,但一些电信运营商对此表达了积极的态度(见图2)。

2

  图2:2022财年财报中有关“成本”的情绪示例。资料来源:Omdia。


  A1 Group在2022财年成为表达积极情绪最多的企业

  A1 Group的业务遍及奥地利和六个中东欧市场,即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白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

  该电信公司对“收入”一词表达了大量积极的看法(见图3)。情绪分析与该电信公司2022财年新闻稿表述一致,其中提到,受资费价格上涨、用户基数增长以及数据和高端宽带和电视销售收入的推动,2022财年所有运营部门的服务收入都有所增长。

  该运营商对成本表现出复杂的情绪。该电信公司指出,能源相关成本在2022财年末(2022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然而,这仍比2021年第四季度高出21%。A1 Group还在展望中预测能源、管理和劳动力相关成本将会增长。

  Omdia指出,A1 Group受到俄乌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该地区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直接影响。然而,尽管该公司立足于中东欧和白俄罗斯(这两个地区在2022财年一直受到国际制裁和广泛的货币波动的影响),运营环境充满挑战,但A1 Group指出,制裁对其业务影响很小,该电信公司2022财年在白俄罗斯的总收入和EBITDA分别同比增长9.8%和21.2%。

3

  图3:A1 Group在2022财年财报中的情绪细分。资料来源:Omdia。


  沃达丰2022财年积极情绪的下降是经济困境和业务挑战的结果

  Omdia的情绪分析发现,从2021年到2022年,沃达丰财报中的积极情绪同比下降了17%。这种下降主要与关键词“收入”有关(见图4)。

  积极情绪的下降似乎受到两个重大发展的影响:首先,沃达丰最大市场德国的业绩表现不佳可能导致了情绪的低迷。其次,去年意大利达成的一次性法律和解的后果也可能对2022年的情绪表达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Omdia认为,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是2022年积极情绪下降的一个原因,因为能源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导致沃达丰的的能源账单增加了3亿欧元。

  此外,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也是乐观情绪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由于业务部门的增长,英国服务收入的加强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不过它似乎被上述挑战所掩盖。

4

  图4:沃达丰对2021年和2022年收入下滑的积极情绪有所下降。资料来源:Omdia。


  情绪分析可以彻底改变运营商呈现数据的方式,并被利益相关者分析和使用

  Omdia资深分析师Diana Gorelik和Omdia预测分析师Natassha Selvaraj表示,情绪分析侧重于文本的极性,这可能受到主观解读的影响。因此,基于报告中情绪基调的情绪分析是对运营商财报分析的补充,但不能取代基于数据的运营商财报分析。然而,对运营商财报的情绪分析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于讨论给定业绩领域的趋势。例如,它可以用于基本的预测假设。情绪分析的优势如下:

  ·大规模处理文本;

  ·对所有不同信息源采用一致的分类和评估方法。重要的是,情感分析可以对很少以数字格式呈现的信息(例如成本)进行分析和分类。例如,A1 Group在其报告中经常提到的“成本”,指的是各种类型的成本,包括能源成本、电力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由于所有这些类型的成本都不能以可计数/可量化的形式呈现,因此情绪分析有助于补充运营商财报中有关成本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电信公司可以在财报中使用特定的语言来形成对其业绩的看法,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并改善对其品牌的认知。为了限制财报中负面情绪的表达数量,电信公司可以调整到中性的表达方式,并参考它们的战略计划和过去的成就,这些通常是积极的。

  情绪分析有什么限制吗?

  情绪分析和跨运营商对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报告文件的长度、报告范围和报告格式:例如,一些电信公司的报告较短,仅关注积极的业绩,这使他们在积极情绪比例较高的联盟中排名靠前。相反,其他发布广泛而详细的业绩报告和情绪表达的运营商可能会在排行榜上表现得更差。

  ·被分析关键词的提及频率:一些运营商倾向于多次引用相同的指标,而另一些运营商则报告了某些指标的详细划分(例如,收入划分),这直接影响某些关键词被提及的次数。

  ·报告风格:一些运营商倾向于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呈现数据,而另一些运营商则选择添加广泛的分析和概述来补充视觉效果和表格中的数据。【注:Omdia由Informa Tech的研究部门(Ovum、Heavy Reading和Tractica)与收购的IHS Markit技术研究部门合并而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机构。】


]]>
华钦科技公布2023财年下半年及全年财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纳斯达克代码:CLPS,以下简称"华钦科技"或"集团")于今日公布2023下半财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3全年财务报告(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在这一时期,受到美联储利率调整和中国新冠疫情政策变化等各种因素的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事务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事件对宏观和微观经济都产生了影响。

集团业务发展也因此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特别是报告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对以美元编制的财务报告产生影响。这些挑战为华钦科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增强了有效应对全球经济波动的能力。

此外,华钦科技观察到一些既有客户在预算支出方面逐渐精细化,导致对IT服务的需求暂时减少,特别是在银行和电子商务领域。然而,华钦科技将此视为一个机会,运用企业创新和定制化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从而为长期发展和提高市场适应力奠定基础。

对于快速行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自然而然地推高了薪酬成本。然而,华钦科技通过其人才培养计划(TCP)和人才发展计划(TDP)积极应对这个问题,TCP和TDP无缝整合了教育、培训和服务交付。不仅缓解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还履行了培养高级人才的承诺。

多年来,华钦科技通过先进技术、广泛研究和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强化项目开发,在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竞争力,议价能力不断提升。

同2022财年下半年(即截止于2022年6月30日的6个月)财务数据相比,华钦科技 2023财年下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亮点如下:

  • 财富管理领域收入增长9.2%,从1,700万美元增加到1,860万美元。

  • 汽车领域收入增长42.7%,从540万美元增加到770万美元。

  • 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增长39.0%,从650万美元增加到900万美元。

  • 运营费用下降8.2%,从1,880万美元减少到1,730万美元。

  • 净亏损由190万美元减少到120万美元。

同2022财年(即截止于2022年6月30日的12个月)财务数据相比,华钦科技 2023财年全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亮点如下:

  • 财富管理领域收入增长16.3%,从3,210万美元增加到3,740万美元。

  • 汽车领域收入增长36.4%,从1,040万美元增加到1,420万美元。

  • 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增长14.6%,从1,410万美元增加到1,620万美元。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增长203.2%,从320万美元提升到970万美元。

华钦科技首席执行官林明辉先生表示:"我们2023财年见证了我们IT咨询收入的可观增长,主要受到财富管理和汽车领域增长的推动,分别达到了3,740万美元和1,420万美元。我们不断提升的吸引新客户的能力,为我们的故事打下了基础。"

"本财年的一个亮点成就是海外收入增长了14.6%,从1,410万美元增加到1,620万美元,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成功的全球扩张计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美国的业务增长,收入从90万美元激增到280万美元,增长了214.6%。我们持续在北美市场进一步扩张,凸显了我们全球增长的雄心。"

"展望未来,我们将抓住中国经济疫后复苏机遇,加强集团在全球影响力。除了我们财年的成就外,我们很高兴庆祝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五个周年。这个里程碑象征着我们的透明、责任和持续增长的承诺。"

"在我们探索未来道路的同时,我们的承诺始终不渝,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优质服务和持久价值。在迈向下一个篇章的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地追求卓越和创新。"

华钦科技首席财务官杨瑞女士对此表示:"尽管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行业环境和货币波动的影响下,华钦科技实现了稳定和可持续的财务表现。我们的收入以人民币计增长了6.5%,并在优化费用方面取得了进展。除去因股票价格走低而产生的商誉减值的影响,我们的运营费用在2023财年下半年下降了20.9%,全年下降了4.6%。我们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也大幅增长了203.2%,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捕捉新业务机会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多元化收入来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为股东创造价值。"

2023财年下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收入

2023财年下半年,收入从上年同期的7,610万美元减少至7,360万美元,同比下降250万美元,同比降幅3.3%。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定制IT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的下降。

按类型分

  • 2023财年下半年,IT咨询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7,210万美元减少至7,150万美元,同比下降60万美元,同比降幅0.9%,占2023财年下半年总收入的97.1%,上年同期占比为94.8%。IT咨询服务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现有客户的需求下降。

  • 2023财年下半年,定制IT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350万美元减少至140万美元,同比下降210万美元,同比降幅60.5%,占2023财年下半年总收入的1.9%,上年同期占比为4.6%。定制IT解决方案服务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现有客户的需求下降。

  • 2023财年下半年,其他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50万美元增长至8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万美元,同比增幅48.5%,占2023财年下半年总收入的1.0%,上年同期占比为0.7%。其他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猎头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需求增长。

按业务分

  • 2023财年下半年,银行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3,270万美元减少到2,930万美元,同比下降340万美元,同比降幅10.3%。在2023财年下半年和2022财年下半年,银行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2.9%。

  • 2023财年下半年,财富管理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700万美元增长到1,860万美元,同比增长160万美元,同比增幅9.2%。在2023财年下半年和2022财年下半年,财富管理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2%和22.3%。

  • 2023财年下半年,电子商务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500万美元减少到1,170万美元,同比下降330万美元,同比降幅21.6%。在2023财年下半年和2022财年下半年,电子商务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0%和19.7%。

  • 2023财年下半年,汽车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540万美元增长到770万美元,同比增长230万美元,同比增幅42.7%。在2023财年下半年和2022财年下半年,汽车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4%和7.0%。

按地域分

  • 2023财年下半年,集团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从上年同期的650万美元增长到900万美元,同比增幅39.0%。主要是由于中国香港和美国市场表现较好。

毛利

2023财年下半年,毛利从上年同期的1,870万美元减少到1,600万美元,同比下降270万美元,同比降幅14.2%。毛利减少主要是由于定制IT解决方案需求的减少。

运营费用

2023财年下半年,销售和市场费用从上年同期的180万美元减少到60万美元,同比下降120万美元,同比降幅66.1%。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2.4%减少至0.8%。销售和市场费用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了人才招聘的效率,帮助公司减少了与人才招聘过程相关的时间和成本。

2023财年下半年,研发费用从上年同期的380万美元增长到400万美元,同比增加20万美元,同比增幅4.8%。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5.0%增加至5.4%。研发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与公司正在进行的前沿技术和新项目,如AI生成内容(AIGC),CAKU 2.0和新一代贷款系统的持续研发计划相关联的研发人员相关成本增加。

2023财年下半年,管理费用从上年同期的1,390万美元减少到1,090万美元,同比下降300万美元,同比降幅21.1%。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18.2%下降至14.9%。管理费用减少主要是由于集团为应对具有挑战性的行业环境而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包括降低非现金股份报酬。

营业亏损

2023财年下半年,营业亏损为130万美元,上年同期营业亏损为2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0.2%降至-1.7%。

其他收入和费用

2023财年下半年,扣除其他费用后的其他收入总计为48万美元,上年同期扣除其他费用后的其他收入总计为46万美元。

所得税费用

2023财年下半年,所得税费用从上年同期的220万美元减少到50万美元,同比下降170万美元,所得税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22财年下半年,集团的实际税率为25.0%,即中国大陆的标准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通过在2023财年更新华钦科技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享有15.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净(亏损)利润和每股收益

2023财年下半年,净亏损为12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90万美元。

2023财年下半年,Non-GAAP 净利润1为170万美元,上年同期Non-GAAP 净利润为280万美元。

2023财年下半年,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净亏损为110万美元,基本每股亏损和稀释每股亏损均为0. 05美元,上年同期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净亏损为180万美元,基本每股亏损稀释每股亏损均为0.08美元。

2023财年下半年,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Non-GAAP 净利润2为18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8美元,上年同期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Non-GAAP净利润为29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4美元。

2023财年全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收入

2023财年全年,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52亿美元减少1.504亿美元,同比下降160万美元,同比降幅1.1%。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定制IT解决方案服务需求减少。

按类型分

  • 2023财年全年,IT咨询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441亿美元增长至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万美元,同比增幅0.1%,占2023财年总收入的96.0%,上年同期占比为94.8%。IT咨询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现有客户和新客户的需求的增加,以及服务交付能力的提高。

  • 2023财年全年,定制IT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670万美元减少至460万美元,同比下降210万美元,同比降幅32.4%,占2023财年总收入的3.0%,上年同期占比为4.4%。定制IT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现有客户的需求减少。

  • 2023财年全年,其他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20万美元增加到15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万美元,同比增幅27.2%,占2023财年总收入的1.0%,上年同期占比为0.8%。其他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猎头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需求增加。

按业务分

  • 2023财年全年,银行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6,770万美元减少到6,150万美元,同比下降620万美元,同比降幅9.1%。在2023财年和2022财年,银行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9%和44.5%。

  • 2023财年全年,财富管理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3,210万美元增长到3,740万美元,同比增长520万美元,同比增幅16.3%。在2023财年和2022财年,财富管理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9%和21.1%。

  • 2023财年全年,电子商务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2,940万美元减少到2,550万美元,同比下降390万美元,同比降幅13.4%。在2023财年和2022财年,电子商务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9%和19.3%。

  • 2023财年全年,汽车领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040万美元增长到1,420万美元,同比增长380万美元,同比增幅36.4%。在2023财年和2022财年,汽车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和6.8%。

按地域分

  • 2023财年全年,集团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410万美元增至1,620万美元,同比增幅14.6%。主要是由于中国香港和美国市场的表现较好,这也是集团全球化扩张战略持续实施的体现。

毛利

2023财年全年,毛利从上年同期的4,100万美元减少3,450万美元,同比下降650万美元,同比降幅15.9%。 毛利的减少主要是由于IT专业人才的薪酬成本上升。

运营费用

2023财年全年,销售和市场费用从上年同期的410万美元减少到330万美元,同比下降80万美元,同比降幅19.6%。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2.7%下降至2.2%。销售和市场费用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了人才招聘的效率,帮助公司减少了与人才招聘过程相关的时间和成本。

2023财年全年,研发费用从上年同期的800万美元增加到83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万美元,同比增幅4.6%。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5.2%增加至5.5%。研发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与公司正在进行的前沿技术和新项目,如AI生成内容(AIGC),CAKU 2.0和新一代贷款系统的持续研发计划相关联的研发人员相关成本增加。

2023财年全年,管理费用由上年同期的2,300万美元减少到2,160万美元,同比下降140万美元,同比降幅6.1%。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15.2%下降至14.4%。管理费用减少主要是由于集团为应对具有挑战性的行业环境而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包括降低非现金股份报酬。

营业利润

2023财年全年,营业利润为7.64万美元,从上年同期为74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4.9%降至0.1%。

其他收入和费用

2023财年全年,扣除其他费用后的其他收入总计为70万美元,上年同期扣除其他费用后的其他收入总计为30万美元。

所得税费用

2023财年全年,所得税费用从上年同期的300万美元减少到70万美元,同比下降230万美元,所得税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税前利润的减少,以及在2022财年下半年,集团的实际税率为25.0%,即中国大陆的标准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通过在2023财年更新华钦科技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享有15.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净利润和每股收益

2023财年全年,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460万美元减少至17万美元,同比下降440万美元,同比降幅96.4%。

2023财年全年,Non-GAAP 净利润1从上年同期的1,180万美元减少至500万美元,同比下降680万美元,同比降幅57.3%。

2023财年全年,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净利润为19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1美元,上年同期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净利润为45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1美元。

2023财年全年,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Non-GAAP 净利润2为51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2美元,上年同期归属于华钦科技股东的Non-GAAP 净利润为1,16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56美元,稀释每股收益为0.55美元。

现金流

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钦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2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840万美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12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约为970万美元,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约为30万美元,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约为430万美元。汇率变化对现金的影响约为-120万美元。华钦科技认为,其目前的现金状况和运营现金流足以满足至少未来12个月的预期现金需求。

财务展望

尽管短期内我们的业务受到挑战,我们仍然对长期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对于2024财年,我们预计,考虑到财务数据可能受到汇率浮动的影响,以及假定没有重大收购或重大非经常性交易,与2023年财年相比,收入增长约在10%至15%的范围内,Non-GAAP净利润增长约在12%至17%的范围内。

这一预测反映了我们目前和初步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受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在公开文件中说明的我们的业务和运营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
李斗出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 ,方蔚豪辞任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2023年10月18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以下简称"平安健康")发布公告称,由于个人工作安排原因,方蔚豪先生辞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职务,将前往平安集团其他岗位任职,开启新的重要工作。经审慎考虑和研究,公司董事会一致同意,聘任李斗先生出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自本公告之日起生效。 

方蔚豪辞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等职务 

方蔚豪于2020年加入平安健康,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平安健康董事会表示,过去3年方蔚豪先生为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公司管理式医疗战略2.0构建与深化落实打下坚实基础,董事会对方蔚豪先生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在平安健康任职期间,方蔚豪聚焦"医疗健康生态圈"建设,积极打造本公司"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独特商业模式,构建"到线、到店、到家"优质服务质量的履约体系,带领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和入口。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安健康 App注册用户超4亿,覆盖22个科室的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专家,围绕8大专科建立23个专病中心,为用户提供咨询或诊疗服务,满足用户全场景、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平安健康累计服务企业客户数1198家,为员工打造国内领先的"易企健康"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建设幸福职场。 

李斗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 等职务

平安健康董事会一致同意,聘任李斗为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公告显示,李斗先生,47岁,曾任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兼居家养老事业部总经理,自2023年8月起加入平安健康并担任本公司非执行董事。此前,李先生曾任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及中国区需求总经理。

平安健康董事会表示,李斗先生先后在医药、快消、保险、养老等多项领域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在洞悉消费者需求,并据此部署后端产品研发、供应渠道建设及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具有深刻洞察和丰富经验。李斗先生除具备丰富的专业履历和经营经验外,也有很强的战略领悟力和执行力,视野开阔,锐意创新。在平安人寿任职期间,其赋能平安人寿的"健康+"业务模式卓有成效。李斗带领平安人寿居家养老团队从无到有,完成全新产品线建立和服务体系搭建,并与保险融合形成全新销售体系。过去一年,通过打造三位一体全天候陪伴养老管家、10大场景服务一站式供应及智能监督体系,不断探索构建服务壁垒,追求长效经营,取得重大经营成果。 

平安健康表示,目前公司战略定位笃定,发展路径清晰,经营管理不断升级,财务稳健。相信在新的管理层领导下,公司会进一步实现业务健康、高质量发展。当下,中国平安正在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发展,作为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旗舰,平安健康将秉承"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价值主张,深耕医疗健康赛道,提供"专业有温度"的好产品和好服务,努力为国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附:

李斗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斗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76年5月生,现任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负责日常工作及公司全面经营管理。

李斗先生自2020年加入平安,历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平安健康非执行董事等职务。此前,李斗先生曾任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及中国区需求总经理。李斗先生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管理学学士学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
SIA:8月份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环比增长1.9%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总额为440亿美元,环比上月的432亿美元增长了1.9%,但与2022年8月的472亿美元相比下降了6.8%。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本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连续第六个月环比上升,表明今年中期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稳定。8月份全球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但同比降幅比2022年10月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小,这为未来几个月的持续发展势头提供了乐观的预期。

  从地区来看,美洲(4.6%)、中国(2.0%)和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2%)的月度销量均有所增长,但日本(-0.4%)和欧洲(-1.1%)的销量略有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欧洲(3.5%)和美洲(0.3%)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日本(-2.9%)、亚太地区/所有其他地区(-11.3%)和中国(-12.6%)的销售额有所下降。

]]>
Tata Communications 完成对 CPaaS 平台供应商 Kaleyra 收购工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全球数字生态系统推动者 Tata Communications 今日宣布,已完成对 Kaleyra, Inc.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KLR) 的收购工作。

 2023 年 6 月 28 日,Tata Communications 与 Kaleyra 达成最终协议,通过 Tata Communications Limited 收购 Kaleyra。在获得 Kaleyra 股东批准、必要监管批准以及满足其他惯例的成交条件后,该交易现已完成。根据协议条款,Tata Communications Limited 已支付总计约 1 亿美元的现金对价,并承担了 Kaleyra 的所有未偿债务。至此,Kaleyra 及其子公司现已成为Tata Communications Limited 的全资子公司。

Tata Communications 的客户参与解决方案与 Kaleyra 在技术、工程和研发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将通过超个性化智能客户互动推动全球企业增长。

"当今世界高度互联,客户成功和忠诚度对来自全球地区各行各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Tata Communications 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 A.S. Lakshminarayanan 表示。" Tata Communications  致力于颠覆企业与客户互动方式,利用数字化结构将数据洞察力相连接,提供无缝、安全、智能、有影响力的客户互动。很高兴迎接 Kaleyra 加入这一旅程,我们将共同打造客户体验的未来!"

Tata Communications 协作与互联解决方案部执行副总裁 Mysore Madhusudhan 补充道:"在当今数字时代,企业需要多渠道客户参与解决方案,实现直观、智能的自动化互动。Tata Communications 将与 Kaleyra 强强联合,厉兵秣马,打造未来的客户互动平台。"

Tata Communications 客户互动套件部负责人 Mauro Carobene表示:"凭借 Kaleyra.io 平台的世界级通信能力和我们的智能客户互动解决方案套件,Kaleyra 和 Tata Communications  将一起推动通信的未来,将共同屹立于新时代的前沿。我们志存高远,不仅是增长,还希望扩大投资组合,为客户创造价值。"

GigCapital Global 创始管理合伙人 Avi Katz 博士表示: "自 2019 年 11 月与 GigCapital1, Inc. 合并成立以来,我一直担任 Kaleyra 董事会主席,现在我很高兴看到 Kaleyra 团队及其利益相关者取得了这一成果。此次收购反映了业界对 Kaleyra 在 CPaaS 行业领导地位的认可,也是整个 Kalyera 团队过去四年的辛勤工作与 Tata Communications 的良好合作关系所取得的成果。" 


]]>
英特尔将分拆可编程芯片业务 预计两到三年之后IPO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英特尔近日宣布,计划将把可编程芯片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分拆出来,未来会把该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最终英特尔的目标是对该部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使其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英特尔的可编程解决方案集团(Programmable Solutions Group)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将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而且英特尔表示,将继续支持该部门,并在分拆后保留多数股权。

  目前负责英特尔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部门的Sandra Rivera将担任PSG的首席执行官,她将暂时继续担任现有职务,直到找到替代者。PSG目前隶属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部门。

  英特尔在2015年以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ltera公司,后者成为英特尔可编程芯片业务的主要部分。英特尔表示,这次收购将在这个为互联网连接设备提供动力的新兴芯片市场中提升英特尔的地位。

  可编程芯片也称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FPGA,这种芯片比数据中心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芯片更简单,但也更灵活、更节能,而且响应速度更快。客户之后在芯片发货后才能针对特定用例对其进行编程。FPGA常用于数据中心、电信、视频编码、航空等行业,也可以用来运行一些人工智能算法。

  近年来市场对FPGA的需求十分强劲。专门生产FPGA芯片的Lattice Semiconductor公司今年股价上涨了30%多,而且最近一个财季的收入增长了18%。英特尔的竞争对手AMD也涉足了FPGA市场,去年以3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另一家专业公司赛灵思。

  现在还不清楚FPGA芯片给英特尔更广泛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部门带来了多大的推动力。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尚未公布PSG的任何收入数据,不过在7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英特尔曾表示,该部门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收入创下新高。

  尽管有这样的增长,但英特尔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努力应对收入增长放缓的问题,而且众所周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除了FPGA之外还有其他的野心。自2021年执掌英特尔以来,他的战略重点是打造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并推进核心制造工艺,以追赶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

  因此,Gelsinger更愿意将公司的资源用于建设新工厂和研发方面,而其他举措会被降低优先级,去年英特尔决定分拆Mobileye Global并退出汽车芯片业务就表明了这一点。

  Pund-IT分析师Charles King表示,分拆可编程芯片业务对英特尔来说有两个主要原因。他解释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虽然PSG部门似乎相当健康且实现了盈利,但却不不属于英特尔当前核心的重点领域。King补充说:“英特尔目前振兴其制造工艺和晶圆工厂所做出的努力就突出了这一点。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将该集团分拆出来,英特尔就可以集中精力并产生可观的回报,这些回报可以用于投资于更为关键的领域。”

  英特尔表示,PSG业务将在2024年初开始作为独立实体运营。英特尔正在寻求私人投资者支持该部门,预计将在两到三年内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而且英特尔将继续在自己的工厂生产PSG的芯片。

  Gelsinger表示:“我们打算将PSG作为一个独立企业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这是我们不断为利益相关者释放更多价值的另一个例子。”

  股东对这一消息反应积极,消息公布之后英特尔股价上涨超过2%。

]]>
Visa推出1亿美元基金 投资生成式AI创企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支付处理服务商Visa今日为生成式AI初创公司推出了一只1亿美元的风险基金,从而加入到了人工智能(AI)的投资者大军中。

  在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后,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等大型公司纷纷加入到这一波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如今,Visa也不甘落后。

  这笔资金旨在投资于那些“专注于开发可能影响商务和支付未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下一代公司。

  Visa首席产品和战略官Jack Forestell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生产式人工智能都专注于任务和内容创作。但除此之外,这项技术也将以我们需要理解的方式,对商务产生有意义的改变。”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新兴子集,它建立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基础上,来开发人工通用智能,能够在给定提示时从大量现有数据中生成文本、图像或其他内容。

  这一计划将由Visa的全球企业投资部门Visa Ventures牵头。自2007年以来,Visa Ventures一直在投资那些能够推动支付和商务创新的公司。

  Visa Ventures负责人David Rolf表示:“鉴于生产式人工智能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我们很高兴能够扩大我们的重点,投资于一些最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初创企业。”

]]>
大摩:人工智能几年内将影响美国44%劳动力,经济影响将达4.1万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根据摩根士丹利周末发布的一份报告,人工智能已经影响了美国四分之一的就业市场,对经济的影响达到2.1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飙升至4.1万亿美元,影响44%的劳动力。

  该报告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将使任务自动化,彻底改变企业积累和分析数据的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输入任务。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布莱恩·诺瓦克(Brian Nowak)写道:“我们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扩大了可以自动化的业务流程的范围。与此同时,支持生成式AI功能的投入成本正在迅速下降,从而对软件生产产生了强烈的扩展影响。因此,生成式AI将影响劳动力市场,扩大企业软件(总目标市场),并推动公共云服务的增量支出。”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预计采用人工智能的软件公司的收入将大幅增长。该公司预计,软件供应商可能会在4.1万亿美元的劳动力影响中占据5%的份额,这一市场的潜在规模为2050亿美元。

  企业软件也会蓬勃发展。摩根士丹利预计,未来三年,人工智能的采用率可能达到20%,这是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的支出机会。

]]>
新AI模型成功预测有害基因突变,有助确定遗传疾病病因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英国“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工具“阿尔法错义”(AlphaMissense)已对2万种人类蛋白质中的7100万种可能的错义突变进行了检测,通过找出哪些小突变可能具有破坏性,来帮助医生确定导致遗传疾病的“罪魁祸首”。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AlphaMissense可以预测突变是否会影响血红蛋白(左)或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右)等蛋白质的功能。
图片来源:“深度思维”公司

几乎每个人出生时都携带有50—100个父母没有的突变,这导致了个体之间巨大的基因差异。对医生来说,对某个病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以找出病因极具挑战性,因为可能有成千上万个突变与这种疾病有关。“阿尔法错义”应运而生,旨在预测这些基因突变是否有害。

由于碱基置换,与某一氨基酸相对应的密码子变成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其结果使合成的蛋白质的活性发生变化或失去活性,这样的突变称为错义突变。每人体内评价携带约9000个错义突变,但在所有可能发生的7100万个错义突变中,科学家只确定了其中0.1%的错义突变的影响。

“阿尔法错义”并非要厘清错义突变如何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或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反,它会将每种可能的突变蛋白质的序列与“阿尔法折叠”(AlphaFold)训练过的蛋白质的序列进行比较,查看它看起来是否“自然”,看起来“不自然”的蛋白质会被评为潜在有害。

在对已知突变开展测试时,“阿尔法错义”的表现优于其他方法。研究人员评论道,“阿尔法错义”在几项不同的性能测试中“表现优异”,将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哪些致病突变应优先研究。不过,错义突变只是众多不同突变中的一种。DNA片段也可以被添加、删除、复制、翻转等。此外,许多致病突变不会改变蛋白质,而是出现在参与调节基因活性的序列附近,在确定病因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首次对外虚拟开放 上新“寻境敦煌”VR沉浸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3 +0800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9月20日,“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正式启幕。作为数字敦煌资源库首个深度文化知识互动项目,“寻境敦煌”围绕莫高窟第285窟,为用户带来敦煌壁画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VR深度体验。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其中,第28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有明确建窟纪年的石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同时也是敦煌早期洞窟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在洞窟形制、壁画内容等方面融汇中西方多元的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内容著称于世。目前,该洞窟不是常规开放洞窟。

上图:数字敦煌-莫高窟285窟实景 下图:寻境敦煌-游戏引擎渲染场景

为了给观众带来内容更丰富、体验更生动、理解更深刻的参观体验,“寻境敦煌”项目依托敦煌学百年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虚拟现实场景等前沿游戏技术,1:1高精度立体还原第285洞窟,实现上亿面的高保真数字模型和超高分辨率的表面色彩。游客可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可以“飞升”窟顶,体验壁画剧情,感受现实中没有的“开灯”体验。

线上,“寻境敦煌”围绕文化交融的精神内核,以“善”为线索进行互动游览。用户可登录“数字敦煌”官方网站或微信搜索“数字敦煌沉浸展”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一键体验,深度浏览壁画故事,自由探索上百个洞窟知识点,了解第285窟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文创板块”也将同步上线。

线下,游客可在莫高窟景区内“寻境敦煌-VR虚拟漫游展厅”通过佩戴VR设备,身临其境“走进”第285洞窟。游客不仅能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的壁画世界,还能与“雷公”等40余位“众神”飞跃云端、一同奏响天乐。在游览结束后,游客还可以来到虚拟拍摄区,完成“真人+虚拟场景”视频打卡,把“虚拟体验”留在现实,将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存纪念。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持续运用前沿技术创新推出多款“数字敦煌”产品,探索大众普及敦煌文化的多元路径。面向当下年轻大众对文化体验需求呈现更开放、更多元的特点,敦煌研究院率先推出“寻境敦煌”项目,开创更为完整的旅游服务模式,为文博数字化创新开拓又一全新场景。


]]>
凌科药业完成C2轮融资,C轮整体融资额3.22亿人民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创新药研发公司凌科药业(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科药业")今日正式宣布完成C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盛世投资管理的绍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海邦投资、好买母基金共同参与,老股东联新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持续加注。这是继5月31日C1轮融资之后公司获得的新一笔融资,截至目前C轮总融资额3.22亿元人民币。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凌科药业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疾病、炎症、肿瘤领域FIC与BIC药物研发的领军企业。依托于核心团队在药物化学、生物学、临床开发和商业开发方面深厚的背景与平均超过20年的新药研发经验,凌科药业的管线布局注重创新性与差异化。核心管线以第二代高选择性和第三代组织特异性JAK抑制剂的开发为核心,同时探索创新靶点成药性的可能。

自成立以来,高效的执行力持续驱动凌科药业加速向前发展。在过去的3个月里,LNK01001在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相继公布,结果均显示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充分体现出小分子JAK1抑制剂起效快、药效好的特点。公司近期已提交多个II期临床试验结束/III期临床试验启动前会议申请;多个管线即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力求尽早惠及更多患者。与此同时,LNK01004针对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的Ib期临床研究也已经实现首例患者入组;公司的LNK01002和LNK01003等管线的早期临床试验的数据积极,临床前管线研发也在快速推进。

凌科药业的创新研发和临床开发能力持续得到验证和增强,正处于关键的价值快速爆发阶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仅JAK1抑制剂市场在2030年将高达305亿美元,未来市场广阔。公司依托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领域的巨大市场,未来的商业化潜力可期。

凌科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昭奎博士表示:"感谢本轮投资机构绍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联新资本、海邦投资、好买母基金和礼来亚洲基金的支持和信任,同时感谢C1轮投资机构泰珑投资和联东投资,共同助力我们顺利完成C轮融资。凌科药业是一家聚焦自身免疫疾病、肿瘤治疗领域的企业,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FIC/BIC创新药,致力于以差异化的创新疗法惠及全球的患者。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即使在当今生物医药资本寒冬的现状下,凌科药业依旧持续获得新老股东的支持,充分展现了资本市场对团队的认可。现在凌科药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继续加大对临床开发、研发团队和技术平台的投入,力求让更加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尽早惠及更多患者。浩悦资本担任了本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我们对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支持表示感谢。"

浩悦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首席运营官丁亚猛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能持续协助凌科药业完成本轮融资。自身免疫领域的疾病种类多元复杂,适应症拓展空间大,尚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差异化的创新机会。凌科药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管线,正在不断获得市场验证与认可。我们期待凌科的多个差异化显著的管线在后续的临床验证中展现出突破性潜力,也相信在一支富有执行力和使命感的团队带领下,凌科药业将继续稳步穿越周期,拥抱广阔的蓝海市场,早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
凡知医学宣布完成超亿元D轮融资 建创医疗成长基金领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凡知医学完成超亿元D轮融资,由建创医疗成长基金领投,金沙江资本、知来资本联合领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多款快检仪器、多联检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研发迭代,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提速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大幅提升现有产能,推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深度布局,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公开资料显示,凡知医学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生物医药公司,由拥有美国顶尖药企30年从业资历的海归科学家团队创立,致力于搭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二代测序、数字PCR、三/四代测序技术产品开发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基因快速检测设备及试剂品牌。


]]>
蔚来手机NIOPhone发布:实现车机应用跨端融合 售价6499元起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上午消息,在今日的NIO 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手机NIOPhone正式亮相。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介绍,NIOPhone定位是一部旗舰手机,搭载高通骁龙8Gen2领先版,最高16GB+1T内存组合可选。

  NIOPhone配备6.81英寸屏幕,支持1-120Hz可变刷新率;搭载5000万像素广角+超广角+潜望长焦后置三摄;配备5200mAh电池,支持66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

  NIOPhone拥有4款性能版,色彩与蔚来汽车车身同源;2款旗舰版,色彩与蔚来汽车内饰同源;以及特别版本EPedition。

  NIOPhone搭载SkyUI,主打纯净清爽。李斌称0系统广告,0商业预装。

  李斌表示,NIOPhone是为蔚来车主而生:可以代替车钥匙,一台手机多车操控,没电关机后48小时内仍可解锁;还专门增加了车控键,30项功能可一键直达;手机与车机可实现应用跨端融合,比如游戏、会议等。

  售价方面,性能版6499元,旗舰版6899元,EPedition版7499元。


]]>
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终端厂商在AIGC时代需与时俱进地用新技术手段应对安全挑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安全风险往往是共生发展的。

作为端侧最核心的屏障,终端厂商肩负着用户安全的护城河角色。在近期召开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中国站活动上,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带来了vivo整体安全战略的实践以及如何应对AIGC安全挑战的思考。

(图: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

智慧终端和智慧服务构建vivo核心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vivo终端产品已经开拓了全球6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5亿活跃的vivo手机用户,全球线下销售及售后网点超过32万个。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厂商中的重要一极。

鲁京辉表示,vivo目标是以设计和驱动来创造伟大的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作为主要的载体,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终端厂商,安全的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vivo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企业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我们要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守法合规作为企业研发经营活动中绝对不可以触碰的红线和基本底线,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鲁京辉在vivo的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是vivo全球数据保护官。在他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发展的底层架构。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二者是人工智能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vivo七大安全战略——PROTECT

鲁京辉介绍vivo的安全战略是缩写为“PROTECT”,由七个方面抽取的字母组成的:

第一,数据隐私保护。

第二,数据风险管理。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安全工作,核心点就是是不是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第三,产品对象安全。

第四,关键安全技术。在做好所有工作以后,都要有相应的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建设的核心是要有关键安全技术的使能和赋能。

第五和第六,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研发生命周期,如何保证最终交付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是通过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来去实现的。

第七,安全攻防。

黑灰产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鲁京辉提到一个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整个产值大概10万亿,其中有20%到30%最后进入黑灰产。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黑灰产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过去是业务驱动数据的时代,现在是数据驱动业务。智能手机成为toC消费者生态中的集中点。用户大量的交互行为,是通过手机这个载体来完成。

鲁京辉坦言,对抗黑灰产生态非常复杂,手机厂商在其中是一个关键的点。因为手机厂商不光提供一个硬件设备,也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需要支撑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支付类、广告服务、视频、游戏等,背后的链条是非常复杂。

vivo在黑灰产上是坚决打击、坚决抵抗。其PROTECT战略最后一个“T”就是攻防,vivo每个月能够识别出的欺诈行为,帮助消费者挽回的损失都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千镜安全范式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vivo的整体安全技术主架是以千镜安全范式闻名于行业。虽然普通用户并不了解这一底层安全核心。但vivo多年来已经构建从底层芯片、内核操作系统、框架、应用等四个层级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这一范式的核心的主轴,是可信,包括底层硬件的可信根,包括Kernel内核和系统级可信执行环境,框架层提供的可信度量,应用上层的可信交互,以可信去勾连整个千镜安全架构。

vivo通过不同的技术服务形态去推动赋能行业,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生态。这个核心点是通过一些安全能力的开放,包括基于千镜架构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可信度量来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过程中,智能手机厂商核心的价值点是什么?鲁京辉认为要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提供的“护城河”的能力,去构建相应能力,同时赋能于合作伙伴。通过可信环境的构建,对可信度量的结果去赋能支付类、社交类、游戏类等合作伙伴,共同去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实现端云安全一体

vivo不仅是提供智能终端,还提供智慧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一定是端管云结合的。为什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很重要在于亚马逊云科技能够满足端管云整个安全服务生态。

在谈及与亚马逊科技的合作,鲁京辉表示核心点是希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去构建一个更安心、更安全的数字世界。

vivo通过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可靠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安全合规认证。当企业提供全球服务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证清白和他证清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已经获得的相关的国际认证,为出海的企业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vivo海外拓展的效率。

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过程中,vivo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多种安全服务,例如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Amazon GuardDuty)、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Amazon IAM)、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Amazon WAF)、数据保护与隐私(Amazon CloudTrail)和风险管控及合规(Amazon Trusted Advisor)等相关服务,去构建相应的云上数据安全。

与生态各方合作应对大模型AI时代的安全挑战

作为全球重要的终端厂商,vivo已经感受到大模型AI时代安全冲击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比如大模型生成的各种诈骗剧本,各类更为高明的欺诈。

鲁京辉认为,过去的一些安全防护手段,在AI时代下不太好用了,需要与时俱进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应对。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解决内生安全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内容安全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运行安全的问题。

第四,要解决合规性的问题。

对于内生安全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相应管理的基线、管理的流程/制度/规范/工具支撑,要做好数据源头的可控,保证数据是无毒无害的,用相关的技术去支撑保证。

包括端侧和云端要做的必要工作,包括过去存量数据安全体系的优化和基于AI的安全推理的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引用。vivo聚焦于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时候必须做好的工作。

此外一些工作通过合作伙伴包括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云服务厂商的赋能,共同来构建。因为单纯一个终端厂商,是无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的。

在回答199IT关于千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时,鲁京辉表示千镜架构是端侧安全能力的整合。作为手机制造商,整体去看移动互联网生态,一定是端管云的生态。在端管云整个生态链分析中,vivo作为智能终端的提供者,在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者能够形成竞争力和护城河的角色,从安全维度看一定是做好手机。

“vivo手机是用户直接的服务载体和交互的门户,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必须做好所提供的手机智能终端是安全可信的。在构建千镜架构的时候,其核心点是在端侧先去解决端侧可信环境。因为vivo有一个隐私保护三原则:数据最少化、透明可控、敏感数据端侧处理,这是作为智能终端厂商首需要做好的工作。”

鲁京辉这一番肺腑之言体现了vivo的责任和担当,在新的环境下,与时俱进,主动求变,以用户利益为根基,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
绿色低碳办亚运 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使用低碳燃料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 任梅梅

2023年9月20日上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亮相暨整体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陈卫强介绍,本届亚运会秉持绿色低碳的理念。大家关注的9月23日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主火炬燃料就是低碳燃料,到时候会正式发布。除此以外,在整个场馆的建设和场馆的运维上,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和环保,包括雨水回收、节能技术的应用等。


]]>
十年磨一剑!国产猫用疫苗实现零的突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李娓

2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研发的猫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应急评价,获得生产批准,这标志着国产猫用疫苗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疫苗在我国的垄断地位,对促进我国宠物猫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供图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宠物猫的养殖量呈加速增长趋势。猫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猫最常发生的三大传染病。长期以来,预防这三种传染病的疫苗均依赖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且疫苗产量得不到保证。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瞄准危害猫健康的三大核心传染病开展了相关疫苗的研发工作。

该团队“十年磨一剑”,最终从大量临床样本中筛选出猫三种传染病的优势流行毒株,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猫三联灭活疫苗。该款国产专用疫苗具有安全性好、抗体产生快、免疫持续期长、一针防三病等优点,可为宠物猫的健康安全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
苹果法国门店员工将在新款手机上市之日举行罢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20日下午消息,代表苹果(179.07, 1.10, 0.62%)公司法国商店员工的工会发起在周五和周六进行全国罢工,这将正值新款手机iPhone 15上市。

包括CGT,Unsa,CFDT和CFTC在内的工会希望所有员工的薪资提高7%,以抵消通胀,这是年度薪酬谈判的一部分。他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这是“尚未得到满足的正当要求”。

据全国电台Franceinfo报道,苹果法国公司提出加薪4.5%。苹果公司代表没有立即回复寻求评论的请求。

法国的20家苹果专卖店将采取不同形式的罢工行动,部分员工只停工一小时。工会表示,预计周五将在巴黎歌剧院店门前举行示威。


]]>
孟晚舟:华为要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举办。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正式提出了华为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的战略目标,指出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化的转型。

  从“All IP”到“All Cloud”战略

  十年一个台阶

  孟晚舟表示,当前,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世界,数据正在爆炸式增长,智能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以强大算力为基础的各种模型和算法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创新的“矢量效应”更加凸显。

  她说,“华为提出从‘All IP’到‘All Cloud’战略,十年一个台阶,华为从未停止努力。”

  过去30多年,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华为没有一天停止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没有一天停下在现实世界里努力的脚步。从2003年华为提出“All IP”战略,推动通信领域的各类技术制式和协议从七国八制走向统一,到2013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加速发展,华为提出了“All Cloud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升级。

  如今,华为云成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云厂商之一,这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客户的认可。华为在全球部署了30个Region、84个可用区,聚合了全球4.2万家合作伙伴、500万名开发者,服务了全球300万家客户。

  华为提出全面智能化战略

  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

  会上,孟晚舟提出全面智能化战略,要加速行业智能化,并表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她说,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的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

  首先,让所有对象可联接。不仅是物理实体的,也包括逻辑的、虚拟的;不仅包括数字化的设备,也包括传统的终端和装置;不仅使数据上得来,也让意图下得去。

  其次,让所有应用可模型,通过大模型范式,让智能应用快速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

  第三,让所有决策可计算。以算力的无所不在,加速智能的无所不及,并让数据的潜力在计算中不断地释放与叠加。在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指引下,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

  AI发展正在跨越拐点

  华为努力做好“百花园”的黑土地

  她又说道,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核心驱动力(2.890, -0.01, -0.34%),华为要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她说,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大小决定着AI迭代与创新的速度,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华为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华为将持续提升“软硬芯边端云”的融合能力,做厚“黑土地”,满足各行各业多样性的AI算力需求。华为将充分发挥在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以系统架构创新的思路,着力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运力、存力的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澎湃算力。

  对于当前火热的大模型,她说道,参数超过千亿甚至万亿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正在加速进入千行万业,AI发展也正在跨越拐点。

  她表示,从小模型时代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型。现在,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缩短了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而在此过程中,华为会支持大模型在智能化时代的“百花齐放”,努力做好“百花园”的黑土地。

  “我们支持每个组织使用自己的数据训练出自己的大模型,让每个行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出自己的行业大模型。”孟晚舟说。

  华为支持“无用之用”的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

  “技术为根,人才为本。”最后,孟晚舟以人才作为收尾。她表示,过去数十年,华为一直围绕着自身所在产业,为高校师生、开发者和科研人才,量身定制培养体系。未来的发展,还依赖基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人才的不断涌现。所以,华为不仅做“工程商用”研究,解决实际挑战,还依托“创新2.0机制”,与高校联合创新,支持“无用之用”的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

  孟晚舟透露,当前,面向高校师生,华为通过ICT学院和“智能基座”项目,实现了产教的融合。其中,在全球华为已与2600多所高校共建了ICT学院,教师数量超过了11000人,每年培养学生20万人。华为联合中国72所高校持续深化“智能基座”项目,已经开设了1600多门课程,覆盖了50多万学生。

  “信心,是实力铸就的。未来,是共同创造的。让我们,在产业变迁中,保持战略定力。在技术革新中,激荡蓬勃生机,在繁荣生态中,共赢智能未来。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孟晚舟说。


]]>
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生成式AI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五年前,当亚马逊科技在企业里面开始推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部门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业务。谁也没有想到,生成式AI在不到一年就点燃了整个行业热情。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在2023 re:Inforce 中国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非常感慨。作为十年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成式AI等技术的经历者,代闻表示,云计算大大地助力了大量激增的数据和大规模可用的计算资源的实现,以此一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创新,直到现在。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生成式AI应用场景井喷,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技术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

如何迎接这一新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安全驾驭这一新技术?代闻带来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思考。

数据和模型安全是构建AI应用的关键

生成式AI的井喷对一个企业的数据平台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训练构建一个生成式AI的模型,需要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一个企业直接去应用一个做好的模型进行微调,这时候又需要有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数据来微调这个模型。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平台都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数据安全,亚马逊云科技有自己的独到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的数据治理,从数据源的获取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再到将数据传输给 AI平台进行模型的训练、调优和推理,以及全面实施数据分类和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加速落地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给生成式AI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保护存储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实施安全密钥管理、静态数据加密、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利用机制限制数据访问,保护存储中的数据。高质量数据是构建生成式AI能力的关键。

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从实施安全密钥和证书管理、执行传输中加密、自动检测意外数据访问、对网络通信进行身份验证四个方面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多层次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保护使用中的数据。从身份认证、隔离环境、多方协作以及数据共享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中的数据保护。

回到模型安全,在代闻看来,模型的访问策略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设置验证调优不断迭代的过程,这样的话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策略是与时俱进的,是起作用的。

模型训练后进入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护同样重要。针对大模型,几个月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和多种生成式AI服务和功能,以帮助客户构建和扩展自己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Amazon Bedrock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模型因此客户可以选择最能满足需求的模型。

首先,Amazon Bedrock后面接入了基础模型,它提供了一个API可以使用大模型加速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和开发,无须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

第二,Amazon Bedrock会负责任地选取一些合作伙伴,例如AI21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以及自己的基础模型,另外我们最新推出的合作伙伴名单里也增加了Cohere,便于客户最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能力最强的基础模型。

第三,使用组织内部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同时又保证:首先,背后给大模型做了私有拷贝,这个拷贝只是给客户服务,不会再跟其他任何的大模型共享。二是训练数据只是在客户账户里来帮助工作,Amazon Bedrock不会拿任何用户的数据来增进自己的模型。这两点非常关键,这也是很多企业在采用大模型的时候对于数据主权、数据保护方面有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点,Amazon Bedrock给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答案。

再次,它能全面地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安全功能,Amazon KMS、Amazon IAM等可以完善地跟Amazon Bedrock集成,集成以后可以很好地管理加密、权限控制和所有行为的日志。

提供自己的大模型Amazon Titan给大家使用。Amazon Titan有两个基础模型,一个是Titan Text,能够执行文本类的任务。另外一个叫Titan Embeddings,能执行个性化推荐的任务。

负责任的AI。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开发公平且准确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并为企业客户提供负责任地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指导。我们在负责任AI方面有着坚定的承诺,如Amazon Titan可以通过减少和消除不当或者是有害的内容来支持负责任AI的实现。

应用安全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

应用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中,代闻认为,应用是来创造价值的,应用的安全一定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AI提升了安全的能力,安全可以更好地护航AI的应用。

第一个阶段是开发流程中的安全(DevSecOps)。安全应该贯穿到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再到投产、监控以及整个反馈的过程里面来。亚马逊云科技利用自身经验,将AI防护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让开发更便捷,更安全。亚马逊云科技近期最新发布的AI开发安全能力。

Amazon CodeWhisperer,该服务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AI编程助手,可根据开发者指令利用内嵌的基础模型实时生成代码建议,该服务内置了代码安全扫描功能,可帮助开发者查找难以检测的漏洞并提出补救建议。

Amazon CodeGuru Security,它可以扫描代码,在代码里面寻找漏洞,包括调用包漏洞,包括很多其他代码逻辑的漏洞。它还能够在CICD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降低误报率,同时它基于API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开发工作流里边去,实现集中化和扩展性。

第二个阶段是运行中的安全。

零信任:针对应用的安全访问,企业可构建零信任的应用安全访问策略。零信任不是一个标准的工具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机制,并且需要经过演练和考验。我们需要对访问大模型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在拥有特定权限的应用,才能访问或者调用大模型里的制定API。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几个工具,帮助客户在自己的亚马逊云科技环境下构建这套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通道,Amazon Verified Access 可以搭建一套无需VPN的网络验证系统,可以使用Amazon IAM,或者客户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来完成这个认证程序。除了对用户的认证之外,Amazon Verified Access还支持可以设置规则。这些管控,可以在几乎不对应用进行任何代码改变的情况下部署和发生。

亚马逊云科技日前推出了Amazon Verified Permissions,为用户构建的应用程序提供细粒度授权和权限管理,用户可以使用该服务管理其应用程序的角色和属性的访问控制。

为了方便书写所有的授权规则,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个新的开源语言,叫做CEDAR,CEDAR用于编写和执行授权策略的开源的语言,它可以能够让大家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来创建所有的访问控制权限。

网络控制:零信任和网络控制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两者相加才能实现端到端的应用安全,尤其是在大模型时代。

针对网络防护,Amazon Shield用于防DDos攻击,Amazon WAF提供防火墙支撑,Amazon Firewall Manager可以轻松管制防火墙策略:去年缓解了70万次DDos攻击,Amazon WAF上每天托管规则请求超过3500亿条。

针对威胁识别,Amazon GuardDuty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使安全事件的误报率减少50%。它能够实现初期的检测,还可以做持续的分析,它会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来检测所有的威胁,以智能化的手段给予采取行动的建议。

利用AI提升安全合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也在非常积极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合规,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出经验来,然后再惠及到所有用户。亚马逊云科技采用人工智能大规模审查安全机制,从而大幅减少手动操作,降低人为错误。另外,AI可以提供一个一致性判断,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和提供自动审查。这四个方面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AI进行内部的安全合规方面的实践指南。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获得140多个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并将AI技术应用到其安全及合规服务中,能够为大规模批量审查提供安全控制,利用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以降低错误,利用AI提供一致性判断,利用AI/ML技术实现自动审查,全面提升合规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在其500多项自身合规审计控制项中使用AI技术,将审计时间节约了53%。

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通过全球安全伙伴提供的解决方案,携手构建1+1>2的安全合作。

技术方面提供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身份认证、威胁检测和事件分析、数据治理以及安全自动化运维等咨询方面提供方案建议、合规建议以及全面的安全咨询服务和合规服务在IDC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能力报告》中,亚马逊云科技是获得满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中“生态建设”评估维度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厂商。

本次2023 re:Inforce 以“AI时代 全面智能的安全”为主题,聚焦生成式AI在安全层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是亚马逊云科技年度重磅活动之一。


]]>
Arm上市软银解套,孙正义又盯上OpenAI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 郑峻发自美国硅谷

  时隔七年之后,Arm再度上市,软银终于解套。冒险王孙正义有了更多底气和豪情,又开始了新一轮豪赌,而OpenAI就是他的最新目标。

  美国时间上周四,软银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在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筹集48.7亿美元资金。首日交易结束,Arm股价收盘上涨25%,市值达到680亿美元。两个交易日后,Arm目前股价60.31美元,市值达到了858亿美元。

  Arm并不是一家财报亮眼的公司。过去一年的营收仅有26.8亿美元,利润仅有4亿美元。按照首日收盘的价格,Arm的市盈率接近了170倍,甚至超过了今年股价飙升三倍的英伟达(109倍),更远远超过了费城半导体指数股平均的21倍。

  英伟达的股价飙升是建立在上一财季营收增长一倍,以及未来高达170%的增长预期之上;相比之下,软银高达170倍的市盈率就显得更为夸张。或许这种市盈率只体现了市场对Arm为数不多流通股的需求。

  孙正义保守定价

  在此次Arm上市中,孙正义只拿出了10%的股份,约10亿股股份对外发售,而软银与愿景基金继续持有Arm高达90%的股份,目前价值超过700亿美元。因为流通股并不多,周四Arm成为了纳斯达克第五大活跃交易股。

  Arm的上市定价51美元,位于此前预期招股价格区间的上端,获得了超过10倍的认购,整体估值约在545亿美元。Arm这一估值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600亿-700亿美元,融资规模也低于此前预期的80亿-100亿美元。

  据美国媒体报道,围绕着Arm的上市定价,诸多承销商和软银高管们进行了数次讨论,不少人主张提高定价,但最终由孙正义拍板定价在较为保守的51美元。他不希望Arm因为定价过高而影响上市表现,更看重未来的增长前景。

  孙正义在这方面有直接经验。2018年软银集团分拆旗下电信子公司软银在东京证交所上市,融资210亿美元,创下了日本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之最。但因为定价过高,软银上市首日就破发下跌了14%。

  此次Arm上市得到了市场高度关注。因为这是自2021年底电动车企Rivian上市融资137亿美元之后,美国股市迎来的最大规模IPO交易。美国股市迄今的上市融资之最,依然是2014年阿里巴巴融资250亿美元。

  随着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美国股市去年进入了熊市,新股上市也进入疲软期,诸多企业都选择了等待观望。市场殷切希望Arm的成功上市可以作为一个风向标,提振市场对新股上市的信心,为后续Instacart和Birkenstock等多数十家企业的上市铺平道路。

  英国科技行业皇冠

  而对软银来说,Arm上市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去年英伟达因为监管问题被迫放弃收购之后,Arm上市就成为了软银的唯一选择。随着现在的Arm的成功上市,这笔软银历史最大规模并购交易,终于到了投资解套的时候。

  2016年7月,软银斥资240亿英镑(折合320亿美元),以全现金方式收购了Arm,这一价格对Arm当时股价溢价超过40%。这是英国科技行业历史上的最大规模并购交易。交易完成之后,Arm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

  在高科技行业,英国企业的份量并不是很重,并没有多少闻名全球的英国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Arm则被视为英国科技行业的皇冠。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因为没有阻止这笔交易,遭到了很多英国人的批评。

  实际上,软银收购Arm正值英国政坛的特殊时期。那年6月,英国民众公投决定选择退出欧盟,又被称为Brexit。在软银宣布收购Arm之后,英国政府决定批准这一交易,向全球释放英国依然欢迎外来投资的信号。

  而在此次Arm再度上市中,英国政府也希望Arm能够选择伦敦交易所上市,英国首相苏纳克甚至亲自出面劝说孙正义。不过,孙正义更坚持让Arm在纽约上市,以便获得更好的估值与资金。尽管婉拒了英国政府,但Arm CEO哈斯也表示未来可能会在伦敦二次上市,这或许是对英国政府的一个宽慰。

  消费电子基石企业

  Arm在全球科技行业有着特殊的基石地位。尽管在全球科技领域,Arm的营收体量相比诸多巨头只是微不足道的零头,2022财年营收仅为26.8亿美元,净利润仅为5.24亿美元。然而,这家企业的重要性却是无法估量的。不夸张的说,Arm是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无可动摇的支柱。

  在此次Arm上市中,苹果、英特尔、三星、英伟达和台积电等行业巨头都投资认购了股份,成为了战略投资者。这些行业巨头都离不开Arm的芯片生态,集体入股也体现了Arm特殊的行业地位。

  已有32年历史的Arm总部位于英国剑桥,是此前被称之为“英国苹果”的艾康电脑(Acorn Computers)分拆独立出来的芯片设计公司。Arm专注于设计芯片,授权给其他芯片公司,自己既不生产,也不出售芯片。因此,Arm又被类比为科技行业的“永久中立国瑞士”。

  如今全球高达99%的智能手机都是用着Arm授权的处理器,苹果、三星、高通等巨头莫不如此。去年全球Arm架构芯片出货量超过了300亿片。不夸张地说,是Arm的芯片设计推动着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

  Arm CEO哈斯(Rene Hass)去年更是自信表示,Arm架构芯片已经无所不在,因此消费电子行业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与Arm脱钩。”鉴于行业所有重要企业都用我们的技术,没人可以承受错过我们产品周期或者缩减研发的代价。”

  正因为其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Arm的估值并不算高,但任何一家行业巨头都无法将其收入帐下,因为这必然会遭到整个移动行业的群起反对。2020年英伟达斥资400亿美元收购Arm的交易,即便早早声明会继续公开授权,同样无法摆脱注定失败的命运。最终英伟达决定放弃收购,赔偿了Arm 12.5亿美元的解约金。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基石,Arm的财务状况也是整个行业的晴雨表。目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需求萎缩的低谷,各大手机和PC厂商都面临着销售下滑的困境,连苹果都无法置身之外,Arm的营收也因此不可避免出现了下滑,去年营收下滑了1%。

  AI是上市关键词

  不过,Arm此次上市讲的故事也并不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基石,而是更为广阔的人工智能未来增长前景。2016年软银收购Arm时,更看重的是Arm芯片设计在未来物联网的增长前景,但实际上,过去七年物联网的增长并没有完全兑现,现在芯片行业已然是AI的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的增长前景才是Arm此次上市融资的关键词。去年开始的生成式AI迅速成为整个科技行业的热潮,从行业巨头到创业公司都在投身于机器学习和大模型训练,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GPU和CPU处理器进行运算。

  此前英伟达收购Arm,就是为了主导广袤巨大的数据中心市场。相比已经陷入饱和的智能手机行业,增长空间巨大的云计算市场才是英伟达更为看重的领域。即便被迫放弃收购Arm,英伟达依然凭借着GPU领域的主导优势,股价持续飙升,成为第一家市值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在消费电子行业陷入萎缩的同时,AI时代却给Arm带来了全新的增长契机。在此次上市过程中,Arm CEO哈斯谈得最多的是AI,是数据中心和智能车。“我们在云数据中心和汽车行业有着广阔的增长。而在向基于AI运算的转型过程,Arm更处于中心位置。Arm的芯片设计不仅在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之中,更处于每一个电动车和数据中心中。很难找到一个没有Arm设计芯片的AI设备。“

  今年5月,Arm发布了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全新芯片集:一款CPU Cortex-4相对于前一代芯片,在机器学习性能提升的同时将功耗降低了40%;而另一款GPU G720则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将所占内存带宽降低了22%。与此同时,英伟达上月刚刚发布的新一代AI超级芯片Grace Hopper,其中的CPU同样是基于ARM的架构设计。

  愿景基金成为笑柄

  收购Arm的那几年,软银正在雄心勃勃地大举扩张,凭借着投资阿里带来的千亿美元回报,孙正义在全球寻求收购投资和机遇,连续完成了数起十亿美元规模,甚至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和收购交易,涉及到电信、游戏、新能源、芯片、机器人(12.110, 0.08, 0.67%)等诸多行业领域。

  2013年,软银斥资2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当时的第三大运营商Spint。此外,软银的明星收购交易还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巨头堡垒投资(Fortress Inverstment)以及机器人行业领头羊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已在2021年出售给韩国车企巨头现代)。

  软银在2017年筹集了1000亿美元,创建了愿景1期基金,雄心勃勃地要在全球科技领域进行大举投资。愿景一期资金的主要投资者包括了沙特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主权投资基金。同年,软银以80亿美元的价格将Arm 25%的股权出售给了愿景1期基金。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时间,愿景基金遭遇了一个又一个失败投资,做出了一次又一次错误决策,不仅让基金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孙正义的投资眼光遭遇了严重质疑。

  当年5月,软银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英伟达股份。然而,仅仅两年之后的2019年,几乎在英伟达股价的最低点,软银就以30亿美元的价格抛售了这部分的股票止损,不仅无缘2020年的科技牛市,更错过了英伟达后来的飙升狂潮。

  收购Sprint同样让软银深度套牢。在被软银收购之后,Sprint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得到实质好转,反而被T-Mobile超过,下滑成为美国第四大运营商。2020年,软银作价210亿美元把Sprint出售给了T-Mobile,就此放弃了在美国电信领域的投资资产。

  但更令软银和孙正义蒙羞的还是WeWork的投资,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笔“愚蠢”的投资。孙正义原本以为自己在WeWork创始人亚当·纽曼(Adam NeuMann)身上看到了又一个马云,最终却收获了最惨烈的滑铁卢。

  从2019年开始,软银持续在WeWork投入了185亿美元,最终却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亏空无底洞。即便2021年WeWork终于通过SPAC模式成功借壳上市,但其业务模式和混乱管理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目前市值仅有34亿美元,甚至面临着破产前景。

  孙正义再燃投资热情

  一个又一个投资失误让软银的千亿美元愿景基金变成了笑话。2019财年愿景基金投资亏损高达180亿美元,软银集团整体亏损130亿美元。2021财年亏损160亿美元,2022财年更是亏损了令人震惊的320亿美元。

  为了获取资金用于投资以及弥补亏空,软银只能不断抛售阿里持股套现,在阿里的持股比例也从超过30%直到目前不到4%的象征性比例,退出了阿里董事会。去年5月,亏损到焦头烂额的孙正义宣布软银和愿景基金转入防御模式。

  然而,AI时代的到来让孙正义再次燃起了冒险的热情。他在6月份一个活动上表示,Arm是诸多AI公司产生协同效应的核心,表示软银将从防御模式转入出击模式,在AI领域寻求投资机遇。

  今年以来的股市回升让孙正义感受到了转机。今年第二季度(软银第一财季),愿景基金在连续五个季度巨额亏损之后,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11亿美元的投资盈利。软银CFO Yoshimitsu Goto一方面承认盈利是来自于有利的市场状况,另一方面表示软银将开始恢复投资活动。

  市场状况刚刚好转,孙正义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AI投资。今年7月,软银刚刚领投了英国保险科技公司Tractable 6500万美元的融资。孙正义还表示,目前软银集团85%的投资资产都是与AI相关的海外公司。

  对孙正义和软银来说,Arm成功上市不仅使得这笔32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得以解套,带来实际投资回报,更让软银和孙正义重新燃起了斗志,再度吹响了大举投资的号角。

  据日本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在Arm上市之后,孙正义计划在AI领域投资百亿美元,希望投资OpenAI。孙正义是ChatGPT的重度用户,而且几乎每天都会和OpenAI CEO艾特曼联系。除了投资,他还希望和OpenAI达成广泛的战略合作。除了计划投资OpenAI之外,软银还在AI领域寻求其他投资机遇,并已经就收购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进行了初步接触。


]]>
第四范式宣布港交所上市计划:总集资10.2亿港元起,拟9月28日挂牌上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18日上午消息,决策类人工智能公司第四范式今日宣布将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将发售18,396,000股股份,其中16,556,400股股份将作国际发售,合共占初步发售股份总数90%;余下1,839,600股将于香港作公开发售,合共占初步发售股份总数10%,每股价格介于55.60港元至61.16港元。

  第四范式将于2023年9月18日上午9时开始于香港公开发售,并于2023年9月21日中午12时截止。第四范式的股票预计将于2023年9月28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始进行买卖,股份将按每手买卖单位100股股份买卖,股票代号为6682.HK。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为本次发行之独家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整体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建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及招商证券(13.940, -0.06, -0.43%)(香港)有限公司为本次发行之联席全球协调人、整体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腾达资本顾问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基石投资者为新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5.920, -0.02, -0.34%)科学城科技成长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Montage Technolog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澜起科技(50.530, -1.24, -2.40%)),认购总额约合96.8百万美元。

  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戴文渊博士表示:“赋能企业实现人工智能转型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我们长期的目标和使命。我们将秉持以平台为中心的战略理念,不断垒实自身技术壁垒并优化产品服务,持续为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助力客户业务。”(新浪科技 文猛)


]]>
中国手机在印度进退两难,韩国三星拿走更大蛋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资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高歌猛进”的势头已按下“暂停键”,韩国三星手机则重新在印度拿走更多市场份额。

  自印度2014年提出“Make in India”以来,中国手机企业是最积极的响应者之一。小米印度2014年10月注册成立,到2023年,中资手机品牌进入印度市场已步入第十个年头。当下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有些进退两难,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小米、OPPO、vivo等印度中资手机品牌及供应链企业。

  “它们的策略是维持现状、确保健康经营,对再投入持审慎态度。”8月10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子信息分会秘书长高士旺向第一财经记者说。

  份额此消彼长

  在印度市场,中国手机品牌的份额正在消退。

  Canalys的数据显示,经历20个季度的辉煌后,小米2022年第四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痛失领先地位,以550万部的出货量跌到第三,次于三星、vivo。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540万部、同比减少22%,市场份额15%、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

  在印度手机市场前五名中,除了三星,vivo、OPPO、小米、realme四个中资品牌合共的份额分别为61%、55%,呈下降趋势,而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三季度这四个中资品牌合共的份额分别为70%、67%。

  中印越电子(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小米、OPPO、vivo 2018年和2019年高峰期在印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均曾达400万台/月,现在已分别降至约150万台/月。这背后有全球手机市场萎缩、政策影响使中资收缩产能等原因。

  Canalys印度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在给第一财经的回复中说,小米在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的下滑,一是因为宏观形势影响了其主要的投资组合;二是线上渠道没有显示出一致的需求;三是在成为一个激进的5G品牌方面,它迟到了。

  一位在印度的中方相关人士认为,过去几年,中资手机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曾占据三分之二的份额。目前苹果、三星及本土Jio等品牌获得支持与补贴,使中资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将可能逐步下降。

  “中资手机企业在印度的策略一定会调整。”一位长期关注南亚消费电子市场的观察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一是小米、OPPO从去年到今年,在印度流动资金减少影响整体扩张策略;二是印度手机出货量从2014年到2022年累计突破20亿部、年复合增长率约23%,但今年表现低于预期,在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约80%后向高端化发展,中资手机企业的产品也需做调整;三是线上渠道占比下滑,它们将侧重拓展线下;此外,印度还要求中资企业的高管是印度人。“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中资企业调整是必然的。”

  印度一直要求中资企业在当地建立供应链,尤其是具有技术含量的部件,要求在当地生产。但上述人士认为,中资企业将会越来越谨慎,即使苹果公司出面为10多家中资“果链”企业取得了印方投资批准,但仍可以预测,它们投资印度也会非常谨慎,外来企业在印度本地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会低于预期。

 高峰期雇工20万

  2014年是中资手机品牌全面进击印度市场的关键年。OPPO、vivo选择用其擅长的方式砸开地包商大门,与三星正面交锋;小米、一加抢夺电商红利,树立线上品牌行业标杆。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退,而印度人口规模与中国相当、有大量年轻人口,且智能手机普及率低于中国。这吸引了中资手机供应链龙头企业在印度设厂,年产量曾超2亿台。

  2019年9月,小米宣布自5年前开始在印度运营以来,已在这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销售超1亿部智能手机。那时,小米手机已在印度连续8个季度销量夺冠。小米手机在印度年出货量曾达4000万台,一度超过其在中国的出货量。这也带动了TCL华星等上游企业投资。

  TCL华星总裁赵军今年7月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TCL华星印度模组工厂的手机和电视模组产能都已开出来,目前产能利用率70%-80%。印度本土客户、中国客户在印度开的工厂,合作已全面展开。TCL华星印度模组厂从建厂到运营虽用了较长时间,但目前运营良好。

  据《2021年中资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至2021年,中资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工厂已超200家,总用工人数曾超20万人;贸易公司500多家;投资额达30多亿美元,中资企业在印度提供就业岗位曾超过50万个。OPPO、vivo高峰时期每家用工超过1.5 万人。

  “OPPO、vivo两家企业在印度已购买了工业用地,难以抽身,只能坚守,目前已面临需求下降、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即使印方催促它们在购买的工业用地上继续建立工厂,只能推迟。”这位印度中方相关人士说,中资手机品牌企业在印度已缩减产能,裁减印度员工,缩小产品种类,但努力维持一定份额;一些中资的中小供应链企业,只能选择离开印度。

  “目前没有新的统计,随着一些企业离开、业务缩小,加上人员签证受限,上述数字肯定会一定程度减少。”上述人士称,如印方政策不变,上述数字将呈现逐步减少趋势。

  高士旺认为,这几家中资主流手机厂,在印度市场已投入这么多,也将确保持续经营。“它们现在的策略是维持现状、不愿意再投入太多,以健康经营为目标,适当提高盈利水平,不会亏本来扩大市场份额。”

印度,还是越南

  中国、印度、越南占据全球手机产业大部分产能。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竞争期,对成本更加敏感。经贸摩擦和疫情也加快全球产业链重构,这使部分手机产能从中国转至印度、越南。

  受部分手机产能及订单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国的影响,中国手机产能比重总体下降。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2年美国自中国进口手机同比下降2.2%至1.51亿部,占其进口来源79.9%,较疫情前2019年的71.2%有所提升,但较2014年顶峰的84.9%已下降5个百分点。2022年美国自越南和印度的进口量占比分别为15.3%和2.2%,比重较2014年已扩大超10倍。

  印度希望进一步扩大本土手机产业链,手机进口税率已提高至28%,并提出2026年制造3000亿美元电子产品的目标。美国银行预计,在印度2020年推出的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的推动下,苹果可能会在2025财年之前将至少18%的iPhone产能转移到印度。

  Chaurasia表示,目前印度的智能手机出口增长主要来自苹果和三星的推动,助力印度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近40亿美元的破纪录出口额。在印度手机产业链本土化方面,顶级供应商正在优先考虑当地供应商和零部件采购,充电器、电缆、主板和电池组件等部件目前都在印度当地采购;然而,主要部件,例如显示器和芯片,仍然主要是进口。

  “中国仍占全球手机产能70%-80%,苹果手机在印度生产所需零部件很多还需从中国进口”,高士旺认为,中国在手机产业链、供应链、人才、研发上有优势,所以中印手机产业链仍有深化合作的空间。

  当然,随着中国国内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海外客户对供应链多元化的要求提高,中国手机产业链的产能仍有向外转移的压力。在印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许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越南。

  杨述成今年已组织三次越南商务考察团,最新一次的越南商务考察团将于9月下旬出发。他认为,中资企业海外发展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未来5-10年,首选地为越南、印度、印尼、匈牙利、墨西哥。

  谈及中国、印度、越南未来在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Chaurasia说,“它(们)将在(手机)品牌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支持全球运营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印度一年销售1.2亿-1.3亿台智能手机,基本都在印度组装。同时,印度生产的手机90%本地消化。与此不同的是,越南生产的手机90%用于出口。”杨述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现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协助会员企业到越南投资。

  上述印度中方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成为手机生产大国及出口大国。印度未来能否成为智能手机的出口大国,短期来看,目标难以实现。

  这位人士说,从长期看,由于苹果、三星等继续在印度扩大产能,印度有望成为手机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越南在手机生产、出口方面已优于印度,外来投资者制造的产品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
苹果回应辫子客服形象:已收到反馈 会通过官网回应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18日,近日,有网友发现,苹果官网Apple Watch Specialist专家一对一选购页面的一张客服人员的图片涉嫌辱华。该消息曝光后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针对这一情况,苹果客服也进行了回应。苹果客服表示,其已收到相关反馈,(苹果方)也很重视反馈,后续可以关注官网的回应。

  此前有网友表示,在苹果官方的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扎着辫子的客服形象。而这位客服她头上的辫子造型看起来与我国清朝时期国人留的辫子很相似,这一照片有歧视国人的嫌疑。该言论在网上公布后,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人对苹果的这一做法非常不满。

  苹果争议形象

  不过随着事态进一步的发展,相关事情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有部分网友表示,这也许是个乌龙事件,因为这位模特可能并非中国人,而是印第安人。该客服人员形象并非仅在中国官网存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苹果官网的该入口使用的是同一张照片。这个造型并非针对中国地区的歧视行为,并且表示这个辫子造型应该是来自于印第安人文化,与我国清朝的辫子造型应该没有关系。


]]>
国轩高科电池今起实现"Made In Germany"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哥廷根9月16日上午,德国中部著名的大学城哥廷根,第一款本地产电池产品正式下线,国轩高科在欧洲的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迎来里程碑时刻。下萨克森州长斯蒂凡·魏尔、中国驻汉堡总领事丛武等共同见证。当天,国轩还与巴斯夫、ABB、Ebusco、Ficosa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活动当天,现场嘉宾集体拍下启动按钮,国轩高科德国基地首条自动化电池pack产线正式运行。当一辆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将第一个电池包从测试区缓缓运到嘉宾面前时,所有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I'm very lucky, it's a very good moment in my life.(我很幸运,这是一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刻。)"刚刚在首款电池包上签名留念的哥廷根工厂工人安德里亚斯(Andreas)难掩内心的激动,和他一样激动的还有国轩德国哥廷根工厂的其他200多名德国工人。此次电池包产线的正式打通和运营,证明国轩已经在欧洲实现本地化生产与供应,国轩电池正式开启"德国造"的步伐。


"哥廷根工厂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已经整线自动化率达超过70%,其中模组工序阶段超过80%。"国轩高科国际业务板块副总裁陈瑞林介绍;哥廷根工厂总经理克劳斯-戈德(Klaus Gohde)强调哥廷根团队在以 "一个 Gotion "的方式推动工厂从内燃机车业务向电池业务的转型方面有着高度的共识和行动一致性。国轩高科CTO蔡毅在当天的国轩欧洲战略布局的分享中提到,哥廷根工厂总计产能规划是20GWh,预计分四期完成,全部完成后,有望实现20亿欧元的年产值。

Gotion Global 首席运营官兼德国国轩总经理 Peter Willemsen 表示,中欧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努力 "让欧洲重新焕发绿色生机 "非常重要。今天哥廷根工厂首条产线正式落地投产,而且工厂已经接到了大量欧洲订单需求。预计10月份起可向欧洲客户供货;预计2024年中,工厂实际产能可以达到5GWh。"工厂的电池pack产品应用包括商用车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和乘用车电池,同时还将作为国轩欧洲基地的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及售后服务点。"

订单火爆也体现在了当天的签约环节,16日当天,国轩高科一口气与5家国际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方向涵盖电池材料及产品开发、车用及储能产品供应等方面。其中国轩高科将与巴斯夫中国进一步合作电池材料相关合作;与瑞士ABB集团达成电池产品供应及技术研发方面合作,ABB自动化产品将支持国轩欧洲、美国新建工厂;与Ebusco达成储能电池系统开发与生产,及风光储项目开发方面合作;并与Ficosa及Idneo将就智能移动储能充电车、电池银行、电池回收、BMS及大数据工程联合开发等方面建立合作。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用五个"非常"致辞开场。首先非常欢迎安徽经贸友好代表团不远万里现场参加并见证;其次在国轩落户哥廷根的过程中,中德两国、两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与帮助,国轩非常感动,也铭记在心;再次今天有很多欧洲企业客户来到现场支持国轩在哥廷根开展本地化生产电池,共同推进欧盟碳减排,这非常难得;哥廷根工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今天第一个电池包的正式下线,是工厂全体员工勤劳智慧的结果,非常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最后"我们也非常期待与欧洲的企业一道,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真诚地期待全球的能源转型顺利成功。"

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斯蒂凡·魏尔Stephan Weil 在致辞中表示:下萨克森州与安徽省之间长达 40 年的合作历史,这在同类合作中尚属首例。从前发动机是燃油车最重要的零部件,而未来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将是电池。因此博世将哥廷根工厂交接给了国轩,意义重大而深远。"我想在这里感谢博世公司在过去很多年里为哥廷根和下萨克森州做出的贡献。但我也很高兴国轩接过了接力棒。"魏尔州长表示,国轩是一家来自中国安徽的公司,在电池领域享有盛名,有着光明的前景。大众集团是国轩最大的股东,下萨克森州是德国第一汽车大州,哥廷根工厂项目的优势在于,国轩将在哥廷根生产未来数十年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动力电池产品。希望下萨克森州能借此对汽车工业转型做出推动,而且我相信一定能够做到。

德国下萨克森州哥廷根市长佩特拉·布罗伊斯特(Petra Broistedt)女士表示,今天能在过去博世的工厂车间里举行哥廷根工厂的电池产线启动仪式,看到非常现代化的电池包产线运转,具有标志性的转折意义。很自豪哥廷根将国轩电池工厂纳入自己的大家庭,也很高兴看到国轩能与本地高校合作,推进校企合作研发,提升拓展企业的研发能力。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哥廷根市非常愿意携手国轩寻找电池行业国际合作新路径。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BWA)主席米夏埃尔·舒曼Michael Schumann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员工人数已超过 10 万,而且呈上升趋势,并在未来的关键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推动力。2030 年,德国的道路上至少要有 1500 万辆全电动汽车,而德国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轩已经决定在德国和哥廷根对我们做出长期承诺,祝愿你们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是,你们的榜样将成为一个先例,更多的投资者将来到德国投资兴业,丰富德国作为技术和商业中心的内涵,加强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
暴跌80%!贾跃亭的“惊天魔术”,玩不下去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普通人最怕耗尽希望。

  企业家最怕耗尽信用。

  自乐视开始,贾跃亭就一次又一次的掏出了“狼来了”的剧本,以至于到今日,九年磨一“剑”。贾跃亭依旧没能向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法拉第未来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规模化量产。

  一次又一次的“跳票”,耗尽了市场的期待,也耗尽了投资人的耐心。

  为了能让法拉第未来继续苟延残喘,贾跃亭把能想的招全想了一遍,而这一次他将目光盯向了公司的股价。

  妄图用一场数字的游戏,给自己增添融资的砝码。

  然而这场“惊天的魔术”,没能奏效,贾跃亭又一次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资料显示,8月28日,法拉第未来完成了普通股80合1股之后,当天法拉第未来跳空低开24%,短短半个月时间,法拉第未来跌去了59%。

  如果从8月初算起,法拉第未来更是跌去了80%。

  对于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贾跃亭以及管理层没有进行及时的反思,反而发布消息称,公司管理层正在采取措施来保护公司的利益。但他们注意到了一系列可疑的活动,认为这些活动似乎是有组织的,旨在通过散播虚假信息和操纵市场情绪来损害公司的估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拉第未来还计划进一步调查,并采取措施来应对任何被认为是市场操纵或传播虚假信息的活动。

  该公司称,如果发现任何非法做空、其他市场操纵或虚假信息,公司还打算采取可用的法律行动。

  与此同时,法拉第未来还呼吁股东和投资者保持警惕,以防范市场操纵行为,并建议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尽职调查。

  侃见财经认为,市场从来不信数字的游戏,一家有价值的公司短期内有可能被低估,但绝不会一直被低估。

  造车不是勇敢者的“游戏”

  在“生态化反”的大循环下,造车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4年,妄想打通顶层生态的贾跃亭,将目光瞄向了造车。那一年,李斌刚拿到雷军和刘强东等圈内大佬的投资意向准备成立蔚来汽车,李想还在汽车之家担任总裁,何小鹏也刚刚卖掉了UC,在享受游艇生活中探寻未来新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贾跃亭的眼光。

  当时,贾跃亭飞到美国之后,就联合前特斯拉高管Nick Sampson,共同在加州成立了一家电动车公司。

  据贾跃亭回忆,“2014年我几乎单枪匹马来到美国加州创办FF,当时一没资金,二没团队,有的只是对汽车产业的判断和长远的愿景,从0开始搭起了FF的大楼。”

  当然,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贾跃亭的选择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时机。但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而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实际上,蔚来汽车的李斌曾说过,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成为一家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新造车企业,门槛是:

  400亿元。

  可惜,后来涌入的格力、恒大以及宝能,都成为了陪跑者。

  2015年,贾跃亭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乐视网的市值突破了1500亿,围在他周围的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光环,还有一众一线大牌明星。

  那是贾跃亭的高光时刻,也是悲剧的开始。在贾跃亭最风光时,他甚至还同马云扳起了“手腕”。

  然而,时代给予贾跃亭的荣光,竟是如此的短暂。

  从2015年开始,影视行业一轮又一轮的“挤泡沫”,刺破了贾跃亭的梦想,也让他一直远走他乡,至今未归。

  以至于,下周回国成为了奢望。

  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贾跃亭最拿手的不是造车,也不是生态化反,而是

 电影。

  有梦想的创业者还是骗子?

  2017年,贾跃亭辞去其在乐视网的所有职务——董事长、董事等。同日,乐视超级汽车发布,贾跃亭出任乐视汽车生态全球董事长。

  接替他的是融创创始人孙宏斌。

  在乐视网的股东大会上,孙宏斌称,“现在的三家公司成绩没有五年是做不来的,乐视超级电视是互联网品牌第一名,乐视影业也是中国最好的影业公司之一,乐视网还是A股的上市公司,这三块肯定是看好的。”

  然而,现实很快的就给了孙宏斌一记重锤。

  帮扶老乡的150亿打了水漂,孙宏斌也泪洒现场。

  孙宏斌之后,许家印也选择了入局法拉第未来,结局也并不算太好。其后,贾跃亭的造车之路一直就是,弄到钱,活下去,量产化。

  根据统计显示,自2021年7月借壳登陆纳斯达克拿到10亿美元,FF共计公开进行了约11次融资,融资总额约为达2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46亿)。从这个角度而言,贾跃亭造车还算“省钱”。

  但伴随着省钱的却一直是“缺钱”,正因为缺钱,所以贾跃亭一再“跳票”,统计显示,贾跃亭跳票的次数超过了五次:

  第一次跳票的原因是,恒大;

广告

  第二次跳票的原因是,融资进程放缓;

  第三次跳票的原因是,没有具体原因;

  第四次跳票的原因是,仍受制于各种条件;

  第五次跳票的原因是,分段交付。

  ……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跳票”,贾跃亭还是交付了一辆汽车,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一个新词“塔尖用户”。

  也许是层出不穷的花活,耗尽了市场的期待,法拉第未来的股价开始在低位断崖式的“崩塌”。为了显得让股价好看一些,贾跃亭想到的办法是:

  合股。

  在80合一股的数字游戏下,市场也没惯着贾跃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法拉第未来又跌去了近60%。

  创业是一场信用者的游戏,贾跃亭已经耗光了自己信用,在这场“惊天的魔术”之下,贾跃亭或许不算一个好的创业者,但是一定是一个好“演员”。(中国家电网)


]]>
投资人认购火爆 ARM据称考虑上调IPO发行价区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知情人士透露,ARM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投资人支持,将新股发行价锁定于发行价区间的上限(即公司获得545亿美元的估值),ARM正在考虑让投资人给出更高的估值。

  之前,该公司公布了上市发行价范围,即从每股47美元到51美元。目前,投资机构的认购情绪高涨,因此本周三承销商结束认购时,ARM基本上能够定价在发行价区间的上限。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出现了投资机构的超额认购,ARM正在考虑是否修改发行价区间,让公司上市估值超过原定的上限545亿美元。

  据悉,ARM也在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不再宣布修改发行价区间,但是在周三,最后确定的每股发行价可能直接超过原定的区间,这也会让资本估值超过545亿美元。

  消息人士透露,虽然投资人疯狂认购,但是ARM并不会考虑发行更多的新股票。因为软银(22.55, 0.00, 0.00%)集团计划,在上市交易完成之后,希望继续控制ARM公司90.6%的股份,因此股权比例不能继续被稀释。按原定计划,这一次上市将筹资大约50亿美元。

  一位知情人士称,美东时间周一,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将会发出ARM新股认购订单,因此在未来两天之内,软银集团将会作出是否上调发行价区间的决定。

  。知情人士也表示,一些投资机构的新股认购意愿尚未最终落实,因此,股票发行的状况仍有可能发生变化。

  对于可能调整发行价区间的消息,ARM公司和软银集团均未发表评论。

  对于ARM的估值,软银集团曾经寄予厚望,一度寻求640亿美元的高估值,但是目前不得不冷静面对现实。上个月,软银集团从旗下的愿景投资基金(资产高达1000亿美元)收购了ARM四分之一的股份,交易价格就是根据640亿美元的估值。

  即使是在发行价区间的下限发行股票,软银集团实现的估值也高于原定把ARM转让给美国英伟达公司的400亿美元报价。虽然英伟达愿意买,软银集团愿意卖,但是这一交易在各国反垄断部门遭遇了阻力,去年,双方放弃了交易计划。

  在此次上市过程中,ARM已经将一些重要的半导体合作伙伴(处理器设计方案的授权对象)列为基石投资人(即IPO中的顶级投资人,一般是知名大公司),其中包括苹果(178.585, 0.41, 0.23%)、英伟达、谷歌(137.22, 0.02, 0.01%)、AMD(103.36, -2.73, -2.57%)、英特尔(38.075, 0.07, 0.17%)以及三星电子(208.25, 0.00, 0.00%)。

  上周,ARM启动了上市路演进程。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ARM处理器(由授权伙伴制造,ARM并不生产)已经占据了

  99%的市场份额,ARM对投资机构表示,在手机处理器之外,公司依然有广阔发展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球经济大环境不佳,这也影响到了ARM的收入。在上一财年(3月底之前的12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亿美元,略低于之前年度的27亿美元。

  上周四,ARM在纽约对投资机构表示,目前在云计算处理器市场,公司已经获得了一成的份额,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该公司预计,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等利好推动,云计算处理器市场到2025年之前的年增长率可达17%。

  在另外一个汽车处理器市场,ARM目前已经掌控了41%的份额。预计这一市场未来的年增速可高达16%,远远超过智能手机处理器6%的预期增速。

  ARM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处理器设计方案的授权费。该公司对投资机构介绍称,授权费最早从1990年代开始收取,成为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滚雪球”业务,比如上一财年的授权费实现16.8亿美元,高于上一年的15.6亿美元。


]]>
苹果发布会前夕 华尔街却现巨大分歧:竞品突破、高估值成股价隐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9月11日讯(编辑 邱思雨) 据Markets Insider等外媒报道,美国对冲基金Satori Fund创始人Dan Niles公开唱空苹果公司。他表示,要在苹果公司iPhone 15秋季新品发布会前后做空苹果股票。

  为什么看空苹果?Niles表示,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华为在新款智能手机Mate 60 Pro上取得突破,苹果公司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另一方面,学生贷款偿还重启,这将影响一部分美国用户的消费能力。

  Niles也曾于8月20日在其网站发布文章称,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苹果公司估值相对高,而成长缓慢;短期来看,苹果公司的股价在其产品发布前一个月平均回报率超过3%,但通常在产品发布当天下跌。

  近日,苹果公司股价总体呈现走低趋势,上周累计跌幅达5.16%。

  看空苹果的并非仅有Satori Fund一家机构。摩根大通也于上周发布报告称,即将发布的iPhone 15并没有实质性的升级,因此也不会吸引大量用户更新换代。因此,摩根大通将苹果目标股价从235美元调低至230美元。

  投资公司Oppenheimer的分析师Martin Yang更是直言,由于华为新手机的推出,苹果公司2024年的iPhone出货量可能减少1000万部。

  从供应链层面来看,台湾电子时报此前报道援引相关人士指出,由于2023年下半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或将呈现疲软态势,苹果订购的iPhone 15数量要比iPhone 14更少。

  但也有不少机构坚定的看多苹果。例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并不认为iPhone 15系列销量“低迷”,并指出今年销量会非常强劲,明年的iPhone 16系列会更畅销。

  投行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新款iPhone 15将为苹果股价带来20%的上涨,维持对苹果增持评级。在Ives看来,随着苹果的新产品价格上涨,苹果公司将进入一个“迷你超级周期”。苹果消费者不太可能因为价格上涨而放弃购买新产品,因为美国运营商或将提供大量折扣和促销活动。

  就中国市场方面,Ives表示:“我们认为,尽管噪音很大,但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大幅增长。我们估计,过去18个月,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了约300个基点,而iPhone 15将继续给苹果增添增长动力。”


]]>
iPhone15马上发布!美国华尔街大佬宣布做空苹果:华为Mate60技术突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周,期待多时的iPhone 15系列就要跟大家见面了,你是不是做好准备迎接了呢?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华尔街大佬竟然公开表示,要在美东时间9月12日苹果公司的iPhone 15秋季新品发布会前后做空苹果公司股票。而在苹果年度最重磅新品发布会之前,本周苹果累计下跌5.95%,市值蒸发17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亿元)。

为何要这么做呢?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称,即将发布的苹果iPhone 15并没有实质性的升级,因此也不会吸引大量用户更新换代,其将苹果目标股价从235美元调低至230美元。

对冲基金Satori Fund创始人公开唱空苹果公司背后的原因也大体相同,鉴于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在其新款Mate60 Pro智能手机技术上取得突破,苹果公司面临的竞争将加剧。

此外,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之前也发帖评论华为归来。他表示,华为的归来对于消费者其实是好事,这可以逼迫苹果走出舒适圈并更积极地创新。

iPhone15马上发布!美国华尔街大佬宣布做空苹果:华为Mate60技术突破

iPhone15马上发布!美国华尔街大佬宣布做空苹果:华为Mate60技术突破© 由 快数码 提供


]]>
滴滴发布二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52.6%,净亏损收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9日早间消息,滴滴在其官网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二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52.6%;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1000万元。

分业务来看,二季度滴滴中国出行(包含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顺风车)总收入达到445亿元,同比增长57%,经调EBITA盈利14.4亿元。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9亿元,同比增长35.3%,经调EBITA亏损2.4亿元。其他业务的总收入为25亿元,同比增长8.6%,经调EBITA亏损12.1亿元。

营收增长的背后是滴滴整体单量的提升。2023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单量为33亿单,同比增长45.2%。其中,中国出行的单量为26.74亿单,同比增长47.7%;国际业务的单量为6.26亿单,同比增长35.2%。滴滴出行App上架以来,中国出行订单保持连续增长,二季度日均单量达2940万单,6月日均单量已突破3000万单。

同期,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840亿元,同比增长54.8%。中国出行GTV为676亿元,同比增长60.5%;国际业务GTV为164亿元,同比增长34.9%。

上半年,滴滴陆续推出“滴滴567”、“滴滴9块9打车”等面向用户的出行优惠活动。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出行热度持续高涨,在6月22日端午假期首日,超40万用户下载滴滴出行App。

作为灵活就业平台,滴滴一直在积极发挥着稳就业的作用。今年6月滴滴发布“橙意保障计划”,升级收入、权益和发展三大保障,切实保障网约车司机的合法权益。滴滴还在6月启动“清凉一夏”计划,为司机师傅发放总额为5亿元的高温补贴。

截止2023年6月30日,滴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理财投资余额为538亿元,2022年12月31日的余额为488亿元。


]]>
蔡崇信、吴泳铭正式履新董事长、CEO,张勇荣获“功勋阿里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CEO。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完成了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棒,今年3月启动的1+6+N自我变革快速顺利推进。

蔡崇信代表阿里集团用“成绩斐然”四个字,高度评价并感谢了张勇过去16年为公司的付出与贡献。阿里董事会接受了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的请求,该职务将由集团CEO吴泳铭兼任。阿里巴巴将投资10亿美金支持张勇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同时向其颁发出阿里史上第一个“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制度化传承是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公司创新发展的力量来源,相信新的管理班子能为公司带来新视野、新增量,带领阿里巴巴发现推动新技术,孵化更多创新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
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实施半年,行业问题犹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截至2023年8月,GB/T 26182-2022《家用和类似用途保健按摩椅》(以下简称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半年。在这半年间,按摩椅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机芯的概念和产品分级也愈发深入人心。那么,该标准当前实施情况如何,实施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企业的达标程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电器》记者采访了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的副总经理张云龙。

新版标准实施半年,行业发展得到规范

  2022年7月11日,耗时近3年修订的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经过近半年的缓冲期,该标准于2023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重点修订了六大内容,变化较大。据《电器》记者了解,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自修订起,便获得业内高度关注,标准发布后更是获得众多企业的重视。为了能让按摩椅企业更详细地了解标准的内容,帮助企业和公众进一步了解技术要求,提高标准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促进标准普及和推广,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制作了标准宣贯视频并公布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还计划在今年9月中旬召开线下标准宣贯会议。“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在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的推动下,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正在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张云龙评价道。

  其中,按摩椅虚假宣传得到很好的遏制。按摩机芯技术是按摩椅的关键技术,不少企业都将此作为核心卖点。但在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发布前,业内并没有对不同等级的机芯做出明确规范,导致一些品牌在机芯技术上进行了虚假宣传,在宣传中采用“4D、6D、8D机芯”的描述,误导消费者。事实上,目前只有部分行业领军企业能实现真正的4D机芯技术,6D和8D机芯则完全是夸大宣传。“新标准实施后,行业内关于6D和8D机芯的宣传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张云龙认为,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在杜绝虚假宣传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问题出现

  在对张云龙的采访中,《电器》记者发现,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当前也有一些问题摆在行业面前。

  张云龙表示,旧版标准GB/T 2618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保健按摩椅》实施了十几年,在这期间行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旧版标准中没有的新技术和新功能,因此行业内在定义或者宣传上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叫法。“按摩椅国家标准在修订时,起草组尽可能地考虑到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新增了不少技术要求,这也导致标准实施时,业界没有办法很快地完全适应,或者对新标准的理解还有一些误区。”张云龙称。

  按摩机芯分类、“零重力”和“零靠墙”是当前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实施后,遇到问题最多的3个内容。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明确定义了机芯分类(详见表1)。据张云龙介绍,该机芯分类标准杜绝了6D和8D机芯这种夸张宣传,但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在3D和4D机芯宣传时“打擦边球”。

  “在3D机芯的定义中,按摩机构在空间3个轴向上具备独立的驱动装置,其中一个驱动装置驱动按摩机构在朝向使用者按摩部位的方向上运动且该运动的位置可控,该运动的位置可控是指通过程序可分为多档位控制。但是,一些企业仅在2D的基础上增加了气囊顶出,就将机芯宣传为3D机芯甚至4D机芯,这显然是不对的。这种气囊机芯并不能控制按摩机构的运动位置,与3D机芯定义中‘该运动的位置可控’的定义不符,所以并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3D机芯。”张云龙说道。

  “在4D机芯的定义中,需要三维空间运动轨迹的规划和执行能力,这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多个电机独立驱动、协同控制才能完成。4D机芯重在强调按摩机构运动的控制能力。一些企业在3D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电机,只是增加了一个自由度,或者增加了一个功能,就宣称为4D机芯。这种机芯对按摩机构运动的控制能力并没有提升,不能实现按摩轨迹的协同控制,这种仅在结构上进行改变的机芯不能算是真正的4D机芯。”张云龙直言,“我们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发现这种伪3D和伪4D的概念并不少,其中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

  张云龙表示,机芯中的D,是Dimension,也就是维度的意思,但是部分企业将其混淆为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在产品中设计4个电机,实现 4个自由度后,就宣传为4D按摩椅。“他们曲解了‘4D机芯’的定义,将有4个电机的按摩机芯宣传为4D按摩椅。按照这个说法,那岂不是增加到6个电机、8个电机就可以叫6D按摩椅和8D按摩椅,这样行业发展会再次变得混乱。”张云龙说。

  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实施中另一大难题,是部分企业对“零重力”和“零靠墙”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根据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给出的定义,“零重力”是指按摩椅座面与地面夹角为35°±5°,靠背与座面的角度在128°±7°范围内;“零靠墙”是指在靠背复位且距离墙壁或其他物体8cm条件下,启动按摩椅工作,不论处于何种姿态,按摩椅均不会碰到墙壁或其他物体。也就是说,只要满足标准要求范围的产品,就可以称为“零重力”产品和“零靠墙”产品。

  然而,据张云龙介绍,有一些企业和业内人士不认同这一观点,认为既然叫“零”,那角度或者距离就应该是数学上的“0”。“零重力”“零靠墙”是约定俗成的行业用语,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的概念,其中的“零”,表示的是接近,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0”。“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有明确的角度和距离的数值,不会造成误解。”张云龙举例说,“就像鼠标这个词,是计算机行业中约定俗成的词,不能因为它并不是老鼠,就说鼠标中有‘鼠’这个字不合理。”

  除此之外,行业监管问题也备受按摩椅企业关注。张云龙告诉《电器》记者,由于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管力度不是特别大。业内此前做了不少努力,想推动按摩椅产品进入CCC认证目录,由于受疫情影响,目前尚未有明确进展。

  张云龙表示,虽然新版按摩椅国家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但按摩椅作为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家用电器,应当有更高的安全要求,包括标准起草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应该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规范。“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期望按摩椅企业加强自我约束,严格按照新版国家标准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运营,走上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
阿里巴巴:将继续执行阿里云分拆上市计划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11日早间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发布自愿公告,宣布管理层交接已按计划顺利完成,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分拆计划将继续执行。

9月10日,蔡崇信如期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接任首席执行官及董事。同时,吴泳铭接替张勇,于10日起出任阿里云智能集团代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至此,阿里巴巴也成为国内最先通过两轮管理层交接棒,完成传承体系建设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董事会批准云智能集团完全分拆并探索独立上市。分拆计划的完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资产、负债和合同的成功重组,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市场条件和相关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批准。如果上述各项安排、条件和批准进展顺利,目标是在未来12个月完成分拆上市计划。


]]>
追溯网络安全本源,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外滩大会正式发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8日,2023外滩大会网络安全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蚂蚁集团和《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以“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为主题。会上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重磅首发了一项引领性网络安全成果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这是探寻网络安全本源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体系的集成,主要包括“OVTP可溯范式”和“NbSP零越范式”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安全平行切面”。

“现代化数字企业已经成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数字生命体,其架构复杂性会爆炸式增长,正在加据企业内部数字化风险。网络安全保障,本源还是要回到访问是否合法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原生安全范式框架,为企业安全架构设计提供指引,让原生安全从宏观要求,走向可落地实践”。从事多年重要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对网络安全的新态势和安全工作的本质有深刻见解。

(图: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韦韬发表主题演讲)

面对网络安全新挑战,蚂蚁集团从2019年开始便探索了原生安全范式,并通过迭代升级,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凝聚成了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主要包括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两大安全范式包括“OVTP可溯范式”(Operator-Voucher-Traceable Paradigm,即OVTP)和“NbSP零越范式”(Non-bypassable Security Paradigm,即NbSP)。一大技术创新主要是“安全平行切面技术”体系,是从两大安全范式出发创新的方法体系。二者相辅相成,让原生安全理念得以落地。

(图: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

两大安全范式在原生安全思想下,对网络安全访问问题提出了创新解法。简单来看,OVTP就是确保网络访问敏感操作可追溯可研判,如客服人员调用客户信息时依赖的服务工单,不致产生越权漏洞;而NbSP就是类似机场安检,攻击者不会通过各种漏洞形成的隐蔽通道(比如下水道或者通风管)绕过安检点。

蚂蚁首创的“安全平行切面”可以为现代数字化机构实现OVTP可溯范式与NbSP零越范式提供高效的方法体系与基础平台,实现了网络安全治理效果和效能跨越式提升。例如,2021年双十二大促期间,针对 log4j2漏洞攻击,蚂蚁集团安全平行切面体系实现了小时级全站止血,安全应急人力从 fastjson应急时的6000人日降低到30人日,效能提升达到百倍,止血加固双管齐下,业务0打扰化解危机。

在论坛上,围绕“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奇安信、平安集团、之江实验室、北京炼石网络、北京知其安科技、Certik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也分享了行业实践和最新研究。

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现代企业网络安全是从业务出发的内生安全,这样的安全防护体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从关注业务出发,构建内生安全体系;第二,从关注“人”出发,将安全机制内置于数据全链条;三,从关注运营出发,构建实战安全运营体系。这些能力帮助奇安信“零事故”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吴云坤介绍。

(图: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发表主题演讲)

平安集团首席信息安全总监陈建分享了原生安全典型实践 DevSecOps:代码即安全,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开发出的软件应用程序在安全方面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防御性;上线即安全,在应用程序上线之前,必须确保应用程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后期修复漏洞和问题的成本;运营即安全,在软件系统和业务运营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持续的需求,确保在运营阶段保持高水平安全性,降级遭受攻击风险。

北京炼石网络创始人、CEO白小勇介绍,基于安全平行切面技术,炼石网络在数据流动的切面上重建安全规则,实现了安全与业务在技术上解耦、能力上融合。“免改造应用落地原生数据安全,兼容多、交付快、防护好、省成本”,白小勇表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金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谈剑锋,对于原生安全范式开带启的网络安全治理表达了殷切期待。

原生安全范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毛细血管,这一思想也正在重塑现代企业安全治理。论坛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原生安全范式这一高效能的安全实践,强依赖于范式认知与安全基础设施的演进,需要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技术共建、应用探索,共同打造高安全水平的网络空间。

 


]]>
外滩大会发布银行数字化5大趋势: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通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金融行业将如何应对?

9月8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网商银行承办的外滩大会银行业数字化论坛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了《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架构。

五大趋势来自IDC的权威的案例研究与数据预测,为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前瞻洞察。记者发现,银行正在探索的前沿技术应用中,3个与AI有关。


趋势一: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网点,9成以上业务都能“点一点”。

《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银行平均电子分流率97%,9成以上业务都已实现线上化。第三方数据监控平台显示,2023年6月底,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超5亿。不仅App,银行在微信和支付宝上的小程序超过200多款。

随身银行让银行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截至2022年底,工商银行App月活1.74亿,与许多头部互联网公司相当。招商银行把许多生活服务也搬进App,包括餐饮服务、电影院购票及出行服务等。

趋势二:人工智能深入风控系统,“AI大脑”将成银行主流选择。

IDC预测,到2026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信贷授信将成为银行的主流选择。由于更为复杂的模型、算法的应用,至2026年底,银行欺诈洗钱等案例将降低12%。

AI风控在银行业已有探索。例如,网商银行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将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微金融。它相当于一个AI信贷审批员,用户提交合同发票等材料,AI信贷员运用计算机视觉,多模态识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线审核,完成提额,目前已服务800万小微经营者。

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欺诈风控系统,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反欺诈。2022年全年,“哨兵”主动劝阻被诈骗客户800多人,拦截资金超1亿元。

趋势三:能说会道懂业务,8成银行将“聘用”数字人。

IDC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都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随着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数字员工“看懂文字、听懂语言、做懂业务”将成为常态。

浦发银行是最早“聘用”数字员工的银行。3D数字员工“小浦”已经在20多个岗位“任职,包括财富规划师、文档审核员、大堂经理、电话客服等。姣姣和小姣是交通银行的数字员工“姐妹花”。她们既能为客户答疑解惑,还成为科技品牌名片。

趋势四: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打通”小微金融最后1公里,农户可通过卫星办理贷款。

IDC 预测,到2027年,40%的G2000企业将通过低轨道卫星技术满足偏远、农村和高风险地区的网络覆盖缺口。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数据,各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覆盖率将达到70%。

平安银行已连续合作发射了三颗卫星,搭建了“星云物联网平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回传,从而为其授信。截至2023年6月末,星云物联网平台支持实体企业融资额超8000亿元。

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大山雀已累计服务120万经营性农户,在数据相对稀薄的农村地区,为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趋势五:6成以上银行将采用云原生架构,支持安全可控与未来生态创新。

IDC预测,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基于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

除了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科技银行较早采用云原生架构之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样加速部署。广发银行自2019年开始搭建容器云平台,已尝试接入223个应用。上云之后,广发银行IT成本大幅降低,CPU节省比例超43.54%,内存节省比例超65.12%。与此同时,新应用研发效率大幅提升。建设银行更是成立“建行云”,涉足云计算业务,首批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中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开箱即用”的技术服务。

“驱动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发生变化,以前是规模驱动,现在是新技术驱动。”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现场表示,中国在银行数字化上已经形成了全球竞争力,这对于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多位高管变动 浦发银行还回应了业绩压力、存量房贷调整等问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浦发银行迎来重磅高管大变动!

今日,多家媒体报道,浦发银行多位重量级高管出现调整。其中包括建设银行原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担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推荐任董事长,浦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刘以研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以及上海市金融局原副局长赵万兵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等。与此同时,郑杨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潘卫东和陈正安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也均一同被免。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此前公告,潘卫东本应出席该行今日业绩说明会,但在实际业绩会中却并未出现。不过在该公告中,浦发银行也有所注明“如有特殊情况,参会人员可能调整”,而这或许也是对该行此番人事变动的预示。

实际上,业绩会中浦发银行也被问及高管变动一事,但对此该行仅回应称“以公告为主”。此外,该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伟还在业绩会上对该行的经营情况、业绩压力、存量房贷调整以及各项投资者疑问作出了说明及回应。

主动压缩部分高收益业务带来收益缺口

“今年公司业绩表现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受到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从内部因素而言,公司仍处于业务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主动压缩了部分高收益业务,带来了一定阶段性收益缺口;同时客户经营模式正在加快重塑,经营成效尚待显现。此外,公司风险成本依旧较高,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压力依旧较大,公司审慎性地加大了拨备计提。”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浦发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伟在业绩说明会中作出如此解释。

从半年报经营数据来看,该行业绩表现不甚理想,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2.30亿元,同比下滑7.52%;归母净利润231.38亿元,同比下滑23.32%。不过从资产质量来看,该行资产风险较上年末实现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49%,拨备覆盖率上升11.41个百分点至170.45%。

谈及后续发展规划,谢伟表示,该行未来将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促进业务发展。一是抓好应投尽投,全面推动贷款量价平衡;二是强化定价管理,着力改善负债结构和成本;三是研究与创新并举,加快提升特色业务竞争力;四是强化协同融合,持续扎实做好客户经营;五是强化风险处置出清,稳步提升资产质量;六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存量房贷利率下降会对公司营收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提供便利服务,并按照通知规定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推进利率调整工作。”

对于近期热议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问题,谢伟回复称,公司将积极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

多方面举措推动股价合理回归

业绩会问答环节中,投资者对浦发银行红利大幅下滑的问题也提出疑惑并询问下降原因。据了解,今年7月份,浦发银行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3.20元,相较2022年每10股派4.10元下降了近22%。

对此浦发银行认为,该行今年红利派发同比下降,一是由于经济复苏仍存在一定压力,国内银行业务发展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二是根据监管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公司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二组,资本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三是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监管要求,强化金融企业责任担当,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提高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增加资本耗用需求。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公司历年现金分红方案结合了当前发展阶段、自身盈利水平和对资本的需求,以更好地平衡长远良性发展和投资者即期回报的关系,兼顾投资者的当期收益和远期利益。”谢伟表示。

从资本市场来看,浦发银行近年来股价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从此前11元/股以上的高点跌至如今7元/股左右。截至9月7日收盘,浦发银行报收7.04元/股,当日跌幅0.71%。

“对于浦发银行自身而言,过去数年耗费较大风险成本来化解存量不良资产,加之近年来坚定转型发展,公司内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调整带来阶段性影响,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至于如何推动股价合理回归,谢伟指出,从内部而言,一是抓好应投尽投,全面推动贷款量价平衡;二是强化定价管理,着力改善负债结构和成本;三是研究与创新并举,加快提升特色业务竞争力;四是强化协同融合,持续扎实做好客户经营;五是强化风险处置出清,稳步提升资产质量;六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此外可转债方面,谢伟表示,该行股息分派将对转股价格进行除息处理,降低转股价格。其公司将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促进业务发展,通过良好的经营夯实转股基础,提升市场对其公司的价值认可,促进可转债转股,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为公司后续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私人银行业务成绩单出炉 上市银行客户数持续高增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202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以约11%和12%的复合增速增长。

私人财富的持续增长也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和管理资产规模均实现正增长,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增量明显。

客户数实现正增长

六家国有银行中,五家银行均披露了私人银行客户数和管理资产规模,两项指标均保持正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26.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9%;管理资产2.9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农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22.7万户,管理资产余额2.48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加2.7万户和0.28万亿元。建设银行私人银行客户21.33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0.12%;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达2.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7.29万人,金融资产规模达2.69万亿元。交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8.2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03%;管理私人银行客户资产1.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5%。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依然在总量方面保持领先。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招行私人银行客户14.3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21%;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89%;户均总资产余额2804.91万元,较上年末减少8.47万元。

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保持高增长态势。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8850.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私行达标客户8.6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5%。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客户达7.0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03%。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数66987户,较上年末增长6.32%;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综合金融资产8329亿元。

家族信托业务增量明显

《202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作为“先富”人群,越来越重视慈善与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公益、实践慈善、回馈社会,他们的综合需求从关注个人、家庭、企业,扩展到社会责任、公益和慈善领域,期待有更好的慈善项目和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等慈善架构设计服务。

从各家银行的表述来看,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增量较大。例如,工商银行上半年家族信托累计受托规模达29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7亿元,增长46%。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家族信托业务规模近800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20亿元。中国银行家族信托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52.59%。

当前,商业银行私行业务更加聚焦企业家高净值人群及其背后的企业、家庭目标客群,带动客户数量增长。兴业银行表示,今年上半年,该行通过下发公私一体化重点企业沙盘及企业关联人沙盘,开展公私一体化联动获客,带动私行客户累计增加4509户,较上年同期新增2429户;私行联动企金新开户企金客户1023户,较上年同期新增483户。 

围绕企业家客户,私行业务服务内容也更加齐全。如中国银行聚焦企业家客户需求,持续完善“企业家办公室”服务,开展产品服务创新,落地员工股权激励(ESOP)信托、公司法人设立慈善信托等多宗创新服务业务。


]]>
印尼人民银行准备扩大金融投资组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印尼人民银行(PT Bank Rakyat Indonesia (Persero) Tbk,简称BRI)(IDX: BBRI)正通过推动可持续融资和支持中小微企业(MSME),积极助力2023年东盟印太论坛(AIPF)计划。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在2023年9月5日至6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此次论坛上强调了东盟在全球挑战面前的经济韧性,并指出该地区的增长超过了全球和区域增长率。

Joko Widodo,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at the ASEAN Indo-Pacific Forum (AIPF) 2023
Joko Widodo,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at the ASEAN Indo-Pacific Forum (AIPF) 2023

印尼国企部长埃里克-托希尔(Erick Thohir)表示:"通过这个论坛,印尼正努力推动可持续区域发展。我们讨论了三个关键问题:绿色基础设施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和创意经济,以及可持续融资。"

BRI总裁主任Sunarso透露,BRI已将数字化转型视为创造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策略。他强调:"我们正在不断探索新机会,包括进一步扩展到超微领域。"

2021年,该行与PT Pegadaian和PT Permodalan Nasional Madani (PNM)合作创建了Ultra-Micro (UMi) Holding,大幅拓宽了融资领域。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向超过3610万家微型和超微型企业提供贷款。

BRI对AIPF绿色基础设施议程的承诺通过其大量基于ESG的贷款得以体现。ESG贷款占其贷款组合的67.2%,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达到732.3万亿印尼卢比。这一成就巩固了BRI作为印尼最重要的可持续银行的地位,拥有该国最大的可持续金融组合。因此,突显了BRI致力于将可持续金融实践提升为持续增长的核心战略,特别注重赋能中小微企业,推动其ESG贷款拓展。

2022年,BRI发行了价值5万亿印尼卢比的绿色债券,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7(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在运营方面,BRI已将电动汽车纳入运营范围,包括97辆办公用电动汽车和50辆电动摩托车。BRI还在BRI Central Office建立了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此外,12家BRI分支机构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备用电源。


]]>
第四范式宣布通过港交所聆讯,一季度营收增长超三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9月7日上午消息,据港交所消息,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第四范式”) 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并更新了聆讯后资料集,中金公司(37.610, -0.09, -0.24%)为独家保荐人。

  第四范式专注于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软件,使企业能够开发其自有的决策类AI应用,发掘数据隐含规律并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据港交所最新披露,第四范式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收入为6.4亿元,2022年同期为4.8亿元,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幅达33.6%。此外,公司的收入规模增长快速,从2020年的9.4亿元增长114.2%至2021年的20.2亿元,并进一步增长52.7%至2022 年的30.8亿元。

  公司的经调整亏损明显收窄,排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及其它一次性开支的影响,2020年至2022年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9亿元、5.6亿元、5.0亿元,2023年一季度经为6513万元。2020年至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41.4%降至2021年的27.7%、并降至2022年的16.4%,今年一季度同比降低约4个百分点至10.1%。

  同时,第四范式的毛利于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4.3亿元、9.6亿元、14.9亿元,毛利率水平稳定在45%-50%之间。截止2023年3月31日,第四范式的流动现金资源共计29.9亿,表明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充足的现金流用于日常运营。(文猛)


]]>
水滴公司:2023年Q2营收6.79亿元,环比增长12%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7日晚间消息,水滴公司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计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第二季度,水滴公司净营业收入6.79亿元,环比增长12%,净利润2170万元,连续6个季度实现盈利。

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水滴公司旗下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保产生的首年规模保费为21.97亿元,相比前一个季度增长29.8%。截至2023年6月30日,水滴平台向客户提供1050种保险产品,单个季度增加了174款,重疾险产品产生的首年规模保费占比21.8%。

第二季度,水滴公司保险相关收入5.97亿元,占比达到87.9%。水滴公司另一项业务水滴筹第二季度服务费收入约4468万元,该项业务的运营亏损约6413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水滴筹上线以来累计约4.39亿用户向超过295万名患者捐赠601亿元。此外,水滴公司新业务翼帆医药实现收入2940万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100万元,增长幅度超过167%。


]]>
上海泰矽微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星宇股份出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7日消息,据泰矽微获悉,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矽微)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A股上市公司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宇股份”),此前双方均已发布意向合作书签署并持续性进行相关项目合作。

泰矽微电子是一家高性能专用MCU芯片供应商,专注于各类高性能模数混合芯片研发,致力于打造平台型MCU芯片设计厂商。公司产品被应用于信号链、射频、电源管理等模拟技术与微处理器的融合,应用覆盖汽车、医疗、工业及消费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于将高可靠性、低功耗的微处理器和高性能模拟,专用硬件加速电路及算法等融合来满足各个垂直行业市场需求的系列化SoC芯片,包括无线通信、传感器、计量、电池管理、电源等多个领域的低功耗模数混合芯片。

泰矽微董事长熊海峰表示:“星宇股份是继上轮泰矽微战略投资方科博达后的又一汽车照明及执行器类股东,是该类市场的知名行业龙头企业。在当前极具挑战的宏观环境下,星宇股份的入股将会更有利于泰矽微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国产芯片红利,快速成为国产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和平台型芯片企业。”

本轮投资方,星宇股份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林树栋先生表示:“星宇股份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在汽车智能照明和电子领域有着深厚的产品和技术积累,良好的市场客户基础和强大的垂直一体化制造能力;泰矽微专注于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车规芯片研发多年,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相信泰矽微在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与星宇股份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未来汽车智能化相关产品从设计到制造领域有很大的共同发展空间,相信对泰矽微的战略投资与战略合作必将为双方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加强双方跨领域的融合合作,结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在业界形成持续领先的竞争力,一起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
讯飞耳机团队独立创业,未来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7日消息,据36氪获悉,AI智能硬件公司「未来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天际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新产品落地、市场拓展等多个用途。

未来智能CEO马啸表示,硬件创业公司需解决四个维度上的问题:产品、供应链、品牌、销售。进入红海市场后TWS耳机市场将由两类玩家主导:一种是手机厂商持续推出自有品牌的TWS耳机;另外一种则为专攻垂直市场的TWS耳机厂商,以差异化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而未来智能正是瞄准办公场景,陆续推出iFLYBUDS Pro、iFLYBUDS Air、iFLYBUDS Nano+等多款会议办公耳机。

目前iFLYBUDS系列产品适配系统通话、网络电话以及市面上主流的会议APP。同时支持边录音边转文字,外语实时翻译、语气词过滤、智能分段与排版、说话人识别等多个功能,录音转写准确率高达98%,并支持10种语言、12种方言、10个行业术语词汇。

数据安全方面,iFLYBUDS系列产品经过CCRC安全认证,从存储到传输都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加密措施。内置存储采用序列式文件加密存储,即使耳机丢失也不怕文件泄漏;传输采用ECC加密,有效保证数据传输安全;云端存储默认加密,并提供DDoS入侵防御服务,对用户数据采用域管理策略,以保障用户数据隐私安全。

通过数年积累,iFLYBUDS Pro目前续航可达到50小时,降噪深度达到45dB,加入闪存芯片,左+右耳机自带4小时通话录音存储空间,同时音质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销售渠道方面,未来智能目前已开设天猫、抖音电商、京东店铺,尤其在抖音电商中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马啸表示,仅618期间,未来智能一天能做到200万的成交。未来智能今年下半年已开始布局线下与海外渠道,将进一步完善销售布局。


]]>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大模型重构商业 蚂蚁坚持纯自研全栈布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99IT讯  第二届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今日在上海举办。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谈到AI大模型时表示,借用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博士的论述,这是新时代的序章,真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回望过去,iPhone所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大促进了人和人,人和服务、商品的链接。包括LBS服务,无现金社会,彻底改变了生活,影响非常深远。

井贤栋表示当前一大波大模型的冲击,类似于iPhone时刻,会重构很多商业。大模型当下已经影响公司里传统的客户运营,市场营销,销售,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影响。

井贤栋强调,蚂蚁是将科技作为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最重要的生产力、发展根本的驱动力。蚂蚁集团高度重视大模型,不论是基础大模型到上层的应用大模型是全情投入,纯自研,全栈布局。


]]>
SEMI: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于2024年重回1000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台媒联合报报道,9月5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全球营销长暨中国台湾区总裁曹世纶表示,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将由去年的1074亿美元下滑18.6%至874亿美元,并预测将于2024年出现反弹,再次回到1000亿美元水准。

  曹世纶指出,半导体设备市场历经多年历史性荣景后,今年进入调整期,通过高性能计算和联网商机,将可望于明年出现强劲反弹,对市场长期稳健增长预测保持不变。从半导体设备销售地区别来看,今、明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仍将稳居全球设备支出前三大地区。中国台湾预计先于今年领先,明年则由中国大陆重返榜首,大多数追踪地区的设备支出走势也都如出一辙,今年下跌,明年则重回成长曲线。

  此前SEMI发布报告称,2023年包括晶圆厂设备及后段封测设备销售额将同步下滑,其中,晶圆厂设备销售额将减少18.8%;封装和测试设备销售额分别减少20.5%及15%。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晶圆代工及逻辑用设备销售额将减少6%。SEMI指出,因消费者和企业对存储器需求低迷,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设备销售额将减少28%,闪存存储器(NAND Flash)设备销售额将减少51%。

]]>
聚焦科技、人文和产业 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今日开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9月7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正式开幕。这场以“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的大会为期三天,近20位“两院”院士、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全球超500位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专家学者,将在此带来一场科技、人文和产业的思想碰撞。

大会设有1场主论坛、36场见解论坛、8000平方米科技展览、3000平方米绿色集市,并首次举办科技人才招聘会。除现场参与外,大会还首次设置了外滩大会数字空间,感兴趣的观众可通过元宇宙的方式“沉浸式”参会。

看点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与产业大会

“两院”院士、诺贝尔奖或图灵奖得主,科技领军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孟加拉、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科技创业者,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抗量子密码、隐私计算、图计算、安全智能、区块链、Web3.0等前沿数字科技及产业实践,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并与会发布最新科技成果。

看点二:有温度的人文大会

“人文”这一关键词也将贯穿大会始终,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帮助社会更好地适应数字革命?大会设有“可持续发展篇章”,重点关注社会责任、风险应对、ESG、科技伦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就业和人才发展等话题,并将举办40家科技企业联合招聘会。

看点三:贴近市民、好玩好逛的大会

外滩大会的科技展览和绿色集市,以沉浸式、场景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参会者打造好玩好逛的科技创新展、绿色生活方式展。

科技展览贴近市民生活,展示科技在金融服务、出行、政务办事、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成果,体现可全国推广、复制的“上海科创样本”;绿色集市设有荒漠、森林、海洋、城市四大主题体验区,近30个绿色可持续品牌参与,展示新潮的绿色生活方式、丰富的低碳商品、有趣的公益环保互动。

如果说科技、人文和产业是外滩大会的主旋律,那“开放”就是它的底色。今年,外滩大会升级了组织架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报业集团、外滩投资集团、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组建成立外滩大会组委会,以“开放的模式”更好推动金融科技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外滩大会还设立了国际化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并首设高能级金融科技咨询委员会、科技人才交流会,进一步提升大会影响力和公共价值。

当天,丁奎岭、张人禾、何积丰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三院院士”迈克尔·I·乔丹(Michael I. Jordan),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美国运通全球网络服务总裁穆罕默德·巴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拉赞 · 穆巴拉克等科技界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军人物出席了开幕式。

近期由《亚洲科技日报》评选的亚洲三大顶级金融科技峰会,上海外滩大会和香港金融科技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一道入选。


]]>
环球音乐推动互联网音乐商业模式大变革:将更多报酬分给专业音乐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9月6日晚间消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环球音乐本周与法国流媒体音乐公司Deezer达成协议,推动流媒体音乐商业模式的变革,将更多报酬分配给专业音乐人,而不是环球音乐首席执行官卢西恩·格兰杰(Lucian Grainge)曾批评过的“噪音的海洋”。

  根据这项协议,专业艺人获得的报酬将提高10%。这是自2008年流媒体音乐巨头Spotify成立以来,流媒体音乐商业模式的首次重大变革。作为新模式的一部分,在计算版税时,专业艺人,即每月至少获得1000次收听的艺人,其作品播放次数在版税计算时的权重将达到非专业艺人的两倍。

  Deezer首席执行官杰罗尼莫·福尔奎拉(Jeronimo Folgueira)表示:“这是音乐产业运行方式的重大变化。我们有9000万首曲目,其中很多都是噪音,就是字面上的噪音、洗衣机的噪音和雨声。如果30秒的洗衣机噪音和哈里·斯泰尔斯(Harry Styles)的最新单曲得到的报酬一样,这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如果听众主动搜索歌曲或艺人,这些播放的权重将再增加一倍。例如,如果用户在Deezer应用上搜索“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并播放了她的一首歌,那么这首歌将被计为四次流媒体播放,并据此进行版税计算。

  这样做的目标是减少流向业余艺人、机器人和白噪音的资金。高盛(323.595, -0.15, -0.05%)估计,此类“长尾”内容去年产生了约9亿美元版税。

  环球音乐首席数字官迈克尔·纳什(Michael Nash)表示,这些变化将给该公司的收入带来“积极的贡献”。环球音乐旗下有泰勒·斯威夫特、埃尔顿·约翰和Drake等众多明星。

  如果这些变革在其他流媒体音乐服务上得到广泛复制,将对音乐行业产生重大影响。Spotify、Apple Music和Deezer等服务推动了音乐行业的复苏,近十年来音乐行业的收入一直在增长。然而,流媒体平台向艺人付款的方式一直没有改变,这让唱片公司和艺人感觉受到不公的待遇。

  在目前的付款结构中,听众每月的订阅费被汇集在一个音乐特许权使用费池子中,根据在听众中的份额在版权所有者之间分配。无论是谁创作了音乐,以及听众是通过算法被动收听还是搜索音乐主动收听,艺人获得的版税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人收听音乐超过30秒,就会被计入音乐播放次数。

  高盛预计,今年流媒体音乐市场的总收入将达到380亿美元,而流媒体音乐平台向环球音乐等版权持有者支付收入的2/3。平均而言,流媒体音乐用户会为每次播放支付约0.005美元,或1000次播放5美元。高盛分析师指出:“听一首31秒的独立艺术家歌曲、一位流行艺人的整整3分钟歌曲,或者5分钟的雨声,版权方的收入都是平等的。”

  音乐行业的高管们担心,流媒体音乐平台上的欺诈和“噪音”激增正在从唱片公司和艺人手中抢走版税收入。2023年,每天有超过12万首歌曲上传到Spotify,而2018年只有2万首。

  Deezer将于10月份在法国推出新的付款模式,并计划从明年1月份开始向全球市场推广。福尔奎拉表示,1000次播放的门槛“相当低”,而只有“人类艺术家”,而不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才有资格获得更多版税。同时,被检测为“噪音”的歌曲将不会收到任何版税。

  纳什则表示,此举将“确保我们在艺人生涯的各个阶段都能更好地支持和激励他们,无论他们拥有1000粉丝、10万粉丝还是1亿粉丝”。

  环球音乐还在与Spotify、Tidal和SoundCloud等其他流媒体音乐平台就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方式调整进行谈判。

  怀疑者认为,推动流媒体音乐行业做出变化是大公司的防御性举措,这些大公司担心流媒体音乐的热潮正在减退。Midia分析师马克·穆里根(Mark Mulligan)表示:“环球音乐、索尼(85.8, 1.26, 1.49%)和华纳(33.885, 0.53, 1.57%)需要保持营收增长,才能让投资者满意。因此,他们开始寻找非自发性的增长方式。“

  Deezer的福尔奎拉表示,这些变化是为了帮助那些想要靠音乐谋生的艺人。“对那些大量上传对听众几乎毫无价值的废话的上传者,我们将剥夺给予他们的激励。”


]]>
苹果回应“看门人”角色:对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存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9月6日晚间消息,据报道,针对欧盟今日将苹果(185.425, -4.28, -2.25%)和谷歌(136.53, -0.18, -0.13%)等六大科技公司列为在线服务的“看门人”,苹果公司回应称,它仍对新的欧盟《数字市场法案》中的隐私和安全风险感到担忧。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的重点将是如何减轻这些影响,并继续向我们的欧洲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今日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将苹果、Alphabet、亚马逊(136.3, -0.97, -0.71%)、Meta和微软(332.7, -0.85, -0.25%)等六大科技公司的22项互联网服务列为在线服务的“看门人”。

  根据《数字市场法案》的规定,这些月活跃用户超过4500万的服务,都被要求进行风险管理,进行外部和独立的审计,与当局和研究人员共享数据。

  总体而言,该法案将迫使这些科技巨头采取更多措施来处理非法内容,否则将面临最高相当于其全球营业额6%的罚款。

  微软今日表示,接受欧盟将其指定为“看门人”的决定,同时也欢迎欧盟委员会对必应搜索、Edge浏览器和微软广告(Microsoft Ads)展开调查,以赢得未来的豁免。

  谷歌法律总监Oliver Bethell称:“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一直在努力满足《数字市场法案》的新要求,如今我们将全面审查欧盟的该决定。”

  Facebook母公司Meta也表示,仍在评估欧盟委员会的决定。


]]>
思享无限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思享无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享无限",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J)今日公布其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暨上半年财务业绩。

2023年第二季度运营和财务亮点

  • 营收为人民币3.632亿元(约5,01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营收为人民币5.065亿元。

  • 毛利润为人民币5,040万元(约70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毛利润为人民币9,320万元。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470万元(约1,17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的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770万元,同比增长25.2%。

  • 调整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680万元(约1,20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调整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同比增长41.3%。

  • 付费用户总数为210,673人,而2022财年同期为268,722人。

2023年上半年运营和财务亮点 

  • 营收为人民币6.674亿元(约9,20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营收为人民币9.700亿元。

  • 毛利润为人民币9,050万元(约1,25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毛利润为人民币2.076亿元。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160万元(约1,12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的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509亿元。

  • 调整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200万元(约1,270万美元),而2022财年同期调整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92亿元。

  • 付费用户总数为325,924人,而2022财年同期为445,753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028亿元(约2,800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753亿元增加人民币2,750万元。

思享无限董事长兼CEO何晓武评论说:“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演进,不仅改变了移动娱乐的格局,也重塑着我们思享无限的未来愿景。为消费者打造一个更丰富、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体验,将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潜力。延续我们之前的承诺,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打造一个独特的开放式元宇宙平台生态系统。我们正以大胆姿态迎接元宇宙的巨变,这既见证了我们前瞻性的远见,也彰显了我们对创新的坚定信念。借助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将向用户生动地展现我们的元宇宙生活理念,满怀激情地开创移动娱乐的新时代,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带来更多颠覆性的应用,进一步定义人们在元宇宙中的互动方式。”

思享无限CFO邓本桐补充道:"2023年第二季度,在营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调整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人民币8,680万元,约1,200万美元,增幅为41.3%。这样的财务业绩突显了我们即便在极具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仍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行业趋势,同时完善业务策略,以抓住增长机会并增加收入来源。

我们继续专注于发展直播业务,全力提升用户参与度,扩展虚拟场景,以优化我们的平台,我们计划充分利用虚拟体验和互联平台不断演变的格局,将业务拓展至元宇宙领域。具体而言,我们将投入力量开发元宇宙平台,并同时在全球扩展业务。我们对我们的业务增长潜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充满信心。”


]]>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首次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42%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文来自中国家电网  

  我们日常购买电动自行车,一般都会对车辆本体、电池等非常关注,但是却忽视了充电器的隐患。

  据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进行了首次国家监督抽查,检测机构最新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不合格率率竟然高达42.4%。

  日常生活中,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一充就是一通宵的车主恐怕也不在少数。

  但事实上,充电时间超过8小时,就是过度充电,不少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很多都是和过度充电直接相关。

  据悉,前不久上海市长宁区一小区内一辆电动自行车凌晨突然起火,导致周围八辆电动自行车烧毁。

  而在江苏省无锡市,这起发生在一家企业车棚内的火灾,造成了多达五十多辆电动自行车受损。  与车辆烧毁相比,还有一些电动自行车,火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在广州市海珠区,今年5月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电池火灾,就造成了五人死亡的悲剧。

  来自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消防救援部门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在1.8万系列,比2021年上升23.4%。

  所以在此也呼吁大家都多多关注爱车的充电器,并且避免过充。

  另外,飞线充电也是要坚决杜绝的,目前福建已经出台新规,从9月1日开始此类行为将会被罚款。


]]>
阿里妈妈首次发布AI商业化战略 淘系商家迎来大利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6日,阿里妈妈在2023年m峰会上,首次发布AI商业化战略。通过持续革新的AI技术,以两大智能化新产品为核心引擎,阿里妈妈助力商家实现AI决策、AI投放和AI创造,与商家在店铺、直播、内容三大增量中心场域共赢淘系增量。这也意味着一个AI全面商业化应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MD:Title]

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市场部总经理穆尔表示:“阿里妈妈正在用更全局的视野和所有商家一起思考全盘经营。过去三年,阿里妈妈蓄力变革,并通过产品革新、技术创新、数智应用,与所有伙伴一起,全面跨入一站式投放的简单经营新时代。”

[MD:Title]

在技术创新方面,阿里妈妈用多年的数字积累和经营经验沉淀进行AI技术训练,打造了面向电商行业的专属AI大模型。“阿里妈妈以全球领先的全栈技术体系,从知识驱动、逻辑推理、创造性三方面出发,为商家构建三大AI普惠能力:AI创造力、AI决策力、AI投放力,满足商家经营全流程中的创意生产、决策分析、投放效果等需求,帮助商家实现AI全面应用。”淘天集团阿里妈妈首席技术官郑波介绍,这一技术创新带来AI经营力,开启了电商行业进入AI商业时代的全面革新。

[MD:Title]

以AI技术驱动,阿里妈妈此次重磅发布两大产品,一站式营销投放系统「万相台无界版」和一站式品牌经营平台「阿里妈妈百灵」,为商家打造经营品效合一的增长“双引擎”。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广告产品中心总经理渊穆介绍:“两大产品将助力商家应对多元复杂的经营环境,链接淘外淘内全渠道资源,一站式解决经营问题,化繁为简,简单经营。”

[MD:Title]

其中,阿里妈妈百灵独占手淘强势品牌展示资源,聚拢全网百大媒体联盟及内容平台,围绕轻互动、内容化等方向全面升级创意能力,以达摩盘数智能力引导品牌策略,以深度算法强化全网履约能力,让品牌一站式精准触达全网高优用户、一体化实现全域品效投放,从而实现品牌势能的全网爆发。

“数智应用聚焦品牌的全域经营”,淘天集团阿里妈妈数智策略及策划中心、创意生态中心总经理苏誉介绍,阿里妈妈达摩盘以更全面的人货内容大促经营方法论、更科学的序列化投放能力和更强大的人群渠道能力,帮助客户实现更全局的经营提效。

[MD:Title]

而随着双11即将到来,阿里妈妈在产品革新、技术创新、数智应用层面的发力,也将全面应用于2023年双11。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全媒体运营中心总经理将太介绍,以新增量创造确定性增长经营环境,以新场景驱动消费转化,以新生态为智链经营保障护航、拓展生意增长蓝海,以双11专属的新产品权益助力品牌掌握确定性运营密码,阿里妈妈将助力商家在双11实现「多频快收,赢三中心增量红利」。

[MD:Title]

事实上,随着淘系内容化战略的推进,店铺、直播、内容成为淘系经营的三大增量中心,决定了新一轮的生意格局。品牌商家在未来的经营实践中,把握好这三大中心的增量,可实现全年生意多频爆发。而阿里妈妈一系列革新,助力商家以更简单、更持久、更高效的方式,赢得三大中心淘系增量红利,全年多频爆发。


]]>
旅游平台 VAKATRIP 通过与 NUVEI 展开支付合作将转化率提高了2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加拿大金融科技公司Nuvei Corporation(下称"Nuvei"或"公司")(纳斯达克:NVEI)(TSX:NVEI)今天宣布,公司入选领先的在线旅游预订平台 VakaTrip 的支付合作伙伴,为 VakaTrip 的国际扩张提供支持。


总部位于中国的 VakaTrip 正在利用 Nuvei 的全球影响力,包括 Nuvei 在 47 个国家/地区的本地收单能力,优化其国际客户的支付受理。 这包括优化结算,以实现平稳高效的资金转移,以及通过一流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交易安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欺诈。

Nuvei 可以通过单点集成支持 600 多种支付方式,这也使得 VakaTrip 能够在其运营的每个市场向其客户提供所有相关的支付方式。

自从与 Nuvei 合作以来,VakaTrip 的业绩有了显著提升。 成功支付的转换率提高了 20%,VakaTrip 的总支付成本降低了 15%,进一步优化了支付效率。

Vakatrip 首席执行官 Muwa Yang 就此次消息发布评论道:"Vakatrip 以其对客户服务的承诺而自豪,并以其为酒店和航空公司提供高效便捷的预订服务而闻名。 通过利用 Nuvei 市场领先的支付技术,Vakatrip 可确保其客户享受顺畅无阻的支付体验。"

Muwa Yang 继续说道:"Nuvei 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它对我们的支持远超一家支付处理机构应提供的支持。 Nuvei 是我们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基石。"

"我们很高兴扩大与 VakaTrip 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其国际扩张和加速增长提供支持,"Nuvei 首席执行官兼主席 Philip Fayer 补充道: "VakaTrip 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化支付的结果已经开始浮现。 随着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我们期待 VakaTrip 的营收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地增加。"


]]>
任正非最新内部讲话: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4日下午消息,华为今日在心声社区公布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他表示,华为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同时,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任正非表示,这个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华为就愿意要。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他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若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华为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对于人才的成长,任正非强调,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另外,华为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任总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

  2023年7月28日

  一、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但在招聘时要讲清楚公司的业务边界,允许在边界内研究探索。

  公司已经明确,我们要努力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领先世界,不是在全方位领先。所以,我们产品的边界是收缩的,研究的边界可以适当宽一些,也不是宽得无边。那么,招聘的时候,首先要划定一个业务边界,讲清楚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边界是什么。不在我们这个边界内专业的人员,他是否愿意从事在边界内的工作?如果他愿意,转行是可以的。比如,孙中山本是学医的,先是医人,后来医国。我们公司出售的莫贝克电源公司的主力曾是牙科医生,因为技术是相通的,他虽然学习神经学、蛋白质生物学等,但计算能力也很强。所以,我们不要对人才有固定看法。

  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我们就愿意要。我们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当然,高端人才全部是指技术方面,管理类或其他行业不在此列,管理类的干部走垂直循环、在实践中逐步成长的道路,没有层层的实践成功经验积累,很难有破格提拔的可能。

  二、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我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若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公司指定了一批高级专家,信任他们对人才的识别和评价,去入职新员工中寻找合适的人。专家先把一些题目出在网上,有人回帖,专家就去找他喝咖啡沟通,判断这个人是否明白了题目,是否有破题的能力,他适合到哪个部门工作、定多少级,专家签字就行。新员工在入职时就可以有差异化,为什么同班同学一定要整齐划一前进呢?我们不要担心定错级,即使定错也是一个短时间的问题。如果他确实没本事,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自然淘汰,也只拿错了短时间的高工资;如果他确实有本事,就还会往上升,很快就能超过你的标准线。如果在定级上有担心,可以有一个主谈人和一个复核人,两人签字就确定了,不需要强调严丝合缝100%准确,可以适当模糊一些。

  其实,集体评议往往会埋没人才。“歪瓜裂枣”很多,我们的专家要识别他特殊能力的一面就行,也不用全面评价一个人,“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破格进入清华大学,开启了华罗庚高水平数学的研究生涯;罗家伦当清华校长时,录取了数学成绩只有15分的钱钟书,成就了一位文学大师。初始职级,在校园招聘时可以定一次,在与优秀新员工喝咖啡时也可以再定一次,我们直接授权这批专家。

  三、全才是从专才中产生的,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

  第一,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绕着城墙转,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系统性的、阐述性的和构建性的专家合起来也不行,就如皮蛋粥一样,皮蛋还是皮蛋,粥还是粥,并没有发生物理和化学性的转变。

  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不是我们去找。大家看到,为什么大领袖、大统帅绝大多数都是小镇上产生的?因为大都市很重视规矩,约束很多,当然不仅仅是父母、社会、环境、同时代的小朋友,因此它们大量产生的是工程师、艺术家;小镇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小孩也不懂得太多的世界,他们在某一件事上就容易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容易成长起来,产生历史贡献。例如毛泽东、粟裕……。他们一定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小孩走路喜欢踩小水坑,只有他自己摔两次,才知道水坑不能踩,才有自主决策能力。所以,我们强调要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做一个小项目成功,他就知道什么叫决策;如果他一个事情都没有成功过,他当高级干部时的决策就是胡来。我们在选择干部的时候,贯彻没贡献不考核,节省人力资源。

  财经这几年在世界名牌大学里招了很多人,先派到非洲去做PFC。PFC要做核算,核算就一定要懂业务,就一定要去看基站、板件……是什么,这样他对业务有一点理解;不理解业务的财经人员,只能做会计。了解两年以后,从基层CFO、精算师……他慢慢循环上升,最后到机关来,机关就没有了“空军司令”,而是知晓项目的管理者。所以,现在我们招聘的系统工程科学家、博士,也是先到产品线,从产品到开发……,再一点点升级上来,不是一来就能够做规划的。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比如,光的专家走到交换去,硬件的走到软件去,软件的走到硬件去……超越现有专业上面再有这样一个跨界平台。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四、我们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我们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就如“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第一,高端技术人才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一定会显出他的价值来,然后在价值体系去评价他。我们可以设一个高端投诉平台【进入黑猫投诉】【进入黑猫投诉】,大家有问题就写邮件到这个平台,人力资源去听他倾诉,做成纪要报给有关部门帮助他调整。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人际理解力强、熟悉华为流程、善于沟通、善于团结人的老员工,到导师部去听群众的声音,调节矛盾。

  第二,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大家愿意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把思想炸开。一是,喝咖啡是一种形式,网聊也是“喝咖啡”,比如2012实验室在群里的讨论就很激烈,关于软件突围方向在心声社区的回帖有1500多条,别看这一片骂声,这就是贵人指点、高僧开光、西汉张良在桥头获得的天书……。对新员工是多么好的指引。我为什么不愿意网聊,愿意喝咖啡呢?我认为讲话互动比文字互动效率高、表述更清楚。二是,高级专家要用更多精力来读文献,而不是埋头做事。比如,把一半时间用来读文献,写写感想。三是,我们“黄大年茶思屋”应该号召所有员工把他认为好的文献转帖过来,如果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就把索引贴上来就行,大家再去那个网站上查阅,这也是一个沟通方式。

  今天听了汇报,你们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历史滚滚向前就会有新陈代谢,有人选择离开就会有继任上来,但是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机制,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
ARM本周启动IPO路演 估值和融资规模均不乐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4日晚间消息,据报道,备受关注的ARM IPO(首次公开招股)将于本周启动路演,但此次IPO的融资规模和估值均不太乐观。

  最初,软银(22.2, -0.20, -0.89%)计划通过ARM IPO至多融资100亿美元,从而使其成为继阿里(95.01, 2.11, 2.27%)巴巴和Facebook之后,科技市场规模最大的上市活动。

  但如今,软银已调低融资规模,预计将融资50亿美元至70亿美元,远低于之前的预期。同时,对ARM的估值也降至500亿美元至600亿美元,而之前的目标是6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

  ARM已经将其最大的一些客户,包括苹果(189.46, 1.59, 0.85%)公司、英伟达、英特尔(36.61, 1.47, 4.18%)和三星电子(208.25, 0.00, 0.00%)等,列为其IPO的战略投资者。但此次IPO的具体表现,还取决于投资者如何更广泛地权衡各种因素,包括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以及人工智能大潮将在多大程度上推动ARM的利润增长。

  咨询服务公司Astris Consulting分析师Kirk Boodry在一份报告中称:“我们预计,500亿美元至600亿美元的估值更现实。事实上,ARM招股书所披露的情况也不那么乐观,不仅营收受到侵蚀,对特定市场的依赖也超出预期。”在最近一个财年,ARM营收为26.8亿美元,同比下滑约1%。

  对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而言,调低后的ARM估值无疑是一个打击。上个月,软银以161亿美元从愿景基金(Vision Fund)手中收购了ARM 25%的股份,为ARM估值约640亿美元。之前,软银控制着Arm约75%的股份。

  这笔交易表明,软银可能至少认为ARM的IPO估值将高于640亿美元。但如今看来,前景不容乐观。另外,行业分析师Sharon Chen认为,融资50亿美元至70亿美元也不足以抵消这笔收购交易(收购ARM 25%股份)对软银的影响。

  Chen表示,这笔交易可能削弱软银调整后的贷款价值比率,即从6月份的21%削弱至24%左右。相对于穆迪对Ba3评级的要求,其杠杆率可能处于疲软状态。

  当然,随着本周路演的进行,在下周纳斯达克(14031.8145, -3.15, -0.02%)正式上市之前,这些数字仍可能发生变化。Chen认为,上市首日表现逊于预期可能会对软银的信用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
硅谷寸土寸金,何不再造一个?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 郑峻发自美国硅谷

  (图注:神秘公司买了两个旧金山的土地)

  既然硅谷寸土寸金,一地难求,何不再造一个全新城市(17.220, 0.00, 0.00%)?

  (图注:广义的硅谷地图)

  硅谷寸土寸金

  我们熟悉的科技创新圣地硅谷,是加州北部旧金山湾区一条狭长地带。一边是海湾,一边是山脉,南北大约80公里,宽度还不到30公里,由101和280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南北。

  广义的硅谷从北部的旧金山市到南部的圣何塞市,在这个狭长的地带,居住着近400万人口(旧金山、圣马特奥和圣克拉拉三个郡)。其中拥有97万人口的圣何塞是美国人口第12大城市。

  这里聚集着数千家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雇佣了50万多名高科技人才,吸引了美国三分之一的风险投资。从惠普、英特尔、苹果到谷歌和Meta,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巨头在这里诞生,硅谷也成为全球半导体和互联网中心。

  凭借着高科技产业,硅谷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仅次于瑞士苏黎世和挪威奥斯陆,圣何塞都市区(包括圣何塞、桑尼维尔和圣克拉拉)的人均GDP高达13万美元。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却想离开繁华富裕的硅谷。过去两年时间,这里是美国人口流失最为明显的都市区,旧金山湾区减少了25万人口,旧金山人口减少了7.5%,圣何塞更是跌出了美国人口前十的位置。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搬离硅谷?在科技不断造富的背后,旧金山湾区的税负、物价和房价实在是太贵了,是美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地区之一。加州地产中介协会(CAR)的数据显示,圣何塞都市区的平均房价目前高达162万美元,同比上涨了10.2%。

  尽管美联储过去一年连续加息,推动美国30年房贷利率突破了7%,房屋销售市场也陷入了停滞期,目前市场销售的房屋数量同比减少了62%,但房屋价格并没有出现下滑,更多的房主和意向购房者都选择了持股等待。

  饱受居不易困扰的并不只是有居民,还有这里的高科技公司们。由于办公地段稀缺,科技公司要在硅谷南湾扩建新园区,不仅要支付数亿美元的高价购置土地,还要通过繁琐冗长的政府听证与环保审批程序,甚至还要做出诸多承诺回馈当地社区与居民。

  以互联网巨头谷歌举例,外界熟知的GooglePlex总部园区是2003年迁入的,购置于已经破产的SGI公司。但随着谷歌业务高速增长,这个园区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仅是2016年到2018年,谷歌在山景城、桑尼维尔和圣何塞就购置了超过28亿美元的办公用地兴建新的园区。

  苹果在迁入了太空飞船新总部之后,还保留着此前的Infinite Loop总部,但这还不够,他们依然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园区规模。今年1月,苹果以3.46亿美元的价格购入了库普蒂诺总部附近一个包括10座办公楼的园区;7月,苹果又斥资7000万美元购置了周边一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四层办公楼。

  虽然过去几十年时间,美国各地都在积极吸引科技人才和创业公司,提出打造新硅谷的愿景,也出现了硅山(德州奥斯汀)、硅滩(南加海岸)、硅港(麻省波士顿)等新的科技创业中心;但硅谷依然是美国不可动摇的科技创新中心。即便是搬到德州的特斯拉、甲骨文等科技公司,也必须将研发中心留在硅谷。

  尔湾成功先例

  既然硅谷土地资源稀少又昂贵,又牢牢吸引着科技人才和风投资金。那么,为什么不在旧金山湾区附近不远处,重新规划和建设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硅谷都市?

  (图注:尔湾市被誉为最宜居的城市)

  实际上,这个模式在美国早已有了成功先例。加州南部城市尔湾(Irvine)就是著名的埃尔文公司(Irvine Company)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统一规划和建设的一个占地170平方公里的全新城市。尔湾的土地就来自于埃尔文家族的持续收购。

  因为来自同一家公司的统一规划建设,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尔湾的城市规划科学合理,道路整洁有序,社区建设完善,绿化优美宜人,而且治安令人安心。显然,这样的城市会受到购房定居者的欢迎。

  房产中介平台Redfin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尔湾的房屋销售中值高达140万美元。埃尔文公司也从尔湾的建设和管理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值得一提的,尔湾也是中国大陆移民最青睐的定居城市。这里有接近一半的居民都是亚裔,华人比例更接近了三成。

  在旧金山湾区复刻一个尔湾?这个投资理念无疑很具想象力和吸引力。而且,已经有家公司在这么做了。

  过去的五年时间,有个神秘的财团一直在旧金山湾区北部的索拉诺地区(Solano County)大举收购土地。这里距离旧金山仅有半小时车程,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硅谷,几乎是天壤之别,还有大片未开发的荒地用于农牧业和风力发电。

  为了成片拿到大规模的土地,这群饥渴的投资者甚至愿意支付数倍的高价,让原先的农场主们瞠目结舌。但看起来投资者们完全不在乎,因为即便支付高价购地,这里的荒原旷野与硅谷相比,依然是白菜价。

  过去的几年时间,这个疯狂收购土地的财团身份一直是个谜团,甚至有传言背后是中国富豪要买走美国土地,还引发了当地议员的介入质询。直到最近,这个财团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外界展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再造硅谷蓝图——“永恒加州”项目(California Forever)。

  背后硅谷富豪

  (图注:神秘公司背后的投资者们)

  这个财团名叫Flannery Associates,他们的背后投资者是硅谷的顶级亿万富翁们:乔布斯遗孀鲍威尔·乔布斯(Powell Jobs)、风投大亨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een)和他的合作伙伴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LinkedIn创始人霍夫曼(Reid Hoffman)、支付公司Strip创始人柯林森(Colison)兄弟、前Github CEO弗里德曼(Nat Friedman)等人。

  (永恒加州网站列出的项目投资者)

  根据最近曝光的公司文件,“永恒加州”项目的最初创意来自一位年仅36岁的高盛交易员斯拉梅克(Jan Sramek),他在2015年出售了自己创办的软件公司之后,开始策划新创业项目。

  2017年,斯拉梅克通过好友、支付公司Strip创始人柯林森(Colison)兄弟的引荐,联系了硅谷风险投资大亨莫里兹(Michael Moritz),希望这位传奇投资者帮助自己推进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硅谷不远处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

  出生在英国的风险投资家莫里兹或许是硅谷人脉最广的大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曾经是《时代周刊》驻旧金山的科技记者,是乔布斯在媒体圈的好友;乔布斯称赞莫里兹是他遇到最有才华的科技记者。

  (图注:硅谷传奇投资家莫里兹)

  莫里兹不仅是位成功的记者,他后来成为了硅谷互联网时代的见证人。1986年,他加入了红杉资本出任合伙人,先后投资了谷歌、雅虎、PayPal、YouTube等诸多科技巨头。直到今年,他才辞去了红杉资本的职位,结束了近四十年的风投生涯。目前他的个人财富约在56亿美元。

  斯拉梅克的新建城市设想,很快吸引了莫里兹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出面联系了自己的圈内好友;说服这些亿万富翁们共同筹资数亿美元在硅谷附近收购土地。

  项目启动者斯拉梅克担任了“永恒加州”投资基金的董事合伙

  人,而其他投资者则作为有限合伙人(LP)。斯拉梅克的好友、Strip的创始人科林森兄弟成为了第一个LP,他们目前持有永恒加州大约3%的股权。

  Flannery的很多投资者,包括莫里兹和马克·安德森都曾经公开批评过旧金山政府的无能。过去几年,旧金山市区到处可见无家可归者的帐篷,满地都是排泄物和毒品针头,打砸抢等财务盗窃犯罪更是猖獗。莫里兹本人甚至不惜个人出资呼吁旧金山民众施压政府打击当地猖獗的毒品和盗窃犯罪,解决满大街的无家可归者问题。

  既然改变不了旧金山的堕落,那就另起炉灶再建一个全新的城市。从2018年开始,这些亿万富翁投资的Flannery公司就开始在索拉诺地区的Fairfield市,一块接一块地上门求购农业土地,无论对方是否计划出售。

  为什么选择索拉诺地区?这里距离硅谷只有半小时车程,但当地经济却依然以农牧业为主,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也是旧金山湾区最穷的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大片土地都属于牧场主,收购起来相对简单。而且,这里有河流,还有海湾,更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项目之初,Flannery的土地收购价格甚至还不到每英亩5000美元(一英亩约合4046平方米)。为了说服一些农场主出售土地,Flannery甚至愿意支付比市价高出数倍的价格。面对着不差钱的豪迈买主,当地居民开始串通起来哄抬地价,每英亩出售土地价格从5000美元一路哄抬到最近的2万美元。

  这家神秘的公司很快吸引了当地居民的猜测,也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关注,因为索拉诺地区还有一个重要军事设施:特拉维斯空军基地(Travis Air Force Base)是美军在西海岸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也是美军覆盖太平洋(3.940, 0.00, 0.00%)的空中运输枢纽。FBI和美国财政部先后介入对Flannery的投资人进行了审核。

  买下两个旧金山

  在接到当地农场主报告之后,索拉诺地区的Fairfield市长和联邦众议员下令调查这个在当地收购土地的神秘买家,最终发现Flannery在五年时间已经斥资超过9亿美元,从当地400多家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了140块土地,总面积超过了5.5万英亩(约合222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Flannery购买的土地已经比两个旧金山还大(100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尔湾的面积(170平方公里)。这群雄心勃勃的科技亿万富翁已经买下了两个旧金山。

  然而,要打造一个的全新城市,单纯收购土地只是第一步。在获取了足够土地之后,Flannery公司终于浮出水面,上周正式推出官方网站,开始游说当地居民和政府,向他们呈现一个全新的开发蓝图,希望在2024年通过当地批准投资计划。

  (永恒加州项目蓝图)

  按照Flannery公司的规划,这个占地超过20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市将要兴建数以万计的居民住宅和社区中心,并且兴建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这将给当地居民创造收入可观的上万个工作岗位。

  假设在这里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一套全新建造的住房售价100万美元(这已经远远低于硅谷平均房价),那么兴建1万套住宅的售价就可以超过100亿美元。再加上周边的商业设施售价与租金,以及公用事业服务业务,这个未来的新硅谷城市项目,投资回报可能会超过著名的埃尔文公司。

  经济回报将是Flannery打动当地居民的关键。Fairfield只是一个人口不到12万的小城,2020年的家庭收入中值只有9万美元。这个全新的城市新建项目以及未来的商业圈,有望将Fairfield直接变成比硅谷更加现代化和繁华的新兴都市,因为一切都是新建的。

  硅谷科技富豪规划设想的城市,必然会具有科技与环保元素。按照Flannery的规划,这个新城市会穿行着诸多无人驾驶车辆,商业服务区规划也将在步行可及范围,减少居民的开车出行需求。

  绿色能源同样会是新城市的关键词。为了做到节能环保,Flannery计划在新城市兴建一个巨大的太阳能(6.100, 0.00, 0.00%)发电场,满足整个城市的能源需求和EV出行。同时,这里还将种植上百万颗树木,并且预留多达40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园和公共空间。

  要吸引硅谷民众前来定居,Flannery还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和水电。目前连接索拉诺地区与旧金山湾区的80号高速公路只有两车道,如果未来有数万新居民,通勤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规划、建造和运营尔湾市的埃尔文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地产公司。由于他们并没有上市,因此外界无法获知埃尔文公司的估值。91岁的亿万富翁唐纳德·布伦(Donald Leroy Bren)是埃尔文公司的唯一持股者。从1977年开始,他花了20年时间逐步收购了埃尔文公司的全部股权。

  埃尔文公司持有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整个橙郡(Orange County)的五分之一。据福布斯预计,唐纳德·布伦(Donald Leroy Bren)目前的财富超过了160亿美元,排在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第112位。

  Flannery会成为旧金山湾区的埃尔文公司吗?


]]>
携程集团发布2023Q2财报:净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8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5日上午消息,携程集团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2023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为112亿元,同比增长180%,超过2019年同期29%。

其中,携程国内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70%,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60%。虽然二季度跨境航空客运量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37%,携程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60%以上,持续领先行业复苏水平。

随着AI技术的迭代,携程还在国内和国际平台中分别推出携程问道和TripGenie,为用户提供了出行解决方案。


]]>
工信部:将加快推动《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e公司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政策精准保障。2021年,我们出台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两年来,清单内容都落实见效,企业的反响也很好。为进一步加大政策的保障和落地落实力度,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科技创新、产业链配套、引才育才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政策举措,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将在吸纳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加快推动出台。

]]>
工信部: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 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e公司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服务精准供给。建立贯通国家、省、市、县各级公共服务体系的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广泛汇聚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服务等信息,实现与中小企业的精准适配。实施融资促进活动,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我们也将以优质企业的培育,特别是以专精特新为着力点,促进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
Pixelworks上海子公司任命白农为首席运营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专业的视觉处理方案提供商Pixelworks,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XLW)今日宣布,其子公司逐点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WSH")任命白农(Wallace Pai)为其子公司逐点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白农将负责子公司所有业务单元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并直接向逐点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Todd DeBonis汇报。

白农是一位在全球半导体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管,先后任职于业内多家顶尖跨国公司。他最近担任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中国区董事长,负责监督市场和生态系统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此前,他曾担任中芯国际先进工艺业务高级副总裁以及格芯(GlobalFoundries)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在加入格芯之前,他曾担任Synaptics副总裁兼智能显示部门总经理。此外,他曾在三星、谷歌/摩托罗拉移动担任高管职务,并在高通、Cadence和麦肯锡担任管理职务。白农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Pixelwork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逐点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Todd DeBonis表示:"我们的上海子公司正蓄势待发,准备快速扩张。白农先生在亚太地区半导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将为我们的战略增长计划提供强大助力。我们公司的移动视觉显示处理方案和品牌正逐步获得越来越多手机制造商和游戏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认可。在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白农先生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且资历深厚的高管选择加入我们公司。他正是帮助推动PWSH战略和执行的理想领导者。我期待着与他合作,共同加速推进公司未来发展和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目标。"

白农在谈及该任命时表示:"Pixelworks公司的视觉显示技术和实力有目共睹,已经在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我很高兴能在PWSH发展历程的关键时刻加入Todd和他的团队。公司已经在移动视觉处理领域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最近更推出了IRX品牌生态系统。借助这两大优势,未来我们将大有可为,不仅要让更多的客户采用我们的技术,更要将其拓展到新的相关应用领域。"

逐点半导体公司简介

逐点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xelworks Inc. (Nasdaq:PXLW)在中国的控股子公司。逐点半导体专注于手机视觉处理芯片,视频转码芯片和3LCD投影仪主控芯片及实施方案的开发和设计,是业内先进的创新视频和显示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7月,逐点半导体全新的IRX游戏体验品牌正式上线。该品牌以逐点半导体在移动端沉淀多年的图像渲染与显示技术方案为基础,加以基于游戏特点的针对性调优服务,为不同类型的游戏在移动端实现高性能体验与高画质显示效果,力求为终端用户带来最佳手游体验。

Pixelworks提供业界先进的内容创作、视频传输和显示处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可在从影院到智能手机的所有屏幕上提供真实的视觉体验和优越画质。该公司拥有20多年的历史,为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专业显示器和视频流媒体服务的供应商提供图像处理创新方案


]]>
荣耀携折叠屏V Purse概念亮相IFA 2023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当地时间9月1日,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在2023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以下简称IFA)开幕日发表题为《展开未来(Unfold Tomorrow)》的开场主题演讲,面向与会行业专家、全球顶级科技媒体、合作伙伴及全球观众,分享了荣耀对折叠屏技术创新与手机未来发展的思考。

本次开场演讲是新一代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2革命性创新技术的海外首秀,作为荣耀两年研发技术和产品构思的集大成者,荣耀Magic V2首度打破直板机与折叠屏边界,在收获中国用户认可之后,近期还将为更多国际用户带来革命性折叠屏体验,这也标志着荣耀打造"全球最强折叠屏品牌"的目标更进一步。与此同时,时尚折叠屏荣耀V Purse概念首次亮相,荣耀将一向以科技感著称的折叠屏手机,重塑为设计感十足的时尚单品,重新定义手机未来,引领未来生活方式。


IFA首个开场中国品牌,荣耀折叠屏创新惊艳全球

作为此次IFA展会开幕日首场主题演讲代表,荣耀是近三年来唯一一个登上该环节的中国品牌。荣耀带来的时尚折叠屏手机荣耀V Purse概念,进一步展示了强大的折叠屏技术实力。薄于9mm的厚度,使其成为全球最轻薄的折叠屏,而钱包形态更是重新定义未来智能手机。荣耀V Purse打破科技与时尚的边界,将外折屏重构为可穿戴的时尚单品,以数字包包代替实体,换壁纸如同换包包的长效设计,掀起了科技与时尚的新一轮有机融合,为世界揭开未来生活方式的幕布一角。


除了为折叠屏演进提供了全新方向与创新思路外,荣耀还为全球艺术先锋搭建了一个创造力与艺术的新舞台。现场,赵明展示了来自墨西哥当代艺术家Yunuen Esparza、知名跨界艺术家王小慧等顶级创造者带来的动态外屏壁纸设计,并宣布荣耀全球设计大赛将面向全球设计师征集作品。

荣耀通过深挖直板机与折叠屏手机之间的壁垒痛点,将二者优势充分结合,以打破边界的思维进化,带来了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2,完成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的双重突破。荣耀Magic V2上市以来,连续四周斩获折叠屏市场单品份额第一,且在这四周期间累积销量超过第二、三、四、五名之和。荣耀Magic V2的热销也助力荣耀品牌市场份额快速攀升,第三方权威机构数据显示,7月起,荣耀连续4周市占率登顶中国市场,份额最高达19.5%,为全品牌整体第一。

"近年来荣耀在折叠屏领域投入巨大,一款折叠屏研发投入接近10个亿。"赵明透露,"该优势让荣耀Magic V2实现了210项技术突破,在轻薄体验上得以引领行业8-10个月。"随着此次荣耀亮相IFA,荣耀Magic V2也将于近期正式登陆全球市场,以革命性创新重塑折叠屏使用体验。


IFA期间,荣耀联合《时代周刊(TIME)》,邀请顶级时尚圈设计师就"如何重塑时尚与生活方式"展开讨论;现场还有来自欧洲、拉美和中国等世界各地的HONOR Talents设计师评委参加时尚圆桌,时尚模特佩戴荣耀概念新品进行时尚走秀,以及展台大型时尚开箱活动,为这一全球科技大展注入了时尚活力。


聚焦高端旗舰的全球化战略,荣耀海外迎高质量发展

自品牌独立以来,荣耀聚焦高端旗舰为代表的全球化战略。连续两年携Magic旗舰新品与创新技术亮相IFA、MWC等国际大展,已成为荣耀开启海外发展全新阶段的里程碑节点。

荣耀曾在去年IFA展官宣Magic双旗舰战略正式进入海外,而今年MWC展Magic5 Pro全球首发则标志双旗舰战略正式落地海外,收获了全球市场的认可,实现快速且健康的高质量增长: 2023年上半年荣耀欧洲地区部出货量增长超过130%,中东非地区部出货量增长超130%,拉美地区部出货量增长超230%。目前荣耀2023年前5个月的海外销量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海外销量,预计今年全年海外销量将增长130%以上。

赵明称,"荣耀始终坚持最底层商业逻辑的闭环,不追求单纯高速地发展,而是脚踏实地,持续高质量布局。"伴随此次折叠屏创新技术登陆IFA,荣耀全球化拓展将再上新台阶。


]]>
四大光纤厂商2023半年综述:创新驱动高利润,海外成为“大粮仓”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日前,国内光纤光缆行业头部四大上市公司: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烽火通信、中天科技相继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整体上看,营收保持相对稳健的增长,而净利润则是实现了高增长。

  因为这四家公司都是多元化业务布局,同时在半年报中都没有列出不同业务相对应的营收情况,所以很难进行对比。但从各家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几乎都提到了国内光纤光缆行业供需结构稳定,再加上7月份中国移动的普通光缆集采也没有出现激进的报价行为,另外海外市场也有不错的表现,可以粗略判断业绩应该不错。

  创新驱动净利润高增长

  从财务数字上看,四家厂商的净利润增长都快于营收的增长,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成果,高端产品得到市场认可;要么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降本增效。

  长飞光纤在报告中指出,在行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研发方面,远贝超强超低衰减G.654.E光纤在通信网络干线升级及“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的光纤直连场景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中标份额领先。此外积极布局多芯光纤、少模光纤以及空芯反谐振光纤。

  同时在生产效率方面,长飞光纤持续改善预制棒及光纤工艺水平,巩固了成本优势。2023年上半年,长飞光纤预制棒及光纤分部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47.38%提升至53.97%。

  亨通光电围绕成本、质量、效率等核心能力,持续加大企业三化建设投入,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同时,优化现有产品及业务结构,加快高端产品、特种产品研发和市场成果转化,并通过在超低损耗光纤、激光光纤、多模光纤等特种光纤产品的市场应用的增加,继续助力5G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制造赋能,建立全球通信网络领域行业领先地位。

  烽火通信表示,公司坚定扛好光通信的大旗,保持压强、坚定投入,确保在光通信领域技术领先,公司掌握自主光纤预制棒及光纤生产核心工艺,具有稳固的行业地位。同时围绕“打造成本优势、聚焦提质增效、创造质量价值”目标,深化推进精益文化。

  中天科技依托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持续推行产业升级,在数智化转型和新产品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业内首创基于多维度建模仿真的光棒全过程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成功通过工信部光纤预制棒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验收,助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带动国内光棒制造企业管理革新。

  海外市场成为“大粮仓”

  另一个亮点是在海外市场,CRU预测,2025年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将突破6亿芯公里,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的趋势并未改变,其中,东南亚、欧洲、拉美、非洲等主要区域均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长飞光纤2023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约4.39亿元,同比增长约11.58%,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已达35.27%,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海外产能建设趋于完善,印度尼西亚、南非、巴西、波兰等地的产能扩充按规划进行,已能覆盖主要目标市场,能有效应对各区域贸易保护性措施。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持续优化海外产能部署,实现国际业务可持续增长。

  亨通光电已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进行通信网络产业布局。2022年收购的j-fiber GmbH公司拥有近40年的特种光纤研发和制造经验,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光纤生产商,将有效提升公司在特种光纤领域的研发能力。同时积极推动陆续投运的埃及、印尼、印度等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墨西哥光通信产业基地正式投建,进一步完善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和全球化产业布局。

  烽火通信表示,公司在国际市场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深挖客户真实需求,稳存量抢增量。和APC联合主办全球光纤光缆大会,邀请菲律宾、墨西哥等多国驻华大使、领事和阿曼、巴西等多家客户密切交流,挖掘合作线索;关注和挖掘价值客户需求,迅速对接,国际主要粮仓仍保持快速发展。

  中天科技指出,2023上半年在德国、法国等市场继续保持领先份额,不断巩固“粮仓”市场的竞争优势;在北美、拉美、东非等区域实现项目突破,有效扩大光缆、宽带等产品的多层级客户覆盖面,其中宽带产品的海外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到的都是四大厂商在光纤光缆领域的创新,以及海外市场的表现。正如前文所述,他们都是多元化的布局,同时在光通信领域又有包括光纤光缆、光模块、光传输等多元化产品,也是推动他们业绩增长的关键。

]]>
高盛预测英特尔2024、2025年将斥资56亿、97亿美元用于台积电代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4日消息,虽然英特尔高管对于他们未来路线图和先进工艺的制造实力十分乐观,但投资者似乎不这么认为。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认为,英特尔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外包给台积电代工产品的比重。

  据Commercial Times拿到的高盛分析报告,英特尔在2024年和2025年的外包订单预计将达到186亿美元(当前约1352.22亿元人民币)和194亿美元(当前约1410.38亿元人民币),这可能意味着英特尔届时会将所有产品外包出去,但几乎不可能发生。

  根据高盛的说法,在更现实的发展情况下,台积电可能在2024年至2025年获得英特尔56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407.12亿元人民币)和97亿美元(当前约705.19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实际上,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几乎所有的高销量产品都依赖于小芯片设计,其中一部分小芯片由英特尔生产,而另一些则基于台积电生产,但由于英特尔销售的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因此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就台积电而言,如果高盛这一数据足够准确,那么英特尔每年将占台积电总收入的约6.4%和9.4%,基本上也相当于仅次于苹果(去年占比约23%)的大客户,这倒是与业界预期相符。

]]>
上美股份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净利润大幅增长60.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3年8月30日,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美股份")(02145.HK)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的中期业绩。报告期内的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主要源于其把握新渠道、打造新品牌、持续发力科研等多维度发展策略的推动。

  • 实现收入、净利润双增长:

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25.7%;

毛利为11.0亿元,同比增长33.7%;毛利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64.9%提升至报告期内69.0%;

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增长60.7%。

  • 经营现金大幅改善,每股收益提升:

企业经营性现金从2022年上半年的流出7460万元,转为报告期内的流入1.7亿元;

EPS从2022年上半年的0.18元提升至报告期内的0.25元,增幅达38.9%。

  • DTC及线上业务占比大幅提高:

DTC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0%提升至报告期内的83%;

线上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5%提升至报告期内的81%。

多品牌发力,韩束增速亮眼,新品牌newpage一页增长强劲

上美股份是一家多品牌化妆品公司,专注于护肤品、母婴护理及洗护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成立二十多年以来专注实行多品牌战略,成功打造出韩束、一叶子及红色小象等多个受欢迎的化妆品品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如今上美股份为中国化妆品行业内拥有全面的多品牌发展、运营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领跑者之一。

2023年上半年,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及其他品牌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64.8%、12.8%、11.9%和10.5%。

其中,韩束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0.28亿元,同比增长70.3%,主要得益于品牌在抖音渠道的业绩爆发。2023年上半年,成立20年的超级品牌韩束荣获抖音美妆品牌销售排行榜国货榜TOP1、总榜TOP2,韩束核心爆品红蛮腰系列在全渠道的销量达150+万套,多次登上回购榜单TOP1。

韩束红蛮腰系列
韩束红蛮腰系列

近年来,抖音成为美妆市场的新兴流量平台,上美股份敏锐洞察到这一趋势,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变化。2019年,上美股份率先布局抖音渠道,目前已具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助力品牌销量增长。

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的中国婴童护肤品牌newpage一页亦是业绩亮点。newpage一页于2022年5月上市,上市1年内便实现快速增长和业绩突破,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2022年全年的2倍以上,已成为集团新增长曲线。

newpage一页产品系列
newpage一页产品系列

newpage一页能在婴童护理赛道实现快速突围,离不开其背后"医研共创"创新模式的强支撑和产品硬实力。作为行业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医研共创"的品牌,newpage一页由知名演员章子怡、育儿专家崔玉涛、科学家黄虎博士携手创立,紧密结合临床经验与科研技术。目前,newpage一页已布局护肤、洗沐、清洁三大方向。渠道方面,newpage一页除了线上电商平台,还在线下进入屈臣氏、母婴线下专卖店、月子中心等多渠道。

研发费用投入行业领先,成本占收益比达3.4%

2023年上半年,上美股份科研费用比为3.4%,新增24项专利,其中,自主专研的中国抗衰成分——"环肽",对比普通线性肽有助于更好的抗衰老、抵御细纹、紧致肌肤。目前,环肽已申请6项专利,助力中国成分崛起。

在国货美妆行业,研发实力逐渐成为企业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国货化妆品领导者,上美股份从2003年创立之初,就已布局自主研发。2016年,上美股份开始进军基础研究,现已搭建起200+人的研发团队,打造出中外2大科研中心,累计获得约200项专利及多个基础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近20年的自主科研历程为企业积淀了强大的研发优势。

上美环球港总部科研中心
上美环球港总部科研中心

此外,上美股份积极与高校、专业机构达成合作,形成产学研的闭环链路。2023年上半年,上美股份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成立"护肤功能原料联合研发中心",未来将在生物分子设计、植物分子改造等领域做出全新的尝试。

作为"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上美股份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化妆品品牌的成长写照,作为科研赋能的多品牌国货化妆品行业领导者,上美股份坚持长期主义,实行多品牌战略,打造领先科研,根植中国、面向世界,致力于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化妆品集团。


]]>
Omdia:预计2024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需求将复苏并增长6%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Omdia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DDIC总需求预计为79.8亿颗,与2022年持平。2023年LCD显示驱动芯片的需求量将达到69.4亿颗,同比下降0.2%,好于预期;而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需求量预计为10.4亿颗,同比增长3%,低于预期。Omdia预计2024年显示面板单位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由于新的替换周期到来和价格弹性,包括手机、移动PC、液晶电视、OLED电视和桌上型显示器在内的大多数主要应用的面板单位出货量预计将恢复增长。因此,预计2024年的DDIC需求将同比增长6%,达到84.8亿颗。

]]>
高德世界地图上线 总裁刘振飞:帮中国用户行世界,助中国产业出海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4日上午消息,在近日的“一带一路全球行”国际段出发仪式上,高德地图宣布了旗下“世界地图”产品正式上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定位能力,实现境外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还可以基于行程定位记录,点亮用户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城市。

  “世界地图这个名字,代表着我们的愿景:打造一款世界级产品,让中国科技,点亮全球。”高德地图总裁刘振飞介绍,首先要做好“一张中国人的世界地图”,帮中国用户行世界,助中国产业出海;未来希望更进一步,成为“一张世界人的世界地图”,将基于中国高精尖科技的高德地图,打造成为服务全球人民的世界产品。

  高德世界地图的正式上线,离不开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能力。在中国卫星(26.190, 0.03, 0.11%)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近年来陆续上线了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盲区会车预警等服务。目前,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3360亿次。如今,北斗全球赋能的高德世界地图上,已可实现境外路线规划与导航服务。

  截至目前,高德世界地图已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上线,用户升级高德地图App至最新版后即可使用体验。


]]>
谷歌发布智能手机,并不是为了卖手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根据媒体报道,谷歌将在10月4日的发布会上推出Pixel 8和Pixel 8 Pro手机,与9月13日发布的苹果iPhone15展开对决。

谷歌发布手机从战略层面来看,跟苹果手机之间形成不了竞争关系。对于谷歌而言,发布手机,或者智能手表,本质上只是为了优化其大数据服务系统而推出的用户测试产品。

对于谷歌而言,其重点在于大数据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系统如何保持领先的商业化价值。尽管借助于各种开源用户的使用,谷歌在后台也能获得用户的使用数据,但这种数据并不直观。

如果要获得更加直观的用户使用数据,以此来达到优化安卓系统的目的,对于谷歌来说最简单又直接的方式就推出相应的智能硬件产品。包括之前为了测试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系统,谷歌就推出了智能眼睛。而当下推出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这让我们看到谷歌正在加速对安卓系统的优化与升级。


]]>
中微公司在针对美商科林研发提起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中赢得二审胜诉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上交所股票代码:688012)今日宣布,公司在针对美商科林研发股份公司(Lam Research Corporation,以下简称"科林研发")提起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中赢得二审胜诉。

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23年6月30日的终审判决中,法院命令科林研发销毁其非法获取的与中微公司等离子刻蚀机有关的一份技术文件和两张照片。法院还禁止科林研发及科林研发的两名个人被告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中微公司的专有的技术秘密。法院还命令科林研发为其侵犯商业秘密向中微公司支付赔偿金和法律费用。

中微公司2010年12月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科林研发侵犯公司商业秘密案提起一审诉讼,并于2017年3月赢得一审诉讼。随后,该案件被上诉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前,中微公司为保护与捍卫自身权益进行了长达6年的斗争,并取得终审胜利。

中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博士表示:"中微公司极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在研发方面大量投入,致力于为我们的全球客户带来创新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全力保护我们的专有技术与知识产权,我们不容忍侵犯公司商业秘密或其他不光彩的行为。本次终审的胜诉判决,再次凸显了中微公司保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也展示了监管部门对国内外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公正立场。"

关于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微公司,证券代码:688012)致力于为全球集成电路和LED芯片制造商提供领先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解决方案。中微公司开发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和化学薄膜设备是制造各种微观器件的关键设备,可加工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各种器件。这些微观器件是现代数码产业的基础,它们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众多刻蚀应用,中微公司开发的用于LED和功率器件外延片生产的MOCVD设备已在客户生产线上投入量产,目前已在全球氮化镓基LED MOCVD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
海尔智家:AIGC时代企业更关注数据和算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AIGC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设计领域,海尔智家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在AIGC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召开期间,199IT参与了对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专访。

(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

AIGC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早在2022年3月,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目的是希望去做一些提效、降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它会基于企业现有的流程、基于企业现有的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重复、低效的流程和复用。

当AIGC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到工业设计领域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吴剑表示,在工业设计领域,AIGC其实还是基于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积累去取代一部分的人工工作。吴剑坦言,在和同行交流下来之后,大家都认为AIGC现阶段并没有那么的高度成熟和高度创新,现阶段还做不到。很多林林总总的科技概念在一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并不特别多。在工业设计领域,新的技术都要面对两个核心价值。数字化转型两个主线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企业效益,这也是目前AIGC所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目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利用AIGC能够实现文生图、图生图、定量图和全场景图四个方面的提效。

例如文生图,海尔作为全球化企业,用户遍布全球。需要大量的用户洞察,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传统的方式都是做用户访谈,去架摄像机观察,其实效果不佳。比如一天只能访谈两家,回来还要整理照片、文字、视频,非常低效。现在有了AIGC之后,可以把过去需要花7个小时来整理用户的信息,现在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不简单是文字,可以灵活添加现场图片,更可以主动绘出故事板和相应产品概念。

海尔是一个非常强调响应速度的企业,历史上有很多比如17个小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经典案例。传统全球协作就是全球接力式开发。吴剑认为AIGC对企业的开发流程是很大的改变,与AIGC进行结合,能够很高效地减少过程中的一些反复,AIGC能够在某些方面非常快地在现有最优的方案之上得到对用户最快的响应。

算力并不焦虑 企业更关注算法和数据

在洞悉到AIGC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海尔设计、Nolibox计算美学将AIGC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以探索产业新范式,为行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设计提供了包含四套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替代自有机房,让设计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云化。上线后,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让相关业务的操作周期缩短了30%,获得巨大成功。

在大模型领域,各大厂商对算力充满了焦虑。从海外OPEN AI抱怨GPU卡不够用,到国内字节跳动斥资十亿美金屯英伟达显卡,无不透露出对算力的渴求。

具体到各行业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吴剑反倒觉得算力并不是问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联合Nolibox定制工业设计AIGC解决方案。

吴剑表示,现在企业最关注的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是呈现在企业内部的,因为算力毕竟是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做得出来的。现在不管是国家提的在各个地方做超算中心,包括海尔有私有云、公有云,亚马逊云科技也做了非常好的算力支持。其实算力从总的来说够用了,从资源有效性的分配来看,也不需要每个企业都去自建算力池,因为它的很多运营其实是需要能力的,不是以前做个机房,买几台GPU就能做的。

再就是从企业来看,很关注的是数据,因为不管是现在国家的隐私要求,还是对客户、用户的信息保护,企业都很重视,将数据看作资产而不是负担。数据如何用好,是企业自己去做数据的积累、清洗、数据的挖掘,都是靠企业自己来做的。

中间在算法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使用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亚马逊云科技可能会做一些深度的定制,然后形成带有这个行业特色的产品方案。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所涉及的智慧生活范畴比较大,有toB和toC客户需求。

吴剑强调算力是OK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是要积累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有针对家庭、移动、能源管理、智慧生活的场景。海尔有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把很多像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一些能力都对外赋能,在双创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做得非常好,它会把现在海尔在前端、在研发端、在制造端、在后面的业务端的很多能力都会封装、集成,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像很多危化品管理,还有陶瓷行业、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我们对千行百业做赋能。

AIGC在工业设计行业的应用及价值

在谈及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价值和影响。吴剑认为AIGC提效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不一样。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是全流程的。所以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改变,它不是一个简单去画个图。其实AIGC是需要有前提的,它的产出也是一个系统。工业设计领域的AIGC不是直接从大模型应用,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在实际业务中的积累去对它进行训练。所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方案不是想象中的把一些现成的大模型搬过来就可以用好,它需要企业很多的生成式的对抗性训练,才能够产出有意义的设计。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一开始先做草图,比如先是语音生文字、文字生成草图、生成概念图。概念图我们是通过对抗性训练,把概念图的有效性、创新性对比现有的成熟设计、人工设计,以及对比专利图,要进行很多对比等,最后才能够标签化,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同时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常用的冰箱和厨房冰箱是不一样的,常用的室内的空调和车载空调也不一样,因为它里面的很多条数据是不一样的。

AIGC改变了设计中心的一些流程,流程不再是原来那种人工和人工的交流、人工和人工的那种靠个人主义式的设计,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把所有设计师都会拉到一个标准线以上。

第二方面AIGC会把企业所丢失的数据重新找回来,因为以前很多设计中心的经验、能力是跟着人走的,不是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国外的很多成熟企业做得是比中国企业好,企业资产的沉淀,要把这个能力沉淀下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过去也做了很多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在过去累积了30年,企业花了很多费用和知识的投入、积累,未来都要变成一个虚拟的设计师,能够沉淀在企业之上。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如此阐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原因:“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的业务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这方面有很广泛的成熟经验。它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很多开发流程的优化,整个产品组合的优化,制造更敏捷和端到端交付,包括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非常有助于我们海尔设计去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目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变革的今天,对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提供的方案包括3D云桌面系统、渲染农场系统、文件共享系统以及自动化设计系统等四个部分:

云桌面,彻底解决资源困扰

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青岛办公室,3D云桌面系统为300多位3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桌面环境。通过公有云上的资源隔离划分,海尔设计在彻底解决原自建IDC的VDI方案“资源挤兑造成卡顿、闪退或宕机”以及“多人使用时性能衰退”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有约 30% 性能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共享存储,让储存限额不复存在

基于Amazon S3特性构建的文件共享系统,让公司、小组和个人之间得以共享存储。这种对冷热数据进行自动分层的无限容量存储系统让数据安全性提高了 3 倍,而此前自建 IDC 每人最大分配 500G 容量、每天只允许一个备份且最多保留 7 天的设定,自此成为历史。

渲染农场系统,和业务排队说再见

渲染农场系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自有渲染产品Amazon Thinkbox deadline软件及 HPC 集群进行图片渲染,具备高性能和弹性,让设计师提交任务后就能拿到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渲染任务排队问题。而低负载时它会自动降低Amazon EC2 Spot 数量且按实际使用时间(精确到秒)付费,从此不再浪费。

从3天到10分钟,智能设计系统让效率“飞起来”

自动化设计系统/智能设计渲染系统通过 Amazon EC2、Amazon Thinkbox Deadline、Amazon DynamoDB 等运行自动化设计软件, 10 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大批量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了原自建 IDC 存在算力瓶颈问题。

早在生成式AI爆火之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就已经开始了AIGC领域的探索,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很早就认识到AI对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的价值。海尔设计中心未来还将在AIGC等新兴领域,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借助亚马逊的AI服务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态服务伙伴,与智家的用户数据有机结合,可以更快的服务用户和客户,扩大海尔智家业务的全球引领。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算力、全球化架构、生成式AI的持续创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刚刚落幕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就AI创新引起算力需求井喷、全球化IT架构、生成式AI的价值及如何解锁、云原生战略等问题重点论述,全面介绍了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

全球算力需求井喷

生成式AI是现在目前最为关注的创新技术,AI技术的爆发也直接推动了对算力资源需求的增长。毫不夸张的是,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已经引发全球算力井喷。

突发的算力导致很多资源是紧缺的。企业抱怨GPU不够用,不光是在中国,全球都是如此。生成式AI流行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是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定制化的场景,包括LLM大语言的模型,图片生成,视频生成,在线推理等等。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陈晓建认为算力井喷带来三个特点:

1. 需要更高性价比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应对算力资源紧缺

2.云服务需要提供快速高效的弹性资源供给,以应对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3.云服务需要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快速上手

陈晓建介绍亚马逊云科技针对算力井喷,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针对算力需求紧缺,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深入的基础设施能力,包括Intel、AMD、英伟达,和自研的CPU及加速芯片产品。

针对弹性资源供给,亚马逊云科技提供600多种不同的计算实例,从处理器、网络和存储等各种服务都能够与计算进行很好的结合,以积木的方式搭建出一个丰富灵活的计算实例的资源,满足多种不同算力的要求。以存储为例,数据规模到达PB级别时存储方式变得非常重要,“热、温、冷、冻”不同类型的存储方式,成本和性能都有很大差别。Amazon S3对象存储提供8种存储层级,同时提供智能分层,自动选择最适合的存储层级。

针对简化算力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亚马逊云科技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云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推动着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栈数据服务的Serverless化,开启了云服务全面Serverless的时代,让客户无需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摆脱基础架构的束缚

全球化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展拳脚,打造全球化的企业对IT架构提出更高要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覆盖全球的基础架构,以及快速部署稳定系统的能力,还有全面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成为用户创造坚实底层架构的基石。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综合能力包括三方面:

1. 无处不在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高度安全可靠的云基础架构,让创新能够快速抵达每一个角落,为客户提供支持业务创新的算力,并能很好地支持客户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我们希望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全球31个区域的99个可用区,可以覆盖245个国家和地区。

2. 快速部署可靠系统的能力:通过区域隔离,多可用区设计、控制面和数据面解耦、蜂窝架构、随机分片、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安全的持续部署、COE纠错流程来杜绝风险。

3. 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我们支持143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我们有超过300种安全合规服务,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客户能够更方便地搭建满足全球各地安全和合规要求的架构。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

Matt Wood表示,过去6—8个月时间里全球经历了生成式AI的爆发,大语言模型可以接受复杂的输入,并产生复杂的输出。亚马逊云科技深信生成式AI在重塑各行各业,它可以突破以前无法突破的极限。生成式AI的典型场景包括:创意输出,如写作、设计、编码、建模等;功能增强,如搜索、总结、排序等;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可产生新的知识和想法,以及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开放的知识;决策支持,在人工监督下自动执行复杂任务。

(图: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Matt Wood认为有四个要点:

首先要提供对一流基础模型的访问, Amazon Bedrock提供对一流的基础模型的访问:这项新服务允许用户通过 API 访问来自 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 和亚马逊的基础模型。Amazon Bedrock 是客户使用基础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最简单方法,为所有开发者降低使用门槛。

在Amazon Bedrock上,用户可以通过可扩展、可靠且安全的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访问从文本到图像的一系列强大的基础模型。

第二需要提供安全私密的环境去定制模型,借助Amazon Titan模型库实现安全且私密的模型调优:Amazon Titan是一系列不同的模型的库,可实现文本归纳总结、搜索结果嵌入、有害内容删减等,用户可以非常安全、隐私地对这些模型做优化和微调。

第三需要通过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和低延迟访问。自研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低延迟:推理芯片Inferentia和训练芯片Trainium。

第四需要搜寻机会提升使用体验。Amazon CodeWhisperer 改善体验:这是我们基于机器学习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代码生成的服务,支持包括Java、JavaScript和Python等在内的15种不同的编程语言,个人用户可免费使用。在测试中,与未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相比,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27%。

数据是生成式AI的关键

在Matt Wood看来,数据是生成式AI的起点,数据也将推动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企业应重视云原生战略包括全面的工具集,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轻松集成,连接所有数据。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治理。

针对三使用数据开启生成式AI旅程Matt Wood给出五条建议:

基于自己现有的数据战略去做构建;在组织内实现更广泛、更安全的生成式AI实验;为需求场景定制化模型;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探索无限可能;选择场景,即刻启程,构建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为客户提供广泛的机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10年间提供每一个级别的机器学习能力,包括底层芯片、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和开箱即用的AI服务。

Matt Wood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希望将拥有广阔前景的且令人兴奋的技术提供给每个人,在云计算时代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通过API访问云上应用的快捷访问,这一愿景不会因为生成式AI的出现而改变,希望将这项技术交到每一个构建者和每一个商业用户的手中。


]]>
比 ChatGPT 还猛,扎克伯格 Threads 用户 5 天破 1 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 月 11 日消息,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旗下的社交应用 Threads 在推出五天后用户数量突破 1 亿。

比 ChatGPT 还猛,扎克伯格 Threads 用户 5 天破 1 亿

比 ChatGPT 还猛,扎克伯格 Threads 用户 5 天破 1 亿© 中关村在线

今年 2 月份,ChatGPT 发布后两个月突破了 1 亿用户大关,创下了当时增长最快的消费类应用的新纪录。这一记录在今天被 Threads 打破。

其它应用方面,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TikTok 达到 1 亿用户用了 9 个月。

而在大约十年前,Meta 旗下的另一款社交应用 Instagram 达到同样的里程碑用了两年半。

根据 Worldof Engineering 整理的达到 1 亿用户所用时间的应用排名,iTunes 用了 6 年半,Twitter 用了 5 年,Facebook 用了 4 年半、WhatsApp 用了 3 年半。


]]>
4G升级到5G体验变化不大, 专家称5.5G会有质的提升:华为明年推全套设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快科技7月11日消息,5G发牌已经4年了,国内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用户数及基站数量都远超全球其他国家之和,网速飙升到千兆以上。

不过大家对5G近来也多有吐槽,认为跟4G差距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日前也表示5G下行为4G的7倍,上行还不到3倍,5G与4G还未拉开差距。

4G升级到5G体验变化不大, 专家称5.5G会有质的提升:华为明年推全套设备

4G升级到5G体验变化不大, 专家称5.5G会有质的提升:华为明年推全套设备© 由 快数码 提供


在一般的消费应用场景下,用户体验不出5G的优势,市场上有一些需要5G特点支持的应用,但5G网络能力又显不足。

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预计2024年开始会进入5.5G阶段,这是5G技术的演进版,网速会从1Gbps提升到10Gbps万兆级别。

华安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天认为下个5年,我国将进入5.5G过渡阶段,相关技术标准也会进一步提高。

同时在通信的带宽、连接数量、通感一体化等新特性上,5.5G都会有质的提升。

6月30日在MWC上海展会上,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宣布,华为2024年将会推出面向商用的5.5G全套网络设备。

华为倡导的5.5G时代,是包含5.5G、F5.5G、Net5.5G等全面演进升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会带来10倍的网络性能提升,可实现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的峰值能力。

4G升级到5G体验变化不大 专家称5.5G会有质的提升:华为明年推全套设备

4G升级到5G体验变化不大 专家称5.5G会有质的提升:华为明年推全套设备© 由 快数码 提供



]]>
每天消耗100万只!蟋蟀面粉制品走上意大利人餐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地时间7月9日报道,欧盟今年初批准昆虫作为食物进入市场后,蟋蟀逐渐被搬上意大利人的餐桌。

在意大利最大的昆虫养殖场——意大利蟋蟀养殖场,每天大约有100万只蟋蟀被制成食材。工作人员通过冷冻、煮沸、烘干等程序,将蟋蟀研磨成粉,可制作出意大利面、面包,甚至运动饮料。

都灵市一家餐厅的厨师称,蟋蟀面粉富含维生素、纤维、矿物质和氨基酸,算得上一种超级食物。蟋蟀养殖场人员表示,生产1公斤蟋蟀面粉所需要的用水量远低于生产1公斤牛奶的用水量。但也有人对此坚决反对,表示无法接受蟋蟀成为食材。


]]>
Nuvei与Geekbuying达成合作,通过支付加速全球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加拿大金融科技公司Nuvei Corporation(以下简称“Nuvei”或“公司”)(纳斯达克代码:NVEI)(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NVEI)今日宣布与Geekbuying(际客国际)建立全新合作伙伴关系。Geekbuying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零售商,面向全球客户销售消费品。 


该公司正在利用Nuvei的全球收单网络扩展国际业务,并为消费者打造安全顺畅的购物体验。在Nuvei的帮助下,该电商平台正在通过提高授权率和减少拒付来优化支付,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以加速创收。

Geekbuying成立于2012年,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值得信赖的品牌渠道生态系统,满足数百万消费者的需求。凭借对客户满意度的坚定承诺,Geekbuying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一系列创新产品。 

Geekbuying副总裁Apple Zou女士对此声明表示:“我们通过与Nuvei合作加强全球收单能力,这不仅帮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触达更多客户,为我们履行首要使命提供支持,即通过在购买旅程的每个阶段提供一流的服务来超越客户期望。为了庆祝公司成立11年,我们将为新客户提供价值$58的优惠券,帮助用户节省费用。Nuvei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贯彻核心价值观,即尊重他人、超越期望和追求卓越。我们很高兴能开始推出全新Geekbuying平台。”

Nuvei首席执行官兼主席Philip Fayer补充道:“我们很高兴能与Geekbuying合作,为其扩展全球业务的远大愿景添砖加瓦,并帮助其实现在结账方面超越客户期望的目标。我们的全球覆盖能力和单一集成使合作伙伴能够快速扩展,同时继续优化其支付表现。”

这是Nuvei发布的最新动态,它将继续帮助中国公司触达全球消费者。 

Geekbuying(际客国际)简介


Geekbuying是一个屡获殊荣的电商平台,销售一系列消费品和智能家居电子产品。Geekbuying成立于2012年,拥有超过500万注册用户,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逾30万件产品。Geekbuying提供24小时客户服务,并将卓越的客户服务视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Nuvei简介 


Nuvei(纳斯达克代码:NVEI)(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NVEI)是一家加拿大金融科技公司,帮助全球客户加快业务发展。Nuvei模块化、灵活且可扩展的技术使行业领先公司能够接纳次世代支付、提供所有支付选项,并从发卡、银行、风险和欺诈管理服务中受益。Nuvei将200多个市场的企业与客户联系起来,在47+个市场进行本地收单,支持150种货币和超过600种替代支付方式,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和洞察,帮助他们通过一次整合在地方和全球取得成功。 


]]>
天府软件园深度参与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基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天府软件园是成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高地,已集聚1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近百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近日,天府软件园深度参与设立的一支产业基金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名为成都策源广益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由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与策源资本、新经济创投共同出资设立,规模10亿元。新经济创投作为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管理运营工作。这标志着天府软件园进一步提升了为企业投资赋能的能力,为助力推进成都数字经济产业“建圈强链”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天府软件园
天府软件园

聚焦数字经济领域 单个项目投资额可达2亿元

据天府软件园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该基金主要投资中后期高成长性企业,瞄准赛道包括5G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互联网+、新消费、产业/工业互联网等。

“近期已有第一批数个项目上会,既有引进的项目,也有一直在园区成长的企业。”该负责人表示,将利用该基金扶持更多园区企业。金额方面,单个项目投资额最高能达到2亿元,并最高可配套高新区产业基金4倍投资额共同参与。

关于基金投资逻辑,该负责人说,更多将从产业扶持角度出发,代表园区产业发展逻辑提出投资意见。作为出资方之一,天府软件园在投委会占有一席,将参与基金投资决策,发挥基金招引培育功能,深度赋能数字经济企业。下一步,园区拟组建更多特色基金,推动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招引培育企业 践行“园区+产业+基金”发展模式

作为成都创业和股权投资的热土,近年来,天府软件园着力构建“一园多点”空间布局,已同步运营管理AI创新中心、瞪羚谷•数字文创园(天府长岛)、中国—欧洲中心等姊妹园区,AI创新中心二期也将于近期投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招商中,未来还将策划运营更多新的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培育出了极米、医联、FITURE等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已聚集科道芯国、中科大旗、九洲迪飞等近百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AI创新中心
AI创新中心

 

AI创新中心二期
AI创新中心二期

 

瞪羚谷数字文创园
瞪羚谷数字文创园

多年来天府软件园针对创业企业搭建了覆盖资金、圈子、市场、创业辅导、创业合伙人等方面的“5C”培育计划。在资金方面,不仅有直联高新区天使投资基金,最高给予创业团队500万元天使投资;还与红杉、真格、软银中国、IDG、DCM和腾讯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共同搭建了创业投融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融资担保等投融资服务。如今10亿元成都策源广益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基金的成立有利于形成“PI(创新项目)-IP(科技成果)-IPO(资本化)”创新链条闭环。同时,该基金的设立成为助推园区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的重要抓手,也是园区探索高科技企业培育的新路径之一。

天府软件园创业场
天府软件园创业场

对园区来说,基金有招引和培育两大功能。招引方面,招投联动已经初见成效。据介绍,通过该基金现已招引到多个数字经济领域的优质项目,实现了重点产业“强链补链”的作用;培育方面,该基金增强了园区的企业服务能力。投前,园区能帮助企业解答投融资困惑,做规范化梳理,提高成功融资率;投后,园区能利用基金更好地与企业进行互动。企业发展有阻力和需求,园区可以开展资金筹划、专家问诊、资源导入、高校合作、平台共享、技术对接、市场开拓、产业支持等服务。

接下来,天府软件园将继续在成都市和高新区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做平台、做连接,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创新,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管理和服务创新,持续增强行业影响力,努力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成都高新区创建世界领先科技产业园区。


]]>
信和置业首度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信和集团(「集团」)欣然宣布,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信和置业」)首度获选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成份股,标示其可持续发展表现位列于亚太地区的前20%。是次评级标志着信和置业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的里程碑,肯定了公司在制定及实施ESG策略方面的努力,致力推动可持续未来。

信和置业首度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
信和置业首度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于1999年推出,为全球首个评估可持续领导企业财务表现的指数。于2009年推出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是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成员之一,透过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衡量亚太地区可持续领导企业的表现。信和置业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成份股,表明其长期经济、环境和社会标准方面,在标普全球BMI指数的亚太已开发地区600家最大的公司中排名前20%。

信和集团副主席暨环境、社会及管治督导委员会主席黄永光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被列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之一,这代表我们更进一步实践区域及国际性的ESG标准。在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旅程中,我衷心感谢与热心投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及同事携手前行。展望将来,我们会继续与社区和业界保持紧密合作,推动ESG方面的改进,共同建构更美好的未来。」

继于今年年初入选标普全球2023年《可持续发展年鉴》,信和置业更获纳入首度推出的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3》。信和置业近期在ESG评级的稳健表现,反映其在亚太地区及全球 ESG的领导地位。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圆满落幕 就生成式AI落地、数据战略、出海等给出答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为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已经圆满落幕。在此次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给业界带了对生成式AI的持续思考。生成式AI如何在各行各业扎根赋能、如何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跨境出海如何寻找新蓝海、跨国企业如何进行本土化创新、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合规绿色转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

大模型并非生成式AI的全部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主题演讲中,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行业化、场景化的生成式AI才是下一步发展趋势。

张文翊认为,生成式AI能给行业带来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帮企业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像通过生成式AI去提升聊天机器人、虚拟助理、智能客户联络中心及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客户体验;

第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力,像基于生成式AI的知识库搜索、会议纪要、文本摘要、内容或代码创建等;

第三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像制造企业利用基于生成式AI的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去提升产能等;

第四提高企业在内容创造方面的效率,如自动提升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创作音乐等,让创意更容易变为现实。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企业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到企业?张文翊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找到合适的场景以及适合这个场景的基础模型。

第二,帮助企业用自己的私有数据结合基础模型“更容易”地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同时保证自己“私有数据的安全”,不会被基础模型吸收。

针对企业的第一和第二个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Amazon Bedrock,它让客户可以轻松地使用多种基础模型: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Amazon的基础模型Titan,把基础大模型和私有数据都用起来,进行定制化模型的开发,且无需大量的标注数据。

客户还可以通过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发现、探索和部署更多的开源模型。

Amazon Bedrock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没有任何企业的私有数据被用于训练底层模型,且不会离开企业的VPC,因此可以完全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能让企业差异化自己的私有数据,用来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

除此之外,Amazon SageMaker与Bedrock都和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湖和数据服务做了紧密集成,让客户更容易地打通既有的数据通道和生成式AI应用的构建。

  • 在一些通用场景获得开箱即用的生成式AI应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第一个产品Amazon CodeWhisperer。它可以通过编写大部分通用的代码,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专注在更具创造性的编程工作上,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个产品预览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生产力测试,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了27%。

  • 随着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普适化,和基础模型的不断迭代,必须有超大规模和高性价比的云平台来支持持续的模型训练和应用端大规模的推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齐全的计算、高速联网和高性能存储选项。除了业内通用的CPU、GPU选项,我们还有超过5年的自研芯片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Trainium芯片可以为客户节省高达50%的训练成本,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Inferentia推理芯片提供芯片间超高速的连接,将推理性价比提高了40%。

  • 企业用好生成式AI会碰到人才短缺的挑战,所以亚马逊云科技需要帮客户解决构建定制化的“杀手锏”应用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战。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不仅和客户一起寻找场景,还一起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机制,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力,与客户联合投入资源,共同进行创新项目的调研、设计、研发、交流和实施支持。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分别与安克创新、携程、中集集团以及中科创达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 构建生成式AI大生态: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超过12万的合作伙伴在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案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引领合作伙伴一起转型,快速培养技能,帮助更多的客户将他们第一个生成式AI的应用从概念验证推进到生产,产生业务价值。其次,初创企业在这一波的浪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亚马逊云科技会在很早的阶段,提前投入技术支持和云资源,帮他们加快产品的原型验证、找到商业化的方法。亚马逊云科技还致力于建立初创和大企业之间的链接。大企业有场景、有数据,而初创企业有模型、有工具,双方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协助下,非常容易完成具体场景的升级换代。

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

数据仍然是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垂类生成式AI,数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张文翊表示,“企业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构建’,做到高瞻远瞩,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想象未来的可能性,重塑企业及行业的未来;应放眼乾坤,瞄准全球用户及市场,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求变求发展;同时要做到未雨绸缪,夯实地基,打造业务韧性,为挑战和不确定性提前筹备。”

在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中,亚马逊云科技有着诸多优势:

使用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和查询、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到数据分析、BI,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再到数据治理,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在亚马逊云科技都可以找到。

无缝集成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正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让客户可以有效分析数据从而获得洞察。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推动一个Zero-ETL的未来,让客户不需要在不同服务之间提取、转换和加载(ETL)数据。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服务已经可以连接超过100种外部数据源,像Adobe、Salesforce 等各类SaaS应用,也包括了各类本地部署数据源类型,让客户能更全面的利用所有数据的力量。

制定合理的数据治理策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服务,帮助客户真正实现数据端到端的治理。Lake Formation可以轻松管理和审计S3 上的数据湖。Amazon SageMaker的机器学习治理能力可以应对常见的监管挑战。Amazon DataZone 可以帮企业中多个数据团队发现、分析、共享和管理数据集,支持数据发现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跨境出海寻找蓝海市场的制胜点

从跨境电商,到智能化硬件制造品牌,再到企业服务,出海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出海过程中寻找到制胜点,亚马逊给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全球基础设施与丰富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加速创新,尤其是从亚马逊电商孵化出的专门构建的服务,如Amazon Forecast预测服务、Amazon Personalize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Connect云呼叫中心服务、Amazon Interactive Video Service (Amazon IVS) 互动视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也充分利用丰富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与亚马逊大家庭提供的丰富资源,赋能中国制造业通过跨境电商求新求变。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助力智能硬件企业赢得市场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帮助硬件企业构建、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能力;利用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及IoT的能力,快速帮助硬件企业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可助力硬件企业获得从硬件模组、设备互联、运维管理,以及端到端集成的全方位服务。最后,亚马逊的Alexa 智能语音助手可帮助硬件企业直接获得智能语音的能力,并加入Alexa生态,更快地打入海外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赋能这些企业寻找海外新蓝海。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提供各种技术和咨询,比如SaaS工厂、优良架构项目,帮助企业加速产品SaaS化和服务的专业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和安全与合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定的SaaS产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数百万的活跃客户,可为企业提供业务拓展支持。企业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络,更快地进入全球客户的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它是一个软件目录,客户可以一键测试、购买和部署软件。目前,Marketplace已经可以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29个区域,拥有70个类别、超过 13000 款产品,以及来自全球客户的超过 200 万个活跃订阅。通过Marketplace可以直接触达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客户。

此次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包括发布“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助力企业海外探途发布“智荟出海计划”、“智能视觉创新加速计划” 、推出“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 。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此次中国峰会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与 AI 领域的持续深耕。尤其在近期引起热议的 AIGC 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更加强调将自身技术能力和最佳实践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 AIGC 业务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敏捷、低门槛的产品(如 Amazon Bedrock 和 Amazon CodeWhisperer),加速 AIGC 技术的普及以及在更多行业场景中探索价值,致力于成为 AIGC 世界中的“幕后推手”和“数字基座”。

自2013年进入中国,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迎来了在中国深耕的第十周年。十年间,亚马逊云科技见证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萌芽,并通过持续引进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下一个十年,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还将继续利用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持续赋能中国企业的重塑及全球业务拓展,并通过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转型,与中国同行致远,共创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所说:“无论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亚马逊云科技都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具战略重要性意义的地区之一。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
荣耀董事长万飚:积极与东盟各国产业伙伴合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4日,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飚受邀参加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出席"开放包容,协同共享,共促新兴产业务实合作"主论坛并发言。万飚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荣耀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如何以开放促进共赢的心态深化产业国际合作的独到见解,并强调荣耀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技术投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同东盟各国政府、产业伙伴加强合作。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飚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飚

聚焦智能终端产业,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基于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新兴产业上存在的巨大互补性和协同性,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对地缘政治经济不稳定格局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智能终端作为用户与数字世界交互的主要工具、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势必会随着人工智能和技术创新的加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与创新空间。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品牌,一方面,荣耀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快速构建全球化产品研发、生态合作、销售服务体系。目前荣耀公司在全球员工超过13000人,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和服务机构,拥有超3000个服务中心和九大区域呼叫中心,为全球活跃的1.8亿台设备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万飚强调"荣耀始终坚持笃行致远的核心理念,以战略投入的确定性面对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目前荣耀持续加大研发和前瞻性技术的投入,拥有超100个的创新实验室,每月新增专利申请超过300个,不断通过多个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创新为用户带来全场景、更加个性化和智慧化的产品与体验。

坚持"开放 协作 贡献",深化产业国际合作

经过30多年的对话,中国与东盟发展出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并实现了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为全面落实《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和《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间就新兴产业深化互利合作,本次论坛提出构建"三个一",即"共建一个机制、共聚一个平台、共享一个生态",从而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深化产业国际合作中,万飚提出荣耀始终坚持"开放、协作、贡献"的理念,与包括东盟合作伙伴在内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其中荣耀的"开放"不仅体现在积极同全球产业合作伙伴在硬件、操作系统和生态三方面的合作,也体现在与全球领先运营商和经销商建立合作。在东盟,荣耀积极与领先的渠道伙伴合作,开设多家体验店助力实体业务快速增长。在开放的基础上荣耀也积极利用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优势和强大的设备自主研发能力,同智能终端产业链中的东盟各国积极"协作",完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闭环。

此外,荣耀始终坚持回馈社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环境、社会和负责任治理的水平,万飚在发言中分享了荣耀如何将此理念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实践。在绿色环保方面,荣耀将绿色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产品设计,并承诺会持续与东盟上下游伙伴一起开展节能降耗活动,致力于打造绿色产业链。在科技向善方面,荣耀积极利用YOYO语音助手帮助障碍群体融入数字世界,积极参与医疗项目向民众普及健康检测和管理等。在青年赋能方面,荣耀发起的HONOR Talents活动为全球优秀青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其中2022年与马来西亚5所大学合作,将其多份优秀作品带向全球。未来荣耀期待能与东盟各国在科技向善、青年赋能、隐私安全、供应商CSR等方面深度合作,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数字赋能社会,科技创造未来。"万飚在发言中强调,未来荣耀将会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技术投入,以更开放的心态同东盟各国政府、产业伙伴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
Airbnb爱彼迎全面升级「身份认证」体系建立全球互信社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随着中国出境游稳健恢复,中国旅行者探索世界的活力与热情也愈发高涨。根据Airbnb爱彼迎《夏季出境游趋势报告》显示,爱彼迎中国用户今夏对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更加丰富多元。与此同时,在出境游的旅行过程中旅行者也愈发重视平台在信任与安全方面的举措。近期,爱彼迎进一步升级了其全球平台的「身份认证」体系,从技术角度让每一位用户提升对爱彼迎平台和社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爱彼迎信任业务负责人Nabarupa Banerjee表示:"作为一个致力于建立互信的平台,「身份认证」体系是爱彼迎保障社区安全可信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通过「身份认证」体系帮助爱彼迎以信任为基,让全球社区内的每一位用户共同构建真实可靠的社区环境,打造可信赖的旅行体验。"

此前,爱彼迎已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对预订房源的房客启动了「身份认证」流程。截止2023年6月底,在爱彼迎平台上全球范围内,可以进行预订房源的房客与可以接受预订的主要房东(Primary Hosts)* 均已全部完成了「身份认证」。

自2023年6月底起,全球范围内每一位房客与主要房东在预订或出租房源前都必须完成「身份认证」流程。未完成「身份认证」流程的主要房东将被屏蔽预订日历,无法接收新的订单。同时,未完成「身份认证」流程的房客也将无法预订爱彼迎房源。已完成「身份认证」流程的账号将获得「已认证身份」徽章。对于个别拥有多个管理账号的专业房源托管公司,当其为一个或多个账号完成「身份认证」流程时,其余未认证的关联账号无法同时显示「已认证身份」徽章。

爱彼迎平台接受多种认证资料,高效协助全球用户完成「身份认证」。同时,为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与规定,爱彼迎会根据所适用的法律规定,以及《爱彼迎隐私政策》验证和处理用户相关的身份信息。

产品始终是爱彼迎业务的核心,今年5月,爱彼迎中国根据当前出境游需求新装上线了「爱彼迎房间」,以及「总价直接看」等多种全新功能。在未来,爱彼迎将持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听取用户的声音,深入了解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痛点,从而不断优化产品体验,为中国旅行者提供优质、独特的出境游体验。

*房源的主要房东只有一个。此人将作为房东出现在房源页面、行程申请和订单中。有 3 种类型的房东可以成为主要房东:房主、拥有所有权限的房屋管家以及房源托管团队。


]]>
ATFX强势收购乐天证券澳大利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ATFX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在线交易差价合约经纪商,宣布收购乐天证券澳大利亚有限公司("Rakuten Securities Australia Pty Ltd"),这将扩大了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对于企业而言,进军该地区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品牌将持续引领全球差价合约行业发展的地位。与此同时,通过收购乐天证券澳大利亚,ATFX获得了完善的客户群和行业专业团队。

ATFX收购乐天证券澳大利亚符合企业的核心使命,即以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客户支持为后盾,为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全面完善的交易服务。该公司致力于提供无缝衔接的交易体验,强大的平台服务和广泛的交易工具,包括货币对、指数、贵金属、能源、ETF等。

ATFX集团主席Joe Li表达了对此次收购的满腔热情,他表示:“我们热烈欢迎乐天证券澳大利亚加入ATFX大家庭。此次收购将扩展我们在澳大利亚市场的影响力,并且提供了重要机会进军新的市场。同时,ATFX的加入也为该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易解决方案。在新的市场,我们将致力于研发前沿技术,招聘高端人才,提供丰富的市场资源,以确保我们的客户获得最高水平的服务。”

ATFX以可靠性、透明性和创新性从而在全球建立了良好的声誉。通过品牌尖端交易技术,客户可以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交易工具和全面的市场分析,从而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交易决策。

乐天证券澳大利亚的客户将从这一过渡中受益,因为他们将获得ATFX更广泛的产品选择和强大的交易基础设施。ATFX全面的交易服务范围,加上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将为新老客户提供无缝的交易体验。

随着ATFX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公司坚决致力于维护最高的监管标准。它将继续受到包括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塞浦路斯证券交易委员会(CySEC)、阿联酋证券管理局(SCA)、毛里求斯金融服务局(FSA)和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在内的知名监管机构的监管。乐天证券澳大利亚的收购将根据所有相关监管要求进行,以确保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顺利过渡。


]]>
维亚生物成功引入战略投资人,累计融资总额约2.1亿美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3年6月11日,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发布公告称,由淡马锡,弘晖基金及淡明出资,CRO业务主体上海维亚通过转让近24%的股权以获得近1.5亿美金;此外,上市公司集团层面融资获得近6000万美金。同时,在交易中亦透露,公司计划未来分拆CRO业务于A股上市。

维亚生物立足于SBDD策略,在耕耘多年的CRO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亮眼的业绩增长表现,尤其是在蛋白结构解析领域,维亚亦取得了全球范围内行业领军地位。并且自上市以来,维亚成功收购并整合了信实医药和朗华制药,不断打造和完善从CRO至CDMO研发及生产一体化的平台,协同效应不断显现。在内生和外延充分结合的双重努力之下,以此推动公司收入实现从2019年3.23亿元增长至2022年23.80亿元的高目标,期间收入复合增速高达约94.57%;毛利从2019年的1.56亿元增长至2022年8.16亿元,期间复合增速约为73.61%。此次融资,将助力维亚实现战略投资人的引入与A股上市目标的充分结合,可谓是公司充分结合了自身的优势及资本的力量,放眼未来,志存高远。

维亚生物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毛晨博士表示:"此次非常荣幸引入知名战略投资人,这将会对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及长远投融资规划做出积极贡献和优化改善。过往的维亚,立足于开拓进取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投融资趋于理性化的大环境下仍然获得头部资本的投资布局。由此可见,资本对维亚业务根基的认可及对发展前景的信心。此外,未来致力于A股上市的目标、A股的估值溢价将助力维亚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融资,同时叠加高管增持计划及对核心员工团队的股权激励,这亦有利于焕发维亚的活力,打开维亚长期发展新空间。"

弘晖基金团队表示:"本次投资维亚生物,是基于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特征、资本市场运行规律及维亚公司特色的深度分析,经过与公司管理团队深入真诚讨论和研究后,制定的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发展和价值实现的交易结构和治理体系提升方案。我们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释放维亚生物拥有的全球领先的基于结构的新药发现服务平台及其他业务的价值,通过"CRO+CDMO"的一体化服务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从而共同实现公司的稳健长期发展。"

相关投资方的公开简介:

关于淡马锡:

淡马锡是一家投资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投资组合净值为4,030亿新元(相当于18,900亿人民币)。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淡马锡在全球8个国家拥有12个办事处。 淡马锡秉承"延延世代,欣欣向荣"的使命信条,不断开拓创新,造福世代。淡马锡宪章定义了淡马锡作为投资者、机构和资产管护者的三大角色,塑造了追求卓越、践行使命、造福世代的理念与责任。可持续发展是淡马锡一切行动所遵循的核心理念。淡马锡致力于促进形成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挑战,投入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创造更美好、更包容的世界。 

关于弘晖基金:

弘晖基金(HLC)专注发掘和实现科学技术的恒久价值。基于在化学、生物学和材料工程学等核心领域的深刻认知,立足独立深度研究和体系化赋能服务,弘晖基金矢志通过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赋能式投资创造长久稳健价值。

至今,弘晖基金已投资100多家优质企业,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百洋药业、康龙化成、博瑞生物、兆维科技、斑布、行云集团、宠幸卫仕、奈雪的茶等。弘晖基金管理人民币及美元双币基金,并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等地设立机构。


]]>
禾观科技: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强化技术体系 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面向东南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快时尚品牌禾观科技在成立第一天,业务就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并获益良多。

五年里,从第一个业务系统到第一个客户访问,再到第一个笔订单生成与履约,禾观科技所有的核心业务系统以及正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智能推荐以及大数据平台,全部都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构建。

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禾观科技在成立之初,不可能有巨大的研发团队去做很多基础设施层面的事情,他们的精力更多聚焦在业务的创新上。

禾观科技CTO 罗军表示:”技术基建部分,我们希望和更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帮助我们在技术起点与积累不高时能够快速获得较高系统研发能力快速支撑业务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最核心的支持

在谈到与亚马逊云科技五年多的合作,禾观科技CTO 罗军认为有四点最为核心:

禾观科技业务是面向全球的,亚马逊云科技拥有面向全球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团队快速支撑。毫不夸张地说,禾观科技业务开到哪,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就能够在哪里支持。

在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非常的灵活,具备极高的可扩展性。快时尚的业务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技术挑战,禾观科技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有温度的支撑。完善的技术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帮助禾观科技解决很多问题。任何一家技术服务商不可能100%前置地覆盖企业全部的应用场景,但是当禾观科技遇到新的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都会和禾观科技一起去解决,快速响应禾观科技的业务。

如何在快时尚出海行业脱颖而出

在快时尚出海行业,SHEIN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从现有的行业体系脱颖而出,禾观科技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虽然从知名度,业务规模禾观科技还处于较早期阶段,但从品牌定位,市场差异性,以及对服装品牌理解与真实客户需求的洞察等这些方面,禾观科技走出了特色之路。

禾观科技更关注的是品牌调性、商品的品质与消费者体验,给消费者传递的元素是否符合禾观科技的目标客户需求,同时禾观科技会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

与大多数该领域的供应商不同的是,禾观科技设计了基于唯一码溯源的体系,发往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件商品,是由哪个工厂生产的,经过了哪些工序,这些工序是谁来负责做的,是经过了哪一个仓出去的,是卖给了哪一个消费者,禾观科技都能够清清楚楚进行跟踪与溯源分析。

通过这一套闭环的反馈,禾观科技能够快速获取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将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馈到整个生产和设计环节。这是禾观科技与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将品质做得更好,所以在细节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

禾观科技想做下一代时尚品牌,核心关注的是消费者体验,通过很多设计力求把体验做得更好,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禾观科技也将与亚马逊云科技更加深入合作,比如呼叫中心Call Center,也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

禾观科技希望打造的是一个有性价比的时尚品牌。如何在已有的用户心智上面做自己的独特性?禾观科技追求品质更优、价格更合理,通过深耕供应链优化达到这个目标,能够把品牌心智更好地建立起来。

如何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化自身技术实力

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禾观科技CTO 罗军感受最深刻的是两点:

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很快地将重心放在自己的业务创新上。对于整个技术底层的部分不需要太关心,能够更多聚焦在业务层面。

由于禾观科技业务模式新颖,业务创新的背后需要一些独特的技术支撑。禾观科技能与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快速交流,快速获得需要的解决方案,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做得非常到位的方面。

出海电商和国内电商有很大的区别,罗军表示虽然大多数中国出海企业的国际电商体量还没有在国内做得大,但它的架构复杂度是远超于国内的。这是因为海外分布更广,每个区域的数据安全体系、合规体系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出海企业在海外做系统构建的时候,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如何跨区域部署,如何做好数据本地化保护,其次要做好各区域之间架构的相对一致性与标准化。

禾观科技系统架构是全球跨区域部署,每个区域的数据做闭环,同时禾观科技也做本地化架构,基础设施架构是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

从业务架构层面来讲,因为禾观科技是一家偏自营的公司,从电商到商品研发,到供应链全部是由自主建构的,相对而言的链条比较长。

在AI和大数据方面,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目前已经在搜索、推荐,甚至在图像、图片创新上面有尝试。另外,在智能客服方面双方也在开展合作。

罗军坦言,出海企业里面最大的挑战就是合规。另外,在初创型企业业务覆盖相对较广,且流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如何平衡跨区域部署带来的额外成本。针对这两个挑战禾观科技已经与亚马逊云科技一起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并落地。

供应链优势助力中国出海企业持续成功

在罗军看来,过去三年疫情,不仅仅是在中国,包括在全球疫情带来了全球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同时也凸显了中国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这对出海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帮助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快速出海,且获得成功。

除了疫情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全球普遍大众客户其实是遭遇了货币贬值,他们购买力不如以前,但消费心智和诉求还在,对美好生活或者品质生活的追求还在,怎么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给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快速响应,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是核心需要关注的,也是今天面临的挑战和优势。如果能够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市场是可期的。

罗军强调:“禾观科技走到今天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我们希望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也希望我们的一些场景能够跟亚马逊云科技一起孵化出更多创新能力去更好地支持业务和服务客户。我一直认为合作是双向的,今天我们得到亚马逊云科技巨大的支持,也希望随着禾观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应用场景输入给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帮助亚马逊云科技在行业服务和解决方案层面更好地创新。“


]]>
多国研究证实电子烟不会引起高血压,烟民改用电子烟后高压降低10mmHg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美国、意大利等多国医学团队发表论文,证实电子烟对心血管的危害小于卷烟:卷烟容易引起高血压,电子烟不会。高血压烟民改用电子烟一年后,高压平均降低了10mmHg。

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对近2万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5年跟踪调研,发现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卷烟会显著增加烟民的高血压患病率。相比之下,无论使用时间长短,电子烟用户的高血压患病率都没上升。

图:研究论文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BMJ Open)

“我们没发现任何证据表明电子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作者在论文中强调。该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期刊》(BMJ Open)。

不仅如此,已患有高血压的烟民改用电子烟,也有积极作用。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高血压烟民改用电子烟,不仅不用承担新的患病风险,还有可能降低血压。这篇研究论文发布在意大利内科学会官方杂志《内科与急诊科》(Intern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

研究团队从考克兰(Cochrane)等国际权威医学机构的数据库检索、分析了25项研究,发现比起一直抽卷烟,改用电子烟对烟民的心血管危害要小得多。当患高血压的烟民彻底改用电子烟一年后,其高压从141.2mmHg降至132.4mmHg,低压也有小幅下降。

据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公布的数据,高压每升高10mmHg,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6%,其中,心脏病患病率增加31%,脑出血患病率增加68%。同一血压值,老年人和男性的患病率还要更高。降高压是改善高血压患者健康最核心的手段,改用电子烟使高压降低10mmHg,作者认为这种“临床上显著的血压降低”非常值得关注。

“对患有高血压的烟民而言,改用电子烟能有效减少之前卷烟带给他们的危害。了解这一点对烟民和医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作者在论文中写道:“患高血压的烟民应该看到电子烟的潜在益处,如果他们想减害,电子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比亚迪F品牌定名方程豹:主打专业个性 首款产品将在年内发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讯 6月9日上午消息,比亚迪(255.890, 0.89, 0.35%)官宣旗下专业个性化品牌正式定名“方程豹”。该品牌即是比亚迪内部代称的“F品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官方描述,“方程豹”一词来自“方程”和“豹”的组合,意指“用探索数字世界的专业智慧和精神,求解汽车与用户生活的个性化变革”。

  当前,伴随着汽车需求从“满足日常出行的基础性工具”,逐渐转变为“承载生活方式和自我表达的精神性载体”。未来,方程豹汽车将推出专有的新能源技术平台。面向电动化、智能化之后的全新汽车演变,“个性化”将成为方程豹汽车的全新赛道。

  此前消息显示,方程豹汽车在比亚迪集团体系内定位介于腾势与仰望之间,是比亚迪完成“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领域覆盖的关键布局。方程豹汽车产品也将覆盖硬派SUV以及跑车等多品类的新能源车型,其中首款产品定位硬派SUV,聚焦越野等多场景,内部代号“SF”,也将在年内发布。


]]>
海南乐东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首次收获 平均亩产540.49公斤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转自:财联社


【海南乐东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首次收获 平均亩产540.49公斤】财联社6月9日电,海南乐东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近日实现首次收获,经专家测算,这片耐盐碱水稻亩产540.49公斤。据介绍,耐盐碱水稻适应能力强,不仅抗盐碱,还抗风、抗涝、抗病虫害,推广起来,能让更多荒滩变良田,更好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接下来,乐东将通过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示范推广,加快南繁成果转化落地,提高耐盐碱地、撂荒地的利用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
华为余承东:中国L3自动驾驶标准预计六月底出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经网汽车 6月9日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2023重庆车展阿维塔科技发布会上表示,中国L3级自动驾驶标准预计在6月底出炉。(21财经)

]]>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研究指出,监测十余种指标,卷烟对肺的损害始终比电子烟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的论文指出,电子烟对年轻人肺部健康的影响显著低于卷烟。卷烟会降低肺活量并导致慢阻肺、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电子烟几乎不会引起相关损伤。

 

图:论文发布于《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和中国科学技术部支持,采用动物实验,让青年小鼠分别使用卷烟和电子烟,并记录其肺部的各项风险指标(指标数值越低,损害越小)。结果显示,电子烟组的每一项指标都比卷烟组的低很多,表明电子烟对肺部的危害远小于卷烟。

具体来讲,卷烟会增加吸气阻力,引起呼吸功能下降;扩大肺泡空间,造成肺气肿;增加气道壁厚度,导致慢阻肺……电子烟则不会使肺部产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轻度使用电子烟(每天用不超过1h)的小鼠,肺部健康情况基本与普通小鼠无异。

即便是重度电子烟用户,肺部受损情况也比烟民轻。数据表明,就算一天只抽一支卷烟,都将造成严重的肺泡氧化损伤。电子烟不会引起这种伤害。

除电子烟对肺部危害更小外,近年来也有多项研究证实烟民改用电子烟,能让肺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2021年4月,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的论文指出,烟民改用电子烟可有效减少对肺致癌物的摄入。2022年5月,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烟民改用电子烟,呼吸系统健康得到有效改善,但当电子烟用户变成烟民,其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将翻倍。

“电子烟通常被视为减害产品,但电子烟如何影响年轻人的肺部健康,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总结道,轻度使用电子烟给肺部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重度使用电子烟的危害也比卷烟的低,这些都说明“卷烟对肺活量、肺部组织和细胞水平的损害,始终比电子烟多”。


]]>
“右脑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光速光合领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6氪获悉,AIGC技术公司“右脑科技”(RightBrainAI)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光速光合领投,老股东奇绩创坛跟投。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算法研发、产品开发和团队扩充。


]]>
孙逢春院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0万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6月5日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在宇通集团商用车技术品牌全球发布会上表示,截止昨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0万辆,目前全球渗透率约13.9%。(财联社记者张晨静)

]]>
「领存集成电路」获2亿元融资,打破美国和日本垄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6kr 文  |  张卓倩

编辑  |  周倩

36氪获悉,广东领存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存集成电路」)近日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市投控东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国内首家全自动化闪存芯片测试生产线建设。

「领存集成电路」是「领存技术」为落地全自动化芯片检测、芯片封装而设立的全资子公司。「领存技术」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为中国军工领域提供计算、存储、加密、数据安全系统服务的公司,同时拥有独立的基础算法研究的领存实验室。

截至目前,「领存技术」共获得了三轮融资。2018 年获得启赋资本天使投资数千万元,后续得到许昌魏都投资总公司的A轮融资。

「领存技术」研发的产品主要围绕着存储和计算两部分,涉及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闪存测试设备、BMC芯片和军用计算机等。目前,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军品种,包括轰炸机、侦察机、地面雷达、装甲车等。

对于存储设备来说,位于产业链中后端的芯片测试是其中最基础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闪存测试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绝大多数测试厂商都是从美国泰瑞达和日本爱德万公司购买,一台设备的价格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据「领存技术」创始人楚一兵介绍,在公司成立以前,他们就已经开始闪存设备的研发工作,利用多年军工产品研发经验,降维服务超过百家厂商,并为多所高校科研专用。2018年9月正式上线了全国首家全自动化闪存测试线。

闪存测试

闪存测试其实直接影响着存储设备的成本。固态硬盘产品主要分为消费级、企业级、工业级、军工级四类。消费类正从原有的PC、笔记本市场等消费市场,进入更多的车联网、电子行业等。企业级固态硬盘的终端客户主要分布在云计算、互联网、政府、金融和能源等行业。根据SkyQuest的数据,到2025年,SSD(固态硬盘)将占所有存储的70%。在巨大的市场容量下,SSD厂商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导致厂商利润极低。

「领存技术」利用独特的测试技术+定制固件,可实现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闪存的真实寿命来提高测试效率。其坏块管理技术,以原厂技术进行芯片管理,将客户无法使用的芯片充分利用,实现在任何应用场景下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大幅降低成本。在功能方面,该闪存测试设备不仅能够测试芯片等级,在可靠性测试上还可以支持高温、低温循环测试,支持阈值电压测试以及对任意Block、page进行跳跃式或者循环式测试等等。对于测试后的芯片,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试厂商大多是交到客户手中自行处理,而「领存技术」还可以通过采购合格芯片,为客户直接生产低成本的固态硬盘。

楚一兵表示,通过「领存技术」的闪存芯片测试设备,可以使消费类固态硬盘的成本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降低30%-50%。本次融资也是为了完成闪存芯片测试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搭建,项目预计需要100条产线。首期,「领存技术」计划建设10-30条自动化芯片测试产线和固态硬盘生产产线。10台设备组一条自动化产线,按照推算,每一次可测试12000片芯片,一天测试10个轮次,一天大概可测试芯片12万片,10条产线年产值可达到11.4亿元。

消费类固态硬盘里仅中国厂商就超过了200家,在创始人楚一兵看来,消费类固态硬盘已经是红海市场,在大多数厂商在微利甚至亏损中挣扎,「领存技术」希望帮助消费类SSD厂商解决在降低成本和维持品质之间的平衡难题。

下一步,全自动化闪存芯片测试生产线建设完成后,除了芯片测试和固态硬盘的生产,产线业务还会扩展到晶圆测试、封装以及成品 SD 卡、eMMC、CF 卡、UFS、U 盘等嵌入式产品的生产。预计全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00亿。

团队方面,「领存技术」的研发团队都来自国内大型军工企业,拥有近10年军品研发经验,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占公司人数近半。研发团队一直聚焦在军工领域的存储安全上,提供从闪存深层次分析到加密、 销毁等安全及高可靠性技术保障。客户覆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与地区,超过5000+客户在使用其产品,并成为德国大众、波音、西门子等国际企业的全球供应商。

投资人观点:

深圳市投控东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怀森表示,“领存公司作为存储领域技术领导者,在该领域拥有世界级领先的技术水准,将为项目成功奠定坚实基础。领存持续多年拥有优异的经营业绩,相关的技术及团队经营能力在市场中得到了实践检验,对存储领域有深刻而长远的理解和完整策略,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同时,项目属于军民技术融合,一方面充分发挥技术降维优势特点,一方面将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将加剧行业优胜劣汰,极大促进行业提质发展。”

本文由「张卓倩」原创出品


]]>
小米自研芯片公司增资至19.2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5亿人民币增至19.2亿人民币,增幅28%。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为小米高级副总裁曾学忠,监事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据了解,玄戒公司成立曾被业内视为小米在自研芯片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
回顾57项研究,中国学者发现:电子烟对呼吸系统影响低于卷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中国健康教育》刊发综述论文指出,电子烟产生的有毒物质种类及数量较传统卷烟少,对呼吸系统产生的危害小于传统卷烟。

抽吸卷烟会增加人体患癌症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风险。此前,一系列研究发现烟民由传统卷烟转向电子烟,可能会减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但系统性总结电子烟对呼吸系统影响的综述文章仍相对稀缺。

在本篇论文中,研究者回顾了2007年至今的57篇文献,指出有实验证实大鼠和比格犬长期吸入较低剂量的丙二醇(电子烟雾化液主要成分)并未发现显著的毒性作用;急性暴露于丙二醇气溶胶中不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危害,但对人体的短期及长期影响有待考察。

论文指出,电子烟气溶胶的甲醛使释放显著低于卷烟。2014和2018年的两项研究发现,电子烟仅释放出微量的羰基化合物。与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的甲醛、乙醛、丙烯醛暴露量均大幅度降低。对每日抽吸20支卷烟的用户,改用电子烟可减少79. 0%-96. 8%的甲醛暴露量,乙醛减少99. 5%-99. 8%,丙烯醛减少96. 0%-99. 5%。

同时,本篇论文提示,香料物质可能会增加羰基化合物的释放,但绝对水平很低,且释放量低于卷烟;尼古丁可能会引起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图:综述论文由中山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撰写)

对临床试验的综述发现,在从传统卷烟切换到电子烟后,吸烟者体内有害物质暴露量显著减少,在某些情况下达到与戒烟相一致的水平。在不同的前瞻性、回顾性临床研究中,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从传统卷烟转换至电子烟后其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研究团队总结,电子烟对细胞、动物和人体虽不是无害的,但产生有毒物质种类及数量较传统卷烟少,这与体外细胞实验、体内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结果相一致;应该发起更多科学研究,进一步明确电子烟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图:综述论文发表于《中国健康教育2023年2月刊》)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是医疗领域核心期刊,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领域有着权威影响。


]]>
渣打与普华永道中国联合发布白皮书: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加速开启可编程银行新纪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范子萌)5月29日,渣打银行和普华永道中国联合发布《央行数字货币(CBDC)共创未来银行生态体系》白皮书,具体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在零售、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央行数字货币进一步提升零售客户忠诚度计划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央行数字货币适合从复杂度相对较低的零售场景起步。如果要将其进一步应用于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尚需在技术上和国际合作方面进行较大变革。一旦成功,则有可能为参与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带来极大的助益。报告强调,上述应用场景都将构筑于以下四个基石之上:一是智能合约的设计和运营;二是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三是央行数字货币和其它支付生态体系之间的互通;四是本地和跨境的监管支持。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先行先试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应用,特别是有国际化发展潜力的创新。在此背景下,白皮书进一步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和发展潜力,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应用场景。

  其一,在零售客户忠诚度计划的应用方面,白皮书认为,可编程的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打破传统消费模式下异业异地的积分壁垒,唤醒海量“沉睡”的积分,实现各类衣食住行特别是跨境场景下积分的“通用通兑”,促进消费频次和活力的提升。

  渣打中国副行长兼个人、私人及中小企业银行部总经理李峰表示:“高度可信和透明的央行数字货币及其可编程特性,可以将目前行业价值链条中割裂的信息源更有效地串联起来,从而带动更开放的合作创新,助力金融体系更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所需。”

  其二,使用可编程的央行数字货币来促进贸易和供应链交易也可获得类似的益处。在获取传统融资服务方面,许多中小型供应商由于规模较小或缺乏抵质押物、信用记录而较难获得融资;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则往往面临在跨行业、跨境过程中如何实现标准对接和互通的问题。通过结合贸易和支付信息,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根据相关支付规则和条款进行编程,并成为一种新的贸易融资工具,有助于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买家)、中小型深层供应商之间更安全高效地完成信用穿透和资金流转。

  渣打银行亚太、非洲和中东地区交易银行部业务主管高睿祺(Ricky Kaura)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有潜力通过新模式缓解这些痛点,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好的流动资金支持,以促进供应链整体行稳致远。”


]]>
安必平: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3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安必平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投入安必平病理共建项目、基于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的产品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
玉湖冷链与富勒达成合作,引入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玉湖冷链(中国)有限公司日前与富勒达成合作,引入FLUX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旨在构建透明、高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全面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业界领先的全球冷链供应链体系。

玉湖集团是一家享誉国际的跨国实业投资集团,总部设于香港。经过二十余年稳健发展,已形成以国际食材供应链、产业综合发展运营为双核心,以冷链资产与智慧科技、渔农业投资经营与供应链管理、综合体开发与运营为三大战略业务板块的全链赋能型实业投资组合。

玉湖冷链是玉湖集团旗下的冷链食品供应链企业,依托自有的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园区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国内外代采、仓干配物流解决方案、全链路创新金融支持、高品质生活办公服务,打造线下流通标准,赋能线上数智贸易,构建双循环产业生态。

玉湖冷链
玉湖冷链

玉湖冷链首创全链整合模式,潜心打造供应稳定、安全可溯源的全球冷链食材供应链体系,在全国以重资产布局国际冷链食品交易中心实体网络,构建环球食品冷链供应链多级体系,整合全球食品贸易领袖级企业、重量级贸易商、品牌生产商、优质出口商、核心经销商,打造云上玉湖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接轨、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玉湖冷链意识到全链整合模式离不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支撑,此次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选型,玉湖冷链审慎考察了国内外多家供应商,最终选择与富勒合作。玉湖冷链将引入FLUX SCP(供应链协同平台)/WMS/TMS/BMS解决方案,通过多系统的协同,打造玉湖透明、高效、协同的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供应链全面数字化升级。

此次合作,玉湖冷链将与富勒携手共同实现其广州物流园区的智慧运转,通过全链条订单透明化管理、精细化的仓储管理、全程可视化运输管理和自动计费结算管理,以及与上下游系统对接,实现从订单履约到费用结算的端到端全链路管理,提升仓配一体化服务以及一站式物流服务能力。后续富勒方案还将推广应用于玉湖冷链遍布全国的各大物流园区。双方的战略合作,不仅帮助玉湖冷链实现供应链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也将促进冷链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和提升。


]]>
百世集团发布202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5月29日,百世集团发布《202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介绍了百世集团2022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回顾了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社会公益,为客户、消费者、员工提供发展保障,并通过数智化运营推进绿色物流发展的情况。

百世集团发布202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百世集团发布202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百世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韶宁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信任。作为物流企业,百世一直坚持以绿色、数字化、共赢为方向,发挥自身研发优势和供应链服务能力,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降本增效,践行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为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为中国及东南亚领先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提供商,百世集团2022年总收入为77.4亿元,业务遍及8个国家,在东南亚4个国家实现快递网络的全境覆盖,为客户提供跨境物流及海外仓配服务,并持续搭建中国、东南亚与北美间的B2B2C和跨境业务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2022年百世继续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报告分为关于企业、组织治理、公平运行与实践、企业文化、绿色物流、消费者服务、社区参与和发展七大板块,集中展示了百世在社会公益和绿色物流上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百世集团持续发挥研发优势,打造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升级,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供应链服务。2022年,百世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绿色低碳运营的进一步扩大。百世将快递运营管理系统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结合,在百世云仓的仓配交接环节中已实现100%无纸化揽收,并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数据安全性。全年减少850万张A4纸消耗,节省人工及存储空间成本超150万元,减少碳排放量108吨。

不仅如此,百世集团始终重视人才培养。2022年,已与100多所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在岗位实习、优秀毕业生输送、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校企人才培养,深化产教研融合,为公司储备大量专业人才。比如,2022年7月17日,与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链接全国本科及职业院校,通过提供院校师资游学、代培代训、顶岗实训等,助力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队伍、转化科研成果,提升就业质量,打造产教融合新标杆。

此外,百世一直关注儿童群体。2022年11月27日,百世携手“母亲微笑行动”为唇腭裂儿童及其家庭传递爱心力量,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截至2022年底,该行动已累计为48732名唇腭裂患儿提供免费诊治。在泰国,百世与当地基金会共同发起“培育儿童梦想”公益项目并设立儿童教育“奖学金”。2022年,百世也多次为受疫情影响地区免费运送物资,并在海外多次参与帮扶贫困学生、物资捐赠等公益活动。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百世集团在持续聚焦数智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客户与消费者提供了智慧、高效、安全的服务。未来,百世将持续发挥智慧物流优势,以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的形式助力合作伙伴降本增效,为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
美国吸烟率又降了!《柳叶刀》和美国CDC共同认可电子烟戒烟潜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发布的论文指出,电子烟在降低美国吸烟率(卷烟用户数/总人数*100%)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随着电子烟使用率的上升,美国卷烟使用率正逐年下降。

 

图:论文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美国疾控中心(CDC)近日公开的报告得出了同一结论。报告证实,2020年-2021年,电子烟使用率从3.7%涨到4.5%,美国卷烟使用率则从12.5%降到11.5%。美国成人吸烟率已降至近60年以来的最低点。

研究由美国东弗吉尼亚医学院主导,对超5万名美国成年人进行长达4年的跟踪调研,发现电子烟的使用“与戒烟行为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对“戒烟”的表述为“quit tobacco”,即戒断烟草,因为卷烟的主要危害——69种致癌物几乎都在烟草燃烧中产生。研究表明,很多电子烟用户之前都是烟民,因为想戒烟才选择改用不含烟草燃烧过程的电子烟。

电子烟有辅助戒烟效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考克兰(Cochrane)等国际权威医学组织的高质量证据表示,电子烟能用来戒烟,且效果比尼古丁替代疗法好。2021年12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论文指出,烟民在电子烟的帮助下戒烟,成功率比普通烟民的高8倍。

然而,不是每位烟民都能认识到电子烟的正向作用。研究显示,烟民的选择与认知直接相关,比如一些烟民不了解相关知识,会在使用电子烟后,再复吸卷烟,这样做危害更大。2022年2月《美国医学学会杂志》发布的研究曾证实,当电子烟用户重新用起卷烟,尿液中致癌物代谢物浓度最高可增加621%。

“我们应该提高人们对电子烟的正确认知,尤其要阻止烟民复吸卷烟,这非常重要。”作者在研究论文中表示,应加强对“卷烟-电子烟”使用习惯的研究,找到驱动烟民做出改变的潜在因素,为公共卫生政策的规划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
赛莱默完成收购Evoqua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水技术创新者赛莱默Xylem Inc.(纽交所代码:XYL)今日宣布完成了对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Corp.("Evoqua")的收购,交易价值约75亿美元。Evoqua是关键任务水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军者。此次合并创建了全球先进的水处理能力平台,将解决客户和社区的关键水资源挑战。

赛莱默完成收购Evoqua(懿华水处理)
赛莱默完成收购Evoqua(懿华水处理)

合并后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纯水技术公司,预估收入为73亿美元,全球员工超22,000人。赛莱默拥有无与伦比的创新解决方案组合,覆盖整个水循环领域,包括先进的技术、综合服务和深厚的应用专业知识。这些都将助力公用事业、工业和商业终端市场的客户解决其最紧迫的用水需求。

"当前,全球范围内已经认识到,水已经构成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系统性风险。这种认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世界各地的社区和企业开始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的稀缺性、质量及其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如何以人类能够承受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市场对水解决方案的投资继续加速。"赛莱默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trick Decker表示,"我们与Evoqua的合并创造了一个变革性的全球平台,将以更大的规模解决这些关键水资源挑战。我们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整个水循环领域提供无与类比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满足客户的关键任务需求。"

"今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因为我们正式欢迎新伙伴加入了赛莱默。我们的结合将创造出强大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客户和社区。我们的投资组合和终端市场相辅相成,将推动我们共同成长,解决客户的水挑战,帮助我们的社区提升用水安全。"Patrick Decker补充道。

合并后的公司将由Patrick Decker领导全球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包括来自赛莱默和Evoqua的高层领导。" 赛莱默还任命Evoqua前董事Lisa Glatch和Lynn C. Swann担任董事会成员。Glatch曾在能源、化学品、环境、水和运输行业的多个公共部门和私营组织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他将为这支团队注入战略和财务力量,也将带来他所积累的30多年的丰富经验。Swann曾在商业、政府和慈善组织中担任过各种领导职务,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资深成员。

根据交易条款,每股Evoqua普通股被转换为获得0.48股赛莱默普通股的权利。在完全稀释的基础上,赛莱默股东和Evoqua股东分别拥有约75%和约25%的合并公司股份。

Lazard和Guggenheim Securities担任赛莱默的财务顾问,Gibson, Dunn & Crutcher LLP担任法律顾问。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 Co. LLC)和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担任Evoqua的财务顾问,Jones Day担任法律顾问。


]]>
浪潮信息发布SRDC边缘一体机 打造"小而美"数据中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3年5月25日,浪潮信息"智算 开新局·创新机"全国巡展杭州站正式启航。会上,浪潮信息重磅发布微数据中心一体机(Single Rack Data Center,简称SRDC边缘一体机),将计算、存储、网络、配电、备电、制冷及智能管控模块集成于一个机柜内,为日益发展的物联网、AI应用、本地云部署等多元业务场景,打造"小而美"的专属边缘微数据中心,助力创新业务快速上线。

浪潮信息发布全新SRDC边缘一体机
浪潮信息发布全新SRDC边缘一体机

数实融合 创新应用场景面临边缘算力挑战

5G、物联网、AI、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制造、医疗、交通等实体经济的融合,为各行业应用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些创新应用的快速普及离不开数据中心云化,但大量企业数据并不是在云端产生,而是来自边缘侧,这些边缘数据不仅具有海量、异构、多样等特点,还需要非常低的、确定的网络时延,传统云数据中心的集中处理模式面临瓶颈与挑战。

在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城市等场景中,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实时处理大量传感器和摄像头数据;智能零售场景的客流分析、库存管理、自动结账等功能,这些应用都需要本地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同时还要满足低时延或数据安全驻留的要求。

为适应数字基础设施场景的升级变化,唯一有效的方式是为靠近用户的边缘侧构建边缘计算数据中心,提供存储、计算、网络等资源,以减少网络传输和多级转发带来的带宽与时延损耗,同时降低数据存储、传送成本。然而,边缘计算数据中心虽然具备小型化、分布式、贴近用户等特点,但也面临着部署环境复杂、远程运维、多站点升级、云边端协同等挑战,融合类产品成为边缘微数据中心的重要发展方向。

六化合一 打造一朵没有边界的云

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是一款标准化边缘微数据中心方案型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将计算、存储、网络、配电、备电、制冷及智能管控模块集成于一个机柜内。同时,通过各模块灵活组合、点餐式下单、工厂标准化生产集成和整机柜交付,以及可预装系统与平台软件,实现软硬件预优化验证。

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 六化合一
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 六化合一

作为一款"盒子式"边缘微数据中心,SRDC边缘一体机具备组件模块化、生产标准化、交付一体化、场景多元化、运维智能化、服务归一化等特性:

  • 组件模块化:模块化多品类组件设计,用户可通过自由组合,适配各类应用需求,量身定制专属边缘数据中心一体机;

  • 生产标准化:标准化产品生产理念,原厂产线集成,完备的一体机生产检测规范,提供高品质产品保障;

  • 交付一体化:采用L11/L12一体化交付模式,通过软硬件预安装与预验证,使得现场实施工作量显著减少,交付窗口期大幅缩短,从而满足了各类场景下的业务快速上线需求;

  • 场景多元化:SRDC边缘一体机DC 系列和EC 系列采用多产品形态设计,能够适合室内、户外,狭小空间、人机共存、高温高尘等环境部署需求;

  • 运维智能化:内置可视化运维管理模块,支持一体机IT资源、动力环境综合管控,满足本地及远程实时智能运维需求;

  • 服务归一化:具备全球唯一的一体机服务标识,内部所有模组统一服务入口,降低了运维门槛,服务体验更佳。

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提供的本地部署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既复用公有云的弹性,规避公有云存在数据安全和监管障碍的问题;又复用私有云的隐私性,规避私有云存在定制化、建设及运维成本高的问题,一个产品广泛覆盖混合云、专有云和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朵没有边界的云。

边缘场景All In One

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为多元边缘场景提供了强大本地数据处理、低延时云服务、数据安全和多分支机构统一运维管理能力,助力客户业务快速上线:

  • 产业园区、工业制造、仓库管理等场景对数据处理有低延时交互需求,公有云服务的网络延时难以满足相关要求,SRDC边缘一体机可以部署在园区、工厂、仓库的指定位置,提供本地实时计算,并与本地系统互通,近实时访问本地数据库及存储设备,实现延时敏感型创新应用的毫秒级响应和实时处理。

  • 智慧社区、智能工厂的分支机构分布广泛,边缘设备部署更加分散,运维管理难度大效率低,SRDC边缘一体机通过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可实现边缘微数据中心硬件设备的资源配置、网络链路管理、实时环境监控、设备监控、故障上报和IT资源的智能化自服务,降低对IT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和运维负担,有效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每站点节约至少1位专职人力投入。

  • 金融、交通航空、医疗、行业协会等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对数据安全和隐私防护有极高需求,SRDC边缘一体机可快速实现混合云部署模式,满足企业对公有云服务弹性需求的同时,将敏感数据和应用完全驻留工作园区、自建机房或工作地区内,保证数据隐私安全合规运营。

  • AI模型训练、动画渲染、音视频数据分析等云渲染场景涉及海量数据运算和传输,其工作效率通常受到AI算力和网络负载等条件约束。SRDC边缘一体机可提供强大的本地AI算力,支持云游戏渲染、AI计算、离线渲染和实时游戏数据交换,通过本地计算既提升了工作负载运行效率,同时大幅节省中间数据的云上云下传输,有效降低80%以上的网络负载成本。

浪潮信息全新SRDC边缘一体机家族
浪潮信息全新SRDC边缘一体机家族

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提供了基础设施、平台解决方案及完善的实施、售后服务体系,简化了基础设施平台架构设计。与传统边缘数据中心相比,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可节省80%以上的产品化量产时间,降低90%以上的物料、供应商管理成本,提高86%交付部署效率,降低80%机房改造费用。

作为最早布局边缘计算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浪潮信息已形成涵盖边缘微中心、边缘服务器、便携AI服务器、边缘微服务器在内的完整产品布局,浪潮信息SRDC边缘一体机的上市,将为能源、交通、制造业、新零售、医疗等行业提供更易部署、更高可靠、更简运维的边缘融合算力引擎,加速数实相融。


]]>
DAHON大行创始人韩德玮:从物理学家到现代折叠车之父的变与不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3年,大行年度新车全部加装"马甲线",此专利技术由折叠自行车业领军人物韩德玮博士主导研发。通过室内外实验和骑行数据分析论证,由此技术加持的大行新车比以往自行车产品更刚更强更快。

大行集团董事长  韩德玮
大行集团董事长 韩德玮

本年内,韩博士更将国内外发布四篇学术文章,详细阐述各类自行车的功能和安全盲点解决办法,对业内各界都有参考价值 。

时间回到去年12月,美国能源部官宣核聚变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而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的核心技术之一,延用的便是韩博士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

风雨兼程,弹指一挥间,从核聚"变",到让自行车折叠成为"变"形金刚,韩博士一直在探索变与不变的极致。

致力绿行 人生求变

1972年,韩博士受聘于全球顶尖的美国航天技术休斯飞机公司,主导了部分最早的战术激光研发工作,成为70年代"太空竞赛"时期激光技术领域备受推崇的领军人物。韩博士与他人合著出版的《激光手册》引起业界轰动,成为科学界的参考书。并受中科院邀请进行讲学,他的个人科研成就得到广泛认可。

1975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需要更好的城市交通方式,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韩博士意识到绿色出行是未来的趋势,萌生了改变革新大众交通工具的念头,他开始针对"如何更方便地携带自行车"展开深入研究,他一边工作,一边兼差开发,历时七年,他把原有的折叠自行车进行改良,一改折叠车往日笨重形象,把折叠车好骑、好折、轻盈、安全、经济,互为制约的五个指标,进行优化。

1982 年,大行(DAHON)第一辆大行折叠车由韩博士研制而成,成为大多数现代折叠车的原型。已人到中年的韩博士,毅然放弃了航天和物理学家的高薪高职的身份,选择辞职开辟一片造福社会的新天地。

韩博士后来也被誉为"现代折叠车之父",从一名物理学家,转变成为倡导低碳出行的环保卫士。

2008年,公司年产量达到了五十余万台折叠式自行车,被吉尼斯评为"世界最大折叠车产销集团"。

发展瓶颈 共享思变

40 年来,DAHON大行集团在韩博士的带领下,凭借我为人人和持续的创新精神,从成立之初的羽翼未丰,到如今行业销量领先,DAHON大行已成为国际驰名的大众自行车品牌,在世界多国下设分公司或制造工厂,业务遍及全球。

2014年 大行国外经销商会议合影
2014年 大行国外经销商会议合影

大行折叠车产销两旺,走进大众视野,受到广泛关注,但创业难,守业维艰。由于当年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市场上出现许多仿品及伪劣折叠车,严重损害了大行在全球的业务。大行也遇到发展瓶颈,面临艰难的选择:是与侵权行为打持久战,还是寻求突破改变。

随着国内对知识产权维权的重视,韩博士于2019年提出技术共享和双品牌营销策略,将广为认同或依赖的知识产权,授权给同业使用,现已与四十多家国内外重要自行车品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相关整车厂提供几十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配件,使其节省建立品牌的时间和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助力弯道超车。创新兴企业,共享兴产业,反映韩博士创业的初心。

2023年,大行年度新车全部加装"马甲线",带来广大单梁折叠车的跨越式进步。马甲线让车架更刚更强,在今年上海展竞速挑战赛上,更是验证他的速度与大轮车相比,更胜一筹,加装马甲线,增加了成本,损失了一部分利润,但这也是大行一直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大行产品保证差异化,一直在变强。

随着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大行新研发的折叠技术,也受到有效保护。韩博士带领研发团队,不断钻研与创新,现已申请了国内/国际自行车专利500多项。目前,全球每年销售的1.3亿辆左右自行车,约有10%是折叠自行车,它们几乎都使用了大行5至6项专利技术。

凭借自主研发经验与突出的产品品质,DAHON大行展示出品牌的强大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不再局限于折叠车,产品线已涵盖电动车、助力车、代驾车、碳纤车、伸缩车、越龄车、童车。

在中信证券的辅导下,2024年大行即将在北交所上市。

一次次蜕变,见证着韩博士的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

耕耘路上,初心不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十年间,DAHON大行多次荣获国家、部、省奖章,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产品曾获得台湾首届发明大奖、欧洲自行车展览设计比赛金质奖,新型碟刹/CURL电助力车荣获中国展创新金奖......

在"2023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设计大赛暨两轮车时尚品牌周"中,大行钢强轻量化碳纤折叠车荣获金奖,从数百辆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入选2023"Ray时尚自行车TOP榜"。

2021年,韩博士荣登《中国自行车》杂志封面人物;2022年受邀接受央视《非凡匠人》栏目组专访。

在收获众多荣誉同时,韩博士依然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他热心公益,通过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捡回珍珠计划",十年来资助了200多名生活困难的"珍珠生",都能圆梦大学,让绿色公益延续爱与温暖。

八十载风云路,韩博士一名物理学家,华丽转身成为环保卫士、发明家、慈善家,一次次的转变诠释了他服务社会、心怀大爱的高尚品格。

未来,DAHON大行将继续秉承韩博士所倡导的科技、时尚、环保、便利的经营理念,敢于实践,勇于分享,引导绿色环保的出行风尚。


]]>
Accelex为另类投资推出强大的投资组合分析和报告平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专门从事另类投资数据采集、报告和分析的SaaS平台Accelex自豪宣布为机构投资者和资产服务商推出其下一代投资组合分析和报告平台。 这是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他们需要一个能从通过定期基金业绩报告和报表中提取的数据提供强大见解的解决方案。

私营市场投资专业人士目前在访问和可视化他们所投资的基金组合的详细透明度数据方面遇到重大挑战。 这导致公司将昂贵的资源部署在手动显示和分析数据上,而不是将他们的专业知识集中在提供改进的投资和风险决策上

Accelex的尖端解决方案提供强大的功能,使投资者和资产服务商能够分析其整个投资网络的投资组合驱动因素,包括基本资产运营表现。 该解决方案还提供将所有数据与其在源文件中的位置联系起来的全面审计跟踪,确定集中风险或分配政策的偏离的暴露分析,以及独特的群组分析和历史比较。

Accelex首席产品官Nicole Weder表示:"我们的投资组合分析和报告平台提供了一个经过验证的数据来源,为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问题提供快速答案。 通过我们的新解决方案,机构投资者可以即时探索任何类别和任何级别的投资见解的黄金来源,使他们能够了解他们的风险敞口并分析投资组合业绩的完整时间序列。"

投资组合分析是Accelex集成式端到端另类投资数据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该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和服务提供商能够自动采集、提取和分析其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数据。 分析控制面板可通过一个在线门户获得,数据也可直接输入任何中台和前台软件解决方案。


]]>
中船嘉年华旗下地中海号拟进驻天津母港,深化北方市场战略布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船嘉年华、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今日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旨在共同推动疫情后邮轮复航,促进天津邮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
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

同日,中船嘉年华表示,在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政策支持后,中船嘉年华旗下"地中海"号邮轮将于2023年第4季度开启以天津为母港的首航季,执航东北亚等周边国家的邮轮航线,这将是地中海号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伴随以中国母港出发的国际邮轮市场重启,中船嘉年华已在产品、经营、港口及航线部署上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地中海号邮轮全长292米,总吨位8.6万吨,可容纳2680名乘客,拥有1057间豪华客房和套房。作为一艘备受赞誉的"艺术之船",地中海号的设计灵感源自15至17世纪的意大利宫殿建筑,优雅地重现了地中海古典文明的经典与永恒。全船融合了地中海的风情和文化元素,致力于为宾客打造一个精致、舒适和充满艺术气息的邮轮度假体验。

以部署天津母港为契机,地中海号将同步迎来品牌升级,包括船名标识、船体涂装及产品体验的焕新升级,以更好地展现地中海号的独特魅力,带领中国宾客穿越地中海艺术之旅。其船体涂装设计通过融汇蓝、绿、白三种地中海标志性色彩,灵动再现地中海号的高雅艺术气质,让宾客感受经典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地中海号将由中船嘉年华旗下爱达邮轮的专业团队负责全面运营。

地中海号全新船体涂装
地中海号全新船体涂装

天津作为著名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北方邮轮旅游中心,是京津冀重要的海上客运通道,具备良好的港口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中船嘉年华深耕邮轮市场的战略发展意义重大。本次部署天津母港,承载着中船嘉年华对于北方市场的信心和承诺。

自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船名"爱达·魔都号"后,这是中船嘉年华发布的又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爱达·魔都号未来部署上海母港,届时中船嘉年华将开启天津、上海"双船两港"模式。

关于爱达邮轮(Adora Cruises)

爱达邮轮(Adora Cruises)是中船嘉年华旗下全新中国邮轮自主品牌,致力于打造真正受国人喜爱的高端邮轮度假体验。品牌以文化自信推动文旅创新融合,聚焦"新生代"、"新老人"、"新中产家庭" 三大核心消费群体,融汇多元世界及中国文化精粹,多维度打造独具特色的邮轮创新体验,通过融合中西文化的"一船好戏",呈献非凡奇境、匠心珍馔、沉浸娱乐、潮流购物等邮轮消费新场景,与中国宾客共创灵感迸发的海上文化沉浸之旅。

爱达邮轮(Adora Cruises)旗下首艘国产新造大型邮轮总吨位13.55万吨,基于嘉年华集团全球广泛成功使用的Vista级平台,目前已完成全船贯通,预计将于2023年交付使用。第二艘国产新造大型邮轮也已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造。


]]>
张一鸣在香港成立个人投资基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卸任CEO两年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香港成立了一家个人投资基金。该基金名为Cool River Venture,性质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5月22日生效。基金由张一鸣担任董事,唯一股东为Galaxy LLC,持股比例为100%。消息人士透露,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科技相关行业。


]]>
菜鸟联手申通快递推出智选仓配次日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菜鸟联合申通快递宣布,启动全国重点经济圈物流升级计划,推出智选仓配次日达服务,目前已覆盖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据了解,菜鸟智选仓配次日达刷新行业两项记录:截单时间晚到夜间10点,与行业通常在4点到6点停止揽收相比,菜鸟多揽收6小时,全天9成订单实现次日达,平均每个包裹提速8小时。同时,不再按照一般快递从揽收到签收计算时效,而是从支付到签收全链路实现约30小时履约,是真正的次日达。


]]>
英国卫生部长:将向100万烟民免费发电子烟,开发其戒烟潜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英国卫生部长Neil O’Brien发表控烟主题演讲,称电子烟是戒断卷烟的有力工具,英国政府正通过免费向烟民发电子烟等方式开发其巨大的戒烟潜力,以实现2030年的全国“无烟”(smoke free)目标。

图:演讲内容发布于英国政府官网

卷烟给英国造成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数据显示,每3个英国烟民中就有两个死于卷烟。虽然卷烟能带来丰厚的税收,但因烟民比非烟民更易生病和失业,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惊人。2022年,英国烟草税收为110亿英镑,和卷烟相关的公共财政总支出却高达210亿英镑,是税收的近2倍。“卷烟能带来经济净收益,不过是一个世俗神话。”Neil O’Brien说。

为了帮烟民戒烟,英国政府决定推广电子烟。大量研究证据已证实电子烟危害远小于卷烟,考克兰(Cochrane)等国际权威医学组织的高质量证据表示,电子烟能用来戒烟,且效果比尼古丁替代疗法更好。

可电子烟并非没有争议。对于电子烟可能吸引未成年人的质疑,Neil O’Brien表示,的确有些颜色鲜艳、价格低廉、带卡通图案的一次性电子烟面向儿童销售,那些是违规产品,政府已组建专门的飞行小队予以严厉打击。这与政府向烟民推广合规电子烟不矛盾。

“电子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会全力防止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也会积极帮成年烟民用电子烟戒烟。”他说。

图:英国卫生部长Neil O’Brien

2023年4月,英国政府推出全球首个“先换电子烟再戒烟”计划,通过向烟民免费发电子烟的方式提高其戒烟成功率。Neil O’Brien介绍,计划已率先在吸烟率偏高的贫困区成功试点,接下来,政府将向100万英国烟民免费提供电子烟及一系列行为支持。

越来越多的英国烟民正通过电子烟成功戒烟。数据显示,仅戒烟几周后,烟民的肺功能水平就提高了10%,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也显著降低。戒烟还能为每位烟民每年节省约 2000英镑,在贫困区,这意味着当地的消费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

“在帮政府实现2030无烟目标这件事上,电子烟能发挥重要作用。”Neil O’Brien表示,目前电子烟的使用还不够广泛,需通过更多措施让成年烟民尽快改用电子烟,因为“他们今天戒烟,明年就不会出现在病床上”。


]]>
推特新CEO首次公开发言:深受马斯克愿景鼓舞 与用户共同打造“推特2.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5月15日讯(编辑 卞纯)周六,在埃隆·马斯克宣布任命琳达·雅卡里诺(Linda Yaccarino)为推特首席执行官的一天后,她首次就自己履新发表了评论。

  雅卡里诺在推特上转发了马斯克的话,并感谢他称:“你创造更光明未来的愿景一直鼓舞着我。我很高兴能帮助将这一愿景带入推特,并共同改变这个平台。”

  雅卡里诺还在后续推文中欢迎新粉丝,她表示“我不像@elonmusk那样多产(现在还没有!),但我同样致力于这个平台的未来。”

  她还表示,用户的反馈对推特未来至关重要。“让我们继续对话,共同打造推特 2.0 !”

  去年12月,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项民意调查,要求用户投票决定他是否应该辞去推特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超过57%的受访者投了赞成票。随后马斯克承诺,一旦找到合适接班人,自己将卸任。

  有望为推特赢得更多广告收入

  雅卡里诺在广告行业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她的任命可能有助于推特赢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雅卡里诺此前在NBC环球公司担任全球广告和合作伙伴关系主席,即“广告主管”。NBC环球是一个隶属于全球通讯业大佬康卡斯特集团的大型媒体和娱乐度假村集团。

  据媒体报道,由于雅卡里诺友好的性格和强硬的谈判策略,她甚至在NBC环球内部至被戏称为“天鹅绒锤子”。

  自马斯克收购推特以来,该公司员工已经从7500人削减到1000人左右,而且广告商也大幅削减了在推特上的广告支出。

  广告是推特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即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前一年,广告业务为推特贡献了90%的营收。

  媒体分析认为,马斯克选择广告行业的一个资深老将来执掌推特,这说明在推特未来的营收模式中,网络广告依然是中流砥柱。


]]>
搜狐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1.62亿美元 同比下滑16%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5月15日午间消息,搜狐(Nasdaq:SOHU)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搜狐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6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6%,较上一季度增长1%。归属于搜狐公司的净亏损为18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7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搜狐的净亏损为13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200万美元。

  第一季度业绩:

  营收

  总营收为1.6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6%,较上一季度增长1%。

  品牌广告收入为23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较上一季度下滑22%。

  网络游戏营收为1.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8%,与上一季度增长7%。

  毛利率

  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和非GAAP毛利率均为75%,而上年同期毛利率均为75%,上一季度均为78%。

  品牌广告业务的GAAP毛利润和非GAAP毛利率均为17%,而上年同期毛利率均为2%,上一季度均为51%。

  网络游戏业务的GAAP和非GAAP毛利润率均为85%,而上年同期均为86%,上一季度均为84%。

  运营费用

  运营费用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费用为1.39亿美元,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7%。

  运营亏损

  GAAP运营亏损18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亏利润1300万美元,上一季度运营亏损6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亏损18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利润1400万美元,上一季度运营亏损500万美元。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为13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所得费用为1700万美元,上一季度所得税费用为7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所得税费用为11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所得税费用为1700万美元,上一季度所得税费用为500万美元。

  净亏损

  归属于搜狐公司的净亏损为180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ADS)摊薄净亏损0.53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700万美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搜狐的净亏损为130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ADS)摊薄净亏损0.37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200万美元。

  流动性

  截至2023年3月31日,搜狐集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长期定期存款为14亿美元。

  关于畅游业绩的补充信息

  畅游第一季度运营业绩:

  对于PC游戏,月平均活跃账户总数为220万,同比增长8%,环比下滑4%。季度总活跃付费账户为90万,同比下滑4%,环比下滑2%。

  对于移动游戏,月平均活跃账户总数为160万,同比下滑32%,环比下滑8%。季度活跃付费账户总数为30万,同比下滑39%,环比下滑15%。

  畅游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总营收为1.31亿美元,同比下滑18%,环比增长7%。

  毛利润为1.11亿美元,同比下滑19%,环比增长8%。

  运营开支为5700万美元,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13%。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开支为5700万美元,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14%

  运营利润为54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利润为8300万美元,上一季度运营利润为53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利润为55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850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5400万美元。

  业绩展望:

  搜狐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品牌广告收入将达到2300万美元至2600万美元,同比下滑8%至增长4%,环比增长2%至15%。

  网络游戏收入将达到1.12亿美元至1.22亿美元,同比下滑22%至29%,环比下滑6%至13%。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搜狐的净亏损将达到1500万美元至2500万美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净亏损将达到1800万美元至2800万美元。


]]>
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并入菜鸟集团?菜鸟:消息属实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5月15日下午消息,消息称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全部并入菜鸟集团。对此,菜鸟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该消息真实性。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将不再是阿里达摩院前沿项目,而是从属于菜鸟集团的技术团队。

据悉,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线所研究的无人物流车,最早起源于菜鸟。2018 年,阿里的物流无人车项目实际上是两个团队在同时推进。为避免浪费资源,阿里最终在几个月内让陈俊波的团队从菜鸟体系剥离后完全并入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领导的自动驾驶团队。(新浪科技 文猛)


]]>
港交所: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3年4月底为35.9万亿港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港交所,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3年4月底为35.9万亿港元。2023年首四个月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1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亿港元上升23%。


證券市場

  • 證券市場市價總值於20234月底為35.9萬億元。

  • 2023年首四個月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4億元上升23%

  • 2023年首四個月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億元上升21%

  • 2023年首四個月有22家新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的19*上升16%

 

衍生產品市場

  • 2023年首四個月的期貨及期權平均每日成交量為1,398,771張合約,較去年同期的1,324,633上升6%

  • 2023年首四個月的股票指數期貨平均每日成交量為570,080張合約,較去年同期的556,422上升2%

  • 2023年首四個月的股票指數期權平均每日成交量為153,718張合約,較去年同期的116,433上升32%

  • 2023年首四個月的股票期權平均每日成交量為652,041張合約,較去年同期的619,421張上升5%

  • 2023425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的成交量創下651,086張合約的歷史新高。

  • 2023424日,恒生科技指數期貨的成交量創下348,993張合約的歷史新高。

  • 2023426日,MSCI印度(美元)指數期貨的成交量及未平倉合約分別創下8,159張及2,277張合約的歷史新高。

包括由GEM轉到主板的上市公司。


]]>
星网锐捷:启动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分拆上市筹备工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星网锐捷公告,公司拟分拆下属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授权公司及德明通讯管理层启动本次分拆上市前期筹备工作。本次分拆的主体德明通讯的主营业务是车载物联网及移动通讯终端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解决方案,与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之间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性。


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 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星网锐捷”)拟分拆下 属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明通讯”)至深圳证券 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分拆上市”),授权公司及德明通讯管理层启动 本次分拆上市前期筹备工作,待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后,公司董事会还需就本次分拆上 市是否符合《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做出决 议,并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本次分拆上市事项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本次分 拆上市筹划和决策事宜。本次分拆上市事项还需取得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以及深 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的同意、批准或注册。鉴于本次分拆上市事项尚处于前期 筹划阶段,本次分拆上市能否获得上述同意、批准或注册以及最终获得相关同意、批 准或注册的时间,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公司于2023年5月5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 案》,同意公司启动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分拆上市筹备工作。 本次分拆上市事宜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德明通讯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 板块的持续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本次 分拆上市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履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 会相应程序及所需时间等均存在不确定性,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现将相关内容公告如 下: 一、分拆上市的背景和目的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包括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解 决方案,具体包括网络通信业务、云终端与云支付业务、数字娱乐业务、融合通信业 务、车载物联网及通讯系统等业务板块,目前公司各项业务均由不同的子公司独立经 营和发展。本次分拆的主体德明通讯的主营业务是车载物联网及移动通讯终端相关产 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解决方案,与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之间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 性。 通过本次分拆,德明通讯将成为公司下属车载物联网业务和移动通讯终端业务的 上市平台。分拆上市有利于释放星网锐捷车载物联网业务和移动通讯终端业务板块的 内在价值,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有助于提升星网锐捷车载物联网业务和 移动通讯终端业务板块专业化经营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星网锐捷车载物联网和 - 2 - 移动通讯终端业务板块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拓宽德明通讯的融资渠道,增强德明通讯 自我发展后劲;有助于改善德明通讯的激励机制,建立更有效的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 同体平台,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 星网锐捷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德明通讯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有利于星网 锐捷及德明通讯各自聚焦主业,对促进双方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星网锐捷作为国 企混改的先行先试主体,同时作为创业创新平台,实现下属专业化子公司的独立上市, 与分拆上市制度高度契合。 总体来说,星网锐捷分拆德明通讯上市具备有利的政策背景,符合星网锐捷、德 明通讯及各方股东利益,具有商业合理性。 二、拟分拆上市主体的基本情况 德明通讯基本信息如下: 公司名称 德明通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 10,000万元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华佗路68号8号楼1-4层 企业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法定代表人 阮加勇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1157543413386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 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智能车载设备销 售;移动通信设备销售;移动终端设备销售;网络设备销售;安 防设备销售;通讯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网络与信息安全软 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设 备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人工智 能硬件销售;卫星导航服务;卫星导航多模增强应用服务系统集 成;导航终端销售;软件销售;软件开发;通信设备制造。(除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营业期限 2003年9月19日至无固定期限 截至本提示性公告披露日,德明通讯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姓名/名称 持股数量(万股) 持股比例 1 星网锐捷 6,500.00 65.00% 2 丁俊明 1,890.00 18.90% 3 陈承平 1,000.00 10.00% 4 陈银汉 200.00 2.00% 5 杨林 200.00 2.00% 6 袁毅 110.00 1.10% 7 邱国龙 100.00 1.00% 合计 10,000.00 100.00% 截至本提示性公告披露日,星网锐捷直接持有德明通讯65%的股份,是德明通讯 - 3 - 的控股股东。 三、授权事项 公司董事会同意筹划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分拆上市事项,并授权公司及德明通讯 管理层启动分拆德明通讯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可行性方案的论证、聘 请上市中介机构、签署筹划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协议、组织编制上市方案等上市相关 事宜,并在制定分拆上市方案后将相关上市方案及与上市有关的其他事项分别提交公 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四、独立董事意见 本次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事项,有利于拓宽德明通讯的融资渠道,提升公司 和德明通讯的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需求。本次分拆事项不会 导致公司丧失对德明通讯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 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 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我们同意公司筹划本次分拆上市及授权事项。待上 市方案初步确定后,公司需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分拆上市的相关议案履行相应 决策程序。 五、监事会意见 监事会认为:本次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事项,符合公司战略布局,有利于拓 宽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的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和德明通讯的核心竞争力,不存在损害 公司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本次分拆事项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德明通讯 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独立 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我们同意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事项。 六、风险提示 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待公司及德明通讯管理层完成前期筹备工作 后,公司董事会还需就本次分拆上市是否符合《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等法律、 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做出决议,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本次分拆上市事项的 推进还需满足多项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 的批准或注册等。本次分拆上市事项能否获得上述批准或注册以及最终获得相关批准 或注册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 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特此公告。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3年5月5日

]]>
新疆冠农股份: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冠农股份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新疆冠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5月5日收到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 0362023003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立案 调查工作,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上海证 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公司相关信息均以在上述指定媒体披 露的公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新疆冠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 年 5 月 6 日

]]>
乘联会:2023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2年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实现650万辆销量,增速94%的良好业绩。2023年3月乘用车销量季度末冲刺后,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回归平稳,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需求有所释放,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的态势,企稳修复。

由于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加之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走强的促进,因此上海等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核心地区的车企表现异常突出。

乘联会2023年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1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0.7%,这些企业的4月预估销量为48.2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4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60万辆。考虑到4月的工作日偏短因素,因此4月销量与3月61.7万基本持平已经是很好的表现。尤其是4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同比翻倍暴增是很振奋人心的。

2023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乘联会综合预估4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0万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114%。预计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10万,同比增长43%。

乘联会预测,2023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


4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Wish2023年一季度财报公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5月5日,全球移动跨境电商平台Wish的母公司Contextlogic Inc.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季度财务业绩。2023年第一季度Wish整体营收为9600万美元,核心市场营收为2800万美元。Wish方面表示,得益于单位经济效益的显著改善及严格的财务支出规划,Wish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6200万美元)亏损持续收窄,明显好于预期;用户转化率、留存率和满意度等指标稳步提升。公司将继续执行战略转型计划,推进四大关键战略举措的实施。

财报显示,Wish第一季度ProductBoost营收为800万美元,物流营收为6000万美元。其中,净亏损为8900万美元,每股净亏损为3.83美元。调整后EBITDA亏损6200万美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92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为负9200万美元,相较于2022年一季度的负1.48亿美元有明显改善。

"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末实施的价格调整措施以及本季度广告支出的下降,营收同比下降了 49%。在净利润方面,净亏损为8900万美元,调整后 EBITDA 亏损为6200万美元,显著优于预期范围的中值。优于预期的调整后 EBITDA 得益于我们单位经济效益的显著改善,再加上本季度开支的节制管理。"Wish CEO Joe Yan 说,"我们的转型进展顺利,我们在关键战略举措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转化率、用户留存和客户满意度方面。实现增长的方向很明确,我们对未来的机遇充满热忱和信心。"

2023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指引

  • 营收:预计营收将在9100万美元至1.02亿美元之间。

  • 调整后 EBITDA:调整后 EBITDA(2)预计为亏损,范围在6000万至7500万美元之间。

2023年第一季度的合并财务数据

下表是相应时段未经审计的 GAAP 和非 GAAP 财务摘要:

营收

(以百万为单位,百分比除外;数据未经审计)


三个月(截至






3月31日)






2023



2022



同比%

核心平台市场营收

$

28



$

90




(69)

%

ProductBoost 营收


8




14




(43)

%

    市场营收


36




104




(65)

%

    物流营收


60




85




(29)

%

营收

$

96



$

189




(49)

%










其他财务数据

(以百万为单位,百分比除外;数据未经审计)


三个月(截至



3月31日)



2023



2022


净亏损

$

(89)



$

(60)


营收占比


(93)

%



(32)

%

调整后 EBITDA(1)

$

(62)



$

(40)


营收占比


(65)

%



(21)

%

 

前瞻性指引 - 2023财年第二季度

 (以百万为单位,百分比除外,数据未经审计)

我们预计在下述期间营收和调整后 EBITDA 财务业绩如下:



三个月(截至




2023年6月30日)


营收


$

91


 至

$

102


同比 %



(32)

%



(24)

%

调整后 EBITDA(2)


$

(60)


 至

$

(75)


同比 %



(3)

%



(29)

%

 

(1)  表示非 GAAP 指标。有关我们对非 GAAP 指标的表述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下文中"使用非 GAAP 财务指标"一节的说明。

(2)  在本次财报中,Wish 未提供预测调整后 EBITDA 与调整后 EBITDA 的预测 GAPP 净收入(亏损)的定量对账,因为精确计算某些对账项目超出了公司的合理努力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受公司 A 类普通股价不可预测波动影响的股票薪酬和所得税。

自公司实施战略转型以来,Wish团队专注于严格的现金流规划和提升单位经济效益,整体效用已经显现:2023年一季度准时妥投率(92%)相比2022年同期(86%)增长6%;订单取消率同比下降超过50%,用户退款率也同比下降;商户端和用户端净推荐值(以下简称NPS)稳步提升。

围绕"轻松购好物,快乐省不停"的使命,Wish致力于打造一个品类丰富且内容有趣的全球购物平台,为商户和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价值。在用户端,Wish通过全新的应用功能、不断改进的产品质量和准时妥投率(TTD)、更及时的客户支持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来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商户端,Wish通过Wish Standards店铺级别项目和邀请制注册等,吸引优质商户入驻平台。从源头把控商户及其产品质量的同时,及时删除不安全或不合规产品,腾挪高质量发展空间,创造值得信赖的购物环境,从而提高了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为实现单位经济效益,Wish通过增加平均交易金额(ATV)和复购来不断发力,并通过四个关键战略举措来支撑。首当其冲的是提高购物篮件数——Wish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信任度,缩短履行用时,降低运费,从而增加用户订单中的购买件数并提高转化率;Wish通过推动用户复购来提高留存率。例如通过激励措施和营销活动推动用户复购,激发用户的发现式购物热情。重点发展包括家居和生活、兴趣爱好、电子产品、美妆与健康以及时尚等核心品类库存;第三项举措是提升商品类目浏览体验,发挥"发现"式购物优势,不断优化用户"逛"的体验;最后,Wish以多元化营销渠道来推动买家增长,提高付费广告的效率,并根据客户细分和用户生命周期的支出回报率降低整体广告支出。

此外,为推动买家增长,在2023年第一季度,Wish持续为商户提供全方位的品类运营和数据支持:在3月30日持续到4月5日的大型促销节Wishmas中,7000余家商户积极参与,提报了80余万件产品参加大促,共9.2万件限时促销产品,期间平台GMV增长超过30%,订单量增长50%。据悉,Wishmas期间平台最受欢迎的产品包括家居与园艺、运动、男女服装、美妆类产品,价格在5到15美元、15美元以上不等。

在物流领域,Wish持续创新为更多商户和用户带来日新月异的价值。今年1月底,Wish宣布推出固定运费项目,符合固定运费条件的10美元以上交易仅需2.99美元运费。更低的运费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购物体验,这也会激励他们购买更多产品或进行回购,进而为商户带来更多产品销售机会。当前,固定运费项目已经面向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英国等20余个国家或地区开放,A+ 物流计划商户是第一批有资格参与固定运费项目的商户。Wish也将在后续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多商户开放该项目。

Wish推出的仓配一体化服务"联仓",为商户提供入库、对版、贴标、仓储、打包以及发货一站式解决方案,让商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运营,实现订单快速增长。自去年10月起,Wish物流联仓服务还陆续为商户提供了四大折扣优惠:批量入库折扣、周批量出库折扣、周备货模式出库订单补贴(仅限普通入库单)、退仓折扣,提升了商户整体物流运作能效,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Wish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战略转型,稳固财务基础,优化现金流,助力商户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为用户打造有趣的发现式购物体验。"基于我们对业务发展的展望,我们的董事会上个月授权了一项5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我们相信,此次股票回购计划将支持我们不断努力创造长期价值,挖掘潜在机遇。" Joe 总结道。


]]>
特灵科技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达37亿美元,增长9%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温控系统创新者特灵科技(纽交所代码:TT)今日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摊薄每股收益为1.35美元。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1.41美元,增长26%,不包括根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做出的1560万美元税前调整。


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

第一季度持续经营业务财务状况比对

 

单位(百万美元),不含每股收益

 

Q1 2023

 

Q1 2022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

同比变化

订单量

$4,306

$4,335

(1) %

(1) %

净销售额

$3,666

$3,356

9 %

9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457

$388

18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2.5 %

11.6 %

9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472

$385

23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2.9 %

11.5 %

14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542

$462

17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4.8 %

13.8 %

100个基点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1.35

$1.13

19 %

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1.41

$1.12

26 %

根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税前净额**

$15.6

($3.3)

$18.9

**详情请参见新闻稿表2

特灵科技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Dave Regnery表示:"我们在第一季度继续保持了强劲的财务表现,预计公司业绩将再度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的全球团队实现了稳健的订单量、9%的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00个基点的调整后EBITDA利润率增长和26%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

"第一季度的强劲业绩表现,多样灵活的产品组合,以及再创新高的未交货订单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并促使我们将自有业务销售额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的全年预期进行了上调。凭借专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的引领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我们将长期保持卓越的业务增长和差异化的股东回报。"

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摘要(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2年第一季度为基准)

  • 第一季度销售额、营运收益、EBITDA和每股收益增长均表现强劲。

  • 公司报告订单量和自有业务订单量均下降1%。

  • 公司报告销售额和自有业务销售额均增长9%。

  • 订单除出货比达117%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9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14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

  • 强劲的价格优势、产量和生产率大幅抵消了供应链挑战和客户服务成本上涨相关的通货膨胀。公司仍保持了高水平的业务再投资。

  • 2023年第一季度未交货订单高于历史同期2.5倍以上。

第一季度业绩回顾(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2年第一季度为基准)

美洲市场:北美和拉美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美洲市场业务包括商用暖通空调、楼宇建筑控制以及能源服务和解决方案;民用暖通空调;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1 2023

 

Q1 2022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

同比变化

订单量

$3,324.1

$3,448.5

(4) %

(4) %

净销售额

$2,861.0

$2,633.2

9 %

8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391.6

$350.8

12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3.7 %

13.3 %

4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400.0

$344.8

16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4.0 %

13.1 %

9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455.8

$405.6

12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5.9 %

15.4 %

50个基点

  • 报告订单量和自有业务订单量均下降4%。

  • 报告销售额增长9%,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8%。

  • 订单出货比达116%。

  • 美洲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未交货订单高于历史同期近3倍。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4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9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50个基点。

  • 强劲的价格优势、产量和生产率大幅抵消了供应链挑战和客户服务成本上涨相关的通货膨胀。公司仍保持了高水平的业务再投资。

欧洲、中东、非洲(EMEA)市场: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EMEA市场业务包括暖通空调系统与服务、商用楼宇建筑解决方案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1 2023

 

Q1 2022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

同比变化

订单量

$591.7

$536.3

10 %

10 %

净销售额

$510.5

$441.3

16 %

15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85.7

$50.9

68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6.8 %

11.5 %

53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86.6

$51.2

69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7.0 %

11.6 %

54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94.4

$59.1

60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8.5 %

13.4 %

510个基点

  • 报告订单量和自有业务订单量均增长10%。

  • 报告销售额增长16%,包括约6个百分点的收购增长抵消了汇兑带来的约6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5%。

  • 订单出货比达116%。

  • EMEA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未交货订单高于历史同期60%以上。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53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54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510个基点。

  • 强劲的价格优势以及产量和生产率大大抵消了供应链问题和客户服务成本上涨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公司还继续保持了高水平的业务再投资。

亚太市场:亚太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亚太市场业务包括暖通空调系统与服务、商用楼宇建筑解决方案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1 2023

 

Q1 2022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

同比变化

订单量

$390.1

$350.4

11 %

13 %

净销售额

$294.3

$281.0

5 %

8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49.3

$38.5

28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6.8 %

13.7 %

31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50.6

$38.7

31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7.2 %

13.8 %

34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57.2

$43.5

31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9.4 %

15.5 %

390个基点

  • 报告订单量增长11%,自有业务订单量增长13%。

  • 报告销售额增长5%,包括约3个百分点的收购增长抵消了汇兑带来的约6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8%。

  • 订单出货比达133%。

  • 亚太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未交货订单高于历史同期70%以上。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31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340个基点,EBITDA利润率提高390个基点。

  • 强劲的价格优势、产量和生产率大幅抵消了供应链挑战和客户服务成本上涨相关的通货膨胀。公司仍保持了高水平的业务再投资。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

单位(百万美元)

Q1 2023

Q1 2022

同比变化

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年初至今)

$17

($4)

$21

自由现金流*(年初至今)

($52)

$27

($79)

营运资本/销售额*

6.6 %

3.6 %

提升300个基点

现金余额(3月31日)

$693

$1,348

($655)

负债余额(3月31日)

$4,830

$4,843

($13)

  • 2023年第一季度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7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使用量为5200万美元。第一季度末的营运资本水平符合预期,反映了季节性库存的增加。

  • 年初至5月,公司资本配置约为7.2亿美元,其中包括用于分红的1.7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的3亿美元和用于并购的2.5亿美元。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预计将继续支付持续增长且具有竞争力的股息,并向股东分配100%的现金盈余。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年度股息增长12%,年化后每股股息为3美元。与2020年3月特灵科技正式成立时相比,公司的季度股息已增长42%。

上调2023年全年销售额和每股收益预期

  • 公司预计全年报告销售额增长率约为9%到10%;与2022年全年相比,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率约为7%到8%。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8.20-8.40美元。其中包括根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0.10美元每股收益。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8.30-8.50美元。

  • 关于公司"2023年预期"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公司收益报告,可登录www.tranetechnologies.com的"投资者关系"页面进行查询。

本篇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即关于非历史事实的陈述。陈述包括公司未来财务业绩和目标(包括销售额、每股收益和营运收益)、公司经营活动、市场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订单量和未交货订单)、包括分红金额和时间安排的资本配置计划、包括回购股数和时间安排的股份回购计划、包括并购和投资在内的资本配置战略、预计现金流和现金用途、可用资产折现力、市场表现、重组活动和相关的成本节约以及公司有效税率。

这些前瞻性声明均以特灵科技目前的预期目标为基础,但将受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大不相同。此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或未来突发卫生事件对我们业务、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包括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和外汇波动的全球经济状况;能源价格变动;俄乌冲突;金融机构突发事件;气候变化及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商品短缺;供应链限制和价格上涨;政府法规;重组活动以及与该等活动相关的成本节约;脱碳、能源效率和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长期趋势;任何诉讼的结果,包括与我们分拆的子公司Aldrich Pump LLC和Murray Boiler LLC之间的第11章诉讼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结果;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税务审计和税法变更和解释。关于可能引起此类变化的其它因素,请参考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0-K年度财务报表,以及之后的10-Q季度财务报表和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其他文件。特灵科技不承担更新上述前瞻性声明的义务。

本篇新闻稿还包括调整后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应被视为遵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得出的财务指标的补充,而不能代替或者优于这些指标。若需了解更多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请参见英文财报。

本财务报告中涉及的所有数额,包括净收益(亏损)、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亏损)、终止经营业务和调整 EBITDA带来的收益(亏损)及每股收益(亏损)均归属于特灵科技的普通股民。

作为全球温控系统创新者,特灵科技(纽交所代码:TT)凭借旗下两大战略品牌特灵(Trane® )和冷王(Thermo King®)及其对环境负责的产品组合与服务,致力于为楼宇建筑、民用住宅和交通运输领域提供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温控系统解决方案。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ranetechnologies.cn 或关注特灵科技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

(附表)


]]>
霍尼韦尔宣布收购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宣布同意以现金6.7亿美元收购INDICOR公司旗下的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Compressor Controls Corporation)。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由私募股权公司克杜瑞(Clayton,Dubilier&Rice)和儒博科技(Roper Technologies)所持有,此次收购价格约为其2023年预计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15倍。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是涡轮机械控制和优化解决方案方面领先的供应商,主要向液化天然气、气体处理、炼油和石化等行业提供相关的控制硬件、软件和服务。

  对霍尼韦尔来说,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的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具有增值性,预计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五年,其现金投资回报率将超过15%。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将整合到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加强霍尼韦尔在工业控制、自动化和过程解决方案方面的行业领导地位,助力客户加速能源转型。

  此次收购还通过新的碳捕集控制解决方案,增强霍尼韦尔的高增长可持续产品组合,其中在使用相同的涡轮机械条件下,以有效地去除从处理厂排放甚至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是过程控制部的最佳补充,因为它为我们的产品组合带来了超过14,000个控制应用程序的安装基础,结合我们互联工厂平台领先的资产绩效管理能力助力业务加速增长。"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路成(Lucian Boldea)表示,"通过强化数字化产品组合,我们将新型控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于碳捕集和封存等领域,从而帮助客户加速能源转型。"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专有的性能分析、优化算法和健康预测分析功能将添加到霍尼韦尔现有的互联工厂平台中,让全面的资产绩效管理能力搭建在真正的云原生架构上,终端用户有望实现以低维护成本最大限度延长生产运行时间。

  双方的整合将为液化天然气、气体处理、炼油和石化领域的压缩机、涡轮机、发电机和其他涡轮机械的运行控制、安全和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产品组合。此类资产是行业中关键的生产资产,对终端用户的停机时间、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产生着显著影响。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地设有办事处,大约有280名员工。

  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具体取决于惯例成交条件,包括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
霍尼韦尔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 销售额同比增6% 营业利润率增至19.1%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 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第一季度业绩,各项指标超出公司的指导范围。公司还提高了全年内生式增长、部门利润率的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导范围中点。

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内生式销售额同比增长8%,其中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航空航天集团的内生式销售额均再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得益于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和智能建筑科技集团的持续强劲增长,营业利润率增长390个基点至19.1%,部门利润率增长90个基点至22.0%。霍尼韦尔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2.07美元,同比增长26%,经调整后同比增长8%。经营现金流为-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0亿美元。

"霍尼韦尔在2023年取得了开门红,第一季度各项指标都超出预期。"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瑞哲(Darius Adamczyk)表示,"商用航空、UOP、过程控制、智能建筑和高性能材料等业务的两位数增长驱动了内生式销售的增长。未交货订单额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尤其得益于航空航天集团的优势,让我们对全年预期充满信心。对卓越运营和生产力的持续关注使我们从容地应对通货膨胀,并超预期实现部门利润率和每股收益。表现强劲的资产负债表让我们得以在本季度部署16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股息和资本支出。霍尼韦尔还宣布将收购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这是一家提供涡轮机械控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结合我们的过程解决方案安装基础和互联工厂平台实力,将帮助客户加速能源转型。"

杜瑞哲还表示:"展望全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将凭借优势继续取得卓越的业绩。我们的业务为持续增长做好了准备,我们的未交付订单支持着业务预期,差异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组合使我们能够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最为棘手的挑战。这些优势有力地支撑我们上调全年预期,我坚信霍尼韦尔将在柯伟茂(Vimal Kapur)的领导下保持佳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领导霍尼韦尔,我们的前景一片光明。"

基于公司第一季度的业绩以及管理层对今年剩余三季度的展望,霍尼韦尔提高了全年销售额、部门利润率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导范围中点。目前,全年销售额预计在365亿至373亿美元之间,内生式增长为3%至6%。部门利润率预计为22.3%至22.6%,利润率将扩大60至90个基点。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预计为9.00美元至9.25美元,指导范围下限上调20美分,上限上调5美分。营运现金流预计在49亿至53亿美元之间。自由现金流预计在39亿美元至43亿美元之间。


]]>
苹果2023第二财季大中华区营收178.12亿美元 同比下滑3%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5月5日早间消息,苹果公司今日发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总净营收为948.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72.78亿美元相比下滑3%;净利润为241.6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50.10亿美元相比下滑3%。

财报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大中华区营收为178.1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3.43亿美元相比下滑3%。


]]>
苹果高管解读财报:将持续审慎稳妥推进AI与公司产品结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5月5日上午消息,苹果公司今日发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总净营收为948.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72.78亿美元相比下滑3%;净利润为241.6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50.10亿美元相比下滑3%。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大中华区营收为178.1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3.43亿美元相比下滑3%。

  财报发布后,苹果管理层召开电话会议,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和首席财务官卢卡·马斯特里(Luca Maestri)参加会议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实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Erik Woodring:蒂姆,回顾12月份的财季,很多分析师都问了关于彼时的生产停顿会如何推动递延需求和结构需求的产生,我们现在看到3月份财季iPhone有2%的增长,目前公司看到那些在12月无法购得苹果产品的购买行为是怎样的?他们会将购买行为推迟到3-6月,还是会再晚些购买新款iPhone?可否请管理层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蒂姆·库克:这个不太好量化,但是我们的确在3月份财季收获了一些延迟购买的订单,相比12月份的财季,iPhone的销量增速确实出现加快,第二财季的生产水平也如预期,所以供应不是问题。

  Erik Woodring:蒂姆,你在3到4个季度前就提到会在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启动苹果门店,现在这个想法已经实现,可否谈谈你为什么认为印度对于苹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该市场的营收转化率情况,公司如何推动在印度市场实现比较成熟的业务组合?

  蒂姆·库克:第二财季,我们在印度市场实现了创纪录的季度新高,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一个表现非常强劲的市场。印度本身就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是公司的业务重点之一,我刚刚从印度出差归来,感受到那里非凡的市场活力。公司一直致力于扩展该地区的业务,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服务,三年前,我们上线了印度市场的在线商店,几周前开放了两家苹果实体门店,分别在孟买和新德里,都取得了开门红,我们在印度市场还有多个渠道合作伙伴,合作进展也都非常好,对于苹果品牌在印度市场的持续拓展,以及消费者对于苹果产品的热情,我感到无比愉悦和激动。印度市场的中产阶级持续扩大,我预计公司业绩即将面临向上的转折点。

  至于其他新兴市场,我们第二财季的表现也非常优秀,在多个国家取得创纪录的成长,包括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阿联酋,在巴西,印度和马来西亚的表现尤其亮眼。尽管有汇率上的不利因素,我们在新兴市场依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表现,公司在这些市场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动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高盛分析师Michael Ng:很高兴看到iPhone各个机型以及其他苹果设备的装机量都创下新高,过去几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未来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具体到iPhone装机量的情况,可否分别谈谈各地区的表现情况?以及有多少是换机用户?

  蒂姆·库克:我们在1月份宣布了活跃设备装机量超过20亿台,第二财季尽管出现了Mac和iPad产品销量下降的情况,我们依然再次在各个市场和各个产品类别中创下装机量新高,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推动增长的因素,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于公司产品的总体满意度,忠诚度和参与度。iPhone的总活跃设备装机量超过10台,宏观经济情况可能会影响用户升级购买新机的销量,但我们对于装机量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是满意的。

  Michael Ng:我也高兴看到每位iPhone用户平均设备数量出现的持续增长,该趋势能否持续?对于生态系统参与度不同的用户,在营收转化率方面有什么不同?

  蒂姆·库克: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努力实现不同苹果设备的无缝对接,无论是苹果手表还是Mac,都可以实现在一部设备上开始工作,而在另一部设备上完成工作的情况。确实有一个用户拥有多部苹果设备的情况,这是用户满意度和对设计团队作品忠诚度的体现。

  瑞士信贷分析师Shannon Cross:蒂姆,公司如何看待目前人工智能产品的发展,苹果产品和服务中如何应用这一技术?如何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蒂姆·库克:大家知道,我们对于产品路线图不做评价,某些技术的加入和使用应当采取非常审慎的方式,很多问题需要首先得到解决,我在多个场合也谈到过相关的问题,但是这一技术的发展潜力显然是非常有趣的。苹果生态系统在整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你可能知道,我们在各个苹果产品中嵌入这些技术也行之有年,包括在故障检测、宕机检测、心电图等方面,这些功能不但好用,而且有时能够救人命。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也将持续审慎稳妥地推进该技术与公司产品的结合。

  Shannon Cross:可否谈谈公司在供应链扩张和制造多元化方面的进展?这对于公司的利润率和其他方面有何影响?

  蒂姆·库克:我们的供应链遍布全球,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投资,在美国有投资,在众多其他国家也有投资,所以我们的产品制造也是分散的。公司还将继续在世界各地的投资,也会基于我们每天和每周了解到的情况,持续寻找优化供应链的方式,以保证我们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回顾公司供应链方面在过去三年的表现,尽管出现了各种艰险,无论是疫情,芯片短缺,还是宏观经济情况不佳,都依然保持了极大的韧性,我们对于公司各项计划的实施都感到非常满意。

  美银美林分析师Wamsi Mohan:蒂姆,你在第一财季的财报会上所提到的Pro机型供不应求情况,在第二财季是否得到了缓解?产品组合表现是否比以往要好?能否在第三财季恢复正常?可否谈谈iPhone的渠道库存水平?

  蒂姆·库克:这个问题很难量化,不过在第二财季确实出现了部分销量的回补,我们也因此调整了渠道库存水平,对于远期的库存水平也很满意。

  Wamsi Mohan:公司最近围绕Apple Pay支付服务推出了很多项服务,你提到了“先买后付”和“高收益存款账户”等服务,未来还可能发布哪些新服务,以及支付服务生态系统的拓展方向是什么?未来能否成为独立的营收增长机会?还是更多强调让苹果设备成为用户的生活必需品?

  蒂姆·库克:就像手表业务可以帮助用户过上健康的生活,我们希望苹果的金融产品能让用户过伤金融健康的生活,比如苹果信用卡跟存款账户一样不收卡费,并且提供具备吸引力的收益。这些产品必然是独立的,不过我们需要专注于服务用户,为用户排忧解难,并不断调整产品路线图。“先买后付”刚刚推出,而用户对于“高收益存款账户”的初步反馈也非常不错。

  瑞银分析师David Vogt:还是想比较一下渠道补货,以及公司合作的一些电信运营商所反映的第二财季需求偏软的情况,展现了比较弱的升级购买速度,目前的情况同一到三个月之前的情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是否出现需求加速增长的情况,或者有什么其他的趋势可以向我们介绍?

  蒂姆·库克:除了卢卡所做的第三财季展望,我不想介绍更多情况,关于第二财季的情况,我理解你说的主要是美国运营商的情况。如果你仔细观察公司全球各市场的表现,美洲相对较弱,美国尤其如此,我认为主要还是宏观经济的原因,另外就是上一年第二财季,我们推出了很多促销活动。第二财季表现不错的是新兴市场,我们非常满意。

  David Vogt:还有一个关于服务业务的问题,除了宏观挑战方面的因素,消费者行为有什么变化?影响数字广告和手机游戏业务的不利因素有哪些?不同类型服务用户使用时间和习惯有什么变化?中国市场疫情后的再开放对于上述方面有什么影响?

  卢卡·马斯特里:宏观经济环境对于包括广告和手机游戏业务在内的服务业务存在影响,用户行为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在服务方面,尤其是最新发布的几项服务业务上做的非常不错,比如支付业务我们有非常强劲的增长,驱动力(3.010, -0.04, -1.31%)来自于Apple Pay和苹果信用卡的使用持续提升。云业务持续增长,用户希望在设备上存储更多照片,视频和其他内容,另外App Store的付费订阅也持续地强劲增长,平台的付费订阅账户数已增至超过9.75亿,是三年前的两倍。


]]>
用户增长强劲!美国约会平台Bumble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5月5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四,美国约会平台Bumble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超出预期。尽管面临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但用户在其同名约会应用上的花销依然强劲,由此推动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7%。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付费寻找爱情和陪伴,本季度中,Bumble、社交平台Badoo和法国交友平台Fruitz的母公司也得益于强劲的用户增长。

然而,Bumble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7%,是2021年2月公司上市以来最慢的收入增长。

像“问候”(Compliments)这样的新功能允许用户在决定联系之前发送一个留言。这些新功能帮助Bumble应对高通胀和不断上升的利率。

该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截至目前,Bumble上每月有15%的活跃用户发送了“问候”,该公司对这一数字继续增长充满信心。

Bumble的竞争对手、Tinder的母公司Match集团当地时间周二公布的第二季度营收低于分析师预期,但表明Tinder业务有增长迹象。

咨询机构Third Bridge分析师Nicholas Cauley表示:“Bumble在吸引女性用户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他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让女性用户主动,从而使自己与众不同。”

根据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提供商Refinitiv的数据,在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里,相比于分析师预期的2.410亿美元,该公司的收入为2.429亿美元。

本季度里,该公司付费用户总数从去年同期的300万增加到350万。Bumble应用的付费用户总数增长31%至230万,而Badoo应用和其他付费用户数量则下降了7.4%,至110万。

该公司预计当前季度营收在2.54至2.58亿美元之间,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5663亿美元。


]]>
IDC折叠屏市场最新数据出炉!OPPO以35%份额登顶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4月27日,IDC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数据,其中OPPO以35%的市场份额登顶,表现亮眼。

  OPPO从推出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ind N至今,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从IDC的新数据来看,OPPO于去年底发布的Find N2和Find N2 Flip两款机型成为了出货主力军,共同助推OPPO在更快的时间里领跑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而在OPPO折叠屏手机快速崛起的背后,自然离不开Find N2系列带来的出色体验。

  在折叠屏手机早期发展阶段,横向大折叠屏手机尽管带来的更大的屏幕,但是厚重的手感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为了大幅改善折叠屏的手感痛点,OPPO在Find N2上带来了新一代超轻固精工拟椎式铰链,配合更轻量化的机身材料,让Find N2的机身重量一举做到了233g之轻,甚至比iPhone14 PM还要轻。

  为了让横向折叠屏手机可以兼顾大屏和便携度,OPPO Find N2进一步平衡了设计,其外屏只有5.54英寸,内屏展开后可达7.1英寸,这样的尺寸设计,就可以让用户体验到兼具便携和比直板手机更大的屏幕体验,折叠后的Find N2放在任何裤兜和包包里都是毫无压力。

  得益于为折叠屏深度优化的ColorOS系统,Find N2还可以通过手指快速实现多页面分屏、跨屏分享、分屏截图等操作,让一块屏幕可以发挥出丰富的用途。此外,Find N2的内屏还能通过折叠一定角度进入悬停空间,从而实现与众不同的相机、视频、音乐体验,比如说在看视频时,上半部分屏幕用来播放视频,下半部分屏幕可以当作触控板来用,有趣又实用。

  在基础硬件配置方面,OPPO Find N2也没有妥协,不仅搭载了骁龙8+旗舰芯片,还有LPDDR5+UFS3.1的存储组合;影像方面则搭载了5000万像素IMX890大底主摄、哈苏影像与自研芯片马里亚纳X等旗舰配置,拍照场景下也有折叠屏手机中一流的体验。

  除了OPPO Find N2这类横向折叠屏手机以外,作为竖向小折叠屏的Find N2 Flip产品力也很突出,尤其是3.26英寸外屏带来了非常丰富的交互体验,目前可以实现微信语音交互、播放网易云音乐、拨打电话、出示支付码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显示不少品牌的下一代小折叠屏手机也将采用大外屏,OPPO可以说是引领了行业趋势。

  从OPPO Find N2系列折叠屏手机的综合表现和市场数据来看,显然一款足够好用、实用的折叠屏手机可以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不妨让我们回到IDC的分析报告,2023年Q1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出货量达到102万台,同比增长52.8%,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一路向好的环境下,相信未来折叠屏幕手机在丰富性和综合体验上还会越来越好,也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折叠屏手机。


]]>
App在苹果商店下架 陌陌回应:技术问题,正与苹果积极沟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5月5日上午消息,近日有网友发现,陌陌App在苹果商店下架。对此,陌陌方面回应称,“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因为技术问题导致陌陌App在苹果商店无法下载,我们正在和苹果公司积极沟通,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并重新上架。目前,安卓各大应用商店可正常下载,iOS老用户使用也不受影响。”

]]>
研究员开发三维散射辅助动态全息术,实现3D对象超高密度连续平面动态投影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映维网Nweo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魁北克大学:国立科学研究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实现3D对象在超高密度连续平面的动态投影。通过将更多细节打包到3D图像中,所述解决方案可以逼真地再现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为虚拟现实和其他应用带来栩栩如生的表示。

团队表示:“3D全息图可以呈现具有连续精细特征的真实3D场景。对于虚拟现实,我们的方法可以与基于头显的全息显示器一起使用,从而增强3D浏览体验。它同时可以提供无需头显的裸眼3D视觉效果。”

产生逼真的3D对象全息显示需要将具有高像素分辨率的图像投影到大量紧密间隔的连续平面之上,并实现高深度分辨率,而这对于提供全息图看起来是三维的深度线索非常重要。

国科学技术大学、魁北克大学:国立科学研究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所提出的方法称为三维散射辅助动态全息术(3D-SDH)。实验表明,与最先进的多平面全息投影方法相比,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高出三个数量级以上的深度分辨率。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新方法克服了当前数字全息技术中长期存在的两个瓶颈:低轴向分辨率和高晶面串扰。这两个瓶颈阻碍了全息图的精细深度控制,从而限制了3D显示器的质量。我们的方法可以允许在全息图中加密更多数据,从而改进基于全息图的光学加密。”

如上图所示,(b)为传统的多平面投影,而(a)是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新的3D散射辅助动态全息方法主要通过将高分辨率图像投影到紧密间隔的平面来创建数字全息图。在比较中可以看出,(a)的全息图更为紧密。

生成高度细节的全息图

创建动态全息投影通常包括使用空间光调制器SLM来调制光束的强度和/或相位。然而,今天的全息图在质量方面相当有限,因为当前的SLM技术只允许将少数低分辨率图像投影到具有低深度分辨率的散射平面。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SLM与扩散器相结合,令多个图像平面之间的距离更小,不再受到SLM属性的限制。通过抑制平面之间的串扰并利用光的散射和波前整形,这种设置实现了超高密度3D全息投影。这一点可以再次参考上面的图例。

为了测试这种新方法,研究人员使用模拟来表明,它可以在每个平面之间产生更小深度间隔的3D重建。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张1000×1000像素的全息图中投影一个3D火箭模型。其中,所述模型具有125个连续的图像平面,而深度间隔为0.96毫米。作为对比,基于随机矢量的计算机生成全息术则提供32个深度间隔为3.75毫米的图像平面。

为了通过实验验证这一概念,他们建造了一个3D-SDH投影仪原型,以创建动态3D投影。然后,他们将其与3D菲涅耳计算机生成全息术的传统技术设置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3D-SDH在轴向分辨率方面比传统分辨率提高了三个数量级以上。

如上图所示,基于团队提出方案的火箭全息图如(a)所示,而点云模型则是图(b)。通过基于随机矢量的计算机生成全息术(RV-CGH)方法投影的3D火箭的体三维渲染图像如(c)所示,而3D-SDH投影的对象的体三维渲染图像如(d)所示。

另外,具有不同透视图的模拟3D火箭的体三维渲染图像如图(e–g)所示。

相关论文:Ultrahigh-density 3D holographic projection by scattering-assisted dynamic holography

当然,研究人员展示的3D全息图都是点云3D图像,这意味着无法呈现3D对象的实体。最终,研究人员希望能够用全息图投影一组3D对象,但这需要更高像素数的全息图和新的算法。


]]>
卡普空、Niantic宣布“怪物猎人”IP AR手游《Monster Hunter Now》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自卡普空的《怪物猎人》毫无疑问是一个畅销全球的IP。根据官方消息,《怪物猎人》全系列游戏销量已经突破9千万份。

现在,Niantic和卡普空宣布即将在9月带来基于“怪物猎人”的AR手游《Monster Hunter Now》,从而允许玩家在世界各地的街道、公园和社区感受这一世界的惊险时刻。

《怪物猎人》这款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最初在2004年03月11日发行。其中,玩家将扮演一名狩猎怪人的猎人,在冒险过程中不断狩猎怪物,并获得装备和金钱。

对于希望在现实世界中猎杀怪物的粉丝来说,《Monster Hunter Now》将能帮助你实现愿望。这款AR手游的背景和玩法与“怪物猎人”宇宙基本一样,同样是冒险探索和狩猎怪物。

不过,通过利用Lightship平台的LBE和AR技术,幻想和凶猛的生物将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现实世界感知视图之中,并允许在街道、公园和社区猎杀它们。同时,你可以与其他玩家组队,共同冒险,挑战世界最凶猛的怪物。

《怪物猎人》系列制作人辻本良三表示:“《Monster Hunter Now》是一款前所未有的全新‘怪物猎人’游戏,你将在现实世界中遇到不可思议的怪物。Niantic的AR技术提供了一种‘此时此地’的狩猎体验,同时尊重只有‘怪物猎人’才能提供的游戏和狩猎动作。所以,现在让我们走进现实世界,并享受狩猎吧。”

Nianti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与约翰·汉克(John Hanke)则评论道:“对于梦想与史诗般的怪物对抗并与朋友并肩作战的玩家来说,《Monster Hunter Now》将是一次终极体验。《Monster Hunter Now》充满了幻想的生物、引人入胜的狩猎体验和与团队合作的机会。”

《Monster Hunter Now》将于9月正式登陆App Store和Google Play,而有兴趣的玩家现在就可以通过这个页面注册封测版本。


]]>
大富科技2022年营收25.92亿元 同比增长5.76%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射频器件厂商大富科技昨日晚间公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实现营收25.92亿元,同比增长5.76%;净利润929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21年为净亏损2.5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6487万元,2021年扣非净亏损3.68亿元。

  大富科技多年来谋求多元化,尽管遭遇很大风波,但目前在射频器件之外,已有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业务布局。

  其中,射频器件类业务收入14.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4%,毛利率11.08%,较上年同期提高15.71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上看,公司射频产品结构优化,在高毛利产品收入增加的同时减少了低毛利产品的供应。从成本管理上看,公司通过优化工艺和工序,提升内部效率和产能化解外协需求,拉通与配天智造数字化工厂的衔接,极大降低管理成本;电装段自动化设备导入,减少直接人工成本,上述措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受上述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通信业务盈利能力获得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公告显示,5G商用三年来,移动通信技术获得飞速发展,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2022年,公司牢牢抓住市场新机遇,积极组织完成各类5G新产品立项开发61款,按需完成量产化技术导入60款,全面覆盖国内核心5G新品,如电联900MHz、2100MHz等5G海量新产品,以更突出的研发技术能力表现,持续维持业内竞争优势,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收益。

]]>
SAP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国市场云收入表现尤为强劲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云收入增长 24%和22%(恒定汇率),环比增长 1 个百分点。S/4HANA Cloud(ERP云)收入增长 77%和75%(恒定汇率)

•当前云待交付业务增长 25%,环比提高 1 个百分点

•云业务毛利润增长 28%(IFRS)、28%(非 IFRS)和27%(非IFRS恒定汇率),推动非 IFRS 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IFRS 营业利润下降 45%,非 IFRS 营业利润增长 12%,按恒定汇率计算增长 12%

•根据预期的 Qualtrics 资产剥离,SAP对 2023 年展望有所更新,并重申继续保持收入和运营利润加速增长的信心

SAP CEO 柯睿安(Christian Klein)表示:“我们的战略转型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阶段,收入和利润成果都清楚地表明,我们已经在2022 年第四季度顺利度过了转折点。云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帮助我们实现了本季度强劲的收入,以及非 IFRS 营业利润的双位数增长。”

业务亮点:

•第一季度,SAP 在所有地区的云收入表现都很出色。巴西、德国和印度的云收入增长显著,中国、日本、墨西哥、荷兰、瑞士和美国的表现尤为强劲。

•2023 年 2 月 1 日,SAP 和全球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红帽公司宣布扩大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大幅增加 SAP 对红帽企业 Linux 的应用和支持。

•2月8日,SAP宣布与德国默克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可持续商业实践创新。此举有望加速默克数字化系统通过 RISE with SAP 向云迁移。

•3 月 8 日,SAP 发布了下一代数据管理产品组合 —— SAP Datasphere 解决方案,并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季度主要新签单和上线中国客户:

•汇能集团主营煤炭、电力、化工等业务,位列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支撑集团产业规模扩展,多元化业务布局,汇能选择了SAP S/4HANA全面升级数字化底座,打造全业务集成,全板块覆盖,全信息贯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帮助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为集团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远景能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让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电池和氢燃料成为“新石油”,并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研发中心遍及美国、德国、丹麦、新加坡、日本等地。远景能源选择了SAP全球贸易服务(GTS)解决方案,希望在云端建立企业信息合规的可视化管理,提高供应链准时交付率,在确保遵循多地的法律法规的同时,成功把握国际商机。

•木林森是领先的综合性光电LED新技术产业公司,汇集LED材料、应用等领域的资源与人才,研究、制造,倡导新兴的LED节能灯饰。为了实现高效的全球化发展,满足海外收购所带来的管理运营需求,木林森选择了RISE with SAP(ERP云)、采购云、HR云、供应链云和业务技术云平台。以云ERP为数字化底座,木林森将整合复杂的海外运营系统,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并夯实企业在人才管理、采购供应链等领域的全球统一管理。

•恒安集团是国内知名的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随着业务的快速变化,业务量和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原有数字化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常运营的需求。恒安成功将原有ERP系统迁移至RISE with SAP(ERP云), 构建了云端的数字化核心,灵活支持其业务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重构财务管理系统,将整体结帐效率提升了30%,同时实现供应链与生产的高效协同,支撑业务的持续增长。

•济川药业是集中西医药、中药日化、中药保健三大产业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其业务涵盖健康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因此面临多业态,集团化管理的挑战。济川药业选择了SAP S/4HANA,搭建集团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业务流程重构,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减少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满足医药行业严格的合规要求,实现集团管控。

•临工重机位居中国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5强,聚焦矿山开采设备、高空作业机械等业务板块,销售覆盖欧洲、北美、日韩、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率先采用SAP CRM云的工程机械企业,实现了高效的海外营销。目前,临工重机在加速出海发展,致力于打造海外生产基地,此次选择了RISE with SAP(ERP云),实现一体化、合规的全球运营,打造从制造、销售到服务的全流程管理,深入扎根全球。  

•思锐智能是一家面向“精密高端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业务增长迅速。为布局全球化发展,思锐智能收购了欧洲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与青岛总部之间存在数据孤岛。思锐智能选择了RISE with SAP(ERP云),构建适合多国家多系统的云端主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实时决策,对未来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公司全球化布局。

•芯粤能半导体是一家面向车规级和工控领域的碳化硅芯片制造和研发企业,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智能电网以及光伏发电等领域。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专精特新企业,其产品还未正式开始量产,芯粤能率先选择了SAP S/4HANA、分析云和采购云等解决方案,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为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优合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冻品进出口平台服务商,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推进产业互联网升级,优合集团选择了RISE with SAP(ERP云)构建数字化核心,通过集成和优化,统一管理业务数据,打通全业务链,实现国际货物贸易和贸易服务的自动化计费结算,在企业出海的过程中确保合规,助力集团发展与管理。


]]>
蚂蚁森林某公益项目存在污染?公司回应:与公益项目无关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4月23日下午消息,近日,有自媒体发文称,“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区地块存在大量未回收的无纺布覆膜,污染当地土地环境”。今日,蚂蚁森林在其官微发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4月实地勘查照片回应:经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确认及现场勘查,文中指出的无纺布地块,不属于“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项目地块,与蚂蚁森林公益项目无关。

  嘉塘草原位于玉树巴颜喀拉南麓。据悉,蚂蚁森林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建的“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位于称多县珍秦二村,是嘉塘草原的其中一部分,占地约160平方公里。主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监测、防盗猎、生态保护等保护项目。

  据现场勘查图片,位于珍秦二村的“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没有发现无纺布覆盖,不存在文中指出的污染情况。蚂蚁森林在回应中表示:“我们反对不当使用无纺布覆膜伤害环境及生态的行为,也呼吁采取更科学、绿色的方式来解决种草防风的问题。 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但同样强烈反对未经核实就发布不实信息的行为。我们倡导科学环保、透明沟通,期待继续和网友及公益伙伴一起推动嘉塘生态保护。”

  4月22日,蚂蚁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启动战略合作:由蚂蚁集团在三年内再捐资1亿元,通过公益项目“蚂蚁森林”支持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7年来,蚂蚁森林已参与全国19个省份的生态建设,种下超4亿棵树,参与共建24个公益保护地。(新浪科技 文猛)


]]>
NBC环球CEO宣布辞职:和女员工婚外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4月24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近日,美国影视媒体巨头NBC环球(NBC电视台东家)传出内部绯闻,首席执行官杰夫·肖尔(Jeff Shell)承认和一名女下属发展了“不恰当关系”,他已经宣布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

  对于这一高管绯闻的内部投诉,NBC环球的母公司康卡斯特(37.74, 0.01, 0.03%)集团展开了调查。在调查结束后,康卡斯特周日发表声明称,已经和肖尔达成了协议,他将立刻辞职,离开NBC环球。

  肖尔本人通过一份声明表示:“今天是我在NBC环球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最后一天,我和本公司一名女员工发展了一段不恰当关系,我深感后悔。”

  2020年1月,肖尔担任NBC环球首席执行官,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康卡斯特体系内服务了大约20年。

  肖尔掌管的NBC环球属于全世界最大的影视媒体巨头之一,该公司旗下拥有大量知名品牌和资产,比如环球影片公司、NBC电视台新闻部和NBC体育部,诸如Bravo等有线电视频道,另外还包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

  周日,NBC环球通过内部邮件,通知了这一消息,许多员工感到十分吃惊。

  在官方申明中,康卡斯特集团并未立刻任命NBC环球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根据内部邮件通知信息,之前面向肖尔汇报工作的下级高管,未来暂时面向NBC环球总裁Mike Cavanagh汇报。

  据报道,肖尔属于有妇之夫发展婚外恋关系,他也成为美国影视媒体行业中最新一位因为不恰当男女关系而被迫辞职的高管。

  三年前,肖尔的同事——NBC环球副总裁荣·梅尔(Ron Meyer)曝出和英国一名女演员的婚外性丑闻,随后被迫辞职。

  康卡斯特集团总部位于美国费城,是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康卡斯特集团在内部通知邮件中表示,员工们寄望于公司高管能够创造一个安全、受他人尊重的工作环境,一旦康卡斯特集团的原则和制度被违反,公司一定会快速行动,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一次肖尔事件,公司也是这样做的。


]]>
网之易起诉暴雪欠款3亿:拒还国服玩家退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4月24日下午消息,近日,上海网之易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暴雪娱乐有限公司违反系列许可协议在上海提起诉讼,要求退还3亿欠款。该款项包括网之易已全额支付的《魔兽世界》等停服游戏相关退款、未售游戏商品库存的预付款项、数款未开发游戏的预付保证金等。该案还涉及《魔兽世界》等国服代理游戏相关协议中,包含多个偏向暴雪单方权益的不平等条款,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可执行性存在巨大争议。

  据悉,网之易起诉暴雪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暴雪拒绝承担国服玩家退款义务,拒绝向网之易支付国服退款相关的预付提成费用,涉及金额达近亿元。自1月24日《魔兽世界》《炉石传说》《守望先锋》等暴雪游戏国服停服后,为最大限度保障国服玩家权益,网之易已先行全额支付超112万玩家相关退款申请。

  此外,此次诉讼涉及暴雪与网之易之间签订的诸多“霸王条款”,包括要求网之易提前支付数款游戏的巨额保证金,而暴雪方面在相关游戏未开发的情况下,却未退还相关保证金。此前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动视暴雪与网易的续约谈判中,暴雪曾提出要求网易一次性支付5亿美元的天价续约条件。也有媒体报道称,暴雪要求合作方负责研发暴雪手游并在全球发行,但只能享有中国区分成,且需缴纳巨额保证金作为担保,否则将被“处罚”。

  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国服新代理”问题,暴雪方面近期未披露任何新进展。2023年1月17日暴雪国服停服前,暴雪中国官方微博发布《暴雪对国服玩家社区的更新说明》,表示正在寻求新的代理合作方,将游戏带回给国服玩家。但截至目前,暴雪国服新代理仍未见踪影。(新浪科技)


]]>
LCM Partners以41亿欧元完成信贷机会4战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LCM Partners(LCM)今天宣布信贷机会4战略(Credit Opportunities 4 Strategy)最终成功完成,整个混合基金连同几个独立管理账户的总资本承诺达到41亿欧元。 集团已收到23家有限合伙人的承诺,并得到了全球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包括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养老金计划、主权财富基金和保险公司。

该集团成立于1998年,现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私人信贷专业管理公司之一,在管理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有着独领业界的记录。 该公司在9个欧洲国家的14个办事处拥有1100多人,贷款价值约600亿欧元。 在自2002年就职的高级管理团队和数据仓库的支持下,信贷机会(Credit Opportunities)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了细粒度的履约、重新安排和不良贷款池,该数据仓库包含了自成立以来530多万客户的逐笔贷款数据。

LCM Partners首席执行官Paul Burdell表示:"我们非常自豪地完成了41亿欧元的信贷机会4战略的承诺,这超过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证明了我们24年的业绩记录。 我们很高兴能在一个将持续非常富裕的投资环境中与全球一些最负盛名的机构私人信贷投资者合作。"

LCM Partners的首席信息官Adrian Cloake补充说:"不断上升的利率环境正在创造大量的履约和不良贷款投资机会。2022年是LCM的部署创纪录的一年,我完全相信我们将在2023年达到新高。 我们筹款的完成再及时不过了。"


]]>
苹果混合现实头显更多细节曝光:将提供体育、游戏、iPad应用和健身服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4月19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苹果正在努力为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头显开发一批软件和服务,通过全新的3D界面来吸引可能对混合现实存有疑虑的潜在用户。

  消息人士透露,这些软件和服务将包括游戏、运动和协作工具,苹果现有iPad功能的新版本,以及观看体育赛事的服务等。这款头显售价预计约为3000美元,将在6月份的活动上发布,并在几个月后面市销售。

  长期以来,苹果的硬件产品一直依赖于一系列强大的软件和应用。乔布斯时代苹果的一句口号,“有一款应用能做这件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在涉及到混合现实头显时,苹果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对许多用户来说这项技术非常陌生,并且开始阶段的售价会相对昂贵。苹果需要向全世界说明,为什么用户需要这样一款设备,以及应该如何使用该设备。

  苹果这方面工作的一大部分是针对新产品为iPad应用做适配。新产品将融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消息人士透露,用户将可以通过全新的3D界面来获得第三方开发者的数百万个现有应用。目前,苹果的计划仍处于保密阶段。

  这其中包括优化Safari浏览器,以及苹果的日历、联系人、文件、家庭控制、邮件、地图、消息、笔记、照片和日程提醒服务,以及音乐、新闻、股票和天气应用。苹果还将发布新版本的FaceTime会议服务和Apple TV应用。新版应用的功能将与iPad版本类似。

  苹果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

  除核心的应用之外,苹果还将为头显开发专门版本的Apple Books,支持用户在虚拟现实中阅读。此外苹果还在测试一款可以从头显拍照的相机应用。在运动健康方面,一款新应用将通过沉浸式的画面和声音来帮助用户做冥想。

  苹果还将为这款头显开发Fitness+服务的一个新版本,并将其打造成设备的另一个亮点,支持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跟随教练一起健身。目前虚拟现实头显市场的领先者Meta也将健身服务作为重要卖点之一。

  苹果也在为这款头显开发Freeform协作应用的一个新版本。去年,苹果在其他产品上推出了这项服务。Freeform的虚拟现实版本将支持用户在虚拟环境的白板上一起工作。

  根据此前的报道,苹果新的虚拟现实版FaceTime将在虚拟会议室中生成用户的3D化身,让与会者获得面对面交谈的感受。这也是虚拟现实头显希望实现的一大目标。Meta的Quest头衔也追求实现类似效果,但到目前为止,这还没有被证明是大多数用户都需要的功能。

  苹果虚拟现实头显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成为一款小众产品。目前的头显都没有获得太大的吸引力,也缺乏推动iPhone走向热门的“杀手级”应用。

  苹果可能会证明,头显能提供一种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的新方式。最终的目标是开发一个能取代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平台,但这很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吸引应用开发者的加入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苹果选择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这款头显就说明了这一点。目前,苹果的一些工程师每周工作80个小时,加班加点确保这款产品能在6月5日推出。

  这款头显的一个卖点是支持用户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观看体育赛事。目前,苹果已经在Apple TV+流媒体服务中提供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和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比赛转播,而新设备预计将可以让用户的体验更丰富。2020年,苹果曾收购了加州南部一家创业公司NextVR,以支持这方面的努力。

  这种沉浸式的视频体验也将拓展到电视应用。通过新设备,苹果计划让用户可以在多种虚拟环境,例如沙漠或天空中观看电视节目。

  苹果目前将混合现实头显定位为工作设备。这个新平台将支持苹果的Pages、Numbers和Keynote生产力套件,以及iMovie和GarageBand等视频和音乐制作工具。游戏也将是新设备吸引力的核心部分。这与苹果最开始的计划相反,苹果最初并不太关注虚拟现实头显上的游戏应用。

  过去几个月,苹果一直在与为数不多的开发者合作,帮助他们升级现有的软件应用,使其适应混合现实设备。在苹果发布这款设备到产品面市销售的这段时间里,其他开发者也将可以为新平台优化他们的应用。

  苹果混合现实头显的一个关键操作工具是拨片,这类似于Apple Watch手表的数码表冠,让佩戴者可以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之间切换。在进入虚拟现实模式时,用户将完全沉浸在应用中。在切换到增强现实模式时,用户可以以类似iPhone和iPad上ARKit的方式看到周围的真实世界。

  苹果的新设备支持同时运行多个应用,让这些应用同时漂浮在混合现实界面上。与其他头显类似,苹果的设备会记住用户使用应用的实际位置。例如,如果用户在家里的厨房打开了网页浏览器,在离开厨房并返回之后,浏览器会自动重新打开。

  苹果App Store中的许多iPad应用都将可以在头显上运行。有一些可以直接使用,另一些需要稍微调整和适配。新设备的操作系统xrOS基于iOS平台,因此有着很好的应用兼容性。苹果正在推动其生态中的应用在多种硬件产品上无缝地运行,包括Mac、iPhone和iPad。

  用户将可以通过眼睛和手势来操作头显。头显可以识别用户正在看什么,随后用户用手指来选择项目,并在菜单之间移动。该设备将主要使用空中悬浮的虚拟键盘,但也可以连接实体键盘以提升工作效率。

  苹果头显的主屏幕看起来将会与iPad类似,并将提供苹果用户熟悉的控制中心,用于设置WiFi、蓝牙和音量等。与iPad类似,苹果的混合现实头显也将集成生物识别系统,用于设备的解锁。但这主要将基于对用户眼睛的识别,而不是面部或指纹。此外,新设备也将支持Siri语音控制。


]]>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于 4 月 10 日,《白猫计划》和《机战少女Alice》开发商 COLOPL 发布公告称,将向使用 AI 聊天机器人 ChatGTP 以提高工作流程效率的员工提供额外奖金。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由 3DM 提供

公告说道:“为了快速增加使用 ChatGPT 的使用实案,将对 ChatGPT 对业务改进有可证明的作用的案例给予每月奖金奖励。公司将根据对创意的独创性、使用的独创性和业务改进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来选择获得者。”

每个月入选的员工每个案例将获得 5 万日元的奖金,最高限额为每人每月 15 万日元。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由 3DM 提供

同一份公告中 COLOPL 表示,它计划使用 ChatGPT 来进行计划审查和总价会议记录等工作,以“为 AI 驱动的社会做准备”。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日本开发商COLOPL将向用ChatGPT开发游戏的员工提供奖金© 由 3DM 提供


]]>
Netflix高管解读财报:商业变现短期贡献不大 定价策略根据市场情况不尽相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4月19日上午消息,美国视频流媒体服务提供商Netflix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Netflix第一季度营收为81.6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78.68亿美元相比增长3.7%;净利润为13.0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5.97亿美元相比下降18%;每股摊薄收益为2.88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53美元。 Netflix第一季度每股收益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营收未达到预期。与此同时,Netflix对2023财年第二季度营收和每股收益的展望也均未达到预期,从而导致其盘后股价下跌近1%。

  财报发布后,Netflix联席CEO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联席CEO格雷格·彼得斯(Greg Peters),CFO斯宾塞·纽曼(Spencer Neumann)和投资者关系副总裁斯宾塞·王(Spencer Wang)等公司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美银分析师Jessica Reif Ehrlich提问。

  Jessica Reif Ehrlich:泰德和格雷格已经共事了超过15年时间,但本季是两位首次以联席CEO身份共同主持公司工作,能否同大家分享一些感想?

  泰德·萨兰多斯:你说的没错,我们共事已久,积累了15年的彼此尊重和信任,共同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本季的合作也是如常,没有什么值得说明的情况,这一点可能会令你失望(笑),但我们之间的合作绝对是非凡,专业和互相促进的。感想里德做出的这一决定,让拥有25年历史的Netflix公司实现了领导层的顺利过渡。

  Jessica Reif Ehrlich:公司最近在116个国家降低了服务价格,这一策略是否同2021年在印度市场所进行的调价相类似,还是为了推动公司的账户共享和广告业务的刺激性措施?

  斯宾塞·纽曼:我们在过去几个季度都谈到了优化定价策略和提升商业变现能力的问题。回顾过去,2016年是我们的第一次全球发布,采取的定价策略也不是太复杂,其实也是为后来的策略演进和更好迎合市场需求打下了基础,目的是为了不断增加地区市场的渗透率,推动中长期营收目标的实现,对用户和公司业务都是有利的。目前来看,商业变现短期对于公司的贡献还不是很大,虽然我们已经在很多国家推出商业变现方面的服务,但营收总额占比只有不到5%,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大的成长,在别的国家也能实现像印度市场一样的成功。去年全年,我们在印度市场的降价幅度为20%-60%,结果是用户参与度提升了30%,付费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按不变汇率计算,印度市场营收增速也从前一年的19%,提升到去年的24%,希望公司在其他市场也能出现同样的成功。

  Jessica Reif Ehrlich:下一个问题关于账户共享,可否请管理层介绍一季度在公司推出该服务之后,用户流失率和转换率有什么变化?在加拿大市场的付费用户新增和既有付费用户新增子账户情况是怎样的?

  格雷格·彼得斯:这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所以我们力求实现平顺的调整。在最近推出账户共享服务的几个国家里,目前看起来出现了同之前拉美市场服务调整相类似的情况,就是说一开始会出现部分停止订阅的现象,但我们会持续努力提升用户数和营收,鼓励借用他人账户的用户开立自己的账户,也鼓励出借账户的用户签订新的账户共享服务协议。当然,每个地区的情况特点不同,你提到的加拿大市场,相比推出账户共享之前,我们的付费用户数和营收都实现了正增长,对我们的努力是一种肯定,也鼓励我们在更多地区试水该服务,包括对公司营收贡献最大的几个国家,我们也考虑了这一可能性。另外,我们从最近的调整中也得到了优化服务的经验,更好地了解了哪些方面是用户最为在意的,为他们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实现在不同设备和观看场景下的无缝对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管理账户和设备。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将学习到的东西整合到服务当中,让这一过渡更为顺利,推动实现公司的长期业务目标,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地区和国家将在二季度享受到这一服务的改进版本。

  Jessica Reif Ehrlich:推出节奏方面,除了二季度的美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推出时间表是是什么?管理层如何看待定价?更偏向推动将借用他人账户的用户转换为付费用户,还是既有付费用户新增子账户?

  格雷格·彼得斯:二季度的推出范围是非常广的,包括美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在某些市场因为情况所限,我们可能会有所延迟,但大部分对于公司营收有较大贡献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在二季度推出。关于提到的定价问题,每个市场的情况不同,最近刚刚推出的部分地区,以及此前的拉美地区,我们所实行的定价策略也不尽相同,包括在相对富裕国家寻求最优的定价策略。关于你提到的偏好,我们的定价架构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无论是既有用户停止借出其账号,还是为全家购买家庭账户,公司没有特别偏向于哪一个解决方案,不希望控制用户的选择,我们希望通过新的定价机制实现用户选择的多元化和公司的长期营收目标。


]]>
苹果MR头显或亮相在即 能否开启”后iPhone时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4月17日讯(编辑 周子意)苹果(165.21-0.35-0.21%)公司2023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召开了,这对该公司来说将是个关键时刻。

  苹果知名爆料人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周日(4月16日)重申了他的观点,2023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是“一个预示后iphone时代的契机,同时使现有设备更具吸引力”。

  预备亮相

  古尔曼认为,苹果备受期待的混合现实(MR)头显将是此次展会的“明星”,该设备将配备有全新的“xrOS”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工具包。“xrOS”中的“xr”意为“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能够同时兼顾AR/VR两种技术,是实现混合现实的重要操作系统。

(注:苹果头显的概念渲染图)(注:苹果头显的概念渲染图)

  此外,他预计苹果还将展示其他产品,包括新款的Macbook和Apple Watch的软件更新。

  古尔曼还证实,目前有几款新机型正在研发中,包括:15英寸MacBook Air、升级版的13英寸MacBook Air、入门级的13英寸MacBook Pro、升级版的高端MacBook Pro、更新的24英寸iMac内置芯片、以及第一款搭载苹果自研芯片“Apple Silicon”的Mac Pro。

  据古尔曼的说法,这些型号都将在2023年或2024年推出。

  苹果还计划推出两款Mac Studio后续产品,但具体时间尚不清楚。

  超越iPhone和iPad的未来

  古尔曼认为,通过新的MR头显,苹果正在为未来跳出iPhone和iPad时代做准备。

  古尔曼还透露了苹果高管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款头显的起步会比较缓慢,但最终会取代iPhone

  预计此次WWDC大会上,苹果将为开发人员清晰地描述该设备的使用方式,并花费大量时间展示MR头显的内置应用商店和配套工具。

  对此,古尔曼解释道,这款头显在发布后的几个月内不太可能上市销售,因为需要给开发者时间来开发MR应用程序和服务。

  不过,“果链”知名分析师郭明錤与古尔曼得观点相左,他上月发文表示,苹果新款MR设备是否真如市场预期那样出现在WWDC上,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

  郭明錤指出,“苹果公司在AR/MR头戴装置方面的看法并不是非常乐观,也不指望其能重现一鸣惊人的‘iPhone时刻’。”


]]>
上汽设立60亿芯片产业生态基金将投向六大领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4月17日上午消息,近日,上汽芯片产业生态基金正式发布,基金规模60亿元,将主要关注功率转换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电池管理芯片、控制类和网络芯片、智能舱驾大芯片以及连接、传感和驱动类芯片六大投资领域。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表示,上海将鼓励上汽等整车企业积极参与汽车芯片投资与布局,支持组建汽车芯片专家组和产业联盟,逐步破解跨行业的技术交流难题,建立车规级芯片设计和中试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汽车芯片中小企业研发环节的难题。

  汤文侃表示,接下来要持续关注车芯联动,推进这两个领域的高度融合发展,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终端牵引,鼓励上汽等整车企业积极参与汽车芯片的投资与布局,覆盖通信、MCU(微控制单元)等各类芯片产品,支持联合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企业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对芯片企业要形成有效需求带动。

  二是深化交流合作,支持组建汽车芯片专家组和产业联盟,逐步破解跨行业的技术交流难题,支持举办全球汽车芯片产业峰会、全球汽车电子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

  三是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上海市接下来准备积极推动几个关键功能平台的建设,在上海嘉定建立车规级芯片设计和中试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汽车芯片中小企业研发环节的难题。

  四是推动装车应用,围绕自主的车规级芯片上车应用,计划以揭榜挂帅的形式,面向各类创新主体,争取各类项目,推动保险公司出台汽车芯片的装车应用商业保险,以市场化方式分担风险。(新浪科技 文猛)


]]>
珍酒李渡港股IPO拟全球发售4.91亿股 去年收入为58.56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4月17日,珍酒李渡发布公告称,拟全球发售股份4.91亿股,发售价不超过12.98港元/股,且预期发售不低于10.78港元/股。其中在港交所初步提呈4907万股公开发售,初步提呈4.42亿股在国际发售。据悉,预期股份将于2023年4月27日上午九时开始在港交所买卖。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2022年收入分别为23.99亿元、51.02亿元和58.56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7.41亿元、14.67亿元和15.9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
金风科技全球总装机量突破1亿千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随着位于新疆、内蒙、青海、广西、云南、巴西、阿联酋等地的多个风电项目机组的成功吊装,金风科技迎来重要发展里程碑——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成为中国第一家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干瓦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为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金风科技举办全球装机1亿千瓦里程碑活动,并发布全新机型GWH221-8.X-10、GWH24X-12.X,迈向全新发展征程。

金风科技全球装机1亿千瓦里程碑活动
金风科技全球装机1亿千瓦里程碑活动

金风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深耕风电领域,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携手行业内外伙伴共同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至新高度,加速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目前,金风科技业务已遍及全球6大洲、38个国家,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澳洲、亚洲、中东北非、中亚俄语区设立8大区域中心,致力于实现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的全面国际化。2022年,金风科技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1.4GW,国内市场份额占比23%,连续十二年排名全国第一;全球新增装机容量12.7GW,全球市场份额约15%,全球排名第一。

在全球范围内,金风机组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社会输送清洁能源。1亿千瓦装机相当于全球11%的风电装机容量,每年生产约22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2.2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可为逾7680万个中国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用电量,可供全国高铁运行477天; 可为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约占2022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6%,相当于再造森林1亿立方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目标贡献力量。

金风科技全球总装机量突破1亿千瓦
金风科技全球总装机量突破1亿千瓦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成绩的背后是无数长期主义践行者的共同努力和坚持。这其中不仅有中国政府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延续性政策的支持,也有广大电力企业多年来坚持能源转型战略、给予国产设备发展试错机会的包容,更有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凝心聚力、同路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风科技将继续与各方伙伴精诚合作,共同推动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承担可再生能源使命,贡献绿色低碳未来。"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致辞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致辞

面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全新征程和机组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市场趋势,金风科技正式发布全新机型GWH221-8.X-10、GWH24X-12.X,解决风资源不稳定、电网波动难以预估、开发点位稀缺、项目建设匹配性低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为客户创造卓越价值。本次新品发布以产品、塔架及解决方案场景灵活组合为策略,实现风电资产的提质增效。以年平均风速为7m/s、项目容量为20万千瓦的西北平原风电场为例进行测算,新产品可为项目减少20%~40%风机数量,单位千瓦投资成本可降低8%~15%,全生命周期下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降低6%~12%。目前,新机型平台已经获得由鉴衡认证颁发的设计评估符合证明。

金风科技全新机型平台认证颁证仪式
金风科技全新机型平台认证颁证仪式

立足1亿千瓦里程碑,金风科技将继续秉持"风电长跑"理念,聚焦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突破,以"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为使命,致力于构建"可持续 更美好"的未来社会能源基础,携手各行各业伙伴共同开创属于全球风电的"黄金时代"。


]]>
Authentix(R)收购Royal Joh Ensched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身份验证及信息服务领域权威机构Authentix宣布从投资公司Nimbus收购了总部位于荷兰的Royal Joh. Enschedé,这是一家领先的特种印刷和防伪解决方案提供商。

成立于1703年的Koninklijke (Royal) Joh. Enschedé从一家小型书籍印刷商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防伪印刷组织,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最高质量的防伪文件、邮票、钞票和品牌保护解决方案。Royal Joh. Enschedé以其设计能力和前所未有的高品质印刷作品而闻名于世,生产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钞票和邮票,并为诸多知名客户提供其他产品,包括金融交易、现金等价物、证书、签证、文凭,以及多种品牌保护解决方案。该公司总部位于荷兰哈勒姆,在日本横滨设有分公司,一直是数字与物理交叉技术转型的领跑者,在其丰富而悠久的发展传承中推出过多个首创产品。

Authentix向直接投资公司Nimbus 购得Joh. Enschedé股份。Nimbus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RJE的大股东。在此期间,Nimbus和管理层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实现运营合理化,并投资于独特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Authentix首席执行官Kevin McKenna表示:"这一战略收购扩大了我们在高防伪性印刷技术方面的产品组合与能力,以支持Authentix在政府、中央银行和商业品牌所有者的项目中不断增长。" 他补充说:"Joh. Enschedé给Authentix带来了经验、工艺、设计创新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完美契合我们当前的增长战略。"

Joh. Enschedé首席执行官Gelmer Leibbrandt 补充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加入Authentix才华横溢、经验丰富的团队。我们认为,两家公司在质量和创新方法上的结合使我们有充足机会为客户提供业内最先进的防伪印刷解决方案。"

Nimbus投资经理Jannes Snel表示:"Nimbus于2014年收购Joh. Enschedé时,我们意识到挑战在于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我们找到了这些机会,并通过积极努力为公司的下一阶段发展做好了准备。我们对Authentix成为Joh. Enschedé新的上级企业感到非常高兴,相信在他们的支持下,Joh. Enschedé将继续实现增长。"

Royal Joh. Enschedé仍将是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保留其各种品牌,并整合到Authentix集团公司中,以利用更大的Authentix销售平台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战略产品组合。

关于Joh. Enschedé

Royal Joh. Enschedé成立于1703年,以其极具吸引力的纸钞和邮票而著称。凭借对细节的关注、技术专长和出色质量,Royal Joh. Enschedé成为定制、安全且高度可靠的印刷和防伪解决方案领域专家。Royal Joh. Enschedé为金融交易、现金等价物和认证产品创作和印刷产品,例如邮票、护照、签证、税票、文凭和证书,以及保护高价值品牌产品(品牌保护)的产品。凭借其工艺和专业知识,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防止欺诈和伪造的防伪印刷解决方案。

 关于Authentix

作为身份验证解决方案领域的权威,Authentix为当今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带来更高的可见性和可追溯性。逾25年来,Authentix为客户提供实体和软件解决方案,面向货币、应税货物和品牌消费品领域检测、减轻和防范伪造及其他非法交易活动。通过成熟可靠的合作模式和行业专长,客户可体验到定制的解决方案设计、快速实施、消费者参与,以及完整的项目管理,旨在为市场上最知名的全球品牌确保产品安全、收入保护和消费者信任。Authentix, Inc.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艾迪生,在北美、欧洲、中东、亚洲和非洲设有办事处,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
软银CEO孙正义本周将签署Arm在纳斯达克上市协议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外媒报道,软银首席执行官(CEO)孙正义本周将签署一项协议,让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最早于今年秋季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6年,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rm。2020年9月13日,软银集团宣布将把Arm出售给英伟达,交易价值为400亿美元。然而,由于监管方面的重大挑战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对,这一交易最终以失败告终。

  2022年6月份,知情人士透露,软银打算让Arm同时在英国和美国上市。同月,孙正义曾在股东大会上告诉股东,由于Arm的大多数客户都在美国,他支持Arm在美国上市。

  2022年7月份,外媒报道称,由于英国政府出现动荡,软银暂停让Arm在伦敦上市的计划,可能会考虑只在美国上市。

  今年1月份,外媒报道称,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重新与软银集团就让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展开谈判。

  这轮游说努力旨在让软银重启Arm在伦敦和纽约两地上市的计划。尽管这种结构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由于在两地上市成本更高,也更复杂,英国政府官员预计将很难说服软银同意。

  果不其然,Arm在今年3月份表示,今年将寻求只在美国上市,结束了在英国上市的猜测。投资者预计,Arm上市的估值在300亿美元到700亿美元之间。

  在上市之前,孙正义一直专注于改进Arm的商业模式,以提高利润。上月,外媒报道称,Arm正寻求提高其芯片设计的价格,这是该公司数十年来最大的商业战略调整之一。

]]>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谷歌现已向 Pixel 用户推出了 Android 14 Beta 1 版本操作系统,这是 Android 14 的首个 Beta 版本,版本号为 UPB1.230309.014,此前已推出多个开发者预览版。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由 IT之家 提供

谷歌表示,该版本适用于想要尝试 Android 14 中即将推出功能的早期采用者和 Android 爱好者,可用于开发、测试和一般用途。

Android 14 Beta 1 适用于以下设备,运行 Android 13 QPR3 或 Android 14 开发者预览版的手机可以直接 OTA 升级到新版本:

  • Pixel 4a (5G)

  • Pixel 5 and 5a

  • Pixel 6 and 6 Pro

  • Pixel 6a

  • Pixel 7 and 7 Pro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由 IT之家 提供

▲ 已有 I 之家小伙伴收到了更新,大小 247MB

Android 14 Beta 1 更新内容:

  • sharesheet 自定义操作,改进排名:Android 14 更新了系统共享页面,以支持自定义应用操作和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预览结果。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Android 14 Beta 1 系统发布:改进分享页面,修复崩溃/重启问题© 由 IT之家 提供

  • Android 14 的 Path API 已支持查询和插值

  • 修复了在带有显示屏缺口的设备上拨打电话时,导致状态栏显示错误颜色的问题。

  • 修复了有时会导致设备崩溃和重启的系统问题。

  • 修复了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显示空消息气泡的问题。

  • 当应用请求视觉媒体权限时,如果用户授予对其视觉媒体库(照片 / 视频)的部分访问权限,然后拒绝此访问,应用将不再冻结、闪烁或停止请求权限。

  • 如果应用使用自定义视觉媒体选择器并且用户选择授予对其视觉媒体库的部分访问权限,应用的选择器现在会立即显示用户选择的项目。


]]>
微众银行与光明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日前,大湾区国际极具影响力的创投活动IP"深圳创投日"第六站走进深圳光明区,围绕合成生物和脑科学、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智能传感、新材料等领域,推介光明优质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为产业提速聚集新动能。会上,光明区政府与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及创投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着力畅通企业投融资渠道,共同为光明区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资源力量。微众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秦辉代表微众银行进行签约,后续微众银行将充分发挥其服务科创企业客群的深厚经验,与光明区携手发挥各自优势,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支持投融资体系建设、助力智慧化运营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并为光明区科创企业提供50亿元信贷支持,探索形成金融服务光明区建设有效模式。

政银合作聚力"8+5"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让"资本活水"注入"科学之城"

深圳锚定万亿目标,着力打造"20+8"产业集群制造业强市。在此背景下,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集群。此外,为优化辖内科创企业营商环境,光明区还在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本次光明区政府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签约,希望链接全球创投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引领创投活水贯通"8+5"产业集群发展。微众银行作为深度参与本次战略合作签约的金融机构之一,将以数字化科创金融特色服务助力光明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及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基于光明区"8+5"重点产业集群政策,微众银行将充分利用数字银行数字科技手段及资源优势,优先为相关园区提供"一园一策"的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并优先为主导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及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以包括信贷服务、精准股权融资服务、专精特新培育、企业人才服务、企业宣传等服务在内的"组合拳",助力辖内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和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支持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微众银行亦将充分发挥数字银行的金融创新及数字化精准股权融资服务优势,更好地贴合光明区产业集群特色及科创企业高成长性的整体状况,为辖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认股选择权融资等创新产品,协助光明区在扶持区内科创企业投融资创新方面实现突破。服务主要基于微众银行自身的科技能力,在数字化创投上做创新与探索,把微众银行体系内优质中小微企业与投资机构进行精准推荐匹配对接,提高股权融资效率,从而形成为科创企业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双向支持,助力企业成长,最终实现与企业"共赢"的效果。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微众银行亦将发挥优势为光明区提供数字科技支撑,助力建设智慧化运营环境,并将加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力度,为产业上下游小微提供特色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稳健发展。

以数字科技创新科创金融特色服务,激活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世界领先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在广泛服务全国小微企业的基础上,其微业贷科创贷款专注于服务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双创主体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持续通过强化科创金融系统性支持、加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2022年末,微业贷科创金融已经在全国20个省及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23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已申请企业占所在地区科创企业总数的比例达15%,在当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渗透率超21%,累计授信超1800亿元,尤其在深圳2.1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有超过42%的企业申请了微业贷科创贷款,即每2.5家国高企业就有1家选择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科创金融服务受到科创企业的广泛认可,离不开其充分利用"政银"合作模式利好小微企业成长之举。例如联合地方政府推出业界首创的"一键贴息",以及携手地方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打造"政银担"线上批量化融资担保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了做好对科创企业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的全面支持,微众银行企业金融App亦设有"科创企业专享服务"专区,提供政策查询匹配、贴息代办、国高专精特新企业辅导等服务,并围绕人才服务角度联合智联招聘打造全方位数字化企业人才服务,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金融活水。

从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到明确提出要建设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光明区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产业立区、先进制造业当家的发展道路,未来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的动能。接下来,微众银行将继续坚守"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充分发挥数字银行服务优势,继续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发展及重点产业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有力的金融力量。


]]>
Entrepreneur Universe Bright Group 宣布进入OTCQB 风险投资市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数字营销咨询公司 Entrepreneur Universe Bright Group(“EUBG”或“该公司”)(OTCQB:EUBG)今日宣布已成功从 OTC 粉单市场进入至 OTCQB 风投市场(“OTCQB”)。进入申请已得到 OTC Markets Group Inc.批准,该公司股票于2023年4月11日(星期二)开始在 OTCQB 交易。该股票将继续使用“EUBG”代码。OTCQB 为投资者提供创业和发展阶段公司的透明、高质量交易,这些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市场知名度,以提高交易流动性。OTCQB 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定的知名公开市场。要有资格在OTCQB 进行交易,企业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最新报告,具备通过 PCAOB 注册公司维持的审计财报,并完成年度验证和管理认证程序。

Entrepreneur Universe Bright Group 首席执行官陶国林先生表示:“我们相信,OTCQB 的升级,会让更多的投资者对本公司有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公司和我们的股东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和成就。”

企业简介

Entrepreneur Universe Bright Group 是一家数字营销咨询公司,主要在中国运营,为中国的初创企业提供营销咨询服务。该公司通过其中国内地子公司在中国提供咨询服务、采购和营销服务,并得到其香港子公司的支持。其中国子公司提供的服务是促进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其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战略营销和咨询。该公司的宗旨是帮助初创公司和小型公司,并指导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采用公司的数字营销咨询方案来实现商业目标。如想了解该公司的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www.eubggroup.com/。


]]>
Analytic Partners:3大全球性趋势,宣告品牌长期主义时代已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媒体Morketing对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发布的ROI Genome营销报告《预见2023,品牌营销趋势》进行了深度解读,以下是经过Morketing授权转载的文章内容: 

3年疫情过去,越来越多品牌回归"价值"。

据媒体Morketing报道,宝洁中国CGO何亚彬提出中国市场很有可能迈入调整期,他直言,"过去十年的增长和繁荣有的是基于概念的,有的是不真实的。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个挤泡沫的过程,挤掉的就是没有护城河、缺乏差异化的品牌。"

似乎,一夜之间,营销人在2023年形成了第一个共识:想获胜,就要打造长期品牌价值,建立品牌护城河

告别浮躁的流量打法,品牌想建立长期影响力,需要思路和行动上的转型。首先,广告主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要做长期性营销,以及怎么做好长期营销。幸运的是,在数字营销狂奔十余年后,我们开始拥有一套更科学的打法,能够帮助品牌实现真正稳健而长久的发展。

01.
消费者、MarTech、广告产品
三大趋势印证,「长期主义」能让品牌一路"狂飙"
趋势一:品牌的"感性价值"回归,95后消费者格外追求品牌内涵。

以Gen Z为代表的全球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品牌意义和品牌价值观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多项调研结果显示Gen Z消费者非常认同可持续性、环保性、循环经济等价值导向,非常注重圈层文化、小众文化的认同感,而且他们更愿意购买与自己的个人价值观更匹配的品牌或产品,哪怕是为此花更多的钱。

换言之,如果把品牌能提供的价值划分为「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如今的消费者就是比以往更追求「感性价值」的一代人。

那么,品牌如何抓住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性价值?在《制造消费者》一书中,作者提出消费普遍者拥有"拜物情结",即"消费者想要成为某种人,无须做自我提升方面的努力,只需要通过抽象化购买某个品牌就能让自己拥有这些特质。"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认为,消费者这种寄托于品牌和产品的情感需求,一定程度上就依靠品牌广告的内容来实现——品牌生产能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内容并与之深度绑定,再反复重提,逐渐占领消费者心智,形成一种盘旋不去的长期品牌价值

趋势二:用户、内容等海量数字化资产,亟待沉淀内化为长期的品牌资产。

过去三年疫情催化下,全球MarTech技术飞速发展,流量红利迅速被吸收、稀释;同时,品牌主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数字化内容资产、用户资产。

于是,品牌主现阶段的比拼重点就变成了,能否将这些线上用户沉淀为品牌长期的对话对象?能否将这些数字化资源转化为长期的品牌资产?一旦上述资源被内化为品牌的"发电站",就能源源不断地为提供长期的营销动能。

如何获得品牌资产?我们观察数字营销服务商的常见逻辑,无外乎:一,沉淀,将品牌内容、消费人群、供应链等数字化资源沉淀成长期可用的资产;二,打通,将上述资源打通形成闭环,成为一个可以让品牌实现复合式增长的资产库。

营销层面,当品牌能用系统化的视角看待过去相互独立的广告投放活动,让手中的客群、广告内容、投放媒介等形成1+1>2的效果,独特的品牌辨识度和品牌影响力也就随之而来。

趋势三:疯狂买量时代终结,行业迈进科学、健康的营销时代

过去两年,营销人心照不宣的一个爆品公式是"10000小红书+5000抖音+1000B站+1000知乎=1个成功的新消费品牌"。但这种由全民级社交平台发展早期阶段带来的附加红利,已经终结了。据Morketing报道,健康饮品品牌Innocent市场负责人Cassie曾指出,"各个平台因属性差异,在我们与消费者沟通过程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我们在做各种尝试,找到更加有效的组合方式。"

这也就是说,品牌在摸清不同类型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效果后,势必要以更针对性、更控制成本、更大回报率的组合方式去进行广告投放。

究其原因,每一种营销渠道都不只在短时间内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其广告效果也会在长期上缓慢释放。譬如,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的一项研究指出,不同营销渠道的长期和短期ROI显著不同,如付费搜索、电商广告的短期ROI显著高于长期ROI,即此类渠道对产品销售额的短期爆发有提振作用;而付费社交媒体(国内小红书、抖音,国外Instagram、YouTube等)、视频广告、公关传播(PR)的长期短期ROI相对持平,此类广告投放更加有利于品牌的声量齐增。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不同广告形式对品牌销售额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广告媒体的投入成本越少则平均自然销售额也会更少。

所以,随着企业越来越注重健康、科学的营销方式,就需要熟悉各营销活动对品牌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从而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投放组合。

综上,消费者、MarTech技术、广告主维度的三大最新形势,都不约而同指明一个方向:挥别急躁的、不安定的流量为王时代,品牌开始静下来打磨长期价值了

02.
波动中,如何抓住品牌长期价值?

而事实上,一直以来,各大品牌内部都会根据品牌的成长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举个例子:

精准定向母婴人群的新消费品牌Babycare,近六年时间GMV做到了50亿元。首席品牌官Iris去年告诉Morketing,50亿GMV之前他们将一部分品牌广告预算拨在了产品研发上;品牌壮大后,才开始拍摄TVC,做品牌广告的宣传。

我们认为,Babycare代表了许多生于数字广告时代的新锐品牌,在客群和营业额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就开始尝试积累品牌资产。对他们而言,只要品牌想长久生存下去,品牌广告就是一个必选项,差别只在于时间早晚。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如上图,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研究发现,投入更多的品牌广告,能够帮助品牌积累更深厚的品牌资产,赋能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一方面,无论是老品牌焕新还是新品牌拓圈,都应坚持建设品牌长期价值;另一方面,品牌广告策略,从来都不存在一种"固定解题思路",这取决于品牌的规模、品牌所处的生命阶段、品牌所选择的短期与长期规划等等因素

那么,品牌的产品特性、竞争程度、目标客群等变量诸多,如何才能找到建立品牌长期价值的"最优解"?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举个例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的ROI Genome营销智库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处在较为健康、平衡的状态,追求长期和短期ROI同增,此时便可以优先采用公关传播(PR)、付费社交媒体等形式了。当然,如果企业现阶段追求极致的短期影响,增加近期销量的话,那么就可以尝试付费搜索、电商广告等形式;如果更聚焦提振长期影响、提升品牌影响力,那么赞助广告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但,在上图的4个象限中,企业如何清晰找准自己所处位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进行营销媒介选择?

为了实现最佳的协同效果,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推出了商业分析(Commercial Analytics)解决方案。据官方资料介绍,品牌能够通过更科学的组合模型和分析方法,做出直接有利于业绩的决策。ROI Genome营销智库研究也表明,采用数据驱动决策的企业比不采用的企业增长速度快5倍。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来源: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

本质上,这种营销量化评估和优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关于品牌「长期主义」的两点启示:

一,企业要坚持平衡的「长期+短期」营销策略。科特勒经典的5A模型(Aware-Appeal-Ask-Act-Advocate),描绘出了漫长而环环相扣的消费者购买旅程。品牌广告本质上是在和消费人群打一场"心智攻坚战"。过程中,品牌既需要付费搜索、付费社交媒体广告等形式促进消费者产生问询、购买的动力;又需要赞助广告、电视等形式让广大消费者提升对品牌的整体认知,从而使潜在消费者的体量提升,在长期上推动销售增长。

二,企业要重视营销效果评估、营销ROI衡量。传统媒体时代,登上央视广告,就意味着打开了全民知名度,街头巷尾传颂的品牌广告词,就暗示着巨大的品牌收益,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数字广告时代之初,抢搜索引擎广告位,在视频广告中炫技抢夺消费者注意力,这个时代也结束了。前几年,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轮番投一遍,销售额蹭蹭上涨后继续拼抢流量,直至红利收缩到近乎为负,这个时代也要结束了。如今,越来越多企业从实打实的教训中,认识到整合营销的重要性。于是,品牌需要对所有广告渠道数据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估与复盘,才可谓之真正的全链路"数字化营销",实现长期获利。

03.
秉持长期主义营销思维的4点好处

建立起一种长线营销思维后,品牌便能在销售额、客群触达、价值观展现等方面真正受益。

首先,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品牌既可以通过刺激消费者购买式的广告保证短期销量,又可以通过深化品牌价值的广告形式在长期上引导消费。这样一来,品牌的营销预算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同时不断获得销售额、市场份额的提升。

其次,建立更健康的品牌形象。广告,本身就是品牌和消费者对话的媒介。而过于倚重某一种广告形式,就会放大负面作用,导致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或者过于高不可攀、不食烟火;或者太急功近利,频繁促销。长线思维,可以帮助品牌找到与消费者对话的"中间点",构成"推拉模式"的平衡状态,从而收获更立体、健康、正面的品牌形象。

其三,品牌生命周期更持久,保持差异性竞争优势。甚至,这种活力是能够帮助品牌跨越经济周期的。ROI Genome营销智库研究表明,增加了对媒体投入的品牌中有60%的企业后续ROI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增加媒体投入的品牌实现了17%的销售增长。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广告长期面向消费者发声,也十分必要。而且,当长期保持品牌美誉度,品牌也就机会成长为真正的百年品牌。

其四,经营层面,帮助企业打造更科学的品牌营销系统。显而易见,品牌长期主义之下,品牌会灵活、实时地调整不同投放渠道的占比,使营销方法更为科学。而且,这种滚雪球效应,无疑能够帮助品牌建立、落实、扎实品牌资产,让品牌更经得起时间考验。

04.
结语

自品牌概念兴起一来,长期主义就备受推崇。

从传统广告时代迈进数字广告时代后,这种品牌的长期性并未被时代抛弃;如今,以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的解决方案——商业分析(Commercial Analytics) 为例,一方面,其更全面更有效地衡量和量化业绩增长的背后驱动因素,更准确的评估和优化营销ROI,能够引导品牌作出更合理的营销预算分配;另一方面,其进行销量预测,评估不同潜在场景下将受到的影响,可以助力品牌平衡长期和短期的营销策略,最大化增长潜力,推动品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随着数字化营销渠道愈发多元、营销量化评估和优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更加强烈。科学地运用好数据,从数据中洞见增长机遇。


]]>
谷歌打击“流氓”借贷软件:限制访问用户通讯录、照片和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4月7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作为安卓生态的管理者,谷歌公司遭到了一些批评,即纵容网络借贷平台的应用软件胡作非为,在消费者手机上大肆采集数据,进行骚扰和敲诈。据悉,谷歌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打击这些借贷应用,禁止他们访问借款人手机中的通讯录、照片、地理位置等信息。

  当地时间周三,谷歌宣布,五月底之前,公司将会对Play应用商店中个人金融服务类软件的行为出台新规定,届时,提供个人贷款服务的应用软件可能无法访问用户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信息。

  谷歌提供给安卓软件开发商的详细信息显示,借贷软件以后将限制访问用户手机的地理位置、本手机号和视频内容等信息,这是谷歌商店首次做出这样的限制。

  谷歌整顿的个人金融服务软件,包括了提供个人借款、发薪日借款(为期一到两周的短期贷款)、P2P网络贷款软件,但是不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相关软件。

  之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在谷歌Play商店中,有几百款个人金融服务软件过度采集个人信息,他们要求访问用户手机中极度隐私的信息。这些软件声称,为了进行个人信用核查或风险评估,这些隐私数据是必须的。这样往往能够获得用户的同意。

  然而,在印度、墨西哥等国家,一些安卓手机用户报告称,他们受到了金融服务应用的侵犯,比如一些借贷平台会使用篡改的个人照片进行敲诈,甚至通过通讯录获得的信息,对亲朋好友进行骚扰。

  一些金融服务软件实际上是在“趁人之危”。目前在很多国家,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能源价格上涨,民众生活成本上升,一些用户很着急获得借款,往往也就同意了借贷平台过度采集个人隐私的要求。

  去年底,网络安全公司“Lookout”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全世界大约有250款安卓金融服务软件,存在过度采集个人隐私数据,并在催债时进行骚扰的违规行为。这些金融软件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了1500万次,目前覆盖了非洲、东南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地区。

  而在苹果应用商店中,该公司也发现了35款存在问题的借贷软件。在Lookout的研究报告发布后,苹果和谷歌在各自的应用商店中删除了这些问题软件。

  对于新一轮的整顿行动,谷歌官方并未作出评论。据悉,之前谷歌商店已经封杀了所有借款期限低于60天的借贷软件。

  网络借贷平台在全世界快速增长,许多国家也推出了新政策进行规范整顿。在美国市场,谷歌和苹果封杀了所有年利率达到和超过36%的高利贷软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巴基斯坦,两家公司也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

  据悉,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安卓占据了七成份额,预计全球活跃用户多达30亿人,其中也包括中国市场的大量手机用户。


]]>
苹果公司去年在爱尔兰的利润增至693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4月7日晚间消息,据报道,苹果(164.66, 0.90, 0.55%)公司提交的备案文件显示,去年苹果在爱尔兰的收入上升至2228亿美元,税前利润增至693亿美元。

这份文件由苹果位于爱尔兰的苹果国际运营有限公司及其国际子公司(以下称“苹果爱尔兰公司”)提交。文件显示,苹果去年在爱尔兰的税前利润达到了693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677亿美元。

相比之下,苹果2022财年营收为3943亿美元,净利润为998亿美元。

同时,苹果爱尔兰公司还向母公司苹果汇回了207亿美元,而2021年为253亿美元。文件还显示,在截至2022年9月底的财年内,苹果爱尔兰公司的运营开支为269亿美元。

自1980年以来,苹果一直在爱尔兰开展业务,并已发展成为该国最大的雇主之一。2022年,苹果爱尔兰公司的平均全职员工人数为56639人,较2021年增加了约4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在爱尔兰的税收安排面临着争议。2016年8月,欧盟委员会曾裁定,爱尔兰政府向苹果提供了非法税收优惠,要求苹果支付131亿欧元(约合143亿美元)的未缴税款。

但2020年7月,欧洲第二高等法院驳回了欧盟的裁定,称欧盟委员会未能证明爱尔兰与苹果的税收安排是非法的国家援助。随后,欧盟委员会提起了上诉。


]]>
最新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10.67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较2021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3636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网民用网环境持续改善,用网体验不断提升,信息无障碍服务日趋完善,推动互联网从接入普及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是“双千兆”建设持续推进,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用网环境。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构成新型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截至12月,我国建成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523万个,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国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网络保持5G建设全球领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60%以上。

  二是物联网创造更多元的接入设备和应用场景,提升用户网络使用体验。截至12月,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蜂窝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4.96亿、3.75亿、2.5亿和1.92亿户。海量的新设备接入网络,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终端设备和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网民使用体验。

  三是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成效显著,持续促进数字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体系》,并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专项行动,十余项适老化标准规范相继出台。截至12月,有关部门指导企业为老年用户推出远程办理、故障排除等电信服务,组织648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四是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

]]>
复星旅文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 营业额同比增长85%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 2022年集团旅游运营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5%。经调整EBITDA大幅转正,从2021年的人民币2.1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人民币23.45亿元。归属于股东之亏损较2021的亏损27.19亿元大幅收窄至2022年亏损为5.45亿元

  • 2022年,Club Med录得营业额达人民币120.11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10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

  • 三亚亚特兰蒂斯虽受中国疫情影响全年营业额有所下降,但于得益于期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于中国大陆疫情受控的2022年前两个月及7月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 2022年,新项目稳步推进。丽江复游城营业额同比增长逾九倍。太仓复游城工程进展顺利推进,计划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业

  • 全球范围旅行限制进一步放宽后集团海内外业务全面迎来强势反弹。2023年首两月,Club Med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增加55%;三亚亚特兰蒂斯及丽江复游城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10%及增加149%

  • 聚焦休闲度假旅游的全球领先综合性旅游集团之一 ——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复星旅文"或"集团",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1992)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年内")全年业绩。年内,虽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于全球蔓延,但随着主要客源国旅行限制的放松,集团于欧非中东和美洲地区业务复苏态势显着,录得强劲增长。

    年内,度假村及旅游目的地运营以及旅游休闲服务及解决方案(统称为"旅游运营")的营业额 (按一致汇率计)录得人民币145.03亿元(2021年:人民币78.53亿元),同比增长85%;集团收入增长至人民币137.78亿元(2021年:人民币92.61亿元),同比增长49%;经调整EBITDA为人民币23.45亿元(2021年:人民币2.13亿元)。

    Club Med营业额同比倍增,高星级度假村容纳能力占比持续提升

    2022年,Club Med录得营业额达人民币120.11亿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108%,恢复至2019年的99%。容纳能力与2021年相比增长62%,恢复至2019年的92%。其中,欧非中东、美洲及亚太地区度假村的容纳能力分别较2021年增长97%、44%及43%,并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6%、104%及90%。2022年,全球平均床位入住率约为61%,与2021年相比增长6个百分点;而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为人民币1,468元,按一致汇率计,与2021年及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约15%及20%。

    与2021年的经调整EBITDA负人民币1.36亿元相比,2022年Club Med的经调整EBITDA增至人民币21.88亿元,且恢复至2019年的96%。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Miches度假村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Miches度假村

    2022年,美洲地区业务复苏强劲,营业额较2021年增长89%,较2019年增长33%。于北美,除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市场需求复苏外,分别于2021年及2019年新开的魁北克Charlevoix及多明尼加共和国Miches度假村亦致容纳能力提升并带动增长,2022年度假村的平均床位入住率分别为53%及70%。于2022年期间,巴西成为业务量排名第五的销售市场,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74%,与2019年相比更增加了48%。

    集团专注升级策略以发展度假村业务,于2022年集团新开了位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度假村、西班牙的Marbella度假村、中国华东的千岛湖度假村、位于北京的延庆度假村(二期)丽璟楼、位于法国的New Tignes及Val d'Isere 尊享系列度假村及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喜乐乐云栖Kiroro Peak度假村(一期)。2022年,集团四星级、五星级及以上星级度假村的容纳能力占集团度假村总容纳能力的95%,较2019年增加10个百分点。

    2023年前两个月,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增加55%,及较2019年增加26%,而所有地区的营业额较2019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全球度假村的平均床位入住率达72%,全球容纳能力较2022年同期增加21%,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100%。

    凭藉良好的预订量,已可预见Club Med于2023年全年需求将继续增长。截至2023年3月11日,2023年上半年的累计预订量,按一致汇率计,以住宿、旅游及服务之营业额表示,较2022年3月11日录得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增加36%,较2019年3月11日录得2019年上半年(疫情前)的营业额增加约25%。2023年下半年Club Med的累计预订量(以住宿、旅游及服务之营业额表示)按一致汇率计,较2022年3月11日录得2022年下半年的累计预订量增加约23%,较2019年3月11日录得2019年下半年(疫情前)的累计预订量增加约20%。

    于2023年年初至2025年年底,集团计划新开度假村或空间达17家。至2025年,连同新开设和翻新的度假村,部分由老旧度假村的关闭所抵销,集团预计年容纳能力将较2022年增加逾20%。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副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兼Club Med集团首席执行官Henri Giscard d'Estaing先生表示:

    "随着2021年下半年市场强劲复苏,我们的2022年业绩显示欧非中东的Club Med业务大幅回升及加快发展。亚太少数地区仍在实施旅游限制,同时中国疫情反复仍然影响集团业务,但Club Med仍能在全球各地有效控制相关影响。Club Med集团营业额较去年倍增,已回到疫情前水平。受惠于业务模式转型,我们的经营利润超越2019年,并实现净利润转正。

    2022年是我们升级战略实施的重要里程碑。Club Med 已建立73年来最优秀的度假村组合,七家高端度假村开业之后,高端设施占总容纳能力的比例已扩大至95%。

    我们对2023年上半年的前景保持乐观,亚太旅游市场的报复式反弹将维持强劲动力,而且我们具备必要的资产支撑未来的增长,虽然加速节奏仍需视乎敏感的地缘政治及经济因素而定。"

    国内业务于疫情受控期间保持韧性,并于旅游重启后快速反弹

    2022年,受中国奥密克戎新冠疫情多次反复的负面影响,集团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营业额录得约人民币8.77亿元,同比下降40%,客房收入约人民币5.03亿元,其他经营收入约人民币3.75亿元。客房平均每日房价约人民币2,440元较2021年增长1%,平均入住率达43%。

    集团国内业务持续保持韧性。于中国大陆地区疫情基本受控的2022年首两月期间,得益于其出色的产品竞争力和休闲度假需求释放,三亚亚特兰蒂斯运营保持活跃的增长势头,营业额录得人民币3.62亿元,同比增长约44%,足以证明其一直是国内旅客假期出游的首选地之一。2022年7月,随着暑期亲子度假需求的爆发式反弹,三亚亚特兰蒂斯录得营业额约为人民币2.15亿元。2023年以来,得益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解除,2023年首两月,三亚亚特兰蒂斯全面复苏且超越疫前水准。录得营业额人民币3.9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0%,平均客房入住率达96%,客房平均每日房价达2,893元。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丽江度假村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丽江度假村

    2021年下半年,Club Med丽江度假村、丽江复游城爱必侬度假公寓、湖区营地均投入运营。2022年,丽江复游城虽受中国疫情反复的负面影响,但得益于第三季度表现亮眼,2022年全年录得营业额为人民币8,900万元,到访人次约为17万人。2023年首两月,丽江复游城录得营业额人民币1,8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9%,到访人次为2.7万人;Club Med丽江度假村录得营业额人民币1,620万元,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为人民币1,080元,床位平均入住率达45.7%,未来前景可期。

    部署并高效执行轻资产战略,积极探索引入战略伙伴共同开发机会

    集团自成立以来,采取轻重结合的项目开发模式。2022年,复星旅文对部分重资产自持项目进行了退出,以此换取更多流动性,加速轻资产转型。

    集团亦积极探索就存量自持物业的出售。2022年6月,集团将位于希腊的Club Med Gregolimano度假村项目出售予法国REITS Primonial REIM,并将其租回。此项业务带来现金流量净流入人民币4.60亿元。9月,集团出售美国Sandpiper度假村,现金流量净流入为人民币3.86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Club Med的11家度假村为自有模式,40家度假村为租赁模式,15家度假村为管理合约模式。

    就现有旅游目的地项目,正基于项目实际情况及自身战略优势,探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机会,共同发展;就未来的旅游目的地项目,不排除在项目前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发挥集团综合运营优势,输出全周期的管理服务。

    三亚·亚特兰蒂斯
    三亚·亚特兰蒂斯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徐晓亮先生表示:

    "尽管过去一年全球旅业受多方面不确定性影响依旧挑战重重,复星旅文得以凭借全球化的布局及灵活的战略应对实现整体业务的强势反弹。Club Med营业额与EBITDA同比大幅倍增,已几乎与2019年持平。今年首两月业绩‘开门红’也让我们对之后业务的全面复苏愈发充满信心。

    展望2023,疫情阴霾已逐步消退,市场需求正加速释放,历经三年考验和磨炼的复星旅文也将以更坚韧的姿态与更清晰的战略,全力把握市场复苏良机,积极优化资本结构,推动业绩重回可持续的盈利增长,不负股东对我们的信任与期望。"

    关于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股份代号:1992.HK)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简称"复星旅文",股份代号:01992.HK)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集团之一。作为复星"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快乐"板块的的核心组成,复星旅文以"度假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致力于引领度假生活,智造全球领先的家庭休闲度假生态系统。

    集团旗下品牌及产品包括精致"一价全包"度假的全球领导者、在全球运营60余座度假村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一站式海洋主题的高端旅游度假综合体三亚·亚特兰蒂斯,一站式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太仓复游城与丽江复游城等。


    ]]>
    持续的收购热潮:HPE收购基础设施监控初创公司OpsRamp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HPE近日宣布将收购初创公司OpsRamp,该公司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检测和修复基础设施的故障。这也是HPE自今年年初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收购。

      HPE公司首席技术官Fidelma Russo表示:“如今客户使用不同的IT运营模式和工具管理多种不同的云环境,这大大增加了数字运营管理的成本和复杂性。OpsRamp和HPE的结合将消除这些障碍。”

      当基础设施监控工具检测到企业系统中存在潜在故障的时候就会发出警报。以前,很多此类警报包含重复数据,这让故障排除计划变得很复杂,有时候也有误报或故障通知警告,证明是例行系统更改。

      OpsRamp的同名平台号称可减少管理员必须审查的警报的数量。OpsRamp称,该平台可以删除多达95%不必要的警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过滤重复的通知和误报。

      在隔离确实值得管理员注意的警报之后,OpsRamp会按紧急程度对警报进行优先级排序。然后,平台将每个警报发送给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管理员。据称,OpsRamp的AI算法会显示有关每个故障的关键技术信息,以帮助加快故障排除的速度。

      除了监控功能外,OpsRamp的平台还包括了一个工作流自动化工具。该工具让管理员可以创建无需手动输入即可执行常见维护任务的脚本,例如,企业可以使用OpsRamp平台在可用时自动下载防病毒更新。

      HPE表示,OpsRamp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以千计的客户。这家数据中心设备巨头本身就是OpsRamp的客户,同时也是投资者。HPE公司旗下的Pathfinder风险投资部门参与了OpsRamp在2020年的3750万美元融资。

      此次收购预计将于7月底完成。收购完成之后,HPE打算把OpsRamp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GreenLake产品组合中。GreenLake是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和软件工具的集合,让企业可以像在公有云中一样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购买,而不是预先购买所有东西。

      GreenLake也是HPE收入增长战略的一个核心支柱。上个季度HPE披露,GreenLake产品组合的年化经常性收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正在帮助65000家客户管理超过200万台联网设备和超过1 EB的数据。

      收购OpsRamp是HPE公司自年初以来宣布的第四次收购。今年1月,HPE收购了AI开发工具提供商Pachyderm,Pachyderm的软件可以更轻松地创建数据管道和自动化工作流程,帮助管理AI项目中使用的信息。

      HPE今年还收购了其他两家网络技术供应商。几周前,HPE刚刚收购了初创公司Axis Security,其平台可以帮助企业保护员工与工作应用的网络连接。早些时候,HPE收购了一家名为Athonet的公司,该公司主要提供构建5G基础设施的技术。


    ]]>
    大华股份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引入8位投资方增资2.6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大华股份发布公告称,2023年3月17日,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议案》。

      大华股份同意控股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睿科技”)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芯创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朱江明等共计8位投资者(以下合称“投资方”)。

      投资方将向华睿科技货币增资260,000,061元(8,934,710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金),合计获得增资后华睿科技12.58%股权。本次增资完成后,大华股份持有华睿科技的股权比例由41.0878%变更为35.9171%,华睿科技仍属于其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各方同意,本次增资的华睿科技估值为投前估值人民币180,600.8565万元,投资方认购华睿科技新增注册资本的价格为29.10元/股。

      大华股份表示,本次华睿科技引进上下游产业投资者,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并增强自身资金实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及华睿科技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长期稳定发展。本次交易完成后,华睿科技仍为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内公司,不会对公司经营及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本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影响公司的独立性。

      具体的增资情况如下:

    1 


    ]]>
    优必达与Google Cloud成为策略合作伙伴 推动云端串流游戏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云游戏产业领导者日商优必达株式会社(Ubitus K.K.)与Google Cloud今日宣布成为策略合作伙伴,以共同推动云端串流技术在游戏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合作计划,优必达选择Google Cloud作为其主要的云端服务供应商,并在Google Cloud的云端环境中,运行大量的工作负载。此外,优必达GameCloud解决方案将可在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取得,提供更多游戏开发人员云端游戏串流技术。而优必达亦与业界诸多知名游戏主机业者以及游戏发行商合作,协助游戏开发人员将优秀作品带给世界各地的玩家们。

      游戏业者需要串流技术供应商的协助,以帮助它们大幅提升成本效益。透过将硬体规格需求转移到云端环境上,游戏业者可以使玩家在电视、手机等任何装置上、任何场景下体验他们最喜爱的游戏,并以4K超高解析度呈现串流影像。这有助于游戏公司触及新的受众、开启新的商业机会,并改善客户体验。

      双方将透过以下方式针对游戏产业,共同推动云端串流数位转型:

      加速市场创新:优必达借助Google Cloud全球性的服务规模、GPU和VM资源,以及在资料、人工智慧(AI)与机器学习(ML)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期望提升其在云端游戏、流行时尚、房地产、汽车等产业领域上,所提供的云端串流以及随选服务的品质及效能。

      让串流解决方案更加容易取得:优必达受专利保障的GameCloud解决方案,将于Google Cloud Marketplace提供使用,增加对有意在全球发布内容的游戏商之支援。

      云端游戏发送的数位化转型:优必达将利用Google Cloud开放式的基础架构、强大的安全防护网,以及在资料、人工智慧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全球云端游戏发送的效率。

      优必达创办人暨执行长郭荣昌表示:“藉由与Google Cloud合作,我们将能提供兼具高度弹性以及能效的串流服务,满足客户的市场策略需求。我们双方的合作,也能使游戏开发商更轻松的将高拟真与互动式的内容发布到全球任何装置上,包括主机电脑、行动装置、平板电脑、IPTV和VR/AR头戴式装置。”

      Google Cloud for Games总监Jack Buser表示:“当Google在探索云端串流游戏的前景时,发现到优必达强大的解决方案已为游戏界订下全新标准。透过与优必达的合作,将再次展现Google Cloud致力于为所有装置提供即时串流服务的承诺。”


    ]]>
    任正非谈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比模型本身更有前途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坂田总部隆重举办“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同时组织了创始人、CEO任正非与部分获奖教师、专家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任正非表示,华为聚焦AI底层算力平台建设,而ChatGPT对华为的机会就是会把计算撑大,把管道流量撑大,这就给华为的算力平台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机遇。

      “未来在AI大模型上会风起云涌,不只是微软一家。”任正非说道,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公司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仅占2%以下,98%的贡献都是面向工业社会、农业社会领域。AI服务普及需要5G的连接,德国之所以力挺华为的5G建设能力,就是因为要推进人工智能对德国工业的促进作用,推动工厂的生产无人化建设。

      在中国的湘潭钢铁厂,从炼钢到轧钢,已经实现了“无人钢厂”;在天津港,装卸货物也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代码一输入,就可以将集装箱从船上自动搬运下来,然后用汽车运走;在山西煤矿,采用5G+人工智能后,人员减少了60%~70%,大多数人在地面的控制室穿西装工作……这些都是已经大规模使用的例子,在这些过程中,5G、AI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ChatGPT对华为的算力平台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机遇。ChatGPT对算力的需求较大,对算力平台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华为聚焦底层算力平台,为应用平台的建设打造算力基础。任正非还指出,未来还要关注AI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农业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有时比模型本身还有前途。”任正非讲道。


    ]]>
    思摩尔发布2022年财报:营收121亿,研发投入翻倍布局四大赛道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月20日,思摩尔国际(06969.HK)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思摩尔2022年营业收入121.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11.7%,经调整后2022年全年净利润为25.75亿元。

    思摩尔国际董事会主席陈志平表示,2022年公司处在快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中,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对新型雾化产品的监管政策逐渐明晰,但短期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一个过程,对公司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将把忧患思虑和敏捷行动合二为一,致力于践行合规经营,把握新的增长机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海外营收占比超80% 研发投入翻倍带来技术革命 

    财报显示,思摩尔2022年营业收入121.45亿元,同比减少11.7%,经调整后2022年全年净利润为25.75亿元。

    营收稳健的背后是思摩尔的积极布局和收入分布的多样化。2022年思摩尔零售客户业务(APV)14.66亿元,企业客户业务(ODM)收入为106.79亿元,其中美国市场保持稳定,收入占比35.4%,中国市场因处于监管适应期,收入占比降至21%。

    去年思摩尔积极布局的新市场和新产品取得高速增长,欧洲和其他市场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4.1%提升至2022年的43.6%,增加19.5个百分点。

    美国市场方面,思摩尔凭借在技术和制造上的领先优势,灵活的商务政策助力大客户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并成为第一。中国市场方面,思摩尔坚持合规经营,六家子公司均已获颁生产许可证。

    财报显示,2022年思摩尔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全年研发费用投入13.72亿,较2021年的6.71亿同比增长104%。思摩尔巨额研发投入带来的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新技术、新平台和新应用,助力布局四大赛道。

    去年出口创汇98.8亿 首款医疗雾化给药装置年内上市

    财报显示,医疗雾化有望成为思摩尔的下一个增长曲线。公司正式成立了美国医药研究院,并且组建了世界级的吸入医药研发团队,该研究院致力于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达到靶向治疗肺部和肺部以外的疑难疾患。研究院正在面向欧美市场开发相应的产品,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启动相关实验,并被美国FDA授予第一款孤儿药资格。国内方面,思摩尔自研自造的首款医疗雾化给药装置已取得生产许可证,今年有望上市。

    作为"有爱的追梦人",思摩尔持续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期待,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治理方面,思摩尔积极研发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全方位实现"零碳企业"的目标。去年4月25日,思摩尔在行业率先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在2050年前实现运营排放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30%能耗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ESG评级长期位于行业前列。

    此外,思摩尔去年通过向海外市场出口创汇98.8亿元,主动参与"稳就业",不断优化制造基层人才结构,加大对技术类、品质类、生产管理类技能型人才的招聘需求;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2022年3月捐款300万港元驰援香港抗疫,9月捐赠100万驰援泸定抗震救灾,多次被机构和媒体颁发"企业社会责任奖"。


    ]]>
    宁德时代去年营收净利润均超过韩国三大厂商 研发投入也更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全球涌现出了多家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靠前的包括国内的宁德时代,韩国的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及日本的松下,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增加,他们的营收也在不断提升。

      而从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净利润,国内的宁德时代在去年都要高于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业务的三家韩国厂商。

      在营收方面,宁德时代去年为3285.94亿元,折合约4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7%;LG新能源为194亿美元,三星SDI为153亿美元,SK On为58亿美元,三家公司合计营收405亿美元,较宁德时代还低71亿美元。

      更高的营收,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机构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去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37%,较2021年提升4个百分点。韩国三大厂商中最高的是LG新能源,但去年的市场份额下滑6个百分点,降至23%。

      利润方面,宁德时代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7.29亿元,折合约44.51亿美元,同比增长92.89%;韩国三大厂商中,LG新能源为5.33亿美元,三星SDI为6.1亿美元,SK On则是出现了7.62亿美元的净亏损,三家公司的净利润还不到宁德时代的一成。

      更高的营收,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有能力在研发及产能扩张上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外媒在报道中也提到,宁德时代去年在研发上的投资约为22亿美元,明显高于LG新能源的6.1亿美元和三星SDI的7.62亿美元。


    ]]>
    这个600亿母婴市场即将起飞!国际品牌押注中国市场,这些商品卖爆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天下网商 章航英

    编辑 吴羚玮

    “每到春暖花开,不是鼻子塞、眼睛痒,就是喉咙痒,严重的时候两个鼻子都塞住,无法呼吸,只能坐着睡觉。”杭州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陈女士表示。

    这本是一个适合出游享受春光的时节,但是有一群人却只能经常闷在家里,出门都只能小心翼翼。因为过敏体质,接触空气中的尘螨和花粉就会引起不适。陈女士的孩子就是在3岁时,被确诊为过敏体质,从此陈女士在带孩子出门前除了看天气预报,还得监测花粉浓度,一旦浓度过高就只能“全副武装”。

    另一位家长告诉《天下网商》,她的孩子从小就对高蛋白食物过敏,每次做饭都要给孩子专门制作几道蔬菜。

    过敏,远比我们想的要普遍。根据天猫国际发布的《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显示,中国有超过4成的婴幼儿正在或曾经发生过过敏症状。

    据了解,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快速提升。以哮喘为例,14岁以下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上升了43%。过敏,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90后、00后等新手爸妈纷纷科学育儿、精细育儿,对孩子过敏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相关需求也在喷发。天猫国际上与低敏需求高相关的特配奶粉、益生菌、湿疹膏等叶子类目保持高速增长。在国内,过敏相关的研究和治疗仍在初级阶段,只有一些大型儿童专科医院才设立了专门免疫科室。尽管一些家长已有使用相关产品对过敏进行舒缓干预的意识,但仍存在许多误区,推动低敏市场科普教育显得急迫而关键。

    天猫国际与低敏育儿赛道头部品牌雀巢跨境能恩、a2、Culturelle、纽迪希亚、0敏星球、爱他美Essensis、美赞臣、美素佳儿、SMARTYPANTS、Gisbuer、INNERHEALTH、inne、Aveeno嘉宾代表共同牵头组成“中国宝宝敏感防愈生态共同体”,并于大会现场举办共同体启动仪式

    对此,天猫国际作为领先的跨境电商平台,举办了“首届中国宝宝敏感防愈大会”,联动资深儿童专家和国际头部品牌等成立「中国宝宝敏感防愈共同体」,同时发布了历时半年与易观分析合作的母婴行业首个儿童低敏赛道的白皮书——《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希望建立防敏科学标准,普及防敏知识,推动行业向前迈进,让超过5000万过敏孩子得到最专业的帮助。

    一个重要但“隐性”的市场,年均增长30%

    医学上有一种“卫生假说”的解释,随着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环境越来越清洁,感染性疾病是变少了,但过敏性疾病却日渐增多。因此过敏也有 “文明病”“富贵病”的说法。一般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儿童过敏发病率越高。从国际上来看,欧洲和美国过敏的发病率较高。

    虽然中国新生儿人数在下降,但过敏患病率在持续增加。据白皮书,中国有超过4成的婴幼儿正在或曾经发生过过敏症状。报告还显示,预计中国0-14岁过敏儿童将维持在5500万。

    过敏症状,也与年龄有着正相关性。

    根据白皮书,一般来说,6个月新生儿的湿疹发病率较高,1岁后食物过敏比较普遍,2-3岁以上的儿童则更会为过敏性鼻炎烦恼,很多家长还习惯将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治疗;5岁以上儿童则更容易患上哮喘疾病,另外,寻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也容易高发。

    在食物过敏一项,美国父母每年应对孩子食物过敏问题支出250亿元,这个数字是2022年中国儿童防敏整体市场规模的2倍,这预示着中国防敏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从2018到2022年,中国儿童防敏市场零售规模从138亿元增长到666亿元,防敏赛道复合增长率达到30%,未来五年仍将超过两位数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095亿元。

    防敏赛道,已经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母婴细分赛道之一。目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渠道仍是线下母婴店,但整个防敏市场正在加速向线上渠道,尤其是跨境电商渗透。儿童防敏市场在海外起步较早、发展更为成熟,随着过敏症状持续上升态势,一些在防敏领域已有布局的国际品牌也纷纷通过跨境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防敏赛道热了!特配奶粉、益生菌卖爆

    据《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在儿童过敏症状中,食物过敏、皮肤过敏和呼吸道过敏是三大主要症状。

    首都儿研所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赵京表示,婴幼儿食物过敏患病率较成人更高,及早干预食物过敏原的致敏作用,可以抑制变态反应的进程。

    目前市面上产品主要分对因型和对症型两类。对因型产品如益生菌、水解奶粉等,可以干预过敏反应进程、减少抗原吸收,或者促进新生儿免疫系统成熟从而减少过敏反应;对症型,如一些舒敏护肤品、洗浴用品、鼻喷等,虽无法干预过敏反应进程,但是可以缓解过敏症状。

    据了解,由于国际品牌在防敏领域的起步更早,在研发、品牌和市场积累方面更深厚,因此目前在市场上更受家长青睐。譬如在低敏奶粉领域的雀巢跨境能恩和纽迪希亚特配,低敏营养品领域的康萃乐;低敏婴童洗护的艾惟诺、妙思乐和雅漾等。

    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

    “我们基于品牌效应和技术壁垒做了一些梳理,发现跨境品牌扛起了市场快速发展的旗帜。在品牌效应高、产品技术壁垒高的领域,例如特配奶粉,一些具有百年历史或者医药背景的国际品牌驱动了整个赛道。”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表示。

    目前天猫国际上有低敏产品如特配奶粉、低敏营养品、低敏洗护等50多个品牌。据了解,2022年天猫国际在防敏赛道上整体同比增长超25%,其中有8个破亿品牌,并持续在引进更多低敏跨境品牌和新品。

    饮食过敏是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症状,约半数孩子会出现复发。针对饮食过敏,占比最大的类目是特配奶粉,其中包含氨基酸和适度、深度水解奶粉,在天猫国际上保持着超过30%的同比增速。

    在氨基酸奶粉市场占比达到80%的纽迪希亚,从2006年把第一款治疗婴幼儿食物过敏奶粉「纽康特」引进中国便持续在线上下进行牛奶蛋白过敏的知识科普,在天猫国际上的生意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纽康特”“纽太特”系列产品突破一个亿的成交。纽迪希亚在低敏新品研发上也保持着高创造力,今年即将上市的纽康特星诺,将欧洲专利益生菌益生元成分加入氨基酸配方粉,让宝宝在脱敏的阶段也能呵护肠道健康,提高自护力。

    纽迪希亚高级市场总监孙红霞表示,低敏配方奶粉的新品发展上呈现3个核心趋势,“年龄段由0-1岁向1-10岁延伸、功能性添加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更多跨境产品引入低敏配方粉赛道”,纽迪希亚以此为导向展开低敏产品的布局。

    而在需求更大的水解奶粉领域,头部品牌雀巢不断整合全球科技研发资源,持续推动适度水解配方升级,1991年在能恩系列奶粉中添加双歧杆菌,2017年将母乳低聚糖添加到婴幼儿配方中。

    “作为雀巢跨境母婴事业部,我们希望第一时间引入雀巢在全球最先进的配方、最领先的产品和最前沿的防敏理念给到中国消费者。” 雀巢大中华大区跨境母婴总经理黄甄颖女士表示。以雀巢跨境产品能恩[全护]3为例,特含100%适度水解小分子乳清蛋白,结合5种母乳低聚糖HMO和活性益生菌Bb-12的活性营养组合,以“攻守兼备”的低敏新观念双向守护宝宝健康,在天猫国际去年成交破亿,引领跨境适度水解品类增长。

    同时,越来越多跨境奶粉品牌在加快布局低敏市场的脚步,2020年美赞臣在天猫国际上线美赞臣特配海外旗舰店,美素佳儿跨境也推出了首款适度水解奶粉。

    据白皮书,呼吸道过敏一般首次发生在宝宝4-6个月时,且近6成宝宝易复发。另外,相比于皮肤过敏和食物过敏,呼吸道过敏更易被家长忽视或难以判断。

    在针对呼吸道过敏增速最快的益生菌类目下,跨境品牌也通过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推出更多元新品。

    连续6年全球益生菌销量第一的全球益生菌领导品牌康萃乐,针对不同功效和年龄在中国市场不断创新儿童益生菌的剂型和功能性。康萃乐母公司帝斯曼i-Health副总裁Jason.Zhang表示,康萃乐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决策是基于天猫国际的用户洞察和大数据分析,推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在2020年之前,康萃乐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一款儿童低敏粉剂单品,但是在经过天猫国际数据洞察后,捕捉到一个新的机会——大童肠道健康需求越来越旺盛,且针对大童的产品不再局限于粉剂这一样式。康萃乐随即开始调整产品矩阵,推出了咀嚼片等更适合3岁以上儿童的新品,今年2月,在天猫国际全球首发专门针对于中国市场推出的舒鼻益生菌,一上线的第一个月成交突破3000件,持续的造新能力让康萃乐一直保持全年成交同比50%以上增长。

    推动市场教育是关键,天猫国际逐步建立低敏定义及标准

    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透露,天猫国际很早就观察到平台上增长的低敏需求,并做了相关布局。

    2019年,天猫国际在做新品类孵化时,注意羊奶粉的增长趋势并首次发现消费者对于低敏的需求,而在20年特配奶粉类目的高速发展,天猫国际开始拓宽对于过敏宝宝的产品需求理解,从而持续引入多元化的低敏产品,例如益生菌等针对肠胃、呼吸道过敏的营养品和湿疹膏、低敏面霜等针对皮肤过敏的洗护产品。

    如今,虽然防敏意识已经逐步建立,但很多家长仍缺乏专业的防敏知识、陷入一些误区。譬如将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后,在没有查清过敏源的情况下,就盲目避食,后期容易出现各种意外。

    孩子过敏,很多家长手足无措,甚至过度反应。他们习惯采取干扰性的解决方案,希望一个产品就能针对所有症状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一部分心态则是忽略,认为过敏问题会随着儿童成长免疫力提升自然解决,但这将导致过敏问题变成一个慢性疾病。因此眼下预防大于治疗就格外重要,需要和医生、专业营养师共同合作,推动市场认知教育。

    中国防敏市场从2020年开始萌芽,整个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眼下正处在消费者意识觉醒的关键节点。为推动低敏赛道发展,天猫国际主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梳理低敏商品赛道,打造低敏心智。

    从两年前开始,天猫国际引入更多低敏品牌去丰富货品供给,同时在消费者端进行知识普及。2021年,天猫国际第一次打出“低敏日”,联动众多跨境奶粉品牌发起“世界防敏 宝喂计划”,号召更多父母重视婴幼儿过敏问题。2022年7月,第二届“低敏日”上,天猫国际建立了低敏奶粉的定义,把氨基酸、深度水解奶粉归类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而适度水解、羊奶粉及A2奶粉归类更加适合于肠道敏感的宝宝。同时,天猫国际开始逐步从货品到结合消费者需求去做更多C端的低敏知识普及。天猫国际在去年9月联动国务院下属关心下一代委员会、5个保健医院展开防敏科普活动,并在10月与银泰合作,在杭州开设全国首个低敏育儿室试点,并计划今年将低敏母婴室推广到全国。

    今年2月,作为天猫国际新趋势品类营销的第一阵地,「天猫国际开眼日」在全域推出低敏周特别企划,以“原来这是过敏了”为主题,联动16个商家开展低敏周直播大讲堂,连续7天专家接力全方位解读宝宝过敏问题,科普低敏育儿知识。

    第二阶段,建立标准、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问诊服务。

    2022年,天猫国际品质联盟联合中检科(北京)化妆品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首个平台低敏洗护的定义范围,并对相关商品进行监测,通过100多项严格的成分检测后,才能拿到前台“低敏洗护用品“的打标认证。同时,天猫国际上还出现了为过敏家庭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品牌——0敏星球。0敏星球在签约了一批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在店铺内对有需要购买低敏产品的用户进行初步的诊断后,提出立即就医还是购买舒敏产品的建议等。作为低敏产品一站式“集合店”,消费者既能在0敏星球一站式购买到多种低敏产品,还能得到专家的初步诊断建议。虽然上线不到一年,但0敏星球规模已经过亿。

    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认为,虽然低敏赛道仍在起步,但他比较欣喜看到了像0敏星球这样的新模式。这意味着,一个新的生态正在形成,也代表了行业未来一个可能的方向。一些低敏品牌也计划在店铺内打通专业医生问诊,希望为用户输出专业的过敏知识提供有效的购物建议。

    康萃乐母公司帝斯曼i-Health副总裁Jason表示,过敏的原因非常复杂,这是一个大的生态。单靠一个品牌不能推动行业突破性发展,中国用户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在空白的市场建立起一个标准非常重要,一是让消费者建立对品类的认知,原来孩子过敏有这么多适用的产品和方法,另一方面是让品牌对市场更有信心,更好的去做符合市场规范、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陈珂表示,新兴行业只有在打好地基才能良性发展。

    据透露,此次防敏行业大会只是开始,未来三年天猫国际将持续投入,每年都将召开行业大会,挖掘消费者痛点、洞察市场机会、拓宽优质供给,引领更多跨境新品牌进入赛道,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市场。

    参考资料:

    1.《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

    2. 生意参谋雀巢能恩海外旗舰店

    3. 生意参谋纽迪希亚特配海外旗舰店

    4. 生意参谋Culture康萃乐海外旗舰店

    5. 雀巢“科学早防御,安心敏感季”联合发布会


    ]]>
    微软Xbox负责人:将Xbox游戏带到智能手机 “非常简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3 月 20 日消息,几周前,微软 Xbox 负责人 Phil Spencer 首次透露,该公司计划推出自己的移动游戏商店,以更好地与苹果和谷歌竞争,日前他在接受 FT 的最新采访时更多地谈论了这个计划。

    Spencer 表示,微软将利用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该法案将迫使苹果和谷歌从 2024 年 3 月开始向第三方应用商店开放其 iOS 和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Spencer 说,他们希望将其 Xbox 游戏以及其他发行商的游戏带到各种类型的屏幕上,他称:“今天,我们无法在移动设备上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我们认为将会开放这些设备的世界。”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计划也将与其移动游戏商店计划相关联,他表示如果交易顺利完成,能够提供《使命召唤:移动版》、《暗黑破坏神:不朽》和《糖果粉碎传奇》等移动游戏是“至关重要”的。他没有透露微软多久能够推出第三方移动商店,但他说,在智能手机上提供 Xbox 游戏和其 Xbox Game Pass 服务是“非常简单(pretty trivial)”的。

    据IT之家了解,对于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订阅用户来说,Xbox Cloud Gaming 服务已经让 Android 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微软的 Xbox Android 应用玩超过 100 款游戏,甚至 iOS 用户也可以通过 Safari 浏览器上的 Xbox 网站访问该服务。


    ]]>
    阿里字节搬家 房价8万跌回6万 互联网大厂带动周边房价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原来卖8万一平的,现在只要6万多一点。”一位杭州当地的房产中介说道,“我指的是这里最好的几个楼盘,从8万降到6万。”

    他说这话的时候,阿里已经把云与科技事业部从未来科技城搬走了。从去年9月开始,上万名阿里员工开始了大迁徙,目标是离这里5公里之外的云谷园区。房价、房租是最敏感的指标,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出大厂的动向。就像,跟着阿里买房,曾经是很多人的“财富密码”。互联网大厂的扩张,带动了人口和财富的集中,推动了楼市上涨趋势。

    但现在大厂也开始过上了“节衣缩食”的日子,这个密码还管用吗?从北京、杭州、深圳,再到上海和东莞,大厂对房价有多少影响力?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互联网大厂已经成为周边房价、房租上涨的重要因素。

    去年9月份,阿里云谷园区正式投入使用,随后员工陆续搬过来。据悉,这次搬入云谷园区的部门主要是阿里云相关部门,在之江飞天园区、未来科技城欧美金融城EFC、未来PARK、乐佳中云amp;科技办公等地方工作过的员工都在其中。此外,达摩院也暂时在云谷园区驻扎。

    杭州西湖区云谷小镇,在荆大街和灯彩街交叉口西北角有一个总建筑面积45万㎡的园区。这就是阿里巴巴云谷园区所在地。它有63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自2013年从城西迁移到未来科技城西溪园区后,在9年之后,阿里员工又经历了一次“万人大迁徙”。

    那段时间,“阿里员工抢租房、半夜跟着中介看房”的新闻到处都是。据当地中介透露,在阿里云或者西湖大学工作过得阿里员工早就跑过来租房了。

    在云谷园区启用前半年内,在该地区内租金价格已经涨了20%以上;有些热门楼盘租金涨幅接近1000元。一位熟悉杭州楼市情况的市场人士说,“只要有阿里员工出现在哪儿周边租金就会飞涨”。

    云谷园区启用后,在离该园区直径约1.5公里范围内“紫璋台”成为最大赢家。它们租金一路飙升超过50%;离该园区直线距离1.7公里范围内万科西雅图小区也同样出现明显上涨。


    ]]>
    银行业危机暴露美国弊政恶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国际观察)银行业危机暴露美国弊政恶果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本月中,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三家美国银行在短短5天内相继关门,负面效应不断外溢。几天后,饱受亏损困扰的瑞士信贷银行股价盘中一度暴跌约30%,至历史新低。

      上述陷入困境的欧美银行都受害于以滥用美元霸权为特色的美国经济弊政,暴露出美国在经济宏观调控、美元资产信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恶果。

      首先,银行频频“爆雷”,凸显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序危害。

      过去几年,美国当局采取“急刹车、猛拐弯”式的极端策略,经济由超宽松向超紧缩剧烈反转,埋下危机种子。

      3月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7日表示,美联储或会以更快速度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较预期更高的水平。(新华社发,亚伦摄)

      去年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令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金融机构此前在低利率环境下购入的美债资产大量缩水,一些银行财务结构缺陷凸显。同时,储户出于避险、转投较高收益产品等原因加速提现,令银行流动性加速恶化,引发危机。

      眼下摆在美国当局和监管部门面前的是两个政策悖论。其一,继续加息可能加剧银行流动性危机,暂缓加息则无法有效抑制通胀;其二,对相关银行实施救助会抵消美联储时下的紧缩政策效果,不救助则可能发生连锁反应。

      对待本轮危机,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目前推出的计划仅限于帮助储户顺利提现。一旦危机在金融系统大面积“传染”,并传导至实体经济,“救不救”银行的难题将愈加严峻。

      其次,“避险资产”成风险之源,暴露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的反噬作用。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为应对冲击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保持超低利率,配合白宫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导致通胀高企。为遏制通胀,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8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引发此次危机的外部原因是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出现巨额账面亏损。

      这是3月13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一家签名银行的营业部。继美国硅谷银行关闭之后,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3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签名银行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新华社记者 张墨成摄)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2022年底,美国全部银行持有债券的账面损失总额迅速膨胀至约6200亿美元,加剧了金融系统脆弱性。

      在流动性趋紧压力下,银行被迫提前抛售所持债券,吞下“浮亏”变“实亏”的苦果。被长期视为“避险资产”的美债在美联储激进加息作用下,恰恰放大了风险。

      再次,银行业危机严重打击科创产业,与美国科技“脱钩”弊政相叠加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科技创新产业高度依赖融资,美国历次金融危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科技创新。硅谷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行业联系紧密,本轮银行业危机对科创企业的负面影响尤其突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立以来,硅谷银行就是一家服务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以及各类初创企业的银行,在投资者与初创企业间发挥了桥梁作用。

      业内人士估算,近半数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以及44%去年上市的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技术和医疗保健公司与硅谷银行有业务往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董事福尔克·布吕尔表示,硅谷银行专注于初创企业投融资业务,这类金融机构关闭可能动摇美国初创生态系统。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美国硅谷银行3月10日因资不抵债遭金融监管部门关闭。(新华社发,李建国摄)

      近年来,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推出名目繁多的科技“脱钩”措施,对科创企业吸纳全球资金造成限制。2018年美方出台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规定,特定初创企业从外国投资者获得融资必须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报告并获得批准。《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报道,受此影响,2019年上半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在美风险投资额比2018年下半年下降约27%。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私募和风投募资金额下滑、善后措施失当等因素,本轮危机可能弱化美元基金在全球创投领域的话语权和盈利能力,长期看甚或有损美国科技创新能力,产生改变全球科创版图的“蝴蝶效应”。(参与记者:王亚光、邵莉)


    ]]>
    药明康德2022年营业收入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 --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603259.SH / 2359.HK)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

    本文件纯属简报性质,并非意图提供相关事项的完整表述。有关信息请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www.hkexnews.hk) 和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刊登的2022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公告为准。请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均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或"IFRS")进行编制,币种为人民币。

    本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已经审计。

    2022年财务亮点

    • 2022年,尽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公司仍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强劲增长71.8%至393.55亿元。强劲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极强的执行力,充分发挥了公司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的协同性,加强了平台间业务导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与产品:

      • 化学业务 (WuXi Chemistry) 实现收入288.50亿元,同比增长104.8%,经调整Non-IFRS毛利118.82亿元,同比增长106.6%,毛利率为41.2%。

      • 测试业务 (WuXi Testing) 实现收入57.19亿元,同比增长26.4%,经调整Non-IFRS毛利21.01亿元,同比增长37.3%,毛利率为36.7%。

      • 生物学业务 (WuXi Biology) 实现收入24.75亿元,同比增长24.7%,经调整Non-IFRS毛利10.13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为40.9%。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 (WuXi ATU) 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7.4%经调整Non-IFRS毛利-0.77亿元,毛利率为-5.9%。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WuXi DDSU) 实现收入9.70亿元,同比下降22.5%,经调整Non-IFRS毛利2.93亿元,同比下降48.7%,毛利率为30.2%。

    单位: 百万人民币

    板块

    收入

    同比变动

    经调整Non-
    IFRS毛利

    同比变动

    经调整
    Non-IFRS
    毛利率

    化学业务

    (WuXi Chemistry)

    28,849.73

    104.8 %

    11,881.96

    106.6 %

    41.2 %

    测试业务

    (WuXi Testing)

    5,718.65

    26.4 %

    2,100.73

    37.3 %

    36.7 %

    生物学业务

    (WuXi Biology)

    2,475.15

    24.7 %

    1,013.14

    22.5 %

    40.9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

    (WuXi ATU)

    1,308.00

    27.4 %

    (76.69)

    注1

    (5.9)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WuXi DDSU)

    969.63

    (22.5) %

    293.10

    (48.7) %

    30.2 %

    其他业务

    (Others)

    33.61

    22.1 %

    15.71

    19.9 %

    46.7 %

    合计

    39,354.78

    71.8 %

    15,227.95

    75.0 %

    38.7 %

    注:1. WuXi ATU经调整Non-IFRS毛利在2022年度为人民币-76.69百万元,相较2021年度的人民币11.43百万元,下降88.11百万元。

    2.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IFRS毛利同比增长75.5%至145.07亿元,毛利率为36.9%[2]。

    • 经调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长75.0%至152.28亿元,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为3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

    •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2%至93.99亿元。

    • 稀释每股收益2.82元,同比上升63.0%;稀释经调整Non-IFRS每股收益3.18元,同比增长81.7%。

    • 公司董事会决议2022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9266元(30%分红比例,共计26.44亿元)。

    [1] 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稀释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分别为2,937,716,887股和2,954,165,418股。

    [2] 如果在PRC准则下核算,毛利同比增长76.6%至146.78亿元,毛利率为37.3%

     

    2022年业务经营亮点

    • 我们持续扩大全球客户群。2022年,公司新增客户超过1,40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950家,全球各地的客户对我们的服务需求保持十分强劲的增长。我们不断优化和发掘跨板块间的业务协同性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持续强化我们独特的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服务需求。2022年,来自全球客户的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8.84亿元,同比增长113%;来自欧洲客户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75.26亿元,同比增长30%;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3%。

      • 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并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持强劲的长期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原有客户收入377.81亿元,同比增长77%;来自新增客户收入15.73亿元。

      • 报告期内, 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184.21亿元,同比增长174%;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209.34亿元,同比增长30%。

      • 公司横跨药物开发价值链的独特定位,使得我们能够"跟随客户"、"跟随分子",并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报告期内,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367.36亿元,同比增长87%。

    • 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CRDMO一体化模式驱动翻倍收入增长

      • 化学业务实现收入288.50亿元,同比增长104.8%,经调整Non-IFRS毛利118.82亿元,同比增长106.6%,毛利率为41.2%。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强劲增长39.7%。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TIDES)收入达到20.37亿元,同比增长158.3%。

      • 药物发现("R",Research)服务收入72.13亿元,同比增长31.3%。
          i.  我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研究团队,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完成了超过40万个定制化合物合成。该服务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并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我们通过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为公司CRDMO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ii.  我们坚持长尾战略,长尾客户对我们小分子和新分子种类相关的药物发现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 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服务收入216.37亿元,同比增长151.8%。
          i.  报告期内,我们赢得分子总计973个,包括1个商业化阶段的新增分子。目前D&M管线累计达到2,341个,包括50个商业化项目,57个临床III期,293个临床II期,以及1,941个临床I期和临床前项目。
          ii.  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 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的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03个,同比提升81%,服务分子数量达到189个,同比提升91%,服务收入达到15.78亿元,同比增长337%。TIDES业务拥有业界独特的新分子种类CRDMO平台,端到端支持多种复杂化学偶联物的研发与生产。截止2023年2月底,我们拥有27条寡核苷酸生产线,总体积超过10,000升的多肽固相合成仪,和1,000多人的寡核苷酸和多肽研发团队。后期和商业化项目交付的速度、规模引领行业,倍受客户青睐。同时整合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能力,2022年完成16个CMC一体化项目。

      • 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化学业务板块持续产能建设。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常州三期、常熟工厂的投产和武汉华中总部的投用,进一步提升全球CRDMO平台能力和规模;同时继续推进中国常州、中国无锡、美国特拉华州和新加坡Tuas等多项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公司位于常州、上海外高桥和无锡的三个基地收到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级专业系统EcoVadis的最新评级,均以优异成绩获得银牌认证,位于行业领先位置。

    •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驱动强劲增长

      • 测试业务实现收入57.19亿元,同比增长26.4 %,经调整Non-IFRS毛利21.01亿元,同比增长37.3%,毛利率为36.7%。其中:

      •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41.44亿元,同比增长36.1%。
          i.  公司为客户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服务、生物分析服务、医疗器械测试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标准的优质服务,实现"一份报告全球申报",赋能客户项目省时降本增效。公司始终坚持"跟随分子"和"跟随客户"的战略,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原有客户数占比超60%。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 WIND(WuXi IND)服务平台,将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IND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
          ii.  公司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相比较去年同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6%,以符合全球最高监管标准的服务质量,继续在亚太保持领先地位。
          iii.  以美国为主要运营基地的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性增长,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33%。
          iv.  位于苏州和启东的55,000平米实验室正在按计划建设中,今年将陆续投入使用。

      • 临床CRO及SMO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受到2022年中国多地疫情反复的影响。
          i.  在这样的挑战下,我们临床CRO业务在2022年为合计约200个项目提供服务,助力客户获得15项临床试验批件。
          ii.  SMO业务保持了中国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并持续发展。即使2022年经历多轮疫情封控冲击,SMO业务仍保持强劲增长,并在肺癌、乳腺癌、皮肤科、心血管内科、眼科、风湿免疫、神经系统等诸多治疗领域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截至2022年末,团队拥有约4,700人,分布在中国约150个城市的1,000多家医院。报告期内,SMO收入同比增长23.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5.6%。2022年,SMO助力客户3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iii.  临床CRO及SMO业务充分发挥Lab Testing平台协同性,通过充分发掘临床前测试项目导流机会,在2022年成功实现了17个项目从临床前至临床的转化。

    •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广泛的生物学服务需求驱动增长,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贡献突出

      • 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24.75亿元,同比增长24.7%,经调整Non-IFRS毛利10.13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为40.9%。虽然第二季度收入增长受到上海地区疫情影响,但是在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下,下半年业务得到恢复。

      • 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之一,拥有超过3,000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所有主要疾病领域。建立了3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

      • 肿瘤新药发现服务及罕见病,免疫学疾病服务同步持续增长,提供客户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测一站式优质服务。

      • 公司拥有领先的 DNA 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500家,DEL化合物分子数量超过900 亿个,6,000个独有的分子支架,35,000个分子砌块。2022年,一家客户利用我们的DEL技术进行苗头化合物筛选,该项目已成功进入临床。这是我们第一个有公开发布信息的通过DEL筛选的苗头化合物进入临床,也是对我们技术平台的重要验证。

      • 生物学业务板块着力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类新分子、偶联类新分子、溶瘤病毒、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2022年,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同比强劲增长90%,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例由2021年的14.6%提升至2022年的22.5%。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WuXi ATU):CTDMO商业模式驱动增长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7.4%,经调整Non-IFRS毛利-0.77亿元,毛利率为-5.9%。其中,测试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6%,工艺开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毛利下降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服务平台建设,为68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0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10个临床II期项目,8个临床III期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提交上市申请,2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目前,我们已助力一家美国客户完成一个将成为世界首个创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项目的上市申请,以及为一家中国客户完成一个用于中国本土CAR-T细胞疗法的慢病毒载体项目的上市申请。如进展顺利,我们将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

      • 独特的CTDMO平台不断为公司带来重大商业机会。2022年,我们与客户签订了一项生产重磅商业化 CAR-T 产品的技术转让协议。此外,公司于8月宣布了与杨森签订TESSA™技术许可协议。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业务持续迭代升级,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创新性药物发现服务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实现收入9.70亿元,同比下降22.5%,经调整Non-IFRS毛利2.93亿元,同比下降48.7%,毛利率为30.2%。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公司将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加创新性的候选药物。未来收入增长贡献将主要来自于药品销售分成。

      • 2022年,公司为客户完成28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同时获得34个临床试验批件(CTA)。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完成172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并获得144个项目的CTA。同时,有1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NDA)阶段,有7个项目处于临床III期,24个项目处于临床II期,75个项目处于临床I期。截至2023年3月20日,已有2个项目处于NDA阶段。客户产品上市后,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的协议,从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分成。今年即将迎来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收入。随着越来越多的DDSU客户药品上市,预计接下来十年将有50%左右的复合增长。

      • 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15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降解剂和寡核苷酸。其中部分项目已于2022年底递交IND申请,另有多个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初递交IND申请。

    • 公司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不断成功助力公司创造业绩增长新高。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且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订单在2022年带来了强劲现金流。2022年经营现金流同比加速增长133.6%,同时年度自由现金流转正。

    2023年展望

    在2022年强劲增长基础上,公司预计2023年收入将继续增长5-7%。其中,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WuXi Chemistry收入预计增长36-38%,且TIDES(WuXi Chemistry中新分子业务)预计增速为WuXi Chemistry整体增速的近2倍;其他业务板块(WuXi Testing,WuXi Biology,WuXi ATU)收入预计增长20-23%;WuXi DDSU将持续业务迭代升级,预计收入下降超过20%。

    2023年公司将持续提升经营效率,推动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增长。公司预计经调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长12-14%,同时随着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将有助于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的增长。2023年自由现金流将持续为正,并预计增长600-800%。得益于持续提升的资产利用率和经营效率,公司计划在2023年投入资本开支80-90亿元。公司将持续建设新能力、新产能,以更好服务全球客户,推动公司未来发展。

    履行ESG承诺

    作为创新的赋能者、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全球健康产业的贡献者,公司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成为一个良好的全球企业公民。

    公司出色的ESG表现获得了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的认可。2022年,公司在MSCI ESG评级中再次获得"AA"级,并在Sustainalytics的ESG评级中位列全球医药行业前2%。公司同时入选2022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并首次入选标普全球《2023年可持续发展年鉴》,获得"行业最佳进步企业"奖。此外,公司在ESG各专项领域亦获得认可,包括在CDP气候问卷中获得"A-"级,在针对供应商社会责任评价的EcoVadis评估中获得铜牌,另有常州、上海外高桥和无锡3个基地获得银牌。

    在低碳环保方面,相比于2021年的基线,我们2022年碳排放经济强度下降17.3%,能源消耗经济强度下降19.0%,用水经济强度下降23.4%。

    管理层评论

    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2年公司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8%,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2%。第三季度公司更是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单季度收入超过100亿的里程碑。公司2022年的业绩表现再次证明,药明康德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持续驱动公司发展。"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及时、高效地执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和强大供应链网络的优势,帮助客户推进新药研发创新项目,造福全球患者。药明康德将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做坚定不移的赋能者,不断加强能力和规模建设,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助力全球合作伙伴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推动更多突破性治疗方案的早日问世。在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的驱动下,公司对未来持续发展以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充满信心。"

    "2022年,药明康德持续将ESG理念充分融入到公司业务和运营的方方面面,并在ESG工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公司将继续秉承‘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做对做好ESG,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合作伙伴加速新药和突破性疗法的问世,造福全球病患。"

    综合收益表[3]


    人民币 百万元

    2022年度

    2021年度

    同比增减



    收入

    39,354.8

    22,902.4

    71.8 %



    服务成本

    (24,848.3)

    (14,636.9)

    69.8 %



    毛利

    14,506.5

    8,265.5

    75.5 %



    其他收入

    644.3

    468.6

    37.5 %



    其他收益及亏损

    1,211.7

    1,453.6

    (16.6) %



    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下的减
    值亏损(扣除拨回)

    (117.3)

    (31.6)

    271.0 %



    商誉减值亏损(扣除拨
    回)

    (131.3)

    -

    N/A



    销售及营销开支

    (731.6)

    (699.0)

    4.7 %



    行政开支

    (2,943.8)

    (2,253.6)

    30.6 %



    研发开支

    (1,614.0)

    (942.2)

    71.3 %



    经营溢利

    10,824.6

    6,261.2

    72.9 %



    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

    (52.5)

    (92.2)

    (43.0) %



    应占合营公司之业绩

    6.3

    (25.1)

    (124.9) %



    财务成本

    (159.8)

    (128.3)

    24.5 %



    税前溢利

    10,618.5

    6,015.6

    76.5 %



    所得税开支

    (1,715.9)

    (879.7)

    95.1 %



    本年溢利

    8,902.6

    5,135.9

    73.3 %









    本年溢利归属于






    母公司持有者

    8,813.7

    5,097.2

    72.9 %



    非控制性权益

    88.9

    38.8

    129.2 %




    8,902.6

    5,135.9

    73.3 %









    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股)






    – 基本

    2,931,932,166

    2,914,819,964

    0.6 %



    – 摊薄

    2,954,165,418

    2,937,716,887

    0.6 %









    每股盈利 (以人民币列示)






    – 基本

    3.01

    1.75

    72.0 %



    – 摊薄

    2.82

    1.73

    63.0 %











     

     

     

    综合财务状况表[4]

    人民币百万元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非流动资产




    物业、厂房及设备

    23,444.9

    15,848.7


    使用权资产

    1,857.5

    1,779.5


    商誉

    1,822.1

    1,925.6


    其他无形资产

    926.3

    889.8


    于联营公司之权益

    1,135.7

    619.4


    于合营公司之权益

    67.3

    58.9


    递延税项资产

    492.1

    389.8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的金融资产

    8,954.3

    8,714.1


    其他非流动资产

    1,054.9

    2,182.4


    生物资产

    938.0

    733.5



    40,693.1

    33,141.7






    流动资产




    存货

    3,952.6

    4,554.6


    合同成本

    678.8

    594.9


    生物资产

    1,037.3

    755.5


    应收关联方款项

    123.0

    343.3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7,590.4

    5,968.5


    合同资产

    1,048.2

    773.4


    应收所得税

    16.0

    0.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2.0

    527.3


    衍生金融工具

    135.6

    229.1


    银行抵押存款

    1.8

    63.4


    银行结余及现金

    7,983.9

    8,175.3


    其他流动资产

    1,427.8

    -



    23,997.2

    21,985.6






    总资产

    64,690.3

    55,127.4










     

     

     

    综合财务状况表(续) [5]

    人民币百万元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

    7,253.4

    6,856.0

    应付关联方款项

    14.5

    21.4

    衍生金融工具

    115.4

    3.7

    合同负债

    2,496.6

    2,986.4

    借贷

    3,874.1

    2,261.5

    应付所得税

    517.8

    459.3

    租赁负债

    205.3

    220.2

    其他流动负债

    22.1

    176.2


    14,499.4

    12,984.6




    非流动负债



    借贷

    279.1

    -

    递延税项负债

    440.5

    324.1

    递延收入

    910.9

    770.6

    租赁负债

    983.8

    1,019.0

    可转换债券-负债部分

    502.0

    607.1

    可转换债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

    147.9

    657.3

    其他长期负债

    0.1

    7.2


    3,264.3

    3,385.3




    总负债

    17,763.7

    16,369.9




    净资产

    46,926.7

    38,757.5




    权益



    股本

    2,960.5

    2,955.8

    储备

    43,629.4

    35,535.7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权益

    46,590.0

    38,491.5

    非控制性权益

    336.7

    266.0


    46,926.7

    38,757.5

     

     

     

    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

    人民币百万元

    2022年度

    2021年度

    同比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813.7

    5,097.2

    72.9 %

    加:




          股权激励费用

    684.2

    539.9

    26.7 %

          可转债发行费用

    1.7

    2.8

    (39.3) %

          可转债衍生金融工具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508.6)

    1,000.6

    (150.8) %

          汇率波动相关损失

    136.1

    113.4

    20.0 %

          并购所得无形资产摊销

    56.7

    55.7

    1.8 %

          商誉减值损失

    131.3

    -

    N/A

    股东现金捐赠用于人才激励和保留的费用

    69.7

    -

    N/A

    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384.7

    6,809.6

    37.8 %

    加:




          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性权益类投资损失/(收益)

    20.8

    (1,474.7)

    (101.4) %

          已实现及未实现应占合营公司亏损/(收益)

    (6.3)

    25.1

    (125.1) %

    出售资产/业务的净收益

    -

    (228.7)

    (100.0) %

    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399.3

    5,131.3

    83.2 %

     

    [3]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4]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5]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6]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蜗牛游戏宣布聘请Shareintel调查非法裸卖空交易活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蜗牛游戏公司(纳斯达克代码:SNAL)("蜗牛游戏"或"公司"),一家全球领先的独立互动数字娱乐开发商和出版商,今日宣布已与 Shareholder Intelligence Services, LLC("ShareIntel")签订服务协议。ShareIntel 是一家合规驱动的 SAAS 平台。ShareIntel 的专利 DRIL-Down™ 流程为上市公司提供追踪股东所有权和监测关键的经纪商和股东的动向。管理层预计进一步利用Shareintel值得信赖的咨询服务,以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并处理任何可能的非法交易活动,包括调查涉及针对公司股票的潜在的非法裸卖空和其他交易违规行为。

    关于蜗牛游戏

    蜗牛游戏是全球领先独立开发商和出版商,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互动数字娱乐,并拥有为各种平台(包括游戏机、电脑和移动设备)设计的高质游戏。

    关于 Shareintel-Shareholder Intelligence Service, LLC

    Shareintel-Shareholder Intelligence Service, LLC(SIS)是一家拥有专利的合规驱动的 SAAS 服务商,受公共公司委托跟踪股东所有权,监控关键的交易商和股东动向。DRIL-Down™识别潜在的滥用和非法卖空的参与者,提供可操作的情报。


    ]]>
    百事公司"温室加速器项目"在亚太区启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百事公司今天宣布"温室加速器项目(Greenhouse Accelerator Program)"正式在亚太地区落地实施。该项目致力与开发循环经济创新解决方案的创业者合作,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创新解决方案将围绕可持续包装和改善气候变化两方面。

    作为百事公司端到端的转型战略 -- "百事正持计划(pep+)"中的一部分,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方面的投资力度,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温室加速器项目"是"百事正持计划"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延伸,通过推动积极的改变,帮助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初创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

    "百事公司在亚太地区实施‘温室加速器项目',是我们长期致力于推进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解决方案的明证。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深知百事公司在推动积极改变、为人类创造更可持续未来方面能够发挥的关键作用。"百事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陈文渊表示,"‘温室加速器项目'是我们在创意、人才培养和灵活性等方面获得突破的重要资源,使我们能够与志同道合、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合作,不断推出创新理念,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塑造更有韧性的未来。"

    即日(3月20日)起至2023年5月1日,百事公司公开征选10家位于亚太地区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需要能够提供一个融合企业发展目标与使命,对公司、消费者、社区乃至整个地球产生切实影响的解决方案。被选中的初创企业将分别获得2万美元(约人民币13.7万元)资金支持,并将参与一项为期四个月的业务优化计划,助力其实现快速增长。来自百事公司不同品牌的专家们为这些企业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早期运营的关键问题,如战略规划、公司结构与融资等。除此以外,这些企业还将获得品牌优化、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获取和分销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在"温室加速器项目"结束时,将在10家初创企业中选出一家最终优胜者,并获得10万美元(约人民币68.9万元)企业发展资金,同时未来将获得更多与百事公司合作的项目机会。

    百事公司"温室加速器项目"于2017年首先在欧洲启动,2018年秋季该项目推广至北美,2022年引入百事公司的非洲、中东和南亚大区。今年是"温室加速器项目"创立以来的第七年,已帮助了58个新兴初创品牌取得不俗业绩,总销售收入已超过800万美元。


    ]]>
    绿城管理宣布100%派息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月20日,"代建第一股"绿城管理控股(9979.HK)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在2022年,绿城管理凭借出色业绩,再次印证代建轻资产、高收益、低风险、抗周期等优质特征。年报显示,2022年绿城管理实现营业收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31.7%,再次兑现业绩指引;合约总建面突破一亿平米,新拓代建费增长21.1%,在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步履不停、高质量发展。

    绿城管理在业绩会上宣布拟进行全额派息,这也是2023年首家100%派息的上市公司,充分体现公司的"现金奶牛"特质及对未来发展的极大信心。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代建时代加速来临,龙头企业因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及领先的市场地位能快速抢占先机。在轻资产运营模式及业务良好开展的加持下,绿城管理成为当前资本市场不可多得的稀缺标的。


    商业模式叠加盈利能力,穿越周期稳健增长

    2021年后,在去金融化的大趋势下,投资与开发相分离成为大势所趋,代建模式凭借专业化和服务属性,成为承接房地产开发环节广阔需求的重要主体。

    早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绿城管理CEO李军曾对投资人作出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的业绩指引,本次业绩显然兑现了对投资人的承诺。数据显示,2022年绿城管理营业收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18.4%;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31.7%。


    尤其在代建行业风起云涌,代建企业由几家"孤勇者"发展为超60家品牌房企同台竞争的局势下,绿城管理的盈利能力并未受行业内卷的影响,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到52.3%。

    除了盈利能力亮眼,绿城管理现金流也十分充裕,公告显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绿城管理经营性现金流达到7.25亿元,同比增长28.1%,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与归母净利润近乎实现了百分百的转化,侧面验证了代建商业模式的经营优势。

    安全垫厚,存量订单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

    近期,中指研究院公布2022代建行业市占率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绿城管理市占率为25.5%,不仅连续七年蝉联行业第一身位,还在市场入局者激增的情况下不降反增。强大的竞争能力,得益于其作为代建第一股的龙头优势、全国性布局和充足的项目储备。


    截至2022年末,绿城管理已经覆盖了120个城市,合约总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9.8%至101.4百万平方米,成为国内首个合约总建面"破亿"的代建巨头;新拓代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同比增长23.9%,至28.2百万平方米。从区域结构来看,绿城管理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成渝城市群等主要经济区域的项目建筑面积占整体总建筑面积的74.7%,项目具有高净值、高附加值的优质特征;从总建筑面积开发状态结构来看,超1亿平方米的合约总建面中,约有46%为待建状态,庞大的业绩储备和存量订单为公司接下来几年代建费预期及可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委托方结构的优化也增加了公司长期发展的"安全系数"。2021年以来,国央企及城投公司高歌猛进,成为拿地主力。但是,相比拿地时的激进,地方城投平台的项目开工率很低,这种土地资源错配为代建赛道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力度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目前超3万亿的纾困类代建市场规模,都为代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告显示,目前来自政府及国有机构委托方的合约总建筑面积分别占比达32.6%和28.3%,从新拓代建面积看,来自国企及城投客户的新拓合约总建筑面积占全年新拓业务总量的66.2%,良好的客户结构是代建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利器。

    秉承利益相关者文化,携手各方实现共同成长

    3月17日晚,绿城管理业绩公告中宣布拟派发约80%的每股末期股息及约20%的每股特别股息,成为2023年首家宣布100%派息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彰显其风险系数低、利润回报优的成色与底气,另一方面与绿城管理倡导的"利他"精神不谋而合。

    绿城管理始终秉承"利益相关者文化",链接委托方(土地及资金拥有者)、业主、投资人、供应商等多方主体,携手各方实现"有价值的生长"。

    对拥有土地及资金的委托方而言,绿城管理通过品牌及主体信用赋能,输出专业开发管理服务,实现品牌及产品溢价,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对业主而言,2022年,绿城管理全年完成101个项目的交付,为超过6万名业主营造美好生活,围绕"三生体系"构筑绿城管理独有的确幸社区;对供应商而言,绿城管理拥有不断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及培训机制,对外输出知识体系及行业标准,能携手各合作企业实现共同成长;对投资人而言,稳定增长的市值和分红回报,充分回馈资本市场的信任与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服务型公司,绿城管理始终将"人"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公司搭建全员、全周期的"星-月-地-日"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人均年贡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9%,持续提质增效。此外,还通过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计划,让团队与企业共成长。


    可以预见,中国的代建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绿城管理作为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引领并受益。


    ]]>
    蒙纳与 Canva 达成合作: 1,100 款高质量字体将在 Canva 上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蒙纳(Monotype)与全球知名设计平台 Canva 达成合作。Canva 1.1 亿全球用户可以通过 Canva 平台使用 1,100 款精选字体。

    得益于此次合作,企业、设计师,独立创意工作者以及个人用户可以借助字体的情绪感召力,丰富视觉表达形式,提升创造力,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设计作品与视觉体验。

    即将在 Canva 上线的字体由蒙纳执行创意总监 Charles Nix 亲自甄选,涵盖了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如:Sabon® 和 Helvetica®),也有备受青睐的后起之秀(如:Gotham® 和 Recoleta)。

    当然,一批更具情感,更有故事性的字体也将一并上线,比如:Cotoris,Snell Roundhand®,以及 Grand Cru。在多语种方面,还涵盖了阿拉伯文、天城文、泰文、韩文以及中文。

    "设计源源不断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数字还是印刷媒介,人们更加注重文字设计的力量,以期待更新颖的自我表达方式",蒙纳全球渠道与合作高级副总裁 Mike Matteo 表示,"此次与 Canva 的合作让 1 亿用户可以享用高质量的字体,进而影响数以亿计的设计作品。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让全世界都受益于字体的力量。"

    "我们很高兴与蒙纳合作,将其中的精选字体库带入 Canva全球的设计社群",Canva 内容负责人 Jared Ben 表示,"Canva 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高水准的设计工具与内容资源,此次与全球字体标杆企业蒙纳合作,更加凸显了我们的这一承诺。"

    蒙纳精选字库将在 Canva 平台上线,蒙纳与 Canva 还将在内容与设计教学方面开展合作。无论是营销从业人,还是小型企业,都可以在 Canva 平台获取更多字体知识。

    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在任何地方尽情发挥设计灵感是 Canva 的使命。从财富 500 强到小企业主,视觉传播已成为组织的普遍需求,无论是用于沟通协作,产品与服务营销,拓展业务,还是提升团队与社群的参与感。Canva 将视觉设计流程无缝整合到一个协作平台,包括图像,色彩,徽标,模板,品牌套件,以及上亿的内容素材。用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制作出视频、网页、演示文稿、海报、交互式图标等内容。截止 2023 年 2 月,通过 Canva 平台制作的设计作品已经累计超过 150 亿件。

    蒙纳(Monotype)750 余位团队成员来自全球各地,我们热爱字体与设计,也热衷于技术与创新。蒙纳字库中 4 万余款字体包含了全球知名的字体公司,字体设计师,以及多款经典之作,如: Helvetica®,Avenir®,Gotham,and DIN。我们的定制字体也出现在了全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整个伦敦地铁的 Johnston100,还是 M&Ms 包装和广告上的"All Together"字样。

    关于 Canva

    Canva 是一个线上的视觉设计与协作平台,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平台旨在通过简化设计流程,让人人都能参与设计。通过简单的拖放操作,用户可以创作社交媒体贴文、演示文稿、海报、视频、徽标等内容,无需专业技术知识。Canva 面向全球设计社区,覆盖 190 多个国家,平均每秒就有 200 份设计作品出自 Canva 平台。

    关于蒙纳(Monotype)

    蒙纳公司(Monotype Imaging Inc.)于 1887 年创立,从最初印刷时代支持金属字模的设计制作和排版,到现在满足数字化时代网络和各种场景电子屏幕字体呈现,蒙纳一直致力于提供业内高品质产品、技术和服务。目前,蒙纳字库拥有全球各种语言的三万多种字体,其中包含多款享誉世界百年的经典作品,比如耳熟能详的 Arial,Baskerville,Garamond,Helvetica,Times New Roman 等等。无论是与全球大品牌合作,还是面向独立的创意工作者,蒙纳都旨在帮助他们将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最终设计出优美的品牌体验。蒙纳公司曾被《快公司》(Fast Company )杂志誉为"设计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


    ]]>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近日披露的文件显示,任天堂已在开发下一代 Switch 游戏主机。CMA 近期正在审查动视暴雪收购案,Reddit 网友在附录 C 第 7 节中发现了关于下一代 Switch 主机的线索。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由 IT之家 提供

    在文件中有一段话,IT之家翻译如下:“任天堂的云服务仅在任天堂 Switch 设备和 [x] 上运行”。虽然被删减部分并未明确提及下一代 Switch 主机,但 NotebookCheck 在内的多家媒体均认为这是 Switch 2。

    关于任天堂 Switch 2,此前谣传该机配备英伟达 Tegra T239 芯片,支持最高 4 TFLOPs 的 GPU 处理能力。初代 Switch 游戏主机的 GPU 性能为 0.3932 TFLOP(插电情况下为 0.5 TFLOP),也就是 10 倍的性能提升。

    @foxygames_uk 提供了一个更保守且可以说是可信的猜测,他认为 Nintendo Switch 2 可能提供 2.4 TFLOPs,大约是当前 Switch 的 6 倍,介于 PS4 和 PS4 Pro GPU 性能之间。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由 IT之家 提供


    ]]>
    IMA任命Mike DePrisco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MA管理会计师协会近期宣布,任命Mike DePrisco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自2023年4月3日正式上任,接替即将退休的Jeff Thomson(CMA、CSCA、CAE)。后者担任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已近15年。

    DePrisco拥有近30年的协会及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经验。过去十年,他任职于PMI项目管理协会,曾担任包括首席运营官在内的多个高管职位。DePrisco专长于提升成员服务、产品和服务数字化与组织变革管理。

    "我非常期待成为IMA的一员,与全球董事会并肩努力,为协会成员服务," DePrisco表示。"我也很高兴与如此优秀的领导团队一道,为IMA的未来发展打下战略基础,提升协会带给财会专业人士的价值。"

    任职I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期间,DePrisco将负责协会战略、项目及业务运营。他将与其他IMA高管及全球董事会通力合作,践行协会服务全球管理会计行业的使命。

    DePrisco的任命是经过IMA遴选委员会与国际猎头公司Korn Ferry长达数月全面的遴选程序后做出的决定。该委员会由IMA名誉董事会主席Steve McNally牵头,成员均为IMA志愿领导者。

    "非常高兴欢迎DePrisco加入IMA。期待他能凭借自己丰富的跨职能与跨业务经验,率领协会取得增长,我们对于IMA在DePrisco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McNally表示。

    IMA全球董事会主席Gwen van Berne(CMA)表示:"DePrisco在打造合作与创新双管齐下的组织文化方面有着出色的履历。我们非常高兴在遴选委员会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找到了一位值得信赖的领导者。我们对志愿领导者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深表感谢。"

    DePrisco在加入PMI之前,曾在高等教育机构担任多项高管职务,负责组织计划的实施以及重大项目的整合与协调工作。他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授予的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英国董事学会(Institute of Directors)颁发的公司董事证书。


    ]]>
    IMAX China公布2022年全年财务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MAX China Holding, Inc. ("IMAX China"或"公司",港交所:1970)今日公布2022年大中华区全年收入为 7330万美元,报告和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080万美元和1240万美元。关于本财年利润(亏损)的各项调整和我们完整的财务业绩,请参考我们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的业绩公告或 IMAX China 网站(http://www.imax.cn/investor) 中的投资者关系一栏。

    IMAX China主席理查德·葛尔方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如此迅速地再次成为全球顶级电影市场。在影院重新开业后两个月内,公司就收获了目前在中国市场IMAX影史票房前三名中的两部:《阿凡达:水之道》和《流浪地球2》并创下中国春节档新纪录。这些都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和观众对IMAX观影体验(The IMAX Experience®)的强烈需求。展望2023年,富有活力的好莱坞片单内容和越来越多适合IMAX的本土电影制作都让我们对业务重新加速增长充满信心。"

    IMAX 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表示:"在这个关键的复苏之年伊始,我非常高兴有幸加入IMAX China。回顾过去三年,疫情无疑加速了电影行业从消费体验到内容制作的大片化趋势,这会继续有利于IMAX China这一业内领先的高端娱乐技术公司。公司在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不断增加的IMAX特制拍摄内容和IMAX激光体验的日益普及都加强了我们对长期增长的定位。在巩固IMAX领先的娱乐技术品牌地位的同时,我希望带领公司不断寻求新的增长机遇以进一步释放我们独特资产的商业价值,将业务推向新的高度。"

    IMAX China 股息

    IMAX China今日宣布,其董事会批准支付最终现金股息每股0.015美元,基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行的股票总数,共计约510万美元。

    业务进展

    2022年7月25日,IMAX China与IMAX Corporation签订了IMAX Enhanced中国业务出资协议。据此,IMAX China收购并享有在大中华区开拓IMAX Enhanced业务的独家权利。

    影院网络进展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了进一步的影院网络增长,IMAX®影院网络大中华区共拥有794套系统,其中401家影院为全收入分成模式,112家影院为混合收入模式,278家为销售模式。公司在2022年全年共安装了28套影院系统,其中包括新安装、升级和搬迁的系统。2021年全年的安装数为57家。

    公司2022年新签20家影院,总签约待建数量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204套系统。

    大中华区业绩关键数字





    截至123112个月






    2022


    2021


    大中华区签约数量








    销售




    2



    9


    收入分成



    9



    9


    IMAX激光系统升级



    3



    2


    销售续签



    6



    5

    合计




    20



    25










    大中华区影院安装数量






    销售




    6



    20


    收入分成



    13



    24


    IMAX 激光系统升级

    搬迁重装



    4

    5



    5

    8

    合计




    28



    57










    大中华区影院网络








    商业多厅式影院



    778



    768


    科教影院




    16



    15

    合计




    794



    783










    大中华区签约待建影院数



    204



    215










    IMAX 大中华区影院票房


    1.63亿美元



    2.4亿美元










    影片数量









    中国大陆




    25



    34


    仅香港/台湾地区



    20



    16

    合计




    45



    50












     


    ]]>
    三星标准化5G NTN技术 加强智能手机通讯效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已掌握标准化5G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即NTN)技术,这一通讯技术用于智能手机与卫星的直接通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三星计划将这一技术整合到其Exynos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中,加速5G卫星通信的商业化,为6G驱动的万物互联(IoE)时代铺平道路。

    非地面网络NTN
    非地面网络NTN

    "这一里程碑是基于我们以往丰富的无线通信技术成果建立的,包括2009年推出4G LTE调制解调器和2018年推出5G调制解调器。"三星通信处理机开发团队执行副总裁Min Goo Kim说,"三星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进地面-非地面网络混合通信生态系统,为6G的到来做准备。"

    NTN(非地面网络)是一种应用卫星和其他非地面载体的通信技术,无论是在山区、沙漠还是在海上,NTN都能将信号覆盖到之前地面网络无法到达的地区。这项技术对确保灾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以及未来为无人驾驶飞机和飞行汽车等城市空中交通(UAM)提供动力方面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满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规范(第17版)定义的最新 5G NTN 标准,三星的 NTN 技术将助力于电信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公司提供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能够与低地球轨道(LEO)卫星进行高度可靠的NTN通信,三星在其Exynos调制解调器5300参考平台上,开发并模拟了基于5G NTN标准的卫星技术,用以准确预测卫星位置,并将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频率偏移降至最低。基于这项技术,三星未来的Exynos调制解调器将支持双向文本信息以及高清图像和视频共享。

    此外,三星计划将标准化的NB-IoT技术用于下一代调制解调器平台。由于集成了卫星连接,三星的NB-IoT非地面网络技术将使得智能手机无需内置单独的大功率无线天线芯片,为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了设计灵活性。


    ]]>
    IDC:2022-2026年中国ICT支出复合增长率将达5.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ICT市场预测与分析,2022—2026》,IDC预计,2022—2026年中国IC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7%,而I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5%。

      政策促进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潜力无限。中国政府和企业都看到了数字化转型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许多省市推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措施,推动政府、社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也开始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其中数字经济被列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东数西算”,加快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平台经济发展。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的发布,直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ICT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

      数字化业务规模化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为主的第三平台技术逐步发展成熟,正在成为主流的ICT系统架构。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IaaS服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云计算平台的增长带动了系统基础架构软件的发展,应用系统大规模向云平台迁移,云原生系统快速发展。

      新兴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不断突破,新基建对于ICT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5G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各类工业软件迅猛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应用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政府、金融、互联网、医疗、汽车、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

      未来五年中国ICT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中国的IT支出维持在与2021年基本相当的水平。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反弹,数字经济将会持续发展,ICT市场恢复增长并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未来几年,半导体、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制药、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将会加速发展,数字政府、智慧医院、工业物联网、工业软件、网络银行等新的业务模式将呈现持续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态势,促进ICT市场规模增长。IDC预计,2022—2026年中国IC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7%,而I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5%。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中国ICT支出的主要推动力,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化转型中担当技术底座的第三平台技术逐步发展成熟,新兴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不断突破,新的创新业务模式不断发展,新基建对于ICT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技术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将成为促进ICT支出增长的关键,保证ICT支出整体上持续稳定增长。

    ]]>
    韩国计划开发世界一流的6G网络技术 这能够成功不?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当前,虽然5G网络的使用还没有彻底在消费者之间完成普及,但是在全球各地,5G基础设施的部署正在进行中,相关的建设工程几乎在全速进行。不过,即便如此,似乎有些国家正在筹划更为长远的发展计划。近日,手机中国注意到,根据海外媒体的消息,韩国似乎打算开发出世界一流的6G网络技术。

    根据相关消息,韩国的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在最近宣布了全新的6G发展计划,他们打算网络技术中取得领先的优势,通过开发下一代网络技术。并且加强相关的供应链。此外,该计划似乎还会重点扶持韩国本土的科技公司。不过目前来看,6G技术距离正式问世应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目前,根据相关数据,韩国在5G领域也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不但拥有三星、LG等大型科技企业,而且还手握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5G技术专利。单是从专利的数量上来看,韩国并没有落后中国多少。而在未来的6G时代,韩国似乎打算缩小这种差距。

    此外,不久之前举行的2023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也指出,我国应加强创新融合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 6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加速突破。


    ]]>
    LG 买下 58 个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域名,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2 月 20 日消息,LG 电子发公告称已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客户成为网络欺诈的受害者。

    LG 表示,最近打着 LG 电子名义、以高端家电为诱饵的的骗局越来越多。因此,LG 电子正在积极开展对于假冒网站的打击,以保证客户的权益,并提高人们对诈骗行为的认知。

    LG 电子首先向访问其韩国官网 (https://www.lge.co.kr/) 的客户带来了一个“弹窗”以警告可能存在的网络诈骗,弹窗包含有关在线欺诈方法的警告以及在发现假网站或诱导预付款的情况下进行报告反馈的消息。

    LG 买下 58 个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域名,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

    LG 买下 58 个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域名,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 由 IT之家 提供

    此外,该公司还购买了“LG”、“LGbrand”和“BEST”等 58 个相似域名。这是为了防止用户被那种伪装成 LG 官网的诈骗网站欺诈的可能。

    除此之外,LG 电子还指定了一家可靠的在线零售商作为“官方授权店”,以便用户可以放心地在公开市场购买产品。据介绍,他们在产品描述页面顶部贴了一张横幅,宣布这是一家“官方授权店”。 此外,顾客也可以通过官网(https://www.lge.co.kr/ lgekor / lgeit / search.do)搜索认证店铺信息。

    其他方面,LG 电子还表示他们计划向每个公开市场发送一封正式信函,要求对伪装站点进行更彻底的监控,并使客户更容易识别官方认证商店,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提前阻断伪装网站的骗局。

    IT之家曾报道,LG 电子还会将其发现的诈骗网站发布在“首尔电子商务中心(https://ecc.seoul.go.kr/)”的“诈骗网站信息”列表中,或者向国家警察厅提交投诉。


    ]]>
    微软已在新必应聊天页面测试植入广告,会推荐相关商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2 月 20 日消息,前两天刚刚有消息称微软正计划在新的 Bing 搜索中加入广告,消息来源称,微软指出,聊天机器人生成的回复中的引用链接“可以成为放置广告的地方”。当时路透社的报道称,微软已经开始在一些用户端测试这些广告,现在这些广告的样式已经被用户曝光。Bing chatbot ads in Pokemon Scarlet and Violet search response

    Bing chatbot ads in Pokemon Scarlet and Violet search response© 由 IT之家 提供

    必应用户分享的一些 Reddit 帖子显示,必应在回复中会给出一些跟搜索内容相关的产品的广告。一个用户搜索《宝可梦 朱・紫》相关问题时,聊天机器人甚至问用户是否“有兴趣购买《宝可梦 朱・紫》?”,下面给出了相关商品的广告链接。

    Bing chatbot ads in Ronnie Coleman search response

    Bing chatbot ads in Ronnie Coleman search response© 由 IT之家 提供

    还有用户搜索健美明星罗尼-科尔曼的相关中,必应聊天机器人提供了关于这位退休的专业健美运动员的详细信息,并生成了带有图片、链接和价格的健美产品广告。

    IT之家了解到,微软对新必应的变现计划并不是一个秘密。在传闻向 ChatGPT 创建者 OpenAI 计划投资 100 亿美元之后,这家软件巨头确认了其对 OpenAI 的第三阶段投资,并称这是“一项多年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此外,微软解释说,这种伙伴关系将使两家公司“将所产生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微软近日还上调了 Bing Search API 的收费标准,最高涨幅为 1000%。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近日还给新必应聊天设限:每天限答 50 问,每问限答 5 条。


    ]]>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高通去年发布骁龙8 Gen2芯片时,就比以往提前了一个月,而随之而来的vivo X90系列、小米13系列等手法旗舰也比以往要早发布一段时间。

    而今年的骁龙8 Gen2芯片,高通将会在提前到10月发布,而像小米14等一众新旗舰最快也将在今年10月提前亮相。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中关村在线

    今年推出的骁龙 8 Gen 3 芯片将带来更好的性能,同时降低功耗。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中关村在线


    ]]>
    希捷酷狼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悄悄改版,耐用性等指标提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 月 20 日消息,希捷最近悄悄更新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虽然没有推大容量新品,但新版本规格显示它在耐用性方面有所升级,可谓是加量不加价。

    原版 IronWolf Pro 系列产品完整型号命名规则采用了 ST20000 NE 000(20TB)这种格式,在代表品牌与容量之后的 NE 已经改成了 NT (如 ST20000 NT 001)。

    从参数来看,新版本主要就是在寿命方面有所区别,例如平均失效时间(MTBF )由 120 万小时提高至 250 万小时,而工作负载率限制(WRL)也提高到了 550TB / 年(旧版本为 300TB / 年)。

    希捷酷狼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悄悄改版,耐用性等指标提升

    希捷酷狼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悄悄改版,耐用性等指标提升© 由 IT之家 提供

    事实上不只如此,除了 20TB 所标示最大连续传输速率维持在 285MB/s,其余容量版本都提高了 6~30MB/s 的幅度不等,而且 18TB 版本抗震能力也有变化,只是这部分规格不容易量化对比,IT之家也说不好是如何提升。

    最后,希捷将 RAID 之类储存设备建议数量“不超过 24bay”改成“无限制”。不过希捷并未改变产品阵容,依然维持了 2~20TB 容量可选,提供 5 年有限保修和 3 年数据恢复服务,定价也完全不变。


    ]]>
    邬贺铨院士解读ChatGPT等数字技术热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高新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新技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科技。

      当下,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数字技术是不是高技术,数字平台有何贡献,ChatGPT带来哪些启示,5G如何开拓行业应用……

      近日,在“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召开前,新华网记者就数字技术发展热点,专访大会演讲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数字技术领先发展平台企业后劲充足

      提到高新技术,往往令人想到“大国重器”、“精密制造”等硬科技。如今,中国数字技术创新突飞猛进,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技术现在在高技术中产业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目前仍然保持领先的位置。”邬贺铨认为,高技术企业的划分,并不是以行业规模大小来判断,而是以它本身代表的技术的发展迭代速度,以及它的增长率和社会影响度。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数字化投入对经济贡献度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涌现出许多互联网平台企业。它们一头连着消费方,另一头连着供应方,用数字科技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邬贺铨表示,引导平台企业向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常态化、规范化的治理手段,有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也让平台企业对未来发展感到更有信心。

      在邬贺铨看来,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平台,从发展到治理,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互联网企业平台化作用更明显,连接服务、连接用户的能力更广泛。二是互联网平台具有创新模式,可以实现全时工作、灵活就业,为国家推动就业做出了贡献。三是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性在各个行业里表现最为突出,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括从事硬科技创新、集结创新人才、推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我仍然对我们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后劲充满信心。”邬贺铨深信,互联网是高技术,代表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进步大要与行业经验相结合

      能聊天、能写文案、能做表格……聊天机器人ChatGPT连日来热度不减,其引发的关注度,不亚于几年前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邬贺铨认为,算力水平的提升和大规模应用,推动预训练大模型的产生。ChatGPT的出现,使得预训练大模型进入可商用化的程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尽管ChatGPT的诞生具有标志性意义,但邬贺铨提示说,它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是一种靠大量的算力来堆砌,能用得起这么大规模的算力来支撑的公司,全世界还是少数。”

      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飞速发展,但将它真正应用到行业里仍存在较高门槛。

      以ChatGPT为例,它是一种聊天机器人,如果要进入产业应用,背后的模型就要变了。“不仅仅是博览群书就可以解决,那么还需要利用到很多行业的经验,所以我认为,ChatGPT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所缺的是怎么跟行业更紧密的结合。”邬贺铨说。

      一方面,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企业不了解产业需求,另一方面,实体产业的专家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开发类似ChatGPT这种大模型。在邬贺铨看来,这两者中间的空缺,可能正是数实融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ChatGPT火爆全球,带给中国产业什么启示?邬贺铨认为,中国有比较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公司具备比较强的算力能力,这些公司在人工智能业务应用领域既有自身业务的需求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感悟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相信能够做出不逊于国外公司的AI应用。

      “ChatGPT应该说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让我们反思人工智能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对于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企业,邬贺铨建议,要将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相结合,不能仅限于跟随国外做聊天机器人。

      5G能力要提升打开行业应用新空间

      5G作为通信网络,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整个数字化贯穿了从通信、计算、存储、芯片到操作系统等不同环节,大量数字化应用都需要由网络支撑。

      5G商用牌照发放三年多来,中国5G商用走在了全球前列。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33.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5G已在工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

      “现在在应用上,还没有完全体现出5G的能力,5G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邬贺铨说,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5G的网络能力,尤其是上行、回传的能力,并且还要做到低时延,才能更好地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及产业等应用。

      今年,5G-Advanced(5G-A)的发展进入到了标准制定的关键一年。邬贺铨说,5G-Advanced就是要将5G的带宽速度提升10倍,并且把时延进一步降低10倍,把连接的密度再提升10倍。

      5G标准持续演进,不仅能更好的支持消费级应用,更将打开行业应用的空间。

      邬贺铨认为,5G-Advanced除了表现为一些性能上的提升外,还推动5G进一步融合,包括融合工业的一些应用,以及物联网、卫星网络的应用,这样才能打开行业应用局面。此外,5G还要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不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5G网络效率,还要利用人工智能结合5G,开拓5G的行业应用。低碳化也是5G-Advanced的研究关注点。

      目前,5G本身发展仍然有很多创新方向值得去探索。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应用要求,需要5G不断做改进。

    ]]>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月16日消息,联发科发布全新的布天玑7200移动平台,拥有先进的AI影像功能、游戏优化技术与5G连接速度,这是联发科天玑7000系列的首款新平台。

    据介绍,天玑7200采用与天玑9200相同的台积电第二代4nm制程,八核CPU架构,包括2个主频为2.8GHz 的Arm Cortex-A715核心,以及6个Cortex-A510核心,集成AI处理器APU 650,提升AI运算效率同时还拥有低功耗特性。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由 快科技 提供

    另集成Arm Mali-G610 GPU,搭载HyperEngine 5.0游戏引擎,支持AI-VRS可变渲染、智能调控等技术,可以降低游戏功耗、优化电池续航。

    影像方面,天玑7200搭载14位HDR-ISP影像处理器Imagiq 765,最高可支持2亿像素主摄,支持4K HDR视频录制。

    信号方面,天玑7200集成Sub-6GHz 5G调制解调器,下行速率可达到4.7Gbps,支持5G双载波聚合、5G双卡双待和双卡VoNR,还支持Wi-Fi 6E和蓝牙5.3。

    搭载天玑7200移动平台的智能手机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由 快科技 提供


    ]]>
    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136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思科发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为1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7亿美元相比增长7%;净利润为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下降7%;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5亿美元相比增长3%。

      思科第二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对第三财季和整个2023财年的业绩展望也均超出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近4%。

      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要点:

      在截至2023年1月28日的这一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的净利润为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下降7%。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每股摊薄收益为0.67美元,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71美元,同比下降6%。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5亿美元相比增长3%;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88美元,与去年同期的0.84美元相比增长5%,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85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为1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7亿美元相比增长7%,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将达134.3亿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销售成本为51.6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6.71亿美元。其中,思科第二财季产品销售成本为40.3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5.69亿美元;服务销售成本为11.2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02亿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总运营支出为51.3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5.62亿美元。其中,思科第二财季研发支出为18.5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6.70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3.8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2.66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5.8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44亿美元;已收购无形资产摊销支出为71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7900万美元;重组及其他支出为2.4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00万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总运营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7.8%。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运营支出为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1.4%。

      思科第二财季总毛利率、产品毛利率和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2.0%、60.2%和67.2%,去年同期分别为63.3%、61.8%和67.3%。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总毛利率、产品毛利率和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3.9%、62.1%和69.1%,去年同期分别为65.5%、64.3%和68.8%。

      按地域划分,思科第二财季美国业务的总毛利率为62.9%,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业务的总毛利率为66.2%,亚太地区业务的总毛利率为63.6%。

      思科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3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运营利润率为24.2%。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为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32.5%。

      思科第二财季备付所得税率为18.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备付所得税率为19.0%。

      思科第二财季递延营收为2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其中,产品递延营收同比增长9%,服务递延营收同比增长6%。

      2023财年第二财季,思科的运营现金流为47亿美元,与2022财年第二财季的25亿美元相比增长93%。截至第二财季末,思科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投资总值为221亿美元,截至2022财年年底为193亿美元。

      截至2023财年第二财季末,思科剩余的债务偿付履行义务为3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其中53%将在未来12个月时间里被认列为营收。截至2023财年第二财季末,思科产品业务剩余的债务偿付履行义务同比增长7%,服务业务剩余的债务偿付履行义务同比增长2%。

      2023财年第二财季,思科通过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28亿美元现金。在这一财季中,思科宣布并支付了每股普通股0.38美元的现金股息,总支出为16亿美元。思科第二财季根据其股票回购计划总共回购了约2600万股普通股,平均回购价格为每股47.72美元,总计支出13亿美元。根据思科已获授权的股票回购计划,该公司剩余的股票回购金额为134亿美元,无到期日。

      细分业务业绩:

      2023财年第二财季,思科产品(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等)销售额为101.5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3.53亿美元;服务销售额为34.3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3.67亿美元。

      按产品划分,思科第二财季来自于安全和Agile Networks业务的营收为67.4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来自于“未来互联网”(Internet for the Future)业务的营收为13.0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来自于合作业务的营收为9.5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来自于端对端安全业务的营收为9.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来自于优化应用体验的营收为1.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来自于其他产品的营收为3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

      按地域划分,思科第二财季来自美国的营收为18.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的营收为37.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来自亚太地区的营收为20.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

      业绩展望:

      202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展望

      思科预计,2023财年第三财季该公司的营收将同比增长11%到1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毛利润率将达63.5%到64.5%,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率将达33%到34%,按照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备付所得税率分别将达18%和19%,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0.96美元到0.98美元,其平均值(0.97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思科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三财季该公司的营收为128亿美元。按思科预测的同比增幅(11%到13%)计算,这意味着该公司预测2023财年第三财季的营收将达142亿美元到145亿美元之间,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三财季营收将达135.8亿美元,2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三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89美元。

      思科还预计,2023财年第三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0.74美元到0.79美元。

      2023财年业绩展望

      对于整个2023财年,思科预计其营收将同比增长9%至10.5%,按照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备付所得税率分别将达20%和19%,每股收益将达2.85美元至2.96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3.73美元至3.78美元,其平均值(3.755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思科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财年全年该公司的营收为516亿美元。按思科预测的同比增幅(9%到10.5%)计算,这意味着该公司预测2023财年全年的营收将达562亿美元到570亿美元之间,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5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2023财年营收将达545.4亿美元,25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2023财年每股收益将达3.55美元。

      股价反应:

      当日,思科股价在纳斯达克的常规交易中上涨0.75美元,报收于48.45美元,涨幅为1.57%。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5点10分(北京时间周四早上6点10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思科股价再度上涨1.85美元,至50.30美元,涨幅为3.82%。过去52周,思科的最高价为57.69美元,最低价为38.60美元。

    ]]>
    埃森哲《未来生活趋势2023》:五大趋势构建商业新格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埃森哲最新发布的《未来生活趋势2023:美好生活,灵活掌控》报告指出,伴随着近年来的全球不确定性,人工智能、web3和标记化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愈发普及。这些技术正在推动创意、社群形态和数据隐私等领域的演变。新兴技术带来的价值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行为正随之改变,企业应为此做好充足准备。

      埃森哲连续16年发布《Fjord趋势》报告,本年度起更名为《未来生活趋势》,继续揭示未来一年中对商业、文化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性趋势。今年的报告指出,从适应长期危机和颠覆,到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再到怀念传统办公模式的好处,以及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激发创意,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并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和领导者打开全新的商业格局。

      埃森哲Song事业部全球元宇宙及可持续业务、思想领导力负责人马克·柯蒂斯(Mark Curtis)表示:“面对颠覆,人们总会怅然若失,感觉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力。当人们开始应对和处理这些局面时,他们将会要求更多的掌控,这随即影响了与之互动、为之服务的品牌和企业。这些强势变化将为企业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全新的方式与客户建立并保持联系。”

      《未来生活趋势2023》汇集了来自全球埃森哲Song事业部的设计师、创意人员、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洞察与智慧,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报告内的艺术图像,揭示了五大趋势和企业应着力的方向。

      努力生活,迎接挑战:全球性危机和颠覆接连不断,但正如千百年来人类所采取的行动一样,人们正在尝试通过四类行为方式来适应各种不确定性:应对、逃避、简化和接受。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品牌和雇主,这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企业需要对此做好准备。

      数字世界,心归何处:在当前环境下,人们正在极力寻找归属感。因此,品牌需要通过打造社群的方式重塑其品牌忠诚度及用户参与度。报告发现,过去六个月内,大多数受访者或多或少地尝试了新爱好,或加入了新群体。新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三种社群模式的兴起,分别是:兴趣小组,如Reddit(社交新闻站点)、Discord(游戏社交应用)和Twitch(游戏直播平台)等平台;标记小组,用户需要拥有特定的数字标记,以获得专用访问权限;收藏小组,用户通过收藏数码艺术品、名人签名、集换式卡牌等参与社群活动。

      混合办公,锐意创新:虽然人们还在探讨是否应该结束居家办公并重返办公场所,但可以确定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居家办公尚未成为一种成功的工作模式。很多人已经开始怀念线下办公的无形优势,例如同事间面对面的沟通,以及对职场新人持续且密切的指导等。现在,居家办公的劣势正在逐渐展现。如果企业持续缺失员工间的面对面互动,培养机制、业务创新,企业文化和包容性也将不复存在。当下,企业领导者需要重新制定一个更合乎逻辑、互惠互利的办公模式。

      人工智能,赋能创意: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普及,这项技术已经成为创意工作的得力帮手。突然之间,神经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字、图像和音乐的创作,且使用门槛不高。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拓展市场,随着其规模化应用不断成熟,正为人类创造力带来重大突破。企业当前亟需思考该如何把握由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海量优质内容,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该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速度和原创能力。

      数字钱包,慎重存放:个人数据被使用甚至被滥用的情况已困扰人们多时,这也导致品牌在网络平台上的透明度和信任度迅速下降。不过,对数据的掌控即将回到用户的手上。包含各类标记信息(支付方式、身份信息、会员卡等)的数字钱包,将让使用者自主决定是否将共享甚至出售多少个人数据给品牌方。品牌方也将从中获益,因为使用者主动提供的数据将比第三方渠道获取的数据更有价值。

      埃森哲Song事业部首席执行官兼创意负责人大卫·卓加(David Droga)表示:“人们行为的种种变化看似微小,实则影响深远,将改变市场生态,重塑人们和企业的关系。无论是企业领导者、员工、客户、消费者或是创意人员,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去适应和重新掌控自身。随着各类技术的愈发成熟,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商业生态。”

    ]]>
    时隔6年:苹果最失败笔记本12寸MacBook要重新复活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还记得12英寸的MacBook笔记本吗?它似乎要复活了。

    日前有爆料人称,从产业链渠道获悉,苹果打算全新推出12寸MacBook笔记本产品,目前考虑的是下半年投入生产。

    不过,去年,包括郭明錤、Ross Young在内的两位行业分析师都表示,没有听到一点13寸以下MacBook的风声。只有名记Mark Gurman说苹果还在筹备M芯片加持的12寸笔记本,只是不会早于2023年晚些时候。

    据悉,苹果2015年3月首次发布12寸MacBook,不足1Kg重,它创造了苹果多个第一次,比如无风扇设计、全USB-C接口、蝴蝶键盘等。2017年,苹果更新了二代产品,但因为糟糕的销量,在2019年就匆匆停产。

    事实上,因为iPad Pro的尺寸已经达到12.9寸且搭载M1/M2处理器,12寸对于笔记本的确显得尴尬,苹果真打算“死灰复燃”吗?

    时隔6年:苹果最失败笔记本12寸MacBook要重新复活了!

    时隔6年:苹果最失败笔记本12寸MacBook要重新复活了!© 由 快科技 提供


    ]]>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 日本百年老店东芝将被私有化:仅值1000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提到东芝Tosiba,很多人可能可能还会记得这家日本百年老店,20多年前东芝的家电也备受追捧,40多年前的80年还是半导体市场的霸主,NAND闪存就是东芝发明的,然而这样的品牌现在也沦落到被私有化了。

    东芝过往历史辉煌,只不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面临困境,退出了大量消费级业务,一手发明的闪存业务也卖掉了60%股权给美国资本联合体,缺钱的东芝需要填补收购美国西屋核电业务导致的巨额亏损。

    即便如此,最近几年东芝的业务也没有实质性改善,这两年一直有私有化的传闻,早前一度传闻又被美国资本财团拿下,不过东芝对日本意义重大,这次日本多家机构及企业组成联盟,其中“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核心的团队出价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出头,计划私有化东芝。

    其中JIP收到的贷款总额可达1.2万亿日元,20多家日本企业承诺的投资也有1万亿日元,这些企业及机构联合起来竞标东芝,比后者的市值2万亿日元略高一点。

    东芝表示已经收到了JIP方面的重组提议,由12人组成的董事会将讨论该计划,并做出决定。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 日本百年老店东芝将被私有化:仅值1000亿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 日本百年老店东芝将被私有化:仅值1000亿© 由 快科技 提供


    ]]>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教育资源中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超 67 亿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月13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中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2月10日,平台总浏览量超过67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

      据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于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整合了中小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资源平台。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目前拥有4.4万条资源,截止2023年1月31日,注册用户已经达到725.1万人。职业教育平台已经接入了1173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教育平台汇聚了2.7万门优质的慕课。截至目前,该平台的用户已经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该平台还围绕重点领域推出了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2022年3月28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作为国家门户首个公共服务上线,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全年共享岗位达到1370万个,通过平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从2021年的24%增长到2022年的31.6%。2022年5月28日,在门户设计开通服务大厅,增设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三个栏目,服务大厅共提供26项政务服务,全年累计办件2101万件。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介绍,平台进行了7次迭代升级,实现了教育阶段的全覆盖。

    ]]>
    联发科1月营收同比下降48.6% 创32个月新低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1年业绩高歌猛进、2022年增速放缓,2023年1月,联发科仅实现营收224亿新台币,环比下降42.1%,同比下降48.6%,创下2020年6月以来单月新低。

      据悉,原因一是手机客户库存调整进行中,二是1月受春节影响工作天数较少。后续业绩有望逐月恢复。

      联发科预计一季度营收930亿至1017亿新台币,环比下降6%~14%,毛利率为46%~49%。这意味着2月和3月单月营收至少350亿新台币,最高可达400亿新台币。

      目前来看,其主要市场,中国大陆市场经济活动迅速升温,有利于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回暖,进而支撑联发科业绩反弹。

    ]]>
    启迈QIMA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全球采购形式暂无改变的征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过去三年中,几乎每一份启迈QIMA行业报告都会重点强调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新一波挑战。启迈QIMA于近期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报告》(以下称"报告"),回顾2022年全球供应链总况,并展望2023年趋势。

    中国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仍然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

    报告显示,2022年,来自美国和欧盟品牌商对中国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同比下降了10%,影响多个产品类别,包括家居用品和传统上以中国为主导的玩具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地区的买家仍然保持对中国的信心。2022年,拉丁美洲和亚洲品牌商对中国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分别同比增长了10%和23%。

    报告指出,尽管欧美的品牌商可能会将采购量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并采用近岸采购备选方案,但全球供应链仍与中国这个制造业巨头紧密相连,并且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仍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

    检验数据
    检验数据

    东南亚采购需求强劲,越南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指出,越南可能是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的最好例证。一年前,越南在疫情后的制造业复苏因员工短缺而受阻,买家对其的检验和审核量在2021年第四季同比下降了23%。但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对越南的采购实现复苏。在2022年底,全球和西方买家对其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同比增长了21.5%。

    在启迈QIMA的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将越南列为其2022年前三大采购国之一。在2022年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受访者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在其采购国分配中增加对越南采购的份额。

    此外,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制造商也渴望抓住机会。启迈QIMA 2022年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菲律宾的检验和审核量呈两位数增长。

    采购来源国意向数据
    采购来源国意向数据

    近岸采购受到重视,美国品牌商加快步伐赶上

    2022年,供应链全球化的品牌商和零售商越来越多地将近岸采购视为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迈QIMA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美国和欧盟受访者表示2022年在本地采购得更多,43%的受访者打算在2023年及以后将近岸采购作为首要采购战略之一。

    启迈QIMA数据显示,在近岸采购方面一向落后于欧盟同行的美国品牌商,2022年加快了此方面的步伐。除通常作为近岸采购首选的墨西哥,美国买家对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检验和审核需求也同比增长,分别为23%和18%。

    欧盟买家对近岸采购仍保持较高兴趣,2022年地中海周边多个采购中心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包括土耳其、约旦、摩洛哥和埃及。由于地理接近且劳动力和能源成本相对较低,地中海国家/地区对欧盟买家来说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欧盟买家采购中的总份额高于孟加拉国、印度和越南。

    近岸采购数据
    近岸采购数据

    西方买家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印度仍保持吸引力

    报告指出,印度是2021年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2年上半年仍然保持这一势头,但在下半年有所放缓。启迈QIMA数据显示,历经连续多季度爆发式增长后,截至2022年底,印度检验和审核需求同比增长稳定在8.5%,远低于2021年末至2022年初的两位数同比增速,是现今采购业高波动性的又一例证。

    尽管如此,印度正在不断努力扩大其擅长的领域,而不仅仅只是关注传统纺织品行业。在西方品牌商寻求供应链多元化进程中,对印度的需求可能会继续增加。

    采购行业数据
    采购行业数据

    供应链中断成为新常态,企业应将道德合规优先级提升

    2022年启迈QIMA审核员收集的工厂道德合规性数据显示,评分较2021年平均值略有上升,但还不能由此判断工厂道德合规性是否持续改善。总体而言,在启迈QIMA审核员评估的五个关键方面中,健康、安全、工作时间和工资四个方面的严重违规频率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有超过一半的受审核工厂需要进行改进。

    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在危机时期,由于买家和供应商都被迫优先考虑成本问题并以维持生存的模式运营,道德合规往往会降至公司优先事项清单的底部。随着当前供应链中断现象成为新常态,企业不得不将此方面的重要性前置。以欧盟为目标市场的公司更不能有所松懈。

    新冠疫情、地缘政治、法规和气候变化导致2022年全球采购格局波动。展望2023年,报告提出,供应链必须在多元化与战略采购合作伙伴关系之间取得平衡,建议企业们专注于实现供应链弹性,才能在波动和变化中取得成功。

    道德合规
    道德合规


    ]]>
    近1/5中国男性死于卷烟,电子烟会是“救命良药”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布的论文指出,近20%的中国成年男性死于卷烟。

    图:论文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

    研究由中国科技部等机构支持,英国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教授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的研究团队共同牵头完成。这是国内首个系统检查吸烟与全身疾病关系的大型全国性研究,共对超51万中国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研。

    研究分析了卷烟与470种疾病和85种死因的关系,发现在中国,卷烟与56种疾病和22种死因显著相关。很多疾病和卷烟的隐藏关系超乎想象,烟民知道自己可能因吸烟患上肺癌,却未必想到自己的肿瘤、脑出血、糖尿病、白内障、皮肤病甚至传染病、寄生虫病,都可能与卷烟有关。

    数据显示,调研对象(年龄区间为35岁-84岁)中,约20%的男性和约3%的女性死于卷烟。中国卷烟几乎都由男性消费,研究预测,1970年后出生的男性将成为受卷烟危害影响最大的人群。“当前有大约2/3的中国年轻男性吸烟,而且他们中大多数人在20岁前就开始吸烟。除非他们戒烟,否则大约有一半的人最终会死于由吸烟导致的各类疾病”。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戒烟迫在眉睫,却是难题一桩。据光明日报2021年报道,仅靠意志力“干戒”的中国烟民,戒烟失败率高达90%以上。不过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一些烟民会选择戒烟门诊,还有烟民改用电子烟。

    据英国政府官网,电子烟已成为2022年英国烟民最常用的戒烟辅助工具。《柳叶刀-公共卫生》2021年7月发布的研究论文明确指出,用电子烟辅助戒烟的成功率普遍比“干戒”的高5%-10%,且烟瘾越大,用电子烟辅助戒烟成功率越高。

    图:该研究由美国知名癌症研究机构“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导,研究人员会发放科普手册帮烟民正确认识电子烟

    国际权威循证医学学术组织——考克兰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更在7年内接连发布5份报告,证明电子烟有戒烟作用,且效果优于其他戒烟方法。其在2021年9月发表的最新研究综述中指出,对全球超1万名成年烟民进行的50项专业研究证明,电子烟是有效戒烟工具。“关于电子烟的科学共识是,电子烟虽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但危害远不如卷烟。”该综述主要作者之一、Cochrane烟草成瘾小组的Jamie Hartmann-Boyce说。

    电子烟的减害效用也在不断得到证实。2022年10月,中山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在相同尼古丁剂量下,电子烟气溶胶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小于卷烟烟雾。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例,2020年10月发表在知名期刊《慢性病治疗进展》的论文指出,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烟民改用电子烟,可让病症恶化程度减少约50%。可当电子烟用户复吸卷烟后,据2022年5月波士顿大学发布的研究结论,其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的风险将翻倍。

    “考虑到(卷烟危害的)延迟效应,未来中国成年男烟民吸烟造成的总体疾病负担将远大于目前的估计。”论文作者表示,需尽快采取更严格的控烟及戒烟措施,以挽救无数生命。


    ]]>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2 月 13 日消息,IDC 今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 2022 年达 56 亿个,到 2026 年将增至约 102.5 亿个,复合增长率约 18%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由 IT之家 提供

    报告指出,中国蜂窝网络连接数增速最快,在中国政府和运营商的积极推广建设之下已实现 "物超人",2022 年底实现 18.45 亿个,在公用事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以 21% 的增速到 2026 年实现 36.3 亿个

    此外,低功耗连接商用进程不断加速,2021 年连接数近 6 亿个,预计到 2026 年将达 14.9 亿个。固网及 WiFi 在家居、工厂等局域稳定环境将持续发挥主要连接能力,在总连接量中占比过半,预计到 2026 年增至 51.1 亿个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由 IT之家 提供

    IT之家了解到,IDC 表示,消费者行业是最大的物联网连接组成,智能家居、可穿戴依然是重要增长点,连接数量到 2026 年将近 59.8 亿个


    ]]>
    IBM收购StepZen,帮助企业从数据和 API 中获得更多业务价值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BM日前宣布完成了对StepZen 公司的收购,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具有独特架构的GraphQL服务器,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使用更少的代码来快速构建GraphQL API。这是IBM步入2023年的首项收购,自 Arvind Krishna 于 2020 年 4 月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IBM 已收购了 30 家公司,以强化其混合云与人工智能 (AI)的 能力。

    StepZen 的 GraphQL API 创建这一创新技术,补充了 IBM 在 API Connect 中推动创新的重要功能,使企业能够为其客户构建更好的数字体验。
    StepZen 的 GraphQL API 创建这一创新技术,补充了 IBM 在 API Connect 中推动创新的重要功能,使企业能够为其客户构建更好的数字体验。

    混合云的日益普及,使得数据以各种不同类型存储在各个不同的位置上——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如数据仓库、数据湖和数据湖仓库,存储在跨不同的云和本地环境的位置之上。API 是不同数据源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重要连接器,这意味着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依赖和创建更多的 API 来获取支持其应用程序和体验所需的数据。

    GraphQL 已迅速成为公司与其数据交互的首选查询语言,并正在成为 API 的新标准,对 REST API 和数据系统的投资进行分层。以一个电子商务应用为例,通过一次调用,GraphQL 可以合并在不同子系统中找到的数据,例如客户信息、订单号和交付状态,并以预期的格式返回。这种简单性就是 GraphQL 的普及和使用快速增长的原因。Gartner® 的一份报告预测,到 2025 年,超过 50% 的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 GraphQL,高于2021 年所预测的数字:不到 10%[i]。虽然 GraphQL API 对于应用程序团队来说非常容易使用,但对于负责创建它们的开发团队而言可能具有挑战性。

    成立于 2020 年的StepZen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构建 GraphQL API。StepZen 采用声明式编程方法(即描述程序的功能,而不明确指定方法),从而产生更小、更直观的代码、更好的运行时性能和更快的价值实现时间。StepZen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其它 API 方法兼容,能够以即服务 (SaaS)的方式获得,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本地数据中心的部署。

    StepZen背后的开发团队由业内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曾对IBM Db2,PostgreSQL和Apache Derby等数据库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并且在API和规模化云部署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此次收购于 2023 年 2 月 6 日完成,StepZen 团队和技术将纳入 IBM 软件部。该交易的财务细节没有披露。

    收购StepZen,是IBM结合自身研发和战略性收购"两条腿走路"实现创新的最新例子,旨在为客户提供混合云时代企业所需的数据、AI和自动化解决方案。StepZen补充了IBM在关键领域(包括集成,API管理,数据经纬https://www.ibm.com/data-fabric和数据管理)的有机发展(即基于自身研发的发展),例如,IBM 现在可以为 IBM API Connect 提供新的 AI 测试功能,该功能可分析您的 API,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报告观察到的任何错误,从而帮助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我们相信 StepZen 的 GraphQL API 创建这一创新技术补充了 IBM 在 API Connect 中推动创新的重要能力,使企业能够为其客户构建更好的数字体验。

    客户可以通过访问 https://stepzen.com/ 了解更多关于StepZen的信息。

    [i] 资料来源:Gartner 研究,"2022 年预测:API 需要改进的安全性和管理"[2021 年 12 月 6 日]

    GARTNER 是 Gartner, Inc. 和/或其附属公司在美国和国际上的注册商标和服务标志,经许可在此使用。保留所有权利。


    ]]>
    FNCA与MSCA签署谅解备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FIBER NETWORK COUNCIL APAC(光纤网络亚太理事会,简称"FNCA",前身为FTTH亚太委员会)今日与马来西亚智慧城市联盟(MSCA)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该谅解备忘录涉及在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项目绩效评估方面开展能力建设合作,以及在基于IR 4.0技术的教育和培训领域探索潜在的巨大市场。

    FIBERTalk 2023 sees a houseful attendance by the industry
    FIBERTalk 2023 sees a houseful attendance by the industry

    该委员会通过马来西亚FIBERTalk 2023大会汇聚了全国领先的电信(Telco)行业人士,讨论行业最新趋势,解决光纤到户的挑战和机遇,帮助实现智慧城市5G和物联网(IoT)。除行业监管机构马来西亚通信和多媒体委员会(MCMC)外,来自Telekom Malaysia、Celcom Digi以及槟城、马六甲和雪兰莪当地政府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讨论行业内的最新动态、趋势、挑战和机遇。

    关于此谅解备忘录,FNCA主席Venkatesan Babu先生表示:"考虑到行业未来的全球前景和包容性,我们将委员会更名为FIBER NETWORK COUNCIL APAC,以进一步明确我们要传达的讯息并跟上行业步伐,开辟一条新的增长道路,创造无缝连接的未来"。 Venkatesan Babu, President FIBER NETWORK COUNCIL APAC on the MoU.

    此外, MSCA主席Raslan Ahmad博士也表示:"5G和物联网等下一代技术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需要大量传感器在幕后相互通信。" 为实现低延迟网络实时通信,集成到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光纤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我们致力于打造最好的质量,很高兴FNCA率先倡导为未来真正智能的全球世界进行根本性变革。"

    FNCA与MSCA之间的谅解备忘录将使前者能够利用后者的成员网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开发方面的合作。这其中将涉及知识、专长、技术和诀窍等方面的频繁交流,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长期电信解决方案。

    以上所有公告均为马来西亚FIBERTalk 2023发布内容。


    ]]>
    工信部:多措并举做好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工信部网站,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就《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表示,综合前期开展的调研工作和有关各方意见,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工信部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包括优化政策供给、保障稳定运行、支持创新突破、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发展。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全局性工作。加强新阶段重大问题系统研究,及时研究提出政策举措建议。尽快完成积分管理办法修订,指导发布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加强国际资源开发合作,推动加快国内开采进度,积极开展整车、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打击投机炒作、捂盘惜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多措并举做好关键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三是支持创新突破。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编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严格生产准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协同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五是深化开放发展。持续落实汽车行业开放措施,加大汽车企业在境外投融资、消费信贷和海外投资险等服务支持力度,推动建设海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各国在贸易投资、标准制定等领域沟通交流。

    ]]>
    谷歌3亿美元投资ChatGPT竞品 加速绑定AI新贵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外媒报道,在ChatGPT爆火之后,谷歌似乎也开始坐不住了。当地时间周五,谷歌已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Anthropic投资约3亿美元,后者正在测试ChatGPT的竞争产品。

      据了解,通过这笔交易,谷歌将获得Anthropic约10%的股份,后者要用这笔钱从前者的云计算部门购买大量计算资源。报道称,谷歌证实已进行一项投资,并且与Anthroic签订了一项大型云计算合同,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公开资料显示,ChatGPT为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上线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上线两个月后,用户破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并且,近期有消息称,微软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将ChatGPT的下一代版本GPT-4整合到旗下搜索引擎必应中,谷歌开始坐不住了。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周五表示,谷歌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推出类似ChatGPT、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型语言模型,接着便传出谷歌与Anthropic的合作。

      据了解,Anthropic与Open AI联系颇深。Anthropic成立于2021年,创始团队正来自OpenAI,但由于公司发展方向而产生分歧,彼时担任OpenAI的研发副总裁Dario Amodei带领团队离开并自立门户成立Anthropic。

      据悉,Anthropic团队规模目前在40人左右,大部分成员曾经参与过GPT-2、GPT-3模型的研发。目前Anthropic开发了一款名为Claude的智能聊天机器人,但尚未推向市场。

      另外,知情人士透露,与微软和OpenAI的关系不同,Anthropic仅在谷歌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充当谷歌的技术供应商。

    ]]>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计划从2月5日开始推出活动,iPhone 14 Pro系列全部版本将迎来700元优惠,起售价仅7299元,活动截止日期为4月1日。

    据上海证券报最新消息,目前上海多家授权经销商门店已经接到通知,iPhone 14 Pro系列降价700元。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由 快科技 提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活动仅限于授权经销商,苹果直营门店的价格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化。

    这也是苹果为了应对财报中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表现拉胯的手段之一,库克曾这是因为去年遭遇了供应链问题,也就是富士康停工导致的全球缺货。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由 快科技 提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接下来3-4月份会是安卓旗舰的一个小爆发期,届时华为Mate X3、小米13 Ultra等高端产品都将发布,价位、定位上会与iPhone 14 Pro系列形成一些竞争。

    而iPhone 14 Pro系列此时进行官方降价,再叠加一波平台优惠,价格能知道比7299元更低,势必会吸引一部分高端用户购买,对部分安卓厂商造成一些影响。


    ]]>
    OpenAI 首席技术官:ChatGPT 可能会“编造事实”和被“坏人”利用,应受到监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当下火爆全网。该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一经发布就能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穆拉蒂补充说,ChatGPT可能会“编造事实”,这与其他基于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工具没有什么区别一样。

      穆拉蒂还在采访中强调,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被滥用,也可能被坏人使用”,引发了关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监管的问题。

      问题就是,穆拉蒂说,“你该如何以一种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方式管理人工智能的使用?”

      当被问及像OpenAI这样的公司等机构是否有责任监管这一工具时,穆拉蒂说:“对OpenAI等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一种可控和负责任的方式将其引入公共意识。”

      但她强调,公司还需要来自监管机构、政府甚至所有人的帮助。穆拉蒂补充说,现在对ChatGPT进行监管“并不算为时过早”。

      OpenAI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今年1月份,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成文本是我们都需要适应的东西。”

      他说,“我想,我们适应了计算器,改变了数学课上的测试内容。毫无疑问,ChatGPT是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它带来的好处也更极端。”

      自去年11月30日OpenAI公开发布ChatGPT以来,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不少人甚至担心最终ChatGPT将取代许多人的工作。

      有人用ChatGPT和另一种自动生成图形的人工智能工具写出了一本儿童书籍。研究人员还用ChatGPT去回答美国医学执照考试的问题,结果表明ChatGPT“稳稳”通过所有三个部分的考核内容。

    ]]>
    华为所需4G、Wi-Fi等芯片管够:高通这款7nm芯片也会敞开供给?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高通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其目前向华为出口4G、Wi-Fi和其他芯片的许可不会受到刚刚一些规定的影响。

    对于这个事情,高通技术牌照和全球事务(Global Affairs)总裁亚历克斯·罗杰斯(Alex Rogers)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发放这些许可证是因为国会已经确定它们不影响国家安全问题。这些许可将持续若干年。”

    据美国媒体报道称,高通这番表述并没有问题,因为高通向华为出口4G、Wi-Fi和其他芯片的许可证,不会受到影响,这些许可还会持续几年。

    报道中还提到,像骁龙8155这样的智能驾驶芯片等,并且接下来几年都能够出售,因为许可证还在有效期。

    要知道高通这颗7nm芯片,国内可替代高通8155的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已不在少数 :芯驰的智能座舱芯片“舱之芯”X9、地平线的征程5、芯擎科技刚刚完成流片的龍鹰一号……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o公布数据显示,华为去年第四季度手机份额达到9.5%,同比前一年增长15%,成为唯一实现逆势增长的国产品牌。

    按照供应链人士说法,其实华为手机一年的规划,在做之前都会提前预估所有的风险,所以这次加码的打击,其实就是之前他们已经考虑在内的,所以完全不用太担心。


    ]]>
    特灵科技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温控系统创新者特灵科技(纽交所代码:TT)宣布,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摊薄每股收益为1.91美元。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1.82美元,增长34%,不包括税前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净额2250万美元。


    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

    第四季度持续经营业务财务状况比对

    单位(百万美元),不含每股收益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3,998

    $4,060

    (2) %

    持平

    净销售额

    $4,074

    $3,569

    14 %

    16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581

    $436

    33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4.3 %

    12.2 %

    21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558

    $447

    25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3.7 %

    12.5 %

    12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638

    $525

    22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5.7 %

    14.7 %

    100个基点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1.91

    $1.35

    41 %

    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1.82

    $1.36

    34 %

    税前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净额**

    ($22.5)

    $11.2

    ($33.7)

    **详情请参见新闻稿附表2。

    特灵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e Regnery表示:"2022年,特灵科技再次实现了优异的财务业绩表现。通过专注于执行目标驱动的战略,我们实现了创纪录的订单量、销售额、营运利润率和每股收益,同时成功应对了通货膨胀、供应链和宏观经济层面的挑战。虽然宏观环境仍然充满变数,但市场对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走高,且支撑终端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

    "过去五年,我们实现了7%的复合年收益增长,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了250个基点,自由现金流占调整后净利润*的105%,同时115亿美元的资本投入也得到了有效部署。凭借专注的战略执行,对创新的持续再投入,以及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我们将长期为股东创造差异化的回报。"

    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表现摘要(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1年第四季度为基准)

    • 第四季度实现了强劲的销售额、营运收益、EBITDA和每股收益增长。

    • 受上年同期业绩的影响,公司报告订单量下降2%;自有业务订单量持平。

    • 公司报告销售额增长14%,包括收购带来的约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3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6%。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21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12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第四季度业务回顾(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1年第四季度为基准)

    美洲市场:北美和拉美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美洲市场业务包括商用暖通空调、楼宇建筑控制以及能源服务和解决方案;民用暖通空调;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3,184.5

    $3,172.2

    持平

    持平

    净销售额

    $3,139.9

    $2,749.5

    14 %

    14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486.5

    $371.1

    31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5.5 %

    13.5 %

    20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458.9

    $374.0

    23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4.6 %

    13.6 %

    10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520.8

    $437.1

    19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6.6 %

    15.9 %

    70个基点

    • 受上年同期业绩的影响,报告订单量和自有业务订单量均持平。

    • 报告销售额和自有业务销售额均增长14%。

    • 2022年第四季度,美洲市场的未交货订单超过历史均值的三倍。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提高200个基点,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7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欧洲、中东、非洲(EMEA)市场: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EMEA市场业务包括暖通空调系统与服务、商用楼宇建筑解决方案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483.7

    $510.3

    (5) %

    2 %

    净销售额

    $558.5

    $482.8

    16 %

    23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85.3

    $67.2

    27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5.3 %

    13.9 %

    14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86.3

    $67.6

    28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5.5 %

    14.0 %

    15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91.9

    $75.8

    21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6.5 %

    15.7 %

    80个基点

    • 报告订单量下降5%,自有业务订单量增长2%。商用暖通空调自有业务订单量实现低两位数增长。

    • 报告销售额增长16%,包括收购带来的约5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12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23%。

    • 2022年第四季度,EMEA市场的未交货订单高出历史均值约40%。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提高140个基点,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提高15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8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亚太市场:亚太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亚太市场业务包括暖通空调系统与服务、商用楼宇建筑解决方案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330.2

    $377.1

    (12) %

    (6) %

    净销售额

    $375.5

    $337.0

    11 %

    19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75.9

    $60.3

    26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20.2 %

    17.9 %

    23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76.5

    $60.5

    26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20.4 %

    18.0 %

    24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79.7

    $64.7

    23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21.2 %

    19.2 %

    200个基点

    • 受上年同期业绩的影响,报告订单量下降12%;自有业务订单量下降6%。

    • 报告销售额增长11%,包括收购带来的约3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11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9%。

    • 2022年第四季度,亚太市场的未交货订单高出历史均值约50%。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23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24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20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2022年全年业绩回顾(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1年全年为基准)

    全年持续经营业务财务状况比对

    单位(百万美元),不含每股收益

    2022

    2021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17,472

    $16,829

    4 %

    5 %

    净销售额

    $15,992

    $14,136

    13 %

    15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2,419

    $2,023

    20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5.1 %

    14.3 %

    8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2,379

    $2,069

    15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4.9 %

    14.6 %

    3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2,694

    $2,364

    14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6.8 %

    16.7 %

    10个基点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7.57

    $5.96

    27 %

    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7.36

    $6.09

    21 %

    • 报告订单量增长4%;自有业务订单量增长5%。

    • 报告销售额增长13%,包括收购带来的约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3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5%。

    • 2022年全年,未交货订单超过历史均值的两倍。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8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3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1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

    单位(百万美元)

    2022

    2021

    同比变化

    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年初至今)

    $1,699

    $1,594

    $105

    自由现金流*(年初至今)

    $1,566

    $1,431

    $135

    营运资本/销售额*

    3.3 %

    1.4 %

    190个基点

    现金余额(截至1231日)

    $1,221

    $2,159

    ($938)

    债务余额(截至1231日)

    $4,836

    $4,842

    ($6)

    • 2022年全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6亿美元。

    • 2022年全年,公司共投入21亿美元资金,其中6.2亿美元用于股息支付,12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2.56亿美元用于并购,包括第四季度对爱科空气技术的收购。根据目前的股份回购授权,公司尚有余额约32亿美元。

    • 公司将继续支付持续增长并具有竞争力的股息,并向股东分配100%的现金盈余。

    2023全年预期

    • 与2022年全年相比,公司预计全年报告销售额增长约7%-9%;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约6%-8%。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8.10-8.40美元,包括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收益调整0.10美元。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8.20-8.50美元。

    • 关于公司"2023年预期"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公司收益报告,可登录www.tranetechnologies.com的"投资者关系"页面进行查询。

    本篇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即关于非历史事实的陈述。陈述包括与我们未来业绩有关的声明,包括收益、每股收益和营运收入;我们的业务运营;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订单量和未交货订单量),包括资产配置(包括分红金额和时间)、股票回购项目(包括股票数量和回购时间)、资产配置战略包括收购项目(如有)、预期自由现金流及其使用、公司流动资产、公司所在的市场表现、重组活动和与此类活动有关的成本节约以及对实际税率的推测。这些前瞻性声明均以特灵科技目前的预期目标为基础,但将受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大不相同。这些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务、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和外汇波动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能源价格的不断变化;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商品短缺;供应链限制和价格上涨;政府监管;重组活动和与此类活动有关的成本节约,低碳化、能源效率和内部空气质量的长期趋势,相关诉讼的结果,我们已剥离的子公司Aldrich Pump LLC和Murray Boiler LLC根据联邦破产法第十一章诉讼的结果,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税务审计、税法的变化和解释。关于可能引起此类变化的其它因素,请参考特灵科技2021年12月31日的10-K年度财务报表, 10-Q季度财务报表以及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其他文件。特灵科技不承担更新上述前瞻性声明的义务。 

    本篇新闻稿还包括调整后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应被视为遵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得出的财务指标的补充,而不能代替或者优于这些指标。若需了解更多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请参见英文新闻稿。

    本财务报告中涉及的所有数额,包括净收益(亏损)、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亏损)、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亏损)、调整后EBITDA及每股收益均归属于特灵科技的普通股民。


    ]]>
    37岁,她正式执掌桥水基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投资界  周佳丽 

    桥水罕见迎来一位女掌门。

    本周,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官宣了最新人事任命——Karen Karniol-Tambour正式升任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一职,与Bob Prince和Greg Jensen一起作为正式合伙人领导投资委员会,并对公司的投资战略和成果负最终责任。这一次也是桥水基金自1975年创立以来第一次任命女性CIO,意义非凡。

    年仅37岁,Karniol-Tambour 2006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桥水基金。16年里,Karniol-Tambour从最基础的投资助理做起,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内部晋升迅猛,31岁时就成为桥水基金最年轻的研究主管,还曾被掌门人瑞·达利欧(Ray Dalio)亲自选入应对金融海啸的智囊团。这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华尔街,十分励志。

    这位年轻女性将成为达利欧的接班人?犹记得去年10月,在执掌桥水基金47年后,达利欧宣布卸任联席首席投资官并放弃控制权,彼时他曾坦言“权力交接过程并不容易”。而如今时隔短短4个月,新的重大任命就出炉了,答案似乎已经显现。

    年仅37岁

    一位金融女将成长史

    Karniol-Tambour职业生涯的起点就在桥水基金,达利欧评价她“就像一个学习的吸尘器”。

    图源:桥水基金官网

    出生在以色列,Karniol-Tambour在海边小镇内坦亚长大,父母分别是主攻心理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的教授。读书时期,她尤其擅长计算机学和物理学,但14岁那年参加的夏令营激发和强化了她对“和平”的思考和向往,这也助推Karniol-Tambour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我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金融都是在做推介会。”17岁进入普林斯顿大学,Karniol-Tambour甚至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从未想过自己要从事金融行业。”她说,“我想我会像我父母一样申请成为一名教授。”

    但后来,这样的想法被Karniol-Tambour的高级论文导师改变。这位导师是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并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受导师影响,Karniol-Tambour见到了金融世界更有趣的另一面,并在2006年毕业后进入了桥水基金。

    在桥水基金,Karniol-Tambour的第一个岗位即投资助理,与长期担任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的Robert Prince 一起进行债券研究。很快,Karniol-Tambour就被桥水基金所从事的事务以及团队成员身上的智慧所吸引。“我被真正具有求知欲的人所吸引,他们真的很想知道事情是如何运作的。”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喜欢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有一个好主意,你就可以通过市场来验证它。”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达利欧亲自组建了一个为应对金融海啸的智囊团,23岁的Karniol-Tambour就在其中。后来凭借出色的表现,Karniol-Tambour在这家顶级对冲基金内部一路晋升,是最了解桥水基金全部投资过程的少数人之一。

    2013年,Karniol-Tambour升任投资研究主管,领导了桥水基金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工作,开创了新的系统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构建了桥水基金的投资组合体系。到了2021年,Karniol-Tambour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联合首席信息官,与Carsten Stendevad一起将可持续性因素与风险和回报结合起来,并在桥水基金的投资和商业委员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同时还在指导下一代投资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次伴随着重磅晋升——桥水基金第三任共同投资主管,Karniol-Tambour成为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这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华尔街尤为引人注目。

    “这是 Karniol-Tambour卓越的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里程碑。在过去的16年里,她已经成为我们客户值得信赖的顾问,也是我们后起之秀的榜样,以及我们处于新一代最前沿的最重要领导者之一。”联席首席执行官Nir Bar Dea在周四的内部信中表示。

    联席首席投资官Greg Jensen在宣布这一任命时表示:“从Karniol-Tambour大四那一年加入桥水时我就认识她了,对于她始终践行我们的价值观我一直都感到很钦佩。我们很幸运能由她来领导桥水基金的最高层,很高兴她能与我们的领导团队更紧密地合作。”

    去年宣布退休

    桥水基金告别达利欧时代

    新管理层的任命,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个一手缔造10000亿金融帝国的男人——瑞·达利欧(Ray Dalio)。

    图源:桥水基金官网

    去年10月,73岁的达利欧正式宣布,辞去公司三位联席首席投资官之一的职务,并将所有投票权转让给公司运营董事会,不再拥有桥水基金的控制权。未来,他将以首席投资官导师、运营董事会成员的身份继续为桥水基金效力。

    这意味着,在执掌桥水基金47年后,投资界一代传奇优雅退隐,桥水基金也正式告别达利欧时代。

    1949年,达利欧出生于美国长岛的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不喜欢学习的他热衷于打零工赚钱。12岁那年,达利欧靠做球童赚来的薪水买了第一支股票——美国东北航空,只因在听过的所有公司中,只有东北航空发行的股票低于5美元一股。后来美国东北航空被收购,股价翻了3倍。

    幸运地尝到了甜头,让达利欧对市场与投资产生了持续一生的兴趣。1975年,达利欧在他的两居室小公寓里成立了名为“桥水基金”(Bridge Water)的公司,斗志昂扬地拉开了自己职业投资的生涯。

    达利欧率桥水基金一战成名是在2008年,他通过模型分析成功预测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来临。这一年,许多基金公司和投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桥水基金却获得了14%的高收益,使得桥水基金和达利欧声名鹊起。

    两年后,欧债危机爆发,在那个人人亏损的年代,桥水基金逆势创收,收益高达45%,从此桥水基金成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2016年,英国脱欧,大多投资机构跳水,而桥水基金却逆势狂揽49亿美元。

    白手起家,达利欧带领桥水基金穿越危机、逆势盈利,从濒临破产的绝境到至今掌管资金约合100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在投资界创造了传奇的一幕幕,美国投资界重要刊物《CIO》称达利欧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他是如何做到的?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投资经验之中,达利欧最为擅长的,便是在变化和风险中寻求盈利。他认为在自己近50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之所以能获得相对的成功,得益于他知道如何应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知道什么东西。

    痛苦+反思=进步——这也是达利欧常常分享的重要原则。他认为,一直重复过去正确的行为,便无法进步,而错误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刺激和痛苦,可以逼着我们去反思和进步。正如达利欧在其著作《原则》中所说的那样:

    “要么进化,要么去死;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驱动着所有的一切。而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

    在华资产翻倍

    桥水放话:强烈看好中国

    回望2022年,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之下,桥水基金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一年。

    数据显示,2022年的前三季度,桥水旗下的旗舰基金创造了史上同期最好业绩,回报率高达22%。但随着达利欧的权力移交和退隐,桥水基金的业绩也急转直下,四季度遭遇了逆风,几乎抹去了此前涨幅。随后数据进一步显示,桥水基金近一年以来的收益率已跌至-12.85%。

    “我们认为,一种存续了40多年的环境正在发生转变,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通胀将更加波动、更加根深蒂固的环境。”Karniol-Tambour也在早些时候如是表示,“几个月来,市场一直在说‘或许我们已经转回到恢复正常的道路上,不用担心’。我们认为不是这样。”

    如何应对当前周期最困难的阶段?在去年末的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达利欧表示,保持财力和坚韧的性格十分重要。具体到投资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分散化投资,因为分散化投资能在不降低回报的情况下大幅规避风险。

    不过在中国,桥水基金却扶摇直上。去年底,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中,桥水基金表达了“强烈看多中国债市”,并披露其在中国的管理资产规模翻了一番,达到超200亿元(约30亿美元),巩固了其作为中国市场最大外资对冲基金的地位。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前景,目前强烈看好中国短期债券。不仅如此,桥水还是长债的支持者,同时对估值具有吸引力的股票适度乐观。”桥水在信中表示,

    桥水基金的中国故事可以追溯到1984年。那一年,达利欧受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金融市场,也是他的第一次中国行。当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唯一一家与外界打交道的“窗口公司”,街上没有汽车,大多数人住在胡同里,状况落后。但达利欧当时就判断认为,中国人总是很聪明,有着不像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心态,有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达利欧多次现身中国,桥水也不断加码中国市场。2016年,桥水正式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两年后在基金业协会备案,2018年10月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2021年,其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对冲基金;2022年底,桥水的在岸对冲基金部门展开了一轮募资后,在中国境内的基金规模已增长至超200亿元。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迎来复苏。”不久前,桥水中国总经理、基金经理Joanna Sun Alpert(孙悦)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谈到,“决策者已明确经济增速或存在下行压力,可能继续采取更多、更具体的宽松政策,并在2023年‘两会’后加快政策执行,制造业、基建和消费的增长有望推动未来经济复苏。”

    站在2023年的起点,“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复苏之风徐徐吹来,“继续坚定看多中国”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去年营业利润预计超过2万亿韩元,今年将更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报道,业务涵盖消费电子、面板、存储等诸多领域的三星电子,也是全球重要的晶圆代工商,他们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台积电,3nm制程工艺还先于台积电量产,此前的7nm、5nm等制程工艺在量产时间上也基本能跟上台积电的节奏,长期为高通、英伟达等厂商代工,也曾代工苹果的A系列芯片。

      有证券公司预计,三星电子晶圆代工和系统LSI业务在去年的营收约为29.93万亿韩元(当前约1646.15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预计在2.6万亿韩元(当前约143亿元人民币)-3.5万亿韩元(当前约192.5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晶圆代工业务去年的营业利润超过了2万亿韩元(当前约110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师预计,由于存储芯片市场状况恶化,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在今年可能出现亏损。

      外媒在报道中还提到,由于存储芯片市场状况的变化,SK海力士在去年四季度就出现了亏损,三星存储业务在去年四季度及全年的营收也受到了影响,明显下滑。在如此市场环境下,三星电子在晶圆代工业务上还有出色的表现就让人更值得期待。

      对于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业务在今年的表现,证券公司内部人士预计在营收上将与去年相当,但利润将有增长。

    ]]>
    SIA: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2021年的5,559亿美元增长了3.2%,达到创纪录的5,735亿美元。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14.7%至1,302亿美元,比2022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下降7.7%。SIA还表示,12月的销售额比2022年11月减少4.4%,至434亿美元。

      按地区划分,2022年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增幅最大,达到了16.0%,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为1803亿美元,但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6.3%,欧洲和日本的年销售额也有所增长,分别为12.7%和10.0%。与2022年11月相比,12月所有地区的销售额均有所下降:欧洲下降了0.7%、日本下降0.8%,亚太/所有其它地区下降3.5%,中国下降5.7%,美洲下降了6.5%。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2年经历了显著的起伏,年初的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出现了周期性低迷。”尽管由于市场周期性和宏观经济条件,销售额出现了短期波动,但芯片在使世界更智能、更高效、更互联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半导体市场的长期前景仍然非常强劲。

    ]]>
    李正茂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显示,经研究,聘任李正茂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曹培玺不再担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职务。

    李正茂,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88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企业。公司拥有60多家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出“长安”“建设”“保变电气”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知名品牌。在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服务等领域拥有多个“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
    Iyuno对土耳其语配音工作室进行战略投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面向全球娱乐工作室和流媒体提供媒体本地化与发行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Iyuno今日宣布了其最近对土耳其语配音工作室Ak'la Kara International的投资项目。财务条款未予披露。

    IYUNO_Media_Group_Turkish_Studio
    IYUNO_Media_Group_Turkish_Studio

    总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Ak'la Kara International由Savaş Özdural和Kerem Kobanbay共同创立,是土耳其历史最悠久、处理能力最庞大的配音及字幕工作室之一,为世界各地的众多内容创作者提供服务。Ak'la Kara为世界各地的标志性电影和热门剧集提供语言服务,其全球客户名册包括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Discovery和Riot Games。Ak'la Kara将进一步推进公司正在开展的扩张计划,以建立更多土耳其语配音能力。

    Iyuno首席执行官David Lee表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随着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空前高涨,市场亟需单一供应链提供商来实现全球众多内容制作商的发行战略。我们将继续通过拓展自身的业务足迹来满足众多客户对语言服务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很高兴能够加深与Ak'la Kara International的关系。"

    Ak'la Kara International创始人Savaş Özdural和Kerem Kobanbay共同表示:"我们十分高兴能够加深与Iyuno团队的关系。随着需求持续增长,Iyuno在土耳其语配音市场的投资将惠及该行业的发展。"

    Iyuno将继续专注于全球扩张、增强创意服务和技术投资,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而Ak'la Kara International则是Iyuno业务开展地的第 35个市场。


    ]]>
    淘汰 8GB,一加 Ace 2 内存 12GB 起步、普及 16GB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2 月 6 日消息,一加 Ace 2 新品发布会将于 2 月 7 日 14:30 召开,今日官方再次对新机预热,称性能手机就该淘汰 8GB,该机内存 12GB 起步 ,要彻底普及 16GB。

    海报还显示,一加 Ace 2 采用满血版 LPDDR5X 内存。

    昨天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公布了一加 Ace 2 的真机照,新机拥有 2.21mm 极窄边框设计,采用居中打孔双曲面屏。

    根据此前信息,一加 Ace 2 将搭载满血版第一代骁龙 8+ 旗舰芯片,采用一加经典的三段式开关,同时搭载独家自研超帧超画引擎,实现 100+ 游戏全面 120 帧,还将全球首发灵犀触控,支持蓝牙 5.3、互补双蓝牙天线设计、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

    IT之家了解到,一加 Ace 2 将全球首发 OPPO 首颗全链路电源管理芯片 SUPERVOOC S。凭借这颗芯片,一加 Ace 2 实现了在搭载长寿版 100W 闪充的同时,配备一块 5000mAh 的超大电池,并针对边玩边充等情景做出了优化。淘汰 8GB,一加 Ace 2 内存 12GB 起步、普及 16GB

    淘汰 8GB,一加 Ace 2 内存 12GB 起步、普及 16GB© 由 IT之家 提供

    通信方面,一加 Ace 2 搭载 12 根高性能天线,采用 LinkBoost 4.0 网络技术,针对多种网络场景优化,还支持 5G 双卡双待双通,上网、游戏、通话互不干扰,搭载全功能 NFC。

    影像方面,一加 Ace 2 搭载旗舰同款主摄 IMX890,支持 OIS 光学防抖,采用旗舰同款 RAW 域无损计算技术,由旗舰同个影像团队调校。


    ]]>
    临床阶段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硕迪生物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2月3日,启明创投投资企业、临床阶段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硕迪生物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硕迪生物(NASDAQ: GPCR)发行价为15.00美元/ADS,开盘价为25.00美元/ADS,大涨66.67%,市值近9.15亿美元。

    作为早期投资方,2019年启明创投投资硕迪生物A轮融资,并在A+轮、B轮融资中继续投资。硕迪生物的成功上市,也是启明创投2023年开年以来迎来的第二个IPO。

    硕迪生物由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先行者Raymond Stevens博士和启明创投另外一家投资企业、行业领先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Schrödinger(NASDAQ: SDGR)共同创立。硕迪生物的药物研发平台将生物制剂和多肽药物转化成口服小分子药物,同时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硕迪生物重点是将G蛋白偶联受体(GPCR)作为治疗靶点。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治疗产品候选管线:包括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口服GLP-1R受体激动剂GSBR-1290,已在单剂量递增(SAD)1期临床试验中已完成受试者给药。除了GSBR-1290外,硕迪生物正在开发下一代GLP-1R候选药物,有望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硕迪生物另一款产品ANPA-0073也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是一种APJR激动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患者,目前完成了1期SAD和MAD研究。此外,硕迪生物正在开发一种分化的溶血磷脂酸1受体(LPA1R)抑制剂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成为硕迪生物的早期投资者之一,并陪伴公司一路走到上市,这将是硕迪生物一个新的里程碑。自创立至今,硕迪生物利用先进计算和基于结构的技术来应对当前挑战,搭建了优秀的药物研发平台。凭借其全球化的专家团队及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期待硕迪生物能够进一步推进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助力生产更优质、更实惠的药物,来解决全球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
    养乐多500亿低糖"小金瓶"全新上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3年2月6日起,养乐多(中国)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全新产品 -- 养乐多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金色包装"小金瓶"延续养乐多独特风味与高品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选择。

    “养乐多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活力上市
    “养乐多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活力上市

    低糖多活菌 兼顾多重营养

    500亿活菌:每瓶富含500亿个养乐多集团独有的活性乳酸菌 --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LcS),一定程度能够耐受胃液、胆汁,活着到达肠道,帮助人体补充活性乳酸菌。

    低糖多营养:低糖配方的同时,还添加了丰富的营养成分,高膳食纤维、高钙、高维生素D、高维生素E,满足消费者对更多活菌数量、糖量摄取限制以及多种营养素补充的需求。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

    在广东省和海南省,该新产品已于2月1日起以"益力多牌乳酸菌乳饮品(低糖500亿)"的名称上市销售。

    养乐多(中国)集团从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始终专注于活性乳酸菌产品的推广普及事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认识、了解和信赖。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对高菌数活菌型乳酸菌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顺应市场、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期待,此次推出的500亿低糖新产品,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养乐多始终坚持以安全安心、高品质为前提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未来也将持续把安全、健康、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带给社会大众,为守护中国消费者的肠道健康"益"路前行。


    ]]>
    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拿下新客户,累计订单将带来超过 40 亿美元收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英特尔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表现很不理想,财报发布后,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暴跌近10%。

      英特尔在本周财报电话会议上最不被注意的亮点之一是宣布英特尔代工服务(IFS)从一家主要的“云、边缘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那里获得了订单,将采用Intel 3工艺制造芯片。不过暂时英特尔没有透露这位客户的名字,以及具体代工的产品。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说:“我很高兴我们能够增加一家领先的云计算、边缘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Intel 3的前沿客户。包括联发科等先前的客户,可以为英特尔代工服务带来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

      该公司一直为其代工客户定制Intel 20A和Intel 18A(分别为2纳米和1.8纳米级),相比之下,其目前和即将推出的Intel 7(10纳米增强型SuperFin)、Intel 4(带EUV的7纳米)和Intel 3(带EUV的7纳米+)节点的设计主要是为英特尔自己考虑。因此,用Intel 3工艺赢得一个大客户算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同时,英特尔有可能为一个大客户生产半定制版的至强处理器。

      英特尔的IFS一直在稳步获得发展势头。该代工部门获得了高通公司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这两个初始客户,并赢得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合同。此外,英特尔表示,正在积极与许多最大的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商进行具体合作,这对于一个从事该业务不到两年的合同制芯片制造商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

      Gelsinger表示,目前英特尔还与10家最大的晶圆代工客户中的7家进行积极合作,包括43个潜在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测试芯片,与其分享了PDK 0.5工程版本,未来几周有可能发布最终版。

      然而,对英特尔代工服务来说,并非一切都很美好。拟以54亿美元收购拥有庞大客户群的专业代工企业Tower Semiconductor的交易遇到了障碍。据Seeking Alpha报道,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暂停了对该交易的审查。英特尔对收购Tower Semiconductor仍保持乐观的态度,计划在2023年第一季度内完成交易。

    ]]>
    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净赎回9008.44亿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每经AI快讯,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基金份额申赎情况随之曝光。总体来看,截至四季度末,基金总规模为23.07万亿份,当季整体净赎回9008.44亿份。 去年四季度A股市场触底反弹,而债市出现剧烈调整,各类型基金的申赎明显分化。股票型基金、QDII整体呈现净申购,偏稳健的固收产品、混合型基金、FOF、商品型基金及其他则出现了资金净流出。 四季度多只基金份额成功翻番,部分迷你基金借此实现大逆袭的同时,也有新锐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快速壮大,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基金报)

    每日经济新闻


    ]]>
    2022年国产出海手游全球吸金624亿元《原神》蝉联冠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站长之家(ChinaZ.com)1月29日 消息:日前,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发布2022中国手游出海数据盘点,其中39款手游收入超过1亿美元,《原神》蝉联出海收入冠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海收入TOP30手游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收入为92亿美元(约合624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115亿美元下滑20%,回落至2020年的水平,但仍比2019年高出46%。

    在2022年中国手游海外收入TOP30榜单中,米哈游《原神》凭借持续推出的精品内容更新,蝉联出海手游年度收入冠军。

    图片

    图片©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2022年,末日生存题材热度不减,共有6款产品入围海外收入榜。其中,三七互娱《Puzzles amp; Survival》以创新的“三消+SLG”玩法,在海外市场年收入增长45%,排名上升至榜单第4名。

    在2022年出海手游发行商收入榜中,得益于《PUBG MOBILE》等产品稳健的市场表现,以及《幻塔》、《GODDESS OF VICTORY: NIKKE》等新游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发行,2022年腾讯游戏位列出海手游发行商收入排行榜第2名,较2021年上升1位。

    图片

    图片©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另外,2022年,全球手游玩家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支出为788亿美元,相较2021年下滑8.9%。与之对应的,TOP30出海手游在各大市场的收入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作为中国手游出海的最大市场,头部出海手游全年在美国市场吸金超过27亿美元,相较2021年下滑15%。《原神》、《使命召唤手游》、《State of Survival》和《Puzzles amp; Survival》共4款产品进入美国手游市场全年畅销榜TOP20。


    ]]>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今日(1月29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8天,总票房破25亿。 《流浪地球2》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由郭帆执导,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的科幻灾难电影。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由 3DM 提供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为《流浪地球》的前传。以提出计划将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故事。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
    三星电子获得半导体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估验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三星电子今天宣布,关于其半导体产品碳足迹的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已被认可,并获得了全球独立认证机构之一的DNV(DET NORSKE VERITAS)的验证。

    三星半导体生产线
    三星半导体生产线

    生命周期评估(LCA)是一种通过量化能源、材料和废物排放量,用于综合评估产品、工艺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具体来讲,在半导体产品的碳足迹方面,三星的生命周期评估涵盖了从原材料提取到芯片制造、组装和测试的全过程,并且通过了ISO 14040, ISO 14044和ISO 14067标准验证,促进了结果的可信透明。

    三星及其客户通常将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作为判断三星半导体产品对环境影响的因素之一,同时碳足迹也是追踪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指标。

    三星电子环境、健康和安全(EHS)中心执行副总裁Dooguen Song表示:"自2019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作出努力,测量并减少我们核心存储器和逻辑解决方案的碳排放。通过生命周期评估,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三星半导体产品生命周期评估过程
    三星半导体产品生命周期评估过程

    "作为全球能源和环境认证专家,DNV很高兴与三星合作,同时也祝贺三星成功建立了可靠的生命周期评估。"DNV韩国首席执行官JangSup Lee表示,"我们将与三星等全球商业领袖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自2019年以来,三星37款半导体产品获得了英国Carbon Trust(碳信托)和国际安全认证组织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UL)的碳足迹认证,6款存储产品获得了碳信托的碳减排认证。这些产品组合体现了三星环保意识(Eco-conscious),包括DRAM、SSD、Embedded storage(嵌入式存储)、Mobile SoC(终端系统芯片)、Mobile Image Sensor(终端图像传感器)和Automotive LED packages(车载LED解决方案)。

    三星将凭借去年年底建立的生命周期评估,对其在韩国、中国和美国制造、测试和装配的芯片的碳足迹进行量化。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三星将扩大包括水和其他资源在内的生命周期评估范围,提供更全面的评估,以最终减少其在移动和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消费电子产品、汽车、通信等各种领域对环境的影响。


    ]]>
    IMAX春节收2.31亿人民币 创春节档历史最佳票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MAX Corporation (纽交所: IMAX) 与IMAX China(港交所:1970)今日宣布:截至1月27日(周五),IMAX在为期六天的新春假期中票房喜收2.31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最高春节档票房纪录。在春节这一中国市场的年度观影高峰期,IMAX总票房较之前2021年创下的纪录实现增长,更比2022年同期票房大幅增长54%。

    这一破纪录的开门红成绩显示出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惊人复苏势头。受新冠疫情影响,12月第一周超过三分之一的IMAX影院曾暂时关闭。而仅在不到两个月后,IMAX在中国市场的影院网络已全面恢复营业。

    《流浪地球2》以1.78亿人民币的佳绩领跑IMAX票房。IMAX以仅占全国不到1%的银幕数取得了8%的票房占比。

    • 《流浪地球2》目前已成为IMAX春节档六日史上票房第三高的电影。

    • 《流浪地球2》也在新春佳节同步登陆北美市场IMAX影院,31家IMAX影院北美三日开画贡献30%的票房。

    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表示:“我们在春节假期突破的票房纪录,《阿凡达:水之道》上映以来的强劲表现和即将陆续上映的好莱坞电影,都清晰地表明中国市场在正常回暖以及IMAX中国业务的强势回归。IMAX在市场复苏中即取得这样亮眼的破纪录成绩,令我们兴奋地期待随着年内电影行业的发展和更多好莱坞影片上映,IMAX将继续释放业务潜力。”

    IMAX的春节档片单还包括:与张艺谋导演第五次携手合作的古装历史题材作品《满江红》 、动画电影《深海》和谍战片《无名》。

    IMAX 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表示:“值此新春佳节,我们要向合作的电影人和片方伙伴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大家合力奉献出如此精彩纷呈的内容,也让兔年春节成为影片口碑最强、类型最为丰富的春节档之一。假期中多个单日票房都走势坚挺甚至逆跌,有力地表明了春节档电影内容的高质量和中国电影观众喷薄待发的观影需求。”

    春节档电影将在IMAX中国影院持续热映。与此同时,迪士尼影业与光影风暴娱乐出品的《阿凡达:水之道》也将继续上映到2月中旬。此外,由迪士尼影业与漫威影业出品的《黑豹2》和《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将在2月陆续登陆中国影院。


    ]]>
    Oracle NetSuite与友达智汇战略合作 赋能制造企业全面数智化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年末,智能制造领域迎来重磅消息,智能制造领先解决方案服务商、友达光电全资子公司友达智汇(AMI)与全球云ERP领导者Oracle NetSuite强强联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享各自优质资源,以跨界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客户,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走向数智化发展。

    这一战略合作将谱写出怎样的行业传奇?199IT有幸聆听了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的精彩分享。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左一)

    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右一)签署战略合作)

    友达与Oracle的三次结缘

    早在20年前,双方从Oracle第一代ERP产品开始结缘。项目是本地部署,解决ERP、财务、生产等管理问题。

    从当初全球显示屏龙头企业,发展到涵盖显示科技、 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制造、医疗照护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商,友达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分公司、新业态、出海企业需要新一代灵活全面快速的云ERP。友达采用了Oracle NetSuite云ERP,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友达数位是友达光电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业服务全新事业。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双方发现各自在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方面能够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友达与Oracle第三次结缘的契机。

    三次合作,友达对Oracle 的信任度以及对系统认同度都非常高。

    叶天禄坦言,当服务有智能制造需求的客户时,Oracle 主要能够提供的是ERP、运营、管理层面的支持。智能制造工厂更需要机器设备管理、IoT、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MES)等层面的支撑。友达是智能制造行业专家。

    叶天禄形象地比喻,双方的合作,是大脑、心脏与手、脚的合作。如果说Oracle NetSuite系统是大脑和心脏,那么友达智汇就是手和脚,没有友达智汇,Oracle NetSuite就无法触及制造业客户的落实层面。

    赵丽娜强调,基于友达自身智能制造实践的最佳经验,结合Oracle在企业级数字化经营管理的经验,强强联合未来一定能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 

    在谈及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时,叶天禄表示,中国是制造大国,且已经进入升级的状态。在国家发展的宏图之下,制造业的升级需要自有的品牌。

    中国自有品牌制造业的兴起,不止是制造和生产这么简单,它们大部分都是工贸一体。意味着不仅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还要要出海销售,所以它们的重心不仅仅是生产制造,更重要的是一些帮助其贸易、批发、分销、 海外零售、海外分公司管理。

    因为是自主品牌,不止是代工,它们也会有很多研发的项目,所以项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云ERP领域,一个系统能够做到除ERP以外,能够做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和项目管理,现在只有Oracle NetSuite能够做到。

    Oracle NetSuite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首先是抓住了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契机,来服务这些自有品牌的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点,得益于Oracle NetSuite的生态。Oracle NetSuite坚信生态共赢,除了从ERP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收入管理、 电商等功能外,更强大在于有一个PasS平台,这个平台允许生态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或者把自己已经成型的应用,跟平台做无缝集成。就比如和友达智汇的合作,友达有非常多的关于智能制造工厂的应用和功能。都可以通过Oracle NetSuite PasS平台,做无缝集成。

    叶天禄认为这两点能体现Oracle NetSuite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大趋势之下的独特优势。

    从MES到MOM 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聚焦新能源、医疗、汽车三大赛道 

    友达智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为主体,延伸到制造运营管理体系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赵丽娜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将新能源、生物医疗、汽车电子这三大赛道作为战略合作的起点。

    在国家的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基于整个新能源赛道,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将共同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

    生物医疗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新板块之一。随着国内的大面积应用,生物医疗已经从早期的研发创新逐渐走向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过程。大部分生物医疗公司缺乏大规模制造的经验。 友达智汇和Oracle将基于全球化的经验,赋能国内生物医疗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

    中国从用车大国到汽车制造大国,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式车型,中国汽车制造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赛道。友达智汇的智造经验与Oracle企业级的数字化系统经验融合,可以帮助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非常稳健的数字化基础支撑。

    叶天禄表示,Oracle NetSuite过去在这三个赛道已经服务了100多个客户。这些客户一开始所需要的是简单的财务管理、ERP管理。随着他们成长之后,更加需要生产更加精细化、智能化。Oracle NetSuite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些附加价值。在友达智汇加入之后,Oracle NetSuite将结合双方的经验将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的关键点

    赵丽娜介绍称,作为友达双轴转型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友达智汇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体系的支撑。迄今为止,友达智汇已经服务了700多家客户。客户的行业、类型、体量都不尽相同。依据友达的经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来自于人和组织。如果人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纯粹使用技术转型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友达智汇沉淀了大量的方法论,尤其是激励体系、全员生产维护TPM管理体系、技术知识管理体系TKM ,这些工具不是买回去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员工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

    第二点,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很多公司都过于依赖IT技术部门或者部分厂商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友达提供的很多数字化平台,譬如UAD program(人人都是系统开发者),帮助很多企业构建低代码平台,教会企业的员工自己写APP、做大数据报告,培养员工的AI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全员参与而非少数人参与的转型。

    第三点,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甚至企业不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要经历不断的蓝图规划升级。从点到线及面来实现。

    赵丽娜指出,很多企业早期做数字化转型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以为上了一个自动化方案就结束了,这些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源自于蓝图设计。只有基于蓝图一步一步实施落地才能衍生出扎实的数字化架构。

    未来合作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形成创新突破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赵丽娜认为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在三个层面可以形成创新突破。

    第一个是制造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Oracle NetSuite 的ERP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友达智汇则主要侧重于生产制造管理层面。大家在各自领域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是强强融合的连接点。

    第二是知识体系和流程的融合。友达智汇更多是在生产知识体系上的沉淀,Oracle NetSuite 则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非常稳健的流程基础。友达智汇的知识体系搭配Oracle NetSuite的流程管理,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非常完整的内核支撑。

    第三是行业赛道的布局。Oracle在ERP赛道,尤其Oracle NetSuite在云端的主赛道布局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作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未来在整个行业赛道市场化的布局上,友达智汇将与Oracle深度融合,借助Oracle以往市场渠道的布局,将双方的能力叠加在一起,可以实现快速加持的作用。

    叶天禄则表示,友达智汇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Oracle 是软件和云端的专家,Oracle 对软件和云的研发,投入非常大,驱使Oracle 在软件和云方面领先全球。最近几年的财报,Oracle NetSuite的表现非常亮眼,包括获客率,专利等都有很好的增长。

    “Oracle NetSuite提供云解决方案,但不是制造业的专家。友达才是,我们希望从软件和云领域领先的地位上,能够赋能友达,Oracle NetSuite坚信以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在云端,向SaaS 的方向去推进。Oracle NetSuite希望从基础层面能够赋能友达,加强他们在制造业的专业度,共同服务好制造业的客户。”叶天禄说道。

    题后记

    在专访行将结束之际,199IT问两位负责人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叶天禄感慨2022年很多客户企业经营得非常艰难,但因为管理有方基本都挺了过来。最让叶天禄振奋的一个消息是长三角众多企业抱团包机出国抢单。叶天禄认为,2023年中国企业将是浴火重生,勇创高峰。通过Oracle NetSuite更高端技术和高端管理,能够让更多企业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全球抢单。

    赵丽娜认为,危机和机遇永远并存。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真正在做的是数字化赋能体系,希望双方的强强联合,能够数位赋能,智绘未来,用智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企业绘画出更有竞争力的未来。


    ]]>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传出苹果将推出一款AR/VR头戴设备的消息,但这期间因诸多问题也让它的亮相时间也一再向后拖延,可以说苹果的AR/VR头盔是作为科技行业内最为又臭又长的研发了。上个月分析师郭明錤的说法,苹果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可能会推迟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量产出货,主要是因为“软件相关问题”。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中关村在线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苹果打算在春季,也就是6月的WWDC之前发布其首款AR/VR头显,可能会被命名为“Reality Pro”,该设备将于2023年秋季晚些时候开始销售,与郭明錤的预测相符。并且爆料称,这款头显的原型机已经分发给少数开发人员进行测试,不过他表示该设备远未完成,苹果仍需解决硬件和软件中的几个“问题”。

    同时,苹果旗下首款XR头戴装置由和硕独家组装,预计2023年第1季末量产。另据四位知情人士说法,苹果公司已经讨论头盔设备的定价,根据不同配置,定价约3000美元或以上。

    据目前已知的消息,苹果该款革命性产品将兼顾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的MR头显会类似于Face ID和Touch ID那样,可对佩戴者的虹膜进行扫描,支持多个人使用同一设备。同时该款头显运行的系统名为“xrOS”,也就是原计划中命名为“RealityOS”或“rOS”的系统版本,或许还会跟AppleTV和Apple Watch一样,将拥有专门的App Store。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中关村在线

    同时,也有消息表示这款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短得惊人,只有两个小时,如果真如此的话,不由感慨苹果“祖传”续航短。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这款革命性产品可能更专注于工作,而不是游戏等其他场景,就是其价格按目前爆料来看是Meta首款头显设备Quest Pro价格的两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出货量,分析师预计2023年苹果头显的出货量将少于50万部。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中关村在线

    综合来说,苹果头显无疑是行业内外最关注的一款苹果新品了,至于具体的发布会时间和相关产品信息我们也会持续跟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引加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招银国际领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月10日消息,国内蛋白技术平台公司引加(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引加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苏州信禾国清基金跟投。

    至此,成立才2年的引加生物,已经完成累计数亿元的3轮对外融资。在早前轮次的融资中,引加生物还引入了鼎晖投资、高榕资本、复容投资等医疗领域头部投资机构。

    据了解,引加生物的本轮融资,将为公司进一步加强产品出海,强化与全球企业合作提供充足的保证。此外,引加生物除了继续夯实独特的蛋白优选平台,也在加强基于微生物基因改造工程和蛋白改造工程的能力,加快布局构建合成生物学技术新平台,为各类创新高端蛋白的开发注入新的选择和活力。

    引加生物作为聚焦蛋白在生物医药和其他领域应用的技术型创新公司,其技术团队由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资深海归博士、硕士等组成,在团队丰富的经验中成功表达及量产近百种困难蛋白。引加生物目前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科技园区和北京亦庄开发区设有研发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设有GMP产品生产中心,通过对复杂蛋白结构及功能的设计,配合其特有的计算机模拟和高通量筛选平台,开发出可对标国际一流的高质量、难模仿、高稳定的蛋白原料。成立至今,已开发出涵盖新药研发、诊断、疫苗、细胞治疗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产品,并完成了进口产品平行性能比对及批间差/稳定性研究,同时也在个性化用药指导(伴随和辅助诊断)、生物制剂质控评价检测试剂等产品方面紧密推进。

    成立2年以来,引加生物聚焦高门槛的核心蛋白原料,也积极布局近年来不断成熟的辅助创新疗法的伴随诊断产品开发。至此,已经成功开发出50多种高端蛋白,覆盖应用于细胞治疗、mRNA疫苗和闭环RNA,、新药研发、分子诊断和肿瘤新药伴随诊断等热门的前沿领域,其中一些均为国内首先开发成功,比如钙调节神经磷酸酶(PP2B)、腺苷化酶、细胞治疗非病毒载体专用蛋白、肝癌和胃癌伴随诊断新颖抗体等。另外,一批直接媲美进口产品的原料包括测序级重组胰蛋白酶,诊断用质控品和蛋白细胞因子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自创立以来,引加生物就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共建产业生态圈。过去1年间,引加生物与包括上海交大免疫学研究所、上药康希诺、智峪生科、泉心泉意等超30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合作,以更高的效率推动一系列创新产品落地。

    引加生物创始人兼CEO吴一飞博士表示:“2022年是资本寒冬的困难期,非常感谢招银国际和信禾国清基金的认可和信任,引加生物始终坚持初心,坚守成为服务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和其他领域‘ 蛋白工匠’的使命,将持续不断地开发出和国际一流品牌对标的高质量、难模仿、高稳定和低成本的高端蛋白原料,助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核心原料的研发和生产涉及众多学科、工艺环节复杂、高壁垒,且品类繁多,是交叉学科的交汇点也是创新的源头, 需要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和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新一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会助推我们在打磨我们综合蛋白平台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合成生物学新平台布局中走得更快、更稳。未来,引加生物还将不断提升多品类高端蛋白的开发和工艺优化效率以及规模化产业需求。”

    招银国际执行董事陈振瑞博士表示:“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变革期,我们积极寻找致力于解决国内“卡脖子”技术难题并持续不断自主创新从而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重要玩家同台竞技的投资机会,吴一飞博士带领的引加生物专注于高端蛋白的开发,公司定位清晰,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对标国际一流品牌,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开发超过50种的高端蛋白,产品涵盖细胞治疗、mRNA疫苗和新药研发等创新前沿领域,这些正是国内外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我们将与公司并肩作战,助力公司成长为高端蛋白领域的领跑者。”

    信成基金投资董事彭小小博士表示:“吴一飞博士在蛋白原料开发领域积累深厚,曾为大量国内外领先生物制药公司解决蛋白原料难题,拥有一流的重组蛋白设计和工艺开发水平。引加生物得以在两年内快速搭建起蛋白开发平台并成功研发几十个高活性、高质量的蛋白原料,亦展现出吴博士的团队高效的执行力、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奋斗者精神。我们期待引加生物在吴博士的带领下,实现高端蛋白原料的国产自主创新,突破生命科学上游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并稳步拓展至食品、农业、环境等其他重大民生领域。”


    ]]>
    彩瞳企业「美目美佳」完成超亿元战略融资,国药中金投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月10日消息,4iNLOOK美目美佳宣布完成国药中金超亿元战略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供应链的投入和品牌建设,同时引进更多尖端人才,完善技术底层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对标海外龙头企业构筑更专业的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体系。

    美目美佳深耕彩色隐形眼镜行业,凭借其先进的产品设计和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了彩色隐形眼镜赛道的领跑品牌之一。目前,美目美佳在全国范围内超过300家彩片专卖连锁店,其连锁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购物中心,为隐形眼镜消费者打造超过200个不同设计选择的一站式彩片购物体验,同时,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也经营着线上店铺。依托于线上、线下双布局的坚实基础,公司已经实现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新零售购物体验。此外公司重点围绕供应链建设和创新视光产品研发开展业务布局,已开始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隐形眼镜研发、生产基地。随着公司柔性供应链的建设完成,公司将有能力以更快的上新速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时尚且品质一流的国产彩色隐形眼镜产品。

    对于本次融资成功,美目美佳创始人陈裕先生表示:“长期以来美目美佳始终坚持紧紧围绕隐形眼镜消费者需求开展业务布局,并致力于在近视矫正和近视防控领域整合科技与美,用最优的产品体系和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选择和消费体验。很高兴战略投资人国药中金的投资加持,依托国药集团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顶尖的品牌优势和产业资源,双方可在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紧密协同,推动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美目美佳将继续深耕近视矫正和近视防控领域,依托央企资源打造综合性近视防控国产龙头企业。”

    国药中金总经理李可先生表示:“隐形眼镜是消费医疗赛道具备极强的市场爆发力和广阔的国产替代进口空间的蓝海市场。美目美佳作为彩色隐形眼镜领导企业,具备丰富的品牌资源和营销体系,在供应链和新产品研发上布局领先。目前国药集团在各类生命健康产品、服务资源上布局,面向全国消费者。投资美目美佳符合国药集团长期坚持打造具有国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国药中金将在资金和产业资源方位持续赋能和支持,助力公司高速发展。”


    ]]>
    浙江省出台「8+4」经济政策体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月10日消息,浙江省政府新闻办1月9日下午举行浙江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出台“8+4”经济政策体系情况。

    据悉,“8+4”政策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各个领域,政策内容既有向国家争取或承接国家政策的措施,也有延续、调整和集成浙江省现有政策的措施,更有一批是省里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出台八大政策包

    01、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包

    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细化抓好年度1000项左右省重大项目,确保2023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继续抓好省领导联系省主导重大项目,加速推进20个左右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金融工具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占全国更大份额。鼓励和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省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02、科技创新政策包

    实施“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支持打造重大科创平台,加快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2023年,力争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1%,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3%。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海外与外资研发机构激励和双创载体激励政策。

    03、“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政策包

    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先进制造转型升级、优质企业竞争力提升、集群服务体系构建及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2023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5%、亩均税收增长6%。迭代产业基金,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全省全年出让的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

    04、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推动服务业加快复苏回稳,力争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以上。支持100个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择优打造20个左右高能级创新发展区。支持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将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领军企业纳入“雄鹰行动”培育库,通过“一企一策”方式,依法依规给予支持。支持信息、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现代航运、文旅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

    05、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政策包

    强化港航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国际一流航运中心建设,支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联动发展,助推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深化“四港联动”发展,深化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战略开放通道。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引导开展集装箱海河联运、海铁联运。持续落实交通物流助企纾困政策。关心关爱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司机之家”运营。

    06、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包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继续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政策。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培育发展一批消费新场景,2023年底,累计打造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500个。推进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和智慧商圈建设。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攻坚行动,2023年,重点支持展会100个以上,政府牵头与企业自行组织的出国(境)拓市场团组1000个以上、企业10000家以上。加大赴境外招商引资洽谈力度,组织赴境外招商团组不少于70个。

    07、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包

    加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等常态化补贴政策。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含粮食生产功能区)60万亩。全面深化“千万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命名小镇可根据实际需求申请调整四至范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居住证跨区互认转换改革。加快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推动政策性银行设立以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为主体的千亿级信贷资金。

    08、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

    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支持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支持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全面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支持推进“病有良医”,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升市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支持推进“老有康养”“住有宜居”,2023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00个、7500栋。支持推进“弱有众扶”,完善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和兜底保障机制,分层分类精准救助。

    制定四张要素清单

    为保障8个领域政策包落实,统筹制定四张要素保障清单:

    01、财政金融保障清单

    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政府债券、产业基金,促进8大政策包落地。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金融工具对重大项目的支持。推动全年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2023年全省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1600亿元左右。落实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头部、高市值制造业上市公司。

    02、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

    2023年,全省供应建设用地40万亩,保障省级及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万亩;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允许省重大产业项目中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03、能源保障清单

    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全年能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力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全年力争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对新上“先立后改”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能耗、用煤指标实行单列。力争腾出存量用能空间150万吨标准煤以上。

    04、人才要素保障清单

    人才要素保障清单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体系。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符合全省服务业紧缺领军人才目录的人才,分层分类纳入各级人才目录。符合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上述“8+4”政策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通过“1+N”个政策文件来落实。

    “1”

    制定一个综合性政策

    近期由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这是一个引领性文件,在体现“8+4”政策的系统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基础上,把市场主体最有感的“干货”“实物”综合集成,便于社会公众和企业了解,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目前文件正处于公示期。

    “N”

    由各部门细化制定一批配套政策措施

    突出操作性,前期各部门已作了深入调研,多数会在1月份印发实施。

    同时,浙江还将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动向,及时部署跟进,力争第一时间承接好落实好国家各项稳增长政策。

    同时,加大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适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推动政策措施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确保基层有感、群众获益、企业得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我省深化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浙江发改



    ]]>
    纽约市教育部门禁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ChatGPT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1 月 5 日消息,据 Chalkbeat 报道,纽约市 (NYC) 教育部门已决定阻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OpenAI 的 ChatGPT。封锁的原因有很多,当局担心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学生可能会使用该技术来撰写论文。纽约市教育部门禁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ChatGPT

    纽约市教育部门禁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ChatGPT© 由 IT之家 提供

    IT之家了解到,自推出以来,ChatGPT 已经进行了过滤,以确保只回应更安全的请求。虽然这确实可以防止该技术的一些滥用,但 ChatGPT 有时会回复错误的信息,尤其是在涉及数学时。它还认为现在仍然是 2021 年,因为那时其学习期结束并且与互联网的其余部分没有实现连接。

    “由于担心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担忧,纽约市公立学校的网络和设备访问 ChatGPT 受到限制,”教育部门发言人 Jenna Lyle 说。“虽然该工具也许能够为问题提供快速简单的答案,但它不会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学术和终身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自从几周前 ChatGPT 推出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它和类似的技术将如何影响教育。虽然教育部门可能会在未来改进他们的课程以适应人工智能的进步,但在短期内将会寻求封禁该技术的使用。

    虽然封锁可能会阻止学生在学校或学校设备上访问强大的人工智能,但不太可能阻止那些使用家庭网络访问的学生用户。从中长期来看,教育部门可能会谨慎接受人工智能的存在并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课程。


    ]]>
    2022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凌云驾势重塑未来2022 re:Invent 中国行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站活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数据是整个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核心,几乎是每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但处理数据非常棘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云原生数据战略的原因。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提供的所有工具,能够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从存储到最后的AI人工智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帮助用户把数据利益最大化,通过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地去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帮助客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查询、分析,到可视化的展现,以及到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通过安全、合规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输出。

    企业如何构建云原生的数据战略?陈晓建认为,第一,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第二,需要实现一个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而数据不在是一个个烟囱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通的大的数据库。第三,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普惠化,来降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浩瀚的数据中获益。

    而第一点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从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应该具备适用于所有适合工作负载和任何数据类型的合适的工具,以及让你能够适应不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

    第二,应该能够持续优化,来跟得上用户业务的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业务规模,并能够保持一个高的性能。

    第三,也能够去面对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用户在整个数据使用过程之中降低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他们的使用效率。

    第四,应该具备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因为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创新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处理海量的请求,同时追踪和监测千万亿量级的事件(15个0),需要从中找出可能的威胁事件并解决他,并快速让全球所有的客户受到同等级别的保护。

    安全是亚马逊云科技的Job Zero,从未停止脚步,在云自身的安全和云中的安全上持续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树立了安全的四大目标,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态势:1、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水平;2、降低安全的成本;3、减少安全事件的处理时间;4、提高企业安全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平台的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到内。客户负责他们在云中所运行的内容的安全。首先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的安全用户可以直接继承和使用。使用亚马逊云,客户可以在最安全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用户始终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加密、移动以及管理保留这些数据。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流动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都经过物理层自动加密。

    自研芯片、云原生、HPC 独步全球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底层技术创新

    2022 re:Invent在底层架构服务方面的更新包括三个方面:1,极致性能的自研芯片战略;2,极速构建的云原生应用;3,面向极限未来的HPC需求。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 600+ 种实例选择,几乎适用于所有工作负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包括Intel, AMD, Nvidia,ARM,FPGA,ASIC,高主频,大内存,各种存储介质,高性能网络,还有裸金属服务器。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团队Annapurna labs 在过去10年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三条自研芯片的产品线:四代虚拟化定制芯片 Nitro;三代基于ARM 架构的通用处理器芯片Graviton;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的芯片。

    2022 re:Invent新发布了Nitro V5。Nitro V5 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是上一代Nitro芯片的两倍。Nitro V5 每秒的数据包能力提高了60%,延迟减少30%,每瓦特性能提升 40%;

    新发布的Graviton3E 处理器,它是 Graviton 3 家族的最新成员,专门为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而优化,这在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里非常重要;相比于 Graviton3 实例,Graviton3E 在 HPL(线性代数的测量工具)上性能提升35%,在 GROMACS(分子运动)上性能提升 12%,在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负载上性能提升 30% ;

    新发布的C7gn实例:配备了新一代 Nitro V5 和 Graviton 3E 的Amazon EC2 C7gn 实例,在 EC2 网络优化型实例中具有最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处理性能,而且功耗更低;与当前一代网络优化型实例相比,提供高达 200Gbps 的网络带宽和提高 50% 的数据包处理性能。C7gn实例适用于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设备(包括防火墙、虚拟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和数据加密业务等。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中的第三条产品线,机器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训练的Trainium和用于推理的Inferentia。

    新发布的Amazon EC2 Trn1n,一款基于Trainium的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

    该实例将网络带宽进一步增加一倍,每个Trn1n实例支持1.6Tbps EFA 网络带宽,强大的网络吞吐能力也使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将超过1万个Traniumn芯片构建在一个超大规模集群里,实现对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

    新发布的推理实例Amazon EC2 Inf2,基于最新款的 Inferentia2 机器学习加速推理芯片,是唯一专门为大型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推理建立的实例;与Inf1实例相比,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与基于GPU的实例相比,每瓦性能提升高达45% ;支持诸如 GPT-3、Mask-RCNN、ViT等大型复杂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16年持续引领云原生应用构建,推出大量服务,如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开创无服务器计算先河的Amazon Lambda,适用于容器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等。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连续7年获得HPCWire 评选的最佳HPC 云平台的称号。客户对HPC的需求表现在三个层面:需要最HPC的计算实例,需要配套的网络、存储等服务的支持,需要各种任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高性能计算实例应对三类不同负载,Hpc7g实例、Hpc6a实例、Hpc6id实例。

    空间仿真技术是用来模拟人和物等实体在多维度环境下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涉及数百万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比传统的仿真更复杂。新发布的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在云端大规模运行实时空间模拟。借助 SimSpace Weaver,模拟开发人员不再受硬件计算和内存的限制。

    2022 re:Invent显示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加速底层创新,包括快速推进三条自研芯片的研发,实现 Amazon EC2可持续的安全创新,同时也是云原生应用的先行者,更是云原生的真正践行者,不断推出容器、Serverless、CI/CD等服务加速客户的现代化应用改造,并且在更加复杂的空间仿真领域推出新服务帮助客户速赢。

    2022re:Invent五大重点方向

    今年是亚马逊云科技第11年举办re:Invent。来自全球的5万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线下盛会,还有超过30万人线上参会。

    陈晓建最后总结,此次2022 re:Invent包括了五大重点方向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战略在加速创新,我们底层架构和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

    第二,亚马逊云科技推进更多Serverless服务,把云原生应用的 开发体验和速度 进一步推向极致。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今年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相关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云原 生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强数据的流动、治理、共享和可视化,让客户可以更简便、安全地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安全无上限,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自动化、服务间的集成等技术手段持续增强安全性。

    第五,亚马逊云科技聚焦行业应用,并将亚马逊自身成功经验赋能用户。


    ]]>
    电商及电子支付服务商Akulaku获三菱日联金融2亿美元战略投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继2022年2月获得暹罗商业银行领投、蚂蚁金融等机构跟投的1亿美元E轮融资后,印尼先买后付支付服务商及电商平台Akulaku又获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的2亿美元战略投资,最新估值达195亿人民币。此次融资完成后,Akulaku将携手MUFG在东南亚地区展开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拓展新市场等方面的合作。

    ]]>
    C2A携手Valeo增强软件定义车辆网络安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Valeo,与互联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自动化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领先提供商C2A Security今天宣布开展战略合作,为Valeo开发中的和持续运营的产品增强网络安全服务。这项新的合作关系可满足行业对简化和高效网络安全的需求。

    随着汽车越来越以软件为中心,以及新汽车网络法规的出台,安全变得更加重要。效率低下、依靠人工的网络安全可能成为原始设备制造商、1级和其他供应商创造具有竞争力产品的瓶颈,因此需要自动化和可扩展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C2A Security与Valeo的合作将使汽车行业能够实现自动化网络安全,立足安全前沿,同时实现创新和未来业务。

    "在网络安全方面,软件定义架构涉及更多的挑战,我们非常重视这些挑战。因此,我们正在与专注于移动网络安全的C2A合作。"Valeo团首席技术官兼战略高级副总裁Geoffroy Bouquot表示,"C2A是网络安全的未来,凭借其安全自动化技术,我们将在监控、预防风险、识别和减轻漏洞领域更进一步。这意味着为我们的产品、客户和您的汽车提供更大的网络安全。我们将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施网络安全。"

    C2A Security的旗舰产品EVSec是一个创新的网络安全DevOps平台,帮助汽车公司大规模管理软件。该平台旨在实现网络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合规流程自动化。EVSec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创新(如新产品和功能)、为最终客户提供更多商业价值,同时大规模实现内置、高效和简化的网络安全。

    C2A Security首席执行官Roy Fridman表示:"这项合作使Valeo够加强其产品的网络安全管理,为Valeo的客户增加另一层信心,并将网络安全转变为真正的业务推动者。 我们很荣幸能与Valeo合作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即实现电动、自主驾驶和互联出行革命,同时维护全球汽车及驾驶员的安全。"

    C2A高管团队正预约安排在拉斯维加斯CES西门酒店套房#2913EVSec平台演示。


    ]]>
    富士康造车业务布局曝光:车用“安卓”、进军第三代半导体、成为造车公司“代工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近两年来,人们留意到富士康进军造车界的消息,但对这个“手机代工厂”转型的版图,还不甚明了。随着富士康频繁在汽车市场上收购、合作,它的计划正逐渐清晰化。

      1月4日,富士康内部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独家披露,富士康目前的电动汽车业务主要布局分为三块:车用“安卓”、第三代半导体及代工。

      曲一:车用“安卓”

      2020年初以来,富士康宣布进军“造车”界,引起市场哗然。这两年来,这项转型进程如何了?1月4日,富士康内部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富士康目前的汽车业务主要分为三块:车用“安卓”、第三代半导体及代工。其中,搭载富士康车用“安卓”的第一款量产车“Luxgen n7”就要在2023年下半年进入市场。

      “第一步,富士康与裕隆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并收购美国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在泰国建设新的车厂。”消息人士表示。相关举动产生两重意义,一是令富士康着手打造智慧型汽车的“开放平台”,二是令富士康搭建起汽车有关的生产线,两者再产生合作、合力推出标杆车型。

      据消息人士介绍,鸿华先进正在致力于打造“MIH开放平台”。 这个开放平台如何理解?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解释过:“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而车用“安卓”有什么用?“初创车厂若从零开始打造汽车,投入成本将十分高昂,而通过‘开放平台’,则可以降低成本。”消息人士解释道。

      而产线厂房方面,Lordstown Motors在美国俄亥俄州本就拥有一间工厂,被富士康收购后已经开始继续利用现有产线制造汽车。此外,今年11月,鸿海与泰国国家石油PTT集团合资的车厂在泰国春武里府的一处工业园区举行电动汽车厂奠基与动土仪式。这令富士康获得两处电动汽车造车工厂。

      富士康的第一步造车举动,已经快要得到市场验证,因为利用MIH开放平台和生产厂房,该公司快速推出了自家的“成品”整车。其中,“裕隆集团旗下汽车品牌‘纳智捷(Luxgen)’,其中n7型号汽车也将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目前客户预购订单已经足量。”富士康消息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独家披露道。

      曲二:第三代半导体

      第二方面,富士康正在进军汽车半导体,尤其是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碳化硅,这种新型材料正被用于功率器件研发。

      2021年初起,一场“缺芯”风暴席卷全球,大面积地给造车领域形成“雪崩”。新型智慧型汽车、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加电子化,每辆车上所需要的半导体零件激增至1000颗甚至以上,这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

      汽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芯片供应商的关系,也因为这场危机发生巨变。眼下,为了保障半导体零部件的供应,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亲身下场,在半导体领域涉水。

      甫进入造车领域的富士康也有了这个意识。2021年8月,富士康宣布以9000多万美元收购旺宏电子,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布局车用碳化硅芯片。

      事实上,车用半导体大致分为动力、传感、座舱等几大部分,其中大部分仍由半导体领域的龙头公司占据主要市场。造车领域的新晋“玩家”如何切入车用半导体市场?富士康选择了高压大功率器件着手,其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将提升功率器件的性能。

      富士康消息人士表示,正因为第三代半导体的高压大功率属性具有潜力,因此目前对车用碳化硅芯片的布局还在不断深入,“相关功率器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器件,扩产和招聘都在进行当中。”

      据了解,旺宏电子有一间位于中国台湾新竹高科园区的半导体工厂,可生产直径6英寸的硅晶圆片。此外,富士康还收购即思创意(Fast SiC)40%的股权,合作开发专用于电动汽车的碳化硅MOSFET。

      曲三:代工

      第三方面,富士康将不断扩大代工业务的客户名单。“电动车领域委托设计制造服务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模式,是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重点工作,目的是提供造车的垂直整合服务。”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

      为何富士康能迅速进入汽车制造这个复杂的行业呢?从富士康的行动来看,和芯片公司深入合作,是该公司解决电动汽车技术难题的重要路径。

      1月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宣布与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开展合作,以共同开发自动驾驶车用平台。根据鸿海提供给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资料,这次合作中,鸿海将扮演一线制造厂的角色,运用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来生产汽车用电子控制单元(ECU),并将使用该ECU和英伟达Hyperion感测器,为车辆提供高度的自动驾驶功能。

      这是鸿海与芯片公司联手渗透汽车市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芯片公司从消费电子的跑道上转型,在汽车芯片新赛道上起飞,如今,代工厂鸿海也正要令自己生出新的翅膀。

      富士康消息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富士康进入造车领域,并不以打造自己的品牌为抱负,而是为了成为全球造车公司的“代工厂”。

      为了实现“代工厂”目标,富士康的开放平台、关键零部件供应,已经跨出第一、第二步,不过客户“痛点”还需要更多的解决方案。

      汽车的设计和销售需要涉及复杂的组织以及编排。仅驾驶舱就有几十个组件,例如方向盘、仪表盘和信息娱乐系统,开发人员需要创建这些组件,并将其与汽车的其余部分集成。汽车制造商可借助一些平台来模块化地设计车内的智能功能,这就是富士康与英伟达达成合作的原因。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富士康还在汽车产业链其他环节进行渗透。市场消息指出,该公司与Indika Energy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及生产电动汽车、与硕禾通过股权合作共同开发电动车电池材料、与Gogoro合作做智慧电池交换系统等。

      以转型面向未来

      从上世纪70年成立以来,富士康一直是电子消费品界的“世界工厂”。它是如何一步步进入造车领域的?

      “造车时代”开始于2020年初,富士康宣布将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开发和制造电动汽车。2月24日,富士康宣布和美国电动车公司Fisker签署合作备忘录,前者将打造Fisker品牌的电动车产品,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规划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目标市场覆盖北美洲、欧洲、中国大陆和印度。

      随后在2020年10月,富士康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成立“鸿华先进”,以开放平台的理念成立MIH联盟外。随后又陆续与拜腾、吉利建立不同形式的商业合作模式。

      汽车伙伴或客户的名单越拉越长,富士康的系列举动引发市场关注。它想成为又一个“特斯拉”吗、想要寻求从电子产品代工到造车的180度转型吗?然而,汽车无论从身型还是系统复杂度,都与iPhone不在一个量级,上述商业蓝图过于冒险。

      最终,富士康亲身向市场进行澄清。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向外界披露,富士康未来不会生产整车,也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将在2025年-2027年间,将为全球10%的电动车(约300万辆)供应零部件或提供服务。换言之,富士康想成为电动汽车界的代工厂。

      在电子消费品崛起的时代,富士康乘势而上,成为了全球工业领域的巨头。不过,近几年的市场变局,也在逼迫它转型。

      经营数字显示,依赖代工手机的业务结构,不能支持富士康维持高速增长。早在2019年和2020年,鸿海科技集团的年度营收按年同比增长率仅分别为0.82%和0.3%。究其原因,该公司大部分营业收入均来源于3C电子(电脑、通讯、消费电子),受制于3C市场的增长“天花板”。

      眼下,市场正在期待“造车”给富士康带来收入和利润的那一天。


    ]]>
    立讯精密紧急澄清苹果砍单传闻 投资者成“惊弓之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1月5日讯(记者 王碧微)频繁的苹果砍单传闻,似已令“果链”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变为惊弓之鸟。今早,“果链”一哥立讯精密(29.400, 1.03, 3.63%)(002475.SZ)紧急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的“苹果公司要求供应商减产,立讯精密受创最大”的消息存在误读。与此同时,又传来了苹果将与立讯精密签订一笔大订单的消息。

      众所周知,苹果(AAPL.NASDAQ)对其供应链企业管理严格,“果链”企业几乎不会正面回应与苹果有关的消息。立讯精密此次难得直接公告澄清,或与其昨日股价大跌、市场猜测纷纷有关。

      Counterpoint分析师Ivan lam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国内疫情和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确实有许多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已经降低了他们对第一季度的预期;对于“果链”而言,具体的影响则取决于其业务结构。在目前消费电子低迷、产品库存难消的环境下,“果链”纷纷进军新能源等新业务。群智咨询(Sigmaintell)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认为,新业务相对于传统消费电子体量较小,短期难以带来可观增量。

      苹果预期再降 “果链”一哥受挫

      “报道中提及的公司相关业务不存在特殊变化和影响。公司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均正常开展,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针对砍单传闻,立讯精密的证券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道。

      受砍单消息影响,1月4日立讯精密跌停。

      不过,尽管公司予以否认,苹果Q1预期下降却是既定事实。

      根据集邦咨询,预估2023年Q1苹果iPhone全系列出货量将再调降至4700万支,对比去年同期衰退22%。财联社记者由国内苹果经销商处获悉,截至1月4日,iPhone14全线经销商价格均低于发售价,差价最大的plus系列全线低于发售价超过1000元。

      在有苹果砍单消息传出后,二级市场率先作出反应,1月3日苹果股价下跌3.7%,市值一夜蒸发超过5000亿元。而在去年12月,苹果股价单月累跌12%,是近三年来下跌最多的一个月。

      苹果预期下调,市场最为关注的则是国内“果链”究竟会受到怎样影响。Ivan告诉记者,许多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已经降低了他们对第一季度的预期,但目前苹果的订单主要还是在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企业手中。

      具体到企业生产如何调整,Ivan称“如果来自品牌那边的订单有所调整,供应商也是跟着调整,但是不一定是对等的,因为生产交付安排是在供应商这边,他们要根据生产地的一些节假日对应到最终的交付数量。不一定所有供货商的订单都会调整,因为有些共享物料,有些是长周期物料,一般情况下这些不会有太多调整。”

      颇为巧合的是,“减产”的消息未落地,苹果将与立讯精密签订一笔大订单的消息却已传来。有报道称,立讯精密已在其昆山工厂生产了少量的iPhone 14 Pro Max。

      对此,立讯精密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基于契约精神,我们不对具体客户进行评论。一切请以公司公告为准。”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确认的证据说拿到了(该订单)。”

      “果链”进军新业务 但增量较小

      作为高度依赖苹果的供应商,与苹果紧密的关联既是蜜糖亦是枷锁。苹果带给了头部“果链”们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可观订单量,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这些企业的“生杀大权”,市场上的一丝风吹草动便会引起整个果链的震动。

      以立讯精密为例,根据年报,2017—2021年,其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由37%升至74%,直接翻倍;毛利率水平却由2018年的21.05%下降至2021年的12.28%,可见公司在议价中的弱势。此次立讯精密股价暴跌事件,也反映出其与苹果高度绑定带来的弊端。

      除立讯精密外,另外两果链巨头歌尔股份(18.610, 1.69, 9.99%)(002241.SZ)、富士康也深陷此次漩涡。有消息称,富士康也遭砍单。但记者从富士康郑州园区获悉,其目前生产状况良好,从现在到春节后几个月时间将迎来生产高峰。园区出货量已达到了2022年初预定峰值的90%左右;园区的员工人数稳定在20万人左右。

      立讯精密快速的澄清以及接下大订单的消息,令投资者对“果链”们重拾信心,有消息称歌尔股份重获此前公告丢失的订单,今早歌尔股份拉涨停板。对此,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歌尔股份证券部,其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对于此前公告的事件还未有最终结论。”并称不清楚为什么涨停。

      放眼整个消费电子市场,2023年的需求仍令人担忧。陈军告诉记者,目前从掌握的数据来看,2023年手机的需求都偏悲观。

      为了应对消费电子下行及大客户依赖症,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在内的不少“果链”厂商决心摆脱对于苹果、消费电子业务的依赖,纷纷跨界进军新能源、XR等。其中,歌尔股份与苹果VR/MR设备的关联、立讯精密与奇瑞的合作,均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不过,分析人士对于这些业务的短期进展并不看好。陈军告诉记者,新能源车、XR、工业领域处于增量市场。其中,新能源车增长驱动力(3.290, 0.02, 0.61%)主要来自于政策推动;XR的驱动力来自于头部品牌的带动;工业领域来自于工业自动化的推动。器件厂商、终端厂商慢慢会把这三个行业作为未来增量的赛道,但目前这三个赛道体量无法和传统消费电子相比,体量仍比较小。

      (编辑:曹婧晨)


    ]]>
    HPE出售新华三49%股权,紫光股份将实现100%控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月3日晚间,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紫光股份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继续对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51%控股权的收购。本次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100%的股权。

    公告显示,2016年5月,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对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51%控股权的收购,新华三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通过紫光国际持有新华三51%的控股权;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Company (HPE)通过其全资子公司H3C Holdings Limited和IzarHolding Co分别持有新华三48%和1%股权。

    自进入卖出期权行权期以来,双方一直就卖出期权行权事项友好协商。经多轮沟通,近日由HPE实体向紫光国际发出了《关于行使卖出期权的通知》,HPE实体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49%的股权,每股出售价格将按照2022年4月30日前12个月新华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税后利润的15倍除以行权通知之日新华三全部股份数量的方式确定,对价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在满足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条件下,HPE实体和紫光国际将尽可能在紫光国际收到卖出期权行权通知后的30个工作日或双方另行达成的其他期限内确定行权价格及行权对价,并签署相应的股份购买协议。

    新华三集团是成立于2016年5月6日的国内网络设备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和杭州,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

    紫光股份表示,此次交易将显著增强紫光股份旗下公司的产业协同效应,完善全产业链生态。同时,紫光股份盈利水平预期显著提高,净利润规模将迈入新台阶,进一步强化公司正向循环,有助于公司更加积极地回报投资者。自2016年5月收购新华三51%控股权后,紫光股份深入ICT领域、云服务、智慧城市及产业云场景化应用,持续强化自身产业化优势,成为中国ICT及云网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期,新华三营收和利润规模也实现稳步提升,给紫光股份的业绩带来明显的增长。公司将继续支持新华三更多新业务拓展,帮助新华三达成千亿级企业目标,实现自身第二次飞跃。

    HPE成立于2015年11月2日,从惠普公司拆分出来;分拆后的惠普公司被重新命名为HP Inc。HPE主要的业务场景包括智能边缘、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业务、存储业务、金融服务。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的HPE 2022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务业绩,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79亿美元、全年营收为28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预计2023财年第一季度收入在72亿美元- 76亿美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三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此次交易,对双方在此方面的合作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
    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数智融合达到赋智新境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云计算领域,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趋势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 2022上可见一斑。亚马逊云科技将其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数字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从早期的上云,到现在,企业需要解决如何通过数据和智能来改造企业的决策流程,重塑业务体系。

    全球云计算领导亚马逊云科技在其re:Invent 2022上明确将这整体流程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其中上云可以相对容易,用数学问比较大,赋智是更高的境界。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re:Invent2022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服务。从这些re:Invent发布的特性中能够看到,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数智融合。

    Amazon SageMaker五年增加260项新功能

    提到人工智能,Amazon SageMaker绝对是明星产品。也是数据与智能融合的典范。在推出的五年时间里,Amazon SageMaker增加260项新功能,不断降低机器学习的技术门槛,简化机器学习的前期工作,加速为客户“赋智”。在数据服务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各种新服务和新功能,尽可能让开发人员可以上手开展机器学习。

    其中,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功能。帮助客户直观地通过几次点击检查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专业人员在准备训练数据时希望直接在Notebook中探索数据集,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信息缺失、极值、数据集失真和偏差)。专业人员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编写样板代码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检查数据集,以期识别和修复问题。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新提供了内置的数据准备功能,让专业人员只需点击几下即可直观地查看数据特征、修复数据质量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在Notebook环境中进行。当用户在Notebook中显示data frame(即数据的表格形式)时,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自动生成图表帮助用户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提供数据转换建议帮助解决常见问题。专业人员选择数据转换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在Notebook中生成相应代码,可供每次运行Notebook时重复应用。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基于 Web 的可视化界面,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访问各种工具,执行所有机器学习开发步骤,从准备数据到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科学团队的生产力提高多达 10 倍。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传数据、创建新记事本、训练和调优模型,在各个步骤之间来回切换以调整实验,还可以在不离开 Studio 的情况下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

    Amazon Glue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让客户能够轻松地准备和加载数据以供分析。此次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 Glue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叫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机器学习应用。

    成千上万客户使用Amazon Glue快速、轻松且经济高效地构建和管理现代数据管道。组织需要监控其数据湖和数据管道中信息的数据质量(衡量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高质量,然后再将其用于分析或机器学习应用。但数据质量管理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数据工程师花费数天时间收集数据的详细统计数字,根据这些统计数字信息手动识别数据质量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数千个数据集和数据管道。实施了这些规则之后,数据工程师必须持续监控数据中的错误或变化,相应地调整规则。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自动测量、监控和管理Amazon S3数据湖和Amazon Glue数据管道的数据质量,将数据分析和规则识别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计算客户数据集的统计数字(如最小值、最大值、直方图和相关性),使用统计数字自动地推荐规则,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可以安排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定期运行,自动分析数据并提出质量规则的更改建议以确保相关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数据工程师无需编写代码即可配置用户提醒或终止数据管道。

    Amazon SageMaker对地理空间数据极致支持

    亚马逊云科技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支持让客户能够更轻松地为气候科学、城市规划、灾难响应、零售规划、精准农业等行业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此举意在帮助客户将更多的数据用于机器学习。

    当前,大部分收集到的数据都包含地理空间信息(如位置坐标、天气图和交通数据)。但是,已经用于机器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地理空间数据集很难处理,通常达到PB 级的规模,且跨越整个城市或数百公里土地。要开始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客户通常会采购卫星图像或地图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以补充其专有数据。

    由于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庞大,专业人员需要合并这些数据,准备数据用于训练,并编写代码将数据集划分为可管理的子集。当客户准备部署训练好的模型时,他们必须编写更多代码以重新组合多个数据集,将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关联起来。

    为了从完成的模型中提取预测结果,专业人员需要花费数天时间使用开源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做渲染。从数据改进到可视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客户很难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及时产生机器学习预测。

    Amazon SageMaker将客户丰富数据集、训练地理空间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从而加速和简化地理空间机器学习预测的生成。客户只需几次点击或使用 API就可以使用 Amazon SageMaker访问各种地理空间数据源。

    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的位置服务Amazon Location Service、开放数据集Amazon Open Data、客户自有数据和来自Planet Labs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数据。

    当专业人员选择了想要使用的数据集,他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运算器将这些数据集与自己的专有数据合并起来。为了加快模型开发,Amazon SageMaker 提供了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支持的用例包括通过精准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后区域恢复以及改善城市规划等。训练完成后,内置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显示数据,揭示新的预测。

    Amazon QuickSight Q 新功能让客户能够预测并追问预测依据

     陈晓建认为Amazon QuickSight Q把人工智能和业务洞察相结合,使得客户不用再去掌握数据分析技术,而是通过人类自然语言来进行业务的洞察,从而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Amazon QuickSight Q使用机器学习让任何用户都能以自然语言提出有关业务数据的问题,并在几秒钟内获得可视化的准确答案。它让没有技术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都可以探索历史趋势和数据指标,让用户能够从支撑其看板和报表的数据中获得新的洞察。

    亚马逊云科技新推出的Amazon QuickSight Q功能是可以针对预测结果追问预测依据。这样就可以查看特定结果受哪些历史数据影响。Amazon QuickSight Q让数据智能实现以前可以问“是什么”,现在不仅可以问“是什么”,还可以问“为什么”。

    走过11个年头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已经圆满落幕。re:Invent 2022带了诸多新的产品和新功能。其核心仍然是数据和智能的融合,降低客户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本身。

    Forrester 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戴鲲评论道:“Forrester认为,在持续动荡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广大企业客户亟需构建兼具韧性、自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未来的技术战略。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re:Invent大会上的产品与服务发布不仅一如既往地贯彻自身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而且持续彰显其作为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与开发平台市场领导者的前瞻性技术视野与快速产品创新能力。”


    ]]>
    捷成资本收购专业儿童自行车公司woom的少数股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捷成资本宣布,近期完成对奥地利领先的儿童自行车品牌woom的投资。

    版权所有: woom GmbH
    版权所有: woom GmbH

    woom由Christian Bezdeka和Marcus Ihlenfeld于2013年创立,现已发展为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儿童自行车品牌之一。两位创始人Christian和Marcus,既是父亲也是自行车发烧友,他们在维也纳附近的一个车库里创办了woom,旨在打造真正适合儿童的高品质自行车。目前,woom在全球30多个国家销售,欧洲德语区及美国为其重点市场。woom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Klosterneuburg,同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Austin设立了区域总部,共有200多名员工。

    woom自行车专为儿童量身打造,融入工程学原理,结构比例设计合理,使其成为市场上真正的差异化产品。相比其他品牌,woom以高质量、轻量化著称 -- 轻便安全的儿童自行车,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骑行的乐趣。

    捷成集团行政总裁孟爱峰表示:"通过创新的产品以及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woom的工作始终围绕儿童的核心需求展开。我们对woom品牌的欣赏由来已久,非常高兴有机会与woom展开合作,将骑行的快乐带给全世界的孩子们。"

    交易达成之后,捷成资本将成为woom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仅次于欧洲投资公司Bregal Unternehmerkapital。通过此次战略投资,捷成资本帮助woom在国际市场实现进一步拓展 -- 欧洲、美国,以及未来的亚洲市场。

    捷成资本团队预计,高品质的 woom儿童自行车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集团强大的内部供应链能力也将给woom生产规模的发展带来助益。捷成集团一直以服务现代消费者为业务核心,致力于把高品质的全球品牌带到大中华区,投资woom正是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
    行动元完成亿元Pre A轮融资,继续强化智能工业平台建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行动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动元”)宣布完成逾亿元Pre A轮融资,该轮投资由New Wheel Capital领投。本轮融资后,行动元将继续加大对智能算法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投入,以加速智能工业平台的建设和落地,助力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行动元是工业领域冉冉升起的智能新星,拥有一支屡获殊荣的顶尖技术团队和身经百战的管理团队。公司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技术打造智能工业平台,根本性重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及运营等工程化过程,大大降低工业产品开发成本,百倍提高工业产品性能和面市效率,同时让机器更加智能和节能。

    行动元智能工业平台推出的首期应用集中在智能运动控制领域,覆盖了工业设备运动控制、柔性输送、低碳节能等主要细分,并已在机器人、半导体、3C设备、AGV、电动工具等行业广泛应用。


    ]]>
    Magna:重视技术创新的杰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导读

    在绿色能源日受关注的当下,传统汽车行业掀起电动化革新,Magna International(简称Magna)便是这股潮流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是加拿大的国际性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拥有遍布全球28个国家的91个产品开发和销售中心、340家制造工厂以及超过16万名员工,其客户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大众汽车、宝马汽车等。Magna积极推行“电车战略”,并推广其创新型驾驶辅助技术。在此战略框架下,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了自身的技术升级,近年来在投资并购领域也做出了诸多举动,充分展现了这家传统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决心及思路,值得市场关注与借鉴。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文:邱思睿 编辑:谢彬彬 】

    Part 1 公司简介

    Magna International(简称Magna,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MG)是一家移动技术公司和汽车供应商,从事车身外观、结构、动力、视觉和座椅方面的业务。公司成立于1957年,发展至今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91个产品开发和销售中心、340家制造工厂以及超过16万名员工。公司的普通股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MG)和纽约证券交易所(MGA)交易。创始人Frank Stronach CM 是与奥地利和加拿大均有渊源的商人和政治家,同时也是另外两家企业Granite Real Estate 和 The Stronach Group的创始人。

    1.1 发展历程

    65年前,Magna在一间车库中诞生。1970年,Magna的销售额已超过400万美元。此后的十年,Magna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38%。在进军汽车座椅领域后,Magna开始采用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生产保险杠。在此后的十年中,Magna又实现了9倍的销售额增长并达到10亿美元。九十年代,Magna将管道工程行业的液压成型技术用于汽车领域,开发了生产卡车车架的高压工艺,并以此获得了行业内最大的一份合同。与此同时,Magna具备了整车制造能力,销售额超过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22%。2010年,公司在全球销售额达241亿美元;直到2021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362亿美元。

    过去二十年中,Magna通过多次重点收购实现了有机发展,为市场推出复合材料尾门,引领后视摄像头产业,并加速发展动力总成系统业务。如今,Magna是汽车领域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图1 Magna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Magna公司官网)

    1.2 业内地位

    Magna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常年位于汽车配套业务营收排行榜的前列。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Magna排名第四。前5名分别是Robert Bosch(博世)、Denso(电装)、ZF Friedrichshafen(采埃孚)、Magna International(Magna国际)、Aisin Seiki(爱信精机),榜上排名最高的三个中国企业是第十六位的延锋(Yanfeng,营收137.57亿美元),第四十位的北京海纳川(BHAP,营收 59.68亿美元),以及第五十位的中信戴卡(CITIC Dicastal,营收 43.11亿美元)。

    表1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行榜前五名(2022)

    (资料来源:Automotive News)

    Part 2 商业模式

    2.1 产品特点:创新技术

    Magna的产品能力包括生产车身、底盘、内饰、外饰、座椅、动力总成、电子、视觉、封闭和车顶系统和模块,以及整车工程和合同制造。Magna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领域供应商之一,还是一家移动技术公司。公司在设计、工程和制造方面的系统方法几乎涉及到汽车的每一个方面,支持在寻求转型的汽车行业中推进移动性。作为老牌的汽车零件供应商,Magna依然重视研发投入,公司当前公开的三大创新产品包括电池盒、Etelligent动力系统以及司机监控系统。

    表2 Magna创新技术产品概览

    (资料来源:Magna 2021年年报)

    2.2 战略方向:电车合作业务

    Magna承诺,到2025年在欧洲和2030年在全球的运营中实现碳中和。因此,Magna特别强调了其产品专注于环保的创新。例如,EtelligentReach 是一款纯电动驱动解决方案,配备两台电动驱动系统,可以助力大型车实现最大的驾驶性能和能源效率。另一个命名为EtelligentForce的产品则指代一款纯电动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客车和轻型商用车,即使在纯电动模式下也能将车辆的载荷能力及拖拽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此外,eBea电动车桥取代了传统的梁式车桥,避免对现有平台进行昂贵的重组,同时减少开发时间,从而加快这种车型的电动化过渡。

    表3 Magna的电车合作业务

    (资料来源:Magna 2021年年报)

    Magna和众多车企的合作十分深入,甚至包括整车制造。奔驰G级、全新宝马5系、捷豹E-PACE、i-PACE等众多国际一线高端品牌高端车型便出自其地处奥地利格拉茨的Magna整车制造工厂。2019年1月 ,Magna在欧洲地区以外的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工厂(包括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四大工艺)——北汽蓝谷麦格纳(Magna)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落地中国镇江,用于北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 极狐产品的投产,包括阿尔法S和阿尔法T两种车型。

    2.3 专业亮点:ADAS驾驶辅助系统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是一类综合技术,该系统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头以及卫星导航等),通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感应周围环境,同时收集数据,进行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加以运算与分析,从而让驾驶者预知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Magna表示其在ADAS方面近期取得的进展包括从一家欧洲的全球原始设备制造商那里获得先进的摄像头新项目,扩充相关业务板块的员工数量;以及与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合作,完成业界首个综合驾驶和乘员监测系统。

    此前,在雷达技术方面,Magna同半导体技术初创公司Uhnder合作推出了ICON雷达——通过与初创企业的低调合作,把握获得飞跃性提升的市场机会。Magna的技术突破方式是通过将雷达解决方案中的芯片技术从模拟转换为数字。搭载ICON雷达的车辆可以在短距离和长距离内感应移动或站立的物体,无论物体大小它都能识别,例如150米处的行人和300米以外的车辆。与目前其他的现有技术不同,数字雷达技术可在四个维度(垂直角、水平角、距离和速度)上连续扫描周围环境,从而获得比模拟雷达更好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2022年11月,在与美国电动车创业公司Fisker的合作下,Magna正式将数字雷达技术推向市场,顺利量产了全球第一款使用数字雷达技术的车型——Fisker Ocean运动型多功能汽车,售价在37499~68889美元之间,并在30天内售罄。据公布的数据来看,该车型在2023年一季度的产能估计达300台,随着工厂磨合产能也将快速爬升,后续的季度产能分别是8000和15000台,最终2023年预计总产能将达到42400台。

    此外,Magna也与硅谷的机器人公司Cartken建立了合作,计划生产一批自动送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正在密歇根州的Magna工厂建造,并将很快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自主的最后一英里交付。

    2.4 业务扩张:投资与并购

    围绕着Magna的战略布局,公司在近年对相关产业不同规模的公司进行了投资和并购。2022年1月,Magna公开收购了共同参与ADAS领域创新研发的自动驾驶公司Optimus Ride。此外,Magna对于Google旗下自动驾驶企业Waymo的投资也值得注意。而在创新研发上的需求之外,也可以推测出该公司并购的其它目的多数围绕着Magna的技术优化及制造效率展开(例如照明生产、座椅生产及控制软件等)。同时,这些交易也符合Magna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度探索的战略。值得一提的是,Magna在共享汽车和单车领域也分别对Lyft和Yulu进行了投资。Magna亚洲区执行副总裁弗兰克·欧博恩(Frank O 'Bone)曾公开表示,公司在投资方面更加关注四大版块如何能够通过协同效应来实现提升,而并非仅在某些业务版块实现快速提升。同时,公司不希望某些版块存在滞后现象。

    表4 Manga近五年的投资与并购交易

    (资料来源:Capital IQ、Crunchbase.com)

    Part 3 财务状况与资本市场表现

    3.1 营收与利润情况

    当前,Magna在汽车配件产业出于全球领先地位。从2018年至今,Magna一直有着出色且稳定的营业额——即便在全球工业制造均受冲击的2020年,也超过了400亿加币——随后在次年Magna的利润即得到明显反弹。

    根据Magna公开的2021年财务数据,其主营业务板块“车身外形与结构”、“动力和视觉”、“座椅系统”以及“整车制造”分别销售额达到约145亿、113亿、48亿以及61亿加币。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收入来源最高的板块依然是车身外形与结构,以及动力和视觉相关的配件销售。

    另一方面,为Magna带来最多收入的六大合作车企是宝马、戴姆勒、通用汽车、Stellantis、福特公司以及大众汽车——其中针对宝马的销售额最高,达到了57亿加币;大众汽车的销售额最低,但也达到了27亿加币。此外,其他车企一共为Magna贡献了超过80亿加币的营业额。

    3.2 资本市场表现

    作为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通过观察Magna近五年的股价记录可以看出,除了2020年初的骤降以及其在此后一年多时间中的明显上升外,到2022年底Magna股价依然在每股60~80加币的区间徘徊,并没有过于戏剧性的情景出现。2020年的骤跌与Covid-19疫情爆发的时间吻合,而作为一家全球化程度极高的工业制造企业,Magna的股价在当时随市场波动也可以称为合理。

    由于Magna同时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及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表5及表6统计并展示了在2021年四个季度中,Magna分别在两个交易所股价范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这两个市场以及货币单位有所不同,但是市场对于Magna的表现而在股价上进行的反应,在趋势上基本趋同。

    为了更好比较Magna在业内的指标水平,表7根据Eikon金融数据库同业企业列表对比了Magna和同业企业在企业价值与收入倍数、市盈率、价格收入比方面的比值。其中,Linamar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Aptiv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2022年9月29日的数据为基础,Magna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为8.15,在纳斯达克的市盈率为21.27。Magna市盈率数据与同在多伦多上市的另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商Linamar的该指标(7.52)相比差距不大。

    Part 4 挑战及展望

    对于Magna而言,公司面临强烈的汽车行业风险。汽车零件制造商的生产量经常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劳动力移动性、关税、商品价格、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例如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影响了全球汽车生产量。2020年,新冠疫情对Magna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总体汽车销售水平也受到消费者信心水平变化的显著影响,而消费者信心水平又与消费者观念和工作、生活、家庭等变化趋势息息相关。此外在监管层面,与环境排放和安全标准有关的变化也可能会要求Magna需对广泛业务中的一些细节做出调整。

    随着电车趋势的加快,Magna已意识到行业中诞生了许多具有潜在颠覆性的企业,但也认为,现在预测这些电动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中将在未来成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依然为时过早。而在这一趋势下,Magna将车辆电动化视为一个重大战略,且不否认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潜在风险。Magna认为,虽然公司正在与一些新兴的以电动车为重点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业务关系,但并没有与所有新兴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也没有像与其他传统客户建立的那般完善。因此,如果Magna过分增加对新兴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关注,并取得商业成功,或将对其长久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现有发展来看,无论从产品覆盖还是营收能力,目前的Magna在世界汽车零件制造领域仍处于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在业内数十年的成功积累已使得Magna具有规模化的优势,而围绕产业的全面布局也使Magna具备平台化的能力。而在探索未来的层面,Magna也通过行动展现了其对电气化战略的重视。此外,对创新企业的持续投资也加强了Magna的技术储备。无论在特定配件的细节创新还是与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制造商进行整车业务合作,Magna都在多元业务的审慎发展中展现了迎接行业新趋势的自驱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
    金融新法来袭,是“紧箍咒”还是“指南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金融稳定法》(草案)在今年4月时已在筹备中。在《金融稳定法》之前,我国已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法律作为金融体系的法治保障。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性和跨部门跨领域性,导致现有金融法律规范仍有不足。为此,此次央行联合发改委、司法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制定《金融稳定法》(草案),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跨行业跨部门金融业务,明确责任主体和问责机制,针对重要制度问题制定具体法律规范

    立法背景

    根据《立法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属于立法的一个关键步骤。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金融稳定法》的制定与颁布,将会作为金融法治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领法律,制定金融监管框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法》的重点内容仍是金融秩序的永恒话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自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8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影响,国际组织以及几个大的经济体长期把控制金融风险,加强监管与合规作为防范金融危机的重点。

    本法附则第四十六条规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从事金融业务的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信托业、保险业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或者认定的其他机构”。

    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

    《金融稳定法》共有六章四十九条,依据应对金融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处置的流程,制定整体框架:总则、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从源头把控金融风险,通过金融机构内部公司治理和明晰股权架构、外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审查,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减小金融风险的发生可能性,保障金融秩序稳定性。重点内容如下:

    首先,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的主体资格审查和明确责任主体。《金融稳定法》在第二章金融风险防范部分开篇强调金融机构的准入资格,须持牌经营并须在批准的业务和区域内开展活动。同时,金融机构须强化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压实金融机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防范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金融稳定法》第41条为金融机构主要股东和实控人划定“红线”,加强审慎经营义务。总则篇强调,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机制职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的属地责任、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责任。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守住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其次,建立处置资金池应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减少对公共资源的依赖,由行业内部先自救后求助外部资源的方式已成为主流。《金融稳定法》规定,金融机构及其股东、实控人应穷尽自救手段,按照恢复与处置计划或者监管承诺补充资本,对金融风险负有责任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对被处置金融机构实施救助;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履行风险处置、行业救助职责,起到市场化法治化的平台作用。省级政府、国务院、央行以及财政部门分别处置所监管金融机构、行业对应风险,联动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区域稳定,且穷尽市场化手段、严格落实追赃挽损仍难以化解风险的,依法动用地方公共资源;重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的,按照规定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第三,依据风险等级和不同情形处置市场化风险。《金融稳定法》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新增整体转移资产负债、设立过桥银行和特殊目的载体、暂停中止净额结算等处置工具。明确对被处置机构可以依法实施股权、债权减记和债转股,分摊处置成本。明确股权、次级债权、普通债权的减记顺位。充分保障股东、债权人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赋予其复议权,保障通过风险处置所得不低于破产清算所得。同时,保证处置措施与司法程序的衔接。处置部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以被处置金融机构为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案件进行集中管辖,以及向有关部门申请解除民事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以及商事仲裁程序中对被处置金融机构的财产和股权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最后,跨部门跨境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联动。本部《金融稳定法》适用于境外金融机构、境外金融基础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对等、互利的原则,与境外监管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及时、有效处置跨境金融风险,防范风险跨境传染。在风险处置措施方面,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中止被处置金融机构向境外汇出资金,要求被处置金融机构调回境外资产。同时,对于境内风险防范化解,第十七条、十八条分别指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合力监管,以及与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信息报送与共享。

    写在最后

    《金融稳定法》(草案)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尤其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是金融秩序的核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定金融风险治理的总体性的法律以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好配合十分必要。目前来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仍会有相关专家人员进行修改。整部法律中并未对金融风险明确设立基准线,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内部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赋予较大认定风险的自由。

    肖飒 大成律师事务所

    ]]>
    国际清算银行谈科技巨头监管:数字市场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干预解决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关于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文件。文章指出:数字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享有巨大的市场力量,可用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但容易出现“倾倒”。此外,文章强调:数字市场的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性干预来解决,例如强制互操作性和促进更多的数据共享。国家监管机构往往没有能力进行干预,需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促进实行有效的监管。最后,日益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可以为这种国际监管创造政治机会。

    ]]>
    伦敦支付创企Checkout.com将估值从400亿美元下调至110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英国支付处理服务公司Checkout.com宣布,将根据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和科技行业现状,将平台估值从400亿美元下调至110亿美元。降低内部估值,不同于投资者确定的估值,可能有几个目的。它通过降低股权成本使员工受益,并在公司希望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时提供了获得更高利润的机会。2022年早些时候,Checkout.com成功完成了一轮10亿美元的D轮融资,将该公司的市场估值提高到400亿美元。现在,该公司的估值回到了接近2021年的水平,当时在C轮融资后,该公司融资4.5亿美元,估值达到150亿美元。Instacart和Stripe等支付公司最近也进行了类似的估值削减。这说明,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的持续下降已经开始对私募市场造成影响。2021年,风险投资非常渴望将资金投入到有前途的初创企业中。然而,今年他们正在撤回投资,或迫使公司创造利润,而不是专注于增长。

    原作:Damian Chmiel 译者:高旭 原文来源:FINANCE MAGNATES

    ]]>
    徐工汉云完成3亿元B轮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汉云)完成B轮3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徐州疌盛金瑞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江苏省大运河(徐州)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平台关键技术攻关、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能力打造、高端人才引进以及营销服务体系优化。

    徐工汉云成立于2014年,由世界品牌500强、国际工程机械龙头徐工集团孵化。基于近80年先进制造业经验的沉淀、30余年数字化服务经验,徐工汉云面向全球用户开放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深耕行业打造20个行业产业链价值链平台,持续在产业极和企业极赋能、赋智、赋值。

    国内国际双轮驱动,以实力“圈粉”全球

    自2014年创立以来,徐工汉云起于累土,渐成九层之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徐工汉云位列第三,连续四年实现国家级榜单排名跃升,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分表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和价值不但通过了市场验证,更得到国家的认可。

    双跨平台反映了我国产业转型对平台体系建设的需求,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高水平。截至目前,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现多个应用场景、多个测试环境的数重检验,先后赋能装备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新能源、教育等80多个行业,既实现了行业跨越,又助力客户实现价值跨越。

    在国内领跑的同时,徐工汉云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向全球市场跃迁的潮流中,也始终保持领先优势。一直以来,徐工汉云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速驶入与国际同业同台竞技“快车道”,并凭借出色表现频繁收获国际权威机构点赞,彰显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翘楚地位。

    技术实力方面,2022年12月,“科技界奥斯卡”Gartner“Magic Quadrant for Global Industrial IoT Platforms”(全球工业物联网平台魔力象限)出炉,徐工汉云首次入选。魔力象限的含金量有目共睹,其权威性也代表着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能力评价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Gartner对徐工汉云国际化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过去一年中,徐工汉云利用全球设备生态系统以及关键合作伙伴,专注于全球扩张,在大中华区、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


    与此同时,徐工汉云品牌影响力也稳步提升。2022年,基于卓越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徐工汉云以品牌价值120.18亿元成功入选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领航中国工业互联网品牌,发挥出强有力的品牌引领作用。

    勇闯创新“无人区”,为制造强国构建数字引擎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同时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6年,徐工汉云发布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勇闯创新“无人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凭借设备接入与管理能力、工业知识复用能力、应用落地能力等核心能力,为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工业数据集成分析、工业应用开发创新提供一个安全性高、扩展性强、灵活部署的开发运行环境。

    徐工汉云创始人、CEO张启亮表示:“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之处在于通过汉云工业操作系统打造数字化转型核心底座,汉云工业操作系统聚焦新应用、新开发、新组态、新资产、新分析、新数据、新安全七个版块,构建行业级新应用,打造全新产品开发治理模式,组态积木式快速搭建新应用,重构数据资产,形成独具特色的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


    以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的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徐工汉云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多维分析技术,对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后市场等环节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推出一批低门槛、轻量化、高可用的SaaS化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徐工汉云瞄准“卡脖子”关键难题,相继攻克低代码平台开发技术、基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边缘计算技术、工业应用部署容器技术等十项核心技术,持续加强5G、AI、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打造“点-线-面-系统”的立体化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新模式,切实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痛点、难点,为全球用户数字化能力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在工程机械领域,徐工汉云联合中国联通搭建了国内首个基于5G SA组网架构+MEC端到端的专网,实现网络全连接、感知全连接、边缘云全连接、产业链全连接,打造工业AR协同设计研发、数字孪生车间、工业AR辅助装配、AGV集群、机械臂交互远程控制等30余个应用场景,实现柔性化、自动化生产,成为数字化智能工厂标杆。

    在智慧矿山领域,徐工汉云为巴西淡水河谷打造无人化智能管理系统,助力巴西淡水河谷实现挖掘机和宽体车等大型工程设备的远程遥控与施工管理、无人化作业,提高复杂工况交付效率,避免矿坑堤坝决堤带来的人员伤亡。

    在水生态建设方面,徐工汉云以“少人值守、智慧值守”为目标,为佛山南海区丹灶镇打造智慧水利排灌统一调度平台,全面提升电排站设施作业自动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促进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化。

    在农业领域,徐工汉云行业首发5G+主动标识+AI白茶全生命周期标识溯源系统,为中国白茶城打造一套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针对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原料仓储、茶饼质量检测、成品入库、 分销管理等全流程进行标识化改造,为当地政府和区域经济“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树立典范。

    国家队基金领投,持续领跑工业互联网赛道

    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支持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其重要投资板块之一。此次领投徐工汉云,创下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单笔最高投资额度。

    对于此次融资,徐工汉云创始人、CEO张启亮表示:“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领跑者,B轮融资将从三方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一是,平台关键技术攻关,聚焦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能力打造;二是,应用场景为王,洞察场景用户需求,切实解决应用场景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业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三是,大力优化营销服务体系,聚焦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客户触达率,从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重塑产品服务新内涵,助力客户成功。”

    国盛富瑞公司(徐州疌盛金瑞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管理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守忠表示:“国盛富瑞作为徐州市国盛集团市场化投资平台,始终坚持助力本地优质企业成长,重点布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科技企业。徐工汉云核心技术和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安全可控,国盛富瑞非常看好徐工汉云在数字化转型高速发展大背景下的广阔前景。”

    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总经理孔雪莉表示:“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一直致力于培育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并将其中的数字经济作为重要投资布局领域。未来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将和徐工汉云将在战略协同、业务协同、工作协同上进行全面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变、疫情反复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普遍持谨慎和观望态度,工业互联网投资市场进入冷静期。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众多不确定性,徐工汉云顺利获得国家队基金领投的大额融资,充分表明机构对其市场竞争力及技术实力的认可,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心剂”。


    ]]>
    歌礼认为Viking制药的控告没有根据,并将有力地进行抗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歌礼制药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代码:1672,“歌礼”)近日获悉,Viking Therapeutics, Inc.(“Viking”,一家位于美国的制药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就候选药物ASC41及ASC43F向歌礼、其创始人吴劲梓博士及歌礼若干附属公司作出若干控告。一项控告向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另一项控告则向加利福尼亚州南区圣迭戈分部的美国地方法院提出,各项控告所列指控相似(统称“该等控告”)。截至本新闻稿发布之日,Viking尚未向歌礼送达该等控告,或于提出该等控告前向歌礼提出相关指控。

    根据该等控告所载有关Viking指控的公开资料,歌礼认为该等指控并无根据,并将就该等控告进行有力抗辩。ASC41是一种使用歌礼自有技术、以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为靶点的自主研发口服片剂,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ASC43F是一种使用歌礼自有技术、以THRβ和法尼醇X受体(FXR)为靶点的自主研发双靶点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口服片剂,用于治疗NASH。

    歌礼将密切关注上述法律诉讼,歌礼及附属公司的业务及运营一切正常。


    ]]>
    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正式闭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出品/联商网

    撰文/多米

    2022年12月31日,陪伴成都消费者25年之久的伊藤洋华堂春熙店正式落幕。

    在进入2022年12月份以来,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举办了成都记忆影像展等多项活动,回馈消费者的同时也以此方式与大家告别。对此,成都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纷纷分享回忆与表达不舍,一位网友的留言最具代表性:“春熙店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青春!”

    1997年,伊藤洋华堂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成都春熙店作为中国首店,于1997年11月21日正式开业。在伊藤洋华堂全球门店中,春熙店算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一直以来,其年营业额始终位居前列。

    春熙店闭店之后,伊藤洋华堂在华仍有11家门店,其中成都8家,乐山1家,眉山1家,北京1家。根据规划,伊藤洋华堂将加快拓展步伐,在深耕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的同时,力争在2030年之前在北京开设9家门店。

    无奈闭店,租金是关键

    其实,早在2022年10月底,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就传出了与业主方利都广场因续约未达成一致而即将闭店的消息。彼时,成都伊藤洋华堂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接业主方通知将结束物业租赁服务,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将于2022年12月31日后终止经营。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租金没谈拢,应该是无法续约的关键!在春熙路这样一个高端商圈来说,如今的租金水平已经不在伊藤洋华堂的承受范围之内,毕竟伊藤洋华堂定位不属于高奢商场。双方无法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这也是双方最终没有谈拢得核心原因。从地段优势来看,利都广场未来有可能转为高奢商场。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上佳认为,对利都广场来说,伊藤洋华堂及其首店经营的能量也是可测的,但位成都繁华的春熙路商圈,新租期的价值标的肯定会大幅提高,选择断约,利都广场有这样的自信。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过去零售业吃到的租金红利,也是他们失掉的红利。所以,续约抬价是必然的选择,就看零售方能否承受。伊藤洋华堂春熙店的遭遇,只不过是众多零售品牌遭遇的翻版而已。

    实体零售业在成本飙升的情况下,无疑需要新的业态盈利模型,这其中包括物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在租金红利消亡殆尽的情况下,在后疫情时期,在人流聚散和注意力已经重构的情况下,物业方和承租方其实都需要改变。

    据《联商网》统计,2022年以来全国至少已经关闭了30余家百货商场。包括伊势丹百货、新世界百货、大商股份、供销大集、通程控股、百盛、宜家、南城百货、远东百货、SM百货、广州东百、大洋百货、百联东方商厦等企业,均有门店关闭。

    对于传统百货来说,伴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迭代升级,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尤其是新渠道的毁灭性冲击,而传统百货自身又存在经营模式落后等各种积重难返的症结,存在的根基被动摇。

    对此,对于部分老牌百货来说,虽然有着体量小、物业老旧、硬件硬伤等诸多问题,但好在其商业位置绝佳、交通优势明显,一旦转型调改到位,依旧具有强大的客流吸附能力。近年来,有些老牌百货也不断通过闭店、调改、转型等各种方式谋求涅槃新生。但是对于一些类似伊藤洋华堂春熙店这样的租赁物业来说,其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首店关闭,影响巨大

    如今,春熙店的即将关闭,对于伊藤洋华堂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正如联商特约专栏作者、上海尚益咨询创始人胡春才所言,中国首店关闭,首先对伊藤洋华堂在供应商以及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受损;其次,销售份额的下降也无法避免。对于伊藤来说,虽然暂时有一些损失,但凭借多年深耕成都市场所积累的形象与口碑,后续也很容易在成都其他商圈选址重开,继续扩张问题不大。

    一位久居成都的业内专家认为,春熙路店闭店主要是由于物业变更,导致其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伊藤洋华堂在成都经营了20多年,已经融入成都人的生活,过去老成都人去春熙路,一定是要去逛伊藤洋华堂,这个店给成都人带来了太多美好回忆。如今时过境迁,春熙商圈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客群发生改变,有几个影响非常明显:

    首先,在目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春熙路店闭店对整个四川乃至西南零售行业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其次,会对伊藤洋华堂本身在成都的社会化口碑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伊藤洋华堂这两年在成都已陆续开出一些新店,其超市经营比较扎实,不过其到店率确实在下滑。

    此外,纯商业圈的超市,顾客的需求实际上非常分散,这也会导致伊藤洋华堂在春熙路很难再继续经营下去。

    上佳也认为,首店关闭,对中国伊藤打击不小。在任何一个市场,一个企业的首店承载的文化记忆和企业精神,都有非常厚实的尺度,况且对春熙店这样一个首屈一指的好店。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伊藤洋华堂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经验在业内一直有口皆碑。春熙店关闭后,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去打造新的顶流,在新的零售形势下进行创新和永续经营,面对无界竞争,要做弱店提升。


    ]]>
    微软回应FTC诉讼:不知动视暴雪《使命召唤》为何如此特别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近期微软的律师突然表示,微软不知道为什么动视暴雪旗下《使命召唤》如此特别,甚至不知道《使命召唤》最初的发布时间。

      去年1月,微软宣布将斥资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并强调这笔收购将帮助该公司获得多个“标志性的游戏IP”,包括《使命召唤》、《魔兽争霸》和《糖果粉碎传奇》等。随后,游戏玩家和监管机构担心,微软可能会停止在索尼PlayStation平台上提供《使命召唤》系列游戏。近期微软的律师突然表示,微软不知道为什么《使命召唤》如此特别,甚至不知道《使命召唤》最初的发布时间。

      此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试图通过诉讼阻止微软的这笔收购。微软随后对FTC做出了37页的回复,其中一段内容如下:

      “微软声称,缺乏足够的知识或信息来确定,关于《使命召唤》及其最初发布日期的行业看法是真实的,或者关于《使命召唤》的发售及典型发售时间表,以及动视分配给《使命召唤》的资源和预算,包括从事《使命召唤》开发工作的工作室数量的说法是真实的。”

      微软的这种说法很难令人信服。微软要求FTC证明的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谷歌上搜索得到,而微软肯定已经掌握了许多细节,包括从事《使命召唤》开发的每家工作室的预算和大致员工人数。

      首先,在微软宣布将收购动视暴雪之前,动视暴雪在这笔交易的尽职调查中会提供这些细节信息。其次,即便动视暴雪没有主动提供,微软也会进行大量研究。例如,对于Epic和苹果之间的诉讼,微软的“游戏业务规划和战略团队”就制作了一份67页的文件,详细分析了微软的所有主要竞争对手,甚至估计了许多非公开信息,例如索尼PlayStation Now云游戏业务2019年的营收为3.59亿美元。

      因此,微软很可能是在有意装傻。尽管微软的游戏业务负责人菲尔·斯宾塞(Phil Spencer)一再坚称,将继续通过竞争对手的游戏主机提供《使命召唤》,但推动《使命召唤》成为Xbox独占游戏一直是微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任天堂和微软已经达成协议,在动视暴雪被收购之后,在任天堂平台上保留《使命召唤》10年时间。在索尼之前拒绝了延期3年的方案之后,微软也向索尼提供了一份为期10年的延期合同。索尼尚未对新方案做出回应。(新浪科技)


    ]]>
    Facebook“吹哨人”建言马斯克:推特必须开源才能成为公共广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Facebook“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表示,如果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想把推特变成公共广场,就应该对其算法开源。

      马斯克之前曾经讨论过将推特打造成一个数字城镇广场,“以供讨论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事情”。

      豪根是在上周一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论这一问题的。她说:“对埃隆·马斯克来说,要证明他想要打造一个公共广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发布算法。”

      “开源算法。”她补充道,“他会得到更多帮助——成本会降低,利润会更高。”

      马斯克之前一直宣称收购推特的重要原因是“把权力交给人民”。他还在完成这笔440亿美元的交易后通过备忘录表示,他收购推特是为了促进已经消失的对话。

      马斯克还希望推特能成为“全世界最准确的信息来源”。但在收购完成后几个星期,他就缩减了内容审核团队的规模。

      豪根曾经担任Facebook公民诚信团队的产品经理,她在2021年公开披露了Facebook的大量内部文件,向外界展示了该公司的许多决策——她对美国国会表示,这些决策引发了“更多的分裂、伤害、谎言、威胁和斗争。”

      豪根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美国社交媒体公司普遍反对政府介入,因为这会导致利润至少缩水20%。

      “Facebook很害怕。”她说,“如果我们真的有透明度,真的有问责机制,他们的利润率就不会是35%,而是会降到15%。”

      后来又有媒体披露了更多问题,包括Instagram加剧了青少年的身材担忧,Facebook认为儿童是一个尚未挖掘的市场,该公司还有一套秘密系统可以让580万用户(包括政客和明星)绕过它的内容规则。

      豪根之前曾经表示,除非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卸任CEO,否则Facebook不可能恢复元气。

      Facebook母公司Meta和推特均未对此置评。(新浪科技)


    ]]>
    Horizon Space Acquisition I Corp. 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IPO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Horizon Space Acquisition I Corp.(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设立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简称"SPAC"),Mingyu (Michael) Li先生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公司今天宣布完成600万单元股的首次公开发行,发行价为每单元股10美元,首发融资6000万美元。每单元股包括一只普通股,一只完整的权证,及一只赠股权(每只赠股权将在SPAC并购交易完成日赠予投资人1/10普通股);每只权证的行权价格为11.50美元。本次发行的600万单元股将于12月22日在NASDAQ全球板公开交易,交易代码为"HSPOU"。待每个单元股可以分拆独立交易后,届时其普通股、权证、赠股权的交易代码将分别是"HSPO"、 "HSPOW"、"HSPOR"。按照首次公开发行一般性交割流程,本次公开发行将于12月27日正式结束。

    磊拓证券作为本次公开发行的独家募集管理人,Maxim Group作为本次公开发行的联合券商及财务顾问。公司授予券商为期45天的15% (总额90万单元股)的超额认购权。


    ]]>
    神州云科发布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为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底座”增添助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12月21日,“架构颠覆,标准引领,持续交付”——神州云科冬季发布会线上盛大召开!

    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和实现信创IT基础设施的突破,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交付和网络安全的高要求,满足客户在双轨(信创&非信创)环境中,实现基于双活或多云多活的应用可持续性,神州云科站在应用可持续性的战略高度,提出“1521”的战略性思路,希望通过一个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简称DTMAA),五大引擎,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两大大系列产品,以及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弯道超车。

    《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重磅发布

    艾瑞咨询联手神州云科、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通明智云,将于12月23日在业界首次发布《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应该从架构本身着手:只有整体架构和关键节点稳定了,各模块才能实现敏捷、灵活组装。而只有各模块实现敏捷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双活、灾备,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之间的对接和迁移,非信创设备和信创设备之间的对接和迁移,才会在业务侧无感知的情况下,轻松完成。应用可持续架构具体特征包括:双活双轨,多协议对接,与现代技术栈无缝对接,全生命周期可观测,动态可扩展负载,主动韧性,可多种方式对接与集成等。

    架构颠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是数字化时代关键技术

    自主创新的加速, 给客户的应用国产化历程带来了极大的可持续性挑战。应用可持续性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 尤其在极端情况下, 客户的应用都需要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 安全隐患, 迭代过程, 灾害等状况下, 都能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

    据调查显示,中国52%的客户都选择可持续性第一的情况下, 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 实现兼容和协同, 将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神州云科副总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副院长吴静涛表示,“一方面如何保证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弥合性能与企业应用要求的差距;一方面,面对合规、风险和创新的挑战, 云原生如何实现可信开源与跨域协同。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

    通过架构的革新,神州云科首次在业界提出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所谓DTMAA,是神州云科为满足企业面临自主创新IT基础重构所推出的全新架构, 架构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分区调度基础上,添加每个数据中心内信创域和非信创域的分域调度,来实现分区分域协同的多活双轨超高可用。帮助客户在新架构下,提升应用可持续性,解决性能瓶颈,提升稳定性,在服务异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时灰度调度的方式,切换流量,保留应用故障现场环境,便于后续的排错与根因定位。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5大引擎”的核心价值

    数据中心架构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分解为现有架构的非信创区和信创区的两个业务区域,在每个数据中心分为信创区和非信创区后,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跨区跨域协同方法,神州云科通过5大引擎实现多层次的应用可持续性最佳实践。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五大引擎

    1. 高可用调度引擎:助力信创业务验证,消除隐患;动态调整信创业务比例,风险可控;助力信创业务应急逃生;助力现代应用敏捷联动。

    2. 安全服务编排引擎:助力实现信创安全架构创新,提高攻防对抗能力。

    3. 信创高可用引擎:联网协同,智能调度。

    4. 现代应用高可用引擎:可信开源 安全可控。

    5. 大数据引擎:助力业务可观测性。

    神州云科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晓东指出,“五大引擎是双轨建设的核心灵魂。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的技术优势是实现了对于信创高可用引擎和高可用调度引擎的智能协议级互联互通。高可用引擎可以通过信创高可用引擎快速地感知到信创业务的状态,它会从信创高可用引擎中汲取必须要判断的信息,作为对业务质量的综合判断。”

    持续交付,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优势特性解读

    为了更好的适配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神州云科发布了全新的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同时云科通明湖信创系列产品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具有超高性能、超高安全、低碳节能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容翼系列

    • 超高性能

      • 更强的FPGA加速芯片和最新 CPU,4-7层处理性能提升2倍,SSL性能提升2倍;

      • 全新容翼OS操作系统,基于容器平台底座,满足微时代应用极速扩展;

      • 现代数据中心接口设计。

    • 超高安全

      • 硬件检测和缓解100多种类型的攻击向量、拒绝服务(DoS)和DDoS攻击、SYN泛洪等;

      • 业界领先的SSL加密能力高达200k SSL TPS,极大增强了ECC处理的卸载能力;

      • 高可用性使关键应用程序保持运行,增强的性能可处理流量峰值,阻止攻击者绕过安全协议。

    • 超低能耗

      • 全系列1U,绿色低碳,低能耗、低辐射,8.9%的典型功耗,50%的空间利用率。

    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具有超高可信、超高可靠、统一纳管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通明湖系列

    • 超高可信

      • 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硬件平台,已完成与国内主流的5大硬件平台: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的适配工作,且都已获得了这些国产芯片硬件平台互认证明;

      • 100%自主研发软件;

      • 参与制定信创标准。

    • 超高可靠

    • 支持双机热备、多主集群、等价集群、会话同步等功能,实现亚秒级切换,确保客户的应用系统达到999%的可用性

    • 统一纳管

    • 支持云科通明湖系列、云科容翼系列、F5系列、NGINX等多类应用交付网关接入统一管理;

    • 接入设备可以统一可观测,所以设备的监控状态和性能指标统一可视化仪表盘展示;

    • 支持配置批量下发,包含批量升级、备份、集群高可用等配置下发;

    • 统一 告警,有统一的日志告警平台,包含监控检查、审计日志、访问日志、错误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以及告警中心。

    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经理杜名欣表示,“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解决方案,无论是数据中心下移的架构创新,向分布式多云发展,还是信创领域深耕,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供一致性的服务体验。”

    标准引领,全新定义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

    面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信创需求,神州云科提出通过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标准来满足双轨环境下应用交付产品的选型需要。

    神州云科产品技术总监白文胜表示,“基于20多个金融信创客户案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涵盖银行负债、资产和中间件等业务区域系统,总结出一套实操性强,操作过程详细,且增加了新的云原生测试场景的完整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测试指南,为金融客户带来产品选型的便利性和易用性,促进金融行业信创的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神州云科打出的这套“组合拳”,通过多层次、多解决方案的组合,首先在架构层面实现分布式服务和容错逻辑;其次,通过丰富的产品功能特性和新的验证测试标准,为客户数字化进程中提供应用可持续性保障,并为客户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的“底座”增添助力。


    ]]>
    杨元庆谈联想联通签约合作:将推动“算网融合”,聚焦四个方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2月21日下午消息, 近日联想集团与中国联通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谈及此次签约时表示,中国联通是中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的国家队,而联想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双联合璧”将为推动国家算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强的推动力。

    据悉,此次未来将聚焦四大方面:

    一是基础技术研发,在5G/6G、云网融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投入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加快软硬件的安全自主可控。

    二是新IT全栈产品、服务与方案,包括不限于PC、服务器、存储、边缘计算设备等,参与联通云网和数字服务能力网络的建设。

    三是重点在数字化转型和混合云场景进行合作,共同面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智慧教育等行业。

    四是发挥各自渠道及资源优势,探寻应用业务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领域合作。


    ]]>
    Vinco完成对Lomotif的收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Vinco Ventures宣布收购ZVV Media Partners的所有ZVV股权,后者是一家与ZASH Global Media(拥有TikTok竞争对手Lomotif的股权)成立的合资企业。 

    这是董事会在其成功的加速战略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通过Lomotif、AdRizer、Magnifi U和Honey Badger的现有协同效应建立公司内容驱动生态系统。 

    Lomotif最近被评为共享人们短视频的12大最佳TikTok替代产品。此外,Lomotif在begindot.com网站的最佳TikTok替代产品评选中位列第三名。https://www.begindot.com/best-tiktok-alternatives/

    在对TikTok的中国公司的政府打压和政治担忧之中,Vinco完成了JV和ZASH投资组合。 

    在《政府设备禁止TikTok法案》获得一致通过后,参议院最近通过了在所有美国政府设备上禁止TikTok的立法。 

    "Vinco Ventures领导层对其快速推进和协作使命充满信心,该使命是使公司成为媒体和娱乐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这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又一步,公司将继续识别和密切关注能够补充和扩大运营的品牌,"Vinco Ventures发言人Javan Khazali表示。 

    通过ZVV Media Partners股权收购,Vinco扩大了其产品组合,增加了各种令人兴奋的内部制作电视系列剧。 


    ]]>
    一文读懂用友BIP“PDCA管理循环”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管理能力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借助IT系统将业务活动数字化,提供给管理者洞悉、观察各类业务事项的一切信息,据此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优化资源的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基于PDCA理论的管理架构模型

      IT系统作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如何规划其核心的管理架构模型,实现企业管理的闭环是非常重要的。PDCA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

      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成为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用友在新一代商业创新平台规划之初,就深入思考平台的核心管理模型,通过PDCA的架构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进行全面覆盖,从战略到执行落地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除了企业信息化时代的流程服务,还要将数据应用服务进行融合,通过流程+数据的融合服务,从而支撑企业的实时管控和精益运营。

      PDCA构建用友BIP顶级管理架构和蓝图

      用友BIP 3的六大领先应用架构中,事项会计、特征体系、多维组织让企业的人财物,业务和管理更精细,但是如何实现经营管理的闭环?用友BIP建立了企业PDCA经营管理的完整架构体系,它是支撑用友BIP整个产品体系的最顶级管理架构和蓝图。

      用友BIP的PDCA管理循环架构,纵向打通企业内部管理数智化,实现从计划到执行、检查、分析处理的闭环;横向将业务运营与管理控制融为一体,赋能企业实时感知、实时管控。同时,通过将流程与数据服务的融合,支撑运营管理的不断循环、改进,从而实现企业的精细化运营管控。

      横向实现业务运营与管理控制一体:从横向角度来看,PDCA管理架构提供了全新的业财融合方式,前端每一个业务经济活动可以实时传递并转换为财务层面的数据描述,赋能企业实时感知、实时管控。

      在上图的总体架构中,左侧代表了企业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业务活动,P代表企业的经营目标,根据目标建立日常的生产执行计划,采购计划等;S层是根据计划进行排产;D是业务执行层,包括采购订单、销售订单执行等;C是管理控制,针对各项业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管控;A是分析处理层,包括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改进的决策。

      在上图的右侧代表了企业的管控控制,PDCA的左侧每一层业务活动都对应着右侧财务层面的描述,经营目标对应着预算,以及资金、费用、成本计划,再到执行层的物料申请、费用申请等,都和左侧的业务经济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财务站在管理的角度,对业务进行实时的洞察和分析控制。

      纵向实现计划到执行、检查分析、改进的闭环: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打通从经营目标、计划安排、业务执行、管理控制和经营绩效的纵向内部运营管理架构。

      在上层战略层面,企业的3-5年的经营计划,到年度的商业计划,再到生产执行计划和实际采购、销售、生产订单的执行,以及针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和绩效分析、问题改进、执行调整,整个的业务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管理循环。

      基于事项驱动和数据服务,首次实现PDCA的完整落地

      用友BIP“PDCA管理循环”是如何将前端每一个业务经济活动实时传递并转换为财务层面的数据描述,实现业管融合的顶级蓝图呢?这其实依赖的是用友BIP的底层架构——事项会计的核心能力。除此之外,流程服务和数据服务融合,实现对业务和管理的重塑,将传统的业管融合提升到一个数智化的更高维度。

      基于事项驱动,搭建业管融合的桥梁:事项会计能把企业发生的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抽象成一种标准事项,针对每一种标准事项事先在系统中定义它的入账规则,也就是会计事务,然后定义事件驱动,业务一发生,系统自动能够按时间设定好的规则,生成一个事项级的实时财务数据,所以,事项会计搭建起了业财融合的桥梁,从根本上让PDCA循环成为现实。

      流程服务+数据服务,实现对业管的彻底重塑:传统ERP产品提供的基本是流程服务(表单+流程驱动),而用友BIP的新一代产品结构演变为统一数智底座之上的流程服务与数据服务并存。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发展,大量的物联网数据、生产执行数据、交易数据可以被实时汇聚,同时基于管理和业务场景沉淀智能算法和模型,模型+算法+海量数据的结合,就会产生丰富的数据服务(比如废钢判级、销量预测、人才画像...),通过流程服务和数据服务的融合,实现对业务和管理彻底的创新和重塑。

      国内首次将企业的PDCA管理循环实现完整落地:在ERP时期,国内厂商的核心能力一般聚焦在D/C两个环节,偏重实际业务和流程,而涉及到管会、分析等P/A环节则相对较弱,同时缺少数智化的场景服务能力;用友BIP基于强大的产品技术和架构能力、流程服务和数据服务的融合,定义平台与场景服务之间,以及跨领域的各个场景服务之间的衔接依赖关系,构建了业务和管理融合的顶级蓝图,在国内首次将PDCA循环实现了完整落地,也代表了从ERP到BIP时代的跃进中,企业管理架构的重大突破创新。

      用友BIP“PDCA管理循环”,支撑企业实时管控,精益运营

      PDCA循环是用友BIP管理架构的突破和创新,它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最顶级的服务架构和蓝图,覆盖了企业所有的人财物、产供销的。从纵向来看,从战略到执行、分析是一个循环,从横向来看,业务与管理是一一对应并融合的,从而支撑企业实现实时管控和精益运营。

      承接企业战略落地,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数智化系统作为企业战略落地的承接工具,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业务发规划和战略目标方针。用友BIP构建的PDCA的体系,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架构,搭建企业管理的神经网络,不断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改进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中长期战略的有效实施落地,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支撑企业实时感知、实时管控,精益化运营;PDCA通过构建业财融合的桥梁,让管理实时反映业务,通过对业务的洞察监控,持续发现和改进问题,提升管控能力;另外,PDCA的管理架构中涵盖了企业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从战略到执行落地、分析改进的闭环,通过PDCA确立的流程、体系、标准,实现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持续改善。

    ]]>
    联想电讯盈科李喆:将加快大湾区创新建设,预期几年内收入人才双翻倍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2月5日晚间消息,联想集团旗下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行政总裁李喆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将加快大湾区创新中心建设,未来几年内目标实现业务收入翻倍,人才翻倍。

    今年6月,联想集团与香港最大的电讯公司电讯盈科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合资公司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有限公司。据称,该合资公司将为客户带来综合服务、设备及数码基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瞄准规模达3200亿美元的亚洲IT服务市场,将进一步提升联想在亚太区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会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总裁黄建恒对外表示,新成立的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公司协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实现同比高达26%的营收增长,运营利润率达21%。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此次合作,其实有非常大的意义,包括势能意义、推动意义以及互补作用”,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行政总裁李喆说道。据悉,联想SSG目标未来数年收入维持20%至25%以上按年增长,而经营利润率维持在15%至20%水平。(新浪科技)


    ]]>
    三星电子任命首位女总裁,监督移动业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2 月 5 日消息,据韩联社报道,今日三星电子公司宣布任命首位女性高管为其移动业务全球营销总裁,这是三星电子首次提拔女性担任这一高阶职位。

    三星电子任命首位女总裁,监督移动业务

    三星电子任命首位女总裁,监督移动业务© 由 IT之家 提供

    李永熙(Lee Young-hee)被晋升为三星设备体验(DX)部门的全球营销中心总裁,该部门负责监督其移动业务。她也是三星集团首位来自创始人家族以外的女总裁。已故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的长女李富真,目前担任三星旗下新罗酒店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据介绍,李永熙于 2007 年加入三星,2012 年升任副总裁,此前曾供职于欧莱雅,她因成功推广三星 Galaxy 手机的形象和品牌而备受赞誉。

    三星期望这次晋升能成为其它有才能的女性员工挑战自己、攀登职业阶梯的机会。

    IT之家了解到,李永熙是七位新总裁中的一员,这是自该集团实际领导人李在镕 10 月被提升为公司会长以来首次进行的小规模企业改组的一部分。三星没有为其家电部门任命新的负责人,该职位自李在镕于 10 月因未披露的“个人原因”辞职后一直空缺着。


    ]]>
    沙特将因为净零转型成为金属可持续生产的领导者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 出席伦敦矿业和货币会议的国际代表和全球矿业投资者了解到,沙特阿拉伯认为,从碳氢化合物向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转型正为其成为矿物和金属可持续创新生产的全球领导者开辟道路,从非洲一直延伸到中亚的矿产大区兴起以来尤其如此,这片矿区广袤、全新并且大部未经开发。

    His Excellency Khalid Al-Mudaifer, Vice-Minister for Mining Affair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His Excellency Khalid Al-Mudaifer, Vice-Minister for Mining Affair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Khalid Al-Mudaifer阁下在活动主题演讲中表示,矿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没有矿产和金属脱碳(净零转型)就不可能实现,而且这需要大量矿产和金属。我们需要探明储量,我们需要扩大生产。

    仅在磷酸肥料生产方面,沙特已经成为世界领导者。

    通过建设一个专注于为世界开采和生产最终产品的工业城市,沙特稳定了铝市场。与Lucid Motors等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和EV Metals等汽车行业供应商合作,打造一个综合性电动汽车制造复合体。"

    副部长阁下还指出了一些重要项目,如沙特在氢能源领域的工作,在这方面王国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氢能源工厂。

    沙特王国表示,投资已经成熟,不仅是在阿拉伯地盾区域,而且也要在大区帮助引领矿产开采:

    "我们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扩大采矿规模,并打造综合价值链。我们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我们有稳定的财政政策。我们有经验。我们拥有低成本的能源。我们拥有出色的基础设施。"

    副部长阁下再次邀请各位代表参加第二届"未来矿产论坛",共同倡导采矿业的未来、吸引大量投资,并在沙特阿拉伯和整个从非洲延伸到西亚和中亚的采矿大区,建立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

    该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启动,将举行一次由政府部长及其代表组成的有影响力的圆桌会议,随后将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和展览,将有6000名代表参加。


    ]]>
    网龙子公司普罗米休斯收购Explain Everything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社区创建者 -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 ("网龙"或"本公司",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777)欣然宣布其全球领先的课堂技术子公司普罗米休斯,已基本完成对Explain Everything公司全部资产的收购。Explain Everything是一个全球领先的数字白板平台,旨在创建有吸引力的课程、活动以及互动演示。通过此次战略收购,普罗米休斯将在产品组合中增加一个可带来收入的应用工具。此次收购也有利于普罗米休斯凭借创新技术开发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完善教学、学习和协作需求,最终促进未来软件订阅收入的规模化增长。

    Explain Everything应用程序可在所有移动平台下载使用,它为用户提供了绘图、制作动画、录制视频及实时协作功能的无限画布。通过这次收购,普罗米休斯将把现有的Explain Everything团队和平台合并到其常设业务和组合中,整合Explain Everything的数字白板平台和运营团队将使两家公司在教育技术及其他领域实现各自的愿景,并通过新产品开发、联盟和伙伴关系,帮助客户从尖端科技中获得最大收益。

    普罗米休斯首席执行官Vin Riera表示:"放眼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普罗米休斯将继续提供能够改变学习体验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承诺不断创新并致力提供无地域限制的卓越互动体验,而整合Explain Everything团队正是我们实践承诺的其中一环。对两家公司来说,这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和新关系将使我们强大的产品再上层楼,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Explain Everything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Reshan Richards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加入到普罗米休斯团队,Explain Everything的使命是在全场景下影响教学活动,这一使命与普罗米休斯超过25年领先的教育科技地位完美契合,我们将一同为全球师生提供最有效的互动学习工具。"


    ]]>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双滦兴业热力智慧供热 系统化能力强化数字化智能化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爆发式增长,亚马逊云科技在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近年来,传统供热行业智能化发展逐渐起步,智慧供热成为行业热点。如何真正达成智慧供热的目标。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选择与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合作。

    智慧供热体系提高供热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在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看来,供热行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其供热面积增长受城市规划决定,所以企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节能上。节能是供热行业最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传统粗放式的供热模式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

    双滦兴业热力的目标是通过智慧供热体系不断提高供热质量、服务水平、并降低能耗,成为高度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型供热企业。

    具体而言是将能耗指标、服务水平都作为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来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包括智能化这方面,工作人员素质也需要同时提高,来适应智慧供热的要求。

    在双滦兴业热力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的规划中,理想的智慧供热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把末端的设备设施数据全面采集。

    第二,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以及策略的学习和磨合,形成一套与自己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模型。

    第三、在数据积累完整、供热策略磨合优化以后,其最终的前景是在保障用户实际地用热质量的前提下,把不平衡以及超标准供热浪费的能耗节省下来,把工作人员以往频繁的人工调控、维修、不断地处理各种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能更多地向服务用户倾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

    亚马逊云科技系统化服务受到青睐

    市面上做智慧供热的企业非常多,为何选择亚马逊云科技?

    赵志国认为,亚马逊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企业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在回答199IT关于真正实现智慧供热的难点在哪些方面,王晓辉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双滦兴业热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数据,但没有对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应用的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在IT应用方面站得高、看得更广。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上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智信远景解决方案 “揽月云AI智慧供热平台”,解决数据集成和应用难题,借助机器学习实现了基于数据优化业务运行决策与降本增效的目标,坚定信心继续合作。

    谈及双方合作的成果时,王晓辉表示,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能够根据天气和供热负载的预测,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仿真和智能优化,实现了供热资源的精确调控,在提高用户室温的基础上,实现平均能耗下降11.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折合标准煤减少约6万吨,这为双滦兴业热力进一步扩大投入继续节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和动力。

    智慧供热的未来

    双滦兴业热力所采用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包括 Amazon EC2、Amazon RDS、 Amazon S3、Amazon EMR、Amazon Athena、Amazon SageMaker等.

    在尝试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后,2021年双滦兴业热力整个应用智慧供热的区域,用户端评价非常乐观。从用户反馈来看,投诉率下降、满意程度提升、平均室温提高。第三方的回访结果也非常正向。

    对于未来的展望,双滦兴业热力方面表示,未来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推进:

    • 扩大投入,增加供热管网中的物联网设备安装,进一步挖掘供热管网运行的节能潜力;

    • 作为城镇供热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供热企业,将继续在IT技术应用方面深入探索;

    • 未来依靠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将在“弹性供热”、 “计量供热”方面进行尝试,为承德市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舒适性供暖服务。

    在亚马逊云科技方面看来,双滦兴业热力有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希望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多样的系统化云服务来实现这一个目标。

    云计算的好处在于能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

    客户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从而加速数字化的进程,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加快像双滦兴业热力这样的企业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
    中国联通Q3业绩说明会五大最新亮点解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如果用四个字来评价中国联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不拘一格”再合适不过。

      尤其今年以来,中国联通迎来了业绩稳健增长、联通云焕新出发、工信部批准重耕900MHz频段、与腾讯合营新公司、投资10亿加强科技创新等诸多大事,也让投资人看到了这家电信巨头正在焕发全新的生命力,变得越来越“新”,越来越“强”。

      11月29日下午,中国联通召开2022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中国联通总裁陈忠岳、中国联通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李玉焯就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给予了回应。

      本文就其中的五大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一同分享中国联通如何把握数字经济风口、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亮点一:明确四大关键问题,抢占数字经济高地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和电信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数字经济为电信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蓝海、动能转换的新引擎、价值提升的新空间。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信行业打造的数字底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化学反应将为电信行业开启一个未知远大于已知的广阔发展新空间。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站在数字经济新风口,中国联通将坚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公司全局工作,强化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担当作为,在党的二十大引领的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中国联通的“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作用。

      在中国联通在“1+9+3”战略规划体系的引领下,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绝对值再创上市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2639.8亿元,比去年同期提升8.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396.5亿元,比去年同期提升7.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68.3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0.4%。

      这样亮眼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在资本的青睐下,中国联通股价短短一个月内三次涨停,这充分证明了投资电信行业就是投资确定的未来、确定的价值、确定的回报,甚至还有人把中国联通定义为“中字头低估值龙头股”。

      谈及如何看待数字经济时代中国联通的投资价值,刘烈宏认为关键是要理清4个问题: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资本市场的热点投资板块,到底与中国联通有什么关系?中国联通到底能做哪些事儿?有什么独特的能力?能转化为多大的价值?

      首先,今天的中国联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管道运营商”,而是自身就已经先行成为数字化的企业并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科技创新公司。“正如‘直尺’量不出‘三维空间’、看3D电影先要戴上3D眼镜一样,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电信行业,也不能简单再用延续几十年的用户增长等老指标、老模型来评估电信行业的新价值。”刘烈宏强调,电信行业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全面升维,估值模型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重塑。

      其次,中国联通正在从铺路走向赋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主要是当好“三个角色”、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当好“铺路人”,为数字经济筑牢坚实底座、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二是当好“赋能者”,截至目前,中国联通累计服务5G专网服务客户数超过3000个,5G规模化应用一万多个;三是当好“护航员”,充分发挥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打造全域全网的“云、管、端、数、用”一体化安全能力体系,护航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再次,中国联通独具特色的能力体系,能够实现数字价值的最大红利,能够倍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价值。一是着力构建“一个联通,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的能力生成模式;二是成立了9大行业10大军团,布局了17家专业子公司和19家产业互联网公司;三是在自身的网络、业务、运营和管理数字化转型方面练就了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身本领,积累了破解难点痛点的丰富经验。

      最后,面向数字经济蓝海的新发展,中国联通正在加快兑现转换为前景确定的新价值。混改以来,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接近30%、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倍。近5年,公司产业互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34%,今年前三季度产业互联网为公司带来超过70%的增量收入。可见,中国联通挺进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的。

      亮点二:联通云增速142%,预计年度收入达300亿元

      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云”已成为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之一。

      自去年新战略发布以来,中国联通以云计算国家队的责任担当,立足自主创新,全面升级了新一代的云计算平台“联通云”,树立了“安全数智云”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安全可靠、云网一体、专属定制、经济实用、多云协同”的特色优势。

      而联通云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创新上,更领先、更安全、更融合;产业赋能上,更懂客户、更易定制、更可信赖;生态共建上,更开放、更深入、更全面。

      这一系列特点,共同推动联通云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今年前三季度,联通云实现收入268.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42%,增幅领先行业。刘烈宏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300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

      此外,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报告,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中联通云IaaS、PaaS、IaaS+PaaS市场份额增速位列所有厂商之首,PaaS排名前进2位,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速第一。

      “以当前云计算厂商4到8倍的市销率估值,中国联通仅云业务市值就有较好的提升空间。”刘烈宏强调,作为云计算国家队,联通云已拥有成熟的自主可控国产化技术和可靠的公有云服务能力。未来,联通云将继续释放数字化转型算力引擎势能,将自身的硬实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力量,持续为数字中国注入新动能。

      亮点三:重耕900Mhz频段给中国联通带来两大利好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频谱是未来5G建设的关键资源,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重耕900MHz频段,将原用于2G/3G/4G的优质频段被重新用于5G网络,这对中国联通未来的5G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刘烈宏表示900MHz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范围广、穿透能力强、网络部署成本低等特点,是全球公认的公众移动通信“黄金”频段,此次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使用900MHz频段开展5G业务,将为中国联通带来两大利好。

      一是加快建网速度,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网络竞争力。在典型的农村地区实现同样覆盖效果,广覆盖场景下900MHz所需基站数为2.1GHz的1/3。900MHz频段重耕,将有利于中国联通利用现有网络站址资源,以更少的投资快速推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5G覆盖,为中国联通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强网络底座。

      二是丰富商用场景,增强服务感知,提升业务竞争力。900MHz频段重耕,有利于中国联通扩充商用场景,帮助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更好享受高质量5G服务,并拓展低频段5G产业空间,推动5G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中国联通积极打造连接“人机物”的5G精品网络,下好“先手棋”,加快推进900MHz低频打底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强化“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担当作为。随着5G精品网的建设,已经有越来越多地区的用户为中国联通打上网络好、服务好的标签,未来随着900MHz 5G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打底网的加快部署,相信会有更多用户充分认可中国联通的高质量网络和优质服务。

      亮点四:携手腾讯成立新公司,瞄准CDN和边缘计算两大业务

      在近期中国联通A股涨停的背后,中国联通下属子公司联通创投拟与腾讯创投新设的合营企业一事成为调动投资者热情的直接推手。在其背后,电信运营商加码与科技巨头合作的趋势,电信运营商业绩增长动能的转换,以及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凸显出的产业链价值都在激发着资本市场的热情。

      谈及此次与腾讯设立新公司事宜,陈忠岳表示,中国联通正在积极推进该合营公司的组建,新成立的合营企业将立足于自主研发,形成完整的CDN/MEC平台能力、运营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为高清视频产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新一代CDN以及边缘计算服务。从长远看,合营公司的成立将显著放大双方在产品研发、网络云化以及营销服务的优势,壮大CDN、边缘计算产业链,持续为双方相关业务赋能。

      陈忠岳强调这次与腾讯的合作,是公司诸多合作中的一项探索,混改以来,中国联通与战投伙伴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改革红利持续显现。

      一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云计算领域,依托运营商算力网络和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的双重优势,联通云在几年时间内实现快速超越。

      二是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中国联通在业内首创“2I2C”互联网卡产品模式,通过互联网化手段满足客户个性化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三是内容生态加速构建。深度推进产业合作,紧紧围绕价值经营,打造“终端+内容+应用”一体化的5G泛智能终端生态,赋能消费互联网。

      未来,中国联通将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浪潮,联合产业链头部优势企业,进一步推动与合作伙伴一起打好“团体赛”,共同繁荣数字经济新生态。

      亮点五:投入10亿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一个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投资者关心的核心投资要素之一,刘烈宏表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做好了可能成为推动中国联通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

      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中国联通制定了《中国联通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委员会,成立中国联通科协,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站在新时期的历史方位,中国联通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转型发展利好不断,连续三年被授予“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科创转型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稳。

      据悉,中国联通科技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的突破;二是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深化;三是联通特色能力体系加快构建;四是科技创新机制体制不断优化。

      刘烈宏介绍,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2%,授权专利数达到1,366件。在7月召开的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大会上,16名院士及3名行业专家入选了16中国联通新一届科技委的特聘专家和顾问,并计划进一步投入10亿元作为公司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预算,单列核心技术攻关激励3000万元。

      下一步,公司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指导意见的落地落实,努力打造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的“新高地”,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引力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安全的“护卫舰”。

      总之,中国联通在数字经济蓝海中拥有确定的增长空间、确定的投资回报。李玉焯表示:“许多股东不仅是中国联通的投资者,更是中国联通的客户,是联通的‘知心人’,我们会始终把涉及到股东切身利益的诉求,尤其是关于提升股东回报的声音放在心上。当然股东回报不仅仅在于一时的股息派发,我们更希望同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一同分享公司长远发展的价值红利。”

    ]]>
    4000多个体工商户首次用上了“智慧小二”!天津银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记者从天津本地法人银行天津银行营业部获悉,截至目前,其本年线上普惠小微贷款投放17.6亿元,投放符合再贷款标准的线下对公贷款8.64亿元,以“真金白银”的投放扶持我市小微企业经营发展。

    深耕区域场景,争做助企纾困“排头兵”

      天津银行营业部所辖营业网点主要辐射环中心城区及远城区,依托“智慧小二”金融服务平台,深耕蓟州区特色旅游集群场景,拓展打造创意米兰生活广场、宝芝源连锁药店、林亭口农贸市场等近50家集群场景,着力拓展符合市民“衣食住行娱”需求的商户,用金融“活水”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为了将纾困政策落实到位,天津银行营业部一方面积极对接各区金融局,落实金融服务专员机制,并与各区街道网格员共同建立智慧金融服务小队,下沉社区开展政策宣讲和平台推广工作,推动政策服务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另一方面,依托“智慧小二”场景建设,扩大特惠商户覆盖范围,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组建成立多支党员突击队,“一对一”入户宣传“天行用呗”,对受疫情影响出现临时经营、还款困难的小微商户,通过合理采取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延长还款期限等纾困政策,切实降低小微商户经营成本。截至目前,累计为1.34万户小二商户提供“天行用呗”授信支持,新增在贷户数4090户。同时,利用“银税e贷”“商超e贷”等创新产品,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了便捷的纯信用线上贷款服务。

      下沉服务重心,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天津银行营业部注重发挥金融行业党建优势和特点,主动外拓,下沉服务。辖内各支行党支部以街道、社区网格群为主阵地,通过书记与书记“结对”、党员与网格员“连线”、员工与居民“牵手”三级联动,积极融入区域化“网格管理”,带动存、贷款业务齐头并进。

      营业部坚持全员主动出击,与网格员“协同作战”,通过支部共建、反诈骗培训宣传、走村串户等形式,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天津日报记者 岳付玉)


    ]]>
    苹果谷歌欲下架推特 马斯克:若是如此则将自己造手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马斯克近日在推特回复中表示,若谷歌苹果在应用商店中下架推特的话,他就要生产一款自己的智能手机作为替代。

    据悉,该网友在推文中表示:“如果谷歌和苹果将推特下架,马斯克可以生产自己的智能手机。大家应该很高兴放弃使用苹果和安卓。马斯克连火箭都能造,一个小小的手机必然不在话下吧。”

    对此,马斯克回应:“希望情况不会变成那样,但如果真是如此,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我是会生产一款自己的智能手机作为替代品。”苹果谷歌欲下架推特 马斯克:若是如此则将自己造手机

    苹果谷歌欲下架推特 马斯克:若是如此则将自己造手机© 由 3DM 提供

    其实,马斯克要进军手机行业的消息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报道,但是彼时的特斯拉仍然身处债务危机中,该消息就没有了下文。

    此外,马斯克在2021年声称自己不喜欢iOS和Android两大主流手机系统,想要打造自己的系统来击败它们,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

    想要挑战Android和iOS的人一直不少,但是没有人成功,即使是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 · 盖茨和他的微软,最终都折戟智能手机市场,如果马斯克的手机面世,对普通用户来说是否真的有吸引力呢?


    ]]>
    英国竞争监管机构将对博通收购VMware交易展开调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1 月 22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一,英国竞争监管机构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宣布,它将对博通收购 VMware 的交易展开调查,以确定该交易是否会引发竞争问题。

    今年 5 月份,博通正式宣布计划以 610 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收购 VMware。就收购规模而言,这笔交易仅次于微软以 690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以及戴尔以 670 亿美元收购 EMC。

    据悉,这笔交易需要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也需要满足包括被收购方股东批准在内的交易条件,预计将在博通的 2023 财年(始于今年 11 月份)完成。

    收购完成后,博通计划将 VMware 与其软件部门的资产进行合并,合并后的业务将以 VMware 品牌运营。

    今年 6 月份,外媒报道称,欧盟计划对博通收购 VMware 的计划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是因为监管机构担心该交易可能会对全球科技行业的竞争构成伤害。上个月,外媒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在 12 月 20 日前就是否批准该交易做出决定。

    今年 7 月份,外媒报道称,VMware 的董事会以及最大股东兼董事长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已经批准了这项拟议中的合并计划。

    上个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把对这笔交易的调查推进到第二阶段,在初步分析中收集了足够的证据,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调查。

    当地时间周一,外媒报道称,为了进行第一阶段调查,CMA 已邀请有关各方在 12 月 6 日前就该交易发表意见。一旦第一阶段调查完成,该监管机构将评估是否进入更全面的第二阶段调查。在第二阶段调查期间,如果这笔交易被发现存在反竞争行为,CMA 可能决定采取行动,包括阻止合并。


    ]]>
    云生、云治、云创 亚马逊云科技实现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全球战略,由内而外,既实现自身目标,又肩负赋能客户的责任,从云生、云治、云创出发,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早在2019年,亚马逊联合发起《气候宣言》,目标是在2040年实现所有业务线零碳排放,相比《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前十年。目前已带动300多家企业加入《气候宣言》。同时,亚马逊也计划在202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去支撑整个亚马逊集团的所有业务运营。

    亚马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副总裁Kara Hurst坦言,“在亚马逊,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都不是简单或者直接的。对于像亚马逊这样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都很广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不会回避挑战,哪怕挑战巨大,我们将坚持持续创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我们相信可持续经营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当务之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所有行业和社会共同行动。”

    亚马逊践行自身脱碳承诺

    可持续发展的外延很广,从脱碳到节水,再到社会责任和循环经济,都是现代企业重要的考量元素。在脱碳领域,亚马逊针对三类碳足迹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 针对直接碳排放,亚马逊此前宣布了零碳运输计划,该计划旨在使每批货物运输都实现净零碳排放。在电动车方面,亚马逊已经从Rivian订购了10万辆电动车,并计划2030年之前交付。在传统卡车方面:亚马逊正在与Infinium合作,将于2023年开始使用超低碳电动燃料为运输车队提供动力。

    • 针对亚马逊基础设施购买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亚马逊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来减少碳排放。

    在全球19个国家投资和建立379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全球225个亚马逊建筑的屋顶安装光伏设备,使用清洁能源为建筑供电。截止到2021年,亚马逊业务运营所使用的能源的85%部分是可再生能源。

    在中国,亚马逊支持的位于山东的太阳能项目和吉林的风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这两个项目预计每年能够产生49.6万兆瓦时(MWh)的可再生能源 ,相当于为25万中国普通家庭提供电力支持,更好地支持绿色发展需求。

    •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通过优化商品外包装及货运流程优化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亚马逊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当货物通过传送带,利用摄像头加计算机视觉辅助技术,能推理出来货物的尺寸,然后系统自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箱子进行包装。避免商品过度包装,从而减少碳足迹。同时当客户购买了多件商品时,尽量更好的调度把这些商品用一个包装配送给客户。

    亚马逊云科技建立责任共担模型 实现云生、云治、云创

    亚马逊云科技在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建立责任共担模型,即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云数据中心的设计,机柜/服务器、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的采购,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冷却过程中水的可持续性等等。

    而客户负责云上自身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如软件架构,选择的云服务,及代码效率等。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为客户提供工具及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去实现云中应用的可持续性。

    这一责任共担模型减轻了客户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压力,让其能够集中资源和精力,实现更上层的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云生、云治、云创三大维度赋能客户,助力用户实现“脱碳”。

    “云生”是指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构建可持续的云基础设施,帮助客户实现通过云原生或迁移上云减少碳排放。

    在电使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不断优化电力供应模式,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使用蒸发冷却技术,改善冷却数据中心的方法,提高能源效率。努力减少与建筑基础设施相关的碳排放。

    “云治”是指亚马逊云科技提升其云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的效率,并帮助客户优化云上工作负载,提升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

    首先客户需要了解自己云上的应用采用的云服务及碳排现状: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碳足迹工具(Amazon Carbon Footprint Tool),提供具体工作负载现在的碳排放量,同时会预测工作负载未来的碳排,以及预测采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可降低多少碳排。 使用量化工具去量化应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变化:细化到衡量单位资源消耗,而不是云上总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业务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采用云上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逐步实现云上工作负载的“零浪费”。

    “云创”是指亚马逊云科技围绕重点行业和场景,开发专属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亚马逊云科技围绕汽车、能源、制造、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碳排放管理、智慧供热、供应链风险管理、绿色能源替换、运输优化管理等重点场景,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合作伙伴一起云上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双碳目标

    在顾凡看来,亚马逊云科技在多个行业场景中,帮助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具有诸多优势,包括:

    • 采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物联网服务轻松地将设备连接到云,实现实时自动化采集数据

    • 采用云上的数据湖处理不同渠道来源的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和交换。

    • 采用云上的Amazon Neptune图数据库处理多层级的复杂供应链体系。

    • 采用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能让客户更快速和更容易地部署自己的机器学习方案,对外部公开的供应商的运营数据、舆情数据做分析。

    • 探索使用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托管区块链服务,真正做到碳排数据防篡改。

    合作伙伴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全球战略发展的基石。在可持续发展上,亚马逊云科技与合作伙伴开展广泛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技术工具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

    其中,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向客户提供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硬件设施,助力企业实现清洁能源替换,加速低碳转型。咨询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提供减排建议。德勤打造“端到端”方案,支持客户可持续转型,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和披露方面的全流程服务。软件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更方便更快速地开展碳排放追踪和管理。

    顾凡表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亚马逊云科技将不遗余力地在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工具和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去帮助客户管理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以及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可持续性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实现双碳目标。”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营收89.449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65.1%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22日早间消息,中通快递(NYSE:ZTO)今天发布了该公司截至9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89.449亿元(约合12.5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3.907亿元相比增长21.0%;净利润为人民币18.955亿元(约合2.66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11.479亿元相比增长65.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9元(约合0.34美元)和人民币2.37元(约合0.3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人民币均为1.43元,分别同比增长67.1%和65.7%。

      根据雅虎财经频道汇总的数据,华尔街4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摊薄收益将达0.19美元。财报显示,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摊薄收益为人民币2.34元(约合0.33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另外,华尔街4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中通快递第二季度营收将达11.1亿美元。财报显示,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89.449亿元(约合12.575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财务要点: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89.449亿元(约合12.5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3.907亿元相比增长21.0%;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24.444亿元(约合3.4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683亿元相比增长55.9%;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8.955亿元(约合2.66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11.479亿元相比增长65.1%;

      -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被视为处置股权法投资的所得收入),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定义为不计入折价、摊销、利息支出和所得税支出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9.976亿元(约合4.2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677亿元相比增长52.3%;

      -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被视为处置股权法投资的所得收入),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8.726亿元(约合2.63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479亿元相比增长63.1%;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9元(约合0.34美元)和人民币2.37元(约合0.3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人民币均为1.43元,分别同比增长67.1%和65.7%;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6元(约合0.33美元)和人民币2.34元(约合0.3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均为人民币1.43元,分别同比增长65.0%和63.6%;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运营活动所提供的净现金为人民币28.233亿元(约合3.96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7.871亿元。

      运营要点: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包裹投递量为63.68亿,与去年同期的57.00亿相比增长1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的接货/送货点总数约为3.1万个;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的直接网络合作伙伴数量超过5850个;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的干线车辆数量约为11000辆;

      - 在约11000辆自有卡车中,有超过9300辆卡车是15到17米长的高运力车型,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6月30日为超过9250辆;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的分类拣选中心之间的干线运输路线约为3750条,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为3700条;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的分类拣选中心数量为97个,其中86个是由公司自行运营的,11个是由公司的网络合作伙伴运营的。

      财务分析:

      营收: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89.449亿元(约合12.5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3.907亿元相比增长21.0%。中通快递第二季度来自于核心快递服务的营收同比增长22.7%,这是包裹投递量增长11.7%以及单票价格上升9.9%的综合结果。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来自于货运代理服务的营收同比下降13.7%,原因是跨境电商需求和定价由于经济疲软和新冠肺炎预期复发而有所下降。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来自于配件销售的营收(主要是用于数字运单打印的热敏纸销售收入)增长14.3%。中通快递的其他营收主要来自于金融贷款业务。

      营收成本: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总营收成本为人民币65.005亿元(约合9.1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8.224亿元相比增长11.6%。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干线运输成本为人民币31.019亿元(约合4.36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8.398亿元相比增长9.2%。单位运输成本减少2.2%,是由于高运力牵引车的使用增加、路线规划改善使得装载率提高所带来的运输效率持续提升抵销了柴油价格上涨所致。与去年同期相比,中通快递的自有高运力车辆增加了约850辆。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分类拣选中心的运营成本为人民币19.341亿元(约合2.7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358亿元相比增长18.2%。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1)与劳动力相关的成本增加了人民币1.470亿元(约合2070万美元),这是工资上涨被自动化驱动的效益提升部分抵销所共同导致的综合结果;(2)由于安装的自动分拣设备数量以及场地增加,折旧和摊销成本增加了人民币6880万元(约合970万美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有441套自动化分类拣选设备投入使用,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9月30日这一数字为370套。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配件成本为人民币1.128亿元(约合159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180万元相比增长22.9%。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其他成本为人民币10.679亿元(约合1.50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539亿元相比增长12.0%,主要由于:(1)扩展末端业务的成本增加人民币1.040亿元(约合1460万美元);(2)信息技术相关成本增加人民币3230万元(约合450万美元)。

      毛利润: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24.444亿元(约合3.4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683亿元相比增长55.9%,这是业务量和单票收入均有所增长以及成本结构稳定的综合结果。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7.3%,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1.2%。

      运营支出: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总运营支出为人民币2.696亿元(约合379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078亿元。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销售、总务和管理支出为人民币4.414亿元(约合621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894亿元相比增长13.4%,主要是由于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增长。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其他运营净收入为人民币1.718亿元(约合242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816亿元。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其他运营净收入主要包含了:(1)政府补贴及税费返还人民币 1.115亿元(约合1570万美元);(2)增值税加计扣除人民币 4820万元(约合680万美元)。

      运营利润: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21.748亿元(约合3.0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605亿元相比增长59.9%。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8.4%上升至24.3%。

      利息收入: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624亿元(约合228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9180万元。

      利息支出: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利息支出为人民币3160万元(约合44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230万元。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人民币2280万元(约合32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510万元,这一变动反映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使用出售银行基于市场情况估计的赎回价评估)。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出售股权投资对象和子公司的收益为人民币6050万元(约合850万美元),主要包括以现金对价人民币2.914亿元(约合4100万美元)出售对金华市中瑞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股份。去年同期并无类似股权投资对象和子公司的出售。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股权投资的投资减值为人民币2630万元(约合370万美元),主要包括有关该公司于Globaltime。 Inc。(中国的一个商品营销及导购平台)的投资的减值损失拨备人民币2180万元(约合310万美元)。去年同期并无类似股权投资的投资减值。

      所得税支出: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4.394亿元(约合618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295亿元。整体所得税率较去年同期增长 2.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适用税率为25%的地方经营主体的税收承诺占比相较于适用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的总部经营主体提升所致。

      净利润: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8.955亿元(约合2.66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11.479亿元相比增长65.1%。

      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9元(约合0.34美元)和人民币2.37元(约合0.3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人民币均为1.43元,分别同比增长67.1%和65.7%。

      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9元(约合0.34美元)和人民币2.37元(约合0.3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基本和摊薄收益人民币均为1.43元,分别同比增长67.1%和65.7%。

      调整后净利润: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被视为处置股权法投资的所得收入),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8.726亿元(约合2.63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479亿元相比增长63.1%

      EBITDA及调整后EBITDA: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EBITDA为人民币30.318亿元(约合4.26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9.677亿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被视为处置股权法投资的所得收入),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定义为不计入折价、摊销、利息支出和所得税支出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9.976亿元(约合4.2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677亿元相比增长52.3%。

      运营现金流: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运营活动所提供的净现金为人民币28.233亿元(约合3.96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7.871亿元。

      融资现金流: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融资活动所提供的净现金为人民币63.418亿元(约合8.91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1.670亿元。2022年8月,中通快递司发行了10亿美元可换股优先票据(以下简称“票据”)。票据将于2027年9月1日到期,按每年1.5%的利率计息。票据可按每1000美元票据本金额转换为31.6296股美国存托股票的初始转换率(相当于初始转换价每股美国存托股31.62美元)转换为美国存托股票。

      业务展望:

      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与宏观经济和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中通快递对此前作出的年度展望作出了修改:预计2022财年包裹投递量将达243.0亿到247.4亿之间,同比增长9%到11%。与行业整体表现相比,中通快递有信心实现全年市场份额至少增长1个百分点的目标。这一预期代表着公司管理层的当前和初步观点,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变。

      股票回购:

      2018年11月14日,中通快递宣布了一项股份回购计划。根据该计划,中通快递获授权在此后18个月内以美国存托股票的形式回购其自身的A类普通股,总价值最高可达5亿美元。2021年3月13日,公司董事会批准将主动股份回购计划延长至2022年6月30日。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批准了对股份回购计划的修改,将可回购的股票总价值从5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并将生效时间延长两年,直至2023年6月30日为止。2022年11月17日,中通快递董事会批准股份回购计划的变动,将可回购的股份总价值由10 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并将有效期延长一年,直至2024年6月30日为止。中通快递预计将从现有现金余额中为回购提供资金。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通快递总共回购了36074242股美国存托股票,平均回购价格为25.21美元,其中包括回购佣金。

      注:本份财报中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1135:1。

      股价反应:

      当日,中通快递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38美元,报收于21.52美元,跌幅为1.74%。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1日下午5点16分(北京时间22日早上6点16分)的盘后交易中,中通快递股价上涨1.18美元,至22.70美元,涨幅为5.48%。过去25周,中通快递的最高价为32.87美元,最低价为16.27美元。


    ]]>
    微软向索尼提供10年协议以保证《使命召唤》会留在PlayStation上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11月22日消息,今年1月,微软Xbox宣布豪掷 687亿美元(约4898.31亿元人民币)收购游戏巨头动视暴雪。

      微软Xbox业务负责人斯宾塞承诺,即便收购获批,《使命召唤》系列游戏仍会在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上存在“数年”时间(超出索尼现有合同),而且未来3款《使命召唤》游戏依然会在PS平台首发。他还说道,“我们重视与索尼的关系”。

      但尽管这样,索尼PlayStationCEOJimRyan依然公开表示“微软的提议在许多层面上都显得不够充分(有诚意)”,并且多次向欧盟审查机构表示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潜在的风险。

      瑞恩表示,微软是“一家拥有长期行业主导历史的科技巨头”,“如果这笔交易继续进行,那么今天游戏玩家所拥有的选择很可能会消失”。

      索尼对英国监管者表示,《使命召唤》非常热门,所以一旦对其施加任何限制,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游戏机的购买选择,有可能令当前的全球游戏机市场领导者PlayStation5处于劣势。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在9月宣布决定对收购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时表示,他们认为《使命召唤》非常重要,以至于失去对它的访问权(或失去对竞争条款的访问权)可能会严重影响索尼的收入和用户群(的选择)。

      作为对CMA的回应,微软称该监管机构的担忧是“错误的”,并声称它“在没有进行适当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就接受了索尼的投诉”。

      后来,微软在提交给英国监管机构CMA的文件中确认:动视暴雪和索尼之间存在一项协议,保证该游戏在数年内无法登陆XGP订阅服务。

      到目前为止,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了这笔交易,但美国、欧洲和其他地区反垄断监管机构尚未做出决定。

      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微软计划斥资690亿美元收购视频游戏巨头动视暴雪的交易展开深入调查,因为他们担心微软的收购可能影响《使命召唤》等热门游戏的特许经营权。

      关于这场索尼与微软间的辩论之争,现在似乎又到了另一个关键时刻。微软表示愿意就《使命召唤》系列的未来发展做出让步。

      微软向《纽约时报》称,它已于11月11日向索尼提出为期10年的协议,该协议将会保证《使命召唤》系列在PlayStation上留存十年。索尼对此拒绝置评。

      微软表示,索尼在误导监管机构,他们告诉纽约时报“该公司夸大了《使命召唤》对其生存能力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斯宾塞上周还曾表示,他愿意向索尼和监管机构做出承诺,即《使命召唤》将比目前已有协议更长久地留在PlayStation上。

      “我认为,我们会写一份合同,若是在其中写上‘永远’这个词可能会有点蠢,但要让索尼愿意接受的长期承诺,监管机构愿意接受的长期承诺,我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IT之家曾报道, 菲尔斯宾塞在接受TheVerge采访中还曾表示,如果公司不在移动领域站稳脚跟,Xbox将难以继续作为一家全球企业运营下去,并声称收购动视暴雪主要是为了拿下CandyCrush的开发商King,而不是《使命召唤》。


    ]]>
    戴尔第三财季营收247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93%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22日早间消息,戴尔科技公司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总净营收为247.21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64.24亿美元相比下降6%;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2.4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36.83亿美元相比下降9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调整后总净营收为247.2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64.32亿美元相比下降6%;调整后净利润为17.0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13亿美元相比增长30%。

      戴尔第三财季调整后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上涨近5%。

      业绩概要:

      在截至2022年10月28日的这一财季,戴尔科技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2.4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36.83亿美元相比下降93%;每股摊薄收益为0.33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68美元相比下降93%。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无形资产摊销支出、税收影响、股权奖励支出及其他一次性项目),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17.0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13亿美元相比增长30%;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30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66美元相比增长39%,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4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1.6美元。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总净营收为247.21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64.24亿美元相比下降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调整后总净营收为247.2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64.32亿美元相比下降6%,但这一业绩仍旧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3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营收将达245.6亿美元。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即净利润率)为1.0%,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9%。不计入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调整后净利润率为6.9%,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0%。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运营利润为17.6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0.46亿美元相比增长6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为23.8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9.56亿美元相比增长22%。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运营利润率为7.1%,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0%。不计入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科技第三财季的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9.6%,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7.4%。

      按业务部门划分的业绩: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产品营收为189.3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09.79亿美元相比下降10%;服务营收为57.8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4.45亿美元相比增长6%。

      按具体业务部门划分:

      -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来自于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的营收为96.3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5.64亿美元相比增长12%。其中,存储部门的营收为44.2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0.03亿美元相比增长11%;服务器和联网部门的营收为52.0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5.61亿美元相比增长14%。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第三财季的运营利润为13.7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94亿美元相比增长54%;在该集团营收中所占比例约为14.3%,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约为10.4%。

      -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来自于客户解决方案集团的营收为137.7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65.56亿美元相比下降17%。其中,商业部门营收达到107.4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23.00亿美元相比下降13%;消费者部门营收达到30.2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2.56亿美元相比下降29%。客户解决方案集团第三财季的运营利润达到10.6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1.42亿美元相比下降7%;在该集团营收中所占比例约为7.7%,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约为6.9%。。

      其他财务信息: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总营收成本为190.1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08.90亿美元相比下降9%。其中,产品营收成本为156.0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78.33亿美元相比下降13%;服务营收成本为34.1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0.57亿美元相比增长12%。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毛利润为57.0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5.34亿美元相比增长3%;毛利率为23.1%,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0.9%。不计入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科技第三财季的调整后毛利润为58.6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7.29亿美元相比增长2%;调整后毛利润率为23.7%,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1.7%。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总运营支出为39.4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4.88亿美元相比下降12%。其中,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32.6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8.38亿美元相比下降15%;研发支出为6.7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50亿美元相比增长4%。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总运营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6.0%,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6.9%。其中,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3.3%,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为14.4%;研发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7%,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为2.5%。

      戴尔第三财季来自于业务运营活动的现金变动为3.9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2.51亿美元。

      截至第三财季末,戴尔科技持有的现金和投资总额为65亿美元,递延营收为271亿美元。

      截至第三财季末,戴尔科技的剩余绩效义务为390亿美元。

      戴尔科技第三财季的经常性营收约为5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

      在第三财季中,戴尔科技通过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8.47亿美元现金。

      股价变动:

      当日,戴尔科技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97美元,报收于41.07美元,跌幅为2.31%。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1日下午4点48分(北京时间22日凌晨5点48分)的盘后交易中,戴尔科技股价上涨2.00美元,至43.07美元,涨幅为4.87%。过去52周,戴尔科技的最高价为61.54美元,最低价为32.90美元。


    ]]>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国际机票预订量创单日新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进入冬春航季后,国际入境航班有了明显的恢复信号。航旅纵横数据显示,11月上半月,国际的机票预订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国内航司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40%。11月15日,国际机票预订量创今年单日国际机票预订量新高。与此同时,国际航线平均票价稳中有降,不含税约8554元,同比去年下降约15%。

    近日,多个利好民航的政策陆续发布。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的防疫政策(简称“二十条”),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对民航入境航班旅客的核酸检测要求和隔离时间都做出了调整。同时民航局也指出,行业要配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国际航空客运市场恢复。此外,跨省游政策也有变,文旅部发布跨省游不再和风险区联动管理,这些政策调整加大了旅客出游信心,随着新的防疫政策逐渐落实,国际航线市场也有望迎来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地方疫情政策不断调整,不少旅客会遇到航班自动变更、航班取消等问题,建议有计划出游的旅客,提前在航旅纵横APP上关注航班动态,查看航班近期起降情况,选择实际执飞次数较多的航班,最大程度上减少出行的不确定因素。


    ]]>
    福州大学最新发现:电子烟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1月5日,全球毒理学权威期刊《体内毒理学》(Toxicology in Vitro)刊登了福州大学余素红副研究员团队论文,指出电子烟对细胞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卷烟。

    该研究首次采用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比了电子烟、卷烟对人体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外泌体是细胞内小膜泡,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可作为癌症等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数据显示,卷烟凝集物导致了细胞中更多外泌体蛋白表达差异,且明显富集于癌内通路;而电子烟导致的差异较少。同时,毒理学研究发现,卷烟凝集物明显抑制了细胞活性,而电子烟凝集物没有出现类似负面作用,提示电子烟的细胞毒性相对较小。


    (论文发表于毒理学SCI期刊《体内毒理学》)

    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发现,电子烟可能是一种“减害产品”。

    2021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在《癌症》上发表论文表示,电子烟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戒烟工具,还可以减少烟民肺致癌物的产生。2022年,《Nature》杂志发表评论指出,对牙周健康患者而言,电子烟可能是更安全的尼古替代品,可以减少患口腔癌的风险。

    余素红副研究员表示,本研究首次从外泌体出发,系统分析了卷烟和电子烟的安全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相对危害较小,可能是一种减害产品,”余素红认为,“但电子烟并不是完全无害,非烟民不应当使用。


    ]]>
    Stellantis集团将收购匈牙利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iMotive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17日讯,Stellantis集团与匈牙利汽车技术公司aiMotive宣布已达成协议,Stellantis将收购aiMotive。据悉,aiMotive的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四个关键领域——自动驾驶的嵌入式软件栈、人工智能操作和数据工具、用于硅微芯片的知识产权、用于开发自动驾驶的软件模

    ]]>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收到英国官方通知 要求至少剥离NWF86%股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11月17日电,闻泰科技公告,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接到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正式通知,要求安世半导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相应流程至少剥离NWF86%的股权。经评估,NWF的收购金额、收入及净利润占公司相应指标的比例均小于1%,对公司影响较小,其目前的产能贡献对公司生产经营亦不构成重大影响。

    ]]>
    网易云音乐第三季度营收23.5亿元,同比增长22.5%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17日下午消息,网易(Nasdaq:NTES;HKEX: 9999)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网易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44.268亿元(34.339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231.591亿元和221.907亿元。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994亿元(9.418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52.915亿元和31.818亿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来自持续运营的净利润为74.696亿元(10.501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54.098亿元和38.578亿元。

    财报显示,网易第三季度云音乐的净营收为23.572亿元(3.314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21.915亿元和19.247亿元。


    ]]>
    网易有道第三季度营收14亿元 拟回购不超过2000万美元股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17日下午消息,网易有道(NYSE:DAO)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网易有道第三季度净营收为14亿元(1.972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0亿元增长35.0%。归属于网易有道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净亏损为1.839亿元(259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253亿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网易有道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净亏损为1.644亿元(231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002亿元。

      第三季度业绩:

      净营收为14亿元(1.972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0亿元增长35.0%。

      学习服务净营收为8.885亿元(1.24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6.475亿元增长37.2%。

      智能设备净营收为3.565亿元(501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2.545亿元增长40.1%。

      在线营销服务营收为1.575亿元(221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370亿元增长14.9%。

      毛利润和毛利率

      毛利润为7.602亿元(1.06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5.469亿元增长39.0%。毛利率为64.5%,而2021年同期为65.0%。

      运营费用

      总运营费用为9.792亿元(1.377亿美元),而2021年同期为7.726亿元。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7.098亿元(998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5.534亿元增长28.3%。

      研发费用为2.129亿元(299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636亿元增长30.1%。

      总务和行政费用为5650万元(79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为5560万元。

      运营亏损

      运营亏损为2.190亿元(308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运营亏损为2.257亿元。运营亏损率为15.6%,而上年同期为21.7%。

      净亏损

      归属于网易有道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净亏损为1.839亿元(259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253亿元。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网易有道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净亏损为1.644亿元(231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002亿元。

      归属于网易有道普通股股东的每股ADS基本及摊薄净亏损为1.49元(0.21美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1.84元。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网易有道普通股股东的每股ADS基本及摊薄净亏损为1.33元(0.19美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1.63元。

      资产负债表

      截至2022年9月30日,网易有道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9.531亿元(1.340亿美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16亿元。

      2022年第三季度,运营现金流为2.941亿元(4130万美元),资本支出总额为1270万元(180万美元)。

      股票回购:

      网易有道今日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最多将回购2000万美元的公司股票。


    ]]>
    亚马逊云科技与武田制药、埃森哲联手打造TakedaSpark+ 助力武田中国数字化 “拓维”再升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11月9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亚马逊云科技与武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武田制药)、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埃森哲)签署了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启动 “TakedaSpark+” 2022年武田中国创新挑战赛。三方将通过创新挑战赛为“TakedaSpark+”招募、筛选具备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和致力打造数字化健康解决方案的医疗创新企业。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团队负责人顾青,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跨国企业及电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沈涛,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朱虹共同出席了本次签约活动。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也受邀见证签约仪式并对三方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一直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像TakedaSpark+这样的创新孵化平台,是全球创新时代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新手段、新工具。今年TakedaSpark+的升级结合了多方智慧,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势必能为数字创新与健康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将推动更多在华外资企业与本土创新企业间的互动,探索更先进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创造更全面的价值。”

    TakedaSpark是武田于2021年启动的创新孵化平台,旨在探索高附价值的创新医疗方案和规模化的落地场景,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以及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创新服务。通过升级后的TakedaSpark+,武田中国将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和埃森哲,凭借各自在医药健康、专业咨询和技术孵化方面的专长,共同挖掘在“数字疗法”、“早筛诊断”和“智慧服务”领域具有真正落地价值的项目。在孵化过程中,三方将秉承TakedaSpark+创新孵化平台“合作、共赢、落地”的核心战略,探索构建数字医疗领域孵化到商业化全周期的产业合作模式。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跨国企业及电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表示:“我们非常荣幸与武田制药及埃森哲在全球和中国通力合作,并共同打造全新升级的武田中国创新孵化器‘TakedaSpark+’。作为一家拥有240年历史的医药企业,武田制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前瞻性和行动力。相信通过此次合作,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也将为生命健康领域带来更多的云上创新,为社会创造福祉。”

    “升级后的TakedaSpark+是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赋能更多优秀的医疗创新企业,深入地参与中国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生态圈的融合共创,朝着推动武田中国成为武田全球创新之源的目标不断靠近。” 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武田近年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拓维中国’战略为基础,在成为武田全第二大市场的目标引领下,我们又一次以创新者的身份站在这里,为中国,为患者。”

    一直以来,武田制药力争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以数据为驱动、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生物制药企业。为此,武田制药于2020年在全球层面与亚马逊云科技和埃森哲达成了为期五年的全球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基于此项合作协议,亚马逊云科技和埃森哲将助力武田将数字化融合进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经营和投资的全价值链中,真正赋能企业发展。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三方签订合作备忘录,深化了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致力打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的行业典范。

    亚马逊云科技在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和丰富的客户应用实践,其医疗与生命科学团队已经成立超过8年,成员平均拥有超过18年的行业从业经验。通过领先的云技术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联合中国数十家行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从咨询到实施的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推动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助力基因测序的数据存储与分析,赋能全程合规的生产制造与商业化运营等。截至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为全球超过4200家医疗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云计算技术和支持。其中,全球前20大药企中19家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超过400家客户将业务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上。


    ]]>
    The Trade Desk:五大关键因素影响消费决策 近六成美消费者今年假日季对购买中国品牌产品持开放态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领先的广告科技公司 The Trade Desk(纳斯达克:TTD,以下简称TTD)委托调研公司YouGov进行的《抢滩北美:2022假日购物季营销洞察》显示,今年的美国假日季消费市场为中国品牌带来了巨大的营销机会。

    营销佳机:55%受访美国消费者对购买中国品牌产品持开放态度

    此次调研显示,尽管面临通胀压力,但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假日季中大多数美国人无论是为朋友家人购买礼物(58%),还是为自己和家中添置物品(56%),预计都将有相同甚至更多的花费。调查进一步发现,超过二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55%)愿意在这个假日季购买中国品牌的产品。假日消费的回暖,对中国品牌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消费者打算在假日季期间购买的热门品类,恰好与他们愿意选购的中国品牌品类相同。这其中就包括服饰与饰品、玩具游戏和周边收藏品、家居生活类产品。此外,兴趣爱好(如乐器)与文具类、移动与小型电子设备类、消费电子类产品,以及线上游戏亦深受消费者追捧。

    The Trade Desk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吴昱霖表示:美国假日购物季已成为中国出海企业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环境下寻求增长的一个机会点。我们的调研显示,美国消费者购物热情持续高涨,且对购买中国品牌产品持开放态度。中国品牌完全可以从上述发现中获得信心,充分利用程序化广告的精准定位与全渠道覆盖能力,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推动营销转化,抓住今年假日季中的增长机会。

    赢取受众关注:与家人观看流媒体电视成假日季热门活动

    此次调研表明,在流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是中国出海品牌吸引美国消费者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特别的,与家人一起在流媒体上观看电影或节目将是受访美国消费者假日季的热门活动,这让智能电视(Connected TV, CTV)成为品牌获取美国购物者关注的有效方式之一。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充分利用零售数据为广告主提供用户洞察,基于网页的零售平台也成为触达消费者的另一有效途径。事实上,39% 的受访者表示,其了解新品牌与产品的首选渠道是通过浏览网站。同时,调研还发现超过三分之一 (34%) 的受访者在假日季也有听歌放松的习惯,这意味着品牌主亦可以通过流媒体音乐平台与消费者进行有效互动。

    不容忽视的品牌力:撬动全渠道建设品牌

    TTD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时机对品牌建设来说至关重要:约75%的美国消费者在11月和12月便开始为冬季假日购物做准备。而出海广告主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美国消费者在购买中国品牌时,会优先考虑五大因素,分别是:产品质量、产品性价比、价格实惠、网上的用户好评和品牌美誉度。

    The Trade Desk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吴昱霖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确实有很大的需求。中国出海品牌应该紧紧抓住这两个月的时间窗口,做好相应的推广活动。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的五大因素中,大部分都与品牌相关,中国出海品牌需要考虑如何在推广中持续打造和传递他们的品牌力’ ”

    吴昱霖进一步建议:中国出海品牌应该借助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的这些媒体渠道,采用囊括了智能电视(CTV)、流媒体音乐平台、零售媒体和数字户外广告(DOOH)等在内的整合营销策略,充分利用数据及用户洞察,通过程序化投放的方式有效触达目标用户。另一方面,他们更要注意利用故事的力量,在智能电视(CTV)、流媒体这样的优质渠道上传播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内容,强化其高质量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力, 抓住今年假日季的绝佳商机,大放异彩。

    调研方法

    The Trade Desk萃弈《抢滩北美:2022假日购物季营销洞察》由调研机构YouGov202210月中旬透过线上问卷方式完成。该调研访问超过1,000名受访者,调查结果已经过加权处理,样本代表美国全国的成年人。


    ]]>
    IBM研究:全球消费者购物和旅行更加关注可持续性选项和品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根据IBM(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最近发布的年度全球假日购物和旅游报告,尽管全球许多消费者已准备好重启假日购物旅游的庆祝模式,然而鉴于全球经济和政治等各种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出现,消费者的假日计划依然笼罩在阴翳当中。

    IBM_China_survey
    IBM_China_survey

    研究发现,2022年的购物预算比2021年增长了8%,这与贝恩经济预测一致,假日旅游的预算几乎增长了一半。然而,包括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在内的经济问题,成为三分之二受访消费者今年假日季节最担忧的问题。59%的受访者担心供应链中断,因为这可能使假日购物更难或更贵。

    IBM Consulting 消费者能力中心负责人、合伙人Karl Haller说:"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希望在2022年重启过去两年不得不停下来的节日庆祝模式。他们提前开始制定购物和旅行计划,同时希望通过免费退货或免费取消订单等选项来对冲风险。为了适应消费者行为的这些变化,零售商需要在产品库存、履行和退货方面有更好的可见性和可追溯性。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他们实时了解、优先处理和解决关键问题。"

    其它值得注意的发现包括:

    通货膨胀、天然气价格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消费者的计划

    消费者这个假期的担忧正转向不确定的经济和供应链状况,例如:

    • 如果通货膨胀继续推动价格上涨,近一半的受访消费者将会减少支出。如果他们被迫削减假日购物预算,超过60%的人表示会削减服装,鞋类,珠宝和配饰等非必要类别商品。

    • 如果由于供应链问题而无法获得商品,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降低消费;但如果他们能轻松地找到替代品,30%的人会花更多钱去买替代品。

    • 如果汽油价格下跌, 3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会更多地在实体店购物。

    消费者在提前制定旅行和购物计划的同时,希望有灵活开放的购物选项。

    58% (去年仅44%)的受访消费者计划提前开始假日购物,近有三分之二的人计划采用预购的方式,以便在保证价格的情况下按时获得产品。

    同时,消费者希望有灵活开放的购物选项。近七成的受访者会选择那些提供免费取消和更改订单、免费退货,以及提供COVID-19安全环境的品牌或零售商。研究结果似乎表明,由于本季对供应链和产品供应的持续担忧,这些福利通常物有所值。

    旅游业也是消费者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的一个领域,他们希望能减轻因通货膨胀和油价波动导致类似价格变化这一的风险。研究发现,假日期间的平均旅行需求将上升9%,78%的受访消费者计划在10月前(61%)或10月(17%)就购买机票。

    尽管经济困难,可持续性仍然是大多数受访者的首要考虑因素

    与去年的报告一致,可持续性仍然是全球受访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Haller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他们的购买行为与他们的价值观结合起来,那些能够提供更多环保选择的零售商和品牌有可能在假日消费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四分之三(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假期购物时会考虑可持续性。29%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购物时会捆绑多个订单以助力减少碳排放,38%的人会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五分之二的人会选择在附近购物(42%),并购买有环境可持续性或社会责任品牌的产品(41%)。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41%的平均溢价,他们愿意为可持续航空旅行支付34%的溢价,为可持续住宿支付37%的溢价。

    IBV 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观点,以及他们在这个假日季节购物和旅行的计划,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于 2022 年 8 月对 9 个国家/地区(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墨西哥、西班牙、英国、美国)的 12,000 多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
    员工数量减半?小马智行回应:不实,人员正常流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1月7日午间消息,有报道称自动驾驶头部公司小马智行裁员,员工数量减半。对此,小马智行方面向新浪科技回应称,员工数量减半不实,小马智行在进行业务架构调整,属于人员正常流动。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业务运转正常。

    “小马智行裁员50% 或者员工数腰斩的信息不实,目前小马智行在进行业务架构调整,属于人员正常流动。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业务运转正常。”小马智行方面表示。


    ]]>
    苹果公告:郑州富士康目前产能大幅降低!当地工厂:即将启动招工,每小时工资30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张锦河    

      据上海证券报,11月7日上午,记者从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获悉,富士康郑州工厂即将启动招工,具体招工政策以小时计算,每小时工资30元,工期至2023年2月15日。

      同时,富士康郑州工厂为鼓励老员工返厂,2022年10月10日至2022年11月5日离职返乡人员,入职后将给予一次性关爱补贴500元。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表示,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公司当前各项防疫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园区生产与生活秩序陆续恢复正常。

      11月6日,苹果官网发布了一则声明称,疫情限制暂时影响了位于郑州的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主要组装设施。郑州工厂目前的产能大幅降低。

      “正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所做的那样,我们将供应链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苹果还表示,“我们看到,(市场)对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机型的强劲需求。然而,我们现在预计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出货量将低于我们之前的预期,顾客将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到新产品。”

      “我们正在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以恢复正常的生产水平,同时确保每个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苹果说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富士康郑州园区是目前全球iPhone的最大生产基地,疫情之下也直接影响了手机供应链。Strategy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向记者分析道:“我们估计富士康郑州厂区的产能占全球iPhone总产量的50%左右,iPhone 14系列均有生产。考虑到消费者需求、渠道库存情况、和生产可替代性的角度,这次iPhone 14 Pro受到了更大影响。”

      她还表示,富士康正在将订单转移到其他设施。对于在中国生产iPhone,可以选择深圳工厂,富士康深圳园区目前正在为其iPhone产品线积极招聘员工。随着富士康在郑州的管理和资源供应改善,StrategyAnalytics倾向于认为目前的劳动力将很快稳定下来,情况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得到控制。

      “我们认为会产生即时/短期影响(约占全球iPhone制造能力的8%至10%)。如果一切都按预期得到控制,那么对整个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吴怡雯谈道,“同时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苹果将会转移部分郑州工厂的iPhone14 Pro的产能至其他企业和其他国家。”

      近期以来,富士康郑州园区疫情、员工徒步回乡,引发了大家对员工安置和生产运营的担忧。目前,对于有返乡意愿的员工,富士康已联合政府统一组织人员和车辆,做好点对点有序返乡服务。同时,富士康为留下来工作的员工和隔离员工,提供额外的奖金或补贴。产能方面,富士康表示会协调厂区进行产能备援。

      11月7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发布了10月营收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前10月累计营收为5兆4415亿新台币,年增16.89%,为历年同期新高,服务器市场需求旺盛。其中,10月营收为7766亿新台币,月减5.56%,年增40.97%。同时,鸿海精密度对四季度业务的展望进行了调整,原先公司对第四季的“能见度”为“审慎乐观”,因疫情影响郑州厂区之部分营运,公司将会“下调”第四季展望。

      公告还指出:“有关目前郑州厂区防疫以及营运状况,河南省政府已明确表示,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富士康。当前更是会戮力同心,以最快速度扑灭疫情,并恢复满产能生产。”


    ]]>
    GMAC发布2022年全球商学院申请趋势报告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根据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GMAC)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在匹配的课程样本中,申请商学院研究生的总人数比疫情时期的峰值有所下降,同比下滑3.4%。此前,在疫情开始期间,2020年的申请数量同比增长2.4%,并在2021年保持了这一水平,当时学校报告的需求同比增长0.4%。然而,随着疫情对出行的影响减少了这种入学周期,国际申请数量出现显著回升,特别是那些申请美国项目的学生。大多数美国项目均报告了国际申请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全日制两年MBA项目(80%的项目)和STEM指定项目(61%)。在大中华区,今年大多数的项目也都报告了申请量的增长。同样,在欧洲,今年大多数MBA项目要么保持稳定,要么有更多来自海外的申请。

    业内规模较大且被广泛引用的《GMAC申请趋势调查》于7月至9月进行,收集了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264所商学院的950个项目所提交的申请数据。这项调查旨在调研对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GME)项目需求的迅速变化。2022年调查是第24届年度调查,或许反映了疫情大流行即将结束时的情况,并深入了解后疫情时代可能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和亚洲的大多数项目中女性申请均有所增加或比例保持不变。 欧洲(58%)和亚洲(57%)的大多数相应课程申请均有所增加或女性申请数量保持不变。此外,半数以上的美国项目保持不变或来自代表性不足人群(URP)的申请有所增加,特别是数据分析硕士(66%)和管理硕士(65%)。

    GMAC首席执行官Joy Jones表示:"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欧洲和亚洲的女性以及美国代表性不足群体越来越渴求能够让他们获得能力和技能从而实现其职业目标的商科教育。商学院界共同努力吸引多元化人才且势头令人鼓舞,这点尤为值得赞赏。"

    其他关键发现:

    一.随着国际化的大浪潮,商科硕士项目的申请数量不断激增

    商科硕士项目(包括管理硕士、财务硕士和数据分析硕士)的全球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2%。除会计硕士之外,美国所有商科硕士项目中,录得国际申请量增加的项目占比大于报告减少的。申请美国项目的国际学生中,专业学位的比例尤其高,包括供应链管理硕士(93%)、市场营销硕士(76%)和数据分析硕士(61%)。

    图1: 2018-2022年全球商科硕士项目申请量变化
    图1: 2018-2022年全球商科硕士项目申请量变化

    GMAC董事会成员,卡内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校长兼财务教授Isabelle Bajeux-Besnainou表示:"商科硕士项目传统上对国际申请人很有吸引力。随着疫情引起的限制逐渐缓解,人们学会与病毒共生并加以应对,我们预计国际流动性将继续反弹。"

    二.亚洲地区留住了更多的人才,而加拿大的申请趋势则相反

    疫情期间,亚洲地区的商学院能够吸引本应外流的候选人。 尽管今年亚洲项目的总申请量增长和下降比例大致相当,但那些经历了增长或稳定的项目在本土(60%)和国际(63%)的比例均有所增加。这一趋势与GMAC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潜在申请者调查相一致。该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亚洲一些传统流动性地区的学生或将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国内学习。在大中华区的商学院项目所提交的样本中, 2022年和2021年相比,大多数的项目申请都出现了增长(59%)。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女性的申请。与上一年相比,10 个项目中约有 7 个项目的女性申请量有所增长。总体而言,这些项目的申请者中女性代表的中位数为 55%。

    图2: 2018-2022年大中华区项目申请趋势
    图2: 2018-2022年大中华区项目申请趋势

    加拿大课程的国内和国际申请量均出现显著下降。在对过去两年的每项调查做出回应的加拿大项目中,申请总数同比下降23%,75%的课程均报告国内申请人数下滑,68%则报告国际申请人数下滑。这一趋势逆转了加拿大学校自2017年(当时,美国的签证供应减少)以来取得的积极成果。

    三.尽管美国本土对专业MBA课程的需求下降,但其弹性制MBA项目仍获得了巨大的吸引力

    今年,略多于一半的弹性制MBA项目(允许学生在修习期间切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状态)申请数量出现增长。此外,女性申请人占弹性MBA申请人数的44%,高于美国其他任何MBA项目的申请比例。

    图3: 2018-2022年美国弹性制MBA项目申请变化
    图3: 2018-2022年美国弹性制MBA项目申请变化

    与此同时,今年美国大多数专业MBA项目收到的申请数量均有所减少,包括在线MBA(占项目的76%)、在职MBA(75%)和EMBA(67%)。事实上,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国在线MBA项目的申请人数连续第二年下降。

    GMAC首席营销官Maite Salazar表示:"在就业市场白热化、(北美)大辞职潮导致劳动力总数减少的情况下,灵活性最强的项目对职场人士,尤其是女性最具吸引力,这一点并不足为奇。"

    关于GMAC

    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委员会(GMAC)是一家由全球一流研究生商学院组成的以使命为驱动的协会组织。GMAC成立于1953年,为研究生级别的管理教育行业提供全球的研究、行业会议、招聘工具和评估方法,以及有助于指导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资源、活动和服务。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简称:GMAT™)由GMAC拥有和管理,是全世界使用广泛的商学院入学评估方法。

    每年有超过1200万的申请学生依靠包括mba.com和gmat.com.cn在内的GMAC网站来了解MBA和工商硕士课程,与世界各地学校联系,准备和注册考试,并获取成功申请MBA和工商硕士课程的相关建议。BusinessBecause和The MBA Tour是GMAC的子公司。GMAC是一家全球性组织,在中国、印度、英国和美国设有办事处。


    ]]>
    J.D. Power研究:拥车时间越久,设计缺陷类抱怨越突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 | 君迪今日正式发布2022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研究显示,2022年,设计缺陷类问题的抱怨数达到了78个PP100, 占行业总抱怨数的42%,且随着拥车期的延长,由设计缺陷引起的抱怨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今年是J.D. Power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亦是全新一代车辆可靠性研究平台 (VDS 2022) 启用的第一年。新平台增加了衡量车载技术长期质量表现的问题,并且增加了"驾驶辅助"问题类别。该研究衡量的是拥车期在13至48个月之间的中国车主在过去6个月中遇到的问题,涵盖9个问题类别(车身外观、车身内装、驾驶体验、配置/操控系统/仪表板、信息娱乐系统、空调、座椅、动力总成和驾驶辅助)的177个汽车质量问题。总体可靠性由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质量越好。

    质量问题分为故障类和设计缺陷类,故障类主要是指发生故障后影响正常功能的问题,设计缺陷类主要是指由于设计的原因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问题。研究显示,在不同的拥车阶段,故障类问题的抱怨均高于设计类问题,但抱怨数随着拥车时间的推移,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设计缺陷类问题则随拥车期的延长,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拥车1-2年时,用户对设计类问题的抱怨数为68个PP100;拥车期进入2-3年和3~4年这两个阶段时,用户对该类别的抱怨数分别上升至81个PP100和96个PP100,反映出设计缺陷类问题在车龄较大车型中更为显著。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表示: "设计缺陷类的抱怨在长期质量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与今年发布的《中国新车质量研究》呈现一致的趋势,反映出设计缺陷类的质量抱怨,无论在新车阶段,还是长期拥车阶段,都持续影响着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事实上,随着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硬件和软件都将影响质量表现,车企需要在开发阶段就形成一体化的战略思维,提升软硬件协同迭代的能力。"

    以下为研究的其他发现:

    • 豪华品牌的可靠性表现处于领先地位:今年豪华品牌的可靠性表现为163个PP100,相较主流品牌(184个PP100)减少了21个PP100。其中,车身外观,车身内装和座椅是豪华品牌领先主流品牌最多的三个方面,抱怨数分别低于主流品牌7.1个PP100、3.6个PP100和3.4个PP100。

    • 设计缺陷类问题中,信息娱乐系统抱怨数最高:信息娱乐系统的总抱怨数为24个PP100,其中由设计缺陷造成的抱怨数占到17个PP100,成为9大问题类别中设计类问题抱怨最高的类别。针对信息娱乐系统,抱怨最集中的前五大问题分别是:收音机难以/无法收到信号、电源插座/USB接口数量不够、触摸屏/显示屏不易看清/反光严重/容易变脏、车载导航系统不准确/地图陈旧、内置语音识别 - 经常无法识别指令,或不容易理解/使用。

    • 自主品牌在紧凑型轿车的可靠性上具有优势:从细分市场来看,自主品牌的紧凑型轿车整体抱怨数为158个PP100,优于行业平均6个PP100。此外,自主品牌在中型基础轿车和中型高端经济型轿车的细分市场也有一定竞争力,但在SUV和MPV市场的可靠性表现略逊于其他阵营。

    排名最高的品牌和车型 

    保时捷(136个PP100)荣获豪华车品牌可靠性第一名。路虎(145个PP100)和宝马(147个PP100)分列豪华车品牌第二和第三名。

    一汽丰田(159个PP100)荣获主流车品牌可靠性第一。长安福特(168个PP100)别克(170个PP100)分列主流车品牌第二和第三。

    除此之外,WEY(177个PP100)荣获中国自主品牌可靠性第一,吉利(178个PP100)和领克(178个PP100)并列自主品牌第二。

    车型层面,共有12个品牌的16款车型在2022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中摘得细分市场奖项。

    • 宝马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宝马1系列、宝马5系列和宝马X1。

    • 保时捷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保时捷Cayenne、保时捷Macan。

    • 上汽大众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大众Polo和大众帕萨特。

    其他获得各自所在细分市场奖项的车型有宝骏360、别克全新GL8、雪佛兰新科沃兹、福特锐界、广汽传祺GS3、吉利缤瑞、本田缤智、现代名图 、丰田RAV4。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豪华车品牌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豪华车品牌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主流车品牌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主流车品牌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自主品牌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自主品牌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轿车细分市场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轿车细分市场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UV MPV细分市场排名
    2022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UV MPV细分市场排名

    2022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VDS)基于2017年12月至2021年5月之间购车的37,345位车主的真实反馈。研究覆盖48个品牌的208款车型,数据收集工作于2022年1 月至2022 年6月间在70个中国主要城市进行。


    ]]>
    年轻人才的期望和雇主可供条件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WMAE)排名》突显大学生的工作预期与雇主在经济降温环境下可提供的条件越来越不相符。"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未来高收入"现在成为商科、工科和IT大学生三大优先考虑事项中的两个,也是增长最快的优先考虑事项之一。 

    Universum首席执行官Mats Röjdmark表示:"在过去18个月中,雇主提供慷慨的合同和工作条件来吸引年轻人才,因为许多地区的需求大于供应。现在招聘在放缓,我们预计2023年将达成更加现实的就业协议。"

    从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雇主品牌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Universum,对9个最大经济体的185067名学习商科、工科和IT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这项调查询问学生在考虑未来就业时,哪些雇主属性最具影响力,哪些雇主品牌最受青睐。主要研究结果:

    在商科学生中,Google降至第2位。Apple挤掉了它的霸主地位,排名上升两位,升至第1位。(Google仍在工科和IT学生中排名第一。)

    生活质量仍然是一个日益重要的优先考虑事项。在40个雇主属性中,"工作-生活平衡"排名在2022年上升了6位,在重要性方面位列第8,而"灵活工作条件"则上升了7位,位列第10。 

    "躺平"(quiet quitting)的证据? 被问及对未来雇主的优先考虑事项排名时,年轻人选择"挑战性工作"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这是2022年排名下降最大的事项。 

    Universum全球客户总监Richard Mosley表示,2022年的研究为雇主的2023年预算提供了关键的数据点:"公司仍然渴求IT、商科和工科领域的年轻人才,但预算紧缩可能会迫使他们做出艰难的决定。现在,各组织相比以往更需要采取数据驱动的方法来进行雇主品牌推广、信息传达和渠道战略制定。"


    ]]>
    高通第四财季营收113.96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3%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3日早间消息,高通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高通第四财季营收为113.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3.36亿美元相比增长22%;净利润为28.7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7.98亿美元,同比增长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四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5.4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9.16亿美元相比增长22%。

      高通第四财季营收略微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符合分析师预期,但对2022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展望均未能达到预期,从而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7%。

      第四财季业绩:

      在截至9月25日的这一财季,高通的净利润为28.7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7.98亿美元,同比增长3%;每股摊薄收益为2.54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2.45美元。同比增长4%。

      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四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5.4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9.16亿美元相比增长22%;每股收益为3.13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55美元相比增长23%,这一业绩符合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3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3.13美元。

      高通第四财季营收为113.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3.36亿美元相比增长22%。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四财季的调整后营收为113.8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3.21亿美元相比增长22%,这一业绩略微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2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四财季营收将达113.7亿美元。

      高通第四财季运营利润为36.6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29.02亿美元。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四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为42.5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调整后运营利润为34.02亿美元。

      高通第四财季来自设备和服务的营收为98.0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76.32亿美元;来自授权的营收为15.8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7.04亿美元。

      按具体业务部门划分,高通CDMA技术集团第四财季营收为99.0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7.33亿美元相比增长28%;税前利润为33.8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4.64亿美元相比增长37%。高通技术授权集团第四财季营收为14.4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5.58亿美元相比下降8%;税前利润为9.8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1.14亿美元相比下降11%。

      高通第四财季总运营成本和支出为77.3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4.34亿美元。其中,营收成本为48.68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9.37亿美元;研发支出为21.7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8.78亿美元;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6.8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19亿美元。

      高通第四财季的运营现金流为14.4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现金流为10.77亿美元。截至2022财年第四财季末,高通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30.99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21财年第四财季末为71.16亿美元。

      高通在第四季财季中以派发现金股息的方式向股东返还了8.41亿美元现金,约合每股0.75美元;并回购了300万股股票,以此向股东返还了5亿美元现金。总体而言,高通在这一财季中总共向股东返还了13.41亿美元现金。

      2022财年业绩:

      在整个2022财年,高通的营收为442.00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335.66亿美元相比增长32%;净利润为129.36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净利润90.43亿美元相比增长43%;每股摊薄收益为11.37美元,与2021财年的每股摊薄收益7.87美元相比增长44%;税前利润为149.98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102.74亿美元相比增长46%;运营利润为158.60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的运营利润为97.89亿美元。高通2022财年运营现金流为90.96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的运营现金流为105.36亿美元。

      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2022财年的调整后营收为441.69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334.67亿美元相比增长32%,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为142.54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98.11亿美元相比增长45%;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为12.53美元,与2021财年的8.54美元相比增长47%,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2022财年的调整后营收将达441.1亿美元,2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2022财年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12.51美元。

      高通2022财年的调整后税前利润为165.98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112.63亿美元相比增长47%;调整后运营利润为170.67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的调整后运营利润为117.72亿美元。

      高通2022财年来自设备和服务的营收为371.71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为267.41亿美元;来自授权的营收为70.29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为68.25亿美元。

      按具体业务部门划分,高通CDMA技术集团2022财年营收为376.77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270.19亿美元相比增长39%;税前利润为128.37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77.63亿美元相比增长65%。高通技术授权集团2022财年营收为63.58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63.20亿美元相比增长1%;税前利润为46.28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46.27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

      高通在2022财年中总共向股东返还了63.41亿美元的现金,其中以派发现金股息的方式返还了32.12亿美元,约合每股2.86美元;并通过回购股票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31.29亿美元现金,回购的普通股总数为2100万股。

      业绩展望:

      高通预计2023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将可达到92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其平均值为96亿美元,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1名分析师平均预期高通第一财季营收将达120.2亿美元。

      按业务部门划分,高通预计2023财年第一财季CDMA技术集团营收将达77亿美元到83亿美元,并预计技术授权集团营收将达14.5亿美元到16.5亿美元。

      高通还预计,2023第一财季每股摊薄收益将达1.72美元到1.92美元;不计入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预计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2.25美元到2.45美元,其平均值为2.35美元,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3名分析师平均预期高通第一财季每股收益将达3.42美元。

      股价反应:

      当日,高通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4.83美元,报收于112.50美元,跌幅为4.12%。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5点23分(北京时间周四凌晨5点23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高通股价再度下跌7.70美元,至104.80美元,跌幅为6.84%。过去52周,高通的最高价为193.58美元,最低价为104.66美元。


    ]]>
    联通与腾讯设立合营企业获批准 主营边缘计算等业务 双方已在反电信诈骗、云计算等领域有所合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国联通与腾讯获批设立合营公司。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10月27日发布的《2022年10月17日-10月23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显示,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获无条件批准,审结时间为10月18日。

    拟共同控制合营企业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经营者集中审查”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企业合并、收购等经营者集中行为的事前控制。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中国联通与腾讯设立新公司已获得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批准。

    简易案件公示表显示,联通创投最终控制人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通信、通信设施服务、网络接入、电信增值业务、相关系统集成业务等。腾讯产投的最终控制人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联通创投与腾讯产投拟共同设立一家合营企业。其中,联通创投、腾讯产投、有关员工持股平台将分别持有新设合营企业48%、42%、10%的股权,联通创投、腾讯产投共同控制合营企业,该新设企业主要从事内容分发网络(CDN)和边缘计算业务。

    目前,中国联通用户规模达到4.6亿。中国联通是目前唯一一家整体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中央企业。公司在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第260位。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04 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21位。

    据公开资料显示,腾讯此前已参与过中国联通的混改。2017年8月,腾讯、百度、阿里等14名投资方以每股6.83元的价格,向联通A股公司认购约90.37亿股新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17.25亿元,这些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联通A股公司35.2%的股份。而在参与联通混改前,腾讯与中国联通已经在反电信诈骗、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有所合作。

    腾讯高管已任职联通董事

    1月2日,联通公司与腾讯合作设立新公司一事引发关注。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双方曾在2021年就共同在深圳参与投资成立一家公司。此外,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卢山同时担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务。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获无条件批准,审结时间为10月18日。

    天眼查App显示,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100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柳尧杰,由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注册资本6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沈丹,由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曾在2021年参与投资成立深圳市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8%、5%。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陈卫,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等,股东中还包括天翼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等。

    此外,腾讯旗下深圳市腾讯信达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5.2%的股份,且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卢山同时担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务。

    双方均能扩展自身业务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认为,腾讯旗下有腾讯视频,当前腾讯会议功能也开始收费,对于腾讯而言,其属于CDN和边缘计算的需求方,通过投资上游产业,对腾讯来说是向产业链上游拓展,可以提升腾讯对相关服务购买的议价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云算力能力。

    中国联通是运营商,当前积极扩展自己的基础设施,开拓云业务,此举可以让联通业务多元化,摆脱对通信资费的收入依赖。联通也积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之前腾讯投资联通,也有战略合作的目的,当前是将目标付诸实施。对于双方是双赢,也是发挥各自所长,联通在运营商竞争中,会获得更有利的优势。

    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 温婧


    ]]>
    消息称马斯克计划削减Twitter半数岗位:要求员工到办公室上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购了Twitter之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计划在该社交媒体平台上裁撤大约3700个岗位,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量的一半。知情人士称,马斯克此举是为了降低收购成本,此前他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对Twitter完成了收购。

      知情人士还透露,作为Twitter的新主人,马斯克将在周五向受裁员影响的员工发送通知。由于此事尚未对外公布。此外,知情人士还表示,马斯克还打算推翻该公司现行的远程工作政策,要求剩下的员工到办公室报道,但是有一些人可能会例外。

      知情人士表示,马斯克和一个顾问团队一直在权衡裁员和其他政策变化的一系列方案,并补充说裁员的条件仍可能发生变化。其中两位人士说,在马斯克考虑的一个方案中,被解雇的员工将获得60天的遣散费。

      对此,Twitter的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马斯克当前正面临压力,他要想办法削减他说自己支付过高的业务成本。这位亿万富翁在今年4月同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价格收购Twitter,然而当时市场正在下跌。他在随后的几个月内试图退出交易,声称该公司在虚假账户的普遍性方面误导了他。Twitter公司为此提起诉讼,迫使马斯克履行协议,最近几周,马斯克终于回心转意,同意按照此前商定的条款完成交易,该收购交易于上周四完成。

      自从马斯克接手Twitter并解雇了包括首席执行官帕拉格·阿格拉瓦(Parag Agrawal)在内的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后,Twitter员工一直在为裁员做准备。熟悉此事的人士说,上周末,一些担任董事和副总裁的员工被裁。其他公司领导人被要求列出他们团队中可被裁减的员工名单。

      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在本周表示,Twitter产品团队的高级人员被要求减少团队中50%的员工。该人士透露,特斯拉的工程师和主管级员工审查了这些名单。这些人说,裁员名单是根据个人在公司工作期间对Twitter代码的贡献来制定和排名的。评估是由特斯拉人员和Twitter经理共同完成的。


    ]]>
    美国生鲜电商Instacart广告高管接连离职,“百亿美元”广告野心将破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1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日前,美国生鲜电商Instacart负责广告销售的副总裁莱恩·梅沃德(Ryan Mayward)在白领社交网站LinkedIn宣布,他已经离开Instacart,加盟了沃尔玛。在过去一年里,梅沃德已经是第三名从Instacart公司跳槽的广告部门高管,这样的离职潮,让外界怀疑Instacart首席执行官菲基·西蒙(Fidji Simo)的广告野心,是否能变成现实。

      广告高管接连走人

      就在梅沃德离职两个星期之前,Instacart给所有员工发出了一个通知,称原定的上市计划将延期。之前,外界预计该公司将会在今年年底上市。

      去年下半年,Instacart之前的广告业务负责人——首席营收官赛斯·达拉雷(Seth Dallaire)也从公司离职,转而去担任沃尔玛首席营收官,他的工作职责中也包括广告营收。

      此前,梅沃德在Instacart公司是达拉雷的下属。在跳槽之后,梅沃德将继续在沃尔玛公司向达拉雷汇报工作。据悉,梅沃德在沃尔玛的职务是其广告平台“沃尔玛连接”负责销售的高级副总裁。本周一,梅沃德已经在沃尔玛开启了新的职业旅程。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Instacart首席商务管克里斯·罗杰斯(Chris Rogers)扩大了职权,开始负责零售业务和广告业务。

      Instacart一名发言人对新闻界表示,依然对公司广告业务的前景充满信心,这名发言人强调了Instacart在去年推出的可购物视频和广告服务。

      100亿美元目标

      Instacart核心业务是跑腿代购、送货上门,但是该公司已经利用庞大用户规模发起了广告业务,目前向大约5500个消费者品牌销售客户端内的广告位,其中包括百事可乐、卡夫食品、 Campbell等。在广告业务上,Instacart已经向零售业同行发起了挑战,比如克罗格、沃尔玛、塔吉特,以及亚马逊。

      去年,Instacart进行了一轮融资,公司被估值为390亿美元。当时,管理层就放言,未来广告部门要每年贡献至少百亿美元的收入。

      不过从这一轮融资以来,Instacart的业务发展前景越来越充满挑战。今年,该公司已经开始裁减员工、削减开支。美国一家科技媒体报道称,Instacart管理层今年对于自己的估值削减了三分之二,只剩下130亿美元。

      Instacart的广告营收一直在增长,但是规模上还远小于核心的跑腿代购业务。根据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预测,Instacart今年有望实现8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和去年的5.55亿美元相比,增速为45%。

      Instacart发言人透露,今年第三季度,公司从广告和相关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了三成多。不过这名发言人并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数字。

      Instacart目前的总收入主要来自生鲜食品的销售,广告业务正在形成新的营收发动机。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增长了39%,实现6.21亿美元。根据一家权威财经媒体报道,该公司在第二季度已经是盈利的状态。

      根据LinkedIn的资料,梅沃德于2021年3月加盟Instacart公司。当时,Instacart计划开拓客户端上的广告业务,这一战略导致亚马逊公司许多广告高管离职,集体投奔Instacart。

      当时,Instacart也分流了另外一家科技巨头Meta(当时还叫做Facebook)的广告人才,现任首席执行官西蒙、前任总裁卡洛琳·艾弗珊(Carolyn Everson)都来自Meta。不过在去年底,在达拉雷离开Instacart之后,艾弗珊也跟着离开,她一共才在公司工作了三个月。(新浪科技)


    ]]>
    英特尔财报彰显系统级代工渐成气候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0月28日,英特尔公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为153.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1.92亿美元相比下降20%左右。在利润方面,单季度的净利润为10.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8.23亿美元相比下降85%。非GAAP每股收益为0.59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0.33美元,上年同期为1.45美元。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表示,“尽管经济形势正在下滑,我们在本季度仍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并在产品和制程的执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应对商业周期的影响,我们正在积极地缩减成本,推动整个业务能效的提升,以加速转动我们的IDM2.0飞轮,朝着数字化的未来迈进。”

    对于英特尔而言,IDM2.0战略是应对行业变局的重要举措。

    早在去年3月份,基辛格在上任一个月之际,宣布“IDM2.0”战略,其中有一条引起产业界高度关注,即发展代工业务。此后,英特尔不断公布新举动,来证明自己“IDM2.0”的可行性。今年9月,在2022年英特尔On技术创新峰会上,帕特·基辛格又发布了新招数——“系统级代工”。

    反逻辑还是顺应时代?

    英特尔的“系统级代工”逻辑很简单,如字面意思,不仅仅是晶圆代工,还有封装、芯粒、软件,只要英特尔在代工这一领域会什么,就为客户提供什么。堪称掏心掏肺掏家底。

    当然,英特尔也知道,摩尔定律再怎么悬梁刺股,代工这套逻辑光靠自己很难玩得转。当年,台积电开创代工模式时,一点点积累先进制程工艺客户,让自己与客户形成命运共同体。换句话说,台积电先进制程工艺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公司的智慧和日夜操劳。但此前,英特尔发展先进制程工艺,只靠自己琢磨,以及在随后的制程工艺节点的“数字游戏”上逊色于台积电,不过当时产业界人士及专家,普遍认为在晶体管密度和栅极长度方面,英特尔更具优势。

    如今,决心发展代工业务,英特尔的逻辑应该是奔着打破商业模式去的。开放就开放得彻底。除了前面说的代工、封装、芯粒、软件的全面支持,英特尔还认为自己“裸”得不够。今年2月份,英特尔开放X86架构的软核和硬核授权,使客户能够在英特尔制造的定制设计芯片中混合x86、Arm和RISC-V等不同的CPU IP核。今年3月份,英特尔和行业几大巨头,成立了Chiplet标准联盟,正式推出了通用Chiplet高速互联标准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通用芯粒互连)。今年10月份,英特尔宣布将为 USB Promoter Group 开放 Thunderbolt 协议规范,以帮助其他芯片制造商以免版税的形式构建兼容 Thunderbolt 的芯片。英特尔非常擅长从生态入手,做制定标准的人,厚积薄发。

    英特尔的系统级代工其实和产业的时代发展也有微妙的吻合。比如台积电虽为名义上的纯代工厂,但也发展起了先进封装技术,在做着延伸。英特尔的货架上多一个设计,无非就是再做一些设计服务公司的活。两者有精神上的共鸣,只是英特尔干脆多走一步,商业核心逻辑和想法与产业发展是共通的。

    四大核心元素

    前不久,基辛格宣布英特尔将为外部客户和英特尔产品线同时采用内部代工模式(internal foundry model),试图让代工这一分支更为纯粹,至少让客户抛去与一个芯片公司合作代工的心理负担。也在宣告,不管你是谁,来我这,就跟自己人一样。

    这种内部代工模式搭配英特尔系统级代工理念,核心还是看其技术实力。英特尔也在公开资料中提及,自己的四大服务优势:

    第一,晶圆制造。英特尔继续积极推进摩尔定律,向客户提供其制程技术,如RibbonFET晶体管和PowerVia供电技术等创新。英特尔正在稳步实现在四年内推进五个制程节点的计划。

    第二,封装。英特尔将为客户提供先进封装技术,如EMIB和Foveros,以帮助芯片设计企业整合不同的计算引擎和制程技术。

    第三,芯粒。这些模块化的部件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驱动整个行业在价格、性能和功耗方面进行创新。英特尔的封装技术与通用芯粒高速互连开放规范(UCIe)将帮助来自不同供应商,或用不同制程技术生产的芯粒更好地协同工作。

    第四,软件。英特尔的开源软件工具,包括OpenVINO和oneAPI,加速了产品的交付,使客户能够在生产前测试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这四大服务优势算是英特尔的看家本领。合四为一的代工服务,对两类设计企业极具吸引力。一类是中小设计公司,一站式服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设计公司的痛点,加快产品上市,更能节约成本。

    另一类就是想要定制化造芯的终端系统公司。从这几年的系统公司的选择来看,大的系统公司会选择自己成立一个造芯团队,但喜忧参半,核心问题就是成本。通俗点说,养一个奢侈的芯片团队,最终就是改善了自己个别产品的参数和使用体验,竞争力虽然有了,但成本过于高昂。所以,很多系统公司会找设计服务公司,由他们去接触代工厂。如今,英特尔在设计的先进性和代工的先进性上都颇有建树,所以还是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当然,英特尔所需做的就是尽快与头部设计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形成稳定迭代,让自己先进制程工艺技术迅速提高,从而做到全面发展。

    恰逢其时的野心

    今年2月份,英特尔宣布将以5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公司高塔半导体(Tower)。目的也很明确,借助全球前十大代工厂高塔半导体的现有客户群,来迅速扩展,弥补自己业务单一的弊端。另一方面,直接扩大产能,同时一步成为全球主要代工玩家。

    成熟和先进制程工艺两手抓,是英特尔渴求的模式。先进制程工艺虽然有实力的体现,但放眼未来,成熟制程工艺也大有可为,新能源汽车、通信、工业等应用领域大部分是成熟制程工艺。与此同时,近一两年缺芯带来的困扰,缺的就是成熟制程工艺产品。如果收购一旦成功,英特尔把握的是国际产业需求,通过大家缺芯的核心痛点,撬开更多合作伙伴的订单,这是一招非常稳健的棋。

    巨头都是把握时代脉搏很精准的人,今年4月份,英特尔正式启动扩建其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D1X工厂。去年3月,英特尔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钱德勒新建两座芯片工厂。去年5月,英特尔宣布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建立芯片工厂,包括引入先进的3D封装方案Foveros,以升级新墨西哥州封测厂先进封装能力。英特尔近两年扩产动作极其频繁,就是要在动荡时期,逆势投资。同时,这是一种恰逢其时的野心,将眼光放在了三年之后。

    可以推测,英特尔会有更多开放和生态方面的动作,让自己的技术和生意更具包容性。在英特尔身上,IDM一词已经褪去封闭的意味,将自己家底掏出来,并融合到产业里,才是技术升级以及新时代的逻辑。


    ]]>
    欧菲光Q3净亏24亿!计提近15亿坏账 新增长点或难填苹果缺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10月30日讯(记者 王碧微)30日晚,因遭踢出“果链”而备受关注的欧菲光(002456.SZ)发布三季报。Q3欧菲光仍在遭受失去大客户的阵痛,营收大降,陷入大幅亏损。 值得注意,本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近15亿元,该数额较上年翻倍。而在三季报发布前公司多位高管离职,引发市场不少猜想。

      根据三季报,欧菲光前三季度营收108.24亿元,同比下降37.06%;归母净利润亏损32.8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0.49亿元,同比下降44.12%;归母净利润亏损24.07亿元。公司也在三季报中表示营收的减少主要系境外特定客户上年终止止采购关系及其他客户发货量减少影响。

      大额的亏损与巨幅计提亦有关联。在与三季报一同发布的计提公告中,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七个项目共计提了14.95亿元,该数字较上年同期计提的7.45亿元近乎翻倍。

      此外,行业环境持续走低亦是欧菲光“惨痛”业绩的原因之一。 “全球芯片供应持续紧张,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多个行业都出现原材料上涨、供应短缺等等问题,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放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短期内对欧菲所处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欧菲光公司方面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道。

      与苹果的合作已是过去式,曾依赖的消费电子行业亦持续低迷,转型是欧菲光唯一的出路,过去一年多欧菲光在新能源方向投入极高,本期亦有超过8亿元的研发开支。

      Cinno Research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 Elvis Hsu表示,消费电子跨界到新能源汽车的产线,如果非相关安全方面的电子零部件如车窗、座椅和储藏柜等控制元件及存储芯片,其验证期只需一至两年即可完成。但是如果有关安全性的制动元件、动力加速器、安全气囊等相关电子元件则需3-5年以上。

      目前,欧菲光进入汽车领域已近两年,验收时刻已越来越近。根据10月欧菲光微信公众号,提到理想L8/L7新品以及理想L9等五款车型,其配置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的共计5颗200万像素镜头也均由欧菲光供应。这些新业务的放量能否在未来成今年为公司填补失去苹果的缺口,仍待时间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欧菲光多位高管离职亦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9月以来,欧菲光副总经理杨晓波、副总经理蔡高校、副总经理杨依明等高管先后辞职,均表示系个人原因所致。

      (编辑:曹婧晨)


    ]]>
    CLASSERA完成全球教育科技A轮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专注于新兴市场的全球教育科技线上学习公司Classera在A轮融资中成功筹集4000万美元,这是全球教育科技领域以前尚无融资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这也是中东、北非和非洲大部分地区教育科技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

    Classera founders: Mohammad Almadani and Mohammad Alashmawi
    Classera founders: Mohammad Almadani and Mohammad Alashmawi

    此轮融资由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全资公司Sanabil Investments领投,其他投资方有Global Ventures、Endeavor Catalyst、500 Global、Sukna Venture和Seedra Ventures。此外,此轮融资还包括来自硅谷、新兴市场和全球家族财富办公室的多元化投资方。 

    Classera将利用此笔资金继续为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开发其学习超级平台(简称为"LSP"),并巩固其在线上学习和教育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此外,这笔投资将用于在中东、北非、非洲其他地区实现更大的增长,并通过直接销售、渠道合作伙伴和收购,加速其全球扩张,特别是进入亚太(APAC)和其他地区。这笔资金还将帮助Classera通过其专门的企业线上培训平台"LeadXera"更快地扩展到这一庞大行业,这也是此次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

    Classera是中东、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最大的教育科技公司,为3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学习者提供教育。该公司的LSP是一个完全集成生态系统,包括基于人工智能和社交学习的游戏化学习管理平台、增强现实学习应用"C-Reality"、面向教育机构的完整ERP"C-Smarter"、用于零用钱、学费支付和融资的综合电子支付网关"C-Pay"、以及面向教育科技和教育用品的专业教育市场"Edumalls"。这个一站式下的所有功能都旨在简化过程,提高学习参与度,从而获得整体的学习体验。

    Classera的数千家客户包括10多个教育部、私立K-12学校、大学和线上培训公司。该公司与微软、Zoom、亚马逊、英特尔、Udemy和惠普在内的全球和地区企业建立了100多项战略合作关系。去年,该公司与惠普合作推出了一个名为"HP-classseasy by Classera"的联合品牌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使用。 

    Classera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ohammad Almadani表示: 

    "今天是Classera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我很荣幸能得到一批非常受人尊敬的全球投资方的支持,也对于我们团队一直在致力于彻底改变学习体验方面体现出来的热情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一起将Classera从较少的资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教育科技平台。我很高兴我们对数百万人的学习之旅产生了影响并赋予了力量,并希望我们不断发展的故事能激励其他人,我们坚信最好的时光定将到来。"

    "这笔资金将帮助我们将"LSP"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更智能、更鼓舞人心、更简单,为我们全球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服务。许多学习机构(特别是在疫情之后)确定需要下一代线上学习解决方案。这就是Classera的用武之地:我们的目标是将我们的服务扩展到更多的全球市场,并成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首选合作伙伴,以交钥匙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并为其成员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支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

    Sanabil Investments在谈到此公告时表示:

    Classera开发并成功部署了一个覆盖数百万用户的平台,并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新兴市场线上学习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我们全力致力于使Classera进一步扩大其覆盖范围,涵盖所有社会经济背景的学习者。"

    在上个学年,Classera提供了全球线上学习行业最高的参与度指标之一。在此旅程中,这一极具吸引力的游戏化平台使该公司能够在该地区的几个市场获得了接近70%的市场份额,产生了很高的参与度——实现超过100亿页面的浏览量。在此征程中,Classera还获得了教育科技行业的多个全球奖项,包括Bett、The Learning Award、GESS、Microsoft最佳全球合作伙伴奖等。

    关于Classera

    Classera由企业家Mohammad Almadani和合伙人Mohammad Alashmawi在硅谷创立,他们都在18岁时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其愿景是彻底改变线上学习,让新兴市场的学习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全部潜能。他们首先聚焦于中东、北非和非洲其他地区,以产生最大的影响。LSP是Classera的技术基石,由一个采用尖端技术构建的游戏化学习管理平台提供动力。公司的原则导向方法是:通过游戏化获得灵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以及通过社交学习实现协作——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好的参与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为了完善这一生态系统,ERP、支付网关和其市场均已就位,所有这一切都使LSP成为一个完整的交钥匙解决方案。 


    ]]>
    预售首小时助听器增长1400% 疫苗预约同比增 600% 天猫双11多个健康品类预售翻倍增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这届天猫双11,健康产品和服务备受关注。10月24日晚,预售开场首小时,中老年体检、医用敷料、HPV疫苗、燕窝、灵芝孢子粉等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健康产品。在天猫健康行业,多个健康品类首小时预售金额同比去年实现翻倍增长。

    天猫健康数据显示:天猫双11预售开场首小时,助听器预售金额同比增长1400%,HPV疫苗预约的预售金额同比增长超600%,血糖用品、祛疤产品、制氧机、养生茶等品类也迎来三位数的高增长。

    这也是对长辈健康最友好的一届天猫双11。位列前十的健康热销产品中,除了HPV疫苗预约服务等,还有中老年体检套餐、灵芝孢子粉、深海鱼油等适用于中老年群体的健康品,成为子女为爸妈长辈购置健康品的首选。热爱网购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自己则更偏爱选择辅酶Q10、蛋白粉、氨糖软骨素、干燕窝、血糖仪、钙片等日常养生滋补品。

    今年双11,不少健康品牌实现了新突破。预售开启1分钟,哈药等品牌超越去年首日预售额;3分钟,雅培医疗等品牌超越去年首日;5分钟,鱼跃等品牌突破去年全天;10分钟,汤臣倍健等品牌突破去年全天……一些黑马新商家也脱颖而出,如猛犸象在开场首小时预售金额跻身疫苗行业前三。

    此外,预售开场4小时,可复美、瑞慈体检、彩虹医生、小仙炖、安视优、爱康国宾、燕之屋、橄榄枝健康、swisse、益节成为暂列前十的热销品牌,其中不只一家品牌预售金额破亿。

     


    ]]>
    十六载创新迭代,云计算将继续走向何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文/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 张文翊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时代。如果要选择其中迭代最快、应用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创新,云计算一定是其中之一。我常常惊叹于云计算的颠覆性力量,因为我看到它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给各行各业带来创新,解决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到新药研发和远程医疗,再到电商、社交、游戏,甚至当下备受关注的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最新趋势,都离不开云的支撑。

    云计算还在给人类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我们助力云原生企业设计超音速客机,让旅行者在5个小时内从西雅图飞到北京,跨越太平洋;到让订购卫星照片向订外卖一样简单,从而帮助科学家通过卫星照片预测可能爆发的火山,提前做出预警,避免大规模灾难的爆发;再到帮助科研人员研究不断退缩的秘鲁冰川,预测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帮助人们解决气候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认为这一切不过刚刚开始,亚马逊云科技对云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并且不断加快。

    从城市,到偏远地区,甚至太空,云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自开创云计算的十六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打破云的边界。这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迁移上云,客户越来越希望,无论他们的工作负载在哪里,都可以获得与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区域体验一致的云服务。不仅如此,云边界的拓展,还可以帮助客户满足数据驻留的合规要求,降低物理距离带来的延时、网络带宽和连接稳定性等各方面的限制。

    今天,全球已经有27个亚马逊云科技地理区域、87个可用区、115 个 Direct Connect站点、400多个边缘节点,并通过19个本地拓展区把云拓展到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覆盖全球245个国家。我们还计划推出8个新的区域、24个可用区,以及31个本地拓展区。Amazon Cloud WAN帮助客户在若干分钟里轻松构建自己的全球网络,无缝连接他们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和亚马逊云科技,并实现全网的安全加密和监控管理。

    我们的云早已不再局限在本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它已拓展到边缘设备、5G网络边缘、客户的数据中心、车间、产线,以及油田、钻井平台、远洋作业场所等偏远地区,甚至太空。比如,通过与Axiom Space合作,亚马逊云科技把Amazon Snowcone边缘计算与存储设备送入了太空,可以对空间站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加速太空探索的创新。我也期待亚马逊云科技的“Everywhere Cloud”能够在各个地点、各种场景全面支持客户的前沿探索和创新。

    从底层开始创新,加速云计算的发展

    客户对于云计算性价比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们希望通过云获得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且不增加能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实际效果,主要基于底层的性能。发生在底层的创新,往往是最具颠覆性的。系统架构和芯片这种底层的创新升级,不仅能让客户的云体验有质的跃升,还能改变传统IT行业的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不断思考云服务的计算资源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工作负载要求,让用户不必担心云计算资源底层的网络、存储和安全控制的复杂性。Amazon Nitro就是我们给出的最佳答案。十年前,我们首次在云端推出这款基于硬件虚拟化的自研核心系统,现在,Amazon Nitro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比起传统服务器虚拟化,Amazon Nitro的虚拟化引擎极大减少了服务器虚拟化的额外开销,在大幅提高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基于对客户工作负载的深刻理解,亚马逊云科技逆向设计了多种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的自研芯片,不断突破行业传统认知和习惯,加速云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比如我们推出基于ARM的Amazon Graviton自研芯片,就打破了传统IT行业依赖独立芯片制造商的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让更多人有机会上云,我们去年又推出了性能较前代提升25%,能耗降低60%的Graviton 3。除了 Amazon Graviton系列外,我们还自研了面向机器学习推理和训练的加速芯片Amazon Inferentia和Amazon Trainium,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性价比。

    打破传统数据管理局限,数据库走入云原生时代

    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作为数据处理中枢的数据库则是助力企业驱动数据转为价值,获得洞察的重要基础。我们发现,在应对不同业务场景需求时,传统数据库的技术架构无法充分利用云的弹性和存储能力,发挥云的优势。使用商业数据库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大量的硬件投资和庞大的运维团队,繁琐的部署运维工作也会减缓系统迭代创新的速度。此外,这些数据库也难以灵活扩展、配合企业全球业务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性能、多场景,又低成本的数据管理呢?

    云原生数据库或许是破解之道。云计算能弥补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使用云原生数据库,企业还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相比使用传统商业数据库,无需运维,降低了高昂的成本。托管数据库服务也使客户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 ,并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我们于2014年推出的云原生的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是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Amazon Aurora与MySQL及PostgreSQL全面兼容,吞吐量是标准MySQL的5倍、标准PostgreSQL的3倍,成本却只有传统数据库的十分之一。使用云原生数据库也能加快数据同步和处理的速度,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数据挑战。比如广为应用的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将亚马逊电商的购物车、钱包和金融账本等业务延迟降低高达90%,将Prime Day和黑五等大促活动资源准备时间缩短90%。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提供关系型、键值、文档、内存、图、时间序列、宽列和分类账等八大数据类型,多达15种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我们还在不断丰富云数据库的类型与功能,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

    集成机器学习能力,提升云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落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也正被集成到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云服务中,从计算、存储,到安全、数据分析等。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优化云服务。当客户使用这些云服务时,就可以直接提升决策效率和运维能力,并降本增效。比如,集成了机器学习技术的Amazon Compute Optimizer能分析历史计算、存储资源利用率,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计算、存储配置建议,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Amazon S3 Intelligent-Tiering智能分层服务可自动以最经济的形式分配云上的冷、热、温数据,优化客户存储成本;Amazon QuickSight能通过自然语言问答,生成报表结果;在Amazon Athena分析中,不熟悉机器学习框架的分析员也能进行数据洞察、预测,更智能地支持业务决策;Amazon GuardDuty则可对数百亿次安全事件进行智能分析,更准确地检测近百种安全威胁。

    从计算、存储到数据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服务正全面迈向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正在改变未来软件开发的模式和流程,并对企业未来的运营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借助 Serverless架构,开发者可以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在业务逻辑的开发整合上,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维成本。同时,Serverless架构通过事件触发的机制,将云计算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帮助客户更精细化,更具弹性和敏捷性地使用云基础设施,降低启动成本,减少运营成本,实现应用快速上线。

    我们正在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2006年亚马逊云科技诞生之初,我们就推出了基于Serverless 的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2012年又推出了首个Serverless 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2014年,我们首创了Serverless 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开创了Serverless计算的先河,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开辟了全新的云服务形态。2017年推出的适用于容器的Serverless 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则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算服务。

    Serverless的时代让用户无需再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大幅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云让前沿科技不再遥不可及

    量子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将给科学和技术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各国政府机构和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研究和开发量子计算机,探索量子计算大规模商用之路。与之类似,卫星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场景,包括天气预报、表面成像、通信和视频广播等。但要获取卫星数据,客户必须建设或租用地面天线与卫星通信,才能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下载数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成本巨大。

    我们把量子计算、卫星通信等前沿科技纳入了云服务中,让它们走入更多人的视野。Amazon Braket服务的推出,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发人员甚至量子计算爱好者,都可以通过运行于亚马逊云科技上的模拟量子计算机,测试量子算法并进行故障排除,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包括宇道生物、图灵量子等国内企业和合作伙伴,都已经在基因序列预测、药物分子生成等领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我们还推出了Amazon Ground Station卫星数据服务,让用户更轻松、更经济、更高效地控制卫星运营,采集卫星数据,并与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其他云服务进行集成。依靠Amazon Ground Station的全球地面站点,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卫星数据。因为云计算,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前沿技术正在走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亚马逊云科技的16年实践证明,云计算不是空花阳焰,而是能够打破底层逻辑,改变IT领域游戏规则的创新与革命。我为云计算在实践中被证明的价值而欣喜,也为云计算应用空间的辽阔而激动不已。我期待着,我们与更多的客户一起利用我们领先的云科技创造更多、更大的可能。我坚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一切皆有可能。


    ]]>
    MVGX、Oracle NetSuite、智普信打造全球碳数字创新解决方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从全球的碳减排到中国的双碳战略,碳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抓手和环节之一。碳的管理和交易,不仅仅依赖各个主权国家间的协同,也需要自愿减排企业、绿色能源企业的合力。

    除去碳的国家间的配额、碳排放权之外,市场化在其中有哪些作为,MVGX(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与Oracle NetSuite、智普信科技携手走出了一条全球碳足迹到碳资产收益的创新之路。

    10月13日,MVGX、Oracle NetSuite、智普信科技三方在北京举办战略启动仪式,全球首次推出高品质的“企业财务+碳一体化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从全球财务合规、ISO国际标准认证的碳足迹到碳资产收益的一站式服务与解决方案。

    此系统可帮助企业迅速且精确地了解自身的财务及碳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寻找潜在降低排放的可行性及措施,获得碳减排或者碳中和认证并最终为企业制定出碳资产收益方案。

    (图:左一为MVGX(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首席技术顾问、智普信科技CEO洪英莉)

    在战略启动仪式后,199IT参与了对MVGX(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首席技术顾问、智普信科技CEO洪英莉和甲骨文全球副总裁、Oracle NetSuite亚洲地区总经理潘杰君的联合专访。

    自愿减排的全球化公允碳交易平台

    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33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投入运行, 覆盖电力、工业、航空、建筑等多个行业。此外, 全球共有22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在计划或建设中。

    企业特别是自愿减排的企业如何参与到全球碳交易中,一直是全球碳市场的一个难点。基于碳排放权及配额等诸多现实问题,碳市场被无形分割成一个个区域性的市场。

    MVGX希望通过金融和技术的合规,完成自愿减排碳交易国际性平台的建设。自愿碳市场是全球碳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能够真正参与碳交易的重要途径。

    在MVGX首席技术顾问、智普信科技CEO洪英莉看来,因为之前国际上没有一个基于自愿减排的全球化公允平台,所以使得自愿减排交易全部变成区域化,形成割裂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MVGX的创新在于其整个的碳资产是自愿减排碳资产,而与配额无关。

    MVGX的金融化、流程化的合规平台具有国际商业方法论,并获得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认可,MVGX定义了什么是可供全球交易的自愿减排碳资产。是双碳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的重要突破。

    MVGX将自愿减排碳作为金融资产去发行,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了新的交易对手盘。和此前的芝加哥交易所大宗交易、石油交易类似,纳斯达克、SEC要求的投资机构的ESG责任能够通过碳金融资产交易来完成。由于金融机构的参与,碳资产与之前相比,有了不同的收益能力。国内的绿色企业的碳资产,能够拿到海外去获得金融资本市场上的溢价。这帮助到真正做节能减排的绿色企业,有一个正向合理的ROI。

    MVGX不仅仅局限在碳资产的现货交易,同时也涵盖碳IPO发行、期货、绿债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等。

    Oracle NetSuite赋能碳资产财务流程合规及安全性

    洪英莉认为,MVGX真正的市场是帮助中国绿色能源和自愿减排企业走进国际市场,获取国际资本支持,获得碳高价值收益国际化平台。这也是MVGX与Oracle NetSuite合作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中国自愿减排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上,涉及财务合规、流程合规、数据安全性等方方面面的要求。而这些,正是Oracle NetSuite的看家本领。

    Oracle NetSuite在一个集成的平台中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所有功能。目前已在全球 217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32,000 多家客户,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交付业务应用,可提供一整套基于云的 ERP 应用,涵盖财务、库存管理、人力资源、专业服务自动化和全渠道商务。

    正如Oracle NetSuite亚洲地区总经理潘杰君总结的,Oracle NetSuite具有三大特点“灵、全、快”。“灵”即灵活配置、灵活开发;“全”即全面功能、全面平台;“快”即快速实施、快速部署。

    (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Oracle NetSuite亚洲地区总经理)

    潘杰君先生表示:“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是我们的客户,也是合作伙伴。Oracle NetSuite很荣幸能够通过我们的平台,协助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为全球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关注碳排放和企业ESG可持续发展上创造更多价值。Oracle NetSuite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个国家的本地化合规解决方案,使中国出海企业能够满足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要求。”

    作为MVGX系统建设的执行方,智普信科技认为有Oracle NetSuite加持的MVGX系统平台,有三大创新优势。包括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收以及碳中和。

    在传统的碳资产开发过程中,从项目立项到最后碳资产数量的确定,哪怕是在中国这种高效率环境下,开发周期都需要9-12个月。

    而MVGX、Oracle NetSuite和智普信科技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为碳足迹,碳的负资产以及碳资产、碳信用,创造一条全球合规的迅速转化通道,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数据安全、数据佐证等,整个碳资产开发的时间可以缩短到1-3个月。基于Oracle NetSuite能够实现快速实施、快速部署。

    企业通过“企业财务+碳一体化ERP系统”这一整套体系迅速将碳开发成资产或确定负资产为企业去做增收。完成资产收益后,可以重复不断地去供给到节能减排或绿色能源的补给上。

    企业通过一体化系统,可以选择不去做碳交易,而直接选择做中和,完成降低碳税,或免去全球碳税的功能。

    解决碳交易世界性难题“漂绿(Green Washing)”

    G20绿色金融联合主席和UNDP高级顾问Michael Sheren为战略发布会准备的VCR中表示,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越来越重视,防止漂绿行为(Green Washing)不容置疑。

    在Michael Sheren看来,漂绿行为一直被认为是环保领域中的难题,为其建立完善的防范监督机制,打造严谨且诚信的流程至关重要。全球知名的甲骨文公司、MVGX和智普信科技合作推出的全球第一套高品质‘企业财务+碳ERP系统’,为全球反漂绿的努力添砖加瓦。

    洪英莉认为三方的“碳数字创新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在于“系统融入了甲骨文全球领先的财务ERP系统、MVGX领先的碳ERP系统和其新加坡持牌交易所对碳信用的国际资本化及智普信科技核心数据安全及区块链技术。同时,第三方国际认证机构(如BSI 、TUV SUD)的加入,使整个系统的结果更加真实完整及合规,极大帮助了ESG报告的清晰性和完整性,以遏制漂绿行为的发生”。

    能够从传统意义上的云ERP的概念脱颖出来,在碳资产、交易、收益等领域大有可为,潘杰君表示“Oracle NetSuite的灵活可扩展性为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能,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一个又一个想法”。

    Oracle NetSuite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案阶梯图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的必经之路。在潘杰君看来,碳资产、碳交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不断在优化之中。企业首先要知晓自己在碳达峰、碳中和监管机制和需求里面的起点在哪里。

    MVGX通过Oracle NetSuite建立企业内部ESG数据整合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数据整合,并能够分别梳理并建立碳财务、碳数据法人架构、人资数据整合、内建数据分析及仪表盘。

    再进一步,Oracle NetSuite能帮助企业评估内部ESG及碳中和标的,包括碳数据全球化报表、碳资产及碳资金规划及预算、各国各机构合规报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赋能。

    潘杰君回想Oracle NetSuite与MVGX的合作之初,双方一拍即合。潘杰君非常期待三方在碳市场里发挥各自的优势。

    洪英莉则认为Oracle NetSuite在三方合作中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全球化、合规划和高效。亚太作为未来全球碳资产供应最大的市场,Oracle NetSuite亚太能够为这个庞大的市场贡献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结语:

    在传统的观念和印象中,Oracle NetSuite是云ERP领域的翘楚。然而Oracle NetSuite并不满足于此,从一开始就将自身定位为平台。平台比系统有更为灵活的扩展性和更具想象力的创造性。

    Oracle NetSuite能在碳交易领域大放异彩,开枝散叶,正是得益于其灵活、全面、快速的属性。Oracle NetSuite带给客户和合作伙伴不断的惊喜,也在全球新趋势、新方向中绽放光芒。


    ]]>
    济元基因完成A轮亿元融资,推进新一代肿瘤细胞治疗产品线研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杭州济元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即日宣布,已完成由维梧(苏州)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维梧人民币基金")投资的A轮亿元人民币融资。所融资金将用于推进公司新一代通用现货型细胞免疫肿瘤治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细胞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并已逐渐成为肿瘤病人治疗疾病的新选择以及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上市的细胞免疫产品大多是由患者的自体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回输,该类产品通常生产制备周期较长、价格相对昂贵、应用范围较局限,因而限制了细胞免疫疗法的更广泛应用。济元基因通过自主研发与全球合作相结合的策略,旨在开发新一代通用、现货型、可量产的细胞治疗产品,在未来有潜力满足临床方便使用和患者急需即用的需求 。

    济元基因首席执行官任克勇博士表示:"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与维梧基金合作,共享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理念与价值观。我们相信维梧基金对国内外医疗健康产业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广泛的全球技术和市场资源动员能力,将会有力促进公司发展。"

    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全球联席CEO及亚洲区CEO付山先生表示:"维梧资本通过长达一年的时间,不断深入了解、尽调济元基因,很高兴双方正式开展合作。细胞治疗是未来针对包括肿瘤在内的众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非常看好细胞治疗行业的发展。维梧资本将积极调动我们在国际上拥有的细胞治疗方面的资源,帮助公司加快研发进度,尽快实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商业化的进程,以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我们也高度看好济元管理团队的能力和公司全球化的潜力,并愿意支持公司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关于维梧资本

    维梧资本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投资机构,致力于通过生态策略实现战略赋能和资源整合。维梧资本在风险投资、成长型私募股权、控制权收购和公开市场拥有多基金投资平台,累计管理13支美元基金和1支人民币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65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超过300家企业。旗下所有基金策略均广泛投资于医疗健康领域,包括生物技术、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重点关注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市场。


    ]]>
    平安健康正式收购平安智慧医疗 战略协同赋能管理式医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0月23日晚,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收购平安智慧城市旗下业务板块平安智慧医疗。未来,聚焦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双方有望从战略上实现紧密协同、高效联动,从业务上更快速地稳步构建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慢病及养老管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平台,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公告称,平安健康与Scientia Technologies Limited(以下简称赛安迪科技)、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智慧城)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本次交易对价为9686.46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平安健康将持有Scientia Smart Health Technologies Limited及平安颖像 (嘉兴)软件有限公司(合称,平安智慧医疗)100%的股权。

    平安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收购平安智慧医疗,将全面提升平安健康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能力,在"慢病服务补充"、"医生能力提升"、"基层医疗网络覆盖"三大方面全方位发挥战略协同效应。未来,平安健康有望为个人用户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全面、高品质、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更稳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慢病服务补充"方面,平安智慧医疗的慢病服务能力及覆盖率行业领先,目前已覆盖35种慢病病种,AI系统提供69项服务。据《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统计,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市场规模2019年达694.1亿元,预计2024年达2177.1亿元,预测期年复合增速25.7%。本次收购平安智慧医疗业务,将全面提升平安健康慢病服务能力,未来平安健康将深度拓展4亿慢病人群,进一步辐射百亿规模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将赋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优化公司服务能力。

    在"医生能力提升"方面,智慧医疗旗下Askbob医学智库等医学辅助平台则覆盖1.2万疾病百科、18万+药品等知识库,支持3000+疾病分诊及20+科室分诊,可以赋能平安健康4.9万内外部医生,提升医学专业度,实现质效双提,预计问诊效率将提升20%。

    在"基层医疗网络覆盖"方面,平安智慧医疗的SaaS模式将通过"智能监管"、"智能诊所"、"智能村医"三大方向协同平安健康扩大"到店"基层医疗网络覆盖,提升基层诊疗规范性和效率。卫健委 《"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提出,至2025年,将聚焦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等两大重点业务标准。

    平安健康是平安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医疗健康生态圈旗舰。长期以来,平安健康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平台。凭借丰富的支付方资源、完善的供应商网络、领先的服务体系以及强大的生态赋能等优势,平安健康致力于打造以"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的独特商业模式。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0年7月获准纳入恒生科技指数。截至2022年6月30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达4.4亿,累计咨询量超13亿次,已积累超4.9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及营养师、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合作超1500名外部名医,为用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

    平安智慧医疗是原隶属平安智慧城市的重要板块,业务现已覆盖180多个城市,服务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0多万名医生。聚焦医疗系统的核心领域,以智慧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平安智慧医疗主要面向政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患者四大群体,提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AskBob医生站、区域慢病智能管理、诊所监管与服务等多类应用服务。


    ]]>
    谷歌AR眼镜项目前光学工程师吐槽:开发团队都不想佩戴 戴起来很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24日讯,谷歌正在积极开发AR眼镜,然而,曾参与Google Glass项目的光学专家沃伦•克拉多克(Warren Craddock)近日却表示,Google Glass屏幕太小,光学元件放在眼角位置太尴尬,“戴起来很蠢”。他进一步指出,当时的项目团队根本没人在办公室穿戴Google Glass,这款设备就一直在插着充电线积尘。

    ]]>
    罗永浩今日淘宝首播:粉丝超144万 自称直播“四大天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迎来今年“双11”购物季,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相关预购陆续开展,而直播带货作为网购平台的重要渠道,自然受到了消费者关注。10月23日晚,交个朋友直播间为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的天猫首播预热,当晚,罗永浩也在淘宝平台首次亮相

    根据交个朋友“双十一期间直播日历”显示,10月24日,罗永浩将在淘宝迎来自己的首播,直播时间从10月24日持续至11月10日,目前还不清楚罗永浩是否每天都会参与直播。

    截稿前,罗永浩在天猫的直播间粉丝达144.8万。

    在罗永浩淘宝直播的官宣视频中,自称直播“四大天王”老四的罗永浩在“来天猫多交个朋友”的背景下,为广大男性用户“抱打不平”,称特意为男性朋友们准备了大量的好东西。

    当被问及“就真的全是给男性准备的产品吗”,“当然不是,给女性准备的好东西也很多,但这不就是为了传播上的记忆点嘛”,熟悉运营的罗永浩直言不讳。

    据了解,今年6月,罗永浩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称,将退出所有社交平台,埋头创业。罗永浩表示,一眨眼都十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还有很多话想说。

    彼时,罗永浩介绍,“真还传”接近尾声,他也要再次创业,这一次创业是一家AR科技公司。



    ]]>
    传统企业突破数据库瓶颈新契机: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原生数据库创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2022上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库中国市场指南报告(Market Guide for DBMS, China)中,Gartner发现中国数据库行业将加速增长并逐步向云端迁移,未来四年,中国数据库行业向公有云迁移的速度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行业观点认为,2022年数据库从技术方向上看,以分布式、云原生、多模异构、HTAP、AI自治、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积极拥抱云计算,中国企业走出了更加快速的步伐。然而云计算架构优势的发挥,传统数据库瓶颈凸显。更多的传统企业也在徘徊在新抉择的十字路口。

    在近期一场主题为“云原生数据库 企业转型新基建” 的亚马逊云科技传统行业数据库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相比互联网等云原生的企业,传统行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定应用需求以及历史遗留数据等原因,面临的数据挑战也更为艰巨。主要包括五点:无法快速扩展;高成本;迭代速度慢;无法支撑全球业务扩展;功能/性能瓶颈。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陈晓建 来源:199IT )

    云原生数据库比拼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

    业界认为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成为新阶段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晓建表示,云原生数据库能够助力企业更快地扩展业务、专注于创新,并加快新功能的上市时间:

    云原生数据库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 云计算解决了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传统商业数据库,降低了高昂的成本。通过云上托管的数据库服务,客户可以用开源数据库实现媲美商业数据库的性能,而成本通常只有商业数据库的几分之一。

    • 专门构建的托管数据库,为企业工作负载,尤其是现代化应用架构下的微服务提供极致性能,不同的问题由专门的数据库来解决。

    • 基于云端海量资源池的云数据库可以根据企业工作负载需求快速弹性扩展,无服务器的数据库将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

    • 云原生数据库可以利用云端的其他服务,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大数据、AI/ML,通过深度集成,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

    • 企业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

    • 托管数据库服务使客户可以集中精力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并借助全球数据库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产品线丰富,包括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RDS、Amazon Aurora,众多NoSQL数据库Amazon DocumentDB、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MemoryDB、Amazon Neptune、Amazon Timestream、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等,同时还有很多具有Serverless功能的数据库,如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Amazon DynamoDB、 Amazon Timestream、 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LDB等都支持Serverless无服务器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云原生数据赋能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

    在沟通会上,陈晓建就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来具体阐述亚马逊云科技云数据库赋能的作用和价值。

    汽车行业面临海量多样化数据的挑战,同时当前缺乏有效手段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针对汽车行业的数据多样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专用场景的数据库:比如针对车联网的时序数据处理、企业内部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处理、建立知识图谱的图数据库以及加速访问的缓存数据处理。

    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架构可以很好地处理汽车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提供可伸缩的资源管理能力来对海量数据进入管理、读写等操作,同时无需人工干涉,可自动伸缩计算和存储资源。Amazon Neptune + ML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价值,来指导后续的业务方向。

    数据是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造业存在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巨大、数据来源复杂、大量使用商业数据库,带来了高昂成本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提供专门构建的数据库应对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行业数据。提供数据库的数据分层存储功能,来处理海量的冷暖数据,可以给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和ML可以建立各个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通过ML洞察出数据的真正价值。应用程序迁移服务,利用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帮助客户把传统数据库平滑地迁移上云原生数据库。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是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路径完全依靠企业自己实现已越来越困难。亚马逊云科技主要从四点着手。

    1.金融企业需要保证金融数据安全,需要安全的存储和传输,以支撑全球业务的连续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云原生数据库的全球数据库方案,既可以提供跨区域的灾难恢复,又可以保证业务数据被全球用户快速地访问到,对业务遍布全球的金融企业是一个有效的方案。

    2.面对各种不同的业务,金融企业能收集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满足了对多种类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

    3.传统风控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运用人工信审,数据多来自央行征信。而在普惠金融大环境下,个人与企业资金需求特性差异较大,传统风控审批效率不高、人工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逐渐显现。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Neptune +ML可以对金融机构的历史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消费,医院,出行等)进行很好地整合,有效挖掘金融用户的数据价值,实现风控的智能化。

    4.很多金融机构数据库使用的是传统商业数据库,高昂的成本和缺乏快速弹性扩展能力,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多种云原生数据库和数据迁移工具来帮助金融企业快速地讲系统切换到适应现代化应用需求的基础架构上来,实现真正的数字转型。

    传统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

    数据处理实时化和智能化决定了传统数据库性能瓶颈问题,传统客户有很多处理大数据爆炸增长的现实需求,如何抉择是非常迫切在眉睫的问题。

    面对当今数据挑战,在云上处理数据可以应对数据爆炸增长带来的数据量、数据复杂度、实时性的要求。亚马逊云科技200多个产品里,除了数据库外,还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的服务、机器学习服务,而且数据分析服务也在大量提供无服务器的模式。

    传统企业怎么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答案是云上迁移。重要的是企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或者迁移计划。

    亚马逊云科技并不建议因为云上数据库,比如云原生Amazon DynamoDB特别好,企业就一步到位,不考虑成本状况、公司战略去制定计划。而是要分阶段来实现。

    对于遗留系统非常重的客户,亚马逊云科技建议只是把遗留的数据库迁移至云上,第一步是云上托管。其中最多的就是SQL Server和Oracle,可以先通过DMS 迁移服务,迁移至云端能够提供同样性能但更低成本的像Amazon RDS Aurora开源数据库,或者云托管的商业数据库进行迁移,极大为运维工作减负。对于选择哪种定制话的路径,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可以提供完整的符合企业现状的评估、咨询和实施支持。

    针对迁移客户遇到的技术挑战,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包括Amazon DMS、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直接可以兼容现在SQL Server的应用,搬过来就行,不用改代码。这种工具可以大大加快客户往云上迁移的速度。

    同时,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等云原生企业不同,他们需要借助合作伙伴或专业团队的支持,帮助他们规划整个迁移的项目,迁移过程中帮他们做实施,比如怎么保证最小停机的迁移时间。所以方法论、工具、合作伙伴、专业咨询团队可以帮助客户把数据库从云下迁到云上来。

    第二步是建议当企业在有新机会的时候,尽可能适应现代化应用的要求,以现代化应用开发范式、微服务化这样去开发,同时结合云原生数据库,比如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

    最后是对于已经上云,在使用开源数据库,可以尽量考虑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Serverless这样的运行方式,尽可能降低成本,多关注如何迭代业务,做业务应用的创新。

    建议传统企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挪到托管开始,构建现代化应用,尽可能使用云原生无服务器的模式,尽可能给自己运维减负。

    陈晓建最后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相信,云原生数据库是打破固有瓶颈,充分发挥公有云架构优势,释放数据创新潜力的必选项,我们也将持续推动云原生数据库服务的创新,让企业的云上数智之旅愈发得心应手,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创新挑战。”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巍令表示:“云原生数据库将会成为未来数据库的重要趋势之一。在调研和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尽管存在顾虑和实际困难,但是大多数也都表示愿意尝试云原生数据库。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公有云厂商,提供丰富的云原生数据库,使得企业可以安心地收数和用数,并聚焦核心业务。如果再考虑云上同时提供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服务,用数也变得简单起来。”

     


    ]]>
    500多亿立方米 南海发现中国第一个深水深层大气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海油)宣布,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琼东南盆地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实现了松南-宝岛凹陷半个多世纪来的最大突破。

    据悉,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一般把水深超过300米的水域称为深水,把井深超过3500米的井定义为深层井。

    这次发现的宝岛21-1气田,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海域深水区,距离“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约150公里,海洋地质条件极端复杂,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完钻井深超过5000米。

    据介绍,中国海油此次利用新的勘探技术,发现了一批新的有利构造。

    通过目标优选,研究人员发现,宝岛21-1具有大型三角洲发育的构造背景,最有可能是一个大中型气田。

    部署的第一口预探井就钻遇气层113米,创下深水区单井气层最厚的纪录。

    经测试,日产天然气58.7万立方米,评审批复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500亿立方米,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超300万立方米。

    中国海油指出,宝岛21-1的成功发现,不仅证实了宝岛凹陷的勘探潜力,也表明在深水深层勘探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对类似层系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中国海油整体规划,到2025年,我国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三个盆地总体探明天然气储量可达1万亿立方米,建成“万亿方大气区”。

    通过已建成的亚洲最大“崖城-香港”的海底输气主管线,海底的优质清洁能源将直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为区域建设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顺带提一提,10月18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部署的金石103HF探井获得高产稳产工业气流,日产天然气25.86万立方米,评价落实地质资源量3878亿立方米。

    这是我国首次在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取得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开辟了页岩气规模增储新阵地。



    ]]>
    马斯克: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今年无法获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高级驾驶辅助软件将不会在2022年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一言论表明该公司还无法让当局相信其汽车可以在无人人驾驶的情况下行驶。 特斯拉正出售一款名为“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FSD)”的自动驾驶套件,售价1.5万美元,可使车辆自动变道和自动泊车。

    这款套件是对其标准Autopilot功能的补充,使汽车能够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在车道内驾驶、加速和刹车。

    然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仍然需要在驾驶员的监控下驾驶。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马斯克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所有北美FSD用户将在今年年底获得升级版本。但他补充称,尽管搭载FSD的特斯拉汽车还没有准备好无人驾驶,但驾驶员需要接管控制的地方很少。

    他表示,“搭载FSD的特斯拉汽车可以载你从家里到公司、朋友家、杂货店,并且无需你控制方向盘。至于特斯拉能否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是另一回事。但今年年底我们还无法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希望在2023年向监管部门提供一份更新的报告,以向监管机构表明其完全自动驾驶车辆比人工驾驶安全得多。

    图片来源:特斯拉

    图片来源:特斯拉

    Roth Capital分析师Craig Irwin表示,“鉴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其他机构审查的加强,马斯克为特斯拉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长期以来,多家汽车安全监管机构一直与特斯拉就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存在分歧。自2016年以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涉及特斯拉汽车的事故展开了38次特别调查,以调查其自动驾驶软件是否是事故因素之一。

    风险投资公司Loup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表示,“换句话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特斯拉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在今年年底加剧。”

    特斯拉对其FSD软件的命名也引起了不安,加州交通监管机构指控特斯拉虚假宣传,因为该软件不能提供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特斯拉官网显示,这两项自动驾驶技术“都需要驾驶员主动监控”,保持“专注”,并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而且无法使车辆完全自动驾驶”。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表示,鉴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特斯拉主要的问题不是监管机构,而是软件本身。南卡罗莱纳大学法学教授Bryant Walker Smith指出,“特斯拉最大的障碍在于技术,不在于技术是否获批。”

    特斯拉已多次未能实现自己设定的完全自动驾驶目标。马斯克曾表示,自动驾驶功能最终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
    微软悄然公布WSA路线图:即将引入Android 13系统支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微软近日对 Windows 11 端的 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WSA)子系统带来了一些更新。根据微软在 Github 上悄悄发布的更新路线图,WSA 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并会在近期推出一个重大更新。

    QQ截图20221020165130.png

    出人意料的是,微软悄悄发布了 WSA 的第一个路线图。根据 GitHub 页面,微软正在为 Windows 11 开发基于 Android 13 的 WSA。Android 13 是移动操作系统最大的更新之一,于 2022 年 8 月 15 日正式宣布。

    Android 13 带有全新的主题选项、图标等等。只是目前尚不清楚 WSA 上的 Android 13 会有哪些新功能,但看起来它将附带文件传输功能。此功能将允许用户在 WSA 容器和 Windows 之间传输文件。

    另一项新功能则是“Shortcuts”(快捷方式)和“picture-in-picture”(画中画)模式。画中画模式将允许您在原生 Windows 应用程序之上的小容器中运行 Android 应用程序。这类似于 Windows Media Player 的画中画模式或 Groove Music 的迷你音乐播放器。

    微软还计划默认启用本地网络访问。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功能何时会出现在 Windows 11 上,但我们预计 2023 年初会有重大更新。

    目前,WSA 支持音频编解码器、摄像头(正面 + 背面)、ClearKey DRM 或 MPEG-DASH 内容、CTS/VTS、直接蓝牙访问(和 BLE)、以太网、自由形式窗口管理、游戏手柄等功能:

    ● 定位+GPS

    ● 麦克风

    ● 多显示器/第二显示器

    ● 打印

    ● 软件 DRM(支持 Widevine L3)

    ● 触控/多点触控

    ● 某些视频解码器和编码器

    ● WebView

    ● WiFi

    ● 窗口转向



    ]]>
    6799 元起,苹果 iPad Pro 11/12.9 英寸 2022 款发布:搭载 M2 芯片,支持 Apple Pencil 悬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苹果今日晚间发布了搭载 M2 芯片的新款 iPad Pro 2022,支持新的悬停 Apple Pencil 功能、Wi-Fi 6E 等。

    《苹果 M2 iPad Pro 2022 Wi-Fi + 蜂窝网络版砍掉 GSM / EDGE,且 Wi‑Fi 6E 不支持中国大陆》

    苹果 iPad Pro 2022 包含 11 英寸和 12.9 英寸版本,搭载 M2 芯片,该芯片采用 8 核中央处理器,相比 M1 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15%,性能核心和能效核心均经过优化提升,并搭载 10 核图形处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35%,可满足高负载任务的图形性能需求。

    苹果 iPad Pro 12.9 英寸版搭载 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采用 12.9 英寸 (对角线) mini-LED 背光多点触控显示屏,2732 x 2048 像素分辨率,264 ppi,XDR 亮度最大 1000 尼特 (全屏),峰值亮度 1600 尼特 (仅限 HDR 内容)。

    苹果 iPad Pro 11 英寸版搭载 Liquid 视网膜显示屏,采用 11 英寸 (对角线) LED 背光多点触控显示屏,没有用上此前爆料的 mini-LED 屏。

    苹果 iPad Pro 2022 支持 Apple Pencil(第二代)的悬停功能,当 Apple Pencil 与显示屏距离最高达 12 毫米时可被检测到,让用户可以在落笔前预览自己的笔触。

    苹果 iPad Pro 2022 还支持 802.11ax 无线局域网连接,满足需要随时随地处理高负载工作流的用户对高速连接的要求。支持 5G 蜂窝网络的无线局域网 + 蜂窝网络机型现支持分布在全球的更多 5G 网络。

    此外,苹果 iPad Pro 2022 搭载 iPadOS 16 操作系统,支持台前调度、桌面级 App、参考模式等。

    IT之家了解到,苹果 iPad Pro 2022 将于 10 月 20 日(周四)起面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 28 个国家和地区开放订购,并将于 10 月 26 日(周三)正式发售,价格为:

    • 11 英寸 iPad Pro 无线局域网机型起售价为 RMB 6799,无线局域网 + 蜂窝网络机型起售价为 RMB 7999;

    • 12.9 英寸 iPad Pro 无线局域网机型起售价为 RMB 9299,无线局域网 + 蜂窝网络机型起售价为 RMB 10499。

    • Apple Pencil(第二代)兼容全新 iPad Pro,需单独购买,售价为 RMB 999。

    • 适用于全新 11 英寸和 12.9 英寸 iPad Pro 的妙控键盘均有黑白两色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RMB 2399 和 RMB 2799,提供超过 30 种语言的布局。

    • 适用于全新 11 英寸和 12.9 英寸 iPad Pro 的键盘式智能双面夹售价分别为 RMB 1399 和 RMB 1599。

    • 适用于全新 11 英寸和 12.9 英寸 iPad Pro 的智能双面夹均有黑色、白色、海蓝色 3 种颜色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RMB 599 和 RMB 749。

    教育优惠价格适用于在读及新录取的高校学生,以及各个年级的教师、教职员工等。全新 11 英寸 iPad Pro RMB 6399 起售;12.9 英寸 iPad Pro RMB 8499 起售。第二代 Apple Pencil 售价为 RMB 919;适用于全新 11 英寸和 12.9 英寸 iPad Pro 的键盘式智能双面夹售价分别为 RMB 1199 和 RMB 1419。适用于 11 英寸和 12.9 英寸 iPad Pro 的妙控键盘分别为 RMB 2199 和 RMB 2629。


    ]]>
    消息称任天堂《斯普拉遁 3》成 2022 年日本最畅销游戏,销量破 400 万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根据 Game Data Library 统计,《喷射战士 3》自 9 月 9 日发售以来,在日本销量已经超过 400 万套,成为 2022 年以来日本最畅销的游戏,不愧是任天堂看家作品。

    《喷射战士3》在日销量破400万 成今年销量最高的游戏

    IT之家了解到,任天堂此前宣布,《斯普拉遁 3》发售 3 天后日本销量已达 345 万份。

    《斯普拉遁 3》是任天堂开发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为《斯普拉遁》(旧译喷射战士)系列第三作,也是该系列首次支持中文语言的游戏,下载版售价 429 港元(约 378.81 元人民币)。

    游戏介绍显示,玩家要在对战中展开 4 对 4 的队伍战,使用各种各样的武器把对战场地的地面涂上我方队伍的颜色,占色面积多的队伍可获得胜利。但同时也加入了许多新动作。

    斯普拉遁 3

    此外,以墨汁涂抹面积一决胜负的 4 对 4“占地对战”虽然和以前相同,但当中加入了可以从半空开始比赛的“鱿鱼生成”等新动作,似乎让对战的趋势发生了变化。在对战中除了过去登场过的武器,也有在用类似弓类的武器。


    ]]>
    被批投资太空旅行而不帮忙解决地球问题,贝索斯称去太空是为了保护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0 月 19 日消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近日在梵蒂冈接受了“伽利略慈善先知奖”,他在获奖感言中回应了投资太空旅行而不帮忙解决地球问题的批评。贝索斯称,投资太空将使地球受益,他的终极目标依然是保护地球。

    贝索斯在演讲中谈到了自己对地球的看法。他说:“地球是个脆弱的世界,也许比它看起来更脆弱。去年,我有幸首次从太空看到我们的家园。我发现大气层是如此地薄弱、有限,但同时这也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象。那一刻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保护好这个地方,保持它的美丽。”

    他也谈到了地球所面临的挑战。贝索斯指出:“我们星球的表面是由极薄而脆弱的表层构成的,正是这些表层使我们得以生存和繁荣。这些表层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如今都受到了威胁。世界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风暴加剧。我们的海洋正在酸化,我们的鱼类资源正在减少。土壤正在退化,沙漠正在增多。在几乎所有情况下,穷人和弱势群体在这些灾难中遭受的损失最大,而他们造成的灾难却最少。”

    随后,贝索斯提到了投资太空而遭受的批评。他说:“有很多人问我: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什么我还要在太空投资那么多钱呢?我的回答是,投资太空将有利于保护地球。我们进入太空不是为了抛弃我们的家园,而是为了保护它。”

    贝索斯说,在太空中,来自太阳的能量“几乎可以被无限收集”,并可以与太空中的其他资源一起被利用,“而不会损害地球”。他称:“地球是一个需要照料的大花园,而我们需要做好管家的角色。”

    贝索斯于 2000 年创立了航空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他在演讲中说,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建造一条通往太空的道路”,并承认小时候痴迷于《星际迷航》,做过许多太空模型,还把自己的车库变成了各种设备的实验室。蓝色起源的座右铭就是“造福地球”。

    贝索斯此前曾表示,蓝色起源的目标是让太空旅行变得更便宜、更频繁、更容易到达,该公司为此正在研发、测试和发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在梵蒂冈的演讲中,贝索斯表示:“蓝色起源的长期目标是将所有污染行业迁出地球。但这条路很长,在我有生之年,我们可能不会看到它的尽头。”不过,贝索斯称其“愿意尽我所能修建一条通往太空的道路,这样其他人就会比我过得更轻松”。

    贝索斯在梵蒂冈的演讲中说,贝索斯地球基金会正致力于在气候、自然和发展问题上推进“50 项关键转变”,包括逐步淘汰内燃机、对钢铁和水泥进行脱碳处理、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并增强其抵御能力,以及增强土著社区管理热带森林的能力等。


    ]]>
    谷歌加注投资开发自家硬件:因苹果蚕食安卓手机市场份额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 10 月 19 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谷歌目前可能正在经历该公司最糟糕的噩梦,苹果的 iPhone 正在从运行谷歌安卓系统的三星手机手中抢夺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也正在审查谷歌与苹果的搜索交易,这使得谷歌的搜索引擎可能失去其在 iPhone Safari 浏览器中的有利地位。

    这些不利因素正在威胁谷歌移动广告业务的发展,导致这家科技巨头开始了一场豪赌。根据一份谷歌公司内部文件,该公司正在加注自己的硬件开发投资,包括 Pixel 系列手机。此外,该公司还正在将从事非硬件的产品开发和软件工程人员转移到硬件设备部门工作。

    谷歌并没有减少对包括三星在内的顶级合作伙伴生产的安卓设备的支持,但该公司更多地是在进行对赌,认为这家韩国电子制造商的业务有可能进一步下滑。知情人士透露,谷歌的一位高级搜索主管西西・萧 (Sissie Hsiao) 最近对一些同事表示,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认为,谷歌应该制造自己的设备,因为这样做“最有利于保护公司免受更广泛的移动市场的影响”。萧还告诉同事,谷歌担心三星的客户会被苹果抢走。

    谷歌决定将工程和开发人员转移到谷歌品牌的硬件部门中,此举反映出了数字广告市场急剧放缓给该公司带来的经济压力。皮查伊上个月曾公开和私下表示,他希望公司的效率能提高 20%,他还暗示招聘和预算削减即将到来。自那时起,谷歌已经削减了一些被认为对其现有业务不太重要的部门的预算,比如公司内部的一个创业孵化器,而这样做的结果有喜有忧。

    这份文件显示,谷歌决定减少对汽车和非谷歌制造的设备(包括电视、耳机、智能家居扬声器、智能眼镜和使用谷歌 Wear OS 软件的智能手表)开发谷歌助手语音辅助搜索的投资。这样的做法反应出了该公司的态度。

    负责 Assistant(类似于苹果的 Siri 语音助手)的副总裁萧对公司内部的一些同事表示,包括沃尔沃和宝马在内的汽车制造商所使用的安卓汽车(Android Auto)操作系统,很快将能为谷歌带来每年约 10 亿美元的收入,该系统能够为车辆的信息娱乐系统提供动力。然而萧表示,这一数额太小了,无法对该公司的业务产生实质性影响(谷歌去年的营收为 2,576 亿美元),因此,她考虑将一些人员从这项工作中分流出来。萧负责管理超过 2000 名员工。

    谷歌所提供的 Android Auto 软件可以与汽车相连,安卓用户可以将手机插入汽车,将其设备内容投射到汽车显示屏上,类似于苹果的 CarPlay 软件,而且没有迹象表明谷歌将放缓其在该功能上的开发。

    一位了解讨论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谷歌高管们还讨论了另一个方案:将一些为电视机开发谷歌电视软件的产品经理调到一个可穿戴设备 Wear OS 开发软件的团队,以及一个开发平板电脑的团队,该团队目前仍处于保密状态。

    对于与谷歌有业务往来的一系列硬件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来说,这些变化可能是个坏消息。谷歌已经把三星和中国品牌 OnePlus 和小米作为优质的安卓手机合作伙伴,应该为其开发最好的谷歌服务。然而,对于其它大量安卓系统手机制造商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得到谷歌助理团队等团体的同等关注。

    战略调整

    广告业务放缓引发的成本削减与谷歌高管的一些决定都是出于战略原因而制定的,他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硬件,而不是继续为其它企业生产的硬件提供支持。

    在消费类设备方面,谷歌长期以来一直被拉向两个方向。该公司在互联网软件领域的根基使它处于开发安卓系统的首要位置,它在十多年前超越了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了全球使用率最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谷歌正在继续开发该软件,并与包括三星在内的数十家生产基于安卓系统设备的消费品牌合作。然而,谷歌已经逐渐开始将其重点放在开发自己的硬件上。从 2015 年开始,该公司开始制造谷歌品牌的 Pixel 智能手机,一年后将其交由里克・奥斯特罗 (Rick Osterloh) 领导,他曾在 2012 年至 2014 年期间经营谷歌旗下的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移动。

    然而截至目前,谷歌还没有生产出一款大卖的手机。研究公司 Canalys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 Pixel 手机的销量为 450 万部,而苹果的 iPhone 出货量为 2.3 亿部,三星的出货量为 2.75 亿部。但谷歌并没有退缩,他们已经加紧生产最新的 Pixel 7 设备,并于上周开始销售,基本版的起售价为 599 美元,Pro 版起售价为 899 美元,价格都低于最新的基本版和 Pro 版 iPhone。谷歌还一直在努力使 Pixel 的代工制造商多样化,以便能够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该设备。近年来,谷歌还以 20 亿美元收购了健身追踪器制造商 Fitbit。去年,它为移动设备推出了第一款芯片组,类似于苹果为 iPhone 所做的长期努力,这样谷歌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在其设备上运行得更快。

    谷歌加大对 Pixel 的投资的另一个原因是三星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苹果夺走。例如,Counterpoint Research 估计,6 月份,iPhone 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占比首次超过了 50%。三星是谷歌的重要合作伙伴,该公司根据谷歌安卓移动操作系统的授权协议,在其设备中装载了大量能够创造收入的谷歌应用程序。

    统治力

    就像三星的衰落对谷歌不利一样,iPhone 的日益强大对谷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问题。虽然谷歌搜索是苹果 Safari 网络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但该交易从广告销售中产生的利润率远远低于谷歌从安卓设备中获得的利润,因为谷歌需要向苹果支付巨额的收入分成。此外,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正试图打破谷歌与苹果的默认搜索协议,作为他们努力控制谷歌在搜索市场中的权力的一部分。如果监管机构取得成功,谷歌可能会失去很大一部分搜索业务,被微软的必应等竞争对手所取代。必应已经开始为一些源自 iPhone 上 Siri 语音查询的搜索提供支持。

    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无线网络的科特・麦克马斯特 (Kirt McMaster) 表示,过去,谷歌的消费者硬件业务一直受到零散战略的影响,因为它在手机(Pixel)、笔记本电脑(Chromebook)和智能家居设备(Nest)上使用了不同的品牌。麦克马斯特之前经营着 Cyanogen 公司,该公司是一家手机制造商,使用的系统是修改后的安卓。他表示,谷歌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境地,因为即使是在美国和日本等如此成熟的市场上,苹果也在继续扩大着自己的市场份额。

    麦克马斯特说道:“谷歌能及时做到这一点吗?他们很有可能做不到。苹果现在已经掌握了控制力,如果现在不制定一个开发有凝聚力的硬件战略,谷歌就会把权力拱手让给苹果。”

    而谷歌的权衡或许意味着该公司会减少对部分硬件设备的投资。例如,萧此前就曾表示,她会在一些不太重要的设备中取消 Assistant,比如运行非谷歌 OS 的 Fitbit 设备,以及运行 Chrome OS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等。

    目前,谷歌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
    Netflix第三季度增加241万新用户 增长超出预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TechCrunch报道,本季度Netflix的情况正在好转。这家流媒体公司增加了241万用户,使总数达到2.2309亿。Netflix预计第三季度将净增100万用户,因此周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该公司自己的预期和分析师的预期。该公司报告说,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为79.3亿美元,而分析师预测为78.5亿美元。

    P2YUMJ2K_C}`5D{6QZHY2QM.png

    这将是Netflix一段时间以来的首次增长,特别是在其美国和加拿大的用户群中。该公司报告称,该地区的用户激增了10.4万,使新的用户总数达到7340万。上一次Netflix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用户增长是在2021年第四季度。

    该公司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将有450万付费净增用户。

    最近几个月,Netflix经历了两个非常严峻的季度,全球用户共损失120万。该公司还发生了大量的裁员,包括最近对其动画部门进行的裁员。然而,随着其新的广告支持计划于11月进入平台,该公司有可能向寻找更便宜的流媒体方式的新客户开放。

    “到目前为止,广告商的反应非常积极,我们相信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对更多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为有意义的增量收入和运营利润。”Netflix补充说:“尽管如此,这仍然是非常早期的事情,由于我们保持了现有的无广告计划,我们将需要时间来建立我们的会员基础和相关的广告收入。”

    Netflix上周透露, 带有广告的新Basic计划每月收费6.99美元,包括每小时4至5分钟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广告。该计划的推出将比竞争对手Disney+的广告支持计划早一个月,后者的月费为7.99美元。

    周二,投资者还了解到该公司打算如何在该平台上实现密码共享账户的货币化。Netflix表示,从2023年初开始,它将向想要为账户借款人创建子账户的账户成员收取费用。这一“额外成员”功能首先在智利、哥斯达黎加和秘鲁进行了测试。

    Netflix周一推出了个人资料转移功能,以帮助账户成员过渡到自己的独立账户,而不会丢失个性化的推荐、观看历史和其他自定义设置。

    另外,该公司还指出,其游戏推出一周年的时间即将到来。尽管最近有报告称其用户群中只有不到1%的人玩其游戏,但Netflix仍在继续投资手机游戏。上个月,Netflix宣布为希望玩其独家游戏的用户增加游戏手柄。另外,这家流媒体公司正在芬兰建立一个内部游戏工作室。

    此外,Netflix还将在加州推出一个新的工作室,并扩展到云游戏。

    Netflix继续保持对内容的关注,对大预算电影进行投资,如令人期待的《利刃出鞘》续集《玻璃洋葱:利刃出鞘疑案》。该片将在感恩节周末在影院进行有限的首映,然后于12月23日流媒体发行。

    Netflix今年只获得了三个黄金时段艾美奖,然而,其关于杰夫瑞·达莫的争议性剧集《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的总观看时长达到了8.242亿小时。该公司表示,该剧是本季度收视率最高的剧集之一,仅次于《怪奇物语第四季》。



    ]]>
    微软CEO纳德拉: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员工在办公室里工作更高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报道,微软的最新调查发现,在远程工作究竟能否提高效率这个问题上,雇主和员工依然存在分歧。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企业应当通过数据来判断员工的表现,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在办公室里的效率一定更高。


    该公司最新的Work Trends Study研究报告对11个国家/地区的2万多人进行调查后发现,87%的员工认为远程工作或者远程与办公室相结合的混合工作方式效率更高。与之相反的是,有85%的领导者认为,混合工作方式导致他们难以判断员工是否保持效率。

    纳德拉解释道:“85%以上的员工或职场人士认为自己很有效率。但却有85%以上的管理者认为效率有待提高。”

    “所以这其中存在矛盾。而我认为,弥合这种矛盾的最佳方式就是不能沿用教条思维,而是参考更多数据。我们不应该争论不休,而是应该利用数据来推进这件事情。”他说,“这是一种结构变化,现在虽然是疫后时代,但每个人都在行使他们在疫情期间获得的灵活性。”

    过去一年发布的许多报告和调查都显示,绝大多数劳动者宁肯离职,也不愿恢复每周5天的线下工作模式。与此同时,企业领导者则在阻止这种趋势。例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投行都要求员工线下复工,并限制远程工作。

    微软则制定了混合办公政策,允许员工最多将50%的时间用于远程工作。达到这一限制后,则需要单独向管理者申请。根据麦肯锡公司今年6月的一项调查,约有58%的美国人至少可以选择每周远程工作一天。

    尽管许多人更倾向于在家工作,但一些企业却依然坚信,只有在办公室里工作才能保持效率。微软将这种情况称作“效率偏执”。

    纳德拉认为,要解决这种分歧,领导者需要制定明确的公司目标。

    “我认为,要应对这种情况,就应当确保领导者和管理者明确公司或团队的目标,为人们制定协作和交流的规范。”他说。

    纳德拉呼吁高管为员工提供成功所需的工具。

    “只要能证明我们把员工招聘进公司后,还会为他们赋能,就会大有裨益。”他说。



    ]]>
    三季度茅台市值超过腾讯:日赚1.62亿成中国上市企业市值第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今日,Choice发布了一份2022年三季度中国企业市值排行榜,本季度500强总市值约为63.27万亿元。其中,贵州茅台超过腾讯控股成为三季度市值最高的企业,总市值2.35万亿元,阿里巴巴仍旧位列第三。

    第3-10位依次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农业银行、宁德时代、美团、中国石油。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财报数据引起了巨大关注,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同比提升16.77%,也就是说前三季度实现了日赚1.62亿。

    其中,茅台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95.43亿元,同比增长15.61%;归属净利润为146.06亿元,同比增长15.81%。

    三季报显示,贵州茅台直销渠道收入318.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6.85亿元增长117%

    前三季度直销收入中,i茅台App贡献超2成,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84.62亿元。

    据悉,i茅台App于3月31日上线试运行,随后在5月19日正式上线。

    官方数据显示,i茅台App上线半年累计注册人数近2500万人,酒类产品的总投放量近900万瓶,茅台冰淇淋线上销售近37万杯(套)。



    ]]>
    利率上升影响融资 东芝收购交易或无法如期完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收购东芝公司可能是今年亚洲最大的收购案,但知情人士透露,由日本产业伙伴(JIP)牵头的财团以及由日本政府支持的产业革新投资机构(JIC)牵头的财团可能难以在此前设定的11月7日最后期限之前完成融资承诺。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借贷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一些全球银行对东芝等大型收购交易持谨慎态度。

    媒体报道此事后,东芝的股价周一下跌了3%,目前的市值约为160亿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四家主要的日本银行只表示它们有兴趣向收购方提供融资。由于JIP和JIC都没有敲定细节,例如决定其股权合作伙伴的阵容,银行无法做出具有约束力的承诺。

    据悉,JIP已被指定为东芝的首选投标人。两个财团仍在与潜在的共同投资者进行谈判,以获取收购交易的资金。

    知情人士称,东芝仍可能会决定出售部分资产而不是全部业务。

    此外,媒体称JIP正在与欧力士、中部电力等日本公司以及霸菱亚洲、CVC Capital Partners等全球投资公司就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谈判。包括贝恩资本和MBK Partners在内的投资者已经讨论过参与JIC的竞购集团。



    ]]>
    LG新能源正同丰田谈判 向丰田美国工厂供应电动汽车电池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0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年初同本田签订供应协议之后,当前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又在同丰田进行谈判。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LG新能源同丰田汽车,正在就他们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电池供应丰田美国工厂进行谈判,计划在年内签署电动汽车电池供应谅解备忘录。

    如果能在年内同丰田汽车签订供应协议,就意味着LG新能源在今年同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签订供应协议,他们的客户群体就将更为庞大。

    随着电动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对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LG新能源等电池制造商,也就获得了大量的订单。

    美国是当前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集中了众多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方面除了特斯拉,还有通用等厂商,现代起亚等厂商也已计划在美国建设电动汽车工厂,美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也相当庞大,研究机构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453GW,较去年的64GWh大幅增加。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的LG新能源,也在通过合资建厂或自主建厂的方式,扩大在美国的产能,在8月份,他们就已同意与本田投资44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一座电池工厂。

    外媒在报道中提到,通过合资及自主建厂,到2025年,LG新能源在北美的电池年产能,将达到255GWh,足够生产300万辆续航超过500公里的电动汽车。



    ]]>
    《战神:诸神黄昏》临近发售 有玩家已经提前上手游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圣莫妮卡工作室《战神》系列新作《战神:诸神黄昏》临近发售,不少玩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和奎托斯父子一起探索北欧世界。但急归急,还是要等到正式发售那一天才能上手。而推特网友mrpyo1在今日发文称,自己发现部分玩家已经拿到游戏并开始上手游玩。

    mrpyo1在自己的PSN好友列表中发现有人的个人信息显示正在游玩《战神:诸神黄昏》,而且是在本地时间深夜时分,这让他惊讶不已并表示他也无法如入眠了。

    根据官方消息《战神:诸神黄昏》已经在上周进厂压盘,游戏将于11月9日正式登陆PS4/5平台。玩家将跟随奎托斯和阿特柔斯一起踏上神话之旅,在诸神黄昏到来前寻找答案。在九界的各个界域中穿行,父亲和儿子必须齐心协力,赌上一切。穿越震人心魄的神话大地,他们将面对众多可怕的敌人——从北欧诸神到凶暴的野兽——同时还要为前所未有的大战做准备。



    ]]>
    消息称迈凯伦全新SUV已开始研发:或售282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迈凯伦曾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制造SUV,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车重和尺寸,没法保证操控性,“别的品牌因为各自不同原因生产SUV很正常,但这和迈凯伦的理念不符。”早在2015年,迈凯伦在570S的发布会上还不忘黑了宾利、劳斯莱斯等一众已经制造和决定制造SUV车型的豪华品牌。不过随着一众超跑品牌如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法拉利、路特斯等纷纷倒戈,尤其是目前糟糕的财务状况,迈凯伦终于坐不住了,据海外媒体此前报道,迈凯伦终于做了一个“违背组训的决定”,将推出一款纯电SUV。

    近日,迈凯伦高层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迈凯伦全新SUV开发已经开始。而该车正式露面的时间,或将在2026年。

    结合此前的消息来看,迈凯伦全新SUV量产后的海外售价,预计约3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2万,当然,引入中国市场后,这个数字大概率要增长不少。

    关于这款SUV的信息有限,可能会提供双电机或三电机四驱系统,其零百加速时间或许在3秒出头。



    ]]>
    高盛计划进行重大改革 主要业务重组为三个部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正计划进行重大重组,将其最大的业务合并为三个部门,据传这也是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组之一。知情人士称,高盛将其投资银行和交易业务合并为一个部门;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合并为第二个部门;交易银行业务和银行的金融技术平台将组合成为第三个部门。

    此外高盛旗下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借贷平台Marcus将并入资产和财富管理部门。

    145750723_453166452525764_8646460507130636267_n_1.jpg

    据悉,重组计划可能将在数日内宣布,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次改组将如何调整高盛的高层领导团队。

    另外,高盛定于周二公布第三季财报。与其华尔街竞争对手一样,预计该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将大幅下滑,原因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受到交易量骤降的严重影响。

    根据Refinitiv分析师预估,高盛第三季将实现净利润27.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3.8亿美元。

    Barclay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经营环境艰难,高盛正在密切重新审视其所有远期支出和投资计划,以确保其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
    中国首家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南开大学推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百年学府南开大学校庆日暨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国首家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今日(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推出,根据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秀山堂现实物理空间虚拟复制的数字空间正式上线。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表示,通过元宇宙沉浸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实时掌握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前沿进展,全面提高新闻传播技能和本领。我院拟通过小步快走、力求实效方式,推进元宇宙数字技术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应用,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大量元宇宙元素体现的全国首家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刘亚东说,今后将进一步秉承百年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联合南开大学相关院系以及元宇宙领域先进的技术公司共建元宇宙联合实验室,通过制作虚拟教授数字人、在虚拟现实空间建设虚拟课堂、在元宇宙空间开设网络前沿大师课等,逐步充实和加强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色。

      南开大学建设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战略合作伙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蓝亚盒子科技有限公司CEO谢成鸿介绍,近两年来公司以覆盖百万专业开发者生态的自研3D引擎LayaAir和全球领先的移动端UGC(用户自创内容)平台创作工具LayaMateX两大核心技术集群为依托,成功进行了元宇宙+的战略升级。今后将继续致力于把Layaverse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UGC元宇宙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低成本、沉浸式、个性化的元宇宙数字空间服务。

      据悉,本着“文文互鉴、文理融合、文工交叉”建设新文科的理念,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率先在全国开设面向本科教育的专业选修课“元宇宙与媒介的演进趋势”课程,为同学们系统讲解元宇宙的由来、演进、共振与趋势,让同学们领略到元宇宙空间“允公允能”的人文精神与时代前沿同步的“日新月异”的生动实践。

      元宇宙是基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集成创新而连结的3D虚拟世界网络,是基于技术体系全面融合和社会功能有机整合的可以与现实世界发生虚实互动的数字世界。在元宇宙的生态环境中,社会底层操作系统由移动互联网向三维智能全联网迭代升级,内容应用场景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迁移拓展。


    ]]>
    英国政府2022最新报告:电子烟是戒烟最好选择,成功率高达64.9%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9日,英国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电子烟的最新独立报告《英格兰的尼古丁电子烟:2022年证据更新》。报告提及,电子烟依旧是英国烟民最常用且成功率最高的戒烟辅助手段,其危害性和成瘾性远远小于传统卷烟。

    (英国政府官网发布《英格兰的尼古丁电子烟:2022年证据更新》)

    报告指出,2019年,英国只有11%的地区为烟民提供与电子烟有关的戒烟服务,而2021年这一数据已提升至40%,此外还有15%的地区表示未来将会为烟民提供此服务。

    同时,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所有尝试戒烟的人群中,仅有5.2%是在政府的推荐下使用电子烟。但结果显示,电子烟辅助戒烟的成功率高达64.9%,在所有戒烟方式中位列第一。也就是说,许多烟民正主动选择利用电子烟戒烟。

    此外,报告还显示,电子烟用户体内,与癌症、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毒物暴露生物标志物显著低于卷烟用户,进一步验证了电子烟的减害潜力。

    这份报告由英国健康改善与差异办公室(OHID,Office for Health Improvement and Disparities)发布,OHID前身为英国公共卫生部(PHE)。自2015年开始,英国公共卫生部已连续8年发布对电子烟的证据审查报告,为英国制定控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早在2018年,该部门已在报告中强调,电子烟的危害至少比卷烟低95%。

    另外,OHID还于今年4月更新了供医生使用的戒烟指南,并在戒烟辅助章节重点指出“医生应当向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推广电子烟,以帮助其更好的戒烟”。

    (《英国政府官方戒烟指南》该指南于2022年4月5日更新)

    报告呼吁,应当准确传达电子烟的相关信息,以便纠正人们对其的误解。因为公众对电子烟错误的认知,会阻碍他们使用电子烟戒烟。例如,在警示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时,不能让这些警示信息误导成年烟民。

    据悉,该份报告为这一系列电子烟独立报告中的最后一份,意味着现有证据已足以帮助英国政府完善控烟政策, 更高效地推广电子烟帮助其实现2030年无烟社会的目标。


    ]]>
    顺丰控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146%-154%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顺丰控股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42000 万元–457000 万元,同比增长 146%–154%;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380000 万元–395000 万元,同比增长 1041%–1086%。


    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20.6亿元,同比增长84%–9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6.5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104%–122%。

    公告称,顺丰控股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及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在收入端,公司业务量与营业收入增速回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与差异化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端到端多元物流服务能力;在成本端,精益化资源规划与成本管控的成果稳固,持续深入多网融通和营运模式优化,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增强;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合并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的业绩。



    ]]>
    前同事爆料:马斯克曾因晚上9点无人加班而发火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一名前同事在一部最新的纪录片中表示,在马斯克创立的第一家公司Zip2,当员工在晚上9点后没有加班时,他曾表现得非常生气。

    Zip2前副总裁吉姆·阿布拉斯(Jim Ambras)表示,马斯克会在晚间巡视办公室,“看看谁坐在办公桌前,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人会这样做,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他的脸变红了,非常生气整个公司没有在晚上9点加班。”

    Zip2为报纸提供线上的城市指南软件,由马斯克和他的兄弟金巴尔·马斯克于1995年创立,成立之初的名字是“全球连接信息网络公司”。4年后,该公司被康柏收购,用于增强其AltaVista搜索引擎,而马斯克和金巴尔·马斯克分别从中赚到了2200万和1500万美元。

    Zip2的系统工程师布兰登·斯派克斯(Branden Spikes)将马斯克称作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会工作到很晚,就在办公桌旁边睡下。他还称马斯克是“无所不知”的人,并且他也认为自己“几乎无所不知”。

    马斯克的母亲梅耶也在纪录片中出镜。她表示,在马斯克小时候,早上很难叫醒他,因为他会通宵看书。所以,她不得不在马斯克半睡半醒之间给他穿衣服。

    马斯克目前经营着特斯拉和SpaceX,以及两家规模较小的创业公司Neuralink和The Boring Company。2019年,马斯克被评为科技行业最具感召力的领导者。不过他在2021年12月的播客节目中表示,“不应该为了成为领导者而成为领导者,你希望的领导者是那些自己并不想当领导者的人”。



    ]]>
    抖音OPPO米哈游,组团投了家10亿美金的公司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文 | 张俊雯  编辑 | 曹玮钰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

      抖音、米哈游、OPPO、中国移动等“扎堆”入股全球游戏引擎巨头Unity的中国公司。

      天眼查显示,10月11日,全球游戏引擎巨头Unity中国关联公司优三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抖音旗下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米哈游阿尔戈科技有限公司、OPPO旗下巡星投资(重庆)有限公司、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旗下中移股权基金(河北雄安)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

      优三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Jamie Alison Crabtree,注册资本约145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从事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技术进出口等。

      据坊间传闻,早在2021年Unity就计划拆分中国业务独立融资。不过,由于Unity分拆之后要价过高,与投资者产生了谈判分歧,使得计划一再推迟。

      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估值10亿美元,200亿游戏引擎巨头拆分中国业务

      Unity Software成立于2004年,是美国知名游戏引擎开发商,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其同名软件Unity引擎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开发引擎,为中国众多知名手游提供动力,如腾讯的《王者荣耀》和米哈游的《原神》等。

      具体来讲,Unity为全球开发者提供2D、3D、VR、AR和MR应用的创作工具,支持平台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C、游戏主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让游戏开发、美术、建筑、汽车设计、影视在内的所有创作者,借助Unity将创意变成现实。

      2020年9月,Unity Software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

      大中华区是Unity增速最快的市场大区之一。根据Unity最新财报数据, 2022年第二季度,Unity来自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营收为4229万美元,同比增长9.4%,在整体营收中占比14.2%。

      2022年8月9日晚间,游戏引擎开发商Unity Software宣布,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Unity中国”,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吉比特、米哈游、OPPO、抖音集团、佳都科技等参与投资该合资公司,Unity中国的投后估值为10亿美元。

      Unity保留对Unity中国的多数股权和控制权,Unity中国将负责整个大中华地区的运营,现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张俊波,任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Unity中国的成立,将进一步释放中国市场的潜力。因为这将使其中国部门拥有更多的运营自主权,增加其对地方政府和国有合作伙伴的吸引力。据称,Unity希望其软件在中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包括从智能城市、工业设计到元宇宙等多个领域。

      目前,Unity的应用场景早已不局限于游戏。

      在汽车制造领域,全球前十大汽车OEM厂商,以及国内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14家车厂都在使用Unity提供的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

      在建筑建造领域,Unity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已应用至海尔、香港机场、上海安亭汽车城在内的企业。

      垄断7成市场,阿里抖音米哈游OPPO中国移动“组团”入股

      豪华股东阵容,让Unity在中国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阿里、米哈游、抖音、OPPO、吉比特、中国移动等行业巨擘及潜在客户做股东,能够让Unity在短期内做大市场声量,快速打开中国市场。

      Unity中国CEO张俊波表示,上述合作伙伴都是国内领先的平台型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中拥有深厚的资源和沉淀,通过合作,Unity中国可以在不同的纬度获得领先的行业经验。

      提到Unity中国真正能够吸引各大行业巨头注资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股东们所处领域覆盖电商、通信运营商、游戏、手机、人工智能、短视频等行业,对游戏引擎技术有较强需求。

    • 抖音的face u、剪映、游戏线业务与Unity已经合作,主要是建模素材,2D、3D创作工具也都有在使用。

    • 吉比特和米哈游此前就是Unity的客户,米哈游的《原神》、《崩坏3》均是采用Unity进行开发。

    • 佳都科技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打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业务,与Unity的业务具有协同效应。佳都科技目前正在对地铁车站、道路交通、建筑楼宇乃至整个城市进行3D建模,打造一个个“产业元宇宙”行业场景,为未来VR、AR等技术应用搭建数字空间底座。可以预见,双方未来的合作空间之广。

      其次,Unity建立中国合资公司,引入本土投资人也算是顺应了“数字生产工具作为产业高地建设的首要任务”。

      2022年7月,上海市提出,把突破数字生产工具作为产业高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包括攻关三维图形图像引擎、数字建模、数字设计、数字人生成等元宇宙关键生产力工具。此外元宇宙关键技术突破工程也放在了重点工程的首位,包括支持领军企业研制3D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引擎等框架工具。

      Unity中国将总部放到了上海。

      第三,Unity作为“元宇宙卖水人”,商业拓展空间较大。有观点认为,游戏技术的价值不至于游戏,特别是在游戏行业发展放缓的当下,更多应用场景落地的可能性极大扩充了商业价值的天花板。另外,游戏底层技术是搭建元宇宙的地基,是不可绕过的基础环节。

      因此,行业巨头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次“上车”的好机会。

      目前,游戏引擎领域头部竞争者并不多,全球市场呈现双寡头的格局——Unity Software和Epic Games,其中Unity Software市占率超过七成。

      作为Unity的头号竞争对手,Epic Games也在充实“弹药”。2022年上半年,Epic公布了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消息,投资方为索尼集团和乐高集团创始家族办公室KIRKBI,双方各投资10亿美元。

      另一家成立11年的国产引擎Cocos也于2022年4月完成了5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建信信托、GGV 纪源资本、声网等。最近火爆全网的《羊了个羊》正是采用 Cocos 引擎开发的游戏,此外还有《梦幻西游手游》《开心消消乐》《捕鱼达人》《最强蜗牛》等爆款游戏。


    ]]>
    JOLT CAPITAL领投第二轮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法国软件出版商TEHTRIS XDR平台的法国软件发布商以及打击网络间谍和网络破坏的技术领导者TEHTRIS宣布其第二轮4400万欧元(包括3600万欧元的增长股权)的融资,领投方是为负责任的深度科技公司提供私募股权的专业机构Jolt Capital,跟投方有历史悠久的A轮基金Tikehau Ace Capital(欧洲数字安全领域领先的私募股权公司)、Open CNP(CNP Assurances的企业风险基金)和Nouvelle-Aquitaine Co-Investissement(NACO)。这是为扩展检测和响应(XDR)技术开发公司投入的破纪录第二轮融资。

    TEHTRIS开发和销售TEHTRIS XDR平台(扩展检测和响应)网络防御解决方案,可实时检测和消除已知和未知网络威胁,而无需公司和公共行政部门人为采取行动。此网络防御解决方案是可互操作的增强型超级自动化补救。

    TEHTRIS由运营和技术情报领域的领导者Éléna Poince和Laurent Oudot于2010年成立,在欧洲拥有260多名员工。自2020年11月获得2000万欧元A轮融资以来,TEHTRIS在法国和欧洲创造了220个工作岗位,并在德国、西班牙、日本和加拿大开设了子公司,通过其TEHTRIS XDR平台技术及其24小时全天候"追随太阳"的业务和技术支持,实现其建立真正全球数字信任的雄心。

    通过增长股权筹集的资金旨在通过继续大规模招聘(创造300个工作岗位),不断创新开发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其销售力量来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支持,从而加速公司的发展。其目标是帮助世界各地的公司对抗数据黑客或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

    TEHTRIS XDR平台保护其在12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数字领域,提供检测和应对安全事件的扩展能力。该平台可互操作,通过其人工智能、行为分析引擎和实时更新的威胁数据库(网络威胁情报)编排不同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取代一些有局限性的传统产品,从而实现增强型超级自动化补救。TEHTRIS的创新传感器支持运营安全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这些组织每周要监控数百万IP地址并分析数千万个系统、网络和云端事件。


    ]]>
    平方资本与Google合作,加速投资组合公司的业务增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多战略资产管理公司平方资本 L2 Capital Management (简称"平方资本")今天宣布,已与Google达成合作,加快其投资组合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此次合作还将推动平方资本在投资和推动各种Web3及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战略。


    Web3通常被称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其中数据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储和保护。虽然目前还处于接受Web3的相对早期阶段,但这个市场已经在向消费者和企业显示出创新和价值创造潜力。平方资本旨在为创始人和投资人提供增长动力,特别是那些积极探索Web3相关用例及机遇的人。

    此次合作包括三大层面:

    • 加速业务增长:平方资本的投资组合公司可以利用Google的数码技能培训计划和数码营销工具,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参与度,从而帮助他们达到关键的业务里程碑,这一点也是未来几轮融资的前提条件。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并利用(Google Cloud)开放、安全、并且已经做到碳中和的开发者友好型云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更好地服务用户,每个符合条件的投资组合公司都有可能获得高达20万美元的Google Cloud使用额和Google工程师的专门支持。

    • 战略主管顾问服务:平方资本的投资组合公司将有机会获得平方资本和Google业务主管的战略性集中指导,并利用两家公司的行业合作伙伴网络,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 以Web3为重点的见解和活动:平方资本和Google Cloud计划共同主办开发人员研讨会或"黑客马拉松"活动,平方资本的投资组合公司可以参与活动,推动Web3和区块链技术的采用。此外,平方资本的投资团队打算与Google Cloud的数码资产团队合作,融合行业知识、经验和分析能力,为前者的Web3投资理论提供信息,并发布面向公众的见解,从而惠及更广泛的Web3和区块链领域。

    L2 Iterative Ventures(平方资本的Web3投资部门)的管理合伙人Kevin Lee表示:"作为横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和公共市场的少数几个公司之一,我们正在努力支持Web3和区块链技术的采用。我们很荣幸能与谷歌合作。我们的使命是为创始人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扩大和实现他们的愿景。有了谷歌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及谷歌的分析和数字营销支持,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可以加速增长,把握新的市场机遇。"

    谷歌云风险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亚太区负责人Michael Langford表示:"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和初创公司现在希望在基于区块链的平台上创造价值、开展交易、保持价值和部署新产品,而谷歌云就是Web3公司和开发人员可用来发展业务和支持网络的一个可扩展、安全且可持续的平台。通过与平方资本这样的领先投资公司合作,我们将继续加强我们在Web3领域的现有工作。"

    关于平方资本 L2 Capital Management 

    平方资本是一家全球性多战略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支由Web3/Web2企业建设者、公共和私人市场投资者组成的独特团队,在资本部署和价值创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L2 Iterative Ventures是平方资本的Web3部门,致力于投资具有发掘区块链和Web3主流应用未来潜力的基础技术。公司有一个坐镇硅谷和亚洲的全球团队负责培养技术创始人,为他们提供资源,带动公司从构思阶段一路发展到龙头企业。


    ]]>
    TCL电子(01070.HK)获大股东及信托累计增持超1亿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TCL电子”或“公司”,股份代码:01070.HK)欣然宣布,自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日(即2022年8月19日)至今,大股东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TCL控股”)增持TCL电子股份超2,500万股。TCL控股于2021年8月宣布增持计划,自2021年年度业绩公告日(即2022年3月11日)至今,TCL控股已累计增持超9,000万股,持股比例较2021年年度业绩公告日增加约3.21个百分点。目前,TCL控股持有TCL电子股份超13.5亿股,占TCL电子已发行股份数目的54.03%。

    同时,自2022年3月以来,公司委托信托人在公开市场购入超过1,600万股TCL电子股份以作日后员工股份奖励计划用途。此外,公司董事会主席杜娟女士也以个人名义购入100万股TCL电子股份。

    大股东TCL控股与公司管理层均认为TCL电子中高端突破战略成效卓越,产品高端化及大屏化成果显著,经营质量明显提升,光伏等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相信未来可为公司股东带来长期持续增长和价值回报。TCL控股更表示,其对TCL电子现时及未来前景和成长价值充满信心,其后将视乎市场情况进一步增持。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达336.79亿港元,且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毛利同比增长3.9%达57.82亿港元,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7.2%。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达2.57亿港元,同比增长4.9%。

    依托TCL全球品牌力、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及全球渠道优势,2022年上半年TCL电子显示业务全球市场地位保持领先,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核心业务盈利逆势增长。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全球销量达1,015万台,其中65吋及以上智屏销量同比增长36.9%至153万台。据Omdia数据,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在全球LCD TV市场中,销量市占率提升0.4个百分点至11.5%,稳居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

    同时,TCL电子积极拓宽业务边界,凭借上下游产业链优势,从户用开局,拓展工商业务,快速进入分布式光伏赛道,致力成为国内分布式光伏第一梯队,为全球化做好储备。2022年上半年,公司光伏业务实现收入1.72亿港元,且月度装机订单量及收入呈指数型增长。

    未来,TCL电子仍将不断突破,继续秉承“品牌引领价值,相对成本优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全球化”与“科技化”布局,围绕“显示、连接、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智能物联生态”全品类新赛道,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场景、全品类、全连接”智慧生活体验,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企业。

    有关TCL电子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自1999年11月起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业务范围涵盖显示业务、创新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TCL电子以“品牌引领价值,相对成本优势”为战略,积极变革创新,聚焦突破全球中高端市场,努力夯实“智能物联生态”全品类布局,致力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智慧健康生活,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TCL电子已获纳入深港通之合资格港股通股份名单,是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及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并从2018年起连续五年获得恒生指数公司授予ESG评级A。


    ]]>
    AppsFlyer 发布第 15 版《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隐私新政对移动营销及媒体侧的冲击仍在持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营销衡量与体验管理平台 AppsFlyer 发布《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第 15 版,对移动广告行业各家媒体渠道进行排名。2022 年上半年,受隐私新政持续影响,新冠疫情后市场降温、整个移动生态重新洗牌,头部广告平台 Google Ads 和 Meta Ads 均有所失地,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市场玩家却把握住了机遇,市场份额获得提升。

    "对营销团队和媒体渠道来说,所有这些变化都预示着诸多机会。Apple 隐私新政持续带来挑战,而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媒体成本也在上升,因此营销人员不得不专注于营收能力最强的媒体渠道,"AppsFlyer 营销洞察总监 Shani Rosenfelder 表示:"移动生态参与者需快速适应避险情绪更强的环境,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大规模维持高效率。因此,培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很有帮助,适应能力的强弱就能帮助我们区分出未来市场上的赢家和输家。"

    媒体渠道力争遵守愈加严格的行业隐私政策

    Apple 应用追踪透明度框架 (ATT) 持续对包括 App 营销和广告平台在内的行业参与者提出巨大挑战。在比较 ATT 弹窗推出前后的市场份额(2020 年上半年 vs.2022 年上半年)时,我们发现,头部媒体渠道特别是 Google Ads 和 Meta Ads 在 iOS 端均有所失地。尽管两家公司都受到 ATT 弹窗的负面影响,但 ATT 给 Meta 带来的痛苦程度要高更多。社交媒体巨头 Meta 在 SKAdNetwork (SKAN) 广告活动中表现不俗,但仍未达到 Apple 隐私新政生效前的水平。

    对 Android 端来说,Google Ads 和 Meta Ads 霸主地位依旧屹立不倒,继续称霸全球实力与规模双榜单。2022 年上半年,这两家巨头在 Android 端的 App 激活市场份额虽然双双缩水,但凭借其无可匹敌的量级,依然称雄 Android 端市场。

    TikTok for Business(简称 TTFB)在 2022 年一路高歌猛进,2022 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在 Android 端实现现象级增长。这家社交网络的广告业务蒸蒸日上,在非游戏领域排在榜首,在全球规模榜单中位列第三。然而,TTFB 在 2022 年第二季度遭遇下滑,令其在 2021 年下半年和 2022 年上半年之间的整体激活市场份额增长变得温和。众所周知,Apple Search Ads(简称 ASA)市场份额获得大幅度提升,这是因为该平台独立于 SKAN 运作,并且无论用户的 ATT 授权状态如何,都能对其进行确定性归因。因此,自 2020 年上半年以来,ASA 的市场份额增加了两倍,它还夺走了 Meta 在 iOS 榜单上的冠军宝座。

    经济放缓给营销团队及媒体侧带来额外压力

    2022 年显现的独特市场状况加剧了移动营销人员和移动媒体渠道面临的困难。App 激活广告支出预算在经历了 2021 年第四季度到 2022 年第一季度期间 2% 的增长后,2022 年第二季度环比下降 14%。App 的平均预算下跌 12%,其中 Android 端预算降幅略高于 iOS 端(-13% vs. -9%)。

    在媒体侧,前 10 家中有 7 家、前 20 家中有 14 家媒体渠道注意到,广告主在第二季度用于开展获客广告活动的预算与第一季度相比有所下滑。而这些媒体渠道也包括了 Google、Meta 和 Unity 这些位列前三的头部玩家。这三大广告平台遭遇的跌幅个个都比前十大媒体渠道的平均跌幅还要高得多。一项同比比较显示,2022 年整个移动广告市场的损失金额是 2021 年的四倍(-12% vs. -3%)。

    在媒体成本上扬、经济放缓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还会看到自有媒体的使用量正在上升,这在非游戏类 App 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总体而言,与 2021 年下半年相比,自有媒体在 2022 年上半年为 Android 端带来了 18% 的激活量增幅(付费媒体的增幅则为 2%)。在 iOS 端,受隐私新政和媒体成本大幅上涨(跃升 30%)影响,转向自有媒体的情况自然就更多了。媒体的帐户数量也普遍呈现出明显差距:付费媒体虽然增加了 3%,但自有媒体却攀升了 25%。

    移动生态中各渠道的游戏市场份额经历波动

    就 Android 端游戏而言,留存指数榜单显示,Google Ads 凭借无可匹敌的量级,成为全球实力与规模榜单的双料冠军。不过,深入研究这些数据后会发现,与 2021 年下半年相比,这家搜索巨头在 2022 年上半年损失了一小部分激活市场份额。与此同时,Meta Ads 在全球实力与规模榜单中的排位均向后滑落一位,激活份额降幅更大也呼应了这一点。

    Unity Ads 和 TTFB 排名均有所滑落,ironSource 游戏 App 激活量大幅提升。ironSource 的崛起主要是靠休闲游戏下载量的激增而推动的,而 TTFB、Unity Ads 和 Meta 却在此失利。

    在 iOS 端游戏中,Meta Ads 在 SKAN 指数实力与规模双榜单中稳坐头把交椅。TTFB 稳居第二,在规模榜单中的排位上升一位,位居第五。Google Ads 经历了较为缓慢的起步阶段,之后在 SKAN 指数榜单中小有成绩,冲上 IAP 榜单第三,且在实力和规模榜单中均上升了三位。AppLovin 和 ironSource 损失了不少份额,在实力榜单中各下滑三位。

    与游戏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游戏 App 环境由 Google 和 Meta 两大巨头所主宰。TTFB 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屈居第三,与前两名差距依旧很大。虽然 Google 和 Meta 在非游戏领域所占份额令人望其项背,但是深入探究会发现,位居第一的 Google 其实损失了一小部分份额,而排位第二 Meta 损失的份额更大。

    方法论:

    AppsFlyer 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第 15 版的统计时段为 2022 年 1-7 月,评级媒体渠道共计 500 多个,App 激活量总计 270 亿,App 数量总计 1.9 万多个。其中,SKAN 指数所基于的数据样本为 2400 多个 App,45 家媒体渠道,4.5 亿份 SKAN 数据回传。


    ]]>
    徐工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夯实数字化迎接国际化2.0发展新纪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为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集团,徐工在国际化2.0战略背景下,如何抉择数字化的方向?

    近日,徐工机械与甲骨文公司、汉得信息三方战略合作正式启动。这是徐工与Oracle NetSuite一期合作圆满完成后进一步战略深化。借助 Oracle NetSuite 不断完善徐工全球化数字化平台部署,提升整体徐工国际化板块运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Oracle NetSuite 也为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保驾护航。

    199IT有幸现场亲历见证三方战略合作历史时刻,同时就数字化等话题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 、汉得信息CEO黄益全进行对话。

    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十多年前轰轰烈的信息化1.0浪潮中,徐工抓住历史机遇,打造本土信息化基础系统。

    十多年中,徐工新一代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徐工聚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如今,徐工在工业互联网+双碳、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孪生、工业软件、工业视觉、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聚力突破,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但在出口数字化方面,徐工碰到了不少的挑战。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毫不讳言,中国企业出海有一个共同的痛点:海外渠道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布局并没有国内容易,特别是刚开始可能拿不到大渠道的支持。

    (图: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 来源:199IT)

    刘建森坦言,在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徐工海外业务触角才刚刚伸出去,海外营销系统不成熟,徐工坚持一出去就打好基础,将管理DNA夯实。

    正如汉得信息CEO黄益全总结的趋势,“很多企业在中国的IT建设风生水起,在国际化的扬帆出海过程中颇具波折。低估了海外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难度。”

    徐工迫切需要一套强有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企业国际化 2.0 发展战略,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如海外分支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业务财务数据变更不同步以及缺乏全面的工作流配置工具等。

    2021年,徐工决定重新选择合作商,Oracle NetSuite进入徐工的视野。

    一方面,徐工对甲骨文在全球企业软件系统中的地位相当认可。另一方面,Oracle NetSuite强大的全球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适合徐工国际化2.0发展战略。

    刘建森笑称,与Oracle NetSuite合作是徐工主动选择的结果,“甲骨文作为行业翘楚多年来在IT行业独领风骚。作为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非常荣幸与Oracle NetSuite结缘,倍加珍惜、全力合作。汉得信息在实施方面非常知名,本地化实施和全球化实施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希望有这样的伙伴们与徐工同行,共同打造徐工的国际化、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 来源:199it)

    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表示,甲骨文是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供应商。Oracle NetSuite ERP云是甲骨文增长最快的产品。目前Oracle NetSuite全球共有32,000多家企业级客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全球知名品牌将业务托付给Oracle NetSuite,并把财务、运营、流程等都迁移到Oracle NetSuite云端。在中国,Oracle NetSuite本着运筹本土、决胜全球的使命,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已经有三千多家中国企业出海选择Oracle NetSuite。Oracle NetSuite支持190多种货币、27种语言,满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合规性要求,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助推器。

    “徐工和Oracle NetSuite是战略级别的合作,双方共同打造中企出海的标杆。国际化是徐工的主要战略之一,也是Oracle NetSuite非常擅长的领域。徐工借助 Oracle NetSuite 建立跨国子集团一体化架构,既满足内部管控,又能支持海外子公司本地化运营,Oracle NetSuite 独到的“ERP++”模式贯通售前、售中、售后价值链,实现国内国外一张网;同时多语言、多账簿、合并报表功能既满足上市合规要求,又能满足子公司当地的经营管理需求,助力徐工进出口快速打造海外子公司样板;借助 Oracle NetSuite 独特的灵活、开放的平台特性为徐工进出口重新梳理 IT 规划,整合旧有 IT 资源,建立以 Oracle NetSuite 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真正实现扬帆出海,‘轻装上阵’。”叶天禄如此评价此次合作的意义。

    深入合作解决国际化2.0发展的痛点

    2022年是徐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8月29日,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新增股份正式上市,标志着徐工整体上市工作正式完成,近年来资本市场最大的一笔装备制造业重组取得完满成功,“新徐工”发展进入新纪元。

    国际化战略一直是徐工的主战略,作为徐工国际化业务的尖刀班,徐工进出口身兼重任。特别是在当下世界工程机械市场格局剧烈变化的时代,如何重构、突破、融合,刘建森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当下,生产力要与科技衔接,要形成全新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力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业绩,才能不断提升全球化发展的竞争力!”

    刘建森是IT信息化建设领域的老兵,也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高手。作为徐工首任CIO曾亲自操刀徐工信息化的1.0建设。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刘建森深刻体会到“技术不牢,地动山摇”的因果关系。

    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上,徐工一直加大投入,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全球业务管控,提高管理效率。

    徐工在德国、美国、巴西、印度等10多个国家拥有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或KD工厂,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7%的国家,35国出口占有率居第一,在全球建立了2000多个海外网点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居中国行业第一。

    海外业务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在于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上市公司要求要迅速将报表合并,但因为时差、会计准则、货币币种等差异,很难迅速地收集到海外运营结果进行上报。此前,徐工海外子公司采用的都是当地的软件系统,没办法融合。后台人员需要通过接口、再各自合并数据,不堪其扰、不堪重负,最主要的技术管理能力缺失。

    (图:左一为汉得信息CEO黄益全 来源:199IT)

    黄益全非常认同,他认为当前国际化企业海外管理的新形势表现在从以往的财务型管控向运营协同去转变,国际化公司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同时,需要对全球运营协同发展。管理的精细度和难度会加大。总部管控与本土化的差异化的平衡是关键点。Oracle NetSuite的开放性优势更加凸显出来。

    与Oracle NetSuite一期合作圆满完成后,刘建森表示,“ Oracle NetSuite 不仅更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能将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贯彻到底,实现全面覆盖。Oracle NetSuite 多币种、多税制、多会计准则等优势,将会进一步提升并加速徐工国际化进程,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工贸一体 服务前瞻性的现代化企业

    在叶天禄看来,徐工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不光在业务上,同时在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也都是非常领先,徐工海外业务是增长最快的板块,海外体系、国家和地区业务拓展也面临着客户需求复杂度的提升、海外订单快速的增长、供应链压力加大等各方面的挑战。从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来看,需要进一步依靠数据驱动。海外国内高时效的对接,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速度。这些都是徐工数字化方面的前瞻性,与Oracle NetSuite非常契合,

    Oracle NetSuite的特色是全球运营、财务合规、一个平台管理所有的业务,全球实施能力,帮助徐工掌控全球运营,支持徐工的全球扩张,同时优异的性价比,快速部署快速上线,帮助徐工打破系统壁垒,连通很多的信息孤岛。包括售前的询客、合同的签订、生产发货、商品服务等,都实现了完整的销售周期,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提升徐工海外业务的工作效率。

    Oracle NetSuite通过超过20多年的行业迭代沉淀,积累了从商机到订单到收款,从采购到付款,销售与生产的工贸一体、集团海外财务等多种领先的实战成效。先进的流程化管理让像徐工这种中国客户能快速借鉴海外的全球化成功企业的经验,少走弯路快速成功。

    Oracle NetSuite海外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帮助进出口实现快速的海外的业财一体化。业务和财务的对账,海外公司和徐工本部的数据对接,实现跨国家、跨地区、跨业务部门的信息互通,减少对账的错误率、缩短关账的时间。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特别是国际化出海的公司非常重要。

    回到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叶天禄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多年已经非常熟,如何将产品销售到国内以及国外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是朝着工贸一体的方向发展。目前“工”这一块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缺乏“贸”这一块,从商机到订单到售后,从采购到付款,从销售到生产,Oracle NetSuite能够帮到制造型企业实现工贸一体。

    积极拥抱海外公有云 SaaS是最高效的模式

    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刘建森认为适合企业才是最重要的。徐工作为开放透明的国际化上市公司,数据是开放、透明、规范的。与其他公司将数据神秘化不同,徐工积极拥抱公有云,对于数据安全性非常有信心。徐工坚持客户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分布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海外子公司、经销商管理本地数据,坚持本土化落地、本土化管理的开放原则。刘建森强调,公有云服务的出现,为徐工以及服务商提供大规模合规运营、健康透明化发展的机会。

    同时,Oracle NetSuite云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徐工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基础数据建设程度不同的难题。叶天禄表示,公有云能够随时随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系统,Oracle NetSuite多公司、多会计准则、多税制的管理帮助徐工快速合规地出海国际化。同时模块化的功能组成也能帮助实现进出口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小步快跑,降低了初始的成本。

    在谈到国内企业对SaaS模式的接受度,黄益全表示,SaaS从长远看是企业的壁垒,从软件沉淀标准化角度来看,没有比SaaS更高效的模式。黄益全认为构建软件系统都会朝着SaaS方向发展,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叶天禄表示,目前中国SaaS市场的状态,大概类似七年前的北美。对定制化、个性化的习惯更浓厚,产品化标准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对于数据安全的认知,需要时间来改变原有的思维。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结语:

    对徐工而言,国际化战略已经衍进到2.0阶段。徐工树立了“提升渠道控制力,提升内部活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四个目标。而全球管控、效率优先、运营协同、价值提升等都是徐工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徐工对数字化转型的前瞻布局,选择与Oracle NetSuite战略合作,积极投身数字化发展浪潮之中,利用数字化为企业赢得国际化发展的先机,这种魄力和毅力值得行业敬佩。

    在Oracle NetSuite和汉德信息看来,徐工数字化发展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徐工内部强有力的推动以及徐工人开放、积极、进取的精神密不可分。正如刘建森所笃定的“上下同欲,前后同步,左右同频者胜”。

    在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过程中,徐工始终不忘初心:通过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和信息化的投入,提升全球事业管控的效率,为全球客户带来更高价值,助力各国伙伴走向成功。

    Oracle NetSuite强大、丰富的 ERP 及全球化功能,帮助徐工在内的中国出海企业理顺关键业务流程。此次 Oracle NetSuite 部署,采用了‘小步快跑’的策略,通过快速建立标杆,有效加强海外分支机构与总部的协同,实现业财一体化管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新的IT部署思路。

     


    ]]>
    英特尔据悉拟大规模裁员,可能涉及数千人,部分事业部比例或达2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0月12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由于PC市场增速放缓,英特尔计划展开大规模裁员,涉及人数可能达到数千人。

    据悉,此次裁员最早将于本月宣布,包括销售和营销事业群在内的一些部门的裁员比例可能达到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将于10月27日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与知情人士透露的裁员时间吻合。

    截至7月,英特尔共有员工11.37万人。

    PC处理器是英特尔的主要业务,但该市场的需求却面临严重下滑。与此同时,被AMD等竞争对手抢走的市场份额也很难夺回。

    在英特尔第二财季业绩未达市场预期后,该公司7月刚刚下调了2022年销售额目标,较之前的目标低了110亿美元。分析师则预计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将下滑近20%。

    英特尔曾经拥有约60%的利润率,但这一令人羡慕的数字如今也已经萎缩到15%左右。

    英特尔在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上承认,他们可能对业务进行一些调整以提高利润。该公司CEO帕特·基尔辛格(Pat Gelsinger)说:“我们还压缩了2022年的核心费用,并希望在下半年采取额外措施。”

    英特尔拒绝对裁员消息发表评论。


    ]]>
    微软宣布Xbox云游戏将登陆Meta Quest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12日讯,在Meta Connect 2022直播上,微软CEO纳德拉宣布Xbox云游戏将登陆Meta Quest。此外,Meta还宣布收购三个游戏开发商:Camouflaj,Armature和Twisted Pixel。

    ]]>
    扎克伯格:苹果太封闭,是Meta在元宇宙领域主要对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0月12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二,Meta Platforms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暗示,他将苹果视为Meta在元宇宙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发表这番评论前,扎克伯格刚刚发布了该公司的最新款虚拟现实头显——售价1499美元的Quest Pro。虽然扎克伯格与以往一样,并没有明确提到苹果,但他却表示,竞争对手都在重点开发受到严格控制的虚拟现实(VR)平台,从而将消费者锁定在特定操作系统中。

    “在每一代计算平台中,都有开放生态系统和封闭生态系统,比如Windows和Mac,然后是Android和iOS。”扎克伯格说,“封闭生态系统的重点是通过严密控制和整合来创造独特的体验,并锁定用户。但多数价值最终都流向了这个平台。”

    扎克伯格的表态反映了Facebook对苹果App Store模式长期以来的不满。在iPhone上合规安装应用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App Store,迫使Facebook这样的企业必须将自己的软件提交给苹果的App审核部门,并且将数字销售额的15%至30%支付给苹果作为佣金。

    Facebook过去一直对这种限制表达不满,扎克伯格也曾批评苹果阻止Facebook向自家应用中增加功能。

    Facebook去年将公司更名为Meta,他们目前专注于发展虚拟现实和元宇宙,希望借此推动新一轮增长。该公司警告称,元宇宙可能要到2030年代才能开始创造可观的营收。

    扎克伯格表示,Meta专注于“开放生态系统”,与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共享新的元宇宙技术带来的红利。

    “我认为,我们的作用不只是帮助企构建这个开放生态系统,而是确保这个开放生态系统在下一代互联网中胜出。”他说,Meta希望与广泛的企业展开合作。

    此事再次凸显苹果与Facebook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两家公司目前都在大举投资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R)头显。

    苹果尚未发布VR头显,也没有证实相关工作,但分析师和媒体都认为,这家iPhone制造商准备推出一款VR设备——与Quest Pro类似,它可以利用外部摄像头将视频实时传输到高清屏幕上。

    扎克伯格认为,VR和AR都是新平台的开始,这个新平台最终将会取代智能手机。如果Meta最终在这一领域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并控制市场上的主流设备,Meta就不会再被苹果的“封闭生态系统”政策所限制。

    苹果最新的平台隐私政策调整也引发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冲突,导致Facebook很难发布精准广告。扎克伯格之前表示,这将令Meta损失100亿美元。

    Meta周二表示,VR或AR的终极形态会是一副轻巧的眼镜,具备全天续航能力,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进入虚拟世界,这也是该公司努力的方向。

    扎克伯格说:“开发AR眼镜的基础技术正在逐步结合。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显示器、传感器、芯片、人工智能等许多模块。”


    ]]>
    梅琳达盖茨:盖茨基金会将在我和前夫去世后继续运营20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10月12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梅琳达·弗兰奇·盖茨说,她和比尔·盖茨共同经营的数十亿美元的基金会在他们去世后将继续运营20年。这一说法有别与她前夫比尔·盖茨上个月的言论。

    9月底,比尔·盖茨曾表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只会再维持25年。在加州举行的《财富》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上,梅琳达·盖茨反驳了比尔·盖茨的言论。

    “我觉得他是在思考些什么,然后在我们做决定之前就说了出来,”她说。

    去年,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结束了27年的婚姻,正式离婚。两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共同为基金会工作。

    梅琳达·盖茨说,她已与前夫共同签署文件,计划在他们去世20年后解散基金会。据最新估计,该基金会目前有700亿美元的捐赠。

    她说:“我们的目的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从微软积累的资源最终会在我们两个人手中,这些资源将回归社会。”


    ]]>
    华为董事长梁华:推动数字人才培养,跨越数字鸿沟,促进可持续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心声社区

      推动数字人才培养,跨越数字鸿沟,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1年华为可持续发展报告董事长致辞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突破、发展与进步都源于思想解放:对农具的遐想让人类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对机器的执着使人类摆脱了手工的束缚,对数据的探求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科学与技术始终是最为活跃、持续和有效的发展要素之一,人类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又需要人们学习和使用技术的能力,反过来推动人类的想象力。

      当前,数字正在重塑世界,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落地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式,同时,绿色低碳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化、智能化正前所未有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更加低碳的生活、工作与生产方式。未来,数字化和低碳化将进一步融合,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推动社会进步。

      绿色的智能世界即将到来,但通往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数字人才的缺乏将会束缚产业的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需要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加强数字人才的储备,以缩小数字技能鸿沟,提升社会整体数字素养。

      科技赋能,推动数字人才培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素养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也是联合国定义的新时代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培养数字人才、提高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智能化之后,世界各国的又一共识。欧盟提出《2030数字指南针》计划,希望到2030年,培养2,000万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工作人员,让80%的成年人具备基本的数字技能。日本推出《数字新政》,把学校的信息通信化作为重要内容,计划到2024年,让所有中小学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以加大对青少年IT知识的培养。中国公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通过数字化教育模式,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以保障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时代,如果不掌握数字技能,就难以有效协同和发展数字经济;如果不了解数据金矿,将难以在数字时代掌握主动权。欧盟《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报告显示,当前欧洲超过37%的劳动力缺乏基本的数字化技能,以德国为例,2030年数字劳动力缺口将达490万。在中国,目前ICT产业相关的人才供需比是1:9,ICT领域从业人员缺口达1,200万,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缺口超过900万。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华为希望在ICT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在各国助力构建数字人才生态,传递与共享ICT知识和技能,推动本地数字人才培养。从2008年开始,华为发起“未来种子”项目,陆续推出和赞助了各类人才培养、竞赛等项目,包括未来种子、ICT学院、开发者学院、云学院等,累计投入超过1.5亿美元,覆盖150多个国家,受益人数超过154万人。我们将持续为数字人才培养做贡献。2021年,华为发布了“未来种子2.0”计划,承诺在未来五年投入1.5亿美元用于数字化人才培养,新增受益人数预计将超过300万人。我们希望,更多的个人、组织加入华为的数字包容倡议,共同推进数字人才的发展计划。

      科技赋能,跨越数字鸿沟,助力偏远区域提升数字技能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和快捷网络将世界各地、各个领域、不同群体的人们连接到一起,为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生产经营带来便利。另一方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也暴露了新的“数字鸿沟”和“数字贫困”。据GSMA《2022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尽管疫情增加了人们使用网络的频率,全球目前仅有6%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但用户的使用鸿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缩小,2021年这个比例为41%,即有32亿人口所在地区有网络覆盖但仍没有使用移动网络服务。数字时代,让人人享受负担得起的、安全的、高质量的网络联接,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仍然任重道远。

      过去三十多年,华为致力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和全球普及应用,我们和运营商一起建设了1,500多张网络,帮助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亿人口实现联接。同时,我们始终贯彻包容性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TECH4ALL数字包容倡议,实现技术普惠,让人人享受数字生活便利。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过400所学校、逾11万名师生及待业青年通过TECH4ALL项目学习数字技能和提升科技素养;每个月有440多万视障用户和80多万听障用户使用华为终端的无障碍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华为的RuralStar系列解决方案已为全球70多个国家6千万偏远区域人口提供联接。

      华为将持续开放合作,通过分享多年积累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和成功实践,与全球产业合作伙伴、教育机构共同构建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人才生态体系,回馈当地社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在绿色的万物互联时代,华为始终追求更加节能、环保,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无论是更低功耗的5G网络,更节能的数据中心,还是对人体更为健康友好的电子产品,华为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从原材料、工艺、算法、散热技术等多个维度克服能耗挑战,为构建更绿色、更环保的低碳社会而不断努力。同时,华为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公司的最高纲领,愿意以正直可信、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管理改进等一系列方式应对安全可信的挑战。2021年,我们持续深化软件工程能力提升,并融入到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中,为产品开发提供高效、可信的研发作业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可信高质量的产品,包括过程可信、结果可信和漏洞风险消减,以支撑客户打造安全韧性网络,助力建设更加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世界。

      绿色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无论是数字经济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数字人才,需要的是全社会数字素养的提升。华为秉持“开放、合作、共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司战略、变革管理、业务流程之中,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携手全球伙伴,助力各国培养数字人才、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尽管前路艰难,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梁华

      华为公司董事长


    ]]>
    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子公司Sandsoft在利雅得设立旗舰工作室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子公司Sandsoft今日宣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设立了移动游戏开发工作室。Sandsoft致力于成为创新移动游戏的开发商、发行商和投资方。工作室的设立将为该地区创造80多个工作岗位,这也是Sandsoft对中东和北非游戏领域进行重大投资迈出的第一步。


    Sandsoft利雅得工作室在沙特"2030愿景"的指导下,致力于发展区域电子游戏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为游戏玩家打造有趣愉快的游戏体验,从而推动沙特的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Sandsoft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的游戏分部,也是其全资子公司,在本地拥有丰厚的资源。公司目前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欧洲及上海设有办事处。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是中东和北非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在全球拥有1.5万多名员工。2022年9月,阿吉兰兄弟集团被《福布斯》评为沙特20家顶级家族企业之一。

    David Fernandez
    David Fernandez

    Sandsoft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首席执行官David Fernandez在King任职期间成功拓展了Candy Crush和Bubble Witch等游戏IP;游戏发行业务负责人Miikka Lindgren曾任Rovio高级管理人员。Sandsoft顾问委员会由行业领军人物组成,包括Trip Hawkins(美国艺电公司创始人)、Kati Levoranta(Rovio前首席执行官)、Alex Dale(King前首席营销官)。

    Sandsoft近期投资了包括Rambo: Strike Force、Pacific Rim: Breach Wars等大型IP项手游,并已开始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和项目上进行大规模投资。

    Sandsoft利雅得工作室将由Yahsir Qureshi担任团队领导。Yahsir拥有十多年的游戏行业经验,其领导开发的多款3A大作游戏(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大获成功,最近期的游戏制作经验为EA 的FIFA Ultimate Team。利雅得工作室将作为Sandsoft的全球总部,助力公司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开展首创的"Press Start"项目,培养当地游戏开发人才。该项目将于今年启动,面向有志于进入全球游戏行业的沙特新兴人才。项目将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游戏创作者,公司将给他们提供全力支持和广泛资源,以开发原创游戏内容。

    阿卜杜勒阿齐兹-艾尔-阿吉兰
    阿卜杜勒阿齐兹-艾尔-阿吉兰

    Sandsoft总经理阿卜杜勒阿齐兹·艾尔·阿吉兰先生表示,最近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发布了国家游戏和电子竞技战略计划书,将电竞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这是开启游戏行业新篇章的关键和重要一步,游戏行业的发展将对未来国民经济产生积极影响。鉴于此,阿吉兰先生强调,Sandsoft未来将围绕沙特"2030愿景",紧跟王储制定的战略目标,推动游戏行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沙特的游戏和电竞行业新投资位于全球前列。

    工作室负责人Yahsir Qureshi补充表示:

    "我们的利雅得工作室具有开创性意义,将通过采取以开发者为中心的独特运营架构,致力于运用最前沿的技术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核心移动游戏体验。在Sandsoft成为世界领先游戏公司的过程中,这一架构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沙特本地游戏行业投资对Sandsoft的发展至关重要,也符合沙特"2030愿景"目标。移动游戏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展迅猛,游戏玩家达4.34亿人,占全球玩家总数的15%,今年的游戏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10.8%。

    关于Sandsoft

    Sandsoft游戏公司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沙特利雅得,主要从事在全球发行、开发及投资高品质游戏,同时运营游戏工作室。Sandsoft致力于为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游戏玩家提供有趣愉快的游戏体验,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成绩斐然的全球化团队。团队由游戏开发者组成,他们由衷热爱游戏行业,参与开发的一些游戏大获成功,包括FIFA,Candy Crush,Need for Speed,Angry Birds及World of Tanks等,并对电子游戏市场有深刻的了解。Sandsoft在沙特、西班牙、芬兰和中国均设有办事处,旨在拉近各大洲的距离,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加强各国的人文交流,并且推动中东和北非地区游戏行业的发展,使该地区从新兴市场成为全球市场引领者。


    ]]>
    招聘岗位或暗示游戏公司Valve在研发下一代VR头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11日讯,早前一直有消息称,游戏公司Valve决定跟随行业大势并即将发布一款全新的VR一体机。现在V社的一份招聘启事确认,公司确实有在研发VR一体机存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视觉惯性追踪,视频透视,眼动追踪和手部追踪等等。不过V社未说明诸如视觉惯性追踪,视频透视,眼动追踪和手部追踪等技术是否会应用到一款全新的VR头显,还是说单纯补充现有的系留式PC VR头显Index。(注:Valve还运营着Steam,后者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之一)

    ]]>
    史克威尔蒙特利尔工作室更名为Studio Onoma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早在今年五月时,Embracer Group宣布将收购史克威尔的欧美地区工作室——水晶动力、Eidos蒙特利尔和史克威尔蒙特利尔——以及这些工作室旗下的IP。八月,这些收购正式敲定。考虑到这些工作室现在已经不属于SE的事实,不少人都预计史克威尔蒙特利尔工作室最终会改名——现在这一动作已经发生了。

    工作室通过新官方网站宣布更名为Studio Onoma。新品牌将“作为多种产品、项目和计划的庇护伞,每种产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该工作室表示,新设计是为了“灵活地展望未来,与不同的受众建立联系,而不是阻碍拓展市场。”

    为什么使用“Onoma”这个名字呢?

    “Onoma在希腊语中是“名字”的意思,名字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该工作室解释道。“名字为物体、人物或概念赋予生命;把它们带到真实的或想象的世界。这是一段新经历的开始,是踏上新旅程的邀请。作为游戏开发者,我们是新体验和新路径的创造者。”

    作为史克威尔蒙特利尔工作室,之前开发团队几乎是完全专注于基于原大型IP来开发手机游戏,包括《古墓丽影GO》、《杀出重围GO》、《杀手GO》、《杀手:狙击手》和《杀手:狙击手阴影》等游戏。



    ]]>
    白金CEO坚信可与任天堂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白金工作室作为一家擅长动作游戏的厂商,已经与任天堂合作多年,他们也为Switch平台打造了《异界锁链》和即将发售的《猎天使魔女3》,双方的合作关系可谓是十分融洽。根据白金总裁稻叶敦志接受媒体采访的说法,两家的合作还将进一步升级,这与前任任天堂高层的加盟不无关系。

    近日,白金CEO稻叶敦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白金“肯定能够与任天堂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

    今年7月,曾在任天堂就职超过20年的高管山根隆雄宣布加盟白金工作室。稻叶敦志认为这是两家公司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他说:

    “很明显,山根隆雄离开任天堂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我们与任天堂的合作关系现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并将继续向前发展。我认为有了山根隆雄的加入,白金一定能与任天堂建立更牢固的关系。这对白金来说是件好事。所以,我们很高兴他能加入我们。”

    《猎天使魔女3》将于10月28日发售,Switch独占。



    ]]>
    ALLSPRING壮大内在新兴市场股权团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目前管理资产超过4760亿美元*的领先独立资产管理公司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简称为"Allspring")今天宣布,任命特许金融分析师Tan Song Chao(Gary Tan)为内在新兴市场股权团队的投资组合经理。Gary还将担任Allspring新加坡本地实体的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

    Tan Song Chao (Gary Tan)
    Tan Song Chao (Gary Tan)

    Gary加入Allspring为我们带来了超过18年为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服务的经验。作为内在新兴市场股权团队的一员,Gary将与投资组合经理Derrick Irwin、Richard Peck和Prashant Paroda共事,并向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兼内在新兴市场股权团队负责人Jerry Zhang报告。

    作为当地实体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 (Singapore) Pte. Ltd.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Gary将监督日常运营,并努力建立公司在这一关键市场的影响力。

    Gary在分析和投资亚洲及新兴市场公司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并对新加坡市场有深入了解。在加入Allspring之前,Gary曾在Natixis Investment Managers担任亚洲股权战略首席投资组合经理。在那之前,他曾担任Natixis大中华区、北亚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协调员和首席分析师,以及全球新兴市场环境、社会和治理协调员。

    "我们很高兴欢迎Gary加入我们的团队。他的经验和背景将为我们的新兴市场股权研究提供更多视角,促进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寻找高质量的公司。我们的团队专注于能够提供潜在下跌保护和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公司。"Jerry Zhang表示。

    Allspring国际客户集团负责人Andy Sowerby表示:"我们正在持续扩大我们的国际业务范围,欢迎Gary Tan加入Allspring。我们在新兴市场股权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我们的客户群至关重要,在关键市场扩大这个团队是一项重要目标。"

    如需了解有关Allspring和我们关于提升投资使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llspringglobal.com。

    关于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是一家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超过4760亿美元的资产*,其全球办事处和投资团队由450名投资专业人员提供支持。Allspring致力于深思熟虑的投资,有目的的规划和激励新时代投资,追求财务回报和积极的成果。

    *截至2022年6月30日,管理的资产包括来自Galliard Capital Management的930亿美元,这是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不属于Allspring商标/全球投资业绩标准(GIPS)公司的一部分。


    ]]>
    Meta被曝“鸽offer”:新员工入职前岗位遭取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近日,有爆料称美国社交网络巨头Meta在新员工入职前取消了其offer。

      据悉,一位利比亚员工接受了Meta的offer,即将去英国伦敦接受这个可以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岗位。然而,Meta突然给他打来一个电话,所有计划被迫中止。

      此时距离这位应聘者到Meta上班的时间只有三周,然而,该公司的招聘专员告诉他,他应聘的岗位已经被取消了。

      这位从业者表示,没有任何的迹象显示Meta会改变招聘的决定,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定好了周五去上班的航班,但是他们突然在周一打电话给我。”

      这名从业者介绍说,他应聘进入了Meta的“发现制造工程计划”,这是一个为期12个月的培训计划,向非专业领域的应聘者提供有关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培训,一些受培训者未来会获得Meta的全职岗位。

      据报道,在应聘者动身前往伦敦之前,Meta一共取消了两位应聘者的岗位。这两人并不愿意透露身份,因为他们之前和Meta签署的文件禁止说这家公司的“坏话”。

      这两人的岗位被取消并非孤立事件。早前,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宣布,由于公司出现了广告营收增长放缓,因此作为应对措施,将暂时冻结社会招聘,缩减一些预算支出。

      Meta的发言人也证实,公司最近取消了一些实习生的招聘岗位。

      对于暂缓招聘如何影响到上述的“发现制造工程”计划,Meta并不愿意发表评论。

      上述应聘者的家在利比亚,由于之前并未正式离职,因此他暂时不需要寻找新工作。

      但另外一个被取消岗位的意大利工程师,情况更糟糕。为了到Meta工作,他的生活已经完全被改变,辞了工作,退租了公寓,结果接到了Meta的电话。

      为了参加Meta的“发现制造工程”计划,这位意大利人甚至拒绝了亚马逊和Skyscanner公司的聘书。

      他说道:“当获得Meta的聘书时,我简直欣喜若狂。”

      看到Meta如此糟糕的处理方式,这名意大利人表示,未来不太可能考虑在Meta工作的机会。

      他表示,原来很期待到Meta工作,因为很有面子,待遇丰厚,可以解决有趣的工程技术挑战,但是现在,他看到了Meta的管理层缺乏聚焦,另外对于自己的员工或者未来员工漠不关心。

      上述的利比亚工程师则表示,如果Meta重新开放社会招聘,他依然会申请该公司的岗位,“一直到电话取消岗位之前,我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没有什么很不爽的感觉。”


    ]]>
    苹果Lightning接口“末日”将至:每年损失百亿利润,但九成网友叫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 文 | 张俊

      划重点:

      1、欧盟要求统一充电接口,苹果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在配件销售以及MFi授权认证费上,每年的损失可能会超过百亿元。

      2、在一项微博调查中,近90%的网友表示赞成,认为统一标准是好事;仅有7%的网友不赞成,认为应该交给市场决定。

      3、在国内市场,工信部也正在推进此事,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共同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国内统一充电接口或许也将不远。

      近日,欧盟的一项统一充电接口的新规,让苹果站在了风口浪尖。

      与其它安卓手机厂商几乎全部采用USB Type-C充电接口不同,苹果多年来坚持为iPhone配备专用的Lightning接口,并且一直是统一充电接口的反对者。

      充电慢、与其它设备不兼容,Lightning接口既给用户带来了不方便,也产生了更多的电子垃圾,与苹果倡导的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多位专家指出,高昂的配件以及MFi认证费为苹果带来了大量利润,这是苹果不愿意统一充电接口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苹果最终遵循欧盟新规,每年的损失可能会超过百亿元。

      苹果哭了?每年或损失百亿利润

      Lightning接口诞生于2012年,支持正反插都可以正常工作,在当时,这一接口的推出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十年后,在数据传输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苹果仍然在坚持使用这一接口。

      当前,包括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主流安卓手机厂商几乎全部采用了USB Type-C充电接口,苹果成为了特立独行的存在。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认为,苹果一直是统一充电接口的反对者,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苹果给出的理由是,一是通过行政指令强制行业采用同一种充电规格将会阻碍创新,而更应该让市场来选择采用何种充电接口,多元的充电规格和协议后续可能会发展出更多、更先进的充电设备;二是环保,现有的Lighting配件与通用的标准不兼容,而目前市场上不同行业比如乐器调音外设、DJ外设等音乐领域还有大量的外设设备,以及旧的苹果存量设备,一旦切换新的充电接口,这些设备势必会被抛弃,就有的充电设备也将面临淘汰,对环境造成危害;其他原因可能还包括Type-C接口相比Lighting更大,对于寸土寸金的消费电子来说会占用内部空间,模具也需要重新更换,得不偿失。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单这条产业链就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收取MFi(Made For iOS)授权认证费,每年带来的利润可能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所以苹果不会放弃如此巨大的蛋糕,这可能是最重要且更深层次的原因。

      而这次欧盟的新规,将会迫使苹果不得不放弃Lighting接口而采用更通用的Type-C接口,这将让苹果丧失高额的授权利润来源。

      苹果前副总裁、iPod之父Tony Fadell在社交平台上对欧盟的新规表达了支持,称这对苹果不是个问题,早就该这么做了。他还进一步指出,从技术层面找不到苹果拒绝的理由,除非他们继续站在垄断者的立场阻碍持续创新。

      而除了影响苹果的利润之外,生产苹果配件的厂商也将受到冲击。

      雒佑认为,如果苹果最终遵循该法案,那么意味着数以亿计的苹果设备以及厂家都会受到波及,但是可能并不是负面影响。一方面苹果配件厂家无需再上交认证费用和经过漫长的认证期,另一方面USB-C接口的制造工艺已经极其成熟,转型可能并不需要多久,或许也并无阵痛期。

      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袁博则认为,这对于生产苹果配件的企业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苹果配件无需缴纳高额的授权和认证费用,生产成本降低,也会让苹果的配件市场更加繁荣;但忧的是,由于Lighting接口的独特性,苹果配件利润一向较高,如果未来苹果手机都使用Type-C,在无形中降低了苹果配件的制造门槛,对传统的苹果配件企业会有一定的冲击。

      用户笑了?近九成网友表示支持

      对于欧盟的新规,不少用户表示欢迎。“终于有人管了”,“希望国内也给苹果下通知,要上市卖必须得改Type-C口 ”。

      在一项微博调查中,近90%的网友表示赞成,认为统一标准是好事;仅有7%的网友不赞成,认为应该交给市场决定;另外一部分网友则认为无所谓。

      在袁博看来,统一充电接口市场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另一方面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充电线的重复利用,利大于弊。外界还认为,iPhone换用USB-C接口后还会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快充功率。

      目前来看,Lightning接口的传输速度仅有USB 2.0的水平,传输效率方面肯定不如USB 3.0的设备,理论上USB 3.0的最大传输速率可达到5.0Gbps,而USB 2.0最高只能做到480Mbps。此外,USB 3.0接口的机型,充电功率也会更高。

      实际上,苹果在一些产品上已经进行改变,虽然iPhone和AirPods还在坚持使用ightning接口,Mac和iPad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对USB-C接口的转换。

      不过,也有用户对这一新规表达了担忧。一是兼容问题,虽然都是USB-C接口,但不同厂商之间的充电协议并不通用,这会导致其它手机厂商的快充充电器可能并不能给iPhone进行快充。甚至有用户指出,没有了MFi认证,苹果会不会又搞一个USB-C认证?如此便是换汤不换药。

      二是苹果的遵循力度问题。虽然欧盟通过了该法案,但苹果会不会采取仅在欧洲市场使用USB-C接口,而在其它国家继续使用Lighting接口?

      中国会跟进吗?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手机厂商出货量前五名的厂商分别是vivo、荣耀、OPPO、小米以及苹果,其中苹果的市场份额为15%,并且是极少数保持增长的品牌。

      在国内地位举足轻重的苹果,是否会转换为USB-C接口,无疑将对国内用户的体验影响极大。

      实际上,国内也一直在推动充电接口的统一。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网易CEO丁磊就提出了《关于统一智能电子设备充电器标准端口 进一步减少电子垃圾助力碳中和的提案》。今年1月,工信部对该提案做出回复,肯定了相关提案的方向,并表示,用户更换设备后,原有充电器、数据线大多闲置,造成巨大浪费。下一步,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共同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推动构建二元标准体系,加快建设以政府颁布为基础、市场标准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充电技术团体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雒佑认为,中国是苹果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一直都比较遵守中国市场游戏法则,欧盟这一新规对于统一国内充电接口标准来说有着较大意义,毕竟这也是全世界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充电接口的标准化,国内众多消费电子厂商也已经成立了充电协议标准联盟,从行业自身推动充电协议统一,而我国也可以以行业为主导,通过行业性质的法规来引导充电接口的统一,待时机成熟或者需要的时候再通过立法来强制统一。

      国内统一充电接口,或许也不远了。


    ]]>
    58集团回应房产业务部门裁员:消息不实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新经纬10月11日电 (薛宇飞)10日有消息称,58集团旗下HBG房产事业群开启新一轮裁员,涉及北京、上海等地,此次裁员比例超过20%。对此,58集团方面于11日早间对中新经纬回应称,消息不实。

    媒体10日报道称,从多名58集团内部人士处得知,9月底58集团旗下HBG房产事业群开启了新一轮裁员,涉及北京、上海等地,此次裁员比例超过20%。截至目前,58集团房产事业群在职员工人数仍在9000人以上。一名不愿具名的58集团人士透露,此次裁员重点为安居客和58同城客户端相关人员,面向C端的策划、运营、销售、设计、产品、IT技术等职位均有所涉及。

    2021年4月,整合了安居客、58房产、爱房和巧房业务的安居客集团,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安居客实现收入约62.16亿元、75.79亿元、80.52亿元人民币,提供在线营销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毛利水平较高,毛利率分别高达92.5%、89.2%、90.5%。2018-2020年,安居客实现净利润分别约19.07亿元、23.06亿元、19.55亿元,同期净利润率为30.7%、30.4%、24.3%。

    但到2021年10月,安居客的招股书就已失效,至今仍未提交新的招股书。(中新经纬APP)


    ]]>
    索尼聘请前耐克高管,负责PlayStation品牌的全球营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10月11日消息,据Gamerant报道,今年9月,索尼聘请了安德烈-佩雷斯(Andrea Perez)加入其全球营销部门,佩雷斯是来自运动服装公司耐克的重要管理人员。这位新成员将担任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的职务,并专注于索尼互动娱乐部门。

      2022年9月,前耐克全球副总裁兼乔丹女子部总经理安德烈-佩雷斯成为索尼互动娱乐(SIE)/PlayStation的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这一消息被多家媒体以及SVP的领英爆出,佩雷斯就她在耐克的工作和她在SIE的新角色进行了分享。

      IT之家了解到,佩雷斯将负责监督与PlayStation相关的多个全球营销活动,佩雷斯以前担任过耐克公司乔丹女装部门的营销负责人,这可以使她对这一特定人群有独特的见解,目前视频游戏和PlayStation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索尼此举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其它性别和年龄群体的玩家。不仅仅是游戏,佩雷斯还将推广所有的PlayStation产品,包括新的PlayStationStars计划,以及PS5和PSVR头显等硬件。


    ]]>
    Sensor Tower2022年9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腾讯、网易、米哈游位列前三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Sensor Tower

    Sensor Tower商店情报平台显示,2022年9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收入排名。本期共42个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计吸金18.8亿美元,占全球TOP100手游发行商收入38.3%,详细报道如下。

    特别说明:本报告仅统计发行商收入,且不包括中国地区第三方安卓渠道。

    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TOP30

    本期米哈游《原神》迎来上市2周年庆典。9月28日周年庆当天,该游戏登上中国和日本iOS手游畅销榜榜首,跻身美国iOS手游畅销榜第2名。与此同时,《崩坏3》于9月15日推出的6.0版本为玩家带来新角色、新武器等海量新内容和活动。在这两款游戏的带动下,本期米哈游移动端收入环比增长5%。

    海彼网络新游《弹壳特攻队》(Survivor!.io)延续强势的市场表现。在MMORPG大作林立的韩国市场,该游戏位列9月手游畅销榜第6名,超越《地下城与勇士》手游,并贡献了发行商全球收入的81.3%。海彼网络收入再度增长70%, 排名前进9名入围前十。

    9月雷霆游戏旗下《问道》手游、《奥比岛》等收入全线增长 ,同时《一念逍遥》韩语版上市,使得发行商收入环比增长21%,排名前进4位至第11名。

    随着在美国市场上市,奇幻冒险RPG手游《秘境传说:神木遗迹》收入再度提升,为4399游戏贡献了9月收入的50%。发行商收入由此环比增长19%,排名前进3位至23名。

    由于成功打开美国市场,冰川网络放置卡牌手游《X-HERO》从5月开始,收入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在8月实现92%环比增长的基础上,本期再度上涨87%。9月发行商收入相应翻倍,并首次入围榜单第26名。

    卓杭网络于9月初在海外市场推出放置卡牌新游《Infinite Magicraid》,收入环比增长44%,重回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

    榜单之外,入围全球收入TOP100的中国手游发行商依次是掌趣科技、波克城市、星合互娱、禅游科技、心动网络、雅乐科技、友谊时光、Mattel163、竞技世界、卓杭网络、游族网络 和 游酷盛世 共42家厂商。

    中国App Store手游收入TOP20

    除了成功入围榜单的海彼网络《弹壳特攻队》,本期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的还有腾讯《英雄联盟手游》和网易《阴阳师》。

    9月16日,《英雄联盟手游》迎来了3.4版本更新。在两名新英雄的带动下,游戏9月收入环比增长52%。随着另外两名英雄在10月底和11月初登场,游戏收入将再度迎来新的峰值。

    《阴阳师》国服6周年庆在9月21日开启,随着全新SSR式神和海量活动上线,游戏收入环比增长122%,重回榜单第12名。


    ]]>
    欧盟力推新法统一电子设备充电接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法治日报

    当地时间10月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对苹果、三星等各大电子设备生产厂商影响深远的法律。当天。欧洲议会以602票赞成、13票反对的压倒性表决结果,通过了统一便携智能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的法案。根据法案,所有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耳机、便携音箱、手持视频游戏机、电子阅读器、键盘、鼠标和便携式导航系统将在两年内统一充电接口。

    法国24台报道称,上述法案的通过意味着从2024年秋季起,USB type-C(简称USB-C)将成为在欧盟销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码相机、耳机、手持视频游戏机和便携式扬声器等电子设备的标准充电接口;从2026年起,USB-C还将成为在欧盟销售的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的标准接口。据欧盟估算,废弃和未使用的充电器每年可产生约1.1万吨电子垃圾。法案通过后,欧盟的消费者将减少重复购买充电器的花费,最高每年可节省2.5亿欧元。


    ]]>
    火币成立全球顾问委员会 委员包括孙宇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10日讯,据火币今日公告,Huobi Global控股股东百域资本基金管理人决定成立全球顾问委员会,百域资本创始人、原景林资产创始合伙人Ted Chen(陈亦骅)、Huobi Global联合创始人杜均、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波场创始人孙宇晨、Valkyrie投资联合创始人Leah Wald成为该顾问委员会委员。

    ]]>
    美政府又出芯片限制恶招打压中企!专家:怕中国高科技产业做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邢晓婧 金惠真】美国政府7日将31家中国公司、研究机构和其他团体列入所谓“未经核实的名单”,限制它们获得某些受监管的美国半导体技术的能力。彭博社称,新的限制措施旨在阻止北京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和提升军事能力。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美国对于中国的“系统性打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

    彭博社称,美国商务部将更多实体的名字加入了它认为“未经核实的名单”,这意味着它不知道这些实体的产品最终被用于何处。31家实体均来自中国,这意味着美国供应商在向这些实体出售技术时将面临新的障碍。《纽约时报》援引熟悉相关计划的人士的话称,美国政府还将宣布关于向中国出售先进计算芯片、芯片制造设备和其他产品的新限制,以此削弱北京获得从超算到武器所需关键技术的能力,预计一些中国公司将面临类似于特朗普政府针对华为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针对这份最新清单,白明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并非在某种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环节打压中国,而是试图在包括支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研发机构等一系列环节“卡脖子”,这是美国对于中国的“系统性打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白明说,我们不应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应该采取系统性的抗打压措施。以芯片产业为例,弥补整个链条上的短板,而非某个局部。这些措施有时虽然未必能立竿见影,但实际上打好基础也有助于未来的自主研发飞得更高。

    此前,路透社6日曾独家报道称,美国商务部计划本周发布对中国技术出口的新限制,恐禁止美国供应商向生产先进DRAM和NAND芯片的中国制造商提供设备。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新限制措施针对在中国的两种芯片制造商,一种是生产在系统使用时保存来自应用程序信息的DRAM芯片,另一种是生产用于数据和文件存储的NAND闪存芯片。美国供应商若向中国本土芯片制造商出售尖端生产设备,生产18纳米或以下的DRAM芯片、128层或以上的NAND闪存芯片、14纳米或以下的逻辑芯片,必须申请许可证并将受到严格审查。有专家称,这些新限制一旦发布,将标志着美国首次通过出口管制打压中国生产的无专门军事用途的存储芯片,而这也代表了美国对所谓“国家安全”概念的再次扩大化。路透社称,中国的长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和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等将因此受到影响。

    路透社称,中国驻美大使馆6日将美商务部此举称为“科技霸权”,美国在使用“科技实力”限制和压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截至发稿时,白宫、美商务部以及相关公司均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白明表示,美国限制中国企业肯定会对相关产业造成困扰,比如难以购入关键零部件,或者数量不多、价格高昂,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白明表示,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还会自食恶果,对一些美国供应商造成影响。路透社6日的报道也称,美国泛林集团、应用材料公司等主要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恐将受到美商务部新限制措施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美国政府或将对韩国在华内存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网开一面”,因为向在中国生产先进存储芯片的外国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有可能通过美国商务部的审查。“我们的目标是不伤害非中国本土企业。”知情人士表示。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SK海力士25%的NAND晶圆生产和三星38%的NAND晶圆生产位于中国,SK海力士约50%的DRAM生产位于中国。路透社称,此举可以缓解韩国内存芯片制造商的担忧。然而,他们仍然担心,这种逐案审查的标准远远没有为美国设备运往中国工厂开出明确的绿灯。韩联社称,韩国政府计划就“批准程序”问题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以确保在华韩企工厂的正常运转。

    白明认为,韩国政府尚未明确表态加入美国强拉的“芯片四方联盟”,韩方此前还称,即使加入芯片联盟也绝非针对中国,美国放风绕过韩企显然是在拉拢韩国。韩国在中国商业利益巨大,假设强行要求韩国与中国切割,可能事与愿违,因此美国有可能对韩国企业采取“差异化政策”。


    ]]>
    加密货币交易所Huobi Global将被About Capital收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Huobi Global曾经是中国最主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在中国大陆的加密货币禁令颁布后退出国内市场,这间公司随后一直在重新调整自己。现在,该它接近于被一家投资公司收购。Huobi Global今天宣布,其控股股东已经完成交易,将其全部股权出售给百域资本(About Capital),这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由Ted Chen创办,他曾创办了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4B9~JUGQGN1{_X1ZVZMI(3X.png

    这证实了彭博社早些时候的报道,即创始人李林希望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多数股权,对该交易所的估值为30亿美元。

    Huobi Global成立于2013年,在2021年中国大陆所有加密货币交易为非法之前,Huobi Global一直站在中国的加密货币的潮头。母公司Huobi Group现在经营着一个加密货币相关实体的梯队,包括其旗舰交易所Huobi Global、其风险投资部门Huobi Ventures,以及一个加密货币云服务。

    Huobi Global和竞争对手Binance(币安)表示,自禁令发布以来,他们已经停止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虽然Binance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全球扩张,但Huobi Global似乎受到了监管变化的严重打击,因为其很大一部分用户仍在中国。据报道,该交易平台在今年夏天裁减了30%的员工,因为它从中国的撤退抑制了收入。

    11486000a761e600edc4ca314a91be77.jpg

    公告称,About Capital的收购"不会影响Huobi的核心运营和业务管理团队"。该交易的具体金额没有披露,但看起来新的母公司正在提供急需的资金,以帮助该交易所渡过其财务困境,并在加密货币溃败中设法继续完成出海计划。

    根据About Capital的说法,Huobi Global将"拥抱一系列新的国际品牌推广和业务扩张举措,包括由行业领军人物领导的全球战略咨询委员会,在保证金和风险准备基金中注入充足的资金,以及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措施"。

    "继Huobi在2021年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后,我们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加快了全球化的推进,这为Huobi寻求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资源的新股权结构增添了动力,"李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相信About Capital车辆的成功收购将有助于Huobi在这两个方面的全球扩张。"



    ]]>
    亚马逊向沃尔沃订购20辆电动卡车以协助减碳努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亚马逊正在向沃尔沃订购20辆电动卡车,作为其大型送货和供应链车队电气化努力的一部分。早在2019年,亚马逊宣布了一项名为"气候承诺"的新举措。这是整个公司的碳中和承诺,作为新举措的一部分,亚马逊证实它向Rivian订购了10万辆电动送货车,Rivian是这家零售巨头在订购前大量投资的电动车创业公司。

    现在你可以看到亚马逊在美国各地运营的Rivian电动货车。亚马逊随后还订购了其他几辆电动车,以加快其车队向电动车的过渡。

    之前我们报道了亚马逊购买梅赛德斯-奔驰生产的1800辆电动货车的订单,除此之外,亚马逊还从Lion Electric购买了10辆电动卡车。现在亚马逊正在扩大其重型电动卡车车队,订购了20辆沃尔沃FH电动车。沃尔沃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沃尔沃卡车将在年底前向德国亚马逊提供全电动重型卡车,这20辆沃尔沃FH电动车预计每年将行驶超过100万公里的道路,以电力为燃料,而不是柴油。

    Amazon-Volvo-FH-Electric-Truck.webp

    沃尔沃FH电动车是一种容量"高达44吨GCW"的卡车,续航能力高达300公里(186英里)。

    沃尔沃分享了该电动卡车的一些规格:

    电池容量:540千瓦时

    输出功率:490千瓦连续功率

    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但如果在正常工作日中增加一次充电,例如在午休时,沃尔沃FH电动车可以行驶500公里。

    沃尔沃卡车公司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Jessica Sandström对这一消息发表评论:

    运输业中的大公司在领导行业降低碳足迹的努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我很高兴亚马逊与我们合作,帮助他们在更长和更重的运输任务中减少排放。

    亚马逊欧洲运输服务副总裁Andreas Marschner补充说。

    亚马逊致力于使其车队去碳化,而中间环节一直是一个出了名的难以消减的部门。这就是为什么欢迎沃尔沃的这些电动重型货运车辆加入我们的车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正在运营增长最快的商业运输电气化项目之一,我们将继续投资和创新,以实现脱碳和向客户交付零排放的包裹。

    这20辆电动卡车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交付给亚马逊,并在德国投入使用。



    ]]>
    Canalys: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环出货量达到4170万台 同比增长2%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8日讯,据Canalys的最新估计,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环出货量将增长2%,达到4170万台,继第一季度下降3.7%后恢复增长。其中,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分别增长了46.6%和9.3%。印度出货量增长275%,由基础手表驱动。

    ]]>
    Automation Anywhere获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Automation Anywhere, Inc.今天宣布,公司已从Silicon Valley Bank、SVB Capital和Hercules Capital, Inc.(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HTGC)获得2亿美元融资。这笔资金旨在为今后几年提供运营和战略资本。

    Automation Anywhere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ihir Shukla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扩大自动化规模并利用我们云平台的灵活性来减轻全球活动的影响和应对市场挑战,我们对Automation Anywhere在近期的机会继续持乐观态度。此次融资可帮助我们扩展‘通过帮助每家公司建立数字员工队伍并通过自动化的成功来释放人类潜力'这一使命。"

    最近来自Automation Anywhere的研究显示,自动化预算正在大幅增加,超过77%的组织表示将在未来一年内增加自动化预算。研究还发现,对于93%已经在自动化方面采用云优先方式的组织来说,基于云的自动化是不可或缺的。云技术带来敏捷性和灵活性,可快速应对当今快速发展的环境。

    Automation Anywhere首席财务官James Budge表示:"这项与Silicon Valley Bank和Hercules Capital的合作和融资是对我们业已强劲的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让我们能够继续投资和强化这个当前市场上最好的云原生自动化平台。我们的云战略正在发挥作用并且很有效率,我们80%以上的业务都在云端,我们的收入增长超过50%,利润率不断提高,我们认为这2亿美元足以让我们发展到盈利水平。"

    Silicon Valley Bank美国技术企业银行负责人Bob Blee表示:"在过去几年中,我很高兴能与Mihir、James和Automation Anywhere团队密切合作,支持他们持续增长。Automation Anywhere是RPA领域的领导者,正在帮助众多公司实现企业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韧性。Automation Anywhere提供的解决方案价值非凡,我们很高兴能够继续支持他们加速RPA的采用。"

    Gartner估计,到2030年,自动化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万亿美元的收益。 

    2022年,Automation Anywhere云客户进行了约5000万次自动化,众多领先公司在其组织中部署了数千台机器人。

    与Automation Anywhere互动:

    •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automationanywhere.com

    • 查看我们的月度网络研讨会系列:https://www.automationanywhere.com/rpa-webinars

    •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AutomationAnywh

    • 在Instagram上与我们一起探索:https://www.instagram.com/automation_anywhere/

    • 通过LinkedIn与我们联系: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automation-anywhere

    关于Automation Anywhere 

    Automation Anywhere是第一个云自动化平台,为全球各行业提供自动化和流程智能解决方案,实现端到端业务流程自动化,为企业转型提供捷径。公司提供全球唯一的云原生平台,该平台结合了RPA、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分析,可实现重复性任务自动化并构建企业敏捷性,从而可解放人员,让他们注重下一个重大构思,建立更密切的客户关系,推动企业增长。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utomationanywhere.com。

    Automation Anywhere和Automation 360是Automation Anywhere, Inc.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地区的商标/服务标记或者注册商标/服务标记。

    关于Silicon Valley Bank:

    Silicon Valley Bank是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公司和投资者服务的银行,为技术、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优质葡萄酒行业提供商业银行服务、专业知识和见解。Silicon Valley Bank在全球创新中心开展业务,是SVB与SVB Capital、SVB Private和SVB Securities的核心业务之一。凭借全球商业银行服务,Silicon Valley Bank帮助满足充满活力、快速增长的创新客户解决其独特的需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svb.com。

    SVB的技术企业银行业务部门与美国科技行业最具创新性的公开上市和后期私募公司合作,提供一整套借贷和银行解决方案,并作为一个积极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提供指导,帮助客户获得成功和快速扩大规模。

    Silicon Valley Bank是FDIC和联邦储备系统的成员。Silicon Valley Bank是SVB Financial Group(SVB)(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IVB)旗下的加利福尼亚子银行。SVB Financial Group是其所有业务单位和集团的控股公司。©2022年SVB Financial Group。保留所有权利。SVB、SVB FINANCIAL GROUP、SILICON VALLEY BANK、SVB SECURITIES、SVB PRIVATE、SVB CAPITAL和V字形箭头造型是SVB Financial Group的商标,在许可下使用。

    关于Hercules Capital, Inc.

    Hercules Capital, Inc.(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HTGC)是一家行业领先、规模最大的专业金融公司,专注于为各种技术、生命科学和可持续及可再生技术行业中的高增长、创新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提供高级担保风投增长贷款。自2003年12月成立以来,Hercules已向超过[590]家公司承诺投资超过150亿美元,是寻求增长资本融资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贷款方。有兴趣了解融资机会的公司请联系:info@htgc.com,或致电:650.289.3060。


    ]]>
    欧盟想知道微软是否会在完成与动视暴雪的交易后威慑同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将在11月8日前就是否批准微软以690亿美元收购动视的提议做出初步决定。根据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欧盟文件,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正在询问游戏开发商、出版商和发行商该交易是否会影响他们对微软Xbox的条款以及通过其云游戏流媒体服务Game Pass销售主机和PC游戏的条款的议价能力。

    欧盟文件显示,欧盟竞争促进者还询问动视的用户数据库是否会使美国软件巨头在开发、出版和发行计算机和控制台游戏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这项计划中的收购是游戏行业中最大的收购,将帮助微软更好地与领导者腾讯和索尼竞争。

    在下个月的决定之后,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启动为期四个月的调查,概述对大科技收购的监管问题。

    监管机构还想知道,在交易之后,如果微软决定在其Xbox、其Games Pass和其云游戏流媒体服务上独家提供动视的游戏,市场上是否会有足够的替代供应商。

    这样的排他性条款是否会加强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以及将动视加入其PC操作系统、云计算服务和游戏相关的软件工具是否会使其在视频游戏行业具有优势。

    欧盟方面还想知道《使命召唤》系列游戏对于主机游戏的发行商、电脑上的第三方多游戏订阅服务以及云游戏流媒体服务的供应商有多重要。

    这份调查问卷有大约100个问题,询问的竞争业者包括NVIDIA的GeForce Now、索尼的Playstation、GoogleStadia(明年初结束运营)、亚马逊Luna和Facebook Gaming等。

    答复者有时间到10月10日进行答复。



    ]]>
    PC市场疲软 AMD大幅下调2022 Q3财季营收预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周四收盘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芯片制造商 AMD 披露 ——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其客户端计算事业部的营收,正面临显著低于预期的压力。此前,该公司在 2022 Q2 财季的报告中预测可实现 55% 的年增长,但最新提交的预警数据,推测 2022 Q3 财季只能实现 29% 的年营收增长。

    1.jpg

    WCCFTech 指出,在美国三大芯片巨头中,AMD 是第二家这么做的。

    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也在披露惊人的营收下滑报告前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以缓和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

    作为负面典型,英特尔则因向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而遭到了分析师们的严厉批评。

    AMD 初步报告显示,该公司现预计 2022 Q3 财季营收 56 亿美元。在周四文件提交前,AMD 曾于上季度财报结束时给出的指导中,给出了 67 亿美元的预估数据(辅以强劲的 54% 毛利)。

    Q3 营收的萎靡,主要归咎于 AMD 客户部门的业绩乏力 —— 涵盖了面向传统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 CPU 业务。相比之下,数据中心等部门的同比表现更加强劲(尽管环比持平或有所倒退)。

    2.png

    AMD CEO 苏姿丰博士将营收短缺归咎于宏观经济状况不佳和供应链调整,另一方面,PC 市场的整体看淡,也让 AMD 承受着更高的库存管理和其它成本开支(增加了 1.6 亿美元)。

    自 2022 年初以来,分析师一直考虑对此加以修正,而苏姿丰也概述道:

    PC 市场在当季明显疲软,尽管 AMD 的产品组合依然非常强劲,但受宏观经济条件推动的 PC 需求低于预期、且整个 PC 供应链正经历库存的答复调整。

    在积极应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同时,我们对数据中心、嵌入式和游戏部门的表现,以及我们多元化业务模式和资产负债表的实力感到满意。

    AMD 仍专注于提供业内领先的产品路线图,并期待在本季度晚些时候推出下一代 5nm 数据中心和图形产品。

    据悉,在收购了 FPGA 巨头赛灵思(Xilinx)之后,AMD 嵌入式部门的营收大涨 1549% 。不过今年,该公司也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债务。

    当日该公司股价下跌多达 6%(目前已缩小至 3%),而 AMD 年初至今已跌去 55% 的市值 —— 投资者在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强的情况下溃散,且相同因素也对科技企业的出口造成了影响。



    ]]>
    华为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因突发疾病去世 华为:对他的不幸病逝表示深切哀悼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0月7日晚间消息,华为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因突发疾病去世,华为方面发讣告表示,“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通知,丁耘因突发疾病,于2022年10月7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53岁(1969 ~2022)。”

      “丁耘先生在华为工作了26年,为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对他的不幸病逝表示深切的哀悼!请大家聚焦工作,化悲痛为力量。”华为方面表示。


    ]]>
    富士康宣布代工电动汽车,将在俄亥俄州为INDIEV生产原型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10 月 7 日消息,富士康大部分业务是为第三方公司制造科技产品,该公司似乎计划将同样的模式应用于其新的汽车制造业务。

    富士康现宣布与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 INDIEV (成立于 2017 年) 达成协议,在其最近收购的俄亥俄州工厂 (原通用汽车洛兹敦工厂) 为其第一辆量产车制造原型车。

    两家公司已经正式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在俄亥俄州生产名为“Indi One”的汽车 (2021 年 10 月公布),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也将扩展到未来的车型和实际的全面生产。该协议只涉及测试所需的原型车的制造,而不是成品车型的大批量生产。

    据公开资料,Indi One 原型车配备了一个 95 千瓦时的大电池组,预期续航里程为 275 英里 (442 公里),并能在 5.5 秒内加速到 60 英里。IT之家了解到,它的目标建议价约为 4.5 万美元(约 31.9 万元人民币),对标特斯拉 Model 3。

    富士康首席产品官 Jerry Hsiao 称:我们与 INDIEV 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更多关于俄亥俄州电动汽车制造未来的讨论的开始。在整个过程中,富士康对其俄亥俄州的员工有信心制造出高质量的原型,帮助 INDIEV 取得未来的成功。


    ]]>
    递交招股书10个月后,创维电器IPO被终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雷递网

      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维电器”)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的IPO被终止。这距离其递交招股书,已相隔10个月时间。

      创维电器曾计划募资8.19亿元。

      其中,3.64亿元用于年产80万台商用冷柜、多门冰箱及80万台干衣机、双子星洗衣机生产线扩建项目,1.1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亿元用于高效营销网络建设项目,2.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年营收40亿

      创维电器成立于2013年4月,是创维集团旗下重要产业公司,主要从事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形成自主品牌与ODM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创维电器总部位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具备600万台智能家电生产能力。

      招股书显示,创维电器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6.85亿元、37.39亿元、40亿元;净利分别为1.75亿元、1.52亿元、 1.24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1.37亿元、1.04亿元、6900万元。

      创维电器过去3年是增营收不增利润,甚至利润还是下滑的。

      创维电器2022年上半年营收16.22亿,较上年同期的19.4亿元下降16.38%;净利为583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782.88万元增长0.83%;扣非后净利为4318.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867.9万元增长0.83%。

      创维电器称,2022年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是几点:

      1,一季度受深圳疫情管控政策影响,子公司深圳电器生产经营受较大影响;

      2,二季度受上海疫情管控政策的持续影响,长三角各县市实施区域封控、物流严重受阻,公司境内采购与销售运输、境外海运港口运输,均面临原材料无法供应、销售货物无法正常发出的情况,上述因素综合导致2022年1-6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创维电器预计2022年营收38.76亿,较2021年营收降3.13个百分点;预计净利1.45亿,同比增16.86%;预计扣非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67.54%。

      吴启楠持股15.52%

      IPO前,创维集团(百慕大)间接持有香港创维100%的股权、间接持有创维集团(深圳)100%的股权,并通过香港创维及创维集团(深圳)间接合计持有创维电器74.69%的股份。

      截至2021年12月22日,黄宏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士直接或间接持有创维集团(百慕大)46.92%的股份,而创维集团(百慕大)直接或间接持有创维电器74.69%的股份。

      吴启楠,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吴启楠直接持有公司2.67%的股份,并通过持有炬德实业69.57%的出资份额,间接持有公司12.85%的股份,共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15.52%的股份。

      此外,炬德实业持股18.47%,炬德合伙持股3%,吴启楠持股为2.67%,刘红明持股为0.42%,郑世武持股为0.25%,曾昭建、田仕民分别持股为0.17%。


      IPO后,香港创维持股为34.33%,创维集团(深圳) 持股为21.68%,炬德实业持股为13.85%,炬德合伙持股为2.25%,吴启楠直接持股为2%。


    ]]>
    Ingenico在被Apollo Private Equity Funds收购后开始作为独立公司运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Apollo Funds成功完成收购后,全球收款解决方案领导者Ingenico今天宣布,该公司已经开始以独立公司的身份运营,并任命了新的监事会,帮助管理层推动艰巨的业务战略和转型计划。


    由Apollo Funds掌握所有权标志着Ingenico进入了一个独立公司的新时代。该公司有着强大的领导团队和明确的战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Ingenico希望加快业务转型,成为支付生态系统的推动者,利用其最大的全球安装用户群、研发能力、人才,来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

    Ingenico还计划增强现有的服务,加快向更庞大的软件和云端服务组合过渡,充分利用其最新的安卓操作系统平台(AXIUM™)、终端即服务(TaaS)产品和支付平台即服务(PPaaS™)平台。该战略旨在帮助确保业务的长期发展,服务于Ingenico客户、员工、股东的最佳利益。

    Matthieu Destot将继续作为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领导Ingenico战略的执行。一个新的、高质量的多元化监事会将支持Matthieu的工作。

    Catherine Guillouard已被任命为Ingenico监事会主席。Catherine带来了丰富的商业经验、转型管理和无可挑剔的全球性企业领导经历。Rolf Stangl、Gerrard Schmid和Laurence Stoclet这三位有着很强的执行力、业务转型及行业经验、价值创造经历的优秀管理人员也将作为非执行董事加入监事会。最后,Apollo Funds将由一个经验丰富的全球团队担任其代表,其中包括合伙人Michele Rabà、合伙人Robert Kalsow-Ramos、运营合伙人Christopher Harwood以及负责人Yulia Shakhova。

    "我很高兴能开始我们的新旅程,欢迎Ingenico监事会的新董事们。Ingenico团队有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和一个长期致力执行该战略的管理团队。我坚信,新的监事会成员将为Ingenico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价值,他们每个人都会带来一套独特的技能、专业知识、愿景和观点,"Ingenico首席执行官Matthieu Destot说。

    Ingenico已经准备好作为一个独立公司运营,它拥有一支奋发努力的管理团队,并且已经完成了从Worldline中分拆出来的大部分事务。

    Matthieu Destot接着说:"在所有权过渡期间,我们将继续保持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和满意度,不会出现任何中断。整个Ingenico团队对未来感到信心满满,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尊贵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更好、更强、更灵活的合作伙伴。"

    关于INGENICO

    Ingenico是收款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作为商户、银行、收单机构、ISV(对软件开发商)、支付聚合商以及金融科技客户值得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该公司的世界级终端、解决方案和服务使全球化的收款生态系统成为了可能。凭借45年的经验,创新构成了Ingenico的方法及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该公司庞大而多元化的专家群体预测并帮助塑造全球商业的发展。在Ingenico,信任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一切工作的核心。


    ]]>
    兰博基尼大牛Aventador正式停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虽然很遗憾,但兰博基尼大牛Aventador还是迎来了正式停产。近日,最后一台燃油版大牛下线,它是一辆采用定制浅蓝色的Aventador LP 780-4 Ultimae跑车,配备6.5升V12发动机,最大马力780匹,峰值扭矩720牛米,是Aventador所有车型中最强的存在。

    据了解,该版本的Aventador于2021年推出,新车作为Aventador最终版本,限量600辆,其中包括350辆硬顶跑车和250辆敞篷跑车。

    实际上Aventador此前已官宣停产,然而今年2月份,一艘从德国开往美国的“费利西蒂王”远洋巨轮在海洋上起火沉没,其中就装载有不少兰博基尼跑车,按照计划,它们应该交付到客户手中。

    由于运损,兰博基尼不得不重启了Aventador的生产线,其生产时间也被延长了本月。

    作为兰博基尼旗下最受欢迎的V12车型,Aventador大牛最早于2011年日内瓦车展上市,共生产了八个版本车型(不含限量特别款),在全球的销量为11465辆,这比之前所有V12车型的销量加起来还要多。

    当然,燃油版的大牛停产不代表这款车型也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后续车型将于明年初首次亮相前进行测,依旧搭载V12动力,但将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也会以电气化为参照重新开发。

    而预计到2025年前后,兰博基尼将彻底停产停售燃油车,仅提供电气化车型,也许不久之后,纯电兰博基尼就要问世。



    ]]>
    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手机实体卡要成历史?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随着智能手机发展,零部件精密度越来越高,机身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早年间,手机可以用TF卡托实现容量扩展,但受限于机身内较小的物理空间,TF卡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SIM卡自诞生以来也不断瘦身——从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到如今已变成指甲盖大小,并延续多年。

    不过,随着iPhone 14系列发布,稳定的实体SIM卡或将像TF卡一样成为“过去式”。9月初,苹果在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将美国本土推出的新机iPhone 14系列取消实体卡槽,取而代之的是eSIM卡(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这也是苹果首次发布仅支持eSIM的iPhone。

    目前,以华为、OPPO、小米等为代表的主流智能手机厂商,正在国内市场大力推广在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上搭载eSIM功能,而体量巨大的手机终端方面始终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券商分析师在线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eSIM(在国内尚未普及)不是技术原因,有其他因素,因为采用eSIM以后用户很容易转网。

    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近日工信部在回复网友提问中表示正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将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从政策上来说,待时机成熟,国内未来肯定会放开eSIM卡在手机端的应用。而整个手机产业链也会积极响应,推动eSIM卡的应用落地。”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近日在线上对记者表示。

    eSIM技术更便捷

    上世纪90年代,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SIM卡,卡中存储了鉴权和加密、算法等信息。此后30年,SIM卡尺寸不断缩小,从1991年最初银行卡大小的“标准SIM卡”到2011年的“Nano SIM卡”。

    随着手机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智能眼镜)而言,即使是Nano SIM的尺寸也还是太大。2016年,GSM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规范,标志着eSIM卡正式诞生。

    eSIM全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与传统插拔式的SIM卡不同,eSIM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eSIM将卡号等用户信息直接载入手机内部,可激活打电话、发短信等传统服务,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设备快速接入到当地网络。

    事实上,与传统 SIM 卡相比,eSIM卡在多个属性上都表现出色,包括配置、尺寸、灵活性、安全性、客户体验等。

    可拆卸的传统SIM卡,使用中常常会出现换卡、剪卡等易磨损的情况,造使用寿命短,占用设备物理空间。相比之下,eSIM的体积仅为传统SIM卡的10%,且其抗震性、耐高温、可靠性更强,更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从流程上来看,eSIM卡为用户省去了前往营业厅的开卡手续,可以自由地空中激活。同时,在携号转网政策实施三年之后,使用eSIM卡的设备不需要通过换卡就能实现远程更换运营商,对于用户来说多了一种选择,也会促使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海外用户分享了如何开通eSIM卡的教程。如果要把用实体卡的旧手机上的号码转到新手机上,只需要把两个手机靠近放置,并点击新手机里的蜂窝网络添加eSIM卡,从附近的iPhone上转移并等待一会后,信号就会从旧手机上转移到新手机,而原有SIM卡失效。

      不需要拔卡,耗时两分钟左右,也不需要去营业厅办理,并且iPhone 14提供的eSIM服务最多可支持8个运营商(只有两个号码可以同时待机)。

      此外,传统SIM卡还存在着卡槽影响防水、SIM卡和终端接触式连接的可靠性不佳等问题。而eSIM集成在手机内部,不需要在机身上开槽,这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水等级。

      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

      事实上,eSIM并非一项新技术。4年前,苹果便在iPhone XR上开始支持eSIM技术,苹果之外,谷歌也非常支持eSIM,并将持eSIM的Pixel 2作为“Project Fi”的一部分。

      那经过几年时间发展,eSIM为何仍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普及应用呢?推广难点并不在手机终端厂商,而是在于运营商。

      前述资深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亚洲一般都是双卡,即一张SIM,一张eSIM,国内eSIM没有普及,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运营商的意愿。苹果推eSIM是希望用户到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买当地的套餐,直接切换,这样运营商的漫游收费就降低了。”

      华西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也表示,eSIM手机端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eSIM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不过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转网门槛降低,对用户控制力降低。尤其目前作为偏存量消费级市场,手机侧的eSIM政策推进相较于物联网应用,仍需政策与产业多方协同推进。”

      eSIM技术使用户可以切换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不再绑定于某一家运营商,这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和更多选择,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多挑战。

      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自主权增加意味着自身的被动,运营商以前通过SIM卡实现了对用户精确的“控制”,而现在eSIM可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更可以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

      同时,换卡带来的业务流程改变,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培训费用和时间,营业厅客流量还将持续流失,用户办卡时顺带的到店业务也将会消失。

      “插拔SIM卡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运营商如果要在手机端上eSIM的话,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新流程,包括安全性、开户流程、携号转网等。运营商投入不少精力,但是对它自己的收益却并不明显。另外,手机现在没有小型化的趋势,在大屏幕的手机下,SIM卡的体积影响也越来越小了,对用户层面上也带不来特别明显的好处。”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近日在线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eSIM通过OTA空中写入配置文件的过程并不像在营业厅中办理手机卡那样处于完全可控的状态,配置文件通过公开网络发放,很容易带来信息安全的隐患。卡片配置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如被挟持、篡改,不法分子就能轻松获取他人的手机SIM卡。

      对此,郭天翔表示:“除了对于电信诈骗的监管难度和实名制监管的难度加大以外,使用eSIM卡在数据传输收集的过程中,还会有数据泄露的风险,在技术自主可控之前,监管还是会比较谨慎。”。

      他还指出:“在更换手机的时候,实体卡只需要把卡换到新手机上就可以使用,而eSIM卡可能需要等运营商重新激活号卡,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较为麻烦。上游传统SIM卡厂商在产业链迭代的时候也会形成阻力。”

      相比之下,运营商更青睐于在SIM卡基础上进行升级,不断整合功能以留住客户。2020年开始,三大运营商陆续推出“超级SIM卡”,融合了SIM卡和存储功能,容量最高可达百G。

      在支持NFC的手机上,超级SIM卡也可以作为公交卡使用,在湖北武汉,移动运营商宣布未来将融入数字人民币钱包、电子身份证等功能,并应用于医疗服务、出行、住宿、等多种场景。

      eSIM的发展虽然迟到,但并不会缺席。近日,有网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留言询问,最近eSIM卡的使用引起了更大的讨论,请问我国是否有eSIM手机卡的推广计划?

      对此,工信部回应称:“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在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目前,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一旦国内放开eSIM技术,预计会给运营商带来哪些影响?是否担心与用户之间的黏性下降?对此,记者近日联系三大运营商方面了解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将重塑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

      从政策上看,早在2018年,三大运营商就开始了eSIM业务的试点与布局,2020年10月,三大运营商均已获批可在物联网领域提供eSIM技术应用服务。其中,中国联通是最早发力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运营商,其首批开放eSIM功能与苹果Apple Watch3合作。

      实际上,联通自2018年3月起在六省七市开展eSIM可穿戴独立号和一号双业务试点,并于2019年3月29日起全国范围内开通eSIM可穿戴独立号业务。

      在小米、华为等手表已支持eSIM功能时,联通也开始执行“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即用户可在手机主号码的账户和套餐下,添加一个eSIM附属终端附卡,共用一个手机号码和套餐。也就是说,主号码来电时,两个终端将同时震动,任意终端均可拨出电话,打破了手机作为唯一移动通信载体的束缚。

      同时,使用eSIM方案,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独立使用移动网络上网。智能手表、手环等设备再也不会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变成“砖头”了。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在eSIM设备市场展望报告中称,2021年智能手机、物联网等领域带动下,eSIM硬件设备出货量超过3.5亿台。而2021-2030年将有累积超过140亿台eSIM设备出货。

      付亮认为,“搭载eSIM卡的智能设备,可以获取比WiFi更稳定、安全的通讯服务,也让设备本身拥有独立组网能力,具备更多的功能。”

      eSIM在物联网应用中具有低功耗、高能效比的联网能力、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特性,使得物联网eSIM正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

      不过,即使现在国内主流电信运营商在积极推动和布局eSIM,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服务能力,但也都是专注于物联网终端,体量巨大的手机终端方面始终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

      但从苹果能够很简单地在行业中定义产品标准来看,在iPhone 14系列的带领下,eSIM技术或将迎来发展的拐点。

      与此同时,eSIM还将重塑IC、OEM和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事实上,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的核心是引入远程SIM配置(RSP)平台。过去运营商掌控着SIM卡的定制和发行,而现在一些终端客户可以简化与运营商对接的流程,甚至直接找到芯片厂商。

      目前,我国布局SIM卡芯片的厂商主要包括紫光国微(SZ002049,股价146.52元,市值1244.8亿元)、大唐微电子以及中电华大电子等,其中,紫光国微在国内SIM卡芯片市场中占据着高达60%-70%的份额,“超级eSIM”支持从3G到5G的所有GSMA标准,以及国际最高安全等级CC EAL6+认证和国密二级认证,子公司紫光同芯多次中标eSIM晶圆采购大单,而大唐微电子则拥有从芯片设计、COS开发和终端产品设计能力,曾成功开发中国第一枚GSM手机专用SIM卡。

      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上游主要是CA认证机构、eSIM芯片厂商和终端芯片厂商,中游包括eSIM平台供应商、电信运营商、eSIM终端和模组厂商,而下游主要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期A股中布局eSIM的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继披露了在eSIM方面的进展。其中,澄天伟业(SZ300689)表示,公司具备eSIM的生产能力,可以对客户提供eSIM核心的数据处理、数据写入、个性化处理服务;天喻信息(SZ300205)称,公司在向电信运营商、物联网行业等客户提供eSIM产品及相关服务;恒宝股份(SZ002104)则表示,公司eSIM卡已实现批量供货。

      展望未来,华西证券认为,随着产业链协同合作以及相关政策主体带头研究,eSIM终端应用有望持续推动,未来有望完成从物联网设备到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的突破。

      记者|王晶 编辑|陈俊杰 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孙志成


    ]]>
    PICO 4国行开售在即 VR健身为主打场景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科创板日报》26日讯,引人关注的字节跳动旗下PICO 4国内新品发布会将于9月27日19:30召开,届时将公布国内售价及开售渠道等信息。据内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称,本次PICO将会在发布会上重点展示其在VR运动健身、VR视频、VR娱乐、VR创造这四个方向的动作,而运动健身将会是其试图突破市场,获取用户信任的主打场景。同时,本次国内发布会有别于之前海外发布会的地方是,PICO将根据国内用户需求定制专属化内容包,包括《超燃一刻》、《跟着德爷闯东非》等之前未公布内容都将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布。(记者 张洋洋)

    ]]>
    豪赌游戏?Netflix宣布在芬兰设立游戏开发工作室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27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一,美国流媒体巨头Netflix宣布,将在芬兰开设一家自有的游戏开发工作室。

      2021年11月,Netflix开拓新业务,首次进入了移动游戏市场。此次是Netflix第一次设立自己的游戏开发工作室。在过去一年时间里,Netflix斥资7200万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开发企业“Next Games”,另外还收购了三家外部游戏开发公司。

      目前,Netflix提供给视频会员下载的移动游戏数量已经超过了20款,到2022年年底,Netflix计划把数量增加到50款。Netflix目前推出的游戏产品包括《怪奇物语:1984》、《后翼弃兵》等等,其中《后翼弃兵》游戏源自于Netflix播出的一部原创电视剧。

      Netflix在游戏领域的扩张还在早期发轫阶段,截至八月份的数据,Netflix的游戏玩家数量还不多。根据移动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Apptopia的调查,在Netflix全世界的2.2亿视频会员中,每日活跃玩Netflix游戏的数量还不到百分之一。

      面对新闻界有关其游戏市场战略的问题,Netflix官方并未及时发表评论。

      Netflix是全球闻名的网络视频平台,然而在最近的几个季度,随着市场竞争加剧,Netflix的视频会员数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流失和下降。Netflix决定进入游戏市场,利用自由的游戏工作室开发独家游戏,增加视频会员粘性。据悉,在这次新开设工作室之前,Netflix旗下已经有了一些收购而来的游戏开发工作室,其中包括“夜校工作室”和“Boss Fight Entertainment”。

      Netflix负责游戏开发工作室业务的副总裁拉希米(Amir Rahimi)通过一份声明表示,对于Netflix游戏业务来说,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够在Netflix平台上给玩家们推出优秀的游戏体验。

      拉希米表示,开发一款游戏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令人欣慰的是,在刚刚起步的第一年,Netflix正在稳步建设游戏开发工作室这个基础。

      根据Netflix公司之前的说法,未来推出的游戏不会植入广告,不会有游戏内的购买消费。现有的视频会员用户在Netflix客户端中就会看到可供下载的游戏产品,不过这些游戏下载后,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为独立的应用软件。(新浪科技)


    ]]>
    《赛博朋克2077》开发者:人们终于开始欣赏它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今日,被《边缘行者》“盘活”的《赛博朋克2077》直接登顶Steam畅销榜单,仅次于V社自家掌机Steam Deck。

    游戏的任务总监Pavel Sasko在直播时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及开发的艰难历程。

    《赛博朋克2077》开发者:人们终于开始欣赏它了!

    “你知道,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已经过去了七八年,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最初就开始做的人来说。”Sasko说道,“所以有这一刻,人们开始喜欢我们所做出的东西,这真的感觉有点不真实,人们终于开始欣赏它了。”

    《赛博朋克2077》开发者:人们终于开始欣赏它了!

    谈到《赛博朋克2077》的发布,Sasko表示不敢相信在游戏刚发布时的情况,当时都完全崩溃了,很欣慰能看到游戏重新变好。


    ]]>
    Faraday Future大股东FF Top与Faraday Future达成治理架构重组协议并促成高达一亿美金的新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 FF Top和Faraday Future关于治理架构争议达成协议,包括Sue Swenson女士和Brian Krolicki的辞职

  • Sue Swenson女士将在公司收到1350万美金的融资款后辞去执行董事长一职,其中的750万美金已经于2022年9月23日到账

  • Sue Swenson女士和Brian Krolicki先生将在公司获得8500万美金的融资承诺和到账3500万美金融资款后从董事会卸任。截至2022年9月23日,公司已经收到2500万美金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的承诺,截至该日期暂未收到相关款项。

  • FFIE董事会成员将从九人变更为十人。Adam He先生,一位拥有丰富上市公司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已经被任命为董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及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

  • 洛杉矶2022年9月26日 /美通社/ -- 2022年9月23日, Faraday Future ("FF", "FFIE", "the Company") 大股东 FF Top Holding LLC ("FF Top")与公司达成公司治理重组协议,包括执行董事长Sue Swenson和董事Brian Krolicki在达成一定条件下的辞职。

    在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经验的 Adam He 被任命为 FFIE 董事会的新独立董事,并作为治理架构重组的一部分被任命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提名与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 Adam He 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首席财务官,在 IPO、并购、审计等领域拥有多元化的高级管理背景,是中国和纽约的注册会计师,拥有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以及新泽西州西东大学会计学硕士。

    治理架构重组协议还约定了在 FFIE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名新董事的协作流程,该董事会由全球首席执行官 Carsten Breitfeld、FF Top 选出的三名提名人以及由被国家认可的招聘公司选定的候选人。

    此外,FF Top将会不晚于2022年9月27日偏见撤销针对FFIE,Sue Swenson女士和Brian Krolicki先生的诉讼。

    自一年多之前上市以来,FFIE因治理架构问题陷入了经营困境。FF Top相信治理架构重组将会帮助FFIE战胜近期的困难,获得更大规模的融资和完成产品交付。

    作为拥有35%投票权的FFIE最大股东,FF Top欢迎FFIE董事会支持治理架构重组的决定。我们希望治理架构重组将会有助于形成真正符合全体股东利益的合格董事会,聚焦FF 91 Futurist的量产和交付,实现对股东、投资人、用户和全球员工的承诺。

    很高兴看到由FF Top介绍给公司的投资方Senyun(香港股票基金,隶属于 Daguan International Ltd," Daguan")已与FFIE签订协议,可能向FFIE提供高达6000万美元的额外资金,该融资的达成将以公司顺利完成包括尽职调查在内的其他事项为前提。在此之前,FFIE刚刚从ATW获得了高达4000万美元的融资承诺,FF Top通过投票协议予以支持。FF Top期待着继续协助公司的融资工作。

    FF Top是由FF Global Partners LLC ("FF全球合伙人公司 ")间接持有的公司。由FF创始人兼CPUO 贾跃亭主导并创建,FF全球合伙人是FF公司未来主义者联盟的一部分,现有的25位合伙人和预备合伙人由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FFIE前任和现任核心员工组成,并由合伙人执行委员会做出顶层决策。全体合伙人和预备合伙人共同创业,共同拥有,共同分享,共担风险,共同治理,最终实现共同梦想和共同使命。合伙人模式为FF在公司文化、治理架构和人才体系上奠定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和成功基石。

    在过去的几年里,贾跃亭和合伙人团队已经多次拯救公司,并致力于全体股东和投资人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把极智科技奢华的FF 91 Futurist交付到用户手中。


    ]]>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缺口达500万人 门槛高难度大供给不易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报记者 贾 丽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与此同时,相关新职业也随之兴起。大量工业机器人“忙碌”在生产线上,这催生了对掌握相关操作及系统集成等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

      钧山董事总经理王浩宇介绍,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增加、渗透率快速提升,企业无论是在本体、减速器、激光雷达等硬件领域,还是AI、芯片设计等软件领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将显著增加。

      “基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应运而生的机器人工程技术等职业,正是当下大学生较为关注的新兴职业。”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指委委员、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工程技术等岗位人才稀缺,代表着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价值链正在快速融合。教育部门将侧重培养综合型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事实上,机器人领域缺工现象已经显现,相关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更是紧俏。据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缺工程度加大。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缺口更为突出。数据显示,仅在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人才缺口就高达500万(人),复合型人才和高层级人才稀缺。

      达闼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在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模态机器人等核心领域均处于人才紧缺状态,市场缺乏具备机器人操作、安装、调试、编程、维护能力的综合人才,甚至“一将难求”。

      “机器人是结合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装备。这个行业不像传统互联网行业,需要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一位机器人技术工程师称,“门槛高、强度大、对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些都让行业从业者人数始终难以大规模增长。”

      机器人行业作为系统集成性较高行业,其产业链包含众多细分赛道,在应用层面涵盖语音、视觉、导航等,在硬件层面囊括控制器、传感器、减速器、编码器、电机等。

      从产业链来看,精密减速器是机器人生产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零部件,涉足这一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有双环传动、上海机电等;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神经系统”,瞄准这一领域的有埃斯顿、新时达等;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华中数控、鸣志电器等在此布局;传感器领域上市公司主要有歌尔股份等。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机器人概念板块较为活跃。从最低点4月27日截至记者发稿,机器人概念板块最高涨幅达12%,其中工业机器人概念板块最高涨幅达56%。近期,机构对机器人行业的关注度也在快速升温。其中,埃斯顿在7月份便获得461家机构调研。

      虽然在资金支持下,相关上市公司规模得以逐步壮大,但人才紧缺情况也会随规模增大而更为突出。猎聘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计算机软件在上市公司招聘需求中排名前三,机器人相关人才招聘需求在总需求中占四成。

      “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每年应届毕业生符合要求的很少,重新培养成本又很高,且无法适应行业快速变化及技术更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挖角‘抢人’已是行业普遍现象。”

      不过,目前我国对机器人产业人才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相关政策逐步落地。近3年来,人社部发布47个新职业,其中15个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接相关;高校方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开设数量也迎来“井喷式”发展。

      宋嘉认为,上市公司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在研发及人才培育上要起到带头作用。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牵引下,机器人相关人才和技术都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反过来也将促进相关企业加快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


    ]]>
    福建一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男生上台学用卫生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大家当初的生理卫生课都是怎么上的?80后、90后绝大部分过来人应该都是自习的吧……据白鹿视频,9月23日,在福建福州一所小学开设的性教育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如何使用卫生巾,男生也举手主动上台学习使用方法,学习、讲解都非常到位。

    有网友称赞进步了,早该如此了,但也有网友对男生也上台实践学习卫生巾的使用表示不理解。

    授课的肖老师认为,性教育课程是不分男女的,学校一直坚持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展不同性教育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月都有1次,分别讲出生教育、防性侵、网络先关知识、青春期生理变化、月经卫生巾、艾滋病等等。

    据悉,当天的课程是面向五年级的,讲解了卫生巾的原理及使用,女生自然可以学以致用,而男生学习后更能尊重女性,另外拿来的卫生巾放教室给女生应急。



    ]]>
    传《GTA6》成本超20亿美元 2014年开始开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国外舅舅党爆料,《GTA6》从2014年就已经着手开发,并且预算为20亿美元,这使得该作与众不同。相比而言,《GTA5》的开发成本仅2.65亿美元。据报道,《GTA5》已经为R星带来了超30亿美元的营收。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R星将拿出大部分营收来开发新作,可想而知《GTA6》的销量要多少才能创造利润,但目前官方并未公开开发成本,我们看看就好,一切以官方为准。



    ]]>
    有二胎了!章泽天挺孕肚和刘强东逛超市:身材依旧完美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许久没有刘强东、章泽天夫妇的公开消息,结果一曝出就是个大瓜。

    有网友称,在国外偶遇“奶茶妹妹”章泽天和老公刘强东,二人正在Target逛超市,边聊边走,表情轻松甜蜜。

    有二胎了!章泽天挺孕肚和刘强东逛超市:身材依旧完美

    尤其让人没想到的是,章泽天的肚子已经搞搞隆起,显然早就有了二胎。

    即便有孕在身,章泽天的身材依旧称得上完美,四肢纤细。

    刘强东则有些发福,肚腩凸起,而且打扮非常普通,就像个路人一般。

    据网友称,二人主要逛了日用品区,似乎在给宝宝提前准备,期间刘强东一直贴心陪伴,耐心守护,一直牵着章泽天的手,仿佛热恋情侣。

    据悉,刘强东明州民事案将在10月开庭。夫妇二人这时出现在美国,很可能在为庭审做准备,但看起来这件事似乎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影响。

    有二胎了!章泽天挺孕肚和刘强东逛超市:身材依旧完美

    有二胎了!章泽天挺孕肚和刘强东逛超市:身材依旧完美


    ]]>
    《三体》影视化,网飞能拍好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克]备受关注的《三体》剧集(网飞版)24日发布首个幕后花絮。花絮中,制片人和主演纷纷现身,首季场景和人设曝光,为广大科幻迷揭开该剧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让国内观众不禁猜想:网飞推出的国际版和腾讯打造的国产版哪部更出色?

    在网飞最新曝光的《三体》花絮中,3名在好莱坞颇有资历的主创——曾打造《权力的游戏》和《极地恶灵》的大卫·贝尼奥夫、丹尼尔·威斯和亚历山大·吴作为执行制片人,率先介绍了剧集改编的重点和亮点。虽然是好莱坞主导的科幻剧集,但刘慈欣笔下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痕迹随处可见,花絮第一个镜头就是带有浓重时代色彩的中式科学仪器,上面的简体汉字格外醒目。“我们刚拍摄完《三体》第一季,目前正在抓紧做后期。”制片人和编剧透露了制作进度,并阐述拍摄这部剧的初衷,“《三体》是一部人类史,从第一次接触外星文明到宇宙终结,刘慈欣的小说是我看过的最雄心壮志的故事。我们对它的深度和广度抱有敬畏之心。”对于外界一直关注的“国际化阵容”,幕后花絮中透露,“演员们来自11个国家,能向全世界展示他们饰演的角色。”杰西·洪、约翰·布兰德利等演员表示,“剧集改编很到位,读过原著的人一定会觉得很震撼”“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宏伟、最雄心壮志,也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不过,花絮中并未透露这些演员各自饰演的是书中哪个角色。

    鉴于网飞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贝尼奥夫等人背后成熟的好莱坞工业水准,广大观众和书迷并不担心网飞版《三体》的视觉特效和科幻场面,但对于能否坚持原著中的中国背景和作者主旨仍抱有疑虑。早在去年9月,网飞买下《三体》海外改编权时就保证,会聘请刘慈欣本人和英文版译者刘宇昆担任制作顾问,保证剧集的原汁原味。在最新公布的台前幕后阵容中,包括本尼迪特·王、周采芹、赵家岭等多名知名亚裔演员,以及曾凭借《少年的你》入围奥斯卡的香港著名导演曾国祥。对于网飞改编《三体》,刘慈欣曾表示这本就是一个超越时间、民族、文化和种族界限的全人类故事,“很荣幸看到这个科幻概念在全球受欢迎,也为能在网飞上发现这个‘世界’而兴奋”。

    网飞版《三体》暂定于2023年上线,而由腾讯制作的国内版《三体》有望在今年率先与观众见面。在今年6月放出的先导海报和预告片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扮演者已经亮相,包括张鲁一饰演的汪淼,于和伟饰演的史强,陈瑾饰演的叶文洁(老年),王子文饰演的叶文洁(青年),林永健饰演的常伟思,李小冉饰演的申玉菲和王传君饰演的丁仪等,这对于熟悉原著的读者来说已攒下足够谈资。先导版“尘埃”预告片中,能见到刘慈欣笔下的农场主假说、幽灵倒计时等经典设计。

    作为中国科幻代表作之一、业内最高荣誉雨果奖获奖作品,《三体》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毋庸置疑,也让相关影视化改编多了份期待与担忧,毕竟在2015年曾有过“失败”的改编案例:当时大张旗鼓宣传的电影版由冯绍峰和张静初主演,也曝光幕后剧照等花絮,但因改编权和主创等各种问题最终“烂尾”。“改不好不如不改”,这是许多三体迷们的心声,毕竟该作品作为思想深邃、人物众多、时间和空间都相当宏大的科幻巨著,体量和格局远超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刘慈欣曾说,《三体》三部曲中的价值观复杂,对于好莱坞和国内团队来说都是挑战。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基地》去年改编成剧集版后颇受争议,《沙丘》电影版第一部在票房上也不算理想,这些先例都给《三体》影视化提出更高挑战和要求。


    ]]>
    网飞:《猎魔人》第三季将于2023年夏季播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网飞确认《猎魔人》第三季将于2023年夏季播出。在网飞Tudum活动上,网飞仅发布了一张海报,展示了一个破碎的狼徽章(象征着里维亚狼学校的杰洛特),旁边是一只燕子,象征着他的养女希里。

    有趣的是,我们在之前的衍生剧《巫师:血源》的预告片中也看到了狼和鸟的标志。这个前传(将于12月播出)很可能会比预期的更接近《猎魔人》第三季。当然,你可以期待其中会有一些联系,但这感觉相当明显,因为这部新剧的故事发生在第三季的1000多年前。



    ]]>
    15%最低税率或将影响78家公司 伯克希尔和亚马逊等面临冲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研究人员将美国《通货膨胀率削减法案》新规定的15%企业最低税率应用于2021年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之后,发现只有78家公司有可能会受到这种负担带来的负面冲击,其中,包括“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US)以及电商巨头亚马逊(AMZN.US),这两者可能受到该方案带来的较大规模冲击。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税务研究中心的这项研究利用过去的一些证券备案文件,将这项将于明年1月生效的税收与美国公司2021年的收益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对202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15%的最低税率标准有可能需要大约78家公司“上缴”总计约318亿美元,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大约83.3亿美元的支付款项领先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亚马逊则以27.7亿美元紧随其后。

    不过该研究同时指出,仅仅关注上市公司一年内的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人员还表示,这些预测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2023年该税率实行之下公司经营方面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最低税收法案,以及《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剩余部分。据悉,该税收专项法案针对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的细则。

    在《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支出计划高达4370亿美元,同时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增加约7370亿美元收入,其中最大的份额来自医疗保险接受者的药品价格下降和企业税收增加。

    税收联合委员会此前估计,这将影响到大约150家公司,成本下降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两党联合咨询委员会此前还预测,该税收实施的第一年将带来大约34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略高于北卡罗来纳大学预测的2021年的理论收入。

    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这项研究,紧随其后需要支付高额税收的美国上市公司还包括:福特汽车(F.US)、AT&T(T.US)、eBay (EBAY.US)和Moderna(MRNA.US),研究显示,根据这些公司2021年的财务状况,他们都将支付超过12亿美元的税收款项。



    ]]>
    2022香港小姐三甲出炉引网友围观:这颜值感受下如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5日晚间,2022香港小姐决赛举行,三强出炉。冠军由8号林钰洧夺得,亚军是4号许子萱,季军则花落14号梁超仪,她同时获得最上镜小姐,友谊小姐则由13号邢慧敏获得。

    其中,冠军林钰洧今年27岁,是前TVB艺人林俊贤的女儿。亚军许子萱获得国际亲善小姐。而季军梁超仪也是童星出身,早在童年时期就参演过《无间道》,饰演梁朝伟女儿。

    同时,继去年港姐邀请到歌神张学友隆重出席总决赛外,黎明助阵2022香港小姐决赛献唱《一生幸福》。为了给予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黎明乘坐飞机出场,很有创意和气势。

    2022香港小姐三甲出炉引网友围观:这颜值感受下如何?

    2022香港小姐三甲出炉引网友围观:这颜值感受下如何?


    ]]>
    高通看好汽车芯片行业 未来业务规模扩大至300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报道,当地时间周四,高通表示,其汽车业务的“营收储备”已经增加至300亿美元,比7月底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上升超过100亿美元。高通在本周的“汽车业务投资者日”上表示,未来业绩的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选择“骁龙数字底盘”产品。骁龙数字底盘提供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车载信息娱乐服务和车联网服务。

    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发展,汽车厂商使用的芯片数量快速增长,汽车市场也成为芯片制造商关注的关键增长领域。高通首席财务官阿卡什·帕尔希瓦拉(Akash Palkhiwala)表示:“关于每辆车平均营收,我们的机会大约从20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展望未来,业务构成将向高端市场倾斜,因此机会将继续扩大。”

    高通表示,目标的汽车市场规模到2030年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该公司估计,2022财年,汽车业务营收将从上财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约13亿美元。到2026财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0亿美元,到2031财年将进一步上升至超过90亿美元。

    高通此次还宣布扩大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合作关系。后者将从2023年开始,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使用“骁龙驾驶舱”产品。

    高通在中国市场也有许多汽车行业客户。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表示:“美国和中国企业之间强有力的双赢伙伴关系永远是一股稳定的力量。”

    本周早些时候,英伟达也发布了新的汽车中央计算系统,提供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技术,以及车载数字娱乐和其他服务。



    ]]>
    世界首富摊牌了?马斯克承认家里真有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马斯克在回应一条称他来自于南非拥有翡翠矿的家庭的推文时说,他拥有一半的矿产,年轻时曾在家里看到一盒低质量翡翠的小珠宝。

    十几岁的马斯克曾经口袋里插着翡翠走在纽约的街道上。根据他父亲的回忆,当他父亲睡觉时,当时16岁的马斯克决定在纽约第五大道向世界上最有名的珠宝商之一Tiffany出售翡翠。马斯克和他的兄弟走进Tiffany,说:“你想买一些翡翠吗?”。埃罗尔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他们卖了两颗翡翠,一颗是800美元,另一颗是1200美元。

    几天后,他的家人们来到商店,发现Tiffany正在以24,000美元的价格出售现在镶嵌在戒指上的800美元的翡翠——加价是马斯克收到的宝石价格的30倍。从那以后,埃罗尔一直将这个故事作为零售如何运作的客体课程。埃罗尔说,他对这件事感到惊讶,但并不担心。

    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说,自从父亲“90年代没钱”以来,他和他的兄弟为他们的父亲埃罗尔·马斯克提供资金。在周三(9月21日)的一条推文中,马斯克说:“从那时起,我和我的兄弟在经济上支持了他和他在南非的大家庭,提供经济支持的条件是他不要做坏事。但不幸的是,他确实做了坏事。”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所说的父亲做的“坏事”是什么意思,但他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称他的父亲为“糟糕的人”。他在采访中说,你能想到的每件邪恶的事情,他(指父亲)都做了。

    马斯克和父亲和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复杂。马斯克2017年出版的官方传记里称,马斯克和他的前妻“不允许他们的孩子与埃罗尔见面”。

    然而,在周三(9月21日)的一个采访中,他的父亲埃罗尔表示,他看过他的孙子弹钢琴,最近还在德克萨斯州见到了他的儿子。



    ]]>
    被动的孙正义:求助三星能否解决ARM燃眉之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在面向英伟达的出售交易失败后,软银集团把旗下芯片设计巨头ARM的未来寄托在了IPO上。然而,股市状况不佳,软银目前正努力在ARM上市前提高其估值。为此,软银董事长兼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亲自与三星电子接触,探讨可能的战略合作。

    在旗舰科技投资工具愿景基金上一财年遭遇创纪录亏损后,软银一直面临着在ARM身上变现的压力。为了筹集资金,软银在第二季度已经出售了所持美国打车巨头Uber的剩余股份,并减持了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

    与此同时,近几个月来,全球科技股遭遇重创,打击了软银在2022年让ARM上市的计划。孙正义此前曾表示,他“几乎每天”都在考虑如何处理ARM,“非常积极”。

    然而,孙正义寻求与三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非没有挑战。如果ARM与一家特定的芯片公司达成合作,那么它可能会面临来自其他客户的抵制,并最终威胁到它对智能手机芯片设计的掌控。

    疫情后首访韩国

    孙正义在周三宣布,计划在10月份访问韩国与三星进行会谈。“我期待着三年来第一次访问韩国,我想和三星谈谈与ARM的战略联盟。”他在一份声明中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传播以来,孙正义一直在东京工作,这次亲自拜访三星显示出他对潜在合作的热情。

    三星集团实际领导人、三星副会长李在镕(Lee Jae-yong)周三对此表示,孙正义在访问首尔期间“可能会提出某种提议”,“但我不确定”。

    孙正义把ARM视为软银集团的“核心”,这家芯片设计公司的产品基本上就是芯片公司用来敲定设计的蓝图。ARM的产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节能。全球90%以上的智能手机处理器都是基于ARM的知识产权。

    一位熟悉芯片行业的消息人士称,ARM是手机芯片设计领域的“唯一主导者”。

    为何找三星?

    目前,三星正自己设计智能手机处理器,是ARM的一个重要客户。而且,三星还在扩大芯片代工业务,开放了更多合作机会。

    截至今年6月底,三星持有125万亿韩元(约合890亿美元)的现金。据信,该公司正探索在芯片领域进行收购,以实现半导体产品线的多元化,把业务扩大到存储芯片和智能手机处理器等领域以外。

    野村证券(Nomura)亚洲科技研究主管钟汉忠(CW Chung)表示,鉴于反垄断担忧已经挫败了英伟达早些时候的收购企图,三星独自收购全部ARM的可能性很低。“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三星可能会寻求收购ARM的一部分。”他表示。他还表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在为ARM寻求IPO之前,软银首先将ARM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三星。

    三星国内对手SK海力士的掌门人在今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也曾提议收购ARM。业内厂商预计会密切关注ARM与三星拟议中的合作关系的命运。

    挑战依旧不小

    但是,ARM要想与另一家半导体公司展开过于密切的合作也存在障碍。ARM加强与某个特定客户的关系可能会引发其他客户的抵制,因为他们担心这种合作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2020年9月,图形处理器公司英伟达宣布斥资400亿美元收购ARM。然而,业内同行的强烈反对使监管审查变得复杂,最终导致该交易失败。

    ARM这种无可匹敌的地位引发了担忧,促使企业寻找替代方案。许多芯片设计师和制造商都对RISC-V感兴趣,后者是一种免费的、开源的指令集架构,可能会挑战Arm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一些创业公司已经在提供基于RISC-V架构的蓝图。ARM的错误举动可能会吓跑客户,挤压其市场份额。

    此外,其他公司也已表示有意入股ARM。ARM大客户、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安蒙(Cristiano Amon)在今年稍早时候表示,该公司有意投资ARM。另外,分析师和媒体纷纷猜测,半导体行业可能会成立一个财团来收购ARM。

    孙正义说过,“我希望人们期待我们核心业务的增长”。在为ARM制定下一步计划时,无论是IPO还是与三星合作,他都可能面临艰难的平衡抉择。(作者/箫雨)



    ]]>
    Apple Music接替百事可乐成为NFL超级碗半场表演的新合作伙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今日宣布了跟Apple Music在超级碗半场表演中的新合作关系。这项多年的合作关系将使Apple Music取代百事可乐成为表演的主要赞助商。

    NFL合作伙伴战略高级副总裁Nana-Yaw Asamoah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我们很自豪地欢迎Apple Music加入NFL大家庭,成为我们标志性超级碗半场秀的新合作伙伴。对于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音乐表演,我们想不出比Apple Music更合适的合作伙伴了,Apple Music是一项通过音乐和技术的交汇来娱乐、激励和鼓舞全世界数百万人的服务。”

    苹果负责Apple Music和Beats的副总裁Oliver Schusser说道:“音乐和体育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我们非常高兴Apple  Music将成为音乐和足球最大舞台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明年及以后的Apple  Music超级碗半场秀能提供更多史诗般的表演。”

    苹果跟NFL的多年协议使其有机会向每年最大的电视观众推广其音乐流媒体服务Apple Music。虽然该协议的条款没有透露,但NFL表示,在未来几个月里,球迷们将在苹果的TikTok、Instagram和Twitter账户上看到2023年中场秀的预览内容。这笔交易将可能会使Apple Music受到更大关注。

    百事可乐此前一直是超级碗半场表演的赞助商,但这家软饮料和零食巨头在5月宣布结束这一10年的赞助交易。而在宣布之前,CNBC报道称NFL正在为这一权利寻找新的赞助商。据称,NFL希望从新的半场赞助商那里获得每年5000万美元的收益并更加关注流媒体和数字平台广告。

    NFL表示,超过1.2亿名观众观看了2月份由Dr. Dre、Snoop Dogg、Eminem、Mary J. Blige和Kendrick Lamar表演的超级碗LVI半场表演。

    据悉,超级碗LVII将于2023年2月12日在亚利桑那州的格伦代尔市举行。



    ]]>
    Denon更新2022款8K HDMI接收器新品 售价从399到6499美元不等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天龙音响(Denon)刚刚刷新了 2022 款 8K HDMI 接收器产品线,带来了更多的下一代高清多媒体输入接口和图形用户界面。除了未来有望输出 8K 内容的设备,2022 款 Denon 8K 接收器还兼容微软 Xbox Series X 和索尼 PlayStation 5 等游戏主机。首先,入门产品线包括了两款 5.2 声道接收器,分别是定价 399 美元的 AVR-S570BT、以及待定的 AVR-X580BT 。

    Denon AVR-570BT

    AVR-S570BT 和 AVR-X580BT 可为每声道提供 70W 功放,外加五个杜比全景声(Dolby Atoms)接收器。并且兼容 DTS:X、IMAX Enhanced、Auro 3D,以及 Denon 自家的 HEOS 流媒体平台。

    其次,作为去年推出的 S960H 的继任者,定价 899 美元的 AVR-S970H 在性能和价格上要更进一步。该机可为每通道提供 90W 功放,并且 8K HDMI 输入端子的数量、也从一个增加到了三个。

    Denon AVR-X3800H

    上述三款设备还都支持校准(calibration routines),但更先进的 Dirac Live 功能仅限 AVR-X 产品线可享。

    ● 其中定价 1199 美元的 AVR-X2800H 是一款 7.2 声道的接收器,每通道可输出 95W 功率。

    ● 然后定价 1699 美元的 AVR-X3800H 是一款 9.4 声道的接收器,每通道和输出 105W 功率。

    ● 再是定价 2499 美元的 AVR-X4800H,它在 AVR-X3800H 基础上将每通道功率提升到了 125W,且未来可通过软件更新获得 Dirac Live 功能。

    最后,定价 6499 美元的 AVR-A1H 是该公司的新旗舰。其具有 15 个强大的功放通道,辅以精心挑选的部件和高刚性结构。

    目前 AVR-X3800H 和 AVR-S570BT 已经上市,但其它型号仍为“即将推出”的状态。



    ]]>
    苹果已经拿下《绝命毒师》创作者的下一个项目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苹果已经拿下了《绝望都市》和《风骚律师》创作者Vince Gilligan的下一部剧。这部为期两季的Apple TV+剧集--苹果目前称之为“未命名的vINCE gILLIAN项目(Untitled Vince Gilligan Project)”--将由Rhea Seehorn主演。

    1024px-Vince_Gilligan_by_Gage_Skidmore_3.jpg

    据悉,Seehorn曾因在《风骚律师》中出演律师Kim Wezler而获得了艾美奖提名。

    苹果目前还没有透露关于该系列的更多信息,但Gilligan分享了一个关于观众可以期待的小提示。“15年后,我想是时候从写反英雄中抽身出来了......而谁比聪明的Rhea Seehorn更有英雄气概?”Gilligan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她早就该有自己的节目了,能和她一起工作,我感到很幸运。”据悉,Gilligan将担任该节目的编导和执行制片人。

    在接受Gilligan的新剧集之后,苹果又可以在其不断增长的Apple TV+资料库中计入另一位著名的创作者。眼下,该平台已经有了不少有大人物加盟的热门剧集,如《足球教练》、《人生切割术》和《早间新闻》。如果《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的质量可以作为参考的话,那么Gilligan的未命名新剧将有可能成为该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大亮点。


    ]]>
    埃森哲2022财年财报:全球营业收入达616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财务报告显示, 埃森哲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31日)业绩表现非常强劲。

    2022财年,埃森哲全球营业收入达到616亿美元,以美元和当地货币计,创纪录地分别同比增长22%和26%;稀释每股收益为10.71美元,同比增长17%;营业利润率达15.2%,同比增长10个基点;运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分别达到了95亿美元和88亿美元;2022财年新订单额达717亿美元,以当地货币计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

    以业务划分,2022财年,埃森哲咨询相关业务贡献了341亿美元的收入,外包服务相关业务的收入为275亿美元。以区域市场划分,成长型市场贡献了122.1亿美元的收入,以当地货币计同比增长29%。北美区域市场和欧洲区域市场的收入分别为291.2亿美元和202.6亿美元。

    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居丽(Julie Sweet)表示:"2022财年公司业绩表现非常出众,充分证明我们有能力为包括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社区等在内的所有相关方创造360°价值。我们所提供服务的深度、广度和相关度,能够独一无二地帮助客户实现贯穿全企业全组织的韧性、灵活和增长。新订单、营收、每股收益和现金流等所有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表明我们的增长战略行之有效、持续成功。我们的可持续目标和财务成果齐头并进,致力于推广包容性和多样性,公司在全球办公场所和各类中心的可再生能源用电比超过了85%,并继续在社会发挥积极影响。我由衷感谢全公司72.1万名杰出员工,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热忱,我们能够帮助客户拥抱当今的加速变革,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

    2023财年,埃森哲预计营业收入的增长在8%至11%之间(以当地货币计);稀释每股收益预计将在11.09美元至11.41美元之间;营业利润率预计在15.3%至15.5%之间。

    埃森哲于2022年9月22日(北美东部夏令时间)上午8时召开第四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自9月22日(北美东部夏令时间)上午11时开始,埃森哲网站www.accenture.com提供电话会议的重播,并持续到2022年12月16日。

    关于埃森哲360°价值发布平台

    埃森哲的目标是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社区等相关方创造360°价值。埃森哲数字化体验平台不仅提升透明度,也让所有利益相关方均能全面了解埃森哲在绩效、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公报。敬请访问埃森哲360°价值发布平台,一览公司的目标、进展和表现。


    ]]>
    促消费、助实体 千万商家联合支付宝共同启动金秋消费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金秋国庆将至,为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各地陆续推出促消费举措,并联动互联网平台“以节兴商”。9月23日,全国包括武汉、郑州、杭州、上海等地千万商家联合支付宝启动“金秋消费节”,即日起至10月8日,用户线下可扫红包码、线上参与会场互动领优惠,还有超8000商家和机构用支付宝小程序派发福利。

    今年以来,多地通过政策纾困、消费券加码、联动平台造节刺激消费、鼓励数字化创新和发展等综合施策、“多条腿走路”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商家与互联网平台也积极响应,通过联合造节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聚拢烟火气。

    9月23日至10月8日,全国包括武汉、郑州、杭州、青岛、上海、济南、苏州等地千万商家联合支付宝平台启动“金秋消费节”。线下,大小商家均可张贴“红包码”,消费者扫码得红包,即扫即用,商家也能获等量收入;线上,通过支付宝“金秋消费节”专场,用户有机会领取红包和出行福利等。

    此外,还有超8千商家、机构通过支付宝小程序向消费者派发福利,覆盖出行、餐饮、快消、零售等多个行业。用户可扫小程序码或上支付宝搜索商家小程序领优惠券、享受各种数字化服务,也可以通过生活频道观看商家、机构的直播带货。

    为助力商家在消费节期间进一步降本提效、获得生意增长,今天支付宝还宣布升级搜索、红包码等自运营产品,并发布了商家流量“加油包”:加码“金秋消费节”会场、首页推荐卡片、生活频道、消费券频道、支付成功页5大核心公域阵地流量补贴,帮商家获得更多公域曝光,提升私域转化效率。

    商务部电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峄表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分层升级,政府促消费举措也在推陈出新。政府和商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效应和数字生活服务能力,带动本地消费增长这种创新模式值得借鉴。该模式在持续推动平台开放创新和产品普惠的同时,也成为线下商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消费券、优惠券等不再属于大企业‘专属’。如今,支付宝等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让小商家也搭上数字化快车,让数字化助力降本提效触达小微。”


    ]]>
    经典漫改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第十季新剧照 10月7日开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由松重丰主演的经典漫改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第十季即将于10月7日开播,9月22日今天官方公开了数张第一话新剧照,一起来先睹为快。

    《孤独的美食家》改编自久住昌之创作、谷口治郎作画的同名漫画,讲述一名独自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的男子井之头五郎(松重丰)在工作间隙前往餐馆享用美食的故事,该系列第一季于2012年播出。

    在系列第10部中,被巨大的招牌吸引的大众食堂,东京都内的高级住宅区,以旅行的心情享受海外的饮食文化,以闪电般的速度决定的豪华鱼贝类料理,这些都能抓住五郎的胃。供满足身心的极品美食饭店将本季中陆续登场。



    ]]>
    Pini集团收购意大利吉泰公司并进军水电领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本国及国际市场拥有超过70年经验的瑞士工程公司Pini集团现已完成对吉泰(Geodata)公司的收购。吉泰公司于1984年在都灵成立,业务遍及20个国家,在意大利、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尔、希腊、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葡萄牙、秘鲁和土耳其设有子公司,主要从事地下及水利相关工程设计。

    Geodata's insignia will soon give way to Pini Group's.
    PG_Geodata_Panel

    通过此次战略收购,Pini集团希望获益于吉泰公司的专业知识。在过去38年的活动中,该公司规划和监督了全球超过4000公里隧道和3500多个项目的建设,涉及地铁、传统和高速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水坝和水电站,以及地质和环境。 

    "我们认为吉泰是地下工程和水电领域的一家优秀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增强让公司得以撰写工程历史的所有资产,从工人到供应商网络,再到国际合作伙伴。此次收购的基础是两家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吉泰和Pini最初都是家族企业,都通过努力工作、活力精神和追求卓越而成为工程领域全球业务的参与者。此外,收购吉泰使Pini能够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并以水电为特别关注点。

    在我们目前面对的脆弱多变的过渡时期,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国际性和创新精神的集团为本行业提供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将携手打造工程服务的未来。"

    Pini集团首席执行官Andrea Galli

    多年来的众多项目使吉泰公司成为了地下工程领域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包括最近设计的伊斯坦布尔市6条地铁线路(仍在建设中)、巴西圣保罗地铁5号线的延伸工程,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马尔多纳多河地下隧道。

    此次收购将有力推进Pini集团的发展计划,使其员工总数超过700人,并加强其作为设计、施工管理和咨询服务领域领先公司的地位。

    Pini集团

    Pini集团成立于瑞士,在本地及国际市场拥有超过70年的经验,目前在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葡萄牙、挪威、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及美国开展业务,雇用大约500名员工,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及咨询服务。

    "Pini - Smart Engineering(Pini:智能型工程)"概括了我们企业的特别之处。迅捷、务实、效率并兼顾优雅是我们战略的关键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与日俱增的挑战,我们致力于为未来社会制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IBM朱辉:智能化数据经纬(Data Fabric)助力企业轻松解锁数据价值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IBM 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客户成功管理部总经理朱辉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数据挑战,分享IBM智能化数据经纬(Data Fabric)如何基于IBM领先的混合云与AI技术,帮助企业应对数据挑战。全文分享如下:

    IBM 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 客户成功管理部 总经理 朱辉
    IBM 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 客户成功管理部 总经理 朱辉

    身处数字化时代,用好数据者得天下。那些利用数据和洞察变得更敏捷、更有预测性,并以此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是赢家。但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和云计算的普及,企业数据呈现出三大趋势:数据量持续增长,数据分布呈现多元趋势,数据孤岛问题日益加剧。分析机构预测显示,在未来 3年内企业的数据将增长6倍;数据保质期缩短,数据如果不被快速使用,很快就会失去意义。

    IBM在《2022 年全球 AI 采用指数》中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会使用超过20个不同的数据源来为他们的人工智能、商业智能和分析提供信息。其中较大的企业往往依赖多达500个数据源,平均拥有五个以上不同的云环境来存储数据、运行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捕获和利用数据是非常困难的。报告指出,数据治理是企业和组织迈向规模化应用 AI ,释放数据价值从而实现业务目标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基础。

    解锁"数据价值密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所有企业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数据为先"的企业,既有政府、金融、医疗健康等传统机构及行业,也有很多新兴行业的企业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对技术的价值有清晰的判断,都希望携手值得信赖的技术伙伴,用技术解锁数据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服务和金融业对于数据治理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比如,税务行业和银行间的业务数据都具有时间跨度长、敏感性高、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高度分散等显著特点。要想把业务数据全都转化成有效资产并高效地服务于当下的业务,必须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智能化治理,以保障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合规、并支持业务人员的数据自服务消费。

    此外,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经过数十年快速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同时也面临业务多元、组织复杂、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发展瓶颈,急需携手值得信赖的技术伙伴加速推进数据与 AI 战略,实现规模化创新的实践。

    据IDC 预测,到 2025 年,60%的中国商业领导都将利用数字平台和生态系统的能力来变革和扩展他们的价值链,拓展新市场、进入新的行业领域,携手新的合作伙伴,持续构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智能化数据经纬(Data Fabric):让"数据找人而不是人找数据"成为可能

    如何让跨部门、跨系统的企业数据更好地被共享,使企业内部的数据分析专家能够随时获取数据,把高质量的数据自动并实时地推送给有需求的人,同时符合数据权限和隐私等方面的合规要求,这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与梦想, 也是很多企业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应对这个挑战, 几年前数据经纬(Data Fabric)的数据架构理念悄然而生。根据Forrester的定义,Data Fabric是以一种智能、安全并且是自服务的方式,动态地协调分布式的数据源,跨数据平台地提供集成和可信赖的数据,支持广泛的不同应用的分析和使用场景。也就是说,不管数据在哪里,通过Data Fabric的数据架构,就能帮助企业的数据消费者实时、准确并且低成本地获得所需的数据。

    数据经纬(Data Fabric)不是单个的产品或平台,而是一个新兴的数据管理理念,一个现代化的分布式数据架构,能够实现共享数据资产、优化数据管理、整合数据流程等功能。实施数据经纬(Data Fabric)也不一定要替换现有的技术,而是可以将现在的技术纳入企业的数据生态系统当中。它可以帮助企业继续使用已经投资的不同数据源和存储库,包括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同时简化数据管理,通过自动化集成、嵌入治理和提供数据的全面视图,以集中式存储库所不具备的方式促进自助式的数据消费,从而推动数据共享和加速数据计划的推进 。数据经纬(Data Fabric)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人与正确的数据联系起来——消除数据移动、转换和集成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具体来讲,数据经纬(Data Fabric)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性:

    • 智能化的数据集成:数据经纬(Data Fabric)使用一系列集成技术,包括语义知识图、元数据和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提取、摄取、传输、虚拟化和转换,由企业的数据策略驱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同时减少存储和成本。这有助于数据管理团队将相关数据聚集在一起,并将全新的数据源集成到企业的数据生态系统中。并且优化数据工作负载管理,从而提高效率、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更集中的数据治理以及整体数据质量的优化。

    • 数据民主化:当前,数据架构和访问非常复杂,需要技术深厚和经验丰富的数据工程师、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专家来提供支持。但是,整个企业中有许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发现并利用数据来构建人工智能和业务分析的能力。随着企业内部越来越多人成为数据消费者,他们不能只是被动等待技术团队帮助他们访问所需的数据。数据经纬(Data Fabric)支持数据的自助服务消费,让业务部门的数据消费者能够找到和使用所需的高质量和可信的数据,并且彼此协作。通过减少数据瓶颈,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使业务部门更快做出决策;同时也将解放数据工程师、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专家等技术人员,让他们可以优先处理更重要的工作任务。

    • 更好的数据保护:数据被访问的范围扩大并不意味着用户必须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措施方面付出代价。事实上,数据经纬(Data Fabric)围绕访问控制设置了更多数据治理护栏,确保特定数据仅对特定角色开放。数据经纬(Data Fabric)还支持技术和安全团队对敏感和专有数据进行数据屏蔽和加密,以降低数据共享和系统泄露带来的风险。

    • 可信的AI :为了实现AI的规模化使用并交付可信的结果,企业需要集成整个AI生命周期中的受监管数据。数据经纬(Data Fabric)不但让数据科学家可以访问受监管的数据,而且融入信任原则的自动化 MLOps 功能还可以帮助企业在整个AI生命周期内构建和管理 AI。数据经纬(Data Fabric)内置的AI治理,将数据透明度和数据监控相结合,实现了端到端的可信AI。

    IBM Cloud Pak for Data助力企业数据经纬(Data Fabric)快速落地

    IBM对数据经纬(Data Fabric)概念做了更进一步的推进,使之从一个新的数据架构概念变成了可以落地的平台解决方案——融合了数据经纬(Data Fabric)架构的IBM Cloud Pak for Data成为帮助企业将数据经纬(Data Fabric)快速落地的利器。

    IBM Cloud Pak for Data能够提供四个方面的能力:自动分类(AutoCatalog),它相当于一个数据分类"大脑",可以根据数据类别进行自动化分类、建立自动化目录,从而实时维护来自不同环境的动态数据资产;自动建模(AutoAI),能够降低AI模型开发、校正及其自我学习的技术门槛和人力成本,从而对动态数据和整个AI算法生命周期实现自动化管理;自动识别隐私规则(AutoPrivacy),通过数据隐私框架中的AI能力,智能化地识别企业内部的敏感数据,当数据被调用时,系统就能快速识别和监控,甚至在后续为企业内部敏感数据的定义和政策实施,提供自动化技术保障;自动查询(AutoSQL),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数据都可以在不进行物理移动的前提下,使用同一个查询引擎进行获取和分析,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数据查询的时间,还可以避免移动数据和多查询引擎带来的额外成本和复杂度。随着 AutoSLQ 技术的推出,IBM Cloud Pak for Data 现已整合了市场上性能最强的云数据仓库(依据我们的基准研究),可以利用AI帮助客户获取分布式查询结果,与其它数据仓库相比,其速度较之前提升8倍,成本下降近半。

    此外,IBM此前已经将数据仓库能力(如DB2 Warehouse)、数据治理能力(如Watson Knowledge Catalog)、数据虚拟化能力、机器学习能力等等进行了集成,如今的IBM Cloud Pak for Data已经是一个相当完备的数据平台。与数据相关的需求,企业在这个平台上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技术来满足。

    具体来讲,IBM Cloud Pak for Data可帮助企业通过智能数据经纬解决四大痛点:

    优化数据治理和隐私。数据治理和维护数据隐私是一个复杂而费力的过程,在复杂的监管环境下风险很高。 IBM 可以帮助客户消除数据治理的技术复杂性并自动执行数据保护策略。适合这方面应用的IBM 产品主要包括IBM Watson Knowledge Catalog 和 IBM Cloud Pak for Data 上的 IBM Watson Query。

    多云数据集成。无论数据位于何处,企业都需要实现数据的连接、优化和交付。IBM为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不必迁移到单个数据仓库或云就可成功实现数据分析和AI。 IBM 还能够为企业创建所有数据的统一视图,从而实现应用程序间的一致性。适合这方面应用的IBM 产品主要包括IBM Cloud Pak for Data 的 IBM DataStage、IBM Watson Query 和 IBM Watson Knowledge Catalog。

    360度的用户智能化。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企业需要全面了解所有客户数据。对于拥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客户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当这些数据被孤立在不同的部门和系统中时。IBM 可以组合多个来源的数据,轻松构建 360 度视图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分析和 AI 项目。适合这方面应用的IBM 产品主要包括IBM Match 360 with Watson、IBM Watson Query 和IBM Cloud Pak for Data 上的 IBM Watson Knowledge Catalog。

    更可信的AI。IBM报告显示,有91% 使用 AI 的企业认为能够解释AI如何做出决策至关重要。IBM 正在通过实现可解释和透明的模型,帮助客户建立对数据、对模型以及对流程的信任。适合这方面应用的IBM 产品主要包括IBM Watson Studio、IBM Watson Knowledge Catalog、IBM Cloud Pak for Data 上的IBM OpenPages with Watson。

    混合云架构让数据变得更加公开,在不触及数据拥有权、敏感度、安全性和可信性的前提下,让更多人能从中得到价值,实现数据的民主化,这是IBM技术演进所立足的思路和逻辑。

    今天,IBM 已经成功利用数据经纬(Data Fabric)帮助世界各地的很多客户发现和释放他们企业的数据价值。

    ING 是一家大型银行,它一直在构建庞大的数据湖,并希望数据在整个组织内有效运作。把要治理的数据引入数据湖的工作需要许多专家,这对于运营来说是一项挑战,而且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此外,ING 还希望能够像在本地一样地在云上管理他们的数据。通过采用IBM Data Fabric架构,ING可自动化地提取不同来源的数据,理解这些数据,并通过 AI 将其直接映射成自己的内部业务语言。

    某家全球电信供应商也在寻找一种解决方案,希望能解决手动监控大量数据的挑战,同时符合数据隐私政策,及时地处理数据复制和副本识别。这个过程会带来很多存储和运营成本。借助IBM的解决方案,该公司的用户现在可以连接从不同网点获取的生产数据,从而简化数据访问,同时满足合规性要求。 IBM帮助客户在整个企业内创建了一致的流程,同时通过数据访问和流程的简化提高了用户工作效率。过去,这些流程需要数周才能完成,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

    Change Machine 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通过以人为本的技术为低收入社区的人们提供财务安全服务。Change Machine 通过一个 SaaS 平台,帮助低收入人群找到可以实现他们财务目标的金融产品。借助IBM,Change Machine 使用人工智能开发了一个推荐引擎,帮助低收入社区的用户获得合适、安全的金融产品。

    此外,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经纬(Data Fabric)能够帮助医疗组织发现、集成和丰富所有来源的所有相关患者数据,以获得更完整的患者视图,同时通过自动标记和屏蔽所有敏感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提供更好的患者体验。

    在制造业,除了产品创新,制造商还希望利用数据来改善生产和物流。IBM 智能化的数据经纬(Data Fabric)可帮助制造商获得整个价值链中数据的全局视图,帮助企业进行原因分析、业务优化和实时决策。

    2022年6月,IBM被评为 "Forrester Data Fabric Wave for 2022" 的领导者。Forrester 强调,IBM 的解决方案尤其适合那些在混合和多云环境(包括传统系统)里拥有大型、复杂、分布式数据存储的组织,并指出IBM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和路线图是支持其取得领导者地位的重要因素。

    数据推动数字化,人工智能解锁数据价值,混合云实现数据民主。今天的 IBM,聚焦混合云与 AI 战略,聚焦更为简单清晰的混合云与 AI 产品组合及服务,聚焦把 IBM 的技术和产品价值转化为客户的业务价值,把 IBM Cloud Paks 开放与智能的软件能力与客户具体的应用场景相结合,通过编织智能化的数据经纬(Data Fabric),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解锁数据价值密码,快速高效地推进他们的数字化征程。


    ]]>
    IDC:预估今年全球AR头戴式装置出货量同比下降8.7% 但未来5年复合成长率将达70.3%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9月22日电,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AR头戴式装置季度追踪报告显示,到2022 年底,全球AR头戴式装置的出货量约近26万台,年减8.7%;统计上半年前5名AR头戴式装置厂商分别是微软、Rokid、Shadow Creator、Mad Gaze、RealWear。展望未来,尽管2022年下降,但 IDC 预计市场将出现大幅成长,因为预计该市场的5年年复合成长率 (CAGR) 将达 70.3%,到 2026 年底将达 410 万台。

    ]]>
    英国将对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云业务展开反垄断调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22日下午消息,据报道,英国数字传媒监管机构“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今日表示,将对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的云服务展开反垄断调查。

    Ofcom主要负责监管广播、通信和邮政服务,该机构今日称,将对包括云计算、互联网通信和智能设备在内的数字市场展开一系列调查。这意味着在审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方面,英国监管机构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Ofcom表示,将首先调查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的云服务,以评估它们是否限制了创新,阻碍了该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发展。Ofcom称,英国公共云基础设施市场的规模约为150亿英镑(约合168.5亿美元),而上述三家公司的云服务占到了约81%的营收。

    Ofcom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完成此次审查,并发布最终报告,其中将包括相关担忧和提出的建议。如果Ofcom发现这三家公司正在损害竞争,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Ofcom高管赛琳娜·查德哈(Selina Chadha)同时指出,目前Ofcom尚未就“这些云巨头是否从事反竞争行为”达成一致意见。

    对此,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尚未发表评论。

    除了云服务,Ofcom还计划在明年对其他数字市场展开调查,包括个人消息(personal messaging)和虚拟助手(如亚马逊Alexa)。Ofcom称,该机构对Meta的WhatsApp、苹果的Facetime和Zoom等服务如何影响传统通话和消息传递,以及数字助手、联网电视和智能音箱市场的竞争局势感兴趣。

    查德哈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生活、工作、娱乐和做生意的方式,已经被数字服务改变了。但随着平台、设备和网络(服务于内容的)数量的不断增长,监管机构面临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也随之增多。这就是为什么要启动这项调查的原因,我们要审查这些数字市场,找出任何竞争问题,并确保这些服务对依赖它们的人和企业公平和友好。”

    当前,微软的云服务正面临欧盟委员会的正式调查。今年3月,微软云计算业务遭到了欧洲三家竞争对手的投诉,称微软破坏了云计算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
    钉钉召开2022秋季钉峰会 发布趋势关键词“数字韧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钉钉召开数字化领军企业2022秋季钉峰会。会上,钉钉发布了年度数字化趋势关键词——“数字韧性”,并首次对外阐述了大客户战略。

      钉钉宣布,近两年来,钉钉上100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上、1万人以上的企业组织数均增长一倍左右。截至目前,钉钉上百万人以上的企业组织超过30家,10万人以上的企业组织超过600家,2000人以上企业组织贡献了钉钉近1/3的活跃度。

      “疫情带来了在线办公需求的大爆发,很多大企业也来到了钉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持续服务中小企业巩固钉钉基本盘的基础上,市场催促我们长出了服务大客户的能力,这也是过去两年钉钉能力建设和价值创造的结果。”钉钉总裁叶军说。

      做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底座

      2020年云钉一体战略落地后,钉钉内部提出了大客户战略。在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钉钉设立了大客户服务团队,构建出大客户生态服务体系。钉峰会上,钉钉系统阐释了大客户战略的核心,即服务、生态和个性化。钉钉以陪伴式服务、云钉一体生态和各行各业的最佳实践来服务领军企业,同时开放集成与被集成,让每个企业都能打造承载自身管理思想的数字化底座。

      今年以来,钉钉明确PaaS化定位,基于PaaS化产品底座和开放的生态,已经基本形成面向各行各业大客户的产品能力。

      钉钉文档、钉闪会、钉钉项目管理Teambition、音视频、IM等基础产品,以及上下游组织、上下级组织、服务窗等企业间连接产品,为企业在线办公提供了好用的协同工具。钉钉在行业内力推低代码,首创酷应用——让低门槛开发的业务应用能够在高频的群聊等场景中使用起来。截至2021年底,钉钉上的低代码应用数超过了240万个。

      在标准版钉钉基础上,钉钉针对中大型企业推出专属钉钉,支持APP个性化定制、全方位的安全服务、低门槛集成业务系统及混合云的部署方式。钉钉还打造了丰富的连接器和主数据规范,帮助企业将已有的业务系统以更低成本集成到钉钉上,并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互通,让数据流动起来,沉淀数据资产,辅助经营决策。

      峰会上,钉钉也宣布进一步开放PaaS能力,联合伙伴推出智能差旅、智能合同、智能工作台、智能营销等融合产品,提升在合同、差旅、跨组织营销等企业高频场景的服务能力。

      以“数字韧性”实现永续经营

      钉峰会上,钉钉提出了新的年度数字化趋势关键词——“数字韧性”,这是继去年未来组织大会趋势关键词“数字生产力”后,钉钉带给行业的新思考。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激发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在钉钉看来,数字韧性是指企业以数字化为工具或手段,再造组织流程和业务流程,以精准、理性的数字化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的能力。

      短期来看,数字韧性是企业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字化构建敏捷组织、理性管理,实现全链路数字化。

      长期来看,数字韧性是帮助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数字韧性是能够帮助企业穿越周期、实现永续经营的能力。

      钉钉总裁叶军说,作为企业数字化底座的钉钉,将以数字技术助力企业实践数字韧性,陪伴企业穿越周期。“数字韧性正在成为企业的显性竞争力,如何构建企业的数字生产力,实现韧性增长是当下每个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500强企业八成用钉钉

      《财富》杂志公布2022年度世界500强中有145家中国企业,其中超过80%在使用钉钉。《财富》杂志2022年公布的中国500强企业也有80%在钉钉上。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如一汽集团、波司登、上海三菱电梯、百丽时尚、影石Insta360等都选择将钉钉作为数字化底座,提升数字韧性。

      作为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波司登用数据的可视化、透明化抵抗零售业的不确定性。2021年,波司登2万名员工以及上下游接入专属钉钉。通过云钉一体的能力,波司登打通了前端销售、中端库存和后端生产流程,将繁琐流程简化、标准化,整体协同效率提升20%。

      同时,波司登还实现门店数字化管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热销货品最快7天就能完成从生产到上架销售的过程。遇到客户有特殊需求,店员还可一键发起定制,定制商品14天内就可送达。

      波司登执行总裁助理兼CIO戴建国在钉峰会上表示,“钉钉已覆盖80%日常工作场景,还将接入9大业务系统,真正实现4000多家门店一个钉钉就够了。”

      上海三菱电梯是电梯行业里唯一一家国有控股的合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之一。从2019年使用阿里云后,上海三菱电梯于今年年初,将数字化办公整体搬上了专属钉钉。

      通过将使用了25年的IBM邮箱迁移到钉钉,上海三菱电梯实现了85%的降本。上海疫情期间,公司用钉闪会开了17863场会议,日均226场。钉钉Teambition成为研发项目管理的有力工具,钉钉文档、脑图等在内部迅速流行起来。上钉钉后,上海三菱电梯平均每周搭建一个低代码应用,目前共搭建了上百个低代码应用,各种自建应用也逐步统一集成到钉钉。

      上海三菱电梯首席信息官戚国焕说:“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上海三菱电梯依然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就是抓住了数字化这个最有现实价值的确定性,依托工具和技术去增强自身韧性,作为2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知识财富,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衔接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不割裂优秀基因的传承。”


    ]]>
    小米集团:耗资约7334.8万港元回购750万股公司股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晚间消息,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今日回购750万股股份,回购价格为9.73-9.91港元,共耗资约7334.8万港元。


    ]]>
    日本中部电机加入收购东芝的财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 月 19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周日表示,将加入私募股权公司日本工业合作伙伴 ( JIP ) ,共同对可能收购日本企业集团东芝的交易进行尽职调查。

    据此前报道,东芝正在寻求私有化或其他选择,收购东芝财团的竞标团队包括贝恩资本、CVC Capital Partners、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一个由 JIP 和国家支持的日本投资公司组成的财团,现已进入第二轮竞标。

    JIP 已联系中部电气、欧力士和日本中部铁路公司 ( JR Central ) 等 10 多家公司加入其财团。


    ]]>
    京东家电发布壁挂炉新战略:将在全国重点区域布局线下店促进换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晚间消息,随着我国消费者家电焕新需求逐渐从“购产品”向“享服务”转变,在提供产品一般价值和刚性功能属性之外,还要让消费者省心、省力、省钱。近日,京东在家电领域提出三大战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壁挂炉赛道提出推新卖高策略,发力渠道赋能和供应商效率。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壁挂炉市场过去十年年均增幅保持在30%左右。目前壁挂炉仍是泛家居行业中屈指可数的正增长品类,实现了5%的同比增长;在2021年上半年销售规模更同比增长达50%。但不可忽视的是,壁挂炉换新需求激发不足。目前使用年限超13年的仍有29万台,这不仅成为阻碍行业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更是一大安全隐患。

    据介绍,作为家电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者,随着壁挂炉焕新战略的发布,京东家电将与品牌厂商携手共同推动类目健康良性发展,满足中国家庭对于美好生活的家电需求。“我们将在2022年发展线下渠道,通过布局全国重点区域城市家电专卖店、精准触达下沉市场等举措缩小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差距,刺激消费者换新。”京东方面表示。(文猛)


    ]]>
    抢到就是赚翻 华为Mate 50保时捷开卖:黄牛加8000收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消息,近日,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正式开售,售价高达12999元。令人意外的是,这款机型开售就被抢购一空,现在有不少黄牛开始对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下手了,最高能加价8000元回收。这意味着抢到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的用户,卖出去能够直赚上千元,妥妥的理财产品。

    (图片来源:闲鱼App)

    不仅如此,在其他平台上,也有人高价回收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加价5000到一万不等。当然,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财产品,引得全网“疯抢”,主要是因为华为的品牌影响力。

    要知道此前华为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可是能和苹果一争高下的对手,这次时隔几年再次推出全新的华为Mate 50系列,自然会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而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作为华为Mate 50系列最高端的版本,消费者的期待更高,所以才会出现如此抢手的现象。


    (图片来源:华为手机官方网站)

    除此之外,还是因为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供货量太少了,相比其他版本的出货量差很多,所以首发才出现溢价,再加上需求量太多,所以就有不少黄牛选择加价回收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

    (图片来源:华为手机官方网站)

    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加价购买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本质上与华为Mate 50 Pro并无太大差距,只是多了辨识度更高的保时捷设计以及超微距长焦摄像头,性价比不高,所以并不需要加这么多钱上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当然,如果你是土豪不差钱,还是可以买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版的。



    ]]>
    一加OnePlus 11 Pro规格曝光:骁龙8 Gen 2 SoC、100W充电功率以及更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OnePlus-11-Pro-specifications-exclusive-feat.webpOnePlus-11-Pro-1.webp

    OnePlus 11 Pro可能的的规格如下:

    6.7英寸QHD+ AMOLED显示屏

    高通骁龙8 Gen 2 SoC

    16GB内存

    5000万像素+4800万像素+3200万像素的三后置摄像头模组

    3200万像素自拍相机

    5000mAh电池(100W充电功率)。

    OnePlus 11 Pro的规格包括一个6.7英寸的QHD+ AMOLED显示屏,刷新率为120Hz,并为前置摄像头开了一个孔。这款手机将配备骁龙8代Gen 2处理器,预计高通公司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可以预期该设备将提供16GB的内存和256GB的内部存储,基本型号可能提供8GB内存和128GB存储。

    在相机方面,OnePlus 11 Pro将在后部配备一个三摄像头模组,包括一个5000万像素的主传感器,一个48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以及一个3200万像素的2倍长焦相机。在机身前方有一个16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用于自拍和视频聊天。值得注意的是,该旗舰机将支持高达100W的快速充电。这可以在几分钟内为其5000mAh的电池单元提供能量。最后,三段式通知滑块肯定会出现在即将推出的旗舰机型上。

    其他OnePlus 11 Pro的规格包括屏内指纹传感器、哈苏相机和杜比全景声。5G、Wi-Fi 6E、蓝牙5.2、GPS和USB Type-C端口等连接选项,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 13打造。

    OnePlus 11 Pro的发布日期尚未透露,但预计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某个时候推出。


    ]]>
    TikTok计划禁止其平台上的所有政治筹款活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从周三开始,TikTok正在扩大其选举期间的内容审核规则,使政治家和政治团体更难利用该平台进行筹款,并计划很快禁止所有筹款活动。这些变化离11月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只有六个星期。

    TikTok的全球业务解决方案总裁Blake Chandlee在一篇博文中说,该公司将立即关闭平台上政治家和政党的所有广告和货币化功能。此外,属于政府、政治家和政党的账户将不得不申请身份真实性验证。

    TikTok全球业务解决方案总裁Blake Chandlee在周三的博文中说:"通过禁止竞选筹款,限制使用我们的货币化功能和验证账户,我们的目的是在使人们能够讨论与他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同时也保护我们社区所需要的创造性、娱乐性平台之间取得平衡。"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TikTok预计将全面禁止竞选筹款。该禁令将禁止政治家和政党利用该平台引导观众到他们的竞选网站进行捐款。

    TikTok发言人杰米-法瓦扎(Jamie Favazza)周二表示,该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和人工审核的结合"来执行这些新规则。

    Favazza说:"我们将与政府、政治家和政党合作,在他们提交验证请求时,或者在我们发现一个我们认为属于政府、政治家或政党的账户并联系确认该账户的真实性并开始验证过程时验证他们的账户。"

    此举是TikTok今年更广泛的选举诚信加强举措的一部分。8月,该公司概述了其应对有害选举错误信息威胁的计划,强调了禁止播主通过政治内容而获得报酬的现有政策。该公司表示,它将开始为创作者和管理公司发布指引内容,以更好地告知他们这项禁令。

    TikTok还表示,它将开始对包含虚假或未经证实的选举相关信息的视频进行标注。

    虽然TikTok自2019年起禁止政治广告,但带有政治色彩的内容继续涌入该平台。在过去几个月里,数十名今年竞选公职的共和党和民主党政治家,如约翰-费特曼,都推出了TikTok账户。TikTok的用户群比其他主要社交媒体网站更年轻,使其成为候选人寻求青年选民支持的关键平台。

    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关键战场州,青年选民可以不成比例地决定选举获胜者。



    ]]>
    《赛博朋克2077》RTX 4090比3080Ti快2.5倍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外媒Digital Foundry拿到了RTX 4090显卡并发布了前瞻预告,有趣的是他们在视频中展望了RTX 4090带来的性能提升。在视频中,《赛博朋克2077》被在i9 12900K和RTX 4090配置上进行了测试。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帧数测试方式,但DF透露以原生4K作为参考标准,DLSS 2性能提升了266%,而DLSS 3的帧数世代AI网络帮助其性能提升了接近441%。


    视频随后切换到了对上世代旗舰显卡RTX 3090Ti的对比,后者使用了4K DLSS 2(性能模式)渲染。作为对比,RTX 4090和DLSS 3最高提升了250%。

    值得一提的是,DLSS 3是英伟达RTX 40系列显卡独占,这是因为这些新显卡装备了一个叫做“光流加速器”的东西,看起来应该是DLSS 3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个加速器分析两个连续帧,然后创建一个光流场,用作四个输入之一(以及连续帧和运动向量),以创建最终输出。

    视频画面:


    ]]>
    小摩:预计到2025年苹果将把四分之一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摩根大通分析师周三表示,到2025年,苹果(AAPL.US)可能会将四分之一的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摩根大通预计,这家科技巨头将从2022年底开始把约5%的iPhone 14产量转移到印度。另外,该行估计,到2025年,包括Mac、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在内的所有苹果产品的约25%将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生产,而目前这一比例为5%。

    以Gokul Hariharan为首的分析师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还预计苹果将获得印度本地制造供应商的资格。”

    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指出,印度企业集团塔塔集团和纬创正在就建立一家在印度组装iPhone的合资企业进行谈判。

    自2017年通过纬创和富士康在印度开始组装iPhone以来,苹果就在印度押下了重注。



    ]]>
    网友评选JUMP史上最强漫画TOP10 社会影响力也深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岛国少年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已经发行数十年之久,浅见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和最新漫画,日前外媒搜集整理了网友评选JUMP史上最强漫画TOP10 ,分析了社会影响力深远程度,看看是不是你心中的最强TOP10?

    •日本网友评评选的JUMP史上最强漫画TOP10 :

    《龙珠》、《海贼王》、《火影忍者》、《鬼灭之刃》、《游戏王》、《灌篮高手》、《足球小将》、《北斗神拳》、《筋肉人》与《乌龙派出所》。

    •当然,其他还有不少名著并未在名单中,不过不用在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心中TOP10,此处只讨论这个时点的结果。

    •评选10强,首先最硬核的条件当然就是单行本的销量了,《海贼王》早已超过4亿已经遥遥领先,目前还没有完结估计整个漫画史也没有谁能追的上了,而《龙珠》与《火影忍者》都达到了2亿5千万,《鬼灭之刃》虽然纸制没那么多,不过一部动画电影居然突破400亿票房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有来者,《游戏王》呢,靠着卡片赚得盆满钵满。

    •前5强估计争议性不大,后面的就得深挖了,《灌篮高手》与《足球小将》对日本的竞技体育事业催动效应不容置疑,而《乌龙派出所》有着历代JUMP漫画最长的连载期间,《北斗神拳》与《筋肉人》也是有着鲜明个性的佳作。

    •当然,其他未入选的名作还有很多,有网友表示《幽游白书》、《JOJO》、《浪客剑心》、《死神》、《圣斗士星矢》乃至新贵《咒术回战》都该入列,不过最终惜败的理由不外乎“JUMP漫画的印象度略低”,也许下次评选会杀出重围也不一定。



    ]]>
    四维图新CEO程鹏:数据闭环是汽车智能网联决胜下半场的胜负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行为属于测绘活动,同时明确了内资企业应依法取得相应测绘资质或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开展相应测绘活动;外资企业应该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开展相应测绘活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数据安全问题不断受到有关部门重视,近些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陆续立法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合规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监管时代来临。而另一方面,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贡献的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新动力、新燃料。数据闭环,正在成为主机厂和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与痛点问题。

    9月16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四维图新CEO程鹏在主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闭环未来之路》的主旨演讲。

    智能网联汽车的本质之一 是从工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程鹏认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全球领先主机厂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依托于电池等工业化产品的水平,更来自于实时把握住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即用户购买、使用、复购产品过程的逻辑与体验,而在这一侧重点发生变化的背后,就是打造智能网联产品逻辑从工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过程。

    程鹏在演讲中总结到,智能网联下半场的胜负,取决于行业能不能开发好功能应用、能不能服务好用户体验、能不能发挥好商业价值,而数据,无一例外的在每个环节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智能网联功能的开发、迭代、优化,需要大量实际场景数据进行算法训练、在环测试、功能验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需要根据用户行为偏好数据定向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个性化的应用需求;商业价值的不断扩大,需要综合生态数据提供商业化增值服务。

    然而,智能汽车数据覆盖面广、数据规模庞大、数据生命周期长、数据安全风险高,让主机厂和行业从业者对数据不敢采、不敢用、用不好,数据闭环的框架难以形成。

    面向未来,建立数据合规体系闭环体系势在必行。

    20年数据科技积累 四维图新数据合规闭环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升级

    程鹏提出,在数据闭环现阶段的困境下,汽车数据的挖掘及应用仍有极大提升空间。要解决目前的问题,首先需要懂合规、懂技术、懂应用场景、云中立的专业第三方数据合规服务商,此外还需要一个开放且值得信赖的数据交易平台。

    四维图新数据合规闭环解决方案,正是希望帮助行业解决这一痛点,在已经落地的众多项目中,帮助车厂依托数据,合规安全的做好开发、运营、商业化闭环。

    背靠二十年专业数据处理、管理经验,四维图新依托优质资质、全国范围的高效数据采集能力、数据脱敏合规技术积累,已经与数十家车厂、供应商合作,提供从原型车到量产车全流程合规方案,覆盖客户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分发、数据使用、数据销毁的全生命周期。

    今年,四维图新还将发布全新升级的、符合各项监管要求标准的、集车端和云端一体化的专业数据闭环解决方案,帮助车企让智能出行相关数据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效率,为智能汽车功能开发、测试验证、量产上路的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
    Oracle HCM助力慕尚集团探索新零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国内知名时尚服饰公司慕尚集团携手甲骨文公司,采用Oracle Fusion 人力资本管理云解决方案(Oracle Fusion Cloud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HCM),整合内外部资源、打破业务边界,实现更完整、高效的一站式人力资源管理,加速推动业务全场景数字化转型,在云技术的赋能下持续引领服装行业的新零售变革。
    慕尚集团创立于 2007 年,公司运营新零售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下整合线下零售店和线上渠道,旨在了解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从新零售模式探索到数字化转型,慕尚集团始终走在整个服装零售领域的前列,凭借其前瞻性判断与全渠道布局数字化,历经了从单品牌到多品牌, 从单一渠道到新零售的深耕发展,现已成为新零售领域的资深玩家,旗下拥有 GXG、gxg jeans、gxg.kids、MODE COMMUTER 等多个行业知名品牌,覆盖男装、女装、童装及其他时尚领域。
     后疫情时代,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各业务系统的员工信息数据源,人力资源系统上线是跨全业务、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工程,只有全面部署、系统深入才能最大化解锁和释放数字价值。伴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员工团队的多元化发展,慕尚集团的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转型需求迫在眉睫。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规范企业内部的制度流程规范、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赋能业务发展、深化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都是慕尚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之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Oracle HCM 云解决方案具有广泛适用性和稳定性,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员工体验、适配敏捷的人力资源业务管理、有效支撑人力资源战略落地。基于此,慕尚选择了 Oracle HCM 云解决方案,以帮助其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打造高效便捷的闭环管理模式,达成业务的多场景、全场景数字化创新发展。
    慕尚集团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孟晨表示:“新零售时代,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升级对慕尚集团的创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们与甲骨文公司秉承一致的目标,通过 Oracle HCM 云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更好地拓宽人力资源业务、打造个性化的员工体验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未来,我们将继续向着成为全品类的中国时尚集团不断迈进。”
    自 2021 年项目实施以来,甲骨文公司为慕尚集团提供了包括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在内的统一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服务。在 Oracle HCM 云技术的支持下,慕尚集团内部已实现了各业务模块间的协同办公,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初步实现了对员工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慕尚集团打通了业务、财务、人力等跨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切实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升了员工体验。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应用软件及 SaaS 产品业务总经理胡迎表示:“随着零售行业转型的不断推进,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持续探索灵活多元的商业模式,敏捷响应各种变化。慕尚集团是服装新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先行者,更是一家以模式创新、资源整合、综合提效赋能业务发展的优秀企业。我们期待着未来能与慕尚集团继续鼎力合作,持续推动科技赋能业务创新,为中国新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iRobot和亚马逊披露更多收购交易信息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消息,据报道,美国扫地机器人制造商iRobot在当地时间周二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表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当地时间周一要求亚马逊和iRobot就亚马逊收购iRobot的交易提供更多信息。

    外媒称,FTC要求提供有关这笔交易的更多信息,这表明该交易正受到FTC的密切审查。亚马逊和iRobot都表示,他们将配合FTC的审查,这推迟了这笔交易的完成。

    据悉,亚马逊是在今年8月初宣布将以1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iRobot的。在这笔交易宣布后不久,要求实施更严格反垄断法规的团体呼吁FTC阻止这笔交易,称这笔交易进一步巩固了亚马逊在智能家居市场的主导地位。

    今年9月初,知情人士称,FTC已经开始审查亚马逊收购iRobot的交易,以决定该交易是否违反反垄断法。

    如今,外媒的报道证实,FTC确实正在调查这笔交易。这项调查突显出,在消费者维权人士呼吁阻止亚马逊收购iRobot交易之后,FTC官员正在密切审查亚马逊的并购活动。

    在对亚马逊收购iRobot的交易进行审查之际,FTC也在进一步推进对另一笔交易的审查,那就是亚马逊以39亿美元收购初级保健提供商One Medical的交易,此举可能会推迟这笔交易的完成。(TechWeb)


    ]]>
    为追上Tiktok 明年Youtube将祭大招:短视频作者可获45%广告收入分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编辑/周子意

    面对来自TikTok日益激烈的竞争,谷歌旗下的流媒体服务公司YouTube周二宣布,将向热门短视频创作者提供更大份额的广告收入。

    YouTube 首席产品官Neal Mohan周二表示,从明年开始,该公司将拿出短视频收入的一部分,将其分给高点击量视频的创作者。

    他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大规模地向短视频创作者提供真正的收入分成。”

    YouTube宣布,该公司每个月都会将短视频的广告收入汇集成一个资金池,并将45%的广告收入分给短视频创作者。

    Mohan指出,“专注于短视频的创作者可以申请加入 YouTube 合作伙伴计划,条件是在 90 天内达到 1000 名订阅者和 1000 万短视频浏览量的门槛。”

    作为YouTube旗下的短视频平台YouTube Shorts,它自诞生起就载有与TikTok竞争的使命。目前YouTube Shorts每月有超15亿观众观看。

    去年,YouTube设立了1亿美元的基金,以吸引创作者制作短视频,不过如今,Mohan表示,该资金规模已无法满足需求了。

    谷歌今年上半年在YouTube上的广告销售额为1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

    不过最近一个季度的广告销售增长却是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经济放缓是部分因素,但业内分析人士表示,TikTok的竞争也是一个因素。

    目前TikTok的月度活跃用户已迅速增长至超10亿,并为创作者提供了10亿美元的资金。


    ]]>
    美方将中国电信企业列入“威胁国家安全名单”,外交部回应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张卉】据路透社20日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当地时间周二(20日)借口“国家安全风险”,将中资电信企业太平洋网络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信通,以及中国联通美洲公司列入“威胁国家安全名单”。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是美方借口所谓国家安全,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的又一案例。美方此举违反市场经济规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我们对此坚决反对。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无理遏制打压中国企业,我们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
    映宇宙推出海外元宇宙社交产品The Place,面向欧美Z世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21日下午消息,近日,映宇宙集团推出一款海外元宇宙社交产品——The Place。据了解,这是款面向欧美Z世代用户的3D虚拟社交平台,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自由捏脸和服装选择,以虚拟形象化身在不同的场景中闲逛、社交、参与线上活动等。这也是映宇宙集团自今年6月份宣布更名后,上线的首款海外元宇宙产品。

    据了解,The Place的背后是映宇宙集团负责web3项目的团队。项目负责人刘志强表示,目前元宇宙社交具有很多标签:捏脸、虚拟形象、虚拟场景、游戏、与硬件相结合等,抛去基建、技术上的难点,在元宇宙场景下,解决用户社交的“真需求”才是关键所在。另外,不管是做国内社交还是海外社交,其实根本逻辑是差不多的,本身都在于把握用户的根本需求。而做好海外产品的关键是,要有很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面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群,需要快速准确地了解当地人的文化习惯、流行元素、喜好、需求等等。

    映宇宙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团队成员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有丰富的海外项目和留学背景的,项目组也会寻找当地年轻人做兼职,比如在美国寻找当地实习生,让他们在当地做调研收集反馈,这样就能实时调整产品策略。作为刚刚上线的新产品,The Place前期主要是以跑通产品逻辑,注重产品体验为主,尤其是做好用户留存。因为通过留存,才可以保证后续的增长率。未来希望做成元宇宙平台式的产品。


    ]]>
    手握《GTA6》源码与90多条视频,黑客称要与R星谈判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9 月 19 日消息,昨日晚间,来自 GTAForums 名为“teapotuberhacker”的用户发布了 90 多个疑似《GTA 6》的游戏片段,引起游戏界轰动,现在该黑客正试图与《GTA 6》的发行商 Rockstar Games 及其母公司 Take-Two Interactive 达成协议。

    根据多个消息来源显示,黑客是在 GTAForums.com 泄密的,当时论坛用户 teapotuberhacker(他在同一天创建了自己的账户,并声称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发布了一条信息,内容是:“这里有 90 个《GTA 6》的游戏片段 / 剪辑。我可能很快就会泄露更多的数据,包括《GTA5》和《GTA6》的素材和源代码,还有《GTA 6》的测试版游戏。”这些文件的链接已经删除,黑客声称是从《GTA6》开发团队的 Slack 员工交流程序中获得了这些文件。

    此后,teapotuberhacker 继续在论坛上发布帖子,其发布了一篇《纽约时报》关于 Uber 电脑系统被黑的文章的链接,并声称对该网络安全漏洞负责;分享了十几张声称是《GTA5》和《GTA6》以及 Uber 电脑系统的源代码的截图,并发布了据称是《GTA 6》的图片。此后,该论坛网站的一名管理员或版主暂时限制了新会员的发帖权限。

    该黑客后续还编辑了帖子,称没想到这次泄密有这么火,并且附上了自己的 Telegram、电子邮箱联系方式,向 R 星喊话称期望和他们达成一个交易。

    IT之家了解到,R 星官方目前还没有承认这些泄密内容,不过有报道称,Take-Two 已经开始发出要求,要求一些社交媒体删除泄露的材料。


    ]]>
    超越贝索斯,印富豪以1470亿美元财富成全球第二,仅次于马斯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根据最新的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印度商业巨头高塔姆·阿达尼超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1470亿美元财富位居富豪榜第二,仅次于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这也刷新了亚洲人在这一榜单上排名的最高纪录。除了阿达尼,另一位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以880亿美元排名第十。

    印度商业巨头高塔姆·阿达尼 资料图印度商业巨头高塔姆·阿达尼 资料图

    作为阿达尼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阿达尼的财富增长相当迅速。今年初,阿达尼还在榜单上排名第14位。4月,阿达尼上升至第10位,排名第9的是当时印度首富安巴尼。这是首次有两名印度人进入世界十大超级富豪榜,两人主导着印度的能源、基础设施、零售和国防发展行业。

    《印度时报》17日报道称,由于投资组合扩展到更多领域,阿达尼今年的财富增加了近610亿美元。阿达尼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印度的多行业巨头公司。港口和码头是其标志性业务。此外,还拥有电网配电、天然气、太阳能、数据中心、房地产、机场、水管理、零售以及金融服务等业务。与阿达尼相比,安巴尼掌管的信实集团涉足领域较少,专注于天然气、通信、数字服务等领域。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称,阿达尼的成功经常被归功于他的公司与印度的领导层步调一致。随着印度总理莫迪推动印度向可再生能源发展,阿达尼集团今年向绿色能源行业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取得重大进展,集团旗下一些公司的股票甚至上涨1000%以上。《印度快报》称,大学时期毅然退学的阿达尼从一个小小的商品交易员做起,用远见、毅力和冒险能力,在过去30年中书写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功故事。


    ]]>
    美政经人士渲染“关键技术落后中国”,专家:当前美确有强烈危机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当地时间16日,在有美国现任与前任官员以及私企高管参加的一场会议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美国在几项关键技术的开发方面落在了中国后面,而且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这场名为“全球新兴技术峰会”的会议,由美国智库“特殊竞争研究项目”(SCSP)举办。SCSP是由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任主席的组织,其官网显示:这是一个跨党派、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使命在于提出建议以加强美国的长期竞争力,确保美国处在有利位置并组织到位,以赢得从目前到2030年之间的技术-经济竞争。

    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资料图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资料图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峰会”上发表讲话称,“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决心超越美国技术领先地位并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投入几乎无限资源的竞争对手”。“美国之音”17日报道称,沙利文所指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沙利文说,拜登政府意识到了这一威胁,而且一直在努力应对。

      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麦克马斯特呼吁,美国应采取更积极的努力来阻止中国的技术推进。他说:“我们现在就需要出口管控,以防止中国获得能够带来差异的优势,并维持我们的竞争优势。”

      福特汽车公司副董事长、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表示,美国人一般不知道在某些技术领域中国已经超出美国很远了。比如,在开发电动汽车方面,中国超出美国至少5年。他说,美国必须保持平衡,一方面在某些领域追赶中国,另一方面维持自己在其他领域的优势。

      “美国之音”称,此次“峰会”上被不断强调的主题是5G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在这个领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远远落在了中国的后面。中国公司,特别是华为,在提供5G网络设备方面建立了全球主宰地位。美国和一些盟友正在发起全球行动,试图阻止安装华为设备,哪怕这意味着在推广5G无线服务方面会出现重大延迟。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1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当前美国的确有很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美国在一些技术领域的存量优势和创新潜力造成了冲击。但不幸的是,美国应对的方式不是通过全球合作与公平竞争来提升优势,而是通过大规模的非市场化、法律化的产业政策来打压竞争对手,在关键领域限制中国发展。不过,吕祥也认为,美国的打压和封锁将给中国带来补齐短板、迎头赶上的动力。


    ]]>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后疫情时代,品牌主是否该减少营销预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近期发布了ROI Genome营销报告《经济下行期的营销策略》。报告内容指出,品牌在经济下行期削减营销预算所受到的影响,研究对比了品牌保持或增加营销预算的市场表现。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ROI Genome营销智库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ROI Genome营销智库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基于对数千亿营销支出的分析经验,汇聚成ROI Genome营销智库。通过理解和量化如品牌健康、市场和国家动态、以及竞争格局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每种类型的线下和线上营销活动的效果,以此为客户提供纵观行业的专业洞察和决策建议。本篇报告指出,在上一次经济衰退期间增加媒体广告支出的品牌,有60%品牌的投资回报率有所提高,其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远快于竞争对手。同时,那些削减营销预算的品牌可能因竞争品牌反向增加预算而损失近15%的业务。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ROI Genome营销智库
    Analytic Partners勘讯咨询-ROI Genome营销智库

    面对市场低迷期,品牌的短期营销策略通常以快速响应及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能够推动品牌短期内的销量增长。但它会破坏品牌高质量增长,不利于长期品牌资产建设。如何让品牌能够抵御经济下行期的影响?在报告中,AP勘讯总结了5大趋势洞察,助力品牌构建长期竞争力。品牌需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保持或提高广告效果,增加中长期品牌建设投入。

    报告精彩内容节选:

    • 使用多种营销渠道可以将广告影响力提高35%

    • 在上一次经济衰退期间增加营销预算的品牌,有超过一半的品牌在连续几年中实现了投资回报率的增长

    • 应注重品牌建设,追求品牌长期利益,重视并持续关注上层漏斗策略


    ]]>
    发改委: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9月19日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三是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
    以太坊完成合并:这对区块链意味着什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周,以太坊区块链成功完成了合并。目前的问题在于,作为最具商业意义的加密货币项目,以太坊的下一步是什么。以太坊区块链在合并之后,从工作量证明机制转为能耗更低的权益证明机制,但在网络交易成本和速度等方面没有变化。这也是以太坊用户通常会提出的疑义。

    “以太坊推送通知服务”(EPNS)联合创始人哈希·拉加特(Harsh Rajat)表示,在没有任何软件停机的情况下完成此次升级是一项工程壮举。“这就像是在摩天大楼屹立不倒的情况下改变地基。”

    目前,以太坊的开发者将尝试解决一个关键问题。此次合并只是对以太坊进行一系列升级,以解决区块链“扩展性困境”的第一步。理论认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区块链必须在三个关键方面,即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其中之一,做出妥协。任何区块链不能同时具备这三方面优势。

    对以太坊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通过合并转移到权益证明机制,而接下来还将实施另外四个开发阶段。

    - The Surge:将区块链的整个网络分成更小的分区,多条分片链将能同时进行交易与验证,从而提升整个以太坊网络的效率。

    - The Verge:引入Verkle树(Verkle Trees)的设计来优化以太坊上的数据存储。

    - The Purge:通过剔除历史数据和清理技术债务,验证者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硬盘空间去进行验证工作。

    - The Splurge:四个不同部分升级后的协调,以减少错误的出现,确保网络能畅顺运作。

    Biconomy营销负责人阿迪亚·坎杜里(Aditya Khanduri)表示:“所有这些升级的最终目的是让以太坊的扩展性更好、速度更快、使用成本更低。”Biconomy提供一种协议,优化用户加入去中心化应用并进行交易的体验。

    去中心化交易所QuickSway联合创建者萨米普·辛哈尼亚(Sameep Singhania)则说:“很难讨论接下来四个开发阶段的时间表,因为这些都正在积极研发中。在我看来,所有阶段的完成大概需要2到3年时间。”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维塔里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认为,在完成所有五个开发阶段之后,以太坊网络最终能处理每秒10万笔交易。

    与此同时,预计大部分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投资以太币的投资者将把以太币放在数字钱包中。在权益证明机制下,这样做将给他们带来回报。不过,他们无法从中取出以太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将会如此。

    这些被锁定在钱包中的以太币将在升级后的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保存了这些所谓“质押以太币”的钱包将用于协助网络内的交易。根据区块链分析公司Nansen的数据,目前,大约11%的以太币已被锁定在用于测试的以太坊信标链的质押钱包中,包括直接锁定,或通过Lido、Coinbase Global和Kraken等服务提供商锁定。

    以太坊还需要在至少6个月之后进行一次代号为“Shanghai”的软件升级,从而实现质押以太币的提取。但即使到那时,提取也将受到限制。

    Messari研究分析师库纳尔·戈埃尔(Kunal Goel)表示:“在合并之后,锁定在质押合约中的以太币仍无法提取。”此外,以太坊的开发者还在开发EIP 4844项目,将用户不满的高额网络交易成本降至最低。



    ]]>
    Adobe宣布200亿美元收购Figma 周四股价大跌近1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消息,美股周四收盘,Adobe股价大跌16.79%,报309.13美元。Adobe此前宣布,已与初创公司Figma签署最终的收购协议,将以约20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Figma,后者是一家开发“在线设计协作工具”的初创企业。

    根据协议,在这约200亿美元的收购金额中,其中约一半为现金,一半为股票。 此外,将有大约600万股额外的限制性股票单元(RSU)被授予Figma的首席执行官(CEO)和员工。


    ]]>
    砸上千亿元 Adobe要把威胁自己最大的对手吞并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媒体报道,设计软件巨头Adobe接近实现对竞争对手Figma的收购,此次交易对后者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约合998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Figma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主力经营在线设计工具的企业,其产品和Adobe旗下的Illustrator、Photoshop和XD等形成直接竞争。

    Figma现有800名员工,今年预计营收4亿美元。

    按照微软副总裁Jon Friedman的说法,微软公司内部,已有上万设计人员、开发者、数据科学家、销售员的主力软件从Adobe改用Figma。

    Friedman曾夸赞Figma对我们就像空气和水,已经是我们与设计社区沟通的头号工具。据悉,单微软每年就为Figma贡献数百万美元的软件费用,后者的其它客户还有谷歌、甲骨文、Salesforce、爱彼迎、Dropbox、赫曼米勒等。

    砸上千亿元 Adobe要把威胁自己最大的对手吞并了


    ]]>
    从亚马逊手里抢客户 纯云标的甲骨文值得投资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鉴于如今美股再度面临大幅抛售潮,有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或许是时候考虑为数不多仍在实现营收增长的热门板块——云计算的配置机遇。美股云计算板块的成分股今年以来几乎全线下跌,追踪云计算股票的Global X云计算ETF(CLOU.US)今年以来跌幅达36%。

    尽管股价出现下跌,多数云计算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仍在增长,这为那些寻求利用云计算大趋势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机遇。

    然而,并非所有的云计算公司都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甲骨文是一家拥有其他云计算公司所不具备优势的大型科技公司。同时,该公司还从云计算领域早期的市场份额领先者亚马逊手中夺取了云业务份额。

    强大ERP生态加持下甲骨文正蚕食AWS份额

    智通财经了解到,多年以来,甲骨文一直是ERP(企业资源规划)软件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导者。ERP软件为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企业处理诸如会计、项目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企业信息化管理。

    甲骨文在云技术上转变上相对较晚,尽管如此,在过去几年里,它一直在将其庞大的客户基础从其本地部署服务器群转移到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和软件,进而转移到基于云计算的版本。甲骨文的竞争优势仍然在于其ERP软件,该公司开发的软件难以复制,以至于微软已经与甲骨文建立了多云合作伙伴关系,使其Azure云平台的用户可以使用,同时亚马逊也让旗下AWS的用户能够使用它们。

    利润率可能是甲骨文基于云的商业模式最吸引人的特点。基于云的软件业务呈数字化,因此增加一个新客户或向现有客户出售额外软件的相关成本非常低,这也使得甲骨文拥有了将其软件和云基础设施服务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的优势。

    在甲骨文公司第二季度财报公布期间,与投资者的问答环节中,甲骨文创始人兼董事长拉里埃里森发表了一些有趣的评论。他表示,由于甲骨文的成本优势和出色的功能,他预计到下个季度,一些云计算客户将从亚马逊转向甲骨文——其中一些公司可能“会让人震惊”。

    据了解,一些AWS的客户已经开始迁移。甲骨文最近完成了对医疗保健信息公司塞纳的收购。Bionexo是一家为15,000家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保健公司,收购的专业技术可能促使Bionexo在第二季度将其数据仓库从AWS转移到甲骨文。此外,智利最大的电信公司也正在将其工作负载从AWS转移到甲骨文。

    甲骨文可能是最好的“纯云业务”标的

    云计算股票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许多云计算公司都是企业集团,投资者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亚马逊拥有自己的同名电子商务平台,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该平台上季度营收下降。Alphabet旗下云平台虽然强大,但公司大部分营收来自广告,同样的原因也会影响广告业务。

    另一方面,甲骨文则专注于云计算业务。随着该公司继续推进将现有客户转移到云平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其利润率可能会相应提高。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那些转向甲骨文成本优势云平台的客户。因此,甲骨文股票可谓“纯云业务”投资标的,不会有其他的业务掩盖其云平台的业绩增长。

    甲骨文现在值得买入吗?

    云计算的趋势可谓根深蒂固,在未来几年可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有行业分析师预计,到2028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5.8%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甲骨文ERP软件占据的主导地位和成本优势,该公司有可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份额。

    截至8月31日的第一财季数据可能就是证据。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营收以不变货币汇率计算增长了58%(在调整了外币波动后),云应用营收以不变货币汇率计算增长了48%。这一数字超过了AWS当季的营收增长率,而且明显高于甲骨文第四财季的营收增长率。

    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投资者正在寻找一只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扩张大趋势,而且没有额外负面包袱的股票,甲骨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其他云计算公司相比,甲骨文具有ERP软件和成本带来的双重优势。

    与其他云计算股票一样,甲骨文的股价今年也出现大幅下跌。不过,一些投资者已经注意到这只股票的估值具备投资吸引力。华尔街预计甲骨文本财年每股收益将达到4.95美元。这意味着预期市盈率(基于每股预期收益)不到14x,接近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
    大调整!iPhone 15 Pro Max或改名为iPhone 15 Ultra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前不久,苹果发布了最新一代iPhone 14系列,目前新机已经开售,其Pro系列凭借“灵动岛”的设计俘获了一众果粉的心而大卖。从iPhone 11到14系列,苹果手机的Pro Max机型已经持续了多代。作为iPhone家族配置最顶的机型,它的出现给追求极致性能的果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过,某个机型的名字永久了之后,苹果通常都会改名,Pro Max机型可能也不例外。

    iPhone14系列iPhone14系列

      9月13日消息,据分析师郭明錤爆料,明年iPhone 15系列的命名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彭博记者Mark Gurman直接转发了郭明錤推文,暗示Pro Max在iPhone 15系列身上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Ultra机型,这似乎更加贴近一部分安卓旗舰的命名。

    相关爆料相关爆料

      根据目前的爆料,iPhone 15系列将会全面采用感叹号屏幕,至少不会是刘海屏设计;背面的相机造型这么多代没换新,估计到15系列会有比较大的改变,并且有可能配备潜望式长焦镜头。同时,iPhone 15系列下端的Lightning接口可能会成为历史,改为更常见的USB-C接口。


    ]]>
    马斯克前女友拍卖恋爱“纪念品”,拍价最高的爱情贺卡涨到近7000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吕克]拥有特斯拉电动汽车和太空探索技术等公司的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如今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摇钱树——他的前女友正拍卖他们的爱情纪念品,其中包括十几张照片和爱情贺卡。

    马斯克的这名前女友名叫珍妮弗·格温,她与马斯克在1994年开始约会,当时他们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宿舍里兼职。马斯克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之后,转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不满足校园的他后来选择中断学业,创办了自己第一家公司,商业信息目录网站Zip2。近日,格温委托美国波士顿RR拍卖行拍卖的这批纪念品,包括马斯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的18张照片和一些其他纪念品。从这些照片中可见,当时的马斯克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在宿舍里偷懒,和女友秀恩爱,在外面闲逛。其中一张图片里,马斯克手拿酒杯,与格温亲昵地窝在沙发中(如图),看起来十分惬意。本次拍卖的纪念品中,拍价最高的是女友生日时马斯克送的一张亲笔写下的贺卡:“生日快乐,珍妮弗,爱你,埃隆。”目前这张爱情贺卡的竞拍价已经涨到近7000美元(约合4.8万元人民币),拍卖行估计其最终成交价会超过1万美元。

    除了贺卡,马斯克当时还送了一条精美的项链给女友格温,这条项链现在还保留在格温手中。这条纯金项链上镶嵌着一块祖母绿宝石,宝石来自于非洲赞比亚的祖母绿矿,该矿由马斯克父亲埃罗尔拥有,他是一位富有的南非房地产开发商和工程师。“那是1994年圣诞节假期,我们去多伦多探望马斯克母亲时,他送给我的礼物。”格温表示,这条项链也算是提前的生日礼物,“我断断续续地戴了好多年,但这十年我基本上把它藏在首饰盒里。当然,看到它总是让我想到埃隆。”

    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现年48岁的格温也透露了自己当年与马斯克的关系:“浪漫而甜蜜,但也并不算十分深情。马斯克害羞的天性吸引了我,他很专注于学习,那时候就总是谈论电动汽车,他肯定要去某个地方发展,校园只不过是他的中转站。”事实上,这段短暂的恋情到1995年马斯克搬离宾夕法尼亚大学时就无疾而终了,而格温一开始并不愿意出售关于马斯克的纪念品,直到看到别人这么做获利不少后,她终于还是心动了。报道称,这场拍卖将于9月14日结束,目前格温计划将拍来的资金用于支付自己继子的学费。


    ]]>
    航旅纵横:2022年中秋小长假预测数据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1.根据9月7日前的客票预订情况,暑运旅客出行需求大规模释放,同时近期多地暴发局部疫情,中秋旅客出行需求放缓。中秋小长假期间预计旅客量超1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实际旅客出行量减少近59%,比今年端午小长假实际旅客出行量减少近16%。

    2.中秋小长假期间,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厦门航空、深圳航空计划的运力投入居全国航空公司排名TOP5。

    3.中秋小长假期间,机票价格便宜了。国内航线平均票价约636元,同比去年下降近20%,比今年端午小长假的平均票价下降近29%。

    4.中秋小长假期间,上海、北京、昆明、广州、杭州为热门目的地城市TOP5。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继疫情后首次回归全国热门目的地第一。成都等以往热门目的地城市明显遇冷,旅客量大幅下跌,中秋预计旅客出行量不到去年同期实际旅客量的三成。

    5.中秋小长假期间,上海⇋广州、上海⇋北京、杭州⇋广州、上海⇋昆明、昆明⇋杭州线成为国内热门航线TOP5.


    ]]>
    业界领先的AMD Pensando DPU通过VMware vSphere 8实现加速数据中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 AMD Pensando高性能分布式服务卡目前已在超级系统厂商、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中大规模部署 —

    近日,AMD宣布,基于业界领先的数据处理单元(DPU)的AMD Pensando分布式服务卡将成为首批支持由Dell Technologies、HPE和联想等领先服务器供应商提供的VMware vSphere 8的DPU解决方案之一。


    随着数据中心应用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其复杂性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工作负载对基础架构服务以及关键CPU资源的需求变得更为严苛。VMware vSphere 8旨在将IT基础架构重新设计为一个可组合的架构,其目标是通过利用全新的vSphere分布式服务引擎,将网络、存储和安全等基础架构工作负载从CPU中卸下,从而释放出更有价值的CPU周期,以被用于业务功能和营收应用程序。

    完全可编程的AMD Pensando DPU是这类转向为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核心。VMware vSphere分布式服务引擎和AMD Pensando DPU可以帮助客户通过统一工作负载管理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释放CPU资源来提高性能,并通过将基础架构服务与服务器租户工作负载隔离来提供额外的安全层。目前由AMD Pensando DPU加速的早期vSphere分布式服务引擎客户包括一家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一家多云解决方案托管商,以及一家领先的商业应用程序公司。

    AMD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Forrest Norrod表示:“性能,效率和安全性是云计算和超融合基础架构内产品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AMD Pensando DPU上运行VMware vSphere 8是使业界更进一步实现可组合硬件系统和真正普及异构计算的关键一步。AMD在业界具有独特的定位,可以通过分布式服务平台提供性能、效率和安全性,目前已经部署的主要客户包括Goldman Sachs、Microsoft Azure、NetAPP、IBM Cloud和Oracle Cloud。”

    VMware高级副总裁兼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Krish Prasad表示:“现代应用程序正在推动将特定于工作负载的需求引入基础架构之中。这就需要通过对DPU等加速器的主流支持来重新设计数据中心架构。通过采用带有分布式服务引擎功能和AMD Pensando DPU以及EPYC CPU的VMware vSphere 8的组合解决方案,客户可以提高基础架构性能,改善基础架构安全性,并支持现代应用程序的云基础架构升级。”

    HPE高级副总裁兼主流计算总经理Krista Satterthwaite认为:“HPE与VMware和AMD一起将继续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企业架构,得益于vSphere分布式服务引擎,HPE ProLiant可减轻CPU的网络服务负担,从而优化数据密集型应用资源,实现零信任安全性和高性能。新的集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简化的操作体验,将网络、安全、存储、管理和生命周期服务结合起来,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并优化总拥有成本。”

    IDC基础架构系统、平台与技术、BuyerView Research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Ashish Nadkarni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可组合且可以在任何存在数据的地方提供类似云体验的IT基础架构。AMD Pensando和云供应商的大批量部署则很清楚地体现了该平台的能力,我们希望看到对vSphere分布式服务引擎部署感兴趣的企业表现出高度的兴趣。”

    VMware还为其企业工作负载平台VMware vSphere 8引入了众多新功能。AMD与VMware之间的深度合作继续为客户提供AMD Infinity Guard功能集带来的安全性,其中包括AMD EPYC(霄龙)处理器的高级技术功能AMD Secure Encrypted Virtualization(SEV)和Secure Encrypted Virtualization – Encrypted State (SEV-ES) 。最后,VMware还宣布了其软件定义存储解决方案vSAN 8的最新更新。AMD EPYC处理器将继续在基于vSAN 8的VMware HCI上为传统和下一代工作负载提供卓越性能。

    由AMD Pensando分布式服务卡加速的Dell Technologies和HPE的VMware vSphere 8解决方案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AMD EPYC处理器对VMware vSphere 8的支持将在发布时可使用。


    ]]>
    诺诚健华宣布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纳入优先审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9月6日,中国北京——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今天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将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纳入优先审评。此前,CDE已受理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MZ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NDA)。

    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崔霁松博士表示:“这是奥布替尼第三个适应症被纳入优先审评,让我们备受鼓舞。复发/难治性MZL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期待奥布替尼能尽早惠及这些患者,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8月12日,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MZL患者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这项NDA是基于一项评价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MZL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性II期临床试验数据提交的。

    目前对于复发/难治性MZL的治疗手段有限,中国尚无BTK抑制剂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MZL患者,期待奥布替尼早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关于奥布替尼

    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研发的1类新药,是具高度选择性的新型BTK抑制剂,旨在用于治疗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奥布替尼于2020年12月25日在中国附条件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 两项适应症。2021年底,奥布替尼被纳入国家医保以惠及更多淋巴瘤患者。

    除此之外,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以奥布替尼作为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的多中心、多适应症临床试验。

    奥布替尼还在中国开展治疗边缘区淋巴瘤(MZL)、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内的多种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

    奥布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

    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全球II期临床研究,以及在中国开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试验正在对奥布替尼进行评估。

    关于诺诚健华

    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是一家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专注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适用于治疗淋巴瘤、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有多个新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及临床前研发阶段。公司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香港以及美国设有分支机构。

     


    ]]>
    比考试成绩更准确:科学家发现一种衡量学习的新方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根据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学校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考试和成绩评估学习的准确度可能不如脑部扫描。这项研究是由来自七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乔治敦大学神经科学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它不仅可能改变教育者设计课程的方式,而且揭示了人类思维中的一个隐藏环节。

    sciadv.abo3555-f2.jpg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一直在争论空间思维,如物体的心理图像,是否真的隐藏在看似言语的思维之下,”该研究的高级作者、乔治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务长特聘副教授Adam Green解释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教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应该能提高他们的言语推理能力。”

    研究人员检查了弗吉尼亚州公立高中教授的一门"空间丰富"的科学课程,该课程强调空间思维能力,如绘制地图和考虑如何重新设计城市以减少能源消耗。如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所示,学生的大脑在学习课程材料时发生了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衡量学习的传统方法(如考试分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大脑的变化对学习的预测要准确得多,特别是一种被称为“远迁移”的学习,它是如此深入,以至于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甚至没有被教导如何做的任务。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远迁移”是一种“圣杯”,传统的考试是很难衡量的。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支持心理模型理论,即MMT,该理论认为,当人类掌握口语或书面语言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空间化",依靠大脑中的系统,这些系统最初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灵长类祖先灵活地穿越复杂的景观而发展起来的。

    当研究人员评估关于句子中的单词而不是地图上的物体的言语推理时,他们发现参加过强调空间思维的课程的学生有明显的改善。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越强,他们的言语推理能力就越强。

    “这些发现表明,心理模型可以成为现实世界教育中远距离转移的重要基础,从课堂上获取技能并更普遍地应用它们,”研究主要作者和心理学博士生Robert Cortes说。“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教育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而且还揭示了对心灵本质的关键见解。”

    Biology-Lab-Georgetown-scaled.jpg

    “语言推理是人类进化所产生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Cortes认为。“将神经科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人脑如何学习推理,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希望我们能利用这些发现,更广泛地改善人类的推理能力。”

    研究小组发现,学生大脑中空间处理中心的变化,特别是后顶叶皮层的变化,可以最好地预测言语推理的改善,为大脑中的MMT提供了额外的证据。

    虽然关于心理模型的争论由来已久,但现代教育领域最热门的争论之一是神经科学是否能改善学校的教学。虽然在理论上很有希望,但在现实世界中,将神经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努力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神经科学工具,如核磁共振扫描,既昂贵又耗时,使得它们不太可能在教育政策和实践中大规模地应用。

    Green说:“我们不可能扫描每个孩子的大脑,即使有可能,这样做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他也是神经科学跨学科项目的教员。

    批评者长期以来一直担心神经科学提供的数据是否真的能告诉教育者任何他们用传统的纸笔或电脑测试无法发现的东西。

    该研究小组的新发现指出了一种将神经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新方法,有助于克服这些挑战。该研究没有关注每个学生的大脑,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程。结果显示,大脑成像可以检测出在现实世界的课堂上学习特定课程所带来的变化,而且这些大脑变化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课程。

    Green表示:“课程开发可以而且确实发生在神经科学能够现实地适应的那种小规模上。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神经影像学工具来帮助确定传授最多可转移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些课程可以被教师和学校系统广泛采用。课程可以扩大规模,但神经影像学不必如此。”

    与参加其他高级科学课程的密切匹配的学生相比,参加空间强化课程的学生显示出更强大的大脑变化。这些变化似乎表明,大脑能够以高度灵活的方式深入学习空间能力,而传统的具体技能测试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这一点。特别是,该研究发现大脑的变化可以比传统测试更好地预测学习,这有力地证明了神经科学所提供的内部视图可以让教育者了解他们长期以来所寻求的、但传统的学习评估往往忽略的远距离学习。

    Cortes称:“这项研究是我们部门通过科学连接‘神经元与社区’的使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希望利用这些数据来说服政策制定者增加获得这种空间丰富的教育的机会。”



    ]]>
    中国计量大学校长:90%学生被取消学籍是因为游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在中国计量大学的2022级开学典礼上,校长徐江荣发表了以《立大德、善学习、强特色,开启“量大盲盒”》为题的开学典礼致辞,他为同学们提出了三个忠告,其中一个为:网络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

    校长徐江荣在致辞中提到,“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是对大学学习的一个严重误判。大学学习需要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首要任务是纠正以寻求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应试学习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形成每个个体获取知识的模式、知识应用的经验和创新知识的方法。

    当某个学生放纵这种时空的自由,毕业时,他可能可以勉强通过,也可能已经被取消了学籍。但与优秀同学相比,已是天差地别、没有竞争力。

    最后,校长徐江荣为同学们提出了三个忠告:



    ]]>
    Aruba宣布与信尚安IoT System集成 实现Wi-Fi与IoT的平滑结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5日消息,慧与科技公司旗下Aruba宣布与广东信尚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Aruba wireless与信尚安 IoT system集成,为商业客户提供了包括智能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在内的完整商业IoT解决方案,允许客户随时在Aruba wireless上扩展出更加智慧的IoT网络,并获得策略一致的使用体验。

    全球LPWAN低功耗技术正在以不可思议的创新力支撑着IoT网络的高速发展。从购物中心到制造业厂房,从医疗机构到教育机构,全球各类企业的IT主管正在面临一项困扰已久的挑战,他们发现当这个由传感器组成的智慧网络已经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时,就会愈加强烈地需要实现Wi-Fi高速网络与IoT网络的更加平滑结合,以提升整体网络的策略一致性,这不仅仅包括传输协议、数据策略、安全策略,甚至还需要包括管理策略、中间件策略和应用策略。

    据介绍, Aruba的Wi-Fi 5(802.11ac)和Wi-Fi 6(802.11ax)室内外无线接入点(AP)已经提供了可面向低功耗IoT网络的扩展能力,能够与功能齐全的空间位置数据、传感器数据提供一致可靠的传输能力和品质保障,非常适合与当今最前沿的IoT技术路线形成高互补性、强关联度、平滑一致性的网络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Aruba与信尚安携手推出IoT解决方案,能够轻松实现IoT网络与Aruba wireless网络管理、安全策略、数据平台的一致性。该IoT解决方案采用创新而全球领先的IoT网络传输协议转换技术,专为结合Aruba AP使用的多协议转换Gateway设备,能够将全球各主要标准IoT协议无缝结合到Aruba wireless,包括LoRaWAN、RFID、ZigBee、Sub-1G等,实现复杂IoT网络到Wi-Fi网络的无缝平滑结合。客户在使用Aruba wireless的同时,随时可以通过极简的方式扩展IoT网络,并以需要的传输协议连接各类传感器,有效节省成本,例如网线成本、非以太网馈线成本,以及供电线路成本投入等,也不需要破坏已经建成的房屋装修。

    据介绍,Aruba和信尚安联合推出的解决方案在实现极简式的网络融合的同时,避免了非标准式的扩展风险。信尚安的IoT产品已通过Aruba网络的互操作性验证,并为Aruba网络面向未来建立IoT生态技术及解决方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标准化的示范价值。

    Aruba中国区总经理谢建国表示:随着IoT发展,物联网设备不断增加,商业用户对于物联网的无线连接需求高涨,这次推出的IoT解决方案完美集成了双方的优势,将Aruba领先的Wi-Fi技术与信尚安IoT无缝结合,确保了物联设备的Wi-Fi连接质量,能够满足企业未来业务拓展需求。未来,Aruba将与合作伙伴一道,紧跟市场趋势,推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构建一个智能互联的世界。

    信尚安CEO徐阳春表示:信尚安作为Aruba长期的合作伙伴,从数据源头采集、数据传输中的品质与安全、消弭孤岛与烟囱的平台融合到面向应用的算法与数据输出,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最佳品质的网络智慧化和边缘可控的方案和服务。此次与Aruba携手推出IoT解决方案,拓展了Wi-Fi技术在物联网场景的应用,实现了IoT和Wi-Fi网络策略的一致性,帮助企业节省建设和运维成本,有助于企业在智能物联时代把握机遇,加速业务发展。


    ]]>
    七大节点接入中国算力网,昇腾AI助力打造创新新引擎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大会期间,中国算力网宣布新增沈阳、广州、重庆、昆明、福州、长沙、河北(廊坊)7个节点接入,至此中国算力网已有超过20个节点,包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间的AI算力调度与协同训练已完成初步验证,全国AI算力一张网初具雏形。

    图片1.png
    中国算力网新增节点接入仪式

    中国算力网是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布局下,鹏城实验室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规定推动的算力网络计划。可弹性地满足全网范围内的算力需求,通过全网算力、数据和生态的汇聚与共享,实现泛在算力协同、绿色集约布局、全网交易流通,从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产业汇聚、人才发展等多方面助力各地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中国算力网”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国算力网计划的全面展开。

    截止目前,已有鹏城云脑、武汉、西安、济南、青岛等20个节点接入中国算力网。其中,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其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已建成AI算力达到300P,截止目前,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适配完成平台上线88家,算力使用率98.31%,孵化了120个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华为已与多家企业、学会、实验室等在遥感、流体力学及AI生物制药领域共同孵化产业应用。同时,东北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于2022年8月9日正式上线。其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一期上线规划100P,后期将扩容至300P算力。

    未来,中国算力网计划将广泛接入国家级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以及“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共同构建自主创新的算力网络技术体系,实现全国大型算力的协同调度与高效计算,为数字经济打造时代最强算力底座,实现“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服务”。


    ]]>
    IFA 2022 TCL电子发布全球最大Mini LED智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为期五天的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于德国柏林隆重拉开帷幕。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TCL电子"或"公司",01070.HK)携一系列家庭影院及全品类智能家居新品亮相本次展览会,并举办了主题为"敢为不凡"的新品发布会,全品类智能生态战略持续推进。

    在本届展会上,TCL电子设立了占地超2,000平方米的展区,向观众展示了包括全球最大Mini LED智屏、98吋QLED智屏、136吋4K影院墙、顶尖144Hz高刷Mini LED游戏屏以及最新RAY•DANZ杜比全景声音箱等在内的全品类智能新品,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连接""智能""时尚"的科技世界。


    多款智能大屏登陆欧洲,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沉浸式视听体验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畅销品牌,TCL电子在IFA 2022上展示了98吋QLED智屏98C735。搭载Google TV OS的98吋C735是XL系列智屏中最大的,具有QLED 4K分辨率,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以及令人惊叹的绚丽色彩效果。同时,智屏设计参考了电影院最佳观影位置:当用户坐在离屏幕约3米的地方时,观众可以享受60度的视野角,就像在电影院中排中央座位观看30米的巨大屏幕一样。

    XL系列智屏是指欧洲市场75吋及以上的TCL智屏。该系列中的75C935和75C835智屏采用了TCL电子自主研发的Mini LED背光技术,C935的1920个局部调光区域还确保了明暗以及光影色彩的呈现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图像中的清晰度,凸显出更真实的色彩。


    近年来,TCL电子一直致力于发展Mini LED技术,并坚定推进"高端+大屏"战略,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智屏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青睐。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在全球LCD TV市场中,销量市占率提升0.4个百分点至11.5%,稳居全球第二[1]。同时,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在中国市场整体销量同比逆势增长1.1%,零售额稳居中国市场前二,其中,TCL Mini LED智屏销量市占率及98吋超大屏销量市占率分别为55.7%及41.0%,双双稳占中国市场第一[2]。

    未来TCL电子将持续在全球市场丰富XL系列大屏,使更多的消费者能通过公司高质量的产品,感受极致画质和优质内容。

    坚持绿色环保,助力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TCL电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2019年起连续三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并从2018年起连续四年获得恒生指数公司授予ESG评级A,充分展示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成效。

    TCL电子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特性,积极研发创新节能降耗技术,使用环保材料,从设计阶段就注重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包材减量化,并积极使用可回收包装材料,减少产品包装对环境的负担。

    在本次IFA 2022发布会上,TCL电子宣布将出资赞助由法国著名学者及探险家Jean-Louis Etienne领导的Polar Pod科研计划,探索南冰洋,并将获取的数据及观察结果持续向海洋学家、气候学家和生物学家传递,在保护可持续发展上贡献出一分力量。

    除此以外,TCL电子紧抓全球清洁能源与碳中和发展趋势,与TCL中环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发展光伏业务。公司以户用光伏为首,以绿能科技及金融服务创新为核心,通过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绿能电站开发、投资、建设、管理和运维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公司也在开拓工商光伏业务,致力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专业园区以及商业综合体提供绿能转换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光伏业务实现收入1.72亿港元,且月度装机订单量及收入呈指数型增长。

    展望未来,TCL电子继续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将推出更多的A级能源智能产品,并持续投入发展光伏业务,努力让全球消费者从创新产品中获得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


    ]]>
    消息称苹果先推MR装置再推AR眼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9月5日电,消息指苹果(Apple)将推出的MR装置名称将为Reality Pro或Reality One。有空壳公司在过去几周已向多国申请商标注册,很可能就是隶属苹果的空壳公司。 (台湾电子时报)

    ]]>
    共享充电宝怎么成了“价格刺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冲上热搜。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目前多数充电宝价格在每小时3-4元,最高的达一小时10元。消费者表示,租借前并不能看到价格,希望厂商可以增加价格透明度。

      价格高充电慢

      共享充电宝被吐槽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区内大部分充电宝的价格为3元/小时,三里屯商圈内大多数充电宝价格为4元/小时,有一处则达到6元/小时。有网友反映,某些地区的共享充电宝一小时需要10元。

      北青报记者在三里屯一处立式充电宝柜机旁看到,5分钟内就有七八人在柜机前进行借出、归还充电宝的操作。

      “几年前便宜的时候一小时一两元吧,最近几年好像都是三四元了。”不少消费者表示,“4元的充电宝价格高,租个十来次都能买一个充电宝了。”

      不少用户还表示共享充电宝充电慢。北青报记者随机租借到3个不同平台的充电宝,美团的显示为5V=2.4A,也就是12W;怪兽充电的显示5.0V=2.0A,即10W;小电的显示5V=2.1A,也就是10.5W。而目前主流手机充电接口都在67W、120W。这表示如果快充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充满的话,充电宝则需要至少4个小时才可以充满一个普通容量手机电池。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12-40元左右才能充满一次电。

      商户自己定价格

      平台仍在“烧钱换市场”

      北青报记者发现,现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主要有美团、怪兽充电、小电和街电四家。多位平台运营人员均透露,“充电宝租借价格由商户自定,平台并不多加干涉。”当被问及在繁华地带定价5元/30分钟或是9元/小时是否合理时,他们均表示仍属于合理范围。只有在定价过高无人租用的情况下,平台才会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商户获取收益。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昔日的共享充电宝风光无限,然而,盈利模式单一使得共享充电宝难以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于共享充电宝的热度也在不断下滑。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怪兽充电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371亿元人民币,从运营数据来看怪兽充电的POI和累计注册用户数保持增长态势,本季度新增用户1200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达2.989亿,在线共享充电宝数为570万。但在这种情况下,其净亏损金额达到9641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510万元。这是怪兽充电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且亏损出现扩大趋势。

      小电科技的上市计划也已经搁浅。其招股书中透露,小电科技2018年到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0.36亿元、1.37亿元及-1.04亿元,调整后净利分别为-0.45亿元、1.94亿元及-1.07亿元。其招股书显示,向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10.1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5%、44%、53%。从怪兽充电的财报中也可以发现类似情况。这意味着,平台公司对于渠道的依赖性非常强,目前仍处于“烧钱”换市场份额的阶段。

      收入单一制约发展

      收费标准不透明影响体验

      “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不同场景下收费标准不一,没有公示具体的规则,导致共享充电宝大部分用户与产品乱收费现象有关。”有观点认为,“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将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导致行业口碑下降、用户流失,而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面临的主要问题,制约着行业进一步的发展。”

      不过,分析师认为,由于受到企业竞争壁垒小、用户转换成本低等因素的限制,产品租赁仍然是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但同时,各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其他商业模式,如开发定制化产品、跨界合作等。

      文/本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庄黛荧


    ]]>
    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安全是云计算行业立身之本。安全圈最新的一个事件是8月28日某流行企业财务软件 0day 漏洞或被大规模勒索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据官方公告称,此次受影响的是部分服务器私有部署的客户,而公有云客户及应用了安全策略的专属部署方式客户均安全运行。云计算的安全能力再一次被证明。

    对云计算安全质疑的传统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云计算行业在早期一直被客户追问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安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对于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领导企业,亚马逊云科技对于云安全的理解更为深刻。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云上安全的态势时刻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保持敏锐的洞察,源源不断为客户提供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安全防护。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将安全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运营当中。我们会加速安全理念、新的安全服务及功能在中国区域的落地,与中国客户一起解决云上安全和合规的棘手挑战,为他们云上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每年除了re:Invent大会外,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把安全部分单列出来,举办re:Inforce全球云安全大会。最新的前沿趋势,新的产品和技术是每年一度re:Inforce最吸引人的地方。

    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今年re:Inforce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聚焦在加密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两种密钥管理方式:静态加密功能,由亚马逊来管理和控制密钥;Amazon KMS,由用户自行管理控制密钥,同时可根据业务负载自动扩容。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Amazon CloudHSM专用安全模块,可帮助用户实现硬件加密。

    在最前沿的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让现有加密技术不再安全,尤其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因此诞生了“抗量子计算密码学”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公布了首批后量子密码标准,四种算法胜出,亚马逊云科技是其中两种算法的作者之一。

    亚马逊云科技不但参与新技术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开展新技术的落地与产品化,包括:

    • 实现了混合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正在将后量子密码标准整合到我们的服务中。

    • 把signal-to-noise代码库中实现TLS的代码进行了开源

    • 已经为三种服务的 TLS 连接提供了这些量子安全算法和选项:Amazon KMS、Amazon Certificate Manager 和 Amazon Secrets Manager

    • 与互联网的标准制定方IETF机构合作研究新的TLS技术标准

    在开源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研发开源加密库LibCrypto。LibCrypto可用作开源加密库的替代品,如OpenSSL,LibCrypto针对云服务进行优化,可以在Gravition芯片上跑得更快。申请LibCrypto FIPS 认证,FIPS是NIST发布的联邦信息处理标准,许多机构仍然将FIPS视为一项信息加密处理的高标准背书。亚马逊云科技同时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向开源安全基金会OSSF 投资1000 万美元。

    亚马逊云科技另一成果是自动化推理Provable Security,为安全提供真实证明:使用数学推理所有具体值、请求、网络、代码路径。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了可证明的安全性的发展,我们将自动化推理应用于核心服务,以确保它们的结果是数学上可证明的。

    客户如何在加密方面获得主动和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在 re:Inforce给出了相应建议:

    a)万事皆需加密:加密是良好数据保护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b)禁止公开访问权限,这对于Amazon S3服务尤其重要

    c)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Amazon MFA是为访问云提供额外安全的最简单和最好的方法之一

    新产品新技术亮相2022 re:Inforce

    在此次re:Inforce上,Amazon IAM、Amazon EKS、Amazon GuardDuty 、Amazon Config等新产品、新技术相继亮相。

    1、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 通过该服务,客户可为其本地服务器、容器和应用程序等工作负载设置临时凭证,客户在云上和本地的工作负载中使用相同的访问控件、部署管道和测试流程,将Amazon IAM对工作负载的管理能力扩展至客户的云环境之外,不但降低了运维成本和复杂度,还进一步提高了客户工作负载的安全性。

    2、推出Amazon Detective for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将Amazon Detective覆盖的数据源扩展至Amazon EKS,可帮助客户更加轻松分析和调查在Amazon EKS集群上的Kubernetes 潜在的安全问题或可疑活动,并找出根本原因,客户以此可以快速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安全性。

    3、推出Amazon GuardDuty Malware Protection, 可帮助客户检测运行在其云环境中的的恶意软件。

    • 该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扩展了Amazon GuardDuty的威胁检测范围。Amazon GuardDuty可扫描多种文件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 文件、 PDF文件、归档文件、二进制文件、安装文件、邮件等,在扫描过程中,不会对云中相关资源的性能造成影响。
    • Amazon Security Hub 和Amazon GuardDuty 之间的集成提升了集中化和单一管理的客户体验,让客户可以轻松地查找可能遇到的任何安全问题。使用该集成功能了解客户组织的整体安全状态,轻松搜索、过滤、分类、调查存在的任何安全发现,并采取行动。
    • Amazon GuardDuty拥有专业合作伙伴提供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还提供修复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

    4.Amazon Config新增合规性分数功能,帮助客户跟踪资源合规性。该新功能是Amazon Config的一项增强功能,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现客户相关资源的合规程度,方便客户逐步对照并解决合规问题。

    中国市场: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中国客户有着自己独特的安全合规要求和环境,随着深入到客户当中,发现众多的问题集中在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帮助客户解决云上安全合规最棘手的问题。

    在回答199IT关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看中国市场轰轰烈烈的隐私计算趋势的问题。陈晓建表示,隐私计算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技术课题,在中国有非常多行业的领导者,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产品化的工作。亚马逊云科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研发了Amazon Nitro Enclaves这样的产品,它本身就是在EC2的计算实例里面提供的隔离的计算环境,它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可靠隐私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Amazon Nitro Enclaves把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行业的敏感信息,比如医疗保健的数据、金融的数据等等放在里面,Amazon Nitro Enclaves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特殊的技术,可以形成CPU和内存的隔离,从而保证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本身的代码和数据是可以得到保护的,从而实现隐私计算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产品层面已经是存在了很多年,它们对于中国客户来说同样适用,同样可以实现用户所需要的隐私计算的功能。

    据陈晓建介绍,除了通用的隐私计算之外,亚马逊云科技也在做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隐私计算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在云安全上的两重角色:技术和产业化引领者

    亚马逊云科技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精耕细作。例如后量子的密钥交换技术,这个能力从目前来说还不是每个客户都需要去采用的技术,比如像TLS,亚马逊云科技参与到这个技术后面新的标准的颁布和整个工程化产品化的工作中来。这些工作是亚马逊云科技持续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角色有两个:“第一,我们是技术引领者。第二,我们是产业化的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在这两个层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整个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来看,确实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去做的。这是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在安全的技术层面深耕细作,能够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在用户需求层面发挥出来,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安全防护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认为多层次的安全保护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护的措施。所以亚马逊云科技秉承着像洋葱模型这样的方式。“比如我们今天所发布的这些特性,怎么能够把用户原先在公有云上面的身份控制的能力扩展到私有云。1. 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能够帮用户实现各种场景下持久化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策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效果,也能够加强安全的可靠性。“陈晓建如是说。

    计世资讯首席分析师任伟巍认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安全和合规是上云和用云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构建云安全战略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要以安全为出发点构建云上应用。亚马逊云科技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安全融入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生命周期和运营中,在研发团队设置安全守护者角色以及增设应用安全审查流程,从人和数据两个角度设计更严谨的安全,并提倡构建多层次的纵深防护,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安全规范的保障。”


    ]]>
    以权谋私、侵吞巨款、婚内出轨、PUA…易车全国销售总监遭妻子举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法制日报

      8月31日,一封来自于“易车全国销售总监戴某妻子”的举报信引爆各大社交媒体。

      据澎湃新闻,这是一封向腾讯监察部门、易车管理层递交的公开实名举报信,长达五页,内容为举报易车全国销售总监戴某以权谋私、侵吞巨款,婚内出轨、“PUA”妻子。

      当日17时22分,易车官方在其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一则“声明”。该声明表示,易车正在对此展开内部正式调查。

      易车高管被举报

      平台回应:正内部调查

      综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澎湃新闻报道,8月31日,易车全国销售总监戴某妻子向腾讯、易车管理层递交长达五页的公开实名举报信,举报其丈夫存在以权谋私、虚假报销、侵吞巨款、收受礼品、婚内出轨等行为。

    图片来源:海报新闻图片来源:海报新闻

      在该信中,戴某妻子举报其以权谋私,存在重大财务问题。戴某妻子表示,2019年12月底至今,戴某掌握着以现金形式存在的巨额营销费用,他私自侵吞并通过其母亲或亲属分批次转移至某银行账户,预估总金额超过几百万。戴某通过走项目成本的方式分批次找公司申请了价值几十万加油卡,但油卡并未落实在工作项目上,他将油卡一部分转卖变现,金额不低于20万,另外一部分送其武汉家属使用,金额大约不低于5万。

      据举报信透露,戴某每月通过固定供应商购买发票、多次虚假报销,同时多次将公司礼品私自挪用送亲属和朋友。

      此外还有其他问题,如:违反汽车互联基本从业法规和职业道德、利用其职位及易车公司资源为其个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腾讯及易车公司利益、多次收受供应商及下属员工贵重物品等内容。

      据澎湃新闻,初步估计,侵吞总金额高达数百万。

      戴某妻子还在举报信中指责“戴某毫无道德底线,新婚期内违背夫妻之间忠诚义务,完全抛开对家庭的基本责任,与陈某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出轨时长至少9个月以上”,并出具了戴某与出轨对象的开房记录和照片。

      最后,信末“恳请腾讯、易车管理层公平公正的彻查,戴某不仅无视道德底线也无视法律底线,严重损害易车及腾讯公司利益,玷污了腾讯、易车公司的声誉,希望贵司重新考虑这样的无德之人是否有资格胜任全国销售总监的岗位。”并且强调“会坚持通过法律途径及相关部门去逐一核实他所有的违法行为”。

      8月31日晚间,易车官方在其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一则“声明”。该声明表示,针对反映易车某员工存在不当行为的举报信件,易车正在对此展开内部正式调查。

      易车还表示,公司一贯对涉及违法违规,以及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易车是中国最早的汽车网站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易车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汽车网站之一。作为国内汽车互联网平台企业,易车涵盖汽车资讯、报价、车友社区、汽车服务、汽车导购等业务,旗下有易车App、汽车报价大全App、易车伙伴及汽车产经网。

      易车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用户提供资讯和导购服务,以及为汽车厂商和汽车经销商提供互联网营销方案(即广告服务)。

      易车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为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李斌还曾担任易车CEO多年,但为专注蔚来汽车的业务于2018年卸任。目前易车的CEO为张序安。

      2010年,易车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2020年6月被腾讯控股关联公司等以11亿美元收购,并于2020年11月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纽约所退市。

      据wind数据显示,2015-2019年易车的营收虽然是增长的,但营收同比增幅却是下滑的,从2015年的53.24%下降到2019年的1.64%,而2020年半年报时,增幅为-33.15%。

      易车2015-2020年6月营收及同比增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Wind

      而在净利润方面,易车也从2015年开始开始陷入亏损中,截至2020年易车亏损总额已达到12.01亿元。

      - END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南方都市报、公开资料


    ]]>
    元宇宙赛道资本都在投啥?知名VC押注底层技术和泛娱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尽管元宇宙产业还在起步阶段,但资本界已开始关注这个赛道。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同期,德勤中国联合GSMA举办了“元宇宙高峰论坛”,并在会上发布元宇宙系列白皮书《消费元宇宙开启下一个消费时代》,其中提到,自2021年以来,元宇宙赛道投资频率加快,资本热度持续攀升。

    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投资机构和政府基金都在押注元宇宙,在投资的倾向中,作为基础设施的底层技术和初具落地场景的泛娱乐内容是元宇宙领域中热度最高的细分赛道。

    2021年是元宇宙概念席卷全球的一年,企业进入爆发期。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全国“元宇宙”概念相关企业共计1532 家。尤其在2021年,新成立企业711家,在2020年这个数字是110家,而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每年新增仅仅是80多家。

    随着越来越多初创企业在孵化与成长,资本也开始入场。

    德勤选择了十家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梳理,包括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五源资本、顺为资本、Accel、Sequoia Captial等,分析他们从2020年初开始到2022年第1季度末的投资事件。

    在投资数量上,这十家机构从2020年平均每月投资5.1起,到2021年攀升至平均每月13.4起。而进入2022年,国内外元宇宙领域的平均投资事件数量达到平均每月19.7起。

    在机构投出的数量占比上,元宇宙投融资事件占比从2020年的7.1%提升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16.6%,提升超过9个百分点。

    在投资方向上,底层技术是资本布局的重要领域,52%的投资事件聚焦在元宇宙相关底层技术,例如芯片、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边缘云、区块链等等。尽管元宇宙的应用能赋能各行各业,但落地离不开底层技术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支撑。

    根据 Gartner 2021 年新兴技术成熟度统计显示,在目前的阶段,基于物理信息的人工智能、去中心化金融等与元宇宙密切相关的底层技术仍处于技术萌芽期,底层技术是元宇宙产业生态最亟待攻克的环节,也是资本优先聚焦的领域。

    随着行业发展演进,元宇宙赛道的投资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底层技术仍然受到重视之余,以游戏为代表的泛娱乐内容作为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最前沿,已经具备元宇宙关键要素,也吸引了资本目光。

    德勤中国TMT行业华东区领导合伙人濮清璐在会上提到,元宇宙游戏和数字人正在领跑消费元宇宙。其认为,消费元宇宙需具有三个关键要素:内容的生产及所有方面,虚拟货币、可追溯交易的数字经济体系,以及沉浸真实、能力增强。元宇宙游戏和数字人皆符合这三个关键要素,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下一个消费时代的全新体验。

    数字人领域的投资也在升温,在2020年,投资机构还只有1起投资,而在2021和到2022第一季度都有5起投资发生。

    数字人领域包含了以3D建模为核心的底层技术支持,也包括数字人相关的IP内容创作及商业化运营。在投资方向上,投资机构已经开始从偏营销的数字人运营逐步转向数字人相关的底层技术。2021年5起投资中,3起为底层技术相关,而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5起投资事件中4起是针对底层技术。

    在股权投资外,2022年以来,为扶持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多地政府也牵头成立了元宇宙投资基金。

    在2022年3月,通州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成为国内首支元宇宙母基金,联合其他社会资本,支持元宇宙初创项目和重大项目。随后,重庆市元宇宙发展基金以及广州市天河区元宇宙联合投资基金相继成立。据悉,政府基金将重点投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智能穿戴设备、数字渲染、智能算法等领域,支撑当地元宇宙产业生态建设。


    ]]>
    严控信用卡套现!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加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近期,多银行“出手”严控资金流向,数家支付机构也加码围堵信用卡套现行为。


      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包括财付通、支付宝、中金支付、嘉联支付、富友支付等在内的多家支付公司正在进一步严控信用卡资金流向,一方面事前严格落实商户的实名制管理,事中实现交易风险的实时监测、识别和拦截,事后也会对套现高风险商户采取零容忍处置。



      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围堵


      就在刚刚,已有头部支付机构发出通知。


      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微信支付商户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的倡议称,为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各合作方需切实履行商户管理主体责任,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控措施贯穿商户管理全生命周期。


      同时,各合作方需进一步强化信用卡套现等风险的异常交易监测、分析、识别与管控,对疑似套现等风险的商户及交易需积极核实、处置,并依法依规报送;另外,也要严格管控信用卡资金流向,加强商户信用卡交易额度管理。


    图片来源:微信支付商户通图片来源:微信支付商户通

      除了微信支付外,9月1日,支付宝方面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已经采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措施,从商户准入、交易监测等各个环节加强信用卡套现等非法交易管理。


      具体来看,首先,支付宝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商户的实名制管理,针对信用卡非法套现特征建立专项风险策略,实现交易风险的实时监测、识别和拦截,并建立了针对套现平台的识别与打击方案。


      “对巡检到的套现风险商户,我们会按照风险浓度及等级,采取阻断交易、信用卡渠道限额或关闭、禁止账户资金流入流出、资金延迟结算、商户清退等相应处罚措施。”支付宝称。


      另外,对间联商户存在的信用卡套现风险,支付宝也会与清算机构、支付机构及银行等合作伙伴开展联防联控,通过向合作的银行机构开放安全产品“RiskGo”等措施,协助合作银行更好更快地识别与管理商户,有效防范信用卡套现等违法违规风险发生。



      事实上,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收单,多家支付机构已在严控信用卡套现行为上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上海一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其通过事前严控特约商户入网质量,可确认商户经营状况和真实入网意愿,落实商户实名制要求,保障商户入网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会对入网商户进行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拒绝与高风险商户建立业务关系。


      “一方面在事中,可通过风控模型监测商户交易情况,实时拦截欺诈交易。另外在事后,也会严格处置风险商户,对套现高风险商户采取零容忍政策。” 前述上海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哪怕业务场景聚焦B端的线上支付机构,同样也对信用卡套现行为查漏补缺。9月1日,北京一支付机构公司负责人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主要是以B2B业务为主,重点为企业提供支付服务,信用卡交易占比不到2%。但尽管如此,该公司在商户准入方面,同样会限定只有消费类的场景才能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对于支付限额、笔数、集中度(持卡人集中度、信用卡交易集中度)、退款(一般要求做到原路退回)占比等均有严格要求,此外在交易监控中针对信用卡套现也做了相关的监控模型,对信用卡交易进行监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支付机构这些严控措施,一方面旨在响应监管精神,为维护健康、良好的信用卡市场秩序奠定良好根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身的内部风险防控,从而进一步提升信用卡交易质量。


      套现交易识别仍存难点


      支付机构的这些防控动作,离不开8月银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的工作通知》。《通知》从切实履行商户风险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规范商户真实性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套现风险的交易监测、全量调查核实疑似套现风险案例、强化套现风险商户管控措施五个方面,对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划出了“红线”。



      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层层围堵,但市场上也仍有不少违规行为发生,支付机构在严控套现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难点。


      例如,一支付公司从业人员就直言道,套现的监测过程中,最大难点是对商户真实交易场景判断、持卡人的交易行为判断,很多套现交易都是持卡人与商户共同参与,若是纯套现商户比较容易发现,但如果是正常交易与套现交易相混和,就比较难发现。另外大额的套现比较容易发现,金额较小的套现则比较难察觉。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套现交易对于部分机构来说,尤其是线下收单机构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完全控制套现交易,对支付机构的动力不足。”该人士提到。


      前述上海支付机构相关负责人则称,严控套现交易的难点还在于产品上,有些产品容易被风险商户利用来进行套现或者非法交易。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产品推向市场前,合规、风控部门就要介入,避免产品被利用。


      此外,还有一支付机构人士则称,目前部分疑似套现交易行为呈现如结合分拆交易、真实场景交替交易、多种支付方式交易等规避行为,对于套现交易识别及认定增加了一定难度。


      “目前来看,对于套现的防范,难点有二。”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是相关产业链利益相关方比较多,有着现实的需求;第二则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银行支付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平台旗下机构的服务对象多为小微商户或个人经营者,普遍面临覆盖区域广、商户经营分散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一点实际上也和反洗钱遇到的难点类似,需要更严格地执行一机一码等相关规定,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测。


      “事实上,我们公司也正计划加大对风险交易的分析力度,完善风控监测参数,以更有效地拦截可疑交易。”前述支付机构人士说道。



      仍是一场持久战


      信用卡业务风险监测和防控,对支付机构来说,是一场持久战。


      针对后续举措,微信支付商户通称,后续还将持续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监测和防控,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如发现合作伙伴未能切实落实监管要求、商户存在信用卡交易风险的,将视违约及风险情况采取交易额度调整、中止合作等相应措施。


      支付宝则称,目前,也在通过商家服务平台、支付宝安全中心、蚂蚁课堂、支付宝官方微博等多渠道,向特约商户和用户普及套现风险及危害。同时不定期组织线上培训,宣传套现风险典型案例、手法、风险防范措施等。


    广告

      对于后续防控,王蓬博建议,首先,支付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条例,产业链各方都重视并切实履行自身防范套现和反洗钱等方面的责任,比如《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中要求一机一码、受理终端和收单五要素绑定等等约束条件。


      另在机构发展方向上,王蓬博建议要从手续费和费率等单一收入来源,向着企业数字化服务等方向逐步扩大收入渠道,微信和支付宝、银联等平台机构做好引导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对套现等灰色收入的依赖。


      苏筱芮则称,后续,支付机构仍需强化商户认证识别,从源头把控商家认证机制,杜绝不良主体冒用商家身份,既能够防范不法分子借助商家身份实施资金转移,也能够防范消费者在所谓的“认证商家”面前面临资金损失的潜在风险,在巩固反洗钱等合规工作、筑牢安全防线、为金融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购物及消费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记者丨刘四红


    ]]>
    苹果2022年秋季发布会即将来临,哪些产品可能推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30日早间消息,据报道,9月7日,苹果公司将会在加州库比蒂诺的总部举办一个新品发布会。外界预计苹果将按照2012年以来的惯例,在这次发布会上推出全新系列的iPhone手机。

      自从2020年初以来,因为新冠疫情原因,苹果用新产品视频取代了线下的新品发布会。因此,9月7日的发布会,是苹果在2019年之后第一次举办面对面的新手机发布仪式。

      届时,苹果将会邀请部分媒体到场,另外也会通过苹果官网和Youtube网站提供发布会的现场直播。

      苹果每年秋季的发布会引发了果粉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期盼,这也成为苹果标志性的活动。在Youtube上,这一发布会往往会吸引全球数百万人观看。这一发布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同时为每年的圣诞购物旺季(也就是四季度)产品销售进行了预热和营销,四季度也是苹果一年中销售额最高的季度。

      苹果今年秋季发布会的主题词是“Far out”,意思是“遥远的、脱离常规的、新颖的”。这可能指的是苹果将推出的一些新功能,其中包括夜间星空摄影。

      在去年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新款手机和苹果手表,随后,苹果又推出了新款的平板电脑和苹果电脑。

      综合各路报道,以下是苹果此次发布会极有可能推出的新产品:

      iPhone 14:四款新机

      苹果预计将发布四款新手机,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命名规范,这些新手机将是iPhone 14系列。

      有消息称,苹果今年将会取消配置4.7英寸屏幕的iPhone mini系列。苹果新手机将提供两种屏幕,一种是6.1英寸,另外一种是6.7英寸,每一种屏幕推出两个型号,一个标准版,另外一个是价格更高的Pro版。

      根据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其他分析师和媒体报道,Pro版手机这一次将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升级。

      自从2017年以来,苹果手机在屏幕顶部留下了一个特殊空间(被俗称“刘海”),安装人脸识别系统FaceID(包括多个传感器和摄像头)。据悉,今年的Pro版手机中,苹果将会优化设计,缩小刘海空间,这一区域继续显示为黑色,而屏幕空间将扩大。

      新手机的Pro版本将搭载升级之后的A16处理器和摄像头。摄像头组合的凸起体积会更大。

      另外和一些安卓手机一样,苹果新机将会提供永久屏幕显示功能,主要是显示最新通知。今年夏天,苹果推出的测试版软件显示,苹果准备在屏幕上长时间显示天气、电池电量等信息。

      苹果新手机的定价目前很惹人关注,因为眼下全世界正在经历通货膨胀,一些地区面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之前,包括索尼PS5游戏机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降价。

      在去年推出的手机中,最便宜的是小屏幕的iPhone 13 Nimi,定价699美元,这一产品将取消。这样,苹果最便宜的在售手机将变成829美元的iPhone 13(如果定价不调整的话)。另外,一些华尔街分析师预计苹果将会上调Pro版手机的价格。

      按照以往惯例,在发布新手机之后,苹果会调低旧款手机的价格,给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带来入手机会。

      苹果手表

      下周,苹果预计将推出苹果手表的第八代升级产品。去年,苹果手表7配置了更大的屏幕,但是产品的总体外观和感觉并无实质性变化,依然保持2014年的模样。

      苹果手表今年会有一些改进。据权威媒体报道,苹果正考虑在苹果手表中整合体温传感器,有助于“夫妻造人”或睡眠监控。其他推出的新功能包括高级睡眠模式分析和(睡眠中)呼吸暂停分析。

      在苹果手表8中,最大的变化是将推出一个Pro版,配置更大屏幕,外壳更耐用。

      历史上,苹果曾经在手表中采用昂贵的金属,比如黄金、陶瓷或是钛。据郭明錤称,Pro版将是苹果第一次推出高端苹果手表,和普通版相比将会增加一些功能。

      另外,苹果手表有一个入门级版本,“苹果手表SE”,定价329美元,今年,苹果有可能对这个入门版本进行适度升级。

      iOS 16

      对于那些不购买苹果新产品的果粉,他们依然可以获得每年一度的iOS操作系统升级,今年将升级到iOS 16。这一系统六月份最早对外宣布,之后苹果一直在进行测试。

      新系统将增加一批新功能,有些是用户很快就能发现的。最大的变化是用户可以用“窗件”(Widget)对锁屏屏幕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可以显示天气、日程等信息。用户也将能够首次设置锁屏屏幕的字体。

      在iOS 16中,用户还可以撤回或者编辑iMeesage已发送的聊天信息,但必须是在发送后几分钟内操作。

      iOS中还将推出苹果的一个短期消费贷款服务,官方名称是“苹果稍后支付”。未来,用户使用苹果支付在线购买商品,可以免利息享受四期分期支付。

      iOS 16还增加了一个酷功能。如果用户同时拥有苹果手机和苹果电脑,则可以把手机当作电脑的一个高清摄像头。

      平板和电脑会有吗?

      下周,苹果不太可能发布全新的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原因是软件尚未就绪。

      本月初,苹果人士告诉科技媒体称,今年,平板的操作系统iPadOS上线时间晚于iOS 16。不过苹果并未介绍更多信息,一直以来,该公司对于新产品都讳莫如深。

      另外,苹果一直喜欢在同一时间发布硬件和配套的软件系统,因此上述的表态表明,新款平板的发布时间将晚于新手机。

      苹果平板和手机的操作系统很相似,但是今年iPadOS将推出一个新功能“Stage Manager”,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处理多任务,不过这一功能遭到了试用者的批评。

      苹果的新平板可能升级到更新的处理器(接近于苹果电脑的CPU),使用更流畅的显示屏,以及更好配合其他附件。

      今年初,苹果非常罕见地暗示,可能推出新版本的“Mac Pro”高性能电脑。目前版本的Mac Pro使用英特尔处理器,定价5000美元。

      按照计划,苹果将在所有的电脑中用自研M系列处理器取代英特尔芯片。需要指出的是,和苹果手机和手表等大众化产品相比,Mac Pro这样一款高定价的小众产品显得格格不入。

      和去年一样,苹果极有可能在今年稍晚的一个独立发布会上,推出新款电脑。


    ]]>
    与Mate 50齐发!华为首款NAS来了:支持手机、PC扩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9月6日,华为将举行Mate 5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随着发布会临近,关于这场新品发布会的“猛料”也越来越多。除华为Mate 50系列外,华为首款NAS产品也有望在发布会上登场。

    日前,有博主晒出了一款名为“华为家庭存储”的包装盒,并称是9月6日发布会上其中一款新品,从包装盒来看,这款产品支持手机、PC扩容,金融级隐私保护、图片搜索秒级呈现等特性。

    与Mate 50齐发!华为首款NAS来了:支持手机、PC扩容

    另外,数码博主“魔法科技君”更是提前将华为家庭存储真机照公布,新品采用金属机身设计,机箱正面附有安装指导、使用指南二维码、打开手机NFC,碰一碰开启体验的提示贴纸,下方则为“HUAWEI”Logo。

    与Mate 50齐发!华为首款NAS来了:支持手机、PC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算是家庭私有存储设备,完全独立于云盘之外的存储。

    根据华为手机截图,可以通过华为分享保存到智慧生活家庭存储,启用智慧生活家庭存储需要购买存储设备。

    与Mate 50齐发!华为首款NAS来了:支持手机、PC扩容

    据了解,NAS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器件和内嵌系统软件,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简单来说,家里有了NAS分享将十分方便,不受限制,更不用去买各种网盘会员。

    与Mate 50齐发!华为首款NAS来了:支持手机、PC扩容


    ]]>
    取代中国供应链?越南更像补充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记者/赵觉珵 

      特约记者/允煦

      外媒近日称,苹果公司计划首次在越南生产智能手表Apple Watch和笔记本电脑MacBook。此前,韩国三星也宣布将在越南开始制造半导体零部件。对此,有媒体评论称,越南制造正在走向全球,并有潜力取代中国。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制造业从中国向外转移的动向极受关注,西方媒体尤其注意越南的风吹草动,并且热衷和中国挂钩,动辄认为越南将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越南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当地更欢迎哪些产业投资越南?对于和中国的供应链关系,越南到底怎么看?《环球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多名专家和学者。

      核心零部件全都不是“越南制造”

      《日经亚洲》报道称,已经在越南生产无线耳机AirPods和iPad的苹果,正准备在越南制造Apple Watch和MacBook。有消息人士透露,苹果的两大供应商立讯精密和鸿海已经开始在越南北部试产Apple Watch,计划是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首次开始生产这一智能手表。

      不过,日媒也提到,苹果已要求供应商设立试产线,但越南的量产进度缓慢,部分是受到疫情干扰,部分是因为笔记本电脑生产涉及规模庞大的供应链。笔记本电脑供应链目前大都集中在中国,且成本极具优势。一名了解情况的人士说,“苹果在越南还有很大的计划。MacBook零件比过去更加模组化,这使制造商更容易在中国境外生产笔记本电脑,但如何使其具有成本竞争力,是另一个挑战”。

      苹果在越南的布局始于AirPods,这款无线耳机在2020年首次在越南生产。分析认为,这与美国挑起与中国的贸易争端相关,推动苹果开始将产品组装转移出中国。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苹果开始在越南生产Apple Watch和MaBook对当地制造业而言有着不小的意义,但也需要看到,苹果产品的供应链很长、供应商众多,越南目前从中国承接的部分仅是下游的组装环节,任务是将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设备。

      在苹果此前披露的2020年主要供应商名单中,中国厂商在前200家供应商中占比近半,例如,瑞声科技供应声学器件、京东方供应屏幕等。近日,还有媒体报道称,国内闪存芯片厂商长江存储今年正式进入iPhone供应链,引发韩国媒体关注。

      有熟悉手机制造流程的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未来会有更多苹果产品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出口全球,但这并不意味着越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里面的镜头、触摸屏、存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全都不是“越南制造”。目前,苹果在越南的产品生产也都是外资投资,越南只是提供了人工、土地和税收优惠,却无法享受电子产品制造环节中利润最高的部分。

      希望效仿深圳吸引高科技

      “越南目前依然非常依赖中国提供的上游产品,大多数工厂仅仅是将产能迁移到越南。”协力管理咨询河内办事处高级经理菲利波·博尔托莱蒂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这种转移主要出现在制造和加工业,尤其是电子、塑料、消费品、包装、能源等领域。这种转移与疫情和国际政治风险相关,选择将供应链多元化的企业主要看重的是越南的投资激励政策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

      博尔托莱蒂长期在越南工作,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有着密切联系,他认为,越南当前的重点是吸引对高科技、信息技术和配套产业的投资,例如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软件和关键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机械产品的制造等。日前,越南政府批准了《2021-2030年外国投资合作战略》,其首要目标也是吸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项目,更好地对接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

      越南正在试图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更青睐那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但这种想法与外国投资者的现实决策依然存在差距。“越南简报”网站近日表示,此前有人欢呼越南的出口超过中国深圳,“但深圳已从低质量制造业转变为高端制造,这才是越南想要的东西”。“越南简报”称,越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十分明显,但该国更希望在吸引高科技产业方面能效仿深圳。

      本月初,三星宣布正在其位于越南北部太原省测试生产FC-BGA高性能半导体封装基板,并计划在2023年7月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尽管这听上去是越南开始涉及高科技的半导体制造领域,但事实上,上述产品并非半导体核心一环。

      博尔托莱蒂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越南有潜力真正进入半导体制造领域,但仍需要时间。越南当前仍非常依赖中国作为制造业零部件的供应地。虽然一些工厂迁往越南,但企业并没有真正放弃中国业务,仅将一部分生产流程转移到越南,“而越南还没有能力在本地或除中国外的其他地方获得足够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工作”。他认为,越南和中国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合作关系。

      放眼十年看越南

      但相关贸易数据也显示出,越南的加工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包括三星、苹果等企业的新举措也为该国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博尔托莱蒂表示,这些巨头的加入可能在未来几年产生连锁效应,并使越南对其他大型跨国企业更具吸引力。他认为,越南作为全球供应链“关键参与者”的角色一直在缓慢成长。未来几年,该国可能会加强其作为最重要制造中心之一的地位,尤其是在电子产品、纺织和服装领域。

      “如果我们展望未来十年,越南有能力保持目前的增长轨迹”,博尔托莱蒂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但越南也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当前,越南正在利用其所谓的“黄金一代”优势,企业家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招到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工人。十年后,越南的人口结构将面临重塑,当前25-35岁的人将达到35-45岁,这也要求越南更多地在教育培训领域加大投入,并确保自身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

      此外,越南劳动力成本已有高于其他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趋势。越南每日快讯引述越南经济学家黎登营的话称,越南技术工人薪水已约等于老挝和缅甸的两倍,比泰国和菲律宾都要高出约30%-45%。他表示,由于近年来城镇化发展导致城市住房压力逐步扩大,越南劳动者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一份工作,一些劳动强度大、收入较低的行业普遍面临招工困难,想要“投机”的外企可能很快就不得不面临再一次产业链转移。

      “越南简报”网站认为,模仿中国供应链网络将是一件昂贵的事情,越南目前还不能成为“世界工厂”,更像是为在华经营的企业做补充。在将越南视为替代目的地的同时,投资者应该意识到该国的局限性。


    ]]>
    Xbox菲尔·斯宾塞透露自己每周要玩15个小时游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在接受Bloomberg Studio 1.0的采访时,Xbox老大菲尔·斯宾塞回答了一个关于他游戏习惯的问题,也就是每周要玩多长时间游戏。菲尔·斯宾塞回答道,他需要早睡,所以他每周只能玩15个小时左右,每天大约两个小时,或者工作日每天一小时,周末的时间更长一点。

    对于微软等大公司的高管来说,每周花15个小时玩游戏是相对健康的。我们很容易想象,一些高管的工作与生活之间存在不健康的平衡,以至于他们很难去玩任何一款游戏。当然,斯宾塞可能是在工作时体验这15个小时的游戏,因为他自己需要参与工作室的项目,但似乎这里他指的是个人时间。

    尽管如此,斯宾塞每周都在玩游戏,这可能比许多大型游戏公司的高管都要多。此外,当被问及他目前在玩什么游戏时,斯宾塞兴奋地提到了《咩咩启示录》。



    ]]>
    阿里巴巴发布2022 ESG报告:2022财年减碳619944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29日上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ort)》(以下简称“ESG报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ESG意味着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它既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提供了行动框架,也是阿里巴巴走向102年的重要基石。”

    阿里巴巴ESG报告,涵盖“修复绿色星球”“支持员工发展”“服务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包容和韧性”“推动人人参与的公益”和“构建信任”七个方向。报告显示,2022财年期间,阿里巴巴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减碳619944吨,阿里云使用的21.6%的电力来自于清洁能源。截至2022年财年末,在阿里巴巴全体员工中女性占49.5%,女性在董事和高级管理层中占39%。此外,共有2007名残障人士在阿里工作。

    “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出改变。”张勇表示,阿里巴巴未来将每年发布ESG报告。“ESG应该是一把围绕价值、责任和风险的标尺,驱动阿里巴巴采取切实、明确、有耐心的行动策略,并通过搭建高度透明化和严谨的指标体系,时刻自我审视、自我提升。”


    ]]>
    包揽前十 奈飞横扫流媒体收视榜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尼尔森统计公布了2022年7月25日至31日单周美国流媒体剧集观看时长排行榜,数据显示,奈飞(NFLX.US)主导了当期整个流媒体关注,播放时长前十的剧集均为奈飞制作。该公司制作的《维珍河》成为当期最受欢迎的剧集,播放时长达23.97亿分钟。

    和之前一样,在尼尔森最新的每周流媒体收视率中,奈飞的《维珍河》高居榜首,《怪奇物语》第四季(播放时长为18.35亿分钟)和电影《灰人》(播放时长为13.62亿分钟)紧随其后。尼尔森指出,自第四季播出以来,《怪奇物语》全球累计播放时长已经超过了 440 亿分钟。

    和过去一样,奈飞包揽了整个榜单的前十。

    流媒体电影方面,奈飞依旧是主导者,该公司制作的电影包揽了前四。迪士尼(DIS.US)的《魔法满屋》以2.4亿的播放时长位列第五。

    据悉,奈飞带有广告的低价订阅服务或将于今年年底率先在部分区域(至少 6 个)上线,售价可能为每月 7-9 美元,并将于明年全面推出。但截至目前,Netflix 方面尚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
    69岁大爷携13万跨省寻女主播 幸好民警成功拦截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浙江绍兴69岁的王大爷提着行李刚到苏州汽车南站就被请进了派出所。当天6时55分,绍兴柯桥兰亭派出所接到金女士报警,称其父王大爷携带13万元银行存单失踪了,警方立即调取监控,及时与大巴司机和车站派出所联系,成功拦截王大爷。

    经了解得知,王大爷沉迷于一名网络女主播,多次称想去找她。民警俞兴峰在王大爷回家后,还赶去其家里对其进行反诈宣传,王大爷紧紧握住了民警的手说道,“民警同志,我都听进去了。”


    ]]>
    美媒:特朗普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面临财务危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去年1月被推特拉入黑名单后,随后高调推出一款名为“真相社交”的社交平台。然而,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报道称,由于支付纠纷和受众减少,该平台正面临财务危机。

    相关文件显示,真相社交上线6个月后,仍然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平台发展也存在问题。美国数字世界收购集团原计划帮助这家初创媒体技术企业上市,然而该公司最近发出警告,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搜查特朗普海湖庄园等事件背景下,如果特朗普受欢迎程度持续降低,或出现进一步损害其信誉的丑闻,那么相关业务将受到负面影响。据悉,数字世界收购集团股价自3月峰值以来已下跌近75%,今年上半年亏损650万美元。

    其实,特朗普海湖庄园遭搜查一事一度令“真相社交”用户活动激增,然而这种增长并不持久。据福克斯商业频道称,真相社交所属公司今年3月已经停止向其网络托管服务商支付费用,截至目前共欠其100多万美元。随着财务和技术问题恶化,“真相社交”陷入重重困境。数字世界收购集团表示,这家公司可能永远不会有任何营业收入,也无法实现盈利。

    数字世界收购集团在一份文件中称,真相社交需要数百万活跃用户才能获得商业成功,但特朗普在该平台的粉丝总量才不到400万,更别提活跃用户量。此外,最近几天的热门话题只有几千人跟帖。相比之下,推特在美国每天约有3700万活跃粉丝。目前,“真相社交”已成为特朗普支持者讨论和发泄愤怒的平台。报道称,虽然该平台2月刚上线时因虚假账户和技术故障等问题饱受外界批评,但那时却是其人气巅峰。



    ]]>
    国轩高科上半年营收增长143.24% 其中海外增长358.28%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26日,国轩高科公布2022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6.38亿元,同比增长143.24%,其中海外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8.28%至7.72亿元,未来有望实现较上一年度增长100%的总收入目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462万元,同比增长34.15%。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161万元,同比增长6.38%。

    报告期内,国轩高科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和输配电设备。动力锂电池保持稳健的增长趋势,本期内实现收入人民币66.09亿元,同比增长113.93%,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其中,储能电池业务在财报中首次披露,本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7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0.24%。

    营收规模再翻倍,市占率持续提升

    国轩高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今年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支持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此背景下,国轩高科产能规模不断扩张,技术优势持续增强,市场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战略步伐稳步加快。多重因素驱动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6.38亿元,同比增长143.24%,实现三位数增长;其中海外地区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358.28%,扩张迅猛。预计年底有望实现较上一年度增长100%的总收入目标。

    根据SNE Research 数据,今年上半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5.8GWh,市占比2.9%,较上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排名全球第8。装机数量方面,产能保障和全球交付能力不断提高,客户结构方面,乘用车客户改善明显,海外及中高端客户增加,客户结构持续改善。根据电池中国数据,上半年公司中国乘用车装车量22.8万台,市占率9.7%,位列TOP3;全球乘用车装机超过25 万辆,市占率5.9%,位列全球第5。

    研发实力不断补强   打造"长寿电池"

    国轩高科在主营业务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方面,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在对于电动汽车市场至关重要的电池、电芯化学成分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公司在构建全产业链布局的过程中,根据发展战略要求,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引入高端技术人才,联合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构建了多领域、内外协同的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研发模式,持续技术优势,研发水平稳居行业前列。2022年上半年,国轩高科研发支出为5.10亿元,同比增长104.97%。公司前瞻性布局锂资源并强化一体化布局,在铁锂低温电解液技术、隔热材料研发、电池热失控管理及半固态电池技术等前瞻性技术研究上,成果显著,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实现全生命周期阳极锂离子补偿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到12000 次循环,成为业内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的锂电池典范。

    在今年的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上,公司发布了两款新产品 -- 360Wh/kg半固态电池和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其中360Wh/kg半固态电池能够通过高于国标的180摄氏度 30min热箱测试和贯穿针刺测试,预计今年实现装车。此外,国轩高科400Wh/Kg的三元半固态电池目前在公司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未来还将通过技术创新落地硅基负极迭代,锂金属负极和预锂技术,加速液态电池向半固态过渡,最终实现全固态。

    截至报告期内,国轩高科累计申请专利5,687 项,授权专利3,835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16 项,知识产权覆盖电池的全产业链。累计发表研究论文255 篇、SCI 23 篇、核心刊物147 篇,软件著作权登记109 项,知识产权覆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

    国际化战略稳步加快,全产业链布局持续构建

    上半年,公司不断加码海外布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8.28%至7.72亿元。欧洲哥廷根工厂顺利揭幕,北美、东南亚、南亚等海外市场建设动力电池和配套产业基地建设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拟建设新一代动力电池生产线,形成国际研产供销一体化配套体系。6月24日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会见董事长李缜先生,同时公司与阿根廷胡胡伊省国家能源矿业公司就建设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等达成合作共识;7月28日,国轩高科作为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首批GDR上市企业成功在瑞交所挂牌,并以募资总额6.85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今年以来瑞士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公司国际化战略步伐全面加快。

    公司不断优化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加速资源端项目落地,在上游材料的布局已涵盖大部分锂电生产原料。并分别于安徽庐江、安徽肥东、江西宜春、内蒙古乌海和阿根廷胡胡伊省(筹)布局材料业务,五大材料基地初具雏形。

    动力电池项目投产进展顺利

    报告期内,国轩高科旗下的南京新能源智能制造20GWh 动力电池项目正式投产,宜春国轩10GWh 动力电池项目竣工投产,国轩科宏年产20 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这些项目的顺利投产,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水平,有力支撑年底实现100GWh 的产能目标。

    公司今年上半年还正式获得了大众汽车标准电芯的定点,成为大众汽车首个标准电芯供应商。随着与大众的合作深化,国轩高科加速了欧洲市场的扩张计划。近期,国轩高科独资的德国哥廷根工厂启动改造,预期将于2023年投产首期动力电池产能,这将为欧洲车企带来本地化、低成本的电池选择方案,助力其快速切入欧洲车用电池市场,助力欧洲双碳目标的实现。根据瑞银预计,到2025年,大众将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未来,公司将坚持"让绿色能源服务人类"的使命和"专注技术驱动,成为全球能源存储产业的领导者"的愿景,通过全球布局扩充产能,垂直整合产业链,突破技术、质量瓶颈,提高运营效率,提升管理成效,搭建全球平台等手段,全力实现2025 年300GWh 产能规模。


    ]]>
    欧普照明发布2022上半年财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LED照明行业的龙头企业欧普照明(股票代码:603515.SH)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欧普照明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94亿元。

    2022年,照明行业迎来变革的浪潮。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报告《2022全球LED照明市场分析》显示,受全球经济景气度下行、俄乌冲突能源成本高涨、房地产周期下行和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家居商业照明市场需求下调。同时,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而催生的智能照明,给照明产业链带来了新的突破口。自2016年起,国家出台《"十三五"国家创新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提出大力推动智能照明产业发展后,智能照明市场在4年内达成了从120亿元到300亿元的快速增长。

    作为一家具有 26 年发展历史,依靠深耕细作已成为国内照明电器行业的领军者之一的欧普照明而言,对于市场的动向自然更加敏感。如何实现经营风险的软着陆,同时创造价值达成有质量的发展,是时代给予欧普照明的命题。

    在一个充满变局的时代,要保持企业的"韧性"需要企业具有看破产业"微笑曲线"发展阶段的视野,更以人为本的专业科技实力,以及不变的全链路专业化建设的坚守,为企业经营"留足余粮",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为未来业务带来增长底气。

    秉持"数智化"破局思维,拥抱变化中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各行业取得了大规模的应用,数字经济正在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正在成为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的重要抓手。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特征是拥抱变化,而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才是企业转型的底层驱动力。于欧普照明而言,以"数智化"为引擎,在变幻的环境中专注修炼内功,驱动产品解决方案创新、供应链效率提升、渠道布局优化;同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做更"懂"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是品牌业务长期可持续的动力源。

    更"懂人心"的科技,搭建差异化竞争护城河

    在数智化时代里,企业首先需要面对用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挑战,谁能先一步洞察客户需求,完成从"我觉得"到"客户觉得"的转身,即能获得多人一步的先发优势。于欧普照明而言,即代表着品牌要在专利建设、产品更新等方面做到"更懂人心"的转变。

    根据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CSHIA)的数据显示,智能照明在智能家居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达到16%。同时,在行业进入发展期后,大量跨界企业进入市场导致不同生态之间难以互联互通、智能化水平不高、部分智能家居照明产品安装复杂成本高、智能硬件调试接入学习门槛高……等一系列问题也已显现。

    作为华为 HiLink"[1]全场景智慧生活智能家居领域卓越合作伙伴",在智能家居生活领域,欧普照明已成为一个可提供互联互通、智慧共享的全场景智能生活解决方案的成熟品牌。从一个智能网关即可接入欧享家APP,与主流的百度、小米、华为[2]等生态无缝互通的"系统极简",到两层界面即可完成从添加设备到自定义所有设置,对老人小孩操作友好的"控制极简",以及一分钟即可简单完成新老设备替换,无需担心装修成本的"配置极简",三大更懂消费者智能消费痛点的极简体验,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更快地遇见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家。

    作为承载品牌在全屋智能领域野心的"中台",欧享家APP无疑是欧普照明发力的重点。除了行业领先支持siri语音,欧普还将"用光创造价值"这一企业使命嫁接其中:消费者通过欧享家APP,即可自动生成场景,享受专业灯光照明设计师根据欧普核心专利"节律光"定制的6组不同的灯光场景方案。从晨曦到静夜,不同的色温和亮度帮助消费者调节工作和生活状态,随心掌控日光,达成"把阳光带回家"的效果。

    以全套"极简"为爽点,通过对光的深入专研建立核心差异化竞争力,强势切入C端消费者心智从而获得全屋智能市场认可,只是欧普照明强大且专业的科技研发实力的一角。资料显示[3],欧普照明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3亿元。

    事实上,为了让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欧普照明总裁马秀慧女士最为看重技术研发,每年花几亿投入研发在她看来是合情合理。如今欧普照明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的专业化、高品质的照明产品与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业务开拓提供了切实支持。如面对提升LED驱动的功率密度需求,欧普照明将GAN(氮化镓)技术创新和PIT(Planar Integration Transformer)平面变压器技术创造性应用于驱动电源的传统变压器部件中;面对在地下室、医院、办公区、走廊等密闭空间的用光需求,欧普照明通过采用专利光学架构的新一代蓝天灯,配合创新的纳米导光技术,达成了室内也能享受"晴朗"天空的突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痛点的解决方案,为欧普照明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打开了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突破口。

    行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就是标准之争。谁能在行业标准上占据主导权、话语权,谁就掌握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在科技研发之上,欧普照明积极推动将"懂人心"的思路融入标准化体系,从顶层设计行业发展的路线和方向。在报告期内,欧普照明与广东省照明学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4]等合作,参与起草的《高效节能产品减碳量评估技术要求照明产品》、《LED道路低位照明灯具技术规范》、《医院电气与智能化标准》、《室内顶墙装饰用铝蜂窝板》等四标准相继发布,正是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产业,主动解决终端用户的痛点,主导行业升级、树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

    以全链路专业化建设,为企业经营"留足余粮"

    "做企业,肯定是要有余粮的。" 欧普照明总裁马秀慧女士曾在采访中谈到。如今身在数智化转型期的欧普照明,面对疫情物流不畅、原材料成本价格高位波动等多重挑战,一方面通过科技建设打造新增长点,同时也发力供应链到终端建设,通过组建专业化团队,为下一次腾飞积蓄力量。

    2018年,美国物资搬运协会(MHI)和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80%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未来5年将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当下复杂的环境中,智慧、专业、柔性供应链体系对企业降库存、提效率、增业务将起到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近来持续承压的供应链,欧普照明提出通过"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的三化建设,为吴江、中山两地工厂上线ISC集成供应链系统,实现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入库等环节的全程数据可视化;同时开展工费率的精益改善活动,不断提升日常管理机制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组合拳效果,据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库存周转天数较同期进一步下降,为打造供应链韧性,从而稳步提升供应链效率,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渠道、营销多面发展,以标杆效应助未来启航

    新生代的产品,要始终与消费者在一起,这件事,从新品风扇灯开始,欧普照明玩的很明白。营销团队专业性地通过故事性视频+强势平台种草的组合拳形式,风扇灯新品推广形成线上用户曝光近2,000万,线下销量较同期增长超70%的亮眼成绩,有效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打造了欧普照明更"生动活泼,接地气了",让人觉得更年轻的形象。

    在商用大客户领域,欧普也切入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海内外打造了一系列极具专业定制度的行业标杆级案例:中标超市行业TOP5之一物美集团的集采项目;为特步、海螺水泥、平安办公区、正威集团、河南洛阳城轨2号线等提供了优质、专业的照明解决方案;用专业建筑照明方案,欧普照明点亮伊拉克最高学府标志性建筑,助力打造巴格达新地标;持续落地智能照明解决方案,拿下了越南大型物流企业仓库的智能项目,为未来开拓更多智能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升级智能照明系统,让荷兰西门子大厦在无需重新布线的情况下,实现照明与建筑内暖通、百叶窗、安防的智能互联与控制。标杆项目带来的行业口碑和品牌效应显然会帮助品牌取得进一步的好成绩,而这些事情,不是短期业绩能衡量的。

    结语

    通过在供应、渠道、营销等多维发力,欧普照明持续修炼企业内力。只有做到看破产业"微笑曲线"发展阶段的视野、懂人心的科技解决方案、专业化全链路建设,才能拥有"韧性",以长期视角为企业业务留足"余粮"。未来,随着更多智能应用场景持续落地,配合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欧普照明凭借已经筑就的护城河,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更专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开拓更广阔的产业新天地,为成为全球智慧照明领先品牌而持续前行。


    ]]>
    格力渠道生变动了谁的蛋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8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格力在河北地区有了新的授权经销商——珠海桓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桓格科技”),而“倒戈”的原格力经销商徐自发旗下的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新兴”)彻底退出了格力的业务。

      其实,格力与河北新兴的暗战在今年飞利浦空调突然“热”起来后就已初露端倪。近年来,董明珠大刀阔斧地启动了格力的渠道变革,而以徐自发为代表的河北经销商率先“易帜”,并从格力挖走了大批骨干,租用飞利浦品牌抢占市场。

      有关分析认为,格力作为空调的龙头企业,在与美的、奥克斯等头部厂商的竞争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不惧怕突然杀出的飞利浦空调,倒是经历阵痛的渠道变革如何继续,才是未来的关键所在。

      河北经销商“倒戈”

      近期,随着河北新兴一纸通知,总部珠海格力停止供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而据多家媒体报道,在格力经销体系中掌控河北市场,地位举足轻重的徐自发也在石家庄一家五星级酒店设宴答谢省内经销商,席间不仅畅饮茅台酒,徐自发还派发现金给经销商,请他们尽快出清手中的格力产品,此举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徐自发拉拢省内经销商转投飞利浦的“怀抱”。

      对于河北新兴董事长徐自发在近日的一次活动中宣布“不做格力了”转做飞利浦,是否属实,北京商报记者也采访了飞利浦空调方面,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没有给出回复。

      实际上,经销商一直是格力重要的销售渠道,格力电器在年报中将销售渠道描述为“自主管控、互利共赢”,并表示“格力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线下销售网络,通过27家销售公司、3万多家专卖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是“互利共赢”的体现。

      2007年4月25日,由10家格力电器区域销售公司组建的“京海互联”,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从格力集团处受让格力电器股份,一跃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据格力电器公告显示,这10家公司中,徐自发控制的河北格力电器营销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8%,徐自发也一度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后来还因违规减持格力股票遭到处罚。

      如今虽然河北经销商“倒戈”,不过珠海格力也找到了新的接班人,8月22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授权书,同意授权“珠海桓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地区所有渠道使用多个格力旗下的商标,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格力通过自家人马,建立更易于管控的渠道。

      有关分析指出,两年前,格力开始积极推行新零售变革,零售商可以在格力董明珠店的微信小程序网上商城直接下单,这冲击了代理商原有的丰厚利润,也是河北经销商“倒戈”的原因之一。

      对于格力的经销商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也进行了部分调查,北京怀柔的某经销商正在开展金秋9月促销,而内蒙古的一个经销商已经转行。

      飞利浦空调“迷雾”

      今年3月4日,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落户安徽滁州市。飞利浦空调曾邀请一部分自媒体去现场采访,徐自发也以飞利浦空调董事代表的身份现身,而当时徐自发还是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的董事。

      “飞利浦近几年都在不停地卖卖卖,品牌授权到处做。最令人震惊的是飞利浦空调运营团队的核心人员几乎都来自于格力电器,包括公司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以及市场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均为原格力电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位家电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在以徐自发为代表的河北经销商“易帜”背后,飞利浦空调的“身份”是笼罩该事件的另一层迷雾,实际上,围绕飞利浦空调是否是“假洋鬼子”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人们熟知的飞利浦,其全称为“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飞利浦电视机和收录机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家庭,不过,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飞利浦早已从大家电市场退出。

      一位接近飞利浦的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今国内的飞利浦家电涵盖了厨房电器、咖啡机、衣物护理电器、地板清洁电器和空气净化电器五大品类,是独立运营的品牌,其中不包括飞利浦空调。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美博空调的创始人余方文接手了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由美博代工生产“飞利浦空调”,此后余方文又将“飞利浦空调”转手给一家名为“上海飞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

      据工商信息资料查询显示,上海飞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刚成立不久就接手了飞利浦空调。从“飞荔”这个名称推测,上海飞荔很可能就是专门为接盘飞利浦空调而专门成立的实体。

      此外,现任飞利浦空调董事长黄辉和飞利浦空调总裁胡文丰,目前在一家名为“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分别持有10%和15%的股份,而同为该公司股东的就包括前文提及的“上海飞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另一家与空调制造相关企业“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有报道认为,从之前飞利浦的操作套路来看,不排除是品牌授权收取授权费的模式。因为飞利浦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品牌授权给中国企业从中收取授权费,而这些产品基本都限定只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就此问题,飞利浦空调方面也未给予北京商报记者回复。

      两败俱伤的“内卷”

      对于这场“反戈”大戏最后会如何收场?董明珠会不会像对以前的美的和奥克斯一样,进行包括法律起诉等一系列动作的反击,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格力电器方面自事件爆发后,也未对北京商报记者进行回复。

      律师强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飞利浦空调的大批核心人员几乎都来自于格力电器,这本身就存在不正当竞争嫌疑。

      从目前飞利浦空调的营收来看,其还跟格力电器差着巨大的量级。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16-2021年间,除了2020年因疫情致使营收有所下滑,格力电器其余年份一直保持增长,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2005亿元、1705亿元、1897亿元,同时,格力的研发投入也并未落后,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2.74%、4.03%,分别达到60.53亿元、62.97亿元。

      从目前市场格局看,美的、格力、海尔三大白电品牌牢牢占据市场,头部五家厂商的市占率高度集中,合计占据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飞利浦空调的机会并不明显。

      不过,从格力自身来看,这次与经销商矛盾的爆发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器销售渠道的改革。20多年前,董明珠一手创办“区域厂商股份合作制”经销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经销商间为抢夺市场份额而展开恶性价格竞争。

      天风证券7月发布研报显示,格力过往通过覆盖度广且深的渠道网络,以及对渠道的较强控制权,在空调市场极具竞争力。但随着电商渠道的高速增长,渠道逐渐扁平化,同时空调市场增速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使得现有盛世兴欣体系及返利经销模式遇到瓶颈。

      据报道,2020年春节后,董明珠首次公开提出渠道变革的策略,核心即是转变各地区域销售公司职能,取消各级代理商,由经销商直接向总部打款提货。在渠道改革的过程中,格力董明珠店成了格力重要的线上渠道。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认为,随着消费者个性化要求逐步凸显,消费群体分层愈发明晰,线上市场是空调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风空调、母婴空调等新品类的机会都在网络,例如,上半年新风空调线上销售额同比暴增431%,此种背景下,格力这样的龙头企业也需要“从善如流”,适时调整渠道布局。

      长期以来,格力电器偏爱在经销商处压货,再慢慢消化库存,2022年5月,董明珠在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格力过去20多年一直采用经销商压货模式,以前格力每年有约200亿-300亿元空调压在渠道里,有待时间消化,如今疫情使线上销售模式快速发展,因此,格力这两年加快渠道变革。

      许意强认为,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厂商快速配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而零售商也能更便捷地从厂家直接提货,免去了经销商的层层加价环节,不过这对于被“踢开”的经销商而言则是损失,格力的渠道调整难免另原有的收益群体受到一定损失。

      也有业内观点认为,尽管飞利浦空调暂时无力威胁到格力电器,但格力空调的对手美的、海尔等,则会借双方“内卷”时发力,下一步,损失了部分经销渠道的格力如何面对将成为国内空调行业最大的看点之一。

      “家电厂商的分分合合属于正常的商业规律,但厂商一定合则共赢,折腾闹“分手”肯定伤元气。所以,无论是以徐自发为代表的区域商业大佬,还是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千亿巨头,如果非要撕破脸,最终一定是两败俱伤。”许意强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


    ]]>
    床垫“刺客”慕思:成本900元售价数万,专门收割社会精英?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文 | 张俊

    编辑 | 韩大鹏

    划重点:

      1、慕思董事长王炳坤借鉴了曾经代理的多个家具品牌的营销套路,将慕思包装成来自法国的高端国际品牌。但实际上,慕思的海外收入占比非常低,常年在2%以下。

      2、通过砸钱进行一系列的明星代言、综艺赞助,慕思成功树立起了高端品牌形象。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慕思的床垫产品以低成本卖出了高价,毛利率高达60%,远超同行。

      3、今年上半年,慕思迎来了业绩变脸,营收和净利双降,目前股价也已破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或许将不再为慕思打造的营销泡沫买单。

      提到慕思,很多人会联想到其广告中的洋老头形象,进而认为其是来自国外的家具大品牌。

      不过,这一切都是这家来自东莞的床垫企业有意为之。通过砸钱营销,慕思成功树立起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不少消费者情愿为售价不菲的“高端”床垫买单。

      但慕思上市的招股书,揭开了这家企业曾经涉嫌虚假宣传的黑历史。刻意营造欧洲血统,将单位成本不到1000元的床垫卖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毛利率高达60%。

      今年上半年,慕思遇到了增长危机,上市两个月后股价也随之破发。随着欧洲血统泡沫的破灭,慕思股份正在迎来滑铁卢。

      穿上洋马甲,海外收入占比不到2%

      看到DeRUCCI的英文名,以及酷似乔布斯的洋老头,你会联想到什么?

      在慕思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不少消费者均将慕思视为海外品牌。但随着慕思的上市,更多信息被公开,该公司的黑历史也被扒出。

      此前,证监会对慕思广告中的“洋老头”究竟是谁的追问,就引发了舆论关注。根据慕思方面的回答,洋老头名为Timothy James Kingman,与公司的英文名DeRUCCI毫无关系。2009年8月,慕思与Timothy James Kingman签订《协议书》,约定Timothy James Kingman授权慕思使用带有其肖像的照片及其底片,使用期限为永久使用。

      早年,在这个“洋老头”出现的广告中,慕思往往添加上法国、欧洲、皇家设计师等字眼,疯狂暗示自身的欧洲血统。

      实际上,慕思对欧洲血统的执著,与其董事长王炳坤过往的经历分不开。

      1998年至2003年,王炳坤从事米洛、诺亚和梦甜甜等家具家居品牌代理经销业务。而这些家具品牌与慕思一样,均是本土公司,但却毫无例外蹭上欧洲血统的营销套路。

      以米洛为例,该公司在官网号称是来自意大利的品牌,自1988年代创建以来,即以欧洲标准设计制作品质家具。但新浪科技发现,其运营主体为佛山市志豪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其股东背景也与所谓的意大利品牌毫无关联。

      梦甜甜也在对外宣传中称产品材料选用意大利进口,搭配自有德式生产线。该公司运营主体深圳市梦甜甜家具有限公司,同样没有外资背景。

      2004年,在家具行业多年的王炳坤开始自己创业,在东莞创立了慕思品牌,而为了扩大知名度,他此前代理的米洛、诺亚和梦甜甜等品牌给他提供了营销灵感,那就是蹭上欧洲血统。

      于是,“源自1868年”、“法国皇家设计师”等概念被慕思用在了广告中,再辅以洋老头的形象,国际大牌的品牌人设瞬间树立了起来。

      实际上,即使广受质疑之后,慕思在官网依然没有放弃使用“洋老头”的品牌标识,在官网介绍中,其也宣称专卖店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千万客户提供健康睡眠体验。

      不过,新浪科技发现,慕思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要销售区域,而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非常低。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慕思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分别为2.5%、1.92%、1.6%。而慕思公布的海外市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作为所谓的法国设计师品牌,却未提及法国市场。

      疯狂砸钱营销,低成本产品卖高价

      除了欧洲血统的营销,慕思每年还进行多种形式报道广告宣传,以吸引社会精英人士、高端商务人士、优质白领人士和年轻婚恋人群等目标客户。包括全国性的央视广告、机场和高铁广告等为核心载体的投放,电商、互联网等网络宣传,举办明星演唱会、赞助体育赛事、邀请流量明星代言人、冠名高热度值的综艺节目等。

      明星代言方面,2020年,慕思签约了品牌代言人李现;今年8月,慕思又宣布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担任代言人,推出与张继科联名床垫。

      赞助综艺方面,先后赞助刘德华、张学友、陈奕迅、谭咏麟、许巍、李宗盛等明星的全国巡回演唱会和音乐节;赞助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篮世界杯和中国女排等体育赛事;冠名热门综艺节目《我们恋爱吧》《中国好声音》。

      这些营销一方面确实提升了慕思的品牌知名度,但另一方面也给慕思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2019年至2021年,慕思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2.1亿元、11.05亿元和15.96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高达31.32%、24.82%和24.63%;其中,广告费支出占大头。报告期内,慕思股份的广告费用分别为4.45亿元、3.96亿元和4.8亿元。

      而对比之下,同期慕思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74亿元、0.9亿元、1.5亿元,三年的研发费用还不及一年的广告费。

      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慕思疯狂砸钱营销的同时,产品售价也远高于其它同行。慕思的主要产品包括床垫、床架、床品和其他产品,其中床垫为公司核心产品,也是其毛利率最高的产品。

      2019-2021年,慕思床垫的单位成本分别为939.11元、855.37元、873.43元,对应的平均单价分别为2419.93元、2102.6元、2041.97元,毛利率分别高达61.19%、59.32%、57.23%。

      值得注意的是,慕思是以经销为主,直营、直供、电商等多种渠道并存,而在直营和电商渠道下,慕思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一般价格相对较高,毛利率也更高。

      2019-2021年,慕思直营渠道毛利率分别为78.32%、75.89%和73.85%;电商渠道毛利率分别为69.02%、61.58%和58.92%。

      以京东平台为例,新浪科技在慕思官方旗舰店上看到了一款“慕思(de RUCCI)乳胶床垫双人微感小口径迷你独立弹簧床垫1.8m 1.5米星级体验版 卡诺亚 1800*2000*180”的产品,售价高达40299元;另外还有多款床垫产品售价在万元以上。

      整体来看,慕思的综合毛利率要比同行业的喜临门、梦百合、顾家家居、趣睡科技等高出不少。慕思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以经营自主品牌为主,享受较高的品牌溢价。

      业绩变脸,股价破发

      在此前的招股书中,慕思对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给出了预期。2022年1-6 月,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29.5亿元至 3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2%至12.1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1亿元至3.5亿元,较上年同期变动-5.03%至7.23%。

      不过,近日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业绩却变了脸。

      财报显示,慕思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7.52亿元,同比减少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07亿元,同比减少5.95%。营收和净利这两大财务指标均不及此前预期。

      慕思给出的原因是,2022年上半年各种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新冠疫情在国内依然持续反复,公司经历了比上年疫情期间更为复杂的运营环境。其中3-5月期间发生在深圳、东莞、上海的严重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华南华东两基地正常运营及华东华南两区域市场的线下销售。

      实际上,除了疫情之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正在对慕思此前的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提出质疑。

      今年7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问:请问贵公司的德国进口3D材料是进口的吗?是否虚假宣传?慕思董秘则回应称,公司自2007年从德国Muller(米勒)公司引入3D材料生产床垫,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3D材料有国产也有进口,公司不存在虚假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慕思在平时的宣传中只强调进口,并未提及国产。比如在官网上,慕思就强调,其产品整合德国米勒公司3D材质、日本爱信精机太空树脂球与意大利Technogel® THIN凝胶等多种全球高端前沿材质资源。

      新浪科技在招股书中发现,慕思披露的3D棉主要供应商包括穆勒纺织品(天津)有限公司、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东莞市汇信纺织品有限公司,其中东莞市汇信纺织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200万元,参保人数为1,看来慕思所谓的高大上的3D材质技术已被我国小微企业掌控。

      营销争议以及业绩变脸之下,慕思股价近期也变现不佳。

      6月23日,慕思股份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发行价格为38.93元/股,上市首日收盘价报56.06元/股,较发行价大涨44%,但后来便一路下行。截止8月24日收盘,慕思股价报38.36元,已经跌破发行价。

      在“洋品牌”的虚假面目被戳破后,继续砸钱明星代言的慕思,还有多少消费者会继续为之买单?


    ]]>
    共享充电宝定价谁说了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共享充电宝忽高忽低的价格成了一个谜。8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就算是同一片区域,不同充电宝的定价完全不同;同一品牌在不同点位的24小时收费价格价差可达20元。究其原因,这与其背后的运营模式大有关系:定价由平台、代理商与商家共同决定,有些代理商有着较高的话语权,平台仅提供“定价不要太高”的建议。无论如何,共享充电宝终究是告别了“1元时代”,普遍涨幅200%。分析认为,涨价暴露了商业模式存在短板,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陷入了“涨价流失客户不涨价没收入”的怪圈。

      走访:收费标准参差不齐

      共享充电近来的每一次“出圈”,都与价格脱不开关系。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处共享充电宝点位发现,部分点位充电宝租借价格出现调整,同平台内不同的点位收费标准也各异。

      以街电共享充电宝为例,每小时单价为1-4元不等,24小时收费价格则在10-30元不等。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位于万芳园的联众地产街电点位收费标准为1元/小时,24小时收费10元;位于花乡奥莱的哈根达斯街电点位收费标准为4元/小时,24小时收费30元。

      怪兽充电宝的小时收费在3-4元,24小时收费价格普遍在24-30元。如全家便利店首经贸店点位4元/小时,24小时收费28元;肯德基白纸坊店点位半小时1.5元,24小时收费30元。

      美团充电宝的小时价格普遍在4元左右,24小时价格则在30元左右。如麗枫酒店收费3元/小时,24小时收费30元;葛洲坝中国府则收费最高,10元/小时,24小时收费50元。两个点位的24小时收费相差20元。

      综上所述,无论是每小时收费标准还是24小时“封顶”价格,各家品牌都不尽相同。

      就算是位于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平台,相应充电宝的价格也存在明显差异。消费者杨女士表示,近日,在同仁医院亦庄分院租借充电宝时发现,尽管小电与街电的每小时收费均为4元,但24小时封顶价格存在差异,前者40元,后者为30元。

      全网喊着共享充电宝普遍涨价时,也有选手在小范围内降价。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银泰中心in01调查期间发现,街电充电宝价格在该点位的价格从5元/小时变为4元/小时,且24小时收费价格始终未变,为40元。

      定价:平台说了不算

      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为何忽高忽低?明明是位于同一个商圈或点位,不同品牌定价为何有高有低,且差距较大?除去同行之间的竞争与攀比,企业的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共享充电宝的定价。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是直营还是加盟模式会首先影响定价,如果再细分是否收取代理、设备采购与租赁费用以及抽成比例的高低,定价体系还会发生变化。

      怪兽充电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怪兽充电以“直营+代理”模式运营,合作代理不收取代理费用,但会小比例抽取充电宝租赁费。代理模式的盈利在于,怪兽充电可以向代理商销售共享充电设备,从中赚取的是设备销售的费用。

      按此运营模式,怪兽充电对代理商的充电终端定价权限不高。上述负责人解释称,公司的定价原则为平台建议+沟通商户,然后达成一致。价格会根据点位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行业价格水平、商户主体意愿三大因素发生变化。

      北京商报记者以寻求代理合作为由联系到街电客服人员,该人员证实,“合作不收取代理费、设备费用,但需与商家协商租赁费用的抽成比例”。具体来讲,商家或代理商提交的合作意向内容审核通过后,再根据平台、代理商、商家三方所提供的资源敲定各家的抽成比例。

      落实到具体的定价层面,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是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盈利水平,对代理商做出要求。上述怪兽充电相关负责人提到,平台会向代理商提供建议,并建议定价不要太高,以免影响公司业务。

      “部分资本介入、市场变化,使得共享充电价格不断发生改变”,有共享充电从业者透露,部分平台不掌握共享充电宝的定价权。美团充电宝BD就透露,租借充电宝的收费标准由区域内代理商设定,平台、商家不参与定价。

      “小电科技的直营点位仍占据较高比例。直营模式较重,定价高低会直接影响盈利周期的长短。”一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据悉,小电科技提出今年主打“直营+代理”的整体业务策略。

      无论直营还是代理模式,随着一二线城市的点位逐渐走向饱和,企业还是需要不断占领点位与人流密集场所,来增加盈利可能性。

      利润:每台每月收益几十元

      如果逛街没有能租赁的充电宝,消费者反而会有些不适应。那么,商业引入了共享充电宝后,又是否能有可观收入呢?

      一位竹芒科技BD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商家引入街电、搜电的共享充电宝进店,不需要支付代理费用,但需要购买设备。竹芒科技以6口4宝、8口6宝的设备销售较多,团购售价分别为566元/台、875元/台。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在日后运营中,商家需要支付服务费,即每台机器租赁充电宝产生流水的10%。按照此标准,购买设备和流水的10%是商家的主要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向BD负责人了解到,这些设备的日耗电量为1-2度电。一位北京商业项目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区内的商用电价格基本一致,不同时段的用电价格不同,高峰和尖峰时段的每度电价格在1.226-1.422元左右。如果按照尖峰时段电费计算,一台充电机设备每天电费支出在3元以内。

      按照上述街电BD负责人介绍,商店内每台设备的平均流水在10元左右,除去10%的服务费以及3元电费,商家手中每台充电设备可获得6-7元收益。如果商家引入的设备价格为566元,在租借充电宝每日流水不变的情况下,商家至少需要80天回本并产生消费利润。

      如果商家的店铺位置足够好,吸引到广告商投广告,这就意味着商家的收入大幅增加。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街电充电宝的租借价格由商家自己设定,商家也可以自主接受广告合作,期间产生的广告费由商家自己所有。

      与竹芒科技不同的是,美团充电宝大多采用代理制。美团充电宝BD负责人介绍,合作美团充电宝,商家无需购买充电宝,由该地区代理进行免费安装,但是消费者使用充电宝产生的费用则由代理收取90%,美团平台收取4%的服务费,剩余6%收入由安置设备的商家获得。

      同时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在商场内的一台美团充电设备月流水约700元,写字楼内设备月流水达500元。一个商店、餐厅引入一台美团充电设备,每月可从中收益几十元。

      怪圈:涨价暴露模式短板

      不论定价是否由平台说了算,涨价注定会透支共享充电的热度与市场。近年来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有升有降,但对比共享充电宝刚兴起的那几年,其价格已经翻倍增长。彼时共享充电宝租借1小时只需要1元。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现在多数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收费3-4元,整体价格涨幅超200%。

      相较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早期用低价形式跑马圈地,当前的市场的竞争已然饱和了,甚至有消费者习惯了使用共享充电宝,尤其一线城市的用户对产品黏性逐渐形成。因此,当共享充电宝早几年轮番涨价时,市场反应颇为激烈,当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市场几近饱和,再涨价反而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了,“涨价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市场调配的结果”。

      不可否认,在经历大幅涨价及区域内价格快速调整后,共享充电宝租用价告别“1元起”的时代,且似乎很难再回到从前。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直言,涨价暴露了共享充电行业存在商业模式短板。运营成本高而收入低,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只能一味依靠提升价格。涨价又会带来用户流失,令收入进一步下滑,这将使企业、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同时,由于用户增速放缓,行业又将面临生存挑战。

      与此同时,从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行业的确遇到了天花板。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7-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但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或许是意识到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也不过如此,需要新业务完成下一阶段的布局,共享充电企业在尝试布局新业务。不久前,街电、搜电品牌所属公司竹芒科技宣布,该公司新增充电桩、无人零售柜、储物柜等新业务线。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推出“开欢”白酒产品,并在线上开店。小电也在尝试建立会员体系,并希望通过深挖用户运营,为会员在充电之外提供新的服务内容。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实习记者 王思琦


    ]]>
    医美热退潮 “三剑客”各有难念的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资本市场见证了太多潮起潮落。2021年,颜值经济蔚然成风,以高毛利率著称的医美行业吸引无数资本涌入,成为二级市场最为火爆的赛道之一。一年后的今天,在监管不断从严的背景下,医美浪潮已逐渐退去,被称为“医美三剑客”的爱美客(300896)、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均面临着股价持续下跌的尴尬,昊海生科股价已跌去逾七成。此外,这3家公司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难题。

    昊海生科:股价、业绩双杀

    昊海生科目前正面临着业绩承压、股价下滑的双重压力。

    8月27日,昊海生科披露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七成。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68亿元,同比增长13.6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7103万元,同比下降69.25%。

    值得注意的是,昊海生科是“医美三剑客”中唯一一只上半年净利下滑的个股。据了解,爱美客、华熙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5.91亿元、4.7亿元,增幅均在三成以上。与之相比,昊海生科业绩明显掉队。

    为什么上半年会出现净利下滑的情况?昊海生科给出了多条解释。昊海生科表示,首先由于上海地区疫情因素,公司及位于上海地区的3家主要生产型子公司的生产受到重大影响,由此带来的毛利下降及停工损失超过9000万元。

    其次,由于昊海生科集团下属子公司Aaren与原国内独家经销商的经销协议终止,在国内销售渠道重新整合完毕前,工厂启动阶段性停产缩减开支计划,产生经营性亏损约1466万元,同时由于出现减值迹象,集团对Aaren部分资产组相应计提了减值损失2500万元。

    另外,因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昊海生科及子公司总计确认股份支付费用约1487万元,以及上年同期收到投资产品分红约2569万元,而报告期内未收到该等分红收益。上述几项因素叠加使报告期内的归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多。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昊海生科成为掉队者的原因一方面是疫情以及消费能力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行业竞争造成的内卷压力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在二级市场上,昊海生科也是“医美三剑客”中股价下跌幅度最大的个股。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昊海生科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华熙生物:肉毒素生意落空

    与昊海生科相比,华熙生物在“医美三剑客”中业绩表现尚可,但据公司近期消息,华熙生物筹划逾七年的肉毒素生意宣布终止,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华熙生物表示该事项对公司主营业务暂不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上述事项或将削弱公司在医美行业的竞争力。

    截至8月28日,华熙生物尚未披露公司2022年中报,公司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9.36亿元,同比增长51.62%;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4.7亿元,同比增长30.49%。

    华熙生物对肉毒素的布局始于2015年。2015年5月,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曼华熙”)与韩国公司Medytox签署合资协议,约定在香港注册成立合资公司华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美得妥”),主要目的为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拓展及销售Medytox生产的特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及其他医疗美容产品。

    筹划逾七年最终折戟。8月2日,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基于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于2020年采取的行政措施,Medytox一系列的产品(其中包括肉毒素产品)遭受召回和销毁的命令、取消产品批准的程序以及暂停制造销售和使用的命令。

    据悉,Medytox于中国注册的肉毒素产品自2019年11月11日起至今尚未完成注册手续,无法在中国市场销售。

    华熙生物表示,本次终止合作不影响公司现有的医疗终端业务,亦不影响其他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未来,公司将立足自身战略规划,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排除寻求其他肉毒素产品的合作机会。

    某医美行业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肉毒素是医美领域的热门赛道。虽然华熙生物本次终止合作暂不影响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但长期来看,或将对公司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公司本次终止合作的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华熙生物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爱美客:净利增速放缓

    与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相比,爱美客是目前“医美三剑客”中盈利能力最强、股价降幅最低的公司,不过,爱美客仍面临着净利增速变缓、行业监管从严的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爱美客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85亿元,同比增长39.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5.91亿元,同比增长38.9%。

    与去年同期相比,爱美客归属净利润增速骤降。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爱美客实现营业收入约为6.34亿元,同比增长161.8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4.26亿元,同比增长188.86%。

    爱美客投资者关系负责人栗一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的差不多有90多个城市,长期受到管控的一线城市影响比较大,公司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的部分一线城市存在管控情况,导致公司上半年净利放缓。

    作为医美行业的龙头企业,爱美客目前的业绩、股价表现仍算不上亮眼,与去年同期的风光无限相比可以说是换了一番光景,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医美行业的现状。

    在经济学家王赤坤看来,在二级市场上,去年的医美行业存在过热的情况,其估值也被高估。所有被资本热追的行业,都会有一个回调过程,而今年的市场表现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回调期。

    柏文喜则表示,目前医美行业作为投资的风口已经过去,未来医美行业会更加依赖企业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对于27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了重新调整。其中,特别是对部分医疗美容用品目录作出了重大调整,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等多个产品按照Ⅲ类医疗器械管理。

    栗一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监管从严不是抑制行业发展,而是引导和规范。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也表示,监管趋严并不影响市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对于医美上游厂商及医美服务机构来说,未来制胜市场的关键是满足合规和监管要求、规范化发展以及建立牢固的品牌信任。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丁宁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表申请港交所IPO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29日早间消息,据港交所公告,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和建银国际。


    ]]>
    美团第二季度新业务收入142亿元 同比增长40.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26日下午消息,美团今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509.4亿元,同比增长16.4%。净亏损11.2亿元,同比收窄67%;调整后净利润20.6亿元,预估亏损21.7亿元。

    2022年上半年,美团营收972.1亿元,同比增长20%;净亏损68.2亿元,同比收窄17%。

    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理财投资分别为255亿元及820亿元。

    财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美团新业务分部的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101亿元增长40.7%至2022年同期的142亿元。


    ]]>
    L11级别整机柜交付 -- "多快好省"助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L11级别整机柜交付模式是指机柜在工厂完成PDU及其它机柜配件装配,完成服务器上架安装及交换机上架安装(可选),并完成柜内布线等原本需要在数据中心部署现场进行的装配活动,以整机柜颗粒形态进行运输并最终交付。

    采用L11级别整机柜交付模式,具有交付颗粒大幅提升,现场实施工作量显著减少,交付窗口期大幅缩短,集成质量显著优化等特点,从而最大化满足数据中心高效、高质量部署的业务需求。

    一、         全球数据中心规模化、集中化趋势明显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GDP增长的核心动力,作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关键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也日益呈现规模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全球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市场机遇报告2021-2025》中的统计,2017-2021年,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从391个增长到691个,并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890个,增速显著。

    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能源局纷纷出台针对数据中心的发展和规划指导,统筹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布局优化、降本增效。2022年初,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能源充足,具备先天气候优势的西部地区成为大量新建数据中心的落脚点。"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加速国内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的步伐。

    二、         更快、更省、更便捷、更安全,L11整机柜交付模式火热升温

    数据中心规模化扩张加速的背后是庞大的运维交付团队,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持续延长的交付时间窗口,以及跨省市远程支持的重重困难。以单一互联网行业TOP CSP客户群为例,其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年需求量可达20-60万台,交付季持续6个月,高峰期每日交付量超过10,000台节点。

    而传统的交付模式,需要庞大的交付团队,冗长的交付周期,完全无法满足互联网行业灵活、快速的业务节奏。以某行业用户3,000台设备传统交付场景为例,现场交付、实施、调测共投入400人天,一支12人的交付团队,持续交付、实施、调测超过一个月时间。

    为了提升交付时效、交付安全,降低交付成本,美国的大型数据中心早于10年前便已开始逐步尝试从传统的L6交付切换为以整机柜颗粒形态完成运输交付,拆箱即用的L11交付模式。发展至今,L11整机柜交付已成为欧美数据中心的主流交付模式。全球最大共享出行服务商Uber业务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其数据中心位于美国Phoenix和 Ashburn, L11整柜交付模式满足了客户对于部件选型、理线方案的定制化需求,同时又能节省一笔不少的人力费用,一举多得。2022年以来,月活用户超过5,000万的全球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平台Roblox向浪潮信息采购了多批服务器,总量近万台,全部要求为L11形态。 Roblox采购的节点包含机架式、多节点产品,也覆盖了不同处理器平台,类型多样、种类丰富。相对地,对于数据中心部署难度也较大,但是一体化交付大大缩短了设备上架的时间,因为设备上架、理线的工作在工厂端就已提前完成。Roblox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曾开玩笑地向我们表示,让北美地区的实施人员完成满载机柜的理线无异于要求"猛男"绣花,如此精细化的工作很乐于交由系统厂商完成。

    不断追逐技术创新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近年来纷纷完成了L11交付试点。2019年,在百度顺义数据中心,浪潮信息采用L11级整机柜系统交付模式,创造了8小时交付1万台节点的业界服务器交付最高记录。

    相较传统的交付模式,集成交换机的L11整机柜交付效率可提升10倍。集成度越高,交付时间越短,交付成本越低,拆解的各项活动时间收益分析如下表:

    20人交付3000台设备(人天)

    施工项目

    服务器上架/PDU安装

    交换机上架电源线绑扎

    柜内及并柜/网络布线

    线缆标签标识

    加电测试

    网络联调

    设备初始化检测

    总人天

    单节点传统交付

    200

    20

    60

    40

    20

    40

    20

    400

    整机柜不带交换机

    0

    20

    30

    20

    10

    40

    20

    140

    整柜带集成交换机

    0

    0

    20

    0

    10

    10

    0

    40

    L11整机柜级别交付的收益不仅仅表现在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降低,交付时间窗口的缩短和现场交付人员数量的大幅减少对于保障数据中心安全运营,以及数据安全也大有裨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交付高峰期,为了保障传统交付模式的交付效率,需要维持近百人的实施团队在承载企业核心业务的数据中心热火朝天的忙碌长达近半年时间,关键业务应用和重要数据所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L11整机柜的交付形式则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大量实施人员长期驻留对数据中心安全性的冲击。

    三、         质量与可靠的极限,浪潮信息"大工匠"寻求IT设备交付天花板,不断抬高"一厘米"

    交付质量和可靠性提升是L11级别整机柜交付所带来的另一个明显优势。

    整机柜服务器的组装、调试、强弱电布线等现场部署工序前移到工程流水线完成,大大简化了现场交付的技术复杂度。通过整机柜可靠性设计保障、原厂工艺集成、机柜级出厂老化测试,最大程度保障了交付质量,避免了在传统单节点交付模式下,第三方交付人员由于经验不足、人为疏忽或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交付问题。

    浪潮信息从2010年起开始整机柜系统的研制和交付工作,具有多年的沉淀和技术积累。为持续优化L11交付流程,提升交付工艺,提高交付效率,保障交付质量,公司组建了常设L11专家团队,汇聚了平均从业经验超过十年的产品管理、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生产制造和交付实施资深专家,为客户提供极致的交付体验。

    为保障L11级别整机柜交付运输可靠性及质量要求,浪潮信息L11专家团队通过在机柜顶部、节点、托盘、运输车盘等部位安装感应器在全国范围内实地运输路线进行路谱监测及收集,并据此对产品包装、防护及运输策略进行全方位优化。2018年浪潮信息联合国内某互联网大客户从济南出发历经千岛湖最终抵达客户内蒙数据中心,进行了长达2800km运输路线的实时监测,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并结合数据对机柜和包装设计进行了一系列设计优化,最终实现DOA(到货即损率)数据下降了十倍。


     

    *路谱智能监控及数据整合分析
    *路谱智能监控及数据整合分析

    为保障L11级别整机柜部署可靠性要求,浪潮信息L11专家团队实地调研了全球范围内不同行业用户近百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状况,综合数据中心调研基础设施数据进行地震破坏性仿真。结合仿真结果对机柜、IT设备导轨托架、柜内IT设备布局进行了全方位针对性设计优化,并与客户联合制定了数据中心IT设备底座强度及设计要求,定制了机柜与数据中心IT设备底座的专用连接加固件。确保浪潮信息L11级别整机柜在各种实地部署条件下,均可满足八级抗震要求,从而满足客户最严苛的安全性要求。


     

    *八级抗震仿真形变分析
    *八级抗震仿真形变分析

    随着当前数据中心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快速部署、智能运维、灵活扩展的整机柜交付模式逐渐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新常态。未来,浪潮信息将继续围绕L11级别整机柜交付潜心探索,"多快好省"助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


    ]]>
    普罗米休斯2022年第二季度于美国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继续蝉联教育互动显示器市场第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网龙"或"本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号:777)欣然宣布,根据Futuresource Consulting的 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互动显示器市场报告,网龙的旗舰课堂技术子公司普罗米休斯("Promethean")继续蝉联国际互动平板显示器市场的领导者。随着2021-2022学年的结束,学校管理人员开始为未来一年采购适合的课堂技术产品。市场对教育科技的庞大需求和投入使普罗米休斯 ActivPanel 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2018年至2022年,普罗米休斯连续保持了全球(除中国外)K-12互动平板显示器市场领导者地位。 2021年7 月到2022 年6月期间,普罗米休斯于全球(除中国外)K-12互动显示器市场的份额达到 24.2%,同时,继续在美国、英国和爱尔兰、以及德国市场排名第一。2022 年第二季度,普罗米休斯在美国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获得了30.2%的市场份额。

    普罗米休斯在 2022 年第二季度末推出了带有 ActivSync的全新互动平板 ActivPanel 9,为教师、学生和 IT管理员提供最具稳定性、流畅性及安全性的用户体验。普罗米休斯结合了全球 1,300 多名客户的建议对互动平板进行设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ActivPanel 9是唯一采用普罗米休斯专利技术 ActivSync的互动平板,它消除了设备之间的讯号障碍,改善连接性、灵活性以及个性化设置,使教师能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此外,教师可以录制包含声音和平板画面的课堂内容,通过任意平台分享给远程和缺席的学生和家长。普罗米休斯还宣布与AI 技术公司 Merlyn Mind 达成战略合作,将于美国市场代理销售 Symphony Classroom™,这一语音控制的 AI 解决方案可实现教师与 Merlyn 数字助手的互动。 

    普罗米休斯首席营收官 Chris Hand 表示:"全新的 ActivPanel更安全、易上手,也更容易与其他课堂技术产生协同效应。随着我们步入 2022 年第三季度,普罗米休斯将加速实现为教师、学生和 IT 管理员提供创新、市场领先技术的承诺。"


    ]]>
    宝洁发起播种健康新希望 健康守护云课堂为乡村孩子身心成长助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调整生物钟、制定新目标、购买新文具……为了迎接新学期,同学们正在忙着做各种准备。为了帮助青少年们以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面对新学期的挑战,8月30日晚, "播种健康新希望 健康守护云课堂"(以下简称"云课堂")直播课正式开讲。全国的青少年通过央视频、未来网等各大媒体平台观看了这次直播。

    去年9月,宝洁携手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一系列相关行动,希望把先进的健康教育方式普及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希望小学及乡村学校。这堂"健康守护云课堂"直播课是"播种健康新希望"12355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2021-2022年度的重要成果之一。

    倾听孩子的声音 打造"健康守护云课堂"

    "云课堂"共分为六大章节,覆盖心理健康、个人及公共卫生健康、用眼健康、运动健康、饮食健康、自护自救、亲子沟通等方面,现场还有对应领域的专家倾听同学和老师们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建议,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来自宝洁希望小学的李芯如同学和徐奕同学分享自己的“健康微建议”
    来自宝洁希望小学的李芯如同学和徐奕同学分享自己的“健康微建议”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基础。郭建君同学和大家分享了他关于牙齿健康的"健康微建议"——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选择合适的牙刷和掌握科学刷牙方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荃向同学们示范了正确的刷牙的方法——"水平颤动拂刷法",还通过一个小实验模拟了细菌在手上的传播路径,强调"七步洗手法"的重要性。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同仁眼科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魏文斌提到,"20 20 20"法则可以帮助同学们保护视力,即在使用电子产品或阅读20分钟后,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青少年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力保障。徐奕同学通过自己的"健康微建议"鼓励同学们要勇敢的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表达自己。针对孩子们存在的"不自信、胆小"等问题,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心理老师丁丁老师建议,首先要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和梦想,其次要学会识别自己的优势特长并不断关注和提高,最后是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爱 是双向奔赴"章节中,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卢勤老师向屏幕前的家长们发出建议:"父母要学会眼里有光,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高光。"

    多措并举 播种健康新希望

    此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真实情况和需求,"播种健康新希望"12355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发起了"我的健康微建议"征集活动,邀请全国师生分享身边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提出创意建议。不到3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45所项目校的近1000件作品,约2000多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六位参与"云课堂"直播课的同学就是在征集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代表,其中有四位同学来自宝洁希望小学。他们细心敏锐地观察自己身边的健康问题,并通过画笔、剪纸、朗诵、舞蹈等创意形式表达自己的建议。"知心姐姐"卢勤老师在看过孩子们的作品后说到,"虽然孩子们的作品的完成度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却透露出浓浓的真、善、美。每件作品都代表了孩子们最真实、最朴实的心声,每个孩子所给出的建议都十分的宝贵。"

    “我的健康微建议”征集活动部分作品
    “我的健康微建议”征集活动部分作品

    经统计,在提交的微建议作品中,关注身体健康的微建议达到总数的50%;关注心理健康的微建议达到总数的38%;关注青少年健康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微建议达到总数的12%。针对这一结果,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总监梁云表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宝洁希望小学项目始终不变的原则,此次‘我的健康微建议‘征集结果,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关注和守护乡村孩子身心健康的努力方向。"

    除了开展征集活动,"播种健康新希望"12355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还对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原有的公益课程进行了深化和升级——在20个课程的基础上,新研发了3个关于卫生、青少年心理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题课程,使课程体系更符合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同时,为12355服务台工作人员、咨询师、健康守护员等1100人提供了课程培训;此外,还为河北、山西、内蒙古等 20 个省(区市)的12355 服务台及40 个服务点配备了"课程教具百宝箱",帮助青少年更好、更灵活地轻松掌握健康知识。

    “课程教具百宝箱”为健康守护员提供教学帮助
    “课程教具百宝箱”为健康守护员提供教学帮助

    与时俱进 持续为乡村孩子身心健康提供新助力

    从为乡村孩子提供物质帮助,到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宝洁始终与他们的需求面对面,与乡村孩子的成长肩并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宝洁积极响应新时代希望工程的"健康守护计划",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强大的守护员网络,进一步深化升级了宝洁赋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道路。

    与时俱进、常做常新,是宝洁希望小学项目得以充满生命力的原因。2021年年底,宝洁从内部员工开始,发起"我支招 我支教"宝洁员工志愿者结对支教行动,激励每一位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赛场上勇往直前,只要上场,就要漂亮。接下来,宝洁将继续开放希望小学这一公益平台,拥抱新的合作伙伴,持续为项目注入新活力。

    宝洁员工志愿者进行支教活动
    宝洁员工志愿者进行支教活动

    宝洁支持希望工程已有26个年头。如今,200所宝洁希望小学遍布中国乡村,超过35万乡村儿童从中受益。希望小学是宝洁全球范围内持续支持时间最久的公益项目。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女士表示:"宝洁进入中国34年来,始终与中国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未来,宝洁将继续积极回馈中国社会,持续为乡村孩子身心健康提供新助力,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


    ]]>
    索尼PS5大涨价,微软回应称目前Xbox Series X/S游戏机无涨价计划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 8 月 26 日消息,索尼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其 PlayStation 5 游戏机价格,其中国行涨价 400 元 —— 但美国地区除外。在欧洲,该游戏机价格大幅上涨 50 欧元(约 341.5 元人民币)。价格变动适用于数字版和超高清蓝光光盘驱动器版。这一举措导致许多购买者担心 Xbox 游戏机也会很快涨价,但这些人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

    据 Windows Central 报道,微软发布的一份声明已经确认目前没有提高 Xbox 价格的计划,并且无论货币直如何,它的建议零售价都将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微软表示目前没有涨价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涨价。这很可能是短期保证。

    IT之家获悉,索尼方面表示,做出这一艰难决定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及其对 SIE 业务的影响”。该公司引用了全球高通胀率和不利的货币趋势作为此举背后的原因,但强调将继续解决供应链问题,以便更多游戏玩家有机会接触到其最新的游戏机。


    ]]>
    美国法官:驳回马斯克的狮子大开口 推特只需提交9000个样本账户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26日消息,马斯克向推特索要用户相关信息,但美国一位法官拒绝了马斯克的请求,因为马斯克索要的资料太过宽泛。尽管如此,马斯克并非一无所获,他仍将获得一些数据。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Delaware Court of Chancery)法官萨琳・麦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说,马斯克索要的数据宽泛得有点荒谬,它涉及到数以十万亿计的数据点,任何一个脑袋正常的人都不会做这样的尝试。

    7月8日马斯克宣布要终止收购,因为推特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法官认为马斯克索要的数据和文件大多都已经拿到了,在7月8日之前就拿到了。

    法官命令推特提交9000个样本账户给马斯克,这些账户选自四季度,用样本可以估计推特平台到底有多少垃圾账户或者机器人账户。推特说数据已经不存在,重新制作一种负担,法官给推特两周时间制作。

    马斯克的律师在邮件声明中表示:“我们期待审查推特隐藏数月的数据。”

    推特周三在听证会上表示,马斯克揪住垃圾账户不放手,这在法律上根本无关紧要,因为公司曾在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说过这些数据只是估计,垃圾账户的真实数量可能更高。(新浪科技 星海)


    ]]>
    东南亚网约车巨头Grab第二季度营收3.21亿美元 同比增长79%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消息,东南亚网约车和快递服务巨头Grab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Grab第二季度营收为3.2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上年同期的1.79亿美元相比增长79%;亏损5.7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亏损8.01亿美元,同比收窄29%。

      第二季度业绩:

      GMV为50.5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8.78亿美元相比增长30%。

      营收为3.2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上年同期的1.79亿美元相比增长79%。

      营收成本为3.37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66亿美元。

      销售与营销开支为72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6000万美元。

      总务与行政开支为1.6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54亿美元。

      研发开支为1.21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9100万美元。

      运营亏损3.8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亏损3.89亿美元。

      亏损5.7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亏损8.01亿美元,同比收窄29%。

      归属于Grab股东的亏损为5.4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亏损7.68亿美元。

      业绩展望:

      Grab预计,2022年全年GMV同比将增长21%至25%,低于之前预期的30%至35%。2022年全年营收将达到12.5亿美元至13亿美元,而之前的预期是12亿至13亿美元。


    ]]>
    逸仙电商第二季度营收9.5亿元 同比下滑37.6%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消息,逸仙电商(NYSE:YSG)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逸仙电商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9.518亿元(约合1.421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15.3亿元相比下滑37.6%。净亏损2.643亿元(约合395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3.912亿元收窄32.4%;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2.075亿元(约合310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1.949亿元增亏6.5%。

    第二季度业绩:

    总净营收为9.518亿元(约合1.421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15.3亿元相比下滑37.6%。

    毛利润为5.985亿元(约合8930万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10.0亿元相比下滑40.3%。毛利率为62.9%,而2021年同期毛利率为65.7%。

    总运营开支为为8.753亿元(约合1.307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14.1亿元相比下滑38.0%。

    运营亏损为2.770亿元(约合413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运营亏损为4.099亿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2.182亿元(约合326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运营亏损为2.114亿元。

    净亏损2.643亿元(约合395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3.912亿元收窄32.4%。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2.075亿元(约合310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1.949亿元增亏6.5%。

    截至2022年6月30日,逸仙电商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30.6亿元(约合4.873亿美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31.4亿元。

    业绩展望:

    逸仙电商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将达到7.384亿元至8.727亿元,同比下滑35%至45%。


    ]]>
    北京副中心将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推广数字云MALL、云XR娱乐空间、商业大数据等5G特色应用,推动“智能学校”等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建设……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通州区获悉,通州区近日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引进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落地建成30项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推动制定一批元宇宙相关标准,“1+N”产业空间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形成示范带动、技术引领、文旅特色、企业集聚的元宇宙产业生态。

    副中心将依托北京科创优势,集聚创新主体资源;对接国家和市级相关产业行动计划,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产学研用,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技术、软件工具资源引进,支持校企联合建立实验室,“云上”和“线下”相结合,搭建创新赋能平台;完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高性能通信网络,深化区块链合作协同,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行动计划》指出,副中心将聚焦培育元宇宙细分产业链,打造数字设计、数字人、混合现实、数字艺术4大产业链条;引入云上内容创作生产线企业,促进内容创作数实共生,打造数字内容创作生态圈;探索数字资产权益全生命周期管理,跟踪NFT(非同质化通证)技术前沿动态,大力发展数字资产交易服务;加快安全芯片、零信任网络、可信计算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区块链技术攻关与应用,打造数字信任的安全保障体系。

    未来三年,副中心将依托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重点区域,加强文化IP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建设“元宇宙+文旅”场景。开展全域高精度三维城市建模,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原生智能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办公在城市副中心应用,建设“元宇宙+城市”场景。

    《行动计划》还指出,推广数字云MALL、云XR娱乐空间、商业大数据等5G特色应用,探索发展虚拟品牌代言和虚拟直播经济,开展首店、新品的虚拟发布活动,推动虚拟现实与艺术消费的融合发展,建设“元宇宙+消费”场景。支持元宇宙相关技术企业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推动“智能学校”等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建设,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试点,建设“元宇宙+教育”场景。

    在产业生态方面,副中心将聚焦搭建“1+N”产业承载空间,建设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规划N个元宇宙示范应用、展示体验为特色的主题园区,加强副中心与北三县在元宇宙产业、城市数字场景等领域对接合作。搭建一支覆盖元宇宙产业的子基金,引导驻区金融机构加强对元宇宙相关企业的融资服务,搭建元宇宙领域项目投融资对接平台。

    联合高校院所、企业及行业智库,组建元宇宙产业联盟,发挥联盟及相关协会的桥梁作用,搭建招商引资与产业促进服务平台。

    加强元宇宙品牌打造,实施区域品牌提升计划,打造文旅体验场景、城市建设场景、虚拟生活场景、智慧消费场景等特色品牌,积极举办或承办元宇宙论坛或峰会、展览展示,助力副中心区域品牌推广。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亚马逊《水手计划》第二季8月31日上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亚马逊广告和亚马逊全球开店携手推出的创新系列短视频《水手计划》第二季将于8月31日起全网上线,以全方位升级内容和多元化出海视角,续写中国品牌乘风破浪的出海故事。本季《水手计划》邀请了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 "安克创新"、高端净水器品牌 "伊可普科技"、头部互联网家居品牌 "致欧科技"、生活时尚潮流品牌 "赛维时代"、知名数字艺术创新品牌 "XPPen"、国际化大家居品牌 "尚佰环球"、全球互联网灯具品牌 "Karmiqi灯饰" 和智能家电品牌 "追觅科技" 加入,真实记录他们基于海外消费者洞察,打破不同区域地理和文化界限,在全球市场中不断创新和突破,打造品牌的经历。新增单元 "水手观察室" 和 "水手自习室" 将汇聚行业大咖、资深卖家讲师、国际观察员等犀利点评不同品牌的差异化策略,并分享丰富的出海实战和营销干货,为更多出海品牌提供借鉴。

    强大品牌阵容 呈现多元出海故事

    近年来,中国出海企业品牌化加速趋势明显。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四年,在亚马逊上完成品牌注册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了40倍。越来越多出海企业希望提升品牌打造的能力以获得未来的长期发展。《水手计划》通过聚焦真实的品牌经历和成长故事,为出海品牌提供启发和借鉴,帮助更多优质的中国品牌连接全球消费者,打造国际品牌。第一季于去年秋季上线后,全网关注度达11.7亿,累计视频播放量超过1.3亿次,引发了众多中国出海企业和跨境人的深刻共鸣。

    《水手计划》第二季覆盖的品牌类型和规模更加多元,既有具备成熟出海经验的互联网原生品牌 "soundcore(安克创新旗下品牌)"、也有从OEM成功转型自有品牌的 "伊可普科技";既有在各自品类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 "致欧科技"、"尚佰环球"、"赛维时代",也有处在快速成长期的中小品牌 "Karmiqi灯饰";既有在大众相对熟悉的智能家电品类中迅速崛起的 "追觅科技",也有在相对小众的数字艺术领域收获大量粉丝的 "XPPen"。这些处在出海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品牌将呈现出更加丰富精彩的出海故事,包括通过研发新品牌开拓全球新赛道的创新之旅;突破从衣服尺码、水质、潮流趋势等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品牌策略、布局全球的探索;齐心备战冲刺亚马逊Prime会员日的台前幕后;以及父子两代人思维碰撞、接续出海梦的坚持,和女性力量助推团队多元成长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跨境人的顽强与智慧,及中国出海企业对打造国际品牌的坚定决心和长期主义信念。

    全新内容单元 解构出海实战秘籍

    在呈现八个出海品牌自身探索与成长的同时,《水手计划》第二季全新推出"水手观察室"和"水手自习室"两个内容单元,深度解析节目亮点、分享出海实战攻略。其中,"水手观察室"将邀请行业大咖、资深卖家讲师国际观察员等嘉宾,对视频中展现的品牌营销策略、广告打法、行业趋势、团队建设等内容进行点评,提供独到、深入、犀利的见解与分析;而在"水手自习室"中,将由亚马逊广告资深专家为"水手"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全面剖析视频中高频出场的品牌打造工具和产品,并针对出海品牌高度关注的产品上新、旺季推广策略、创意资产优化、新兴站点拓展等业务痛点,结合视频中的具体品牌案例分享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此外,第二季还将拍摄场景延伸到海外,真实记录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出海品牌的反馈和评价,为品牌出海增加生动借鉴。

    汇集全球资源 传递中国品牌强音

    伴随《水手计划》,亚马逊广告还为中国出海品牌提供了多样化海外市场的发声机会,帮助品牌连接全球消费者,提升品牌知名度,包括戛纳国际创意节、釜山国际广告节、悉尼广告周以及亚马逊广告全球峰会unBoxed等。今年6月,受亚马逊广告邀请,安克创新、致欧科技、赛维时代首次登上戛纳国际创意节舞台,与全球营销创意界人士共同交流如何用创意和讲故事的方式打造品牌,以及参与《水手计划》项目的背后故事。

    8月31日起,每周三中午12点,《水手计划》第二季将同步上线官方微博(@水手计划),B站、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主流平台的亚马逊广告官方账号(@亚马逊广告),以及亚马逊广告官方网站。同时也可关注亚马逊广告官方微信号、亚马逊全球开店官方微信号和抖音号(@亚马逊全球开店)了解更多信息。每周五在微博和B站关注《水手观察室》,还可以获得更多出海营销干货。

    《水手计划》第二季追更日历
    《水手计划》第二季追更日历


    ]]>
    再“掷”53亿元 宜家能否挽回中国消费者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继宣布在中国投资100亿元三年后,宜家再次掷出数十亿元。8月24日,宜家在2023财年启动会上宣布,计划在华投资53亿元用于渠道、数字化、体验等领域的拓展。近年来宜家中国增速不断放缓,线上电商掉队,线下拓店不顺,就在过去的4个多月里,宜家接连关闭了贵阳店和上海杨浦商场。随着中国本土家居品牌崛起,对宜家过去的市场形成分流,宜家开一家火一家的“神话”再难续写。此次掷出53亿元,宜家流失的中国消费者能否回来,还需打个大大的问号。

    53亿元“接力”百亿元

    8月24日,上海,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向媒体宣布,宜家中国所属的英格卡集团在2023财年计划投资53亿元,上一次她宣布这么大的投资额,还是2020年8月,当时宜家的数字创新中心刚建立不久。

    据安娜·库丽佳介绍,53亿元投资额将被宜家中国主要用于三个部分。一是持续巩固并拓展渠道和数字化领域;二是通过更具相关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消费者打造理想家居生活;三是通过提升全渠道融合体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易触达的、充满灵感并贴近其消费习惯的便捷体验。

    与三年前豪掷百亿元相比,此次宜家中国掷出53亿元,像是一种接力。宜家表示,这三年来,宜家中国在渠道拓展、数字化体验和家居生活专家服务三大领域均取得了不俗成就,包括打造了整合的全渠道生态系统、成立宜家中国数字创新中心、推出宜家全屋设计服务等。

    “宜家致力于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为中国消费者服务。”安娜·库丽佳表示,“将保持灵活,依托于现有的全渠道生态系统,实现稳健和可持续的业务发展。”

    急于扭转在华颓势

    时隔三年,再次豪掷53亿元,宣布全新本土化战略,宜家或许是想扭转在华颓势。

    2022年上半年,宜家遭遇了进入中国市场25年来的低潮,接连关闭了两家线下门店。4月1日,宜家中国宣布关闭贵州唯一一家门店;两个月后的6月13日,宜家中国关闭了上海杨浦商场。

    宜家贵阳门店从2019年开业到2022年4月关店,不到三年时间。宜家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宜家从全渠道的角度评估了在贵阳市场的业务,并作出在贵阳市场专注于线上渠道、不再保留线下顾客触点的调整,这是宜家中国转型的一部分,也是零售行业日常商业运营管理的举措之一”。

    上海杨浦商场的闭店,则宣告了宜家试水“小型商场”模式的失利。上海杨浦商场面积小、地理位置佳,客流量却远不如宜家在上海的其他两家门店。虽然在2021年7月进行了焕新升级,并尝试了多项提振门店的举措,如深入洞察本地市场偏好及需求、提供与本地相关的产品组合及服务、增强员工服务顾客的能力、提升顾客满意度等,但仍难阻宜家上海杨浦商场关门的结局。

    线下门店拓展不顺,宜家中国在线上仍是追赶者。在公开资料中,宜家中国并未公布线上销售的具体数字。据宜家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财年,宜家中国线上销售额同比上一财年增长了74%,宜家自有线上渠道在中国市场的访问量达到2.3亿次。截至8月初的2022财年,宜家中国线上渠道呈增长趋势,同比上一个财年增长超过20%”。

    2018年底才决定追赶电商的宜家中国,终究是慢了一拍。宜家的两大国内竞争对手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早在2013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试水线上渠道。2021年财报显示,居然之家同城站日均访客19.2万人,线上获客75.8万人,引导成交133亿元;2021年,红星美凯龙在“家装家居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下,实现营收155.13亿元,同比增长8.97%,净利润20.47亿元,同比增长18.31%。

    能否挽回中国消费者

    “宜家中国在线下开小型门店失利,线上斥巨资投入,原因在于宜家没有真正以中国市场为载体,而是把很多国际因素也带进来了。”中国家居/设计产业互联网战略专家王建国表示,“如果仅仅把中国市场当作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可能在战略上就犯了一个错误。”

    王建国不太看好宜家此次投资,他认为过去宜家在中国开一家店火一家,是基于其产品本身的影响力以及在供应链、服务端的可复制性,“在互联网时代,宜家将过去的优势完全复制过来可能会产生不适应。国内市场比较特殊,国内企业线上线下的融合速度远超国际性的企业,宜家的投入如果没有完全融入本土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失效的”。

    数字化转型专家、营销战略顾问唐兴通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宜家在中国开一家火一家的现象,也许未来不会再有。但是像宜家这样年轻、时尚、低碳环保的业态,很有可能会长期存在。如果宜家能够抓住这些核心客户,更好地为中国客户提供环保、时尚、简洁的产品,那么在未来还是可以吸引消费者回来的”。

    唐兴通认为,“过去中国的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现在到了一个拐点,宜家现在进场需要中长期的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做好客户体验,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更好地与客户进行互动,有力地塑造家居行业购买体验和相关价值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投入巨资还是值得的”。

    随着中国家居品牌的崛起,不管是欧派、索菲亚、顾家、敏华等已经上市的家居头部企业,还是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富森美等家居流通领域巨头,亦或是林氏木业、源氏木语等新兴的互联网家居品牌,都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宜家的市场形成分流。

    “宜家掷出53亿元看似很多,但是在中国近5万亿家居市场中还是难以掀起大浪。”王建国表示,“宜家的消费者还能否回来,最终要看战略、品牌、营销、服务能否占优,未来可能性很小。”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实习记者 刘小云


    ]]>
    爱点击集团iClick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企业数字化运营和营销云平台爱点击集团iClick(NASDAQ:ICLK)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爱点击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达3,808万美元,其中"企业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收入为1,381万美元,同比增长3%; "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收入为2,426万美元,同比下降62%。 "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收入下降主要来自 i) 集团战略性缩减利润率较低、风险较高的部分"在线营销解决方案"业务、ii) 部分客户面临更严谨的行业监管,导致中国广告市场普遍放缓以及 iii) 中国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由于"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的收入下降,2022年第二季度毛利润为926万美元,同比下降62%;毛利率为24.3%,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1.2%。根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22年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亏损为1,317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为1,502万美元。

    爱点击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始人唐健表示,"为了有效控制新一波COVID-19疫情,中国各地在2022年第二季度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不可避免地为市场带来影响。同时,波动的宏观环境也使客户在广告和促销活动开支上持保守态度。因此,第二季度公司的总收入同比下降51%,主要由于‘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的收入同比下降62%; 与此同时, ‘在线营销解决方案'部门提列2,495万美元商誉减值,两者均为第二季度亏损的原因。"

    "尽管宏观经营环境持续严峻影响集团实施战略,我们长远看好的‘企业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还是取得了一定增长,收入贡献更是在第二季度达到历史新高的36%。"

    "展望未来,我们对头部品牌客户的价值主张依然不变,随着整体市场和客户业务的动能恢复,相信我们的业绩将有更好的表现。我们相信,‘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的策略性缩减将使公司能更有效调配资源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的投资与发展。同时,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我们也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SaaS+X'业务模式,从而推动业绩长远增长,并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股票回购计划

    2021年12月22日,爱点击宣布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计划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回购总价值最高达2,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ADS)。截止至2022年6月30日,回购股票的总价值约为720万美元。


    ]]>
    三七互娱全面利用亚马逊云科技 支持海外业务高速、高质量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2022年8月23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三七互娱公司将海外游戏全球支撑平台业务全面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助力实现海外业务高速、高质量发展。三七互娱是全球领先的上市游戏公司、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其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实现了全球同服,让世界各地的玩家可以一同游戏竞技,并且通过简化游戏运营加速新游戏面向全球玩家的部署和同步上线。2020年和2021年,三七互娱海外业务连续实现两年翻番,成功跻身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收入榜前列。


    全球同服是全球游戏行业的新趋势。实现全球同服的核心是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玩家提供快速的网络接入,保证公平竞技的超低延迟和一致性体验。三七互娱利用亚马逊云科技覆盖全球的云基础设施,在新加坡区域构建面向全球的核心支撑平台,支持全球范围的游戏服业务。通过Amazon CloudFront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和Amazon Global Accelerator网络加速服务,三七互娱欧美玩家的中位数访问延迟相比之前公共互联网连接降低了600毫秒,与日韩、东南亚玩家获得了同样超低延迟的游戏体验。

    在海外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全球运维的复杂性成为三七互娱的一大挑战。三七互娱在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发行业务,面对全球玩家,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搭建多个发行平台,运维工作的难度与日俱增,运维成本也急剧增长。在将海外业务全面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后,三七互娱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起全球统一核心支撑平台,运维工作大大简化,使得技术团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游戏开发和支持业务拓展上。无需重复搭建发行平台,三七互娱也缩短了新游戏和新版本部署上线的时间,加速业务创新。此外,三七互娱还使用了亚马逊云科技多项托管服务,包括Kubernetes容器托管服务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 、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键值数据库Amazon DynamoDB等,为游戏运营提供高可用、稳定可靠、弹性扩展的基础设施支撑,实现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要求。

    玩家数量和业务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以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三七互娱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数据和分析服务,快速上线了大数据平台——使用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流数据处理服务导入游戏数据,利用Amazon Redshift构建高性能的数据仓库,并使用Amazon EMR进行大数据分析。专门构建的大数据平台使得三七互娱充分发掘数据的价值,为游戏策划、营销活动等提供决策参考数据,并根据玩家对游戏活动的反馈不断调整游戏开发和运营策略。

    玩家体验不断提升,新游戏、新版本快速上线,技术架构高效弹性扩展,以及以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推动了三七互娱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2021年,三七互娱海外业务营业收入达47.77亿元,同比增长122.94%,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占公司整体营收接近30%。三七互娱海外发行的代表性游戏《Puzzles & Survival》已跻身海外制作排行榜前五位,《云上城之歌》常年排在日本和韩国排行榜前列。

    三七互娱 37GAMES云解决方案技术负责人表示:“海外业务在三七互娱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最重要的游戏都在全球游戏核心支撑平台上发行,亚马逊云科技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云服务,使得我们能够高效地覆盖全球用户。未来我们将更加积极拥抱云原生理念,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助力下,持续提升全球游戏核心支撑平台的效率,并丰富其功能。我们也希望借助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等创新的云服务,为我们的全球游戏业务提供新的增长点。”

    “全球90%以上的大型游戏公司都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或服务,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游戏企业能够加入其中,实现快速发展。”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数字原生事业部总经理梁岩表示:“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游戏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可以在游戏的开发、运行和增长全生命周期实现对游戏行业的赋能。我们很欣喜看到三七互娱抓住了全球化游戏的广阔机遇,选择部署了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云服务,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还成为中国游戏行业高质量、全球化发展的典范。”

    亚马逊云科技将于9月22日-23日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以“自由构建 探索无限”为主题的中国峰会,推出涵盖行业视野、技术创新、开发者、合作伙伴的4大主题演讲,覆盖云计算各细分领域的11大技术分论坛,汇聚各行业上云趋势及创新实践的13大行业分论坛,以及围绕实时热门话题开展的4大开发者论坛,分享前瞻洞察。即刻注册,让我们共同见证亚马逊的一小步,云计算的一大步。


    ]]>
    PlayStation因游戏定价过高和游戏中购买问题面临50亿英镑诉讼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目前,PlayStation仍是游戏市场上最大的平台之一--仅次于Xbox Series和任天堂Switch。然而根据索尼面临的最新集体诉讼,该平台提供的商品的价值受到了质疑,因消费者权益关系,该诉讼寻求50亿英镑。

    Screenshot_2022-08-23 sony-facing-lawsuit-over-playstation-store-digital-sales-exc_yfyp jpg(JPEG 图像,1280x720 像素) — 缩放 (87%).png

    获悉,消费者权益倡导者Alex Neil是这场诉讼的幕后推手。该诉讼是由Woodsford--一个投资于大型商业索赔的诉讼和仲裁专家团队资助。

    诉讼指出该公司通过滥用其市场力量以对游戏开发商和出版商施加不公平的条款和条件来迫使消费者价格上涨,这被认为是违反了竞争法。诉讼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索尼对每一个通过PlayStation商店购买的数字游戏和游戏内的产品收取30%的佣金。因此,这迫使这些产品的成本增加。

    根据周五提交给竞争上诉法庭(Competition Appeal Tribunal)的索赔,英国任何自2016年8月19日以来在其游戏机上或通过PlayStation Store购买数字游戏或附加内容的人都包括在索赔中并有可能获得赔偿。考虑到这一点,估计每个集体成员的损失在67英镑至562英镑之间,不包括利息。

    Neil还表示,这是为了应对PlayStation的行为是如何让那些无力承担的人付出数以百万计的代价而发生的,其称消费者的钱包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所以用户购买游戏时被多收钱的说法是成立的。领导此案的合伙人Natasha Pearman咱称,索尼的“反竞争策略”导致用户价格过高,这跟索尼提供服务的成本完全不成比例。

    不过有些人可能会指出,Steam、Xbox和任天堂也有类似的做法。然而这可能是更多针对这些平台的集体诉讼的开始。据悉,在美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件被驳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领导美国案件的法官也同意,索尼可能对通过PlayStation Store购买的游戏收取更高的价格。



    ]]>
    小红书8年梦碎电商:有命种草,没命变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 文 | 刘娜

      编辑 | 韩大鹏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小红书在电商业务上可谓“屡败屡战”。同时,其根深立命的“种草”业务,多年来受到京东、拼多多、腾讯的接连围剿。近期,张一鸣携“可颂”入局,抖音也将短视频的 “ 点赞 ” 按钮改为 “ 种草 ”,并在图文种草的内容中悬挂商品链接,试图打通从种草到变现的链路。

      这一次,月活破6亿的抖音和新搅局者可颂,能否撼动小红书的根基?

      有命种草,没命变现

      “真的有人在小红书购物?”

      Jannie是一名深度小红书用户,一周至少三天都会打开小红书,但是从未在小红书消费过,“小红书一些博主售卖的东西,点开也是微店名称或者淘宝店引流。”

      小杨则表示,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搜索引擎+一个信息流”,当你要买东西去小红书检索评价;当你无聊去刷刷看有没有种草的,而并没有什么消费的氛围。

      尽管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已经尝试8年之久,但似乎小红书对于电商的策略长期摇摆不定。这也直接导致用户对小红书的用户体验并不统一。

      曾经,小红书不认可外界所贴的电商标签。联合创始人瞿芳曾表示“小红书不是一家电商公司”“我觉得小红书是一个游乐场。大家进这个游乐场是来逛和玩,看到有自己想买的东西就可以买,仅此而已。”

      也正是因此,小红书商业化进程中并不显眼。现在态度转变,战略更替为“电商负责赚钱养家,社区负责貌美如花”,积极尝试打通内容和交易之间的种草到拔草闭环。

      然而,种草容易拔草难。自2014年就开始试水电商业务的小红书,到2020年GMV不足70亿元,成绩平平无奇,远比不上抖音快手的几千亿GMV。

      除此之外,为了获得更多的男性用户,小红书不断扩充男性用户感兴趣的品类,科技数码、体育赛事等等内容也不断增加,还出现了软色情吸引男性用户的乱象。

      “只是刷小红书,发现小红书电商推荐的商品,简直不忍直视。”一名男性用户表示,“甚至还给男性推荐蕾丝情趣内衣,不知道算法什么意思,不是蠢就是坏。”

    (男性用户小红书电商页面)(男性用户小红书电商页面)

      巨头多年围剿,小红书输不起

      “对于小红书来说,打造电商平台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对于电商巨头来说,打造一个种草平台似乎没那么难。”电商战略分析师王利阳表示。

      今年,阿里推出了美食种草社区吃货笔记,抖音还推出了种草App可颂,Solgan为定义你的生活,因为界面设计和小红书相似因此可颂也就被认为抖音版小红书。抖音甚至将短视频的 “ 点赞 ” 按钮改为 “ 种草 ”,并在图文种草的内容中悬挂商品链接,试图打通从种草到变现的链路。

      早些年,淘宝也上线了“逛逛”,推出App“CHAO”。京东和拼多多紧随淘宝,也开发了自己的“小红书”,在重要入口上线与“逛”有关的板块,拼多多打造了“拼小圈”、京东也开始打造其“种草秀”,腾讯打造“企鹅惠买”主打本地化种草和社群,抖音、快手本身就具有种草属性,甚至知乎也开始切入种草赛道。

      京东、拼多多、腾讯、抖音、快手,招招似乎都是冲着“种草”而来。

      “对于大电商来说,是防御策略,并不是主线战争,‘种草’业务起到分流的作用就够了。但是对于小红书来说,却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小红书输不起。”业内人士指出。

      电商分析师庄帅认为,“中国的电商平台都是千亿投入,万亿规模的竞争格局。电商巨头们一次次经历了价格战的厮杀,无论是电商,还是种草引流,小红书们没有能力拼,也更没有资金实力去比拼。”

      似乎,对于电商巨头来说,做一个“种草”入口似乎并没那么难。上线不到一年时间的淘宝逛逛,在2021年就月活已经超2.5亿。去年双11期间,淘宝逛逛上浏览种草内容的用户达2.5亿。目前,淘宝1/3订单来自逛逛社区的种草。

      京东在种草方面的带货能力,似乎并不比淘宝逊色很多。去年618期间,京东生产超过90万条专业种草视频,带货比例提升334倍。

      “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做种草是有天然优势的,用户被种草之后再购买顺其自然。”王利阳表示,而种草关系到小红书的广告营收,这也是小红书的“大本营”。

      广告内卷将至,抽佣过高遭诟病

      如果说种草业务被围剿,广告收入首当其冲可能会受到的冲击。

      随着增长陷入瓶颈,网红品牌的广告投放量会进一步降低。比如完美日记、蕉下、花西子等等。过度营销”成了完美日记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也是网红品牌的通病,逐渐认清该问题的网红品牌们开始降低对营销的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会倾向于停掉那些效果不明显的投放,聚焦于转化率高、交易链条短的投放,例如直播带货;还会倾向于停掉对二三线平台、二三线KOL的投放,集中于少量经过验证的平台、活动和内容。”一位市场从业者表示,“这对于B站、小红书等而言不是好消息。”

      行业和品牌方的广告投放数量都不断降低,小红书的广告收入可能面临缩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大盘今年和明年可能将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同比增幅将逐步放缓至10%左右。

      据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去年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1582亿,9.5%的同比增速也较2020年同期的26.2%大幅收缩。报告预测,2022和2023年社交广告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为16.4%和12.1%,较2020年巅峰的28.3%退步明显。

      广告收入是小红书的主要营收来源,作为内容社区+电商平台,小红书大部分营收来自广告收入,一旦广告收入受到冲击,小红书将面临巨大的营收风险。根据小红书此前披露的消息,2020年广告收入6-8亿美金,约占总营收的80%;电商收入约为1.5亿到2亿美金左右,约占总营收20%,商业模式相对单一。

      面对抖音、快手、知乎在种草赛道的竞争,小红书似乎并不占太多优势。截止2021年11月,小红书月活达到2亿,对于一个内容平台来说,流量不俗,但是同期,抖音快手月活分别突破了6亿和4亿。

      一位博主表示,抖音星图抽佣比例在5%,且星图平台对接博主和品牌方,可以通过星图找到很多潜在客户,而小红书抽佣过高,博主叠加品牌,相当于品牌投放预算的20%。

      此前,因为小红书抽佣比例过高,导致博主和品牌方私下交易。“小红书作为平台会向品牌方收取10%的平台服务费,和博主结算时再收取10%,双向抽佣。”业内人士表示,“而B站、抖音等平台的抽佣标准保持在5%-7%”。

      也就是说,小红书的广告营收在受到电商大厂“内卷”的同时,还有可能受到广告大盘整体增速放缓的冲击。

      截止目前,小红书共完成6轮融资。其中,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11月,融资金额达5亿美元,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老股东参投。小红书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约1300亿人民币),较上轮融资后估值翻了近一倍。

      在同类社区平台中,小红书的估值也是最高的:是微博市值的4倍,知乎市值的20倍,是B站的2倍多。手握流量密码的小红书,需要尽快讲出商业化的新故事。


    ]]>
    每日优鲜便利购被3千万收购,曾融资超10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文| 陈桥辉 王琳 tech星球

      每日优鲜便利购被3000万收购,曾融资超10亿

      Tech星球独家获悉,每日优鲜旗下便利购业务已经被收购。收购方为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巨头。

      据接近收购交易的关键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最终作价3000万被收购。目前,每日优鲜便利购还有1.4万台设备,在运营的有8000台左右,相当于每台设备价值2142元。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笔极其划算的收购,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无需拓展点位,运营好商品便可以有稳定的现金流。

      一位每日优鲜中层认为这个价格是“贱卖”,理由是根据天眼查显示,北京每日优鲜便利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共完成2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1.97亿美元,约合13.47亿人民币。

      Tech星球就此向每日优鲜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天眼查显示,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22年6月29日,法人代表为王安永。王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他曾在2017年3月9日成立名为“友朋 Yo! point”的企业。该公司为零售企业、售货机运营商提供稳定、高性价比的智能零售终端与高效、便捷的SaaS服务,曾获得华盖资本、猎豹移动等投资方的注资。

      据其官网介绍,“友朋”公司在国内市场上为超过1300家售货机运营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中粮可乐、中国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娃哈哈、统一、元气森林、天猫、京东、美宜佳、华润万家、大润发、来伊份、乐纯、绝味鸭脖、华住集团、洲际集团等品牌提供产品和服务。

      “友朋”成立的那一年,正是无人货架大火的一年,果小美、猩便利都是在那一年成立。经历过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疯狂融资后,2017年7月、8月,两个月内,无人货架领域公开的融资金额迅速超过25亿元,顶级投资机构悉数参与其中。

      也是在2017年,每日优鲜在内部孵化了无人零售项目: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他们计划依托既有的成熟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到建筑物内十米的近场零售。

      其实,每日优鲜便利购的这笔收购交易,也有迹可循。

      7月28日,每日优鲜内部宣布大裁员,关闭营收占比最大的极速达业务,但并未公布便利购业务的去向。当时,一位每日优鲜的前中层曾向Tech星球透露称,便利购之前单独融资,股东不允许输血主营业务即前置仓,现在应该账上还有钱。

      一家曾经的明星公司遭遇了如此巨大的变动,舆论哗然。

      8月1日,“友朋”创始人王安永在朋友圈转发了每日优鲜便利购公众号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到:近期针对于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传闻与便利购业务无关,即日起我司将对“便利购”业务相关负面新闻进行证据收集,对严重诽谤我司业务已经关停、倒闭等传闻追究法律责任!

      据一位仍在职的每日优鲜中层透露,7月中旬,王安永已经开始接手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

      8月22日,Tech星球在北京两处依然在运营的每日优鲜便利柜内下单,收款方已经从当初的“北京每日优鲜便利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

      8月21日凌晨4点,王安永在朋友圈分享了两张图片,王安永坐在核心位置,照片中的人比出大拇指或“胜利V”的手势。

    图片来源:王安永微信朋友圈。图片来源:王安永微信朋友圈。

      据知情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这是每日优鲜便利购最新的核心团队,未来用户很可能在每日优鲜便利购的货架上看到日化产品。

      目前,每日优鲜拖欠的员工工资还没有发放,供应商的巨额货款也遥遥无期,对于每日优鲜来说,这笔钱并不彻底解决他所面临的困境,但起码可以缓解一些燃眉之急。

      抖音产品负责人王京津离职

      Tech星球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抖音产品负责人Seven(王京津)已于近期离职。目前,在字节的内部组织架构系统中,已经查不到Seven的有关信息。

      对于该消息,Tech星球向字节跳动方面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据公开资料显示,Seven曾担任过腾讯新闻产品总经理、百度知识业务体系总负责人,有着丰富的产品经历。Seven于2020年9月加入字节跳动,担任过抖音多条业务线的负责人,随后,又担任过抖音的运营以及本地生活业务的负责人,向张楠报告,一度成为抖音的总负责人的潜在人选。

      但在2021年年底的抖音组织架构调整中,Seven的管辖范围缩减。据36氪报道,市场负责人支颖接管运营部门,直播负责人韩尚佑兼管本地生活业务,运营负责人yoyo向支颖汇报,本地生活负责人李然等向韩尚佑汇报,Seven实际负责的业务只剩产品。此次调整的直接原因与高层对抖音的工作成绩情况有关——这也反映在抖音的增长与本地生活业务的进展上。

      另据Questmobile统计的数据就显示,抖音主站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速在今年3月份几乎触底。抖音要想保持继续增长,需要在产品上有着新的突破,但从抖音近一年推出的新功能看,抖音未能找到基于功能更新带来的增长突破口。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抖音的增长乏力,或许成了Seven离职的原因之一。

      Tech星球注意到,实际上,抖音App从2021年开始,就不断地推出新功能,新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社交上,字节跳动CEO张楠曾表示,抖音的社交功能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用户的表达互动需求在抖音内部开始发酵,促进了抖音的社交。因此,抖音曾先后推出连线、视频通话、朋友等社交功能,通过这一些列的操作强化自身的社交属性,但并未取得较大的反响。

      近期,抖音推出虚拟社交功能“抖音仔仔”,类似此前在国内社交产品圈爆火的“啫喱”。这也被外界看作是抖音元宇宙社交的雏形,或在未来在抖音内打造元宇宙的社交概念,以此让抖音用户构建社交关系,但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来验证。

      可见,抖音App本身的增长还未找到突破的方向,产品的功能更新虽然让抖音的功能体系完善,服务体验上升,但并未给抖音App本身的增长带来更大的正向反馈。

      不同于产品侧,抖音的电商、本地生活业务正成为抖音App的新突破口,抖音推出了相配套的功能和入口,希望构建一个全新的娱乐+消费生态,用户不仅能够刷视频,也能在刷视频的同时购物、消费,将抖音App打造成为一个生活工具,目前来看,效果凸显。

      随着Seven的离开,抖音App在不久后或将会迎来新的产品负责人,未来是否会给抖音App带来新的气象,值得外界所关注。

      字节推出全新搜索引擎,悟空搜索对标夸克

      Tech星球独家获悉,字节推出全新的“悟空搜索”App,这款产品主打无广告搜索。

      Tech星球体验发现,悟空搜索App的设计简洁,首页的中间,设有悟空搜索栏,用户可以进行内容搜索和网址跳转,右上方可以进行二维码扫码,在搜索栏下方,则是悟空搜索推荐的18条信息内容。

      通过与今日头条内的头条搜索对比可以发现,悟空搜索的搜索结果内没有广告,显示的结果更加清爽,这点与夸克类似。

      图注:左图为悟空搜索的界面,右图为今日头条内“头条搜索”的界面。

      除首页外,悟空搜索还设置有快捷中心和多窗口功能,在快捷中心内,用户可以看到收藏的内容、历史记录和下载内容。多窗口功能则是存放多个内容窗口的地方,用户还可以开启无痕浏览功能,保护浏览隐私。

      总体而言,悟空搜索在功能上免除了广告的侵扰,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目前看是一款免广告的信息流产品。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字节推出这款全新的“悟空搜索”并不意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手机浏览器用户将突破7亿人。与此同时,下沉市场以及年轻消费用户的崛起,为手机浏览器市场注入增量要素。

      阿里旗下的夸克因为简洁无广告深受年轻用户青睐,搜索市场刮起了一阵“极简风”,而字节此次推出这款极简的搜索引擎,也是看中了年轻消费用户对极简风的追求,希望占据年轻用户市场。

      此外,悟空搜索的极简模式与今日头条的相对复杂,但功能多样的搜索模式形成了互补搭配,通过这样一套组合拳,能够更好地匹配不同用户,占领搜索市场。

      当然,悟空搜索还面临垂直细分领域以及兴趣搜索潮流的冲击,比如“知识搜索用知乎、生活搜索用小红书、旅行搜索用马蜂窝、八卦搜索用微博、购物搜索用淘宝”,大众对门户搜索的需求在降低。悟空搜索需要在信息内容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将有助于其在众多搜索产品中破圈。

      在搜索赛道上,字节推出“悟空搜索”,更多还是为了试水和探索,这为冲在头阵的今日头条(头条搜索)分担了一定压力。但是,悟空搜索由于主打无广告,这将极大牺牲其通过广告变现的能力。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不排除悟空搜索会向着“平台连接器”的方向发展,通过搜索为媒介,连接第三方平台,比如本地生活业务、电商业务,打造成为一个基于内容的消费工具,而这也是QQ浏览器以及手机百度等主流搜索产品,在尝试的变现方向。

      蜻蜓FM副总裁朱侃离职

      Tech星球独家获悉,蜻蜓FM副总裁朱侃于近期离职。根据其脉脉上实名认证的社交账号显示,朱侃于今年8月结束了在蜻蜓FM的工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先后在阿里、腾讯担任高级产品经理一职,后于2014年加入58安居客担任产品架构师,2017年正式加入蜻蜓FM。

      加入蜻蜓FM后担任产品总经理一职,之后升任蜻蜓FM全场景生态业务总经理,在“2019 全场景生态发布会” 上,朱侃认为,蜻蜓FM不仅能为版权方将成品音频内容在生态中进行精准铺货,更欢迎优质IP的版权方、主播与蜻蜓FM联合制作内容,优先获取流量曝光和商业分成。

      在担任蜻蜓FM副总裁期间,朱侃主要负责蜻蜓FM的站内外变现业务,业务范围包含TO C和TO B两块:

      TO C业务:负责蜻蜓FM APP的会员和单点付费业务,团队包含BD、运营、产品等子部门,为主站的营收负责。

      TO B业务:管理完整的事业部,团队包含BD、运营、产品、技术、内容引入部门;事业部专注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长音频内容变现服务,客户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BAT头部大流量APP,各大头部智能硬件厂商,为站外的营收负责。

      朱侃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以蜻蜓FM副总裁的身份,出席今年3月的蜻蜓FM与香河文广旅局合作签约仪式。据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报道,香河县文广旅局局长高立军和“蜻蜓FM”副总裁朱侃先生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
    净利润增长293.60%,安集科技七大产品平台获突破进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31日,安集科技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得益于成熟产品放量及多款新产品通过论证实现销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36.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86.0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554.0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3.60%。


    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各类新技术、新应用所需的定制化产品,形成了包括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衬底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新材料新工艺在内的七大产品平台,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突破:

    1.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的成熟产品在多家新建芯片制造厂作为首选打入客户端并准备量产,多款产品在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领域持续上量,在先进制程上持续验证,拓宽应用领域;

    2.氮化硅抛光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量产销售,使国内具备氮化硅抛光液产品自主供应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安集科技的介电材料抛光液产品平台的竞争力;

    3.钨抛光液在28nm逻辑芯片技术节点通过验证并实现销售,多个产品在不同的客户和技术节点进行测试验证,进展顺利;

    4. 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在国内领先的存储客户持续突破,多款新产品完成论证测试并实现量产销售;

    5.衬底抛光液产品平台发展快速,硅精抛液取得突破,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领先硅片生产厂完成论证并实现量产,部分产品已获得中国台湾客户的订单。为客户定制开发的用于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的抛光液,部分产品已获得海外客户的订单;

    6.碱性铜抛光后清洗液取得突破,在客户先进技术节点验证进展顺利,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抛光后清洗液产品平台。

    7.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持续发展,在与多家客户合作开发及验证中进展顺利,28nm技术节点刻蚀后清洗液持续上量,并成功进入中国台湾市场。

    8.新材料新工艺用抛光液快速拓展,安集科技与客户紧密合作,定制开发的碳抛光液实现量产销售;三维集成用系列抛光液(TSV,混合键合等)在与多个客户进行合作开发和测试验证,进展顺利;

    9. 结合客户需求以及公司技术平台,在电化学研究基础上,公司初步完成了电化学镀技术平台的建立,铜电镀液添加剂在先进封装领域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进展顺利。

    搭建电镀液技术平台,助力国产自主步伐

    电镀是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在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中,电镀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大马士革工艺、硅通孔工艺(TSV)、先进封装凸点工艺(bump)以及再分布线(RDL)工艺,实现金属互联。电镀液是实现电镀技术的关键材料。安集结合客户需求及现有技术平台,在电化学研究基础上,初步完成电化学镀技术平台的建立。

    电镀液系列产品的布局,是安集在横向拓展产品平台的重大迈步,未来安集将通过自研、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电镀液添加剂系列产品的推出和产业化,助力国内半导体制造用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供应能力的提升。

    安集科技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及其他特色工艺芯片,并已进入半导体行业领先客户的主流供应商行列。

    同时,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并确保战略供应,安集科技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以支持产品研发,并保障长期供应的可靠性。


    ]]>
    诺诚健华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研发管线进展顺利 商业化不断提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8月22日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和公司进展。

    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霁松博士说:“2022年中期报告恰逢我们诺诚健华成立七周年。尽管宏观环境充满挑战,我们排除万难继续凝心聚力踔厉奋发,2022年上半年在各个领域继续取得突破:奥布替尼2022年上半年实现医保后的销售放量;tafasitamab首方落地博鳌乐城,并在国内启动II期注册研究;我们持续加大源头创新和临床开发力度,已有11款药物推进至临床,希望这些创新药能够早日满足那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与渤健和Incyte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继续顺利往前推进……”

    主要财务业绩摘要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上涨142%,从2021年上半年的02亿元大幅上涨至2022上半年的2.46亿元,主要得益于奥布替尼纳入医保后的销售放量同比上涨115%,从2021上半年的1.01亿元猛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17亿元。

    • 研发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的85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74亿元,主要是因为更多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以及开展更多三期临床试验。

    • 不考虑汇率影响,公司亏损在报告期内由2021年上半年的33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86亿元。2022年上半年未实现的汇兑损失1.6亿元。

    • 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年底的50亿元微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65.19亿元。

    目前,诺诚健华已经建立了强大的产品管线,其中奥布替尼和tafasitamab处于商业化阶段,还有11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5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正在中国和全球进行30多项临床试验。

    血液瘤

    奥布替尼(BTK抑制剂)

    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多项针对血液瘤的注册及探索性临床试验

    • 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ND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国内尚无BTK抑制剂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MZL患者,期待奥布替尼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 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

    • 奥布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SLL) III 期注册临床试验正在中国进行,目前患者入组已过半。

    • 在美国,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 的 II 期注册临床试验预计将于 2022 年完成患者入组。

    • 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领域深度布局

      • 奥布替尼一线治疗DLBCLMCD 亚型注册研究已启动。

      • 2022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公布奥布替尼治疗DLBCL的真实世界研究,对于DLBCL MCD亚型患者,奥布替尼联合治疗方案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 从一线到二线及以上治疗DLBCL,公司拥有奥布替尼、tafasitamab、ICP-B02 和 ICP-490 在内多种药物组合,为这一侵袭性淋巴瘤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 奥布替尼联合抗PD-1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Ⅱ期研究初步结果在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发布。所有患者的疗效均可评估。ORR为 5%,其中完全缓解率(CR/CRu)为38.5%,部分缓解率(PR)为23%。该研究方案总体安全,耐受性良好。

    • 奥布替尼一线治疗MCL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开展。

    ICP-B04 (Tafasitamab)

    • 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在博鳌乐城开出首方,并在瑞金海南医院为一名符合条件的DLBCL患者完成国内首例注射使用。

    • 启动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在中国的II期注册临床试验。

    • 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获中国《202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II级推荐。

    • Tafasitamab新药上市申请已在香港提交,并将在澳门提交上市申请,一旦在香港或者澳门获批,这款创新药就可惠及大湾区患者。

    • 诺诚健华与Incyte的战略合作将为探索tafasitamab和奥布替尼以及诺诚健华其他管线联合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机会,也将增强诺诚健华在血液瘤和实体瘤领域的实力。

    ICP-B02 (CM355)

    • 诺诚健华和康诺亚合作开发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CM355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目前,CM355正在中国开展治疗CD20+B细胞血液瘤的临床研究。CM355特异性结合CD20阳性靶细胞和CD3阳性T细胞,将免疫T细胞招募至靶细胞周围,激活T细胞,诱导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TDCC)作用杀伤靶细胞,用于治疗CD20+B细胞血液瘤。

    ICP-490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靶向蛋白降解剂ICP-490新药研究(IND)申请获NMPA受理。ICP-490是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源自公司的分子胶平台。ICP-490将开发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包括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血液肿瘤疾病。

    ICP-248

    • 公司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IND申请获NMPA受理。ICP-248将开发用于单药或与BTK抑制剂等其他药物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等恶性血液系统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奥布替尼

    • 奥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效果

      • 在所有可评估的患者中,口服奥布替尼50毫克、80毫克和100毫克治疗的患者在第12周SLE反应指数-4(SRI-4)的应答率分别为0%(7/14)、61.5%(8/13)和64.3%(9/14),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SRI-4应答率为35.7%(5/14),这表明疗效呈剂量依赖性的改善趋势。

      • 观察到尿蛋白水平降低,以及免疫标志物的改善。

      • 奥布替尼治疗SLE的下一步临床研究设计处于最后的讨论阶段。

     

    • 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开展,患者入组进展至最后招募阶段。

    • 奥布替尼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II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即将完成患者招募。

    • 奥布替尼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II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启动。

    ICP-332

    • 新型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I期试验结果显示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ICP-332治疗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

    ICP-488

    • ICP-488的I期临床已完成第一个剂量组试验。ICP-488属于选择性TYK2(酪氨酸激酶2)变构抑制剂,作用于发挥调节作用的TYK2 JH2,开发用于治疗银屑病、SLE和炎症性肠病 (IBD) 等炎症性疾病。

    实体瘤

    ICP-192 (Gunagratinib)

    • 完成2毫克到26毫克的剂量递增研究,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

    • 20毫克剂量的gunagratinib对胆管癌患者显示较好疗效。根据ASCO公布的数据,在至少完成一项肿瘤评估的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5%,疾病控制率(DCR)为100%。

    • 明确定位将gunagratinib治疗胆管癌推入注册临床试验。

    • 正在中国推进gunagratinib治疗尿路上皮癌II期临床试验。

    • 正在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推进包括胃癌和头颈癌在内的篮子试验。

    ICP-723

    • ICP-723是第二代TRK抑制剂,克服第一代TRK抑制剂的耐药性。

    • 在 I 期剂量递增试验中,已完成1毫克至16毫克共8个剂量组的治疗,均未观察到DLT。

    • 在4毫克及以上剂量组,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各类实体瘤患者中,ORR为100%。

    • 明确定位即将在中国推入注册临床试验。

    • 研究中将增加青少年和儿童患者。

    • 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

    ICP-189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变构抑制剂ICP-189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ICP-189可用作单药疗法及/或和其他抗肿瘤药的联合疗法,旨在为肺癌、头颈癌及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ICP-189在中国和美国都已获批临床。

    ICP-033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ICP-033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ICP-033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主要针对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还可以解除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ICP-033计划单用或/和免疫疗法及其他靶向药联合治疗肝癌、肾细胞癌、大肠癌及其他实体肿瘤。

    ICP-B05(CM369)

    • 诺诚健华和康诺亚合作开发的靶向CCR8单克隆抗体CM369 IND申请获NMPA受理。CM369是一种抗趋化因子受体8(CCR8)单克隆抗体,是双方公司共同开发的潜在first-in-class药物,将开发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高发的晚期实体瘤,包括肺癌、消化道癌等。

    公司其他进展

    • 融资

    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 生产建设

    广州:诺诚健华广州药品生产基地商业化生产已正式获批,从6月30日起可用于生产奥布替尼片。这标志着诺诚健华正式开启了自主生产之路,将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北京:诺诚健华创新药基地已顺利举办开工奠基仪式,将用于建设公司总部大楼、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大分子生产基地,以支持公司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 权威证书

    凭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诺诚健华荣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作为专精特新的排头兵,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领航企业的后备军。

    奥布替尼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大政府部门权威认定,荣获 “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

    “展望2022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驱动创新 患者所需为本’的价值理念,不断加强我们研发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全球临床试验,同时积极探索国际业务拓展机会进一步释放我们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各界创造更大价值,”崔霁松博士说。


    ]]>
    联想ThinkPad X13s笔记本开卖:全球首发5nm骁龙8cx Gen3 售价7999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去年底,联想发布了骁龙8cx Gen3,是全球第一款采用5nm LPE工艺的PC处理器,主要面向轻薄型笔记本,号称能效比x86处理器高出最多60%。它拥有四个超大核X1 3.0GHz、四个大核A78 2.4GHz,性能比前代提升85%,同时Adreno 690 GPU性能提升60%,可运行1080p 120FPS游戏,AI算力提升3被超过29Tops,TDP 15W左右,典型续航时间可超过25个小时,还可搭配骁龙X65/X62/X55 5G基带。

    现在,第一款搭载骁龙8cx Gen3的笔记本正式上市了,它就是联想的ThinkPad X13s,价格为7999元。

    ThinkPad X13s是一款典型的商务本,轻至1.06kg,薄至13.4mm,接近一张A4纸的尺寸。

    得益于骁龙8cx Gen3的超低功耗,该笔记本采用了无风扇静音设计,AI算力则可以支持AI视频优化、AI频频降噪,还可以插入5G卡保持随时在线(送12个月流量)。

    电池容量不大只有49.5Whr,但标称可以提供26.2小时的超长续航,同时附带65W USB-C小型充电器,还可为手机、平板充电。

    13.3英寸LED触摸屏,屏占比87.17%,分辨率1920 x 1200(16:10),亮度300nits,典型色域100% sRGB。

    配置上还有16GB LPDDR4X-4266高频内存,512GB PCIe 4.0高速固态盘,500万像素红外摄像头(物理遮罩隐私保护),Wi-Fi 6E无线网卡,小红点键盘当然更是必不可少。

    接口倒是不多,只有两个USB-C 3.2 Gen2、一个3.5mm、一个5G SIM卡槽。

    PS:据曝料,华为MateBook E Go也会配备骁龙8cx Gen3,可能会在9月份随同Mate 50系列一起发布。


    ]]>
    暴雪剧透《暗黑破坏神4》付费系统:氪金不会影响平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自从《暗黑破坏神:不朽》依靠P2W(付费换取胜利)的模式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玩家就对正在开发,并且爆出有氪金内容的《暗黑破坏神4》充满了不安。现在,暴雪发布了《暗黑破坏神4》的季度更新内容公告,介绍了在正式上线后的相关内容以及玩法等信息,也打消了玩家心中的顾虑。

    根据公告,《暗黑4》将和《暗黑3》一样采用赛季制,每个赛季有全新的游戏特色和系列任务,在加入新挑战的同时讲述更多故事。

    同时,《暗黑4》的每个赛季都会有赛季通行证供玩家购买,这套通行证将为玩家提供付费货币以及角色外观装饰。

    付费货币可以用于在《暗黑4》的商城购买独有的皮肤外观,这些外观不会对游戏内的数值造成影响。

    对于玩家来说,一旦在商城中购买了某一职业的外观,那么这套外观将对同账号下所有同职业的角色解锁,无需反复购买。



    ]]>
    360数科第二季度营收41.832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3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消息,360数科(Nasdaq:QFIN)今日公布了该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360数科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41.832亿元(约合6.24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0.016亿元相比增长4.5%;净利润为人民币9.750亿元(约合1.45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5.479亿元,同比下降37%。

      根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华尔街1位分析师此前预期,360数科第二季度营收将达5.9004亿美元。财报显示,360数科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41.832亿元(约合6.245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运营亮点:

      - 截至2022年6月30日,360数科的数字平台已经在133个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1.979亿名有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与一年前的1.759亿名相比增长了1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拥有已获批信用额度的用户为4130万人,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3470万人相比增长了19.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成功提款的累计借款人总数(包括重复借款人在内)为2560万人,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230万人相比增长14.8%;

      - 2022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总共发放贷款14078969笔,总金额为人民币982.81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884.52亿元相比增长11.1%;

      - 在这些由金融机构发起的贷款中,采用轻资本模式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的贷款金额为人民币547.8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5.7%,与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496.38亿元相比增长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保留的未偿还贷款余额总计为人民币1504.90亿元,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75.59亿元相比增长28.0%;

      - 在上述未偿还贷款余额中,有人民币825.80亿元是在轻资本模式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的,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81.87亿元相比增长41.9%;

      - 2022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通过360数科的平台向小微企业发放了约人民币49亿元的信贷额度;

      - 22022年第二季度,360数科平台上金融机构发起的贷款的加权平均合同期限约为12.06个月,相比之下2021年同期为10.66个月;

      - 截至2022年6月30日,360数科平台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拖欠还款90天以上的拖欠率为2.62%;

      - 2022年第二季度,在360数科平台上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重复借款人的贡献为88.4%。

      主要业绩:

      - 360数科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41.832亿元(约合6.24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0.016亿元相比增长4.5%;

      - 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0.108亿元(约合1.50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8.531亿元;

      -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0.575亿元(约合1.57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9.204亿元;

      - 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4.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25.3%;

      - 360数科第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9.750亿元(约合1.45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5.479亿元;

      -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0.217亿元(约合1.5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6.152亿元;

      - 360数科第二季度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9.798亿元(约合1.46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15.476亿元;

      - 360数科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为23.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为24.4%。

      360数科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吴海生先生评论道:“尽管经历了非常严峻的宏观环境,以及上海和中国其他地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而采取的长期封锁和旅行限制措施,但我们还是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稳健的季度业绩,在此期间我们实现了关键的运营和财务目标。第二季度,贷款撮合和发起总额为人民币983亿元,同比增长约11%。大约56%的贷款是在轻资本模式、ICE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促成的,这使我们能够在继续追求长期可持续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的同时,降低一些短期风险。

      在本季度,我们继续努力优化用户基础,以降低整体信用风险和提高用户留存率。这些努力不仅使我们能够在其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推动更好的风险表现,还使我们得以在本季度进一步降低产品定价。第二季度,通过我们的平台发放和撮合的贷款的平均内部收益率远低于24%,符合利率上限的要求。第二季度,在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我们继续扩大与拥有全国性业务的大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

      在监管方面,作为领先的信用科技平台之一,我们一直在根据监管指导和时间表勤勉工作,对我们的业务进行必要的整改,并取得了关键的里程碑。我们注意到监管机构最近关于在平台运营的许多方面逐步将重点从整改转向常态化监管的言论,也看到了各种监管机构继续发表支持平台经济的声明,这也让我们感到鼓舞。

      首席财务官许祚立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中再次报告稳健的季度财务业绩,总营收达到人民币41.8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0.2亿元。该季度内,我们平稳渡过了新冠肺炎卷土重来和经济逆风的高峰。尽管在中国某些地区的封锁措施解除后,我们开始看到消费信贷出现温和复苏,但我们计划继续采取谨慎的方式来管理业务增长和风险。截至第二季度末,我们的总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14亿元,其中约人民币70亿元为非限制性现金,这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应对近期经济挑战的财务状况。”

      首席风险官郑彦先生补充道:“第二季度对风险管理提出了独特的挑战。一方面,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封锁措施阻碍了我们在中国某些地区的催收业务,导致本季度初30天催收费率较低。随着6月份封锁和其他旅行限制措施的放松,30天催收率明显回升。整体而言,第二季的30天催收率环比稳定在86%左右。另一方面,随着我们优化我们的风险模型并引入更多高质量的用户,我们借款人的整体风险状况继续改善。首日拖欠率由上一季度的5.2%进一步改善至4.9%,创下历史新低。总体而言,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们预计今年剩余时间的资产质量将继续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我们进一步渗透到更好的用户领域。”

      财务分析:

      营收:

      360数科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41.832亿元(约合6.24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40.016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43.200亿元。

      360数科第二季度来自于信贷驱动服务的净营收为人民币29.478亿元(约合4.40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24.047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29.206亿元。

      - 360数科第二季度来自于贷款撮合服务和服务费(重资本)的营收为人民币5.804亿元(约合866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5.407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5.614亿元。这项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是由于贷款的平均年期增加。

      - 360数科第二季度的融资收入为人民币8.196亿元(约合1.22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4.881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7.892亿元。这项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是由于资产负债表内平均未偿还贷款余额的增长。

      - 360数科第二季度来自于释放担保负债的收入为人民币15.245亿元(约合2.27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3.523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5.500亿元。这项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变化,主要反映了期内表外资本密集型贷款的平均未偿还余额的变化。

      - 360数科第二季度其他服务费营收为人民币2330万元(约合35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2360万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2000万元。这项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变化,反映了重资本模式下滞纳金的变化。

      360数科第二季度来自于平台服务的净营收为人民币12.354亿元(约合1.8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5.969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3.994亿元。

      - 360数科第二季度来自于贷款撮合服务和服务费(轻资本)的营收为人民币10.300亿元(约合1.53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3.987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0.989亿元。这项收入的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轻资本模式下贷款撮合量和平均价格的下降,环比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平均价格下降。

      - 360数科第二季度转介服务费为人民币1.354亿元(约合202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603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2.473亿元。这项收入的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转介服务的流量下降,但ICE相关费用的增加部分抵消了这一下降;环比下降则主要是由于通过ICE进行的贷款撮合量减少所致。

      - 360数科第二季度其他服务费为人民币7010万元(约合105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3790万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5320万元。这项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反映了来自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的费用增长。

      运营成本和支出:

      360数科第二季度总运营成本和支出为人民币31.724亿元(约合4.73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21.484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29.608亿元。

      - 360数科第二季度贷款撮合、发放和服务费用为人民币5.556亿元(约合83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5.580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6.149亿元。贷款撮合、发放和服务费用同比和环比下降,部分原因是运营效率有所改善。

      - 360数科第二季度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239亿元(约合185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8320万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038亿元。融资成本的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是由于来自ABS(资产支持证券)和信托的融资增长。

      - 360数科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人民币为6.151亿元(约合918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4.999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5.526亿元。销售和营销支出的同比和环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了一项更加积极主动的客户获取战略,重点是获取高质量用户。

      - 360数科第二季度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9390万元(约合14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393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223亿元。总务和行政支出的同比和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专业服务费用下降以及公司不断努力提高运营效率。

      - 360数科第二季度应收贷款准备金为人民币4.161亿元(约合621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2.470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4.912亿元。应收贷款准备金的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表内贷款增长。应收贷款准备金的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表内贷款小幅下降。

      - 360数科第二季度应收金融资产准备金为人民币1.037亿元(约合155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5850万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6050万元。应收金融资产准备金的同比和环比变化,反映了公司在评估与其基本贷款状况相称的拨备方面的一贯做法。

      - 360数科第二季度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准备金为人民币6340万元(约合95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007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5360万元。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准备金的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轻资本模式下的贷款撮合量下降。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准备金的环比增长,主要反映了公司在评估与其基本贷款状况相称的拨备方面的一贯做法。

      - 360数科第二季度或有负债准备金为人民币12.007亿元(约合1.79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619亿元,上一季度为人民币9.619亿元。或有负债准备金的同比和环比变化,反映了公司在评估与其基本贷款状况相称的拨备方面的一贯做法。

      运营利润和运营利润率:

      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0.108亿元(约合1.50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8.531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3.593亿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0.575亿元(约合1.57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9.204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4.113亿元。

      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4.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25.3%。

      360数科第二季度不计入所得税支出的盈利为人民币11.553亿元(约合1.72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9.532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3.908亿元。

      净利润和净利润率:

      360数科第二季度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9.798亿元(约合1.46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5.476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1.795亿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10.266亿元(约合1.53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6.149亿元,而上一季度为人民币12.316亿元。

      360数科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为23.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为24.4%。

      360数科第二季度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完全摊薄净利润为人民币6.12元(约合0.92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0数科第二季度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完全摊薄净利润为人民币6.42元(约合0.96美元)。

      360数科第二季度用于计算按照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净利润的加权平均基本美国存托股票数量为1.5581亿股。

      360数科第二季度用于计算按照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净利润的加权平均摊薄美国存托股票数量为1.5994亿股。

      季度股息

      根据公司的股息政策,360数科董事会已经批准发放每股普通股0.09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0.18美元)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股息,这笔股息预计将于2022年10月28日向截至2022年9月16日营业时间结束时为止的在册股东发放。

      业绩展望:

      鉴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360数科预计将继续采取谨慎的方式进行业务规划。因此,该公司将2022财年贷款撮合和发放量展望维持在人民币4100亿元至人民币4500亿元之间不变,同比增长15%至26%。这一展望反映了360数科的当前和初步的观点,未来可能会有重大变化。


    ]]>
    金山云迷途:组织动荡,巨额亏损,双重上市底气何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 文 | 周文猛

      编辑 丨 韩大鹏

      近三月以来,金山云一直负面缠身。从六月财报发布呈现出的持续亏损,到七月因被列入“预摘牌”名单被迫递交港股招股说明书,再到八月发布公告称CEO王育林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辞职。这家雷军堵了十年的上市公司,正一步步地陷入新的舆论漩涡中。

      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变得更加成熟冷静。反而是随着国资云、信创云等新兴云厂商的出现,以及字节、快手等互联网企业先后推出自有云业务,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排位竞赛当中。

      “国内Top 5的云厂商中,可能总会有1-2个变动的机会。”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变动之下,金山云的宿命将会是怎样的?而这背后,跟金山云一同的第三方独立云厂商们,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金山云迷途:组织动荡,亏损不断

      6月中旬,金山云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速近20%,超出市场预期。然而,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意,一季度,金山云净亏损5.548亿元,同比2021年同期净亏损3.822亿元,亏损进一步加剧。

      这不是金山云首次亏损,相比起此前长达十年的持续亏损,这一季度的亏损并不那么突出。据金山云此前财报,2017-2021年间,金山云分别亏损7.14亿元、10.06亿元、11.11亿元、9.62亿元以及15.89亿元。

      连年亏损背后,金山云的市场份额,也开始受到挤压。据IDC数据,从2017年上半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不断扩大,但金山云的市场份额从6.8%降至2.8%。

      2011年,雷军出任金山软件的董事长,紧接着在2012年,金山云成立。背靠着金山以及小米集团提供的资源及订单支持,金山云开启了快速的融资上市之路,至2020年5月,在先后完成了6轮融资之后,金山云自金山软件集团分拆并登陆纳斯达克完成上市。并在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大涨40.24%,股价上涨至23.84美元/股。

      然而很快,在经历了上市之后连续数月的股价上涨后,金山云最终在2021年2中旬迎来下跌。截至目前,金山云美股股价已低至3.24美元/股,较发行价跌超80%,总市值不足8亿美元。

      受美国监管政策及今年5月份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影响,投资人对于金山云美股表现失去信心在所难免,但对于长期亏损的金山云而言,通过美股市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减弱,意味着公司后续业务的扩张及整体经营,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金”压力。

      为突破投资人信心缺乏导致的美股融资难困局,7月27日,金山云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然而紧随其后,8月8日,金山云发布公告称,金山云CEO王育林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递交辞职报告,由公司董事、副董事长邹涛出任代理CEO。

      拟双重主要上市之初,曾经带领着金山云踏上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王育林却选择了离去,高层的变动不免引发外界担忧。事实上,金山云的人员变动不止高层,据脉脉平台用户爆料,从去年12月开始至今年6月,金山云便一直在持续裁员,裁员范围基本覆盖所有业务线。裁员数量达2千人,有的部门甚至直接被团灭。而裁员的原因则是因为,“公司持续亏损”。

      独立云厂商黄金时代“终结”

      2013年初,在金山云成立一年之后,王育林加入金山并担任金山云总裁一职。如今,伴随着王育林悄然离场,外界纷纷表示,“金山云的一个时代结束了”。事实上,这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整个云计算行业“独立云厂商黄金时代”的终结。

      2012年前后,随着智能手机引发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包括金山云、UCloud、青云QingCloud等在内的一批国内独立云厂商先后创立,它们几乎都选择押注与智能手机密切相关的直播、视频和游戏赛道,服务了诸如抖音、快手、拼多多等这一类客户。

      然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厂商越来越重视自有云的建设,这些原本属于第三方独立云厂商的云计算市场,正在被自建云业务的互联网厂商们抢走。

      8月上旬,快手发布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正式进军B端业务领域。这一举动被外界看做是快手即将做云的先兆。据快手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快手云服务业务已经处于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投入市场。”而在此之前,由于Tik Tok受海外政策影响,字节跳动顺势在国内推出了火山引擎,并在2021年底上线字节云服务。

      “一旦快手业务也全面转向自有云服务,留给独立云厂商们可供争夺的互联网大厂仅剩拼多多一家了,僧多粥少之下,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随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增速下滑,已经进入成熟之年的互联网行业,已没有太多的云客户可供开发。

      反映到财报上,包括金山云、UCloud、青云QingCloud等第三方独立云厂商在内的企业,在财报数据上的表现也不尽如意。在经历了2020年之前的短暂增长后,Ucloud的股价不仅一路狂跌,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增速也开始由正转负,从上一季度的18.17%,转为-25.73%。此外,青云科技也已经连续5年亏损,归母净利合计亏损8.8亿元。

      非互联网行业真的是突破口?

      互联网之外,开发更多传统行业以及政企行业客户,正演变为包括独立云厂商在内的所有云厂商的一大趋势。然而这一新兴的赛道之上,又有多少的机会是属于金山云等独立云厂商呢?

      在传统行业,虽然目前各大企业对于业务上云的认知正在变得越来越发深入,但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出于业务安全及稳定等方面的考量,各家推进业务上云的速度都比较慢。“传统行业对新技术接收慢,他们的业务上云推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对于业绩的拉动速度也不会很快体现。”在服务了美的、广汽等传统行业客户后,云宏科技内部人士李楠对新浪科技感慨道,“To B行业本就是一门慢生意”。

      与此同时,随着阿里云、华为云等厂商也开始将触角延伸到政企、传统行业等领域,这些企业所具备的由新产品、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上层应用软件等一体化的综合技术能力,也正在对体量更小、能提供服务更少的独立云厂商们造成新的冲击。

      此外,在面向政企、央国企等企业客群领域,由于这一类企业对于安全合规、数据管控方面的要求和一般的商业企业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云服务的要求也便不一致。这一背景下,大量的国资云以及信创云的出现,开始抢占并侵蚀了大量的云计算市份额,不仅仅是独立云厂商,就连阿里云、腾讯云这一类头部公有云厂商,面对国资云厂商的崛起,有时也显得束手无策。

    广告

      以天翼云、移动云以及联通云三家国资背景云厂商为例,在刚过去的2022年上半年,三大电信运营商云业务收入增速均超100%。其中天翼云收入281亿,同比增长100.8%;移动云收入234亿,同比增长103.6%;联通云收入187亿,同比增长143.2%。三家云厂商中,天翼云、联通云上半年收入已超2021年全年,移动云与2021年收入仅相差8亿。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最近的两个季度中,国内云计算市场份额第一的阿里云,市场增速仅20%左右,排名第二的腾讯云也仅30%左右。

      “最初阿里云、腾讯云起来时,是一些中小企业、个人或者一些中型企业先上云,他们只要云的功能可以满足需求而且便宜就上了。但现在的趋势是,国企央企大规模上云,他们更加强调安全可信合规,所以国资云、私有云、专有云市也更快速的发展了。”长期从事云计算行业分析研究的王涛对新浪科技表示。

      在王涛看来,在发展了十多年之后,国内的云计算行业不仅市场格局逐渐稳固,反而是大家的竞争越发的激烈了。“目前云计算市场中Top5的企业中,可能还会有1-2个变动的机会。”云计算市场的终局未定,整个行业仍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激烈的竞争之下,持续亏损同时又迎来高层和基层人员大幅变动的金山云,可还再托得起港股市场投资人们的信心?


    ]]>
    《艾尔登法环》全球销量破1660万份 万代业绩再创新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外媒gamebiz报道,万代南梦宫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2022年4月-6月),旗下高人气游戏《艾尔登法环》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660万份!根据财报的文件显示,万代南梦宫本季度营业额达2160亿日元,同比增长21.5%;经常利润为512亿日元,同比增长78.3%;净利润达370亿日元,同比增长77%。营业额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业绩的上涨来自游戏业务的销售的强劲势头,其中《艾尔登法环》最为突出,而其他IP如《偶像大师》《龙珠》《海贼王》等系列都有着不错的贡献。

    相比游戏业务的强劲势头,模玩业务本季度成绩平平,相较于去年同期利润下降了0.9%。

    面对整体业绩的上升趋势,万代南梦宫将全年的预期也进行了稍微的上调。



    ]]>
    三地消协建议小天才根除不良内容App 停售相关平板电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北京市消协网站消息,18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地消协)与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天才公司)召开“小天才T1儿童平板电脑问题整改沟通会”。对三地消协组织提出的整改建议,小天才公司代表当场承诺全部接受,三地消协对小天才公司及时纠错整改的态度表示肯定。

    7月11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了小天才T1儿童平板电脑应用商店可下载含有不良内容的游戏、漫画等App问题。7月18日,三地消协联合约谈了小天才公司并向其发出《查询函》,要求其在7月28日前对八个方面的问题做出答复。7月27日,小天才公司进行了回复,称“对于此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深感自责。连日来公司各部门加班加点深入调查,秉持对应用商店不合规应用程序零容忍的态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收到回函后,三地消协组织相关专家就此事件进行了多次商议。

    在8月18日的整改沟通会上,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晓军向小天才公司代表宣传并讲解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有关法律法规,强调了小天才T1儿童平板电脑所下载App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及其行为的危害性。

    2022年度京津冀消费维权联盟轮值秘书长、河北省消保委秘书长王守用代表三地消协向小天才公司提出整改建议,要求其于8月28日前将整改报告复函三地消协。

    整改建议主要内容包括:

    建议小天才公司公布通告。在其官方渠道、《中国消费者报》及三地消协组织微信公众号分别刊登《通告》,以回应社会对此事件的关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可下载含不良内容App情况出现的贵司责任、应急措施及下一步整改方案、贵司对此事的认知及向广大消费者真诚致歉。

    建议采取根治措施,堵塞使用漏洞。采取远程下载等方式立即对已售出涉事产品软件系统进行升级,采取根除措施,保证未成年人没有机会使用成人App,并保证成人App的合法合规性;采取有效手段,保证已售出涉事产品的使用者不能使用已经下载到平板电脑中的含不良内容App。同时,在官方渠道刊登具体实施措施。

    建议停止销售经营。在彻底根除含有不良内容App下载到平板电脑中的可能之前,未售出的库存同型号平板电脑不进行销售。

    建议暂停相关宣传。在彻底堵塞一切“漏洞”、切实保证内容合法合规并充分符合儿童特点之前,暂不使用含有“儿童平板电脑”、“专为孩子设计的平板”、“精选优质内容,每个内容上架前均需安全检查”等相关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建议与消协组织建立投诉直通渠道。对消协受理的有关“小天才”的投诉要做到提级处理,积极响应、快速解决。

    小天才公司代表接受三地消协的整改建议,感谢《中消报》及京津冀三地消协的监督。他表示,公司已暂停该型号产品的销售,并展开全量回查处置存疑程序,对确认违规App立即下架永不上架,对已经下载的不良应用进行封禁。紧急发布新系统版本,优化家长端管控、应用程序管控功能,家长端App增加“远程安装”功能。同时,建立24小时客服热线、官方小程序专属客服等多种途径,快速受理家长及用户的举报和建议。他承诺,公司将持续加强应用程序内容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平台管理责任,完善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中新财经)


    ]]>
    网易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Q2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15%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18日下午消息,网易(Nasdaq: NTES;HKEX: 9999)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网易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32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为46.666亿元(6.967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43.940亿元和35.418亿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来自持续运营的的净利润为54.098亿元(8.077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51.176亿元和42.279亿元。

      财报显示,网易游戏和相关增值服务净营收为181.398亿元(27.0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86.418亿元和157.748亿元。


    ]]>
    Cell Impact将安装流场板示范生产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Cell Impact AB(纳斯达克第一北方增长市场代码:CI)将与日本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CC株式会社合作,在日本建立Cell Impact Forming™流场板示范生产线。

    Cell Impact Forming - frontal
    Cell_Impact_AB_frontal

    几年来,Cell Impact一直在日本开展流场板客户开发项目,日本是燃料电池和电解设备的重要市场。日本市场也是世界上需求最大的市场之一,要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需要远见卓识和系统化工作。在此背景下, Cell Impact Japan Inc.于2021年初成立,旨在更好地满足市场要求并加强公司的营销能力。 

    Cell Impact非常高兴地宣布,该公司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件供应商FCC株式会社合作,将在位于日本滨松市的FCC下属场所安装一条Cell Impact Forming流场板生产线。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项目将向现有和潜在客户展示Cell Impact的可扩展、环保和经济高效的流场板形成和生产技术。

    FCC株式会社运营官Yoshifumi Fuchigami表示:"F.C.C认为Cell Impact Forming是生产流场板的独特且经济高效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我们很高兴与Cell Impact建立了一个联合团队,在日本开展生产示范活动,让燃料电池行业更多地了解这项有前景的技术。"

    Cell Impact Japan Inc.董事总经理Shigeru Nakagawa表示:"我们很高兴与FCC这家拥有尖端制造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真正专业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有机会和该公司一起在日本展示Cell Impact成形技术的益处。

    Cell Impact首席执行官Pär Teike总结道:"FCC对这个行业有着浓厚兴趣,在他们的帮助下,相信我们会极其出色地开展示范生产。"

    位于FCC的Cell Impact Forming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关于Cell Impact

    Cell Impact AB(publ)是一家面向燃料电池和电解制造商的先进流场板的全球供应商。该公司开发了一种用于高速成型的独特方法Cell Impact Forming™并获得了专利,与传统的成形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显著的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 Cell Impact Forming是一种环保型成形技术,无需用水,且耗电很少。 

    Cell Impact在纳斯达克第一北方增长市场上市,FNCA Sweden AB是该公司的认证顾问(CA)。 联系信息:+46 8-528 00 399 或 info@fnca.se。

    Cell Impact Forming - side
    Cell_Impact_AB_side


    ]]>
    The Trade Desk™公布2022财年Q2财报 营收同比增35%至3.77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全球领先的广告科技公司The Trade Desk™(纳斯达克:,以下简称TTD)于近日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财季业绩。

    The Trade Desk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ff Green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在本财年第二财季取得优秀成绩,收入较去年增长达35%,超越全球程序化广告整体的增幅。 全球越来越多的顶尖品牌正与我们签署全新合约或扩展长期合作,这体现了我们有别于封闭平台所带来的创新及价值。 这样的增长趋势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所有市场环境,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我们也在身份标识、智能大屏 (CTV)、零售媒体和优化供应链等关键领域进行投资,驱动未来发展。在这些领域,我们在第二财季都已和许多世界领先的出版商、新闻媒体、零售商和科技企业签署并建立 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

    业绩亮点如下:

    • 第二财季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35%至3.77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测的3.65亿美元。 TTD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营收增幅也显著领先于同业竞争者。

    • 调整后每股收益(Adjusted EPS)为0.2美元,符合分析师预期。

    • TTD预期第三财季收入至少达3.85亿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调整后约1.4亿美元,高于分析师目前预测。

    • 稳健的客户留存率:第二财季客户留存率保持在95%以上,与过去8年持平。

    • 智能大屏极速增长:智能大屏不仅是TTD增幅最快的广告渠道,也促进了整个数字广告生态圈的发展变化。这是因为广告主意识到封闭平台的传播限制,并看到开放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平台带来更多机会和优势。

    • Unified ID 2.0(UID 2.0)不断获得行业支持与合作:由TTD率先提出的互联网身份标识符Unified ID 2.0 持续带来里程碑式的进展。


      • 迪士尼宣布推动旗下的Audience Graph与Unified ID 2.0整合,进一步促进广告主通过包括ESPN、ABC和Hulu在内的优质媒介资源触达受众。

      • AWS宣布其云平台支持Unified ID 2.0,帮助AWS的客户轻松部署Unified ID 2.0运营商服务。

      • 拥有《纽约》杂志、SB Nation及The Verger的数字媒体公司Vox Media,发布了自有供应方平台Concert SSP并宣布完成整合Unified ID 2.0。

    • 扩展合作关系:TTD宣布与Albertsons Media Collective进一步扩展合作关系。 Albertsons Media Collective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Albertsons Companies旗下的零售部门,现已成为TTD零售媒体领域的最新合作伙伴,推动品牌将广告活动与销售相结合。

    • 行业认可:TTD近期被列入《财富》“未来50强”, 该名单旨在表彰最具长期增长潜力的创新公司。


      • 荣获2022年Gartner® Peer Insights™广告技术客户选择奖

      • 荣获2022年 BIG科技产品类创新奖(Solimar)

      • 2022年媒体和广告技术领域杰出女性

      • 入榜《财富》“未来50强”及“2021年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被Gartner广告技术 Magic Quadrant认可为“最具前瞻性”及 “执行能力”

      • 获评The Software Report “2021 Top100软件公司”

      • 获得Adweek读者精选之最佳技术奖(需求方平台和年度创新者类别)

      • 入选福布斯“全球2000大上市企业”

      • 获得《财富》“2021最佳中型工作场所”荣誉


    ]]>
    中通快递发布2022 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纽交所代码:ZTO 及香港联交所代号:2057)(“中通”或“本公司”)今天公布其截至2022 年6 月30日止第二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1]。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但本公司在维持优质的服务及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仍实现7.5%的包裹量增长,并将市场份额扩大2个百分点至23%。调整后净利润[3]增长38.2%至人民币1,758.7百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人民币3,780.8百万元。

    2022年第二季度财务摘要

    • 收入为人民币8,656.7 百万元(1,292.4 百万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7,325.1 百万元增长18.2%。

    • 毛利为人民币2,202.8 百万元(328.9 百万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1,673.6 百万元增长31.6%。

    • 净利润为人民币1,758.7 百万元(262.6 百万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1,272.2百万元增长38.2%。

    • 调整后息税折摊前收益[2]为人民币2,892.0百万元(431.8百万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2,125.7 百万元增长36.0%。

    • 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758.7 百万元(262.6 百万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1,272.2 百万元增长38.2%。

    • 基本及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美国存托股」[4])收益为人民币2.23 元(0.33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1.56 元增长42.9%。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调整后基本及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5]为人民币2.23元(0.33 美元),较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1.56元增长4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3,780.8 百万元(564.5 百万美元),而2021 年同期为人民币1,932.4 百万元。

    2022年第二季度经营摘要

    • 包裹量为62.03亿件,较2021年同期的57.72亿件增长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揽件╱派件网点数量为30,900余个。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直接网络合作伙伴数量为5,800余个。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自有干线车辆数量为约11,000辆。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11,000辆自有车辆中有9,250余辆为车长15至17米的高运力车型,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为约9,200辆。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分拣中心间干线运输路线为约3,700条,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为3,650余条。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分拣中心的数量为98个,其中87个由本公司运营,11个由本公司网络合作伙伴运营。

    (1)  随附本盈利发布之投资者关系简报,请见 http://zto.investorroom.com

    (2)  调整后息税折摊前收益为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其定义为不包括折旧、摊销、利息开支及所得税费用的净利润,并经进一步调整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如处置股权投资及附属公司的收益)。管理层旨在通过该指标更好地反映实际业务运营。

    (3)  调整后净利润为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其定义为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及非经常性项目(如处置股权投资及附属公司的收益)和相关税务影响的净利润。管理层旨在通过该指标更好地反映实际业务运营。

    (4)  每一股美国存托股代表一股A类普通股。

    (5)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调整后基本及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其定义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调整后净利润分别除以基本及摊薄美国存托股的加权平均数。

    中通快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先生表示,“尽管上半年疫情反复以及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中通的业务量和利润仍增长强劲。包裹量达到62亿件,市场份额增长2.0个点到23.0%。在保持优秀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同时,调整后净利润增长38.2%至人民币18亿元。作为首批复工复产的快递企业,中通充分把握增长势头,通过利用自身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产能优势加速业务量增长。我们的降本举措持续取得成效,标准化运营和数智化管控使得我们不断优化全链路的经济效益。”

    赖先生补充道,“尽管市场短期内仍存在挑战,但快递业潜力大、韧性足的特征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在关注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的同时将继续发挥核心竞争优势。我们过去的成绩得益于中心和中心之间的链接做得好,未来我们将逐渐减少快件分拨次数,加速末端建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我们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提升转运平台的运营效益,这对于我们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和增长至关重要。”

    中通快递集团首席财务官颜惠萍女士表示,“随着价格竞争放缓,我们的核心快递业务单票价格同比增长10.5%即13分。我们持续发挥运营效益,弱化劳动力成本和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继续保持高效健康的成本结构,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0.1个点到5.3%。经营性现金流增长95.7%至38亿元。资本开支为15亿元,我们会根据需求适当调整投资计划和节奏。”

    颜女士补充道,“多年来,行业规模巨幅增长,但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价格下行。中通在本季度进一步扭转这一趋势。业务量增速高于行业增速9个点,净利润38.2%的增速比业务量增速快四倍。接下来,我们将专注自身,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同时支持和赋能网络合作伙伴以改善其盈利质量,这将从根本上保障我们全网未来多年的可持续发展。”

    2022 年第二季度未审计财务业绩


    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1年


    2022年


    2021年


    2022年


    人民币


    %


    人民币


    美元


    %


    人民币


    %


    人民币

    美元

    %


    (以千元计,百分比除外)

    快递服务

    6,652,936


    90.8


    7,931,608


    1,184,158


    91.6


    12,325,745


    89.3


    15,151,869

    2,262,114

    91.5

    货运代理服务

    313,553


    4.3


    329,959


    49,262


    3.8


    806,540


    5.8


    661,044

    98,691

    4.0

    物料销售

    314,131


    4.3


    349,683


    52,206


    4.0


    574,311


    4.2


    631,754

    94,318

    3.8

    其他

    44,440


    0.6


    45,427


    6,782


    0.6


    91,001


    0.7


    116,060

    17,328

    0.7

    收入总额

    7,325,060


    100.0


    8,656,677


    1,292,408


    100.0


    13,797,597


    100.0


    16,560,727


    2,472,451


    100.0

    收入总额为人民币 8,656.7百万元(1,292.4 百万美元),较 2021 年同期的人民币 7,325.1 百万元增长 18.2%。核心快递服务收入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18.8%,该增长是由于包裹量同比增长 7.5%及单票价格增长 10.5%的综合影响所致。货运代理服务收入较 2021 年同期增长5.2%,是由于疫情之后跨境电商需求和定价逐渐趋于常态化所致。物料销售收入主要包括电子面单打印所需的热敏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1.3%。其他收入主要由金融贷款业务组成。


    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1年


    2022年


    2021年


    2022年


    人民币


    收入百分比


    人民币


    美元


    收入百分比


    人民币


    收入百分比


    人民币

    美元

    收入百分比


    (以千元计,百分比除外)

    干线运输成本

    2,763,264


    37.7


    3,029,904


    452,353


    35.0


    5,297,177


    38.4


    5,983,896

    893,372

    36.1

    分拣中心运营成本

    1,612,704


    22.0


    1,891,440


    282,384


    21.8


    3,124,074


    22.6


    3,771,806

    563,115

    22.8

    货运代理成本

    266,229


    3.6


    307,005


    45,835


    3.5


    702,621


    5.1


    614,906

    91,803

    3.7

    物料销售成本

    98,141


    1.3


    119,886


    17,899


    1.4


    172,716


    1.3


    202,789

    30,276

    1.2

    其他成本

    911,080


    12.6


    1,105,620


    165,064


    12.9


    1,730,834


    12.5


    2,165,029

    323,231

    13.1

    营业成本总额

    5,651,418


    77.2


    6,453,855


    963,535


    74.6


    11,027,422


    79.9


    12,738,426


    1,901,797


    76.9

    营业成本总额为人民币 6,453.9 百万元(963.5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5,651.4百万元增长 14.2%。

    干线运输成本为人民币 3,029.9百万元(452.4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2,763.3百万元增长 9.6%。单位运输成本增长 2.0%,是由于柴油价格飙升及新冠疫情再度爆发期间包裹量下降抵消了高运力牵引车的使用增加、路线规划改善使得装载率提高所带来的运输效率持续提升所致。我们自有运营的高运力车辆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1,100 辆。

    分拣中心运营成本为人民币 1,891.4 百万元(282.4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1,612.7 百万元增长 17.3%。该增长主要包括(i)工资上涨及被自动化驱动的效益提升部分抵消所共同导致的相关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币 140.2 百万元(20.9 百万美元);及(ii)自动化分拣设备数量及场地建设增加导致折旧及摊销成本增加人民币 105.5 百万元(15.8 百万美元)。截至 2022 年 6月30日,有 431套自动化分拣设备投入使用,而截至 2021 年 6月30日为 361 套。

    物料销售成本为人民币 119.9 百万元(17.9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98.1 百万元增加 22.2%。该增长包括为提升品牌形象而进行的统一着装所带来的工服支出。

    其他成本为人民币 1,105.6 百万元(165.1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911.1 百万元增长 21.4%。该增长主要为(i)扩展末端业务的成本增加人民币 62.8 百万元(9.4 百万美元);(ii)信息技术相关成本增加人民币 51.8  百万元(7.7 百万美元);及(iii)服务企业客户的成本增加人民币 44.5 百万元(6.6 百万美元)。

    毛利为人民币 2,202.8 百万元(328.9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1,673.6 百万元增长 31.6%,是由于业务量和单票价格增长以及稳健的成本结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 22.8%改善至 25.4%。

    总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217.3 百万元(32.4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218.0 百万元。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人民币 456.9 百万元(68.2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394.0  百万元增长 16.0%,主要是由于薪酬及福利增加。

    其他经营收入净额为人民币 239.6 百万元(35.8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176.0 百万元。其他经营收入主要包括(i)政府补贴及税费返还人民币 145.8 百万元(21.8 百万美元);及(ii)增值税加计扣除人民币 56.6 百万元(8.4 百万美元)。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 1,985.5 百万元(296.4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1,455.7 百万元增长 36.4%。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 19.9%升至 22.9%。

    利息收入为人民币 118.5 百万元(17.7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102.4 百万元。

    利息费用为人民币 23.1 百万元(3.4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33.8 百万元。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人民币 13.6 百万元(2.0 百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人民币 32.3 百万元,其反映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使用出售银行基于市场情况估计的赎回价评估)。

    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 438.2 百万元(65.4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254.9 百万元。 整体所得税率较去年同期增长 3.4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适用税率为 25%的地方经营主体的税收承诺占比相较于适用高新技术企业 15%优惠税率的总部经营主体提升所致。

    净利润为人民币 1,758.7 百万元(262.6 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1,272.2 百万元增长 38.2%。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基本及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人民币 2.23 元(0.33 美元),去年同期的基本及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人民币 1.56 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基本及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调整后收益为人民币 2.23 元(0.33 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1.56 元。

    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 1,758.7 百万元(262.6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1,272.2 百万元。

    息税折摊前收益[1]为人民币 2,892.0 百万元(431.8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2,125.7 百万元。

    调整后息税折摊前收益为人民币 2,892.0 百万元(431.8 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2,125.7 百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 3,780.8 百万元(564.5 百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人民币 1,932.4 百万元。

    (1)  息税折摊前收益为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其定义为不包括折旧、摊销、利息开支及所得税费用的净利润。管理层旨在通过该指标更好地反映实际业务运营。

    前景展望

    基于当前市场条件和运营情况,本公司保持之前作出的年度业务量指引,预计 2022 年的全年包裹量将在 249.6-258.6 亿件的区间,同比增长 12%-16%。该估计基于管理层的当前初步观点,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回购公司股份

    于2018 年11 月14 日,本公司宣布一项股份回购计划,据此,中通获授权于其后的18 个月期间内以美国存托股的形式购回最高总价值为5亿美元的自身A 类普通股。于2021 年3 月13 日,本公司董事会批准将正在实施的股份回购计划延长至2021 年6 月30 日。于2021 年3 月31 日,董事会批准股份回购计划的变动,将可能回购的股份总价值由5 亿美元增加到10 亿美元,并将有效期延长两年,直至2023 年6 月30 日为止。本公司预期回购资金来自其现有的现金余额。截至2022 年6月30 日,本公司以平均购买价25.21 美元(包括回购佣金)购买共计36,074,242 股美国存托股。


    ]]>
    盲盒行业迎来新规范堵住营销漏洞成关键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罗茂林

      盲盒行业迎来新的规范。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龙头公司将如何应对?就市场关心的一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泡泡玛特以及多位相关专家。

      盲盒行业将有全国性规范指引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此次规范指引对盲盒的类型、定价、抽取概率乃至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泡泡玛特回应记者称,盲盒是潮玩行业流行的一种销售形式,规范指引的出台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监管层面给出明确的指导,能让规范经营的公司有更清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是征求意见阶段,我们也会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建言献策,相信行业能够在监管的指引下越来越规范,做到良性有序发展,推动中国潮玩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于盲盒行业的规范指引,此前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出过一份地方性指引,此次的指引是国家市场监管层面出台的。”盈科网络数据安全合规中心副主任郭卫红告诉记者,目前规范指引还是征求意见稿,等正式发布后,盲盒领域在全国范围就有了政策基础,各地无特殊情况可以直接遵照这个指引对盲盒市场进行规范引导。

      郭卫红认为,规范指引本身依据多部上位法,因此违反指引的行为还可以由相关上位法进行处罚和规制,这对于明确行业发展红线具有着重要意义。“之前市场上存在借‘盲盒’名义掩盖非法经营目的的参与者,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规范指引能够帮助真正以盲盒为主业的企业,在法律规制下展开合规经营。”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价格相关条款,郭卫红认为,此次全国性指引相较于上海区域性政策有明显调整优化。“相关条款其实对于两种场景进行了约束,其一便是同款盲盒产品转明盒销售的加价行为。”郭卫红指出,此前许多商家在推出盲盒的同时,也提供了同款产品的明盒版本,后者售价显著高于前者。“同一个东西,盲盒成为加价的手段,这一行为肯定是不被规范指引所鼓励的。”

      “之前有部分商家可能会用盲盒手段销售商品,原来产品可能只有一两千元,打包成盲盒后售价变成了五六千元。”郭卫红介绍道,这种原价与销售价格差距过大的行为,如今在新的规范下可能构成哄抬物价或价格诈骗,“建议盲盒商品的价值不能远低于盲盒的售价”。

      门槛提高加速出清

      “盲盒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内潮玩头部公司泡泡玛特首次提出,并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沙利文执行总监朱一鸣认为,2019年被称为中国盲盒的元年,随着盲盒潮玩的火爆,这种形式也被越来越多行业借鉴,“其中有些企业以盲盒之名,行欺骗消费者之实”。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各类商家频频打出盲盒概念牌,用福袋、大礼包等形式向消费者倾销库存。

      “尤其是各种季末,用一两件很贵的爆款做诱饵,其实大部分礼包里都是积压的库存。”一位电商从业者告诉记者,此前市面上大量的礼包内容与价格完全不成正比。手段一旦被滥用,消费者的权益就受到侵害。

      “此次规范指引无疑将会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朱一鸣认为,在此背景下,盲盒或将摆脱沦为营销手段的命运。“比如规定对于盲盒类型、抽取程序概率的要求,都会增加进入者的成本,再加上对于盈利的限制,将加快尾部不规范小厂商的出清,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

      “此次规范指引对行业的诸多流程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这是非常重要的。”头豹研究院消费行业高级分析师成祺认为,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对盲盒二级市场提出了规范,要求不囤货、不炒作等,这对于盲盒市场的健康运行尤为重要。

      “人为炒作,饥饿营销,是目前市场上很多不规范的小厂商常用的手段。”成祺表示,从长远来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于行业头部公司而言是一次利好,“有利于头部企业经营发展,同时加速依靠炒作等手段获利的经营者的出清”。

      对于市场关注的泡泡玛特,一位接近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规旨在治理行业无序行为,“对于像泡泡玛特这样的头部公司来说,经营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

      “总体来看,规范指引重点指向价格、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龙头企业来说,不合规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郭卫红认为,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盲盒价格必然会与商品本身价值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控制这个差距成为未来行业监管的重点。规范指引须要兼顾消费者权益和企业经营秩序。


    ]]>
    腾讯二季度净利同比下滑17% 上半年处置投资获收益238.63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报记者 谢若琳 李豪悦

      8月17日盘后,腾讯发布2022年二季度与上半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腾讯二季度实现营收1340亿元,去年同期约1383亿元,同比下滑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后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滑17%,环比上升了10%。

      综合来看,腾讯上半年营收2695亿元,同比下滑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后净利润537亿元,同比下滑20%。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腾讯的这份财报在意料之中。游戏相关业务的下滑比较明显,主要是新品没有跟上。”

      在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对于近期关于“腾讯抛售美团股份”的传闻,腾讯高管回应称,“有关出售美团股份的新闻报道并不准确。”

      财报显示,上半年,腾讯处置投资公司的收益净额为238.63亿元。

      “目前腾讯的股价和投资组合价值被严重低估。对于投资和减持方面的决定,腾讯的重点一直是合理分配资金。腾讯在投资方面非常谨慎,会持续投资,也会考虑对哪些标的进行减持。”腾讯高管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当前投资账面价值很不错,未来会考虑以更多形式让股东受益。”

      新增版号缺席

      腾讯游戏收入下滑

      从收入构成来看,今年二季度,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7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20亿元进一步下滑;其中,本土市场游戏收入318亿元,同比下降1%;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1%。

      本土游戏方面,就单个游戏而言,《王者荣耀》、《天涯明月刀手游》及《英雄联盟》收入下滑,而《英雄联盟手游》、《重返帝国》及《金铲铲之战》等最近推出的游戏收入增加。

      腾讯在财报中表示,本土游戏市场经历了调整期,面临一系列过渡性的挑战,包括大型游戏发布数量下降、用户消费减少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实施等。

      一位专注TMT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腾讯游戏收入下滑与上半年全球游戏行业低迷态势呈正相关。

      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用户规模也略有缩小。据游戏工委会报告,2022年1月份至6月份,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77.89亿元,同比下降1.80%,这是七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其中,第二季度国内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同比下跌7%;国际方面,根据Sensor Tower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游收入412亿美元,同比下降6.6%。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除市场压力外,版号也限制了腾讯游戏的长期扩展。据记者统计,自从今年4月份游戏版号恢复发放后,已有241款游戏获得版号,但腾讯始终缺席。

      数实经济板块崛起

      研发投入150.1亿元

      另外,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数实经济板块)二季度的表现亮眼,实现收入422.08亿元,占比32%。

      张毅表示,未来12个月乃至18个月内,腾讯的增长点应该在两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因为腾讯在过去的一个季度,明显发力金融领域,主要是借助微信支付,以及相关服务配套,做了一些动作;二是在视频号方面,目前短视频平台抖音已经走出一条路,而视频号还未大规模商业化,从目前朋友圈和视频号的用户停留时间来看,视频号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也是业绩增长新亮点。

      自2018年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后,数实经济板块首度现身财报,其后该收入占比一路提升,2019年一季度的从25%提升到2021年以来的30%以上。至此,腾讯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实现并趋发展,形成稳定的增长“双引擎”。

      TO B业务跻身“双引擎”背后,离不开腾讯对研发的持续加码,第二季度研发投入达到150.1亿元,同比增长17%。

      底层技术能力提升也带动了业务加速上云动作,包括QQ、视频号、腾讯会议等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在二季度实现全面上云。近三年来,腾讯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核,累计节省成本超过30亿元,企业服务毛利率环比提升。

      此外,研发还推动腾讯构筑了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音视频、安全等“自研产品”矩阵,以及AI、医疗、5G、量子、安全等领域的“创新科研”矩阵。


    ]]>
    芒果超媒上半年净利超11亿元 芒果TV会员营收持续增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报记者 何文英

      8月17日晚间,A股长视频“独角兽”芒果超媒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7.14亿元,同比下降14.50%,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降17.95%。

      芒果超媒董秘吴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会员及运营商业务都保持较好增长,营收下降主要受广告影响,去年《乘风破浪的姐姐2》创下平台招商记录,同期广告收入基数相对较高。今年受宏观经济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告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芒果超媒二季度业绩明显强于一季度。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5.91亿元,环比增长14.93%,归母净利润6.83亿元,环比增长34.64%。

      一位长期跟踪芒果超媒的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行业整体陷入亏损、降本增效的前提下,芒果超媒持续加大内容投入有望带来较好回报,随着下半年优质自制内容的持续上线,预计公司将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优质自制内容不断档

      今年上半年,芒果超媒旗下长视频平台芒果TV自制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乘风破浪3》实现了口碑流量双丰收。《声生不息·港乐季》多期节目在CSM全国网及香港特区稳居同时段节目收视率第一位,被称赞为“大湾区文化融合风向标”。《乘风破浪3》累计播放量超60亿次,再创平台历史新高,整体热度更是超过了第二季。

      “同步在录的还有综N代《中餐厅6》《密室大逃脱4》等。”据吴俊介绍,这些综艺目前已陆续上线,芒果TV优质自制内容呈线性排播。

      除了S级综艺节目外,芒果TV多部“小而美”的综艺内容也先后出圈,从《欢迎来到蘑菇屋》到《快乐再出发》,豆瓣评分持续高开高走。剧集方面,《江照黎明》《少年派2》《张卫国的夏天》频繁登录骨朵、艺恩等各大播映热度数据榜首,爆款短剧《念念无明》播放量超过了6亿次。

      对于芒果超媒在优质自制内容上的坚守和投入,上述分析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他长视频平台上半年都在缩减内容成本瘦身减负,芒果TV内容开支不降反升,体现了公司对自制内容的笃定与自信。”

      领衔行业实现招商回暖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广告市场增长整体承压。CTR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广告市场同比减少11.8%;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2903.6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2.3%。

      “上半年长视频平台疲弱不堪,虽然芒果超媒部分节目也存在招商下滑的现象,但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还是有着绝对优势,且招商情况在第二季度领衔行业逐步实现回暖。”上述分析师说。

      艺恩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芒果TV招商品牌数量为115个,在艺恩TOP50综艺节目的合作品牌总量中占比38%。从招商情况来看,芒果TV与湖南卫视的双平台联合招商对广告主有更强吸引力。芒果TV第二季度推出的综艺数量及期数也较为可观,单部招商数量7个及以上的综艺节目超过七成是芒果TV出品。

      除广告招商保持竞争力外,上半年公司会员业务实现营收18.58亿元,同比增长6.48%。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份,芒果TV继爱奇艺、优酷、腾讯之后调整会员价格。

      上述分析师认为,目前头部长视频平台逐步进入稳定提价期,行业未来业绩增长或将由量驱动转向价驱动。由于芒果TV具有持续性输出爆款综艺的能力,优质内容更有利于抵御价格波动。

      此外,芒果超媒在元宇宙和内容电商这两大领域的布局也有了最新进展。今年6月份,公司首发元宇宙产品《芒果幻城》在各大VR平台首发上线,目前日常活跃用户数在国内VR行业排名前三。据了解,芒果TV将持续开展数字藏品试水,推出《乘风破浪》数字盲盒、《声生不息》《天天向上》《侦心不改》《尚食》等IP数字藏品。

      另一方面,芒果超媒旗下内容电商平台小芒App不断加快发展步调。今年4月份,小芒App完成约2.86亿元增资扩股,募资主要用于完善物流、技术等基础平台建设。据悉,目前小芒App已拓展超500家国潮国货商家,并联动中腰部企业孵化“芒品牌”,初步形成汉服、美妆、潮完、数码、萌宠、轻露营等多条商品线。

      上述分析师表示,不管是打造内容电商,还是探路元宇宙,芒果超媒遵循的都是“内容驱动,技术突围”的发展路线,随着下半年优质自制内容的不断上线,公司将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


    ]]>
    思科第四财季营收131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6%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18日凌晨消息,思科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思科第四财季净营收为131.0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1.26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净利润为2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下降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为3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6亿美元相比下降3%。

      思科第四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对2023财年第一财季和2023财年全年营收的展望也均超出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近5%。

      202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要点:

      净利润:

      在截至2022年7月30日的这一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净利润为2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下降6%。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四财季每股收益为68美分,这一业绩比上年同期下降4%。2021财年第四财季,思科每股收益为71美分。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四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6亿美元相比下降3%;调整后每股收益为83美分,与上年同期的84美分相比下降1%,但这一业绩仍旧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3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四财季每股收益将达82美分。

      营收:

      思科第四财季净营收为131.0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1.26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四财季营收将达127.3亿美元。

      2022财年第四财季,思科产品(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等)销售额为96.8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97.16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服务销售额为34.1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4.10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

      在产品业务中,按具体业务部门划分,思科第三财季来自于安全和Agile Networks的营收为60.9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来自于“未来互联网”(Internet for the Future)业务的营收为12.5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来自于合作业务的营收为11.6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来自于端对端安全业务的营收为9.8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来自于优化应用体验的营收为1.8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来自于其他产品的营收为30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

      按地域划分,思科第四财季来自于美洲地区的营收为74.7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来自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收为35.7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来自于APJC(亚太、日本和大中华区)地区的营收为20.5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

      毛利率:

      思科第四财季总毛利率、产品毛利率和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1.3%、59.1%和67.5%,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分别为63.6%、62.7%和66.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思科第四财季调整后总毛利率、产品毛利率呃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3.3%、61.3%和69.0%,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分别为65.6%、65.0%和67.4%。

      按地域划分,思科第四财季美洲地区业务的毛利率为62.6%,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业务的毛利率为64.4%,APJC(亚太、日本和大中华区)地区业务的毛利率为63.6%。

      运营支出和运营利润:

      思科第四财季总运营支出为45.9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7.69亿美元相比下降4%,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5.0%。其中,思科第四财季研发支出为16.8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7.13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3.4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4.48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4.8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21亿美元;无形资产摊销支出为73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7900万美元;重组及其他支出为-2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800万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思科第四财季调整后总运营支出为4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2.4%。

      思科第四财季运营利润为3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运营利润率为26.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四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为4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32.4%。

      现金流、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财务信息:

      2022财年第四财季,思科的运营现金流为37亿美元,与2021财年第四财季的45亿美元相比下降18%。截至第四财季末,思科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投资总值为193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22财年第三财季末为201亿美元,截至2021财年第四财季末为245亿美元。

      思科第四财季备付所得税率为17.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备付所得税率为18.5%。

      思科第四财季的递延营收为23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其中,产品递延营收同比增长11%,服务递延营收同比增长1%。

      资本返还计划:

      在这一财季,思科宣布并支付了每股普通股0.38美元的现金股息,总支出为16亿美元;并回购了约5400万股普通股,平均回购价格为每股44.02美元,总回购价格为24亿美元。通过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的形式,思科在这一财季中总共向股东返还了40亿美元的现金。按照思科的股票回购计划,该公司剩余的已授权可回购金额为152亿美元,无到期日。

      全年业绩要点:

      思科2022财年净营收为516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498亿美元相比增长3%,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7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全年净营收将达511.8亿美元。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2022财年净利润为118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为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每股收益为2.82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为2.50美元,同比增长13%。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2022财年调整后净利润为141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136亿美元相比增长3%;每股收益为3.36美元,与2021财年的3.22美元相比增长4%,并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7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3.35美元。

      在整个2022财年,思科的运营现金流为132亿美元,与2021财年相比下降14%。

      业绩展望:

      思科预计,2023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2%到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毛利润率为63%到6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率为31.5%到32.5%,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82美元到0.84美元,其中值为0.83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据思科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为129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思科预计2023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将达131.58亿美元至134.16亿美元之间,这一业绩展望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第一财季营收将达128.2亿美元,22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第一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84美元。

      思科还预计,2023财年营收同比增长4%到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3.49美元到3.56美元,其平均值(3.525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思科2022财年净营收为516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该公司预计2023财年净营收将达536.64亿美元至546.96亿美元之间,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2023财年营收将达527.9亿美元,2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2023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3.53美元。

      股价反应:

      当日,思科股价在纳斯达克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11美元,报收于46.66美元,跌幅为0.24%。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5点15分(北京时间周四凌晨5点15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思科股价大幅上涨2.23美元,至48.89美元,涨幅为4.78%。过去52周,思科的最高价为64.29美元,最低价为40.82美元。(唐风)


    ]]>
    沃尔玛“再攻”流媒体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当地时间8月16日,美国最大传统零售商沃尔玛公布了截至7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沃尔玛第二财季营收1528.6亿美元,但在通胀压力下,零售行业最终收益可能受到影响。而转头与派拉蒙合作,想通过再次布局流媒体服务留住用户的沃尔玛,不得不面对的是来自老对手亚马逊的“压迫感”。

      业绩好于预期 履约成本仍是考题

      财报显示,沃尔玛第二季度营收1526.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5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51.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此前市场预期沃尔玛第二季度营收为1509.9 亿美元,预期同比增长 7.1%。沃尔玛的表现好于市场预期。

      不过,在7月下旬,沃尔玛下调了全年预期,沃尔玛表示,较低收入消费者在食品上的支出增加,导致他们在利润率较低的一般商品上的支出减少。因此,该公司不得不实施更多的降价以消除过剩库存,尤其是服装库存,这将损害该公司的利润率。

      一位投资领域人士程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沃尔玛作为渠道商,不可回避的一大成本项目就是履约成本。其中包含的主要成本是物流成本。同时沃尔玛还要面临大量的货物采购成本。因此,食品价格的上涨也会造成沃尔玛营业成本的上升。

      “食品销售是沃尔玛销售货物类别当中的一个大类,沃尔玛的营业利润率和毛利润率都可能会因为通胀而下降。影响到沃尔玛的最终收益。”程宇说。

      沃尔玛的食品杂货业务是其最大的业务。截至4月30日的第一季度,食品杂货收入为567.6亿美元,占969.9亿美元总收入的58.6%。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数字超过了杂货连锁店克罗格(KR.US)第一季度440.6亿美元的总收入,是塔吉特(TGT.US)第一季度251.7亿美元总收入的两倍多。

      然而,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因为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整体消费者通胀水平暂停上涨,消费者支出可能有所改善。

      摩根大通分析师Christopher Horvers表示,“总体而言,6月份的通胀上涨趋势有所放缓,这与汽油价格峰值和人们期待已久的暑假相吻合,7月份随着通胀下降和全国各地开学购物活动的开始,沃尔玛的营收趋势有所改善”。

      联手派拉蒙 二次布局流媒体

      保住用户数量是零售商的命脉,面对挑战,沃尔玛再次布局流媒体服务,期望籍此“守住”用户。8月15日,沃尔玛与影视公司派拉蒙环球(Paramount Global)达成协议,向沃尔玛会员计划的订阅用户提供派拉蒙+的流媒体服务。

      派拉蒙电影公司目前已拥有3000多部电影版权,其中包括《泰坦尼克号》《古墓丽影》《碟中谍》以及《变形金刚》等。本月早些时候,该电影公司宣布其流媒体派拉蒙+在全球拥有4330万用户。

      据了解,沃尔玛+的会员将可以享受到派拉蒙的基本流媒体服务,该服务含广告版每月收费4.99美元,无广告版为9.99美元。派拉蒙+提供来自派拉蒙的原创剧集和热门电影,以及欧冠联赛等多个体育赛事。

      而沃尔玛+会员的费用包括12.95美元的月费或98美元的年费,该会员服务包括订单免费送货、燃油折扣,以及Spotify高级音乐服务的6个月免费订阅包。

      知情人士称,这两家公司达成了一项为期12个月的独家协议和一项为期两年的协议。沃尔玛表示,其会员的流媒体服务将于9月开始提供。

      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nsumer Intelligence Partners及德意志银行的估计,从2020年开始,沃尔玛+拥有1100万至3200万会员。

      此外,沃尔玛还在和迪士尼、康卡斯特等公司进行谈判,希望通过捆绑订阅的方式提升沃尔玛+会员的含金量。

      “沃尔玛曾经拥有自己的流媒体服务Vudu,但并不成功,”New Sega Home首席执行官Brian Delp写道。“我认为与已经稳固的合作伙伴结盟是明智之举,它将其会员与提供 Prime会员服务的亚马逊对标。沃尔玛非常专注于与亚马逊竞争,希望它们在未来的战略中也考虑更多的创新。”

      想留住用户 又遇老对手

      在流媒体领域,沃尔玛再一次遇到了自己的老对手,同为零售巨头的亚马逊。

      亚马逊的Prime会员的费用为每月14.99美元或每年139美元,同样提供免费送货,以及视频和音乐流媒体服务,拥有约2亿用户。

      尽管通货膨胀,但亚马逊表示其消费者需求仍在增加,帮助其公布了好于预期的第二季度收入,并发布了夏季的乐观预测。亚马逊将这一结果归功于Prime 用户。

      “自疫情以来,Prime会员的支出显著增加。”亚马逊首席财务官Brian Olsavsky 表示,“在此期间,我们看到Prime会员更多地使用Prime福利,并在购物和娱乐方面更加依赖亚马逊。”

      近年来,亚马逊一直积极布局流媒体。今年3月底,亚马逊以85亿美元高价将好莱坞老牌片商米高梅收入囊中,成为贝索斯卸任亚马逊CEO前宣布的最后一笔收购。

      作为好莱坞八大片商之一,米高梅拥有4000多部电影、1.7万部电视剧。而在亚马逊成功收购米高梅后,亚马逊能为Prime会员提供5.5万多部影片,远远超过另一流媒体巨头奈飞拥有的约2万部影片。

      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表示,收购米高梅后,亚马逊不仅将坐拥更多IP,未来还将拥有更强的内容制作和内容输出能力。“能做出优质内容、优质IP的流媒体平台会获得更好的效益,而内容储量越大的流媒体平台越能经得起用户考验,经得起长时间赛跑。”

      不过,也有专家对沃尔玛能否在流媒体行业取得成绩提出质疑。Mondofora 首席运营官Dion Kenney认为,有效的战略不是基于其他人在做什么,而是基于“我们拥有或可以获得什么资源,以及如何更好地交付价值?”亚马逊有庞大的服务器群和数据库技术实力,使内容流媒体成为对强大资源的合理利用。而沃尔玛的优势历来都在物流、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很难看出这些优势如何适用于流媒体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袁泽睿

      举报/反馈


    ]]>
    中国电信上半年净利183亿拟拿出60%现金分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8月16日晚间,中国电信(601728)披露半年报。上半年,中国电信实现营业收入2402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服务收入为2214亿元,同比增长8.8%,继续保持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同期,中国电信净利润为182.9亿元,同比增长3.1%;扣非净利润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12.1%,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

    半年报显示,中国电信将首次派发中期股息,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的60%,即每股0.12元,共109.81亿元,兑现了发行A股时关于增加中期派息的承诺。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到990亿元,同比增长6.0%,继续保持良好增长。移动用户达到3.84亿户,净增1179万户,用户份额稳步提升。5G套餐用户达到2.32亿户,渗透率达到60.3%,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移动用户ARPU达到46.0元,继续保持增长。

    上半年,中国电信的公司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59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宽带接入收入达到408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589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0%。其中,天翼云收入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100.8%。公司围绕“东数西算”工程需求,加快新增枢纽能力建设,上半年IDC发展持续向好,收入达到179亿元,同比增长11.1%。天翼视联网作为公司第五张基础网络,推动构建数字化视频云网生态,累计接入终端达3000万部,“明厨亮灶”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快速落地。

    在业绩交流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重点谈到了公司云业务的发展情况。他表示,以云为核心的云网融合是公司的战略基石,公司也坚定不移地发展云业务,并且在最近几年实现了良好回报,收入规模连续多年实现翻倍式增长。

    目前,公司拥有700多个数据中心,IDC机架达到48.7万架,机架利用率达到72%,IDC资源在国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上半年新建天翼云服务器8.1万台,算力规模达到3.1EFLOPS,“一城一池”累计覆盖超过160个地市。

    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持续全面深化网络共建共享,上半年共建共享5G基站18万站,在用5G基站达到87万站,新增共享4G基站21万站,加快推进“4G一张网”,双方累计节约投资2400亿元。

    上半年,中国电信完成资本开支417亿元,其中,5G投资175亿元,产业数字化投资101亿元,云业务投资52亿元,IDC投资26亿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电信面向数字经济部分的投入大幅增长。

    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表示,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涉及数字经济部分的投资比例,一是因为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强劲,二是由于数字经济新技术进步较快、投入产出比较好。关于5G的投入,邵广禄表示,仍会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5G经济效益上将重点考虑分流比等指标。


    ]]>
    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人去楼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寺库的危机正在不断浮出水面。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探访发现,曾经摆满了奢侈品的寺库大厦如今已空空如也,仅剩5层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大厦内还专门设立了消费者维权中心。不仅如此,一年内寺库已两次被申请破产重组,还被昔日的合作伙伴冻结了千万资产。有分析人士直言,做奢侈品的垂直电商只靠低价抢市场并不能自我造血,很容易被消费者抛弃。

      总部仅5层有员工

      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寺库北京总部时发现,位于一层的线下体验中心如今已经空空如也。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解释称:半年前寺库大厦就已开始搬东西,现在大楼1至4层均已搬空,仅剩5层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记者在寺库大厦发现,为了应付投诉和维权人员,寺库在一层电梯口旁专门设立了维权前台服务。

      对于寺库大厦一层北京线下体验中心已空的原因,前台工作人员解释为“要调整格局再装修”。但据《财经天下》周刊此前报道称,寺库大厦代理商透露该大厦的业主王府井商业集团正在考虑整体出租,因为寺库正在计划全部退租。

      现阶段,寺库大厦的租赁情况暂无明确信息,负责附近写字楼租售业务的中介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暂时没有收到寺库大厦可以出租的消息,“这一栋楼整租一年的租金在三四千万元”。关于寺库大厦的上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寺库品牌方进行核实,但截至发稿暂未回应。

      如果这笔租金不打折,对于当前还在亏损的寺库来说可谓是一笔巨款。寺库递交的2021年年报显示,集团全年营收为31.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2亿元下跌48%,净亏损达到5.66亿元,同比扩大6倍。截至发稿,寺库的市值仅有1774万美元,巅峰时期市值则达7.7亿美元,市值缩水近98%。

      人去楼空的不止线下体验中心。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寺库位于亦庄的物流仓库中心越海全球物流,但门口安保人员则表示寺库已经从这里搬走,“最近好多人都来找他们”。对于寺库是否还有北京仓库的问题,寺库大厦前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还有,但不方便透露在哪”。

      寺库微信小程序线下门店信息显示,目前寺库在中国内地还有12家线下门店,但北京线下体验中心已不在其中。“寺库重庆二奢金科店”工作人员表示,“本店是和寺库合作的门店,全国基本上都是合作模式或者库店,公司都不是一个主体,但上海的门店是直营”。北京商报记者随即拨打了寺库位于上海的线下体验店电话,却显示为空号。

      有消费者在小红书发帖表示,因在寺库寄卖的包已卖出却未收到货款,于是到寺库上海南京西路的线下体验中心维权,却发现门口贴着因盘点故闭店的公告。“门上贴着盘点,实际一楼和三楼的线下店全部搬走了。”

      供应商不愿给寺库发货

      总部人去楼空之余,寺库也正在面临着昔日合作伙伴们的抛弃。“我们公司已经打赢了一个和寺库的官司,追回了100万欠款,但还有100万的官司在打。”一位曾是寺库供应商的张先生(化名)表示,“现在几乎不会再有供应商愿意给寺库发货了。”

      在寺库大厦一层,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一名女士正在不断向寺库前台人员催促要求还款。寺库前台人员向该女士承诺,每周一都会打一部分款。这位女士向记者表示,“在寺库寄卖了很多奢侈品,但一直没有收到货款”。

      北京商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看到,仅2022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与寺库相关的已公开案件就有近百起,且几乎都与买卖合同相关,寺库则多为被告方。其中,7月27日发布的一份民事裁定书显示,普拉达时装商业(上海)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寺库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寺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名下1100万余元及相应价值的财产。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之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实施查封冻结,期限为一年。

      不止被冻结财产,寺库在一年内已两次被申请破产重组。8月1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申请人为赵冬萍;2022年1月,柴晨旭也曾申请对北京寺库进行破产审查,但次日申请人却撤回了申请。

      对于第一次被申请破产,寺库曾向北京商报记者否认并表示会保留追责权利。但对于最新一次被申请破产的问题,寺库却迟迟未作出回应。

      即便如此,寺库App中的各项促销活动仍旧能让人眼花缭乱。在寺库App首页中,“818奢品好物节”的宣传字眼跃然纸上。“全场最高立减1800元”“新人大礼包5000元”等优惠活动层出不穷,且App上所有商品均可正常购买,寺库直播中也有不少个人商家在直播卖货。

      垂直电商并没有竞争优势

      作为曾经的资本的宠儿,寺库也有过高光时刻。自2012年开始,寺库已获得包括趣店、LVMH集团旗下基金L Catterton Asia等在内的多轮融资,并于2017年赴美上市成为了“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彼时如日中天的寺库也让创始人李日学公开表示,“要把寺库打造成为109年的企业”。

      现如今,拖欠供应商、消费者货款的寺库,更是需要有新的资金流入才有可能“维持寿命”。一位接近寺库人士表示,“寺库一直在寻求新的融资,所以肯定不会放弃App的交易。只有不断有业绩,才有解决财务危机继续融资的可能性”。

      2022年3月,寺库宣布已与Great World Lux Pte公司签署1.75亿美元的再融资协议。根据协议,寺库和Great World Lux Pte同意,为寺库2018年8月8日向Great World Lux Pte发行的1.75亿美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债券进行再融资。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指出,“再融资只是借旧换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以新的条件重组原来的借款,对寺库来说可以延缓债务偿还到期的压力,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减轻偿债的负担。目前寺库的前景不容乐观,投资者对寺库的预期也很难改观”。

      对于寺库出现当下局面,时尚透明度创新中心发起人杨大筠认为,“寺库的商品价格却比品牌专卖店便宜很多,这是奢侈品品牌方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奢侈品集团们一定程度上也会去制约寺库这类平台的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货品的利润差则需要由寺库自己填补,长此以往,寺库是抵抗不住现金流和库存压力的”。杨大筠认为,寺库开放平台后,奢侈品的中国代理商以及其他渠道的产品在平台上进行销售,这也导致寺库上出现了真假混卖的情况,其核心竞争力被逐渐弱化。

      《2019中国奢侈品电商报告》显示,奢侈品牌在中国的线上渠道非官方商家供货率为73%,非官方产品出货率达81%,客户买到假货的可能性超过48%。

      而对于寺库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多年奢侈品电商从业经验的李女士则直言,“没有未来”。李女士认为,“对于垂直类电商来说,实际上并未创造真正的价值,只是靠低价抢市场,但并不能靠自身产血,所以垂类电商很容易被消费者抛弃”。

      她进一步指出,“面对头部电商平台中的无数供应商,垂直电商并没有竞争优势”。头部电商实际上更像是商品搜索引擎,消费者很容易建立习惯性。当奢侈品电商不再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时,顾客也就没有了忠诚度。此外,获取新客的成本也非常高,平均一人就能达到几千元,所以垂直类电商尤其是奢侈品类的商业模式很难有未来。

      从寺库财报来看,2021年上半年,寺库GMV、订单总数、活跃用户等关键数据均呈现出下滑趋势,分别下滑17.7%、17.8%和13.6%。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


    ]]>
    幻核周岁哑火 腾讯数藏大撤退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刚满“周岁”的腾讯幻核,随着 “业务调整”一声官宣,正式从数藏市场落幕。

      对于停售原因,官方表态是“聚焦核心业务”,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个信源处采访了解到,幻核此次撤退计划更多考虑的是行业问题与监管风险。

      平台门槛不一、市场鱼龙混杂、合规问题不确定、法律性质不明下,对于一向求稳的腾讯来说,退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在业内看来,腾讯幻核的停售动作体现了其对于数字藏品行业当下发展机会与风险的判断,发展前景不明朗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类似平台逐渐退出市场的可能。

      停售不停“服”

      市场传闻近一个月之久,幻核关停的消息终于等到官宣。8月16日,腾讯幻核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将做出业务调整,自2022年8月16日起,幻核将停止数字藏品发行。

      不过,停售不停“服”。对于用户拥有的数字藏品后续如何处理,幻核公告也给出了对应方案,用户可选择继续持有或退出:若选择继续持有,包括此前通过活动免费领取的数字藏品将仍可正常访问和使用;退出者则可发起退款申请,退款完成后幻核将对退款藏品进行回收销毁。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幻核于2021年8月2日上线,是市场上为数不多未开放转赠功能并禁止二级交易炒作的数字藏品平台,一上线曾收获大量关注。

      例如,首批上线限量发售的300个的“十三邀黑胶唱片NFT”,曾在一秒内售罄;此外还与博物馆、文物艺术机构、明星、漫画IP等多方联推过数字化产品,凭借庞大的流量支撑,收获了一定的用户群体。

      不过,出生即高光的幻核,并未持续活跃度。从近几个月表现来看,幻核有多个数字藏品出现滞销情况,另自7月开始,幻核就已经没有在售的数字藏品。

      “其实幻核停售应该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就听到消息,只是今天正式发声。相比去年来看,数字藏品整个市场都在缩量,腾讯虽然自身流量庞大,但在数藏市场占比份额并不靠前,玩的人其实也不是太多。”一位数字藏品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幻核发现,目前仅可体验数字展厅板块,通过AI进行云看展,而其余数字藏品均显示“已售完”。

      多方评估后的审慎决定

      对于停售动作,市场此前就曾猜测纷纷,包括销售遇冷、价值不够,关闭该业务主要为“降本增效”等。

      但这或并非停售要害。一方面,从腾讯内部人士此次透露的“幻核调整不涉及团队人员裁撤”,或可侧面证明,幻核关停并非仅为降本;另一方面,北京商报记者也从多个信源采访了解到,退出数藏布局,主要还是考虑到监管风险与行业前景。

      正如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当前,幻核是国内知名的数字藏品发行平台之一,也是腾讯在元宇宙层面的一项探索,推出一年之后宣布停售,应该是腾讯对幻核一年来的业务表现、监管态度、市场机会以及集团战略等多方面评估的结果。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各数字平台鱼龙混杂,在开放二级市场上要求不一,其中一类包括以腾讯幻核为代表的,不开放用户间的数字藏品转移;一类以阿里鲸探等为代表的,支持首次收藏180天后无偿转赠,但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交易炒作;还有一种则是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通过设置“寄售”板块,相当于提供了二级市场,被普遍认为是变相设立了交易场所。

      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交易模式,是首先由平台披露发行价格和流通数量,用户完成购买后,再根据市场行情对其自主定价,并通过平台寄售完成转让交易,赚取差价,平台则从中赚取手续费。但从数十元暴涨至数万元,动辄达到数百倍甚至千倍的涨幅,也让不少用户选择“赌一把”。

      “如果大家购买数字藏品,仅仅用于收藏观赏还好,一旦涉及场外交易,实则就放大了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投机炒作风险极高。”前述数字藏品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

      市场野蛮生长下,基于合规考量,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幻核曾与阿里鲸探等一起,将NFT改名“数字藏品”,开创了发售数字藏品但不提供交易功能的中国模式;另外,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也出台规范,新增数字藏品交易行为相关条款,明确数字藏品类业务与虚拟货币属于同一类违规经营行为,若公众号提供数字藏品二级交易服务或将被封号的规定。

      不过,也正由于交易功能的缺失,使得其数字藏品的市场空间和活跃度受到限制。

      “数字藏品出现了滞销,幻核的活跃度下降,虽然数字藏品有一些玩家,但远远达不到普及的程度,从腾讯业务来看,幻核带动的价值量太小,且还存在很多监管风险。”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道。

      “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监管风险一直存在,加之国外NFT(非同质化代币)市场快速遇冷,国内数藏发售出现滞销。”在于百程看来,对于巨头腾讯来说,数字藏品虽然业务规模不大,但作为前沿创新领域受到的社会关注度非常高,数字藏品的发展方向依然模糊,如果行业出现风险事件,对腾讯来讲可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有些得不偿失。

      除了行业问题考虑外,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数字藏品自身价值来看,个人认为价值和热度并不十分匹配,既然无法通过运营长期盈利,又容易沦为金融炒作和洗钱的工具,腾讯关闭相关平台也情有可原”。

      其他平台跟进停售吗

      腾讯幻核停售,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形成行业拐点,也引发讨论。

      于百程指出,腾讯动作体现了其对于数字藏品行业当下发展机会与风险的判断,对行业肯定会有一定的引导性。不过,作为具有海量用户和IP的互联网巨头平台,如果数字藏品市场出现明确性机会,腾讯也不会缺席,此次事件可能是个阶段性的选择。

      “春江水暖鸭先知”,王蓬博则称,头部平台停售意味着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发展前景不明朗下,不排除一些类似平台逐渐退出市场的可能。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为二级交易提供场所的平台,三大协会发布的倡议实际上已经代表了风向。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行业监管政策怎样落地、何时落地。

      其实,不仅仅是腾讯,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阿里、京东、百度、小红书等平台,也在近两年入局了数字藏品市场。对于腾讯幻核此次停售动作,记者向前述其他平台询问是否会有跟进动作,未有平台作出明确表态。

      其中,百度回应北京商报记者,数字藏品在中国的发展仍在探索阶段,需要每一个平台共同参与,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数字藏品模式。百度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探索数字藏品业务,整体发行交易量仍在正常的波动范围。

      北京商报记者亲测发现,这些巨头目前均有不同数字藏品在售,不过对于产品流动同样比较谨慎,均表示不开放二次交易,并提醒不得用于炒作。

      谨慎的态度主要源于监管信号。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曾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表示行业应保护底层商品的知识产权,支持正版数字文创作品,但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另外还有法律性质不明的问题。8月16日,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数字藏品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数字藏品的法律性质未明,基于此产生的平台审核标准、财产性质、监管方式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探明。

      “合规是第一要义。”对于数字藏品后续发展,肖飒称,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剥离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发挥其作为数字收藏品的文化价值、文化数字化的工具价值以及存证、确权、权益凭证等价值,那么数藏在未来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举报/反馈


    ]]>
    盲盒国家监管要来了!宠物盲盒、食品盲盒……拟禁止!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新网8月17日电 (中新财经 左雨晴) “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活体宠物盲盒”“无人认领行李箱被当盲盒售卖”……这几年,万物皆可盲盒的潮流下,盲盒乱象也逐渐增多,现在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来了。

      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

      药品、食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在盲盒内容方面,意见稿拟规定,药品、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无着快件、食品等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餐饮品牌搞盲盒促销不得诱导超量点餐

      针对餐饮品牌销售盲盒引起的食物浪费现象,意见稿特强调,拟规定食品经营者在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过程中使用盲盒商品开展促销活动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今年1月份,中消协就曾发文,点名“肯德基DIMOO联名款盲盒”容易导致消费者为了获得限量款盲盒而冲动消费,并因超量购买造成无谓的食品浪费。随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盲盒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

      在规范盲盒价格方面,意见稿拟规定,盲盒经营者应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盲盒价格。盲盒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实施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通过盲盒形式销售的,同一套系商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差距不应过大。盲盒商品价格不应与同质同类非盲盒销售商品价格差距过大。

      针对二手市场炒作盲盒的乱象,意见稿拟规定,鼓励盲盒经营者建立保底机制,通过设定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引导理性消费。鼓励盲盒经营者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并接受社会监督。

     某二手市场上“Molly地球女儿”盲盒被高价售卖。某二手市场上“Molly地球女儿”盲盒被高价售卖。

      盲盒隐藏款抽取概率需对外公示

      针对盲盒抽取概率等争议问题,意见稿提出,盲盒经营者应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

      此外,盲盒经营者不得对抽盒规则、抽取概率、销售状况、用户评价、商品数量、商品规格、商品质量、服务提供方式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不得以折现、回购、换购等方式拒绝或者故意拖延发放盲盒。不得设置空盒。

    资料图:某购物网站上的“脱单盲盒”。资料图:某购物网站上的“脱单盲盒”。

      同时,盲盒经营者不得以盲盒名义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赌博活动。

      不得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针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问题,意见稿拟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盲盒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应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

      意见稿同时强调,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

    资料图:消费者在泡泡玛特门店挑选Molly盲盒。 中新网 左宇坤 摄资料图:消费者在泡泡玛特门店挑选Molly盲盒。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全包形式销售整套系列盲盒可七日无理由退货

      在饱受诟病的盲盒售后问题上,意见稿拟明确,盲盒经营者通过充分告知提示,并经消费者确认后,以互联网形式销售的盲盒商品拆封后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但以全包形式销售整套系列商品,消费者拆封后要求整套退货的,经营者应依法执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以默认勾选方式替代消费者确认环节。

      盲盒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或者与经营者明示不符的,应依法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不得以“附赠品”“抽奖品”等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盲盒经营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等相关主体应建立便捷、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公开投诉方式、处理流程、退换货标准等信息,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提高消费争议解决效率。(完)


    ]]>
    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重磅来袭共话信创未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年是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同期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也将于8月1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信创产业作为国内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之一,近年来迎来国家层面支持,信创政策持续落地。2021年末和2022年初,基础软硬件国产化的要求更是密集出现在多项重大政策中,政策颁布节奏明显加快。



    一方面政策密集落地,另一方面,信创成果也非常喜人。国产操作系统商业模式逐步完善,由定向模式向定向、产品、方案三种模式共同发展,销售渠道向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展,市场推广速度加快。芯片领域热流涌动,国产芯片早已迈过28nm量产,14nm量产已经近在咫尺。7nm的产业规划也在路上。而基础硬件、存储、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办公软件、数据库、云服务、创新应用等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顺应产业热点,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属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将信创产业发展及成果作为重头戏,邀请产业各方共赴盛会。


    创新主题聚焦信创热点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久之计。信创建设从芯片、操作系统、基础硬件、应用软件、中间件等实现全IT全产业链实力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研究机构估算,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19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年增长9%以上,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年增长13%以上。战略性技术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信创产业和数字化的融合,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门趋势。信创是数十万亿规模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基础设施。而数字经济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以及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的主题设定为“信创助力数字化转型新动能”,旨在推动国产化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聚焦国产化基础设施、基础软件、信息安全、应用软件和云服务等领域新动态、新成果和新经验,系列研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未来技术、市场方向和商业模式。


    信创生态巨头云集


    近年来,信创产业各环节技术的明显提升,使得各方面衔接紧密的产业进入良性循环,信创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当前,我国信创生态已初步建立,后续本土主流软硬件厂商还将在研发、技术等维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创生态建设,保障从芯片、服务器等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云平台的国产化、自主可控、整体安全,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融合和安全保障,帮助政府机关和企业用户数字化建设达到新高度。

    信创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生态链里产业各方。本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更是信创生态巨头云集。



    操作系统在IT国产化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上层软件生态和底层硬件资源。此次大会,麒麟、统信将展示国产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CPU是信创产业的数字底座

    芯片领域厂商飞腾、申威、龙芯、紫光恒越、英伟达、安谋、智芯微等将悉数到场。同时,GPU厂商景嘉威、芯动也将亮相。

    硬件是信创产业的基础

    中国长城、神州数码、宝德、百信、瓴海科技、超越科技、广州五舟将共赴盛会。

    网络安全是信创产业明珠

    奇安信、深信服、数字认证、中孚、麒麟信安、科盾量子一众厂商将展示网络安全坚实力量。

    应用场景加速融合

    此外,集成厂商浪潮、华为;办公软件厂商金山办公、永中软件;存储厂商紫晶存储、江波龙、迈存、航天706所、星辰天合、铨兴;数据库厂商人大金仓、万里数据、映云科技;云服务厂商华云数据、易捷思达;创新应用厂商航天宏图(导航)、盈世(邮件)、中电盐城(产业园)将一一登场,为此次盛会增光添彩。


    产业各方共话信创未来


    与前几年信创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政策和战略方向布局不同,近两年,信创已经深入细分行业,深耕行业应用,并取得不少的成绩。行业信创也已具腾飞之势。

    据中信证券预测,行业信创有望以2022H2为起点逐步进入爆发期。在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的行业领域,信创产业有望继续从品类拓宽和行业拓展两方面发展,以“八大关键行业”(金融、电信、石油、电力、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有望逐步进入爆发期。

    未来国内IT厂商将进一步在技术和产品上发力,确保本土主流IT产品的自主可控、兼容性和安全性达到最佳。

    除各厂商的精彩亮相外,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还为观众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信创产业嘉宾主题演讲。

    8月17日,深圳会展中心6层茉莉厅中国电子领导、深圳市工信局领导现场致辞将活动拉开帷幕。

    来自中国长城科技集团、飞腾、金山办公、麒麟软件、人大金仓、深信服、映云科技、盈世、中孚、华诚金锐、亿欧EqualOcean、北京数字认证股份、紫光恒越、芯动科技、创客贴、中电信创(盐城)产业园等各位嘉宾将一一登台,贡献自己的产业见解,既是思维的激荡也是观点碰撞,极具行业价值。

    对于中国信创产业未来判断,前瞻研究院指出,信创产业未来将是关键领域的全面安全,实现软硬件的全部替换,并逐步实现政务云的国产化。以目前的信创产业为契机,全面实现以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为核心的国产自主安全平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AI、大数据等应用,持续促进底层能力的提升,上层业务不断拓展,产业边际不断拓宽。

    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信创产业的支持者,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也希冀中国信创产业能够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正如艾瑞咨询在《2021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里所言,信创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信创建设前期以政策激励为主要驱动力,为国产IT厂商提供发展的沃土。在全社会各方因素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涌动的特点,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政策驱动的市场机会下,上下游全产业链厂商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基础软硬件的崛起,重构基于我国自主IT标准的产业生态。后期将进一步面向市场,走向国际,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和发展。

    本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大会为中国信创产业各方搭建展示的舞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基础硬件到软件应用、从数据库到中间件、从信息安全到云服务,各方联动呈现中国信创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描绘未来发展蓝图。众多行业人士倾情参与,值得期待!


    ]]>
    宁德时代:拟不超73.4亿欧元匈牙利建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日前,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在8月12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上,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投资建设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的议案》,公司拟投资建设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

    据了解,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南部经济开发区,建设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建设期预计不超过64个月,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21万平方米,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最终项目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其中首栋厂房在获得相关审批后将于2022年内开工建设。



    ]]>
    Unity赢得美军合同 帮助设计战争模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英雄联盟》《精灵宝可梦GO》《愤怒的小鸟》《原神》等背后的游戏引擎公司Unity赢得了美国军方的合同,将为后者提供数字模拟技术。当地时间周二,Unity宣布已经与CACI国际签署了一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协议。CACI国际上个月获得了美国陆军的合同,以协助执行空中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

    通过这项交易,Unity将帮助政府设计用于航空航天模拟的人机交互——和人类手柄相连的控制面板,非常类似于游戏。

    Unity高级副总裁Marc Whitten在周二举行的财报上说:“通过这一合作,Unity将帮助美国政府为航空航天应用和其他领域定义人机交互或HMI。这些应用程序需要一个互动的、强大的用户体验,非常像游戏。”

    据称,该合同是Unity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交易”,据Unity公司称,它将确保Unity公司的平台用于“整个美国政府的未来系统设计和模拟项目”。

    据Vice去年报道,Unity员工曾公开反对公司之前和美国政府的合作。

    Vice报道称Unity“很难解释,为什么它的员工,原本签约是为了创造工具,赋能游戏开发商,现在却直接或无意地为军队开发技术,以实现作战的明确目标。”

    软件公司AppLovin最近提出以175.4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Unity。



    ]]>
    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获韩政府特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今日韩国政府正式公布了“光复节”的特赦名单,三星电子掌门李在镕获得特赦,同时将重获商业活动权。

    李在镕于2021年1月被判犯有受贿和贪污罪并因此获刑30个月,8月获得假释,现在李在镕已恢复他的所有权利。复权意味着李在镕可以正式恢复经营活动,并有权接替已故父亲登上会长职位。

    韩国方面表示,将需要这位商界领袖来帮助克服“国家经济危机”。韩国法务部长官韩东勋表示,由于克服国家经济危机的迫切需要,光复节特赦对象主要以企业家和民生领域罪犯为主,期望能通过积极的技术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来助推国家经济增长。

    而早在5月份李在镕就与韩国总统尹锡悦、美国总统拜登一起参观了三星平泽芯片工厂,6月,他还访问了欧洲,与阿斯麦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会面。三星很可能在李在镕复职之后进行一些重大并购和投资项目。


    ]]>
    华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 净利润率5.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12日消息,华为今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5.0%。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人民币,终端业务收入为 1013亿元人民币。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尽管终端业务受到较大影响,ICT基础设施业务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我们将积极抓住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游戏行业转型浪潮背后的技术推动者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索尼、任天堂、暴雪、育碧、网易游戏、EA、拳头、世嘉、卡普空、B社、Supercell、Epic Game等等一众全球游戏大厂,都选择与一家技术公司合作。而一般游戏玩家很难知晓的是,自己所玩的耳熟能详的游戏,更包括一些3A级大作,背后都有一个技术推动者的身影,这就是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

    8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亚马逊云科技赋能游戏行业云上创新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数字原生事业部总经理梁岩向外界首次系统性介绍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游戏行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图: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数字原生事业部总经理梁岩)

    全球游戏业的转型浪潮

    全球游戏业始于70多年前,彼时的代表作包括超级马里奥、俄罗斯方块,到今天,中国游戏厂商米哈游的原神,已风靡全球,连钢铁侠原型马斯克,都对原神赞不绝口。游戏行业的70年,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迭代创新和重塑。

    “今天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元宇宙等等新的技术和新的赋能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游戏开发者正在全面拥抱的新一代的游戏行业的重塑和转型。”梁岩如此感慨。

    在梁岩看来,游戏行业转型的需求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游戏开发者需要专门构建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很多大型的游戏,千万级的并发用户在全球共同参与游戏,这对整个平台和服务都是专门和特殊的要求。

    第二,开发者需要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千万级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对整个基础资源有更强的要求,涉及大体量级的数据处理以及毫秒级延时要求。

    第三,很多游戏厂家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如何去构建一个更有趣的、更创新的游戏本身,而不愿意花过多精力维护和管理IT的基础设施。

    中国游戏的全球化浪潮

    在全球游戏发展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市场,一方面,国内的游戏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以后,慢慢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中国很多游戏厂家借助云计算的东风,整合全球团队的能力打造更精品化的游戏,正在更大的领域开疆拓土。

    中国游戏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全球化变革浪潮,而科技正是这一变革浪潮的原动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网络和基础架构的质量的依赖。一款爆款游戏出来时,对资源需求是非常巨大和苛刻的。软件包数据量都是几十GB,如果是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同时下载,对后端资源和网络的压力非常大,而对游戏的体验都要求毫秒级的延迟。

    第二,弹性的资源化的自由调度,以达到对资源的自由利用。涉及高峰期和低谷期,尤其是有些游戏过了高峰以后,对资源动态的调配需求,对平台的要求非常强。同时,对一些人员较少的中小型游戏开发公司来说,他们需要对资源的调配使用尽量做到自动化,所以他们对亚马逊云科技的托管服务以及无服务器化方面的先进的功能要求更多。

    第三,大数据处理和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面的需求很大。由于苹果和安卓系统加强了对广告限制、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后,在前端很多数据没法,导致广告很难精准投放,需要游戏后端对客户的行为做更多的精准的行为分析,这就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面的深入使用,已成为最新的趋势。

    构建、运行、增长三环节打造下一代游戏体验

    亚马逊云科技服务游戏行业有15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完善了游戏开发者所需要的全套服务。全球90%以上的大型游戏公司都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平台上,有数百万的非常活跃的游戏开发者,亚马逊云科技非常庞大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团队以及数万合作伙伴服务于游戏行业。

    在梁岩看来,构建、运行、增长三环节是游戏公司及开发者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也是亚马逊云科技系列产品深耕的重要领域。

     构建环节:游戏是非常依赖创新和创意的行业,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游戏开发者们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平台和工具,帮助游戏客户实现高效的、无缝的协作功能。包括从开发流程到开源游戏引擎,到云上的虚拟工作站。亚马逊云科技开源引擎名为Open 3D Engine,专门针对于3A级游戏大作的开发。云上工作站Amazon Nimble Studio for Games,可以让游戏工作室实现云端的工作站的访问、存储、弹性的渲染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云实现高效协作。

     运行环节:游戏在云上运行时,最关心的要点有三个:游戏服务器和联网、游戏安全、游戏数据库。亚马逊有众多工具和产品,包括超过五百种不同的实例类型、第三代Graviton、专用游戏服务器管理服务Amazon GameLift、领先的CDN服务Amazon CloudFront、专用的游戏网络解决方案Amazon Global Accelerator、硬件设备Amazon Outposts;具有DDoS防御能力Amazon Shield功能、Amazon Shield Advanced;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Redis等数据库解决方案来解决游戏客户的运行难题。

     增长环节: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做出更佳的设计决策,理解、发展和保留玩家;根据数据驱动型分析跟踪运营资源并优化营销策略,以最大化成本和成功,以达到精细化运营。通过做出更佳的设计决策,理解、发展和保留玩家;根据数据驱动型分析跟踪运营资源并优化营销策略,以最大化成本和成功,增进可玩性。发布Amazon GameSparks(预览版)和Amazon GameKit(正式可用),能让玩家集成身份认证快速登入,以及运用玩家对游戏的反馈进行舆情分析,以提升游戏客户的实时运营能力,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全球游戏业转型科技成就伟大游戏

    在全球游戏业转型浪潮中,亚马逊云科技为何逐渐成为全球众多游戏厂商和开发者首选的合作伙伴?梁岩总结了五大方面优势:

    • 全球基础设施:在全球有26个区域的84个可用区、17个本地区域、28个Wavelength区域;

    • 追求极致延迟:提供Local Zone、Outposts和Wavelength等不同层次的计算服务,帮助游戏服更加就近部署。

    • 游戏行业合作伙伴:亚马逊云科技还拥有完整的全球生态伙伴网络,协助开发者在游戏开发、游戏服务器、游戏安全性、实时运营、游戏分析以及 AI 和机器学习领域获取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

    • 完整的全球安全合规认证:全球安全合规是游戏公司开展游戏业务的根本保证。亚马逊云科技获得了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性安全合规认证,可以让游戏公司满足全球几乎所有的监管合规要求,轻松实现全球运营。

    • 亚马逊的全球资源和网络:亚马逊会员遍布全球,还拥有全世界最大游戏直播社群平台Twitch和2022年正式上线的云游戏平台Luna,通过亚马逊的全球生态可以协助游戏开发者更快地拓展游戏品牌,促进游戏发行,同时让玩家能够有更好且多样化的体验。

    梁岩在演讲结束时表示,“今天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赋能下,中国游戏的开发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全面拥抱全行业的创新和重塑。更希望借助于亚马逊云科技这个平台和我们庞大的全球的合作伙伴的网络,帮助我们的中国游戏客户打造更精美的、高质量的游戏,并且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网络出海,在更大的市场上去开疆拓土,快速进行全球业务布局,以科技成就伟大游戏。”


    ]]>
    黄章卸任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子瑜接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7月4日,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涉及章程备案、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股东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等。其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由黄秀章(黄章)变更为沈子瑜,法定代表人由黄质潘变更为沈子瑜。


    天眼查APP

    黄章,真名黄秀章,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人,1976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2002年,黄章出任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总经理。2002年底创建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任魅族公司CEO。2010年,黄章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2014年2月8日,黄章重回魅族公司任CEO一职兼魅族手机设计师。

    据了解,2022年6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星纪时代”)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魅族科技”)的股权案件公示。交易完成后,由李书福领导的星纪时代持有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取得对珠海魅族的单独控制。

    星纪时代董事兼股东沈子瑜在接任魅族董事长后表示,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的智能终端产品将于2023年相继上市,包括智能手表、手机,以及魅族科技的Flyme系统等。



    ]]>
    ESR收购首个生命科学产业园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由新经济驱动的亚太区最大不动产管理公司 ESR Group Limited(“ESR”或“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1821)迎来战略里程碑,进驻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制药研发集群。

    ESR与其合作伙伴以2.68亿元人民币(约4,000万美元)作价收购位于上海张江的生命科学研发产业园。该生命科学研发产业园前身为张江NEO,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张江药谷二期),该区域是一个拥有600多家生命科学公司、150家研发机构和7家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的领先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该产业园战略性的区位也使其能快速链接上海的中央商务区、主要枢纽和公共交通设施和机场。张江NEO总建筑面积为8,940平方米,由两座4至5层的制药研发实验室和办公室空间组成。超过90%的租户(按租赁建筑面积计算)为领先的生物医药类公司, 它们聚焦于涵盖大、小分子的肿瘤类、免疫类和其他有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并提供相关生命科学领域原料与技术的解决方案。

    ESR联合创始人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沈晋初及Stuart Gibson表示:“我们很高兴将新经济地产版图扩至生命科学领域,进一步拓阔ESR房地产投资解决方案的范围。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新经济房地产平台,我们正努力满足生物制药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应对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的医疗保健需求。我们将利用自身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创新的产品和运营模式,例如共享实验室等,以满足制药公司的研发需求。凭借我们强大的土地拓展能力、一流的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基金管理平台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 我们处于有利地位以支持我们的资本合作伙伴和客户蓬勃发展,把握生命科学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截至2020年,张江占全球新开发的原研药的15%市场份额,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创新和生产产业集群[1]。随着技术和工业革新的强劲发展势头,中国的制药及生命科学行业近年迅速增长,而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更为该行业的扩张提供更大动力。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API)出口国,也是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2]。在中央政府医疗保险和现代医院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以及不断增长和老龄化的城市人口对优质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市场预计将继续快速扩张,进而带动广泛的行业参与者,例如制药公司、药物分销公司和研发机构,对生命科学地产需求的快速增加。


    ]]>
    新报告预测旺盛的电动汽车需求或推动锂市场到2030年翻一番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 Q2 财季电话会议上,福特首席执行官 Jim Farley 表示:“我们正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去销售电动汽车”。Electrek 指出,该公司计划到 2023 年底实现 60 万辆电动汽车的制造,并于 2026 年达成 200 万辆的目标。然而在向电气化转型的雄心壮志面前,传统燃油车企仍有难以绕开的电池供应链难题。

    1.png

    美国锂市场预估(来自:Grand View Research)

    除了福特,近年来几乎每个汽车制造商都有宣布、或打算在未来某个时刻全面转型。

    比如梅赛德斯奔驰就计划在 2030 年实现全电气化,此外通用汽车(GM)表示该公司正在抵达这个电气化拐点。

    现代汽车预期在全球 BEV 市场占据 7% 的份额,且高端的捷尼赛思(Genesis)品牌也将于 2025 年开始推出纯电车型。

    燃油车销量领先的大众、丰田等主要汽车制造商,纷纷制定了宏伟的电气化计划、并试图赶上当前的 EV 行业领军者特斯拉。

    随着汽车制造商扩大 EV 车型的生产规模,关键电池原材料之一的锂矿需求也在飙升,但供应链却不一定能够跟得上这方面的增长。

    2.png

    全球锂市场预估

    Grand View Research 在一份新报告中指出:

    今年锂市场规模达到了 75 亿美元左右,较去年增长近 10%,且全球汽车制造商在 EV 车型和电池技术上的投资超过了 5 万亿美元。

    同时锂价格较去年上涨了 400% 以上,目前仍在历史高位附近徘徊。此外清洁能源的激励措施,有望进一步推高市场价格。

    据悉,美国参议院刚刚批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气候法案,计划在未来 10 年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超过 4000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基于此,Grand View Research 预计锂市场营收将达到 189.9 亿美元、较今年(74.9 亿美元)相比增长 153%,另外美国锂矿的开采也有望回升。

    Electrek 指出:去年 1 月,土地管理局为 Lithium Nevada Corp 的 Thacker Pass 矿产开采项目开了绿灯。

    后续 Thacker Pass 有望成为美国地区最大的锂矿来源,预计到 2026 年的产能可达到 8 万吨左右。



    ]]>
    日本动漫市场陷入低谷,上财年近四成动画制作公司亏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日本动画制作市场的业务环境不断恶化。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的调查显示,从309家动画制作公司截至3月底的2021财年财报来看,亏损企业比例达到39.8%,创历史新高。除了电视动画的制作数量减少之外,新冠疫情和人才短缺也造成作业延迟,让相关企业雪上加霜。

    财报显示亏损的日本动画制作公司的比例为39.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亏损比例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分包动画制作的专业工作室的情况更为严峻,亏损比例达到42.6%。每家专业工作室的平均销售额为20年来首次低于3亿日元。动画制作行业的市场规模比上年萎缩5%,下滑至2495亿日元,是2000年有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年缩小的情况。

    电视动画的势头也在不断衰退。日本动画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已播放电视动画数量连续4年减少,下滑至278部,比最高峰时减少80部以上。



    ]]>
    搜狐第二季度营收1.95亿美元 调整后净利润为1200万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8日下午消息,搜狐(Nasdaq:SOHU)发布了截至6月30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搜狐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与上一季度增长1%。归属于搜狐公司的净利润为9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2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利润为3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搜狐的净利润为12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5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利润为900万美元。

      第二季度业绩:

      营收

      总营收为1.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与上一季度增长1%。

      品牌广告收入为25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2%,较上一季度增长5%。

      网络游戏营收为1.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

      毛利率

      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和非GAAP毛利率均为73%,而上年同期毛利率为76%,上一季度为75%。

      品牌广告业务的GAAP毛利润率均为4%,而上年同期毛利率为27%,上一季度为2%。非GAAP毛利润率为4%,而上年同期毛利率为28%,上一季度为2%。

      网络游戏业务的GAAP和非GAAP毛利润率均为84%,而上年同期为89%,上一季度为86%。

      运营费用

      运营费用为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环比持平。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费用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2%,环比持平。

      运营利润

      GAAP运营利润为10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2500万美元,上一季度运营利润为13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利润为11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2800万美元,上一季度运营利润为1400万美元。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为17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所得费用为1100万美元,上一季度所得税费用为17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所得税费用为16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所得税费用为900万美元,上一季度所得税费用为1700万美元。

      净利润

      归属于搜狐公司的净利润为90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ADS)摊薄净收益0.25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2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利润为300万美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搜狐的净利润为120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ADS)摊薄净收益0.36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50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利润为900万美元。

      流动性

      截至2022年6月30日,搜狐集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长期定期存款为14.6亿美元。

      关于畅游业绩的补充信息:

      对于PC游戏,月平均活跃账户总数为230万,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13%。季度总活跃付费账户为100万,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6%。

      对于移动游戏,月平均活跃账户总数为200万,同比增长7%,环比下滑14%。季度活跃付费账户总数为40万,同比下滑13%,环比下滑20%。

      第二季度业绩(畅游):

      总营收为1.59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持平。

      其中,网络游戏收入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环比持平。在线广告收入为200万美元,同比下滑30%,环比下滑2%。

      第二季度毛利润为1.33亿美元,同比下滑2%,环比下滑3%。

      运营费用为4900万美元,同比下滑23%,环比下滑10%。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费用为4800万美元,同比下滑23%,环比下滑10%。

      运营利润为84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运营利润为7300万美元,上一季度运营利润为8300万美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利润为85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750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8500万美元。

      业绩展望:

      搜狐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品牌广告收入将达到2500万美元至2800万美元,同比下滑17%至26%,环比增长0%至12%。

      网络游戏收入将达到1.38亿美元至1.48亿美元,同比下滑11%至17%,环比下滑6%至12%。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搜狐的净亏损将达到3500万美元至2500万美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净亏损将达到3800万美元至2800万美元。


    ]]>
    《暗黑破坏神4》测试版泄密 引发智能战利品和交易争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暗黑破坏神4》内测正在进行中,之前有实机演示和截图泄露,让人一窥游戏真容。近日关于该作的智能战利品和交易系统的内容泄露,在网上引发玩家热议。近日在国外Reddit论坛上有消息人士称,《暗黑破坏神4》将限制交易,大多数稀有物品(独特、套装和传奇装备)和金币无法交易,低级别物品可以进行有限的交易。

    该作还将采用与《暗黑3》相似的智能战利品机制,游戏会根据玩家角色生成掉落物品和属性,而不是从所有掉落池中生成。这些消息与之前暴雪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一致,他们认为最强大的物品应该是玩家自己赚取到的,而不是通过交易获得的。

    此次泄露的内容也在国外论坛上引发热议。许多玩家,尤其是那些只喜欢单职业的玩家支持智能战利品机制,他们非常欣赏这种简化进程的方式,能确保大多数装备对他们当前的角色都有用。

    有些玩家则觉得无所谓,因为智能战利品机制并不影响他们正常游玩,以《暗黑3》为例,触发智能掉落几率为85%。还有一些玩家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刷出其它职业的强力物品,会让玩家想尝试下之前忽略的职业。如果不喜欢,也可以选择交易,可推动游戏社交发展,让你获得更适合自己的物品。

    有网友称:“智能战利品机制让暗黑3节奏更快,但代价就是游戏不那么有趣了。”还有网友认为:“有交易系统的游戏都是垃圾,因为有人喜欢囤积好装备并哄抬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暗黑破坏神3》推出时引入了拍卖行,却损害了游戏核心体验,最终被暴雪删除。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广电总局网站8月8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确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正确导向,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4号)修订工作基础上,起草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对34号令的主要修改体现在:

    (一)完善节目制作经营业务范围规定。在管理对象方面,按照“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的要求,明确将网络剧片等网络视听节目纳入管理范畴,明确将经纪机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等从事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的主体以及在他人组织下参与节目制作的主体纳入管理范畴。

    (二)完善节目制作经营行为规范。包括对于行业组织及从业主体提出了自律要求,完善节目禁载内容,增加有关片酬管理规定,禁止开展收视率点击率等方面的虚假宣传等。

    (三)在行政许可设定方面,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进行了优化,包括委托实施相关行政许可、取消逐级审核环节、合并电视剧片制作许可、进一步明确许可条件、简化申报材料等。

    (四)完善对节目制作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理。在监督管理方面,明确了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管理职责和有关机构、 个人的配合义务,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在法律责任方面,明确了对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
    全球芯片销售增长连续六个月减速,经济衰退担忧加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5日消息,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半导体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芯片销售增长已经连续六个月减速,这可能是全球经济因利率上升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而陷入衰退的又一迹象。

    数据显示,6月份全球芯片销量同比增长13.3%,低于5月份的18%。目前的放缓是自2018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近几十年来,芯片销量的季度增长情况与全球经济表现息息相关。最新的疲软正值对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之际,这促使三星电子等芯片制造商考虑缩减投资计划。

    在一个越来越依赖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世界里,芯片已经成为关键部件,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工作和教育都通过远程进行。

    芯片销售之所以开始降温,是因为各国央行开始争相加息以对抗螺旋式上升的通胀。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进行的一项全球跟踪显示,今年世界经济前景迅速恶化,芯片销售也随之放缓。

    全球最大存储芯片生产国韩国的贸易数据也显示,国际经济出现低迷迹象。芯片出口增速从6月份的10.7%放缓至7月份的2.1%,连续第四个月放缓。今年6月,芯片库存出现了六年多来的最大增幅。

    中国台湾省的情况与韩国类似,台湾省是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另一个关键参与者。最新数据显示,台湾省制造业在6月和7月收缩,同时生产和需求大幅下滑,新出口订单降幅最大。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但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拒绝称之为衰退。在欧洲,工厂活动在6月份大幅下降,进一步令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前景变得黯淡。

    尽管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认为今年将出现全球扩张,芯片销售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衰退即将到来。但这将帮助我们更多了解国际经济的健康状况。从汽车到智能手机,再到电脑,国际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微小的零部件制造。



    ]]>
    阿里巴巴高管解读财报:消费端重点不再是拉新,而是做好分层运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4日晚间消息,阿里巴巴(NYSE:BABA;HK:09988)今日发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注:阿里巴巴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一季度营收2055.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预估2039.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302.5亿元,同比下降30%;调整后每ADS收益11.73元。

      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及CFO徐宏出席了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高盛分析师Ronald Keung:‍张勇刚才说到6月份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可否给我们分享一些无论是销售额或者客户管理收入最新的变化情况?管理层对下半年的展望,以及管理层如何看待线上消费市场中长期的增长趋势?电商的市场格局方面的情况?

      张勇:‍关于最近的消费趋势,从我们的平台上看到,4、5月份以后,6月份开始有恢复,随着供应链‍‍的恢复,特别是物流网络的正常化‍‍‍,‍这些基础设施的能力已经恢复了。我们也看到,从消费来讲,包括通过618,我们也获得了618消费季的正增长‍‍,实现不错的结果。进入到7月份以后,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在继续,7月份整体的表现肯定会比6月份‍‍还会改善一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从消费心理和消费者预期来看判断未来的走势。

      根据公开的数据,除了‍‍GDP的增长,以及社会零售的增长以外,还有一个数字我们也非常关注,就是消费的平均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202‍‍2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是64%,但是去年的数字是69%,所以还是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我们也看到,城镇地区收支比的下降幅度比农村‍‍还要更大一些,这是疫情和目前经济走势下,消费者预期的一个正常反映,所以我们也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消费的稳步恢复,但是整体的消费愿望,很明显还要一个恢复的过程。‍‍

      对于我们的中国零售平台来讲,整体的变化趋势和‍‍‍商家的投入意愿,历来是非常正向的,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商家希望能够更好地去拉动他的生意,所以我们看到总体的商家‍‍经营意愿和提高销售额的愿望,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的愿望,其实还是一如既往的‍很强,甚至可以说更强,每个商家都会面临各自的挑战,所以越是这样,他们越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的平台获得更好的一个结果。‍

      杰弗瑞分析师Thomas Chung:第一个问题关于公司的成本控制,公司中国商业业务的税息及摊销前利润有非常不错的改善,其他板块的税息及摊销前利润也有不错的提高,请问公司中国商业业务的税息及摊销前利润,以及整体税息及摊销前利润,在第二财季以及未来几个季度的‍趋势是怎样的?如果我们延续目前成本控制的方向,未来一两个季度是否有很大机会实现正增长?另外一个问题,公司自营业务的营收做得非常好,‍可否请管理层谈谈自营业务的战略,未来的方向,以及利润率?

      徐宏:‍关于成本控制,‍我们在上个季度的财报会上也讲过,我们会十分关注成本优化以及相关的成本控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制定了很多的策略来做成本优化控制,对于不同的业务也都有不同的策略来执行,‍这个季度里,整个的成本优化我们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一个结果。‍

      在本财年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面,我们的成本‍‍优化控制方案会继续执行,‍‍聚焦优化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各个方面,策略的执行很关键的一点是落实,我们会坚定地继续去落实成本优化的执行。‍财务上我们‍‍还是有挺大的灵活性,我们会去评估,做好成本优化和在某些方面投入之间的平衡。在一些领域,包括我刚才提到过的技术领域和‍基础能力建设领域,我们还是会坚定地持续投入,以实现更长期的,可持久的发展。‍

      关于税息及摊销前利润率的问题,我们在整体效率提升跟成本优化的过程当中,很自然的最终会会反映在税息及摊销前利润率上。我们也相信,‍对于高质量和高效率增长的坚持,最终还是会推动税息及摊销前利润率的提升。‍

      张勇:‍我补充一下关于成本优化和利润率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对阿里来讲, 成本优化绝对不是一个财务视角的工作,跟我们整体战略‍‍选择,对环境的判断,阶段‍‍和战略取舍是高度关联的。我在上个季度和这个季度的财报会上都讲到了,追求高质量增长是我们一贯的经营方针,在这个经营方针下,我们‍‍追求能够服务好高质量的用户,能够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并且持续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这是我们能够推动业务‍‍成长,并且获得更可持续,更好财务成果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在坚持这样做。‍

      新的财年开始以来,目前是第一个财务季度,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去年‍‍已经完成了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的里程碑基础上,‍今后我们在消费端的工作重点是从绝对的用户数规模增加,转移到能够服务好现有用户——其实我们10亿消费者‍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活跃消费者‍‍——能够服务好这些消费者,做好他们分层分类的运营,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工作重点的变化对于整体的效率优化,对于利润率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核心商业业务为什么会出现改善,简单回答,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建立起了服务不同用户的消费矩阵,在这个消费矩阵上,我们提供不同的价值点,这个消费矩阵能够很好地,分类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说我们前两年的投入还是产生了积极的,阶段性的成果,让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空间,进一步走向服务不同层次用户的钱包份额,同时在财务上也会表现出来有更好的财务效率。这个也跟第二个问题有关联,就是对阿里来讲,我们的核心商业业务中,无论是自营还是第三方,用哪个方式消费者更满意,我们就选择哪个方式,这是我们现在的经营思想。尽管我们也在做一部分自营的业务,但是我们重新定义了自营业务,我们不希望因为做自营业务而成为线上的零售商、供应商,成为品牌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堵墙。相反,我们希望尽管是通过从品牌商处采购,通过自营模式销售给消费者,但是最后品牌商可以运营消费者的效果,跟第三方卖家的模式是一样的,同样有数据分享,消费者洞察,同时也因为我们做自营,而提高商家的运营效率,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物流服务的体验。当然,我们更不会通过自营业务去打着消费者零售的旗号,去做批发业务,只是为了把业务规模做大,我们更不会做这样的事。

      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首先还是提一个关于降本增效的问题,想再听听张勇再聊一下公司降本增效的底层商业逻辑,刚才您是从整个集团的发展阶段来讲这个问题的,就是我们已经结束了用户增长期,进入到了用户运营期,分层地去增加我们在各个消费群体中的钱包份额占比,但如果从业务线的角度来讲,是不是有一些其他的看法?比如说是不是某些行业的数字化进展慢于咱们之前的预期?或者说预期方向的战略目标有所调整?第二个关于降本增效的问题,能不能请管理层给我具体分享一下,这个季度我们落地的核心的降本增效措施有哪些,以及未来几个季度会怎么做?另外,当我们在减少早期项目投入的时候,我指的早期项目就是现在的变现效率还比较差一点,项目本身还处在亏损状态的项目,管理层是如何思考短期财务和长期增长之间的平衡点?

      张勇:刚才也提到过,我来补充几句。从战略上来考虑,今天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消费的矩阵,我们有最丰富完整的旗舰——淘宝,我们也有新的服务性价比用户的淘特,我们也在社区团购如火如荼的时候,保持非常的克制,但是进行了模式的尝试,做了淘菜菜,包括我们的盒马和闲鱼,都有非常清晰的用户定位。降本增效在这个季度取得了快速效果,最底层的一个逻辑就是我们还是觉得消费者心智是阿里经过这么多年建设以后最宝贵的财富,拥有消费者的心智份额,意味着你不需要花钱,用户就会回来,尤其是在整体消费意愿比之前年度相对弱的时候,消费者能不能自己回来,我们称之为“自来水”,也就是有没有内生流量,而且是带着消费意愿倾向的访问和浏览。我刚才说了,即使在这个季度比较困难的时间里,我们网上用户的日活跃用户数和消费的页面浏览量还是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用户跟我们在一起,用户回来就是来找跟消费相关的信息,所以这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已经有10亿用户的基础,同时又有差异化APP矩阵,可以服务不同价值需要的用户,这是在中国零售商业当中能够取得一些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刚才说的这一点,其实是比较适用于我们的广域网,也就是一个全国范围平台的情况,当然这个季度我们的几个局域网业务,也就是基于地点相关的平台服务,有了更聚焦的城市策略或者说地区策略,包括像淘菜菜,盒马,饿了么,局域网业务最核心的就是必须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单位成本。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也有一句话可以分享给所有的分析师,那就是看全部市场的总量其实没有意义,最关键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一个特定的城市,能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总量的意义在于规模,但是从经营效率来讲,其实要按城市来看,才能够形成一个更好的,立体的视角。我们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上来进行重点城市和区域的选择,并且来展开我刚才所讲的几个业务,进行资源配置,才能够在这个季度看到一些好的结果。当然在目前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我们前面讲的降本增效,不是单独的财务措施,不是孤立的,我们在该投入的地方还是会坚决投入,在需要加强的消费矩阵上,我们还是会继续去加强,包括在基础能力的建设上,服务客户的能力的建设上,物流的体验上,我们还会继续去加强,这样对我们的长期价值才能够产生更好的长期作用。

      大和证券分析师John Choi:公司下半年云业务增长趋势如何?刚才张勇好像提到本季度的增长比往年要更慢。

      张勇: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看几个宏观情况。第一个情况就是IT支出占全国GDP的百分点,在中国,这个占比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占比。第二,产业数字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各行各业各类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所以从这样一个宏观大局来分析的话,我认为云这个机会不是所谓的周期性机会,而是结构性的机会,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市场,我们都会把云当做我们的一个核心战略。

      我要说的下一点是,大家可以回顾前几年云业务快速增长的背景,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他们本身是数字化的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又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需要很多的算力,这就给了我们机会,可以把阿里的云技术从技术变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业务,我们非常高兴成为这个领域领先的公司。未来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放缓的背景下,下一个增长点会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整个产业的数字化 ,在产业数字化的年代里,每家公司都会变成数字化公司,所以我们在阿里经常会关注一个数字,就是我们的云业务当中,来自非互联网公司的占比有多少,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个占比在提升,我们已经有披露,这个季度同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未来我们还会继续针对不同的垂直行业,推出更多的应用来捕捉相关的机会。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要说,就是整体云业务的增长,其实离不开整个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以后,作为经济的微观细胞,每个企业才会在数字化的进程当中更愿意投入,减少后顾之忧,所以跟大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前景有很高关联度。但是在这个中间,为什么我强调还是要抓住朝阳产业,抓住有未来的产业机会,因为同样的经济增长一定是有人跑赢大盘,有的行业跑输大盘,所以还是要抓住跑赢大盘的产业机会。

      中金分析师Yang Bai:过去的几年中,我们都观察到用户习惯在经历一些变化,也许这是所有短视频之外的互联网公司都能够真切感受到的,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用户跟时间,都沉淀在短视频上,想请问在管理层看来,这种外部的变化对于电商领域的影响,接下来我们的判断,短视频是在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还是已经到了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站在公司的角度,甚至跳出公司的视角,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来自用户和商户行为习惯的变化,阿里会做哪些主动的战略调整,以及有哪些是我们不会去做的?

      张勇:首先这里面有一个概念的混淆,短视频是一种产品的表现方式,而电商是一个产业,电商公司用短视频是现实,短视频也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技术。我补充一个信息,今天在阿里的平台上,比如手机淘宝的平台上,超过一半的商品也许5年前都是用图片文字来表达,而今天超过一半的商品是用短视频来表达的。我想你的问题不是短视频和电商之间的问题,而是娱乐和电商之间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最终就是我前面讲的,阿里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建立的最宝贵的资产是用户的心智份额,他们要消费就来我们这里。

      当然我们很多时候也会说,消费就是娱乐的一部分,阿里就只专注于做好娱乐里边的一种品类,就是消费的这个子品类,我们认为这个品类已经足够大,也有很多的知识要学习,所以我们一直专注于做好这个品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断地学习,并采用各种新的技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无论在最早的无线化,到后面的个性化,到直播,到短视频,无非是如何用好各种的新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用户体验。我想短视频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技术,新的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又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当然也会改变消费者除了消费以外的其他娱乐体验,但如何一个平台,最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用户定位,首先服务于用户的什么需求,什么是主食,什么是甜点,我想这是最核心的一个定位问题。

      花旗分析师Alicia Yap:请问阿里巴巴现在面临的最大障碍和挑战是什么?公司在保留人才方面有哪些策略?公司对于哪一些领域有兴趣,但是还没有进行投资?比如新能源领域等。

      张勇:你提到的阿里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想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阿里还是所有的公司企业,都是社会的一个微观细胞,阿里这么多年走到今天,是因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因为中国经济的成长成就了阿里,给了阿里机会,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一个阶段,中国会越来越好,社会会越来越好,这样的话我们做消费才水大鱼大,消费的愿望才会更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望才会更强,才能够更好满足他们,这是所有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微观的一份,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好的尽到我们的社会责任,能够创造就业,为服务中小企业,把技术、商业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做我们的贡献,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也会继续这样做。

      关于人才的问题,其实我们为客户服务的基础,所有的经验技术,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都来源于人,所以我们对人才的渴望,对人才的投入,我们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我正好也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现在正好是8月份,正好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走向社会的时间,尽管我们今年也看到了一些宏观情况的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各方面,但是我们还是招聘了接近6000名的应届毕业生,绝大多数已经到阿里上岗。我们希望在最需要的时候为社会,同时也是阿里自身的需要,能够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加速我们这家既年轻,但又已经有悠久历史的互联网公司的新陈代谢,用人才推进我们的事业,实现更多的创新。

      关于你提到的新增长点,我想新技术,新产业,机会层出不穷,作为一家企业,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站在阿里核心战略的视角来看待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新的产业机会的出现。比如说今天你讲到的新能源方面的一些机会,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对阿里来讲,我们首先会从云计算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机会,因为这样的一个朝阳产业,其成型和发展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社会起点上,从第一天开始,它就可以是一个全部生产要素数字化的产业,云计算能够在中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看待这些新行业的机会,包括像我们讨论的自动驾驶,包括元宇宙,我们分别是围绕物流和消费考虑的,我们去寻找这样的机会,获得跟这个产业共成长的机会,拓宽我们自己的赛道。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走向全球,今天我们的三大战略,也就是我所说的两纵一横:两纵就是消费和云计算,站在这两个视角看,从中我们看很多新的机会,这是垂直看,另外还有一个水平看的机会,那就是能不能走向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我觉得有些是可以通过中国经验的积累,然后输出,而有些是基于海外市场出现的新机会,但是我们如何站在消费,站在云计算的角度,去海外的全新市场去捕捉这样的机会,我想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天恒)


    ]]>
    BOSS直聘再涉“情色招聘”?女大学生称“不敢反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编辑 | 韩大鹏

      昨日,#广州一公司招聘助理要陪客户睡觉#一事登上微博热搜,该人事称私人助理是和客户做男女朋友关系,并需要陪客户睡觉……

      该事件再次引起风波,多数网友质疑BOSS直聘在安全审核上存在漏洞。

      无独有偶,近日一位女大学生向新浪科技反馈称,她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时连续遭遇两次性骚扰,一次是相约线下面试,另一次是被对方暧昧言语挑逗。

      但一个争议的问题是,该大学生是在平台外遭遇性骚扰问题,平台是否应该承担相应地责任?

      女子称面试连遇性骚扰

      研究生在读的李苗(化名)计划利用暑期寻找实习生岗位。

      今年7月下旬,在BOSS直聘上,她看到一家名为国正博学国际教育的企业正在招聘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助理一职,薪资5-6K,招聘人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吕顺兴。

      BOSS直聘页面显示,该公司地址为北京西城区三里河南一巷11号院1号楼149,公司介绍为高端教育与乡村振兴规划项目投融资。除了上述职位外,还招聘总助/CEO助理/董事长助理一职。

      BOSS直聘一直对外宣传“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的广告语,企业的老板亲自招聘,自然看起来十分靠谱,她便通过BOSS直聘App上的“交换微信”功能加了好友,约定了面试事宜。

      不过面试当天,该面试官却称招聘的是生活助理,也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正常的工作面试上,而是频频询问有没有男朋友等感情问题。他还亮出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名片显示,该研究院号称是财政部主管全国一级学会,国家高端智库。

      该面试官还以考博可以帮忙为由,直言“成为我的女朋友,我可以无条件的帮你。”称他之前已经帮了一位女面试者,在李苗离开时,还做出搂肩等亲密行为。

      “当时我也不太敢反抗,周围没什么人,怕有人身安全问题。”她向新浪科技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李苗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时已经遭遇过一次性骚扰。

      当时她投递的是一家名为中国葛洲坝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岗位,不过招聘人宣经理告诉她,这个岗位有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不招实习生,而前台岗位可以招实习生。

      这位宣经理后来未经同意就把李苗的微信推送给了另外一位招聘者,不过这位微信名为“楚留香”的招聘者直接便问“yp吗?”

      “真的非常生气,现在我已经不太敢使用BOSS直聘找工作了。”李苗向新浪科技吐槽道。

      针对这两起事件,BOSS直聘方面向新浪科技表示,涉事招聘者吕某系“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8月3日,“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平台无“色情骚扰”相关投诉举报记录。平台对色情、骚扰等行为一向采取零容忍的态度。8月3日,接外部线索举报后,经核查,我们已暂停该公司招聘权限。

      截至8月3日,“中国葛洲坝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平台无“联系方式泄露”相关投诉举报记录。8月3日,接外部线索举报后,因核查后证据不足,相关举报未生效。“我们非常重视对求职者隐私安全的保护,如果有相关证据,可以同步我们。我们会及时排查处理。”

      在外遭骚扰,平台是否担责?

      工商资料显示,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确实为吕顺兴,不过工商注册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瀛海镇南海家园五里4号楼3层329室,与BOSS直聘页面上的地址并不一致。

      另外,该公司曾多次因未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信息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还曾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上述女生质疑,这样的一家企业在BOSS直聘上发布招聘职位,BOSS直聘显然未尽到审核和提示的责任。

      另外,一个争议的问题是,求职者在BOSS直聘上联系招聘企业后,在平台外遭遇性骚扰问题,平台是否应该承担相应地责任?

      BOSS直聘方面向新浪科技表示,鼓励、提倡求职者通过平台进行沟通和约面,以便更好地保障求职者安全。如果求职者在第三方聊天工具上遇到纠纷,在进行跨平台的调查、核实及处置上,客观上存在较大难度。

      不过,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浩向新浪科技表示,《民法典》对“性骚扰”的民事责任与单位预防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见第一千零一条:“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他强调,招聘平台在提供应聘者联系方式的时候应当尽到合理预防等措施,比如警示招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收集到的联系方式实施性骚扰等违法行为,设置受理投诉、调查等渠道,尽力防止和制止性骚扰行为的发生。平台并不能以事情是在平台以外发生而就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实际上,这样的审核漏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就在8月3日,#广州一公司招聘助理要陪客户睡觉#一事登上微博热搜,该人事称私人助理是和客户做男女朋友关系,并需要陪客户睡觉。对此,Boss直聘客服回应称,该公司发布的职位应该是符合平台的发布规则,但以招聘正常求职者的名义要求陪睡,是违反了平台的使用规则的,会严格核实处理。

      2020年,新京报也曾报道称,BOSS直聘平台中,存在着大量的色情陷阱招聘。新京报记者在BOSS直聘上向20余家类似招聘企业发起求职申请,申请职位包括助理、秘书等职位,有7家企业与记者取得进一步联系。但在面试过程中,上述多家公司涉嫌情色招聘,既有专门为客户物色女子的中介,也有亲自在别墅里面试,并对应聘者动手动脚的老板,甚至有公司名为招聘助理实为替客户寻找性伴侣。

      而更早之前的2017年,BOSS直聘还曾因李文星事件深陷舆论质疑。

      当时,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平台上收到了来自自称为“北京科蓝”人事部薛婷婷的回复,然而该公司疑为冒名,实为传销组织。后来,李文星的遗体在天津静海区被发现。

      此事引发了外界对BOSS直聘审核机制漏洞的质疑,北京市网信办和天津市网信办也就BOSS直聘发布违法违规信息、用户管理出现重大疏漏等问题进行联合约谈,责令网站立即整改。

      当时,BOSS直聘给出了升级流程和系统、组建求职安全中心、建立安全提醒机制三条举措。

      如今来看,在审核机制上,BOSS直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审核机制的问题,BOSS直聘方面向新浪科技表示,公司一直在加大求职安全方面的投入。安全相关团队总人数已超过千人。仅2022年二季度就主动处置了20余万个违规账号。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给警方提供线索,配合警方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季度协助捣毁了多个诈骗窝点。

      内部信开启末位淘汰?

      2021年7月开始,BOSS直聘停止新用户注册,这极大的影响了BOSS直聘的月活用户数量。

      数据显示,自2021年第二季度的月活用户超过3000万后,BOSS直聘后续三个季度的月活用户基本停留在2500万上下。

      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BOSS直聘管理层透露,截至5月31日,尝试注册新用户失败的人数已经达到4500万人,较上季度公布的人数增加了1500万。

      BOSS直聘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也是喜忧参半。

      财报显示,BOSS直聘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38亿元,同比增长44.3%,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是由于付费企业数的增长;但净亏损0.12亿元,而上季度净利润为2.33亿元,由盈大幅转亏。

      今年6月底,虽然BOSS直聘宣布恢复新用户注册,但要完全恢复元气,依然需要时间。

      新浪科技独家获悉,今年7月,BOSS直聘CEO赵鹏在一封内部全员邮件中公布了361制度,每年进行两次绩效分布,将员工绩效分为前30%、中间60%、后10%。这一般意味着,后10%的员工则可能要被末位淘汰。

      一位BOSS直聘内部员工向新浪科技表示,宣布实行361制度后,BOSS直聘近期已经在进行内部人员优化,不过有些部门也在进行新的招聘。

      显然,接下来BOSS直聘还要经历一场内部换血与动荡。


    ]]>
    BOSS直聘回应女大学生连遭两次性骚扰:高度重视求职者安全 可通过App等举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8月4日上午消息,针对新浪科技报道的女大学生面试频遭性骚扰一事,BOSS直聘方面向新浪科技回应称,高度重视求职者的安全及隐私保护,用户出现求职招聘纠纷可通过BOSS直聘App、客服热线等渠道联系我们,相关举报投诉会被优先处置。

      针对报道提到的两起性骚扰事件,BOSS直聘方面表示,涉事招聘者吕某系“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8月3日,“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平台无“色情骚扰”相关投诉举报记录。平台对色情、骚扰等行为一向采取零容忍的态度。8月3日,接外部线索举报后,经核查,我们已暂停该公司招聘权限。

      截至8月3日,“中国葛洲坝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平台无“联系方式泄露”相关投诉举报记录。8月3日,接外部线索举报后,因核查后证据不足,相关举报未生效。我们非常重视对求职者隐私安全的保护,如果有相关证据,可以同步我们。我们会及时排查处理。

      另外,BOSS直聘方面还称,一直在加大求职安全方面的投入。安全相关团队总人数已超过千人。仅2022年二季度就主动处置了20余万个违规账号。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给警方提供线索,配合警方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季度协助捣毁了多个诈骗窝点。(张俊)

      以下为BOSS直聘回应原文:

      核查结果

      涉事招聘者吕某系“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8月3日,“国正博学(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平台无“色情骚扰”相关投诉举报记录。平台对色情、骚扰等行为一向采取零容忍的态度。8月3日,接外部线索举报后,经核查,我们已暂停该公司招聘权限。

      截至8月3日,“中国葛洲坝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平台无“联系方式泄露”相关投诉举报记录。8月3日,接外部线索举报后,因核查后证据不足,相关举报未生效。我们非常重视对求职者隐私安全的保护,如果有相关证据,可以同步我们。我们会及时排查处理。

      我们鼓励、提倡求职者通过平台进行沟通和约面,以便我们更好地保障求职者安全。如果求职者在第三方聊天工具上遇到纠纷,我们在进行跨平台的调查、核实及处置上,客观上存在较大难度。

      我们高度重视求职者的安全及隐私保护,用户出现求职招聘纠纷可通过BOSS直聘App、客服热线(400-065-5799)等渠道联系我们,相关举报投诉会被优先处置。

      措施  1。 严格完成用人单位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审查是BOSS直聘安全工作的基础。除了信息的审查,求职者权益保障工作中,主要难点是如何及时发现、阻断、制止、核查,营业执照等资质齐全、正常经营的公司进行的违规招聘行为?因此,BOSS直聘自2020年起上线了“线上环境认证”+“线下实地审核”两项升级认证措施。同时,技术团队上线了“风险巡察”系统,根据过往违规招聘者的行为提炼模型,当招聘者命中特征时,就会被重点监控,或者是升级认证审核措施。

      2。 我们也在积极主动处理平台上的各类违规行为。用户提供的虚假招聘举报会第一时间受理,核实后第一时间处置。对于个人隐私、违法与不良信息等问题,也有专门的举报通道。对大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举报信息,会有专班进行处理。

      3。 公司一直在加大求职安全方面的投入。安全相关团队,总人数已超过千人。仅2022年二季度就主动处置了20余万个违规账号。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给警方提供线索,配合警方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季度协助捣毁了多个诈骗窝点。


    ]]>
    任天堂22-23财年Q1财报公开 NS销量累计1亿1108万台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任天堂公开2022~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2022年4月1日~2022年6月30日),该季度任天堂销售额3074.6亿日元,同比减少4.7%,利润1016.47亿日元,同比减少15.1%

    截至6月Switch的累计销量达1亿1108万台,软件销量8亿6359万份,本季度共售出343万台Switch与4141万份软件,其中132万台Switch,152万台Switch OLED,59万台Switch lite。

    《任天堂Switch运动》销量达484万,《马力欧激战前锋:战斗联赛》销量191万份,《星之卡比:探索发现》销量达453万份,是有史以来第二畅销的卡比游戏。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任天堂游戏销量前10榜单

    《马力欧赛车8豪华版》4682万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3938万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2882万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2714万

    《宝可梦剑盾》2450万

    《超级马力欧:奥德赛》2393万

    《超级马力欧派对》1806万

    《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1479万

    《精灵宝可梦Let's Go》 1466万

    《健身环大冒险》 1454万



    ]]>
    福伊特完成对ARGO-HYTOS多数股权的收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获得所有官方批准后,福伊特于 2022 年 8 月 2 日成功完成了对 ARGO-HYTOS 集团多数股份的收购。ARGO-HYTOS 集团总部位于瑞士巴尔,面向非公路领域(包括农用拖拉机、建筑机械和物料搬运车辆)研发和生产液压零部件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福伊特与 ARGO-HYTOS 集团原有的两大股东 Christian Kienzle 和 FSP CAPCELLENCE 已于 2022 年 6 月 6 日签署了相关收购协议。在完成收购后,ARGO-HYTOS将继续作为一个独立品牌运营,仅在其品牌加注"福伊特集团旗下公司"字样。这意味着客户将能够继续使用现有的销售渠道。

    关于ARGO-HYTOS集团

    作为零件与系统供应商,ARGO-HYTOS集团为移动式工作机械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作为一家家族企业,ARGO-HYTOS拥有1,600余名员工,在移动和工业液压系统流体和运动控制过滤技术方面有超过70年的经验。尤其是在移动式液压系统领域,ARGO-HYTOS跻身创新领导者行列。ARGO-HYTOS拥有多项专利,并为行业设定新的标准。ARGO-HYTOS集团在德国、捷克共和国、波兰、印度和中国设有生产公司,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销售和装配公司。

    关于福伊特集团

    福伊特是一家全球性高科技集团。凭借包括系统、产品、服务以及数字应用在内的广泛解决方案,福伊特为能源、石油与天然气、造纸、原材料以及运输与公共交通等领域树立行业标准。福伊特集团创建于1867年,现有20,000多名员工,业务遍布全球,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年销售额达43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家族企业之一。 


    ]]>
    任天堂第一财季盈利与营收均不及预期,Switch销量暴跌22%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任天堂周三发布财报称,截至6月底的第一财季盈利与营收均不及预期,日元走软未能抵消硬件和软件销售下滑的影响。

    该公司当季营业利润下降15%,至1016亿日元(约合7.63亿美元,营收为3075亿日元,分别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152亿日元和3321亿日元。

    该公司表示,制造瓶颈影响了Switch的销售,目前的生产进度落后于计划。预计从夏末开始能够赶上产量。

    该公司的软件销量从去年同期的4530万份降至4140万份,而Switch游戏机的销量同比下降22%,从上年同期的445万部降到343万部。

    对该公司而言,硬件仍是一个痛点,因为长期的零部件短缺以及今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对其前景构成压力。任天堂维持了Switch今年销售2100万部的预期,低于前一年的2300万部。


    ]]>
    蚂蚁集团:可信密态计算(TECC)是全新的隐私计算模式 中国比欧美尝试更深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隐私计算在中国发展如火如荼。蚂蚁集团已成为全球隐私计算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199IT 作者:Ralf神藏

    刚结束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蚂蚁集团首创推进的可信密态计算(TECC)入选“十大硬核科技”。同台竞技的,包括华为、中兴、京东方、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联通、南方电网、中国电子、航天云网等电信、科技、能源巨头。评委包括多位院士和数十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专业评审组经过三轮讨论。

    蚂蚁集团可信密态计算(TECC)之所以能够从489项成果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实打实的过硬技术实力。官方给出的获奖评语是:将可信计算技术与密码学深入融合,形成安全高效的新型隐私计算技术,是数据密态时代的有力支撑。


    (图: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博士 )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博士现场接受了“十大硬核科技”颁奖,199IT与韦韬博士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隐私计算的尝试中国比欧美国家迈入更深阶段

    隐私计算并不是一个突然爆发的技术,在行业内已经存在多年。20世纪80年代姚期智院士提出了百万富翁设想,并在一篇论文中用密码学理论给出了解答,这便是当前隐私计算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多方安全计算(MPC)的理论来源。在中国,隐私计算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前后,以蚂蚁集团为例的科技公司开始布局隐私计算,也出现了一批隐私计算技术创业公司。随着数据要素流通和安全合规需求的加持,近两年隐私计算已在各地各领域逐步展开规模应用,包括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

    与欧美国家相比,在隐私计算领域,中国已经比欧美国家迈入更深的尝试阶段。这是中国的后发先至的优势。明确的法律法规、庞大的市场和更大更快的应用需求,也让中国市场脱颖而出。

    2021年,Gartner发布的隐私计算技术成熟度曲线,预测到2024年,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在全球突破150亿美元以上。 甲子光年智库测算,到2025年隐私计算市场将超过200亿,2021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3.4%。

    与市场高速发展同步的,还有隐私计算技术的突破,这次获得“十大硬核科技”的可信密态计算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当前实现隐私计算的技术路径很多,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全同态等等,但这些单一技术路线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在此背景之下,蚂蚁集团于2021年起推动发展新一代隐私计算技术“可信密态计算”(Trusted-Environment-based Cryptographic Computing,TECC),创新性地将密码技术(MPC、FL)和全栈可信计算技术(TEE、TPM)融合在一起,突破了使用单一技术的局限,获得了更高的综合能力。可信密态计算(TECC)解决了海量数据规模、高数据安全性、复杂计算逻辑、多数据参与方的复杂难题,进一步拓宽隐私计算的数据规模量级和计算能力,不仅满足联合营销、联合风控、数据共建等经典隐私计算场景,还突破性地支持大数据和跨地域隐私计算场景。

    以东数西算为例,东数西算的数据使用场景和数据规模巨大,传统隐私计算的跨网计算模式难以发挥出西部算力优势。而TECC计算集群不用将数据明文在东西部之间传输,可以在西部算力节点只需存储密态数据,而且数分钟内可以完成亿级密态数据的类SQL分析,1小时内完成亿级密态样本的XGB模型训练。TECC还支持用户在底层算子上自定义计算逻辑,对排序、乱序、数学函数等都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支撑东数西算场景的计算能力需求。

    以TECC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方案,通过密态计算和可信执行环境融合,运维人员也难以窃取数据,非常适合有高安全需求的数据,并且TECC的计算方和数据提供方是分离的,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西部能源和算力优势。

    谈到此次可信密态计算(TECC)获奖的意义,韦韬博士坦言,获奖一方面是对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的认可,也是对整个隐私计算行业的认可。特别是全面到来的数据密态时代,隐私计算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了非常关键的位置。更重要的其实是对隐私计算这项技术发展的鞭策和期待,隐私计算对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关乎数据这项国家战略资源的价值释放,也关乎数据要素流通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图:蚂蚁集团首创推进的可信密态计算(TECC)入选“十大硬核科技”)

    对于行业来说,隐私计算本质是要把数据要素的流转融合,从明文变成密文,整个数据流通行业即将迈入密态时代,这个变动是极其巨大的。数据是各行各业数字化应用的血液,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这些变化是需要各行各业一起来努力实现的。在这方面,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专家们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共同制定行业白皮书,举行座谈会,制定行业标准等。蚂蚁也积极参与到了行业生态建设的队伍中,除了上述的工作,蚂蚁还开源了多个隐私计算产品,包括2019年开源的TEE 操作系统Occlum,今年7月开源的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可信密态计算(TECC)作为隐语的关键构件,也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开源。如何跟同行共同推进,如何和主管机构、行业协会来协同工作,也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蚂蚁集团隐私计算专利全球第一 前十名越来越多中国公司身影

    三年前,隐私计算领域专利基本为国外巨头公司如微软、IBM等所有。“当时的感受是国际巨头在隐私计算领域专利非常厉害,专利数量多。”韦韬博士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表示,而彼时,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的专利已经排入全球第三名。

    仅仅三年,这一格局已被打破。目前,蚂蚁集团已经成为隐私计算领域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更可喜的变化是,全球前十名的企业里,中国公司占据越来越多的席位,包括了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华为、国家电网等公司。

    回顾这三年的发展,韦韬博士表示,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非常看重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蚂蚁几乎已经探索了所有能探索的隐私计算技术,这一点在蚂蚁7月份开源的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中也能得到体现。“隐语”用一套通用框架支撑了当前几乎所有的主流隐私计算技术,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技术,也可支持可信密态计算(TECC)这样新兴的隐私计算技术。隐私计算领域与之前的互联网、通信领域都有很大区别。与DVD编解码、3G时代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巨头所垄断不同,在隐私计算领域,通过中国公司的不断努力,不会再被国外公司“卡脖子”。

    国内很多公司达成的共识是,隐私计算对后续互联网科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信密态计算是对隐私计算标准的重大创新

    可信密态计算是隐私计算领域蚂蚁集团首创推进的一个全新模式。此前在隐私计算里,中国公司更多的是跟随策略。

    这种全新的隐私计算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多维度数据密态作为数据时代的需求,中国的企业和机构能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在此基础上能够支撑未来更多的数据要素的创新机会。

    据介绍,可信密态计算(TECC)基于全栈可信与密态分片的全密文高速计算能力,在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比传统跨网隐私计算有显著提升。TECC能在1小时内完成亿级样本XGB建模;适用于任意多方参与,任意数据划分,支持99.99%~99.999%基础设施级可靠性要求;比明文分布式计算增加不超过一个数量级的实用成本,也是首个可以满足数据密态时代多维度基础设施级要求的隐私计算技术。

    199IT与韦韬博士探讨行业标准的问题时,韦韬博士表示,以往的隐私计算标准都是单个的技术标准。如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FL)、可信执行环境(TEE)等等,很难去横向比较单个的安全性。在7月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可信隐私计算研究报告(2022年)》中也提到,隐私计算产品安全边界的界定需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和不同技术的差别,也需要平衡计算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的要求。因此,如何评价和验证系统的安全性亟需明确。对此蚂蚁集团结合多年深耕隐私计算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对隐私计算实现的安全性进行了通用的五类安全分级,希望推动隐私计算实现的安全性落到实处。

    韦韬博士强调,隐私计算行业的变革非常巨大,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影响也非常巨大。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经过三至五年的过程。其中,安全是立身之本,要保障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的安全,需要稳定可靠的发展。

    由于近年来隐私计算需求非常急迫,“安全和需求之间需要均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一起更好地推进。未来来看也不是仅仅是中国的事情,一定是全球化的事情。数据要素流程一定是未来国际竞争非常核心的环节,特别需要国内国外的更好的协同,生态更好地构建,这些至关重要。”

    从技术、研发、专利、应用等多维度,中国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隐私计算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自研、硬核、创新、突破成为中国隐私计算领域的强大底色。在引领这一全球未来趋势的核心技术里,蚂蚁集团与中国其他科技公司一道,将成为全球重要的重要力量。如韦韬博士的判断,三至五年内,中国隐私计算技术将迎来更为突飞猛进的发展。



    ]]>
    美的集团连续5年回购股份耗资已达252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贾 丽

      有着“回购之王”之称的美的集团8月1日公告称,截至7月3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94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10%,最高成交价为60.0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50.14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16.38亿元(不含交易费用)。这是美的集团近年来进行的第6轮回购,从其公布数据来看,目前已完成此轮回购下限的三分之二。

      对于此轮回购,美的集团内部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购是公司的决策。本次回购的股份仍将用于股权激励,进一步激励人才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坚定公司持续创新发展的决心。”

      连续5年回购

      合计耗资252亿元

      美的集团今年的股票回购始于3月份,彼时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美的集团计划斥资25亿元至50亿元进行回购,回购价格上限为70元/股。

      从回购情况来看,美的集团回购价为55.6元/股,远低于价格上限。而这也意味着,目前公司已完成回购计划中金额下限的三分之二。

      对于回购的目的及股份的用途,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并将持续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以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创新管理团队持股的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此,上述美的集团人士表示,“此次回购完成后,若三年到期公司仍未使用完相应股份,将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注销。”

      实际上,美的集团已经连续5年进行回购。美的集团回购之旅要追溯到2018年。那一年,家电市场整体不佳,美的集团全年市值缩水32%。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美的集团一口气完成回购,支付总金额约40亿元。此后,美的集团便连年推出回购方案。在2019年至2021年,美的集团为回购分别支付了32亿元、27亿元、136.6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初步统计,自2018年开始,截至2022年7月31日,美的集团合计回购耗资约252亿元,平均回购价格约为62元/股。

      行业调整还将继续

      企业仍面临挑战

      对于市值的缩水,美的集团亦有所警觉。今年5月份,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方洪波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判断:“未来三年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

      在当下,美的集团也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

      “大环境使然,家电业整体面临严峻形势,上市公司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但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能考验出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退潮之后谁在裸泳就会看得一清二楚。”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美的集团的应对策略是在二级市场频推股票回购,在业务上转型变革发力ToB业务,在策略上收缩非核心业务并暂缓非经营性投资。

      美的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对记者透露:“今年以来,虽然各项政策陆续落地,外部环境及产业环境均在转好,但并不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公司还在不断调整。”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寒冬’的环境下,更多机会也在酝酿,需要企业决策者从整体长远利益出发、双面角度考量。同时,每次寒冬的结束,市场的回暖,都是从政策面或投资面的推动开始,企业也应抓住机会。”


    ]]>
    SK海力士成功研发全球最高层238层4D NAND闪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 公司全球首发238层 512Gb TLC 4D NAND闪存,将于明年上半年投入量产

  • 成功研发层数最高,面积最小的NAND闪存,并显著改善生产效率、数据传输速度、功耗等特性

  • "公司将持续创新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 SK海力士(或‘公司',www.skhynix.com)于8月3日宣布成功研发全球首款业界最高层数的238层NAND闪存。

    图1. SK海力士成功研发全球最高层238层4D NAND闪存
    图1. SK海力士成功研发全球最高层238层4D NAND闪存

    近日,SK海力士向客户发送了238层 512Gb TLC(Triple Level Cell)* 4D NAND闪存的样品,并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投入量产。公司表示:"自2020年12月完成176层NAND闪存研发以来,时隔仅1年7个月,SK海力士全球首次成功完成了新一代技术的研发。此次238层NAND闪存在达到业界最高堆栈层数的同时实现了全球最小的面积,其意义更加非凡 。"

    * NAND闪存芯片根据每个单元(Cell)可以存储的信息量(比特,bit)可分为SLC(Single Level Cell)、MLC(Multi Level Cell)、TLC(Triple Level Cell)、QLC(Quadruple Level Cell)、PLC(Penta Level Cell)等规格。单元信息存储容量越大,意味着单位面积可以存储的数据越多。

    当天,SK海力士在美国圣克拉拉举行的2022闪存峰会(Flash Memory Summit 2022)*上首次亮相了238层NAND闪存新产品。在峰会主题演讲中,崔正达SK海力士NAND闪存开发担当说道:"基于其4D NAND闪存技术,SK海力士全球首次成功研发了238层NAND闪存,进而确保了成本、性能、产品质量等层面的全球领先竞争力。公司将持续创新,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 闪存峰会(FMS,Flash Memory Summit):系每年定期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举办的全球闪存芯片领域的最高级别研讨会。SK海力士于本次峰会与其NAND闪存解决方案子公司Solidigm联合进行了主题演讲。

    SK海力士在2018年研发的96层NAND闪存就超越了传统的3D方式,并导入了4D方式。为成功研发4D架构的芯片,公司采用了电荷捕获型技术(CTF,Charge Trap Flash)*和PUC(Peri. Under Cell)* 技术。相比3D方式,4D架构具有单元面积更小,生产效率更高的优点。

    * 电荷捕获型技术 (CTF,Charge Trap Flash)

    浮栅型(FG,Floating Gate)闪存技术将电荷存储在导体1)中,而CTF将电荷存储在绝缘体2)中,以解决单元间的干扰问题。因此,相比FG技术,CTF可缩小芯片的单元面积,同时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图2. CTF技术原理
    图2. CTF技术原理

    * PUC (Peri Under Cell)

    将外围(Peri.)电路放置在存储单元的下方, 以最大化生产效率。

    图3. PUC技术原理
    图3. PUC技术原理

    238层NAND闪存成功堆栈更高层数的同时,实现了业界最小的面积。新产品每单位面积具备更高的密度,借其更小的面积能够在相同大小的硅晶片生产出更多的芯片,因此相比176层NAND闪存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34%。

    此外,238层NAND闪存的数据传输速度为2.4Gbps,相比前一代产品提高了50%,芯片读取数据时的能源消耗也减少了21%。可以说,SK海力士通过节省芯片的电力消耗,在ESG方面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进步。

    SK海力士计划先为cSSD(client SSD,主要应用范围为PC用存储设备)供应238层NAND闪存,随后将其导入范围逐渐延伸至智能手机和高容量的服务器SSD等。公司还将于明年发布1Tb 密度的全新238层NAND闪存产品,其密度是现有产品的两倍。

    图4. SK海力士成功研发全球最高层238层4D NAND闪存
    图4. SK海力士成功研发全球最高层238层4D NAND闪存

    关于SK海力士
    SK海力士总部位于韩国,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 为全球客户提供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NAND Flash(NAND快闪存储器)和CIS(CMOS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产品。公司于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其全球托存股份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上市。


    ]]>
    商业秘密“罗生门”:小马智行起诉前高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很突然”,获悉高管和公司被起诉时,擎天智卡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8月2日,小马智行宣布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前技术人员潘震皓、孙又晗及其所经营的擎天智卡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6000万元。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2017年百度状告前员工王劲与其创立的景驰科技,同样是自动驾驶行业,同样是企业起诉离职再创业的前员工,同样是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只不过百度起诉王劲一案,已经以王劲辞任景驰科技CEO、景驰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百度撤诉告终。如今百度自动驾驶老大的地位被普遍认可,小马智行和擎天智卡的案子才“刚刚立案,立案号还搜不到”,双方发展前景也均不明朗。

      索赔6000万元

      “潘震皓、孙又晗均与小马智行签署了专有信息与发明协议,明确约定其在小马智行期间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小马智行所有,同时约定保密义务,约定其在职期间和离职后均需要严格遵守相关保密制度。”小马智行在8月2日发布的内部信中这样写道。

      基于上述前提,小马智行当天宣布,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前技术人员潘震皓、孙又晗及其所经营的擎天智卡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小马智行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小马智行的商业秘密等,并判令被告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6000万元,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受理该案。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并搜索相关关键词,并未发现相关案件信息。对此,小马智行相关人士向记者回应,“刚刚立案,立案号还搜不到”。擎天智卡相关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并未收到相关起诉材料,相关信息正在核实过程中。擎天智卡一直以来遵守相关法律,遵循商业道德,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并无侵犯任何第三方商业秘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案件和当年百度起诉王劲及景驰科技的案由一样:侵犯商业秘密。究竟什么是商业秘密,此类案件通常发生在哪些行业?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牛炬钦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公司上述商业秘密的员工,用人单位都是可以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

      侵犯商业秘密案不稀奇

      “毕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自动驾驶从业者对这类案件的发生并不意外。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直言,“员工离职后在同一赛道里创业,面向同一类型客户,采用类似技术,设计同类产品,非常容易涉及到前东家的商业秘密”。

      2017年12月,百度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王劲及其创立的无人驾驶公司景驰科技告上法庭,并索赔5000万元,指控他违反竞业条约招募百度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等他离职前签订的一系列文件。2018年,景驰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百度对景驰科技撤诉,景驰科技改名文远知行。同年,王劲辞去景驰科技CEO一职,创立中智行。2020年百度对王劲撤诉。

      又一所自动驾驶“黄埔军校”

      巧合的是,正是从百度与王劲起诉的2017年起,国内自动驾驶赛道开始火爆,资本市场传递出的信息即是背书。

      IT桔子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14起投资案,总金额1.61亿元,到了2017年该数字分别是25起投资案,投资总金额15.11亿元,2018-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投资案总金额分别是52.67亿元、16.87亿元、131.36亿元、224.75亿元,2022年截至目前,行业共发生17起投资案,总金额54.56亿元。

      这些自动驾驶企业中,不少和百度有着联系。在8月1日参加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的自动驾驶从业者甚至向北京商报记者笑称,“感觉就是百度前员工大聚会”,如今小马智行似乎正成为自动驾驶行业又一所“黄埔军校”。

      根据公开信息,擎天智卡CEO潘震皓曾是小马智行卡车业务小马智卡CTO,擎天智卡CTO孙又晗原是小马智卡美国团队规划控制负责人。两人于2021年底离职,并在2021年11月创立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

      至于小马智行是否与上述前员工签署类似的保密协议,会否对其他签署过保密协议、离职又创立自动驾驶公司的前员工进行起诉?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小马智行相关人士未予回应。

      扎堆卡车赛道为哪般

      其实,前员工离职成立自动驾驶公司,和小马智行业务调整不无关系。

      2021年下半年,有消息称,“小马智行卡车业务研发团队并入自动驾驶乘用车研发团队,国内人数从80多人调整至10余人,美国方面的团队则几乎解散”。对此,相关人士虽表示,“小马智行一直在加大对卡车业务的投入,业务发展也非常快”,但多位员工在2021年下半年离职也是事实,且大多瞄准自动驾驶卡车赛道。

      具体到诉讼案当事企业擎天智卡,2022年1月,成立两个月的擎天智卡宣布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消息,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司的快速起步,包括团队规模扩张以及自动驾驶卡车路测工作开展等,但暂无业务层面信息披露。高管团队中包括小马智行前员工的千挂科技和行猩科技也还在创业初期,均保持低调。

      张孝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智能卡车创业公司情形比较特殊,一般是有了目标客户和合作伙伴后才会开始创业,从创建公司正式运营开始,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会有业务落地”。

      相比擎天智卡等后来者,小马智行近期相当高调。披露起诉案的当天,小马智行官宣了与曹操出行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7月底,小马智行宣布与三一智卡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年内开始小规模量产交付。

      由于自动驾驶的实现既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足够的技术沉淀,还需要拿到相关资质,即使当下头部的自动驾驶企业也尚未跑通商业模式,不管是小马智行还是擎天智卡,未来能否在此赛道保持存在感还需要时间验证。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
    艺电第一财季营收17.6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2%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消息,艺电(EA)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艺电第一财季总净营收为17.6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预订额(net bookings)为12.9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36亿美元;净利润为3.1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04亿美元相比增长52%。

      艺电第一财季净预订额和每股摊薄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小幅上涨不到1%。

      第一财季业绩概要:

      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一财季,艺电的净利润为3.1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04亿美元相比增长52%;每股摊薄收益为1.11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0.71美元,这一业绩超出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8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艺电第一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28美元。

      艺电艺电第一财季总净营收为17.6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按营收组成划分,艺电第一财季来自于完整游戏业务的营收为3.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22亿美元,同比增长6%;来自于直播服务及其他业务的营收为14.2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在完整游戏业务内部,完整游戏下载业务的营收为2.3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33亿美元相比增长2%;包装商品业务的营收为1.0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900万美元相比增长17%。

      按平台划分,艺电第一财季来自于游戏机业务的营收为10.4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9.72亿美元相比增长7%;来自于PC和其他业务的营收为4.0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61亿美元相比增长11%;来自于移动业务的营收为3.2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18亿美元相比增长48%。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艺电第一财季净预订额(net bookings)为12.9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36亿美元,这一业绩也超出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艺电第一财季净预订额将达12.6亿美元。

      艺电第一财季毛利润为14.5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2.36亿美元。艺电第一财季营收成本为3.1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15亿美元。艺电第一财季运营利润为4.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22亿美元。

      艺电第一财季总运营支出为10.1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9.14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5.7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15亿美元;营销和销售支出为2.3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90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6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69亿美元;无形资产摊销支出为39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000万美元。

      艺电第一财季用于业务运营活动的现金流为780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用于业务运营活动的净现金为1.43亿美元。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艺电来自于业务运营活动的净现金为19.64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4.13亿美元。

      在第一财季中,艺电回购了250万股股票,用于回购股票的资金总量为3.20亿美元;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艺电总共回购了970万股股票,用于回购股票的资金总量为12.95亿美元。在第一财季中,艺电派发了一笔每股0.19美元的现金股息,用于派发这笔股息的现金总额为5300万美元。

      艺电已经宣布将派发一笔每股0.19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23年9月21日向截至2023年8月31日营业时间结束时为止的在册股东发放。

      业绩展望:

      第二财季业绩展望:

      艺电预计,2023财年第二财季该公司的净营收将可达到18.50亿美元到19.00亿美元之间(其中递延净营收的变化预计将在-1.25亿美元左右);净利润预计将达2.20亿美元至2.42亿美元之间;每股摊薄收益预计将达0.78美元至0.86美元之间,不及预期;净预订额预计将达17.25亿美元到17.75亿美元之间,不及预期。艺电还预计,2023财年第二财季营收成本将达4.67亿美元至4.80亿美元之间,运营支出将达10.36亿美元至10.41亿美元之间。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艺电第二财季净预订额将达18.7亿美元,25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艺电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1.49美元。

      全年业绩展望:

      艺电预计,2023财年该公司的净营收将可达到76.00亿美元至78.00亿美元之间(其中递延净营收的变化预计将在3亿美元左右);净利润预计将达7.93亿美元至8.15亿美元之间;每股摊薄收益预计将达2.79美元至2.87美元之间,不及预期;运营现金流预计将达16.00亿美元至16.50亿美元之间;净预订额预计将达79.00亿美元至81.00亿美元之间,其平均值为80亿美元,略微超出预期。艺电还预计,2023财年营收成本将达20.20亿美元至20.65亿美元之间,运营支出将达42.00亿美元至43.15亿美元之间。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6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艺电2023财年净预订额将达79.9亿美元,2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艺电2023财年每股收益将达7.2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艺电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1.98美元,报收于128.89美元,跌幅为1.51%。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日下午5点25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5点25分)的盘后交易中,艺电股价上涨0.61美元,至129.50美元,涨幅为0.47%。过去52周,艺电的最高价为147.76美元,最低价为109.24美元。


    ]]>
    AMD第二季度营收65.5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消息,据报道,AMD今天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AMD第二季度营收为65.5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8.50亿美元相比增长70%;净利润为4.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10亿美元相比下降37%;每股收益为0.27美元,与去年同期的0.58美元相比下降53%。

      AMD第二季度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但对第三季度营收作出的展望则未能达到预期,从而导致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逾4%。

      主要业绩:

      在截至6月25日的这一财季,AMD的净利润为4.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10亿美元相比下降37%。AMD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为0.27美元,与去年同期的0.58美元相比下降53%。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MD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7.0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调整后净利润7.78亿美元相比增长119%;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05美元,与去年同期的调整后每股收益0.63美元相比增长67%,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7名分析师平均预期AMD第二季度每股收益将达1.03美元。

      AMD第二季度营收为65.5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8.50亿美元相比增长70%,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AMD第二季度营收将达65.3亿美元。

      AMD第二季度运营支出为25.0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0.00亿美元相比增长151%。其中,研发支出为13.0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59亿美元;营销、总务和行政支出为5.9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41亿美元。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MD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支出为15.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09亿美元相比增长72%。

      AMD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5.2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8.31亿美元相比下降37%。AMD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8%,与去年同期的22%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MD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利润为19.8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9.24亿美元相比增长115%。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MD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30%,与去年同期的24%相比上升6个百分点。

      AMD第二季度毛利润为30.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30亿美元相比增长65%。AMD第二季度毛利率为46%,与去年同期的48%相比下降140个基点。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MD第二季度调整后毛利润为35.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32亿美元相比增长93%。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MD第二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为54%,与去年同期的48%相比上升640个基点。

      各部门业绩:

      按业务部门划分,AMD第二季度来自于数据中心部门的净营收为14.8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13亿美元;运营利润为4.7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2.04亿美元。

      AMD第二季度来自于客户业务的净营收为21.5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7.28亿美元;运营利润为6.7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5.38亿美元。

      AMD第二季度来自于游戏业务的净营收为16.5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2.55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8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1.75亿美元。

      AMD第二季度来自于嵌入式业务的净营收为12.5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400万美元;运营利润为6.4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600万美元。

      AMD第二季度来自于其他所有业务的运营亏损为14.5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9200万美元。

      业绩展望:

      AMD预计,2022财年第三季度营收约为67亿美元,上下浮动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5%,其中数据中心和嵌入式业务部门的增幅领先,这一业绩展望不及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毛利率预计将会达到54%左右。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AMD第三季度营收将达68.2亿美元。

      AMD还预计,2022财年全年该公司营收将可达到263亿美元左右,上下浮动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数据中心和嵌入式业务部门的增幅领先,这一业绩展望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毛利率预计将会达到54%左右。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AMD第三季度营收将达261.8亿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AMD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2.51美元,报收于99.29美元,涨幅为2.59%。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日下午5点26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5点26分)的盘后交易中,AMD股价下跌4.34美元,至94.95美元,跌幅为4.37%。过去52周,AMD的最高价为164.46美元,最低价为71.60美元。(唐风)


    ]]>
    PayPal第二季度营收68.06亿美元:同比转盈为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消息,支付服务提供商PayPal今天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PayPal第二季度净营收为68.0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2.38亿美元相比增长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0%;净亏损为3.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1.84亿美元,相当于同比下降129%;每股摊薄亏损为0.29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00美元。

      PayPal第二季度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逾11%。

      主要业绩:

      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一财季,PayPal的净亏损为3.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1.84亿美元,相当于同比下降129%;每股摊薄亏损为0.29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00美元。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62亿美元相比下降21%;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为0.93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15美元相比下降19%,但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8名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二季度每股收益将达0.86美元。

      PayPal第二季度净营收为68.0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2.38亿美元相比增长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0%,这一业绩也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二季度营收将达67.9亿美元。

      PayPal第二季度总支付额(TPV)为3397.9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109.92亿美元相比增长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3%。

      PayPal第二季度总运营支出为60.4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1.11亿美元。其中,交易支出为30.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5.24亿美元;交易和信贷损失为4.4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69亿美元;客户支持和运营支出为5.3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21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5.9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6.28亿美元;技术和开发支出为8.1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7.46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5.1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22亿美元;重组及其他支出为90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00万美元。

      PayPal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7.6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1.27亿美元,同比下降32%。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利润为13.0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6.54亿美元,同比下降21%。PayPal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11.2%,与上年同期的18.1%相比下降684个基点。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19.1%,与上年同期的26.5%相比下降738个基点。

      PayPal第二季度有效税率为795.9%,与上年同期的12.7%相比上升783.2个百分点。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二季度调整后有效税率为14.3%,与上年同期的14.9%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其他财务信息及业绩指标:

      PayPal第二季度运营现金流为14.6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06亿美元相比增长12%;自由现金流为12.9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0.59亿美元相比增长22%。

      截至2022年6月30日,PayPal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投资总额为156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PayPal的债务总额为106亿美元。在第二季度中,PayPal回购了约800万股普通股,向股东返还了7.50亿美元现金。

      PayPal第二季度新增活跃用户账户为40万个,总活跃账户数量达4.29亿个,同比增长6%。在第二季度中,PayPal处理的交易量达到了55亿次,同比增长16%。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PayPal的每活跃账户交易处理量为48.7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

      业绩展望:

      第三季度业绩展望:

      PayPal预计,2022财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净营收将达68.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2%,但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每股收益预计将达0.61美元到0.6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0.92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将达0.94美元到0.96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11美元,这反映了约4.50亿美元的调整,主要代表着预估约为3.20亿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以及相关的雇主薪酬税,这一业绩展望也未能达到预期。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三季度营收将达70.2亿美元,38名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0.97美元。

      全年业绩展望:

      PayPal预计,该公司2022财年全年总支付额的同比增幅将可达到12%,不计入汇率变动影响的同比增幅将可达到16%;净营收将达到2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1%,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每股收益预计将达1.52美元至1.62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52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将达3.87美元到3.97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60美元,这反映了约21亿美元的调整,主要代表着预估约为15亿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以及相关的雇主薪酬税,这一业绩展望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48名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全年营收将达281.8亿美元,46名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3.85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PayPal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上涨1.06美元,报收于89.63美元,涨幅为1.20%。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日下午5点25分(北京时间3日凌晨5点25分)的盘后交易中,PayPal股价再度上涨10.26美元,至99.89美元,涨幅为11.45%。过去52周,PayPal的最高价为296.70美元,最低价为67.58美元。(新浪科技 唐风)


    ]]>
    实锤PC市场“凉凉”!AMD发布悲观Q3指引 靓丽财报下股价仍跌近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 编辑/刘蕊

      美东时间周二盘后,AMD公布的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其利润和营收均超过预期,但对第三财季的展望低于华尔街预期,使得其股价盘后下跌6.8%。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财报会上承认,尽管公司第二季笔记本电脑销售额增速迅猛,但公司对于第三季度的PC需求并不乐观 。在上周AMD的“老对手”英特尔公布的第二季度PC芯片收入更是惨淡。两家巨头共同表态悲观,表明PC市场短期内可能真的已经“凉凉”了。

      财报显示,在截至6月末的第二财季:

    • 公司经调整后每股盈利1.05美元,市场预期为1.03美元;

    • 公司收入为65.5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65.3亿美元;

    • 公司预计第三财季营收为67亿美元(上下浮动2亿美元),而分析师预期为68.3亿美元。

    • 全年业绩指引方面,AMD重申今年的销售额将增长约60%,达到263亿美元(上下浮动3亿美元)的预期,其中,数据中心将引领增长。

      对于AMD来说,其第二财季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在PC和服务器处理器领域。其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同期表现不佳,第二季度PC芯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25%,给AMD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目前,AMD在芯片性能方面已经超过了英特尔,投资者正在观察该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供应和执行力,来使其从英特尔手中夺取更多市场份额。

      分部门来看,AMD的四个主要业务部门在本季度都实现了增长,整体营收同比飙升70%。其中,

    • 数据中心(包括云计算和大型企业客户的芯片)收入同比增长83%,达到15亿美元;

    • 游戏芯片业务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2%,达到17亿美元;

    • 嵌入式业务(包括网络和汽车芯片)销售额为13亿美元,这得益于AMD在第一季完成的对Xilinx的收购;

    • 客户部门(包括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收入在第二季度增长25%,至22亿美元。

      AMD表示 ,客户部门增长主要归功于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处理器的销售增长。

      PC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然而,有迹象显示,在两年多疫情推动的繁荣期结束后,全球电脑销售已经出现放缓趋势。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也承认,她预计当前季度个人电脑业务的下滑。

      "我们对个人电脑业务的展望更加保守。所以,一个季度前我们还认为个人电脑业务将下滑——下滑幅度当时姑且认为是高个位数左右,"苏姿丰表示,“我们目前对个人电脑业务的看法是,它将下滑15%左右。”

      研究公司Gartner此前预测,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13%。来自PC市场的芯片营收将下降5.4%。

      苏姿丰在财报会上表示,AMD相信自己正在夺取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她预计,除了PC业务以外,数据中心、嵌入式业务和游戏主机的需求仍然坚挺。

      今年以来,AMD股价已经累计下跌31%。在周二公布较为保守的业绩预期后,公司股价盘后下跌6.8%。


    ]]>
    恒大汽车可能被另一家汽车并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券中社8月18日讯  今日有消息称,恒大汽车可能被另一家汽车并购,牵头方或为地方政府。对此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回应称,公司一直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截至目前,既有地方政府也有多家实力企业对恒驰汽车表达了投资意向,不存在被并购一事。

    同时,刘永灼表示,天津工厂停工是谣言,目前天津工厂生产正常,恒驰5量产正有条不紊推进中,我们超过1800名员工正在天津工厂一线奋战,确保9月量产、10月开始交付。


    ]]>
    美国约会应用开发商Match业绩展望糟糕 盘后股价暴跌超2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美国约会应用开发商Match今日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以及对第三季度的业绩预期,预期指标远远低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这一利空导致Match集团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时段暴跌超20%。据悉,Match的业绩面临两大压力,一个是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另外一个是美元汇率强势影响了海外业务的营收。

    财报数据

    二季度,Match集团的营业收入为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作为对比,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值为8.04亿美元。该集团的付费会员人数增长一成,达到1640万人,会员规模达不到1650万人的分析师预期值。

    二季度,Match净亏损3240万美元,每股亏损11美分。作为对比,去年二季度,集团实现净利润1.4亿美元,每股盈利46美分。

    业绩展望不理想

    Match总部位于美国达拉斯,旗下拥有多款相亲交友社交工具,比如Tinder、OkCupid以及Hinge。

    该集团预计,在九月份结束的第三季度,有望获得7.9亿美元到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作为对比,分析师民调的平均营收预期值为8.836亿美元。Match集团表示,目前的外汇汇率波动,将给营业收入带来8个百分点的影响。

    Match首席执行官金博纳(Bernard Kim)给所有股东发出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表示,虽然整体的市场需求有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的大环境在消费者行为方面将会带来一些不寻常的变化趋势。

    金博纳表示,虽然现在民众已经告别了新冠疫情的封闭隔离,进入了一种更加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尝鲜使用网络相亲交友工具的意愿,还没有恢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

    经营遭遇波折

    今年,Match集团的经营一波三折,比如发生了一名高管的离职,在谷歌Play商店方面和Alphabet进行了一次法庭较量,新冠疫情的限制政策影响了业务增长,另外,外汇市场波动影响了海外业务收入(外币收入只能兑换更少的美元)。

    五月结束时,前任首席执行官杜比(Shar Dubey)离职,金博纳执掌帅印。杜比女士在Match集团效力了16年,担任过不同职务。之前,集团第一季度的业绩达不到公司展望值,并且宣布了股票回购计划,随后杜比很快宣布了离职。

    Tinder的调整

    Match集团还宣布,宁伯格(Renate Nyborg)将不再担任旗下社交平台子公司Tinder的首席执行官。金博纳表示,正在寻找接替人选。据悉,Tinder是Match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网络相亲交友工具。

    金博纳在股东公开信中表示,集团需要一段时间,让Tinder新的管理团队改善执行力,沿着产品路线图给出具体的成果。他表示,集团在Tinder做出的一些调整,将会提升执行效率,提升商业创收,加快用户规模增长。

    Match集团公布财报称,第二季度,Tinder的直接收入增长了13%。不过未来公司决定取消之前提出的“Tinder币”计划(应用内虚拟货币,用来给用户提供福利,鼓励他们增加应用内消费)。

    金博纳也表示,在虚拟商品方面,集团计划谨慎考量,确保这能够成为Tinder下一个增长发动机,释放出这一社交平台的更大潜力。

    国际化战略

    之前,Match集团也在进行国际化扩张。比如Hinge平台之前进入德国市场,去年,集团又收购了韩国视频会议服务商Hyperconnect。今年,集团希望Hinge能够贡献3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比去年增长了三成。该集团表示,未来几个季度,这一平台将会在欧洲更多国家和印度市场上线。

    金博纳提到,集团最大的一个未开发市场是亚太市场,而Hyperconnect将成为亚太地区付费会员增长的一个利器。

    Match也表示,目前集团也存在挑战,比如视频直播业务表现疲软,另外新冠肺炎感染数量重新增加也影响业务,尤其是在日本。

    Match集团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收于每股76.71美元,但是盘后交易时段暴跌,跌至每股58美元。今年以来,Match股价已经跌去了42%,作为对比,相亲交友市场的竞争对手Bumble,股价却上涨了6.3%。

    此前,微软、奈飞等科技公司均表示,美元汇率波动影响了营业收入。Match也表示,汇率因素已经带来了7400万美元的收入损失。


    ]]>
    东芝硬盘:MAMR目前比HAMR更成熟可靠 30TB后开始考虑技术迁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为中国规模较大数字化成果展示窗口,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经落下帷幕。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上,老牌国际IT企业东芝硬盘也亮相其中。作为全球三大硬盘厂商之一,东芝硬盘低调发展,深耕中国市场。其带来了哪些新的技术产品,让199IT产生好奇。

    在展会现场,与DOIT谢老师一道,199IT有幸与东芝电子元件 ( 上海 ) 有限公司存储产品市场部总监王泽铠进行了深入沟通。

    携五款全系列产品参加福州数字中国展会

    王泽铠介绍称,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东芝硬盘带了五款产品。主推的是企业级容量型硬盘、企业级效能型硬盘以及监控硬盘。在消费级产品展示区有外接式硬盘,以及针对NAS适配的硬盘。

    除了东芝硬盘本身参展外,也携手合作伙伴深信服、海康威视、融科联创三家厂商进行联合展示。海康威视主要是视频监控存储解决方案,与融科联创联合展示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与深信服联合展示云计算解决方案。

    此次参展数字中国峰会,东芝企业级容量型硬盘、企业级效能型硬盘、监控级硬盘、NAS 硬盘、个人存储等全系列产品悉数亮相。

    助力中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大愿景

    东芝于1967年开发第一款硬盘,当时的14寸硬盘体积巨大,到2022年东芝硬盘已经度过55个年头。机械硬盘行业随着时间的迁移,只剩下了三大硬盘厂商。东芝硬盘是三家品牌厂商里唯一一家亚洲硬盘供应商。

    东芝硬盘的发展,从供应东芝笔记本内置硬盘出发,再以笔记本硬盘为支点,面向全球主要PC品牌。2009年东芝硬盘收购了富士通企业级硬盘部门,是2.5寸企业级效能硬盘,从此开始了东芝企业级硬盘的发展历程。2011年收购日立台式机硬盘部门,继承了3.5寸硬盘的制造技术,从此开始推出3.5寸企业级硬盘,至今已拥有全系列硬盘产品线。

    王泽铠表示,虽然东芝企业级硬盘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可以对标竞争对手一样的产品上市时间。

    中国市场有巨大潜力,虽然东芝大容量机械硬盘此前的需求以北美的客户为主,但中国过去几年对存储需求是几何级的增长。相信在中国东数西算策略背景下,东芝硬盘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助力中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大愿景。”王泽铠如是说。

    中国供应链更为成熟 乐于投资中国市场

    东芝在一九七几年就开始进入中国,默默耕耘中国市场。相对来说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日本厂商有自己的坚持,希望做好自己的产品。东芝乐于投资中国的发展。

    在疫情和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有些外资把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等。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东芝硬盘菲律宾工厂因疫情关了半年,出货量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考虑到当供应链风险发生时,如何去服务好中国的客户,经过两年多的筹划,中国东莞第一条企业级容量型硬盘的产线即将完成扩建。未来东芝硬盘把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做好之后,随着中国客户的需求增长,将继续扩展硬盘产线。

    针对细分市场如安防市场。王泽铠认为,中国安防市场近几年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有瓶颈期,出现部分饱和。东芝硬盘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挖掘市场的需求新的增长点,针对硬盘市场的AI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的适配,通过定制化的产品,继续打开安防市场并取得进一步增长。

    MAMR技术较HAMR更为成熟稳定 30TB之后做技术迁移

    为满足用户需求,东芝硬盘为客户带来高性价比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 能够让数据存储的成本、可靠性、面密度等方面进步明显 , 通过微波能量辅助提高碟片密度 , 提高硬盘容量 , 同时能够在硬件兼容性上实现现有系统即插即用。

    新的技术包括东芝氦气硬盘以及针对磁头和碟片进行技术的升级创新。目前东芝主要是应用创新磁能量控制-微波辅助磁记录(FC-MAMR)技术。

    王泽铠介绍道,市场上未来有望成型的技术有两种: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和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MAMR)。在技术路线上,HAMR技术是MAMR技术潜力的两倍。东芝研究两种技术都有十几年时间。HAMR技术在可靠性方面,还是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需要时间去克服。东芝硬盘先选择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MAMR)。

    东芝的技术策略是先以MAMR技术为主,继续研发HAMR技术的成熟可靠的提升。MAMR技术目前是出到第二代,相信MAMR技术未来还有一定的潜力达到30TB容量。30TB之后就会考虑HAMR技术的成熟度,做MAMR技术向HAMR技术的迁移,往40TB以上的容量努力。预计完成的时间是2025年-2026年。


    ]]>
    亚马逊云科技:整车厂如何构建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定义汽车的优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汽车行业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用户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偏好和需求在增加,一方面,车厂对自身技术能力的要求在提升,车联网、自动驾驶、软件能力,倒逼车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传统车厂更擅长的是汽车制造及品牌销售本身。如何在新时代的需求下技术能力快速升级迭代?亚马逊云科技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深耕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也与众多知名汽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亚马逊云科技团队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方向是整车厂客户未来转型会去向哪儿,在它转型的路上,亚马逊云科技到底能够帮到客户做些什么。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看来,把车厂和客户之间的价值交换的点,真正从卖车的那一瞬间能够延长到用户使用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面去,而不只是在卖车的那一瞬间,从而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里给客户不断提供增值的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整车厂转型变革的三大难点

    要实现价值点的转换,整车厂有三个难点:

    第一,新趋势是向新的集中化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去转变,真正让车端的算力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级别。

    第二,一定是要在一个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基础上有一个软件定义汽车的平台,真正跨车和云做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未来只有这样服务型的软件才会让车厂的价值产生差异化。

    第三,更好的利用数据,无论是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其实本质上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开发流程。

    顾凡认为,整车厂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比如市场保有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线丰富度、产品的影响力、销售服务渠道等。在面临“新四化”的趋势里,整车厂在一些方面是需要帮助的,比如软件开发能力、软件的迭代速度、DevOps、算法、软件应用的生态构建的过程,“亚马逊云科技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恰恰是希望在这方面能更多地帮助到车厂和产业链里面的合作伙伴,真正帮车厂做到扬长避短。“

    作为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从汽车的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供应链到市场营销,再到智能网联,再到终端用户的服务和应用,亚马逊云科技都在助力汽车行业产业链的创新加速和转型。

    从自动驾驶、车联网到软件定义汽车

    就自动驾驶而言,顾凡认为整车厂存在五大挑战,而亚马逊云科技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整车厂应对这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海量的数据和传输。自动驾驶的测试车运行的过程中各类的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会产生大量数据,每天每车数据量会达到TB级别。

    客户可以通过Amazon Direct Connect网络专线,或Amazon Snowball移动存储,快速把数据上传到亚马逊云科技,放在Amazon S3里面。Amazon IoT FleetWise能实现定制化的数据采集。

    第二大挑战,是如何实现海量数据的低成本存储。

    Amazon S3提供了云里面最丰富的存储分级,共有8个层级,当我们的用户将车端采集的数据放在Amazon S3上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数据所处的不同温度,从频繁访问的热数据到应该深度归档的冷数据,可以存放在不同的层级,目前是达到最优的成本。

    第三大挑战,如何实现预处理和分析。

    可以用Amazon S3去构建自动驾驶数据湖。这些传感器的数据过来之后一定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去噪,就是数据清洗、统一格式。在云上整合自动驾驶工具链的核心就是自动驾驶数据湖。

    第四大挑战,复杂的模型开发和训练。

    Amazon SageMaker是一个全托管端到端的机器学习集成开发环境,它可以帮助自动驾驶公司或者是车企,把复杂的模型开发和训练的超级复杂的工作流串起来,真正的目的是让算法工程师把精力投入在高质量的模型的构建和迭代上,不浪费时间去管底层的资源,真正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五大挑战是仿真验证。仿真系统的效率会直接影响整个自动驾驶开发链的效率。仿真的系统主要有场景库、仿真平台、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

    1. 统一架构:亚马逊云科技通过统一、弹性可扩缩的系统架构满足日志回放和模拟仿真两种业界流行的仿真模式。

    2. b) 超大规模仿真:Amazon EC2弹性计算服务的Spot实例可以提供百万vCPU级别的低成本算力,最多可节省90%的成本;Amazon S3 作为仿真系统使用的持久性存储,可以近乎线性的匹配计算实例的规模并支持水平缩放;Amazon Fsx for Lustre可作为EC2 实例组成的HPC集群和S3持久存储中间的缓存,为大规模仿真系统提供最极致的吞吐量和IOPS。

    车联网数据被采集上来之后,有三大应用场景,营销运营、产品改进、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场景中,整车厂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全球统一部署。车企在全球部署车联网的时候,如何选择一个跨越全球的基础设施去部署车联网业务。

    第二,安全合规。如何保证企业的车联网业务符合全球范围内的当地的法律法规,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合规,都是今天客户面临的挑战。

    第三,全面的服务体系,提升客户体验。无论是提供移动互联的还是提供数据分析的软件更新的,甚至是在当地提供音视频内容、导航地图的,所以全面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挑战。

    第四,数据增值服务。拿到数据如何挖掘价值,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第五,弹性敏捷架构。

    从遍及全球26个地理区域的84个可用区、支持98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全面的服务体系、数据增值服务、无服务器服务简化运维,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帮助客户轻松应对挑战。

    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有如下法宝:

    • 参与ARM 发起的SOAFEE组织、采用自研Graviton2/3 CPU的基于ARM Core的算例资源。

    • BlackBerry IVY智能汽车数据平台。

    •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大陆集团开发模块化硬件和软件平台。

    • 为车企提供了一项托管服务Amazon IoT FleetWise。

    • 组建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提供软件定义汽车平台方案,构建多租户、高度自动化、车云一体、数据驱动、安全合规的软件协同开发与测试环境,帮助汽车企业快速构建“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环境和能力。

    拥有前沿技术 加速汽车行业创新

    去年,亚马逊云科技 发起“汽车行业创新加速计划”,联合多家汽车行业产业链代表性企业,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该计划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培训和技术输出、构建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拓展。

    今年下半年,亚马逊云科技也将在苏州设立“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通过卓越展示中心、智能网联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板块,全面助力相城区构建“阳澄云”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亚马逊云科技正引领全球汽车出行行业创新的最前沿,拥有成熟和丰富的全球客户践,全球前十大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科技厂商都选择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也拥有100多家专注于为汽车客户提供服务的合作伙伴,在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定义汽车、市场营销、制造与供应链领域,持续、深入地服务着汽车行业客户不断升级的业务需求。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云服务产业研究部门负责人王成峰表示:“汽车行业在近些年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正在从以往的交通工具逐渐升级为更多智能终端属性的产品,从而推动了汽车产业从研发设计到营销运营等全场景的革新。亚马逊云科技的汽车行业沟通会中,处处体现了对这种行业新诉求的积极回应,包括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和平台、畅通无阻的全球统一部署能力、全面完整的安全合规体系等等。尤其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更紧密地连接车与云,通过更加开发者友好的产品降低行业技术门槛,帮助在车中更好地落地机器学习、数据分析、DevOps等云服务和能力。在产业数字化的大趋势下,这些都体现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行业的优势,但也无疑拉高了汽车行业对云计算厂商赋能力度的期待。”

    对于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行业的定位,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定位是赋能和开放,我们不做车,我们是帮助车厂去扬长避短加速转型。无论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布局,还是去赋能客户建立数字驱动的开发流程,像自动驾驶、车联网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当然,这些背后也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成功的一些核心优势,比如说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丰富的跨云、跨边、跨端的云计算服务。“

    志存高远,心系客户,放眼前沿,硬核务实,这是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里的真实写照。


    ]]>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营收16.44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68%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消息,动视暴雪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16.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2.96亿美元;净预定收入为16.3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9.21亿美元;净利润为2.8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76亿美元相比下降68%。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符合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净预定收入则超出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小幅上涨不到1%。

      第二季度主要业绩:

      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一财季,动视暴雪的净利润为2.80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0.36美元,这一业绩不及上年同期。2021财年第二季度,动视暴雪的净利润为8.76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1.12美元。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动视暴雪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3.80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9.41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8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20美元,这一业绩符合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4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每股收益将达0.48美元。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16.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2.96亿美元。按业务部门划分,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来自于产品销售业务的净营收为3.0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68亿美元;来自于游戏内、订阅及其他业务的营收为13.40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7.28亿美元。

      按地区划分,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来自于美洲地区的净营收为9.8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46亿美元相比下降27%;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60%,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为59%。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来自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净营收为4.7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95亿美元相比下降32%;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9%,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为30%。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来自于亚太地区的净营收为1.9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55亿美元相比下降25%;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2%,相比之下上年同期所占比例为11%。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净预定收入(Net Bookings,去除递延收入的影响则等于净营收)为16.3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9.21亿美元,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2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动视暴雪第二季度净预定收入将达15.8亿美元。在这一季度中,动视暴雪来自于游戏内渠道的净预定收入为11.9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19亿美元。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3.3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9.59亿美元。动视暴雪第二季度运营现金流为1.9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88亿美元,同比下降49%。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总成本和支出为13.0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37亿美元。其中,就产品销售营收成本而言,产品成本为80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16亿美元;软件版税、摊销和知识产权授权成本为63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8800万美元。就游戏内、订阅及其他营收成本而言,游戏运营和经销成本为3.1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22亿美元;软件版税、摊销和知识产权授权成本为25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900万美元。

      支出分项方面,动视暴雪第四季产品开发支出为3.1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35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6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45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50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89亿美元;重组及相关支出为-3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00万美元。

      动视暴雪第二季度整体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3.61亿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08亿人。其中,动视部门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9400万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27亿人;暴雪部门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2700万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600万人;King部门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2.40亿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55亿人。

      股价变动:

      当日,动视暴雪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0.13美元,报收于80.08美元,涨幅为0.16%。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一晚上6点14分(北京时间周二早上6点14分)的盘后交易中,动视暴雪股价再度上涨0.22美元,至80.30美元,涨幅为0.27%。过去52周,动视暴雪的最高价为86.90美元,最低价为56.40美元。(新浪科技 唐风)


    ]]>
    苹果斥资4.45亿美元买下惠普园区:或为加快自研基带芯片以取代高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日早间消息,据报道,买下位于圣迭戈(San Diego)的Rancho Vista企业中心,这是苹果在该地区扩充硬件、软件工程团队的一部分。

      2019年苹果曾给出承诺,2022年之前在圣迭戈增加1200个新职位,还说要在那里建一个新园区。之后苹果在大学城、Rancho Bernardo租了几幢办公楼,现在又以4.45亿美元买下Rancho Vista企业中心。

      媒体报道称,这是苹果首次在圣迭戈购买商业地产,苹果计划在2026年之前将当地员工增加到5000人。

      2019年圣迭戈官员曾说苹果将会招募硬件软件员工,考虑到高通在那里也有办公园区,有人猜测苹果的目标是用自己的调制解调处理器取代高通产品。但从最近招聘页显示的消息看,苹果准备招聘软件、数据科学及其它一些非硬件人才。

      Rancho Vista企业中心之前归惠普所有,后来它以6900万美元出售给Swift房地产公司,再后来惠普又将七幢大楼中的五幢租了回来。Swift曾说它花了8000万美元翻新园区。


    ]]>
    百亿级“刺客”!强美元重创美股财报季,苹果亚马逊无一幸免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者/樊志菁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10%,并一度刷新近20年高位。

      强美元开始对拥有海外业务的美国企业造成了冲击,不少公司宣布调整本财年剩余时间的业绩指引。媒体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在二季报电话会议中提及“汇率”的次数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

      资产管理机构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由于高通胀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打压了企业和消费者需求,外界正在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疲软的迹象,汇率冲击开始对企业运营造成影响。他认为,美元冲击尚未完全释放,即使美元指数上涨就此止步,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汇率也足以促使三、四季度美企业绩预期面临考验。

      美元强势令企业措手不及

      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冲击,上半年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剧,美元成为了不少资金的避风港。

      然而,这对于国际化业务占比较高的本土上市公司是潜在利空。强势的美元使美国商品在海外更加昂贵,进而冲击出口市场销售额。如果企业考虑削减成本以保持价格的竞争力,则会对利润率造成冲击。瑞士信贷此前测算显示,美元每升值8%~10%将导致美国企业利润下降1%。

      赛富时(Salesforce)是最早在业绩预警中提及汇率问题的企业之一。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尼奥夫(MarcBenioff)在5月31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美元本季度的走势有点令人惊讶。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下调了营收指引。”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随着财报季进入中后期,有关汇率的影响已经波及到诸多行业。强生公司预计,美元升值对其今年的销售额影响或达到40亿美元。烟草制造商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在本季度受到的汇率损失也超过了5亿美元……

      FactSet的数据显示,标普11大行业中,海外营收低于25%的只有金融、房地产和公用事业板块,而信息科技以57%的占比,领先于所有行业。上周苹果预警称, 汇率波动将导致本季度营收减少6%。亚马逊称汇率变动带来了36亿美元的逆风,微软表示,受美元走强影响当季营收减少了5.95亿美元。高盛估计,2021年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在海外的收入占其14万亿美元营收的33%,按汇兑损失2%粗略计算,单季损失将超过230亿美元。

      对于企业而言,利用衍生品等工具可以对冲汇率风险,但今年以来美元的强势表现令他们措手不及。IBM首席财务官卡瓦诺(James Kavanaugh)表示,汇率的变动是“前所未有的”。公司对冲的所有货币中,有一半以上的货币今年兑美元下跌了两位数。

      施罗斯伯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汇率的角度看,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行业需要警惕,比如科技、原材料、必选消费品等。如今,各行业已经开始受到经济放缓、需求下滑等多因素打击,营收、利润增速走弱,而美元强势将让外汇的影响继续放大,进而使一些企业变得更为挣扎。

      影响将持续多久

      今年以来,美元走强受到多方面因素推动。 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成为了主要诱因,此外,乌克兰局势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避险资金的追逐也让美元水涨船高。

      施罗斯伯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美联储宣布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这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迅速的加息周期,显示了其打压通胀的决心。不过随着鲍威尔上周暗示可能会放缓加息步伐,美元继续大幅上涨的条件并不具备。

      自7月中旬突破109关口后,美元指数近两周回落了4%。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当周,基金经理所持美元净多头头寸从之前一周的189.8亿美元降至184.6亿美元。获利回吐也可能促成了最近的回调,摩根士丹利外汇市场交易统计显示,多头美元交易在最近几周变得异常拥挤,这往往表明最近的波动即将逆转。

      荷兰国际集团(ING)则将近期美元高位回调归咎于“其他央行正在缩小与美联储的差距”,此前加拿大银行意外上调了基准利率100基点,欧洲央行两周前超预期加息50个基点,本周英国央行也可能宣布加息50基点。

    广告

      美元走弱对于美股而言可能是利好。Comerica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林奇(John Lynch)研究了前几轮美元周期各类风险资产的表现。虽然美元走强往往与股市的疲软时期相对应,但在美元达到周期峰值后的12个月内,几乎所有类别的股票(能源股除外)都表现出色。“在过去40年中,一旦美国达到峰值,标准普尔500指数在随后的12个月内平均上涨10%,因为投资者接受了环境风险。非必需消费品类股和金融股在美元达到峰值后的一年内表现出色。”

      Leuthold Group首席投资策略师保尔森(Jim Paulsen)也倾向于美元已经或接近见顶,他统计了基于美元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历史关系,称美元目前的“避险溢价”接近120%。自1988年以来,美元的溢价每上涨20%以上,在12个月内平均下跌4.5%。

      施罗斯伯格相对谨慎,认为在联邦基金利率见顶之前,美元指数或很难出现大级别的调整。他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50个基点,然后在接下来的2~3次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利率达到3.5%左右的水平。强势美元对企业营收的影响将至少持续到年底,并可能进一步延长至明年上半年。(第一财经日报)


    ]]>
    日元疲软令游戏机在日本变身“理财产品”:黄牛大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2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日元走软导致从iPhone到冰箱在内的各种电子产品在日本全面涨价,但有一个品类却是例外,那就是视频游戏机。

      索尼、微软和任天堂始终坚持100日元兑1美元的汇率标准,导致日本如今的游戏主机价格最多比世界其他地方便宜100美元。即便是在发布新品后,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率先打破这种不涨价的潜规则,担心贸然行动会失去用户和开发者的支持。这三家公司都相信,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的软件销量弥补日本市场的硬件损失。然而,这种情况或许将会逐渐改变。

      分析师之间已经达成共识:现有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早该进行调整了。部分问题在于,套利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中间商纷纷从日本购买视频游戏机,然后销售到海外,令这些本来就面临供应链和物流挑战的企业雪上加霜。在日本市场,索尼的PlayStation 5被人戏称为“理财产品”,许多人购买之后的目的就是加价转手,而不是真正用来玩游戏。

      “日本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商品涨价。”晨星分析师Kazunori Ito说, 他指出,由于日元汇率走软,导致电视机、耳机、显示器、冰箱、洗碗机、打印机的价格纷纷上涨。“如果游戏机也跟风涨价,我不觉得他们会生气。”

      这番变化正值游戏机厂商的利润率承压,加之软件销售因为实体店的硬件短缺而放缓之际。上周五,索尼已经因为游戏销售额降低而调低了全年利润预期,导致其股价在周一下跌3.2%,而任天堂则预计会于周三在最新季报中公布利润萎缩。

      与此同时,包括苹果和小米在内的其他电子产品制造商也纷纷在日本涨价,以对冲汇率失衡——iPhone涨价25%,小米的健康硬件和平板电脑也在周一宣布涨价。

      由于日元走软,而生产成本却要按照美元计价,导致所有在日本市场销售的游戏主机的利润率都在降低。想要让价格最终反映市场现状,可能需要首先改变游戏主机的二手市场。由于日元在过去一年贬值21%,使得倒卖活动的利润率进一步加大,引发黄牛和投机活动日益猖獗。

      而各类跳蚤市场应用的广泛普及更是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黄牛会在日本市场以低价购买游戏机,但却并不急于出售,而是会耐心等待最佳时机,比如等到重磅游戏发布时,再加价出售。随着倒卖活动导致游戏机的供应链进一步收紧,并拖慢了硬件与软件销售之间的良性循环,导致索尼越来越难以维持这种局面。

      电玩杂志出版商Famitsu集团发言人Katsuhiko Hayashi表示,整个行业都在损失潜在客户,“由于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游戏机,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尝试PC等替代平台。”

      受新冠疫情对电子产品供应链和全球物流行业的冲击影响,自从2020年末发布后,索尼PS5和微软Xbox Series等最新一代游戏机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供应链收紧。索尼CFO Hiroki Totoki表示,零部件短缺对索尼生产能力的抑制作用也在加强,物流挑战也依然严峻。他拒绝透露该公司是否计划在日本涨价。

      任天堂表示不准备上调Switch的价格。微软则拒绝对此置评。

      “套利是一项健康的市场功能,表明零售价格对潜在需求而言过低。”Toyo证券分析师Hideki Yasuda说。日本倒卖市场自PS5发布后始终非常繁荣,这款游戏机的需求非常旺盛,最初甚至需要摇号购买。

      Hideki Yasuda表示,索尼和任天堂拒绝涨价的决定为黄牛创造了生存空间,“股东损失了自己原本应得的利润。”

      任天堂Switch OLED机型在美国的税前价格为350美元,但日本却仅为37980日元(约290美元),东京的硬件倒卖者再以4万日元的价格转卖,其中的差价就是他们的利润。索尼PS5的店内售价约为5.5万日元,但立刻就会在东京池袋的Noah Trading公司以8万日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转手。该公司Noah Trading称,其2020年的营收达到100亿日元,专门向日本国内以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美国等地销售电子产品。

      直到目前,任天堂和索尼仍然可以通过海外的软件销售弥补日元疲软引发的硬件损失。由于任天堂的多数成本都以日元结算,所以该公司基本上可以抗住涨价压力。游戏机厂商向来都会随着游戏机的上市时间越来越长而下调价格,生怕涨价会影响需求或者被竞争对手抢走市场。

      “最好方法是跟随策略,等待竞争对手试水。最差的就是独自降价。”早稻田大学教授Atsushi Osanai说,“企业往往会选择第二好的方式,那就是维持现状。”


    ]]>
    宁德时代回应副董事长黄世霖辞职:他将在新兴领域探索业务机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8月1日电,针对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辞职一事,宁德时代在8月1日回应界面新闻称,“后续黄世霖先生将在‘光储充检’新兴领域探索业务机会,未来可能与公司形成战略协同,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宁德时代8月1日晚间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黄世霖的书面辞职申请,黄世霖出于个人事业考虑,申请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和副总经理职务。该辞职申请自2022年8月1日起生效。辞去上述职务后,黄世霖将不再在公司任职。

    ]]>
    蒂芙尼推出NFTiff:总计250款NFT 单个定价高达5万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为一家知名奢侈品企业,Tiffany & Co. 正在推广自家的“非同质化代币”(NFT),并将之命名为“NFTiff”。上周五,该公司推出了总计 250 款 NFT 集合,且单价高达 30 ETH / 5 万美元 —— 算得上是 NFT 史上最昂贵的公开发售活动之一。

    0.jpg

    (来自:Tiffany 官网)

    虽然有许多 NFT 在拍卖、或通过 OpenSea 等二级市场以高昂的价格出售,但在初次公开发售时,它们的定价通常并不会如此离谱。

    大多数推出 NFT 收藏品的创作者,其 NFT 定价很少超过 0.1 ETH / 160 美元。即使当前风头无两的“无聊猿”(BAYC),当时的定价也才 0.08 ETH 。

    1.gif

    不过作为一家知名的奢侈品企业,Tiffany & Co. 新推出的 NFT 收藏,并没有特别针对加密货币社区、而是那些“不差钱”的 NFT 收藏家。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花 5 万美元购买 NFTiff 的收藏家,还可拥有对应的 CryptoPunk 特别款 Tiffany & Co. 吊坠 / 数字版本。

    2.png

    显然,Tiffany & Co. 的公告在 NFT 圈子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高达 30 ETH 的定价使之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鉴于加密货币 / NFT 市场从年初至今已经暴跌了 54%,该公司此举可谓是相当大胆。

    3.png

    需要指出的是,Tiffany & Co. 并不是第一家涉足 Web3 的时尚品牌,比如阿迪达斯于去年和 BAYC 合作推出了自己的 NFT 。

    Gucci 也与多个系列合作让知名 NFT 角色穿上了品牌服装,且 Lacoste 最近也推出了一个允许持有者获取独家服饰的新系列。



    ]]>
    奥特曼有多吸金?上市公司靠卖卡片年入近4200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年来,奥特曼卡牌开始风靡小学生群体,孩子们不断地买卡、抽卡、抽卡,疯狂氪金。一张小小的卡牌到底有多大威力?据一家经营奥特曼卡牌的上市公司华立科技数据,其2021年动漫IP衍生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75亿元,其中,仅奥特曼一个IP的卡牌就创收4168.02万元。

    据了解,奥特曼卡牌从R到ZR分成8个类别,卡片稀有程度从两颗星到五颗星,被分成了四个级别,越贵的卡包里面出现稀有卡的几率也越高。

    如果有小学生手握稀有卡片,就成为了“最靓的仔”,必然会收获同龄人的羡慕,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由于奥特曼卡牌等级清晰,便于估价,因此还催生了专门的二手交易市场。在咸鱼可以找到特定的卡片,不用“开盲盒”,但是价钱要比卡包、卡盒高出数倍。

    其实,与国内的奥特曼卡牌相比,游戏王、万智牌、宝可梦等卡牌才是卡牌圈里的赚钱老大哥,不仅有拍卖交易的传统,最近甚至流行起来众筹开卡的模式。

    对于孩子们来说,奥特曼卡牌是自己偶像的周边,但对资本世界来说,这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当你想要快速融入小学生时,除了对唱一首《孤勇者》,从兜里掏出一叠奥特曼卡牌也是不错的选择。



    ]]>
    各大游戏发行商回应微软收购动视暴雪 索尼:COD系列难以替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这是2022年最大的游戏新闻之一,为了完成交易,微软需要得到世界各地的竞争监管机构的许可,其中包括巴西。其审查从5月20日开始,在此过程中监管机构通常会询问第三方有关交易的信息,了解他们对此的看法。而巴西政府的公共行政透明度非常高,因此该审查过程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可在线阅读的,包括对第三方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回答。

    索尼:内容是玩家选择平台的主要因素,PC游戏开发和发行的准入门槛很低。一个开发人员就可以创建“独立”游戏并在线销售,但创建高端3A游戏(如动视的《使命召唤》)就需要数亿美元的预算和数千名员工。除了动视之外,很少有开发商/发行商有能力制作3A级游戏,如EA(《FIFA》)、Take-Two/Rockstar(《GTA》)和Epic Games(《堡垒之夜》)。这些游戏往往拥有大量预算、多年开发周期和非常多的粉丝。

    但尽管如此,索尼表示以上发行商中包括索尼自身,没有一个可以创造出与《使命召唤》相媲美的IP。《使命召唤》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游戏类别,粉丝群体极其庞大,即使竞争对手有预算开发类似的产品,也无法与其竞争。《使命召唤》是PlayStation的重要收入来源,是SIE第三方的最大收入来源之一。

    对于游戏订阅服务来说,这可能会损害游戏质量,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在过去5年里,XGP已发展到占全球订阅服务市场份额的60%-70%。

    育碧:动视暴雪没有独一无二的游戏,《战地》、《PUBG》、《Apex英雄》、《彩虹六号》是《使命召唤》的竞争对手,《糖果缤纷乐》也有类似的游戏,《上古卷轴OL》和《剑灵》是《魔兽世界》的替代品。

    万代南梦宫:PC和主机市场非常相似,但PC市场几乎是完全数字化的,所以这种分离是合理的。移动领域则截然不同。这三个市场不应该合并在一起。知道微软和动视关于其后期运营计划(保留一些游戏跨平台)的公开声明。

    拳头:顽皮狗是动视暴雪的潜在竞争对手,《使命召唤》、《魔兽世界》和《糖果缤纷乐》都有真正的竞争对手。例如:《战地》、《Apex英雄》、《CS》、《无畏契约》、《彩虹六号》是《使命召唤》的竞争对手;《碎碎曲奇》、《宝石迷阵》是《糖果缤纷乐》的竞争对手;《最终幻想14》、《Runescape》是《魔兽世界》的竞争对手。

    谷歌: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之后,市场上将出现大量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使命召唤》拥有替代品,如《战地》、《CS》或《彩虹六号》,《魔兽世界》、《糖果缤纷乐》、《守望先锋》、《暗黑破坏神》和《炉石传说》等都拥有替代品。



    ]]>
    美国芯片法案陷入新烦恼:僧多粥少 到底该怎么分蛋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8月1日讯(编辑 马兰)上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一项芯片法案,其中包括将会投入520亿美元支持美国先进芯片的制造和研发。该法案目前尚未正式签署,但已经在美国半导体业掀起“争宠”戏码。

      根据该法案规定,芯片制造商允许在第一年的利润中抵扣25%的成本,这一款优惠相当于24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

      此外,美国政府将在五年内拨款390亿美元用于支持新晶圆厂的建设,其中每个项目可得到30亿美元的补贴。另外的110亿美元将用于研发,剩下的20亿美元则投资在五角大楼青睐的项目上。

      但这对十分烧钱的半导体产业来说,政府的拨款无疑是僧多粥少。半导体公司想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唯“血统”论

      以英特尔为首的美国半导体公司,正在极力吹“枕头风”:美国商务部应该支持在美国进行研发并设厂的公司,这些公司在本地拥有大量的雇工,需要被优先考虑。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让商务部把520亿美元更多拨到美国公司手里,而不是便宜了外国公司。

      据CPU巨头英特尔表示,它正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两个晶圆厂,还将在俄亥俄州建造两个晶圆厂。仅它一家公司就已经瞄准了120亿美元的半导体补贴。

      但从拜登亚洲行积极促进三星等企业到美国设厂来看,外来和尚也是白宫芯片政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不给相应的政策支持,不仅面上无光,而且投资计划有可能变卦。

      据悉,台积电和三星都已开始在美国建造新的晶圆厂,前者在亚利桑那州投资了120亿美元建厂,后者在得克萨斯州投资了170亿美元建厂。两家新工厂预计都在2024年投入生产。

      唯“成本”论

      对于三星、台积电和SK海力士这种虽非美国本土企业,但都计划在美设厂的半导体企业来说,芯片拨款也是不愿放弃的肥肉。

      据美国商务部文件显示,三星早在3月就建议美国政府应该支持非美国公司,并权衡外国公司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台积电的董事长刘德音则称,在美国设厂的成本远高于在亚洲建厂,芯片制造人才的短缺正在打击该公司在美国的发展。言下之意,该公司是想用美国的拨款来抵消它上涨的成本。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也表示,几十年来美国芯片制造专业知识落后让美国很难获得全球竞争力,这也大大削弱了芯片法案的效力。

      另一家芯片代工厂SkyWater Technology表示,将斥资18亿美元建厂,但前提是获得官方的支持。该工厂使用成熟技术生产芯片,满足美国本土企业定制化的需求,这些小批量生产的芯片通常也不要求满足低功耗标准。

      据SkyWater的首席执行官称,其生产的成本三分之一来自于联邦政府的支持,另外三分之一来自于州政府的支持。

      唯“先进”论

      除了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拉帮结派,美国半导体产业还有声音称,政府应当多扶持有潜力的公司。

      比如在内存和存储芯片上颇有建树的本土企业美光。

      美国芯片分析师Pat Moorhead表示,内存和存储芯片已经增长到占半导体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规模,而美光又恰在这一领域拥有领先技术,这就意味着它可能将成为美国政府重点帮扶的对象。

      美光此前宣布将在2031年前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业务发展,并在芯片法案落地后,新建一家大型工厂。美光首席执行官表示,这家新工厂可能在本世纪中期开始投产。


    ]]>
    永福股份:智慧能源是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22日-7月26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盛大召开。同期,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也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馆。

    馆区分为数字宜居、数字宜学、数字宜行、数字宜乐、数字宜养、数字技术及防疫等7个数字化场景展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化代表企业、互联网科技电信巨头、各行业领军企业济济一堂,共同展示中国数字化产品和技术的优秀成果。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馆区,199IT和DOIT谢老师一道,与电力能源综合服务领军企业永福股份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永福股份副总工程师黄肇敏、永福智慧能源部黄儆醒进行了专访。

    (图: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永福股份展台 199IT摄)

    据介绍,永福股份深耕电力能源行业,具备领先的发电、电网、综合能源、智慧能源、储能等电力能源系统集成能力、配套产品和应用服务能力。公司深度融合工程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打造数字能源、数字储能、智能电网、城市智慧能源网等领域综合智慧解决方案和相关软硬件产品。永福股份也是此次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赞助商之一,并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

    福瓴四大核心平台深度融合

    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永福股份携全新品牌福瓴数字能源平台首次亮相。包括数字孪生、电力物联、能源监控、大数据云四大核心平台。

    四大平台有哪些内在的技术逻辑和关联性。黄肇敏揭示了四大平台的相互关系。福瓴的技术路线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数化。永福股份作为设计企业,有设计单位源头的数据优势。可以把以往交付的图纸变成交付数据,产品实现数字化升级。

    第二个步骤是连接。从传统能源到分布式新能源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未来需要将不同地域的终端设备连接起来,传输到监控中心,依靠电力物联网来实现。

    第三个步骤是互动。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里,有新能源、电网、储能等,这些不同的元素需要协调控制。这需要依靠能源监控平台这个大脑来实现。

    第四个步骤是智慧。永福股份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汇集起来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利用,达到比人脑、经验处理更好更优化的结果。

    这是四个平台串联起来的技术路线。

    电力行业客户数字化的痛点在于技术融合

    永福股份服务的客户中,包含很多的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他们都陆续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这些数字化转型战略都有共同点,就是要实现数字能源和智慧能源。

    传统电力系统的痛点是各个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之间相对割裂,数据共享差。传统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很难、很少去融合。

    永福股份将自己的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发挥永福股份的技术优势。应用新的技术实现能源数字化,也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永福股份深耕电力行业二十数载,不仅在设计方面拥有行业最高的资质等级,也拥有非常丰富的大型工程案例,包括大型火电、特高压电网、海上风电等项目。在这过程中,永福股份不断创新,将智慧能源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为客户提升价值。

    几年前在意识到数字化能源时代到来之后,永福股份一直在做战略布局,在数字化技术研发上不断发力。通过应用新的技术、结合业务的熟练能力,发现行业痛点,帮助客户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中国特高压技术远超其他国家

    在不久之前,永福股份确认中标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可研及勘察设计包8,中标总金额为人民币3157万元,这是永福股份中标的第12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特高压技术发源于国外,勃兴于中国。已成为中国的“大国重器”。在电力行业重要参与者永福股份的角度,怎样看到特高压技术的发展,永福智慧能源部黄儆醒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黄儆醒表示,近几年,特高压技术在中国蓬勃发展,不止是设计方面,在工程技术、设备制造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特高压工程最多的国家,远超其他国家。依托工程的积累,中国特高压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永福股份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一个缩影,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设计出发,到多年工程积累。在几年前数字能源方兴未艾之时敏锐抓住行业机遇,不断在创新技术研发上发力。将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解决客户在数字化时代的痛点,赢得行业的认可。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已完美落幕,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勇立潮头的精神令人回味,让人尊敬。


    ]]>
    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在日本火了 或成未来市场“救世主”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期在日本街头巷尾,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数量激增。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31日报道,日本虽是“自动售卖机大国”,但从2000年峰值的约560万台减少至2021年的约400万台,很多厂商也纷纷撤出这一领域。

    在此背景下,一款名字与日本卡通形象“哆啦A梦”发音相似的“哆冷A梦”(音译)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取得逆势上扬的销量。

    l_JBUPV2JSBFKXRKMXPRS3JVQXOY_1.jpg

    日本《每日新闻》分析称,该款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受疫情影响,很多便利店、超市和饭店不得不停业或缩短营业时间。为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这些店铺纷纷在门前摆放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报道称,尽管食品自动售卖机占自动售卖机的总体比例很低,但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救世主”。

    l_HNQKZVO7MBLHFASQWO2JA3LNII_3.jpgl_H7MLK5ED7FKTLC7BB4ALWBZJHE_2.jpg



    ]]>
    美已将159家中概股列入“欲摘牌”名单,专家:要为美资本市场“政治化”做准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记者/倪浩 辛斌

      7月29日,阿里巴巴股价在纽交所突然大跌11%,主要导火索来自于这家市值最大的中概股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在2021年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生效后,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中企被美方以“审计原因”列入美股“预摘牌”名单,专家认为中概股需要为未来美国资本市场愈发“政治化”的趋势做好准备。

    阿里巴巴被美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 股价跌超11% 图源 视觉中国阿里巴巴被美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 股价跌超11% 图源 视觉中国

      回港双重主要上市

      与阿里巴巴一同列入名单的还有蘑菇街和猎豹移动。截至7月底,美国证监会根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已将159家中概股列入“欲摘牌”名单中。《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外国公司问责法》2021年生效后,美国可以禁止那些审计公司连续三年不接受美国审计监督机构检查的公司的证券交易。

      有媒体称,若中美双方无法在2022年内达成共识并完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192家中概股公司或将在2023年被迫摘牌。根据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共有261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约为1.3万亿美元。

      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申请在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目前美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威胁阿里在内的所有中概股。而在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则能大大减少潜在风险。

      在阿里巴巴宣布决定后,2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金山云也申请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华尔街日报》称,金山云在递交给香港交易所的初步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发行所得资金用于升级技术基础建设,包括购买高性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服务。

      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视频分享平台公司哔哩哔哩也提出了类似计划,打算将港股第二上市地位转为主要上市。据统计,港交所至少有超过10家中概股已经完成或正在申请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近期在港交所挂牌的中概股,绝大多数选择与阿里一样的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包括贝壳、知乎、涂鸦智能和名创优品等。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分析师认为,选择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头部优质企业不仅可以享受纳入港股通所带来的丰富流动性,也可保证在海外极端摘牌情境下主上市地位不受损。

      港股A股迎接中概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7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此前中国企业热衷赴欧美资本市场上市,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制度成熟,市场容量大,尤其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型且未盈利的公司具有较高的认可度,通常会给予较高的估值。因此,一些正在成长中、在财务上尚未达到在内地上市要求的公司比较热衷于在美国上市。这有利于中国企业接轨全球成熟的管理制度,开拓全球市场。

      “在美国上市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概股回归是大势所趋。”董登新表示,符合条件的中概股回归港股是首选,其次是回归A股。董登新认为,中概股去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监管间的合作,但美国资本市场“政治化”趋势需要中概股对此做好充足心理准备。

      阿里巴巴公布申请在香港双重上市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目前有70%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已回港作第一或第二上市,他说,香港欢迎任何符合港交所标准和要求的企业来港集资。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表示,上市规则创新将有利进一步吸纳优质中概股在港上市,丰富市场选择,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资平台的竞争力。香港《星岛日报》近日称,主要考虑市场流动性及当地投资者组合,香港目前仍然是中概股回归首选地,尤其是大型企业。

      2022年3月25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CDR上市交易暂行办法,支持200亿人民币以上市值中概股回A股上市。此条路径允许企业在保留红筹架构的情况下回科创板上市。2019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从美股退市。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红筹公司回归A股的重要案例。

      新加坡吸引中企IPO

      “新加坡关注中国企业上市以对冲风险。”美国彭博社近日报道称,新交所新股市场多年来萎缩的情况可能会很快结束,因为将有更多为降低中美政治风险的中概股,及东南亚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寻求在新加坡上市融资。

      新加坡交易所全球销售及拓展部主管保得胜表示,未来五年内,新交所每年可能会有30到40家首次和二次上市——是自 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约13家上市的两倍多。保得胜还称,新交所正在与中国和东南亚的100多家公司谈判沟通,涵盖金融科技、消费科技类、地产投资信托等领域。

      据彭博社报道,新交所近十几年来新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减少。因此新交所正加紧与寻求在美国或中国香港以外上市,以及有意提高在东南亚知名度的中国公司进行谈判。

      2021年,有8家公司在新交所上市。今年4月28日,扬子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新交所上市。蔚来5月20日正式在新加坡二次上市,其新交所上市的股票将完全可与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凭证互换。


    ]]>
    亚马逊和苹果市值增长约1960亿美元:营收好于预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8月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一样,上周五,亚马逊、苹果公布的财报显示营收增长,两公司市值一日内共增长了约1960亿美元。这说明虽然美国通胀上升,消费者缩减开支,但几大科技巨头的业绩仍然稳定。

    亚马逊股价大涨10%,这是2月以来最大涨幅。苹果股价上涨3.3%。7月份亚马逊股价大涨27%,这是2009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苹果7月也上涨了19%,这是近2年来最大涨幅。

    亚马逊的电商、云计算业务都在增长,分析师认为亚马逊抵抗通胀的能力比沃尔玛更强,因为亚马逊用户更相对更富裕一些。

    苹果的营收高于分析师预期,因为就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减少时苹果iPhone销量却增加了。虽然苹果的净利减少11%,但整体业绩比预期要好。

    Piper Sandler分析师库马尔(Harsh Kumar)说:“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iPhone业务似乎没有受到影响。”他认为,季末时中国的生产不再受到限制,一些压抑的需求得到满足。


    ]]>
    马斯克:我与几乎所有Twitter账户的互动都降低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就在最近,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与Twitter之间爆发了法律大战,在马斯克反悔以440亿美元收购这家社交媒体平台之后,Twitter将马斯克告上了法庭,而马斯克也对该公司提出了反诉。尽管双方之间的诉讼细节尚未对外披露,但是这位世界首富最新的推文却暗示了他对该公司的想法。

      近日,马斯克在一条推文中表示:“最近几周和几天中,我与几乎所有Twitter账户的互动似乎都少了很多。这样准确吗?”

      马斯克发表这番言论之际,他和Twitter正陷入法律战,此前这位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CEO说他想退出拟议中的收购该社交平台的交易。

      在马斯克宣布对该交易进行调头后,Twitter起诉了马斯克,称他有义务落实他的收购要约,并称他的反悔是“无效和错误的”。上周五,马斯克以反诉的方式回击了Twitter。该诉讼的信息并未对外披露,因此外界无法得知其内容。

      在宣布放弃收购的计划时,马斯克提到了他对Twitter上机器人和垃圾邮件账户数量的担忧。他的律师在当时的一份文件中表示:“近两个月来,马斯克先生一直在寻求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以‘对Twitter平台上的虚假或垃圾账户的普遍性进行独立评估’。”

      马斯克此前曾表示,他认为Twitter的日活跃用户中至少有20%是虚假或垃圾账户。而Twitter则称这一数字实际上约为5%,但马斯克在5月说,他还没有看到证据证明Twitter的这一说法是真的,并补充说,在他看到证据之前,交易“不能向前推进”。

      Twitter公司否认向马斯克隐瞒了僵尸账户的信息,后来该公司在一份法律文件中称,马斯克没有阅读该公司给他的关于如何计算僵尸数量的摘要。

      在上周五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Twitter表示,今年该公司与正在进行的收购案相关的支出已经达到了3300万美元。


    ]]>
    上半年8家婚恋平台存在低俗色情信息等被约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新网7月31日电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31日消息,据统计,全国网信系统上半年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

    其中,针对网易花田、百合网、世纪佳缘、珍爱网、同城约会、一线姻缘、我主良缘、Marry U等8家婚恋平台存在低俗色情信息破坏网络生态的问题,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重庆市网信办分别对8家平台予以约谈,责令其全面清理排查违法违规信息,并分别予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中新财经)


    ]]>
    英特尔遭遇死对头两连击:市值被AMD超过 旗舰芯片遭遇跑分偷袭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7月30日讯(编辑 史正丞)英特尔的CEO格尔辛格恐怕将度过一个难熬的周末,他的公司不仅在市值上被老对手AMD超过,而且在产品性能上似乎也遭遇打击。

      具体来说,在本周发布令市场惊掉下巴的财报后,周五英特尔大跌8.56%,总市值跌到1490亿美元,与此同时AMD的市值涨3.05%至1530亿美元。虽然市值的排名更多只有象征意义,但两家公司的贴身肉搏也展现出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激烈竞争的景象。

    (英特尔周线图,来源:TradingView)(英特尔周线图,来源:TradingView)

      两家公司的境遇变化,也显示出半导体行业市场的经营路线之争。轻资产的AMD将订单交给台积电等第三方生产,而英特尔则持续花钱投资自己的晶圆厂。由于英特尔在工艺制程方面的进展不佳,AMD芯片的竞争力趁势起飞。

      AMD定于下周二公布最新一期财报,市场也在期待从中找到有关需求放缓的最新评价。

      锐龙7000系列偷跑成绩亮眼

      如果说超逊财报后的大跌早在意料之中,但有关红蓝厂下一代芯片的竞争也开始挑拨市场的神经。

      当地时间周五,一颗疑似为工程版锐龙5 7600X的芯片出现在测试平台UserBenchmark资料库中,引发一众科技媒体的狂欢。令行业大为震惊的是,作为5nm制程Zen 4架构的第一批产品,定位于中端跑量市场的7600X在单核测试方面已经能压过英特尔阵营的旗舰芯片i9-12900K一头。

    (来源:UserBenchmark)(来源:UserBenchmark)


    ]]>
    IMAX CHINA公布2022上半年财务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MAX China Holding, Inc. (简称"IMAX China"或"公司",HKSE: 1970)今天公布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收入为3270万美元,报告和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80万美元和210万美元。有关本期利润的调整及财务业绩的完整详情,请参阅香港证券交易所或IMAX China 官方网站(http://www.imax.cn/investor) 投资者关系部分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

    新冠肺炎的疫情反复导致第二季度大部分时间中国大陆主要市场的许多IMAX影院陆续关闭,包括上海和北京。因此,票房损失和影院系统安装数量的减少导致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此外在本报告期内,一项电影投资产生了金额为450万美元的一次性公允价值损失。自6月初以来,在各地不同的限流措施下,大多数影院已经获准重新开放。

    IMAX China主席理查德・葛尔方表示:"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影院的暂时关闭在2022年上半年确实给IMAX China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一些早期复苏迹象的鼓舞,其中包括本土大片内容的加速扩充、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市场上映的渐进性进展、以及世界各地市场对IMAX观影体验®的强劲需求。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的复苏,影院市场加速大片化趋势以及IMAX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电影内容制作,将有助于我们业务的未来增长。"

    IMAX China CEO陈远鹏表示:"中国电影制作人们正在愈加拥抱和认可IMAX技术为大片制作所带来的价值,疫情后几年雄踞电影票房榜首的本土电影都是采用IMAX特制拍摄,其中包括《八佰》、《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多年来,IMAX一直代表着大片体验的巅峰,我们认为这不应该仅局限于影院。IMAX Enhanced是我们充分利用强大的品牌资产和行业领先的技术将业务足迹拓展到家庭娱乐的最新项目。我们期待能够吸引新的消费者拥趸,为合作伙伴创造进一步的价值。"


    ]]>
    英力士苯领与中国石化宣布在中国成立ABS合资公司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为英力士与中国石化[1]之间总体合作的一部分,两家公司今日宣布成立一家50/50的合资企业, 生产和销售ABS[2]。该合资企业每年将生产120万吨ABS,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


    位于宁波的世界级ABS工厂[3]目前正在由英力士苯领建设,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营,将成为新合资企业的一部分。这将为新合资企业成为中国ABS领导者提供坚实的基石。

    英力士苯领首席执行官Steve Harrington先生表示:"英力士苯领从成立伊始的合资企业走过了一个漫长发展的道路。在收购本地生产企业之后又直接投资一个全新的生产基地,与中国强大的合作伙伴成立新的合资企业是迈向业务增长的自然的下一步。我们于2019年在中国收购了第一个本地生产基地。这项与中国石化的合作能使我们以快进模式继续在中国发展。"

    英力士苯领亚太区总裁Rob Buntinx先生补充道:"我们特别高兴的是,Terluran® ABS将成为这项合作的基础。英力士苯领为合资企业提供了技术,客户和市场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中国石化提供了原料集成供应,并在中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网络。我们期待与中国石化的合作,这是一个在亚洲实现我们加速增长雄心的难得机遇。"


    ]]>
    《暗黑破坏神4》PS4/PS5测试版已加入PlayStation数据库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暗黑破坏神4》终于要来了,虽然目前我们不清楚具体开测时间,但暴雪已经在准备测试事项。近日据外媒PlayStation Game Size报道,《暗黑破坏神4》PS4/PS5测试版已添加到PlayStation数据库中,该版本与大约一年前添加到数据库中的内部测试版不同,应该是Beta试玩版,或即将推出。

    此前暴雪确认《暗黑破坏神4》和《守望先锋2》开发进展顺利,《暗黑破坏神4》已在公司内部测试,似乎达到了一个重大里程碑。

    《暗黑破坏神4》是一款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开放世界中包含150个地下城,清除敌对区域后可以成为友善城镇。还有挑战世界Boss等玩法,可以和其他玩家合作挑战,同时还有专属的PVP区域,支持跨平台联机。游戏保持了系列游戏的高质量高水准,有多种职业可以选择,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和玩法,让玩家百玩不厌。该作将于2023年正式发售。



    ]]>
    Meta虚拟现实部门第二季度亏损28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消息,Facebook母公司Meta今天公布了该公司二季度财报。Meta在截至6月的一个季度中,其虚拟现实部门Reality Labs的收入为4.52亿美元,亏损28.1亿美元。

    Meta从去年10月更名,并表示AII in Metaverse以来,大量招聘Reality Labs员工。总体来看,去年增加了13000多名员工,今年第一季度增加了近6000名员工。

    扎克伯格表示,虚拟和增强现实头显将成为主要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未来数年内将在技术和原型机上投入巨资。

    此前Meta还斥资收购了开发核心耳机技术的VR公司和初创公司。


    ]]>
    联想集团:已购买2亿美元2023年票据,尚未偿还的本金总额为4.87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28日早间消息,联想集团公告,已购买2亿美元2023年票据,尚未偿还的本金总额为4.87亿美元。


    ]]>
    高通第三财季营收10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4%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消息,高通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高通第三财季营收为109.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0.60亿美元相比增长36%;净利润为37.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0.27亿美元相比增长84%;每股摊薄收益为3.29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77美元相比增长86%。

      高通第三财季调整后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对第四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作出的展望则未能达到预期,从而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3%。

      主要业绩:

      在截至6月26日的这一财季,高通的净利润为37.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0.27亿美元相比增长84%;每股摊薄收益为3.29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77美元相比增长86%。

      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三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3.5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2.00亿美元相比增长53%;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为2.96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2美元相比增长54%,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3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三财季每股收益将达2.87美元。

      高通第三财季营收为109.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0.60亿美元相比增长36%。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三财季调整后营收为109.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9.95亿美元相比增长37%,这一业绩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2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三财季营收将达108.7亿美元。

      高通第三财季运营利润为44.7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1.95亿美元。不计入特殊的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第三财季的调整后运营利润为40.0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6.65亿美元。

      高通第三财季总运营成本和支出为64.64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8.65亿美元。其中,营收成本为48.1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4.04亿美元;研发支出为20.5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8.64亿美元;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6.5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97亿美元;其他成本和支出为-10.5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零。

      各部门业绩:

      高通第三财季来自设备和服务的营收为92.6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4.28亿美元;来自授权的营收为16.7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6.32亿美元。

      按照具体业务部门划分:(1)高通CDMA技术集团第三财季营收为93.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4.72亿美元相比增长45%;税前利润为29.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7.95亿美元相比增长67%,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2%,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所占比例为28%。(2)高通技术授权集团第三财季营收为15.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89亿美元相比增长2%;税前利润为10.8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10.53亿美元相比增长3%,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71%,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所占比例同样为71%。

      在CDMA技术集团内部,按产品划分,高通第三季度来自于头戴式设备的营收为61.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8.63亿美元相比增长59%;来自于射频前端产品的营收为10.4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57亿美元相比增长9%;来自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营收为3.5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53亿美元相比增长38%;来自于物联网产品的营收为18.3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99亿美元相比增长31%。

      其他财务信息:

      高通第三财季运营现金流为28.9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3.73亿美元。截至2022财年第三财季末,高通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31.98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21财年第三财季末为73.99亿美元。

      高通在2022财年第三财季中总共向股东返还了13亿美元现金,其中以派发现金股息的方式返还了8.42亿美元现金,约合每股0.75美元;同时以5亿美元的价格回购了400万股普通股。

      业绩展望:

      高通预计2022财年第四财季营收将达110亿美元到118亿美元,其平均值(114亿美元)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每股摊薄收益将达2.53美元到2.83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摊薄收益将达3.00美元到3.30美元,其平均值(3.15美元)也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2名分析师平均预期高通第四财季营收将达118.7亿美元,23名分析师平均预期高通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3.23美元。

      按部门划分,高通预计CDMA技术集团第四财季的营收将达95亿美元到101亿美元之间,技术授权集团第四财季的营收将达14.5亿美元到16.5亿美元之间。

      股价变动:

      当日,高通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3.45美元,报收于153.42美元,涨幅为2.30%。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晚上6点39分(北京时间周四早上6点39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高通股价下跌4.55美元,至148.87美元,跌幅为2.97%。过去52周,高通的最高价为193.58美元,最低价为118.23美元。(唐风)


    ]]>
    预制菜正在占领外卖和堂食 点餐是否应提前告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中新网7月2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在资本的加持下,预制菜越来越火了。

      预制菜正占领外卖和堂食

      当你点外卖或堂食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前脚刚点完餐,外卖很快就送到或者服务员很快就端上菜来,速度快得超出预期。

      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而并非现做的菜肴。

      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撕开包装复热一下就能吃。如此简单省事,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正好契合了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所以预制菜遍地开花,正在占领外卖和堂食。

      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餐馆等商家仍旧占预制菜的消费大头。另一个广泛应用预制菜的场景就是外卖。也就是说,80%的预制菜最终还是要从堂食和外卖流入消费者口中。

      天眼查数据显示,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1-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53.4%。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以及河北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预制菜真的香吗?

      预制菜市场火爆,有机构分析,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2022年至2026年预制菜行业的增速在20%至30%左右,未来3年至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有望成为下一片万亿元餐饮市场。

      这么火的预制菜,吃起来真的香吗?

      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菜品种类单一、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等方面问题,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尽管口味不尽如人意,但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预制菜在商家端是越来越吃香。有企业就公开表示,菜品实现了95%的预制化,看起来很高档的黑松露河虾仁、松鼠鳜鱼这些菜品,并不是门店大厨精心烹饪的,也是只需要经过简单加热的预制菜。

      有业内人士表示,平时我们去餐厅其实也很少能吃到现做的菜,大约60%都是急冻预制菜,尤其是在一些小有规模的连锁店和家常菜饭馆中。

      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感受:“预制菜彻底摧毁了我吃外卖的动力,也包括一些堂食!”“在极致追求降本增效的餐饮行业,预制菜摇旗占领外卖,占领堂食,消费者、普通小餐馆被裹挟着连拒绝的余地都没有。当标准带走野趣,也只剩下统一的味蕾在哭泣了。”

      点餐是否应提前告知是预制菜?

      预制菜占领外卖和堂食,但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预制菜,而往往默认为是“新鲜现炒”。

      不少消费者表示,去饭店吃饭,吃的就是厨师手艺。现在厨师手艺可能没有了,变成预制菜了。有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表示:“如果在饭店吃饭,我要是知道是预制菜,可能就不吃了,把那黏糊糊的东西弄出来给我吃,可能还是一个月之前做好的,我可能就真的不会吃了。但是如果没告诉我,我可能就吃了。”

      “到了餐厅吃的是预制菜,就像在店里吃外卖,口味一定不会好。我是图你家热菜更快?还是图你赚我三倍差价?”

      工人日报近日发文称,大老远跑去餐馆吃饭,没想到吃到了预制菜,早知道是预制菜还不如在家点外卖呢?类似这种吐槽多了就会引发消费纠纷【进入黑猫投诉】。针对这类纠纷,是消费者自认倒霉还是餐馆部分赔偿,或是要求餐馆今后要事先告知消费者点的是否是预制菜?这值得有关部门和消协组织研究。

      是否需要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中新财经表示,鉴于预制菜可能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考虑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也应该把商品的真实情况和相关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地告知消费者。

      陈音江认为,菜品是不是现场做、是否足够新鲜,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如果消费者本来不想吃预制菜,因为经营者没有告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实际上就违背了消费者真实的意愿,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随着预制菜大规模上市,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完)


    ]]>
    美智光电上市未果 美的集团A股落子告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作为美的集团(000333)的掌门人,何享健在不断并购的同时,也在推动美的集团旗下子公司独立进行IPO。不过,据深交所官网,7月27日晚间,在受理逾一年后,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智光电”)创业板IPO最终撤单。这也意味着,已手握万东医疗、合康新能等5家上市公司实控权的何享健父子A股再落一子告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审核过程中,美智光电关于分拆上市、同业竞争等相关问题遭到了监管的反复追问。

    美智光电创业板IPO终止

    7月27日晚间,深交所官网显示,美智光电创业板IPO已变更为终止状态。

    深交所表示,由于美智光电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深交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公司创业板IPO于2021年6月29日获得受理,同年7月24日进入已问询阶段,从受理到撤单共历时近13个月。

    据了解,美智光电控股股东为美的集团,公司实控人为何享健。股权关系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美的集团直接持有美智光电50%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美的创投间接持有美智光电6.7%股份,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美智光电56.7%股份,为美智光电控股股东。

    本次创业板IPO,美智光电原拟募集资金5.06亿元,分别投向智能前装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品质测试中心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而随着公司IPO撤单,上述融资计划或将遇到阻碍。针对公司创业板IPO撤单原因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美智光电董事会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需要指出的是,美的集团同时还是A股上市公司万东医疗、合康新能的控股股东。此外,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同时还是盈峰环境、华录百纳两家A股上市公司的实控人,目前何享健父子共实控5家A股上市公司。此外,美的集团拟入主科陆电子,目前该事项仍在进行中。

    同业竞争等问题被质疑

    美智光电作为美的集团分拆上市的主体,关于分拆上市、同业竞争等问题,在公司创业板IPO审核过程中被反复问询。

    据了解,美的集团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业务板块的全球化科技集团;美智光电是一家专注于照明及智能前装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美智光电指出,本次分拆上市后,美的集团及其他下属企业将继续集中资源发展除美智光电主营业务之外的业务,进一步增强独立性。

    对此,深交所要求美智光电说明公司业务与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的区别与联系等,本次分拆对上市公司突出主业、增强独立性的体现。

    此外,报告期内,美智光电与美的集团全资子公司美的暖通及美的暖通控股子公司希克斯在线控器业务上存在同业竞争,美智光电曾在申报文件中指出,将于2021年内完全停止线控器代工业务。美智光电与美的智慧家居在智能音箱方面曾存在同业竞争,截至目前,前述情形已消除。

    对此,深交所要求美智光电说明相关同业竞争对公司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具体依据,以及说明2021年仍进行线控器业务的原因。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同业竞争的危害很大,不但会使公司的利益受损,而且还有可能带来利益输送行为,最终损害的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因此,在IPO审核中,涉及同业竞争的问题监管会重点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丁宁


    ]]>
    每日优鲜回应关闭极速达: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对前置仓业务进行调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28日上午消息,每日优鲜App在首页置顶服务变更通知,通知显示,配送时间由原来的最快30分达改为仅最快次日达,配送范围为全国均可配送。

    对此,每日优鲜向新浪科技回应: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

    目前,在全国各地区,每日优鲜页面所有商品均标有最快次日达,秒杀等活动仍在继续,但是在商品详情页,却显示“因疫情您的订单可能延迟,预计1-4天送达”。

    今年6月,每日优鲜在半个月时间里连收纳斯达克两份通知函,面临退市危机。根据每日优鲜财报,2021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21.219亿元(约合3.293亿美元),同比增长47.2%,但净亏损9.7亿元,而去年净亏损6.162亿元。(新浪科技)


    ]]>
    飞书总裁张楠:企业管理依赖充分客观的一手信息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28日上午消息,在飞书城市峰会上,飞书总裁张楠谈到,“越是不确定的大环境,就越需要我们这些管理者具备预见趋势、洞察先机的‘超能力’。所谓超能力,在我看来就是更深刻地感知业务与团队的能力,而这依赖于充分的客观的一手信息。”

    他认为,飞书把一个管理者最关心的关于“人”的信息,都沉淀了下来,只需要点开员工头像,一秒就能看到人才的全景视图,随时随地发现优秀人才。

    据介绍,在助力餐饮企业转型提效方面,飞书已经渗透到了餐饮行业开店、人事、巡检、客服、费控、招聘培训等各个流程。峰会上,飞书与西贝餐饮、昆仑万维、锐捷网络等多家企业完成签约,并介绍了以餐饮、金融等行业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实践。

    此外,在金融行业,飞书表示,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金融企业在“组织、流程、业务敏捷”等三方面创新发展。


    ]]>
    苹果AirTag帮助田纳西州的一名男子找回了他被盗走的SUV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苹果AirTag是一个漂亮的硬币形状的追踪器,是一个相当别致的技术,在过去,它已经帮助用户追踪到他们丢失的物品。就在上周,这个追踪器帮助孟菲斯的一名男子协助警方找回了他被盗的SUV。

    AirTags-2-1480x833.jpg

    本月早些时候,Joshua Wylie在自己的现代Santa Fe被人闯入后决定在SUV上留下一个AirTag。根据警方的报告,一名罪犯曾试图偷车但没有成功。他们不仅打破了乘客的车窗而且还设法损坏了视柱。

    作为回应,Wylie在他的公寓窗口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并将摄像头的镜头对准了车辆,其拍下了盗窃的视频。然,正是AirTag成功地帮助追踪了那辆被盗的SUV。在孟菲斯警方的协助下,Wylie成功地找回了他被盗的Santa Fe,这都要归功于AirTag的追踪功能。

    “如果我今天早上没有AirTag告诉我(车辆)在哪里,我的车辆很可能会多出几千美元的损失,”Wylie说道。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尽管苹果并不打算以这种方式使用AirTag,但人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创造性的方法以确保他们的追踪设备能够帮助他们追踪丢失的物品,有时,包括像汽车这样珍贵的东西。然而与此同时,AirTag也可以被用于其他恶意的目的,但这些报告并不常见。



    ]]>
    比尔·盖茨将9.55亿美元迪尔公司股票赠予基金会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6日凌晨消息,据上周五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公告,微软(MSFT.O)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将300多万股迪尔股份(DE.N)股票赠送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盖茨承诺向该基金会捐赠200亿美元资金的一部分。迪尔公司的股票上周四收于316.54美元,此次捐赠总价值约为9.553亿美元。

    ]]>
    上半年全国网络货运企业上传运单4291万单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北京7月25日电(记者杜鑫)据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有2268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整合社会零散运力515.6万辆,整合驾驶员462.3万人。上半年,全国网络货运企业共上传运单4291万单,同比增长51.4%。

      正式上传单据的30个省(区、市,青海暂无网络货运企业)和新疆兵团中,单据上传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贵州、河南、山西,末3位的分别为:北京、西藏、海南;车辆资质合规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黑龙江、四川、湖北,末3位的分别为:新疆兵团、河北、广东;驾驶员资质合规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黑龙江、辽宁、四川,末3位的分别为:广东、新疆兵团、湖南;轨迹合规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黑龙江、新疆兵团、新疆,末3位的分别为:江苏、西藏、辽宁。

      在2268家网络货运企业中,有722家企业未上传运单,其中,山西101家企业,安徽66家企业,河北60家企业。383家企业未按要求上传驾驶员位置信息,其中,安徽71家企业、江苏32家企业、福建25家企业。

      根据《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与网络货运经营者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应定期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并及时传递给同级税务部门。


    ]]>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正式宣布NEOM未来城市THE LINE的设计方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沙特阿拉伯王储兼 NEOM 公司董事会主席穆罕默德 · 本 · 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正式宣布了THE LINE的设计方案,这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文明革命,在保护周边自然环境的同时提供前所未有的城市生活体验。去年1月,王储提出了该城市的初步构想和愿景,重新定义了城市发展的概念和规划了未来城市的面貌。

    THE LINE embodies urban communities of the future.
    THE LINE embodies urban communities of the future.

    THE LINE的设计体现了未来城市社区在没有道路、汽车和废气排放的环境中的面貌。它将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并像传统城市一样,优先考虑人们的健康和福祉,而不是交通和基础设施。 该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保护自然,其次是城市发展,并将保护NEOM 95%的土地。

    该设计的宣布也表明了THE LINE的独特之处,其只有200米宽,170公里长,500米高。THE LINE最终将容纳900万居民,其占地面积为34平方公里,与其他大小类似的城市相比,这将是前所未闻的。该设计将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将城市功能效率提高到空前水平。它全年温和的气候将确保居民在步行时可享受周围的自然环境。居民还可以在5分钟内步行到达THE LINE的所有公共设施,此外还会修建一条高速铁路,将任何两地之间出行距离缩短到20分钟。

    王储说:“在去年THE LINE的启动仪式上,我们宣布要进行一场彻底改变以往城市规划的并以人为本的文明革命。今天公布的城市垂直分层社区的设计将挑战传统的平面、水平的城市规划,创造一个保护自然和提高人类宜居性的城市典范。THE LINE将解决当今人类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并将照亮另一种生活方式”。

    王储还说:“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城市面临的宜居性和环境危机,而NEOM在提供新的和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NEOM正在组建一个团队,其将包括建筑、工程和施工领域最顶尖的人才,使垂直建筑的想法变成现实。”

    其还继续说道:“NEOM将成为全球所有人以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方式在世界生活的地方。NEOM仍然是沙特2030年远景规划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我们代表国家交付THE LINE的承诺仍然坚定不移。”

    THE LINE提供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将城市功能垂直分层分布,让人们在三维空间(向上、向下或水平)中无缝出行,这一概念被称为零重力城市主义。与单纯的高楼大厦不同,这个设计概念将公园和步行区、学校、住宅和工作场所进行分层设计,使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5分钟内到达所有的公共设施。

    THE LINE的外体将设计成一个镜面外立面,该设计独特,虽然其占地面积小也能与自然相融合,而将内部建造成给人们带来非凡体验和美好时刻的生活空间。它将由NEOM领导的世界知名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创造,为未来城市开创这一革命性概念。

    与以往常规设计不同,该城市的设计将完全数字化,并通过大幅提高建筑技术和制造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产业化。THE LINE设计方案的公布意味着其延续了NEOM旗舰项目的设计开发思路,如OXAGON(重新定义的工业和创新城市)和TROJENA(将提供沙特阿拉伯海湾地区首个户外滑雪场的全球山地旅游目的地),以及NEOM旗下的两个子公司(能源、水和氢子公司ENOWA和NEOM技术和数字控股公司)。

    关于 NEOM

    NEOM 是人类进步的加速器,也是对新未来的展望。NEOM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红海沿岸。 我们正在从头开始建设,将其打造成一个有人类居住的实验室。在这里,创业精神将为这个新的未来之城谱写发展之路。它将成为那些怀有远大梦想的人们的目的地和家园。在这里,他们可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宜居城市、创造蓬勃发展的企业和重塑环保理念。

    NEOM将建有超级连接的认知型城镇、港口和企业区、研究中心、体育和娱乐场所以及旅游胜地。作为创新中心,企业家、商业领袖和各公司机构将以开创性的方式研究、孵化和商业化新技术和企业。NEOM 的居民将体现一种国际精神,拥抱一种探索、冒险和多样性的文化。


    ]]>
    电子烟品牌许可落定新难题在路上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证券时报记者 池北源

      上周末国内电子烟龙头悦刻的母公司雾芯科技宣布获得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国内主流电子烟公司都获得生产许可,但远没到松一口气的时候,接下来面临的考验还有很多。

      目前,国内有9家电子烟品牌获得生产许可,烟弹方面悦刻最高,为3.287亿颗,其次为雪加,7730万颗,魔笛则是3300万颗,铂德和小野分别为1600万颗和1200万颗。其它品牌都不到500万颗。悦刻一家是其它所有各家相加的两倍还多。

      企业获得的许可,远低于此前一年销售量。根据华创证券统计,雾芯科技近三年的烟杆设备出货量分别为430万根、1020万根和1950万根,三年平均出货量1133万根,获批额的1505万根约相当于2021年出货量77.18%的水平;烟弹近三年出货量分别为0.74亿颗、2.13亿颗和5.06亿颗,三年平均出货量2.64亿颗,获批额3.287亿颗相当于2021年出货量65.02%的水平。

      如果按照悦刻前三年自然增长水平,悦刻今年至少需要10亿颗烟弹才够销售,但是最终获批的是3.287亿颗。也就是说,悦刻自然增长速度被截断,打了个大折。

      根据烟草专卖局《关于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核定生产规模等问题的答复》,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人员分别对生产设备公称能力、三年实际销量平均值、行业设备产能利用率进行现场核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测算并形成企业生产规模核定值。

      从悦刻实际获批结果看,核定规模高于三年销量平均值。

      如果是按照核定3.287亿颗烟弹,1505万根烟杆全部销售完毕。按照此前的销售价格,粗略计算大约相当于55亿元销售额,按照去年的净利润率计算,大约可以产生10亿元净利润。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值计算,对于一个有稳定现金流,未来还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而言,市盈率并不算高。

      但问题是,这3.287亿颗烟弹并不一定能卖完,主要是因为味道和渠道的原因,未来中国烟草要全部推行烟草口味,水果口味全部禁止,而水果口味此前占了销售额的九成以上,消费者之所以吸食雾化电子烟,水果口味是核心原因之一。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退回到烟草口味,烟草口味的电子烟能否挽留住消费者,需要一段时间去验证。

      未来水果口味很难解禁,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子烟以调控为主,要和传统烟草放在一起竞争,水果口味相当于为电子烟插上翅膀,只有折下翅膀,才能刹住电子烟的增速。

      另外一点是渠道,以前电子烟销售增长出色,除了消费者教育,还有是靠开品牌店铺进行推广,开店增加,销售就跟着增加。现在品牌商失去品牌店,就没了抓手,电子烟不允许进行宣传,品牌商想刺激消费也很难。

      有限的零售店,要为众多品牌出货,保持一定数量就很重要。目前规划大约有5万家电子烟零售店,但是零售店前景不明,主要原因是零售店售卖烟草口味电子烟销量要下滑,零售店不能做集合销售,只能卖电子烟,很难养活一家店。很多电子烟店不准备申请零售许可牌照,即使申请后,如果生意不佳,随时可能关门。

      还有一大难题,是电子烟要进行征税。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已经开会征求过意见,生产环节可能要征收36%的消费税,这些税收最终都会转移到电子烟终端用户,税收增加,也可能带来消费意愿下降。


    ]]>
    亚马逊欧洲Prime会员年费将涨价 转嫁成本压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称,在欧洲地区,将针对包邮会员服务Prime上调年费,上涨幅度在两成或以上。亚马逊很快将发布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此次上调价格被解读为向消费者转嫁一部分运营高成本。

      在欧洲之前,今年二月份,亚马逊已经在美国上调了包邮会员的年费。媒体认为,涨价的举动也反映了华尔街对于亚马逊新任首席执行官贾西提升利润的压力,而在当下,亚马逊也面临严峻的运营大环境,比如通货膨胀高企,经济前景莫测。

      在欧洲不同国家,亚马逊包邮会员年费的涨幅并不一致。德国是亚马逊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德国的包邮会员年费将上涨三成,达到每年89.9欧元(相当于91.88美元)。

      英国是亚马逊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英国的包邮会员年费将上涨两成,达到每年95英镑(相当于114.47美元)。

      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亚马逊包邮会员年费的涨幅从39%到43%,各不相同。

      据报道,此次会员年费上涨将从9月15日生效,新加入的包邮会员或者老会员续费,将执行新价格。

      对某些欧洲国家来说,这是亚马逊自从2018年以来第一次上调包邮会员年费。该公司针对涨价发布了一则声明,解释涨价的原因,亚马逊提到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运营成本上升,另外给包邮会员提供了更快速的配送服务,以及在免费视频套餐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这些措施都增加了成本。

      亚马逊强调说,在此次涨价之后,公司将会确保所有的Prime包邮会员能够获得超出普通消费者的特殊优质服务。

      据悉,北京时间7月29日,亚马逊将发布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
    谷歌和微软等公司在日本注册全球总部:规避罚款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谷歌、微软和另外11家跨国公司已经采取行动,按照日本法律要求注册其全球总部。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出于税收和消费者保护目的,继续在日本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必须在该国注册其海外总部。

    但许多科技跨国公司只注册了日本分公司。今年6月有报道称,日本法务省3月要求48家公司提交书面文件。

    共有31家公司表示愿意遵守这一规定,其中包括谷歌、Meta Platforms和Twitter。日本法务省表示,有13家企业在上周五的截止日期前申请注册。

    截至本周一下午,这13家企业中已有6家完成注册流程,其中包括谷歌和微软。

    还有4家公司已向日本内务和通信省表示,他们将在日本停止运营,因此不再受到注册要求的约束。剩余14家公司尚未提交申请。

    日本法务省计划向未按规定注册的企业罚款最多100万日元(7300美元)。他们6月末对东京地方法院表示,将会对无视或拒绝遵守规定的7家企业进行处罚。


    ]]>
    阿里巴巴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预计年底前完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26日早间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公告显示,相关流程预计在2022年年底前完成。其后,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将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我们收到董事会授权,可申请增加香港为主要上市地。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香港和纽约同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开放、多元、高度国际化是两者共同的特质。香港也是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的起点,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


    ]]>
    Facebook:视频创作者可植入授权音乐创收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Meta公司推出一个新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帮助创作者在Facebook平台获得更多收入。

    创作者可以通过在Facebook视频中使用授权音乐获得收入。新功能名叫“音乐营收分享”(Music Revenue Sharing),创作者可以在自己的Facebook视频中使用流行艺人的授权音乐,从而获得广告营收分成。

    新功能由Rights Manager提供支持,Rights Manager是一款视频音频图像匹配工具,开发者正是Meta自己。Rights Manager可以帮助内容所有者保护版权,在整个平台管理自己的内容。

    视频如果想使用授权音乐并获得营收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例如,创作者的内容首先要做到可以植入视频平台提供的贴片广告(in-stream ads)。视频长度至少要达到60秒,视频内必须有可视化元素,并且授权音乐不能是视频的主要内容。

    从今天开始新功能面向全球所有视频创作者开放。凡是能加入贴片广告的视频首先可以在美国获得营收分成,然后会扩散到其它地区。(星海)


    ]]>
    美国经济低迷拖累科技行业:苹果、Meta、亚马逊均难逃一劫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5日晚间消息,据报道,受美国经济低迷的影响,整个科技市场的增长都在放缓,即使像苹果、Meta和亚马逊的这样科技巨无霸也难逃厄运。

      未来两周,许多科技巨头都将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而投资者也准备好了要迎接这些坏消息。据预计,亚马逊第二季度的增速将创下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芯片制造商将从繁荣时期走向潜在的供过于求;而Uber和DoorDash等零工经济平台,可能在经济动荡期间成为消费者预算削减的受害者。

      还有就是在线广告市场的降温。上周,这一转变已经严重影响了Snap和Twitter 的销售额,并预计将在周三(北京时间周四)对Facebook母公司Meta的业绩造成压力。

      对于投资者,他们想知道的是:有多少经济放缓已经体现在当前的股价中。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已下跌了24%,亚马逊的跌幅略高于此,而Meta的市值已经下跌了一半。

      在线广告

      研究公司Magna预计,第二季度美国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将仅增长11%,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8%。社交媒体广告的增速将尤其乏力,因为苹果隐私政策的调整,使社交媒体公司追踪用户变得更难。这使得越来越的科技公司争相分得一杯羹。长期以来,谷歌和Meta一直是在线广告市场的王者;但如今,亚马逊和TikTok正迎头赶上。

      据预计,Meta第二季度销售额将出现“零增长”, 这也是自公司十年前IPO(首次公开招股)以来的首次。此外,净利润预计将同比下滑33%。与此同时,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销售额涨幅,预计将创下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记录。

      风险投资公司Aperiam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埃里克·弗兰奇(Eric Franchi)称:“Meta和谷歌现在似乎处于不利地位。环境变化得太快。”

      传媒机构Mediahub Worldwide美国市场CEO肖恩·科科伦(Sean Corcoran)表示,广告支出仍有一些亮点。他说,旅游和娱乐等行业的一些客户继续保持健康消费,而另一些客户则处于观望状态。

      亚马逊踩刹车

      亚马逊不仅面临着销售增长的历史性放缓,还要应对疫情期间投资所留下的“后遗症”。疫情爆发导致电子商务开支激增,为此亚马逊也进入了“建设模式”,将其仓库占地面积增加了一倍以满足需求。但如今,购物者重返实体店,亚马逊的仓库空间变得过剩。因此,亚马逊转租了一些空间,还裁减了一些小时工。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利润也受到了打击。分析师预计,第二季度每亚马逊股收益将达到14美分,净利润同比将下滑82%。但随着亚马逊削减成本,预计盈利能力将于下半年反弹。

      如果经济出现全面衰退,亚马逊的表现可能仍将优于竞争对手,这主要得益于其较低的商品售价。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亚马逊的增速就超过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

      当前,亚马逊的增速已变成“涓涓细流”。据预计,亚马逊第二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6%,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于亚马逊的在线商店部门,销售额预计将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下降。相比之下,预计亚马逊云服务部门将成为亮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业绩增长。

      零工经济

      经济衰退也笼罩在Uber、DoorDash和Lyft等网约车和送餐应平台上。随着消费者预算的收紧,这些服务可能变得一项相对奢侈的服务。今年以来,这些公司的股价已经暴跌,尤其是Lyft,市值缩水了2/3以上。

      当然,在疫情期间,DoorDash和Uber的外卖业务受益匪浅,这一业务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上个季度,DoorDash外卖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3%,而Uber增长31%。尽管如此,当前的订单量要低于疫情期间的高点。另外,与GrubHub和Instacart等同行的竞争也在加剧。

      与Uber不同,Lyft几乎所有营收都来自网约车服务,而这项服务在疫情期间遭受了巨大损失。如今,需求正在反弹,但由于司机短缺,相关成本也在提高。对于Lyft而言,增加司机奖金,推出激励措施,正加剧投资者对其利润的担忧。

      旅行焦虑症

      几个月来,旅游行业的高管一直声称,今年夏季旅游业将大幅反弹。毕竟,疫情限制已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解除,而旅行者也拥有被压抑了两年的巨大需求。

      但事实是,今年夏天的开局并不顺利。欧洲的机场遭遇罢工和人员短缺,数家美国航空公司削减了航班运力。再加上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确定性,该行业的复苏可能会减弱。

      另外,美元坚挺也对该行业的利润造成了压力,尤其是对Booking Holdings和 Airbnb等公司。Booking近87%的营收来自国外市场,其中许多销售额以英镑和欧元计价,而这两种货币今年都走弱。去年,Airbnb大约一半的营收来自海外。

      当然,目前这些公司的增速仍比大多数科技巨头快得多。但是,一些分析师也在调低预期。投资公司Truist Securities分析师纳维德·汗(Naved Khan)预计, Airbnb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27.1亿美元,低于之前预期的28.3亿美元。

      苹果的放缓

      据预计,苹果将发布疫情以来最慢的销售额涨幅。该公司已经发布预警称,供应链障碍将在此期间减少多达80亿美元的销售额。如今,投资者也担心消费者需求下降。

      不管怎样,苹果第三财季(截至6月底)的表现很难与去年同期相提并论。得益于疫情期间消费者纷纷购买计算设备以居家办公,苹果去年第三财季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6%。

      如果说苹果的业务有任何增长,那将是在线服务。分析师预计,第二季度苹果服务营收将达到近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芯片需求降温

      疫情期间,芯片销售的激增带来了短缺,并促使该行业争先恐后地增加产能。但投资者越来越担心,这种需求可能已经见顶。这已经体现在“费城交易所半导体指数”(PSESI)中,该指数今年已下跌28%。

      德州仪器(TI)将于周二(北京时间周三)发布其第二季度财报,届时将提供有关该行业状况的重要线索。在芯片制造商中,德州仪器拥有最广泛的产品线和最大的客户名单,这使其成为从工业机械到太空硬件,再到消费电子产品的所有产品销售的风向标。分析师预计,德州仪器第二季度销售额将同比下滑1%,而去年同期为增长41%。

      与苹果和亚马逊一样,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将在周四(北京时间周五)公布其第二季度业绩。由于对笔记本电脑芯片的需求下降,分析师预计英特尔第二季度营收将同比下滑3%。

      上个月,英特尔首席财务官(CFO)戴夫·津斯纳 (Dave Zinsner)已发布预警称,经济变得越来越糟糕,这将影响英特尔的财务表现。


    ]]>
    CBA公司因侵权向B站索赔4亿登上热搜 网友:这波我站CBA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7月25日晚间消息,今日#CBA公司因侵权向B站索赔4亿#的话题登上热搜。

      据报道,因哔哩哔哩未经授权便大规模向公众提供CBA赛事视频的点播服务,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简称“CBA公司”)起诉至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向哔哩哔哩的经营者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索赔406289308.19元

      对此,有网友评论道,这波我站CBA!也有网友认为,用完人家宣传,然后反告一波,赢麻了!


    ]]>
    小天才,成了毒害儿童的帮凶?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编辑 | 韩大鹏

      划重点:

      1、一向宣称对内容严选的小天才儿童平板,却被曝出应用商店游戏含有血腥、暴力、犯罪内容,多款漫画也存在儿童不宜的画面。

      2、而小天才电话手表也存在争议,被不少家长反馈内置游戏诱导消费、乱扣费;另外,小天才电话手表的社交功能是否适合儿童也有待商榷,助长了儿童的圈子、攀比等心态。

      3、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在一些班级里,孩子们分为了小天才派和其它派别,甚至有些班级通过小天才建立班级群,不买小天才手表便入不了群的情况。

      “小天才护眼平板,不刺眼,更护眼。”

      这是小天才在洗脑电视广告中的宣传词。不过近日,购买小天才平板的家长们,却被色情暴力内容“刺眼”了——小天才儿童平板被曝出应用商店的游戏含有血腥、暴力、犯罪内容,多款漫画App也存在人物衣着暴露,含有众多儿童不宜的语言、画面甚至动作。

      实际上,小天才的另一个主打产品电话手表也面临着种种争议,被指存在社交功能过多、游戏诱导消费等问题。

      小天才对此回应称,将对问题应用下架处理,同时将对含有应用商店的产品进行严格排查工作。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就一直对外宣传严格审核内容,本应该为儿童学习保驾护航的小天才,为何成了毒害儿童的帮凶?

      学习平板:能玩游戏 还有色情暴力内容?

      资料显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为东莞步步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依靠洗脑广告,以及庞大的线下经销商网络,步步高教育电子曾推出了步步高点读机等爆款产品 。而小天才也采用了同样的套路,2014年,小天才推出了专为学生打造的儿童平板,主打学习,以及护眼功能。

      传统的平板产品由于内容复杂,并不完全适合学生使用,并且电子产品使用过久, 也有导致近视的风险。“小天才护眼平板,不刺眼,更护眼。”这句广告词可谓是击中了家长们的痛点。

      不过近日,号称专为儿童打造的小天才平板却翻车了,并且是十分严重的色情暴力问题。

      小天才在儿童平板宣传页中表示,产品拥有纸质护眼屏,精品课程免费上,儿童专属的严选商城,并且家长可以远程管控。但据媒体报道,小天才儿童平板的严选商城、远程管控却形同虚设。

      据家长反馈,小天才儿童平板T1,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索安装大量的游戏App,有些游戏存在着暴力、血腥、犯罪等内容,还有一些逃学、越狱类游戏。很多游戏使用外文,不需要登录即能玩,甚至没有对儿童的游戏时长进行限制,这与国家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新规也相悖。

      而不只是游戏,小天才儿童平板T1还可以安装多款漫画App,大量漫画存在语言、画面甚至动作极具挑逗性的内容,很多人物衣着暴露,涉及诸多儿童不宜的题材。

      小天才官网显示,儿童平板T1采用高通骁龙730G处理器,6+128GB存储组合,售价2998元起。在严选商城中,宣称每个内容上架前均进行安全检查。不过也在备注的小字中提示,平板防护系统能检测约95%的不良内容,但鉴于目前互联网的防范技术能力水平,后台仍无法100%屏蔽第三方软件信息。

      一般而言,学习平板内置为安卓系统,由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学习平板厂商对系统进行相应地优化,并对应用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核。

      很显然,小天才没有做到这一点。

      儿童手表:诱导消费 社交功能太多?

      除了学习平板,小天才另一个重要的品类是面向儿童的电话手表。

      早期,大多数的儿童手表厂商主打的功能是定位,方便家长找到孩子。而2015年,小天才推出了旗下第一款Y01型号手表,开创了电话手表的品类;更重要的是,小天才手表不仅能打电话,还具备微聊、碰一碰交友等社交功能。

      在电话手表上,小天才同样采用洗脑广告营销,当时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大火,小天才邀请了黄磊和多多父女,以及张亮的儿子天天和田亮的女儿Cindy代言,“不管你在哪里,一个电话,马上能找到你”、“能打电话的手表”,这些广告词不仅吸引了家长,也俘获了孩子。

      不过,小天才电话手表在功能强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新浪科技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看到,不少家长反馈小天才电话手表内置游戏,存在诱导消费、乱收费等问题。

      一位家长表示,小天才电话手表内置游戏吉米猫,在该儿童手表绑定的家长手机短信和微信没有任何联系记录和授权的前提下,从2022年6月12日起分次通过家长的同号微信支付收取费用共467元。家长查看微信支付才发现,该游戏运营商无法联系。

      另一位家长也反馈,无意间才发现有一单消费明细,孩子拿手机点击手机小天才App,结果发生系统自带应用中心恶意扣费,且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短信通知。“对于这种恶意扣费很是伤心,太气人了,诱导未成年消费,小孩子懂什么。”该家长说。

      而在游戏扣费之外,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另一个隐患是社交功能。

      由于拥有打电话、微聊、摇一摇等功能,小天才被戏称为儿童版的微信,更是有一种说法:“90后用QQ,00后用Soul,10后用小天才。”甚至还传出了腾讯员工讨论小天才电话手表会不会干掉微信QQ的段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儿童手表出货量来看,小天才电话手表市场份额高达31.1%,位居第一,随后分别是华为、360以及小米。

      依靠庞大的出货量,小天才电话手表确实拥有了自己的护城河,在儿童社交上也建立了排它的网络。一般而言,由于各家手表的用户数据并不互通,因此不同品牌的手表无法互相加好友。在一些班级里,孩子分为了小天才派和其它派别,甚至有些班级通过小天才建立班级群,不买小天才手表便入不了群的情况。

      不过,小天才也正在面临着挑战。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前五名分别为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和佳明,而imoo(小天才)位居第七名。但由于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表现低迷,同比下降了7%,并且考虑到华为和小米都在扩大这一领域的业务,imoo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两位数之多。

      “小天才”骗局频现 大量家长被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天才的品牌知名度,一些不法商家也在浑水摸鱼,以次品冒充。

      新浪科技在黑猫投诉上看到,全国各地的不少家长反馈,遇到了厂家冒充小天才,以免费赠送学习机、购买学习资料的方式欺诈家长。

      一位家长投诉称,在东莞遇到了所谓的小天才商家搞活动,称为了推广小天才学习机新出的一款产品小天才少状元,拿出名额免费送,但需要先充值2699元才能开通学习课程,充值后会把钱退还。但当家长们充值之后,商家又称开通之后无法退还。

      “打电话给小天才客服,回答说这个小天才少状元是个冒牌货,质量很差,也就值200元!里面的学习课程是不需要钱的,学习机本身里面就带有课程的!”

      新浪科技看到,该家长晒出的收据和产品包装显示,该学习机生产商为珠海市小天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而正品小天才的生产商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名称相似,但没有任何股权关系,极易让家长混淆。

      实际上,小天才对此类冒充事件也曾有所行动,但效果并不明显。

      此前有一家深圳市小天才电子有限公司,旗下产品有“小导师”、“速记星”学习机。该公司在全国多地以小天才的字号销售产品,导致消费者混淆和误认。2020年,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诉了深圳市小天才电子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并且胜诉。后来,深圳市小天才电子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字弹飞科技有限公司。

      不过新浪科技发现,这类冒充事件并未停止。

      万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小文童科技有限公司等不法企业继续以该套路收割家长,将好状元、一品天才、金状元、小神童等品牌的学习平板以小天才旗下产品的名义售卖。

      对于小天才来说,对这类冒充诈骗的企业应该积极行动,维护学生和家长们的合法权益,否则也将对小天才的品牌声誉造成极大损害。


    ]]>
    法官裁定Subway可以因涉嫌在其金枪鱼产品上误导顾客而被起诉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NBC News报道,加州的一位联邦法官周一表示,三明治连锁店Subway可以被起诉,因为它声称其金枪鱼产品是“100%的金枪鱼”,从而误导了顾客。

    CHKJ[S4Q%SQ(J5K52}SGVFX.png

    该诉讼最初于2021年1月由奥克兰地区居民Nilima Amin提起,声称Subway的金枪鱼产品“部分或全部没有金枪鱼作为原料”,“含有金枪鱼以外的其他鱼种、动物产品或杂项产品”。

    这些说法是基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海洋生物实验室进行的测试。NBC News无法立即联系到进行测试的生物学家保罗-巴伯进行评论。

    Subway公司回应说,其金枪鱼产品中任何不是金枪鱼的产品,都很可能是其员工准备三明治时交叉接触的结果。

    “虽然有可能Subway的解释是正确的,但也有可能这些指控指的是一个合理的消费者不会合理地期望在金枪鱼产品中发现的成分,”Tigar说。

    Tigar预计Amin和她的律师将提交一份修正的投诉。

    “Subway提供100%的金枪鱼。我们感到失望的是,法院认为它不能在这个阶段驳回原告的鲁莽和不适当的诉讼,”Subway发言人Carsen Anderson说。“然而,我们相信,当法院有机会考虑所有的证据时,Subway将获胜。”



    ]]>
    直播间卖保健品诈骗老年人 嫌疑人落网时卡内余额4000多万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中国警察网

      如果不是民警破案,陈师傅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花近200元一瓶买来的保健品,竟然是成本只有10元的普通糖果。

      6月28日,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成功打掉一个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售卖虚假保健品的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冻结涉案资金2亿余元,资产2000余万元,扣押金条38公斤。

      藏在居民楼里的实体店

      今年5月中旬,民警李杰在淮南市田家庵区前锋村开展走访时,发现一个售卖保健品的实体店隐藏在居民楼里。

      “这个店不是门面房,开在居民楼里卖给谁?”细心的民警觉得蹊跷,便暗中仔细观察,发现实体店的保健品包装盒上并没有俗称“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当即判断这家店有问题。

      民警经过进一步侦查,确定这家实体店主要是通过网络售卖各种保健食品。“他们只发展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客户,50岁以下的不发展。”民警还发现实体店负责人另外在该市谢家集区、凤台县等地的居民区里开有3家店,为该产品在淮南的代理商。

      “他们在线上卖产品,线下又有实体店,这让很多中老年人相信他们是正规公司,有店在那儿又跑不掉,也就相信他们的产品是正规的。”民警粗略统计,在淮南有近千名中老年人通过网络购买他们的产品。

      背后老板冒充专家授课

      随着侦查深入,民警发现实体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公司”,这个公司注册地在山东潍坊,公司核心成员分布在北京、山东潍坊两地,全国实体店600余家,客户多达26万余人。

      (诈骗团伙总部)

      “这个公司经营模式是专门针对中老年的心理需求,找一些小厂生产食品,这些不具备药用和保健作用的产品,通过制作话术对产品进行包装,极力宣传产品的药用及保健功效。”5月23日,警方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确定这是一个专门诈骗中老年人钱财的犯罪团伙,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全面展开侦查。

      很快,民警通过分析确定尹某某、张某某为该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两人名下两张银行卡近一年流入资金竟然多达3亿余元。

      (警方查扣的金条)

      “尹某某还把自己包装成北京一所知名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执业医师,高级中医健康管理师,某院士工作站干细胞疗法负责人,与另一位假冒专家每天在直播间授课。”民警注意到,这伙人为了让更多的老人相信他们的产品有疗效,还找人在直播间里当“托”,说自己吃了这些保健品后,效果非常好,身体较过去好多了。

      警方收网端掉骗子总部

      民警发现这个公司开设网络直播间授课时间较为固定,基本上都是早8点和晚8点,为躲避警方进入直播间侦查,进入直播间都输入经过确认的手机号。

      为了稳住新老客户,老客户发展一位新客户就会得到一个红包,新人在直播间如果能听50分钟课,也会得到一个红包。“其实,这些红包里只有1、2块钱。”尽管红包里的诱惑不多,可仍然有很多老人在他们的“话术”诱导下,在包装成专家的迷惑下,相信他们的产品有疗效。

      在警方查获的聊天信息中,有老人询问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服用他们的产品、有的患者服用产品出现不良反应时,该团伙成员就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话术”回复“都可以服用”、“服用后的排毒反应”进行搪塞。警方针对这个公司产品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有很多老人的亲属在网上进行投诉。

      5月30日,淮南市公安局统一协调,对这个公司的淮南代理商和山东潍坊的诈骗团伙总部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扣押作案电脑、手机、各类培训笔记、工作日志、记单账本。

      赃款上亿,让骗子也不安

      据主要犯罪嫌疑人尹某某、张某某交代,两人都曾经做过保健品销售,2020年底,两人在山东的一个食品展销会上认识,因看到保健品的利润可观,便于2021年合伙在山东注册了一家公司,发展全国代理商,制作话术,聘请“讲师”,开设网络直播间,而他们的保健产品则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糖果,成本只有10元左右,包装成各种有疗效的各种保健品进行网络销售。

      “尹某某和张某某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生意’这么挣钱,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两人都挣了近亿元。”民警在检查尹某某老婆的手机时,发现手机银行上的余额有2000多万元,另外还在其家中发现38公斤金条。尹某某交代,因为有这么多的钱在账上让他感到不安,所以就买了1500万元的金条存放在家中,作为留给女儿的财富;民警检查嫌疑人张某某的手机,也发现手机银行上的余额有4000余万元。

    (嫌疑人张某某的手机银行余额有4000多万元)(嫌疑人张某某的手机银行余额有4000多万元)

      目前,警方已对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警惕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职场歧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老鹰

      今年4月,陈峰从外地赶赴上海,在方舱医院工作时期被确诊为阳性,后经治愈出院。作为一名新冠阳性康复者,陈峰发现自己无论在微信兼职群里,还是去招聘会现场找工作,不少企业都会要求查验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并拒绝招录。近日,陈峰和与他情况类似的几名新冠阳性康复者出院后求职受阻的经历,引发舆论高度关注。(7月4日《新闻晨报》)

      今年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第三年,尽管公众对新冠疫情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对新冠阳性康复者也越来越包容,但实际却依旧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上海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陈峰及其他有类似情况的人却求职受阻。陈峰们的遭遇应引起社会关注,他们维权应当得到有力的救济。

      从医学角度来说,陈峰们早已治愈出院,作为康复者不具有传染性。但媒体调查部分劳务中介发现,多家知名大企业都拒绝招录新冠阳性康复者,而一些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犹有过之。

      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权受法律保护,要纠正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歧视伤害”,应依据相关法律采取遏制、干预措施。

      首先,要向用工单位包括一些知名大企业普及医学和法律知识,消除其“传染病恐惧症”。由于知名大企业用工量大、社会影响大,一举一动对其他企业有示范效应,应该成为重点普及对象,使这些大企业真正了解传染病常识和法律规定,从而规范招工管理,让新冠阳性康复者正当就业权得到保障。

    广告

      其次,如果遭遇用人单位的歧视性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新冠阳性康复者没有工作和收入,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通过司法维权,对此,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应考虑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违规企业依法整改。

      另外,不妨考虑在健康宝中遮挡或消除核酸检测阳性记录。如果后台保留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核酸检测阳性记录,但对外页面不显示相关信息,那么即便企业要求查验应聘者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也能有效避免应聘者被歧视。这是一种人性化操作,有利于新冠阳性康复者就业免遭歧视,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新冠阳性康复者除了遭遇就业歧视外,还可能在生活中遭遇其他方面的歧视。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曾举例,一名爱好跳广场舞的阿姨,在新冠肺炎康复后希望继续加入跳舞队伍,却遭到拒绝;一名曾在医院工作的感染者康复后,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洗手、家人朋友不再和他一起吃饭,心情十分沮丧……

      职场歧视对新冠阳性康复者造成了“二次伤害”,对此应予足够重视和警惕。依法遏制这种职场歧视,是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
    奈雪喜茶再降价:套路玄机、下沉扩张,与内卷焦虑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tech星球 文/乔雪

      奶茶,又降价了?

      在年初的第一轮降价竞赛之后,新茶饮行业迎来了第二轮降价:喜茶宣布下调多款茶饮产品价格,宣称再也没有3字开头的饮品了,而奈雪顺势推出了最低价9元一杯的产品,乐乐茶等也紧接着跟上,热门产品直接降价10元。

      奈雪的茶、喜茶等新茶饮们为何如此坚决地“集体降价”,真的是为了回馈消费者吗?事实上,降价的背后,是重重的算法机制和套路,甚至有的明降实涨。

      突然不约而同地降价,可以看作今年茶饮行业形势变化的重要信号:价格的变化让分处几个梯队的新茶饮玩家定位变得更加模糊。

      随着资本热潮褪去,新茶饮赛道整体遇冷,奈雪的茶、喜茶、乐乐茶等下调价格来迎合消费市场,不过是竞争之下无法喘息的缩影。

      明面降价、变相涨价,新茶饮们的新套路

      作为奶茶资深爱好者的甜甜感觉自己可能被骗了。

      听闻奶茶降价的消息,甜甜要率先尝到这波福利,可在一番对比后,她发现,事实远不如自己设想的简单。

      在产品的定价上,奶茶的价格的确在降,但消费者首先面对的第一重套路就是,量变少了。

      以喜茶为例,新产品新增了标准杯(500ml)和加大杯(650ml),而在此前,饮品基本都采用650ml的容量,但升级为MAX杯需要加4、5元。

      第二层套路是,因为改变了产品的定价规则,很多原先有奶盖的产品,现在统一默认不加奶盖,而单独加一份奶盖的价格,从原先的5元,变为了7元。

      以喜茶热销单品多肉葡萄、纯多肉葡萄为例,前者零售价28元,使用的是650ml的超大杯,后者零售价19元、使用的是500ml标准杯,并且还去掉了默认的芝士。

      甜甜告诉Tech星球,以她喜欢的某款饮品为例,原先点两杯加一份芝士奶盖,价格是35元,现在这样的则要花费39元,而分开点有芝士版本的,原先两杯价格是48元,现在的价格是46元,看似便宜了,但实则份额减少了300ml,也就是说,花的钱更多了,喝到嘴里的奶茶的量却变少了。

      而作为行业的头部玩家,喜茶从年初至今,已经宣传过两波降价,对于最激烈的这番降价风潮,行业其他的玩家也纷纷响应。而事实上其他家的降价也如出一辙,乐乐茶将原本售价31元的草莓桃子酪酪,去掉佐料“酪酪”后的大口草莓桃子产品售价为26元。

      “这简直是在忽悠消费者,以后买奶茶还要先做数学题。而且默认取消芝士,那还配得上名字前的'芝芝'两字吗?”甜甜吐槽道。

      奶茶降价,好像降了,又好像没降。 

      而以喜茶、奈雪等高客单价的奶茶纷纷降价外,也有品牌在偷偷涨价,而去年12月底开始,古茗开启悄悄涨价:以招牌芝士多肉葡萄为例,今年2月初,价格从18元调到了19元,而现在名为超A芝士葡萄,更是超过20元。而茶颜悦色也在今年年初将大部分产品都将上涨1元,其中栀晓将涨价2元。

      奈雪的茶、喜茶等降价,古茗、茶颜悦色涨价,可以看作今年茶饮行业形势变化的重要信号:价格的变化让分处几个梯队的奶茶玩家,定位变得更加模糊。

      在原本的新茶饮赛道,奈雪、喜茶稳居第一梯队,价格带在25-35元,喜茶甚至还推出过单价59元的饮品;第二梯队以茶百道、茶颜悦色、古茗等为代表,主流价格区间在15-25元;第三梯队则以蜜雪冰城为代表,价格在10元左右。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明确彼此的价格区间,就能在打法上做出区分,聚焦自己定位的客群,而降价过后,拿第一梯队的喜茶、奈雪来说,既有低至8、9元的饮品,又有高达30元左右的产品,同一品牌内单品之间的差价较大,既不利于自身的定位,也让梯队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

      降价背后:亏损扩大、坪效下降,盈利未知

      新茶饮的日子并不好过,对于高端品牌则尤为严峻。

      作为奶茶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上市1年,2020-2021年,其亏损更是从2.02亿扩大至43.21亿。“盈利难”成为萦绕在奈雪头上的阴霾。截至目前,奈雪的茶股价下跌超过60%,市值大幅缩水,整体表现欠佳。

      根据公开数据,随着奈雪在各个城市门店数量的增多,点位的加密,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已经从2018年的3.07万元降至2020年的2.02万元,同期,订单量从716单降至470单;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8.9%降至12.2%。

      而喜茶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据久谦咨询数据显示,从2021年7月起,喜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坪效与店均收入开始下滑。以2021年10月份数据为例,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较7月份分别下滑了19%、18%;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更为严重,分别下滑了35%、32%。

      一位饮品行业的投资人告诉Tech星球,此次降价的另一目的或许是,要抢夺原本并不在价格画像中的客群。从2021年消费者购买茶饮单杯价位来看,26-35元区间占比为26.2%,但16-25元价格区间占比为42.7%。因此,中等客单价仍然是主流消费群体。

      从增速上看,高端现制茶饮店的2020-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从2015-2020年的75.8%降至32.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的预测数据则显示,未来2-3年,新茶饮增速或将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到15%。

      行业发展放缓成为趋势,此次“降价”意在抢占至更多用户市场,高端茶饮的天花板到了,下沉才是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的出路,用消费者最敏感的价格向下沉市场示好,逐渐向中低端客单价品牌的市场靠拢。

      而奈雪则已经显示出要征战下沉市场的意图,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近90天内,奈雪开了15家店,其中不乏湖北襄阳、浙江台州、广东湛江等三线城市。

      对于降价,喜茶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在供应链上有所积累,所以可以保证品质,同时降低价格。而事实的另一面是,降价不仅能扩大市场规模,同时还可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位饮品供应链人士告诉Tech星球,因为规模递增,处于行业头部的品牌能更进一步倒逼供应链,寻求更大的议价权,成本反而递减,这一招既迷惑了消费者,又把控了供应链。

      内卷背后,新茶饮无法喘息

      门店,还是门店。

      作为新茶饮触达消费者最直接的窗口,一个门店,点位越好,就能覆盖更多的用户,获客效率更高,而通过提高门店数量和密度,不仅能获取流量,还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开店仍然是茶饮行业不变的重要竞争力。

      作为茶饮行业老牌玩家的奈雪,即使是上市后,仍未停下开店的步伐,据财报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共有817家门店,在2021年,奈雪的茶新开出326家新门店,同比增长66.4%,2022年还要预计新开350-400家门店,将奔赴千店规模。

      问题是,当原本的第一梯队下沉后,另一问题也相应产生,二三线城市的机会还有多大?

      根据极海数据,Tech星球统计,截至2022年6月,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蜜雪冰城对应的数据是15923家,茶百道达到3289,古茗为4606家。

      事实上,好的点位几乎已经“有主”了,奈雪和喜茶在下沉市场的占比不过百家,原本在一二线城市强化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到了下沉市场将会变成掣肘。中低端品牌已经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用户的心智,届时还要与当地的茶饮品牌竞争。

      届时将造成的局面是,第二梯队想在一二线城市里扩大自身规模,就要靠产品抢占喜茶、奈雪原本的市场;而喜茶、奈雪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则要在本就空间拥挤的二线及其他城市,寻求一席之地,降价成为了必由之路。

      另一重比拼关乎效率,在去年,油柑爆火的时期,为了提升销量,喜茶为此专门定制了一套机器,使用专业的去核器一次可以给 12 颗油柑去核。而最近,奈雪自研自动化制茶设备已陆续在部分门店试点使用。谁能在SOP、运营效率上进一步提高,才能真正赚钱。

      最后,产品仍然是新茶饮的核心,在差异化也是个难题。在去年新茶饮的鏖战中,黄皮、油柑等小众水果纷纷上阵,2021年全年,奈雪的茶共计推出105款新品,包括42款饮品、37款烘焙产品和26款零售产品,平均3.5天推新一次。但一家创新,其他家也可能能迅速模仿,高端茶饮的护城河仍不明显。

      在供应链的优势中并没有更多的差异化,如奶茶中的果汁供应商田野股份,为奈雪的茶、沪上阿姨提供原料,佳禾食品的植脂末成为国CoCo都可、85°C、沪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茶百道的成分之一;“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的海南椰子类产品则是古茗、蜜雪冰城等的供应商。

      新茶饮产品研发,更像是一种各种原料的排列组合游戏。

      而如今的奶茶赛道,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存量市场,成为了彻彻底底的红海,还没有哪家敢说自己稳赢了。竞争将会一直继续,行业继续“卷”。


    ]]>
    格力电器发声明: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售后服务团队,存在乱收费等问题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今日,格力电器发布声明称,近日接到用户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格力电器售后服务团队,发布虚假售后服务电话,还存在乱收费、服务质量无保证等问题。

      IT之家了解到,格力电器表示,针对此类严重损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打击。

      此外,格力电器在声明中指出,为了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的官方售后服务,请广大消费者认准格力电器官方售后渠道。

      官网显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从财报来看,格力电器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1878.69 亿元,同比增长 11.69%;实现归母净利润 230.64 亿元,同比增长 4.01%。


    ]]>
    V社回应Steam Deck某些型号SSD缩水:不影响性能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之前我们报道过Steam Deck某些型号SSD缩水一事,有许多人担心这会影响游戏性能。近日Valve做出回应,称不会影响游戏性能。据外媒IGN报道,Valve发言人表示:“为了提升库存和生产效率,许多Steam Deck的组件来自于多个供应商。我们的一家SSD供应商提供PCIe Gen 3 x4(四通道规格)NVMe SSD,另一家则提供了PCIe Gen 3 x2(双通道规格)SSD。

    Steam Deck团队对这两种规格SSD进行了大量测试,确定对游戏性能没有影响。”

    “目前固态硬盘性能是由与PCIe带宽无关的因素决定。在极其不常见的情况下,读/写速度上限的差异可能会对文件传输速度产生很小的影响,但操作系统性能、加载时间、游戏性能和游戏响应速度在X2和X4的固态硬盘之间是相同的。”

    Valve提高生产效率的新策略似乎正在发挥作用,因为上周Valve宣称将大幅度加大Steam Deck的出货量。从不同供应商处购买组件,也能加快Steam Deck的出货速度。



    ]]>
    2022年款三星智能电视现已支持Xbox云游戏应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云游戏目前正在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每家公司都在让自己的服务在尽可能多的平台使用。微软为 Edge 浏览器进行了 Xbox 云游戏特化增强,谷歌 Stadia 则采用了英伟达技术,而英伟达自己则登陆了 LG 电视机。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降低云游戏门槛以及对 PC 的依赖。

    微软于一个月前就已经宣布,Xbox 云游戏 App 将登陆三星 2022 年款智能电视。今天,该功能已正式推出,且支持所有 Xbox 云游戏服务目前已经支持的国家和地区。这将允许那些拥有 XGP 终极版会员订阅的玩家在电视上直接云游玩目前 XGP 支持的大量游戏,且不需要任何额外硬件。

    宣传视频:

    当然,玩家需要拥有一个蓝牙手柄。好消息是大多数主机自带的手柄都附有蓝牙连接功能,像是 PS4、PS5 的 DualSense 手柄和 Xbox 自家的手柄都可以直接使用。

    虽然拥有许多游戏可以供玩家下载畅玩,云游戏目前在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因此 XGP 的一大卖点许多玩家并没有办法体验到。但据报道,XGP 目前正在计划将来推出家庭计划,让全家人都可以使用一个订阅来畅玩游戏,这让原本就价格不贵的 XGP 更加吸引人了。



    ]]>
    加密货币市况持续低迷 带动NFT销售额降至12个月低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NFTs(不可伪造的代币)的吸引力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享受了一段近乎流星般划过的流行之后,NFT的销售价值在过去的6个月里极度削减了。2022年6月的NFT销售额仅略高于10亿美元,而今年年初的峰值为126亿美元。

    图片.png

    兴趣的下降使NFT达到了一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它是在加密货币市场遭遇极端波动和价格下跌的时期出现的。

    随着销售额的下降,NFT市场的整体价值也在下降。11月时价值约为3万亿美元,目前的价值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人们很容易把兴趣的减退看作是一个简单的炒作问题,但它似乎也与加密货币低迷的市场状况有关。

    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的价值在过去一年中暴跌,因为人们意识到它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各国频繁加息和通货膨胀的上升也助长了这种下跌。

    Chainalysis经济学家Ethan McMahon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谈到了NFT的暴跌,他表示这种下降肯定与加密货币市场的广泛放缓有关,其不可避免地导致受影响市场内的整合。



    ]]>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猛烈抨击拜登 呼吁降低天然气价格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批评了美国总统乔拜登的一条推文,呼吁石油公司高管降低汽油价格。 

      贝索斯正在回应拜登对经营加油站和为消费者定价的公司的批评。“这是一个冲突和全球危险的时期,”总统周六在推特上写道。“降低您在加油站收取的价格,以反映您为产品支付的成本。现在就去做。” 

      贝索斯周六晚上在推特上写道:“通货膨胀对于白宫来说是一个太重要的问题,无法继续发表这样的声明。这要么是直接的误导,要么是对基本市场动态的深刻误解。”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 的数据,周日全国汽油平均价格为 4.812 美元,接近上个月创下的 5.016 美元的历史新高。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发言人约翰柯比对贝佐斯的声明进行了回击。“对于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误导的想法,我们显然非常反对,”柯比说。 

      他说,拜登已经提出了可能降低美国汽油价格的措施,包括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并已将石油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出来。“如果每个人都在这方面进行合作,我们可以将每加仑价格至少降低约 1 美元,”柯比说。

      贝索斯此前曾指责拜登“误导”。5 月,他回击了总统的一条推文,称可以通过让富有的公司“支付其公平份额”来抑制通货膨胀。 

      拜登一直批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赚取暴利。天然气和能源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力,在距离中期选举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里,这对民主党人来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
    3M推出3M Futures全新平台,探索影响未来世界的科技与设计趋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M正式推出3M Futures平台,这一平台展示了影响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五大全球科技趋势。该平台不仅探讨了五大主题内容,更邀请3M专家、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分享其在各自领域的评论和观点。此外,3M Futures还涵盖了由3M发起的面向11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三方独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民众对这些科学、技术与设计趋势的看法。

    "每天,世界各地的 3M 研发人员都在开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可能性,"3M大中华区研发运营总经理熊海锟表示,"3M Futures 展现了3M是如何助力塑造未来的。我们不仅在最相关的全球趋势中开发和设计前沿解决方案,而且在公司的优势领域培养出非常杰出的专家人才。无论何时何地,3M致力于应用科技改善生活,也通过运用包括3M Futures在内的前沿交流平台探寻创造明日科技、勾勒科学未来前景的种种可能。"

    2022 年的 3M Futures 五大主题包含:

    • 增强现实技术 (AR) 和虚拟现实技术 (VR):混合现实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元宇宙也即将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看法。

    • 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如何彻底改变从娱乐到商业的一切,但还需要针对其广泛影响与道德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 可持续环保材料:循环经济理念正被引入材料科学和设计方面的创新,同时颠覆了产业现状,共同塑造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疫情改变了我们互动的方式,从远程医疗,到更注重健康的设计,再到远程工作,新常态将在后疫情时代得到延续。

    • 科技赋能公平性:创新来源于多元化的思考。公平、代表性和平等获得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机会,特别是让少数族裔群体和青年获得STEM 教育的机会,对于解决现在和未来的挑战至关重要。

    3M 专家

    参与其中的专家包括很多站在行业前沿的 3M 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其他领导者。从人工智能到公平性,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在领域充满热情,并对相关技术和科学的广泛应用感兴趣。

    3M Futures调查

    3M Futures 调查展示了全球民众对未来技术的看法,调查结果来自 11 个国家,包含:中国、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英国、美国和韩国。该调查展现了全球受访者认为未来创新应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对五大核心趋势中提及的技术的看法。

    中国调查发现包括:

    • 科学和技术

    公共卫生(50%)、极端气候危机(45%)、生态灾难(39%)、人道主义危机(36%)等被中国民众视为未来5年科技创新需要首先关注的重要问题。

    • 主流虚拟现实技术

    52%的中国民众预计未来5年内,35%预计未来6-10年内,虚拟现实技术将比其他技术更快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游戏和娱乐方面。

    • 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人们对人工智能感到兴奋,且有88%的中国民众认为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仍有82%的中国民众担心人工智能的数据隐私问题,并希望提高该技术在使用上的透明度(91%)。

    • 可持续发展:主要环境威胁

    89%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一次性塑料对环境的威胁比化石燃料(82%)和快时尚(71%)更大。

    • 现实生活与科技

    后疫情时代,技术驱动的创新遇到了一些阻力,因为许多人正试图减少生活中的技术使用,并寻求真实的线下社交和爱好。相较线上社交而言,60%的中国受访者认为真实的线下社交能带来更好的交流体验。但就工作而言,仍有58%的中国受访者更倾向于在家远程办公。

    3M Futures 调查方法

    全球商业情报公司 Morning Consult 代表 3M 于 2021 年 11 月 17 日至 12 月18 日对11个国家的22,001 名 18-64 岁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德国、法国、印度、日本和韩国。访谈是在线进行的,数据涵盖在性别、年龄、收入和地区上实现了多元平衡。调查结果的误差范围为 +/- 1%。


    ]]>
    玩美移动向行业领先企业展示了革命性的零售行业尖端技术趋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玩美移动年度特别活动,全球美妆和时尚科技论坛于6月21日在纽约重新以线下方式举行。本次论坛聚集了来自美妆、科技和媒体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品牌企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AR)技术如何成为改变消费者体验的强大解决方案。今年的活动主题侧重于数字转型和Web 3.0时代,通过演讲和圆桌论坛的方式展示了美妆和时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零售领域强势崛起。

    玩美移动创始人CEO张华祯女士于2022年全球美妆和时尚科技论坛发表演讲
    玩美移动创始人CEO张华祯女士于2022年全球美妆和时尚科技论坛发表演讲

    活动开场,由玩美移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华祯女士发表主题演讲,内容针对AI和AR技术在新品类中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对于构建个性化和沉浸式购物体验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在可持续性商业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参加本次活动的圆桌论坛成员来自于各大知名品牌、企业及研究机构,包括:雅诗兰黛公司、Snap Inc.、Allure、NARS Cosmetics、Coty、Belcorp、Real Simple、e.l.f. Cosmetics、WWD、NuSkin、Beekman 1802、BeautyMatter、Glossy、AWE、Super Ventures、Bambumeta以及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圆桌论坛和演讲深入探讨了AI + AR在未来零售业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为与会者率先展示了在消费过程中应用AI + AR技术能够为品牌商带来巨大收益。

    利用AI + AR技术,引领零售业进入下一个数字化转型时代

    本次会议展示了AI + AR技术在提升销量、客户参与度与品牌忠诚度的同时,推动零售业转型、助力美妆和时尚行业走向未来、实现个性化购物体验的多种方式。

    现场技术演示着重展示了全新AgileHand™技术等几个最具创新性的玩美移动AI + AR解决方案,该AgileHand™技术利用先进的PBR(基于物理的渲染)技术,赋予消费者超逼真的腕表、戒指、手镯虚拟试戴以及虚拟美甲等体验。 现场演示还展示了玩美移动的一系列综合美妆时尚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为消费者提供的渐进式化妆教程,即玩美教学解决方案。

    各小组深入探讨了AI + AR技术在美妆和时尚,以及新兴Web 3.0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次论坛分享的五大技术趋势如下:

    1.   AI + AR的全球应用

    随着技术创新的迅速发展,品牌商也在利用相关解决方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自身业务的发展。已投资相关技术的品牌商实现了两位数的迅猛增长,而消费者们在通过网络、店内和社媒渠道购物时,也开始期待通过AI和AR技术获得定制化的体验。在论坛期间,品牌商负责人还强调了交互式AI解决方案能够有效为消费者创造沉浸式娱乐购物体验。显而易见,AI + AR技术已经成为今天品牌商取得成功的关键筹码,并且已经成为品牌商为新时代提供高参与度购物体验的重要工具。

    2.   个性化在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如今的美妆和时尚消费者更倾向于从提供个性化推荐的品牌商处购买产品。 AI + AR技术已成为美妆和时尚品牌商为其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时所使用的必备工具。其中一个圆桌论坛便探讨了AI助力护肤品零售业务转型的多种方式,演讲嘉宾特别介绍了AI技术如何帮助消费者针对自身皮肤问题确定最佳的产品方案,以及如何定期对护肤效果进行跟踪。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将提供这种定制的个性化用户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AI + AR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广泛采用AI + AR虚拟试妆技术,品牌商已经从提供实物样品过渡至全面的数字平台试用。 对于多数品牌来说,这项技术消除了对于实物样品的需求,同时有助于减少产品浪费。在论坛期间,品牌发言人探讨了AR技术助力提升购买信心、减少产品退货的多种方式,从而实现更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零售环境。显而易见,可持续性和问责制仍然是品牌战略的重点领域,而AI和AR虚拟试妆技术将继续通过独特的解决方案,帮助当前企业优先实现其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目标。

    4.   AI + AR技术快速扩展至新类别:

    尽管AI + AR在美妆领域的应用持续上升,但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正在迅速扩展至时尚和配饰领域等多个新类别。 目前已经推出珠宝(包括耳环、手镯、戒指和奢侈腕表)、眼镜和配饰领域的时尚技术解决方案,不久后将继续扩展至服装和服饰领域。

    5.    对全渠道美妆和时尚科技体验的需求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解决方案的作用,品牌商需要将AI和AR应用于所有的消费者触达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本次活动的主题演讲中,玩美移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华祯女士探讨了使用AI + AR技术创造个性化购物体验的重要性,并指出,品牌商将AI和AR解决方案整合进全渠道后,消费者参与度已增至过去的3倍,购买率增长达200%。这一惊人成绩获得了大会的热烈反响,进一步印证了这些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引领美妆和时尚领域的数字技术革命

    "随着美妆和时尚消费者更加注重数字化体验,相关品牌商已开始寻求全新方法以提升零售体验。  利用AI + AR技术,品牌商能够打造引人入胜的沉浸式和个性化购物触达点,提供强大的购物体验,"张华祯女士介绍道。"AI + AR技术将成为这些体验的核心,并将继续成为吸引线上、店内以及元宇宙等新兴数字领域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为世界各地数以百计,且不断增加的品牌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这些合作伙伴正在通过AI和AR为消费者创造下一代零售购物新纪元。"


    ]]>
    IBM 全球CEO调研:加速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银行业 CEO 们将发挥关键作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过去十年里,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渐凸显,公司及其利益相关方乃至整个社会都更加关注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但对全球 CEO 们来说,更为实质性的变化在过去一年间发生了 -- 可持续性相关的讨论正在演变成实际的行动。这是因为,持续性的破坏仍在继续,叠加疫情带来的剧变,气候变化进一步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全社会都开始呼吁彻底转变经济活动和商业重点。

    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首先就要转变思维模式,将可持续性视为企业价值观和业务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根本上重塑商业模式并关注社区的需求。 银行和金融机构推动这一转变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战略和运营上广泛采用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性,同时扩大商业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与其他大多数行业不同,银行和金融市场机构 (BFM)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关键途径推动全球可持续性议题:

    一是利用数据、AI 和云等指数技术来评估可持续性,并将其嵌入到他们的 IT 架构和应用中,同时寻找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回应监管要求,以减少其业务运行留下的环境足迹(这点与其他行业是一致的)。

    第二是通过帮助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零售和企业客户,以及通过优化投融资分配以支持世界经济绿色转型和达成其它可持续性相关成果,从而解决有关的投资回报问题。 (这点是 BFM特有的。)

    由此可见,可持续性既是一项运营挑战,也是一个业务机遇。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展开了一项调查,共有 3,000 多名 CEO 参与,包括 来自40 个国家/地区的近 300 名银行和金融市场高管。我们发现, 80% 的 BFM CEO 们预计可持续性领域投资将在未来 5 年内改善业务成果。 BFM 领导者还认识到,快速实现可持续性转型是前三大运营挑战之一,仅次于日益加剧的网络安全风险和严格的监管法规。 CEO 们感受到来自董事会成员 (72%) 和投资者群体 (57%) 的压力,因为他们呼吁企业在可持续性计划方面彻底透明化。 作为回应,BFM 的 CEO 们正与众多领导团队和部门合作,以期在可持续性方面做出合理的投资。 在可持续性投资方面,BFM 的 CEO 们采取的方法比其他行业的 CEO 更为广泛,首先便是让首席财务官 (69%) 和首席运营官 (45%) 的参与其中。

    加速实现可持续性有赖指数技术应用思维模式转变

    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的领导团队致力于减少环境足迹,不仅衡量自身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投资于数据、人工智能和混合云等指数技术。

    我们知道,企业过渡到混合云有着重要的业务考量,但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彻底转变运营模式,让员工在混合云上相互协作和运营工作流程,可以更节能地使用数据中心和计算环境。 根据 IDC 的数据,在未来四年内,云计算能减少 10 亿公吨的 CO2 排放。

    通过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采用,银行数据中心转型也是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大好机会。 例如,在英国,IBM Cloud 已使用完全由可再生电力供电的数据中心网络。 在西班牙,BBVA 升级了数据中心,这使得该公司的能源使用减少了 50%,并且,预计未来五年 BBVA 的碳排放量将因此减少一半。

    随着更多金融机构采用混合云,大量相关数据得以累积,这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和各行各业的公司了解其环境足迹。 但是,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和位点,非常不便于各利益相关方访问和理解。 基于 AI 的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中最大化可持续性方面的洞察, 从而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收益:

    • 延长实物资产的寿命;

    • 创建更高效、更安全永续的供应链;

    • 了解突发气候事件和长期物理气候风险造成的影响;

    • 分析和报告 ESG 数据和计划。

    这非常关键,因为良好的数据、AI 和 IT 治理对提高可持续性大有帮助。

    可持续性相关数据和洞察为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带来商机

    截至 2021 年底,代表45%以上全球银行业资产的 265 家银行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银行从业原则",这也促成了诸多满足可持续性相关承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出现。 这一承诺的内容包括金融机构会更加注重跟踪相关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迫使它们所投资的各行各业公司不得不检查并减少碳足迹。 因此可以说,可持续性已成为帮助金融服务业务差异化和拓展的一个机会。

    我们新近开展的 CEO 调查表明,在面临业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所有行业的高管都在实施可持续性方面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全球 59% 的 CEO 表示,不明朗的投资回报 (ROI) 和经济效益是在实现可持续性目标之路上遭遇的最大挑战, 44% 的 CEO 则表示缺乏数据方面的洞察。 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密切监测并依赖其他行业可持续性计划的透明度。 从这方面看,他们对缓解其它行业可持续性方面的担忧是发挥作用的,能通过金融杠杆赋予企业短期和中期价值。

    银行可提供可持续融资以及资本市场优先准入,这包括优先纳入机构和零售客户的可持续投资产品。 同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相互合作,共同管理服务可持续性的数据平台以支持它们生态系统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从参与标准化、透明化的信息交换中获得价值。

    将可持续性作为商机推进的行动指南

    在一份《2022 年全球展望报告》中,IBM 对金融服务行业领导者开展了为期 12 个月的调研,结果发现当今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可行的、能够平衡业务价值和利益相关方预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目前,行业管理者正在制定和部署可持续性相关计划或倡议,在确保通过针对性投资实现总体业务和财务目标的同时兑现相关承诺。

    这些倡议、计划主要从以下 4 个领域展开:

    • 整合气候和可持续性相关数据及洞察,帮助管理风险;

    • 应对运营中的可持续性问题,实现金融行业的"净零"之旅;

    • 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来支持可持续性议程;

    • 汇报可持续性领域绩效。

    本文作者:
    Shanker Ramamurthy, IBM 全球银行和金融市场咨询业务的执行合伙人、IBM 行业研究院院长,也是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的董事会成员。
    Brigid McDermott, IBM 全球金融服务部的总经理。


    ]]>
    卖在反弹前夜?宁德时代遭海外最大中国股票基金5月大举减持,随后大涨3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记者/文巧   

      编辑/高涵    

      据知名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底的持仓文件显示,德国资管巨头安联投资旗下的安联神州A股基金5月对宁德时代(300750,股价522.64元,市值1.22万亿元)进行了减持,减持幅度高达17.98%。减持后,宁德时代从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降至第五大重仓股。

      截至5月底,安联神州A股基金前10大重仓股分别为中信证券、山西汾酒、五粮液、隆基绿能、宁德时代、招商银行、美的集团、保利发展、恩捷股份。根据最新公布的持仓数据,安联神州A股基金在5月对隆基绿能(601012,股价64.89元,市值4917.45亿元)进行了加仓,加仓幅度为6.36%。

    图片来源:晨星图片来源:晨星

      据此前报道,因重仓宁德时代,近几年安联神州A股基金持续取得优异表现,但自2021年12月后,随着宁德时代等新能源股票调整,安联神州A股基金表现比较平淡,2021年总体收益为1.85%,2022年以来收益转负。

      此后,安联神州A股基金积极调整其持仓。1月份期间,该基金对其重仓的部分新能源股票进行了减持,当时宁德时代就在其减持名单中,减持幅度达到10.56%。

      数据显示,5月后,宁德时代股价开始反弹,特别在6月股价涨幅超30%。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宁德时代的并非安联一家。晨星公布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基金-中国A股机遇基金”也在5月减持了宁德时代,减持幅度为11.29%。据悉,该基金总规模目前为450亿元,为海外第二大中国股票基金。

    图片来源:晨星图片来源:晨星

      此前,超长线投资机构“柏基”旗下管理规模达到4.88亿英镑的“柏基中国基金”在4月也同样减持了宁德时代,减持幅度为6.94%。不过该基金尚未更新截至5月底的持仓变动情况。

      海外基金减持宁德时代,释放了什么讯号?据此前报道,柏基另一只中国产品“中国成长信托”的基金经理苏菲·恩肖在近期谈到了对中国市场和宁德时代等公司的态度。

      恩肖表示:“中国依然是一个拥有高风险和大机遇的市场。对于投资期限很长的投资者而言,中国有望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回报。”

      她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说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将在人们的投资组合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中国市场)为成长型投资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如果你不投资中国的成长型公司,那你就错失了重点。对于成长型投资者来说,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机会之一。”

      在总结过去一年中重要的操作时,恩肖提及减持宁德时代是因为股价已经上涨了太多。在她看来,“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中国提供了诱人的风险收益比。整体而言中国的投资机遇依然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中国市场是高波动的。投资者在投资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是能承受这种波动的。”


    ]]>
    吉利正式收购魅族 李书福:手机企业开始造车 汽车企业也要开始造手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4日上午消息,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魅族科技”)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双方宣布将携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的核心产品。

      在发布会上,吉利控股董事长、星纪时代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最近,手机企业纷纷开始造汽车,汽车企业也尝试造手机,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李书福还强调,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经过大量市场验证的软件创新应用载体。布局手机业务,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同时,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子健)

      以下为李书福发言全文:

      尊敬的黄章先生,各位同仁,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大家齐聚杭州,共同见证星纪时代战略投资魅族科技签约仪式。这是星纪时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最近,手机企业纷纷开始造汽车,汽车企业也尝试造手机,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经过大量市场验证的软件创新应用载体。布局手机业务,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同时,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魅族科技是值得尊敬的中国品牌,黄章先生是值得尊重的中国企业家。魅族科技是中国领先的科技生活产品及软件生态服务的创造者、开拓者之一,深耕消费电子行业近20年,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鼻祖与先驱,拥有10多年的操作系统开发经验,累计服务了上亿用户,为中国智能手机的研发、制造、人才培养及手机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要向创始人黄章及魅族科技团队全体成员表示诚挚感谢。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而言,我们是后来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的重组并购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坚信,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的重组并购一定能产生最大化的协同效应,在保持品牌独立的基础上,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消费体验。我希望魅族科技,星纪时代一定要加快技术、文化融合,加强生态科技建设,为早日实现共同的商业梦想,紧密合作,携手共进。

      最后,祝大家夏日安康,快乐人生,吉利相伴!谢谢!


    ]]>
    李书福旗下星纪时代宣布取得魅族79.09%股权 后者将作为独立品牌继续运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7月4日上午消息,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魅族科技”)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双方宣布将携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的核心产品。

      星纪时代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通过布局手机业务,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黄章表示,过往的近二十年,魅族科技始终坚守专注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保持着对产品的执着追求,魅族科技和星纪时代紧密协作,将努力为大家打造出更好的产品。相信有着追求源于热爱的初心,魅族科技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次战略投资后,魅族科技会作为独立品牌继续保持运营。黄章作为魅族科技产品战略顾问,继续为魅族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魅族科技高层管理团队将保持稳定。

      据介绍,星纪时代由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创建, 公司致力于先进芯片、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全栈技术的研发,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致力于高端智能手机、XR技术产品、可穿戴式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生态建设。战略投资魅族科技后,双方将深入协同成为一家拥有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核心技术的全生态科技公司。(子健)


    ]]>
    魅族沈子瑜,黄质潘谈星纪时代战略投资:魅族将走向生态融合时代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今天上午,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

    双方代表签约双方代表签约

      在此期间,新浪数码与魅族科技董事长沈子瑜,以及魅族科技CEO黄质潘交流,了解这次收购的更多信息,话题也涉及魅族未来方向。

      高管团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星纪时代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册资本为7.15亿元,董事长为李书福,法定代表人为王勇。

      本次战略投资后,沈子瑜将担任魅族董事长。黄质潘任CEO。获得星纪时代的战略投资,对魅族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沈子瑜,星纪时代副董事长、魅族科技董事长沈子瑜,星纪时代副董事长、魅族科技董事长

      黄质潘明确:“魅族高层管理团队将保持稳定”。另外,“煤油(魅族粉丝的特定称谓)”心中的精神领袖黄章,则作为魅族科技产品战略顾问。

      魅族+星纪时代

      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血海”时代,魅族需要新的方向和突破口;智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李书福同样需要一个改变的机会,以及能让外界理解的新故事。

      新故事的开始,便是今天这场签约仪式。至于内容,虽然现在无法确定,不过无论对魅族还是吉利来说,双方想要的都不是简单的手机+汽车,而是两者加成后的融合产物。

      沈子瑜提到融合趋势,无论手机厂商造汽车,还是汽车企业尝试造手机,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星纪时代非常认可魅族科技在手机行业的历史积累,特别是在操作系统领域,Flyme拥有上亿用户和良好的行业口碑。通过与战略投资,可以资源复用,整体加速星纪时代战略落地。

      李书福也在今天的致辞中提到,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

      提到具体动作时候,黄质潘说,“Flyme系统也将加速跨越手机时代,开启在跨平台多终端的新融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万物互联体验。”

      未来方向

      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汽车企业价值正在经重塑与革新。这是魅族和星纪时代共同的新机会。

      此前的10年内,魅族历经MP3与手机两个时代的混战,气质不同于国内任何其他厂商。10多年的移动系统开发经验更是宝贵的资产,但限于体量和行业范围,之前无法获得更多产业链和生态资源支持。

    李书福(左)与黄章(右)李书福(左)与黄章(右)

      虽然已经有特斯拉或“蔚小理”等先行者,但还没人同时拥有两者,并将它们真正打通。

      或许这正是双方都期待的未来。在手机仿佛已成为人体额外器官,汽车也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的时候,双方都希望抓住机会。

      “魅族也将继续保持年轻和开放的心态,努力整合新的资源,建立新的能力。” 黄质潘称,他期待未来魅族会成为一个更加有想象力的品牌,连接更广阔的终端类型,满足用户在工作、出行、居家、娱乐、运动健康、时尚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多终端全场景、智能流畅的沉浸融合体验。

      另外,他也提到了魅族旗下的潮酷品牌PANDAER,以及智能家居品牌lipro等业务,它们未来也会配合新的战略规划和方向有新的发展。


    ]]>
    任正非:要做好开放交流 进入华为公司就没有“天才少年”这个名词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心声社区微信公众号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22】095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与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2年6月1日

      一、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是协助专家思想发酵的机构。促进专家们之间的交流,允许专家们跨界“胡说四道”。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是发挥枢纽性的作用,主要责任是把专家观点聚合起来,提取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做成简报。

      1、唐(固定网络领域):您希望华为专家委员会在思想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达成一个怎样的核心目标?

      任总:我认为,交流不易达成核心的目标,也不追求达成一致,只是促进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华为战略不能由少数人来决定,不能由少数人来设计未来,也不因少数人的批判而改变方向。而应该是由几千、几万名专家的对撞,来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走向未来的路径。我们现在有6000多名首席专家、科学家,加上十几万工程师,包括外部的科学家、专家也允许进来交流。我的期望就是打开边界,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互相借鉴。

      专家委员会就是一个促进思想发酵的机构,让专家们畅所欲言,你们秘书处把有价值的东西做成简报,促进有目的、有方向的再次发酵,你们不是领导机构,是引导机构。科学家委员会允许“胡说八道”,专家委员会可以“胡说四道”,专家委员会“喇叭口”稍微窄一些。所以,我们并没有要求专家委员会具体做什么事情,没有主题,没有方向,不要搞成运动;也不是喝一次咖啡就要有结果,发酵不出来也要报销咖啡费,不需要复杂的核销手续。

      各个分委会负责组织聚会、交流等活动,也可以邀请外部专家。真正的大会可能很少,但一年要有多少次活动,如何碰撞法,跨多少领域碰撞?你们做出规划和预算来,把预算拨给你们,由各分委会自行掌握。公司很快公布《华为公司仪式管理规范》,专家活动可以参照这个文件的标准,并且允许专家的配偶和子女也来参加,只是他们报销的费用标准打五折。

      2、邹(产品数字化与IT装备):秘书处负责组织工作,您对秘书处有什么指导建议?

      任总: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发挥枢纽性的作用,主要责任是把专家们的观点聚合起来,把有价值的内容做成简报。

      第一,秘书处不在于赞成或反对公司,只要原汁原味地准确表达专家的意见,把专家的意见能够再激活起来。为什么分一处、二处,也可能还有三处、四处呢?两个秘书处的价值观念可以不同,但运作模式一模一样。这些年蓝军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贡献,敢于说话,敢于反对公司,这是好的,要坚持下去,公司的精神就是以自我批判为主,批判为辅。

      第二,秘书处不仅是做组织工作,最主要还是给专家做助手。专家在网上贴文章同步给秘书处,你们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就做成简报。不一定事事都必需简报,你认为有价值二次发酵的,促进再次讨论的可以做简报。秘书处不一定每天都要有输出,可以把专家们的观点分发,也可以把他们的思想综合起来写一个简报,大家根据简报吸取网络动态。有些专家在国外网站看到一些文章,转载过来,你认为哪几篇文章可以放一起,一是写纪要,二是综合一下。综合并不是让你消化后自己写一篇文章,而是把这些观点说明来自哪里,读者可以自己点进去看。

      3、吕(半导体器件领域):专家委员会在哪个业务方向进行讨论比较好,您有什么建议?

      任总:我们总的方向,“喇叭口”的扇形面是不变的。只是科学家委员会的“喇叭口”大一点,专家委员会可以小一点。但是你们在主航道的专业方向上,垂直向上、垂直向下延伸方面是不需要限制的,横向扩大“喇叭口”是要经过预算审批的。对于浑浊的方向,你发言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要作为主题讨论。至于做出往哪个方向走的决议,这是组织的决定,但专家委员会“胡说四道”以后,会对决策组织起推动作用。比如,软件的行政管理组织主要负责部门的能力建设,专家组重点抓作战,专家组要拿出技术决策的意见来,公司就按它的路走。

      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是做组织、汇集的工作,也可以做一个“稼先三人谈”对话,可以组织谈,也可以自己谈;可以跨界对话,也可以在本领域内对话。你们主要讲一些宏观的东西,前瞻性的专业方向,可以直播,对内、对外都可以,最好瞄准主航道、主战场。你们读了这么多专家的谏言和讲话以后,感悟是什么?这就代表你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不一样才是好的。你们在网上一讲,有年轻人说这是错的,他就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有什么不好呢?这就是改革和改良结合起来。

      4、黄(数字能源):活动以后会产生很多Idea,如何快速变成项目,是否有快速落地的立项和资金?如果等第二年再去落地,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任总:项目必须要在一个边界内,如果超出主航道的边界,我们是不支持的。Idea转换成项目和产品,一定要经过对应的各级投资决策机构的评审决策,由他们来确定。我希望公司所有做的东西都应该在边界内,能对近期、远期创造价值。我们的预算还是要集中到有商业价值的领域,不是有客户需求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所以,你们的创新要有商业价值,不是有个Idea就可以做。

      我们各个领域都应该有一个规划,并不是技术越高就越好,也不是Idea越多就越好。好的Idea的作用一定要“极简架构、极低成本、极高质量、极优体验”,如果不能对准现实需求产生价值,或者中、长期产生价值,就不是我们关注的Idea。我们不能随意去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产粮食。

      5、崔(固定网络领域):在本职工作和专家委员会之间,我们的专家如何分配精力?

      任总:我认为,不涉及精力分配的问题。如果你是学光的,沿着光的路线走下去,我认为没有错误。但你用学光的眼睛横向看一下别人,行不行?就像吃饭时你也不是只盯着一盘菜。为什么要搞稼先社区、各种委员会?专家比较专业,但稼先社区涉及的领域比较宽,你看看别人“盘子”里的“菜”能不能吃,你想吃,也许就借鉴过来了。

      比如,煤矿是如何解决运输皮带机故障告警的问题?光纤放到皮带机底下,皮带机一震动,光纤就感知到了,传到地面。我们采用MEMS导航,结合精确寻北技术,实现了矿井下综采面割煤机液压支架长时间找直,定位在0.1m的精度,这不就是跨界吗?我们有很多东西在井下,在井下往井上走的时候,我就问了矿长,井下的无线电有没有管制?矿长打电话给无委会,无委会说没有管制文件。后来我在上海就说把上行、下行反过来做,井下就可以传更多路的高清数据到地面,我们就用数字拼接的方法,使作业面全景可视和远程操控,实现了井下无人开采。

      所以,你一心一意盯着主业,我们是支持和理解的。至于精力分配的百分比是多少,你晚上睡觉前花十分钟看看别人的那盘“菜”,行不行?

      6、王(GTS服务与软件):我们产生的心得、思想,以后如何应用它,怎么回到组织里去产生作用?

      任总:秘书处的人可以垂直循环,也可以横向循环,也可以干一、两年后去作战,你们隔两年下基层,有了成功的实践经验、理论去感知了实践,会有更高的晋升机会。比如,市场体系会开放一些最艰苦的国家和地区,作为高级干部的锻炼场地,他们去解剖一只小“麻雀”。比如,从财务核算开始,从PFC开始,从预算开始,从计划开始,从结算开始,从技术的交付开始,从工时定额开始,从工程交付开始……

      我们公司实行履历表制,他解剖完一只“麻雀”,履历表可能就有了5-6项,升“将军”要11个台阶,他就走了好几项。“麻雀”解剖完以后,可以让你解剖“老鹰”,再解剖“鲲鹏”,不就有机会成长为公司的高层领袖吗?我们就是这样锻炼各级干部的,拿出各种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如果你说愿意待在机关,那就做好职员。

      二、坚持开放,鼓励内外部人员跨专业、跨地区、跨年龄交流分享。点燃别人思想火花的同时,你也能吸收宇宙能量。

      1、田(华为云计算):公司内部鼓励分享,如何保证自己的想法或者胶片不被泄密出去?

      任总:这一点要向美国学习,比如美国提前几天就公布在几点几分攻打某个地方。强者怕什么失密呢?弱者才怕失密,因为强者就比谁的消化能力强、谁吸收快、谁吸收好。其实当你点燃别人火花的时候,也可以从别人火堆里反向吸收能量。

      内部分享是一个概念。我们建立“稼先社区”的目的是号召大家都开放,把部门墙一步步降矮,最后粉碎“土围子”。“稼先社区”发布的信息,我们希望可以在全体员工中共享,但是员工很少阅读,尤其是三级管理团队以上的干部不阅读文件,他们经验主义的奋斗必然被取代。如果有小部分内容你想向社会共享,就可以发布到“黄大年茶思屋”平台上。因为“稼先社区”有更多问题来自于产品,现实主义的经验、know-how……,很多接近于商品阶段的,因此在外网不是全开放。虽然只在内网开放,可能外网的人也会搞得清清楚楚。至于哪些应该公开,哪些不应该公开,由专家自己、专家委员会把握。

      现在“黄大年茶思屋”其实起到很大的激活作用,很多员工自己做了很多东西,在公司里不知道与谁交流,就在“黄大年茶思屋”平台上找到很多朋友,一起交流,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

      2、崔(固定网络领域):专家之间都很想交流,但是专家之间可能有忌讳,专家如何做到与任何人交流都可以放下包袱,能够大胆交流?

      任总:只要是华为公司内部的人员,都不要有任何忌讳;对于外部交流,你们专家自己掌握分寸,但还是要多交流;至于要不要贴到网上与全世界交流,你们自己掂量。

      我们要做好开放交流,铲除一切阻挡我们开放的人。只要有保守思想的人,说话吞吞吐吐,就难吸收别人的能量改进自己。保守不开放、护犊子不让走的部门,虽然他保住了这个部门的力量,但阻扰了别人的进步,反而是怨声载道。干部是任期制,到期就要离开这个岗位,你建“封建堡垒”有什么用?

      3、李(移动网络领域):当前秘书处组织是按照无线、IT等纵向划分的,我们无线与2012实验室也有深入合作,2012实验室的专家是否也可以参与到专家委员会的讨论中来?

      任总:这是肯定的,科学家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完全可以自由往来,没有划定边界。你们也可以参与到科学家委员会中去讨论,他们也可以参与到专家委员会来,但是你们有各自侧重。你们以后往来要有交流圈,他们把信息也发给你,不要有边界。科学家委员会开研讨会,你拿个本子就去参加。

      4、惠(IT基础设施领域):计算是一个生态型产业,实际上还需要影响外部的产业链,去形成事实标准。是否可以有一些外部专家作为我们专家委员会的扩展成员,但是他们不在我们公司的任命里?有没有什么机制把他们卷进来?

      任总:应该是可以的。“黄大年茶思屋”和你们有区别,只要到“黄大年茶思屋”喝过咖啡、刷过进门卡的专家,自动就是会员了,他可以把意见贴到网上,也可以在线看。“稼先社区”可能还不能这么开放,但是与你们合作的专家完全可以成为你们的扩展成员,具体工作开展你们自己把握。比如我们的导师部导师都是老专家出身,首先就可以成为你们的会员,给顾问、导师有员工访问信息的资格。

      5、郁(公共开发部):我们很多专家的精力都在版本里或者在交付上,现在要打开言路、打开思想的氛围,如何能够快速开展起来?

      任总:你只要愿意让五千多人在这里辩论争吵,让他们“胡说四道”,他们的全部思路就出来了。历史非常多的伟大创造发明其实都在咖啡厅里产生的,比如仙童公司八个人喝咖啡,在餐巾纸上画了一下,不就创造了今天的Intel了吗?点燃整个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烈火。乔布斯是叙利亚人,谷歌创始人是苏联人,索罗斯、格林伯格是匈牙利人,马斯克是南非人,这些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吵,美国咖啡不就崛起了吗?

      6、潘(秘书二处):跨域交流其实是挺有难度的。因为他本域的专家委员会有很强的商业驱动、组织驱动,交流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跨域的时候,每个专家的知识面不一样,可能在这个地方他很厉害,在另外一个地方他连名词都听不懂?

      任总:鸡同鸭讲不就是“咕咕咕”“嘎嘎嘎”,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就不听。我们就是要打开这个“围墙”,让大家互相受到启发,听不懂也没啥问题。就像你听不懂英文,现在不是有翻译器吗?以后AR眼镜一戴,这边听听“鸡”叫,那边听听“鸭”讲,两边都可以翻译成中文。所以,我们先不要管专家觉得难不难,愿意交流就交流,不愿意交流就在樱花树下闲聊几句也行。秘书处的作用,就是把你认同的观点做成简报推动一下,就是这个目的。

      7、周(IT基础设施领域):海外的专家如何能更充分地参与进来,公司有没有什么策略?

      任总:我们有了“稼先社区”、“黄大年茶思屋”这些网络平台以后,海外专家的参与度应该会越来越高。我们团结起来,几个臭皮匠不就顶一个诸葛亮了吗?

      8、潘(秘书二处):是否加强天才少年这个群体或者类似群体的交流?

      任总:进入华为公司,就没有“天才少年”这个名词了,也没有博士、学士之分,也没有年轻专家、老专家之分。在网上发言的时候,谁知道你的真实年龄?发言跟年龄没有关系。但是,总不发言的人慢慢就会被边缘化。


    ]]>
    美国都不让卖电子烟了 中国还能大卖多久?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在电子烟领域,中美不谋而合,均在加强监管。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电子烟公司Juul Labs Inc.(下称:Juul)发布“营销拒绝令”,称由于Juul的电子烟产品没有通过烟草产品上市前申请(PMTA),该公司必须停止在美国销售和分销所有产品,否则将面临被行政处罚的风险。

    FDA这一决定让全球电子烟届感到震惊。

    Juul由美国奥驰亚集团持股35%,后者同时也是香烟品牌“万宝路”的拥有者。第三方数据显示,Juul以35.7%的市场份额引领美国电子烟市场,同时该公司90%的收入来自美国。

    有国内电子烟业企业负责人直言: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鞭策我们反省对这个行业的理解。FDA用实际行动向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表明了态度,质量和安全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就在Juul被禁售前几天,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开表示,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电子烟零售主体要严格按照电子烟监管政策要求,不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不发布电子烟广告等。

    “时代财经”援引国内PMTA认证专家郑植的观点指出,除了Juul,美国市场排名前5的电子烟品牌大部分是由中国企业思摩尔代工,这些品牌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对思摩尔是利好。

    对于FDA的决定,Juul发布声明称,尊重但不同意此调查结果和决定,将探索方案提出上诉。受此影响,奥驰亚美股6月22日暴跌9%,港股电子烟概念、思摩尔国际近日大幅飘红。

    继续销售无法保护公众安全

    自2020年9月9日起,美国FDA要求所有在美销售的电子烟产品都要进行PMTA申请,未通过PMTA认证的产品不准在美国上市。

    所谓PMTA,即烟草产品上市前申请(Premarket Tobacco Application)。企业提出申请后,FDA会评估产品配方、制造流程、健康风险、对个人及群体的安全性等,尤其对青少年群体。

    两年多前Juul向FDA提交了科学和健康数据审查,也就是PMTA申请,包括一款烟杆和两个口味的烟弹,每种口味还有两个尼古丁浓度,分别为5.0%和3.0%。据Juul透露,他们提交的申请资料多达12.5万页,包括科学研究和市场资料。

    但FDA评估后认为,Juul产品的毒理学研究数据不足且结果相互矛盾,包含遗传毒性和烟油析出有害化学物的有关数据。此外,Juul还阻止FDA对其产品做完整的毒理学风险评估。

    FDA据此认定,Juul产品继续销售无法保护公众安全。因此,Juul产品必须在美国停止销售和分发,目前市面上已有产品必须下架,否则要面临法律风险。零售商应联系Juul处理库存。不过,个人拥有和吸食Juul产品并不会受到处罚。


    Juul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18年,彼时该公司在美国电子烟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七成。当年7月,Juul完成6.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50亿美元。

    仅五个月后,美国烟草巨头奥驰亚就斥资128亿美元收购Juul35%的股份,对Juul估值达到380亿美元,比起同期完成融资的SpaceX还要高。

    此后Juul开始进入美国FDA的视线,该公司的水果口味电子烟和时髦的营销方式被指责为“助长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热潮”。2018年9月,FDA要求Juul制定如何解决青少年滥用他们产品问题的具体计划;10月,FDA突击搜查Juul总部,带走上千页销售营销内部文件。

    2019年,Juul暂停了所有平面、广播以及数字广告。当年10月,在FDA已经确定即将颁布调味电子烟销售禁令之前,Juul宣布停止在美国销售调味电子烟产品,该公司在美国发售产品只剩下此次提交PMTA申请的薄荷和原味两种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

    根据高盛今年6月14日的报告中引用的数据,Juul以35.7%的份额引领美国电子烟市场。

    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旗下的Vuse Solo电子烟去年10月获得FDA的营销许可,目前该公司拥有31.1%的市场份额。然而,该公司的销售主力Vuse Alto vape电子烟仍在等待FDA的批准。今年4月,美国电子烟制造商NJOY的数款产品获得FDA的上市许可,该公司目前的市场份额为3%。

    针对FDA的决定,Juul解释称,该公司产品在青少年电子烟消费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这是监管机构最关注的话题之一。Juul指出,美国全国青少年烟草调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只有0.5%的高中和初中儿童使用其产品,低于2019年的11.5%。

    “我们尊重但不同意FDA的调查结果和决定,并相信我们已经提供了基于高质量研究的足够信息和数据,以解决该机构提出的所有问题,”Juul称,“我们打算寻求中止,并正在根据FDA的规定和法律探索我们的所有选择,包括对决定提出上诉并与我们的监管机构接触。”

    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美国规定,Juul上诉期间产品暂时不必下架,这个上诉过程可能长达一年多。这也意味着,不管能否上诉成功,Juul至少还能在美国市场再停留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已有30多家收到“营销拒绝令”的电子烟公司起诉了FDA。

    全球95%的电子烟产品来自中国

    Juul电子烟被全美禁售一事,迅速引起中国电子烟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媒体指称,美国市场对中国电子烟产业“举足轻重”,且中国有很多企业也在申请PMTA认证。

    目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烟消费国,也是中国电子烟的最大出口国。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58%的中国电子烟出口产值来自美国。

    6月15日,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官员在公开活动上介绍,宝安正致力于打造千亿级的电子烟产业集群。当前,全球95%以上的电子烟生产及产品来自中国,中国70%来自深圳,深圳95%以上来自宝安。

    “当今宝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电子烟重镇、全球‘雾都’。2021年全区电子烟产值311亿元,较2020年增长1倍,规上企业41家。”这名官员介绍称。

    以总部位于深圳的电子烟代工企业思摩尔为例,财报显示,2021年该公司营收138亿元,按照客户注册地划分,来源于美国、中国香港的收入分别为12.2%、27.5%,卖给香港客户的产品中,有90.6 %发往了美国。

    正因为此,中国电子烟代工企业也需要申请PMTA认证。FDA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0余种电子烟及主要部件产品获得PMTA认证,包括烟油、烟弹、一次性电子烟等,隶属于Vuse、Logic 、NJOY三个品牌旗下。其中,Logic属于日本烟草,后者是世界第三大跨国烟草公司。

    中国已出台多项法律规范市场

    作为一种“新型烟草”,电子烟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各国对电子烟的监管政策差异较大,有的支持并合法化销售,有的不支持不反对,有的全面禁止销售。

    但从各国的监管政策发展的趋势来看,各国对于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力度正不断加强,具体手段集中于加重税收、纳入烟草制品监管、制定产品标准、限制广告和渠道等。

    近年来,中国也相继出台多项法律法规规范电子烟市场。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50号),增加了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将电子烟正式纳入烟草体系监管。

    今年3-4月,《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国家标准依次发布。随后,《电子烟产品鉴别检测实施细则》《电子烟警语标识规定》《电子烟物流管理细则》《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电子烟产业发展。

    电子烟国标二次征求意见稿

    电子烟国标二次征求意见稿

    然而,“紧箍”是否能戴得稳,依旧有待长期观察。

    以目前对电子烟口味的管控为例,《电子烟》国家标准延续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将“雾化物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由122项缩减至101项,减少了包括梅子提取物、桔子油、甜橙油、薰衣草油等调香剂。

    但《中国青年报》援引中国控烟专家、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克安的观点指出,除了烟草以外的味道不允许销售是很好的,国标也确实去掉了很多果味的香料,但是现在还是给电子烟口味配制留有一定的空间,最终版国标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中依旧存在凉味剂和甜味剂。

    电子烟行业专家、蓝洞新消费主编陈中则认为,中国的电子烟新规没有一棒子打死电子烟,既是我国监管比其他国家的进步,也是认可电子烟可为成年烟民的选择,也为产业留下了发展空间。“随着时间往后推移,电子烟的监管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

    “长期来看,今年可能是电子烟行业未来最糟糕的一年。”陈中预计,今年整个国内产业都会是阵痛期,规模缩水,用户需要面临选择,企业需要合规经营,零售端需要洗牌,今年可能会是行业低谷。

    不过他也提到,中国在全球的电子烟地位未来仍将是“霸主”,短期会有波动,但因为成熟的供应链,完善的研发储备,世界电子烟的中心仍然会是中国,监管目前也是鼓励出口,减少了出口的手续,足以看出监管在电子烟方面还是比较开放的。

    无论如何,中国电子烟行业都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仅仅是对电子烟口味的限制就将转换大小工厂的生产计划,大小经销商的营销策略,同时改变消费者的部分生活习惯。可以看到的是,品牌、零售和买家都在努力接入国家新规带来的新消费场景。



    ]]>
    腾讯光子首款虚幻5武侠开放世界手游今日发布:画质不输PC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6月27日晚上8点,腾讯将举办2022年游戏发布会,届时光子将发布旗下首款虚幻5开放世界武侠游戏。日前,光子工作室群公布了一段由虚幻5引擎开发的新作先导预告片,文字部分表示这会是一款开放世界武侠游戏。

    “虚幻引擎5”(Unreal Engine 5)于2020年5月发布,目标是在游戏中获得可媲美电影CG动画、真实生活的照片级画质,同时在开发流程上兼顾实际性,提供高效率的开发工具、内容库。

    从预告视频来看,这款游戏将走写实风格路线,最大限度发挥虚幻5在光影与材质效果上独有的优势。

    光子是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四大工作室群之一,旗下代表作品包括《和平精英》《欢乐斗地主》《欢乐麻将》《最强 NBA》《自由幻想》等,拥有多个虚幻引擎开发的作品。

    《和平精英》就是由腾讯光子工作室群自研打造的反恐军事竞赛体验类型国产手游,该作于2019年5月8日正式公测,采用虚幻4引擎研发。

    这款虚幻5武侠游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拭目以待。



    ]]>
    区块链元宇宙游戏STARL让玩家驾驶飞船 - 但其代币接近历史最低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本周早些时候,一个由SpaceX的Starlink卫星互联网星座启发的元宇宙游戏和加密货币成为新闻,因为它是涵盖元宇宙和不可伪造代币(NFTs)的研究报告的一部分。STARL元宇宙是一个围绕加密货币STARL的项目,STARL在去年年底飙升至历史高点,但自2022年加密货币市场崩溃以来,正在历史低位挣扎。

    STARL-METAVERSE-VRSOLIDER.jpg

    STARL是众多旨在为其用户提供数字平台,以玩视频游戏、进行交易和相互交流的元组之一。STARL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对公众开放,允许那些有兴趣的人下载和安装游戏,并体验功能有限的元宇宙。其加密货币也被称为STARL,目前的交易价格为每枚代币0.0000043美元,总市值约为4300万美元。

    正如其名称所示,STARL元宇宙对太空非常着迷。虽然该项目尚未完成,但在本月初推出的早期版本允许用户前往游戏中被称为"Warp Nexus"的部分。在这里,他们可以试飞一艘航天器,观察整个宇宙是如何运作的。Warp Nexus是STARL内发布的第一款游戏,它让玩家除了四处飞行外还可以从事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采矿、运输货物、向其他用户出售和购买货物,以及在他们选择时进行战斗。

    在经典的游戏体验中,用户必须在Warp Nexus与太空海盗作战,如果他们设法获胜,那么他们必须在下一轮中面对更强大的海盗。为了使事情变得更好,整个游戏建立在Epic Games的虚幻引擎上,这让它有一些相当不错视觉效果。

    STARL-WALLET-HOLDERS-JUNE-2022-1030x497.png

    根据Coinmarketcap.com的数据,按持有的余额计算的顶级STARL地址

    该元宇宙是围绕STARL代币建立的,这是一种去年7月开始交易的加密货币。与其他一些项目相比,STARL完全由社区资助,这导致那些正在使用代币和平台的人也为设计和其他功能提供意见。

    其项目经理Moe Larson在本月初接受VentureBeat采访时解释说,社区是STARL的最大优势。STARL代币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它不能被销毁,这就使得操纵平台的流动性更加困难。

    Larson在采访中解释说,只关注利润会导致一个项目失去对大局的关注,他概述说。"当美元成为主要目标时,就失去了愿景。我们想做一些独特的东西,庆祝社区、艺术视野、公平和乐趣。我们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责任,首先是社会责任"。

    他继续批评Meta对元宇宙的做法,认为它只专注于为广告商收集用户数据和建立产品。在他看来,这将用户体验和兴趣放在了次要位置。

    加密货币STARL的市值为4300万美元,目前的交易价格为一个代币价值0.0000043美元。与其他加密货币的情况一样,STARL自今年年初以来,其价值已经损失惨重,当时的交易价格为0.00003912美元,历史最高价格是0.00008763美元,在去年11月触及。

    此外,根据Coinmarketcap汇编的数据,持有该货币的独特地址数量目前达到历史最高点33746个,前10%的人持有大约一半的流通总市值,一个地址占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供应量,价值约为1100万美元。



    ]]>
    老师用《孤勇者》和小学生对上暗号 大都会唱年级越低越会唱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现在小学生中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6月24日,陕西榆林。老师唱《孤勇者》试探小学生,对上暗号后瞬间燃起来了。姚老师称,课间时间本想在校园里试一下唱第一句,看他们能不能接到第二句,结果发现大部分都会唱,而且低年级的更愿意互动,他非常开心,也感到惊讶。

    有网友感慨称,《孤勇者》真的中国儿歌,我本来还不信的,今天买衣服在店里一个小妹妹突然冲我笑,我礼貌的回了一个微笑,她应该认为这是我友好的信号接着发问:姐姐你会唱孤勇者吗?然后我就听了一首孤勇者

    有同学说: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奋斗、拼搏的力量,每一个词句都那么震撼,不管你有多低落,拼搏吧,发光吧!”

    谁是你心中的“孤勇者”?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很多种模样“孤勇者”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是每天辛勤奔波的外卖小哥,“在路上的他们并不起眼,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但都是为了梦想和生活而奋斗的人。



    ]]>
    快手投资电商服务商易心优选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6月27日上午消息,快手宣布投资电商服务商易心优选。据悉,这是快手打造电商服务商生态,为服务商提供增长新动能的举措之一。

    快手电商于2021年7月推出“造风者计划”,除了通过亿级资金、千亿级流量,打造服务商生态,还准备了10亿级生态基金用于投资服务商生态伙伴。


    ]]>
    K12教培转型调查:素质教育受众滑坡 职业教育难言成功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证券日报

      K12教培转型调查:素质教育受众滑坡 职业教育难言成功

      本报记者 许  洁

      见习记者 靳卫星

      “双减”政策落地已近一年,K12教培企业的转型路径逐渐清晰,瞄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领域。

      这一年里企业的转型表现如何?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压缩开支成主流

      尚难言转型成功

      一年前,K12教培企业普遍强调规模经济,市场为先、疯狂扩张、持续亏损是主旋律。从10余家以K12业务为主的上市教育企业业绩来看,高企的营销费用及获客成本,过低的用户留存,导致仅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盈利。

      2021年7月份,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烧钱扩张”模式戛然而止,K12教培企业开始寻求转型。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番转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中最普遍的集中在教育培训细分赛道,诸如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其次是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智能硬件、SaaS软件服务及文化服务等;此外也包含对新领域的拓展和尝试,如直播电商等。

      一边是大幅萎缩的学科类培训业务,另一边是尚未形成规模的新业务。

      去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不少K12教培企业营收大幅下滑、亏损扩大。但从今年部分公司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来看,已经开始呈现盈利或净亏损收窄的状态。其中,高途、一起教育科技、学大教育等均实现盈利。

      今年一季度,高途实现净利润5372万元,而2021年同期为净亏损14.3亿元;一起教育科技净亏损收窄到248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6.6亿元大幅减少,实现经调整后净利润990万元,这是公司继去年四季度后连续第二个季度盈利;学大教育实现净利润117万元,虽然扣非净利润为-490万元,但较去年同期及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明显好转。

      此外,51Talk、网易有道等企业在今年一季度也交出了转型业务实现大幅盈利或亏损收窄的成绩。

      “目前很难说哪家转型成功了。虽然个别公司业绩看起来有盈利,但这是通过压缩开支等手段实现的,本身不是可持续的模式,还是要看其现金流及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未来两三年,业绩持续增长、业务形成刚需、客户形成相当基数才能称之为健康。”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特聘实践教授、南京大学MBA兼职导师冯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总体来看,转型尚未成功。那些转去做职业教育的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竞争力,还无法与此前一直在职业教育领域沉淀的品牌对抗。”东吴证券首席分析师吴劲草向记者表示。

      素质教育培训机构

      报名情况不乐观

      6月24日及25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和学大教育月坛学习中心。新东方张贴的公告显示,去年8月份就已停止线下授课。学大教育公告显示,今年3月份由于疫情影响暂停开放,目前内部相关教学设施依然齐全。

      暑期在即,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的情况也并不乐观。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通州区5家素质教育机构,包括篮球、乐器、口才、美术及编程等领域。其中,篮球培训机构因疫情防控目前处于闭馆状态,记者电话联系其创始人,其表示,疫情期间招生一直不温不火。编程培训机构表现相对不错,大厅内有家长在等待孩子下课。

      口才培训、乐器培训和美术培训机构也处于开放状态,但学员较少。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在维护老学员,招生比较困难,相较“双减”前,新学员减少三分之一,“原因是‘双减’落地后学校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提供了相关素质类培训课程,同时叠加疫情影响。”

      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某线下培训机构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原本希望暑假冲一下,但今年的报名和咨询情况明显不如往年,复购情况也不理想。家长普遍担心机构倒闭或疫情导致无法上课。”

      有家长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公立小学,下午放学后学校安排了“综合拓展类”课程,包括大社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业辅导等七大种类、45门课程。还有家长向记者表示,其孩子所在学校安排了摄影、羽毛球、篮球、书法篆刻、合唱团等特色课程,晚上还安排了晚自习。可见,校内素质教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职业教育赛道

      能否承载K12转型梦想?

      “双减”落地,K12学科培训遇冷,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机遇期。在“双减”落地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接连出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自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在法规层面确定了国家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方针。2021年10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等方面作出规定。

      网经社大数据库“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职业教育融资数量为38起,融资金额61.93亿元,而2020年的融资数量为15起,融资金额17.1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大幅增长。2022年1月份至4月份,教育行业有53家企业获得融资,近一半为职业教育公司。

      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一些K12机构调转船头。

      网易有道专门成立了“有道成人教育事业部”,将有道精品课成人学段、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业务及团队进行了整合,集中资源进行成人学段课程的研发。好未来推出成人教育品牌“轻舟”,旗下拥有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和轻舟留学三个子品牌,覆盖考研、语培、留学等三个领域。高途也已经完全剥离了K12学科类培训业务,全面转型至成人培训和职业教育等领域,业务覆盖素质教育培训、成人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海外留学服务和智能学习服务等。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教育分析师陈礼腾认为,职业教育是一条受国家认可与支持的“黄金赛道”,其中,非学历职业教育板块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但职业教育赛道能否承载这么多的企业呢?一家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K12赛道,职业教育从来不是强势的吸金行业,其总体营收和利润水平较低,存在感更弱。”

      记者据同花顺行业分类统计,目前A股共有21只教育股。其中,主营从事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公司有中公教育、传智教育以及ST开元。但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一季度,只有以IT培训为主的传智教育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事实上,今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曾经的两大明星公司均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3月份,号称“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的万门大学,其老板被指“卷钱跑路”。广告打得铺天盖地的“开课吧”,也在今年深陷裁员风波。开课吧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每年会优化一部分员工,帮助公司降本增效。”

      从目前的转型成果来看,职业教育业务还未能撑起K12机构的期待。

      比如,向职业教育转型后,高途2021年Q4扭亏为盈,2022年Q1保持盈利,不过,这两个季度的营收规模同比大幅下滑,2022年Q1的营收同比下滑超过60%。也有上市公司在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后终于“省”出了利润,实现扭亏。综合来看,对于职业教育行业而言,恐怕很难再像K12那样出现千亿元市值的企业。

      “‘双减’落地后,不少学科培训机构向非学历职业教育转型,行业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如何快速形成竞争优势,建立持续、规模化的盈利模式,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陈礼腾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口碑的打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打好品牌基础,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才能更好地获客转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进入职业教育,必须是做教育,而非做大生意。尤其是K12机构,必须从学科类机构的发展、治理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一窝蜂进入职业教育,一方面会加剧原有机构之间的竞争,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另一方面很可能会加剧新的内卷,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监管部门必然会出手进行治理。”

      转型成效相对缓慢

      需放眼长远

      “K12教培企业转型呈现三个特点:缺乏准备,转型需要长期的准备和蓄力,这些企业没有提前做准备;缺少能力,转型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能力支持,部分企业短期内并不具备在新领域迅速打开局面的能力;缺乏耐心,转型需要3年至5年的中长期规划,目前来看,企业的表现普遍还是心急了。”教育行业专家、德仁微课研究院院长于洪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根本的原因是,企业过于关注影响其发展的短期微观因素,而忽略了影响其发展的长期宏观因素。

      因此,K12教培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影响其长期发展的宏观因素有更敏锐的洞察,同时重新构建发展理论。首先要明确“中心”: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在确立方向后就要思考三点——明确发展原则、转移或重新构建核心能力、做长期发展的准备。

      对此,于洪泽提出了几个转型方向:首先,关注细分人群,注重专精特新;其次,根据国家对未来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方向,培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此外,与科技结合的方向或将成为突破口,比如通过与元宇宙的结合切入教育场景。

      冯斌认为,K12教培企业拥有的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技术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及市场推广能力都是很强的,传统职业教育机构很难具备K12教培企业的全球性资源整合能力,也很难做到以超低的成本为几万人上课。

      于洪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现有的职业教育公司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但还存在许多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因此需要各行业的顶级公司参与进来,诸如华为、百度、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公司,从而为职业教育加持场景化技术、资本、人才等。”

      总体而言,相较于刚需、标准化的K12赛道,当下的新赛道中,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很难达到标准化,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各K12教培公司转型成效相对较慢。在经历了巨大的波谷后,K12教培机构未来是否能迎来颠覆性的发展新思路,还有待观察。


    ]]>
    传高盛拟筹集20亿美元收购加密平台Celsius Network资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据报道,高盛(GS.US)正在寻求从投资者那里筹集20亿美元,以购买加密货币贷款机构 Celsius Network的不良资产。

    如果Celsius申请破产保护,高盛可以通过这笔潜在的收购以极低的价格购买Celsius的资产。高盛正在评估 Web3 加密基金、专注于不良资产的基金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兴趣。

    此前有消息称,Celsius Network聘请了咨询公司Alvarez & Marsal的重组顾问,为可能的破产申请做准备。Celsius承诺对加密货币存款提供极高的年利率,然后创造加密贷款,并联系了 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 LLP 律师事务所,就可能的重组计划提供建议。

    由于极端的市场条件,Celsius在6月早些时候暂停了所有账户之间的互换、转账和提款,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最近,专注于加密货币的著名对冲基金三箭资本(Three Arrows Capital)已经进行了数亿美元的清算,此举可能导致资不抵债。

    由于加密货币出现了自2018年熊市以来最严重的下跌,截至5月,Celsius的资产为118亿美元,低于去年10月的近250亿美元。


    ]]>
    新兴品类抢眼 家电场景消费崛起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6·18”大促的结束,家电上半年战事也基本尘埃落定。从家电上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尽管销售规模相比往年同期略显平淡,但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品类家电逆势崛起,消费场景成为销售热点。此外,家电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垂直产业链的生态竞争。

      白电:消费需求转向

      头部厂商占优

      在“6·18”大促期间,白电行业龙头表现亮眼。根据已披露战报的上市公司看,美的销售规模居于首位,海尔则以23%的增速位居行业第一。

      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今年“6·18”期间家电新品和中高端家电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家电单价同比上升30%,高端化趋势十分明显。拼多多的官方报告中也揭示了类似的情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单品销量喜人,而带有健康品类的产品增速明显。其中,洗烘套装洗衣机和超薄冰箱成交额达去年的3倍;新风空调成交量是去年的10倍;16升以上冷水热水器成交额同比增长450%。

      从品牌角度看,传统大品牌最受消费者欢迎,美的、海尔、格力、海信、小米、TCL等头部厂商和往年一样牢牢占据着销量榜的前列。

      产业经济观察家康钊认为,“6·18”的数据也是上半年家电消费的一个缩影。目前大众对家电的消费需求已从满足基本功能的“温饱型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大家更偏向于购买高端、优质的趋势家电产品,这也就给技术驱动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人均家电保有量的提升,家电产业已经不是跑马圈地的时代,家电产业必须进一步细分需求、精细运营才能迎合消费者需求,打造新的增长点。目前,城市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由必备型转向舒适、娱乐型,个性化、多样化乃是大势所趋。”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说。

      彩电:国产品牌抢眼

      外资品牌集体“哑火”

      “6·18”大促尘埃落定,围绕今年的彩电销售战绩,三星、索尼等外资厂商集体“哑火”,TCL、小米等电视厂商都纷纷宣布自己是“6·18”大促的销售王者。

      据小米电视微信公众号6月15日发布的战报显示,小米截至6月15日,是京东的销量和销售额双料冠军。TCL的战报则宣称,是5月31日-6月18日期间的电商全渠道销售额冠军(京东和天猫)、6月18日当天电商全渠道销售额冠军。

      此外,最新公布的奥维“6·18”期间全渠道数据(5月30日-6月19日)显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信系电视销量占有率为20.6%,销售额占有率为21.6%,均高居行业第一。

      知名数据机构群智咨询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电视市场研究报告称,2022年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数量同比下降7.1%,二季度预计同比持续下降,降幅扩大至8.8%。

      处于头部的三星、LG、TCL等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同比下滑的预期。例如,三星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规模不到2000万台,可能是近年来最差的上半年。但海信上半年预计出货同比增长幅度超20%,有望实现唯一逆势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彩电品类中,包括大屏护眼的激光电视、高刷新率的游戏电视,以及聚焦“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三大年轻人高频生活场景的Vidda品牌都有不错的表现。

      康钊表示,从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彩电市场正从模仿型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同时,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电视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了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的产品群的竞争。这不仅需要彩电企业的市场洞察力,而且要“更懂”消费者。

      厨电:细分款式爆发

      品类带动品牌

      厨电产品在今年“6·18”期间可谓一枝独秀,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主要品类家电线上市场同比下滑1.4%的情况下,厨房场景产品销售额达203.5亿元,同比增长7.9%。同时,厨电市场也遵循了行业规律,即细分产品、新兴产品更易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6·18”期间线上市场新兴厨电零售额28亿元,比肩传统厨电的30亿元。而顶侧双吸、超薄低吸款的油烟机,集成式的洗碗机等趋势类细分款式在节点更是爆发明显。

      从油烟机来看,具备侧顶双吸、超薄低吸特性的产品,其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97%、165%;对于洗碗机而言,集成洗碗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30%,在嵌入式、台式等一众产品中一马当先。

      业内观点认为,从今年上半年来看,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的厨电产品是品类带动品牌,更多消费者不会因对某一品牌的认可,而去购买该企业旗下众多产品。现实情况是,往往是某一新产品的新功能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促使其购买,进而建立了对于品牌的认知。

      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往往联结着个性化的渠道,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抖音等内容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抢了传统购物网站的风头。深圳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认为,整个电商市场格局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抖音、快手等平台已经发展出自己的电商体系,对传统电商巨头有一定冲击。

      有关分析认为,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展示商品个性化的一面,才能更好地俘获消费者,企业间的竞争,也要依靠产品不断地花样翻新才能克敌制胜。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


    ]]>
    618收尾,全民“报复性”消费了吗?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财经 杨雪梅

      又是一年618,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年中大促来得更早,也更特殊。

      上个月末开始,各电商平台就掀起了新一轮的拉锯战。但疫情反复下,今年的618大促整体不如往年热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复杂的大环境下,从电商平台到物流企业到中小商家都面临挑战,消费者也更加趋于理性消费。具体来看,今年618打法发生了哪些变化?疫情会对物流和消费者心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购物节持续至今,有哪些迭代和改变?新玩家的加入给电商行业带来哪些考验?

      6月16日下午,由新浪财经出品、新浪财经App及新浪科技联合主办的创投沙龙《财之道》2022年第九期,邀请到了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总裁刘利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蒋青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四位嘉宾,围绕“疫情下的618,价值型消费代替报复性购买?”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促销玩法之变、消费者需求之变、行业竞争之变

      “今年的618大促确实跟往年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同时又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对话中,刘利振谈到三点变化:一是消费者部分消费需求被抑制了;二是促销方式有很大变化,往年对促销玩法有特别多的抱怨,今年开始京东推行促销简单化,让消费者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商品的底价;三是,商家经营碰到一定困难,但平台提供了非常多的举措,最大化地帮助中小商家降本增效。

      对平台和商家的变化,陈音江也有类似的感受,他认为,过去每年的618或双11,很多促销活动经常要集中到半夜的某一个时间点去支付,且规则复杂,实际上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刻意追求一些所谓的数字。但今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商家越来越规范了,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了,尤其是疫情之后,大家更倾向于生存性消费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随着玩法规则的变化,即使是在特殊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潜力仍然值得挖掘。

      刘利振就认为,“没变的是,消费者对京东的618热情依然不减,这些大的促销节点,消费者购买的意愿非常强烈。”据其介绍,在6月1号开门红当天,京东超市的销售额以及商家和线上门店的销售额都增长了好几倍;6月6号晚8点,京东超市的巅峰4小时活动销售额增长了6.5倍。表现出消费者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蒋青云表示,今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618消费,相比往年是回归到一些基础型、生存型的消费,享乐型的消费相对来说受到了抑制,很大程度上“回归价值需求”。

      当然,市场竞争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平台和商家侧来看,相比往年虽然有点沉静,也各自面临压力和挑战,但参与的平台非常多的,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电商平台,竞争仍然不减。

      作为传统电商平台如何保持住优势,刘利振提到,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还是其它购物方式的出现,都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更直观的选择,从长远角度来看,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品质的追求是不可逆的。无论是身处在北京、上海,还是在乡镇市场、村级市场,消费者对品质、丰富度、价格竞争力、服务体验的追求不会改变。

      电商行业在今年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各大平台开始更多强化自身的硬实力跟软实力,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纷纷进入到自营这个领域,希望通过供应链的方式满足消费者更确定性的需求。但刘利振认为,在自营方面,京东有多年来积累的优势。“这个行业里目前还没有第二家有这样的优势。其它的友商其实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希望把这个优势能够补上,但短期之内它们是赶不上的。”

      谈到与友商的区别,他表示:“京东自营是自己进货,自己在线上卖,基本上自产自销。其它的电商平台可以理解为出租店铺的商业地产。这是两者最不一样的区别,这也是京东多年来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平台和商家如何抓住价值型消费?专家提出多条建议

      疫情下的电商平台和企业如何稳步前进,渡过难关?在对话中,几位教授和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蒋青云提到,零售商要具备三商:智商、情商、逆商。

      一是,无论是怎样的零售商都要提高市场洞察能力,即高智商,将很多的信息、数据转化为企业自己的商业智能,促进企业发展。

      二是,提高跟消费者的共情能力,即高情商,了解到消费需求的细节性变化,寻找创造新商业模式的机会。

      三是,要提高逆商,即逆转能力。整个经济发展可能是L型向下的趋势,整个社会零售总额还不是那么提振、我们面临较大技术挑战的情况下,怎样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的转型,怎样适应外部变化,是企业应该具备的转型能力。

      陈立平则认为,当中国消费者需求不再高速发展的时候,不管线上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商品。

      在他看来,第一,商品要有性价比,要有购买价值,这是很重要的;第二,目前经济下行正好叠加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小家庭化,整个商品区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我们在强调性价比的同时还要强调吃得便利、用得便利;第三,健康;第四,食品要好吃,不好吃就不能叫食品;第五,最重要的是要有新鲜感,要不断地推出能够吸引00后、90后女孩子们能够关注的、能够成为话题的一些商品。

      “总而言之,平台的自营也罢,还是进入平台的商户也罢,这是一个商品为王的时代。”除了商品之外,他认为,更好的服务和营销方式也很重要。整个商品能够及时地送达,送达性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措施。

      对于618和双11这类购物节,陈音江指出了一些需要优化和改善的地方。

      第一,促销规则要更简洁明了、人性化,起码不要对他产生欺骗和误导的感觉;第二,优化预售规则,把控好好价格和发货时间;平台要加大对于直播带货的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

      陈音江还强调了行业普遍存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他提出,商家、经营者还是要重视和深入考虑这个问题,以确保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益。

      下半年还会迎来报复型消费吗?

      对于市场关心的是否还会存在报复性消费的问题。陈立平认为,疫情没有结束,且不是一年、两年能够结束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国内的消费能够有一个报复性的快速增长。

      此外还叠加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不婚等原因,整个商品消费市场的低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在细分市场中,可能表现会不一样。陈立平指出,未来最大的市场可能就是3亿老年人的银发市场,60后、70后退休以后,他们有比较旺盛的消费。但是老年市场、大健康市场长期没有被线上、线下的零售业所关注,可能在细分市场当中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蒋青云也同样看好细分市场的机会:细分市场下存在两极分化,有些人的收入、消费没受到疫情影响,他们依然会比较正常地消费,甚至消费升级;但对很多人来讲,随着所在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收入受到一定限制,其消费需求可能主要关注在日常生活方面。但即使是日常生活,对很多电商企业、零售企业来说,依然有机会。

      刘利振认为,今年的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下半年中国的消费情况会得到很好的提升,消费市场还是非常大的。为此,京东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前期供应链的探索、物流的建设、即时零售的探索,能为消费者在未来消费的时候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整个行业不景气,消费者钱包里的钱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我对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他表示。

      此外,市场对于下半年部分市场的恢复也抱有较大信心。陈立平表认为,如果要是有报复性消费,肯定就是旅游为主的出行。只有出行把它激发出来,才能刺激人们购物,刺激餐饮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在疫情后第一个要刺激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旅游业的发展,零售业、商品消费估计可能就不会有一个大的增长。


    ]]>
    京东拆散京喜事业群,京喜拼拼并入零售业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下沉市场探索暂缓。

      文 | 赵小米

      来源:36氪

      36氪-未来消费独家获悉,近日,京东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京东零售集团下的京喜事业群,将在本月内拆散,原有业务线预计在6月底之前整合至其他业务相近的事业群中。

      其中,京喜App、京喜通(原京东新通路)、京喜拼拼将并入京东零售。在合并之前,京喜事业群将进行一系列的人员与业务优化。

      这是京东原有7大事业群中第二个被拆散的大群,此前在3月份,零售V事业群同样被拆分重组。

      京喜事业群的调整将分批进行,目前已经完成了对于京喜拼拼的业务调整,仅保留北京、郑州的部分业务。京喜拼拼覆盖省份最多时高达20余个,今年3月份收缩至北京、山东、河南、湖北4地,如今再度收缩至二市。

      “新业务在Q1进行了调整,对短期商业化发展不利的进行了关停并转,未来还会更多进行业务的聚焦,我们还会持续不断地进行这项工作。”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上,京东集团CEO徐雷曾这样表示。

      如今来看,徐雷口中的调整,或将持续到第三季度。

      自我造血

      据内部人士透露,本次业务优化目的是为了增加集团造血能力,各部门去留,将与本次618期间的盈利状况息息相关。“在6月底之前,包括京东健康、京东工业、京东零售等全集团范围内,没有看到盈利迹象,或亏损不能降到理想范围内的项目,均有被优化的可能性。”

      正如徐雷在电话会中所言,“未来京东将持续优化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追求现金流健康、利润健康的可持续高质量增长。”

      因此,短期内难以扭亏为盈的业务,成为今年以来京东优化的重点对象。

      财报显示,京东新业务2021年营业亏损达106亿元,其中包括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虽然没有具体披露单个业务的数字,但按照行业平均投入推测,本次拆分的京喜业务,保守估计也占了数十亿元级别。

      其中,京喜拼拼在近两年备受关注。据上述人士透露,京喜拼拼本次优化之所以保留北京业务,原因在于目前北京实现了区域性盈利,毛利在0.7%左右。而郑州地区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在测试类似于美团快驴的2B分销模式,因此被暂时保留下来。未来二地业务是否持续运营,依旧取决于损益情况。

      而社交电商京喜App,与留存下来的京喜拼拼,以及2B业务京喜通,均被并入京东零售体系中。其中,2B业务京喜通,或将并入京东同城购业务部,为到家业务提供相应能力。

      京东同城购业务部成立于3月,由达达集团副总裁何辉剑带队,整合了原京东零售-全渠道到家业务部以及技术与数据中心-全渠道生态部部分职能。其中包括两大部门,同城生活业务部以及同城餐饮业务部,负责人分别为吴可人和陆寅宏。

      原京喜事业群下的快递业务京喜达,或将牵头与达达共同承接外卖配送能力的建设。“目前战略规划是这样,但具体合并细节仍未拍板定论。”

      一名京东在职员工表示对调整感到非常焦虑,已经在看新的工作机会。“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一些部门优化比例可能要到50%。”

      另一位一周前刚“毕业”的前京东湖北地区员工透露,本次人员优化共有四波,一直会持续到月底。“可能考虑到618,不好一次性弄完。”

      下沉市场探索暂缓

      本次被拆分的京喜事业群,包含了京东近几年内对下沉市场的种种探索。

      京喜事业群成立于2020年底,最初由刘强东亲自带队,将隶属于不同事业群面对下沉市场的业务合并,包括社交电商京喜App、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快递业务京喜达、以及B2B业务京喜通。

      京喜事业群的成立,被视为京东加大对沉市场的重视程度。但事实上,京东的下沉探索,早在2015年底便被提上日程。彼时的京喜通(京东新通路),被称为“京东火车头一号项目”,通过改造夫妻老婆店,完成向线下场景扩展,以及向下沉市场渗透。

      京东对京喜通给予厚望,2017年4月,刘强东在微博上曾高调宣布,未来五年内,京东将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万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

      但在定下目标后,京喜通没有再披露过其改造的门店数量。较重的模式以及与小店松散的合作关系,导致京喜通、以及阿里新通路等相似的业务,都没有能够很好的整合下沉市场。

      这给了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拼购电商可乘之机。后来,京东推出京东拼购,后改名为京喜,作为其针对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一度占有微信一级入口的位置。在社区团购风靡下沉市场之时,京东更是先7亿美元战投兴盛优选,再亲自做京喜拼拼入局。

      下沉市场一度成了京东增长的主要来源。2020年,京东80%的新增用户来源于下沉市场,但该数据在2021年略有放缓,降为70%。

      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没有披露下沉市场新增用户的占比。从财报中可以看到的是,京东今年Q1营销费用为87亿元,同比增加24.4%,但新增用户数仅为1100万,是过去一年的最低值。

      不仅持续巨亏,还“过早”陷入增长瓶颈。京东此次拆分京喜事业群,从某种程度上代表,暂缓对于回报率较低的下沉市场的探索。

      “聚焦主业,运营效率优化,强调投入比。”徐雷在电话会上表示,“我们发现应该更多关注新用户的质量,和老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京东当前的减负行为其实是正确的,”上述京东在职员工对36氪-未来消费分享了他的看法,“现在互联网红利期已经结束了,像以前那样砸钱在新业务上,会让整个集团非常痛苦。守好自己的地盘,是公司当前最重要的。”


    ]]>
    消费者团体称40%的Switch用户遇到Joy-Con摇杆漂移问题,要求任天堂展开独立调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6月17日消息,一个英国消费者团体已敦促任天堂对持续存在的Joy-Con手柄摇杆漂移问题展开内部调查。

      据天空新闻报道,英国消费者团体Which?对919位Switch用户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40%的受访者遇到了Joy-Con摇杆漂移问题。然而,只有73%的经历过摇杆漂移的用户就此与任天堂联系过。

      自2017年推出以来,Joy-Con摇杆漂移问题就不断困扰着Switch用户。尽管任天堂对Joy-Con内部进行了修改,但调查称即使是新发布的Joy-Con手柄,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Which?政策和宣传总监RocioConcha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漂移问题继续困扰着任天堂Switch用户,但他们往往会自行承担更换故障手柄的费用,或者在联系任天堂寻求支持时无法完全得到修复。任天堂需要委托进行紧急独立调查,调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并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IT之家此前报道,美国任天堂SwitchJoy-Con维修中心的一位前主管声称,维修中心到处都是故障的手柄。该主管称“每周都会有成千上万个摇杆漂移的 Joy-Cons发来,甚至最终不得不为Joy-Con维修开辟了一个新的的独立工作空间”。

      据报道,任天堂官方回应 Which?的调查表示:“过去被报告为摇杆出现问题的Joy-Con手柄比例很小,自2017年推出以来,我们一直在对Joy-Con摇杆进行持续改进。我们希望所有的硬件都能按设计运行,如果有任何事情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总是鼓励消费者联系任天堂客户支持,他们将很乐意公开解决任何与Joy-Con手柄相关的消费者问题,包括为可能不再适用保修的设备进行维修。”


    ]]>
    曝索尼将推出PS5“Pro手柄”,对标微软Xbox Elite精英手柄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6月16日消息,索尼PlayStation玩家可能很快就会拥有一款可与微软XboxElite精英系列相媲美的高级游戏手柄,提供可定制的部件、后拨片等。

      爆料人士TomHenderson在新报告中指出,这款新的手柄产品在内部被称为“PlayStation5Pro手柄”,具有可移动的模拟摇杆单元、用于快速完成整个按压动作而无需一直挤压的触发器停止、新的把手(可能是移动的)等功能,背面的拨片可实现更多按键定制。

      报告的功能套件听起来很像微软XboxElite系列手柄提供的功能,但最大的区别在于模拟摇杆。

      在微软Xbox上,摇杆具有可更换的顶部和可调节的张力,但在索尼PlayStation端,据说整个摇杆单元都是可更换的。如果报告属实,该系统将允许客户简单地用新的拇指杆单元更换有缺陷或受漂移影响的模块,而无需购买全新的手柄。

      另外在软件方面也有重大改进,但报告没有具体说明。

      TomHenderson还预测,索尼将在7月之前推出“几款新硬件”,其中包括这款Pro手柄或其他完全不同的产品。


    ]]>
    对话董宇辉:过去六个月没走红,我们一直在调整,也会感到痛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 花子健

      2021年11月,俞敏洪透露了直播带货计划,他将和几百位新东方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

      虽然这一计划在一开始就备受质疑,但负责承接这项计划的新东方在线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东方甄选”。

      “当俞老师提出了想法后,我们就去做了大量对接,我们早期去了很多的农场,补充背景知识,我们还选了大量的新品,那第三个就是怎么播的问题了。”董宇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新浪科技,这也是最令人痛苦的部分。

      不少东方甄选直播间的销售员是从新东方的老师转型而来,包括董宇辉在内,很多人都经历了转型的阵痛。

      董宇辉告诉新浪科技,(做网络销售员)要改变,不可能跟以前上课那样给大家讲,和屏幕对面的用户互动的频率和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成长,一直在调整。”

      但唯一不变的是,东方甄选一开始就是结合知识学习进行直播,董宇辉本人则更喜欢在直播过程中用英语结合知识讲解。只不过很多用户并不关注这个,甚至还有人吐槽“我只是来买东西的,不是听英语讲解的。” 还有用户来吐槽董宇辉的长相,“这样的人怎么还能直播卖货”。

      所以直到如今他也无法完全解释为什么东方甄选能够在这个时间点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董宇辉告诉新浪科技,其实前六个月自己一直在这么做(指用双语直播),“这两天好多人问我是怎么突然想到要这么讲产品,我很难过。过去六个月我们都是这么讲的。”

      甚至于在走红之前,东方甄选这个团队还经历了不小的波折。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透露,在5月,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公司办公楼也开始转入全员居家办公。但东方甄选又不希望直播停下来。

      于是5月21日晚上下播后,团队所有人连夜赶着整理设备,转移到了符合防疫规范的酒店,继续开始工作。“5月22号的凌晨四点多,我们终于把设备都搭好。然后七点这样子,主播又开始出现在镜头面前。”孙东旭还透露,也是在酒店直播的第一天,东方甄选的业绩做到了142万,“这是之前没有过的业绩(注:东方甄选的直播首秀销售额为450万元)”,孙东旭说。

      他们整个团队一共在酒店待了14天,每个人每天三顿都是盒饭,剩下时间就是每天正常开播。“在业绩后面,我觉得这次经历更像是转型路上的一种心态,忘掉过去所有的成绩,忘掉过去所有数字,从零做起。”孙东旭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他还偶尔上播,和董宇辉一起推销产品。

      抛开“双语直播”的新鲜,董宇辉认为东方甄选的走红还是得到了大部分用户的认同——“命运垂青的我们,很幸运,第二个也是这些愿意支持新东方的人也是希望新东方好的人,是大家希望俞老师好,愿意来支持我们。”

      不过,董宇辉认为自己现在还没到最佳状态。“有时候在屏幕前我的反应速度还是太慢,有的说辞也不一定准,经常还会有一点小错误。”董宇辉说,如果新东方在线需要他在未来参与到主播培训中,他也很愿意尝试。

      对于走红的东方甄选来说,不能只依靠董宇辉一个人的关注度,未来必然要培养更多的头部销售员。

      新东方在线旗下品牌东方甄选开始在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天眼查App显示,“东方甄选”关联公司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由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目前,该公司已成立6家分支机构,包括文创分公司、图书分公司、电子产品分公司等。

      在东方甄选的经验之上,新东方也计划增加更多的直播带货业务。6月8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透露,新东方已组建“新东方直播间”队伍,主要是销售新东方的教育产品,包括图书、学习硬件和课程等。

      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则透露,东方甄选未来的选品方向依然坚持以农产品为主。“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选择了坚持,那今天我们就更没有理由放弃。东方甄选的选品范围不会扩大,会继续高度聚焦农产品。”


    ]]>
    专访东方甄选CEO:走红是个意外,下个月要把直播间开在农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者 | 李怡彭、朱雯卿Judy

      编辑 | 石亚琼、张薇


      5天时间涨粉500万,单场直播销售额破三千万。

      处在风暴眼中,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却比较平静:“复盘会都没开过,继续干活”。

      2022年的618前夕,“东方甄选”仿佛有种魔力,突然什么都能卖得掉。这个被直播带货界看作是不务正业的直播间,曾经的名师董宇辉在舒缓的八音盒音乐下娓娓道来,从英文语法讲到风俗地理。现在,无数品牌涌来寻求合作,与带货无关的社交平台也来邀请入驻。

      一夜爆红到现在,东方甄选没开庆功会,甚至没能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顿。面对突然放大几百倍的需求,孙东旭能做的只有和团队一起把弦拉满。跻身顶流的主播董宇辉,在评论区的呼唤中将每天的上播时长从3个小时延长了一倍。深夜一点,准备下播的顿顿架不住三万个熬夜蹲守的粉丝的热情,又延播讲了足足一小时的“英语”。

      而6月8日前,东方甄选的粉丝增长还是一条平滑到几乎没有斜率的直线。

      那时,孙东旭和团队内部开会,常常自嘲公司现在还不是腰部,只是个“脚部直播间”。俞敏洪个人首播带货520万GMV后的第二天,直播间销售额跌到只剩2万。一次,因新东方的好名声而主动找来合作的农产品公司,在一场单品只卖出2000块的直播后,直接退出了群聊。

      故事的起点或许还要回溯至更早的2021年秋天,刚接下转型重任的孙东旭头一次踏入陌生的新行业。一次调研学习中,被一位农企老大哥紧紧抓住:“农业太需要新东方了。”

      没打算扩品类,也暂时不准备多平台,对于直播间的未来,孙东旭的规划要比外界猜测简单得多,“未来,每一片农田都可以成为东方甄选的直播间”。

      01 公认的直播“禁区”,对上一群老师的能力圈

      2021年秋天,刚接下转型农业重任的孙东旭头一次踏入陌生的新行业。看着自己专长于教育科技的团队,他一时间也找不到自己在农业链条中的位置。直到一次调研学习中,被一位农企老大哥紧紧抓住:“农业太需要新东方了。”

      老大哥给出的解释是,中国的农业技术并不落后,早已能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但农产品没有品牌,没人能解释不同标准下的大米会带来多大的健康差距,消费者也很难靠电商页面和外包装判断牛排的口感。

      优质品卖不掉,农民和农企只能退而生产平价货,陷入同质化的价格竞争。丢掉了议价权的生产者,最终成了整个链条中唯一不赚钱的人。

      东方甄选和董老师们的“网红”故事,或从这里起步。

      再早之前的故事,也几乎全网皆知。这家知名的教育公司,原有业务被迫刹车,账上现金仍然充裕,有专业不对口却高素质的团队,和一位执念于农业的董事长。

      在已持续近三年的直播带货大潮里,农产品一直是公认的禁区。过低的利润空间、非标准品带来的品控难题、物流中的运损和奇高的退货率……除了部分农村博主销售自家货品外,鲜有大主播愿意尝试。

      按俞敏洪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要为几万新东方人找个事业,他可能早已关掉公司享受退休去了。人到六十,应该也必须遵从内心,就做农业。

    图:俞敏洪考察农业,图源新东方官微图:俞敏洪考察农业,图源新东方官微

      了解农业困境的俞敏洪告诉团队,当卖货形态从商超、电商变成直播,卖货人有机会详细解说产品,或许正是优质农产品的机会。

      想通了逻辑,东方甄选团队开始遍访专家,要弄明白“优质品”到底该有哪些标准。在那个秋天,孙东旭亲自带队飞到全国各地,看微生物防虫的韭菜培育,找天然有机不用农药的最新育种,到偏远的猪舍学仔猪的饲养。

      把产品讲出差异化的需求,正对上了一群老师的能力圈。在普通的带货场上他们只是个素人,可要论讲一个“知识点”还让人愿意听,恐怕全中国都找不出谁比他们更专业。

      “我们没有故意和其他人反着来。”孙东旭说,“但定下了要做高品质农产品,就是不能去拼低价、快节奏,只好尽力做我们擅长的。”

      02 停跳的心电图,活了

      冲上热搜三天后的13号凌晨两点,孙东旭才有时间发一条朋友圈,他印象中的直播间还是过去半年那个惨淡的样子。

      “那时每次成绩好都会印象深刻,因为好的次数非常有限,眼前飘荡着其实很小但是对于一个脚部直播间很美好的数字。……但几乎没有例外,第二天的成绩并没有unstopable。一蹶不振每周都会发生一次,每次都是六七天。”

      将爆火归因于意外的东方甄选员工们甚至有些不敢高兴。在水中憋气太久,突然上岸反而感到不真实。过去半年,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低落的时刻。

      宣布转型以来,新东方在线的首播曾受到高度关注。在八百万粉丝的俞敏洪支持下,俞敏洪个人和东方甄选两个直播间的带货首秀拿下了520万GMV,一个不算亮眼却也能接受的成绩。

    图:2021年12月28日,俞敏洪直播带货首秀,右一为孙东旭图:2021年12月28日,俞敏洪直播带货首秀,右一为孙东旭

      可当第二天东方甄选独自直播时,销售额跌到只剩2万。嘲笑、唱衰、质疑声扑面而来。

      这是个被认为可以不用再“救”的数字。孙东旭急到第二天就自己出镜带货,自己进粉丝群做客服。从英语名师、上市公司CEO变成“东方小孙”,他从没想到“直播这么累,农产品这么难”。

      数据不高,但用户的提问和意见仍然铺天盖地。他们会直接在粉丝群@东方小孙,意见从选品、直播间亮度一路题到背景道具中一块因发皱而影响观感的布。

      钉钉群从此成了孙东旭的“战场”,从选品上新到口播话术,他顾不上指定负责人,就在公司的全员群里将每一条都@所有人。

      这样的@每天能有几十条,从早上七点持续到凌晨下播。为了不遗漏,每天都有专人将这些指令归档。长期被群消息轰炸的团队,把那个实时更新的在线文档被员工们戏称为“Jack语录”,一边调侃一边快速调整每一个被指出的问题。

      但全团队的努力,并不能反映在数据上。日成交额一直在几十万元,这是个几乎很难挣什么钱的数字。

      6月8日前,东方甄选的粉丝增长一直是一条平滑且几乎没有斜率的直线,被孙东旭形容为“停跳后的心电图”。据他回忆,最初的一个月,单品卖出1万块都算是畅销品,几千、几百元是更常见到的数字。当突然出现一款卖到40万的牛排,所有主播都开始抢着卖,恨不得当天只卖一个单品。

    图:新抖「东方甄选」直播间粉丝变化趋势图:新抖「东方甄选」直播间粉丝变化趋势

      即使粉丝增长缓慢,直播间也从不敢断播。5月下旬,当听说直播间所在的中关村办公室可能因管控无法使用,团队连夜把所有直播设备和六个冰柜打包,搬到通州的酒店。很多人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六点,开播继续。

      为了鼓励团队,粉丝增长每到整数,孙东旭都安排在全员群发一次喜报。直到6月11日,粉丝数每几个小时就破一个新关口,孙东旭决定停掉这个传统。

      在数据最惨淡的几个月里,抖音团队带来了一点安慰:直播农产品的平均在线时长超过五分钟,而行业平均只有一分钟出头。6月10日之后,当直播间常年在线10W+时,平均观看时长还是超过五分钟,“前无古人”的成绩。

      没有人知道突然爆火的原因,董宇辉的直播方式与几个月前也没什么分别,唯一的不同只有喧闹的评论区和暴增一百倍的数据。

      看起来,新东方在线似乎做“错”了所有事,却依然得到成功。现在,除了农产品,因为主播们擅长而加入的图书品类,也没遵循“行业惯例”。在周围全是0.99元超低价卖书的氛围下,“东方甄选之图书”帐号负责人潇潇一边像在主号一样认真“讲书”,还像做教育时一样开起了打卡群,做着书商不愿做的繁重“售后”。这样卖书,不用一折、两折的降价,照样畅销断货。

      面对追问,东方甄选团队也只能回答一句“幸运”。

      粉丝数突破二百万后,大品牌们也开始用刷礼物来打榜,靠着占据礼物榜前排来沾染人气。这个早就风行于直播间的互动方式,在“不进行任何炒作”的指令下关闭,“榜一大哥”们的ID被直播间主动隐藏。

      “成绩都代表过去了。”孙东旭说,“带货这条路跑通了,更需要专心在农业上。”反商业的决策显然还不会停,但可能不会再经常被质疑了。

      03 体面的退场后,这一次他们又笨拙的入场了

      没打算扩品类,也暂时不准备多平台,对于直播间的未来,孙东旭的规划要比外界猜测简单得多。

      已经熟知平台特点的他很清楚,爆发式增长总有放缓的一天,每个账号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花板。达到那个量级后,就专心服务已有的粉丝。

      团队开始安排主播做更多输入,再大的知识储备也有讲完的一天,讲了一个月苏东坡,今后可以讲李煜、杜甫和白居易。

    图:董宇辉老师在直播间讲苏轼,图源东方甄选官方抖音号图:董宇辉老师在直播间讲苏轼,图源东方甄选官方抖音号

      孙东旭始终强调,只做团队擅长的事情。过去半年,即使数据再惨淡,东方甄选也没买过流量。几年前,他们就作为参赛选手“旁观”着在线教育的广告大战,亲身体会到了虚假繁荣的结局。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谈“增长瓶颈”可能还为时尚早。据36氪从平台方获知的信息,抖音官方还未给过东方甄选任何流量扶持。现在的爆发,全部来自自然流量。在大平台们争夺流量的618,东方甄选还有不小的空间可以期待。

      在孙东旭看来,消费者端口的打开,更大的意义是证明了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存在。更贵的产品在同一场次多次赢过了平价的同款,这让东方甄选有信心在供给端推动改变。

      贴上“东方甄选”品牌的自营,既是推广高质农产品的方式,也被看作热度降温后持续性的增长点。据官方给出的信息,未来每月都将有5-10个自营商品上架,初步规划已达百个。

      最重要的,是更多农业资源的引入。据孙东旭透露,关注度的提升已让东方甄选对接到了更多农业资源,包括来自省级农业厅的合作洽谈。一县一品等特色助农专场,可能会在一个月内落地。现在,只要是助农产品,东方甄选就不收取佣金。可能就像董宇辉在上播时说的,如果能卖出两千箱橘子,换来一家农户未来一年的衣食无忧,这场直播对他和同事们的意义就高过100万的销售额。

      未来,东方甄选的直播将不只局限在室内,每一片农田都可以成为直播间。已被大众熟悉的主播站在产区,一边介绍当地的风物地理,一边将原生态的农业展现给更多人。

      不爱烧钱,将上百亿现金留在银行吃利息的新东方,从在线教育时代就被贴上“不敢花钱”标签的新东方在线,用这样的“抠门”为他们换得了一次体面的退场。

      还是同样的方式,带着新东方式的慢与笨拙,这场百亿公司的大象转型可能才刚迈出第一步。

        (36氪)


    ]]>
    港股新东方在线抹去2021年来所有跌幅 股价重回30港元上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港股新东方在线股价重回30港元上方,为2021年1月份以来最高,抹去去年以来所有跌幅,现涨幅超81%。2021年全年新东方在线累计跌幅超81%,去年最高股价为30.05港元,去年最低股价为3.71港元。


    ]]>
    美股暴跌散户离场!Robinhood市值已跌破其现金储备价值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编辑/刘蕊

      随着美股和加密货币市场持续走弱,大量散户交易这也选择离场,这使得号称美股“散户大本营”的交易平台Robinhood陷入“人走茶凉”的惨境,公司股价也持续下挫。

      美东时间周三,Robinhood股价跌至新低,其市值已经低于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价值。

      Robinhood上市以来累计下跌逾80%

      自去年7月底IPO以来,Robinhood的股价已累计下跌逾80%,市值降至59.9亿美元。而截至第一季度末,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拥有61.9亿美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此前,Robinhood公布了令人失望的5月份用户数据,随着美股和加密货币的走低,该交易平台月活用户数同比下降39%。随后,至少有两名华尔街分析师本周下调了该股的目标价。

      Atlantic Equities分析师John Heagerty在报告中写道:“随着消费者回归疫情前的行为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Robinhood平台用户参与度似乎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同时,加密货币暴跌也对平台交易量和订单价值产生直接影响。”

      本周 ,摩根大通分析师Ken Worthington将Robinhood的目标价从11美元下调至7美元。次日,Atlantic Equities分析师John Heagerty将Robinhood的评级下调至卖出,并将其目标股价下调至每股5美元。

      截至周三收盘,Robinhood股价收跌2.49%至7.05美元,此前该股还一度跌至6.87美元的历史低点。

      “散户大本营”人走茶凉

      Robinhood是去年散户逼空华尔街热潮的核心。去年,随着大量美股散户在海外论坛Reddit上联合起来,哄抬GameStop等“meme”股的股价,Robinhood也由此吸引到大量散户交易者,身价由此一跃而上。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美股持续走弱,以及加密货币市场持续降温,不少散户选择离场,Robinhood的月活数量也每况越下。

      更雪上加霜的是,本月早些时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表示,他要求属下考虑对美国股市进行全面改革,这使得Robinhood在股票订单支付方面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威胁。今年第一季度,股票订单支付约占公司收入的12%。

      华尔街预计,该公司未来还会出现更多亏损,这可能会逐步侵蚀Robinhood的现金储备。

      彭博社调查分析师的平均预测显示,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预计Robinhood净亏损3.14亿美元,全年亏损超过12.5亿美元。


    ]]>
    新东方在线股价涨幅扩大至100%,6月以来股价涨超780%。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6月16日电,新东方在线股价涨幅扩大至100%,6月以来股价涨超780%。“东方甄选”6月16日下午粉丝总量突破千万大关。

    ]]>
    华为智选车接连成单,与奇瑞、江淮等敲定合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36氪

      不到两年的华为智选车业务,阵容正快速壮大。

      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华为智选车已经在行业里大范围铺开,其在金康新能源之外,已经相继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以及极狐汽车等敲定智选车业务合作。

      其中,与奇瑞汽车至少有两款车型的合作,与江淮汽车也有至少一款车的合作。而在和极狐汽车合作HI方案之外,也同样会有一款智选车的合作。

      针对上述信息,36氪向华为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按照和车企的合作深度,华为的汽车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类:最浅的合作就是售卖零部件,如鸿蒙操作系统、域控制器等 ;其次,是模块化的方案供应,例如华为的HI方案,代表性的合作是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广汽等;而华为与车企绑定最深的则是智选车业务,目前已经和金康新能源合作,推出了金康赛力斯、问界M5两款车型,后续的合作车型M7也已曝光。

      如果说在零部件和HI方案的合作模式中,华为都还是明确的供应商,那么在智选车业务上,华为则是一个与车企深度合作、捆绑的合作伙伴。

      在智选车的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销服体系上,华为都会深度参与,而最具标志性的,则是智选车最终会进入华为的终端店面进行销售。相比之下,车企在智选车业务中的角色,更多聚焦在整车平台开发和生产制造上。

      余承东是智选车业务的主导者,去年,华为汽车业务事业部和消费者事业群进行了整合,余承东成为总负责人,业界由此普遍认为,智选车是华为汽车业务未来主推的合作形态。

      华为终端事业群 CEO、汽车业务事业部CEO余承东也曾公开表态,智选车是更高阶的模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零部件模式走向 HI 模式,再走向更高阶智选模式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要不断升级,过去我们卖零部件,一锤子买卖,卖完就结束了,但今天我们要不断地迭代,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模式发展。”

      目前,华为智选车公开的合作车企是金康新能源,但作为华为汽车的拳头业务,智选车显然不会止步于此。

      金康新能源商用车基因浓厚,是华为落地智选车模式的敲门砖,而奇瑞、江淮等车企在乘用车领域的积累更为丰富,显然是华为智选车业务的新阶段。

      当然,向外拓展不意味着与金康新能源的合作中断,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华为与金康还有多款车型的合作在推进。”

      从官方披露的数据看,华为智选车的进展相当顺利。华为与金康联合推出的SUV问界M5在今年3月开启交付,5月已经实现单月交付5006 辆,累计交付量达到11296 辆。要知道,耕耘多年的新造车头部公司蔚来、理想汽车等,月销也才刚过万。问界M5的成绩,或许还会帮助华为拓展更大的智选车版图。

      不过,从行业经验来看,往往一个车型项目都需要千余人团队支持,而同时签下多个项目,对华为汽车团队效率是个考验。

      消息人士告诉36氪,华为CBG已经有不少资源在协同支持智选车业务,例如,工业设计组已经在参与汽车的造型设计,问界M7就出自工业设计部门之手。但这显然还不够,华为的汽车团队势必还要迎来一次扩张。

      2019年9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定位是“提供增量部件”,而针对外界关于华为自主造车的猜测,华为也多次澄清“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但从零部件、HI方案到智选车的递进模式看,华为正在逐步脱离原先单纯的供应商角色。知情人士告诉36氪,在智选模式中,华为不光会提供产品定义、关键零部件开发、销售渠道,后续的充换电相关服务体系,华为也会逐步建立。这是否会引发车企与华为的自主权之争,是个行业疑虑。

      不过,从当下局势看,参与华为智选车业务合作的车企,正需要借助华为实现品牌和产品能力进阶。这是彼此价值的耦合时期,也是华为的大练兵时期。

      或许,华为汽车的最终版图在2-3年后才会揭晓。


    ]]>
    亚马逊在印度被罚20亿卢比 要求在45天内缴纳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金十数据6月14日讯,据路透社报道,近日,印度国家公司法法庭NCLT驳回了“亚马逊(AMZN.O)要求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撤回对未来集团(Future Group)向Reliance Industries出售其34亿美元零售资产的有条件批准”。原因是亚马逊并没有在调查过程中向法院开诚布公,披露此前其收购Future Retail Ltd的具体信息,最后对亚马逊罚款20亿卢比,其必须在45天内完成缴纳。(金十数据)

    ]]>
    美的2025数字战略以实现100%业务数字化为目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数字美的2025"新闻发布会表明,美的积极打造科技集团,而这个科技集团将会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将软件与硬件结合起来的数字解决方案。


    美的为其2025数字战略制定了具体的目标 -- 为整条价值链上的全部运营实现100%数字化,借助用户视角来推动业务发展,达到高科技行业标准,通过打造核心技术壁垒来保持业内领先地位,成为全球智能家居行业的首选,将数字技术整合进业务发展之中,从而为商业模式带来革新。

    近年来,美的成功地建立了人工智能(AI)创新中心、美的软件工程院、美的云数据中心、隐私计算联合实验室。所有这些都表明,美的决心部署数字技术,并且在技术转型上面雄心勃勃。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张小懿对此解释说:"‘数字美的2025'展现了美的逐渐接近我们用户的过程。"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旅行、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美的具有统一的数字基础,能够为所有人带来独家数据"驾驶舱"和智能决策辅助。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的正式推出了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惟",这款机器人采用智能技术,集AI管家、家庭助理、安全卫士和玩伴功能于一体。就工业数字化方面而言,美的从智能家居领域,进一步扩展到了工业技术、建筑技术和其它领域,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支持,打造新的数字生态系统。

    美的工业技术致力于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 -- 尤其是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能源解决方案和消费用品,来支持工业发展。美的楼宇科技为全球空气、水和电梯产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美云智数主要是关注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到2025年,美云智数将会覆盖2000位业内领先的客户,引进1000位生态合作伙伴。通过对可执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可感知数据收集,美的安得物流将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对美的来说,当所有硬件都获得数字技术支持的时候,有机的开放生态系统将会诞生,范围从每个元数据一直覆盖到平台、系统和家庭硬件,甚至是建筑和城市,所有这一切都能通过智能数字方式相连,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数字世界。在美的的指引下,数字世界便在指尖之上。


    ]]>
    安联世合集团与安泰国际达成首选合作伙伴协议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安联世合(Allianz Partners)日前宣布一项首选合作伙伴协议。根据协议,安联世合将接管安泰国际除美洲、泰国和印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健康保险业务。客户包括大型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和个人及家庭。

    安泰国际选择与安联世合签订这项合作伙伴协议,意在确保将其客户移交一家可提供全球高水准保险及服务的值得信赖的知名国际健康保险公司。安联世合还将接收安泰国际的一些员工,他们的专业知识将有助于确保业务顺利过渡。

    安联世合和安泰国际正紧密合作,并与全球保险经纪机构一道,尽可能使迁移过程对客户而言简便顺畅。客户将自续保日期起转至安联世合,目前未来 12-16 个月的详细业务迁移计划已制定完成,以确保全年不同时间发生的客户到期续保事宜可以顺利进行。经纪机构和保单持有人将在续保日期前6-8周左右从安联世合获得新的同类保单条款。首批迁移将于今年 7 月开始,准备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安联世合将竭力确保这些新客户的迁移流程一致、简单且清晰明确,即为客户提供与现有保障相匹配且更加完善的保障。安联世合将为经纪机构提供与安泰国际一致的服务和灵活性,并且为正在迁移的部分客户提供相应的延迟承保支持。此外,还将免费提供升级的健康服务,包括慢性病综合保险、第二诊疗意见、肿瘤病例管理和预防保健的数字化健康体检。

    按照旨在满足该市场中不同细分客群需求的策略,安联世合针对安泰国际备受欢迎且极具灵活性和竞争力的Summit产品推出新版本,集合安泰国际和安联世合的业务优势,为中小企业细分市场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新的Summit产品将面向迁移中的安泰国际中小企业Summit客户,以及安联世合的新客户。

    安泰国际的保单持有人现阶段一切如常。现有的保障和支持服务仍然存续,安泰国际承诺在此期间保持现有服务水平。在向安联世合进行业务过渡的准备阶段,保单持有人将在续保日期到来之前接到通知。

    安联世合集团国际健康业务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Ida Luka-Lognoné表示:"我们很高兴与安泰国际合作,并且珍视他们寄予的信赖,妥善服务所有的相关客户。我们与经纪伙伴密切合作,工作重点是努力确保这些客户向安联世合过渡的过程简单方便。同时,我们热烈欢迎安泰国际的员工加入我们,继续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和支持。这是对安联世合的业务转型和成长的有力促进,并且彰显我们对全球健康市场以及战略愿景的承诺。"

    在谈到该协议时,安泰国际总裁Richard di Benedetto补充道:"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不负使命,通过让健康保健更可及、更实惠且更好,在改变消费者健康体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为我们的业务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我们为客户和公司带来的变化感到非常自豪。我想对所有同事道一声谢谢,并感谢他们在那段时间里做出的贡献。

    我很高兴我们能够与安联世合合作,以确保我们的客户在续保时顺畅过渡并获得良好保障。安联世合和我们一样,信奉客户至上的健康保险服务愿景,因此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可以安心无忧。"

    此次合作彰显了安联世合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健康服务公司的长期愿景,以及其对快速发展的全球健康市场和新兴细分客群的承诺和投入。根据这项协议,安联世合计划在亚太地区(涵盖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以及中东和非洲(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和摩洛哥)拓展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更强大的区域支持。业务布局的扩大还将推动安联世合健康服务网络的显著成长,为客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可及性。

    此外,安联Ayudhya已签署协议,收购安泰泰国100%的股权。此次收购再次力证安联进一步投资和扩展其全球健康保险业务的承诺。


    ]]>
    上市一年跌了98%!每日优鲜面临退市危机 每季还末位淘汰10%员工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编辑|花子健 韩大鹏

      划重点:

      1、每日优鲜在半个月时间里连收纳斯达克两份通知函。在退市危机面前,每日优鲜要短期内提升股价,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就是合股,这也是此前不少中概股会采用的方式。

      2、更令人担忧的是每日优鲜人心不安的内部问题。多位每日优鲜前员工都向新浪科技透露过,每日优鲜确实有每个季度末位淘汰10%的传统,每年淘汰40%。但频繁的人员更迭导致有能力的员工出走,攻山头的兵越来越少、指挥的却在增加。

      3、从曾经火热的新经济赛道,到如今问题缠身,“溃败”似乎成了生鲜电商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每日优鲜的故事,或许能让生鲜电商行业警醒:耀眼的资本故事也难带来长期价值。

      再过12天,就是上市一周年的日子,然而,每日优鲜可能开心不起来。

      短短几个月,曾风光无限的“生鲜电商第一股”就已身处泥沼之中。如今它更受人关注的是:市值跌去98%;至今未发布2021年财报;过去半个月连收纳斯达克两份通知函;供应商上门讨债;被法院列为执行人;被工信部通报……

      这家去年6月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资本宠儿”正面临退市危机。外界的疑问也如一座座大山压过来:财报何时发?未来180天,是否有望重新合规继续待在美股市场?以及,从资本宠儿到深陷泥潭,每日优鲜为何走到了今天这步?

      每年优化40%,裁员策略失衡?

      2014年11月,曾在联想集团供职十余年的徐正和曾斌创立了每日优鲜,分别任CEO和COO。次月,每日优鲜正式开始运营。

      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突破50%,连续4个季度领跑行业。当年底,每日优鲜就完成了水果、蔬菜、零食、肉蛋等全品类生鲜布局,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冷链物流体系。

      一位每日优鲜的前员工提到,自己在每日优鲜两年见证了其从高速发展到开始衰落。“每日优鲜的衰落应该是从2020年年初开始的。在此之前每日优鲜发展很快,也不缺钱,门店最高达到了700多家,还曾提出过一年半内干翻叮咚买菜的口号。”

      可能每日优鲜的衰落更早一些,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上,叮咚买菜实现了对每日优鲜的超越。

      在他看来,徐正对员工不错,公司虽小但办公环境还可以,虽对比大厂条件一般般,但对比正在发展的中小公司来说相对不错了。但因在发展阶段留下来的种种弊端,使得每日优鲜脱离了最初的发展轨道。

      比如,公司裁员策略造成的失衡。一轮又一轮裁员之后,每日优鲜的领导变多、踏实工作的人少了。在内部,领导层的公信力逐渐下降,有能力的员工出逃。

      在采访中,多位每日优鲜前员工都向新浪科技透露过,每日优鲜确实有每个季度末位淘汰10%的传统。

      优胜劣汰似乎是每日优鲜的不二法则。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早在2018年就曾强调过公司的末位淘汰制度:要让这家公司,成为优秀的人最愿意来,想混日子的人,最不愿意来的地方。

      每日优鲜人力资源副总裁孙妍蕾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每日优鲜采用“12421法则”,即将人才分为与之对应的A、B、C、D、E五个等级。前面的10%和20%属于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中间的40%属于稳定输出人才;接下来的20%属于待观察和“待提升”的对象;而剩余的10%将会被末位淘汰出局。公司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届时会有10%的末位人员被“优化掉”。

      “老板认为这是一个激励大家更努力工作的事情。”一位每日优鲜前员工透露,一年下来会硬性淘汰40%的人。但优化完了,还会新招。他认为,现在互联网公司整体都在裁员,每日优鲜肯定也会有裁员,不过没有外界传言那么多。

      另一位前员工也表示,每日优鲜人员更迭比较频繁,内部喜欢淘汰制,一般3个月就能淘汰一些人,甚至是CXO这样级别的高层也很容易就失势。频繁的优化动作,导致一些有能力的员工不堪双重压力折磨而选择出走。

      供应商苦等货款半年多,部分已停止供货

      危机也在外部蔓延。

      从今年初开始,陆续有供应商爆料被每日优鲜拖欠货款和押金。今年3月,就有供应商出现在每日优鲜北京总部楼下拉横幅讨债维权。

      一位北京的供应商告诉新浪科技,自己在经营过程中没有任何违规,但是从去年开始一直拖欠货款到现在,保证金也不给退。

      “正常账期是半个月,去年发了通告账期延长到一个月,还押扣一个月的货款,到现在直接不给结了。”这位供应商表示,自己给几大电商平台都有供货,不过每日优鲜的货量并不大,一般是几十万,货款被拖欠后,就不再供货了。

      期间,这位供应商联系每日优鲜的对接人,得到的答复均是24小时内给回复,之后再无下文;咨询客服,也被来回踢皮球。截至5月16日,联系了十几次,仍然没有解决。

      上述供应商透露,自己总共被拖欠了38800元,但他的一位供应商朋友,被拖欠数额达到300多万元,至今未有着落。

      黑猫平台有不少类似问题的投诉,多位供应商被拖欠货款上百万。“目前每日优鲜华南仓已基本停摆,90%的供应商已停货,每日优鲜还是毫无还款计划。”一位供应商表示。

      6月初,每日优鲜被执行532万元一案引发了关注。据报道,此案正是每日优鲜与供应商之间的商务纠纷,经法院调解后双方已达成和解,目前正在按照正常程序执行结案。

      但被欠款的供应商远不止此,未来被执行款项事件可能还会持续围绕着这家公司。

      每日优鲜到底欠了供应商多少货款?据其2021年第三季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达到16.52亿元,同比增加34%。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外包配送公司运费、营销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

      对比2018-2020年,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分别为7.39亿元、14.19亿元、10.88亿元,同期付款周期40天、55天、72天。可以看出,这几年欠款在不断增加,付款周期在不断拉长。

      每日优鲜与供应商的纠纷,并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未来这一问题可能还将继续连累每日优鲜的市场公信力。

      从资本宠儿到“被资本绑架”?

      “每日优鲜喜欢学习阿里,比如学习阿里人货场那一套逻辑,然后包装一些概念,来进行业务宣传。此外,徐正比较看重TO B业务,因为可以讲给投资人听。”一位每日优鲜内部员工向新浪科技透露。

      曾经的每日优鲜,确实也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天眼查数据显示,每日优鲜上市之前已经完成了10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青岛国信、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阳光创投、中金资本、老虎环球基金、腾讯投资、高盛集团等知名资本。

      在过去5、6年里,每日优鲜是众多生鲜电商中融资金额最大的。2020年7月,每日优鲜宣布完成E轮4.95亿美元融资,是当时行业最大规模单笔融资。

      拿到投资人的真金白银中后,一度风头正劲的徐正还很自信:我们没有什么资金上的困难。

      每日优鲜用前置仓模式,给投资人讲了一个美好的长期价值故事。然而,在长期价值到来之前,每日优鲜也只是重复玩着烧钱的游戏,连年巨额亏损,甚至让人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自2018年以来,每日优鲜的营收在增长,但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已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

      一直烧钱的每日优鲜现金流亮起了红灯。截至 2021 年三季度末,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仅为 21.72 亿元,远低于流动负债的32.23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如果亏损再次扩大,其现金流则不能支撑其债务规模。

      前置仓模式以线上购物+即时配送为核心,是“产地-分选中心-前置仓-用户”的供应链模式。在选址覆盖上,前置仓将生鲜商品储存在距离用户1-3公里内的社区,其选址门槛低、覆盖社区数量广。在成本及稳定性上,减少了门店成本,1公里的配送范围让物流成本降低,配送时间缩短,受疫情影响小。

      但前置仓模式盈利能力较弱,客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困难,且履约成本无法大幅下降。

      对于每日优鲜而言,目前增长主要还是靠亏损烧钱,加上业务表现乏善可陈、现金流危险,另一方面,没有价格优势,很难在三四线城市拓展市场,在有限的空间里,如果持续无法改善盈利能力,将不能支撑其长期稳定发展。

      亟待回暖,“合股”或能解退市危机?

      此前,对于纳斯达克的通知函,每日优鲜通过投资者关系网站回应,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及ADS在纳斯达克上市和交易,公司将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规定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

      接下来,为达到合规要求,每日优鲜可能会出现一些利好的动作或信息。市场分析认为,每日优鲜可能会采用合股(按股份聚集资本,一种躲避退市的方法)的方式来自救。

      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郝俊波告诉新浪科技,每日优鲜要在短期内提升股价,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就是合股了,两股合一股,十股合一股,这样其他的都不用改变,等于是减少了股票的流通总数,以前也有不少中概股采用这种方式。

      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内部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每日优鲜本身盘子不大,短时间内股价恢复到1美元以上也有可能,不至于走到退市的地步。

      他表示,生鲜电商普遍面临亏损大的问题,包括叮咚买菜现在也没有拿出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但叮咚买菜好的一点是,美股市场更相信增长,这是它一个传统的思维定势,看到规模的增长,就会觉得总会有一天会实现盈利,但其实,生鲜电商和传统电商并不一样。美股市场还保持着对传统电商的思维惯性来看待生鲜电商。”他认为,每日优鲜可能相对比叮咚买菜在盈亏更平衡一些。

      当然,叮咚买菜如今还在亏损中,且亏损幅度比每日优鲜更大。今年以来,疫情反复,生鲜电商平台的日子也都不好过,盒马连关五店,叮咚买菜也被曝部分城市关店、裁员、降薪。从曾经火热的新经济赛道,到如今问题缠身,“溃败”似乎成了生鲜电商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只不过,每日优鲜是那个率先走入泥潭的。它的故事,或许也能让生鲜电商行业警醒,耀眼的资本故事,顶不住烧钱的速度,融资也不能支撑长期增长,如何寻求突破和健康增长,才是迈过长坡厚雪的关键要素。

     

    ]]>
    亚信安全陷解约校招生风波:违约金仅3000元,律师称企业需赔偿合理费用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蓝鲸财经

      蓝鲸TMT 王雅迪

      6月9日,亚信安全登上脉脉平台热搜榜第一,话题内讨论的是其大规模解约校招生一事。而这距离亚信安全上市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针对此事,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亚信安全的确存在于6月6日解散飞书校招群的行为,并陆续通知已签约学生需要解约的消息。

      亚信安全方面对记者指出,根据上半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对部分产品及服务的规模和方向进了调整,部分尚未入职的应届生同学将面临offer解除的情况。公司已经尽可能在内部提供调岗的机会,对于未能安排理想岗位的同学,公司将提供经济补偿。

      突然解散飞书联系群、校招生转岗需重新面试,违约金仅3千元

      2022届产研专业毕业生李同学向记者讲述,亚信安全于2021年10月中旬到其学校进行校招,并于11月与其顺利签约。

      图片来源:受访者

      在此期间,亚信安全通过飞书群经常分享一些干货和活动照片等内容,2022年4-5月间,群内氛围都比较活跃,未显露出任何解约迹象。

    飞书群相关互动图片来源:受访者飞书群相关互动图片来源:受访者

      然而,6月6日,亚信安全突然发了一则通知称,“因公司近期进行群组审视与刷新,我们将不再使用飞书群的形式与大家互动、通知,此群即将解散,后续沟通方式另行通知”。这之后,群内学生都被移除出群组。

    图片来源:受访者图片来源:受访者

      经过多方交流后,李同学发现自己的经历并非个案,于是与有相关遭遇的学生建立了维权取暖群。据记者了解,目前群内人员达330多名。

      多名应届生反映,在飞书群被迫解散后,他们甚至被HR单方面删除了社交平台联系方式。此后几天,陆续有不少学生收到亚信安全要求解约的通知。

      6月9日,李同学也收到亚信安全的电话通知,对方要求其由产研相关岗位调到销售岗,并需要重新面试,否则便要求解约。

      李同学表示:“如果公司不想录用,可以在销售面试环节就卡掉面试者,我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妥当。并且,6月份才开始通知解约,会让应届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与困难”。

      记者了解到,有部分校招生在收到亚信安全解约通知后,便投了40多份简历,但基本石沉大海。李同学感慨道,“好不容易有两个回复的,结果公司只要2023届的应届生,我们是2022届的,依旧没有机会”。

      记者在维权取暖群中观察发现,不少学生已经在公司附近租了房,被亚信安全解约的同时还面临房租违约金的压力。对此,正如李同学所说,部分被解约的学生得到公司3000元违约金的承诺,而部分学生则没有收到类似通知。

    图片来源:群内聊天记录图片来源:群内聊天记录

      律师:企业至少要赔偿当事人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

      根据李同学向记者提供的协议条款,可解除本协议的情形涉及到甲方的部分为“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但对于其他解约情形并未有进一步的补充条款及各方承担责任的明确规定。

      对此,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阳一鹏向记者表示,校招生一般会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三方协议属于签订劳动合同的预约合同,受民法典的保护,因“预约合同”系为达成本约而制订,虽预约合同系独立的合同,合法、有效的预约合同亦应被当事人所遵守,故违反预约合同,赔偿范围包括缔约过程中的费用和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对于上述所指出的3000元违约金说辞的处理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欧阳一鹏进一步指出,企业违反预约合同,应当赔偿当事人的信赖利益损失。信赖利益损失的范围包括缔约过程中的费用,还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出订立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或应当预见的违约损失。

      因此,企业至少要赔偿当事人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例如失业待岗过程中的收入损失、差旅费、住宿费、为履行合同做准备所支出的费用等损失,还可要求赔偿合同履行后预期利益的损失。

      在欧阳一鹏看来,校招所签订的《三方协议》对校招生一方的保护力度远远弱于《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力度,造成企业违法低。

      因此他建议,当遇到企业毁约校招的情况,毕业生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及时联系企业方,确定对方是否继续履行合同,不能履行合同确认责任方是谁并固定证据。第二、及时寻求所在学校的帮助,要求学校对企业方进行及时的跟进督促纠正其不正当行为。第三、及时固定对方毁约证据的保存、相关的通知聊天记录,利用公民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途径共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了解和观察,近日已发生多起有关企业毁约应届生的事件。根据新浪微热点,近7天内,从热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毁约应届生”的热度在6月10日17时达到了15.68的峰值,而与之相关的全部信息中, 提及频次最高的词语依次为毁约、裁员和企业。

     来源:新浪微热点来源:新浪微热点

      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张翔认为,毁约事件会让亚信安全的声誉信用下降,以后毕业生找工作时可能会避免选择,对亚信安全带来人才损失。然而由于企业毁约成本不高,甚至是零成本,这种市场化行为可能还是常态。

      股价较高点缩水四成,上市首季度亏损7825万元

      作为一家网络安全企业,亚信安全于2022年2月9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30.51元/股,公司股票代码为688225。上市首日,亚信安全最高触及41.55元/股,最终收涨27.5%,总市值超155亿元。

      回顾亚信安全上市至今的股价表现,可谓“上市即巅峰”。在上市首日大涨后,其股价便震荡下行,最低曾跌至18.32元/股的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6月2日、6月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存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6月7日,亚信安全发布了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同时其指出,经公司自查,公司近期日常经营情况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正常推进,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截至6月10日收盘,亚信安全股价报收22.47元/股,最新市值约89.88亿元,较最高值缩水超四成。

      与此同时,从业绩来看,亚信安全上市首季度的业绩表现也并不亮眼。

      根据亚信安全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9.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则达7825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为113万元,亏损扩大6824%。

      4月29日,亚信安全发布了关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公告。根据公告,调整后的组织架构包含营销与服务平台、客户成功平台、战略与市场平台等八个部分。这也侧面证实了6月亚信安全关于“对部分产品及服务的规模和方向进了调整”的说辞。

      张翔指出,市场变化快的大背景下,企业内部的岗位和需求也会随之变化,而校招一般是提前签约,当岗位取消后便可能出现毁约情况。亚信安全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同时处于亏损状态,面临用人成本的问题。

      他认为,对校招生来说,若调换工作岗位也面临损失,因为岗位取消了以后,以前的知识储备也用不上,是知识的一种浪费。


    ]]>
    大热IP回归!《鱿鱼游戏》第二季已官宣 奈飞能否借此翻身?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6月13日讯(编辑 刘蕊)美东时间周日,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公司宣布,此前全球大热的《鱿鱼游戏》的第二季将回归。

      奈飞在推特上官宣了这一消息,随后《鱿鱼游戏》编剧、导演和制片人黄东赫年在致粉丝信中写道:“我们花了12年的时间才把《鱿鱼游戏》第一季带到了现实中,而它花了12天就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Netflix系列剧。作为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我们向全世界的粉丝们发出了巨大的呼声,感谢你们观看和喜爱我们的节目......再一次加入我们,迎接全新的一季。"

      《鱿鱼游戏》第一部于2021年9月上映,并一跃成为全球热度最高的电视剧。在上线的前28天内,该部电视剧收获了全球1.11亿观看量,荣登奈飞历史观看数第一的位置。

      由于《鱿鱼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奈飞在去年第四季度股价一度大涨,并在11月中旬升破700美元,创下该股票的历史新高。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环境下美股成长股受挫,加之奈飞付费用户增长乏力(甚至在第一季度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华尔街投行纷纷下调奈飞评级,奈飞股价也快速下滑,经历了“膝盖斩”。截止上周五,奈飞股价今年年初至今已经累计创下69%的跌幅。

    奈飞过去五年股价走势奈飞过去五年股价走势

      今年4月,奈飞报告了其10年来的首次用户下降,随后很快就宣布了裁员。为了节省开支,奈飞的制作预算也几乎全面收紧,这可能会给《鱿鱼游戏》第二部的制造带来一些困扰。

      Netflix没有透露新一季的播出时间。而此前《鱿鱼游戏》导演黄东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预计《鱿鱼游戏》的下一季将在2023年底或2024年推出。

      此次《鱿鱼游戏》第二部的回归,会否成为奈飞翻身的契机?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
    新东方直播销售额暴增40倍 双语直播能否拯救新东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6月10日,东方甄选直播间,自黑撞脸“兵马俑”、号称8年教过50万学生的英语老师董宇辉介绍五常大米时加入了英文介绍,开启了双语带货模式。

    数据显示,6月11日,东方甄选直播18小时17分钟,预估销售额达1992.17万元,相比开播之初增长了40倍,最高在线人数8.86万。

    2021年12月28日,新东方宣布成立“东方甄选”,进军直播带货。东方甄选直播间刚起步时,俞敏洪数次在直播中坦言,卖的东西确实价格比较贵,所以在近两个月的直播中,东方甄选累计销售额仅454.76万元。而此番新东方在发挥自己“本家”的优势,开启双语直播模式后,是否能够拯救新东方?(财经网科技)


    ]]>
    港股新东方在线涨幅扩大至100% 俞敏洪日前称已组建“新东方直播间”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6月13日电,港股新东方在线涨幅扩大至100%,俞敏洪日前称已组建“新东方直播间”队伍专门推广教育产品。

    ]]>
    俞敏洪退出教育平台平行国股东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6氪获悉,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平行国关联公司平行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俞敏洪退出,新增股东顾显灏。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张雅芹,注册资本125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教育咨询(不含出国留学咨询及中介服务)等。据悉,平行国是一个针对6-15岁中国孩子的创新性国际素质教育平台。


    ]]>
    苹果iPhone 14自动对焦前摄供应商曝光,郭明錤称“赢家为玉晶光、高伟电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IT之家6月13日消息,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今日上午在推特发文,称iPhone14系列的前置摄像头将升级为AF自动对焦,并曝光了前置摄像头的供应商。

      郭明錤表示,iPhone14的前置相机将升级为AF(目前为固定焦距),自拍和影像性能显著提升。关键的硬件升级还包括增加VCM和升级到6P镜头(目前为5P)。

      据爆料,iPhone14的前置镜头升级为AF的赢家是玉晶光和高伟电子。

      玉晶光是前置AF相机的6P镜头主要供应商,ASP比现有的5P高约20%。

      立讯精密集团旗下的CCM供应商高伟电子可以受益于CCM和VCM的垂直整合(立讯精密是前置摄像头的新VCM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郭明錤称玉晶光在iPhone14总镜头供应比例高于大立光,这是玉晶光新iPhone镜头订单比重首次超过大立光。

      而受益于iPhone的后置摄像头订单,高伟电子在未来几年比同业有更多的增长空间。立讯精密是新的VCM供应商,但鉴于其庞大的业务规模,VCM对其销售额/EPS的贡献应该有限。

      IT之家了解到,郭明錤总结称,iPhone14前置自动对焦镜头的供应商包括:

      CIS:索尼

      镜头:玉晶光和大立光

      VCM:Alps和立讯精密

      CCM:LGInnotek和高伟电子


    ]]>
    极兔速递一网点被曝拖欠员工工资30多万,官方回应将尽快解决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6月12日晚间,“极兔速递被曝拖欠快递员工资”一事冲上微博热搜。6月13日,极兔速递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极兔代理区已经介入,会尽快妥善解决欠薪及快件积压。

      据媒体此前报道,江苏常州极兔快递武进湖塘镇网点快递员反映被拖欠工资30多万,十几个快递员睡在地上。有快递员抱着自己11个月大的孩子来要工资等到半夜,联系不上站点老板。

      报道称,该片区快递业务停滞,大量快递积压在快递点,寄送来的物品无法派送。目前,该站点老板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由于拖欠工资,快递无人配送,极兔速递想要拉走网点挤压的货物,快递员称,“我们现在就不让他拉,我们快递员现在吃住都在这个地上,等着他们给我们钱。”同时也有很多客户来找快递,其中包括奶粉、生鲜等,其中生鲜已经发臭。

    视频截图视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极兔速递于2015年8月诞生印尼,由OPPO印尼业务高管李杰创办,4年时间便发展成为东南亚头部快递公司。2020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拼多多是极兔速递的主要客户之一。极兔官网显示,极兔速递的快递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11个国家,覆盖全球超过20亿人口。

      快速发展的极兔速递也受到资本青睐。仅2021年,极兔速递便完成了三轮融资:2021年4月,极兔速递获得了一笔18亿美元的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5.8亿美元,红杉资本和高瓴跟投;2021年8月完成一笔计划额度2.5亿美元的融资;2021年11月,极兔速递又完成了17.35亿美元C1轮融资。经历三轮融资后,极兔的估值接近200亿美元,约合1260亿元人民币,成为菜鸟网络外,第二个估值超过千亿的物流公司。

      2021年10月底又宣布收购中国的百世快递业务,务量突破2500万单每天。据华创证券测算,极兔速递与百世快递整合完成后,日均订单量将达到4000万~5000万,在中国快递市场拿下15.4%的市场份额。(e公司)


    ]]>
    极空间私有云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产品服务全面升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私有云品牌极空间宣布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资方为挑战者创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技术研发、加快产品升级迭代、拓展新业务领域,加强供应链能力和布局,同时,面对新老用户,启动了“整机质保2年”的服务全面升级方案。

    极空间是全球为数不多专注于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软件和智能硬件整体存储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极空间秉持用工业级的技术产品品质和安全保障,提供消费品级的用户体验。

    过去两年,极空间私有云在NAS领域表现出了极强的增长潜力,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极空间把NAS产品从复杂的技术极客工具变成让非专业用户也可以简单上手的家庭数码产品,让更多有存储、备份、影音等需求的用户可以便捷的享受极空间带来的良好体验,先进的产品理念和优秀的产品品质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今年618期间,极空间开门红首日全网销售额破800万,同比增长712%,已超去年双十一全月销售额,成绩斐然。

    这也意味着,极空间私有云已经从“私有云行业破局者”稳步成长为“一线私有云品牌”,成为中国硬核科技产品中的新锐代表。

    在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下,数据存储需求不止在企业办公领域爆发,个人与家庭同样面临数据激增带来的存储困扰。一方面,照片、邮件、视频、私人文档等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家庭的刚需,家庭数据资产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需要隐私保护、安全、可靠、易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案。另一方面,区块链、元宇宙和NFT等新兴领域对数据量化存储与数据资产存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现阶段硬盘、网盘、U盘等存储设备难以满足的,搭建高私密性、高可靠性、高易用性的私有云作为全新的数据存储载体成为了迫切需求。数据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私有云市场进入快速上升周期。作为一家硬核科技企业,极空间在中国私有云市场的发展被广泛看好,而中国私有云行业的这种快速发展也为极空间的未来注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为极空间创始人及CEO的袁斌,曾任爱奇艺技术产品副总裁,乐视首席技术官,作为爱奇艺视频、乐视电视、乐视手机的开创者之一,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互联网软件与智能硬件技术的整合领域。袁斌表示:“未来极空间将始终秉承以硬核技术和产品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致力打造更易用、更好用更强大、更安全的私有云产品,让私有云像电视机、空调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彻底解决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

    挑战者创投是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在2014年创办,“中华有为、挑战巨头、投资好产品、相信年轻人”是挑战者创投的核心理念。据统计,挑战者创投与元气森林在新消费领域已进行了上百笔投资,其中不乏个性鲜明的中国新锐品牌。近年来,挑战者创投成功孵化了元气森林,并先后投资了拉面说、王小卤、kiskis等几十家新老消费品公司,以及老虎证券、沐瞳科技、家乡互动等多家科技领域初创企业。从挑战者创投的投资习惯和商业逻辑中可以看出,他们更青睐于新技术、新消费以及年轻化的品牌,更关注创业品牌的生命力。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陈宏宇表示:“我们既是极空间的投资人,也是极空间的用户,这个赛道缺乏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好产品,更缺乏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创新公司,这是我们对极空间的基本投资逻辑。作为新锐科技品牌,极空间的产品逻辑与传统NAS差别很大,传统的NAS产品普遍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CPU等硬件更新缓慢,市场缺乏针对用户需求的改善和创新动力。而极空间不仅迎合了当下的市场需求,也在软件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上面做了巨大改善,我们很认可且看好极空间团队在该领域的战略眼光、技术储备以及商业落地能力。”

    与此同时,极空间还正式对外宣布:即日起,极空间私有云将服务升级为远超行业标准的整机2年质保,而且,无论已经、还是即将加入极空间大家庭的极友们均可享受到这一超值服务。此举的意义,不仅是对创业初期就对极空间予以支持的老用户的致谢和回馈,也是对新用户更好的服务承诺。虽然是初创品牌,但只有心怀用户,才能走的更远,敢于承诺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质保标准,更是源自对极空间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


    ]]>
    博睿数据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引领IT运维市场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1年,APM(应用性能管理)技术的领导厂商博睿数据推出数据链DNA,包括用户数字体验管理(DEM)、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NPMD)、应用性能管理(APM),在智能运维领域掀起了一轮技术革新风暴。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当时断言,过去20年里都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现在到了转变思路的时候了。

    一年之后,2022年博睿数据更大的战略横空出世,带着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出现在媒体和客户面前。

    在2021年的数据链DNA阐述里,有一块非常重要的的模块博睿数据隐而不发,这就是核心的AI部分。2022年,博睿数据投入了公司70%的研发资源,构建了ONE平台,这也是博睿数据上市之后最大的一个战略发布。

    该平台旨在建立一体化、智能化、面向业务与用户体验的统一运维平台,助力企业提高数字化体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升级。同时,这也是业界第一个将所有运维监控需求“All in ONE”的统一平台。

    ONE平台推出的背景和逻辑

    在博睿数据COO吴静涛看来,当前行业面临三个挑战。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首先,金融行业从之前互联网金融火热的To C业务已经转向以支持三农、支持“双碳”为主导的To B、To VIP用户的新的业务模型中来。以前To C业务,服务出现小的瑕疵不影响整体业务。但是以To B、To VIP业务为主时,一个单一用户的投诉可能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对实时数据做关联、做缝合?这是一个大的挑战所在。

    “十四五”时期国产化加速,从信创来看,全部变成国产化的平台之后,会出现非常多的性能、稳定性方面的挑战,这时候如何能够打通“云管边端”去做管理、去做新的IT运维,非常核心和重要。这是从客户的业务层面出发的挑战。

    其次,IT架构层面上,手机银行、智能终端,后台基本开始进入云计算时代,当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转向新的微服务架构,对于银行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那么到底如何去做从传统数据中心到私有云、从公有云到混合云,从云原生到API,微服务架构怎么去做统一治理,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再次疫情影响颠覆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数据中心不是为疫情设计的,当人工能力并不足以做跨部门的协同,以新的云原生、无服务器为主导的业务模型、架构模型时,运维体系如何构建?从传统的数据中心运维,到网络、主机、开放平台、应用运维、云的运维;以及升级到AI、机器学习,对客户而言都会面临难以操控的运维难题,如何解决?据艾瑞的调研,IT运维有2000多个体系要走向智能化。

    基于此,博睿数据在“数据链DNA”基础之上提出了“数据链DNA+”的战略理念升级,其依托的基础则是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ONE。

    透过ONE平台,从数据分类,到全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再到从代码到用户的“数据融合”,继而把所有监控运维的工具打通在一起,进而利用AIOps为企业的业务赋能。

    ONE平台最大的核心价值

    吴静涛表示,“帮助客户走出数据中心,打通云管边端,通过代码到客户的全数据链DNA采集能力,和ONE平台的大数据/AI能力,实现传统的产品工具到平台+架构的转型,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运维体系”。ONE平台在这次发布过程中,是最主要角色之所在。

    有了数据链DNA+ONE平台之后,能够帮助客户把IT从成本中心转型成业务运维中心,从监控中心转向到应用运维的Command Center(管理中心)。实现IT运营、用户运营、业务运营融合。

    构建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逻辑,战略以用户为中心,去构建新的一套平台。新老平台融合,ONE平台不仅支持公有云,也支持私有云和云原生环境,做到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

    免学习、几乎零代码的体系,带来一致性体验,一致的界面,而且数据关联之后所有IT自动化的根因分析、智能警报、范围控制,这些都是ONE平台全新能力的建设。 

    AI能力与未来的商业化战略

    针对于199IT关于博睿数据AI团队的现状及能力的提问,博睿数据CTO孟曦东表示,博睿数据有一个类似叫“底座”的部门,现在叫“数智产品研发部”,它主要是负责大数据各类型的引擎以及AI的算法实现,这个部门的研发属于相对独立,看不到具体产品的界面,但是给ONE或原有各类型产品提供引擎。

    博睿数据CTO孟曦东

    孟曦东强调,“博睿数据的数智团队,既有博睿数据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也有新加入的各大科技公司的技术大拿。博睿数据希望把自己的底座技术做得更扎实一点,而不是用现在互联网世界里通行的开源组件。因为开源的大数据引擎方案,到一定场景时都会有它的短板,同时还有性能的要求。比如,博睿数据有很多金融类型的客户,他们需要做私有化实施,对组件、对资源占用的评估是比较苛刻的,对资源及日常的性能开销都有严格的要求,博睿数据不希望用大量服务器堆叠去做分布式的高性能。”

    为了适应不同种类的诉求,博睿数据需要有完全自主可控的底座来支持上层业务应用的发展。目前博睿数据正在不断夯实这个底座,比如博睿数据的Swift AI算法中台通过了信通院AIOps异常检测的评估。

    当199IT提及博睿数据ONE平台未来的商业化策略时,吴静涛表示,ONE平台在开发之初就有二十多家大客户有业务意向。但博睿数据ONE平台整体策略并不是实现最大的商业利润为出发点,而是希望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使用起来,从ONE平台获得智能运维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吴静涛认为,“一体化智能可观测ONE平台的发布是博睿数据引领整体IT运维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博睿数据的整体战略正式进入了数据链DNA+的时代。”

    从与阿里云选择博睿数据合作云拨测产品、到国内APM领域首家通过CMMI5级评估、加大信创合作,与麒麟、统信、中科方德完成兼容性认证,博睿数据获得越来越多行业伙伴的认可,虽然智能运维行业仍有长的路,博睿数据通过自主研发夯实了前行的坚实基础。


    ]]>
    推特:并购交易投票表决预计在7月底进行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6月9日凌晨消息,推特首席律师在内部会议中告诉员工,一旦美国证交会批准委托投票书,公司将对马斯克并购推特交易投票表决,预计股东可能在7月底、8月初进行投票,公司支持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和计算垃圾邮件的方法。推特对员工表示,当马斯克完成收购推特的交易之后,推特员工的远程办公模式不再受到保护。

    推特CFO在内部会议中告诉员工,最近员工流失率有所上升,公司正在加强对虚假账户、加密垃圾邮件的防御工作,并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团队的沟通“将继续保持建设性”。


    ]]>
    百世集团第一季度营收18亿元 净亏损同比扩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6月9日早间消息,百世集团(NYSE:BEST)今日公布了该公司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百世集团第一季度营收为人民币18.026亿元(约合2.8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7.836亿元相比下降35.2%;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799亿元(约合599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912亿元,同比有所扩大;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百世集团第一季度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亏损为人民币3.592亿元(约合567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697亿元。(新浪科技 唐风)

    ]]>
    腾讯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 升至100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作者: 亓宁

      [ 6月1日,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0亿元增资至100亿元。这是其自2020年以来第4次增资。 ]

      头部小贷公司继续增资,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近日引起业内关注。

      企查查信息显示,6月1日,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从50亿元增资至100亿元。这是其自2020年以来第4次增资,增资完成后跃升至网络小贷行业第二位。

      综合业内人士看法,近年来小贷公司掀起的“增资潮”主要与合规要求和业务拓展有关,尤其2020年小贷新规征求意见以来,多家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增资满足跨区域经营要求和杠杆率约束。董希淼认为,随着业务规模扩张,财付通小贷等有动力进一步通过增资满足杠杆率要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对行业前景的看好。此外,监管的规范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小微金融生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微信版花呗服务主体增资

      记者注意到,在腾讯几大重要金融理财业务中,微信线上信用借贷产品微粒贷由微众银行提供服务,财付通小贷则是“微信分付”业务的服务主体。“微信分付”类似蚂蚁花呗,2020年3月开启测试,符合条件的用户开通后可使用分付额度进行消费且支持分期,已用额度按日计收利息,可以随时还任意金额。

      不过据腾讯官方介绍,目前分付仍处于测试阶段,能否开通需要系统评估,不可人为干预。有网友表示,用户需要钱包支付分达到900分以上才有开通权限,这一功能与蚂蚁芝麻信用分类似,可综合评估用户的信用分值。

      公开资料显示,财付通小贷成立于2013年10月,由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100%控股,法定代表人为杜西库,主营业务为小额贷款。相比在微众银行仅持股30%,腾讯在财付通小贷中的话语权更大。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来,财付通小贷曾连续3次增资,注册资本从3亿元先后增至10亿元、25亿元、50亿元。

      事实上,最近两年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增资动作不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2020年11月出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有关。作为当年9月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的细化和补充,《暂行办法》对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提出了新要求: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需一次性实缴,其中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应不低于50亿元。

      截至目前,已经有蚂蚁、腾讯、美团、京东、度小满、苏宁、360数科、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对旗下小贷机构增资至50亿元以上,其中蚂蚁小微小贷注册资本早在2019年就已达到120亿元。今年以来,360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从30亿元增至50亿元,深圳中融小额小贷(字节跳动)则从50亿元增资至90亿元。

      进一步满足杠杆率要求

      但除了满足跨区域要求,小贷公司扩大业务规模还面临多重约束。根据《暂行办法》,网络小贷在与金融机构的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以此约束小贷公司通过联合贷款过快扩张。

      另一个较为关键的限制是杠杆率。《暂行办法》规定,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资产证券化、发债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包括财付通小贷在内的头部小贷公司,在满足50亿元跨区域经营资本门槛之后继续增资,多数是出于杠杆率的合规要求。董希淼认为,虽然《暂行办法》尚未正式落地,但随着业务规模扩张,财付通小贷等公司有动力进一步通过增资满足杠杆率要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其看好未来的行业前景。

      此次增资后,财付通小贷的注册资本将仅次于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公司。对于此次增资的具体原因,记者已发函至腾讯公关部门进行求证问询,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早在去年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腾讯等13家开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时就提出,要推动小贷和消费金融公司持牌经营、合规展业,叠加蚂蚁集团整改“花呗”“借呗”过程中将小贷业务全部转移至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业内一度预测,未来小贷业务的开展模式或将逐渐转变,行业格局面临重塑。

      但董希淼认为,随着监管不断规范,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作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小微金融生态。据记者了解,近期在资金充裕且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背景下,银行与小贷平台的合作意愿有所增强。

      目前除了《暂行办法》,去年末出台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使得小贷公司面临合规挑战。文件提到,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以默认开通、一键开通等方式销售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453家,贷款余额9415亿元,同比增加550亿元,也是自2018年出现下滑后首次回升。不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减少至6232家,贷款余额9330亿元相比年初减少85亿元。同时,小贷公司的区域分化进一步凸显,尤其重庆地区小贷余额占比已经接近28%。


    ]]>
    工人日报:别让电商预售成为侵权“预谋”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预售制已成为一种电商“新玩法”。然而现实中,有些商家拖延发货、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甚至单方面撤单、不接受退换货。有些商家打着预售幌子,实为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把预售制“玩坏了”。法律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应发布合规指引,平台也要守土有责。

      “618”未至,电商预售大幕已拉开。烦琐规则之下,消费者还在苦等发货。记者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预售商品种类的边界在逐渐扩展,发货时间也从最初的10天变成30天乃至45天。

      作为一种“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有不少网友吐槽,一些预售制操作“越来越看不懂”。从隐瞒预售事实到设定“霸王条款”,再到推迟发货甚至直接撤单,种种乱象层出不穷。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强化刚性约束,针对预售商品种类、发货期限等问题制定统一规范,并责成平台自查自纠,不让预售成为侵权“预谋”。

      超长预售变“空头支票”

      “‘618’都要到了,‘双11’买的东西还没发货。”“以前电商都是以‘快’为噱头,怎么现在开始‘比慢’了?”……

      在某社交平台上,网友创建了一个“讨厌预售”的话题,阅读量已过千万。在“万物皆可预售”的当下,网友晒出的预售商品甚至包括电池、泡面、猫粮等,引来吐槽。

      90后岳琳有近十年网购经验,她记得预售制起初只针对定制款衣物等特殊商品,而现在几乎已经无所不包。随着这股风越刮越猛,原本几天就能到的商品,现在至少要等半个月。

      岳琳自己就刚经历了一次糟心的预售。“我4月10日下单了一件小西服,商品页并未标注预售,谁知付款后客服突然表示,发货需等待30天。”翘首以盼一个月之后,她却等来了“工厂出货延迟,还要等10天”的消息。

      “商家不想压货我理解,但预售也不能毫无底线,就这么一拖再拖,衣服即便收到也过季了。”岳琳说。

      除了不告知预售、随意更改发货日期,还有商家单方面撤单。

      此前,楚婷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预售15天的面霜。到了约定的发货时间,商家称“原料缺货,无法生产”,要求她申请退款。“面霜是全款预售,售价600多元,每月成交量约200单,这相当于一笔短期无息贷款,我都怀疑商家是在利用时间差牟利。”楚婷质疑说。

      不退预付金、不能退换货、不接受中差评……一系列“霸王条款”也让消费者直呼上当。

      一场网红直播中,宝妈茜茜看中了一条裙子,并在主播的话术引导下果断订购。裙子的预售期是两周,她很快意识到这是一次“冲动消费”,联系客服想退掉预付金遭到拒绝。

      裙子到货后,茜茜发现明显货不对板,她决定退货。结果客服发来购买页面截图,一行极小的字写着“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从此茜茜看到“预售”便绕道走,“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商家不能借预售转嫁风险

      商家为何如此青睐预售?这是一种无奈之举,还是规避风险的投机行为?

      “电商服装同质化严重,如果不试‘水温’就盲目备货,到时候全压在仓库里,上新一次赔一次。”一家女装店主理人刘阿杜告诉记者,借由预售可以提前测试市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按需向工厂下单,从而将仓储成本降到最低,消费者也能因此享受到一定优惠。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网红店铺“一点风险都不想担”,“双赢”恐变“双输”。

      比如,考虑到退货率较高,有的商家预售100件,但只生产70件,通过设置超长预售期,把前一批顾客的退货补单发给下一批顾客。还有商家发现预售数据不佳,便编造理由单方面撤单,让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更有甚者,连样品都没有,挂出一张效果图就搞起了预售……

      江苏省消保委近日发文称,一些搞超长预售的商家表面上进行了告知,并无不妥,但实际上利用经营优势地位,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实质上的不公平经营行为。

      北京拙朴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谢燕平分析认为,消费者在订购预售商品时,即已与商家达成网络购物合同,商家应当按照约定如期发货,反复更改发货日期、无故取消订单都属于违约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需为此承担退款、退还预付款并且支付利息、合理费用等法律责任。

      4月28日,中消协也点名超长预售。对于部分商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条款,中消协援引相关法规称,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预售不能凌驾于消费者合法权益之上,商家理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说。

      相关规则亟待进一步明确

      “网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法律带来诸多挑战。”谢燕平说,“在预售模式下,目前只有商品房预售规则趋于完善,在普通商品领域,尤其是针对网络交易形式,法律并未做出明确限定。”

      谢燕平表示,监管部门应发布合规指引,明确预售商品的种类要求,并根据商品类别,对预售期限做出限制性规定;加强对平台和商家的监督,重点打击“隐瞒预售”“强制退款”“货不对板”等钻空子行为,通过信用档案、黑名单等方式对商家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违法失信成本,也为消费者选择提供参考。

      记者发现,对于预售中的“猫腻”,一些平台已出台相关制约措施。

      “规制预售行为,平台守土有责。”刘晓春认为,电商平台应当依规完善预售机制,在信息披露方面形成统一规范,要求商家明确标注预售商品的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和方式、售后服务、风险提示等内容,并强化上架审核,过滤掉超出合理预售期限的商品。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向记者表示,平台首先要确保用户评价能正常发挥作用,这对商家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约束。此外,应提供更便捷的投诉和纠纷解决通道,为消费者提供有力支撑,假使商家明显利用预售来欺诈,平台有义务协助消费者维权。

      薛军建议,消费者交易前要弄清预售规则,与商家明确约定各自权责,如果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保留凭证进行维权。对商家来说,口碑的建立终究要靠消费者的信赖,商品虽可预售,但品质和服务切莫缩水。


    ]]>
    暴雪手游《暗黑:不朽》被指又肝又氪 玩家只给0.7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经过4年的开发,暴雪首款手游《暗黑破坏神:不朽》终于在本月初上市了,国内的玩家要等到6月23日才能体验,不过在此之前可以看看海外的评价,《暗黑破坏神:不朽》的评价已经两极分化,玩家给的评分只有0.7分了。

    前几天《暗黑破坏神:不朽》评分解禁,媒体及评论家几乎一致好评,夸奖暴雪将暗黑游戏与移动平台结合起来,Android Central网站甚至给出了几乎完美无瑕的超高好评。

    最终,M站上的媒体评分均分达到81分,可以说好评如潮了。

    然而评论家们的好评是一回事,玩家们自己的真实评价又是一回事了,M站上的用户均分只有0.7,几乎创下了暴雪游戏的新低,也就比魔兽争霸重制版的0.4分好一点,这个评价显然不让人满意。

    玩家的评分这么低,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一点不难猜,那就是手游的氪金,《暗黑破坏神:不朽》不仅要刷刷刷,而且氪金设计的也很巧妙,从玩家的反馈来看,光是升级全身装备的6颗宝石,门票钱加起来就要5万元了。

    至于完整的氪金,海外玩家计算的结果是超过11万美元,约合70万元了。

    暴雪之前强调《暗黑破坏神:不朽》游戏没有氪金也可以玩,核心的体验依然需要玩家去自己上,不是花钱就能买的,但是从网友的反馈来看,0氪玩法不说能不能玩下去,体验显然好不了,之前就有媒体评价《暗黑破坏神:不朽》就好像是不断让你氪金充值的游戏。



    ]]>
    高途第一季度营收7.25亿元 同比下滑62.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北京时间6月6日下午消息,高途(NYSE:GOTU,前“跟谁学”)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高途第一季度净营收为7.246亿元,与2021年第一季度的19.403亿元相比下滑62.7%;净利润为537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259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925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3.294亿元。

      第一季度业绩:

      净营收

      净营收为7.246亿元,与2021年第一季度的19.403亿元相比下滑62.7%。

      营收成本

      营收成本为2.129亿元,与2021年第一季度的5.715亿元相比下滑62.7%。

      毛利润

      毛利润为5.117亿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13.688亿元。毛利率为70.6%,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70.5%。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毛利润为5.300亿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13.936亿元。毛利率为73.1%,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71.8%。

      运营开支

    广告

      运营开支为4.864亿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28.714亿元。其中,研发开支为1.233亿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为3.651亿元。

      运营亏损

      运营利润为253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为15.026亿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利润为641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的运营亏损为14.061亿元。

      净利润

      净利润为537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259亿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9250万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3.294亿元。

      截至2022年3月31日,高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合计为32.067亿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36.711亿元。

      业绩展望:

      高途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总净营收将达到4.38亿元至4.58亿元,同比下滑79%至80%。


    ]]>
    高瓴入股 主打苹果配件一年盈利2亿多 绿联科技冲击创业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6月6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近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递交的创业板上市招股书获受理,拟募资15.04亿元,华泰联合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资料显示,绿联科技从深圳华强北起家。2009年,公司创始人张清森凭借其在外贸行业的经验,为外国客户做数据线生产代工,但深圳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他逐渐从线下柜台业务转向线上电商。

      十年前,绿联科技成立。随着线上业务的拓展,从天猫到亚马逊再到京东、速卖通、Lazada、Shopee,公司产品覆盖了大部分主流电商平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线上营收占比分别为82.42%、82.35%、78.14%。

      通过推出适合国内消费市场的数据线、拒绝低质量价格战,绿联科技主要3C配件产品,如数据线、充电器、无线鼠标、读卡器等,逐渐在业内和消费者中积累下一定的品牌口碑。

      同时,公司2021年海外营收占比也稳定在46%上下,除国内市场,美国也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年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数据上,公司近三年营收平均增速达29.8%,表现十分出色。

      但另一头,绿联科技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2.87亿元和2.76亿元。显然,公司利润增速并没有营收快,存在“增收不增利”的风险。

      绿联科技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因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员工人数显著增长且部分岗位薪酬水平提高,2021年相关采购材料成本上涨,以及2021年研发投入迅速增加等。

      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经营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供应商采购占比较大、研发投入较低、每年电商平台服务费和推广费水涨船高等。

      具体而言,外协工厂可根据公司的开发需求进行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公司可直接将成品上市销售,而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2021年,绿联科技外协生产产品数量比例达78.28%,相较于2019年占比有所上升,对应的自主生比例则呈现下降态势。

      尽管依靠深圳厂商强大的生产能力,足以支撑公司营收的增长以及每年数码产品的更新迭代。但大比例依赖外部生产,且大多数深圳厂商扎堆于特定工业园区,若供应商无法及时交货或停工,必将对绿联科技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3C数码配件所需的核心技术难度不高,仅款式设计更迭较为频繁。天眼查数据显示,绿联科技外观专利477件,占比75.36%;而技术研发要求较高的发明专利仅25件,占比3.95%。

      表现在公司研发费用上,2021年经过超6000万元的紧急追加投入,绿联科技的投入比例仅4.54%。虽然低于同类上市5%的平均标准,但对比其在华强北仅投入2%的同行而言,已明显领先。

      随着绿联科技不断拓展线上渠道,截至2021年,公司平台运营费用投入达2.33亿元,推广费用达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较快,合计是研发费用的近3倍。

      受数码配件更新快的行业特性影响,财报显示,绿联科技存货占公司流动资产比例达51.45%。高周转支撑着整个公司的营收增长,绿联科技很难将平台运营、推广支出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却对“卖数据线”的绿联科技十分看好。

      2021年6月,在市场传出绿联科技上市消息之初,高瓴就找到了他们。招股书股东变化情况显示,高瓴成立高瓴锡恒第一次入股绿联科技,以3亿元认购公司5.48%的股份。同年7月,高瓴再次追加了2.5亿元投资。

      最终,高瓴持股比例达到9.374%,位列绿联科技第四大股东。

      而在高瓴入股的过程中,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青森和副董事长陈俊灵已借此套现3亿元。在2019年至2021年间,公司还曾安排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为3.2亿元,分红对象主要为张青森、陈俊灵以及员工股权激励基金绿联咨询、绿联和顺。


    ]]>
    天穹元宇宙数字藏品平台被传跑路,公司回应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网传天穹元宇宙数字藏品平台发布最后的公告,称其因经营不善跑路,并将用户称为韭菜。

      随后,天穹数藏回应称平台运行正常,目前正在测试新版本功能以及优化。对于恶意造谣及PS的始作俑者正追查出处。

      (财经网科技)


    ]]>
    消息称三星电子第2季采购面板订单大砍3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6月6日电,业界传出,全球电视龙头大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第2季采购面板订单大砍3成,约莫从1300万片降至900万片,同时也带动其他电视品牌厂有不同程度的砍单,让面板降价难以抵挡。 (台湾电子时报)

    ]]>
    罗永浩回应被恢复执行2900万:这笔债务已经支付完了,法院恢复执行是为了结案程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6月6日下午消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罗永浩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2)京01执恢87号,执行标的为14585665元,案由罗永浩与青岛金石灏汭投资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案;案号(2022)京01执恢88号,执行标的14585665元,案由罗永浩与浙江海宁嘉慧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纠纷案。两条执行标的合计超2900万元,执行法院均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对此,罗永浩官方微博回应表示,“这笔债务已经支付完了,法院恢复执行是为了结案程序。每还一笔钱,都会害得亲友们担心一次…”


    ]]>
    蚂蚁集团星熠银行在新加坡开业,专注东南亚服务中小企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国是直通车

      记者/夏宾

      作为新加坡首批获批的数字银行之一,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ANEXT Bank星熠数字银行6日在新加坡开业,将专注服务注册地在新加坡的本地和东南亚区域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从事跨境贸易的企业,为其提供创新、安全的多种数字金融服务,助力其数字化升级与全球化发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蒂(Sopnendu Mohanty)说,这标志着新加坡银行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数字银行带来的新服务、新功能,可以激活新加坡银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我们预计数字银行将与现有银行一起蓬勃发展,并提供和提升优质金融服务的标准,助力新加坡的金融业更好地支持区域增长。”


    ]]>
    疫情下被涨10%房租,提出搬走,又称有折扣!谁在逆市加价……房东?自如?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丨卢扬 实习记者 孙永志

      居家一个月,全民抗疫、政府免租、开源节流的同时,包括徐辉在内的多位网友却收到了房租上涨的通知。他们租住的自如公寓在续约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情况,涨价幅度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不少租客反映管家给出的理由都是要给房东多补钱,公司系统设置了10%的涨幅。然而房东端却没有更多的信息显示,10%的涨幅落入了房东的口袋。

      疫情刚缓,市场尚待复苏,究竟是迫于房东的压力涨价,还是平台有别的考虑,究竟是谁在疫情下逆市涨房租?为什么提出来的涨幅还能通过降价的方式砍掉?10%的设置又真的能够获得市场支持、符合监管红线吗?

      涨幅10%是“系统设置”

      租客要走又给折扣?

      公开资料显示,自如是一家提供高品质居住产品与生活服务的科技公司,目前已在10座城市布局,拥有服务者约2万人,服务近50万业主500万自如客。靠着优质的服务,自如一度获得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徐辉在今年初从朋友手里转租来一套自如三居室公寓其中一间,当时剩下的租期有半年,租金是3000元/月,因为怕麻烦,跟朋友也够铁,徐辉并没有更改底单,这一点自如的管家也知道。

      “当时我朋友一共续租了两年,第一年月租金涨了40元,第二年涨了60元,我搬过去之前问了管家,得到的回复是‘涨价是肯定的,一般控制在3%’。”管家当时也说,相比于搬家的成本,这3%的涨幅是长租公寓运营方抵御通货膨胀的成本,这一点,徐辉也认可。

      眼看房子到6月就到期了,因为疫情原因,加上同住的两个室友都不错,徐辉就跟管家提出了续签。“想着疫情的关系,今年不可能再涨价了吧。”现实给了徐辉响亮的耳光——房租每个月涨价320元。

      徐辉算了笔账,按照之前每个月的租金,他一年的房租外加一个月的租金标准的服务费,不算水电气热,他的租房成本一年是39000元。如果按照中介给出的涨价后标准,他一年的租房成本上涨至43160元,涨幅接近11%。

      “我当时就问管家是不是趁火打劫,疫情之下国企都在减租,政府也都在各种补贴,我们理解长租公寓是有成本的,但也不能一口气涨超过10%吧。”在怒怼一顿管家之后,徐辉得到的回复是:“你跟我说也没用,这是公司的系统设置,10%的标准更改不了。”

      在投诉无果后,徐辉打算搬家,并将找房委托给了另外一家长租品牌。当他将自己要搬家并且会选择别的品牌的打算告诉管家后,管家旋即告诉他申请到了特殊折扣——只涨70元。“从320元到7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我就想知道,如果我不闹,是不是就被坑了。”

      涨价因为要多给房东?

      业内:两位数涨幅“不太可能”

      疫情之下,长租公寓逆市涨价的并不仅此一家。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租房涨价”发现,和徐辉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并不在少数,涨价幅度也是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不只是在北京,连续封控超过两个月的上海也有不少案例。有的和管家经过协商后还是续约了,而有的则是表示不能接受涨价幅度选择了退租。

      上述租客在谈及管家回复涨价的原因是,与徐辉不约而同遇到了同一个答复——系统设置。从租客们的反馈看,10%的涨幅比例是大部分吐槽长租公寓涨价帖子中的一个比例,而最终结果,基本看市场的走势、与长租品牌博弈的情况以及是否能够找到“备胎”有关。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但包括徐辉在内的租房客都普遍疑问:在经历了本轮疫情后的北京租房市场,真的已经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租房旺季水平了吗?

      对此,徐辉所承租的品牌自如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会根据房源位置、市场价格走向、产品配置等多方因素进行参考,并动态进行调整,涨跌情况不一。此外根据公司和业主的委托合同,每年支付给业主的租金也会按照一定比例上浮。

      “如果是托管房,特别是像自如这样需要重装的,长期合同确实有的给了房东每年一定的涨幅,但平均的幅度不太可能是两位数。”某头部长租公寓负责人直言,即便是有涨幅,长租公寓给房东的涨幅也都是固定的数字,不可能出现去年60元、今年320元这种情况。

      市场偏冷

      成交量不行,单套找利润?

      而来自市场层面的信息,更无法支持因“市场价格走向”带来的房租大幅上涨。

      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5月全国重点40城租金水平连续同环比微跌,近七成城市租金同比下跌,租金水平为34.0元/平方米,租金指数环比微跌0.7%,同比微跌2.3%。新增挂牌房源均价为37.9元/平方米,环比微跌1.3%,同比下跌2.9%,相比于2019年同期跌幅扩大至9.0%。

      从城市层面租金指数来看,全国重点40城中,5月20个城市租金水平环比微跌,27个城市同比微跌,34个城市租金仍低于2019年同期,其中一线城市北京、广州、深圳租金低于2019年同期。

      市场是一个常规偏冷的市场。

      “疫情下逆市上涨的情况肯定是不正常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理论上经济环境不好,租赁市场也应该是不太好的,但是反过来讲,长租公寓自身压力很大,有一些租赁的房源没有租出去成本就会转嫁到房租的上涨,所以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市场和政府多加关注的,能让租客不再感受租金上涨的同时,也能够降低企业成本。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对此也分析道,一方面由于疫情下市场租金价格变动,房东提价,导致长租公寓不得不涨价以保障企业盈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租公寓一般会在上年末签订大量房源,准备年后出租,但在疫情影响下,房源无法及时出租,长租公寓将面临一定损失,一定程度上会选择涨价来减少损失。

      对此,自如方面给出的京沪两地出租率为九成。

      监管的5%红线

      无论是市场还是租房者,都无法接受两位数房租上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监管的考量。

      就在本轮疫情期间,历时八年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终于出炉,从坚持租购并举,保护租赁关系,规范租赁市场、保护群众权益等方面,对租赁市场进行全面规范。基数庞大的在京租房、出租群体有了首部地方法规。

      梁楠直言,北京租赁市场价格涨幅是设定了红线的,规定“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基于此,长租公寓平台续约自动涨价的比例设定在10%,再考虑上一方面企业预留了一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比例限定使得租房涨幅不会加大太多,有利于保障很多青年群体住有所居,同时也有利于规避一些长租公寓企业胡乱抬高租金的市场乱象,进而促进租赁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这种涨价前两年就已经在出现了,疫情压力下要不是政府控制,可能会涨得更凶。”严跃进也表示,政府一般把涨幅设定在5%,但是有些地方可能一年一调,是存在涨幅在10%的水平的。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截图、自如官网截图、小红书截图、受访者供图、北京商报


    ]]>
    罗永浩再成被执行人 被恢复执行2900万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新浪科技讯 6月6日上午消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罗永浩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2)京01执恢87号,执行标的为14585665元,案由罗永浩与青岛金石灏汭投资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案;案号(2022)京01执恢88号,执行标的14585665元,案由罗永浩与浙江海宁嘉慧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纠纷案。两条执行标的合计超2900万元,执行法院均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
    马斯克“停招管理层”信件曝光,特斯拉股价暴跌,马斯克急“灭火”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记者 刘皓然

      世界首富马斯克现在可谓焦头烂额:在疫情仍严峻的情况下,他做出“要么回公司上班、要么走人”的强硬表态,引发广泛反感。有媒体预计,其麾下企业或迎来一场大规模离职潮。

      美国《纽约邮报》5日报道称,本月2日,特斯拉一份内部邮件被路透社获取,马斯克在邮件中明确指示特斯拉管理层暂停全球招募工作,并表示他对经济走势“感觉非常糟糕”。3日,他在另一封内部邮件中表示将对特斯拉进行员工结构大调整,其中正式员工将减少10%,而临时工所占比例将相应上调。据了解,马斯克实施调整的理由是“很多部门人浮于事”。

      路透社称,其实马斯克最近几周一直都在谈论经济衰退带来的相关风险,但宣布停止招聘和裁员是他近期下达的最为明确、最有分量的指令。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纳斯表示,马斯克对于全球经济见解独到,为此他传递出的信息可信度很高。不过,这一系列动向也直接影响到特斯拉市值,本月3日该公司股票暴跌9.2%,市值缩水近170亿美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其实在宣布裁员之前,马斯克已经开始“倒逼”员工离职:他要求所有保持远程办公状态的员工每周必须到岗40小时,否则就“离开特斯拉”。疫情之下,这种强硬态度与美国大多数公司雇员的个人意愿、以及其他高技术公司倡导的弹性制度背道而驰。

      由于“裁员论”造成的震动实在太大,马斯克4日在推特上紧急“灭火”,称特斯拉整体员工数量将在未来一年有所增加,只是正式工数量将“趋于平稳”。这一系列动作招致恶评如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痛批马斯克是个“恶老板”,并讽刺“他的傲慢、如同国王一样的口吻时刻提醒我们这个人有多难相处”。MSNBC甚至将他与“此前白宫里的另一位亿万富翁(指特朗普)”进行类比,称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只顾自己”。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认为,特斯拉将迎来一场大规模辞职潮,并预计返岗的正式员工将只有60%左右。除了媒体“劝退”外,一些高技术公司也开始“挖人”:日前,澳大利亚第三大富豪、艾特莱森软件公司创始人法科尔在推特上发文,称准备扩大经营,并不失时机地询问“有没有特斯拉的雇员对我们这感兴趣的?”


    ]]>
    石头科技频遭大股东减持背后:逐步脱离小米陷阵痛期,CEO昌敬忙造车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文/齐智颖

      近日,石头科技发布公告称,股东 Shunwei Ventures III(Hong Kong)Limited(以下简称“顺为”) 计划根据市场情况拟减持其所持有的石头科技股份合计不超过400.84万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合计不超过6%。

      实际上,自石头科技上市一周年股份首次解禁后,其便遭到大股东的接连减持。据不完全统计,石头科技股东和董监高已经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34.152%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系的顺为与天津金米均在减持股份的股东阵营中,而这也被外界认为是石头科技逐步脱离小米的重要表现之一。

      近年来,石头科技不断发展自有品牌,2021年其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达到98.8%。可以说石头科技与小米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而这一改变在给石头科技带来高毛利率的同时,也让其营销费用大增。

      事实上,在最近几个季度,石头科技的业绩增速正在趋缓,毛利率也开始下滑。与此同时,其发布的产品T7与G10S频频遭到用户投诉,而公司创始人兼CEO昌敬却忙起了造车。如今扫地机器人企业正在面临是堆砌硬件功能还是加强互联互通的抉择,石头科技未来将走向何方?

      股东频频大额减持,股价较高点缩水近60%

      石头科技于2020年2月登陆科创板,彼时其IPO发行价为271.12元/股,顶着“发行价第一”的光环,在上市首日,石头科技报收497.9元/股,涨幅高达83.65%,被外界称为“疯狂的石头”。10个月后,石头科技股价破千,成为科创板首支千元股。

      2021年2月,随着其上市一周年的到来,石头科技迎来2858.87万股首次解禁,占公司总股本的42.87%。而在解禁当日,石头科技便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及董监高等十名股东拟减持合计不超过739.75万股,不超过11.1%,减持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

      此后,石头科技股东多次减持。据蓝鲸TMT记者不完全统计,石头科技分别在2021年2月23日、6月18日、10月26日,2022年2月25日、5月27日发布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累计拟减持股份不超过34.152%。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系的顺为资本与天津金米也在减持计划的股东当中,合计拟减持股份不超过10.75%。而本次减持结束后,在解禁前持有石头科技8.89%的顺为持股比例或许仅剩2.87%。

      有券商人士认为,股东大额减持的行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股东对石头科技未来成长性的担忧。

      针对小米系股东减持石头科技的原因,有多名投资界人士对记者分析称,一方面,石头科技上市以来股价较发行价翻了几倍,已经给投资者带来了收益;另一方面,石头科技不断推自有品牌,对小米依赖度大幅降低,两者关系逐渐由合作向竞争转移。

      受各方因素影响,石头科技股价在2021年6月达到1492.15元/股,成为科创板第一高价股以后,股价开始不断下跌,最低跌至466.16元每股,下跌近70%,如今股价在650余元/股附近徘徊,下跌近60%。

      与小米的关系由合作转向竞争,毛利率五年内翻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小米,其凭借小米在品牌、渠道、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起家,业绩和市场占有率得到快速提升,在业内迅速崭露头角。2016年小米推出由石头科技代为开发的“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这也是石头科技当时的主要收入来源。

      石头科技曾在招股书中披露,与小米合作模式对公司未来经营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包括与小米存在大量关联交易、主要收入和利润依赖对小米ODM业务、小米定制产品毛利率较低、产品与米家产品存在竞争关系、自有品牌销售渠道部分依赖小米、与小米共有专利等10项风险因素。

      或正因如此,石头科技开始逐渐发展自有品牌,在中高端市场推出石头品牌,在低端市场推出小瓦品牌;而米家品牌主打性价比。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石头科技正像华米与极米一样,寻求“去小米化”。

      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去小米化”是表象,本质上是先期通过小米活下来,然后自然而然寻求独立发展。

      小米系在石头科技解禁后持续减持,即被外界认为是石头科技逐步脱离小米的重要表现之一。

      招股书显示,石头科技与小米集团的关联交易比重在逐年大幅下降。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二者的关联交易金额为分别为1.83亿元、10.1亿元、15.29亿元和9.1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0%、90.36%、50.17%和43.01%。

      而这也体现在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方面,报告期内,“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58%、88.36%、47.21%和34.82%。2020年,石头科技自有品牌的销售收入占比明显提升,达到90.72%;2021年,石头科技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8.8%。

      与小米关联交易的下降的确让石头科技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毛利率,在招股书中,石头科技直言,此前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公司,主要原因为其定制产品“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占比更高。对于米家产品,石头科技与小米通讯对利润进行分成,因此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毛利率低于公司自有品牌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毛利率。

      随着自有品牌收入占比的增长,石头科技毛利率由2016年的19.21%增长至2021年的48.11%。

      但实际上,石头科技的毛利率在2021年有所下滑,2020年,石头科技智能硬件的毛利率曾超过50%,2021年石头科技毛利率同比下滑3.2个百分点,2021年Q4以及2022年Q1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6.7和2.1个百分点,2021年毛利率下降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运费自销售费用计入营业成本),此外物料涨价的影响也在2021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2016年-2021年,石头科技的销售费用由154.21万元猛增至9.38亿元。2021年,销售费用同比大增67.74%;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5.58%。

      业绩增速放缓,CEO昌敬忙造车

      从石头科技近年来的业绩情况看,其营收与净利增速已处于趋缓状态,最近四个季度的增长率均只有小幅波动。

      在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场份额方面,尽管iRobot市场份额在逐年下滑,但依旧稳居龙头地位,而在国内的品牌中,石头科技前有科沃斯、后有小米,正受到各方夹击。

      从产品发布的情况看,石头科技不断更新迭代。2020年3月,石头扫地机器人T7上市,一年后,石头品牌首款自清洁扫拖机器人G10上市。但记者查询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发现,T7与G10S分别遭到多起用户关于其质量问题的投诉。

      但在产品质量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时,公司CEO昌敬却忙起了造车。蓝鲸TMT记者查询天眼查信息获悉,2021年1月,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洛轲智能”),该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法定代表人正是昌敬,其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与最终受益人。

      2021年4月,针对媒体有关石头科技已下场造车的消息,石头科技曾对蓝鲸TMT记者回应称,该项目与石头科技不产生直接关联,公司没有参与;石头科技专注科技创新,致力于智能硬件研发。

      随后,关于昌敬造车的消息不断,但石头科技始终未承认该项目与该公司有关。

      直到今年5月25日,石头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与洛轲智能签订商标及域名转让协议,石头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石头香港、全资孙公司石头荷兰拟向洛轲智能转让部分商标及域名,转让标的为26项域名,2项注册商标和6项正处于申请注册过程中的商标,关联交易所涉标的的评估值为29.88万元,交易价格为29.88万元。

      洛轲智能官网信息显示,该项目已完成多轮融资,并持续接到新的投资意向。目前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资本、高榕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或公司。


      昌敬曾在石头科技上市时发布内部信称,由于股价的压力,历史上很多企业会做出一些为短期获益,而损伤公司长期利益的事情,要引以为鉴。“我也希望,我们要看淡上市,忘记股价。股价一定会有波动,会扰乱我们的心性。因此上市以后,我们要遵循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

      那么,忙于造车的昌敬目前把石头科技的用户、员工和股东放在了第几位呢?(来源:蓝鲸TMT)


    ]]>
    Canalys: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TWS耳机市场增长17%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2022 年第一季度,全球真无线耳机(TWS)市场增长 17%,达到 6820 万部。本季度前三名依然是苹果、小米和三星,但只有苹果实现了增长。排在前五的TWS耳机厂商中,音频设备厂商 Skullcandy 和 Edifier 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而在排前三的厂商中,总体市场份额则有所下跌。自 2021 年第三季度以来,TWS 耳机一直是唯一一个实现增长的设备品类,引领了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4%的整体增长。

      市场领导者苹果的 TWS 耳机发货量增长了 14%。苹果AirPods系列产品增长了 3%,达到 1930 万部,而苹果旗下的音频设备品牌 Beats by Dre 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增长率高达 553%,达到 240 万部。Beats的强劲表现得益于市场对 Studio Buds 耳机和其最近推出的 Fit Pro 耳机的热捧。Canalys首席分析师 Jason Low 表示:“厂商们正在利用旗下音频设备品牌在音响设备方面拥有的强大品牌资产,来扩大各自的总目标市场。”与苹果 AirPods 耳机和三星 Galaxy Buds 系列耳机不同,厂商们旗下子品牌的自研设备可以脱离他们的核心设计理念,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市场定位。如今,市场上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因而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至关重要。"从三星本季度的表现便可见一斑,其 Galaxy Buds TWS 耳机系列产品出货量下降了 13%,但其子公司哈曼的旗下品牌 JBL 的出货量却增长了 31%。 

      前五大TWS耳机厂商的平均销售价格(ASP)呈下降趋势,从 2021 年第一季度的 153 美元下降到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144 美元。Canalys 研究分析师Sherry Jin表示:“Skullcandy、Edifier 和 JBL 等公司针对产品单价低于 50 美元的细分市场,加大了投入力度、扩大了其市场规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ASP 的下滑。然而,诸如廉价TWS耳机等高度商品化的产品,可能首当其冲,承受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冲击。全球市场前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会削弱消费者信心,拉低市场需求。除了需求减少之外,入门级市场的激烈竞争、成本上升和供应短缺问题也增加了厂商的负担。"

      Low 补充道:“就算设备价格更低、物有所值,但这都无法立即转化为更好的市场表现。厂商们现在必须探索TWS耳机在手机游戏、工作和健身等场景和领域的潜在商机,以此来帮助厂商创建全新子类产品。当然,也只有少数品牌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全新子类产品,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一条全新道路。不过,这一战略对于新冠疫情后的世界来说将是一个好兆头。因此在未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混合工作环境中,用户都会继续延续使用音频设备的习惯。"  


    ]]>
    科技部: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财联社6月6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6月6日)举行。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十年来,我们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加快铺就,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人类生命健康等领域,与世界各国的联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未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与更多国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并努力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既要抓住重要发展机遇,也要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

    ]]>
    亿咖通预计年内登陆纳斯达克,百度与吉利参投,估值254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亿咖通科技与COVA Acquisition Corp.宣布合并上市。亿咖通科技估值为预估股权价值38.2亿美元,或交易前股权价值34亿美元,包括COVA Acquisition Corp.以信托形式持有的3亿美元现金、来自战略投资者吉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Luminar及可转换票据持有人路特斯科技(Lotus Technology)的4.500万美元额外融资。交易所得资金将用于亿咖通科技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战略收购及投资,以及国际市场拓展。

      据悉,本次交易完成后亿咖通科技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ECX”。

      COVA和亿咖通科技的控股股东已同意实施6个月的禁售期。交易完成后,COVA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un Hong Heng将加入亿咖通科技的董事会,同时COVA将任命一名独立董事。

      COVA是一家空白支票公司,2020年1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由美国信贷投资公司Crescent Cove Advisors LP设立,Crescent Cove同时是Luminar等美国汽车科技公司前期投资的参与者。COVA的目标企业是东南亚消费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企业,包括人工智能、自动化、数据科学等,“我们将专注于这些行业中带来技术进步和技术颠覆的目标”。

      亿咖通科技表示,交易所得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推出、支持战略收购或投资,并依托位于英国伦敦的国际运营办公室,以及位于瑞典哥德堡的产品开发中心,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业务。

    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  

      值得注意的是,亿咖通科技与Cova签署协议之后,还需要获得双方公司股东和监管部门批准,预计交易完成时间为今年第四季度。此外,亿咖通并未披露进一步融资的规划。

      对亿咖通来讲,在美国上市,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又能够获得资本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

      其实早在亿咖通成立之初,就已经定下了全球布局的目标。2020年底,亿咖通科技就通过融资和技术两大路径,加快国际化布局。

      亿咖通科技是李书福和沈子瑜共同创办的汽车智能科技公司,成立于2017年,先后在武汉、杭州、上海、大连、北京、苏州、成都、马来西亚吉隆坡、瑞典哥德堡、英国伦敦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核心产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座舱、车载芯片模组解决方案、核心操作系统和软件栈。此外,亿咖通科技正在自研全栈式汽车计算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0月20日,亿咖通科技还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了芯擎科技,并且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领域制定了长远的研发及量产计划。双方合作一年之后的2021年12月,芯擎推出首款国产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实现量产装车。

      目前亿咖通科技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汽车系统芯片、车载中央计算平台、整合数字座 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无人监管驾驶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以及功能安全解决方案。近期,亿咖通科技还与Luminar签署了合作协议,进一步助推ADAS和AD技术的开发。

      截至目前,亿咖通科技共拥有12家OEM客户和8个全球一级供应商客户,包括吉利、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路特斯等,亿咖通的产品目前已经安装在全球320万辆汽车上。2021年,亿咖通科技实现营收4.36亿美元。

      在此之前,亿咖通科技已完成3轮融资,投资人包括百度、海纳亚洲创投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长江经开车联网产业基金、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总融资额约为6.5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估值超过150亿人民币。2020年10月,亿咖通科技获得由百度领投的A轮融资,融资额13亿元,海纳亚洲创投(SIG)跟投。在该轮融资后不久,2021年1月,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官宣”合作并组建了合资公司。

      亿咖通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子瑜表示,由内燃机与动力主导的时代即将终结,技术变革将颠覆车企的开发模式,对拥有先进算力和远程软件更新能力的全新平台的需求呼之欲出。

      截至美东时间6月3日收盘,亿咖通科技拟合并企业Cova Acquisition Corp.收涨0.15%至9.83美元,总市值为3.68亿美元。


    ]]>
    Convertlab:AI算法将成为营销云核心能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成立于2015年的Convertlab,为企业营销提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专业服务。

    云计算,是根植于Convertlab内部的基因,其核心团队来自SAP SaaS部门,三位联合创始人CEO高鹏是前SAP全球副总裁,COO王铮是前SAP Anywhere 中小企业云计算产品负责人,CTO李征是前SAP Business ByDesign SAP Anywhere架构研发和团队管理负责人。黄金团队吸引了众多业务及技术专家加入。

    Convertlab笃信,在数字化的今天,智能化的前夜,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拥抱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迎接下一波属于产业的黄金时代。更早获得并融合这些能力,也是中国接下来5年引领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2020年,Convertlab获得了腾讯产业生态投资和光速中国领投的超一亿元B轮融资。这也是投资方对于营销技术领域的顶级认可。

    在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的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沟通会,Convertlab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征向媒体阐述了近年来Convertlab的发展以及技术层面的最新动态。

    在国内MarTech技术演进总体比国外更快

    此前,Convertlab与亚马逊云科技经过深入探讨达成共识,Convertlab在国内营销技术演进,总体比国外更快的,由于国内to C市场变化比较多,就像消费者应用一样,有一定机会通过用最新的技术生产质量更好的产品,甚至以更低的成本进军国外市场。目前Convertlab跟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比较多是进入中国的外企及中国出海企业。其中,怎么服务好中国几十万家的大中小的出海企业,是Convertlab的关注点。

    在谈到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起因,李征表示,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是来自于双方在客户上的共同服务,Convertlab在为客户做整个营销的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多客户本身也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反馈亚马逊云科技有很多新的科技玩法和新能力,Convertlab做营销赋能过程中能不能更好利用好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比如说通过弹性伸缩让成本更低,通过Amazon SageMaker让整个云服务效率更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具体的合作上发现有很多空间,并且把合作推广,让更多企业受益。在此基础上,从公司层面双方做了技术、业务和市场方面的合作。

    Amazon SageMaker需要和数据湖仓融合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Convertlab深刻认识到,Amazon SageMaker本身100%能够帮整个AI数字化实现大量成本节省。但是这个节省成本是有先决条件的,首先最好和目前数据湖,数据仓库能够融合一起,即“智能湖仓”结构。

    Convertlab在底层借助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统一管理数据,包括基于Amazon EMR 在营销领域里是对实时营销所做的技术性革新;构建统一融合的数据治理底座,帮助数据专家快速调用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并获得结果,大幅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应用效率,降低数据融合成本;利用Amazon SageMaker提供的非常丰富的模型管理能力,以及机器学习工程化能力,将机器学习生产规模化,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实际的业务产出;通过Amazon Athena帮助企业轻松聚合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并获得一致性的洞察结果。

    在中间层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湖仓”架构,构建了一体化客户数据管理平台Data Hub、高效机器学习应用决策平台AI Hub,两大平台相互支撑与协作,完成了基于业务场景的用户画像,可以快速支撑营销策略。

    在上层构建了个性化推荐、购买概率预测,因果分析等一系列的营销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力。AI让“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实现千人千面,快速决策,提升客户体验。

    同时,数据部门与机器学习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治理的质量也提升了AI驱动的最终效率。

    数字化营销在多行业多领域轮动

    从行业判断,李征认为中国国内数字化营销转型处于板块轮动的状态,比如说零售行业相对启动较早,到目前制造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等已经开始快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国企、民企也开始加入。Convertlab与亚马逊云科技在这些领域都有具体的合作,利用好马逊云科技强大的技术能力,以及Convertlab在具体行业里的客户、场景的沉淀,找到真正解决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最后给客户提供服务,并产生价值。

    具体到医疗行业,李征向199IT表示,医疗行业的营销存在很多的难点,因为在药物的生产、流通、销售有很强的合规性要求需要解决。短期内Convertlab更关注医生介入等ICP赋能以及对于一些常见的药物的宣传、营销、经营,而长远来看,数据智能会在整个消费者医疗数据领域存在很大价值,能够通过医疗数据来优化重症药的供给和需要。

    在谈及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中的感受,李征表示,“我觉得亚马逊云科技是一家非常让人尊重的公司,我们跟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非常顺畅,亚马逊云科技真的是以全局思维来帮助整个生态和企业来成长得更好。比如说亚马逊云科技会主动地和我们讨论,怎么样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引入或者架构的改造,来帮助客户节省成本,这个十分难能可贵。亚马逊云科技在跟我们的合作里,也非常无私地帮助我们。很多亚马逊云科技的底层平台的技术专家和我们一起共创,比如在Amazon EMR、Amazon SageMaker等一些使用场景,帮助我们更快地去掌握和利用这些技术,应用在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里面。”

    李征强调,Convertlab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合作的非常顺利,也有共同的技术追求和探索,致力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数据问题、资源问题。未来,Convertlab将和亚马逊云科技继续扩充基于Amazon SageMaker 的AI解决方案,扩展到更广的应用场景,帮助更多客户加速实现智慧营销。

    谈及AI的作用,李征非常笃定,整个算法能力在长期必然会成为整个营销云的核心的支撑能力之一,它就不再像那么高高在上的AI算法,可能像水电煤一样,一个企业到一定阶段必须用到AI、用到算法去支撑它的业务,而且是低成本的。

    这也是Convertlab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对新的技术和市场充满自信并全力挑战不断创新。


    ]]>
    无烟日前夕 英国控烟专家《柳叶刀》发文力挺将电子烟纳入医疗处方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英国吸烟与健康行动主席Nicholas Hopkinson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学术评论文章,明确支持将电子烟纳入英国医疗处方,并批评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反烟人士罔顾电子烟减害事实。“已经有很多证据证明,电子烟可以帮烟民减害。将电子烟纳入医保可以让更多烟民获得改善健康的机会。”Nicholas指出。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2021年10月,英国宣布将把电子烟纳入医疗处方,以帮助更多烟民戒烟。此举可以让那些经济拮据无法从零售渠道购买电子烟辅助戒烟的烟民,凭医疗处方使用医保支付相关费用。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鼓励电子烟生产商提交产品备案申请,届时,英国将成为全球首个为电子烟授予医疗产品许可的国家。Nicholas 在评论中写道,英国现在仍然有六百万烟民,而将电子烟纳入医疗处方,或许会是这场公共健康灾难的解决方案之一。

    (2021年10月,英国决定将电子烟纳入医疗处方)

    然而,此举也在“反烟人士”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们认为电子烟造成的直接毒性伤害大于传统卷烟。更有甚者提出,电子烟无非让烟民从一种尼古丁成瘾形式转换到了另一种,并且会让烟民放弃传统的戒烟手段。

    Nicholas 驳斥了上述言论,他指出反烟人士只看到了含有大麻添加物的劣质电子烟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经过多方学术认证,品质合格的电子烟的确能帮助烟民减害。尼古拉斯以国际权威医学组织考克兰协作组织的研究举例,该组织连续在七年内发布了五份报告,证明电子烟具有戒烟作用,而且效果优于尼古丁替代疗法。

    “电子烟反对者的观点根本立不住脚,”Nicholas 表示,“在许多建立严格电子烟管理法规的国家,劣质电子烟会被逐出市场。更何况,能进入医疗处方选择的产品,必定是经过层层审查的。”

    “全球每年有900万人死于传统卷烟引发的疾病,造成每年2万亿英镑的损失,”他补充道,“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适当地监管电子烟。”

    事实上,英国公共卫生部早在2015年就于报告中明确:相比卷烟,电子烟能减害95%。随后,推广电子烟成为了英国实现无烟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2022年4月,根据英国政府官网发布的戒烟指南显示,电子烟已成为英国烟民最常用的戒烟辅助工具。


    ]]>
    天猫618将于今晚8点正式开买,折扣力度比去年双11大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36氪获悉,天猫618将于今晚8点正式开买。据官方介绍,今年天猫618跨店满减力度提升至每满300减50,相当于83折,比去年双11折扣力度更大。消费者同步可以付预售商品的尾款,与现货商品一起合并付款享最大满减优惠。同时,淘宝将上线购物车凑单功能:主动提示所选商品距离“满300-50”的差额,消费者点击提示按钮将自动推荐符合凑单金额的商品。

    ]]>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儿童相关领域国家标准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儿童相关领域国家标准,覆盖校园防护、数字教材、儿童用品等方面,致力以标准呵护儿童健康成长,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平安校园建设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国家标准,提出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安全防范的16个重点部位和区域,并对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系统技术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强校园安防能力,有效抵御不法侵害,更好地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新修订发布的《红领巾》国家标准,主要在产品安全、色牢度、色差、实用性等方面有所加强,提升红领巾产品质量,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安全和健康,同时有利于强化少先队标志标识规范统一,维护少先队组织形象。

      在数字教材方面,《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等3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活动的基本流程,对中小学数字教材提出了质量要求,给出了检测流程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能够兼容教育领域和出版领域的整体方案。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出版单位保障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小学数字教材大规模出版传播奠定技术基础,将对后续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治理工作发挥支撑作用。

      在儿童用品方面,《儿童箱包通用技术规范》《儿童手表》《儿童高椅安全性能试验方法》3项国家标准,对儿童箱包、儿童手表和儿童高椅产品提出了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更好地保障儿童合法权益,规范和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玩具材料中硼酸和硼酸盐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5项国家标准,针对玩具、指画颜料等产品中含有的硼酸和硼酸盐、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提出了测定方法和指标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减少有害物质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引导玩具企业更好地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护航“中国制造”。此外,还发布了《婴幼儿学步带整体承载冲击性能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均将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
    理想汽车获保险中介牌照 众多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中介业务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理想汽车获保险中介牌照 众多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中介业务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银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股东发生变更,而新的控股股东正是理想汽车。这意味着不仅特斯拉、比亚迪在涉足保险中介业务,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全面布局该领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提高,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厂商布局保险中介是大势所趋,可以更好地打造生态闭环,将汽车产销、保险、服务等融为一体,不过对于险企来说,当前新能源车险经营尚面临着不少挑战。

      理想汽车曲线拿下牌照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银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出现股权变更,原股东退出,新股东车和家金融科技(江苏)有限公司100%控股。车和家金融科技(江苏)是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北京车和家旗下品牌正是理想汽车。

      银保监会信息显示,银建保险经纪成立于2017年3月,注册地为北京,注册资本5000万元。股东变更之后,理想汽车获得了保险经纪牌照,可以直接展业。

      从新能源汽车厂家布局保险中介业务来看,理想汽车的行动并不算早。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成立于2018年,特斯拉保险经纪成立于2020年,蔚来保险经纪和比亚迪保险经纪分别成立于2022年1月和3月,不过目前在银保监会官网尚无法查询到这几家保险中介公司的信息。

      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浩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从程序上看,根据“先照后证”的精神,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申请业务许可并取得保险中介许可证,方能依法经营保险代理或经纪业务,银保监会官网无法查询可能意味着这些公司目前仅取得了营业执照,真正展业需要证照俱全。

      总体来看,近年来,新能源车企纷纷选择布局保险中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车险属于刚需,但传统车险已经趋于饱和,也容易受到4S店等传统渠道的制约,综合成本率高。新能源车险是车险市场重要的增量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在风险点、智能化方面与传统汽车有很大差异,很多核心技术的风险测算不被传统保险公司掌握,也较难标准化,因此,新能源汽车厂商涉足保险中介业务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实现服务增值,垂直一体化模式也有利于汽车品牌的提升。

      车车科技CEO张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车企大多采用用户预定模式,经营模式从传统的4S店模式改为直营店或展示店,车企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保险服务。同时,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正在改变传统车商渠道的车险经营模式,车企将汽车制造、销售以及保险服务等纳入统一管理,贯穿用户周期,用服务提升用户黏性和满意度。

      降成本仍是大课题

      车企纷纷下注车险中介,业内人士认为,看中的是新能源车险的增量市场,并从打造生态闭环的角度进行考虑。不过,从新能源车险的经营现状来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而保险公司的态度则呈分化状态。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为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同时,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一位保险精算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存量传统燃油车的报废期限等测算,到2035年,预计全行业新能源车险年度保费将提升至2000亿元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从新能源车险当前的挑战来看,谢远涛认为,由于风险点与传统汽车的不同,新能源车险的费率厘定也比较特殊。同时,新能源汽车集成度非常高,“以换代修”的情况严重,这将造成业务成本高企,带来新一轮保费的增长。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新能源车险的索赔频次高于传统汽车,案均索赔金额相当,总赔付金额较高,因此,短期内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将比传统汽车高。

      王浩补充道,当前新能源汽车整体保有量较少,也是其综合成本率较高的重要原因,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风险发生概率将逐渐下降。同时,降成本还需要逐渐推动维修端降成本,对车辆故障进行精准维修而非“以换代修”。

      较大的市场潜力叠加高企的业务成本,新能源汽车厂家积极布局保险入口,但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业务的态度明显分化,大型险企积极研究布局,而中小财险公司则偏谨慎。一家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将以“审慎”原则积极推进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另一家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公司曾尝试承保某运营平台的一批新能源车,然而超高赔付率不得不在进行季度经营回顾时忍痛按下“暂停键”。

      张磊表示,从未来发展看,未来的车险应该是分时、分量、分人的多元化产品模型,保司、车企、科技公司三方合作,提供更加精准的车险产品,互动互联,共创共享。(证券日报)


    ]]>
    评论:推动创投上市需多方合力营造良好环境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多年来,内地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私下对于创投公司上市讨论一直不断,甚至在一些重大场合上,头部机构创始人也多次呼吁,为优秀的创投机构打通上市之路。事实上,确实有不少创投机构非常期待登陆A股市场,最直接的初衷就是通过上市扩充资本金。更重要的是,从二级市场获取的资金属于长线资金,是创投机构心心念念的“长钱”。

      按照业内主流说法,创投机构上市有利于激励团队,有利于企业规范化发展,有利于丰富公司的交易方式,有利于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等等。但与此同时,对创投机构而言,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剑的另一面是,二级市场上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与私募行业的特殊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创投机构很难精准地向公众披露每一笔资金的投向,信息披露的时点可能会对投资节奏带来一些影响等等。

      实际上,有不少机构认为,一旦变成公众公司后,所有的事情都会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无论是对被投企业还是创投机构而言都是一种压力。创投机构上市之后,将要比上市之前更加透明,这考验了机构的规范治理能力。同时,从监管角度看,确实需要适合创投行业发展规律的配套监管措施,来规范和约束上市的创投机构在二级市场上的行为,并正向引导资金真正流向实体企业。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目前已上市的国内外VC/PE机构看,并没有太多数据表明上市机构比未上市的更优秀。数据公司Pitchbook研究了美国四家最大的上市PE机构和四家最大的未上市PE机构,得出的结论是:相对于未上市PE机构,上市PE机构出于股东回报压力的增大,会更加疯狂地加大融资力度,以期获得更多的管理费收入以及潜在的业绩分成。但从长期业绩看,上市和非上市PE机构的表现其实相差无几。差别仅在于,上市PE机构在获取快速回报方面更胜一筹,而未上市PE机构的回报周期要更长一些。

      从当前内地创投机构的业绩水平、规范程度、投资风险、行业的治理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监管措施等方面看,都还没为创投上市做好充足的准备。但从市场化和全市场注册制深入推进的角度看,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应该有平等的上市机会。因此,唯有创投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关方面创造更适宜的监管环境、各类投资主体不断增强自己的投资和风险识别能力,多方合力之下才能为创投机构上市创造良好的环境。


    ]]>
    境外市场迎创投机构上市大年:今年至少5家 体量都不小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唐维

      内地的创投机构刚刚迈出冲击IPO的第一步,今年境外市场却迎来了创投机构的上市大年。

      今年1月,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募资10亿美元。上市当天,TPG股价收涨15.25%,公司总市值一度超越100亿美元。

      3月25日,亚洲最大的独立另类投资管理集团之一的太盟投资集团公司(PAG)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前传闻PAG此次发行至少将筹集20亿美元,有望成为香港今年最大IPO。

      此外,今年2月,有消息称LVMH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的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已聘请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协助可能在今年夏季进行的IPO工作。目前,L Catterton旗下管理资产超过300亿美元,上市后的市值预计超过30亿美元。近年来,L Catterton开始加大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投资了元气森林、喜茶、丸美等。

      欧洲PE豪门CVC资本也启动了上市程序。有消息显示,CVC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在伦敦上市。CVC资本成立于1981年,最初隶属于花旗集团,直到1993年才通过管理层收购独立出来,现在花旗集团仍是其重要的机构有限合伙人(LP)。迄今为止,CVC资本管理资本量约为820亿美元。2021年,CVC资本在中国完成一笔重要投资——独家战略投资西北最大的连锁药房集团西安怡康。

      从PAG到TPG,再到L Catterton、CVC资本,加上天图投资,今年境外至少有5家创投机构奔赴上市,而且体量都不小。“这次天图投资准备赴港IPO的模式,给行业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符合条件的机构跟进。”君盛投资董事长廖梓君表示,天图投资这次尝试将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公司传递错误业绩指引致高瓴等机构定增“被套”?用友网络否认 Sat, 26 Apr 2025 02:32:44 +0800 近日,高瓴、高毅等17家明星机构和牛散参与用友网络年初53亿定增后“被套”一事引发市场关注。

    有媒体报道称,用友网络在明知去年底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不佳的情况下,仍然给出了上述机构大幅高于实际的业绩指引,以致上述机构损失惨重,其中高瓴资本浮亏达4.3亿元。

    针对此事,5月30日下午,用友网络证券部人士否认了给机构错误业绩指引的说法。该人士声称:“公司于2021年9月份获得证监会定增批文,在11、12月份时候开启了向证监会定增方案的报备,公司(在此期间)自始至终没有给过机构方任何业绩承诺。”


    ]]>
    EV SPAC正面临新的监管障碍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对于过去两年通过跟上市公司的壳公司合并而急于上市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来说,这是一条坎坷的道路。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广泛打击这些所谓的反向合并的尝试,这可能会在成为--和保持--SPAC的道路上设置一些减速带。

    据悉,SEC将在当地时间周二结束为期6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内容是关于SPAC的一些拟议准则,尤其是关于信息披露、营销行为和第三方监督。如果获得批准,那么成为SPAC的准入门槛将提高,从而使其跟追求更传统的IPO之路的公司所承受的监管负担相当。

    这些规则将“有助于确保这些工具的投资者获得类似于投资传统首次公开募股时的保护”,SEC主席Gary Gensler在3月份首次发布该提案时说道。如果获得批准,这些规则还将加强对现有投资者的保护并防止SPAC使用过于乐观的语言或过度承诺未来的结果来吸引潜在投资者。

    “最终,我认为考虑SPAC的经济驱动力非常重要,”Gensler在3月份说道,“从功能上讲,SPAC目标IPO被用作进行IPO的替代手段。”

    细节

    拟议准则中最重要的变化要求将SPAC所需的财务报表跟传统IPO的财务报表保持一致,这是朝着创造更多透明度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包括在几个方面进行更多的披露。

    指导方针还要求审计师、律师和承销商等把关人对其工作负责,其中包括承担SPAC必须在目标IPO之前提交的注册报表的责任。Gensler称,这些变化“为防止欺诈和确保向投资者披露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一个基本功能”。

    在该提案通过审批程序的同时,市场上的一些参与者已经按下了暂停键。

    如高盛在5月份停止了交易,因为它在等待新法规将如何影响交易,特别是如果SEC撤销了所谓的安全港保护,直到现在还允许SPAC做出看涨的预测。瑞士信贷和花旗集团也表示了警惕。

    “我可以说我认为我将在2025年赚到10亿美元,但这里有我可能赚不到的所有理由,”Vinson and Elkins的资本市场和并购律师Ramey Layne说道,“如果你说有一个安全港,那么如果证明是错误的,你就不能因此被起诉。”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Michael Klausner表示,SEC的拟议法规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非常大的一步”,特别是如果SPAC被要求披露其股东的股权在合并时被稀释的程度。

    SEC预计将在2022年下半年最终确定新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根据SPAC研究公司的数据,在目前约600家SPAC寻找收购的公司中,一些交易已经停顿下来或被取消。

    催化剂

    允许收入前的初创公司在出售一辆汽车之前走捷径进行IPO已经导致了许多方面的麻烦。

    今天的法规如此宽松,以至于商业电动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在过去三个半月里都没有审计师。这家制造商于2021年6月通过跟Forum Merger III的14亿美元合并上市,根据周五的一份SEC文件显示,如果找不到资金那么它有可能在6月耗尽现金,这比预计的时间早一个月。

    如果不提交延迟的2021年年度报告和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还面临被退市的风险。该公司将延迟归咎于与其会计师事务所BDO的激烈争吵。

    关于谁帮助这家电动车制造商的领导层设计了一个合并前购买折扣股票的计划的公开争吵引发了SEC在3月份对该公司的调查。

    这一消息使该公司股价跌破1美元并迫使该公司裁员近四分之一以降低成本,另外它还取消了对2022年剩余时间的指导。现在,如果SPAC不在周二之前提交一份符合法规的计划,那么就有可能被纳斯达克除名。

    在SPAC领域,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的其他例子比比皆是。Canoo、Faraday Future、Lordstown Motors和Nikola都只是陷入困境的SPAC中的几个。

    法拉第未来也面临着纳斯达克退市,但其在本月设法提交2021年年度报告和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

    虽然这些财报避免了退市,但它们也显示出该公司正在消耗现金,且短期内几乎没有收入前景。

    该公司报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的运营亏损为1.49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900万美元。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亏损扩大的原因是员工人数和员工相关费用的大幅增加以及主要与特别委员会调查有关的专业服务的增加。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净亏损增至1.53亿美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的亏损为7600万美元。

    法拉第未来公司也继续在使其幻想中的1050马力的FF 91投入生产方面遇到困难。该汽车制造商表示,这款华丽的轿车可以在2.39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其单次电池充电可行驶300多英里。

    该公司CEO Carsten Breitfeld在周一跟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指出,截至3月31日,该公司记录了401份FF 91的预订单并计划在2022年第三季度推出该车。1500美元的预购订单是可全额退还的非约束性定金,定价将在接近上市时公布。

    Breitfeld表示:“请记住,FF 91不是一款大批量的汽车,”他补充称,该汽车制造商计划最终将产量提高到每年6000至8000辆。

    法拉第公司建造FF 91所需的约80%的设备都在其位于加州汉福德的工厂,其余的设备也将按计划交付。这家汽车制造商表示,它有资金支付其目前的生产运行,但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生产其第二款车型即面向大众市场的FF 81轿车及名为FF 71的智能最后一英里配送车。

    法拉第还表示,它签署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的第一家商店的租约并获得了在全美范围内在线销售其汽车的经销商许可证。



    ]]>
    全球首款AMD“Mendocino”掌机即将发布 1888元起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根据知名数码博主@金猪升级包分享的信息,@AYANEO掌机将推出全球首款搭载“Mendocino”的游戏掌机,零售价为 1888 元起,发售时间待定。在推文中他调侃道:“真出Mendocino啊,2CU单通道的RDNA2能玩4399不”。

    QQ截图20220530105202.jpg

    在 Computex 2022 主题演讲上,AMD 预告将会在今年第 4 季度推出代号为“Mendocino”的系款 APU,是专门针对入门笔记本电脑而设计的,支持 Windows 和 Chrome OS 设备。

    “Mendocino”这款 APU 对应售价在 399-699 美元区间的笔记本电脑,最高可以提供 4 个核心、8 个线程,整合 RDNA2 图形架构。“Mendocino”APU采用Zen 2架构设计,但是升级使用台积电6nm制程,借此降低热设计功耗,并且可对应长时间稳定使用需求,标榜可对应长达 10 小时电力续航使用时间。

    AYANEO Air Plus游戏机和Valve Steam Deck之间的相似性几乎没有区别,因为前者采用了相同的独特配置。在官方宣传海报上写着“全球第一款 Mendocino 掌机”、“AMD 跨时代显卡 RDNA2 的魅力”。

    lyp5kv59.webp



    ]]>
    “用工荒”下机器人涌入工厂 美国一季度机器人订单飙升40%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编辑/卞纯

      在新冠疫情、移民减少和大辞职潮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用工荒”正愈演愈烈。为了填补劳动力缺口,雇主们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机器人。

      根据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Advancing Automation)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机器人订单增长了40%,2021年整体增长了21%。

      “人们想要减少劳动力,” 自动化设备制造商Ametek的首席执行官David A. Zapico表示,并指出该公司一直在“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需求。

      多年来,在北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机器人往往承担着装配线上的焊接等重复性工作。

      但近几年,随着机器人进入包括食品生产、消费品和制药在内的其它领域,汽车行业所占的机器人订单份额有所下降。技术进步使得机器人能够执行那些同时需要力量以及灵活性的更复杂的任务。

      美国就业市场为二战以来最紧张

      受疫情、创纪录的离职率以及经济动荡的影响,美国就业市场市场正面临二战以来最紧张的局面,机器人为招聘困难的企业提供了“一剂良方”。

      美国劳工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的职位空缺攀升至创纪录的1150万,失业人数为590万,这意味着每个失业工人对应着1.9个工作机会,远远高于2020年2月疫情前的1.2个的比例。 一些专家预测,劳动力危机可能会持续数年。

      劳动力短缺已经对从航空旅行到零售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没有足够人力的情况下企业被迫减少产量,这加剧了美国通胀形势,对美国经济复苏不利。

      专家担忧机器人抢人类“饭碗”

      尽管机器人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对人类来说可能并非好事。随着机器人使用量的上升,一些人担心,随着劳动力危机最终缓解,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工人。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Daron Acemoglu指出,自动化如果发展得非常快,会毁掉很多工作。劳动力短缺不会持续下去,只是暂时的。(财联社)


    ]]>
    传奇投资者比尔米勒:巴菲特对比特币有偏见,他和芒格已不习惯新事物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在最近的一档投资者播客节目中,传奇投资者比尔·米勒对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批评比特币的言论发表了看法。当被问及他是否认为巴菲特和芒格有偏见或盲点,使他们难以理解比特币时,米勒解释说,有“几种”。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盲点,这让他们容易出错,”他说。

    “但其中一个原因肯定是,他们老了,不习惯新事物,他们不是那种会拥抱新技术和不同的做事方式的人。”

    91岁的巴菲特最近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表示,他不会以25美元的低价买下世界上所有的比特币,因为它不会产生任何有形的东西,因此,它不可能有任何内在价值。

    米勒表示:“他说比特币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因此他无法对其进行估值。很好。如果你认为你唯一能估价的东西是生产性资产,那么没有人会让你买它,对吧?所以忽略它,”米勒说道。

    米勒说:“投资的目的不是拥有生产性资产,而是赚钱。”

    米勒的个人投资组合中有超过50%是比特币,他似乎对比特币在过去几个月的大幅下跌并不在意。这位投资者说,他认为比特币是防范金融灾难的一项保单。

    米勒曾经作为Legg Mason的基金经理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这一纪录迄今无人打破。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他的财富大幅缩水,险些破产。但依靠对亚马逊(2302.93, 81.38, 3.66%)和比特币的早期投资,米勒成功翻盘,重新成为一位亿万富翁。



    ]]>
    电商三巨头策略生变:增速全员放缓,降本才是主旋律?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文|新浪财经 杨雪梅

      编辑|韩大鹏

      划重点:

      1、三家的财务亮点体现在不同指标中:阿里当前更追求稳大盘、提质量,营收规模、盈利能力、用户规模仍占上风;京东通过对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打造,来增强穿越经济周期、抵抗环境风险的能力;拼多多延续强调农业战略,通过减营销,重投研发和农业需求可持续增长。

      2、虽然三家营收均保持了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三家在活跃用户数上均有所提升,但单季度增长开始放缓。电商平台,整体从“流量时代”进入了“留量时代”。

      过去的两周,国内电商三巨头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先后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新一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都迎来大涨。尽管持续受到疫情影响,但总体而言,相比较市场预期,三家业绩都较为乐观,降本增效等成效明显。

      2022年,3月起各地疫情重燃,尤其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受疫情波及严重,对电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在较低预期的市场环境里,电商巨头纷纷开始降本增效,告别高速增长阶段,追求长期稳健的发展方向。

      增速全员放缓 更追求质量、稳定、抗风险能力

      过去的一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拼多多营收增长7%、京东营收增长18%,阿里巴巴营收增长9%。整体来看,三家营收虽保持了增长,但增速均下滑明显。其中,京东主要凭借自营品牌优势,仍有两位数的增长,不过增速已降至20%以下;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增速已经下滑至不到两位数。

      阿里自2022财年(2021年4月)以来,营收增速就开始放缓,归于平稳。随着整个行业追求的高增长逻辑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能力建设和价值创造正在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发展引擎。

      拼多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调整发展策略,更加侧重在研发和农业上的投入,希望能够追求一种长时间、高质量的发展。短期内,这种发展方向的调整还看不到效果,增速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营收增长放缓的同时,三大电商净利润有的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有的盈利能力提升,有的仍在亏损。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本季度阿里净利润同比下降24%,低于市场预期。阿里本季度经营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也有较大程度的减少,主要由于增加了对淘菜菜、淘宝的投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高鑫零售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拼多多方面,净利润为42.004亿元,超过市场预期,而上年同期净亏损18.093亿元。从2021年Q2盈利开始,拼多多已连续4个季度盈利。

      京东方面,由于对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持续投入;支持上海等多地抗疫保供;以及支持合作伙伴减少疫情的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京东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为30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6亿元,亏损同比有所收窄。

      从年活跃买家数来看,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均告别了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平稳阶段。

      过去一季度,阿里国内年度活跃消费者首次突破10亿,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为8.819亿,而京东活跃买家数为5.805亿。从但季度净增数量来看,阿里仍处于第一,拼多多净增1300万,高于京东的1000万。

      拼多多CEO陈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拼多多现在的关注重点还是在于更好地服务现有的8.8亿用户。“随着拼多多一步步走到如今的用户规模,我想大家也不应该期待我们会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

      总的来看,电商三巨头如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不可能无限增长,在市场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增速放缓是市场反应的自然结果。

      同时,疫情导致消费者对收入信心不足,整体的消费情况比较低迷。根据统计局4月份给出的数据,高客单价商品的消费力不强,即便流量、用户正增长的情况下,4、5月的客单价同比都在下降。

      降本增效穿越经济周期

      从三份财报来看,降本增效成为当下各互联网公司普遍的生存策略,也是电商公司近一年的主旋律。

      过去一季度,阿里整体的费用支出同比下降30%。各项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产品开发开支占总营收比例从7%降为5%;销售与营销开支同比降了近20.5亿元;;股权奖励支出降了近49亿元。

      对于成本优化,阿里巴巴高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集团未来一年会继续做降本增效,首要任务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现金流入,控制现金余额。具体为,在业务层面,会存在关停并转的情况,关停一些长期价值不明显的业务;根据业务的不同性质,会出台具体的降本增效目标和要求;在集团层面,对于市场费等成本,会采用相对严格的方法来做具体的控制,现阶段可能会降低某些业务的支出。

      拼多多则将营销费用同比下降了14%,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也进一步降低至47%,2021年同期则为59%。但研发费用增长了20%,创下新高。

      京东过去几个季度持续保持低利润率运营。本季度,其支出占比最大履约费用及营销开支均有所增加,但研发支出有所下降。从今年3月份开始,京东进一步采取新的成本控制措施,到底会有多大的成效,会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中会有所体现,比如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等财务数据。

      整体来看,三家电商平台不再追求单一指标的快速增长,转向关注整体业务增长的健康度和可持续性,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的阶段。

      流量博弈仍将持续 竞争趋向修内功

      在竞争方面,三家电商平台不再高举高打,逐渐摒弃依靠补贴等粗放的流量型增长方式,而是收缩战线,更加注重修炼内功。

      京东过去几年对于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打造和投入,使其在疫情等不确定大环境下,在穿越经济周期、抵抗环境风险能力方面具有优势,未来这一投入还将继续。

      作为起家于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拼多多找到了差异化路线,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重投农业领域,并连续投入百亿利润设立“百亿农研”专项。通过强调农业战略,减营销、重投研发和农产品物流,拼多多在新发展路径上持续深耕。

      阿里赚钱能力下滑较为明显,更加注重提升抗风险能力。对于营收规模、盈利能力、用户规模处于上风的阿里来说,更重要的是稳大盘、帮助商家获取增长,在增长趋缓情况下,推动电商以外具有一定增长空间业务的发展,本季度,阿里云业务首次实现年度盈利,以及国际业务等承载了较大的期待。

      此外,三家电商平台共同面临来自抖音、快手的竞争。

      今年3月,快手电商为加强生态自建效果,发公告称因第三方电商平台与快手合作协议变更,将于3月1日起切断淘宝、京东联盟商品链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吸引京东、阿里平台上商家入驻,产生一定的分流效果。快手数据显示,一季度快手小店对平台GMV的贡献已达到99%以上。

      面对新竞争,电商平台也在不段寻求创新。比如拼多多就在大力加码短视频投入,前段时间已经把短视频放在底部一级入口位置,并引入看视频得现金、金币得方式试图吸引用户和增加留存,不过引流和转化效果尚未被验证。

      如何稳住基本盘并持续创新,正是电商三大巨头持续思考得问题。

      不过,零售行业多种形态并存的特征,也使得行业竞争会持续下去,流量博弈背后,电商大盘将会更加夯实,趋于多元化发展。


    ]]>
    Bungie 将助索尼成立新部门,专注于内购和长期服务型游戏的运营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索尼SIE推出过不少脍炙人口单人游戏大作,而多人服务型游戏一直是他们的短板,因此他们收购了《命运2》开发商Bungie来拓展PS阵营产品线。

      根据索尼上周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报告,他们计划在正式收购Bungie之后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注于长期服务式游戏。

      前不久,索尼表示他们会加大力度投入长期服务型游戏,而且他们计划让PlayStation在2026年4月之前推出10个以上的长期服务游戏。不过目前而言索尼对Bungie的收购交易还有很多手续要办,预计年底才能完成收购。

      IT之家了解到,虽然交易还未完成,但他们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他们已经开始为此制定整合计划。索尼希望利用该工作室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其直播服务和游戏进行推广,并计划在2025年同时运营12个。

      据悉,这个新的部门名叫“SIE Live Service Centre of Excellence”,它将独立运作,为索尼旗下服务型游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索尼游戏中如何合理地加入内购选项也将由他们负责;而这个部门需要从Bungie那边吸取、学习关于如何运营服务式游戏的相关经验。

      目前,该公司正在PlayStationStudios基础设施中独立开发这些游戏,但它打算在1年后将Bungie的所有知识整合到所有运营中。

      索尼希望在交易完成后的3个月内让该团队向Bungie学习,所以他们也很重视Bungie是如何塑造和发展《命运》游戏的。最终,SIE Live Service Centre of Excellence将负责审查已发行和即将发行游戏的盈利等重要方面。

      外媒表示,大部分PlayStation粉丝都非常关注这种新的服务方式,但目前这些游戏还没有真正公布,至少索尼如果哪一天真的推出这种氪金型的长期游戏,粉丝可能也不会感到太惊讶。

      众所周知,运营和维护一款游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有些厂商的游戏流水看起来十分惊人,但如果索尼真的打算立足此类商业模式的话,至少他们目前看起来是有在认真对待的。


    ]]>
    小冰公司宣布成立游戏工作室将推动NPC向情感人工智能方向演进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小冰公司宣布成立ICEGamer游戏工作室,进一步加速游戏领域布局,并推动NPC向有情感的人工智能交互方向发展。工作室成员来自畅游、完美世界、网易等,与小冰部分核心AI团队进行整合。目前研发工作已顺利启动,首款开放世界手游作品与七创社凹凸世界IP合作,由AI being担纲全部NPC。

      据悉,小冰对游戏领域的布局,早在“微软小冰”阶段已开始,分拆独立后进一步加速。得益于人工智能对话引擎(XConversationalAI)、超级自然语音(X-GAN)、人工智能歌声生成模型(DNNV/XStudio)和神经网络渲染(XNR)等方面的技术领先,小冰为许多游戏合作伙伴进行了大量赋能工作。除曾与Pokemon合作推出新角色的开放预交互版本外,在日本DMM等公司近期游戏产品中,全部NPC也均由小冰框架创造。

      据ICEGamer游戏工作室制作人肖佳悦介绍,所谓的AI being NPC,不再是完全依靠脚本的传统NPC,而是基于人工智能小冰框架创建、驱动的新交互主体。他们具备“多样性”、“自主人格”、“自我意识”和“高自由度”,能以文字、声音、影像等多模态方式与玩家真实自然地交互,甚至是帮玩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传统游戏中,脚本能赋予NPC角色故事性和艺术性,而AI being NPC不会有固定的行动路线,也不会永远重复脚本。他们和玩家之间的交互,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己的‘意识’,而不是时刻以完成任务为唯一目标。”肖佳悦表示。(文猛)


    ]]>
    每日优鲜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金额达532万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蓝鲸TMT频道5月30日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532.945万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为曾斌,注册资本31.95亿元。该公司由Missfresh HK Limited全资持股,为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的运营主体。

    2021年6月,每日优鲜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18-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营收分别为35.5亿元、60亿元、61.3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1亿元、16.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未能按时提交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于2022年5月19日发出的警示函。

    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每日优鲜自警示函发出之日起,有60个日历日内提交恢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的计划。如果纳斯达克接受合规计划,它可以授予该公司延期至2022年11月14日以恢复合规。该公司需在规定的60天内提交2021年表格20-F或合规计划。


    ]]>
    北森云计算被曝大量毁约应届生,官方否认称与实际情况相悖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蓝鲸TMT频道5月30日讯,近期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脉脉上反映,作为22届应届生在被北森云计算毁约,违约金只有三千。记者就此询问北森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北森云计算为一体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成立于2002年,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在两年后便摘牌退市。记者发现,就在去年5月,北森宣布完成2.6亿美元规模F轮融资。而该公司也于今年1月1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大量应届生称被北森毁约,官方回复发帖人称其为极端言论

      有用户在该平台上实名声明称:“22届应届生被北森毁约了,就刚刚打的电话,这都五月底了现在告诉我没工作了,怎么不七月通知啊。”这一发言也引发了大量的评论及百余条转发,有不少点赞称符合事实。

      随后,北森云计算官方账号回复称,“该帖文及评论信息不实,尤其是对于解约缘由及比例、北森在校招生任用等方面的极端言论,均与实际情况相悖。”

      这一回复引发不少用户在平台发帖表示不满。

      据媒体报道,此次被北森毁约应届生数量达到百人,被毁约的2022年应届生比例接近30%,其中主要以应届生为主,被裁人员学历中包含硕士学历。在毁约赔偿上,本科生毁约赔偿3000元,硕士生赔偿6000元,目前一些人员已经收到北森打款。

      近期,应届生被毁约一事频引关注,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中国联通等公司相继被曝出毁约校招生。其中,中国联通广东省河源分公司被曝出应届生因毕业年龄超24岁被解约,此后河源联通表示,已与同学进行沟通并消除误解,将依法履行就业协议,相关同学可按协议约定如期办理入职手续。

      北森谋求港交所上市,近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北森在2022年1月1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如果能成功上市,将会是本土HR SaaS第一股。

      北森的收入主要来源于HCM解决方案向客户收取的订阅费。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财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过去六个月,北森控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5.56亿元和3.13亿元,总体呈上升趋势。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9亿、12.67亿、9.4亿和8.2亿元人民币。不过,排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亏损,北森控股经调整后的亏损收窄为1.69亿元、2.42亿元、1.08亿元和0.83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指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升级一体化云端HCM解决方案;持续改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投资于销售和营销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在客户成功和服务方面的能力;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
    国家广电总局:经纪机构不得以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致“饭圈”乱象将被查处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不得发布或者雇佣营销号发布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等有害信息。

      5月3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诚实守信,不得进行虚假、欺骗或者引人误解的业务宣传。

      《办法》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加强对服务对象官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相关账号应当经过经纪机构授权或者认证。经纪机构不得授权未成年人担任相关账号的群主或者管理者。

      《办法》表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严格规范信息发布,不得发布或者雇佣营销号发布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等有害信息,不得以打赏排名、刷量控评、虚构事实、造谣攻击等方式进行炒作,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

      此外,《办法》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依法纳税,如实办理纳税申报,依法履行纳税和代扣代缴义务。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督促、提醒、协助服务对象依法纳税,自觉抵制以偷逃税为目的或者可能导致偷逃税的不规范签约方式。

      《办法》自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总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22年5月20日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活动,加强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管理,明确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为参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的演员、嘉宾、主持人、网络主播等人员,提供签约、推广、代理等相关活动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人员,包括在上述机构从事经纪活动的人员和个体经纪人员。

      第三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范,遵循公序良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条 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诚实守信,不得进行虚假、欺骗或者引人误解的业务宣传。

      第六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与经纪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经纪机构、个体经纪人员向服务对象提供经纪服务,均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合理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提供经纪服务,应当对服务对象身份进行核实;服务对象需要具备相关从业资格或者服务资质的,应当对其进行核验。

      第八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收集、处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第九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应当事先征得其法定监护人同意。不得以恐吓、诱骗或者收买等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

      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规定,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合法权益,不得组织未成年人从事危害其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十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不得为服务对象参与含有下列内容的节目提供经纪服务: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法规实施,歪曲、否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虚无主义;

      (三)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歪曲民族历史或者民族历史人物,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

      (四)歪曲、丑化、亵渎、否定革命文化、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五)违背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

      (六)危害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宣扬淫秽、赌博、吸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宣扬基于种族、国籍、地域、性别、职业、身心缺陷等理由的歧视;

      (七)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八)侮辱、诽谤他人或者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九)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应当根据行业特性,合理配备满足业务需要的经纪人员,经纪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0。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加强对服务对象官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相关账号应当经过经纪机构授权或者认证。经纪机构不得授权未成年人担任相关账号的群主或者管理者。

      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引导和规范粉丝行为,不得组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等活动和集会。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严格规范信息发布,不得发布或者雇佣营销号发布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等有害信息,不得以打赏排名、刷量控评、虚构事实、造谣攻击等方式进行炒作,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依法对服务对象代言的广告进行审核,不得为内容违法的广告合作提供经纪服务。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依法纳税,如实办理纳税申报,依法履行纳税和代扣代缴义务。

      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督促、提醒、协助服务对象依法纳税,自觉抵制以偷逃税为目的或者可能导致偷逃税的不规范签约方式。

      第十六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应当定期对经纪人员和服务对象开展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其政治素养、守法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经纪人员应当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应当及时提醒、督促和引导服务对象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法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能力,担当社会责任。

      第十七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发现服务对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立即予以制止,视情节轻重采取停止营销、暂停经纪服务等措施,并及时向有关节目制作机构、播放机构通报和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经纪人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根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经纪业务特点,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引导行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推进诚信建设,开展业务交流,加强职业培训,维护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合法权益,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第十九条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人员队伍建设,指导行业协会和经纪机构开展教育培训。

      第二十条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执行本办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配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包括如实提供有关材料、给予技术支持等。

      第二十一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导致“饭圈”乱象,发生数据造假、违背公序良俗、败坏行业风气等问题,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并依法依规予以记录、公示。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未履行相关职责或者履行不到位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可以对经纪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相关经纪人员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依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从事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依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


    ]]>
    获赔100万!华为起诉网店侵权并出售假冒“华为耳机”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获赔100万!华为起诉网店侵权并出售假冒“华为耳机”

      [手机中国新闻]一些网店打着大厂的旗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虽然可以一时得利,但一旦被起诉,就将面临一大笔赔偿金,最后得不偿失。

      5月30日消息,据报道,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一起侵权华为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案件,被告为深圳市金运视讯设备有限公司。经查,金运公司构成商标侵权及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其立即停止侵权、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向华为公司赔偿100万元。

      案件信息显示,被告擅自使用“华为”“HUAWEI”“FREEBUDS”等商标,而且在产品页面中使用“官方正品华为专用”“官方原配”等字样,这属于虚假宣传。华为要求金运公司立即停止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300万元及承担相关诉讼费用。

      打着华为的旗号,销售假冒产品,并不是只有金运公司一家。今年4月,另一家深圳公司“自定义科技有限公司”在京东平台上大规模销售“高瑟(Gusoll)华为挂脖式蓝牙运动跑步降噪耳机”“高瑟(Gusoll)华为耳机有线typc-c耳机”等产品,构成侵权行为,被判赔偿华为公司15万元。


    ]]>
    杨元庆内部信:经过多年投资,三个业务终于成为了新引擎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6日午间消息,联想集团公布2021/22财年全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及第四季度业绩,全年营业额近46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全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以下是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的内部信。

      各位同仁:

      今天,联想集团发布了第四季度暨全年财报。过去这一年,世界复杂多变,但联想再攀高峰,业绩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尤为难得,尤其值得我们自豪!尽管我们还要继续面对地缘政治、新冠疫情、零部件短缺、通胀回潮等重重挑战,但联想人将保持坚韧灵活,攻坚克难,对于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消息:联想全年营业额首次突破4500亿人民币,接近4600亿人民币,大涨近700亿!同时,净利润额首次突破百亿,达到了130亿人民币,年比年提升达72%。

      这一年,我们牢牢把握住了各行各业持续加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所带来的增长机遇。正如大家所见,更多的企业部署了公司级的数字化战略,而混合办公的模式也将长期存在,其所带来的巨大需求不只覆盖智能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还包括诸如智能协同、智慧办公、智慧家庭等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紧紧围绕着“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推动各行各业加速迈入“新IT”时代。

      而我同样想特别分享的是,我们的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去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全年盈利。而移动业务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健康盈利,去年的营收增速超越市场30个百分点,并且取得了自摩托罗拉并购以来的最高运营利润。这意味着,自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服务器并购以来,我们的所有主营业务首次全部实现盈利。经过多年的投资和耕耘,我们的移动业务、基础设施业务与方案服务业务一道,成为了集团新的增长引擎!

      这一年,所有业务都对集团创纪录的业绩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具体到各项业务来看看:

    • SSG方案服务业务瞄准持续扩展的IT服务市场,聚焦于办公场所相关服务业务的增长机遇,同时大拓展“一切皆服务”的模式,并积极满足客户对可持续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上一财年,SSG继续作为龙头推进公司服务导向的转型深入,营业额年比年提升30%,运营利润率达22%。三大服务类别——支持服务、运维服务、项目和解决方案服务业务均实现强劲增长,其中,后两项业务的营业额已经占据SSG整体业务的近半壁江山。与此同时,SSG持续投资于软件工具、平台和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可复用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专注于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我们还把TruScale“一切皆服务”的产品组合扩展到更广阔的办公场所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同时致力于开发混合云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正利用已经积累的基础能力,探索元宇宙解决方案。

    • 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持续受益于ICT基础设施升级,包括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混合云等在内的各领域高增长所带来的机遇。上一财年,ISG业务实现了全年盈利的重要里程碑,业务整体营业额创新高,存储、软件、服务和高性能计算等高价值业务的营业额也都创造了历史新高。ISG还继续增强覆盖云基础设施和企业IT基础设施的全栈型能力,并积极向包括边缘计算、云服务在内的高增长领域拓展,同时持续投资于自主设计和自主生产制造的能力建设,并且进一步升级诸如“海神”温水水冷技术在内的绿色科技。

    • IDG智能设备业务很好地把握住了混合办公模式带来的机遇,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全年营业额逼近4000亿人民币,运营利润较前一年增长了近64亿人民币。IDG的业务组合涵盖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嵌入式计算IoT,以及智能协同、智慧办公、智慧家庭等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在凭借创新夯实个人电脑冠军地位和行业领先的盈利水平的同时,我们在积极把握个人电脑之外的增长机遇,实现从提供电脑到提供计算设备及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目前来自其他智能设备、嵌入式计算IoT和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的营业额在IDG整体营业额中的占比已经超过18%。

      而在2021/2022财年第四季度,尽管新冠疫情在中国部分城市导致了突如其来的生产供应停滞,但我们依然用强劲的表现为财年收官。净利润额连续七个季度年比年增幅超过50%,营业额提升7%。所有主营业务均为我们的盈利性增长做出了贡献。

      这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克服万难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感谢一线员工,你们风雨无阻,坚守岗位,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不间断地交付给客户。感谢联想全体同仁,在充满挑战的一年中,你们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精诚协作,敏锐坚韧,推动公司迎难而上,再次取得骄人业绩。多年来我们共同打造的竞争优势——清晰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独特竞争模式,创新与效率的平衡,又一次大显身手,正逢其时。

      在新的财年,正如我在誓师大会上所分享的,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投入于创新的加强,投入于服务导向的转型,投入于社会价值的提升,为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注入不绝的动力!新的增长引擎已经显现,SSG、ISG和MBG均实现盈利,并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能,而作为我们核心业务的PCSD更是稳如磐石,我们要抓住这个窗口期,开足马力,全力推进公司整体业务增长,再上新台阶。

      在这个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让我们保持韧性,灵活应变,把握机遇,掌控风险,为实现“联想 智慧中国”的美好愿景而继续努力。


    ]]>
    联想集团21/22财年净利润130亿,8年来首次实现主营业务全线盈利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6日午间消息,联想集团公布2021/22财年全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及第四季度业绩,全年营业额近46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全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其中,第四财季营收1060亿元,同比增长7%,第四财季净利润26亿元。

      自2014年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服务器并购以来,联想集团首次实现主营业务全线盈利。

      财季业绩亮点

      全年营业额近46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

      三大主营业务全线盈利,净利润达到130亿人民币

      第四财季净利润达26亿人民币,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长超50%

      全年研发投入达到130亿人民币,同比提升43%

      SSG全年营业额34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

      ISG全年营业额45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

      IDG全年营业额近4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


    ]]>
    美国SEC将加强对ESG基金监管,以防范“绿色洗钱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三提出的规定,基金经理在给他们基金命名时需要更加谨慎。根据SEC的提案,一个增长或价值基金必须保持其80%的投资是在这一类别,而那些自称绿色或低碳的基金必须解释他们是如何实现其环境目标的。

    Gary_Gensler,_SEC_Chair.jpg

    资料图

    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在一次讲话中表示:“基金名称通常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使用的最重要信息之一,投资者应该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基金背后的情况。”

    SEC正越来越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这些规定出台之际,该机构正在打击那些将自己标榜为ESG而不披露这一标签含义的投资基金。

    本周,总部位于纽约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纽约梅隆投资顾问公司(BNY Mellon Investment Advisors)支付了150万美元,就SEC指控其在ESG投资评估中做虚假陈述达成和解。该公司没有承认这些指控。

    SEC周三以3比1的票数通过了两项提案,共和党委员海斯特-佩尔斯(Hester Peirce)持反对意见。

    根据ESG披露提案,声称考虑了ESG因素的基金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必须详细说明他们考虑的因素以及如何实施这些因素。以ESG为重点、旨在影响其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的基金,必须报告其投资组合的排放指标,以及实现ESG目标的年度进展情况。

    SEC表示,新的披露要求将阻止那些声称关注ESG因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基金进行“绿色洗钱”。但持反对意见的佩尔斯委员认为,新规定将创造新的压力点,活动人士可以利用这些压力点来强迫投资公司。



    ]]>
    逸仙电商第一季度营收8.9亿元 同比下滑38.3%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24日下午消息,逸仙电商(NYSE:YSG)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逸仙电商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8.910亿元(人民币,约合1.405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14.4亿元相比下滑38.3%。净亏损2.914亿元(约合460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3.190亿元收窄8.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1.556亿元(约合245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2.343亿元收窄33.6%。

    ]]>
    网易云音乐:一季度营收21亿元 同比增长38.6%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下午消息,网易云音乐2022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38.6%。2022年第一季度录得毛利润人民币2.52亿元,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2%。在线音乐服务月付费用户数达3674万,同比增长超51%。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率进一步提升至20.2%。

    ]]>
    金山软件:一季度收益同比增长19%至18.53亿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下午消息,金山软件5月24日晚间在港交所公告,2022年第一季度,收益为人民币18.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较上季度增长2%。来自办公软件及服务和网络游戏及其他的收益分别占收益总额的47%及53%。第一季度来自网络游戏及其他业务的收益为人民币9.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较上季度增长7%。

    ]]>
    网易第一季度营收235.6亿元 同比增长14.8%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24日下午消息,网易(Nasdaq:NTES;HKEX: 9999)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网易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35.558亿元(37.158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243.736亿元和205.172亿元。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940亿元(6.931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56.942亿元和44.392亿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176亿元(8.073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65.956亿元和50.807亿元。

      第一季度业绩:

      净营收

      净营收为235.558亿元(37.158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243.736亿元和205.172亿元。

      在线游戏服务净营收为172.727亿元(27.247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73.975亿元和149.818亿元。

      本季度,来自于手游的净营收占在线游戏服务净营收的66.9% ,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该占比分别为 68.3%和72.8%。

      来自网易有道的净营收为12.005亿元(1.894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3.338亿元和13.399亿元。

      来自云音乐的净营收为20.672亿元(3.261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8.893亿元和14.912亿元。

      创新及其他业务净营收为30.154亿元(4.757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37.530亿元和27.044亿元。

      毛利润

      毛利润为128.364亿元(20.249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29.178亿元和110.526亿元。

      毛利率

      在线游戏服务的毛利率为65.1%,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均为64.4%和64.6%。

      网易有道的毛利率为53.1%,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50.7%和57.3%。

      云音乐的毛利率为12.2%,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4.1%和3.1%。

      创新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为23.3%,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26.8%和24.1%。

      运营开支

      运营开支为72.293亿元(11.562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83.096亿元和67.771亿元。

      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为12.193亿元(1.923亿美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9.340亿元和12.734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有效税率为22.0%,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4.2%和22.0%。

      净利润

      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940亿元(6.931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56.942亿元和44.392亿元。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176亿元(8.073亿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65.956亿元和50.807亿元。

      每股普通股基本收益为0.21美元(每股ADS为1.06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0.27美元(每股ADS为1.37美元)和0.21美元(每股ADS为1.05美元)。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普通股基本收益为0.25美元(每股ADS为1.23美元),而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0.32美元(每股ADS为1.59美元)和0.24美元(每股ADS为1.20美元)。

      季度派息

      网易董事会已批准,2022年第一季度向普通股持有人(美国存托股持有人)每股派息0.0644美元(每股ADS 0.3220美元)。

      2022年3月,网易支付了2021年第四季度每股0.0810美元(每股ADS 0.4050美元)的股息。

      截至2022年3月31日,网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活期及非活期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余额合计为1070亿元(169亿美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1034亿元。


    ]]>
    快手第一季度营收210.7亿元 同比增长23.8%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下午消息,快手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快手第一季度营收210.7亿元,市场预期205.99亿元,上年同期170.19亿元,同比增长23.8%。第一季度净亏损62.5亿元,预估亏损64.2亿元。第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37.2亿元,同比收窄,预估亏损44.6亿元。

      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32.6%;

      直播收入为78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他服务收入19亿元,同比增速54.6%;

      第一季度运营业绩:

      财报显示,2022第一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3.46亿,同比增长17%;平均月活跃用户5.98亿,同比增长15%。受益于春节、冬奥等活动效应及社交信任的强化,总用户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50%。截至一季度末,快手应用上相互关注的用户对数已达188亿对。

      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应用平均日活跃用户占平均月活跃用户比例增长至57.8%。同时,快手应用的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于2022年第一季度达128.1分钟,同比增长29.0%。

      第一季度开支:

      快手第一季度行政开支8.7亿元,同比增长23.9%,主要是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及相关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增加;

      研发投入35亿元,同比增长25.3%。

      其他:

      2022年第一季度的其他亏损净额为805.3百万元,而2021年同期的其他收益净额为6.9亿元,从收益到亏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2022年第一季度录得投资减值拨备。

      基于上述原因,快手于2022年第一季度录得经营亏损5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负26.8%,2021年同期则录得经营亏损73亿元,经营利润率为负42.8%。

      快手于2022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分别录得财务费用净额1150万元及1720万元,主要归因于租赁负债利息开支,惟部分被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所抵销。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与快手租用互联网数据中心以承载服务器从而满足用户群体增长的需求以及租用办公楼相关的费用。

      由于快手于2021年2月完成首次公开发售,因此2022年第一季度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为零,而2021年同期录得负513亿元。

      快手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亏损15.5亿元。


    ]]>
    李尔收购领先的座椅材料专家Thagora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球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技术引领者李尔公司(NYSE: LEA)近日宣布收购了Thagora Technology SRL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位于罗马尼亚雅西的私人企业,是座椅材料应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专家。

    李尔收购领先的座椅材料专家Thagora
    李尔收购领先的座椅材料专家Thagora

    Thagora的专利解决方案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料并降低能耗,这与李尔的可持续生产工艺相得益彰。此外,Thagora的工业4.0技术通过工程和物流的改善为生产运营带来巨大的进步,包括提升材料的可追溯性和厂房设施的利用率。


    李尔执行副总裁兼座椅业务总裁Frank Orsini称:"Thagora为李尔带来一系列可扩展的智能制造工具,这是对我们业务强有力的补充。我们欢迎优秀的Thagora团队加入李尔大家庭。我们双方对安全、质量、创新和社区公益的支持有着共同的专业要求和承诺。"

    "Thagora的所有者Mihai Mitrica称:"此次交易为Thagora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我们既能维护与现有汽车及非汽车客户建立起来的强大合作关系,又能通过李尔的全球布局,拓宽我们的业务覆盖面,从而赢得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新业务。加入李尔大家庭让我们非常激动,我们期待能够秉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持续提供更多创新产品。"

    关于李尔公司

    李尔是全球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技术引领者,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非凡的汽车座舱体验。李尔团队由来自38 个国家的菁英员工组成、他们是我们持续创新、卓越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李尔的事业旨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智能和舒适的出行,以科技创新践行"Making every drive betterTM"这一愿景。目前,李尔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覆盖了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在美国财富 500 强中位列第 179 位。李尔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南菲尔德,亚太及中国总部位于中国上海。


    ]]>
    穆迪分析推出聚焦中国市场的全方位风险分析平台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穆迪分析于今日宣布推出风险分析平台Risk Compass,助力中国市场参与者识别机遇并管理风险。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截至2022年3月存量债券超过人民币137.8万亿元。投资者、交易机构、风险管理机构、研究人员等市场参与者均需要区分信用水平,了解交易对手风险,并有效且高效地管理其资产。

    穆迪分析中国战略事业部董事总经理边春表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市场参与者尤其需要丰富的分析视角和精准的数据助力自信决策。Risk Compass全面的数据覆盖和深入的分析可以帮助机构应对当下具有挑战的经济环境。"

    借助信用评估模型,以及对市场资讯、财报、行业的分析,和通过基于风险的估值框架, Risk Compass可提供对信用水平、交易对手风险和资产价值的全方位评价。该风险分析平台覆盖中国在岸和离岸债券/信用市场的大多数公开上市或发行实体,包括22,500多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和城投公司 (LGFV),以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新三板) 挂牌实体和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

    Risk Compass提供基于穆迪分析风险中性框架的估值,覆盖几乎所有活跃信用债券和近30年的历史交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令Risk Compass能够快速解读数以百万计的资讯,通过关键中文词汇分析10,000多家实体的信用情绪。其数据和分析框架还可以与Orbis数据库这一多次获奖的、覆盖全球4亿多家实体的风险数据库相结合,对非公开上市或发债实体进行管理。

    Risk Compass可帮助用户区分信用水平、对债券进行估值、了解交易对手风险并分析预警信号。用户也可以将其数据和经验与穆迪分析丰富的数据和稳健的分析相结合,以监控风险并识别机遇,从而实现自信决策。

    关于穆迪分析 (Moody's Analytics)

    穆迪分析 (Moody's Analytics) 致力于为市场提供金融信息和各种分析工具,帮助企业领导人做出更好、更快的决策。我们深厚的风险专业知识、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创新的技术应用,可帮助我们的客户自信地驰骋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我们以行业领先且屡获殊荣的解决方案著称,这些解决方案囊括研究、数据、软件及专业服务,可灵活搭配组合,提供顺畅无碍的客户体验。我们对追求卓越、采用开放思维方法以及专注满足客户需求的承诺,使我们为全球数千家组织机构带来信心。


    ]]>
    机构:一季度全球电视销量同比下滑4.3% 三星、LG、TCL市占率居前三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财联社5月24日电,据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视销量4907万台,销售额256.75亿美元,分别同比下滑4.3%和6.3%。其中,三星电子的全球市场销售份额为32.9%,环比提高5.2个百分点,稳居第一。

    ]]>
    爱彼迎中国宣布业务调整:7月30日起暂停支持境内游房源、体验及相关预定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上午消息,爱彼迎中国今日宣布调整中国市场的业务。

      爱彼迎联合创始人、中国区主席柏思齐(Nathan Blecharczyk)今日发出了致爱彼迎中国房东和体验达人社区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即自2022年7月30日起,暂停支持境内游房源、体验及相关预订。

      他还称:“我们将为房东和体验达人免除自2022年5月24日至2022年7月29日期间所有境内游订单的服务费,并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大家平稳过渡和长效发展。”

      以下为信件全文:

      来自Airbnb爱彼迎联合创始人、中国区主席柏思齐Nathan Blecharczyk的一封信:

      亲爱的爱彼迎房东和体验达人们:

      今天,我想与各位沟通Airbnb爱彼迎中国业务的最新调整。

      2016年,我们开始了在中国的探索之路。自那时起,出境游业务就一直是我们在中国得以长足发展的内核。我们十分珍视中国市场,始终认为占到全球总人口数五分之一的中国用户,是我们缔造全球网络,乃至实现公司愿景,创造人与人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连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疫情挑战,我们迁思回虑,做出这个艰难决定:爱彼迎中国将固本培元,聚焦出境游业务,即自2022年7月30日起,暂停支持境内游房源、体验及相关预订。

      为帮助大家了解这一业务调整,我们正通过爱彼迎App端的多个沟通渠道,以及“爱彼迎房东社区”微信服务号,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告知大家。稍后,我们的中国团队也会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支持。同时,我们将为房东和体验达人免除自2022年5月24日至2022年7月29日期间所有境内游订单的服务费,并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大家平稳过渡和长效发展。

      此次业务调整给大家带来的影响我们感同身受。记得我早年来中国和大家初次见面的情形,你们的好奇心和坚定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我。时光飞逝,如今我们已经共同打造了一个欣欣向荣、有爱有温度的社区。从2016年至今,我们一起接待了超过2500万人次在中国住进爱彼迎民宿。感恩有你,成就了爱彼迎房东社区的春华秋实,让爱彼此相迎。

      在此,我想对每一位房东和体验达人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用真情和卓越的待客之道创造了无数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我坚信,你们的成功不会止步于此,你们的善念和智慧将继续温暖四方,世界将因为你们变得更加美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祝好!

      柏思齐(Nathan Blecharczyk)

      爱彼迎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兼中国区主席

      爱彼迎中国业务调整

      关键事项与时间节点:

      根据爱彼迎中国业务的最新调整,平台将于2022年7月30日起聚焦出境游业务,同时暂停支持您所在地区*房源、体验及相关预订。

      这是一个格外艰难的决定,我们充分理解这一调整对您造成的影响,并深表歉意。我们会尽可能地帮助您平稳过渡。

      为避免这一调整对您和房客/体验参与者造成不便,请留意以下关键事项和时间节点:

      自2022年5月24日上午11时起,您的房源在2022年7月29日(含)之后的日历,体验在2022年7月30日(含)之后的日历将被关闭;

      自2022年7月25日0时起,房客/体验参与者将不能在本平台预订您的房源/体验,即,自2022年7月25日0时起您不能在本平台接单;您在2022年7月25日0时之前收到但未接受的预订请求也将失效;

      对于您在2022年5月23日(含)之前已经生效的,入住房源日期在2022年7月29日(含)之后,或参与体验日期在2022年7月30日(含)之后的预订,平台将对其进行取消,为房客/体验参与者提供退款等服务,并仍然向您支付订单总额。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在这段时间平稳过渡,平台将为中国大陆地区房源/体验免除服务费:对于在2022年5月23日(含)之前上线成功且保持在线的房源/体验,平台将为入住房源/参与体验日期在2022年5月24日(含)之后,且退房/完成体验日期在2022年7月29日(含)之前的所有生效订单免除服务费,以月度结算的方式分别于7月15日和8月15日左右返还给您,相关订单的房客/体验参与者可正常入住/参与体验。

      平台将与您一同一如既往地为爱彼迎房客/体验参与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旅行体验。对于2022年7月29日之前的所有订单,平台将持续落实爱彼迎社区政策,房东/体验达人出现无故取消订单等违规情况可能会面临相应处罚,您可以随时登陆违规中心查看最新政策和违规记录。

      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也可以登陆爱彼迎App,点击“获取帮助”通过查看智能服务助手查看更新,或拨打爱彼迎社区服务热线进行查询。

      再次为给您带来的不便致歉,并感谢您一路以来对爱彼迎的理解和支持!


    ]]>
    Airbnb中国:疫情反复让境内游业务面临挑战 将聚焦出境游业务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上午消息,Airbnb爱彼迎今日发布声明称,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爱彼迎中国将固本培元,聚焦出境游业务,整合资源,全面服务于出境游的回归。同时,将暂停支持境内游房源、体验及相关预订。

      声明称,中国人口数量占到全球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是爱彼迎缔造全球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16年以来,有超过2500万人次在中国住进爱彼迎民宿。

      然而,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打乱了旅游业原本的发展步伐,也弱化了境内游业务与出境游业务的协同效应,境内游业务相应地面临高成本等运营挑战。

      基于此,爱彼迎做出业务调整的决定:爱彼迎中国将固本培元,聚焦出境游业务,整合资源,全面服务于出境游的回归。同时,将暂停支持境内游房源、体验及相关预订。

      为帮助社区平稳过渡和长效发展,爱彼迎将通过多个渠道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同时为房东和体验达人免除相关订单服务费。

      “虽然目前亚太地区跨境游业务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我们相信在未来五年内,亚太地区将成长为爱彼迎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重要蓝海市场之一,而中国必将成为亚太地区跨境游复苏和繁荣的坚强基石。”爱彼迎在声明中称。

    ]]>
    爱彼迎将暂停中国境内游业务,下线15万个房源,股价年内跌四成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消息,“民宿巨头”爱彼迎(Airbnb),将正式关闭中国的本土业务。

      据新浪科技援引爱彼迎联合创始人、中国区主席Nathan Blecharczyk的信件,爱彼迎中国将聚焦出境游业务,即自2022年7月30日起,暂停对中国境内房源、体验服务及相关预订的支持。据媒体报道,这意味着爱彼迎将完全下线中国本土的近15万个房源和体验业务。

      信件称,爱彼迎将为(中国)房东和体验达人,免除5月24日至7月29日期间所有境内游订单的服务费,并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平稳过渡和长效发展。

      爱彼迎曾在其披露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受疫情、全球整体旅行限制造影响,公司预订量严重下降,公司管理层于2020年5月批准了一项重组计划,计划将全职员工人数减少25%(约1800名),大部分重组行动已于2020年完成。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美股爱彼迎23日收涨0.65%报113.28美元/股,然而其股价较2月17日的相对高点191.73美元/股,还是跌去了40.92%。(文|《财经天下》周刊 刘镇)


    ]]>
    网红女主播雪梨成被执行人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IT之家5月24日消息,近日,杭州宸帆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宸帆电商”)新增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朱宸慧(雪梨),冻结权益数额90万元人民币。冻结期限为2022年5月19日至2025年5月18日。

      信息显示,宸帆电商成立于2016年10月,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为朱宸慧,注册资本603.86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技术服务等。

      去年11月,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发布公告,宣布对朱宸慧、林珊珊两名网络主播涉嫌偷逃税款问题进行了查处。对朱宸慧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拟处1倍罚款共计6555.31万元,对林珊珊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拟处1倍罚款共计2767.25万元。据了解,林珊珊也是宸帆旗下红人主播。税务局公告还显示,李志强涉嫌策划、实施和帮助朱宸慧、林珊珊逃税,并干扰税务机关调查,已被立案调查。

      IT之家了解到,这并不是宸帆相关的公司第一次被冻结股权。不久前,宸帆电商关联公司杭州辰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范科技”)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数额1700万,冻结期限自2022年5月9日至2025年5月8日。


    ]]>
    途家:已开通绿色审核通道 帮助Airbnb中国大陆地区房东平稳过渡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上午消息,Airbnb(爱彼迎)宣布将于7月30日起关闭中国境内游房源预定,其线上的房东面临服务过渡问题。国内最大的民宿预订平台途家随后宣布,已于5月24日开通“绿色审核通道”,同时即将推出“一键上线”等多项服务,帮助Airbnb(爱彼迎)中国大陆地区的房东在途家平台尽快上线。

      途家表示,Airbnb(爱彼迎)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帮助许多有共享精神的房东实现梦想。此次Airbnb(爱彼迎)退出中国境内游市场,其线上不少房东将面临无法接受预订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新上线、自主经营、依靠单一平台的房东影响最大。

      为了帮助其平稳过渡,途家已开通“绿色审核通道”,成立了一支专门的商服,负责与Airbnb(爱彼迎)房东沟通,点对点协助其上线的相关事宜。同时,途家即将推出“一键上线”等快速上线功能,并配备专门的民宿运营专家,帮助Airbnb(爱彼迎)房东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新浪科技 原祎鸣)


    ]]>
    特斯拉申请闭门仲裁性骚扰诉讼遭拒 美法官:将公开审理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美国加州一位法官驳回了特斯拉的闭门仲裁申请,下令公开审理特斯拉女员工关于该公司加州最大工厂存在“猖獗性骚扰”问题提出的诉讼。

      加州阿拉米达县高等法院法官史蒂芬·科斯(Stephen Kaus)周一裁定,尽管原告之前签署了放弃诉讼的仲裁协议,但她依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科斯发布了一句话的法庭命令,拒绝了特斯拉的闭门仲裁要求,但并未解释具体原因。

      特斯拉遭到激进股东的抨击,要求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董事会在员工多元化和使用仲裁解决性骚扰和种族歧视诉讼方面加强透明度。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3月签署一项联邦法律,禁止雇主强迫员工就性骚扰指控达成仲裁。但在此之前的仲裁不受该法律约束。

      本案原告杰西卡·巴拉扎(Jessica Barraza)在一份正在申请集体诉讼的指控中表示,她在特斯拉上夜班时遭遇了“噩梦般”的环境,同事和主管不断向她发出下流的语言,做出下流的手势。上级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收到她的投诉后却并未采取措施。

      特斯拉至少还因性骚扰指控面临另外6名女员工发起的独立诉讼。

      巴拉扎的代理律师大卫·劳(David Lowe)在3月的听证会上对科斯法官表示,根据加州法律,仲裁协议不合法且“违背良心”。

      特斯拉只是针对巴拉扎根据加州就业歧视法提出的指控寻求仲裁,而不涉及她的另一项与违反劳动法规有关的指控。


    ]]>
    病毒炒热“猴痘概念股”,多家上市公司最新回应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中新财经5月24日电 (记者 张尼)连日来,猴痘病毒的传播持续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本轮报告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已增至15个。国内的检测试剂等产品技术储备情况如何?连日来走高的“猴痘概念股”能持续沸腾吗?日前,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回应。

    资料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提供的2003年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一种猴痘病毒粒子。

    资料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提供的2003年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一种猴痘病毒粒子。

      多家上市公司称已技术储备

      猴痘病毒在多国蔓延的同时,A股市场上的“猴痘概念股”也沸腾多日,连日来,A股多家上市公司就核酸检测试剂等相关产品技术储备问题作出回应。

      22日,圣湘生物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公司科研产品中已储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通过特异性检测猴痘病毒的核酸片段,可以快速鉴别出猴痘病毒。

      同日,*ST科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近期海外多国相继报告猴痘病例,我司已第一时间组织研发人员,研发完成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的技术储备。

      23日,之江生物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开发的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已经获得欧盟CE认证,在公司官网有产品介绍,目前该试剂盒已经有国内国外小批量订单。

      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猴痘概念股”能持续沸腾吗?

      20日大涨后,23日收盘,之江生物实现20%的涨停,圣湘生物、西点药业、百克生物、海辰药业涨幅均超11%。

      不过,在“猴痘概念股”持续沸腾多日后,部分上市公司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之江生物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生产的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 PCR 法)受市场竞争情况、公司产品竞争力和渠道能力、客户认可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销售额及利润贡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产品在境外市场收入对公司整体收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

    截图自之江生物公告截图自之江生物公告

      同日,百克生物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水痘疫苗不能预防猴痘,公司目前没有预防猴痘病毒相关产品。

      24日,达安基因发布公告表示,公司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 PCR 法)于中国北京时间2022年5月23日晚间获得CE注册证书。上述产品CE注册证书的取得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组合,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及时响应了海外市场的需求。

      不过公告中也强调,目前,上述产品尚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4日早盘,痘病毒防治概念股走低,截至早盘收盘时,达安基因涨2.47%,之江生物涨2.76%,圣湘生物、西点药业、*ST科华、海辰药业、百克生物等股价纷纷大跌,其中百克生物跌幅一度超11%。

      多国要求病例、密接人员隔离 专家呼吁做好外防输入

      尽管猴痘病毒相关检测试剂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尚不明确,但是病毒的传播已经引起卫生领域专家的警惕。

      日前,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强调,暂时来讲,国内还没有猴痘这方面病例的报道,不需要太恐慌,但是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做好外防输入的工作,配套的检测试剂也要陆续跟上。

      在疫苗方面,早前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与此同时,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要求确诊病例进行隔离。

      据外媒报道,比利时卫生当局早些时候已经决定,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隔离,由此成为全球首个要求猴痘病例进行隔离的国家。

      当地时间5月23日,英国卫生安全局发表声明说,由于英格兰地区猴痘病例新增36例,苏格兰地区发现首例猴痘病例,英国猴痘病例累计增至57例。声明说,该疫情“严重并令人担忧”,但对英国人口的风险仍然很低。

      英国卫生安全局最近给出的新指导方针建议,与猴痘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自我隔离21天。(完)


    ]]>
    知乎回应“新一轮裁员”:属于正常业务和组织的优化调整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24日上午消息,有报道称在线问答社区知乎启动新一轮裁员,规模在20%-30%之间,覆盖技术、商业化、教育和社区等多项业务。

    对此,知乎方面回应:相应情况属于正常的业务和组织优化调整。

    此前,知乎视频业务亦多次传出裁员消息,知乎表示从未放弃视频布局,不存在裁员动作,而是基于业务的正常人事变动。


    ]]>
    大型科技公司抢人大战白热化!微软计划将员工工资预算增加近一倍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财联社5月17日讯(编辑 牛占林)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当地时间周一表示,考虑到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微软将从9月1日起通过增加股票奖励和绩效奖励的方式为员工加薪。

      微软的一位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随着年度总奖励流程的临近,我们今年将进行大量额外投资,以补偿全球员工。我们的工资预算几乎翻了一番,年度股票奖励至少增加25%,主要针对职业生涯早期到中期的员工。”

      “我们仍然是一家按业绩付钱的公司,这些投资是我们为员工提供的奖励的一部分。虽然我们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影响,但这些变化也体现了我们对支持我们的使命、文化、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世界级人才的赞赏。”

      美国4月份通胀率跃升8.3%,接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火热,失业率稳步下降,上个月下跌至3.6%。大型科技公司也一直在以加薪作为回应。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正在调整其绩效体系,将给员工带来更高的薪酬,而亚马逊承诺将员工的基本薪资上限提高一倍以上。

      微软也一直在考虑给整个员工队伍加薪,以解决对薪酬日益不满的问题,并阻止员工离职到包括亚马逊在内的竞争对手那里。

      在今年的微软年度内部员工调查中,只有66%的员工对他们是否“在微软得到好的待遇”的问题表示赞同,这比去年的73%有所下降。

      虽然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提高薪酬,试图留住人才,但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在实施裁员,因为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和供应短缺等因素给它们的业务带来了压力,Carvana和Robinhood便在裁员之列。


    ]]>
    亚马逊Shopify用户争夺战升级:推出预计送达时间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1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Shopify和亚马逊最近都公布了一项新功能,那就是向消费者提供包裹的预计达到时间,两家电商巨头的消费者争夺战更加激烈。

      4月底,亚马逊推出了Buy With Prime服务,它允许线上卖家向在亚马逊网站以外的网站购物的顾客提供与Prime相关的服务,如快速运输、免费送货和免费退货等。

      而就在上周四,Shopify也在发布财报的同时推出了一个类似的服务,新服务名为Shop Promise,将为购物者提供商家店铺和其它销售渠道(如谷歌、Facebook和Instagram)的预期交货日期。Shopify还通过其Shop应用提供包裹追踪服务,让用户随时了解包裹的状态,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

      Shop Promise的部署速度取决于Shopify 履约中心网络(SFN)的建设速度,因为这项新功能只对使用SFN的美国商户开放。Shopify证实,计划以21亿美元收购轻资产履约初创企业Deliverr,Shopify称这笔交易将有助于他们加速其计划。尽管如此,Shopify的首席财务官艾米·沙佩洛(Amy Shapero)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证实,SFN最早也要到2023年底才能达到足够的规模。相比之下,亚马逊提供Shopify计划中的运输服务的时间已经超过十年了。

      推出新的服务,标志着Shopify和亚马逊之间的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激烈,长期以来,这两家企业都存在着竞争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却很少被人提及。

      Morningstar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师Dan Romanoff表示:“亚马逊肯定会注意到Shopify这一举动,这是改善其自身竞争地位的一系列举措中的最新措施。”

      在周四的财报电话会议上,William Blair分析师Matthew Pfau询问Shopify首席执行官Tobi Lütke,Buy With Prime是否会影响Shopify的整体业务或其更具体的交付计划。对于这个问题,Lütke的回答持续了三分钟,淡化了竞争对手和Buy With Prime对Shopify的潜在影响。

      Shopify目前并不允许商家在其网店中使用其它结账选项,如用Buy with Prime。但是卢特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Shopify将很愿意将Buy With Prime整合到其服务中,就像他们已经与Meta、谷歌和TikTok展开的合作一样。

      Shopify发言人没有回复来自媒体的评论请求。该公司表示,Lütke在电话中的发言是他个人的观点,公司仍需要收集细节。

      在过去,Lütke曾将Shopify的目标定为要对抗亚马逊这个电子商务帝国。

      RMW商务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ick Watson表示:“这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显示出Lütke正明显变得更加成熟,而且毫无疑问,Shopify对亚马逊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三年前的Shopify,绝不会‘用亚马逊帝国的船只运送其部队’。”

      CFRA Research的高级投资策略师Angelo Zino表示,尽管卢特克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展示出了积极的反应,但是Buy With Prime的确“增加了Shopify的竞争激烈程度”。

      Buy With Prime可能不会是亚马逊最后一个可能对Shopify构成威胁的产品。4月初的报道显示,亚马逊有一个神秘的团队,内部称为Project Santos,主要任务就是抵御Shopify对亚马逊电子商务主导地位的威胁。

      据报道,过去两周里,Buy With Prime的推出在Shopify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产品团队成员讨论了是否应该开发相关工具,让其他商家使用Buy With Prime。

      上季度Shopify收益低于投资者的预期,而亚马逊、Etsy和eBay的财报中也都显示出电商业务增长放缓的迹象。Shopify营收同比增长22%,达12亿美元,而分析师预期是12.5亿美元。商品总销售额,即通过Shopify平台购买的商品总价值,增长了16%,达432亿美元,而此前分析师的预期是465亿美元。

      财报过后,Shopify的股价下跌超过14%,自2021年秋季疫情高点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下跌了约70%。


    ]]>
    The Trade Desk™公布 2022 财年第一财季业绩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全球领先的广告技术公司The Trade Desk™(纳斯达克:TTD,以下简称TTD)于近日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一财季业绩。

     

    TTD在2022年第一财季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公司收入及每股收益均高于市场预测,并将上调业绩指引。业绩亮点如下:

     

    • 2022年第一财季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至3.15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测的3.046亿美元,这也是公司在近四年内创下的最高第一财季收入增幅。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21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测的0.15美元。

    • TTD预期2022年第二财季收入至少达3.64亿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1.21亿美元,均高于目前分析师预测。

    • 由TTD率先提出的互联网身份标识符Unified ID 2.0(UID 2.0)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强劲。TTD与LiveRamp合作创建了欧洲互联网身份标识符(EUID), 这是一个为欧洲广告市场打造的全新解决方案,保障隐私安全且交互操作性强。另外,TTD还宣布了与AppLovin的合作,该合作使AppLovin成为业内首家帮助移动媒体启用UID 2.0的移动应用内交易平台。

    • TTD宣布接入Adobe Real-Time CDP,帮助营销人员在第三方cookies退场后,更便捷、更广泛地激活第一方数据,从而创建更精准的数字广告活动。

    • TTD推出的OpenPath服务,让广告主可以直接访问优质媒体广告资源,解决目前程序化广告供应链中经常存在的低效率问题。首批加入 OpenPath 的媒体包括路透社(Reuters),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甘尼特报业集团/今日美国 (Gannet/USA Today),麦克拉奇(McClatchy),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和康泰纳仕(Conde Nast),以及最新加入OpenPath的BuzzFeed,福布斯(Forbes), 洛杉矶时报(LA Times)和 Red Ventures等。

    •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选择数据驱动型广告,TTD还启动了服务合作伙伴认证计划,更好地来满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 智能大屏(CTV)仍是TTD增速最快的业务。近期关于Netflix将推出支持广告的订阅模式的新闻也再次印证,智能大屏和流媒体视频的数字广告业务将会继续向好。

     

    TT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ff Green表示:“我们很高兴在2022年第一财季中取得出色的业绩,收入同比增长了43%,实现了近四年来第一财季最高收入增幅。由此可见,营销人员愈加重视在开放互联网广告市场上投放数据驱动型的广告。TTD秉承服务营销人员的宗旨,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我们创建了世界领先的数据市场来帮助广告主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还发布了OpenPath,为广告主提供更便捷的途径来获取优质媒体广告资源。以创新为首,依托于以智能大屏(CTV)为代表的全营销渠道收入增长, TTD作为面向开放互联网广告市场的需求方平台的定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第一财季和近期业务亮点:

     

    • 显著的客户留存率:第一财季客户留存率保持在95%以上,与过去8年保持相当水平。

    • UID 2.0得到持续的行业支持与协作:TTD正在推动UID 2.0在全行业的使用。UID 2.0是适用于全行业的全新身份标识,其不仅令广告价值继续显现,更将保护用户主动权和隐私放在优先位置,它也是第三方cookies的升级及替代选择。2022年第一财季新增UID 2.0合作包括:

      • 与LiveRamp合作创建了欧洲互联网身份标识符(EUID),这是为欧洲广告市场打造的全新解决方案,保障隐私安全且交互操作性强。

      • 与AppLovin合作,后者也成为业内首家帮助移动媒体启用UID 2.0的移动应用内交易平台。

    • 合作扩张:

      • 2022年3月,TTD宣布接入领先的客户数据平台Adobe Real-Time CDP。随着营销人员为第三方cookies的退场做准备,这项合作将使广告主更好地释放第一方数据价值,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数字广告活动。

      • 3月,TTD为中小型企业推出服务合作伙伴认证计划,并同时宣布Goodway Group成为TTD首个获得认证的服务合作伙伴。鉴于中小型企业日益注重使用数据驱动型广告来优化预算,此次合作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 发布OpenPath,亮点包括:

      • 将媒体直接接入TTD平台,让广告主更加便捷地获取媒体广告资源

      • 解决程序化供应链中经常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包括由“封闭平台”导致的传播限制。

    • 行业认可:TTD近期被列入《财富》“未来50强”, 该名单旨在表彰最具长期增长潜力的创新公司。

      • 荣获2022年Gartner® Peer Insights™广告技术客户选择奖

      • 荣获2022年 BIG科技产品类创新奖(Solimar)

      • 2022年媒体和广告技术领域杰出女性

      • 入榜《财富》“未来50强”及“2021年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被Gartner广告技术 Magic Quadrant认可为“最具前瞻性”及 “执行能力”

      • 获评The Software Report “2021 Top100软件公司”

      • 获得Adweek读者精选之最佳技术奖(需求方平台和年度创新者类别);

      • 入选福布斯“全球2000大上市企业”

      • 获得《财富》“2021最佳中型工作场所”荣誉


    ]]>
    有人恶意利用苹果手机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致使海外一架航班紧急停飞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 月 15 日消息,路透社等报道,一架以色列客机突发本周因 AirDrop 导致了一起紧急迫停事故。

      据称,当时航班上有不少 iPhone 用户都收到了可怕的空难图片,一度引起乘客恐慌和混乱,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相关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停飞这次航班。

      以色列空管局调查发现,当天有人利用苹果手机的 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恶意向大量乘客发送了空难图片。

      据称,在当事飞机即将起飞前,不少乘客反映自己收到了恐怖图片,内容是此前的多起空难事故,而这些图片都是经由 AirDrop 的苹果 iPhone 手机用户收到。

      目前,已经有 9 名涉嫌制造混乱的滋事者被捕,他们将面临“传播恐怖事件威胁”的严重罪行指控。

      以色列机场管理局发言人奥弗・莱弗勒(Ofer Lefler)对此表示,这起事件发生在一班原定于飞往伊斯坦布尔的 AndoluJet 航班上,不属于网络攻击范畴。

      当局表示,这九名嫌疑人是以色列公民和乘客,他们已被带走,可能会因散布虚假信息而受到起诉。IT之家了解到,该罪行在以色列最高可判处三年徒刑。

      “我相信警察和安全当局会找出他们(嫌疑人)为什么这样做,”莱弗勒告诉第 12 频道(电视台)。

      莱弗勒说,对这些图像感到震惊的乘客通知了机组人员,飞行员在返回登机口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一名妇女被吓晕了,另一名妇女则惊恐过度,”一位名叫戴安娜的乘客告诉第 12 频道。

      莱弗勒说,在对飞机、行李和机上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后,这家航班延迟了几个小时才进行起飞。

      莱弗勒说,“AirDrop”是用于文件传输的方法,它允许 iPhone 用户将图像发送到附近的其他设备,如果用户设置了“允许接收所有人”向你传输文件的话。

      AirDrop 即隔空投送,是苹果为 iOS,iPadOS 和 macOS 推出特有文件传输功能,可用于在多台设备之间分享文件,你只需将文件拖动到某个开启 AirDrop 功能好友的头像上,就能进行一对一的文件传输。

      不过这一功能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困扰,例如此前就有不少利用 AirDrop 恶意传输非法图片的案例发生,甚至有苹果用户在乘坐地铁时突然接受到陌生人发送来的不雅图片。

      如果你需要在非必要时关闭隔空投送,可采用以下方式关闭 AirDrop 的“允许接收所有人”功能:

      (1)从控制中心关闭 AirDrop:长按左图的方框区域 → 选择“隔空投送” → 接收关闭

      (2)从设置中关闭 AirDrop:设置 → 通用 → 隔空投送 → 接收关闭


    ]]>
    中国基金报:海立股份2021净利翻番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13日下午,转子式压缩机领导者海立股份(A股:600619,B股:900910)举办了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董事、总经理庄华对海立股份2021年度经营业绩、2022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发布了海立“十四五规划”及首份ESG报告。

    “2022年,压缩机销量目标2700万台,非家用空调压缩机、轻型商用压缩机销量目标高于市场增幅;制冷压缩机电机全年销量目标3900万台,铸件业务全年销量目标11万吨;新能源车电动压缩机要进入中国市场非自配套前三名,热管理系统要积极开发新能源车市场。”

    “至2025年,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逐步形成支撑,营业收入、产业利润将占公司整体目标的近一半。同时,双碳机遇下,公司将围绕双主业发展战略重点着力建设‘一个中心、两个产业集群’,以技术引领、科技赋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海立股份表示。


    夯实主业促进多元发展

    2021营收净利双增

    海立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空调压缩机制造商,自去年1月对海立马瑞利60%股权的收购交割后,公司就形成了“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与“汽车零部件”双主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021年,公司共实现营收157.69亿元,同比增长42.41%;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98.71%。其中,压缩机及相关制冷设备业务为公司贡献113.84亿元收入,收入占比72.19%,同比增长18.02%;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随着海立马瑞利的并入,营收规模则高达37.27亿元。

    分产品业务来看,压缩机领域,在去年国内疫情肆虐、原材料价格飞涨的背景下,海立股份依然保住了自己的龙头地位,在非自配套领域位列第一,全球行业排名第三。

    年报显示,2021年,海立空调压缩机销售2635万台,同比略有增长。其中空调压缩机出口销量507万台,同比增长20.4%。

    至于电机和铸件业务,年报显示,2021年,海立股份共销售电机3753万台,同比增长16.5%;铸件10.6万吨,同比增长23%,出口汽车等非制冷产业铸件6338吨,同比增长38%。

    “2021年,公司抓住了空调变频化、非家用空调领域的市场机遇,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非家用空调压缩机、轻型商用压缩机、汽车零部件铸件销量同比均大幅增长。”海立股份表示。

    而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海立股份对海立马瑞利60%股权的收购在去年正式交割。收购之后,双方在汽车空调系统及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等业务方面形成了高度协同,公司在中国及海外市场的重要头部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获得定点,新能源车用450V高压温水加热器也实现量产。

    “压缩机+汽车零部件”双轮驱动

    “十四五”规划重磅推出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2021年报发布之际,海立股份也向市场传达了对未来的展望。

    2022年,在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业务方面,海立股份将继续致力于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旋转式压缩机业务将持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着力提升市场响应速度,稳固全球市场地位,全年压缩机销量目标2700万台,非家用空调压缩机、轻型商用压缩机销量目标高于市场增幅;制冷压缩机电机业务将拓展汽车零部件事业,全年销量目标3900万台,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铸件业务继续稳步开拓汽零,并推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市场开拓,同时,将积极推进现有客户新产品的开发,全年销量目标11万吨,并实现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

    作为海立股份2022年重点项目之一,与印企TATA集团旗下公司合资新设变频压缩机企业项目,已于4月底正式签约。

    而在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海立股份则表示要让新能源车电动压缩机进入国内非自配套的前三名。此外,公司还将积极推进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车中的应用,海立马瑞利也将坚持独立热管理系统供应商的经营定位,积极开拓以中国、美国为主的新能源车市场。


    展望未来,海立股份正式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公司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保障支撑,提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部件主业,并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形成双主业双轮驱动"的产业转型发展格局。

    海立股份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相同的技术基础,不同的事业领域”为产业发展基石,以“行业第一梯队”为能力发展目标,以“从白色家电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从核心零部件发展系统集成、从国内市场为主到国际化全球布局”3个转型为发展路径,以“坚持技术引领导向、全方位推进国际化、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重塑传承企业文化、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全面提升总部能力”六大举措为重要支撑,把握机遇,突破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营收快速增长和利润稳步提升,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实现集团双主业驱动。

    “至2025年,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逐步形成支撑,营业收入、产业利润将占公司整体目标的近一半。”海立股份指出。

    与此同时,海立股份还将围绕双主业发展战略,在双碳机遇下重点着力建设“一个中心(海立科创中心)、两个产业集群(印度海外压缩机产业集群+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技术引领、科技赋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压缩机核心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力海外新兴市场、节能高效应用领域、发展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发挥整合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重点发展新能源车领域,大力开拓中国、美国市场。”海立股份表示。

    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首份ESG报告正式发布

    与年报同时发布的还有《2021海立股份可持续发展(ESG)报告》,这是公司自2009年连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来,首次发布ESG报告。

    “公司系统化地梳理了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现状,搭建了ESG关键指标管理体系,按照国际通用披露标准编制ESG报告,以响应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公众的期望。”海立股份表示。

    报告以“拥抱变化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冷暖生活”为主题,包含“暖心经营,合规共赢”、“冷暖关联,立足创新”、“绿色温暖,悦享低碳”、“暖筑人心,海纳英才”和“风和日暖,携手公众”五大板块,从环境责任(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三大维度阐述了海立股份在2021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

    环境责任上,报告显示,海立股份致力于将环境保护和绿色运营融入到各业务场景中,不断探索环境友好运营模式,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平均能效比(COP)水平,力争每年提高0.02。2021年,公司产品平均COP已达4.439,碳排放量较上一年可减少6万吨;致力于打造绿色生产制造模式,对生产全过程实施污染控制,已拥有1家国家级、2家省级“绿色工厂”以及5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下属企业。

    同时,公司还在经营中积极使用绿色电力,利用厂房屋面等区域大力推广光伏设备。目前,公司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共计10.57兆瓦,2021年度光伏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时。

    社会责任上,海立股份秉持“真心奉献”经营理念,始终高度关注相关方的利益。

    公司树立了“质量体现人格,产品就是人品”的质量诚信观,狠抓供应链质量诚信建设,建造大规模定制数字化智能工厂,努力提供顾客和自己都满意的产品。

    公司还注重强化员工权益保护,赋能员工职业发展。报告显示,海立股份打造了独具特色的“Y型人才发展模型”,为员工发展与培养明确了方向,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型人才与技术型、专业型骨干。

    同时,海立股份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向结对帮扶对象、市红十字会实施定向帮扶。

    最后,在公司治理上,海立股份致力于加强合规管控、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恪守商业道德。“在规范、充分的信披基础上积极与投资者沟通,坚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合规性,依法保障股东合法权益,严格履行信披职责,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打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生态,保障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ESG报告还披露了环境与社会维度的23个关键指标和23个普通指标。

    “海立在2021年全面启动ESG工作,旨在共同践行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双碳’的挑战和机遇中,通过ESG工作推进,把自身打造成一个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走高质量可持续化发展之路的典范企业。”海立股份表示。


    ]]>
    POS机套现百万将被立案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一个影响支付行业的重要新规于5月15日正式施行。该新规源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简称《规定》),其对公安机关管辖的78种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修改调整,并有多条规定涉及支付业务、POS机套现、信用卡等。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规定》对伪造信用卡、恶意透支、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以及POS机套现等多项违法违规情形进行了详细列明。

    例如妨害信用卡管理情形包括: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累计在五张以上;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等。

    信用卡诈骗活动则包括: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恶意透支,数额在5万元以上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也对POS机套现行为做出了具体情形披露,即使用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2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者,属于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应予立案追诉。

    除了信用卡管理和POS机套现问题外,《规定》还列明了多项非法业务情形。其中包括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例如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数额在50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者,也将被立案追诉。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为规范信用卡、收单等业务管理,打击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断黑灰产业资金链,多方监管近年来重拳出击。对于此次《规定》修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指出,主要是为适应新时期打击经济犯罪案件工作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此《规定》立案侦查,各级检察机关应当依照此《规定》审查批捕、审查起诉。

    “这实际上是对2010年发布的同名法令的更新,对比下更加与时俱进,符合最近十年行业发展的变化预期。对于支付行业来讲,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界定标准,信用卡诈骗案立案追诉的额度等条款都进行了相应调整。”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说道。

    事实上,此次《规定》修订对支付行业也意义重大。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修订后的《规定》在具体的金额及相应的量刑标准方面与时俱进,为后续支付行业存在的涉刑案件的判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参照依据。

    违规不断

    尽管监管多方禁令,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违规者逆行。

    就在近几日,多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此前频繁接到一些支付公司代理商POS机推销人员的电话,对方主要以办理信用卡为由推销POS机,虽宣称免费办理,但在实际操作中绑定银行卡后,却预先扣除了数百元押金费用,事后也未退还。

    为了求证消费者所述,北京商报记者对多家支付公司POS机展业情况进行了亲测调查,发现市场乱象丛生。

    例如在推销环节,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就收到一家支付公司的POS机推销邮件,称记者账户2022年消费还款记录超出标准,平台自动寄派1件收款礼POS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邮件特意标注“仅限信用卡用户领取”。

    在办理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以办理POS机套现为由,成功联系上了多家支付公司代理商。其中,记者在注册过程中发现,办理POS机,虽然有的公司明面标注需实名认证、填写店铺资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填写虚构的商户资料,同样也可通过,审核环节可谓形同虚设;更有支付公司旗下代理商,为了推销POS机,甚至不需要对商户进行审核,也不需要签署合同和营业执照等资料,当记者问及通过POS机套现是否涉及违法行为时,对方甚至称这一切都是合规业务。

    而在办理POS机后,还有代理商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一系列为了躲避资金监测的“养卡小技巧”,其中包括“每次刷卡不能超过总额度的30%,不能老是刷整数,刷卡尾号不能老是0、6、8、9”“每次刷卡间隔4小时以上”等。

    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市场乱象不止,甚至还有网销POS机,例如通过社交媒体软件以及视频平台等媒介进行宣传的行为依旧存在,以及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商户的管理依然存在疏漏,致使POS机套现等行为有机可乘。

    “确实还有不少机构线下服务上为了销售POS机,打着支持套现的旗号来宣传营销。”王蓬博同样指出,从支付行业来看,这些问题屡禁不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点又在持续摊薄,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在政策之外的违规经营。

    亟需多方联动

    实际上,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跨境赌博、套现、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很多也都与POS机业务的不规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POS机违法犯罪行为,警方一直在加码打击。

    5月13日,就有媒体报道称,一起号称西南地区最大的跨境涉赌POS机非法经营案已于近期落下帷幕,其中3人已获刑,最高的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据了解,有犯罪分子在了解到POS机可在境外使用的方法后,根据他人提供的身份信息,安排员工用PS伪造商户营业执照,并向支付公司以商户名义注册申领POS机。申领到POS机后,再进行安装相关相应程序并进行检测(主要是规避真正的定位信息),后将这些机器寄出,用于在澳门非法买卖外汇,为赌客等提供套现服务。

    针对后续POS机套现等乱象治理,王蓬博认为,首先,监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应问题,比如最近出台的《支付受理终端管理条例》等,都有利于从根源上治理此类问题。另外,支付机构应该和银行形成联动机制,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比如严格审核申请人的条件和额度,强化商户违约责任等;此外就是强化代理商管理。



    ]]>
    贝索斯再次抨击拜登的通货膨胀评论 称这对穷人最有害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周日在推特上表示,通胀对美国最不富裕的人伤害最大,并在一周内第二次批评美国总统拜登对通胀的评论。贝佐斯在推特上写道:“事实上,(美国)政府努力向已经过热、通胀的经济注入更多刺激,只有曼钦把他们从自己身上救了出来。”“通货膨胀是一种累退税,对最不富裕的人伤害最大。这种误导对国家没有帮助。”

    贝索斯的评论是对拜登声称美国有望实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度赤字下降(总计 1.5 万亿美元)的回应。

    上周五,贝索斯在一条推文中点名美国总统拜登,后者称对富裕公司征税有助于降低通胀。贝索斯敦促虚假信息委员会审查这条推文。

    f1ec-1ff1f9c6cee5640fec8779d7fd8dc9ca.png

    “提高公司税是可以讨论的,”贝索斯上周五写道。“抑制通胀是目前讨论的关键。但是把它们混在一起只是误导。”

    拜登没有明确点名亚马逊,尽管他之前曾评论过这家电子商务巨头的税务记录。

    拜登和贝佐斯发表评论之际,美国通胀率接近40年高位,美联储官员希望提高利率以应对这一问题。

    200b-96e16749cbbf5f68e52990cf9710d031.png



    ]]>
    Airbnb CEO:办公室已过时 员工可永久远程办公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9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对Airbnb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来说,在办公室工作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周日发表的《时代》杂志中,切斯基在采访中表示,他认为办公室是来自“前数字时代的一种过时的形式”。 在他发表这番言论之前,Airbnb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将允许员工永远远程工作,不减薪,理由是此举可以扩大其人才库,并指出该公司在远程工作的两年里工作效率最高

      “我认为我们所了解的那个办公室已经结束了,” 他在采访中说,“我们必须前进。”

      他接着说:“我想问的是,如果办公室不存在,我们会发明它吗? 如果我们发明了它,它会被用来做什么? 显然,人们仍然会去医院工作,人们仍然会去咖啡店工作——这些空间是完全合理的。 但我认为,对于那些在笔记本电脑上工作的人来说,问题是,一间办公室是用来做什么的?”

      切斯基表示,在宣布Airbnb将全面远程办公后不久,该公司的招聘页面就收到了超过80万的点击量。

      今年1月,切斯基表示,他“依靠Airbnb生活”,在美国多个城市工作。 在周日《时代》杂志的采访中,他承认仍然对办公室有一些需求,但总结道:“在办公室必须做一些在家里做不到的事情。”

      “人们仍然会去办公室,但目的不同,在办公室是为了合作空间,”他说。

      切斯基告诉《时代》杂志,100%远程工作可以使招聘多样化,因为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但也会使一些员工感到与同事和公司隔绝。

      虽然他说妥协是必要的,但他认为,谷歌和苹果等公司正在采用的让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三天的混合工作模式存在缺陷。

      而Airbnb的选择是,让员工大约每个季度见面一周。

      “我的预测是,一周见面三天将变成两天,再由一周两天变成一周一天,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真的生活在一个混合工作模式的世界,这还是一个遥远的世界吗?” 他说: “人们没有意识到,每周见面两天、三天不是很具有可持续性。人们会意识到,‘好吧,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让我们更有目的性。让我们每次聚一两个星期。’”

     

    ]]>
    满帮股权曝光:软银持股19.9% 张晖有77.6%投票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文/雷建平

      来源/雷递

      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Full Truck)日前公布20-F文件,文件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满帮董事长兼CEO张晖持股为11.3%,有77.6%的投票权。

      截至2022年3月31日,满帮股权结构

      软银通过SVF entities持股为19.9%股权,有5%的投票权;红杉持股为6.2%,有1.6%的投票权;All-Stars持股为4.4%,有1.1%的投票权。

      2018年,满帮完成19亿美元融资,国新基金和软银愿景基金联合领投,谷歌资本(CapitalG)、Farallon Capital、Baillie Gifford、Ward Ferry、阳光保险融汇资本、金沙江创投、新世界K11投资、农银国际跟投。

      2020年11月,满帮宣布完成约17亿美元融资,满帮本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红杉、璞米和富达(Fidelity)联合领投,高瓴、纪源、光速、云锋、襄禾、Baillie Gifford、全明星、CMC、腾讯等现有股东参与跟投。

      2021年6月,满帮在纽交所上市,行使超配权后募资约18亿美元。

      满帮2021年总营收达46.6亿元,同比增长80.4%。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满帮集团2021年调整后的净利为4.505亿元,而2020年同期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811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满帮集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260亿元(约41亿美元),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189亿元。

      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5月4日,满帮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加入“临时预摘牌名单”。

      满帮回应称,公司理解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及其实施细则,SEC认定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完成对公司所提交的2021年审计底稿的审阅。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如果公司连续三年都被SEC认定为无法接受PCAOB对其审计底稿审阅,则在第三年后正式进入禁止交易(退市)流程。

      满帮称,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保护股东的利益,并将继续遵守中国和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
    IPO后锁定期到期 福特预计将出售部分Rivian股份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随着电动汽车制造商IPO后的锁定期将于周日到期,大量Rivian的股票可能会涌入市场。据Seeking Alpha称,福特是将出售部分股份的公司之一。福特计划出售其1.02亿股中的800万股。

    自去年11月成功首次公开募股以来,Rivian的股价一直在下跌。

    Rivian于11月10日以每股78美元的价格上市。几天后股价甚至飙升至179美元。股价最近收于28.79美元,较高点下跌84%。

    另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将出售1300万至1500万股股票。

    福特报告第一季度净亏损31亿美元,原因是其Rivian股份估值大幅下跌。福特表示,该项投资遭受了54亿美元的市值损失。

    无独有偶,亚马逊报告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其中很大一部分亏损也主要来自该公司在Rivian的股票投资价值损失,价值76亿美元。



    ]]>
    三菱电机承认数据造假40年 涉事产品或流入核电站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近期,百年企业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本月6日,该公司涉事工厂的两项质量管理认证证书,被国际认证机构暂停。在东京车站附近的中心商务区,记者身后这栋大楼就是三菱电机公司总部。近期,该公司承认位于兵库县的一家工厂生产的变压器产品,在出厂前进行的检验中存在数据造假。


    受此影响,国际认证机构6日暂停了涉事工厂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这两项证书。值得注意的是,三菱电机已有6家工厂因质检造假等问题,相继被取消或暂停了相关国际认证证书。


    三菱电机委托第三方进行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可以追溯到1982年,跨度长达40年。此次涉及的近3400台变压器被出售到日本国内外,其中也包括日本的铁路公司以及运行中的核电站。


    据日媒调查,至少涉及9家日本核电站。昨天记者也尝试联系三菱电机,想了解是否有问题产品流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周末的原因,并未得到对方的答复。


    事实上,这并不是三菱电机第一次发生造假丑闻。去年6月,该公司就被曝出列车空调质检造假问题,并且承认这一行为是有组织的欺诈,从30年前开始就在内部员工中形成默契,这起丑闻也导致三菱电机总经理引咎辞职。近年来,包括日野汽车、东丽在内的日本多家知名企业接连被曝出造假丑闻,也让日本制造这一号称质量保证的金字招牌蒙上了阴影。



    ]]>
    高准的第一刀:挥向抖音,拆分字节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不足半月后,有关字节跳动重启上市的猜测又出现了新的证据。

      文 | 张雪

      编辑 | 张丽娟

      来源 | 东四十条资本

      4月25日,字节跳动高调宣布了新任CFO高准的加入,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是该公司重启IPO的信号。

      不足半月后,有关字节跳动重启上市的猜测又出现了新的证据。

      今日(5月8日),香港公司注册处网站显示,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生效时间为2022年5月6日。一时间外界猜测四起,认为抖音或将于香港上市。对此,抖音方面回应:不予置评。

      另据天眼查APP,5月6日,字节跳动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有限公司。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利东,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为大股东,持股98.81%。今日头条有限公司为其全资控股子公司。

      抖音独立上市,再添新证据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或旨在将抖音板块中的业务整体独立出来,打包上市,正式开启拆分上市之路。

      据新京报报道,该公司旗下共有三位董事,分别为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莫肇棋和张鹏,公司性质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而选择最先拿抖音“开刀”并不难理解。

      早在2020年10月,字节跳动被传正考虑推动抖音业务单独在香港上市。当时高盛等多家投行曾与字节跳动沟通承销事宜,但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当时对外回应称,在考虑部分业务上市计划,但还没有最后确定,此后便一直未见进展。

      反倒是2021年2月,抖音最大的竞争对手快手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了“短视频第一股”。

      去年6月,字节跳动首次在公司内部披露了财务状况,根据字节跳动的财报显示,其2020年的实际收入达23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1%,战略性经营亏损为147亿元。其中广告业务收入为1831亿元,占比为77.4%,其中抖音贡献近60%的广告总收入,头条贡献了2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11月,字节跳动的组织架构经历过一次大型业务重新梳理,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宣布成立六个业务板块,即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

      其中2C业务包括抖音、大力教育、朝夕光年三部分;2B业务包括飞书与火山引擎;国际化业务主要是TikTok板块,包括TikTok平台业务与海外电商等延伸业务组成。

      此次调整后,抖音业务板块负责该公司国内信息和服务业务的整体发展,包括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搜索、百科及其他垂直服务业务。其中,抖音、今日头条这两款核心产品贡献了大部分字节跳动国内收入。

      当前,抖音被外界认为是字节跳动旗下最核心的业务,此前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6亿。

      坎坷上市路

      毫无疑问,字节跳动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未上市互联网企业中最大的独角兽。但因为监管环境变化等因素,字节跳动IPO的消息多次被传出,但又都没有下文。

      公开资料显示,字节跳动上市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此后随着周受资空降成为CFO,相关消息和传闻开始达到高潮。2019年2月,又有消息人士称字节或将登陆科创板,不过这一消息很快遭到字节方面的否认。

      转折发生在2021年4月,字节跳动回应称:“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公司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目前无上市计划。”

      同年10月21日,有消息称字节IPO或推迟到2022年年底。但一个月后,梁汝波发布了字节跳动组织架构调整内部信,提到周受资不再担任CFO,公司财务部将直接向梁汝波汇报,这被外界视为字节短期不再上市的信号。

      另外,上市搁置也引发了股东减持套现。

      2021年11月,彭博社报道称,海纳国际集团(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Group)正寻求出售5亿美元股票,该公司是字节跳动最早也是最大的投资者之一。报道援引身份不明的消息来源称,另一名股东最近出售了其所持股份,对该公司的估值在3600亿美元至3700亿美元之间。

      有交易员透露,此前7月,字节跳动的市场交易估值高达5000亿美元,随后一路下滑,8月降至4000亿美元。而现在10月未过,字节已迅速下滑至3600亿美元。前后不过三个月,估值已经下跌1400亿美元。

      关于融资与股权架构,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字节跳动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共完成了10轮融资,累计金额超70亿美元,基本是以近每年一轮的融资速度发展。2014年6月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为5亿美元,而到2016年12月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已经来到110亿美元,此后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

      目前字节跳动的重要股东有红杉资本中国、软银愿景基金、云峰基金、KKR。其他参与过融资的资方包括源码资本、晨兴资本、SIG海纳亚洲、顺为资本、建银国际、泛大西洋投资、春华资本、老虎基金等。

      如今,在多重证据的加持下,这些大股东们似乎又看到了字节跳动上市的新希望。

      巧合的是,在宣布高准加入的消息前,有媒体报道称,多位字节跳动在职员工确认,公司开启了今年期权回购,价格为每股142美元,相比去年的132美元,提升了7.5%。

      可见,字节跳动官方并未给出重启IPO的关键信号,但这家公司正在为上市赢得更多筹码。

      有分析称,按2019年和2020年营收计算,字节跳动4000亿美元估值对应的P/S分别为18倍和10.8倍,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Facebook和腾讯2021年的市销率均在8倍左右。如果字节跳动能保持较快的增速,这个估值应该还算合理。

      而字节跳动如果上市,以其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市场份额来看,市值应该超过扎克伯格Meta市值的60%(Meta市值9197亿美元),市值在3.7万亿人民币~5万亿人民币之间。


    ]]>
    网络筹款平台收“服务费”之争: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自成立以来就备受关注,各界对其一直存在争议。

      近日,有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被曝向捐款人收取3元“支持费”等服务费用引发争议,有用户质疑,为何自己献爱心给大病患者的捐款要被平台扣去3元?南都记者实测发现,目前,轻松筹平台相关选项默认关闭,而安心筹、初心筹平台则默认开启。

      此外,除部分平台收取“支持费”,水滴筹于4月7日宣布收取单个筹款项目提现金额3%的服务费,单个筹款项目最高不超过5000元。

      告别免费时代之后,自成立之初便一直宣称“0手续费”的网络筹款平台相关收费标准如何确定,是否合理?此类收费应当如何监管?这些网络筹款平台,盈利模式是否明晰?南都、N视频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不再免费

      网络筹款平台开始向捐款人收费

      近日,轻松筹被曝出向捐款人收取“支持费”,甚至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和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能搜索到众多对于此事的投诉。有用户投诉称,“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需要帮助,出于好心捐款10元,付款时13元,受捐者只收到10元。他们用很小的字默认支付多扣除3元,这属于强制消费、隐藏消费,利用大家的爱心。捐款我认,多掏的这3元我不认。”

      还有用户投诉称,“捐款过程中《用户资助说明》为预先勾选项,诱导用户支付3元为患者享受极速提款、技术支持、专属顾问等服务。”该用户还质疑,平台对外宣传无服务费,为何收取这3元?收费标准是什么?收费后如何提供这些服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针对众多关于此事的投诉,轻松筹方面的回复则完全一致,回复内容为,“平台未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也无误导支付之意,如您有爱心愿意帮平台继续运营,请留下您助力我们的费用,当然如您需要退费,请您在轻松筹公众号-个人中心-我的捐款-资助平台处申请退费。”

      有用户表示,理解平台运营需要成本,但对于收费方式很反感。“如此强行收取,伤了帮助他人的善意。”

      4月14日,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在点击进入轻松筹筹款链接后,下方会有一栏选项,询问用户是否阅读并同意《绿色通道服务说明》《健康告知》。并解释称,“轻松筹已为超过200万经济困难的大病家庭提供免费筹款服务。支持3元领取住院管家、手术安排、远程会诊等六项健康服务。”

      该选项目前为默认关闭状态,但输入捐款金额点击确认支付后,屏幕下方会有弹窗,再次出现上述解释,并附有确认和取消两个选项。如点击确认,则仍需多支付3元,如点击取消,则只需支付实际捐款金额。

      对此,轻松筹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支持费”是给平台的运营成本费用,平台页面也有详细说明,捐款者有选择权,不是强制性行为。“若捐款者反悔,申请后平台会退还这3元‘支持费’。该项举措是方便平台更好地运营,维持运营成本。”

      除轻松筹外,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在安心筹平台捐款时,下方会有“加入安心大家帮”选项,平台解释称,限时3元加入安心大家帮(随时可退款),最高可获得30万大病救助金。该选项为默认开启状态,如用户不手动取消,则会在捐款金额基础上增加3元。而在初心筹平台上捐款时,有“支持平台3元”选项,该选项同样默认开启。

      收费依据

      “平台实质是商业性质的企业主体”

      南都记者注意到,除针对捐款方的收费外,也有平台开始对筹款方收取服务费。

      水滴筹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从4月7日开始,水滴筹全国统一实行收费政策,在平台上收取筹款方3.6%的手续费。其中3%是平台在提现时收取的手续费,单个筹款项目最高不超过5000元。而0.6%是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通道费用。

      该工作人员表示,水滴筹从2016年成立至今帮许多家庭筹款成功,但筹款板块长期处在亏损状态,而维持公司运营成本的其他业务板块,如保险业务等,其盈利部分不足以支撑平台的运营成本。因此公司选择打破自成立以来就采用的免费模式,向筹款方收费提供服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4月7日水滴公司还曾发布《水滴筹服务费试运行公告》,其中提到,为确保筹款人充分知晓平台服务费规则,平台将在发起筹款前告知并征得筹款人同意,并在筹款人提现时再次提示。

      而对于3%的收费标准,平台方面表示,收取服务费不以盈利为目的,仅为了保障平台持续健康运行,经过内部仔细核算,决定收取少量服务费,以覆盖平台部分运营成本。

      对此,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向南都记者表示,这是平台走向成熟的体现。“许多公益组织为某个项目进行公益慈善的公开募捐时,都会收取10%以内的手续费,只有少数不收手续费。而筹款平台不属于公益慈善,按照《慈善法》,属于个人求助私立性救济。”

      周如南告诉南都记者,筹款平台如果明确告知用户公益是有成本的,就不会有道德风险和商业模式的经营风险。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则向南都记者指出,这些平台实质是商业性质的企业主体,运营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成本和支出。如果企业根据运营的实际情况,来收取一定的费用弥补成本,只要不违反法律且做到事先有效的告知,(付费与否)完全由用户自己来选择,从法律上来说没有明显的问题。

      “但这些企业实际上开展的又是带有公益属性的业务,我觉得在开展公益属性业务的同时,又掺杂了经营的项目在其中,这种行为可能从法律上讲很难说它违法,但是项目本身确实不纯粹。”陈音江表示,企业追求利益可以理解,但提供公益或者爱心服务的企业却要从别人的爱心中扣取一部分手续费,就会让一部分人在情感上比较难接受,也会影响人们献爱心、捐款的意愿,甚至影响募捐结果。

      “所以我认为,只要是跟公益有关的项目,还应尽量保持公益的纯粹性,不能把公益当做一种牟利的工具,打着公益的幌子去挣取利益,亵渎了公益的初衷。”陈音江说。

      盈利模式

      以公益板块引流以商业板块变现

      水滴筹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水滴筹平台常常被认为是公益组织,实质上平台自身是一家商业公司。“我们并不希望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实现所谓的盈利,而是希望能够维持合理的运营成本。”

      但成立多年来,大多数网络大病筹款平台均对外宣称“0服务费”,在打破免费模式前,这些做着“免费公益”的商业公司如何维系运营,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周如南向南都记者表示,筹款平台基本是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的运营模式,分为公益和商业两个板块。商业板块实现变现,做跟医疗风险相关的商业性保险或金融产品的业务来制造盈利。

      据其介绍,有研究表明,普通人在经历过身边的亲友进行重大疾病筹款行为时,会更加关注医疗方面的保险,行为转化率更高,筹款平台就是通过这种运营模式,实现了流量用户沉淀以及商业转化。

      周如南称,筹款平台通过前期“烧钱”确保市场占有率,后期实现变现,所以成本是由他们的盈利部分承担。此后,当这种“烧钱”的商业模式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和认可时,会不断有风投进行融资,保证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当这种市场占有率形成、商业模式打通,后续将会实现一种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南都记者了解得知,以水滴公司为例,水滴公司此前使用“众筹+互助+保险”的商业模式,2021年3月互助业务关停后,就只剩“保险+众筹”两大业务,通过水滴筹众筹平台吸引流量,水滴保保险业务获得收入。

      2021年5月,水滴公司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据其招股书显示,水滴保险市场收入是水滴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受到水滴保险市场上消费者数量的显著影响,而保险消费者主要来自水滴筹和水滴互助带来的内部流量、第三方渠道流量和自然流量三个来源。

      依靠“互联网+”发展的水滴公司,走的是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的流量打法,“烧钱”获客。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用户获取和品牌建设的营销费用分别为8629.90万元、7.93亿元和17.43亿元。而在销售和营销费投入不断攀升背后,是水滴公司亏损逐年增高。2018年至2020年,水滴净亏损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和6.64亿元。

      直到2021年第四季度,水滴公司才一转此前亏损局面。据水滴公司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1财年未经审计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约590万元,而此前第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4.536亿元,2020年同期调整后净亏损1.91亿元。

      从营收数据来看,水滴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的不是增加营收,而是控制成本。水滴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净营业收入从2020年同期的8.303亿元降至6.039亿元,同比下降27.3%。但2021年第四季度,水滴公司销售和营销费用比上一季度下降69.2%,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下降47.5%,因此与前几个季度相比,净亏损率从负61.2%环比收窄至负11.8%。

      只要是跟公益有关的项目,应尽量保持公益的纯粹性,不能把公益当做一种牟利的工具,打着公益的幌子去挣取利益,亵渎了公益的初衷。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

      要明确筹款平台的性质。筹款平台需要民政、金融、市场管理以及卫健委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交叉管理。

      此外,行业想要更好地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是透明性。“树立行业的良好声誉,才能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

      焦点

      收费费率咋核算?比例咋确定?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向南都记者表示,网络众筹平台的商业化操作需要一定的运营成本,且国家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商业平台不得进行收费,其收取维持费用是合理的。但是,“关键在于收费的费率是如何核算的?这种收费的比例由谁来定?”

      “因为涉及筹款性质,平台收费的费率是否需要相关部门批准,或是让市场自动调节,还是让所有筹款平台达成行业自律。”吕本富解释称,市场自动调节就看几大平台谁给出的费率更低,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在该平台进行捐款和筹款,让平台自由竞争,但竞争要透明化。行业自律则需要行业内平台和专家一起商定收费费率。

      针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水滴筹业务负责人郭南洋回应南都记者称,自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水滴筹成立以来,水滴公司五年多持续为大病患者补贴水滴筹平台的运营成本,帮助了近240万大病患者,公司因此承受了较大的运营压力。为了维持水滴筹平台的稳定运营,从今年开始试运营收取小额服务费,以覆盖平台的部分运营成本。

      郭南洋表示,从行业来看,2021年四季度以来,大病筹款行业遭遇到较大挑战,各家平台都在削减运营成本,同时有些平台也开始尝试通过平台支持费、服务费、手续费等形式增加收入,以维持平台可持续运营。

      “水滴筹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收费比例,推动全行业向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郭南洋说。

      对于公众关注的服务费收取费率问题,郭南洋称,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并不是公益组织,各平台的运营方都是商业公司,平台的开发、运营、维护,以及筹款顾问的薪酬都是维持大病筹款服务的成本,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是一直存在的。过去,这些成本都是由各个平台的母公司来全额补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家公司的成本压力也在增加,所以大家都开始通过各种办法降本增效。“但是有些硬性成本是不能省的,尤其是审核环节和服务环节,否则会影响到筹款项目的质量。”

      对于收取服务费的费率设定,郭南洋表示,这是根据水滴筹往年筹款规模和运营成本来测算的,这样服务费大致能承担整个平台运营成本的50%-60%,剩余的部分仍然由水滴公司补贴,这样补贴的压力能够减轻一些。

      监管

      专家建议出台监管法律法规

      此外,自成立之初便一直宣称“0手续费”,而如今各大平台打破免费模式,网络众筹平台收费应如何监管?

      陈音江认为,为了促进这种新型业态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随着新兴互联网业态快速发展,像水滴筹这样的互联网捐助平台,相关法律法规是滞后的。”他表示,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也为相关企业划定法律红线。

      周如南则建议,为了更好地进行监管,首先要迅速出台相关立法,将筹款平台规范化。第二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交给相关职责部门管理。第三是行业需要自律,除了相应的行业共识和公约,要更加完善行业的相关规定,从而形成对行业的约束力。第四是媒体监督,媒体通过舆论监督,实现对筹款平台的行为约束。第五是公众监督,可以组成团队对筹款项目进行核实,避免造假行为出现,对社会道德层面造成冲击。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马铭隆 实习生 吴岱雅 张纯纯 马璇


    ]]>
    经济日报:警惕“零基础速成班”陷阱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经济日报

      警惕“零基础速成班”陷阱

      苑广阔

      近期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有些学习过配音、插画、短视频剪辑等新媒体技能的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凭借这些技能赚取一定的兼职收入,达到补贴家用的目的。这一类工作往往不受空间束缚,相对灵活自由,因此越来越多有兼职需求的群体,希望有机会充电学习。不少冠以“零基础速成班”之名的培训机构,由此应运而生并迅速蹿红。

      不过,这些速成班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存在诈骗嫌疑。比如,有的机构鼓吹“包教包会”“轻松变现”等噱头,虚假承诺学成之后可以推荐接单、有保底收入,而当学员缴纳学费正式参与线上培训后,往往发现培训课程并无多少实质性内容,且网上都能免费搜到。有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学员,在培训机构推荐下,办理了学费分期付款,后来发现申请到的其实是利息很高的网贷,技能没学到,反而背上沉重的债务。

      此类问题缘何层出不穷?一来,这类课程培训主要通过线上发广告进行宣传,表现为发现难、定性难、取证难等特点,隐蔽性强。二来,此类在线培训班的业态表现形式复杂,融合了商业、教育以及网络产品的特性,对其常态化监管,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市场监管、网信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沟通成本高、治理难度大。

      整治“零基础速成班”乱象,一方面,报名前须查验相关网络培训机构资质,通过正规渠道学习技能,杜绝占小便宜的心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要加强对网络培训机构的监管,增强防骗反诈宣传力度,引导相关群体提高防范意识,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从而让“零基础速成班”无处遁形。


    ]]>
    安谋科技召开全员大会:独立性不变 外界传闻完全是子虚乌有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5月6日上午消息,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召开多地办公室员工线上全员大会,公司新任联席首席执行官刘仁辰与陈恂集体亮相,就公司下一阶段计划与员工进行了深入沟通。

      随着新任领导层的到来,安谋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对此,刘仁辰在会上特别强调:

      第一,安谋科技的独立性不变。此次公司法人代表和CEO的变更,不是任何外方股东单方面的行为,因此,外界所谓“某些外方股东收回合资公司”的言论完全是子虚乌有。

      第二,安谋科技的战略不变。领导层的变更并不影响安谋科技作为中方投资人持有多数股权的独立公司的定位和发展,并且会在未来继续保持独立发展,持续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第三,安谋科技对于员工的承诺不变。针对员工持股计划(ESOP),公司董事会承诺,在新任领导层带领下,公司顺利过渡、运营恢复常态后,将立即推行ESOP并向现有安谋科技员工发放期权。

      第四,安谋科技组织架构的框架不变,没有任何所谓强制裁员的计划。新任领导层将会持续深化人才战略,继续吸引人才、 培养人才和善用人才。

      陈恂还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范围之内半导体和核心计算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市场,有着年产值过千亿人民币规模的芯片设计产业,在市场规模上无出其右。今天的安谋科技既拥有中方股东的鼎力支持,也有外方股东的支持认可,诸多合作伙伴都将一如既往支持安谋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方针,坚持履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并且期待在新的领导层带领下,和安谋科技在既有的战略框架下密切合作,加速发展。


    ]]>
    2021年在德国的外国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7% 中国仍稳居第三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最新发布的《2021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806个绿地投资以及褐地投资(新扩展的项目)落户德国,与2020年相比增长超过7%,几乎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1851个)的水平。其中中国对德国投资项目数量较去年有回落,为149个,仍稳居第三(2020年:170)。

    该报告称去年所有投资项目将大约创造超过2.5万个工作岗位。 其中美国以254个项目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瑞士(219个)。该报告基于德国 16 个联邦州的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包括投资金额。 然而,总交易额预计将远远超过 70 亿欧元。"我们的数字显示了在德国的外国投资项目数量从2020年的低谷出发,开始了根本性的复苏。"Robert Hermann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说道,"由于多种因素,投资金额相对较小,但是疫情期间,国际企业对于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一部分的兴趣仍旧存在。"

    报告称,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要行业为机械制造与设备16%、汽车13%、消费品与食品13%、信息通讯技术与软件11%、交通仓储和物流10%、电子与半导体行业9%、商业与金融服务9%和健康制药与生物技术为8%。中国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最多的领域为销售与市场支持40%、制造与研发为22%、物流13%和商业服务9%等。

    "受疫情影响,去年中国和日本在德国的投资都显著下降。中国去年在德投资项目数同比下降了12%,日本首次不在前十名之列。 原因之一,可能是疫情期间德国与亚洲之间的商务旅行大幅减少导致了去年亚洲企业投资数量回落。"Thomas Bozoyan, 该报告撰写者说道。

    但去年中国仍有一些大型的项目,例如宁德时代在图林根的再投资和甘李药业在杜塞尔多夫的新投资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仍旧是德国绿地投资和再投资项目的三大重要来源国之一。从整个欧洲比较来看,根据我们的统计,德国是中国投资者最青睐的国家。"Thomas Bozoyan继续说道。

    "因为新冠疫情和东欧的复杂形势,很难对今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做出可靠的预测。但是我们认为商业和金融服务、信息通讯和电信、消费品与食品和机械工程等传统行业将继续受到外国公司的特别关注,"Robert Hermann 继续说道。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德国联邦政府对外贸易和对内引资的机构。该机构为进入德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并协助在德成立的企业进入外国市场。


    ]]>
    余承东踏入杨元庆腹地,联想如何应对?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划重点:

      1、华为消费者业务2021年的收入直接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为了求生,华为重回ToB领域。但分析认为,这将对依靠商用市场的联想带来冲击。

      2、联想内部重视华为终端的新动作,但也在观望。华为终端目前在商用领域的产品线还相对单薄,供应也是一大问题。

      3、华为终端也需要处理好与华为企业业务的关系,毕竟两者是独立核算,并且这类业务重合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0年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华为终端团队开了个座谈会。会上,华为决定从低端手机转向高端手机,同时将目标用户从ToB(运营商)转向ToC。

      这次座谈会被称为华为手机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华为手机后来的崛起。第二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式成立,余承东披挂上阵。

      十年一个轮回。

      如今的华为消费者业务再次来到了历史转折点。余承东近日宣布,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回华为终端,业务范围也从ToC再次扩张到ToB领域(商用)。

      面对不可抗力,华为不得不拓展业务边界,以寻求生存。然而, 以华为如今的业务体量和研发实力,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势必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多位行业专家认为,华为终端这一次动的,很大程度上是联想的蛋糕。一直以来,两家公司就以不同的发展路线被外界作对比,而当真正短兵相接,结果又当如何?

      华为,回到四年前

      2021年,华为结束了延续数年的收入增长,首次出现年度收入下滑。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余承东带领的消费者业务。

      财报显示,华为2021年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其中消费者业务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降49.6%,相比上年同期接近腰斩。

      这与过去数年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2年时,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体量还不及运营商业务的零头,到了2018年,却依靠着罕见的年度增长率首次超过了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带领华为手机崛起,也奠定了余承东在华为内部的地位。2018年3月,华为完成了董事会换届选举,余承东成为华为董事会成员、常务董事;在华为内部,一直有着轮岗的制度和传统,如今余承东已负责消费者业务十余年,中途虽曾传出要轮岗的传闻,但最终还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但2021年,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体量已经回到了2017年时的规模,可谓是一夜回到四年前。

      余承东也在想尽办法拓展新业务,比如扩大1+8+N的生态,甚至与车企合作在线下店卖起了车。

      实际上,在扩大1+8+N生态时,华为就已经悄悄的布局商用领域。

      2020年,华为发布了旗下首款商用版台式机套装,产品命名华为MateStation B515,主要面向政府、企业等商用台式机领域,智慧协同是主要卖点之一;2021年,华为又推出了旗下首款激光打印机——华为PixLab X1,主打的就是搭载鸿蒙OS,可以靠近发现弹窗配网,手机一碰打印。

      到日前正式宣布进军商用领域,华为在商用办公领域的产品布局已经基本补齐,涵盖了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平板、打印机、智慧屏、穿戴七大产品线。

      余承东的另一个布局还有鸿蒙OS在B端的拓展。

      2021年,正值鸿蒙OS用户破亿之际,华为消费者业务却出人意料地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推出了鸿蒙矿山系统,命名为矿鸿。这是鸿蒙OS首次向B端扩张,也让外界直呼看不懂。

      回过头来看,能源正是华为终端在商用领域要重点发力的六大行业之一。先依靠鸿蒙OS软件生态探路,再用硬件体系跟上,余承东可谓下了一步远棋。

      联想,紧张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华为宣布进军商用领域的同一天,联想也举行了一场主要面向商用领域的新品发布会,火药味十分浓厚。

      联想目前的营收构成主要是智能设备业务,方案服务业务,以及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其中智能设备业务占据营收大头,主要包括PC、手机、IoT等产品。

      此前,华为进军笔记本市场时,外界就将其与联想进行对比。联想CEO杨元庆当时则向媒体回应称,需要给华为一个忠告:“新的竞争者,进入新的行业,要一定的学习机会,未必会有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的对手太弱了。现在华为PC刚开始试水,未来发力后竞争力会更强。”2019年时,余承东一度声称华为PC的NPS推荐值已经国内第一,超过了所有友商。

      虽然此前华为在PC领域来势汹汹,不过,联想的PC业务并不只是面向个人消费者,还有一块十分庞大的市场便是政府和企业采购,也即是商用领域。

      在日前的2022联想中国商用大客户合作伙伴大会上,联想高管表示,2021年大客户业务营收已超400亿元,占联想中国区整体营收的40%以上。2021年4月,联想集团中国区总裁刘军曾披露了联想在商用PC领域的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财季(2020年4月-2020年12月),联想中国区大客户业务PC销量市场份额达到55.5%。其中企业市场PC销量市场份额达到了60.9%,年比年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教育市场PC销量市场份额达到了59.1%,年比年增长3.4个百分点。

      如今华为终端正式宣布进军商用领域,也意味着双方将在商用PC上激烈竞争。

      双方重合的不只是PC,还有平板等产品。

      刘军在2021年4月时披露,联想中国区商用平板电脑销量比上一财年增长54%,位居市场份额第一;消费平板电脑销量是上个财年的3倍多。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看来,由于手机业务面临芯片短缺,华为终端业务确实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商用领域是一个可以重点探索的方向。华为的优势在于,华为终端这么多年拥有的供应链体系、市场口碑、营销团队,是可以在商用领域复用的;同时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上的用户群,也与华为终端在商用市场有一定重合,可以起到很好的化学反应,获得更多的订单。

      “联想将面临新的有力竞争者。”他说。

      一位联想内部员工也向新浪科技表示,最近联想内部和高管确实在着重强调大客户业务。不过在他看来, 目前联想内部对华为终端进军商用领域还处于观望阶段,还需要观察华为终端的进一步动作。

      “向政企用户卖PC可能也不太灵,没有自研CPU一样卡脖子。”他说,华为笔记本曾经在中国市场季度第二过,但后来由于芯片断供,市场份额便开始一路下滑。

      挑战霸主还需要时间

      正如上述联想员工所说,华为要在商用终端领域有所作为,首要的挑战便是产品和供应问题。

      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向新浪科技表示,从短时间内来看,还暂时看不到华为终端对联想商用产品会有很大的冲击。

      一是华为终端的商用产品系列相对来说还比较单薄,选择范围也不够多;二是华为多多少少还受到芯片、生产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华为终端在商用领域与联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位熟悉政企市场的行业人士说,在政企市场,性能可以不那么先进,但牌子一定要大,质量和服务都要可靠,这几个方面华为应该问题不大。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华为如何用合适的产品,说服那些默认采购联想的政府和企业改变策略,转向采购华为的产品。

      从当前的市场份额上来看,华为在PC、平板等领域确实需要进一步追赶。

      就PC而言,IDC数据显示,2021年联想PC(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出货量占据全球份额的23.5%,排名世界第一;华为则未上榜。

      就平板而言,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球平板电脑,联想排名第三,在2021年售出1777万台,同比增长19.2%,市场份额10.5%;而华为平板的全球市场份额为5.7%,位居第五,出货量同比下滑了32.1%。

      不过项立刚认为,从长远来看,华为的研发能力肯定是联想在商用领域要忌惮的。随着华为终端在产品线上越来越丰富,竞争力越来越强,有望对联想在商用领域带来较大的冲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华为终端进军商用领域之后,华为也需要进一步梳理清晰内部架构,解决内部BG之间的利益之争。

      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专注个人用户,企业业务则面向政企市场,业务线和目标用户十分清晰。但当华为终端也进军政企市场,两大BG的边界就有了一定的重合。

      比如华为终端此次有面向政企的智慧屏业务,而华为企业业务在2020年也发布过面向企业办公场景的企业智慧屏产品IdeaHub系列。后来,在华为企业业务的宣传口径里,不再称之为“企业智慧屏”,而是“华为IdeaHub办公宝”。

      在余承东不断为华为终端扩充边界的过程中,这种业务重合不止发生过一次。

      比如华为终端起初在手机与车机互联上推出了Hicar系统,后来甚至与车企直接合作,在线下门店卖车。这无疑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范围发生了重合,后来余承东兼任智能汽车BU CEO,问题才得到解决。不过原先的智能汽车BU总裁王军,职务则被调整为COO,这被视为余承东在智能汽车业务掌控权上的胜利。

      再比如华为终端一直在发展自己的鸿蒙OS,主要面向C端;华为计算产品线也在发展自己的欧拉OS,主要面向B端。但随着鸿蒙OS向B端的拓展,这种平衡被打破。后来华为宣布将鸿蒙OS和欧拉OS内核打通,问题算是得到了部分解决,但两个OS在场景上依然有部分重合。

      总体来看,华为终端要在商用领域发力,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其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联想需要进一步调整相关战略来应对。

      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看来,行业有新的竞争者并不是坏事,“有竞争才会出现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团队,最终获益的会是用户。”他说。


    ]]>
    曲线回归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微软Xbox云游戏支持《堡垒之夜》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微软和Epic Games表示,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合作,Xbox云游戏的用户目前可以在Android和iOS设备上免费玩到游戏《堡垒之夜》。

      自2020年苹果和谷歌由于应用内支付系统的问题与Epic Games发生纠纷以来,《堡垒之夜》已从两家公司的应用商店中下架。与微软的合作意味着,包括PC用户在内的玩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来玩《堡垒之夜》,就像通过视频网站看视频一样。这对设备的硬件要求不高。

      这一举措可能会帮助微软吸引更多的休闲游戏玩家。微软正持续发力,加强在电子游戏市场的影响力,与对手索尼展开竞争。今年早些时候,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收购《使命召唤》的开发商动视暴雪。

      《堡垒之夜》是首个加入Xbox云游戏服务的免费游戏。微软在官方博客中表示:“随着我们继续云游戏之旅,将免费游戏添加到云游戏中是重要的一步。”自2020年推出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用户玩过Xbox云游戏。该服务目前在包括美国在内的26个市场可以使用。

      微软、Epic Games以及其他数十家公司此前都批评了苹果关于应用商店的做法。苹果要求开发者为用户在App Store的购物支付高达30%的佣金。

      作为《堡垒之夜》的开发者,Epic Games还卷入了与苹果的法律争夺。在去年一场关于苹果应用商店的支付规则是否违反市场竞争的法庭审理中,Epic Games在很大程度上败诉。当时的法庭判决显示,苹果有适当的理由要求应用开发者使用其支付系统,并从他们的收入中收取15%到30%的佣金。


    ]]>
    蔚来宣布拟在新加坡证交所二次上市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6日早间消息,蔚来宣布拟在新加坡证交所二次上市,已取得新加坡证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附条件上市资格函。

    蔚来表示,本次上市将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其美国存托股份(ADS)将继续以纽交所为主要上市和交易场所。在新加坡上市后,这些股票将可与纽交所上市的ADS完全互换。

    蔚来计划于本月晚些时候发布与二次上市有关的介绍性文件。

    3月10日,蔚来以介绍方式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


    ]]>
    “美版Keep”据称寻求出售公司至多20%股份 以扭转市值危机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Peloton正在积极吸引投资者购买该公司15%至20%的股份,以扭转局面。

    今年2月,美国互动健身平台Peloton公司裁员2800人,首席执行官约翰•福利(John Foley)也随之辞职。该公司历经动荡,在疫情期间销售飙升,然后又跌落。 加之2021年的大规模产品召回,Peloton接下来的几年路不好走。

    不过,即使Spotify前首席财务官巴里•麦卡锡(Barry McCarthy)上任,该公司似乎仍未摆脱困境。

    在健身房重新开业且竞争加剧的情况下,Peloton试图重新站稳脚跟,这笔交易可能会带来一些该公司急需的现金。与之前的“寻求出售给亚马逊这类巨头”等报道相比,这一举动显然“柔和”许多。


    ]]>
    苹果崩了微软崩,亚马逊崩了特斯拉崩!昨夜美股市值跌掉10万亿,一个关键指标创近20年新高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当地时间5月5日,美股上演了奇诡的一幕:前一日收盘前人们刚刚为鲍威尔排除了美联储激进加息75基点的可能性而欢呼,第二天就争先恐后地抛掉了自己手里的股票。

      市场恐慌性抛盘涌现,三大股指完全回吐前一日的涨幅。道指盘中一度重挫近1400点。截至收盘,道指和纳指均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只有19支个股收盘时没有下跌。

      以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计算,美股总市值昨夜总计缩水143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6万亿元)。

      美股全线大跌

      苹果市值蒸发近1500亿美元

      当地时间5月5日周四,在美联储宣布22年来的最大加息幅度之后一天,美股完全抹去了前一日的涨幅并进入“血崩”模式,10年期基准美债收益率也扭转前一日跌幅再度升破3%,触及3年多来最高。ICE美元指数上涨1.3%,触及20年来的新高。

      美股在盘前期货阶段便集体走低,纳指期货更是跌近1%。三大指数随后跳空低开,标普500指数跌开盘便跌1%,道指跌近300点,纳指跌1.4%,大型科技和芯片股多数下跌。

      午盘前美股抛售加剧。开盘不到两小时,道指已狂泄超千点,创今年最大盘中跌幅,完全回吐昨日涨幅932点。标普跌超4%,昨日曾涨3%创2020年来最大单日涨幅。科技股居多的纳指跌超5%,昨日曾涨3.2%,纳指100仅两只成分股上涨,创2020年9月来的20个月最大盘中跌幅。

      美股抛售在收盘前一小时重新扩大,主要股指均触及日低。道指盘中最深跌1376点或跌4%,日内接连跌破3.4万和3.3万点两道整数位。标普最深跌194点或跌4.5%,日内接连跌破4300和4200点两道整数位。纳指最深跌781点或跌6%,纳指100最深跌825点或跌6.1%,失守1.3万点,与纳综指均创52周新低。价值股居多的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也最深跌超百点或跌5.2%。

      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3.56%,报4146.87点;纳斯达克指数跌4.99%,报12317.69点;道琼斯指数跌3.12%,报32997.97点。

    图片来源:Wind图片来源:Wind

      美国科技股全线拉胯,其中苹果跌5.57%,市值蒸发近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特斯拉跌8.33%、亚马逊跌7.56%、谷歌A跌4.71%、奈飞跌7.69%、微软跌4.36%;经济重启概念亦集体走弱,美国航空跌5.50%、联合航空跌5.78%、皇家加勒比邮轮跌5.42%、挪威邮轮跌6.92%、波音跌4.14%。

    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

      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7.72%,叮咚买菜跌超20%,蔚来跌超15%,小鹏汽车、爱奇艺跌超13%,拼多多跌超11%,哔哩哔哩、虎牙跌超10%,贝壳、理想汽车跌超8%,阿里和腾讯ADR、京东跌幅均达到6%,网易、百度跌近6%。

    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

      周四(5月5日)纽约尾盘,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涨10.22个基点,报3.0365%,盘中交投于2.9249%-3.1057%区间,在纽约中午刷新2018年11月16日以来盘中最高位。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涨6.13个基点,报2.7034%,纽约中午一度涨至2.7381%,逼近2018年11月份峰值2.9732%。0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涨3.278个基点,报32.099个基点。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跌1.90个基点,报2.8573%,脱离美股尾盘录得的日高2.8970%。

    5分钟线 数据来源:wind5分钟线 数据来源:wind

      衡量美元兑六种主要货币的一篮子美元指数DXY重回二十年新高,盘中最高涨1.3%至103.04,刷新2002年12月以来高位,升破103并再度上逼104,周三曾跌0.9%创2020年11月来最大跌幅。

    美元指数2016年11月以来走势(周线)数据来源:wind美元指数2016年11月以来走势(周线)数据来源:wind

      大空头:熊市才刚刚开场

      分析指出,美股似乎在周四才真正意识到美联储激进“收水”成为新常态,即便鲍威尔暂时排除了一次加息75个基点这一市场恐慌,投资者仍面临美国自2000年以来最激进的货币政策紧缩,因为鲍威尔也暗示未来两次FOMC会议可能各加息50个基点,上一次如此大幅加息是在22年前。

      美联储仍对加息至中性利率以上来控制通胀“持开放态度”,最终令市场屈服于恐慌,因为这意味着美联储希望看到金融状况持续收紧,将显著打击高估值的科技/成长股,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能力可能也波及拖累,在“滞胀幽灵”的困扰下,高波动性是新的市场主题。

      “周四的大跌表明,周三美联储宣布加息后的大涨不过是紧张情绪的集中释放(a relief rally.),但实际上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如何在驯服通胀的同时避免陷入衰退?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Carbon Collective首席投资管扎克·斯泰因指出,通胀、俄乌冲突、高油价一直伴随着市场,还没有得到解决。

      据财联社,信安环球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Seema Shah表示,昨天(5月4日)更像是释压性的上涨,今天市场开始认真考虑股票未来要面对的挑战环境,包括利率上行、利润增速对比,以及美元走强对跨国公司的海外营收影响。

      宾夕法尼亚共同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Ren Zhiwei表示,美联储收紧市场状态的承诺,可能标志着疫情期间逢低买入的心态到此终结,接下来任何好消息都可能被当作减轻持仓的机会。当美联储试图宽松时,他们需要推高股票价格,这样人们会花更多的钱。但他们现在希望人们少花钱,所以希望压低资产价格,投资者应当在反弹的时候卖出。

      Vanda Research全球宏观策略分析师Viraj Patel提醒道,很难看清接下来数周谁会在市场上大量收集筹码。大家都在等待股市上涨的催化剂,市场需要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信心,要么表明通胀已经见顶,要么表明经济正在放缓,而美联储不需要那么激进。

      据新浪财经,华尓街大空头David Wright认为,这波熊市才刚刚开场,“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安正在令投资者倍感担忧。除了美国,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国家会将如此多的财富押在股票上。我们正处于自满情绪的高峰,目前市场正处在平生仅见的最大熊市当中,熊市刚开始,后面还有一波大行情。”

      NatAlliance Securities国际固定收益主管Andrew Brenner表示:“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正在变陡,这告诉你美联储做得还不够。长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向今年高位攀升,试图向鲍威尔传达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依然认为,每次美联储会议之后,市场真实走势要在政策声明后的大约18小时才会开始。”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602844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财联社、华尔街见闻、新浪财经、公开资料等


    ]]>
    WhatsApp前高管:当年把公司卖给Facebook 我很后悔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5月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WhatsApp前首席财务官表示,对于当年将公司出售给Facebook这件事感到非常后悔。

      多年来,WhatsApp的早期高管们一直在表达自己对Facebook种种行径的不满。

      WhatsApp前首席财务官Neeraj Arora于2011年加入该公司,他在Twitter上表示,在他的参与下,Facebook与WhatsApp完成了谈判,后者以220亿美元的价格被Facebook收购,而如今他为此感到后悔。

      Arora表示,这次收购最初时看上去像是一次合作。Facebook承诺WhatsApp领导层将保持“产品决策的完全独立性”,还承诺Facebook永远不会在WhatsApp上整合广告和跨平台追踪,且不会挖掘用户数据等。

      Arora在一条推文中称:“Facebook及其管理层同意了这些条件。当时,我们以为大家有着相同的使命感。”

      然而,许多WhatsApp前高管都强调,Facebook没有信守诺言。

      WhatsApp联合创始人Brian Acton在2018年离职后不久就表示,Facebook考虑过为WhatsApp引入广告,但至今还没有实行。Facebook在剑桥分析公司丑闻中对用户数据的处理被曝光后,Acton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个著名的#deletefacebook 运动。Acton在2018年发推文称:“是时候了。”并给这条推文加上了#DeleteFacebook的标签。

      Arora在推文中表示:“WhatsApp是Facebook的第二大平台,甚至比Instagram或Facebook Messenger更大。我们为了这个产品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不是唯一一个因为WhatsApp被Facebook收购而感到后悔的人。”

      Arora称,一开始没有人知道Facebook会成一个吞噬用户数据并吐出脏钱的‘怪兽’。”


    ]]>
    韩媒:韩国三星有35万未满20岁的“小股东”,为史上最大规模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韩联社援引韩国预托结算院证券信息门户网站SEIBro4日消息称,以去年年末为基准,持股三星电子的未满20岁的股民超过35万,为史上最大规模。据报道,(2021年末)在506.6466万名三星电子个人投资者中,有35.8257万未满20岁,占比7.07%,持有发行股票的比重为0.25%,价值1.126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8亿元)。未成年股民人均持股数量为41股。而2020年底,三星电子个人投资者中未成年人数量为11.5083万。一年间,增长超过两倍;与2018年底相比,三年间增长约23倍。未成年股民在三星电子全部个人投资者中的比重,也由2018年的1.97%逐年上涨,于去年超过7%。

    今年3月份召开的三星电子股东大会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参会人数的纪录,超过1600名股东赴会,数名小学生股东也出席会议。据报道,韩国股票交易不设年龄限制,未成年人在征得父母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后可开设账户炒股。韩国出现不少父母以经济教育等为目的给子女购买股票的情况。最近一段时期,自己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的青少年也大幅增加。(韩雯雯)


    ]]>
    消息称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在美面临反垄断审查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评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对Twitter总额4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FTC拒绝对此置评,马斯克尚未作出回应。

      知情人士表示,该机构将在下个月决定是否对这笔交易展开深入的反垄断调查。这样的调查将会把交易结束时间推后数月。

      反垄断专家曾经表示,反垄断机构很难找到马斯克收购Twitter存在任何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

      FTC已经在调查马斯克初期收购9% Twitter股份一事,以明确他在4月初购入这部分股票时是否遵守了反垄断汇报要求。

      反垄断倡导组织开放市场研究所(Open Markets Institute)对该交易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此举将令马斯克这个原本就已经很强势的人“直接控制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沟通和讨论平台”。他们还认为,马斯克旗下拥有卫星通讯公司星链(Starlink)同样令人担忧。

      该交易得到了共和党的支持,他们希望被Twitter封杀的保守派可以回归该平台,其中就包括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虽然马斯克发推文阐述过言论自由问题,但当他讨论Twitter的计划时,还是把重点放在帮助该公司创收上,他希望吸引更多人使用这个平台,并压缩高管薪酬等支出项目。马斯克从未公开表示会恢复已封杀用户的帐号。


    ]]>
    美将88家中概股增至“预摘牌”名单,外交部回应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美国对中国公司展开新一轮打击。”印度亚洲通讯社5日称。当地时间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网站将88家中概股列入可能被逐出美国证交所的“预摘牌”名单,将该名单上的中概股企业扩大至105家。不过,被列入该名单的京东、网易、拼多多、哔哩哔哩等中国企业在美股的股价并没有受到影响,而是出现上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日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据了解,中国企业被列入有关名单,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其国内法律的有关步骤。这并不代表相关企业必然摘牌。这些企业是否摘牌或继续在美上市,取决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和结果。

      美国《财富》网站5日称,SEC的举动是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就获取中国公司的财务记录进行斗争的最新举措。从理论上讲,如果连续3年不遵守SEC的披露规定,一些中国公司有被美国交易所开除的风险。京东集团5日发表公告称,该公司提交了截至 2021年12月31 日财年的年度报告 20-F 表格后,SEC将其列入了上述名单。“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公司将继续遵守中美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公司在纳斯达克市场及香港联交所两地的上市地位。”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中概股陆续披露年度财报,SEC将其列入“预摘牌”名单已成既定动作,市场对此已有预期。相关企业的股价随美股大涨,表明SEC的动作并没有形成明显影响。不过,美国若继续对中概股进行打压和实施限制措施,未来仍会对中概股的走势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4日,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政府正计划以“侵犯人权”为由对总部位于杭州的中国公司海康威视实施新的制裁,但尚未作出最终决定。彭博社称,这可能是美国政府迄今为止针对中国企业最严厉的制裁。5日,海康威视向《环球时报》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报道,报道内容有待核实,但制裁应当建立在可靠证据和正当程序基础上,希望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

    “我们对有关报道表示严重关切,正在密切关注有关动向。”赵立坚5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利用人权等借口,滥用国家力量和国内法无理打压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
    蔚来公告称已获新交所附条件上市资格函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中新财经5月6日电 北京时间5月6日,蔚来发布公告,宣称公司已从新加坡交易所取得主板二次上市的附条件上市资格函,并将于本月发布上市文件。

      此次赴新上市,蔚来将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蔚来在新交所上市的A类股可与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份实现完全转换。

      这是继蔚来于3月10日在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之后又一重大资本市场举措。届时,蔚来将成为首家在美、港、新三地上市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早在2月28日,蔚来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就显示,其已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提出上市申请。

      花旗此前发布研报表示,蔚来同时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上市,可以拓宽未来的融资平台,与亚洲投资者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打造品牌资产。

      蔚来称,拓宽海外金融融资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将会更加有力的支持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等实体经济的发展。


    ]]>
    中国联通推出“5G视频号”:打通通信网和互联网 能当彩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随着5G网络覆盖日趋广泛,5G的应用也正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临近517世界电信日,中国联通推出“5G视频号”,打通通信网和互联网双平台,实现用户双网服务同步,号称要打造全行业、宽领域、泛智能的“视频通信服务+5G数字媒体平台”。

    据介绍,中国联通5G视频号为广大用户提供个人号服务,用户只需前往“联通视频彩铃”微信小程序的视频广场页面,即可注册专属视频号。通过视频号实时发布短视频内容,即可实现通信侧内容同步,支持亲友通过互联网或通信网了解你的最新动态。

    同时,5G视频号支持视频上传,并准备了海量精选热门视频DIY模板,还提供家庭群组服务,可通过AI相册板块,自动生成全家福视频,打造家族相册,还可关联所有家庭成员号码,一键设置同款家庭视频彩铃。

    在家庭间通话流程中,一键接入通信视频号,通话之余,轻松浏览家庭最新消息,通过点赞、语音留言参与家庭生活互动。

    中国联通本次发布的5G视频号平台,支持与政企客服热线打通,以乡村三农服务场景为例,乡村视频号支持通过互联网页面发布最新农业动态,通过打通乡村热线短号,所有三农动态内容将实时同步云端,对于不习惯互联网操作的村民,只需拨打村委会短号,即刻获取最新的农业信息、学习农耕技术,视频菜单、AI语音等便捷服务。

    而在政府防疫抗疫场景,支持升级防疫视频号发布最新防疫动态,用户一键订阅,每日通话间即可获取最新疫情动态。



    ]]>
    DEKRA德凯集团2021年实现11%营收增长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尽管战争和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DEKRA德凯集团预计2022年财政年度的增长率为5%,员工数也将增加1,000多人(2021年:47,770;2020年:43,990)。DEKRA德凯集团业绩重回增长轨道:2021年集团营业额增长了10.9%,超过35亿欧元。经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26亿欧元,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2021年集团净利润达到1.415亿欧元,较前一年(2020年为9,390万欧元)强劲增长了约50%。 

    DEKRA德凯集团新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Stan Zurkiewicz先生认为,即便在动荡的环境中,全球员工对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奉献精神、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对数字化转型的坚持不懈,促使集团重新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专注于五个高增长的战略领域。在这些领域,着力开发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服务。" Stan Zurkiewicz先生表示道。今年4月,42岁的他从Stefan Kölbl先生手中接过接力棒。此前,Stefan Kölbl 先生担任DEKRA德凯集团首席执行官,并任职多年。在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持续深化的背景下,DEKRA德凯将更加关注新兴科技所带来的安全要求,例如网络安全和互联互通。DEKRA德凯在2021年投入超过1.4亿欧元,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服务和国际化进程奠定基础,例如在亚太地区。 

    Stan Zurkiewicz先生明确表示,随着产品和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和气候的变化,安全要求正在迅速演变。DEKRA德凯关注公众安全的方方面面,并将个人数据和网络系统的数字安全列入重要议程。"DEKRA德凯集团2025战略规划"增加和完善了数字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战略定位,并且将两者融入到集团的DNA中。这也充分体现在DEKRA德凯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中。

    根据"DEKRA德凯集团2025战略规划",集团将持续关注五大战略领域: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未来车辆和出行服务、远程服务、信息和网络安全服务及可持续发展服务。DEKRA德凯不断拓展安全服务领域。在推出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中心后不久,DEKRA DIGITAL创新部门就已经实现两位数的业绩增长,员工总数超过100人。DEKRA德凯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Stan Zurkiewicz先生补充道:"我们将充分利用创新数字化服务和客户为中心原则,挖掘业务增长机会。在2025年DEKRA德凯集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致力于成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里的全球合作伙伴。"


    全球领先地位

    "DEKRA德凯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领先地位。2021年,集团资产净值接近10亿欧元。"DEKRA德凯集团首席财务官Wolfgang Linsenmaier先生介绍到。亚太地区增长尤其强劲,营业收入增长17.8%,达到2.212亿欧元。德国地区业务也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增长11.2%达到21.45亿欧元。"德国未来仍将是DEKRA德凯最大和最重要的市场。" Stan Zurkiewicz先生表示。

    战略业务领域在上一个财政年度同样表现不俗。在疫情期间,临时雇佣业务营业收入增长了43.2%,达到4.385亿欧元。车辆检测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营业收入增长了7.6%,达到12.177亿欧元,并在23个国家进行了2,800万次车辆检测,创下了新的记录。Stan Zurkiewicz先生着重强调:"DEKRA德凯已经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但我们仍将系统性的投入和扩大我们的领先地位。"集团计划在2025年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每年3000万辆次车辆检测。2021年,DEKRA德凯的机动车检测服务又成功地进入了智利、墨西哥和芬兰三个新的国家市场。

    保障物联网网络安全

    "数字化服务应用日益广泛,安全的重要性正显著提升。"DEKRA德凯集团首席技术官Ulrike Hetzel女士指出。DEKRA德凯在开发解决方案时重点关注网络安全的三个关键因素:人员、产品和流程,帮助客户防范内外部攻击。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的EN 303 645标准,DEKRA德凯进一步扩大其消费品网络安全的检测认证服务范围,保障全球网联产品的安全性。去年在中国这个重要的战略市场,DEKRA德凯向中国家电制造商颁发了首个EN 303 645证书。集团预期信息安全服务在2025年前保持40%的年均增长。

    在汽车网络安全领域,德国交通部指定DEKRA德凯为车辆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商。根据UNECE R155和R156法规规定,整车制造商需要系统地管理车辆全生命周期,并且每三年进行一次审核。位于克莱特维茨的DEKRA德凯技术中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2022年,DEKRA德凯集团计划投入数千万欧元升级测试场,进一步扩大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测试能力。以此为契机,DEKRA德凯携手全球顶尖汽车制造商,开启发展自动驾驶和网络安全的快速通道。DEKRA德凯预计该业务领域在未来几年将出现强劲增长。

    工业网络安全,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获得IEC 62443网络安全标准的认证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战略市场。在工业环境中,对设备和工厂的控制和数字化监控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在线监测服务、远程辅助检验以及使用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远程检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远程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能及时地进行安全检验,排查故障,降低风险。在2021年,集团已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提供了大量的机器人远程检验服务。

    塑造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在人工智能(AI)领域,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对安全的信任密不可分。 Ulrike Hetzel女士解释说:"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作为独立第三方,帮助塑造未来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DEKRA德凯正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法规制定工作。为了更好地应对变化,DEKRA德凯在2021年投资了瑞士公司Spearhead。Spearhead采用数字化技术帮助保险公司和货运公司处理车辆理赔。DEKRA德凯预计于2025年,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完成50%的理赔评估。

    扩大可持续发展服务版图

    可持续发展为能源转化、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以及循环经济的整体解决方案带来了发展机遇。DEKRA德凯意识到旨在减少企业碳足迹的绿色服务的巨大潜力,例如我们审核了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联想集团的全球二氧化碳抵消服务。DEKRA德凯预计可持续发展服务需求会持续快速增长,如可持续发展审核、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符合最新环境标准的产品测试以及专业咨询服务。

    DEKRA德凯积极推出多元化新服务,继续加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DEKRA德凯动力电池快速检测服务已经获得专利,并通过亚琛工业大学和众多汽车制造商的实验和验证。这项服务可以快速并可靠地获取动力电池的健康状态,并回答电动汽车剩余价值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电池的健康状态如何,剩余有效容量是多少? DEKRA德凯期望将技术与现实场景和需求相结合,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在未来出行领域,DEKRA德凯与加州能源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汽车电网创新实验室。DEKRA德凯首席技术官Ulrike Hetzel女士谈道:"该实验室旨在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并帮助开发安全的汽车电网连接解决方案"。坐落于旧金山湾区的创新实验室与DEKRA德凯位于阿纳姆的先进测试中心将密切配合,计划于2022年夏天投入运营。

    除了电动汽车,DEKRA德凯还是太阳能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在中国。作为Hydrogen Europe协会的成员,DEKRA德凯支持将氢技术安全应用于商业,并为其带来检验检测认证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DEKRA德凯积极推广零废弃物认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废弃物管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持续深化的背景下,DEKRA德凯预计对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需求将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DEKRA德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致力于实现在该领域的目标。在2022年4月,DEKRA德凯再次被EcoVadis(全球价值链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国际标准)授予铂金评级,位列前1%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之列。作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始终致力于在环境与气候、员工与社会、管理与治理以及供应与价值链这四个战略领域持续提高可持续发展绩效。

    展望未来

    DEKRA德凯在2022年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一季度营业额较去年增长近10%。"2022年也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DEKRA德凯集团首席执行官Stan Zurkiewicz先生说道:"供应链中断、原材料短缺、商业活动受限等问题将会在疫情期间持续存在,全球经济增速下降。" 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性,DEKRA德凯仍计划在2022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此外,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保证DEKRA德凯未来成功的基石,我们将持续投入,为安全的数字化未来奠定基础。 

    关于DEKRA德凯

    DEKRA德凯致力于安全近百年。1925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的德国机动车监督协会,现如今已是世界知名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021年,DEKRA德凯营业总额超过35亿欧元,业务遍布世界各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48,000名员工致力于为路途中、工作中以及家居中的安全提供独立的专家服务。这些服务包含:车辆检测、理赔与专家评估、产品测试与认证、工业检测、咨询、审核、培训及临时雇佣。2025年DEKRA德凯将迎来成立100周年,其愿景是 "我们致力于成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里的全球合作伙伴。" 2022年,DEKRA德凯再次荣获EcoVadis铂金评级,位列前1%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之列。


    ]]>
    霍尼韦尔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 上调全年业绩目标指导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在充满挑战的运营环境下实现了业绩指标达到或超出业绩指导预测范围。此外,公司还上调了全年销售额指导范围的中位数和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导预测范围。

    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为84亿美元,达到此前业绩指导预测范围上限,同比下降1%。内生式销售额增长1%,在剔除新冠疫情相关的口罩销量下降影响的情况下增长3%。部门利润率上涨10个基点至21.1%,在剔除新合并成立的Quantinuum量子计算公司业务影响的情况下部门利润率上涨40个基点,超出业绩指导预测范围上限10个基点,这归功于公司推动卓越运营的努力。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91美元,同比下降1%,但超出公司业绩指导预测范围上限。

    “尽管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挑战和供应链问题的持续影响,霍尼韦尔仍在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佳绩,业绩表现达到或超出预期。”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瑞哲 (Darius Adamczyk) 表示,“内生式销售增长得益于商用航空售后市场、建筑产品、生产力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及高性能材料业务的两位数增长。需求增长保持强劲,订单额同比增长13%,长周期订单额增长超过20%,这有助于推动2022年全年的增长。未交付订单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9%,主要源于航空航天集团、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和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的业务驱动。我们的战略定价措施使公司有充足时间应对通胀,促使本季度部门利润率实现增长和每股收益超出指导预测范围上限。同时,我们继续善用资产负债表的强劲表现,在第一季度部署了20亿美元的资本,其中10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执行了公司此前公布的2022年斥资40亿美元回购股票的承诺。在并购方面,我们成功完成了对公共安全通信软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U.S. Digital Designs公司的收购。”

    杜瑞哲表示,“展望2022年全年,我们有足够的优势来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有信心和能力贯彻严格的运营方针并创造佳绩。公司注意到商业航空航天和能源终端市场等关键领域正在稳步复苏,同时我们在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的不懈投入也将提供更多的增长来源。公司的卓越运营正在使我们从容应对外部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很高兴地宣布公司上调销售额指导范围的中位数和每股收益预测范围。”

    基于公司第一季度的业绩以及管理层对全年的展望,全年销售额目前预计为355亿至364亿美元之间,内生式增长率预计为4%至7%。部门利润率增长预计为10至50个基点,包括投资Quantinuum业务将带来的约30个基点的影响。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为8.50至8.80美元,较之前指导预测范围上调10美分,以反映公司在投资者日发布的最新股票回购目标。运营现金流预计在57亿至61亿美元之间,自由现金流预计在47亿至51亿美元之间。 

    “霍尼韦尔正将工作重心转向公司下一阶段的业务增长,包括在控制、自动化和软件方面的深厚底蕴基础上推动创新,以及成功部署具有突破性的新方案。”杜瑞哲总结道,“我们正在积极执行于3月份宣布的资本部署承诺,以帮助我们加快增长和创新步伐,在当下和未来为股东创造重要价值。”


    ]]>
    ENTEK宣布扩大美国锂离子电池隔膜业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ENTEK致力于以相应规模和速度实现其美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的转型扩张,以满足美国能源部对美国国内建立可持续和弹性锂电池供应链的迫切需求。到2025年,ENTEK将完成美国锂离子隔膜生产的第一次重大扩张,然后继续扩张至2027年,实现年总产能14亿平方米。完成后,这一初始扩展将能够生产足够的隔膜材料,为140万辆电动汽车供电。

    首席执行官Larry Keith表示:"数十年来,ENTEK为北美的大多数OEM车用铅酸电池提供隔膜材料,赢得了主要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的信任和信心。我们的增长和成功证明ENTEK能够扩大并持续生产关键OEM所需的高质量、高性能隔膜。结合我们强大的专有知识产权和我们垂直整合的工程和制造能力,ENTEK拥有决心和能力,为不断增长且非常关键的美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提供美国生产的隔膜材料。"

    ENTEK拥有20多年的经验,是唯一一家美国拥有和总部位于美国的"湿法工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生产商,并在锂电池行业的未来方面进行持续投资。ENTEK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美国战略投资始于对其位于内华达州亨德森的新设施安装5000万平方米的额外陶瓷涂层产能,该设施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以支持当前的基膜生产。

    ENTEK很高兴地宣布,Brückner Maschinenbau已经签订合同,向其提供对锂离子隔膜生产至关重要的双轴拉伸设备和技术,以满足xEV电池生产商的严格技术要求。Brückner Maschinenbau是双轴拉伸设备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此次合作将确保生产市场就绪的高质量电池隔膜,以支持美国锂离子电池制造的早期和指数式增长。

    ENTEK的投资承诺包括建造两个独立的千兆级xEV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工厂选址和评估已至最后阶段,将靠近电池生产商所在地区,以便提供支持。

    这两个千兆级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将主要由现有可再生能源供电,重点是减少碳足迹,ENTEK对环境可持续型加工技术的开创性使用也将为此做出贡献,中国、韩国、日本和欧洲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商使用的还是二氯甲烷萃取系统。

    关于ENTEK 

    ENTEK成立于1984年,是汽车行业电池隔膜的全球生产商,产品包括铅酸电池使用的PE/Silica和AGM隔膜,以及锂离子电池使用的隔膜。ENTEK拥有20多年的经验,是唯一一家美国拥有和总部位于美国的"湿法工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生产商。超过35年来,ENTEK一直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设计、制造、安装电池隔膜生产线并将其投入使用。ENTEK的垂直集成设备事业部拥有数十年的电池隔膜生产设备经验,在敏捷性和专业知识方面为ENTEK带来独特的优势,从而生产ENTEK电池隔膜线路中使用的设备。


    ]]>
    马斯克向银行家透露Twitter裁员计划:明确追求财务回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29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洽谈440亿美元Twitter收购交易时,他曾对银行家表示将关注这家社交媒体公司的利润,并提出了削减开支和裁员的想法。

      马斯克在宣布交易前曾与银行家团队通话,并解释了他将如何通过Twitter获得财务回报。知情人士表示,虽然当时还没有确定具体计划,而且马斯克本人当时也没有接触到Twitter的非公开财务信息,但他确实明确提到了裁员。知情人士称,马斯克并没有详细披露可能受到裁员影响的部门或岗位。

      马斯克还探讨了如何利用Twitter进行商业化并提升现金流的想法,包括如何通过潜在的订阅服务来提高重复性收入。虽然马斯克几乎没有公开透露将如何推动Twitter增长,但却曾在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他不关心赚钱。他宣布对Twitter的私有化邀约后曾在TED大会上说:“我根本不关心经济问题。”

      当马斯克给出每股54.20美元的私有化邀约后,Twitter的员工和投资者都迫切想要了解他的运营计划。除了公开发表的推文外,这位世界首富并没有披露自己的详细改革计划,而Twitter管理层也没有在周四发布财报后举行投资者电话会议。

      马斯克在宣布该交易的简短声明中透露,他希望“开发新功能来改进产品,将算法开源来提高信任度,打击垃圾信息机器人,并认证所有人”,通过这些举措让Twitter“远好于任何时候”。Twitter 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周一对员工表示,在交易结束之前,Twitter将一切如常。

      知情人士表示,马斯克并未对包括裁员在内的计划和想法对Twitter董事会发表类似的陈述。知情人士补充道,董事会主要根据价格评估该交易,参考对象则是Twitter自己对未来财务表现的建模结果。

      知情人士表示,马斯克在与银行家召开的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自己将通过这笔交易寻求财务回报。他提到了自己在特斯拉和SpaceX的履历,认为这足以证明他清楚该如何利用企业来获取回报。

      马斯克还重申了他在推文中关于如何运营Twitter的表态。知情人士称,他提到有必要提高网红和名人在Twitter上的活跃度。这与他之前的态度一致:马斯克本周曾经发推文称,音乐巨星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已经3个月没有发一条推文了。

      马斯克的发言人尚未对此置评。Twitter发言人拒绝作出回应。

      Twitter周四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财季营收为12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当季16%的销售额增长创下6个季度的最慢记录,与Snap和Meta Platforms表现相当,他们都因为供应链中断和通货膨胀等因素而面临广告支出下降的困扰。

      Twitter股价周四微涨0.97%,报收于49.11美元,远低于马斯克的私有化报价。


    ]]>
    半导体行业2021年报整体交出满意答卷 高增长能否延续?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投资者网》宁斌

      编辑  吴悦

      去年以来,全球持续“缺芯”的现象未从根本上好转,因此半导体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产业链的产能仍在不断扩张。

      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体现在公司业绩上,随着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1年业绩,国内半导体上市企业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中信行业半导体板块105家半导体公司,有96家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其中93家公司均实现业绩增长,仅有3家出现业绩下滑。

      据Wind统计,已发布年报的96家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5032.2亿元,同比增长60.33%;净利润总额为559.28亿元,同比增长86.41%,整体表现亮眼。

      根据半导体行业特性和细分领域分布公司,本文将从IC设计、半导体设备、分立器件、晶圆代工制造、半导体材料、IC封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等细分领域,汇总主要业绩指标,选取部分企业,分析综述其业绩表现。

      IC设计厂商市值占比过半

      从市值来看,截止4月27日A股半导体产业链总市值约为3.18万亿,其中IC设计厂商占据绝对的大头,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设计厂商市值之和占比近半。

      图表1:A股半导体产业链细分领域市值占比

      (来源:Wind数据整理)

      IC设计细分为数字芯片设计厂和模拟芯片两类厂商,其中数字芯片设计领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在IC设计厂商中,市值过千亿的分别是韦尔股份(603501.SH)和紫光国微(002049.SZ),韦尔股份主营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近两年市值翻倍;紫光国微主营为特种行业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和FPGA,二者主要为Fabless(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模式。

      图表2:数字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行业领头羊韦尔股份,凭借着全球排名前三的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豪威科技的强劲增长,市值达到了1277亿,2021年净利润45.45亿元,同比增长79.91%,近期TDDI(触控与显示)新产品的推出将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备受关注的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净利润为-8.29亿元继续亏损,亏损幅度较2020年有所扩大,2021年研发费用为12.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6.09%,一边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一边是不断扩大的亏损,说明国内的人工智能应用尚未找到足够成熟的模式。

      安路科技(688107.SH)是国内较早开始的FPGA芯片企业,2021年营收6.79亿元,同比增长141.44%,净利润为-3412万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另外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综合券商行业分析师的研报观点,2021年行业大部分厂商接到的订单比较饱满,产品不断放量,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因此业绩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图表3:模拟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卓胜微(300782.SZ)目前市值595亿元居行业首位,净利润为21.39亿元翻倍增长,是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受益于5G通信技术发展催生的射频前端产品市场增量需求,在客户端快速上量并持续渗透。

      圣邦股份(300661.SZ)2021年营收22.38亿元同比增加87.07%,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加142.21%,目前市值687.5亿;富满微(300671.SZ)近几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净利润为4.52亿元,同比大增388%。

      刚刚上市不久的蜂窝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厂商翱捷科技(688220.SH),净利润亏损5.89亿,连续三年亏损,对于翱捷科技这类科技、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额研发投入,保证技术的积累和产品的开发。

      半导体设备订单饱满

      由于先进制程需要更尖端昂贵的半导体设备,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台积电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高达400亿-440亿美元,较2021年的3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继续为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增长提升天花板。

      过去5年,国内芯片产业上下游前所未有地趋向深度合作,叠加2021年全球零部件交付期拉长倒逼国产化,半导体制程设备,包括镀铜、离子注入、量测、CMP、PVD、ICP刻蚀、PECVD、涂胶显影、清洗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行业景气度变高。

      国内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包括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 。SH)、盛美上海(688082.SH)、芯源微(688037.SH)等。目前北方华创市值1270亿,净利润10.77亿,同比增长125%,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老大。

      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领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电解质刻蚀机,2021年新签订单金额为41.3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9.6亿元,同比增加约90.5%;芯源微所在的涂胶显影设备和清洗设备细分行业,国产化率均较低(分别为7.94%和34.78%),国产替代空间和潜力巨大。

      图表4: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盛美上海(688082.SH)2021年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60.88%,主要系新产品快速放量,其单片清洗设备的毛利率为46%,不仅比国内厂商至纯科技和芯源微高出22个百分点;也比拥有近四成市场份额的行业龙头ScreenHoldings(斯库林集团)高出22个百分点。高毛利率意味着有降价空间,对于想要扩大市场份额的盛美上海来说,占据了有利形势。

      分立器件公司产线拉满

      在分立器件领域,从各公司年报中呈现的是产品线扩张,产线满产的态势。

      图表5:分立器件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士兰微(600460.SH)是国内分立器件龙头,目前市值566亿,净利润为15.18亿增长21倍,2021年其产品持续在白电、通讯、工业、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取得突破,控股子公司士兰集昕8寸线基本保持满产,实现全年盈利;控股子公司士兰明芯LED芯片生产线实现满产、高产,实现全年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士兰微持股的安路科技于2021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享有的净资产份额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导致净利润增加5.34亿元。

      晶圆代工新订单源源不断

      在晶圆代工领域,市场持续缺芯,新订单源源不断,增添了晶圆制造企业底气,产能提升和产能利用率满载是常态。

      图表6:晶圆代工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全球第五大、中国大陆第一大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688981.SH)总市值1650亿(A+H),A股市值747.7亿,2021年净利润107.33亿,同比增长147.75%。第一代14nmFinFET技术于19Q4进入量产,于2020年底完成第二代N+1的流片,面向5G/AI/IoT/汽车等领域,技术储备包括N+1、N+2等技术。

      虽然在2020下半年公司被计入美国实体清单,但中芯国际FinFET应用平台及面向客户众多,十几个NTO(新流片项目)开展顺利,技术水平处中国大陆领先地位。

      半导体材料量价齐涨

      而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各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则呈现的是产能释放、产品涨价的行业态势。

      图表7:半导体材料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688126.SH)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4.67亿元,增长36%,净利润1.46亿元,增长101%,掌握了大尺寸硅片单晶生长、滚圆与切割、研磨、化学腐蚀、抛光、清洗等技术,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头部厂商。

      国内唯一在分立器件、半导体硅片双赛道做到顶尖的公司立昂微(605358.SH),净利润6.4亿,利润增速216.9%,盈利能力较强。之前较早布局且完成了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硅片新产线建设,12英寸硅片经过前期的客户拓展和产品验证,技术能力已覆盖14nm以上技术节点逻辑电路,已大规模出货。

      IC封测格局稳定

      在IC封测领域,产业格局比较固定,以长电科技(600584.SH)、华天科技(002185.SZ)、通富微电(002156.SZ)为代表的企业,一直稳居行业前三位,其它企业则是跟随发展。

      全球芯片封测企业排名第三的长电科技,市值374.1亿,净利润30.8亿,同比增长136.2%。长电科技推出多维先进封装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面向Chiplet(小芯片)的极高密度、多扇出型封装高密度异构集成解决方案,涵盖2D、2.5D、3D集成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常规密度到极高密度,从极小尺寸到极大尺寸的一站式服务。

      图表8:半导体封测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被动元件订单持续增长

      被动元件领域,从目前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看,大多数企业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超过50%的增长。钽电容、铝电解电容、电感在下游客户需求旺盛,相关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图表9:被动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来源:Wind,最新市值数据截止2022.04.27)

      三环集团(300408.SZ)2021年净利润22.31亿,同比增长55%,受益于5G技术广泛普及应用、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的需求增长,产品需求增长,促进了国产替代。

      片式电感器龙头企业顺络电子(002138.SZ)2021年营收45.77亿元,净利润7.8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根据年报,2021年公司与部分汽车头部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端车载产品已被海内外众多汽车电子和新能源车企批量采购。

      关于被动元件行业,民生证券电子研究员方竞认为:被动元件市场供不应求状况短期难以缓解,从整体来看,这一现象引发巨头调价,平均幅度在10%-20%之间,全球被动元件产值有望年增长一成多。同时,被动元件产能也将随之扩充,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市场集中。

      电子元器件分销平台化发展

      电子元器件分销受缺芯影响,分销业务增长十分明显。

      图表10:电子元器件分销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最新市值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wind)

      深圳华强(000062.SZ)加速分拆旗下子公司“华强电子网集团”,正在赴深圳证券交易所IPO的路上。作为最早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分销商之一,为满足客户对供应链服务的多样化要求,深圳华强正向全流程、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进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市场对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元器件分销商将更加青睐。

      力源信息(300184.SZ)处于本土元器件分销行业第一梯队,净利润3.2亿,同比增长118.44%,市值72亿。在工业及新能源、汽车、智能仪表、电力物联网、无线通信等市场收入取得了较大增长,且高毛利率的产品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年一度的年报季,堪称二级市场的一场年终大考,股价涨跌终究要面临业绩的考验。有赖于历史上罕见的超景气周期,2021年A股半导体公司整体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接下来的2022年,值得期待。

      据方正证券首席研究员陈杭研究观点,半导体行业2022年预计景气度仍有望持续,但增速会低于2021年,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是产品替代的新风口,2022年及未来三五年会经历陆续验证、产能落实过程,受益行业扩产同时份额快速提升,部分公司有望取得40%甚至50%以上增长。(思维财经出品)■


    ]]>
    互联网券商Robinhood第一季度营收2.99亿美元 净亏损同比收窄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消息,美国互联网券商股票交易服务公司Robinhood今天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Robinhood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2.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22亿美元相比下降43%;净亏损为3.9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4亿美元,同比大幅收窄。

      Robinhood第一季度业绩未能达到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从而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11%。

      业绩概要:

      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这一财季,Robinhood的总净营收为2.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22亿美元相比下降43%,这一业绩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Robinhood第一季度营收将达3.5578亿美元。

      按业务部门划分,Robinhood第一季度基于交易的营收为2.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20亿美元相比下降48%;净利息收入为55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200万美元相比下降11%;其他营收为26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000万美元相比下降35%。

      在基于交易的营收中,Robinhood第一季度来自于期权交易的营收为1.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8亿美元相比下降36%;来自于加密货币交易的营收为54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800万美元相比下降39%;来自于股票交易的营收为36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3亿美元相比下降73%。

      Robinhood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9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4亿美元,相当于同比收窄7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摊薄净亏损为0.45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摊薄净亏损为6.26美元,但这一业绩仍旧逊于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Robinhood第一季度每股摊薄净亏损将为0.36美元。

      Robinhood第一季度股权奖励支出总额为2.2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900万美元。另外,该公司2021财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中还包含了一笔总额为15亿美元的支出,这笔支出与该公司在2021年2月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的公允价值变动有关。

      Robinhood第一季度在缴纳所得税之前的亏损为3.9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在缴纳所得税之前的亏损为14.33亿美元,相当于同比收窄73%。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Robinhood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即未计入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净利润)为-1.4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15亿美元。

      Robinhood第一季度总运营支出为6.9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64亿美元相比增长49%。其中,经纪和交易支出为31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100万美元相比下降24%;技术和开发支出为2.6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17亿美元相比增长127%;业务运营支出为91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700万美元相比增长36%;营销支出为34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02亿美元相比下降67%;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6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7亿美元相比增长96%。

      Robinhood第一季度总运营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30%,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9%。其中,经纪和交易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0%,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技术和开发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2%;业务运营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0%,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3%;营销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1%,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0%;总务和行政支出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90%,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6%。

      截至2022年3月31日,Robinhood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62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3月31日为63亿美元。

      运营指标:

      Robinhood第一季度净累计资金账户数量达到2280万个,与去年同期的1800万个相比增长27%,与上一季度的2270万个相比也略微有所增长。

      Robinhood第一季度月度活跃用户人数(MAU)为1590万人,与去年同期的1770万人相比下降10%,与上一季度的1730万人相比下降8%。

      Robinhood第一季度受托资产(AUC)达到9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09亿美元相比增长15%,但与上一季度的980亿美元相比下降5%。

      Robinhood第一季度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为53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7美元相比下降62%,与上一季度的64美元相比下降18%。

      业绩展望:

      Robinhood此前预计,2022财年不包括股权奖励支出在内的总运营支出将同比增长15%到20%,而股权奖励支出将同比下降35%到40%。但是,由于采取了成本削减举措(包括于2022年4月26日宣布的将全职员工人数裁减约9%,并削减本年度的员工目标),该公司现在预计2022财年全年的总运营支出(不包括股权奖励支出)将同比增长约2%到5%,而股权奖励支出预计将同比下降约42%到47%,这些预期均并未考虑重组影响。

      此外,Robinhood预计2022财年第二季度的重组收益约为700万美元至1900万美元,其中包括1700万美元至2300万美元的现金重组和相关费用,但被先前确认的股权奖励支出的逆转而被抵消3000万美元至3600万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Robinhood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上涨0.58美元,报收于10.09美元,涨幅为6.10%。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四下午5点01分(北京时间周五凌晨5点01分)的盘后交易中,Robinhood股价大幅下跌1.09美元,至9.00美元,跌幅为10.80%,跌破52周最低价。在截至周四收盘的过去52周,Robinhood的最高价为85.00美元,最低价为9.26美元。(新浪科技 唐风)


    ]]>
    苹果第二季度大中华区营收183.4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消息,苹果公司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财季业绩。苹果第二季度大中华地区营收183.4亿美元,同比增长3.5%。

    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净营收为972.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95.84亿美元相比增长9%;净利润为250.1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36.30亿美元相比增长6%。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大中华区营收为183.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77.28亿美元相比增长3%。

     

    ]]>
    苹果第二财季营收972.78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6%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消息,苹果公司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总净营收为972.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95.84亿美元相比增长9%;净利润为250.1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36.30亿美元相比增长6%。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大中华区营收为183.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77.28亿美元相比增长3%。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每股摊薄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上涨1%以上。

      苹果公司董事会批准将季度股息调高5%,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23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22年5月12日向截至2022年5月9日营业时间结束的在册股东发放。另外,苹果公司董事会还已经批准将现有的股票回购计划扩大900亿美元。

      详细业绩:

      在截至2022年3月26日的第二财季,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250.1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36.30亿美元相比增长6%;每股摊薄收益为1.52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40美元。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299.7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75.03亿美元。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总净营收为972.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95.84亿美元相比增长9%。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毛利润为425.5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80.79亿美元。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每股摊薄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1.43美元,26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营收将达938.9亿美元。

      按地区划分: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美洲部门营收为408.8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43.06亿美元;

      欧洲部门营收为232.8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22.64亿美元;

      大中华区营收为183.4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

      日本部门营收为77.24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77.42亿美元;

      亚太其他地区营收为70.4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75.44亿美元。

      按产品划分: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505.7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97.38亿美元;

      来自于Mac的营收为104.3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91.02亿美元;

      来自于iPad的营收为76.4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78.07亿美元;

      来自于可穿戴设备、家居设备和配件的营收为88.0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78.36亿美元。

      来自于服务的营收为198.2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69.01亿美元。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总销售成本为547.1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15.05亿美元。其中,产品销售成本为492.9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64.47亿美元;服务销售成本为54.2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0.58亿美元。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总运营支出为125.8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05.76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63.8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2.62亿美元;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61.9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3.14亿美元。

      高管点评: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本季度创纪录的业绩证明了苹果公司对创新的不懈关注,以及我们创造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客户对新产品的强烈反响,并对我们在2030年前在整个供应链和自身产品中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进展感到高兴。我们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成为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无论是我们创造的东西,还是我们留下的东西。”

      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卢卡斯·麦斯特里(Luca Maestri)表示:“我们对这个财季创纪录的业务业绩感到非常满意。我们在服务业务方面创造了有史以来的营收纪录,在iPhone、Mac和可穿戴设备、家庭和配件方面则创造了第二财季的营收纪录。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有着持续的强劲需求,帮助我们实现了活跃设备装机量的历史新高。我们强劲的经营业绩创造了超过280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并让我们得以在这一财季向股东返还了近270亿美元。”

      资本回报计划:

      苹果公司董事会批准将季度股息调高5%,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23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22年5月12日向截至2022年5月9日营业时间结束的在册股东发放。另外,苹果公司董事会还已经批准将现有的股票回购计划扩大900亿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苹果公司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7.07美元,报收于163.64美元,涨幅为4.52%。

      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8日下午4点53分(北京时间29日凌晨4点53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苹果公司股价再度上涨2.27美元,至165.91美元,涨幅为1.38%。过去52周,苹果公司的最高价为182.94美元,最低价为122.25美元。(新浪科技 唐风)


    ]]>
    亚马逊第一季度营收1164.44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净销售额为1164.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085.18亿美元相比增长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9%;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8.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81.07亿美元。

      亚马逊第一季度营收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第一季度每股摊薄亏损达7.56美元,远逊于分析师预期,且第二季度营收展望也未能达到预期,从而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10%。

      主要业绩:

      在截至3月31日的这一财季,亚马逊的净亏损为38.44亿美元,每股摊薄亏损为7.56美元,这一业绩远逊于上年同期。2021财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净利润为81.07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15.79美元。

      亚马逊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1164.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085.18亿美元相比增长7%。不计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18亿美元的负面影响,亚马逊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

      亚马逊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36.6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88.65亿美元。

      今年2月,亚马逊预计2022财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将达1120亿美元到117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3%到8%,其中包含了汇率变动预计将可带来的约150个基点的负面影响。亚马逊还在当时预计,2022财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运营利润将达30亿美元到60亿美元之间。

      亚马逊第一季度营收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在每股亏损方面的表现远逊于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4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亚马逊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将达1163亿美元,4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亚马逊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将达8.36美元。

      亚马逊第一季度总运营支出为1127.7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996.53亿美元。其中,销售成本为664.9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624.03亿美元;履约支出为202.7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65.30亿美元;营销支出为83.20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62.07亿美元;技术和内容支出为148.4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24.88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5.9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9.87亿美元;其他运营支出为2.4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支出为3800万美元。

      各部门业绩:

      亚马逊第一季度产品净销售额为564.5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74.91亿美元;服务净销售额为599.8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10.27亿美元。

      按照地域划分:

      - 亚马逊北美部门(美国、加拿大)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692.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43.66亿美元相比增长8%;运营亏损为15.6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34.50亿美元。

      - 亚马逊国际部门(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87.5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06.49亿美元相比下降6%;运营亏损为12.8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12.52亿美元。

      - 亚马逊AWS云服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184.4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5.03亿美元相比增长37%;运营利润为65.1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1.63亿美元。

      - 亚马逊第一季度来自于北美部门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59%,与上年同期所占比例相比持平;来自于国际部门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25%,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8%;来自于AWS云服务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16%,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

      按照服务和业务类型划分,亚马逊第一季度各部门业绩如下:

      - 来自于在线商店的净销售额为511.2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29.01亿美元相比下降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下降1%;

      - 来自于实体店的净销售额为45.9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9.20亿美元相比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6%;

      - 来自于第三方卖家服务的净销售额为253.3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37.09亿美元相比增长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9%;

      - 来自于订阅服务的净销售额为84.1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75.80亿美元相比增长1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3%;

      - 来自于广告服务的净销售额为78.7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3.81亿美元相比增长2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5%;

      - 来自于AWS云服务的净销售额为184.4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5.03亿美元相比增长3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样为同比增长37%;

      - 来自于其他业务的净销售额为6.6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24亿美元相比增长26%,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8%。

      现金流信息:

      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运营现金流为39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1%;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运营现金流为672亿美元。

      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出186亿美元,远逊于上年同期;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入264亿美元。

      在扣除租约本金还款以后,亚马逊过去12个月时间里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出293亿美元,远逊于上年同期;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扣除前述项目以后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入149亿美元。

      在扣除融资租赁本金还款以及根据资本租约所获资产以后,亚马逊过去12个月时间里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出223亿美元,远逊于上年同期;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扣除前述项目以后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入168亿美元。

      业绩预期:

      亚马逊预计2022财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将达1160亿美元到1210亿美元,同比增长3%到7%,其中包含了汇率变动预计将会带来的约200个基点的负面影响。

      亚马逊还预计,2022财年第二季度运营利润将达-10亿美元到30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财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77亿美元。

      上述业绩指引假设,Prime Day活动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进行。

      亚马逊对第二季度净销售额预期区间的平均值为1185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41名分析师平均预期亚马逊第二季度净销售额将达1255.5亿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亚马逊股价在纳斯达常规交易中上涨128.59美元,报收于2891.93美元,涨幅为4.65%。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四下午4点57分(北京时间周五凌晨4点57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亚马逊股价大幅下跌280.95美元,至2610.98美元,跌幅为9.71%,跌穿52周最低价。在截至周四收盘的过去52周,亚马逊的最高价为3773.08美元,最低价为2671.45美元。(唐风)


    ]]>
    英特尔第一财季营收184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41%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消息,英特尔今天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一财季营收为18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97亿美元相比下降7%;净利润为8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4亿美元相比增长141%;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5亿美元相比下降35%。

      英特尔第一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第二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展望则均未能达到预期,从而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4%。

      主要业绩:

      在截至3月31日的这一财季,英特尔的净利润为8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4亿美元相比增长141%;每股摊薄收益为1.98美元,与上年同期的0.82美元相比增长141%。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5亿美元相比下降35%;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87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34美元相比下降35%。

      英特尔第一财季营收为18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97亿美元相比下降7%。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的调整后营收同样为18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86亿美元相比下降1%。

      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3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达0.8美元,3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英特尔第一财季营收将达183.1亿美元。

      英特尔第一财季运营利润为43.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6.94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为42.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65.21亿美元。

      英特尔第一财季运营利润率为23.7%,与上年同期的18.8%相比上升了4.9个百分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23.1%,与上年同期的35.1%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英特尔第一财季毛利润为92.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08.54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毛利润为97.4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09.20亿美元。

      英特尔第一财季毛利率为50.4%,与上年同期的55.2%相比下降了4.8个百分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毛利率为53.1%,与上年同期的58.8%相比下降了5.7个百分点。

      英特尔第一财季运营支出(研发、总务和行政支出)为6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0亿美元相比增长23%。其中,研发支出为43.6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6.23亿美元;营销、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7.5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3.28亿美元;重组支出及其他费用为-12.1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2.09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运营支出为5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4亿美元相比增长25%。

      英特尔第一财季税率为16.0%,与上年同期的14.0%相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特尔第一财季调整后税率为12.9%,与上年同期的13.8%相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各部门业绩:

      按照部门划分,英特尔客户计算集团第一财季净营收为92.9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07.23亿美元,同比下降13%;运营利润为28.2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42.88亿美元。其中,台式机业务营收为26.4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7.70亿美元;笔记本业务营收为59.5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69.56亿美元;其他业务营收为6.9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9.97亿美元。

      英特尔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集团第一财季营收为60.3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9.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运营利润为16.8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17.06亿美元。

      英特尔网络和边缘集团第一季度营收为22.1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7.99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运营利润为3.66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2.43亿美元。

      英特尔加速计算系统和图形业务部门第一季度营收为2.1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运营亏损为3.90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1.76亿美元。

      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第一季度营收为3.9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77亿美元,同比增长5%;运营利润为1.48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1.71亿美元。

      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ntel Foundry Services)第一季度营收为2.83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运营亏损为31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3400万美元。

      英特尔第一财季其他所有业务营收为67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7.24亿美元;运营亏损为2.6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25.04亿美元。

      业绩展望:

      英特尔预计,2022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将达180亿美元左右,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营收同样约为180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毛利率约为4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毛利率约为51%;税率约为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税率约为12%;每股收益约为0.50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约为0.70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英特尔2022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将达183.8亿美元,33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英特尔2022财年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83美元。

      英特尔还预计,2022财年营收约为760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营收同样约为760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毛利率约为49%,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毛利率约为52%;税率约为9%,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税率约为12%;每股收益约为4.19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约为3.60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全年资本支出预计将达270亿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预计将达-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5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英特尔2022财年营收将达757.8亿美元,26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英特尔2022财年每股收益将达3.5美元。

      股价变动:

      当日,英特尔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1.62美元,报收于46.84美元,涨幅为3.58%。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四下午4点59分(北京时间周五凌晨4点59分)的盘后交易中,英特尔股价下跌1.85美元,至44.99美元,跌幅为3.95%。过去52周,英特尔的最高价为58.43美元,最低价为43.63美元。(新浪科技 唐风)


    ]]>
    华为推出第五款折叠屏手机 供应问题已“极大改善”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中新财经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刘育英)华为28日晚间发布其第五款折叠屏手机Mate Xs2。相对于此前的一机难求,华为终端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的手机供应得到极大的改善,华为手机可以买到了。

      此次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在铰链、重量、折痕等方面都有技术突破。通过采用超轻玻璃纤维、航空级钛合金和超轻超强钢等创新材质,整机重量仅255g,是目前业界最轻的折叠大屏手机,接近普通直板手机的重量和厚度。对于折痕,则采用独创双旋鹰翼铰链,展开后屏幕平整顺滑。

      折叠屏手机有望加速普及。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276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69.9%。此次华为折叠屏手机定价9999元人民币起。华为认为这大大地降低了折叠屏手机的消费门槛,折叠屏手机向大众化和主流化的方向再进一步。

      余承东在前一日表示,“华为的手机供应得到极大的改善,今年华为手机开始回来了。大家想买华为产品、华为手机能买到了。”在发布会上,余承东又表示,由于做了更加充分细致的供应准备,消费者可在各个渠道买到华为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下降近一半,而目前正在发生转机。赛迪智库无线电研究所高级咨询师钟新龙认为,此次发布折叠屏手机,一方面华为想给逐渐萎缩的手机业务注入强心剂,另一方面,华为传递出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突破的信号。(完)


    ]]>
    “卡车界 Uber” 消息称满帮暂停10亿美元的香港上市计划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28日消息,据报道,两位知情人士今日称,满帮集团(NYSE:YMM)已搁置香港二次上市计划。

      2021年6月,满帮集团在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今年2月有消息称,满帮集团正筹划二次在港上市,最快2月底前提交上市申请,预计集资约10亿美元。

      知情人士当时还称,满帮集团已委任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及华泰国际负责香港IPO事宜。

      但两位知情人士今日又称,满帮集团已搁置香港二次上市计划。

      满帮集团是由“货车帮”和“运满满”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通过一款移动App来匹配司机和发货人,被誉为“卡车界的Uber”。

      2021年,满帮集团总净营收为46.5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4%。净亏损36.545亿元,而2020年净亏损34.705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505亿元,而2020年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811亿元。

      满帮集团的投资者包括软银、腾讯、Alphabet旗下投资部门CapitalG、红杉资本中国和富达国际等。



    ]]>
    亚马逊高管解读财报:公司目前面临高通胀等三方压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净销售额为1164.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085.18亿美元相比增长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9%;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8.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81.07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亚马逊CFO布莱恩·奥萨维斯基(Brian Olsavsky)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戴夫·菲尔德斯(Dave Fildes)回答了投资者提问。

      以下为此次电话会议的内容:

      Evercore ISI分析师Mark Mahaney:在亚马逊给出的第二季度收入指南中,收入增长大约在3%,而回顾疫情前同时期,增长率环比在4%至6%。请问管理层,您是否认为市场已经出现消费者疲软迹象?消费者购买力是否已经减弱?导致增长率低于同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另一个问题有关二季度的利润。相比一季度的60亿美元,二季度给出的增量成本在40亿美元左右。但即便如此,按照指南显示,利润同比也将有所下降。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背后动因?

      布莱恩·奥萨维斯基:我们给出的收入指南是综合研判当前情况后所给出的最佳预期。亚马逊的用户需求依旧强劲,亚马逊Prime会员订阅数、Prime会员续费率等均保持持续增长。今年我们将Prime Day促销日定在了第三季度(2021年在二季度6月),这也会对收入增长造成影响。因此,不能说消费者市场已经出现疲软迹象。同时,我们应当正视当前通胀环境对消费者预算带来的影响。许多人选择亚马逊是因为他们清楚亚马逊价格亲民、商品种类齐全、购买流程便利。因此,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成本预算端,而非需求端。

      戴夫·菲尔德斯:在简报中我们提到,目前我们面临着高通胀、低生产力以及固定成本的三方压力,二季度情况将依旧如此。我们希望未来部分领域的生产力能有所提高。此外,我们将致力于降低每单位可变成本、调整固定成本。目前来看,总体势头良好可控。另外,我们在简报中提到,二季度的股票补偿费用将有所增加。目前我们已向部分员工发放了限制性股票(RSU)。因此,今年二季度的支出约在60亿美元,高于一季度的33亿美元。


    ]]>
    为了囤菜,冰柜火了 搜索热度超过“双11”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下楼核酸,迎面看到送货小哥,颇为震撼。”近日,一位北京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张送货小哥的照片。不过,让她吃惊的是,送货小哥送的并不是蔬果肉类,而是一箱箱冰柜。

    截图自某社交平台。
    截图自某社交平台。

    这两天,火爆朋友圈的不仅有北京人的购物车,还有他们购买的各式冰柜。

    “最近过来逛的,基本都是来看冰柜的”

    “以前经常嫌弃母亲买一堆菜和肉类塞在冰箱里不吃光囤着,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要开始买冰柜囤食物了。”有消费者表示。

    4月26日下午,中新财经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某家电门店。

    门店场地中心位置设置了冰柜特惠专区,一位市民在拍摄冰柜信息。他告诉记者,“因为北京又有疫情了,想着过来看看冰柜。”

    在某家用电器品牌专区,工作人员在介绍着一款冰柜,“最后两台,750元便宜卖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冰箱中午刚到的,是临时调的货,都要卖光了,其他门店应该也没有了,不过后续应该还能上货。

    “最近过来逛的,基本都是来看冰柜的”,该工作人员说:“一天能接待20多个人,卖的话能卖7、8个吧。”

    中新财经记者注意到,工作日下午的卖场内人并不多。记者碰到的三四个人均表示,来看看冰柜。

    “听其他人说,在朝阳区住的人都来这里买冰柜了。”这位工作人员补充道。

    小型立柜更受欢迎

    “最近咨询冰柜、冰箱的人确实比较多,有一款100立升的冰柜因为体积较小,卖得特别好。”26日下午,北京某国美电器门店负责冰柜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财经记者。

    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体积大的冰柜,货还能充足一些。而体积小的,像刚才介绍的这款100立升的冰柜,目前手里压了两台还没开票,因为还没入库,要到今天晚上或明天才能开票,“主要是现在冰柜入库比较紧张。”

    “北京又有疫情了,想买需要赶快买。”工作人员说:“春节那会儿,因为天津疫情,我们的库房又在天津,北京这边货都进不来,冰柜都卖疯了,连我手里的样机都拿走了。”

    “考虑到北京目前需求量大,现在公司把其他地区的冰柜也拉到北京来了,入北京的库房,到时候卖货就方便一点。”工作人员补充道。

    冰柜现在搜索热度超过“双11”

    “可以介绍一下xx号链接的冰柜吗?”

    26日下午,在某品牌的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向观众介绍一款冰柜。中新财经注意到,有消费者在直播间内提问受疫情影响的地区是否可正常送货。

    一名电商客服向中新财经表示,每年2-5月是家电的淡季。但天猫数据显示,进入4月份以来,天猫上“冰柜”的搜索热度已经超过2021年的“双11”,“冰柜”近一周搜索热度同比增近190%,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家用电器。百度指数也显示,近日冰柜搜索量有所攀升。

    百度指数显示,近日冰柜搜索量有所攀升。
    百度指数显示,近日冰柜搜索量有所攀升。

    “昨天刚下单了一个冰柜,今天再回头看链接,发现已经没货了。”一名消费者告诉中新财经。

    “单从天猫平台上来看,进入4月份,冰柜销量同期相比的增长量在200%以上,仅海尔单一品牌的冰柜一天的出货量都达到了将近200台。”海尔天猫渠道冷柜总监单悌孝表示,以往冰柜销售旺季大都在春节前,像今年3、4月份出现的需求量的激增,也是不多见。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从容量上来看,近一周来,500升以上大容量十字门冰箱销售同比增长超200%;从排名前五的下单城市来看,分别为杭州、上海、北京、南京、苏州。

    对于冰柜的走红,单悌孝表示:“这样说明疫情或许将改变居民的消费认知和习惯,尤其是对冰柜等冷冻家电的消费将成为一种趋势。”(完)



    ]]>
    收购推特又要管理特斯拉 投资者担心马斯克能否顾得过来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27日消息,据外媒分析,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计划以440亿美元收购个人社交媒体平台推特的举动势必进一步分散他的精力,也让人们深度担忧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高管人才储备。马斯克周一宣布收购推特。但对于一个制造Model 3电动汽车初期曾吃住在工厂车间、为疯狂工作分秒必争的人来说,很难有那么多精力亲自管理几个大公司。

    特斯拉投资者、财富管理公司Gerber Kawasaki首席执行官罗斯·格伯(Ross Gerber)表示:“尽管特斯拉拥有上万亿美元的资产,但它给人的感觉仍像是一家初创公司。”“它和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一样大,甚至更大,但它没有其他公司那样的管理基础架构。”

    此外,在供应链问题层出不穷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特斯拉正努力提高德克萨斯州和柏林新建超级工厂的产量。马斯克今年1月份曾表示,特斯拉的业务太多,今年不会推出赛博电动皮卡等新车型。

    特斯拉已经在想方设法克服自身问题,但马斯克对推特的格外关注令投资者担忧。

    “我担心这会分散他的精力,”一位持有特斯拉大量头寸的基金经理表示。“他正在处理供应链、工厂生产延期和储能业务扩张带来的各种问题,这根本不合适。”

    当地时间周二特斯拉股价下跌超10%,此前一天马斯克刚刚敲定收购推特的交易。

    “人们担心的不仅是马斯克会卖掉特斯拉股票来完成交易,也担心马斯克的精力会分散开来。”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说。

    自4月4日马斯克首次披露自己持有超过9%的推特股份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了约18%。

    特斯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投资者的担忧“过头了”,马斯克仍向公司投入大量精力。

    马斯克同时还领导太空公司SpaceX、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以及隧道挖掘公司Boring。

    特斯拉曾出现过高管人事变动。公司联合创始人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于2019年离职,总裁杰罗姆·吉伦 (Jerome Guillen)也在去年离开公司。

    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已经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汽车制造商,但公司网站上除了马斯克之外,其领导团队中只有两名高管。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则分别有17名和11名高管。

    除马斯克外,特斯拉现任高管有首席财务官扎卡里·柯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和负责传动系统开发的高级副总裁安德鲁·巴格利诺(Andrew Baglino)。这两人都会在特斯拉每个季度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露面。

    位于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的达科他财富公司(Dakota Wealth)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罗伯特·帕弗里克(Robert Pavlik)持有一定数量的特斯拉股票。他认为马斯克也许会安排其他人来负责推特运营。

    “这似乎是最符合逻辑的事情,”他说,“特斯拉和SpaceX已经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格伯则表示,也许马斯克需要一个强大的推特二号人物,就像SpaceX的总裁格温·肖特维尔(Gwynne Shotwell)那样。

    汽车咨询公司AMCI首席战略官伊恩·比维斯(Ian Beavis)担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引发的一系列争议甚至可能损害特斯拉品牌。

    据报道,目前马斯克身家高达2680亿美元。一些投资者仍对马斯克为收购推特融资的计划感到担忧。推特表示,马斯克已经获得总额约255亿美元的债务和保证金贷款融资,并提供210亿美元的股权承诺。目前尚不清楚马斯克是否会出售特斯拉股份,为这笔交易提供资金。

    根据特斯拉提交的文件,马斯克持有1.726亿股特斯拉股票,其中大约一半用于抵押贷款。如果马斯克拿出更多股票抵押获得125亿美元的保证金贷款,可能手中未质押的股票剩下约3000万股。(网易科技 辰辰)



    ]]>
    《星空》新一期采访视频 全新概念图公开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在B社今日公开的一段《星空》采访视频中,除了对配乐的介绍之外,还公布了一些概念图,该作预计在2022年11月11日发售,登陆PC和Xbox平台。《星空》是由Bethesda Game Studios制作,Bethesda Softworks发行的一款太空科幻风格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身处浩瀚的宇宙,在星系的群雄割据时代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存之处,探索人类秘密。

    《星空》配乐采访:

    全新概念图:



    ]]>
    暴雪正开发一个未公布的PvP FPS游戏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除了《守望先锋2》《暗黑破坏神4》《暗黑破坏神:不朽》和全新3A级生存游戏外,暴雪还有很多游戏在路上。其中一个看起来是注重于PvP的FPS游戏。Twitter用户Faizan Shaikh发现了Kristopher Howl的领英简历,他在暴雪担任《守望先锋2》的首席游戏设计师。

    简历中还提到了参与的其他产品,包括“未公布的FPS PvP项目”,《星际争霸2:虚空的遗产》+DLC(战役任务设计师),《守望先锋》和《泰坦》等游戏。

    据悉Howl为该“未公布的FPS PvP游戏”首席设计师,已经开发了超过三年,负责管理战斗、UX,关卡和系统设计,指导新的关卡搭建技术,使团队在项目上的愿景保持一致,招募人手和设计玩法系统。



    ]]>
    苹果对审议中的日本应用商店反垄断法律发出反对意见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日本政府表示,它正在考虑制定新的法规,以确保App Store的公平竞争,而苹果否认其做法限制了竞争对手。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已经受到日本监管机构的审查,它和Google都在2021年成为该国反垄断调查的对象。

    44918-87318-000-lead-Apple-Store-in-Japan-xl.jpg

    日本政府已经公布了一份临时报告,认为苹果和Google的主导地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其他相关业务。

    日本数字市场竞争委员会的报告建议考虑立法,限制苹果和Google实质性改变市场条件的能力。

    "确保各实体的创新并为消费者提供选择的机会是很重要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兼理事会主席松野博一说。

    苹果对此迅速作出回应:"我们恭敬地不同意[报告中]的一些结论,苹果公司目前在应用程序市场的地位从来就不是市场领导者之一,相反,它不断面临着"在每个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

    Google方面则发表声明说,它一直在与当局积极合作,并打算进一步审查该临时报告后续所带来的影响。



    ]]>
    苹果公司计划斥资1930万美元翻修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临时办公室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施工许可证显示,苹果公司计划在北卡罗来纳州翻新一栋建筑,作为建设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新园区工作的一部分,这将花费该公司1930万美元。为了启动其业务,苹果公司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使用了Cary的办公空间,这一努力本身就是一项昂贵的工程。

    48102-93947-43489-84538-MetLife-Property-xl-xl.jpg

    2021年,苹果公司买下一栋七层的"MetLife III"大楼,苹果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占据整栋大楼。一年后,改造项目的一些费用计划已经浮出水面。

    据WRAL TechWire报道,提交给当地政府的大楼内部装修许可证显示,苹果公司预计将花费约1930万美元来翻新该大楼。虽然最初的预期是苹果公司将翻新三层楼,但最终将使用全部七层楼,许可证涵盖了该建筑的所有楼层。

    2至6楼的许可证已经获得,该集团的总装修费用估计为682.6万美元,一楼和七楼的建筑成本被列为1248万美元,然而这些楼层的许可证仍在审查中。

    虽然装修完成的时间表还没有公布,但苹果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开始在该地区招聘员工。

    "他们正在招聘所有类型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软件,几乎涵盖所有要招聘的职位,"Cary商会主席马克-劳森说。"让[苹果]将MetLife III作为[其]园区的启动点,这让人很兴奋。"

    苹果公司于2018年在罗利研发三角区购买了空间,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工程中心,用于支持高科技开发和其他企业运营。Cary的建设项目是该园区建设过程中的一项临时措施。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最新研究证实:医生认为电子烟对重度烟民戒烟更有效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5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对于难以戒烟的重度烟瘾患者,医生更建议使用电子烟来减害、戒烟。同时该报告也强调了引导医生了解烟草减害战略、客观认识电子烟的重要性。

    图注:该报告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报告主要作者为罗格斯大学烟草依赖项目医学主任Michael Steinberg,该研究还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支持。

    图注:报告主要作者Michael Steinberg。

    报告指出,美国每年约有48万人死于吸烟,很多烟民都会向医生咨询能否使用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美国大多数电子烟用户此前均为烟民,他们改用电子烟正是为了减害和戒烟。

    Michael Steinberg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电子烟有戒烟效果,那么电子烟将会在控烟和降低吸烟导致的发病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医生是烟民戒烟时求助的重要渠道,因此了解医生对电子烟的看法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调查了2058名美国医生。69.8%的医生表示有患者咨询过电子烟,21.7%的医生曾向患者推荐使用电子烟。其中心脏、肺科医生由于本身对电子烟的了解更深入,向烟民推荐电子烟的可能性更大;此外,认可烟草减害战略和本身也曾吸烟的医生,也更倾向于向烟民推荐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

    该研究假设了两种不同患者的临床情景,一是烟瘾较大、多次戒烟失败的老烟民,另外一种是烟瘾较小的年轻烟民。结果显示,医生更倾向于向老烟民推荐电子烟。这证实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普遍认为重度烟瘾患者改用电子烟效果更显著。

    不过Michael Steinberg也指出,此次研究暴露出一个问题:部分医生会偏激地认为所有烟草产品都同样有害。为反驳这一观点,报告援引了多家权威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

    如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证实,电子烟相比卷烟可显著减害。卷烟最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烟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而电子烟不会产生焦油。同时,电子烟不存在二手烟问题,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更小。

    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2021年的报告明确表示,电子烟是有效的戒烟工具,政府应鼓励烟民改用电子烟。

    之所以会有医生对电子烟产生误解,是因为他们没有渠道获取正确的电子烟知识。报告指出,有医生认为如果有足够多电子烟安全性相关的证据出现,他们也愿意向烟民推荐电子烟。

    “研究结果表明,想要更好地帮助烟民远离烟草危害,引导医生了解烟草减害战略、客观认识电子烟至关重要。” Michael Steinberg总结道。


    ]]>
    微信3.4.0 for Mac发布:可识别图片中的二维码、公众号文章和视频号内容可分享到朋友圈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25日上午消息,微信 3.4.0 for Mac发布,该版本支持识别图片中的二维码、公众号文章和视频号内容可分享到朋友圈,选中文字后可右键快速搜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气候智慧型农业创新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盖茨基金会

      2022年4月25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宣布发起联合资助项目,支持科研人员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威胁农业生产的气候相关挑战。

      项目将重点资助两个领域的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作物育种技术和策略,以及农业综合天气指数保险研究和实施。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将各自提供1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资助。

      此次合作研究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多家国际组织联合发起,旨在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各国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以共同开展面向全球挑战的科学研究。

      盖茨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支持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小农户,帮助他们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并促进性别平等。农业研究与创新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石。在这些地区,大多数人依靠小规模农业养家糊口,而大部分女性都从事农业劳动。他们的生计对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包括消除饥饿与贫困、为妇女和女童提供更多机会等。然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取决于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气候变化已经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农民需要面对农作物病虫害加剧、气温快速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严峻挑战。如何确保他们稳定地获得气候智慧型作物品种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这些作物品种需要在高温、干旱和极端降雨的条件下依然保持收成稳定。与此同时,天气指数保险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可以帮助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缓解由于极端天气变化给小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这类保险利用降雨量、植被的卫星图像、作物历年收成等多个数据来源制定指数,从而对当地农场因气候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无需再单独确认各个农场的损失即可快速完成赔付。

      盖茨基金会农业发展部门代理主任伊诺克·奇卡瓦(Enock Chikava)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自然科学基金委进一步加强研究支持,以满足小农户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需求。只有全球通力合作,提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的农业适应能力,我们才能在全球范围消除饥饿和贫困。”

      中国在开发具有气候韧性的农产品和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的此次合作将吸引更多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帮助以农业为主的脆弱地区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表示:“健康、可持续、绿色的农业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应对农业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携手努力。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盖茨基金会在农业研究领域的首次联合资助,本项目将促进国际合作,鼓励中国研究人员贡献知识与专业技术,以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相关科学问题。”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博士表示:“农业研究是提供众多创新和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关键,可以对数亿人赋能,帮助他们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盖茨基金会与自然科学基金委是长期合作伙伴,本次发起的研究项目将借助中国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为全世界的小农户提供支持。”

      此次合作研究项目将最多资助四个方案,每个领域不超过两个方案。入选的研究方案将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各自25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资助。本项目鼓励女性科研人员申请。

      申请资助的中方科研人员必须通过盖茨基金会委托的第三方项目管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向盖茨基金会提交英文申请书,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中文申请书。只向一方提交申请书的申请人将无资格获得本次自然科学基金委-盖茨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任何不符合要求的申请都将退回不予审查。外方合作伙伴无需向盖茨基金会和自然科学基金委递交申请。


    ]]>
    生鲜电商启动应急机制,正在增加蔬菜肉禽蛋供货量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24日以来,受疫情影响,潘家园、双井、劲松、垡头等地区生鲜电商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绿色蔬菜供应不足现象。对此,美团买菜、京东生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纷纷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拨货源,加大肉禽蛋奶及新鲜果蔬等商品供应量,并增加分拣和配送人员数量,保障商品供应,目前管控区内货足价平。

      4月25日上午,记者登录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平台发现,蔬菜豆制品已部分售罄,肉禽蛋等产品尚供应充足。叮咚买菜平台显示,蔬菜豆制品类中有山药、韭菜、豆腐、番茄等多种常见蔬菜品类可供选择,500克铁棍山药6.99元,250克头茬韭菜8.9元,500克番茄7.9元,价格与平日基本持平。

      为保证商品配送,4月24日晚间美团买菜将北京地区订单配送时间将延长至24时,除个别积压站点以外,将尽可能保证订单完成当日配送。针对肉禽蛋奶以及新鲜果蔬等市民采购量比较大的商品,平台已第一时间加大相关商品库存,抗疫保供期间,将按日常消费的三到五倍左右进行备货,确保相关商品的库存充足,价格稳定。同时,实时追加人员全力保供,目前一线分拣人员增加70%,配送人员增加50%,以确保用户及时收到货品。

      针对生鲜订单持续高涨,京东生鲜紧急成立应急小组,继续协调支援提升产能清理生鲜订单。据了解,目前重点民生商品备货量均以上一倍,果蔬肉禽蛋日常备足以满足45天周转。京东生鲜表示,员工第三针疫苗接种率为95%以上,员工每日一次核酸检测,环境核酸检测每3天一次,库房消杀每天早晚各一次。 进口商品入库时严格按照四证一码把关,在库专仓存储生产,员工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耗材保障方面4万新购保温箱陆续到位,泡沫箱耗材紧急增加26万安全库存,并持续下单储备,随时保证北京市民民生所需。

      每日优鲜方面表示,目前北京潘家园、双井、劲松、垡头等区域受影响,相关地区蔬菜和鲜肉等民生用品供应量已较平日增加2至4倍,整体北京区域备货量增加1.5倍。

      叮咚买菜方面表示,目前平台已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疫情保供专项小组,紧急调拨货源,尤其增加蔬菜、肉禽蛋类商品备货,民生商品备货较平日增长1.5倍以上。在垡头、潘家园等重点区域,后续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上调备货系数,增加商品调拨量与调拨次数。运力方面,目前涉疫情风险区域一线员工全员到岗,并将根据订单量情况,在保证人员防疫安全的基础上,优先安排人员支援,重点保障涉疫情风险区域的商品配送。

      防疫管控期间,安全送达面临更大的挑战,不仅要保证送得到,还要保证送得安全。对此,美团买菜方面表示,相关站点工作人员已全部完成疫苗接种,并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日常消杀也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如站内早晚消毒、工作人员每天两次测温、配送箱及设备每次配送完成后进行消毒等。通过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保障商品与履约链路的安全。

      叮咚买菜也已加强员工防疫措施,一线员工全部完成三针疫苗注射,并按要求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体温、健康宝、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确认无问题才可进入前置仓。前置仓内也严格执行每日全面消杀,配送员出发前、返回后均需进行全身清理消毒。(北京日报)


    ]]>
    多家企业北京民生商品备货量已提高2至3倍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24日晚间,中新财经从物美、盒马、京东七鲜、美团买菜等企业平台获悉,其北京民生商品备货量已提高到日常2至3倍,甚至3倍以上。

      物美表示,为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物美增大商品采购量,按日常2倍以上规模加大外埠基地蔬菜直采量,按日销量的1.5至2倍保持库存,确保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同时,增加物流大库供货频次,确保供应充足。

      盒马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40家门店供应充足,已经锁定山东、河北等多个直采基地提高供应量,民生商品的整体备货量已经提高到日常的2-3倍。

      蔬菜比平日增加了近3倍的备货量。

      美团买菜表示,针对肉禽蛋奶以及新鲜果蔬等市民采购量比较大的商品,美团买菜第一时间加大了相关商品库存,将按日常消费的三到五倍左右进行备货,确保相关商品的库存充足,价格稳定。

      京东七鲜表示,北京部分门店订单量激增,已启动响应机制,目前北京整体备货量已加大到平时的3倍以上,对于米面粮油、果蔬生鲜、方便速食等民生商品保持实时数据监测,并已制定好多套预案保障供应链通畅。


    ]]>
    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互联网视频年度付费用户已超7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财联社4月25日电,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消息,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25日公布,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2.04亿户,同比下降1.45%;高清和超高清用户1.09亿户,同比增长7.92%;智能终端用户3325万户,同比增长11.39%。互联网视频年度付费用户7.1亿,互联网音频年度付费用户1.5亿 ,短视频上传用户超过7亿 。

    ]]>
    Quick BI 白皮书: 解读2022 Gartner ABI报告 进一步了解Quick BI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近日,Gartner®发布了2022年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报告™ (《Magic Quadrant for 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阿里云Quick BI蝉联上榜,并且成为该领域连续三年唯一一款入榜的中国产品!

    连续入选国际权威BI榜单,Quick BI到底有何魔力?

    文章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从阿里巴巴内部数据分析场景孵化而来的Quick BI。

    Quick BI的由来

    阿里巴巴集团数百个部门拥有数十万员工,每天面对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需要一款能力全面、 功能强大且能灵活应对各种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诉求的 BI 工具。在探索的过程中阿里尝试使用过各种外部公司研发的数据报表工具,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也各自孵化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工具(有的面向复杂的表格,有的侧重快速制作报表,有的只支持搭建移动端的报表),但都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样背景下,阿里最终自己研发了能基于公司整体业务进行数据分析的Quick BI产品,它既可以搭建服务集团管理层的战略分析决策平台,也可以构建各垂直业务的数据应用(如搭建电商业务双 11 大促营销活动分析的数据应用),同时也是众多一线运营、产品和研发必备的日常数据分析和取数工具。

    以阿里巴巴内部BI应用的经验为基础,Quick BI 开始将全场景数据消费的能力和理念向外部有数字化诉求的企业输出。这一能力既可以服务数十万员工的大型集团公司,也可以满足几个人的小型创业公司;既能够适应零售和互联网企业快速的发展变化,也能够满足政务和金融类客户的高标准要求;企业可以在多种平台选择 Quick BI,如直接在阿里云下单购买 SaaS 服务,也可以选择部署在私有环境或其他云平台,或者在生意参谋和钉钉中在线使用。

    作为阿里巴巴推出的全场景数据消费式的BI产品,Quick BI秉承帮助企业在各种业务场景中消费和使用数据、让业务决策触手可及的使命,通过智能的数据分析和丰富的可视化能力帮助企业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简洁漂亮的仪表板、格式复杂的电子表格、酷炫的大屏和有分析思路的数据门户等能力,既可以使用 Quick BI 构建面向管理层的决策分析平台,构建面向不同业务的垂直数据应用,也可以将数据分析集成和嵌入在您的业务流程中,或者直接搭建面向全员的自助分析工具和报表平台。

    通过 Quick BI 强大的办公协同能力,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在电脑、手机、平板、大屏等 各种设备端获取数据价值,并且通过邮件、消息、工作通知等在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中快速同步分析和可视化结果,随时在工作群中讨论和分析业务进展和对策。企业通过经营活动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产,Quick BI 可以让企业的数据资产快速在公司人员和组织中流通起来,通过BI和AI结合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促进在企业内部各种场景的数据消费产生业务价值。

    在今年的报告中,Gartner提到了Quick BI的三大核心优势:办公协同能力、业务集成分析驱动决策、数据文化素养培养。

    接下来就Quick BI的技术亮点做进一步分析。

    Quick BI的技术亮点

    l 技术亮点之Quick能力

    "Quick"是产品始终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Quick BI也一直致力于实现展现快、计算快,为使用者提供顺滑体验为目标。具体来说,在数据报表开发的过程中,大量级数据需要在一定范围的时间内响应,即计算要快;面对报表的查看者,首屏打开和下拉加载的时间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完成,即展现要快。

    Quick BI的计算引擎和渲染引擎以双引擎的方式为企业BI使用全力加速。

    1、计算引擎:在直连模式的基础上,新增加速模式、抽取模式、智能缓存模式,用户可按找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通过配置开关进行模式的选择。在数据集开发和数据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获得加速体验,可以有效提升用户报表的数据查询速度,减少用户的数据库查询压力。

    2、渲染引擎:负责取得肉眼可见页面的内容,包括图像、图表等,并进行数据信息整理,及计算网页的显示方式,然后输出并展现。由于BI场景的报表(仪表板、电子表格、门户等)内容相当复杂,渲染引擎的加速可以非常直接的影响Quick BI报表的打开速度,优化用户的报表阅览体验。渲染引擎的加速动作无需进行任何配置,无声地服务整个分析流程。

    经过一系列核心能力的升级和特定场景的针对性优化,操作平均FPS(每秒传输帧数)可达55左右,较复杂报表下,首屏加载时间控制在3秒以内(中等简单报表2秒内),结合Quick引擎,还可以支持10亿级数据量的报表3秒内展现。

    l 技术亮点之办公协同

    移动端和办公协同能力是Quick BI的一大亮点,目前已经提供了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的接入能力,客户只需要将相关配置信息配置到QuickBI,便可以实现与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的账号、登录、订阅、消息推送等业务的打通。

    Quick BI支持与主流IM/OA应用进行深成集成。客户可在Quick BI上进行简单的应用信息配置就可以针对不同平台在身份认证、用户管理、消息推送等特性上完成对接。针对客户痛点场景,如登录鉴权、移动端报表访问、报表订阅、监控告警等方面做到了支持,并能够达到在各平台体验一致的效果。

    Quick BI与钉钉生态深度集成,打造钉钉智能报表,支持企业数据分享、评论、批注等数据协同能力,助力三方企业的 OA 审批、人事等数据的分析推送。

    l 技术亮点之开放集成

    Gartner报告指出,可视化之间的差异不再是区分各个ABI产品的差异,更大的差异化来自于对于“集成”的支持。本质上,BI产品并不能独立存在,作为数据链路的最后一公里,企业往往需要将BI系统与自己的系统集成打通,并通过嵌入能力将BI的报表,集成到客户自有的系统中。因此,集成的能力是帮助企业客户实现“turn insight to action ”的关键核心能力。

    随着Quick BI支撑的客户基数越来越大,集成的场景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对于客户在阿里巴巴系统集成的诉求,Quick BI可提供如钉钉智能报表、阿里巴巴生意参谋的集成连接;对外部系统集成诉求,Quick BI既有为众多独立部署企业客户提供的单租户管理服务,又有像睿本云的生态SaaS化服务集成。因此,需要抽象出通用的开放集成能力,才能往上支撑丰富的客户集成场景,提升产品的商业化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到,能力项上Quick BI主要通过登录认证、嵌入分析、自定义扩展、流程集成、数据服务等几个方面,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的能力。

    另外,智能化小Q、智能监控、交互式分析、即席分析等等产品完备性功能请见《2022 Quick BI产品白皮书》(文末可下载)

    虽然商业智能软件领域竞争激烈,且有大量巨头厂商存在,但国内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放眼全球,数据和分析领导者正在循序渐进地将重点从工具和技术转移到作为业务能力的决策上。Quick BI依托阿里云数据中台,在不断打磨自身产品能力的同时,积极与云上产品、以及生产力软件钉钉深度联动,使数据分析能力能普惠各个垂直领域的中小企业,将业务决策能力发挥到最大。这与领导者象限的PowerBI等产品的战略具有一致性,我们相信,Quick BI在提升客户价值和应对不断增长的影响力需求方面,将走得更远。


    点击下载《2021 Quick BI 产品白皮书》

     


    ]]>
    Xbox在日本招兵买马:欲开发“真正突破性的游戏”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相较于其他市场,微软的 Xbox 在日本市场的影响力一直不是很强。除了任天堂、世嘉等诸多本土游戏公司竞争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针对日本开发的游戏。Xbox 掌舵者 Phil Spencer 曾多次提及要扩展日本的开发能力,但除了在收购 Bethesda 时收购 Tango Gameworks 外,并没有太大的动作。

    Screenshot 2022-04-21 at 08-57-39 登录 Twitter,关注Matt Smith.webp

    日本 Xbox Game Studios Publishing(XGS 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的部门)负责人马特·史密斯最近在Twitter上说,他的团队正在扩大,他们正在寻找开发者来帮助第三方开发一些“真正具有突破性的[Xbox]产品”。

    史密斯分享的招聘广告也许透露了一些细节。显然,Xbox 日本正在与“世界一流的开发商合作,为广大的国际观众开发最先进的游戏”。这些游戏据说也是“大预算”。

    推文中写道

    出版公司正在亚洲建立其团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加入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孵化团队,直接为Xbox工作,并与世界一流的开发商合作,为广大的国际观众开发尖端游戏,利用微软的支持和支持。

    我们正在寻找具有强大的大型预算游戏软件工程背景、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自我驱动的工作方法的候选人。理想的候选人了解大型工作室的游戏开发,喜欢与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并有交付高质量软件的记录。



    ]]>
    特斯拉业绩超预期,马斯克又解锁230亿美元期权奖励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在特斯拉发布强劲的第一季度业绩后,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又完成了一次业绩目标的帽子戏法,解锁了总计230亿美元的薪酬包。

    特斯拉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均远超华尔街预期,原因是该公司为应对通胀而提高了价格,克服了供应链和疫情影响。

    该公司一季度营收达187.6亿美元,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50.2亿美元。与前三个季度的业绩加在一起,超越了解锁马斯克2018年薪酬方案中规定的12批期权奖励中的第9至11批所需达到的里程碑。

    马斯克周三表示,目前还没有关于增加薪酬的讨论。马斯克在特斯拉没有工资,他的薪酬方案要求特斯拉的市值和财务增长达到一系列不断升级的目标。

    新解锁的三批期权奖励允许马斯克以每股70.01美元的价格购买840万股特斯拉股票,较周三977.20美元的收盘价折让约90%。按目前股价计算,这三批期权将产生约230亿美元的利润,即每批近77亿美元。


    ]]>
    市值缩水约500亿美元!奈飞Q1财报为流媒体行业敲响警钟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21日上午消息,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Netflix出现了付费用户的净流失。这是过去10年来的首次。周三,该公司股价暴跌35%,市值缩水约500亿美元。

      美国娱乐行业的许多人士都已经疲于追赶Netflix这个来自硅谷的闯入者,希望趋势得到逆转。然而,Netflix目前的遭遇可能并不是他们希望的方式。Netflix的股价大跌也波及整个行业,迪士尼、华纳兄弟Discovery和派拉蒙等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下跌。

      Netflix将付费用户的净流失归咎于一系列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该公司放弃俄罗斯市场。对娱乐行业的高管和分析师来说,在所谓的“流媒体视频之战”中,这是个决定性的时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可能看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取得进展。

      然而,Netflix付费用户增长的惊人逆转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未来几个月中,随着更多传统媒体公司纷纷提供类似Netflix的付费收看服务,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回答。目前的流媒体视频服务选择是否太多?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为这些服务买单?相对于娱乐行业的传统业务,流媒体视频业务是否利润更低、可靠性更差?

      对于那些近期推出流媒体视频服务的老牌媒体公司,本周三,资深娱乐行业高管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公司从稳健的商业模式转向不稳健的模式。我猜,今天他们会说,‘也许树不会长到天上去。’”

      由于担心影院票房收入和广播电视收视率下降,媒体行业一直急于推进转型,全力以赴在流媒体视频领域与Netflix展开竞争。迪士尼已经为此投资数十亿美元。Discovery和华纳传媒本月完成了合并,以更好地与视频巨头竞争。CNN甚至推出了专门的流媒体视频版本,但到目前为止,用户付费的兴趣并不大。

      Netflix突如其来的问题表明,这些投资伴随着很大的风险。长期看好流媒体视频行业的LightShed Partners分析师里奇·格林菲尔德(Rich Greenfield)表示,从长远来看,流媒体视频可能仍是个巨大的市场,但未来几年会很艰难。他说:“不管怎样,流媒体视频业务看起来利润率不高,这对每家公司都是个问题。”付费用户数减少,以及对原创内容的激烈竞争导致内容成本上升,意味着所有公司的利润率都会下降。

      一些分析师表示,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付费用户的流失率。咨询公司德勤副董事长凯文·威斯科特(Kevin Westcott)表示,用户对流媒体视频服务的涨价越来越警惕,而当热门节目结束时,他们也很可能短期取消付费。根据德勤的数据,25%的美国用户在停止向流媒体视频服务付费的一年内又重新开始付费。他说:“用户很沮丧,因为他们必须付费订购这么多服务,才能获得想要的全部内容。”

      Netflix的问题增加了迪士尼的压力,该公司将于5月11日公布付费用户数。如果迪士尼的数据未达预期,那么来自流媒体视频行业的不利信号将变得更加明显。

      好莱坞的经纪公司还担心,随着Netflix的盈利放缓,该公司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剧本和人才的意愿可能会消退。对制片人来说也是如此。过去5年,Netflix花费了数亿美元来角逐奥斯卡奖。尽管该公司尚未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对高质量电影制作的追求已经得到许多赞赏。

      “如果新的现实迫使他们削减每年170亿美元的内容制作预算,那么将对我们产生影响。”制片人迈克尔·沙姆伯格(Michael Shamberg)说。他关于三里岛核电站危机的四集纪录片将于下月在Netflix首播。“作为一名制片人,我一直认为,Netflix是推介原创创意的第一站。如果付费用户减少,迫使他们削减原创内容制作,他们会不会停止在创新的电视剧和奥斯卡级别的电影上继续冒险?”

      Netflix承认,增长停滞的部分原因是激烈的竞争。该公司过去曾表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流媒体视频平台,而是睡眠和阅读等其他用户活动。

      目前的问题在于,Netflix的原创内容是否足够强大,足以使其脱颖而出。近期,苹果和亚马逊等财力雄厚的科技公司也在继续增加对热门内容的投资,例如在Apple TV+上播放的《Severance》,以及即将播出的《指环王》前传的第一季。有消息称,亚马逊在这部剧上投资了超过4.5亿美元。

      分析师格林菲尔德指出:“现实是,尽管有如此多的内容,但爆款内容在哪里?新的热门IP在哪里?”他指出,热门电视剧,例如《Ozark》、《怪奇物语》和《王冠》都将很快结束播出。

      事实上,用户对Netflix庞大内容库的兴趣已出现了见顶的迹象。市场研究公司Parrot Analytcis的应用分析副总裁亚历山德罗·罗哈斯(Alejandro Rojas)表示:“对Netflix内容库的每个内容的需求都基本持平。但HBO Max和Disney+的内容库正在以两位数比例增长。这是个很大的不同。”

      Netflix的遭遇也可能促使竞争对手重新思考国际业务的扩张计划,从而在海外市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做法。Netflix的付费用户数不仅在美国和加拿大下降,在欧洲和拉美也是如此。行业分析师迈克尔·内桑森(Michal Nathanson)表示:“Netflix原本对此很不屑。他们是第一个行动的人,在内容上花了很多钱,并且正在制作更本地化的内容。他们做了正确的事情,但却碰了壁。”

      Netflix的高管通常很自信,但在周二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他们似乎也开始动摇。联席首席执行官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曾经发誓,Netflix上永远不会有广告。然而本周二他表示,Netflix将考虑在未来一两年内推出一个价格较低、但有广告支持的服务。Netflix还表示,将打击用户与他人分享付费帐号的问题。该公司过去曾表示,这种做法没有问题。

      哈斯廷斯说:“我们已经考虑了几年。在我们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不是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现在,我们正为此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Netflix没有广告销售经验,而迪士尼、华纳兄弟Discovery和派拉蒙等竞争对手拥有庞大的广告基础设施。打击帐号分享的举措让一些分析师怀疑,对Netflix来说,美国市场是否已经饱和。

      哈斯廷斯试图说服所有人,Netflix以往曾经历过艰难时期,但公司会解决这些问题。他说,Netflix现在“全力专注于重新赢得投资者的好感”。


    ]]>
    MEMS声学传感器行业竞争加剧 敏芯股份2021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105.54%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9日,敏芯股份发布年度报告称,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51亿元,同比增长6.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2.4万元,同比下降70.16%。

    值得提及的是,2021年,敏芯股份获得政府补助资金为1592.33万元,在扣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其扣非净利润亏损197.19万元,同比下降105.54%。

    敏芯股份称,报告期内,由于消费类电子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叠加芯片缺货的影响,导致部分消费类终端品牌出货量减少,进而影响上游元器件供应厂商的出货,并且公司主力产品MEMS声学传感器的行业整体产能充足,行业竞争加剧,特别是价格竞争较为激烈,使得公司遇到产业链传导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阻力。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尽管敏芯股份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化产品结构,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受制于公司新产品尚处于起量期,暂未和主力产品声学传感器形成组合竞争优势,因此,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增速开始放缓。

    同时,由于公司产能扩张、客户突破、新产品研发处于投入阶段,相关投入效益尚未在当期体现以及公司因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产生了较大的股份支付费用等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本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了下降。

    据了解,敏芯股份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MEMS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其中,MEMS声学传感器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单一产品收入的占比较高。虽然公司正在研究和开发新的MEMS传感器产品,并积极进行市场推广,但在短期内,如果MEMS声学传感器的需求增速放缓,将会对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集微网 校对/Lee)


    主要关注三大领域:

    生物医药医疗科技新能源氢能智能制造半导体芯片传感器领域

    如有融资及媒体宣传需求,BP商业计划书请发邮箱 7281670@qq.com 联系人 Ralf 微信:7281670



    ]]>
    百胜中国任命黄进栓为公司首任首席顾客官,汪涛为肯德基总经理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YUMC 及香港交易所代码:9987) (以下简称“公司”或“百胜中国”),于今日宣布任命黄进栓先生为公司首任首席顾客官,这一全新管理职位的设立体现了公司将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品牌驱动文化的战略举措。公司现任首席开发官汪涛先生将接替黄进栓先生出任肯德基总经理。上述委任均将于2022年5月1日生效。

    黄进栓先生现任肯德基总经理,他于2006年加入百胜中国,曾担任多个资深管理职位。在黄先生的领导下,肯德基品牌实现了业务的重大增长,并在诸多维度成长为业界公认的创新快餐品牌。在此之前,黄先生曾担任公司首席信息和营销支持官,帮助公司打造了行业领先的信息技术部门以及强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出任新职位后,黄先生将专注于全方位强化公司洞察及服务顾客需求的能力,并牵头发展诸如跨品牌会员计划在内的跨职能业务发展举措。他还将同时负责领导Lavazza、COFFii & JOY和塔可贝尔等新兴品牌的业务发展,并继续向公司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女士汇报。

    汪涛先生目前担任百胜中国首席开发官,之后将接任成为肯德基总经理。汪先生最初于1998年作为营运管理培训生加入肯德基,至今已在百胜中国任职24年,拥有深厚的营运经验。汪先生曾在肯德基多个营运岗位任职,其中包括肯德基品牌最大的区域市场杭州肯德基的市场总经理。汪先生于2015年担任肯德基区域营运副总裁,在此期间,他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了肯德基品牌的业务运营能力以及餐厅运营效率。2020年,汪先生升任公司首席开发官,为公司多元门店模式和增长战略的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屈翠容女士表示:“数字化是百胜中国抓住重要增长机遇的核心驱动力,黄进栓先生的全新领导角色将赋能公司继续加强数字化能力,从而提升顾客体验。黄先生拥有极强的技术背景,同时深谙公司体系,是胜任该新职位的最佳人选。黄先生过去五年来带领肯德基取得的优异成绩亦让我们坚信,他能够将我们的新兴品牌打造为百胜中国未来的增长引擎。”

    屈翠容女士继续说道:“汪涛先生是百胜中国从内部一手培养的管理人员,由营运基层一步步升入管理层团队,业务营运经验非常丰富。汪先生此前的工作经历展现了其优秀的领导力、战略思维能力以及将机遇转化为切实成果的能力。他牵头负责的门店模式创新工作加快了门店网络扩张,也提高了新店回报率。我相信,汪涛先生将会带领肯德基品牌步入下一阶段的成功,他也会是我们年轻营运伙伴的优秀榜样。”


    ]]>
    外卖平台抽取高额佣金 一些商家不愿入驻外卖平台有苦衷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外卖代替堂食,更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仍有一些商家不愿意入驻外卖平台,他们有的为了菜品质量选择专心经营线下门店,有的觉得平台佣金过高而选择用其他方式进行配送。有业内人士指出,订单量和配送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仍待解决。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线外卖收入占餐饮业收入总额21.4%。其中,某外卖平台交易金额为7021亿元,外卖交易量达144亿笔。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卖行业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不仅年轻群体会点外卖,中老年群体也开始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疫情管控形势之下,人们更多地选择外卖代替堂食,一度出现外卖小哥“供不应求”的情况。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仍有一些商家不愿入驻外卖平台,有的尝试平台外卖以后又选择退出。究其原因,平台佣金过高、配送过程不可控因素太多、需要大量资金维护等成为商家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同时,新的配送模式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提升菜品质量、选择其他配送方式提高店铺口碑,以此获取更加长远的利益。

      高额佣金让商家望而却步

      山东省青岛市王先生是一家烧烤店老板,他经营的店铺每月营业额都保持在25万元左右,店员曾多次提出上线外卖平台,都未被采纳。“上线平台得交20%的佣金,订单增多还需要增加人手,算来算去都不划算。”王先生说,一些商家都有这样的顾虑。

      据了解,外卖平台对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执行15%~18%佣金,小型餐饮企业18%~23%。也就是说,一张100元的订单,外卖平台就要收取15~23元,餐厅只能获得80元左右。

      青岛市某餐饮集团负责人表示,餐饮行业纯利润在20%~30%,商家自行支付骑手配送费用,再支付平台佣金,实际收益可能只有10%左右。“很多时候商家是通过跑量赚取利润,一旦订单量不足极有可能出现亏本。”该负责人介绍,一些专做外卖的商家面对平台的佣金和运营费用,会选择降低食材成本来提高利润。

      王先生告诉记者,入驻外卖平台以后不仅要支付佣金,为了提高销量,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家店铺,还需要支付运营费。“一些商家会选择优先制作外卖订单,延长了堂食顾客的等候时间,店铺线下的评价也会降低。与其这样,不如专心做好线下。”

      除了高额的佣金,配送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也是商家不愿意入驻外卖平台的重要原因。青岛市某粤菜酒楼刚刚入驻平台,因为缺少经验,顾客下单以后酒店马上开始制作,却因为天气不好,没有骑手及时接单。“最后饭菜都凉了,外卖还在店里。”负责人沈先生无奈地说,外卖骑手送餐延迟、汤饮打翻等带来的差评会直接影响店铺口碑,所以一些想做品质的商家拒绝加入平台。

      “外卖平台严苛的管理机制和后台服务的欠缺给一些商家造成了不便。”青岛市某日料店老板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后,外卖平台对于上线商家审核非常严格,如果没有网络经营许可证,就必须跟平台签订独家协议。不仅如此,平台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很低,一些运营问题往往需要2~3天才能答复。

      一些商家选择其他配送方式

      据了解,外卖佣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和配送服务费。平台使用费类似于线下地租成本,外卖平台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技术研发,保障商家和顾客交易平稳运行。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某外卖平台研发开支为70.7亿元,较2017年的36.5亿元增长近1倍。

      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有平台对全国所有到店餐饮合作商户、生活服务类商户实行阶段性佣金免除政策;另有平台为商户提供减免佣金、年费延期等服务。

      面对这样的举措,很多商家认为是杯水车薪,为了减少被动、保证配送质量,不少商家“躲着”外卖平台,选择其他配送方式。

      记者走访发现,有商家选择上线平台,但自己完成配送环节,佣金为3%~10%,每月可以增加至少10%的利润;也有不少商家选择聘用专职外卖员工,月薪4000元加提成,并且可以兼顾店内堂食服务;部分商家为了缓解用餐高峰期,与平台签约,以自行配送为主,平台配送为辅。

      专营海鲜外卖的宋先生表示,他们以与配送公司合作的方式送外卖,配送公司直接安排人手进行配送,这样既能保证店铺运作,又能确保配送速度和食物安全。

      校园周边的商家则更加青睐“校园外卖”配送模式。他们为在校大学生在用餐高峰期提供取餐服务,可以一次集中配送多单,每单根据距离收费2~5元不等。不仅更加便捷高效,商家还无需支付配送费用。

      订单量和配送质量问题仍待解决

      针对商家普遍反映的佣金过高问题,有餐饮团体呼吁外卖平台实质性减少佣金。该餐饮团体还提出与腾讯微信和顺丰同城达成战略合作,协助餐饮品牌上线外卖小程序,增加私域流量订单,减少佣金费用支出。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此前也曾向省商务厅反馈,并与外卖平台协商,争取平台根据省内情况继续加大佣金减免幅度,保障商家正常利润。

      目前,北京拟出台《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外卖制作、打包、配送将有全市统一标准,除了要求外卖质量不应与堂食“差别对待”之外,存放超2小时的外卖食品不再配送供餐,并且要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

      日趋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多元化的配送方式,正在倒逼传统外卖行业改善服务。某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助行业不能单靠单纯的降低佣金,解决不好订单量和配送质量这个核心问题,再多的减免也只是暂时的。“平台应该通过强化线上运营、优化平台供给能力、严格配送服务标准等举措,帮助商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也是提高平台市场黏性和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该负责人说。


    ]]>
    中科院停用知网事件背后:竞争不足、行业性质不明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今日,“网传中科院停用知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的源头来自一篇网传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的通知,称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对此,记者第一时间向中科院及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知网)方面致电求证。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访。中国知网方面则表示,此事并不属实。公司已经注意到网上所传的通告内容,并第一时间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取得联系,目前也在等待相关方的答复。

      产品售价过高?

      网传通知显示,“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元)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中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已经听说此事,但并没有获得官方通知,而且目前中科院的数据库接口还能够正常使用。

      在此之前,曾有多家高校因中国知网续订费用过高,而暂停相关产品的使用。

      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均因中国知网连年涨价而选择暂停使用相关服务。武汉理工大学曾指出,中国知网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总计高达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数据显示,中国知网的合同成交价格远高于万方等数据平台。

      例如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分别与中国知网签订数据库合同,合同金额分别为112万元、103.4万元、103.4万元、82.5万元、72,4万元。

      而万方数据库与中南民族大学、西安某大学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签订合同金额分别为13万元、14.98万元、32万元。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知网深陷舆论风波,背后的原因与其一家独大、竞争不足的业务态势有关。目前来看,国内市场上也有同类业态,但是在学术文献收录与检索、下载领域还没有能够与知网抗衡的数据平台。

      数据库业务是门好生意?

      近年来,中国知网一直深陷舆论风波中难以自拔。2019年,苏州大学生状告中国知网设置最低充值额限制一案胜诉。

      2021年底,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也获得胜诉。此事还曾引发关于“中国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的讨论。

      对于中国知网的行为,柏文喜表示,数据库平台行业需要明确到底是事业性质,还是企业性质还是以企业性质管理的事业单位,或者特许经营的企业,如果是事业单位或者特许经营的企业,则收费水平应属于政府管制范围且应该以服务为主;如果是企业性质则需要形成足够的竞争,并由市场竞争来定价和界定产品与服务。这是行业当前的主要问题所在。未来需要在明确业态性质的前提下,再确定符合其性质的发展方向。

      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

      对此事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从某种程度上看,知网已经对知识共享进程造成一定阻碍,其运营模式,不但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用户,还损害了知识工作者的权益。(证券日报)


    ]]>
    动视暴雪官方文件表明:收购结束后CEO去留还不明朗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在微软宣布收购动视暴雪后,动视暴雪首席执行官鲍比·科蒂克的去留问题一直是媒体和玩家关注的焦点,据外媒game informer报道,动视暴雪在一份新的法庭文件中表明,在微软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后,鲍比·科蒂克的去留情况尚未明朗。

      这份文件中写到:“在批准和执行合并协议及其所设想的交易之前,微软与科蒂克先生之间没有就与微软的收购后的职位保留安排进行过讨论或谈判。”

      而在之前,有消息曾提到鲍比·科蒂克将在收购结束后将离开动视暴雪,并将获得财务补偿,而这已在此前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委托书里得到了证实。所以猜测鲍比·科蒂克大概率会离开动视暴雪。


    ]]>
    淘宝心选被取代 精选电商再起波澜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北京商报

      电商巨头总会跟风,但资本不一定能撑起所有野心。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自有品牌“淘宝心选”将升级为全新品牌“喵满分”。明面上,这是一次品牌升级,而背后却蕴含着阿里初次尝试自有品牌销售的失利。

      对于淘宝心选未来运营模式的具体变化,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阿里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上述负责人并未给出任何回应。

      淘宝心选于2017年5月上线,彼时网易严选GMV已达80亿元,京东京造、苏宁极物等业务纷纷出现。淘宝心选前身为淘宝面向产地制造业的“中国质造”频道,淘宝心选是阿里基于“中国质造”升级后的自有品牌,主打有设计感的生活用品,定位和网易严选类似。

      淘宝心选也借着阿里的内部资源入驻亲橙里购物中心、大润发、欧尚、银泰等渠道开店。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目前位于宁波银行百货的淘宝心选门店已经停止营业。另外,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致电位于杭州亲橙里购物中心的淘宝心选门店,但截至发稿,对方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不过,淘宝心选的独立网店目前仍在淘宝平台内运营并销售商品,而喵满分品牌已有商品在天猫超市内上架销售,包括核桃油、腰果、大米、护衣留香珠等商品。

      淘宝心选也曾承载着阿里自营模式的梦想,经历一年发展时,淘宝心选也有着自己的小目标“三年要孵化1000个制造型品牌”,甚至是“孵化出阿里的‘小米生态链’”等。2020年上半年,淘宝心选从淘宝事业群被划入新成立的同城零售事业群;几个月后负责人张棣离任,这似乎为淘宝心选的消失做好了铺垫。现如今,“淘宝心选”的独立ID也将消失,阿里也不再指望它来打下另一片“江山”。

      不久前,阿里曾传出将要开展自营模式的消息。尽管阿里一直以沉默回应“自营”传闻,但无论是淘宝心选还是喵满分,似乎都在为阿里的自营尝试铺路。今年初,天猫悄悄上线了“猫享自营”,再度布局自营。

      近几年来,阿里一直在提升自营业务的比重。天猫超市、盒马的日用品等有不少自营产品,生鲜直采也成为盒马乐于展现的供应能力。

      相比之下,“双11”增速放缓、头部主播接连被查。从流量生意分神到自营模式,于阿里而言,是个寻找新曲线的好选择。

      在电商分析师鲁振旺看来,猫享自营如同一个超市,阿里需要考量其流量分配和价格体系问题。当品牌需要借助分销渠道销售商品时,猫享自营店便是一项选择;但如果品牌想要建立旗舰店、保持所有渠道统一定价,那猫享自营店的可合作范围就会被局限。

      喵满分入局、淘宝心选退场、京造成立独立事业部、小米有品内部合并、严选成立主站业务中心、必要商城母公司冲刺A股……精选电商的命运各不相同。

      互联网时评人张书乐指出,目前,业内的多数电商以平台模式出现,主要任务是销售商品,如果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平台形象。相比之下,精选商品或者贴牌销售的模式,需要企业用自己的品牌形象为商品背书,也会与产品质量、使用功能等形成“连坐”。当电商需要为商品背书,可销售的商品品类便相对减少,即使是工业化生产将不良率降到最低,也会直接牵连平台形象。

      精选电商难以构建起自身竞争壁垒。张书乐认为,“精选电商最大的问题在于独占性不足,它所精选的,其他平台同样能够精选,往往成为一个路标;而它所自造的,作为一个跨界公司,又难以真正和所跨领域里的精品制造厂商达成实力均衡”。

      从精品、严选概念起家的精选电商的锋芒逐渐被社交、直播所掩盖。阿里此时借喵满分再次入局,精选电商市场或将再次掀起一场激烈对垒。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
    海德思哲欢迎亚太和中东的三名合伙人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全球领导力咨询和按需提供人才解决方案卓越提供商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HSII)于2022年2月和3月分别为亚太和中东地区的高管猎聘业务和Heidrick咨询业务新增两名和一名合伙人。

    亚太和中东地区领导人Stephen McAlinden表示:"在这一充满挑战的企业和经济环境中,公司正在寻求发展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运营的高绩效的敏捷领导团队。Elsie和Aki的丰富经验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建立领导团队,以促进成功地推动业务目标。"

    Yoshiaki Ito 加入海德思哲,担任东京办事处合伙人和全球技术和服务业务成员。在此之前,他创立并领导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X-TANK Consulting,专门从事周转和业务转型计划。作为转型领导者和变革代理,Ito曾在多家《财富》500强公司领导周转业务。

    Elsie Zhang 加入海德思哲,担任东京办事处合伙人和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业务部成员。她专门为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特别是制造商招聘高管。此前,Zhang曾领导另一家全球高管猎聘公司在日本市场的工业领域业务。

    海德思哲亚太地区执行合伙人Markus Wiesner表示:"随着我们的客户继续在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中运营,他们向我们寻求帮助,以建立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优化绩效的高绩效领导团队。对于希望提高组织效率和加速绩效的客户来说,Jan将是宝贵的资源。"

    Jan Hendrik Kraus加入海德思哲,担任迪拜办事处合伙人。 Kraus在金融服务和咨询领域拥有23年的经验,专注于战略开发和实施,与董事会、首席执行官以及多个行业的全球职能和区域团队在组织协调、领导力参与、团队效率和变革管理方面开展合作。在此之前,Kraus是另一家国际高管猎聘公司的高级合伙人。

    关于Heidrick & Struggles
    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HSII)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咨询顾问公司,业务涵盖高管搜索、领导力评估和培养、组织和团队效率以及文化塑造服务等领域,专门服务于世界顶级组织,满足其对高级人才和领导力的需求。海德思哲在60多年前开创了高管猎聘业务。今天,公司提供一体化的人才和人力资本解决方案,通过各组织的领导团队来帮助客户为世界带来改变。


    ]]>
    宸展光电2021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4.36%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5日,宸展光电发布2021年年报,业绩创历史新高: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33.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35.71%;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18.75亿元,同比增长26.28%。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96.84%,单季营收连续4个季度环比高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7万元,同比增长164.36%。

    从产品营收组成上,2021年公司智能交互显示器产品营收6.89亿元,占比43.30%;智能交互一体机产品营收6.10亿元,占比38.30%;触控显示模组及其他产品营收2.94亿元,占比18.40%。附加值更高的智能交互一体机和毛利水平更高的智能显示模组业务的占比在不断提升。


    2021回顾

    1、危机应对凸显管理韧性。2021年度受全球新冠疫情持续的影响,钢、铁等大宗物质价格上涨,芯片、面板及半导体电子料短缺,物流费用大幅上涨,给企业的生产管理造成巨大压力。公司管理团队凭着对市场敏锐的视角和坚韧的拼搏精神,力克新冠疫情、原材料短缺等不利因素影响,不断突破,实现业绩同比、环比创新高。

    2、自主品牌运营成效显著。公司于2020年收购了美国3M公司旗下触控系统产品及触摸显示器品牌Micro Touch,并整合了公司产品策略与Micro Touch的客户资源,2021年运营成效显著,在工控、医疗、金融等多个应用领域为公司带来新客户,实现营收快速增长。通过自有品牌运营,公司业务模式进一步由ODM/JDM向OBM迈进,OBM模式具有直达终端客户、延续性、可控性、杠杆效应等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毛利水平,加快业务拓展。

    3、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智能健身行业受疫情与政策的双重驱动处于高速发展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快速成长的市场之一。公司利用与健身器材大厂合作机会切入高速成长的全球在线健身器材市场,为跑步机、运动飞轮、划船机、登山机等健身设备提供智能交互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了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4、境内市场营收翻倍增长。国内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升级转型,境内市场对于商用智能交互显示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公司在上海、北京、厦门、深圳、长沙均设有销售办公室,并在各个区域拓展区域代理商和经销商,以工业物联网、智能健身、金融、医疗、新零售、地铁、机场、智能座舱等为主要应用场景,全力推动公司国内市场业务开展,并在上述多个领域已建立标杆应用,为后续业务快速拓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核心竞争力:

    1、横跨两岸的制造基地和供应链资源,有利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经营效率,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问题。

    2、成熟的海外渠道和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品牌商,拥有领先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有利于保障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3、丰富的跨行业解决方案,满足零售、金融、工控、医疗、博弈、智能健身、快递物流、交通运输、远端会议及公共事业等多领域客户需求。

    4、柔性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灵活满足客户"多样化、客制化"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品质管控。

    2022展望

    2022年,随着受疫情影响的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零售、金融、工控、博弈等传统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步复苏,与此同时,新兴行业智能健身、远端会议/教育、智能座舱等行业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商用智能交互显示设备作为万物互联的人机交互终端和各行各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备,具有良好的需求前景和市场增长空间。

    公司通过长期的积累和积极的外延并购,建立了横跨两岸的供应链和制造基地,全球化的营销、服务渠道,积累了丰富的跨行业解决方案经验,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根据公司对2022年度市场环境分析和公司经营规划,公司2022年度预计净利润较2021年度增长30%~50%。

    CEO李明芳表示,在更加多变、充满挑战的全球市场环境中,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并维持高效营运,以创造所有宸展光电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人机交互显示设备解决方案公司,而"合作伙伴关系、卓越运营、以科技驱动创新"则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

    为积极回报股东,公司董事会拟定了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128,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送红股1.5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该预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
    科技行业股票抛售蔓延至创业公司 投资者愈发谨慎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18日早间消息,科技行业上市公司股票遭到抛售以及新股上市的暂停正在硅谷掀起冲击波。受此影响,创业公司的估值在非公开交易中也出现下跌。

      全球最大的未上市创业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之一Forge Global表示,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2月和3月,其平台上公司的估值下跌了19.9%。

      另一家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平台Zanbato则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追踪超过100家交易量最大未上市公司估值的指数下跌了1%。该指数上次出现下跌还是在2020年中期,当时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了非公开市场的动荡。

      这些数据表明,在经历了风投行业丰收的一年之后,投资者在投资非上市公司时正越来越谨慎。过去几年,风险投资将数百家年轻的科技公司估值推高到数十亿美元级别。

      Zanbato首席执行官尼克·桑德(Nico Sand)表示,在1月和2月整体市场波动中,买家的报价和卖家的要价之间价差扩大。他表示:“自那时以来,随着市场确认新的清算价格,价差开始出现。这推动了3月和4月初的交易活动上升。”

      非公开市场的股价下跌与公开市场的抛售同步发生。今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约15%。去年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例如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和电动汽车厂商Rivian,股价跌幅还要更大。

      类似Forge这样的平台支持员工、投资者和其他股东在创业公司被收购或上市之前买卖它们的股票。伴随着近年来的风投热潮,这些创业公司发展迅速,而公司创始人往往也允许员工在公司发展初期出售股票。Forge表示,去年该平台处理了32亿美元的交易。

      今年第一季度,在线会议创业公司Hopin股价下跌了40%。在疫情爆发期间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之后,该公司进行了裁员。在去年8月宣布的一轮融资中,投资者对Hopin的估值接近78亿美元。

      根据Zanbato的数据,支付公司Stripe的市场价格在同期下跌了4%。去年3月,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估值为950亿美元,使其成为硅谷估值最高的由风投支持的公司。

      Zanbato根据已完成的交易以及输入其系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交易订单来计算指数,并对已完成的交易给予更高的权重。Stripe拒绝对此消息置评,Hopin没有做出回应。

      风险投资者今年放慢了交易的步伐。PitchBook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的风险投资总额为70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

      然而与历史水平相比,风险投资活动依然活跃。一些投资者表示,在市场抛售的过程中,他们正在寻找有吸引力的交易目标。Industry Ventures首席执行官汉斯·斯维尔登斯(Hans Swildens)表示:“我们认为这是个机会,你会想要在市场下跌时买入。”Industry Ventures是非公开二级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新浪科技)


    ]]>
    新一轮稳消费组合拳来了:抓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挖县乡潜力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王文博 张莫/经济参考报

      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促进新型消费、研究金融支持政策、破除制度障碍……《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中央层面接连部署,打出了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组合拳”。其中,促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增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及金融支持消费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国内疫情散发、消费市场承压背景下,政策“协同发力、远近兼顾”,既有利于稳住当前消费,又有利于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而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消费总体稳步复苏,前两个月增速出现回升。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6.7%,比去年12月加快5个百分点。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复苏承压。

      在此形势下,从4月7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到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对稳消费作出重点部署,提出“要用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扩大”“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等政策方向,并部署多项政策举措,被市场看作是新一轮促消费“组合拳”,有望为消费恢复带来深度利好。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消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首要动力。当前时点,这些政策“组合拳”将更好地形成合力,不仅是短期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也是长期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任务。

      ——扩大重点领域消费。其中,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成为重要着力点。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

      统计显示,家电、家居、餐饮、汽车,占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且潜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馨表示,以汽车为例,2021年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接近208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仍处于中速增长阶段。未来10年我国新车销售规模将保持年均1.5%至2%的潜在增长率,预计2025年汽车销量近3000万辆。

      刘馨预计,进一步松绑限购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有助于市场潜力加快释放,为消费市场提供重要动能。

      ——挖掘县乡潜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同时,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从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

      商务部数据显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消费潜力。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随着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下沉市场潜力开始释放,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拓资金来源。作为“组合拳”另一个重头戏,消费金融领域也有望出台新举措。上述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明确,“对耐用消费品消费、受疫情影响还贷困难的消费者,要研究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耐用消费品属于居民消费升级范畴,对此类消费进行金融支持,有助于在今年比较严峻形势下,更好支持消费增长,助推消费发挥稳经济“压舱石”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月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明确,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以前,我们在规范发展中较为强调‘规范’,现在伴随着对消费第一驱动力的认识更加深入,要进一步优化过去的政策,引导消费金融在规范中‘发展’,更多发挥其对消费的支持作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

      另外,对零售、餐饮、旅游等与消费密切关联行业的纾困举措还在加快落地;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智慧+”消费的支持也在加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全局性安排的推进,则将为畅通消费各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关利欣还建议,为进一步巩固消费的基础作用,还要继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一方面,落实保就业、稳收入、强预期等各项政策,增强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供给,用改革举措解决制约消费问题,释放庞大国内市场潜力。

      (原题为《稳消费!最新“组合拳”来了》)


    ]]>
    美法官认定:马斯克故意发布“有钱私有化特斯拉”虚假信息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2018年,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推特网站突然发帖称将对公司实施私有化收购。这一行为引发了特斯拉股东集体诉讼,指控马斯克进行证券欺诈。在日前的一个法庭文件中,原告方表示他们取得了诉讼的一个重要胜利,即法官认定马斯克故意发布虚假信息。

      在2018年的推文中,马斯克称将以每股420美元对特斯拉进行私有化,且收购资金有了着落。

      帖子发布后,特斯拉的股票交易一度暂停,在后来的几个星期中,股价大幅波动。马斯克继续发帖称,他已经和沙特阿拉伯的主权财富基金就私有化特斯拉进行了讨论,他很确信在420美元的收购价上,自己的资金并无问题。然而,这一私有化并购交易后来落空。

      马斯克这一表态引发了巨大争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展开调查,并对马斯克提出证券欺诈的民事诉讼。2019年,特斯拉公司和马斯克分别和美国证交会就诉讼达成了和解,不过现在,马斯克正试图终止和解协议条款。

      在特斯拉股东起诉马斯克和特斯拉的诉讼中,股东经济损失可能高达几十亿美元,马斯克和特斯拉面临赔偿集体诉讼所有原告股东的经济损失。

      在上周五的一份法庭文件中,原告方律师表示,此案的主审法官Edward M. Chen最近已经得出结论,马斯克的违法行为属于“明知故犯”,换言之,当他发帖称收购资金已经有着落时,他自己很清楚自己是在作出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

      最近原告方律师申请法庭颁布临时限制令,限制马斯克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一诉讼。而申请信息中披露了上述的法官意见信息。据悉,在4月14日在加拿大举行的“TED2022”大会上,马斯克公开谈到了这一诉讼,引发了原告方的行动。

      原告方律师在申请限制令时提到了主审法官目前尚处于保密的部分裁决意见信息。之所以暂时保密,是因为马斯克的律师团队认为这当中涉及到需要保密的证据。

      原告方代理律师安普敦(Adam Apton)表示,预计法官很快将对外宣布对马斯克的限制令。

      在上周四举行的TED大会上,马斯克批评美国证交会旧金山办公室的监管工作人员是“混蛋”。

      马斯克提到私有化事件时表示,美国证交会知道,自己的收购资金已经有了着落,但是他们仍然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调查。

      马斯克表示,当时,特斯拉处于很危险的财务状况中,一些银行告知马斯克,如果不能和美国证交会达成和解,他们将停止向特斯拉提供流动资金,特斯拉将会立刻破产,“于是,就好像有一只手枪指着你孩子的脑袋,我被迫向证交会非法妥协。”

      不过,马斯克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尚不得而知,即有可能无法从银行获得特斯拉的流动资金,但是却对收购特斯拉需要的巨额资金信心满满。

      眼下,马斯克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他最近向推特公司提出收购要约,准备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这家社交媒体巨头。

      上述诉讼的马斯克代理律师斯皮罗(Alex Spiro)表示,没有人能够改变事实真相,即马斯克当时的确考虑对特斯拉进行私有化收购,收购甚至有可能完成。

      斯皮罗表示,距离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如今安普敦只想借着诉讼捞一笔钱,其他人也在千方百计阻挡真相曝光,这损害了言论自由。

      据报道,这一诉讼的庭审时间是今年5月31日,审判地点是位于加州旧金山的联邦地方法庭。不过审判时间还有可能调整。

      安普敦表示,在庭审中,他们将会继续阐述理由,并且代表所有的集体诉讼原告谋取经济赔偿。(新浪科技)


    ]]>
    微软或将在免费Xbox游戏中出售广告位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将开发一款程序,帮助营销人员在免费Xbox游戏内投放广告。企业可以购买一个广告位来确保虚拟广告牌上的空间。

      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将开发一款程序,帮助营销人员在免费Xbox游戏内投放广告。企业可以购买一个广告位来确保虚拟广告牌上的空间。

      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模式是否会延伸到角色皮肤或视频滚动中,但微软显然在打造一个“私人市场”,只允许那些不会破坏游戏体验的品牌投放广告。

      有报道称,微软仍在寻找能够帮助其建立目录并确定投放位置的广告技术公司。但这种广告的首次推出可能不会花费太长时间,可能会在第三季度,也就是今年夏天正式亮相。

      微软对此不置可否。该公司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微软一直在力争为开发者和玩家“改善体验”,但现在“还没有任何信息分享”。

      该项目可能会引发玩家不满,他们担心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广告可能借此机会渗透虚拟世界。但微软的重点是向免费游戏投放广告,这一点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开发者通过免费游戏赚钱,而不必过分依赖皮肤和订阅费等付费内容。这样一来,便有望在与PlayStation和Switch的竞争中吸引更多开发者针对Xbox设计游戏。(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
    陆正耀的16亿豪赌:舌尖上的“英雄”没灵魂?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文|新浪科技 杨雪梅

      编辑|韩大鹏

      融资16亿,1个半月签约6000家意向加盟商……陆正耀也来凑热闹的预制菜赛道到底有多火热?

      近日,因疫情影响叠加需求增大,预制菜产业不断发酵,相关板块整体持续走强。4月11日,味知香、千味央厨、海欣食品三股接连封上涨停,国联水产、益客食品、得利斯、安井食品等预制菜概念股纷纷跟涨。4月16日,由多个政府部门指导、支持的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是首个全国公益性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

      同时,与预制菜相关的创业公司也在更早之前进入这个赛道。今年1月以来,前瑞幸董事长陆正耀的再创业项目由小面转为预制菜“舌尖英雄”,计划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近日更是展开大范围广告铺设。

      这个原来在B端渗透的行业,如今瞄向了C端消费者,从年夜饭到疫情带来的囤货需求旺盛,预制菜再次迎来市场关注。但是,风口之下、资本涌入布局的背后,预制菜的C端消费需求真的长期存在吗?预制菜又如何才能在年轻人的餐桌上长期占据一席之地?

      玩家众多,但缺乏头部品牌

      202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也开始进入预制菜赛道,今年更是持续火热。

      近日,煌上煌宣布公司控股股东煌上煌集团的江西新煌厨餐饮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计划做预制菜;安井食品也在前不久宣布将收购冻品先生为全资子公司,进一步布局预制菜领域。而全聚德、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等知名餐企也早已开始布局这一领域。

      除了传统餐饮企业,垂直领域的预制菜企业也快速成长,去年,“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在A股主板上市,寻味狮、三餐有料先后拿到融资。而今年以来,陆正耀的创业项目已经从小面转向预制菜,其投资的预制菜品牌“舌尖工坊”更名为“舌尖英雄”,并于今年1月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是中国预制菜投融资的高峰期,多个品牌先后完成了百万元级别以上融资。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保持20%以上增速,并有望在2023年突破5000亿元。

      总的来说, 预制菜行业的玩家主要分为专业预制菜企业,如味知香、舌尖英雄;传统餐饮企业,如海底捞、西贝等;零售平台,如盒马、叮咚买菜;以及农牧水产类食品企业和速冻食品企业,如安井食品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以不同的产品模式和渠道模式切入市场,也各有优势和痛点。

      从天眼查数据来看,全国现有67534家预制菜相关企业。2014年开始,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迅速上升,在2020年达到高峰,为10862家。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145 家。

      但这一市场目前玩家众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

      死在生鲜O2O寒冬里的早期预制菜

      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根据“需要加工的程度”主要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前两者相对毕竟常见,比如速冻水饺、自嗨锅。即烹食品如料理包,即配食品则主要以半成品净菜为主。

      预制菜早期以售卖半成品净菜试图打入年轻人的厨房。预定或购买洗切好的蔬菜和配料,只需要回家炒制即可。早期创业企业如青年菜君、我厨等,切入的是当时火热的生鲜和O2O赛道。

      但最终因为经营困难先后关闭,其中青年菜君因为供应链升级布局投入巨大,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清算。我厨也因为持续烧钱、订单量下跌,难以为继。

      投资人张玮后来在复盘青年菜君项目时表示,归根到底,没有真正把懒人经济做到极致。毕竟对于吃,中国人的一餐比西方会更复杂,中国不仅有选择多样的餐馆还有极其便利的外卖。

      青年菜君这类模式解决的问题仅仅是免去了洗、择、切、配等食材加工步骤,将口味尽可能做到标准化,简言之提高了消费者做菜的效率。但本质还是要消费者自己做菜,甚至比起外卖,他们还要自己洗碗。

      这远不够方便,也不够实惠。很多年轻人觉得,我与其花这么多钱最后还得自己做,为何不直接花更少的钱自己买菜呢。

      2015、2016年前后,无数类似的创业项目凋零在了寒冬里,青年菜君的故事也留给生鲜及预制菜领域后来者更多的思考。

      今天,随着消费升级、物流产业发展、疫情催生需求旺盛,以及很多传统餐饮也借此寻找新出路,以缓解疫情常态化下的经营困难问题,种种因素,带动了预制菜行业的增长。预制菜迎来了黄金时代。

      不过,虽然市场环境利好,但价格、供应链、资金链、物流等青年菜君们曾面临的问题,舌尖英雄们也同样要面对。

      价格、卫生、口味,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期待风口,也最怕风口,因为风口过去,泡沫会涌现。

      而当下火热的预制菜赛道,会形成广阔的蓝海,还是仅疫情下的一时之需?

      实际上,早期预制菜的主要客户还是B端,如餐馆、酒店、外卖店等 ,而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疫情影响,C端市场不断崛起,现如今似乎已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疫情催生因素之外,C端真的有需求吗?能否撑起数千亿元的市场蓝海?

      当下,C端市场的评价还呈两级分化的趋势,对于口味标准化的问题消费者也存在不同态度。

      有人表示,预制菜不够健康更没灵魂,与其花钱买半成品,还不如自己买更便宜的原料自己烹饪;也有人认为,去餐厅吃的是师傅的手艺,有时甚至是看环境,贵点也无所谓,预制菜口味没有特色,性价比还不高。但有人也认为,对于不会做饭的家庭或者个人来说,吃外卖成本高,预制菜经济又安全。  价格问题、食品安全把控,以及后期的口味创新,是这个领域面临的几大难点。

      一位消费者小刘告诉新浪科技,自己曾在一家连锁餐饮店的外卖中吃出了头发,联系客服得到的回复是,可能是料理包里的头发,店内制作环节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最终这家店为该单做了退款,但小刘心中却膈应了好久,更是对料理包这类商品产生了排斥心理。

      同时,面向C端的预制菜的价格目前还居高不下,此前半成品净菜的价格也不便宜。价格门槛进一步限制了预制菜走入普通家庭的餐桌,以及形成可持续的消费行为。

      此外,原材料或加工配套、冷链仓储及物流能力、渠道能力等条件,决定着预制菜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程度。目前预制菜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行业空间广阔,但竞争也激烈,企业的资金链和产销能力,将决定其持续发展。

      但预制菜确实会成为未来餐饮的一种主流趋势。即使C端需求不爆发、难持续,B端的外卖、餐厅也会被进一步渗透。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小后厨面积,提升出餐效率,保证产品口味稳定,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证。

      疫情影响下,餐饮企业面临生存难题,降本提效是第一要务,这也推动预制菜在B端进一步渗透。

      国海证券研报预测,2026年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4291亿元,2021-2026年CAGR达到15%,B端规模CAGR为14%,C端规模CAGR为25%。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预制菜在疫情结束和社交恢复以后预制菜的消费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会不改消费便利化趋势之下,预制菜市场不断发展与扩大的基本面。因此,建立行业标准,提升食品安全以及完善与之配套的冷链、保温物流体系以提升预制菜的体验感和消费意愿,应该是形成长效促消费机制,真正促进消费升级的着力点和着眼点。


    ]]>
    证监会:滴滴自主退市是特定个案 与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无关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4月16日,滴滴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23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就公司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愿退市进行投票。为更好地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和整改措施,在退市完成前,公司将不会申请其股份在其他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作出的自主决策。证监会一贯坚持企业境外上市活动应当遵守上市地和经营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切实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滴滴自主退市这一特定个案,与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无关,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磋商无关,不影响双方合作进程。

    据悉,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纽约证券交易上市;2021年7月2日,国家网信办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名义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布,“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
    华为:欧拉累计装机量已超130万套 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在4月15日举行的欧拉开发者大会主论坛上,欧拉首个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长周期版本——openEuler 22.03 LTS版本正式发布,华为鲲鹏计算领域副总裁、openEuler社区理事长江大勇在会上公布了openEuler系统的最新进展。

      根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表述,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历史使命。欧拉正在大踏步地前进。

      2021年9月,华为进一步将自身在ICT领域各场景、不同设备上的操作系统能力全面开放,欧拉全新升级,从服务器场景,扩展到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场景。同年11月,华为携手伙伴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项目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江大勇表示,截至目前,openEuler开源社区已发展了330家社区伙伴,8403名社区开发者。目前openEuler累计装机量达130万多套,跨越了生态拐点,预计2022年装机量将达200万套。2021年,openEuler系列产品在政府市场、运营商、金融等多个行业的新增市场份额都位列第一。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华为宣布openEuler开源之后,生态伙伴便积极加入到开源社区建设。当中,以麒麟软件、统信软件、麒麟信安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积极研发基于openEuler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商业版本。2021年,openEuler系产品整体装机量超过102万套,其中物理机装机量达到52.7万套,商业发行版装机量达到34.5万套。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政府行业服务器操作系统装机总量为56万套,openEuler系产品在政府行业市场装机量增长迅速,2021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达35.2%;openEuler系产品在运营商市场装机量达到36.3万套,在运营商市场的份额也排在第一,达32.0%;openEuler系产品在金融行业装机量达到30.2万套,份额达23.3%,排名第二。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孙文龙在会上表示,自2021年11月9日华为携产业界生态伙伴共同将欧拉项目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以来,欧拉真正实现了由企业主导向产业共建的转变。在基金会和欧拉开源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英特尔、百度等众多国内外主流厂商加入社区服务,欧拉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
    消息人士透露英特尔旗下Mobileye计划年底上市 估值有望达到500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旗下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Mobileye,正在筹备上市事宜,消息人士透露他们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IPO。

    yingteerzidongjiashi_500

    知晓Mobileye IPO事宜的多名消息人士透露,Mobileye已经聘请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两大知名投行,牵头准备IPO事宜。

    消息人士还透露,Mobileye是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IPO,估值有可能达到500亿美元,但IPO的时机、估值和规模,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不过,对于Mobileye聘请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牵头准备IPO一事,英特尔、Mobileye、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方面,尚未公布相关的消息,至于最终何时IPO,在相关的消息公布之后才会揭晓。

    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Mobileye是一家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英特尔在2017年以153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购,当时英特尔的CEO还是布莱恩·科再奇。

    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深耕已20余年的Mobileye,在全球有众多的客户,官网的信息显示,全球有超过25家汽车制造商,依靠他们的技术使车辆更安全。外媒的报道也显示,宝马、奥迪、大众、日产、本田、通用等汽车厂商,均是Mobileye的客户。

    外媒在报道中表示,将旗下Mobileye这一亮眼的业务推向资本市场,是新任CEO帕特·基辛格领导下的英特尔管理层的决定,是他们转向核心业务的一部分,IPO之后,英特尔预计仍会持有Mobileye大部分的股份,将IPO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建设更多的工厂。


    ]]>
    百度与岚图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将共建智能车技术联盟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5下午消息,岚图汽车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驾仿真云、汽车安全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发挥科技互联网企业与高端新能源整车企业优势,形成有效技术联盟,共建智能驾驶及网联车落地方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合作。

    2021年6月,岚图首款车型“性能级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上市,于8月启动交付,至今已获得超1万名用户选择。据介绍,未来岚图汽车计划以每年向市场投放至少一款新车的速度,涵盖轿车、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不断扩展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的产品阵容。

    据介绍,此次合作将不仅基于岚图汽车在整车研发制造、完备供应链资源等领域优势,融合百度智驾、智舱等方面技术优势,围绕智能电动车全生命周期进行联合开发。更将在品牌联合、生态共享、联合运营等方面达成协同,探索更深层次的全面合作并创新商业模式。(新浪科技)


    ]]>
    让硅谷巨头丧胆的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究竟讲了啥?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加密货币和元宇宙,可能是下一个欧盟科技监管的对象。

      作者 | 雪小顽  编辑 | 靖宇

      来源:极客公园

      “她真的很讨厌美国。”

      四年前,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向各国首脑们公开抱怨了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这位向来以“严厉”著称的欧盟反垄断主管。

      维斯塔格是欧盟技术监管的强硬派,也是重要的推动者。任职欧盟委员会竞争专员期间,她因频繁对苹果、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开出天价罚单而声名在外,被称作“硅谷女警”。

      眼下,她一以贯之的反垄断行动计划又有了突破性的实质进展。

      当地时间 3 月 24 日晚,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成员国和立法者针对《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简称 DMA)达成了一致协议,并公布了最终文本。

      这项新规将反垄断治理的矛头瞄准了苹果、谷歌、Meta(原 Facebook)、亚马逊和微软,旨在规制五大公司在欧洲的商业行为和市场主导地位。符合“守门人”标准的硅谷巨头一旦违反法案规定,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有被拆分的风险。

      法案的风格正如它的主导者维斯塔格一样,严格、强硬、好恶分明。外界评价 DMA 是“欧盟 20 年来首次全面修订互联网竞争规则”,也是“2018 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通过后,欧盟最全面的科技监管立法”,在全球范围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深远影响。

      该法案可能会重塑应用商店、在线广告、电子商务、短信服务和其他日常数字工具的运营方式,改变大型科技公司现有的核心业务和商业模式。

    玛格丽特·维斯塔格是欧盟数字监管立法的重要推动者。| 来源:reuters玛格丽特·维斯塔格是欧盟数字监管立法的重要推动者。| 来源:reuters

      就在 DMA 定稿一周后,维斯塔格对外表示,另一项重磅的反垄断姊妹提案——《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简称 DSA)有望在 4 月内敲定,重点是平台对内容的监管责任和定向广告。

      欧盟双箭齐发,“守门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但经过一圈激烈的游说之后,他们的抗议演说并未改变欧盟的态度和现实的立法走向。按照欧盟的立法程序,法律文本定稿之后,将交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进行投票表决,生效 6 个月后在各成员国施行。

      事实上,最后的投票环节不过是走个过场,维斯塔格预计 DMA 将在今年 10 月生效。新规的靴子落地,真正前途未明的,是大西洋彼岸不甘心被驯服的互联网大公司们。

      铁娘子与“守门人”

      在特朗普吐槽之前,苹果 CEO 库克也公开表达过对维斯塔格的不满,认为她让苹果多交税款是一场“政策不公”。

      在欧盟乃至全球范围内,维斯塔格是倡导互联网反垄断和科技监管的头号旗手。她在 2014 年出任欧盟竞争事务专员,并在 2019 年被任命为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手握打造欧洲数字治理战略的大权。

      她的同僚中,大部分人的权力都会受到种种限制,但她是个例外——不仅可以阻止公司合并,对私人办公室发动突袭,还可以对跨国公司处以巨额罚款。

      外界忌惮于维斯特格的强大权力。在 Twitter 上,她的同事们被恶搞嘲讽为头脑迟钝的笨蛋,或诡计多端的政客。相比之下,维斯特格则被描画成眼神睥睨高傲、手持两把大战斧的“中世纪武力女王”。

    欧盟反垄断主管玛格丽特·维斯塔格的漫画形象。| 来源:经济学人欧盟反垄断主管玛格丽特·维斯塔格的漫画形象。| 来源:经济学人

      正是在这位铁娘子的推动下,DMA 从最初的提案一路加速,经过 16 个月就在立法机构内部达成协议,为最终的获准生效奠定基础。在欧盟的立法程序下,这一连串的行动已经足够快节奏。

      DMA 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是首次明确了“守门人”的认定条件和标准。

      所谓“守门人”,是指大型互联网在线平台企业。这些平台通常拥有巨大的财富,稳定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可以将庞大的用户群体与企业联系起来,还掌握着关键的数据资源。

      按照法案规定,“守门人”需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过去 3 个财年中,在欧盟的年营业额至少为 75 亿欧元,或者市值至少为 750 亿欧元;

      2. 在欧盟每月至少有 4500 万终端用户,每年至少有 1 万名企业级用户;

      3. 必须控制至少 3 个欧盟成员国的一项或多项核心平台服务,例如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云服务、在线广告和浏览器。

      按照这些标准列出名单,确定有资格成为“守门人”的,均是全球市值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美国科技公司。苹果、谷歌、Meta、亚马逊和微软都在“围猎”的范畴。欧盟本土的互联网公司中,只有 Spotify 有望成为其中一员,但目前的实力还够不上。

      不过,维斯塔格否认 DMA 仅针对美国。“DMA 不是针对某些企业或某些企业的国籍。”她在去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我们试图弄清楚谁应该在治理范围内,谁有可能成为『守门人』,这与市场效应有关。”

      DMA 的另一个看点是高额的罚金标准。如果“守门人”违反规定,欧盟委员会可以对其处以上一年度全球收入 10% 的罚款;如果是屡犯,比例可以提高到 20%。

      例如,苹果在 2021 财年的总营收达到了 3658 亿美元。如果欧盟对其下达反垄断罚单,按照 10% 的比例,“富可敌国”的苹果可能要割肉近 366 亿美元。

      “没有一家公司会对高达自己全球收入 20% 的罚款数额不屑一顾。”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说。

      如果企业“屡教不改”,欧盟委员会有权对其展开市场调查,必要的时候可以对企业进行业务拆分,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他们收购其他公司。

      DMA 是对欧盟和成员国竞争法体系的补充,不影响原有的竞争法则。

      “在担任欧盟竞争专员的七八年间,我学到的一件事就是,处理一些问题需要系统性的答案,也需要提高效率。”今年的西南偏南大会上,维斯塔格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如果允许非法行为存在,哪怕时间很短,竞争对手和消费者也会面临很大的痛苦和风险。

      她期待新规能解决单一执法行动无法解决的系统性问题,通过立法来简化欧盟以往与科技巨头之间的缠斗,建立公平、开放、有竞争活力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维斯塔格还说自己正在关注加密货币和元宇宙。一旦等她弄清楚这些科技新物种到底是什么,下一步可能考虑着手监管。

      左手 DMA,

      右手 DSA

      当地时间 3 月 24 日晚,经过长达 8 个小时的三方会谈之后,DMA 的最终文本出炉。

      早在 2020 年 12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数字合规与监管领域的两项重磅法律提案,即 DMA 与 DSA。当时,欧盟内部对“守门人”的认定标准和义务范围等内容并未达成一致。

      与最初的提案版本相比,已经定稿的新版法案有以下重点变化:

      1. 在“核心平台服务”的范围中,添加了网络浏览器、语音助理,但将联网电视排除在外;

      2. 提高了“守门人”的认定门槛,将年收入 65 亿欧元和市值 650 亿欧元,分别提高至 75 亿欧元和 750 亿欧元,并量化了月度终端用户和年度企业用户的数量标准;

      3. 与 GDPR 联动,严格限制“守门人”跨平台合并处理数据;

      4. 提高处罚力度的上限,从全球收入的 10% 提高到 20%。

    图解 DMA。| 来源:欧洲理事会官网图解 DMA。| 来源:欧洲理事会官网

      现实中,欧盟与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大公司的反垄断之争,是一场场耗时漫长的拉锯战。欧美的反垄断机构也一直被诟病为工作效率低下,反应太慢。

      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反垄断律师顾正平告诉极客公园,这是因为互联网环境下垄断行为的认定,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和经济学分析。

      具体来说,涉及如何界定相关市场,认定市场份额和地位,企业是否存在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以及企业行为是否有合理的商业理由,是否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损害。

      如果涉嫌垄断的行为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损害,又有促进竞争的效果,还得综合考量促进竞争和妨碍竞争之间,哪个作用更大,需要结合具体的商业情景和行业特性进行认定和分析。

      对反垄断来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和创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 PC 时代,各国政府对当时的科技巨头——微软十分警惕,利用反垄断法律对微软进行持续的调查。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企业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导致原有的反垄断法律和执法工具有些滞后,跟不上科技进步和商业进化所催生的各种新业态。

      在顾正平看来,传统 PC 时代的科技公司主要依赖技术推动,并主要服务线下传统行业,商业逻辑相对简单。新生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则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用户还是相关企业,对平台的依赖性更强。

      平台尤其是超级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有更强的网络锁定效应,也更容易拥有强大的支配力和控制力,更容易利用数据操控和误导用户行为、滥用其支配地位打压竞争对手、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因此需要监管机构进行更全方位和有力的监管。

      “DMA 新规设置了认定守门人身份的量化指标和明确的行为清单,指向性很强,且针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更大,将有利于推动对互联网巨头的案件调查,提高执法和司法的效率。”他说。

      作为 DMA 的姊妹篇,DSA 预计在今年 4 月内定稿。

      与 DMA 锚定“守门人”不同,DSA 的重点内容是严格监管平台巨头利用自己掌握的庞大数据资源,定向推送在线广告,尤其是禁止针对未成年用户推送广告,同时要求平台承担更多的内容监管责任。

      新规的实际影响和执行效果还需要更多的时间验证。欧盟委员会表示,将设立一个咨询委员会和一个高级别的工作小组,负责法案下一阶段的具体执行工作。

      一套组合拳下来,大型科技公司头上的合规“紧箍咒”越念越紧。

      监管黑云下,

      “守门人”寻求抵抗

      布鲁塞尔向左,硅谷向右。

      欧盟不断升级与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反垄断战争,硅谷巨头则是一边持续发声抗议,一边想方设法进行游说。

      Meta 全球事务总裁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在自己的专栏文章中指出,新法的一些细则“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服务方式变得僵化,阻碍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迭代”。

      苹果公司发言人称,DMA 的部分规则可能给苹果用户制造不必要的隐私风险和安全漏洞,还将阻碍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收入。

      谷歌担心,DMA 的一些规则会阻碍欧洲的创新进程。亚马逊则正在审查新规对客户的影响,并委托研究机构进行评估。

    监管趋严,大型科技公司面临巨大的合规压力。| 图片源自网络监管趋严,大型科技公司面临巨大的合规压力。| 图片源自网络

      与此同时,硅谷巨头们也在不断游说布鲁塞尔,试图引导立法监管的走向。

      根据欧盟研究团体——欧洲企业观察站(Corporate Europe Observatory)公布的数据,自 2019 年底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成立以来,大型科技公司与欧盟官方之间,已经召开了 150 多次记录在案的会议,涉及 103 个组织。

      不过,在欧盟官方看来,科技公司的努力游说十分“笨拙”,也徒劳无功。眼见自己之前在白费功夫,大公司已经转变应对策略,将注意力的重心放在如何遵守新法。

      据外媒报道,谷歌、苹果和亚马逊的法律团队已经在考虑,将新规的实施作为优化公司业务的一部分,包括创建一个新的合规部门。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公司面临着核心业务和商业模式的调整。根据 DMA,各家的潜在变化或许包括:

      • 苹果、谷歌在应用商店建造的“围墙花园”可能面临松动,要允许 Spotify 等 App 开发者使用其他支付系统;

      • 苹果要允许 iPhone 用户从竞争对手的应用程序商店中下载 App;

      • Meta 和谷歌原来的在线广告商业模式将被限制,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依据数据信息向其推送个性化广告;

      • Meta 旗下的 WhatsApp,可能被要求为 Signal 或 Telegram 等竞争对手的用户提供服务,让他们能够使用 WhatsApp 向别人发送和接收信息;

      • 亚马逊将被禁止在服务中,使用从外部卖家收集而来的数据,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

      以上列出的改变只是一部分。有外媒戏称,这项法案的条款内容就像是硅谷竞争对手开出的“欲望清单”。

      “DMA 开创了全球技术监管的新时代,结束了大型科技公司日益增长的主导地位。”定稿当晚,欧洲议会内部市场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报告员安德里亚斯·施瓦布(Andreas Schwab)说。

      哥伦比亚大学欧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阿努·布拉德福德(Anu Bradford)将欧盟的立法影响称作“布鲁塞尔效应”(The Brussels Effect)。因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无法忽视,更不愿放弃。这给欧盟带来了出手监管的底气。

      另外,欧洲的法律规则也常为全球监管提供框架和样本。例如,号称“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法案”的 GDPR,已经成为日本、巴西等国家的法律范本。

      放眼全球,针对大型在线平台企业的反垄断监管,已经引起多国的注意,成为势不可挡的治理趋势和国际共识。数据、算法、平台这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成为法律框架下扩容的焦点。

      在中国,自 2008 年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正处在首次修改阶段。

      现已公布的修正草案新增加了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

      草案还对第二十二条增加了一款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设置障碍,对其他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的,属于前款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去年 11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将综合考虑用户规模、业务种类以及限制能力,将互联网平台划分为超级平台、大型平台和中小平台三级。

    平台分级的依据和标准。|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平台分级的依据和标准。|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按照规定,超级平台需要履行相应的主体责任,例如,在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时,不实施自我优待;推动自身提供的服务与其他平台提供的服务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回归美国本土,硅谷巨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拜登政府已经采取实际行动,并没有对他们手下留情。

      去年,拜登任命亚马逊头号批评家——莉娜·可汗(Lina Khan)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并安排有“硅谷宿敌”之称的反垄断律师乔纳森·坎特(Jonathan Kanter)担任司法部反垄断部门负责人。

      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演着各种变与不变。回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类似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新大陆。

      根据《美国四百年》一书,“老罗斯福”在入主白宫后发表演讲:“很多美国人认为,被称为托拉斯的大公司在某些功能和倾向上有害于公共福祉。这种看法并不是嫉妒心理作怪……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企业的合并和集中虽然不应该受到禁止,但应该受到监管和合理的控制。”

      在罗斯福看来,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当时的“托拉斯”主要集中在钢铁、汽车、石油等行业。

      200 多年后,财富和资源发生流转,全球反垄断叙事的重点对象变成了科技与互联网——人类的新文明力量。


    ]]>
    亚马逊云科技入选教育部名单 助力中国云计算产业人才就业发展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日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了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亚马逊云科技作为首批行业代表之一,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等61所高校申报的81个项目成功入选。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为落实“稳就业”“保就业”而组织开展的项目。该项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为人才供需提供有效对接。亚马逊云科技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支持高校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就业实习基地项目”,提供培训和就业资源,推动云计算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发展。


    在“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中,亚马逊云科技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云培训资源,包括可直接讲授的六门免费的亚马逊云科技系统性课程、功能强大的线上学习平台、标准的云实验及线上模块测验、师资培训和技术讲座,并为项目内师生提供了亚马逊云科技认证考试折扣。此外,学生还能获得数百小时免费且支持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的培训和资源。

    在“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中,亚马逊云科技为高校和雇主搭建了就业桥梁,提供求职版功能,将雇主的用人信息与学生的求职信息联系起来。同时,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合作伙伴网络,为学生对接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在内的各种企业的丰富的就业机会。

    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和培训课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全方位地支持本地云计算人才培养,为云人才提供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此前,亚马逊云科技承诺,到2025年将通过提供免费云计算技术培训帮助中国在内的全球2900万人提高技术技能。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各类教育项目,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超过250所院校达成合作,为超过20万学生提供免费的云计算课程资源和实验资源,每年培养云技能人才过万人。此次积极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是亚马逊云科技对为中国培养更多云人才的承诺的又一具体行动。


    ]]>
    从亚马逊到星巴克 拜登与私营部门的对抗还将白热化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财联社(上海,编辑马兰)讯,2020年3月,时任亚马逊史丹顿岛仓库主管的斯莫尔斯(Chris Smalls)在工作地点外发起了一场小型抗议。

      他不会知道,自己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组织了无数次抗议,自己也从亚马逊的员工,变成亚马逊工会的代表。

      除了亚马逊,星巴克最近也在为汹涌的员工民意头疼,回归的舒尔茨甚至来不及进行改革,就先要迎接星巴克员工的愤怒。

      但与企业家焦头烂额不同,拜登和民主党对工会崛起感到很高兴。纽约州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甚至公开对亚马逊工人表示祝贺:“恭喜获得历史性的胜利,也祝愿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好运。”

      斯莫尔斯的故事

      斯莫尔斯抗议的初衷是,他认为亚马逊工厂在疫情期间工作条件并不安全,管理层也缺乏透明度,他需要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件事。

      但随即他就被亚马逊以在带薪隔离期间违反社交距离政策为由解雇,而之后纽约检察机关裁定该解雇属于非法行为。

      更加激化矛盾的是,在他被解雇后不久,公司的首席律师Zapolsky(白人)在一次贝索斯也参加的会议上称,这名黑人前雇员,“既不聪明,也不善于表达”,并鼓励其他同事把他拱上媒体关注的工会焦点。

      Zapolsky想要人为制造一个很弱的对手,但没想到,先被队友出卖了。他在会议上的话被泄露给媒体,引发亚马逊员工的集体不满。最后这件事以解雇三名关键高层结尾,并让亚马逊开始限制员工在邮件中交流的能力。

      2021年4月,斯莫尔斯和几位同事成立了亚马逊工会。他也变成了亚马逊管理层的“眼中钉”。2022年2月,亚马逊以斯莫尔斯非法侵入仓库为由向警方报警,当时,斯莫尔斯正在向仓库里的工人运送食物。

      两个月后,斯莫尔斯带领工人拿下关键一城,亚马逊的第一个工会在史丹顿岛以微弱优势成立,对此亚马逊只能说:“我们对史丹顿岛的选举结果感到失望”。

      工人的诉求

      其实自疫情以来,美国工人对工会的呼吁声音越来越大。

      根据美国劳资关系委员会报告称,2021年10月到2022年3月,该委员会共收到1174份寻求工会代表的请愿书,同比增长了57%,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里的背景是,过去50年来,工会影响力不断下降,在私营部门中,工会会员数量仅占7%。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在这段期间由制造业转向以亚马逊、星巴克等公司为代表的服务业。

      疫情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年轻员工工作更加困难,他们寻求更多的公司补助,希望提高自己的待遇和福利。

      其中,亚马逊的仓库工作又被员工视为过于繁重,在引入机器人之后,工人的绩效目标已提高到10小时轮班作业中,每小时需要挑选或存放300到400件商品。

      有位人体工学专家就说,亚马逊的工作节奏和性质要求会对工作人员的背部、肩部、手腕和膝盖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现在美国火热的劳动力市场也除去了他们的一部分后顾之忧,工会不成功,大可以换个公司继续工作。

      现在正是完美的劳动力卖方市场,头铁如马斯克都只能捏着鼻子和工会打商量,以求留住工人保生产。可以说,工会的兴起来得恰是时候。

      企业眼中的“黑势力”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工会不仅仅是工人的联盟。

      20世纪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破灭,就有工会的影子,从1935年建成开始,就盯着车企搞骚操作。其中被薅得最惨的莫过于通用。罢工只是最常规的手段,升级一点的有拉电闸静坐抗议,还有罢工的时候让其它车企继续工作来瓜分市场……几次下来,通用精疲力竭,服软了。

      一服软,就将近软了一个世纪。到了2006年,通用汽车的平均年薪为14.1万,福特为14.6万,克莱斯勒为15.1万。比当时美国大学教授的年薪9.6万美元还要高出46%。

      此外,美国汽车工会还不允许企业引进新技术,也不能裁员。就算裁员,工资和福利也要保证,不保证就罢工。

      还有就算退休制度,工人工作30年后就有退休资格,退休金由通用全额支付。通用还要为50万员工提供医保,算上在职的和亲属,通用一共要为107.5万人交医保。

      后来,2008年金融危机中,通用对员工负债73亿美元,养老金负债252亿美元,退休福利负债89亿美元,直接哐当破产。通用汽车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龙头另一个——克莱斯勒同时陷入困境,然后由政府出资相救,克莱斯勒之后被菲亚特收购。

      底特律从此一蹶不振。

      工会也是资本家

      美国工会曾经臭名昭著,因其腐败和混乱被企业家视为过街老鼠。

      加入工会的基础,是交会费。美国汽车工会的工人,平均每个月的会费是50美元,而这个工会有将近39万名会员,光会费一年就有2000万美元。

      这笔钱,可以被拿来给工会领导人发工资,也可以被拿来用作其他用途,比如资助一个美国总统。

      2008年,奥巴马就收到了来自于美国工会将近3亿美元的竞选资金,甚至比他自己募集的竞选资金还要多。当然,他后来也投桃报李了。

      有人戏称,美国工会就是美国资本家带领美国工人对抗美国资本家。这就怪不得另一边的美国资本家对此嗤之以鼻。

      在亚马逊20多年的工会抗争历史中,他们创建过反工会网站,在轮班期间召集大会讲工会的弊端,向员工发送反对工会的短信,还制定一系列反工会的激励政策。光是2021年,亚马逊就在劳工顾问上花费了400万美元,只求员工远离工会。

      拜登的态度

      4月14日,拜登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新报告,他们认为,加强反歧视和反垄断法的执行,提高联邦最低工资和更高的工会化率可能会大大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

      核心意思,就是要加大对工会的支持,提高劳工的福利。

      拜登也在一份声明中对这份报告表示了欢迎,并承诺将继续努力实现“更公平的增长”并扩大美国经济的生产能力。

      根据该报告,从1990年到2019年的30年间,分配不均使美国经济损失了近23万亿美元,而提供更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准入,每年将可为美国经济创造7900亿美元。

      另一方面,工会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比起那些固守自己观点的企业来说,工会也许是另一个好选择。

      亚马逊的工会破冰,正如媒体所说,是美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边是总统支持的工人阶级,一边则是亚马逊等大型企业,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纷纷扰扰还远不到结束的时机。

      只是不知道工会未来究竟是美国经济的强心剂,还是会带来深远的副作用?


    ]]>
    “新经济”成2022年求职关键词 互联网人正在转换赛道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近年来,人口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着消费需求、生产模式的变革,互联网行业也在经历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这些变化都在加速今年的人才迁徙和职场心态转变。

    4月12日,脉脉发布《乘势而上 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化呈现了当下竞争加剧的求职环境,同时也对最新的人才流动趋势和招聘变革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职场人提供了破局之道。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结合最新数据在《报告》中指出,在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行业人才需求减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新消费、企业数字化、智能制造等行业正在张开怀抱,大量招聘人才。

    “更有远见的人已经走在朝阳普照的大道上”。林凡认为。

    人才职位供需比上升9% 求职竞争难度加剧

    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遇上金三银四的吐故纳新,产生的叠加效果使得今年人才供给和岗位需求比例进一步拉大,给求职者带来更大挑战。《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的人才供给和岗位需求比例较2021同比提升9%

    竞争压力的增加让职场人更关注“安全感”。《报告》显示,在“职场安全感”的来源方面,过半职场人选择了“足够的存款”和“自我内在力量”,还有47.6%选择“持续的竞争力”。职场人不再寄希望于某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更加看重自身的积蓄和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劳动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育辉教授判断,长期来看, “终身学习+分工细化”,是未来工作变革趋势。35岁+的资深员工也可以通过学习胜任岗位,传统企业也会细分出高创新与低创新的岗位。

    同时,脉脉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场人对薪资水平的预期逐渐降低。《报告》数据显示,初入职场的新人往往对未来薪资有着更乐观的预期,14%左右认为自己在35岁时可以达到年薪100万;而在即将踏入35岁的职场人预期中,认为自己35岁可以年薪100万的比例仅为9%左右。

    新经济催生新机会 行业破圈和地域流动推动求职“破局”

    “新经济”一词先后被写入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同样指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人不只在超级大厂寻求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背后,由新经济崛起带动的一批新行业机会浮现。《报告》数据显示,主要的新经济领域人才供给均明显上涨。涨幅较高的行业分别为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及新生物医药。

    互联网人才的加入使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逐渐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软件和硬件厂商间的人才流动。《报告》数据显示,华为给智能硬件行业输送大量人才,而字节跳动是智能硬件人才的最大接收方。

    而新经济的崛起也让城市间的人才流动格局产生变化。整体来看,北京人才南下趋势明显,主要流动方向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中流入量最大的城市依次是上海、 深圳和杭州。

    值得关注的是,在90后职场人眼中北京上海逐渐祛魅。根据报告数据,杭州、深圳超过了北京、上海,成为90后人群留存率最高的城市。

    在职场人关心的薪资方面,北京依然持续领先。但在增幅方面,新经济领域薪资涨幅最大的城市是深圳,高达26.10%。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新经济领域薪资增速也均在20%以上。

    王倩表示,人才外溢流动已经形成,此时也是互联网人职业发展发现关键红利、趁势而上的最佳时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创业和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飞指出,面对互联网人才外溢趋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谨慎对待资质过高感,理性定义人才模型,重塑核心人才队伍,同时聚焦员工体验、注重雇主品牌建设。

    职场波动之下 超四成35岁+大厂人选择去中小企业“降维求稳”

    受行业变动和疫情黑天鹅影响,不少职场人重新评估风口与风险,也唤起了职场人对工作价值的思考。

    王倩认为,职场的稳定性需要保障,大厂不再是保险箱。《报告》数据显示,面对各种不确定性,超过40%的35岁+的大厂人选择去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降维求稳”。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经历了被动离职的职场人,41.5%选择换行,23.5%的人选择考公考编。

    当下职场生态的变化,也体现在职场人自我价值觉醒,他们选择工作有了更多元的考量,离职也不再单纯因为薪资。根据《报告》中对全体职场人的调研数据来看,排名第一的离职原因是工资待遇低,占比43%。其次则是因为“公司发展形势差”,占比36.1%。而Z世代则有36.5%因为“重复工作,没有成就感”而跳槽。

    值得注意的是,跳槽涨薪已经不再是职场人心中的“理所当然”。57.2%的职场人表示会因为更好发展前景而选择降薪跳槽,48.2%的人会为了获得工作生活平衡而降薪跳槽。超过六成的职场人愿意放弃年终奖跳槽,只有14.2%的职场人选择会为了年终奖放弃新机会。

    先看点评再找工作成趋势 近八成Z世代更信任员工口碑

    初入职场的Z世代和工作10年以上的35岁+职场人,面对宏观环境变化,都选择了查找更多相关信息来了解一个公司的真实情况。但在途径选择上略有不同。

    《报告》数据显示,74.7%的职场人最相信“职场社区里的员工、前员工口碑”评价,“同事朋友的信息”也是他们认为的比较可靠的信息来源。但相比于80后,Z世代更加信任员工口碑。工作1-3年的职场人中,将近八成将社区员工口碑作为了解公司最信赖的渠道,通过社区主动对企业进行“反向背调”。而在80后职场人里,这一比例只占不到70%。

    自疫情黑天鹅以来,远程办公也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状态。《报告》统计,有超八成职场人支持远程办公。灵活的办公方式也为职场人带来了新的就业观念。脉脉数据显示,过半职场人想要在工作之外利用专业技能“赚外快”。

    自由职业是职场人接受度最高的副业方式,接近六成职场人倾向于利用专业技能从事自由职业,比如撰稿、写代码等工作来实现灵活就业。其中,过半Z世代愿意从事自媒体工作。

    王倩表示,人才流动带来的双向红利,将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波动之下职场人的选择成本更高,因此要更深度全面的从员工和前员工的点评中获取信息,降低决策风险。点评趋势也为包括新经济独角兽在内的优秀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了新机会,吸引更多中高端人才加入。

    林凡同样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迷茫动荡的时候。如何选择一个新赛道、公司发展前景、公司岗位是否匹配等,所有选择都依赖于信息的高速流动。脉脉正在努力减少信息差、认知差,帮助职场人成就职业梦想。



    ]]>
    任天堂下一代Switch曝光:性能大升级 将支持NVIDIA光线追踪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上月底,任天堂确认《塞尔达:荒野之息2》的发售日延期至2023年春,同时放出一段预告片。有分析师在看完视频表示,预告可能是在下一代Switch上运行,因为目前的Switch根本无法达到预告画面的水准。

    此前消息透露,下一代Switch将会搭载NVIDIA为其新定制的GPU芯片(代号为T239)。

    据悉,这款芯片采用的是安培架构GPU,同时支持光追以及最新的DLSS 2.2。

    而在具体的规格上,这款芯片拥有2048颗流处理器,同时CPU采用了12核的A78AE核心,相比较目前Switch采用的Tegra-X1处理器在性能上有极大升级。

    此外,据VGChartz统计,任天堂Switch总销量已达1.03亿台,超越索尼PlayStation(PS1),成为史上第五畅销主机。若新款Switch推出,销量将会迎来更大的增长。



    ]]>
    知乎在香港IPO筹资中1.06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14日午间消息,知乎在香港IPO申购中以每股32.06港元的价格筹资1.06亿美元。

      此前,知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全球发售260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26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2340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公开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发售股份51.80港元;预期股份将于2022年4月22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
    爱立信第一季度销售净额551亿瑞典克朗 调整后营业利润48亿瑞典克朗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14日午间消息,爱立信第一季度销售净额551亿瑞典克朗,预估536.4亿瑞典克朗;第一季度调整后营业利润48亿瑞典克朗,预估64.4亿瑞典克朗。

    ]]>
    台积电第一季度净利润2027亿元新台币,预估1860.6亿元新台币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4日下午消息,台积电第一季度净利润2027亿元新台币,预估1860.6亿元新台币。

    ]]>
    满帮集团发布“一键扫货”功能 货车司机找好货只需5分钟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货物送达后,却找不到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合适的货?想找周边货源、线路又合适的,要输入若干个不同地点来回试,太麻烦!近日,满帮集团针对货车司机去固定目的地找货难、货源适配度低等问题,正式推出“一键扫货”功能。司机只要在运满满或货车帮APP上录入固定目的地,即可通过“一键扫货”功能扩大找货半径,智能规划匹配接单线路,提高运输效率,保障收入。

    智能拆分找货策略 提升找货效率

    根据满帮平台数据显示,每天有近四成货车司机完成卸货后,会通过APP找去固定目的地的货源,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因各条线路货源不均匀,导致部分司机无法快速匹配到优质货源,去往目的地。

    “在某些时间点,很多司机会为了尽快去一个固定目的地而选择空驶,但其实可能距离他们车辆所在地30公里外,或者目的地附近50公里,就有一笔很优质的订单。”满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帮助货车司机提高找货成功率,产品组从两个方向切入:一是扩大司机的找货视野,将点到点的找货习惯,扩大为面到面的更广区域,以货车司机所在位置及固定目的地为圆心,向外扩大找货半径,为司机提供更多货源选择。二是在司机去固定目的地的途中,为其重新规划中转路线,匹配更多货源。

    以南京-北京为例,通过“一键扫货”功能,司机能额外看到南京周边到北京、南京到北京周边、南京周边到北京周边、南京出发到连云港装货送往北京的货源

    综合以上两种解决方式,满帮集团利用平台成熟的数据分析技术,研发上线了“一键扫货”功能,司机只需设置好固定目的地,平台即会根据实时货源情况为其规划新线路,匹配出发地、目的地周边及沿途货源,提升司机找货成功率。

    功能刚上线,张师傅就体验到了“一键扫货”的便捷与高效。3月2日,张师傅在运满满平台定了一车从绍兴到深圳的货,途中休息时,他一直在找从深圳去安徽阜阳的货,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订单。在到达深圳卸货的间隙,张师傅尝试了一下运满满新推出的“一键扫货”功能,将固定目的地设为安徽阜阳后,不仅能看到深圳周边地区出发到阜阳地区的货,还看到了深圳去往阜阳沿途的货,他当即定了一单深圳去往阜阳附近马鞍山的货。

    深入场景精细化需求,优质好货一键触达

    当前,受油价持续上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司机收入受到不小的冲击,如何保障货车司机收入成为满帮集团产品组此次产品研发的重点。对此,他们深入货车司机找货运输全场景,放大每一环节,制定精细化策略,希望通过细微处的功能创新,帮助司机提升找货效率,降低空驶。

    “‘一键扫货’功能不仅仅是帮助货车司机找到去往固定目的地的货,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司机找好货、提收入。‘一键扫货’的‘扫’不仅是指雷达一样扫描周边货源,更是扫除信息搜索障碍,为司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其去固定目的地时,平台将自动推送直达货、顺途货、拼接货等货源,让货车司机有更多选择。”满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目前“一键扫货”功能已覆盖至满帮旗下平台50%的货车司机,通过该功能,货车司机去固定目的地找货成功率提升了60%,每笔订单可多赚近百元。未来一个月内,该功能将覆盖全平台货车司机,师傅们在当天货源页面上点击“一键扫货”,输入固定目的地,即可体验。


    ]]>
    马斯克为何不愿加入推特董事会?或在酝酿敌意收购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2日消息,特斯拉与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经表态拒绝加入推特董事会,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引发了许多猜测。分析师们表示,马斯克可能正在酝酿对推特发起敌意收购,并可能导致后者股价进一步波动。

    拒绝加入董事会 但可继续收购股权

    推特首席执行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昨日已经向推特员工发出通知,里面写道:“我们已经决定,马斯克将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条件是接受背景调查和正式任命。马斯克进入董事会的任命将于4月9日正式生效,但就在当天上午,他宣布不再加入董事会。我相信这是最好的结果。我们向来非常重视股东的意见,无论他们是否在我们的董事会。马斯克是我们最大的股东,我们将继续接受他的意见。”

    马斯克不久前透露,他购买了近7350万股推特股票,现在价值超过30亿美元。如果他遵守加入推特董事会的协议,意味着他将不得不遵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规定,包括详细列出的股票购买限制。这项协议规定:“只要马斯克加入董事会,无论是作为董事会成员还是个人股东,其持股不能超过14.9%。”

    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甚至在推特邀请他加入董事会之前就已经申请获得一个席位。这个消息让许多推特员工对这家社交媒体公司未来审查内容的能力感到担忧。如今,马斯克决定不加入推特董事会,这意味着他不再受限于只能持有该公司最多14.9%的股份。许多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可能会增持推特股份,并最终试图获得控制权。

    对于决定不加入董事会的原因,马斯克本人保持了相对沉默。据报道,在阿格拉沃尔宣布这一消息后,马斯克在推特上发了一个捂住嘴的表情符号,但几个小时后就被删除了。

    考虑到马斯克在推特拥有的大量投资,其中一个考虑因素可能是他要保持灵活性。SEC前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表示:“当你进入一家公司的董事会时,你作为投资者的自由度就会受到限制。确切地说,你需要长期参与其中,你和其他董事和管理人员一起行事,这确实限制了你的经营自由。”

    此外,在董事会工作让你有机会接触到“重要的、影响市场的机密信息”。克莱顿说,这些信息将进一步限制马斯克“买进卖出股票或其他证券”的能力。现在,由于他没有加入董事会,这一限制不再存在,这意味着马斯克现在可以自由地直接收购推特股票。

    富国银行分析师布莱恩·菲茨格拉尔德(Brian Fitzgerald)猜测:“我认为马斯克已经意识到,如果加入推特董事会,他的声音将会被减弱,这绝对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与推特展开“权力游戏”之争

    戈登·哈斯克特(Gordon Haskett)研究顾问公司分析师唐·比尔森(Don Bilson)表示:“马斯克改变决定将使推特松了一口气,让他们不必担心其在推特上透露董事会层面的讨论。但另一方面,推特必须与一个变化无端的外部投资者打交道,马斯克已经拥有该公司9%的股份,并有资源购买剩余的91%。鉴于马斯克的反复无常,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这样的举动。推特现在正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下。”

    比尔森指出,推特首席执行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发表声明宣布马斯克将不再加入董事会,旨在警告员工们未来可能会有“分心事”。他认为这个消息“可能是不祥之兆”。

    最终,推特可能会决定吞下“毒丸”,也就是抵御敌意收购的股东权利计划。但比尔森写道,这样的措施可能会激怒马斯克,也许推特暂时还是不要这样做最好。他表示:“要确定投资主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风向会吹向何方。我认为,马斯克的未来计划同样难以预测。”

    CFRA Research分析师安吉洛·齐诺(Angelo Zino)称:“马斯克的实际投资只占其财富的一小部分,不应排除全面收购推特的可能性。”在马斯克改变了加入推特董事会的决定后,齐诺写道:“我们原本以为设定持股上限和给他董事会席位的初衷是为了在很多方面给马斯克戴上手铐,但我们认为他不太可能是那种现在只会出售股份然后离开的人。”

    与此同时,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马斯克不再寻求加入董事会将在他和推特之间掀起一场‘权力游戏’之争,马斯克很有可能对推特采取更大敌意的行动,进一步积累他持有的推特股份。

    艾夫斯解释说:“推特显然面临着一种不太友好的局面。马斯克不再只是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说不,或者就某些董事会决策发表意见,我认为现在真的到了关键时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开始观察他是否会变得更具敌意、更积极,这是华尔街关注的问题。”

    在马斯克披露持有超过9%推特股份的消息公开后,后者的股票经历了自首次公开募股(IPO)以来最好的一天。在该公司宣布马斯克将加入董事会的第二天,该股又上涨了2%。然而到了美国当地时间周一,推特股价开始出现波动,而且这种不可预测性可能会继续下去。

    马斯克拒绝加入推特董事会的消息传出后,KeyBanc分析师表示:“尽管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的优先事项是什么,但我们预计他的推文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可能会导致股价波动。”

    不过,硅谷风投公司Loup Ventures的执行合伙人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认为“大戏已经结束了”。他称自己的预测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如果马斯克打算立即收购推特股票,那将是更明智的决定。他还表示,他认为接管推特根本不是马斯克想要花那么多时间要做的事情。

    蒙斯特补充说:“要知道,言论自由对马斯克来说更重要,我认为他想要推动的恰似这一点。他认为这是个能与交通电气化和太空旅行相提并论的庞大机遇。但归根结底,我认为推特只是他要接管的诸多事情中的一件。”

    加入董事会或限制马斯克发文能力

    马斯克是推特上的多产用户,拥有超过8100万名粉丝。推特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在2016年表示,马斯克是他最喜欢的推特用户之一。

    但马斯克发布的推文也带来很多风险。2018年,他同意就“特斯拉私有化”的有关推文与SEC达成20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和解协议规定,特斯拉需要有专人监督马斯克发推文。

    阿格拉沃尔表示,董事会对任命马斯克为董事会成员的“风险很清楚”。他补充说:“让马斯克成为这家公司的受托人,他将和所有董事会成员一样,必须以公司和所有股东的最大利益行事,这是前进的最佳途径。”

    作为推特外部的最大股东,马斯克可能会有更多的自由公开向推特施压,要求其做出改变。在宣布董事会席位的前几周,马斯克就各种提议的功能,比如“编辑按钮”,对他的粉丝进行了民意调查。

    马斯克已经是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在另外三家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而推特与他一贯雄心勃勃的工程项目风格不符。从财务上来说,投资推特也不是特别安全的赌注。马斯克在整个事件中发表的公开声明显得非常混乱,以至于很难猜测他的计划是什么,或者他是否有计划。

    即使不加入推特董事会,但拥有该公司9%的股份,马斯克仍将对推特未来发挥巨大影响力。他不在董事会的事实意味着,他可能会在公开场合行使这一权力,无论是通过更多的财务举措,还是通过对公司进行的更激烈批评。正如马斯克与SEC之间的纠纷所表明的那样,他并不吝于发表会导致公司股价剧烈波动的公开声明。 (小小)



    ]]>
    缓解市民充电焦虑,北京将研制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意见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今天上午,本市举行《北京“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市城管委、市规自委、市住建委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其中,针对市民反映突出的“小区充电桩安装难”问题,本市将研究制定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支持鼓励将充电设施电气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有效缓解市民充电焦虑。

      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水电气热管线改造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柴文忠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将以街区为单元开展城市更新,推动街区系统更新。从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方面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进1亿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水电气热管线改造。按照“十无五好”标准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宜居街巷。开展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品质。

      垃圾分类方面,“十四五”时期,本市将加强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健全源头交投网络,加快推进分拣中心建设。完成一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1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推动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装尽装”

      柴文忠介绍,“十四五”时期,本市将针对近年来“接诉即办”市民反映突出的“小区充电桩安装难”“路灯不亮”“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等问题,逐一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本市将研究制定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支持鼓励将充电设施电气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装尽装”。到“十四五”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达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核心区小于0.9公里,有效缓解市民充电焦虑。

      为满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需求,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力争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全覆盖。

      此外,开展路灯问题专项治理,完成316条道路路灯补建,实现“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动态清零,让路灯照亮市民回家路。

      城乡家庭用户购气距离不超过公里

      到“十四五”末期,本市城镇地区供热面积将达到10.5亿平方米。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供热保障更加绿色低碳。

      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年左右。建成西六环中段天然气工程,实现六环路高压A管线成环。对具备接入管道天然气条件的老旧居民楼房完成天然气接通,推进非居民液化石油气替代,优化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布局,城乡家庭用户购气距离不超过5公里,燃气供应更加安全高效。

      对“供暖不热”投诉集中的小区开展专项治理。逐步推广智能化供热,完成1.2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完善唐山LNG应急储备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建成投运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全市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

      持续增强城市生命线韧性,全面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隐患治理,今年底前完成全市燃气安全排查和整治任务,2024年底前完成全市地下管线存量重大隐患治理。多举措预防道路塌陷,保障路面井盖安全,减少“马路拉链”现象发生。年均地下管线百公里事故数控制在0.7起以内。

      利用拆违腾退空间补建养老托育等设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荣华介绍,市规自委已编制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

      根据《专项规划》,到2035年,本市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9%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99%以上。

      此外,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各类地下市政管线安全对于提升城市韧性尤为重要。为此,市规自委会同各部门、各区政府共同完成了全市主要地下空间市政管线的普查工作。“十四五”期间,还将完成全市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普查汇交,补齐数据短板,实现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全覆盖,建立动态更新互联共享协调机制。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冯可梁介绍,“十四五”期间,市住建委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分类推进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结合改造项目特点,分危旧楼改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节能综合改造、单项改造及环境整治提升等四类推进改造实施。积极完善小微空间和公共空间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利用拆违腾退出的空地和低效空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补建养老、托育、社区食堂、卫生防疫、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完善体育器材,打造宜老宜少体育空间。

      统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市政专业管线改造,力争“最多改一次”。落实建筑低碳绿色发展,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22年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7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


    ]]>
    东南亚互联网巨头GoTo IPO 市值280亿美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1日午间消息,印尼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GoTo今日上市,市值超千亿人民币。

    GoTo由Tokopedia和Gojek于2021年合并而成,是东南亚首个集合电子商务、移动按需服务和金融服务三大应用于一体的科技平台。截至去年9月,平台用户超过5500万,GTV超288亿美金。

    据报道,对东南亚巨头GoTo来说,此时IPO似乎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它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Grab和Sea都已经蒸发了三分之二的市值。但由于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数字经济体,因此GoTo还是希望通过集中精力发展本土市场来吸引新的投资者。

    从融资规模来看,GoTo是自2021年以来,印尼市场第三大IPO。以发行价计算,GoTo市值高达280亿美元。GoTo在今日开盘后,一度股价上涨了23%,市值超300亿美元;在如此低迷的市场行情下,GoTo将成为2022年全球最大的IPO之一。

    目前,GoTo主要业务范围涵盖出行服务、快递及短途配送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2020 年,GoTo平台交易总额超220亿美元,占据印尼全国消费支出总额的近三分之二。(新浪科技 刘娜)


    ]]>
    云计算安全合规进阶:亚马逊云科技深化两大体系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2021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迎来了最强劲的增长。

    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analys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达到274亿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达到77亿美元。Canalys 预计,到2026年国内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

    一方面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安全合规也成企业上云之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不断深化国内市场的安全合规体系,为中国云计算行业带来更为成熟的立体方案。

    不久之前,亚马逊云科技在北京召开云上安全合规媒体沟通会,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详细阐述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体系的最新动态。

    云端安全更具优势

    顾凡首先提到亚马逊云科技团队经常面对企业对于上云的“灵魂三问”:“我从自己的数据中心,把我的应用迁移到云上,上云安全吗?” “亚马逊云科技本身是不是安全合规的?” “我现在想上云,我也愿意上云,我把应用放到云上之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助我在云中安全合规?”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中心,企业上云后不需要考虑到安全设备管理、合同签订、成本等琐碎的底层基础设施安全问题。云计算在安全性上更进一步:更加自动化、更好的可见性、灵活的成本控制、高效地做合规。

    顾凡介绍,正是看到云端安全的优越性,全球有数百万的用户已经选择并且信赖亚马逊云科技,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其中包括金融、电信等很多强监管的行业,都已经把业务上云,例如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会分阶段把全部业务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会把PB级别的数据仓库迁移上云。

    由内至外两大体系赋能上云企业安全合规

    从众多企业的顾虑着眼,亚马逊云科技由内至外打造更安全可靠的安全合规体系。

    首先如何保证亚马逊云科技本身的安全合规?

    从亚马逊云科技创立开始,安迪·贾西就确立亚马逊云科技Job Zero 安全文化。因为安全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从第一天开始,安迪·贾西及其团队就将安全作为亚马逊云科技最高优先级的工作。“Job Zero 安全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当中。每一位员工都负有安全责任,CEO每周召开安全会议,每个级别的员工都有安全目标,定期举行安全合规的培训及考试。每个服务在设计阶段都要考虑安全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高度重视安全自动化,通过自动化实现安全标准化和一致性。在安全运营方面,组成了一级响应团队和二级响应团队,提供全天候响应的能力。

    通过业界首创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和客户共同推动安全及合规建设。亚马逊云科技负责底层云基础设施和所提供云服务的安全,从四个方面保证自身的安全合规,即:安全的基础设施;安全的云服务;坚持客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理念;亚马逊云科技获得了众多安全标准和合规性认证,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认证。

    其次,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助客户安全合规?

    顾凡介绍,在云服务安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有三个理念:利用云上的事件驱动型架构去构建自动化防护栏,而非设立关卡;云中安全是主动设计出来的,而不仅是被动响应;云中安全必须是一个洋葱型的多层防护,而不是一个鸡蛋。

    亚马逊云科技所提供的多层防护体系包括: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保护与隐私、风险管控及合规。

    机密计算护航数据保护和隐私

    数据保护及隐私越来越成为全球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安全合规的重点之一。从美国国土安全法夯实数据安全法案、到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再到国内2021年6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从技术层面,亚马逊云科技有一整套数据保护及隐私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服务,对数据的保护涵盖了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

    Amazon KMS密钥管理服务实现存储过程中的加密,它与亚马逊云科技140个服务集成,可以对存储在这些服务中的数据加密。高集成度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出错的概率。针对数据保密性要求更高的客户,Amazon CloudHSM提供了安全、简单的云上专属加密机。

    Amazon Nitro Enclaves提供了一个云端的机密计算环境,通过它,客户可以创建一个隔离的环境来处理敏感数据,而无需向他们自己的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和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权限,从而减少敏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攻击面。

    正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出色的可见性和控制力、深度集成实现自动化、以最高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构建、客户可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面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控制、丰富的安全、合规合作伙伴等五个方面优势,亚马逊云科技云上安全合规已成为行业佼佼者,也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


    ]]>
    实探小米汽车北京工厂:近72万平方米地块起拍价6.1亿 工地已开始土方平整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记者/寇建东

      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小米产业园向南直线距离不过8公里,一片被各类大型机械翻挖过的土地,和着春风散发出泥土独有的芬芳。若不是一年前雷军做出的那个决定,这里早已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然而,也正是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这片足有100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和附近村民的命运,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雷军和他的小米公司的未来。

      这个决定是在去年3月30日小米新品发布会上由雷军哽咽着宣布的——小米汽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一年前由雷军亲手播下的小米汽车的种子,在这个四月已经萌芽。

      工厂已开工建设、土地挂牌价逾6亿元

      “就那一片(地),老大了,就是(小米汽车)工厂。”北京通州区西南角的辛四路和辛房路十字路口西南角的一座“岗亭”前,顺着一位保安手指的方向,便是小米汽车北京工厂所在地。

      尽管身后的“岗亭”上写有“马驹桥镇智造基地”的字样,但他或许不知道,雷军的小米汽车是五天前才成为那片官方称谓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YZ00-0606-0101地块”土地的“准地主”的。

      3月17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这一地块的招拍挂公告。公告显示,该宗地将以“六通一平”形式供地,用于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土地面积718046.1平方米,租赁和出让总年限50年,交易挂牌起始价为人民币61033.9185万元。公告同时显示,挂牌竞价起始时间为2022年4月6日9:00起,自收到第一份有效竞买报价单当日起,至延后的第11个工作日15:00止为挂牌竞价时间。

      按照北京市规划委官网的信息,4月6日下午3:00有买家给出了第一次出价——与底价持平的61033.9185万元。

      与进入实质出让环节同步的,是这片土地开工的中标结果。在收到第一次竞价的同一天,一份名为“马驹桥智造基地08、09、10、11地块土地一级项目土地整理工程中标结果”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被公示。文件表明,这一工程的中标人为阔杨科技集团;此前的招标公告显示,工期要求为30日历天。

      “我也不知道公司叫啥(名字),反正来了就是干活。”一条地图上标注为房辛店西路的东西向简易公路,把那片空旷的土地一分为二,说这话的工人站在路南侧的地边,不远处的几台挖掘机张扬着臂膀把散发着芬芳的泥土铲起又放下。几经起落后,距离小米汽车工厂的拔地而起似乎又近了一步。

      “就是平地,这活不难,就是工作量大,不过也快(完成)了。”工人不自觉的回头,目力所及之处,平地整理工程约已完成了十之四五。

      被“抛弃”的北汽基地与小米的近40笔投资

      沿着简易公路一直向西,路的尽头是一处已完成框架结构、并被北汽蓝谷多次公告过的北汽新能源高端制造基地项目。

      “这都停了一年多了,最近老有人来问是不是小米汽车的工厂。”看门的一位中年人形单影只,身后裸露的钢筋水泥与比邻而居的刚刚动工的小米汽车工厂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米是在去年11月27日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的。当雷军的笔落在纸上的那一刻,也宣布了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即,亦庄)。按照协议,小米汽车将在这里分两期建设年产能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2024年首车将在这片土地上下线并实现量产。

      不过,比小米汽车落户亦庄,甚至比一年前雷军哽咽着宣布小米进入造车业更早的,是小米在过去一年多内在汽车领域持续的高强度投资。

      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和顺为资本是小米系重要的投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小米系资本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投资约40家。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小米在自动驾驶、车载芯片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力度堪称‘圈内之最’”。

      较新的一笔投资,发生在今年的2月25日。是日,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企业速腾聚创宣布获得新一轮战略融资。虽然并未披露具体金额,但据速腾聚创内部人士称,新一轮融资金额超24亿元,小米亦参与其中。

      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把钱撒向激光雷达领域,在此前的2021年6月和8月,小米分别参与了这一赛道另外两家初创初创公司——禾赛科技和图达通的D轮和B轮融资。而在更早之前,顺为资本还参投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Momenta。

      这样的布局,无疑符合雷军对未来汽车业的判断。“最难的就是电池和自动驾驶。四年后电动汽车针对传统汽车优势会逐渐体现出来,燃油车朝电动化过渡,如今小米切入时机刚好。”小米方面曾经的公开表态,如今已逐次落地;而承载雷军造车之梦的种子,也已在这个春天破土萌芽。(财联社)


    ]]>
    奕谱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1日早间消息,上海奕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产业资本、政府投资平台及上市公司依依股份等共同投资。

    奕谱生物已布局国内国际专利30余项,该论融资将被用于陆续取得授权,建立牢固的专利护城河。

    据了解,奕谱生物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20余家医院开展合作,在女性生殖道肿瘤、尿路上皮癌(包含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肺癌、甲状腺癌、血液肿瘤等癌种进行产品布局,累计完成三万多例临床样本的双盲验证。(新浪科技 刘娜)


    ]]>
    思摩尔Q1业绩腰斩,股价已大跌56%,面临二供威胁?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文/彭孝秋

      近日,思摩尔(06969.HK)公布了2022年Q1业绩,其收入同比下滑55.3%至5.27亿元,经调整利润也同步下降54.9%至5.53亿元。

      思摩尔对业绩下滑给出的理由是,受到深圳部分地区采取更严格疫情管控影响,部分工厂阶段性无法正常运转,所以生产和出货受阻后导致收入下滑。

      但市场并不买单,公告当日跌了近6%,第二日再度跌了7%。也就是说,两个交易日跌了12%。随着思摩尔2次近1亿元的大手笔回购,股价才开始企稳。无疑,投资者都在用脚投票。毕竟在不久前,思摩尔创下了上市以来的14.22港元新低。

      2021年,思摩尔完成137.5亿元收入,调整后净利润54亿元。具体看,换弹收入贡献76%,即105亿;其次是大麻雾化器15亿,占比11%;最后是开放式11.6亿,占比8.5%;其它贡献6亿,占比4.4%;

      在封闭式换弹中,英美烟草贡献47亿、悦刻贡献44亿(国内37亿,国外7亿)、其它品牌合计9亿、Njoy 3亿、日烟2亿。

      估值逻辑或已不再?

      单从股价来看,思摩尔今年以来已跌了56%。这里面有大盘影响,但更多还是行业影响。我们分两端来看,生产端,思摩尔一直是全球老大。目前的市场份额在22.8%左右,上一年才18.9%,基本生产了全球1/4的产量。所以短期的疫情影响,不太影响长期供应,这个赢在中国最完善的供应链。

      而在需求端,变化就比较大。虽说思摩尔的大部分市场在海外,但国内市场也并不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监管的逐渐落地和细则的推出,去库存成为最核心的议题。所以思摩尔在去年下半年实现的国内收入受到明显影响,看上去同比增长有11%,但环比下滑达到35%。多家券商也推测,出货量的下降至少会延续到今年Q1。

      这也直接影响了其毛利率,思摩尔2021年全年毛利率为53.6%,同比微增不到1个点。这个成绩比较不容易,因为去年整体原材料涨价明显,所以成本是上升的,按思摩尔的说法,能保持住毛利率主要靠两招,一个是推进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力成本;另一个是在规模化优势下让利给客户,让利部分来源于成本缩减部分。这样的好处在于,导致其国外最大客户英美烟草采购成本下滑,彼此粘性更强。

      但细化到上下半年来看,下半年毛利率少了近3个点。原因在于内销收入的减少,内销基本又以烟弹为主,销量减少后毛利率自然就变少。

      作为国内最大客户悦刻,因为不确定性太大,所以思摩尔还没到要谈价格地步。或许英美烟草的做法也会被应用到悦刻身上,但一切的一切还是先拿到牌照。成为正规军,否则都是纸上买卖。

      思摩尔在2020年7月上市后,半年内曾摸到了5000亿港元市值。当时市场之所以给这么高估值,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大牛市影响,随着全球大放水,推动了各地资产价格暴涨。所以当时去港股IPO的企业也很多,最直接体现就是出现了一波无比膨胀的打新潮;

      其二是作为电子烟行业卖水公司,旱涝保收。所以在自身业绩很不错的情况下给出了高溢价,以数据为例。2016-2021年全球电子雾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思摩尔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是81%,超过行业三倍增速。

      其三是国内电子烟估值逻辑,特别是以悦刻为代表的品牌商,利用新渠道红利和资本优势,在几年内把电子烟普及度提高不少。一方面是年轻人开始加速涌入电子烟浪潮,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诞生。在2021年,思摩尔内外销占比变化非常迅猛,就是新政的影响。上半年国内外比是41:59,差距不大,到了下半年变为27:73%。有意识减少了国内,大幅提高了国外。

      如今,思摩尔市值在1000亿港元上下徘徊,核心原因就是丢失了第一和第二个估值逻辑。

      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在于市场对于二供的担忧。尤其比亚迪宣布进军电子烟领域后,毕竟比亚迪对于未来规划是希望能够做到行业 30%以上的份额,且与蓝沛、暴雪 ICE、唯臻、Airnow 空气实验和 Maxfel 极感等五个电子烟品牌达成了深度合作。

      2014年,思摩尔估值才8.7亿元,卫哲出资1409万美金

      前面提到了思摩尔为什么从5000亿市值跌到1000亿附近,接下来看看思摩尔是如何从几亿元涨上去的,也就是思摩尔的估值成长路径。

      虽然思摩尔成立于2009年,前身叫麦克韦尔,但第一次接受资本是在2014年2月了。投资方来自于其早期电池供应商惠州亿纬锂能,算是一次典型的上游产业融资。当时思摩尔估值8.7亿元,亿纬锂能耗资4.39亿元拿下50.1%股权。

      不过,这笔钱分了五期支付(2014年分两次付1.39亿元,剩下三年各付1亿元),直到2017年才结清。事实上,亿纬锂能最后还是少付了1000万元。这里可以看得出,亿纬锂能对思摩尔是有业绩对赌考核的,完不成投资款可能就拿不到。

      至今,亿纬锂能持有31.64%股权,仍为第二大股东,价值267亿元(超30倍回报)。亿纬锂能的董事长刘金成,也拥有思摩尔的董事席位。

      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以后,思摩尔进行了两次定增。一次是以11.8元发行300万股,募资3540万元。由5名机构(明道致远2号基金和中山、天风、中银、招商证券)、20名内部人员认筹。值得注意的是,这会估值只有7亿元了。

      另一次还是以11.8元发行了30万股,筹资354亿元。由兴业、国金证券出资。

      因为新三板流动性比较差和想冲港美股,思摩尔于2019年6月摘牌,摘牌前市值85亿元。

      搭好VIE结构后,思摩尔迎来外资SBI Limited的投资,SBI Limited曾是软银旗下公司,后独立出来,其在中国实体为思佰益(中国)。这笔投资耗资814万美金,拿下5%股权,对应估值1.6亿美金。不过,不知什么原因,一个月后,这笔投资被收回。

      但同时,思摩尔拿到一笔约3600万美金的投资(锁定期半年),对应估值32亿美金。投资方为CCG China、Dora Medical(弘晖基金)、EVOLUT CAPITAL、Hero Might及 Islandwide,分別出资649.99万美金、1100万美金、399.99万美金、499.99万美金、1499.99万美金。

      随后,思摩尔发行了一笔5000万美金的票据融资,参考25亿美金估值。Nall Technology、On Ride及Osborne(卫哲),分别出资2800万美金、949.99万美金、1409.99万美金。

      36氪发现,两笔8000多万美金的融资绝大部分都是FA介绍。

      IPO时,思摩尔上限定价12.4港元,对应市值712亿港元,募资也超过71亿港元。上市首日,股价直接翻倍。足见当时市场的疯狂,也能真正体会到时机把握的重要性。避开了资本市场的遇冷,也避开了政策的监管,还享受到了市场的红利。

      将进军医疗和美容领域

      在思摩尔创始人陈志平心里,一直有个任正非和马斯克对标。所以思摩尔想做的也不只是一个ODM或者OEM公司,更想做一个高科技公司。

      高科技靠的是什么,一定是研发。所以管理团队希望资本市场不仅按照代工给估值,还应该按照各个业务板块给估值。这个逻辑下,思摩尔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赛道领域,除了电子烟之外。思摩尔也想进军医疗和美容领域,这两个领域相关性强,且都是高毛利领域。

      医疗赛道上,思摩尔计划未来一年内推出医疗产品,路径是先医疗器械再到药物,对应的市场也先欧美再国内。管理层给出的逻辑是,欧美认证虽然困难但是规则明确,只要合规就有明确时间表。

      但事实上,思摩尔选择医疗器械是合理的,原因在于器械的稳定性最高。对于一家大公司而言,重力量进军新业务首先考虑的一定是确定性,其次才是创新性。而对于药物,不管仿制药还是创新药,竞争和不确定性都最高。(注:思摩尔雾化医疗设备公司与美国药企 AIM 合作的安全雾化吸入装置已进入临床阶段。)

      在医美赛道,思摩尔去年已完成了产品化,还在走认证环节。目前主打呼吸系统相关雾化设备和美容雾化器。雾化美容仪目标是超越面膜护肤,据华创证券研报显示,思摩尔雾化美容仪10多秒效果超过面膜20分钟吸收效果。

      以2021年的爱美客(300896.SZ)为例,其全年收入14.48亿元,增长翻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4亿元,也翻倍增长。对应净利率66%,而2016年才38%,逐年提高。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思摩尔计划在今年投入16.8亿元研发费用,超过过去6年之和。对于这笔资金利用,很多投资人也提出了如何衡量产出比的问题。

      思摩尔方透露道,取决于每个不同的阶段。如果是开发阶段,和第二年甚至当年销售挂钩;基础研究回报周期在5-7年,技术产品有固定KPI。此外,思摩尔也决定在保安建办公楼,5年花出去15亿元。

      究其真正原因,还是在于思摩尔从研发投入上尝到了足够多的甜头。从发展路径可见端倪,2014年,思摩尔开始启动陶瓷发热体技术研究;一年后研发第一代陶瓷雾化芯,两年后首批陶瓷加热技术引进市场。特别在这一年,思摩尔推出第二代雾化技术 FEELM,独创多孔黑陶 + 金属覆膜雾化芯。

      这套技术的颠覆性在于陶瓷比棉芯更具耐高温特性,很好解决了糊芯问题;多空的另一好处在于导油速度变快,不会因为时间长而干烧;最重要的还是口感保持了稳定性和细腻。

      随着其2018 年的量产交付后,思摩尔才真正开始出现量价齐升,进一步促使其成为雾化电子烟行业的绝对龙头。

      从国泰君安给出的数据来看,最早从2016年开始,思摩尔此后三年的陶瓷芯销量增长了四倍至近8亿个(其中2018年的黑陶覆膜雾化芯出货量达亿级规模),收入占比超过30%;价格方面,均价也翻倍增长至8.3元,直接导致毛利率从从20.5%提高至50%以上。

      最后才有思摩尔的全球市占率能达22.8%,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之和,公司电子雾化设备营收由 2017 年 6.92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 44.77 亿元。其中拥有 50.5%较高毛利率的含陶瓷加热技术产品于 2019 年贡献了 47.23%的营收。(来源:36氪)


    ]]>
    申基生物宣布完成A+轮超3亿元融资,清池、洲嶺联合领投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11日早间消息,申基生物宣布完成A+轮超3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清池资本和洲嶺资本联合领投,现有股东夏尔巴投资和联想之星持续追加投资。

    此前A1轮由瑞华控股、夏尔巴投资、联想之星联合投资。两轮融得资金累计超3亿元,生命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据了解,申基生物成立于2018年,公司核心成员源自南京大学博士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基因核酸药物以及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等技术平台的研发,现已具有单克隆抗体制备、mRNA体外转录合成、寡聚核苷酸合成等平台技术。(新浪科技 刘娜)


    ]]>
    印度IPO市场重启:资本市场仍在波动,回暖过程困难重重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4月1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印度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停滞了大约两个月,最近又开始重启,有三家公司完成上市,不过印度的投资银行家和风险投资行业并没有立刻感到兴奋。

      今年市场不佳

      二月初,印度服装厂商“Verdant Fashion”上市,被估值为3150亿卢比(约合4.15亿美元),这一交易结束了印度IPO市场的暂停。随后又有两家公司上市,但是三家公司的融资总额仅为39亿卢比。去年,人们对于印度IPO市场颇为激动,不过目前的看法则是谨慎。

      印度“HDFC证券公司”研究部门负责人贾桑尼(Deepak Jasani)表示,接下来还会看到更多的小规模上市案,如果要鼓舞印度的机构和散户投资人,则必须有一些大型的IPO交易,上市后股价能够超出发行价,而且股价至少能够维持一个星期。这样,印度资本市场才会回暖。

      不过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尤其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印度IPO市场要回暖,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原油价格上涨在许多行业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另外通货膨胀的担忧,导致美联储上调利率。从去年十月以来,美联储上调利率的预期也使得海外投资机构在印度资本市场“净卖出”股票。不过从四月开始,海外机构的股票买入量超过了卖出量。

      印度资本市场仍在波动中,三月的第一周,印度主要的股票指数创造了本年度新低,之后又开始反弹。这样的大市对于希望上市的公司来说不是好消息。

      上述分析师贾桑尼表示,在目前的印度资本市场下,投资银行并不确信是否能够让上市公司获得期待的估值。他表示,在美联储五月份的下次会议之前,印度投资人对于股市不会进行大规模投资。

      去年股市很火爆

      印度IPO最近的停滞,和去年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印度一共有63家公司在本土股市上市,一共融资1.18万亿卢比。要知道,从2016年到2020年的5年时间里,一共才有117家公司上市,一共融资1.63万亿卢比。

      去年,印度标杆股指的表现,在亚洲也是名列前茅。其主要股指上涨了10%,作为对比,日本的日经225指数上涨了2.3%,上海综合指数上涨了1.3%,新加坡标杆股指上涨4.34%,中国香港的恒生指数则是下跌了16%。

      今年,大量的印度公司暂停了上市计划,准备等到资本市场稳定。根据市场研究机构“Prime数据库”的统计,眼下有至少55家公司已经获得了印度监管机构的批准,可以上市,但是他们依然没有上市,这些公司计划的融资总额高达1.4万亿卢比。

      新股破发很严重

      这些等待上市的公司包括了物流新创企业Delhivery、在线药房Pharmeasy、旅行公司Ixigo、穿戴产品厂商boAt,制药企业Emcure,非银行金融机构“Five Star Business Finance”,以及“Penna Cements”。

      一家暂停上市计划公司的创始人对新闻界表示,在目前的股市波动下,投资人不清楚什么是合理的股价水平。

      这位创始人表示,印度投资人不希望买入IPO新股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被套住。目前的大市下,这种情况市很有可能发生的。

      去年,印度移动支付巨头Paytm上市,成为印度去年最大规模的IPO交易。不过迄今为止,该公司距离2150卢比的发行价跌去了七成。该公司首席财务官杜拉(Madhur Deora)表示,发行价可能定高了。除了Paytm之外,Zomato、Policybazaar和Nykaa等新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已经破发。

      一家已经提交上市申请书公司的创始人对新闻界表示,印度投资人正在调整持仓,不要忘了,最近股市大跌中,许多知名公司的股价变得很便宜。这位创始人表示,预计印度股市会在六月份回暖,尤其是“印度寿险公司”(LIC)上市后。

      印度寿险公司是一家国营企业,该公司IPO将成为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上市案(超过Paytm)。印度政府希望通过该公司上市和卖股,回笼6500亿卢比的资金,从而帮助增加政府开支、刺激印度经济增长。按照计划,印度经济本财年(明年三月底结束)的增长目标是8%到8.5%。

      印度寿险公司的上市案,对于印度政府的瘦身计划也极为重要。在2022财年,印度政府准备计划通过国企私有化,回笼1.75万亿卢比,不过在二月份,这一目标削减到了7800亿卢比。

      迄今为止,印度政府尚未宣布印度寿险公司的上市时间,不过媒体报道称,该公司可能在五月上市。

      印度Arihant资本公司的负责人贾因(Abhishek Jain)表示,印度寿险公司的上市,将从股市上吸走大量的流动性(即资金)。

      印度IPO市场的停滞,也影响了风险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退出计划,他们原本希望通过上市锁定自己的丰厚投资利润。

      根据“Prime数据库”统计,自从2016年以来到现在,印度IPO市场一共融资2.9万亿卢比,其中的71%属于现有股东和投资银行卖出所持股份。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印度投资银行家表示,对于在本次IPO周期中希望退出的投资人来说,目前的大市有点令人失望,所有人不清楚是否能够实现2021年的牛市。这位投资银行家表示,一些现有股东可能选择私下转让股份。

      监管要求更高

      对于准备上市的公司来说,难以预测的大盘并不是唯一的挑战。印度监管机构现在担心IPO给资本市场带来波动,对于拟上市公司提出了更严格的审核要求。

      据悉,对于拟上市的未盈利公司,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他们提供支撑公司估值的各种依据。之前,该机构还规定,持有20%以上股份的股东,在IPO中不得卖出超过一半的持股,持有20%以下股份的股东,不得卖出十分之一的持股。

      目前,印度证交会还在审核大约4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这当中包括酒店集团OYO,以及电子商务巨头Snapdeal。

      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印度的企业并没有放弃上市梦想。三月份,印度金融服务企业“Navi科技公司”、Kfin科技公司、EbixCash和Aadhar住房金融公司,以及珠宝企业Jyalukkas提交了上市申请。另外,餐饮外卖新创公司Siggy,婴幼品零售商Firstcry也在准备上市计划。

      上述匿名的投资银行家表示,印度股市不会永远低迷,这一次的低迷也会迟早结束。


    ]]>
    Web3.0时代:你在网上创造的一切,全部归你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来源:科技日报

      Web3.0最特别的就是,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

      ——李克秋 天津大学智算学部教授

      ◎本报记者 陈 曦

      近日,随着元宇宙的兴起,Web3.0又再次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指出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Web3.0尊重用户“个体价值”

      Web3.0是针对Web1.0和Web2.0而言的,代表了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Web1.0其实就是第一代互联网,这时的互联网主要为网络媒体,用户访问网站,浏览数字内容,不过只能读不能写,也没有办法参与内容创造。

      “人需要交互,需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而Web1.0则是静态的,因此Web2.0诞生了,即交互式互联网,其主要应用就是社交网络和电商。”天津大学智算学部教授李克秋介绍,这时网络平台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绝大多数的数据内容是由用户创造的,比如淘宝、微信等。

      Web2.0允许人们自由地创造各种内容。但是,人们在创造这些内容以及对这些内容进行操作时,必须依赖某个平台或媒介,平台虽然只提供了一个渠道,但是所有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都归平台所有,而这些内容的实际创造者却无法享受相关权益。

      “此时就有人会想,我的交易、聊天数据的所有权应该只属于我,为什么平台也能拥有。”李克秋说,2014年,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以及波尔卡圆点的创建者加文·伍德,第一次公开提出了Web3.0的概念。“Web3.0最特别的就是,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李克秋说。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内容不仅是简单的数据,而是所属用户的数字资产,就应得到资产级别的保障。这就是Web3.0,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新互联网世界。

      李克秋认为,Web3.0必将替代Web2.0。互联网本就是以用户为中心,随着技术以及互联网环境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也势必会打破互联网巨头企业“绑架”用户的局面。

      新技术助力Web3.0开放、去中心化

      虽然早在2014年,Web3.0的概念就已被提出,但因为缺乏一个足够具体且大众熟知的应用场景,Web3.0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2022年,随着数字货币、非同质化代币、元宇宙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也顺势点燃了科技界和投资界对于Web3.0的热情。当然,Web3.0的火热也离不开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完善对大众生活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同时元宇宙的诞生促进了多种技术的融合,Web3.0或是元宇宙实现其开放、去中心化特性的重要支撑。

      “有人说,‘元宇宙+Web3.0’就是未来。Facebook改名为Meta、腾讯提出全真互联网……这些互联网巨头针对元宇宙的布局也让有关Web3.0的讨论热度随之上升。”李克秋说。

      将数据的所有权归还给用户、允许用户自主控制数据,并且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性是Web3.0的核心理念。因此当谈论Web3.0架构时,通常指的是它代表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

      Web2.0架构由前端、后端、数据库等组件组成。同样的,Web3.0架构也可以类似地分为前端、后端、数据库,区别在于DApps前端架构主要专注于与智能合约(去中心化程序)的通信,后端逻辑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然后部署到共享状态机(也就是区块链网络),不需要集中式数据库或Web服务器,而是可以利用区块链在计算机网络之间分发应用程序。

      除了新的架构,想要实现Web3.0的广泛应用,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在服务用户方面,我们可以将Web3.0比作能够理解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人工智能助手,它需要大量的个人数据和用户习惯作为支撑。”李克秋介绍,Web3.0为了保护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需要依靠数据加密与区块链交互,这势必对浏览器客户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过随着计算、存储技术以及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这一问题应该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数据监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任何信息技术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而去中心化的系统受到攻击时的损失往往更加难以挽回,比特币和以太坊系统都曾遭受过严重攻击,累计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所以,只有当互联网行业越来越成熟、信息技术越来越完善的时候,才有可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当每个用户都可以自己生产内容并控制内容时,传播和接收非法内容、网络谣言等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如果在这一点上进行过度的监管,以此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又与Web3.0的本质有所背离。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考验着相关监管部门与行业龙头企业。

      因此李克秋认为,目前从实际应用方面来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好相关的法规条例,来应对去中心化世界可能面对的种种问题。

      Web3.0面临的不只有技术难题

      虽然从目前的讨论热度来看,大有一种Web3.0大势将至的感觉,但是对于Web3.0具体何时能够真正落地这个问题,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说Web3.0时代已经到来,有人则说还需要5年或者10年。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Web2.0还是Web3.0,都是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去迭代升级的,但是受到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最终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李克秋认为,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企业之间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有效解决这种冲突带来了技术希望。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开始对Web3.0相关技术进行探索和应用,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我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Web3.0时代,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通过总结Web3.0最显著的标志,才能真正定义Web3.0是何时实现的。

      但目前,Web3.0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不只是技术上的难题,还受到很多商业因素的影响。

      现在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规则一定会受到巨大冲击,互联网巨头企业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将被打破,让之前无法掌握这些数据的企业和组织也能够投身到相关的技术创新中去,从而推动整体技术的发展。

      这将让互联网巨头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势逐渐被蚕食,对其自身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会给一些当前规模较小的科技型企业带来很多机遇,促进“专精特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虽然目前的Web3.0距离互联网用户的日常生活还有一段路要走,但Web3.0所能带来的美好未来、给互联网用户带来的安全与便捷,确实值得憧憬。


    ]]>
    德勤管理咨询发布《2022技术趋势(中文版)》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8日,德勤管理咨询在京正式发布报告《2022技术趋势(中文版)》,该报告不仅详解了未来18到24个月或将深远影响企业的重要技术趋势,还展示了全球诸多领先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实践与心得,同时也融入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团队对国内市场的洞察,旨在帮助广大政企用户精准把握科技趋势,构建技术驱动的未来。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企业技术与绩效事业群总裁孟晓凡、德勤管理咨询中国技术战略与转型服务领导合伙人刘俊龙,以及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合伙人韩光辉出席此次报告发布会,向十余家国内知名媒体详细介绍报告精华与德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


    孟晓凡表示:“这是我们连续十三年发布技术趋势报告,因为当今世界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为了帮助企业在纷繁信息中去粗取精,我们全球研究团队基于广泛调研和服务全球客户的实际经验,筛选出未来18到24个月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期望能让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少走弯路、技术投资更具回报。”

    《2022技术趋势(中文版)》报告显示,以下关键技术趋势值得重视:

    • 信息技术自我颠覆:大举推进自动化。IT部门正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后台现代化,从人工响应任务的被动模式变为推行自助服务和工程自动化的主动模式,组织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复杂系统。

    • 网络人工智能:有效防御。当组织疲于应对安全漏洞,网络人工智能或将激发乘数效应,助力网络安全团队提前预判并采取行动。

    • 技术堆栈实体化延伸。随着智能设备的大规模采用以及作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关注范围日益扩大,例如智慧工厂设备、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CIO们现在必须考虑如何连接、管理、维护各种各样核心业务资产并保障它们的安全。

    • 数据共享更加便捷。新技术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使得组织内和组织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也正在简化。随着数据共享趋势的推进,会有更多的组织参与“数据协作”,以应对共同的挑战,同时数据共享下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

    • 云向垂直领域渗透。云和软件供应商如今提供垂直领域针对性解决方案,有助于变革固化流程、助推创新。其部署过程类似于装配作业,从而使组织将资源集中用于提升竞争优势。

    • 区块链:商业化应用启程。区块链和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正从根本上改变各行各业的业务模式,帮助许多企业重构和管理身份、数据、品牌、来源、专业认证、版权等有形资产和其他方式。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团队认为,以上技术趋势在国内不仅应用前景广阔,并有望形成更多“中国特色”创新实践,因此,此次发布的《2022技术趋势(中文版)》中文版不仅涵盖英文版全部内容,还包含了来自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团队的中国洞察:

    行业云:边界、机会、洞察。制造、金融、贸易、医疗等很多行业里的头部企业,突破了原有的内部优化,自我提升的局限性,转向了全局优化、行业赋能的数字化战略,这些企业将协同云厂商、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软件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开发一系列基于云的带有行业特定属性的解决方案,形成面向垂直领域的行业云平台、行业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大数据中心等。

    配合国家战略的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区块链应用在中国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各种区域性和小型的联盟链、协同链等层出不穷,从业者未来重点应是促进不同区块链生态圈的互融互通,并探索如何通过生态融合去创造更大价值。

    除了上述技术趋势,《2022技术趋势(中文版)》报告还指出,量子 、指数级智能和环境体验可能会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主导整个数字化领域 。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首席执行官戴耀华表示:“将新兴技术转变为核心生产力是企业的核心诉求,也是真正挑战所在,德勤管理咨询不仅输出技术领域的前瞻洞察,还将持续深耕行业,期望通过领先的端到端管理咨询服务,帮助广大政企用户真正驾驭趋势、领跑数字时代!”


    ]]>
    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2022年一季度交易统计数据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2022年4月7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2022年一季度交易统计数据。

    市场成交概况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2年一季度总成交量40167.1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812.7万手。总交易天数58天。

    • 铜一季度总成交量985.4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34.2万手

    • 镍一季度总成交量2221.7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25.5万手

    • 黄金一季度总成交量1079.8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20.8万手

    • 螺纹钢一季度总成交量10303.7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260.2万手

    • 不锈钢一季度总成交量1027.7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10.9万手

    • 石油沥青一季度总成交量3765.5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70.0万手

    • 燃料油一季度总成交量3436.4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49.3万手

    • 铜期权一季度总成交量224.8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4.4万手

    • 查询详细交易数据请访问上海期货交易所网站:http://www.shfe.com.cn/en/MarketData/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22年一季度总成交量2411.3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25.8万手。总交易天数58天。

    • 铜一季度总成交量113.8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1.8万手

    • 原油一季度总成交量1338.8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7.1万手

    • 低硫燃料油一季度总成交量590.2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8.4万手

    • 20号胶一季度总成交量278.1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6.7万手

    • 原油期权一季度总成交量90.4万手,一季度日均持仓量1.6万手

    • 查询详细交易数据请访问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网站:http://www.ine.cn/en/statements/

    关于上海期货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是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集中统一监管的期货交易所,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上期所组织经证监会批准的期货交易,目前已上市20个期货品种及6个期权合约。

    关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2013年上期能源注册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营范围包括组织安排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上市交易、结算、交割及其相关活动,制定业务管理规则,实施自律管理,发布市场信息,提供技术、场所和设施服务。


    ]]>
    特斯拉最大股东之一:马斯克加入Twitter董事会“毫无意义”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巴伦资本CEO、特斯拉最大股东之一罗恩·巴伦(Ron Baron)表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入股Twitter成最大股东以及他的董事会席位“并不重要”。

      巴伦表示,对一个身家3000亿的人来说,30亿美元是一笔很小的投资。马斯克拥有的特斯拉价值1万亿美元,而且正在向3万亿或4万亿美元迈进。

      自2014年以来巴伦一直是特斯拉的投资者。巴伦表示,当巴伦资本发现马斯克在支持Twitter,并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时,决定不购入Twitter股票。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在购买股票之前,往往会同时关注一家公司和支持该公司的人。

      虽然马斯克的投资被披露后,Twitter的股价当日飙升了27%,但与苹果和微软等其他美国科技巨头相比,过去几年Twitter的股价表现并不亮眼。

      马斯克在Twitter上对该公司是否遵守言论自由原则进行了民意调查,并对Twitter进行了批评。不到两周后,马斯克购买了Twitter股票。 “Twitter实际上是一个公共城市广场,如果不遵守言论自由原则,就会从根本上破坏民主,”马斯克在Twitter上写道,“应该做些什么?”

      上个月末,马斯克还表示,他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社交媒体平台。

      马斯克现在是Twitter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抢购大型媒体公司大量股份的亿万富翁。

      在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后,受到了密切关注。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得知《华盛顿邮报》记者在调查贝索斯的过去后,在Twitter上猛烈抨击他。亚马逊股价因此下跌,而整体市场反弹至创纪录高点。

      当被问及马斯克的公司现在是否会面临类似的审查时,巴伦表示不在乎。他表示:“当你专注于一些毫无意义、影响甚微的小事时,就会失去对大局的关注。”(新浪科技)


    ]]>
    中金公司:目前电商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证券时报e公司讯,中金公司研报称,2021年线上实物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10.8万亿元,线上购物渗透率达24.5%。2021年四季度宏观疲软叠加疫情反复,各家增速均下滑。展望2022年,疲弱的消费趋势叠加疫情带来供应链冲击,有望协助多数公司在上半年确认业绩低点;而下半年,考虑到电商有望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达成贡献重要力量,以及去年下半年的低基数,业绩有望见底回升。目前电商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公司纷纷加码回购计划,建议关注电商板块。

    ]]>
    腾讯总裁刘炽平2021年薪3.23亿元,同比下降24%,创始人马化腾年薪同比降25%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北京时间4月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根据腾讯年度报告,腾讯总裁刘炽平2021年薪酬总额为3.23亿元人民币,上年为4.277亿元,同比下降24%。

    据悉,2021年,刘炽平的薪酬包括2.918亿元的股权薪酬和2300万元的奖金;而2020年,其股权薪酬为3.863亿元,奖金为3360万元。

    此外,腾讯首席执行官兼联席创始人马化腾的年度薪酬为4410万元,同比下降25%。


    ]]>
    三星公布第一季度初步业绩: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0%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三星电子今天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初步业绩。三星预计,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达到14.10万亿韩元(约合1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50.32%。三星称,第一季度营收预计为77.00万亿韩元(约合632.21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的76.57万亿韩元增长0.56%,较去年第一季度的65.39万亿韩元增长17.76%,好于分析师预计的74.89万亿韩元

    同时,三星预计第一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14.10万亿韩元(约合115.77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的13.87万亿韩元增长1.66%,较去年第一季度的9.38万亿韩元增长50.32%,好于分析师预计的13.4万亿韩元。

    三星将于4月底公布第一季度详细业绩。



    ]]>
    徐雷升任京东集团CEO 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汇报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4月7日早间消息,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出任京东集团CEO,将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汇报;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

    ]]>
    AEON信贷2021财政年度溢利上升13.6%至342,600,000港元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AEON信贷财务(亚洲)有限公司(「AEON信贷」或「集团」;股份代号:00900)今天公布截至2022年2月28日止年度(「2021财政年度」)之全年业绩。

    集团于2021财政年度的收入为1,049,600,000港元(2020财政年度:1,089,900,000港元),溢利按年增长13.6%至342,600,000港元。每股盈利增加至81.81港仙(2020财政年度:72.02港仙)。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2.0港仙,全年股息为每股44.0港仙,派付股息比率为53.8%。

    溢利增长主要由于集团透过改进信用评估技术建立高质量的信贷组合以及加强债务管理能力所致,令减值亏损及减值准备大幅减少55.4%至94,100,000港元。随着信用卡销售增加和在永旺百货推出非AEON卡收单交易,集团于年内的征收费用及佣金整体增加26,400,000港元至103,400,000港元,同样带来溢利增长。

    为克服业务上的不利因素,集团于年内推出不同的促销计划,以捕捉客户不断变化的信用卡消费需要及个人贷款需求。与2020财政年度相比,本年度销售额整体增长21.1%,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余额较2021年2月28日增加5.2%。

    展望未来,集团将继续致力优化其信贷政策,如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信贷服务,从而实现溢利最大化。此外,集团将推出针对年轻一代的新信用卡产品,以扩大集团的客户群。集团亦会将营销和推广活动聚焦于自身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疫情后环境下不断变化的消费者之需求,并扩大品牌的吸引力。

    随着第二轮消费券计划即将于本港推出,集团将更加依重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和方案,以保持竞争力及把握经济活动复苏所带来的商机。集团亦将继续寻找机会开设更多新分行,加强本地消费促进活动并聘请代言人推广产品。

    利率预期于2022/23年上升或导致息差下降,因此,集团将透过引进更多的信用卡收单商户,积极开拓征收费用及佣金等新收入来源,并探索其他业务机会。

    在技术开发方面,信用卡和贷款系统更换项目预计将在2022/23年下半年完成。更换后,集团可透过加强数码营销推广新的产品裨益,为客户提供优越用户体验或新的支付解决方案。此外,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将有助集团提高营销、信贷评估和信贷管理活动的成效。

    中国内地业务方面,集团将继续专注于大湾区的扩张,推出更多贷款产品。另外,新收购的永旺资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将为集团的运营提供无缝支援,同时助力集团建立独有优势以把握新的外在商机。

    AEON信贷财务董事总经理深山友晴先生表示:「尽管疫情持续,集团的业务仍能重回稳定增长轨道,但我们预计来年的营商环境仍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为在逆境下取得增长,我们将继续完善商业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行为及在新常态下的新客户需求。凭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及与合作伙伴的牢固业务关系,加上稳健的流动资金状况和资产负债表,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及向前迈进,抓紧涌现的商机。」

    ]]>
    东莞农商银行:服务实体成绩显著 资产规模近人民币6000亿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 东莞农商银行(股份代号:9889.HK),东莞市首家上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布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度「成绩单」,整体成绩亮眼。




    集团资产接近六千亿元,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东莞农商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人民币5933.6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人民币4139.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人民币2981.15亿元,经营指标持续创出历史新高;2021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9.96亿元,同比增长7.88%。

    效益方面,集团净利润为人民币57.03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5.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1%和15.09%;资产利润率为1.00%,资本利润率为12.87%,盈利能力显著,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质量方面,该集团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84%,资本充足率为16.29%,拨备覆盖率375.34%,资产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

    业务品牌特色突出,服务实体显著提升
    作为「三农」金融主力军和地方金融主力军,东莞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支实的市场定位。根据披露显示,东莞农商银行在东莞银行业率先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围绕「产业兴村、美丽乡村、普惠村民」三大工作主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该行创新推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133」工程,推行「三大人员」派驻制度,并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创新推出了以「一村一卡」为特色的系列「乡村振兴信用卡」,配合「整村授信」活动,实现让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直达村企村民,成为了2021年东莞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该行围绕「现代三农」客群、先进制造业「三链」客群和中小微企业「三创」客群等「三个三」客群,推出定制化服务。截至2021年末,该行「现代三农」客户贷款余额达人民币563.12亿元,支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贷款余额达人民币393.79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创」贷款余额达人民币24.98亿元。同时,东莞农商银行持续提升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末,集团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全口径)达人民币1,320.33亿元。

    在围绕便民利民方面,东莞农商银行大力深化零售服务转型。2021年,该行零售客群资产管理规模(AUM)达人民币2429.93亿元,以科技赋能推动零售业务和财富业务创新发展。

    数字化转型多点推进,科技赋能亮点纷呈
    东莞农商银行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嵌入到客户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之中,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2021年,东莞农商银行专门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不断深化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持续加大金融科技资源投入,年内集团科技投入共约人民币5.14亿元,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东莞农商银行还持续构建开放性业务生态,通过纵深推进场景化建设,努力打造完备的在线金融服务生态圈,多维度满足核心客户「金融+非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21年末,该行个人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超336万户,平均月度活跃用户(MAU)达70万户。同时,为推进网点智能化转型和运营模式升级,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东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云银行」,在200余个营业机构投放近320台智能设备,助推银行网点向场景化、数字化转变,切实提升客户获得服务的便捷性。


    ]]>
    零跑汽车三年累亏超48亿 冲击港股IPO能否“领跑”成功? Sat, 26 Apr 2025 02:32:45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