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财经 http://www.199caijing.com 199caijing,数据驱动财经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我们的理念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数据驱动财经

]]>
我们的简介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新经济浪潮的见证者

]]>
最新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10.67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较2021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3636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网民用网环境持续改善,用网体验不断提升,信息无障碍服务日趋完善,推动互联网从接入普及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是“双千兆”建设持续推进,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用网环境。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构成新型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截至12月,我国建成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523万个,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国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网络保持5G建设全球领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60%以上。

  二是物联网创造更多元的接入设备和应用场景,提升用户网络使用体验。截至12月,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蜂窝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4.96亿、3.75亿、2.5亿和1.92亿户。海量的新设备接入网络,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终端设备和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网民使用体验。

  三是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成效显著,持续促进数字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体系》,并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专项行动,十余项适老化标准规范相继出台。截至12月,有关部门指导企业为老年用户推出远程办理、故障排除等电信服务,组织648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四是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

]]>
复星旅文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 营业额同比增长85%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 2022年集团旅游运营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5%。经调整EBITDA大幅转正,从2021年的人民币2.1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人民币23.45亿元。归属于股东之亏损较2021的亏损27.19亿元大幅收窄至2022年亏损为5.45亿元

  • 2022年,Club Med录得营业额达人民币120.11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10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

  • 三亚亚特兰蒂斯虽受中国疫情影响全年营业额有所下降,但于得益于期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于中国大陆疫情受控的2022年前两个月及7月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 2022年,新项目稳步推进。丽江复游城营业额同比增长逾九倍。太仓复游城工程进展顺利推进,计划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业

  • 全球范围旅行限制进一步放宽后集团海内外业务全面迎来强势反弹。2023年首两月,Club Med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增加55%;三亚亚特兰蒂斯及丽江复游城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10%及增加149%

  • 聚焦休闲度假旅游的全球领先综合性旅游集团之一 ——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复星旅文"或"集团",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1992)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年内")全年业绩。年内,虽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于全球蔓延,但随着主要客源国旅行限制的放松,集团于欧非中东和美洲地区业务复苏态势显着,录得强劲增长。

    年内,度假村及旅游目的地运营以及旅游休闲服务及解决方案(统称为"旅游运营")的营业额 (按一致汇率计)录得人民币145.03亿元(2021年:人民币78.53亿元),同比增长85%;集团收入增长至人民币137.78亿元(2021年:人民币92.61亿元),同比增长49%;经调整EBITDA为人民币23.45亿元(2021年:人民币2.13亿元)。

    Club Med营业额同比倍增,高星级度假村容纳能力占比持续提升

    2022年,Club Med录得营业额达人民币120.11亿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108%,恢复至2019年的99%。容纳能力与2021年相比增长62%,恢复至2019年的92%。其中,欧非中东、美洲及亚太地区度假村的容纳能力分别较2021年增长97%、44%及43%,并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6%、104%及90%。2022年,全球平均床位入住率约为61%,与2021年相比增长6个百分点;而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为人民币1,468元,按一致汇率计,与2021年及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约15%及20%。

    与2021年的经调整EBITDA负人民币1.36亿元相比,2022年Club Med的经调整EBITDA增至人民币21.88亿元,且恢复至2019年的96%。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Miches度假村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Miches度假村

    2022年,美洲地区业务复苏强劲,营业额较2021年增长89%,较2019年增长33%。于北美,除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市场需求复苏外,分别于2021年及2019年新开的魁北克Charlevoix及多明尼加共和国Miches度假村亦致容纳能力提升并带动增长,2022年度假村的平均床位入住率分别为53%及70%。于2022年期间,巴西成为业务量排名第五的销售市场,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74%,与2019年相比更增加了48%。

    集团专注升级策略以发展度假村业务,于2022年集团新开了位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度假村、西班牙的Marbella度假村、中国华东的千岛湖度假村、位于北京的延庆度假村(二期)丽璟楼、位于法国的New Tignes及Val d'Isere 尊享系列度假村及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喜乐乐云栖Kiroro Peak度假村(一期)。2022年,集团四星级、五星级及以上星级度假村的容纳能力占集团度假村总容纳能力的95%,较2019年增加10个百分点。

    2023年前两个月,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增加55%,及较2019年增加26%,而所有地区的营业额较2019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全球度假村的平均床位入住率达72%,全球容纳能力较2022年同期增加21%,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100%。

    凭藉良好的预订量,已可预见Club Med于2023年全年需求将继续增长。截至2023年3月11日,2023年上半年的累计预订量,按一致汇率计,以住宿、旅游及服务之营业额表示,较2022年3月11日录得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增加36%,较2019年3月11日录得2019年上半年(疫情前)的营业额增加约25%。2023年下半年Club Med的累计预订量(以住宿、旅游及服务之营业额表示)按一致汇率计,较2022年3月11日录得2022年下半年的累计预订量增加约23%,较2019年3月11日录得2019年下半年(疫情前)的累计预订量增加约20%。

    于2023年年初至2025年年底,集团计划新开度假村或空间达17家。至2025年,连同新开设和翻新的度假村,部分由老旧度假村的关闭所抵销,集团预计年容纳能力将较2022年增加逾20%。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副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兼Club Med集团首席执行官Henri Giscard d'Estaing先生表示:

    "随着2021年下半年市场强劲复苏,我们的2022年业绩显示欧非中东的Club Med业务大幅回升及加快发展。亚太少数地区仍在实施旅游限制,同时中国疫情反复仍然影响集团业务,但Club Med仍能在全球各地有效控制相关影响。Club Med集团营业额较去年倍增,已回到疫情前水平。受惠于业务模式转型,我们的经营利润超越2019年,并实现净利润转正。

    2022年是我们升级战略实施的重要里程碑。Club Med 已建立73年来最优秀的度假村组合,七家高端度假村开业之后,高端设施占总容纳能力的比例已扩大至95%。

    我们对2023年上半年的前景保持乐观,亚太旅游市场的报复式反弹将维持强劲动力,而且我们具备必要的资产支撑未来的增长,虽然加速节奏仍需视乎敏感的地缘政治及经济因素而定。"

    国内业务于疫情受控期间保持韧性,并于旅游重启后快速反弹

    2022年,受中国奥密克戎新冠疫情多次反复的负面影响,集团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营业额录得约人民币8.77亿元,同比下降40%,客房收入约人民币5.03亿元,其他经营收入约人民币3.75亿元。客房平均每日房价约人民币2,440元较2021年增长1%,平均入住率达43%。

    集团国内业务持续保持韧性。于中国大陆地区疫情基本受控的2022年首两月期间,得益于其出色的产品竞争力和休闲度假需求释放,三亚亚特兰蒂斯运营保持活跃的增长势头,营业额录得人民币3.62亿元,同比增长约44%,足以证明其一直是国内旅客假期出游的首选地之一。2022年7月,随着暑期亲子度假需求的爆发式反弹,三亚亚特兰蒂斯录得营业额约为人民币2.15亿元。2023年以来,得益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解除,2023年首两月,三亚亚特兰蒂斯全面复苏且超越疫前水准。录得营业额人民币3.9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0%,平均客房入住率达96%,客房平均每日房价达2,893元。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丽江度假村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丽江度假村

    2021年下半年,Club Med丽江度假村、丽江复游城爱必侬度假公寓、湖区营地均投入运营。2022年,丽江复游城虽受中国疫情反复的负面影响,但得益于第三季度表现亮眼,2022年全年录得营业额为人民币8,900万元,到访人次约为17万人。2023年首两月,丽江复游城录得营业额人民币1,8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9%,到访人次为2.7万人;Club Med丽江度假村录得营业额人民币1,620万元,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为人民币1,080元,床位平均入住率达45.7%,未来前景可期。

    部署并高效执行轻资产战略,积极探索引入战略伙伴共同开发机会

    集团自成立以来,采取轻重结合的项目开发模式。2022年,复星旅文对部分重资产自持项目进行了退出,以此换取更多流动性,加速轻资产转型。

    集团亦积极探索就存量自持物业的出售。2022年6月,集团将位于希腊的Club Med Gregolimano度假村项目出售予法国REITS Primonial REIM,并将其租回。此项业务带来现金流量净流入人民币4.60亿元。9月,集团出售美国Sandpiper度假村,现金流量净流入为人民币3.86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Club Med的11家度假村为自有模式,40家度假村为租赁模式,15家度假村为管理合约模式。

    就现有旅游目的地项目,正基于项目实际情况及自身战略优势,探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机会,共同发展;就未来的旅游目的地项目,不排除在项目前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发挥集团综合运营优势,输出全周期的管理服务。

    三亚·亚特兰蒂斯
    三亚·亚特兰蒂斯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徐晓亮先生表示:

    "尽管过去一年全球旅业受多方面不确定性影响依旧挑战重重,复星旅文得以凭借全球化的布局及灵活的战略应对实现整体业务的强势反弹。Club Med营业额与EBITDA同比大幅倍增,已几乎与2019年持平。今年首两月业绩‘开门红’也让我们对之后业务的全面复苏愈发充满信心。

    展望2023,疫情阴霾已逐步消退,市场需求正加速释放,历经三年考验和磨炼的复星旅文也将以更坚韧的姿态与更清晰的战略,全力把握市场复苏良机,积极优化资本结构,推动业绩重回可持续的盈利增长,不负股东对我们的信任与期望。"

    关于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股份代号:1992.HK)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简称"复星旅文",股份代号:01992.HK)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集团之一。作为复星"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快乐"板块的的核心组成,复星旅文以"度假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致力于引领度假生活,智造全球领先的家庭休闲度假生态系统。

    集团旗下品牌及产品包括精致"一价全包"度假的全球领导者、在全球运营60余座度假村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一站式海洋主题的高端旅游度假综合体三亚·亚特兰蒂斯,一站式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太仓复游城与丽江复游城等。


    ]]>
    持续的收购热潮:HPE收购基础设施监控初创公司OpsRamp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HPE近日宣布将收购初创公司OpsRamp,该公司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检测和修复基础设施的故障。这也是HPE自今年年初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收购。

      HPE公司首席技术官Fidelma Russo表示:“如今客户使用不同的IT运营模式和工具管理多种不同的云环境,这大大增加了数字运营管理的成本和复杂性。OpsRamp和HPE的结合将消除这些障碍。”

      当基础设施监控工具检测到企业系统中存在潜在故障的时候就会发出警报。以前,很多此类警报包含重复数据,这让故障排除计划变得很复杂,有时候也有误报或故障通知警告,证明是例行系统更改。

      OpsRamp的同名平台号称可减少管理员必须审查的警报的数量。OpsRamp称,该平台可以删除多达95%不必要的警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过滤重复的通知和误报。

      在隔离确实值得管理员注意的警报之后,OpsRamp会按紧急程度对警报进行优先级排序。然后,平台将每个警报发送给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管理员。据称,OpsRamp的AI算法会显示有关每个故障的关键技术信息,以帮助加快故障排除的速度。

      除了监控功能外,OpsRamp的平台还包括了一个工作流自动化工具。该工具让管理员可以创建无需手动输入即可执行常见维护任务的脚本,例如,企业可以使用OpsRamp平台在可用时自动下载防病毒更新。

      HPE表示,OpsRamp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以千计的客户。这家数据中心设备巨头本身就是OpsRamp的客户,同时也是投资者。HPE公司旗下的Pathfinder风险投资部门参与了OpsRamp在2020年的3750万美元融资。

      此次收购预计将于7月底完成。收购完成之后,HPE打算把OpsRamp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GreenLake产品组合中。GreenLake是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和软件工具的集合,让企业可以像在公有云中一样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购买,而不是预先购买所有东西。

      GreenLake也是HPE收入增长战略的一个核心支柱。上个季度HPE披露,GreenLake产品组合的年化经常性收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正在帮助65000家客户管理超过200万台联网设备和超过1 EB的数据。

      收购OpsRamp是HPE公司自年初以来宣布的第四次收购。今年1月,HPE收购了AI开发工具提供商Pachyderm,Pachyderm的软件可以更轻松地创建数据管道和自动化工作流程,帮助管理AI项目中使用的信息。

      HPE今年还收购了其他两家网络技术供应商。几周前,HPE刚刚收购了初创公司Axis Security,其平台可以帮助企业保护员工与工作应用的网络连接。早些时候,HPE收购了一家名为Athonet的公司,该公司主要提供构建5G基础设施的技术。


    ]]>
    大华股份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引入8位投资方增资2.6亿元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大华股份发布公告称,2023年3月17日,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议案》。

      大华股份同意控股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睿科技”)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芯创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朱江明等共计8位投资者(以下合称“投资方”)。

      投资方将向华睿科技货币增资260,000,061元(8,934,710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金),合计获得增资后华睿科技12.58%股权。本次增资完成后,大华股份持有华睿科技的股权比例由41.0878%变更为35.9171%,华睿科技仍属于其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各方同意,本次增资的华睿科技估值为投前估值人民币180,600.8565万元,投资方认购华睿科技新增注册资本的价格为29.10元/股。

      大华股份表示,本次华睿科技引进上下游产业投资者,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并增强自身资金实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及华睿科技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长期稳定发展。本次交易完成后,华睿科技仍为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内公司,不会对公司经营及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本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影响公司的独立性。

      具体的增资情况如下:

    1 


    ]]>
    优必达与Google Cloud成为策略合作伙伴 推动云端串流游戏发展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云游戏产业领导者日商优必达株式会社(Ubitus K.K.)与Google Cloud今日宣布成为策略合作伙伴,以共同推动云端串流技术在游戏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合作计划,优必达选择Google Cloud作为其主要的云端服务供应商,并在Google Cloud的云端环境中,运行大量的工作负载。此外,优必达GameCloud解决方案将可在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取得,提供更多游戏开发人员云端游戏串流技术。而优必达亦与业界诸多知名游戏主机业者以及游戏发行商合作,协助游戏开发人员将优秀作品带给世界各地的玩家们。

      游戏业者需要串流技术供应商的协助,以帮助它们大幅提升成本效益。透过将硬体规格需求转移到云端环境上,游戏业者可以使玩家在电视、手机等任何装置上、任何场景下体验他们最喜爱的游戏,并以4K超高解析度呈现串流影像。这有助于游戏公司触及新的受众、开启新的商业机会,并改善客户体验。

      双方将透过以下方式针对游戏产业,共同推动云端串流数位转型:

      加速市场创新:优必达借助Google Cloud全球性的服务规模、GPU和VM资源,以及在资料、人工智慧(AI)与机器学习(ML)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期望提升其在云端游戏、流行时尚、房地产、汽车等产业领域上,所提供的云端串流以及随选服务的品质及效能。

      让串流解决方案更加容易取得:优必达受专利保障的GameCloud解决方案,将于Google Cloud Marketplace提供使用,增加对有意在全球发布内容的游戏商之支援。

      云端游戏发送的数位化转型:优必达将利用Google Cloud开放式的基础架构、强大的安全防护网,以及在资料、人工智慧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全球云端游戏发送的效率。

      优必达创办人暨执行长郭荣昌表示:“藉由与Google Cloud合作,我们将能提供兼具高度弹性以及能效的串流服务,满足客户的市场策略需求。我们双方的合作,也能使游戏开发商更轻松的将高拟真与互动式的内容发布到全球任何装置上,包括主机电脑、行动装置、平板电脑、IPTV和VR/AR头戴式装置。”

      Google Cloud for Games总监Jack Buser表示:“当Google在探索云端串流游戏的前景时,发现到优必达强大的解决方案已为游戏界订下全新标准。透过与优必达的合作,将再次展现Google Cloud致力于为所有装置提供即时串流服务的承诺。”


    ]]>
    任正非谈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比模型本身更有前途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近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坂田总部隆重举办“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同时组织了创始人、CEO任正非与部分获奖教师、专家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任正非表示,华为聚焦AI底层算力平台建设,而ChatGPT对华为的机会就是会把计算撑大,把管道流量撑大,这就给华为的算力平台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机遇。

      “未来在AI大模型上会风起云涌,不只是微软一家。”任正非说道,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公司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仅占2%以下,98%的贡献都是面向工业社会、农业社会领域。AI服务普及需要5G的连接,德国之所以力挺华为的5G建设能力,就是因为要推进人工智能对德国工业的促进作用,推动工厂的生产无人化建设。

      在中国的湘潭钢铁厂,从炼钢到轧钢,已经实现了“无人钢厂”;在天津港,装卸货物也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代码一输入,就可以将集装箱从船上自动搬运下来,然后用汽车运走;在山西煤矿,采用5G+人工智能后,人员减少了60%~70%,大多数人在地面的控制室穿西装工作……这些都是已经大规模使用的例子,在这些过程中,5G、AI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ChatGPT对华为的算力平台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机遇。ChatGPT对算力的需求较大,对算力平台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华为聚焦底层算力平台,为应用平台的建设打造算力基础。任正非还指出,未来还要关注AI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农业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有时比模型本身还有前途。”任正非讲道。


    ]]>
    思摩尔发布2022年财报:营收121亿,研发投入翻倍布局四大赛道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3月20日,思摩尔国际(06969.HK)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思摩尔2022年营业收入121.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减少11.7%,经调整后2022年全年净利润为25.75亿元。

    思摩尔国际董事会主席陈志平表示,2022年公司处在快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中,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对新型雾化产品的监管政策逐渐明晰,但短期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一个过程,对公司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将把忧患思虑和敏捷行动合二为一,致力于践行合规经营,把握新的增长机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海外营收占比超80% 研发投入翻倍带来技术革命 

    财报显示,思摩尔2022年营业收入121.45亿元,同比减少11.7%,经调整后2022年全年净利润为25.75亿元。

    营收稳健的背后是思摩尔的积极布局和收入分布的多样化。2022年思摩尔零售客户业务(APV)14.66亿元,企业客户业务(ODM)收入为106.79亿元,其中美国市场保持稳定,收入占比35.4%,中国市场因处于监管适应期,收入占比降至21%。

    去年思摩尔积极布局的新市场和新产品取得高速增长,欧洲和其他市场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4.1%提升至2022年的43.6%,增加19.5个百分点。

    美国市场方面,思摩尔凭借在技术和制造上的领先优势,灵活的商务政策助力大客户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并成为第一。中国市场方面,思摩尔坚持合规经营,六家子公司均已获颁生产许可证。

    财报显示,2022年思摩尔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全年研发费用投入13.72亿,较2021年的6.71亿同比增长104%。思摩尔巨额研发投入带来的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新技术、新平台和新应用,助力布局四大赛道。

    去年出口创汇98.8亿 首款医疗雾化给药装置年内上市

    财报显示,医疗雾化有望成为思摩尔的下一个增长曲线。公司正式成立了美国医药研究院,并且组建了世界级的吸入医药研发团队,该研究院致力于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达到靶向治疗肺部和肺部以外的疑难疾患。研究院正在面向欧美市场开发相应的产品,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启动相关实验,并被美国FDA授予第一款孤儿药资格。国内方面,思摩尔自研自造的首款医疗雾化给药装置已取得生产许可证,今年有望上市。

    作为"有爱的追梦人",思摩尔持续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期待,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治理方面,思摩尔积极研发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全方位实现"零碳企业"的目标。去年4月25日,思摩尔在行业率先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在2050年前实现运营排放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30%能耗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ESG评级长期位于行业前列。

    此外,思摩尔去年通过向海外市场出口创汇98.8亿元,主动参与"稳就业",不断优化制造基层人才结构,加大对技术类、品质类、生产管理类技能型人才的招聘需求;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2022年3月捐款300万港元驰援香港抗疫,9月捐赠100万驰援泸定抗震救灾,多次被机构和媒体颁发"企业社会责任奖"。


    ]]>
    宁德时代去年营收净利润均超过韩国三大厂商 研发投入也更高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3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全球涌现出了多家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靠前的包括国内的宁德时代,韩国的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及日本的松下,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增加,他们的营收也在不断提升。

      而从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净利润,国内的宁德时代在去年都要高于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业务的三家韩国厂商。

      在营收方面,宁德时代去年为3285.94亿元,折合约4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7%;LG新能源为194亿美元,三星SDI为153亿美元,SK On为58亿美元,三家公司合计营收405亿美元,较宁德时代还低71亿美元。

      更高的营收,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机构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去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37%,较2021年提升4个百分点。韩国三大厂商中最高的是LG新能源,但去年的市场份额下滑6个百分点,降至23%。

      利润方面,宁德时代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7.29亿元,折合约44.51亿美元,同比增长92.89%;韩国三大厂商中,LG新能源为5.33亿美元,三星SDI为6.1亿美元,SK On则是出现了7.62亿美元的净亏损,三家公司的净利润还不到宁德时代的一成。

      更高的营收,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有能力在研发及产能扩张上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外媒在报道中也提到,宁德时代去年在研发上的投资约为22亿美元,明显高于LG新能源的6.1亿美元和三星SDI的7.62亿美元。


    ]]>
    这个600亿母婴市场即将起飞!国际品牌押注中国市场,这些商品卖爆了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天下网商 章航英

    编辑 吴羚玮

    “每到春暖花开,不是鼻子塞、眼睛痒,就是喉咙痒,严重的时候两个鼻子都塞住,无法呼吸,只能坐着睡觉。”杭州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陈女士表示。

    这本是一个适合出游享受春光的时节,但是有一群人却只能经常闷在家里,出门都只能小心翼翼。因为过敏体质,接触空气中的尘螨和花粉就会引起不适。陈女士的孩子就是在3岁时,被确诊为过敏体质,从此陈女士在带孩子出门前除了看天气预报,还得监测花粉浓度,一旦浓度过高就只能“全副武装”。

    另一位家长告诉《天下网商》,她的孩子从小就对高蛋白食物过敏,每次做饭都要给孩子专门制作几道蔬菜。

    过敏,远比我们想的要普遍。根据天猫国际发布的《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显示,中国有超过4成的婴幼儿正在或曾经发生过过敏症状。

    据了解,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快速提升。以哮喘为例,14岁以下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上升了43%。过敏,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90后、00后等新手爸妈纷纷科学育儿、精细育儿,对孩子过敏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相关需求也在喷发。天猫国际上与低敏需求高相关的特配奶粉、益生菌、湿疹膏等叶子类目保持高速增长。在国内,过敏相关的研究和治疗仍在初级阶段,只有一些大型儿童专科医院才设立了专门免疫科室。尽管一些家长已有使用相关产品对过敏进行舒缓干预的意识,但仍存在许多误区,推动低敏市场科普教育显得急迫而关键。

    天猫国际与低敏育儿赛道头部品牌雀巢跨境能恩、a2、Culturelle、纽迪希亚、0敏星球、爱他美Essensis、美赞臣、美素佳儿、SMARTYPANTS、Gisbuer、INNERHEALTH、inne、Aveeno嘉宾代表共同牵头组成“中国宝宝敏感防愈生态共同体”,并于大会现场举办共同体启动仪式

    对此,天猫国际作为领先的跨境电商平台,举办了“首届中国宝宝敏感防愈大会”,联动资深儿童专家和国际头部品牌等成立「中国宝宝敏感防愈共同体」,同时发布了历时半年与易观分析合作的母婴行业首个儿童低敏赛道的白皮书——《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希望建立防敏科学标准,普及防敏知识,推动行业向前迈进,让超过5000万过敏孩子得到最专业的帮助。

    一个重要但“隐性”的市场,年均增长30%

    医学上有一种“卫生假说”的解释,随着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环境越来越清洁,感染性疾病是变少了,但过敏性疾病却日渐增多。因此过敏也有 “文明病”“富贵病”的说法。一般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儿童过敏发病率越高。从国际上来看,欧洲和美国过敏的发病率较高。

    虽然中国新生儿人数在下降,但过敏患病率在持续增加。据白皮书,中国有超过4成的婴幼儿正在或曾经发生过过敏症状。报告还显示,预计中国0-14岁过敏儿童将维持在5500万。

    过敏症状,也与年龄有着正相关性。

    根据白皮书,一般来说,6个月新生儿的湿疹发病率较高,1岁后食物过敏比较普遍,2-3岁以上的儿童则更会为过敏性鼻炎烦恼,很多家长还习惯将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治疗;5岁以上儿童则更容易患上哮喘疾病,另外,寻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也容易高发。

    在食物过敏一项,美国父母每年应对孩子食物过敏问题支出250亿元,这个数字是2022年中国儿童防敏整体市场规模的2倍,这预示着中国防敏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从2018到2022年,中国儿童防敏市场零售规模从138亿元增长到666亿元,防敏赛道复合增长率达到30%,未来五年仍将超过两位数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095亿元。

    防敏赛道,已经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母婴细分赛道之一。目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渠道仍是线下母婴店,但整个防敏市场正在加速向线上渠道,尤其是跨境电商渗透。儿童防敏市场在海外起步较早、发展更为成熟,随着过敏症状持续上升态势,一些在防敏领域已有布局的国际品牌也纷纷通过跨境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防敏赛道热了!特配奶粉、益生菌卖爆

    据《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在儿童过敏症状中,食物过敏、皮肤过敏和呼吸道过敏是三大主要症状。

    首都儿研所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赵京表示,婴幼儿食物过敏患病率较成人更高,及早干预食物过敏原的致敏作用,可以抑制变态反应的进程。

    目前市面上产品主要分对因型和对症型两类。对因型产品如益生菌、水解奶粉等,可以干预过敏反应进程、减少抗原吸收,或者促进新生儿免疫系统成熟从而减少过敏反应;对症型,如一些舒敏护肤品、洗浴用品、鼻喷等,虽无法干预过敏反应进程,但是可以缓解过敏症状。

    据了解,由于国际品牌在防敏领域的起步更早,在研发、品牌和市场积累方面更深厚,因此目前在市场上更受家长青睐。譬如在低敏奶粉领域的雀巢跨境能恩和纽迪希亚特配,低敏营养品领域的康萃乐;低敏婴童洗护的艾惟诺、妙思乐和雅漾等。

    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

    “我们基于品牌效应和技术壁垒做了一些梳理,发现跨境品牌扛起了市场快速发展的旗帜。在品牌效应高、产品技术壁垒高的领域,例如特配奶粉,一些具有百年历史或者医药背景的国际品牌驱动了整个赛道。”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表示。

    目前天猫国际上有低敏产品如特配奶粉、低敏营养品、低敏洗护等50多个品牌。据了解,2022年天猫国际在防敏赛道上整体同比增长超25%,其中有8个破亿品牌,并持续在引进更多低敏跨境品牌和新品。

    饮食过敏是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症状,约半数孩子会出现复发。针对饮食过敏,占比最大的类目是特配奶粉,其中包含氨基酸和适度、深度水解奶粉,在天猫国际上保持着超过30%的同比增速。

    在氨基酸奶粉市场占比达到80%的纽迪希亚,从2006年把第一款治疗婴幼儿食物过敏奶粉「纽康特」引进中国便持续在线上下进行牛奶蛋白过敏的知识科普,在天猫国际上的生意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纽康特”“纽太特”系列产品突破一个亿的成交。纽迪希亚在低敏新品研发上也保持着高创造力,今年即将上市的纽康特星诺,将欧洲专利益生菌益生元成分加入氨基酸配方粉,让宝宝在脱敏的阶段也能呵护肠道健康,提高自护力。

    纽迪希亚高级市场总监孙红霞表示,低敏配方奶粉的新品发展上呈现3个核心趋势,“年龄段由0-1岁向1-10岁延伸、功能性添加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更多跨境产品引入低敏配方粉赛道”,纽迪希亚以此为导向展开低敏产品的布局。

    而在需求更大的水解奶粉领域,头部品牌雀巢不断整合全球科技研发资源,持续推动适度水解配方升级,1991年在能恩系列奶粉中添加双歧杆菌,2017年将母乳低聚糖添加到婴幼儿配方中。

    “作为雀巢跨境母婴事业部,我们希望第一时间引入雀巢在全球最先进的配方、最领先的产品和最前沿的防敏理念给到中国消费者。” 雀巢大中华大区跨境母婴总经理黄甄颖女士表示。以雀巢跨境产品能恩[全护]3为例,特含100%适度水解小分子乳清蛋白,结合5种母乳低聚糖HMO和活性益生菌Bb-12的活性营养组合,以“攻守兼备”的低敏新观念双向守护宝宝健康,在天猫国际去年成交破亿,引领跨境适度水解品类增长。

    同时,越来越多跨境奶粉品牌在加快布局低敏市场的脚步,2020年美赞臣在天猫国际上线美赞臣特配海外旗舰店,美素佳儿跨境也推出了首款适度水解奶粉。

    据白皮书,呼吸道过敏一般首次发生在宝宝4-6个月时,且近6成宝宝易复发。另外,相比于皮肤过敏和食物过敏,呼吸道过敏更易被家长忽视或难以判断。

    在针对呼吸道过敏增速最快的益生菌类目下,跨境品牌也通过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推出更多元新品。

    连续6年全球益生菌销量第一的全球益生菌领导品牌康萃乐,针对不同功效和年龄在中国市场不断创新儿童益生菌的剂型和功能性。康萃乐母公司帝斯曼i-Health副总裁Jason.Zhang表示,康萃乐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决策是基于天猫国际的用户洞察和大数据分析,推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在2020年之前,康萃乐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一款儿童低敏粉剂单品,但是在经过天猫国际数据洞察后,捕捉到一个新的机会——大童肠道健康需求越来越旺盛,且针对大童的产品不再局限于粉剂这一样式。康萃乐随即开始调整产品矩阵,推出了咀嚼片等更适合3岁以上儿童的新品,今年2月,在天猫国际全球首发专门针对于中国市场推出的舒鼻益生菌,一上线的第一个月成交突破3000件,持续的造新能力让康萃乐一直保持全年成交同比50%以上增长。

    推动市场教育是关键,天猫国际逐步建立低敏定义及标准

    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透露,天猫国际很早就观察到平台上增长的低敏需求,并做了相关布局。

    2019年,天猫国际在做新品类孵化时,注意羊奶粉的增长趋势并首次发现消费者对于低敏的需求,而在20年特配奶粉类目的高速发展,天猫国际开始拓宽对于过敏宝宝的产品需求理解,从而持续引入多元化的低敏产品,例如益生菌等针对肠胃、呼吸道过敏的营养品和湿疹膏、低敏面霜等针对皮肤过敏的洗护产品。

    如今,虽然防敏意识已经逐步建立,但很多家长仍缺乏专业的防敏知识、陷入一些误区。譬如将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后,在没有查清过敏源的情况下,就盲目避食,后期容易出现各种意外。

    孩子过敏,很多家长手足无措,甚至过度反应。他们习惯采取干扰性的解决方案,希望一个产品就能针对所有症状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一部分心态则是忽略,认为过敏问题会随着儿童成长免疫力提升自然解决,但这将导致过敏问题变成一个慢性疾病。因此眼下预防大于治疗就格外重要,需要和医生、专业营养师共同合作,推动市场认知教育。

    中国防敏市场从2020年开始萌芽,整个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眼下正处在消费者意识觉醒的关键节点。为推动低敏赛道发展,天猫国际主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梳理低敏商品赛道,打造低敏心智。

    从两年前开始,天猫国际引入更多低敏品牌去丰富货品供给,同时在消费者端进行知识普及。2021年,天猫国际第一次打出“低敏日”,联动众多跨境奶粉品牌发起“世界防敏 宝喂计划”,号召更多父母重视婴幼儿过敏问题。2022年7月,第二届“低敏日”上,天猫国际建立了低敏奶粉的定义,把氨基酸、深度水解奶粉归类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而适度水解、羊奶粉及A2奶粉归类更加适合于肠道敏感的宝宝。同时,天猫国际开始逐步从货品到结合消费者需求去做更多C端的低敏知识普及。天猫国际在去年9月联动国务院下属关心下一代委员会、5个保健医院展开防敏科普活动,并在10月与银泰合作,在杭州开设全国首个低敏育儿室试点,并计划今年将低敏母婴室推广到全国。

    今年2月,作为天猫国际新趋势品类营销的第一阵地,「天猫国际开眼日」在全域推出低敏周特别企划,以“原来这是过敏了”为主题,联动16个商家开展低敏周直播大讲堂,连续7天专家接力全方位解读宝宝过敏问题,科普低敏育儿知识。

    第二阶段,建立标准、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问诊服务。

    2022年,天猫国际品质联盟联合中检科(北京)化妆品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首个平台低敏洗护的定义范围,并对相关商品进行监测,通过100多项严格的成分检测后,才能拿到前台“低敏洗护用品“的打标认证。同时,天猫国际上还出现了为过敏家庭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品牌——0敏星球。0敏星球在签约了一批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在店铺内对有需要购买低敏产品的用户进行初步的诊断后,提出立即就医还是购买舒敏产品的建议等。作为低敏产品一站式“集合店”,消费者既能在0敏星球一站式购买到多种低敏产品,还能得到专家的初步诊断建议。虽然上线不到一年,但0敏星球规模已经过亿。

    天猫国际母婴行业负责人陈珂认为,虽然低敏赛道仍在起步,但他比较欣喜看到了像0敏星球这样的新模式。这意味着,一个新的生态正在形成,也代表了行业未来一个可能的方向。一些低敏品牌也计划在店铺内打通专业医生问诊,希望为用户输出专业的过敏知识提供有效的购物建议。

    康萃乐母公司帝斯曼i-Health副总裁Jason表示,过敏的原因非常复杂,这是一个大的生态。单靠一个品牌不能推动行业突破性发展,中国用户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在空白的市场建立起一个标准非常重要,一是让消费者建立对品类的认知,原来孩子过敏有这么多适用的产品和方法,另一方面是让品牌对市场更有信心,更好的去做符合市场规范、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陈珂表示,新兴行业只有在打好地基才能良性发展。

    据透露,此次防敏行业大会只是开始,未来三年天猫国际将持续投入,每年都将召开行业大会,挖掘消费者痛点、洞察市场机会、拓宽优质供给,引领更多跨境新品牌进入赛道,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市场。

    参考资料:

    1.《2023中国儿童防敏市场发展洞察》

    2. 生意参谋雀巢能恩海外旗舰店

    3. 生意参谋纽迪希亚特配海外旗舰店

    4. 生意参谋Culture康萃乐海外旗舰店

    5. 雀巢“科学早防御,安心敏感季”联合发布会


    ]]>
    微软Xbox负责人:将Xbox游戏带到智能手机 “非常简单”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IT之家 3 月 20 日消息,几周前,微软 Xbox 负责人 Phil Spencer 首次透露,该公司计划推出自己的移动游戏商店,以更好地与苹果和谷歌竞争,日前他在接受 FT 的最新采访时更多地谈论了这个计划。

    Spencer 表示,微软将利用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该法案将迫使苹果和谷歌从 2024 年 3 月开始向第三方应用商店开放其 iOS 和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Spencer 说,他们希望将其 Xbox 游戏以及其他发行商的游戏带到各种类型的屏幕上,他称:“今天,我们无法在移动设备上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我们认为将会开放这些设备的世界。”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计划也将与其移动游戏商店计划相关联,他表示如果交易顺利完成,能够提供《使命召唤:移动版》、《暗黑破坏神:不朽》和《糖果粉碎传奇》等移动游戏是“至关重要”的。他没有透露微软多久能够推出第三方移动商店,但他说,在智能手机上提供 Xbox 游戏和其 Xbox Game Pass 服务是“非常简单(pretty trivial)”的。

    据IT之家了解,对于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订阅用户来说,Xbox Cloud Gaming 服务已经让 Android 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微软的 Xbox Android 应用玩超过 100 款游戏,甚至 iOS 用户也可以通过 Safari 浏览器上的 Xbox 网站访问该服务。


    ]]>
    阿里字节搬家 房价8万跌回6万 互联网大厂带动周边房价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原来卖8万一平的,现在只要6万多一点。”一位杭州当地的房产中介说道,“我指的是这里最好的几个楼盘,从8万降到6万。”

    他说这话的时候,阿里已经把云与科技事业部从未来科技城搬走了。从去年9月开始,上万名阿里员工开始了大迁徙,目标是离这里5公里之外的云谷园区。房价、房租是最敏感的指标,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出大厂的动向。就像,跟着阿里买房,曾经是很多人的“财富密码”。互联网大厂的扩张,带动了人口和财富的集中,推动了楼市上涨趋势。

    但现在大厂也开始过上了“节衣缩食”的日子,这个密码还管用吗?从北京、杭州、深圳,再到上海和东莞,大厂对房价有多少影响力?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互联网大厂已经成为周边房价、房租上涨的重要因素。

    去年9月份,阿里云谷园区正式投入使用,随后员工陆续搬过来。据悉,这次搬入云谷园区的部门主要是阿里云相关部门,在之江飞天园区、未来科技城欧美金融城EFC、未来PARK、乐佳中云amp;科技办公等地方工作过的员工都在其中。此外,达摩院也暂时在云谷园区驻扎。

    杭州西湖区云谷小镇,在荆大街和灯彩街交叉口西北角有一个总建筑面积45万㎡的园区。这就是阿里巴巴云谷园区所在地。它有63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自2013年从城西迁移到未来科技城西溪园区后,在9年之后,阿里员工又经历了一次“万人大迁徙”。

    那段时间,“阿里员工抢租房、半夜跟着中介看房”的新闻到处都是。据当地中介透露,在阿里云或者西湖大学工作过得阿里员工早就跑过来租房了。

    在云谷园区启用前半年内,在该地区内租金价格已经涨了20%以上;有些热门楼盘租金涨幅接近1000元。一位熟悉杭州楼市情况的市场人士说,“只要有阿里员工出现在哪儿周边租金就会飞涨”。

    云谷园区启用后,在离该园区直径约1.5公里范围内“紫璋台”成为最大赢家。它们租金一路飙升超过50%;离该园区直线距离1.7公里范围内万科西雅图小区也同样出现明显上涨。


    ]]>
    银行业危机暴露美国弊政恶果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国际观察)银行业危机暴露美国弊政恶果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本月中,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三家美国银行在短短5天内相继关门,负面效应不断外溢。几天后,饱受亏损困扰的瑞士信贷银行股价盘中一度暴跌约30%,至历史新低。

      上述陷入困境的欧美银行都受害于以滥用美元霸权为特色的美国经济弊政,暴露出美国在经济宏观调控、美元资产信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恶果。

      首先,银行频频“爆雷”,凸显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序危害。

      过去几年,美国当局采取“急刹车、猛拐弯”式的极端策略,经济由超宽松向超紧缩剧烈反转,埋下危机种子。

      3月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7日表示,美联储或会以更快速度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较预期更高的水平。(新华社发,亚伦摄)

      去年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令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金融机构此前在低利率环境下购入的美债资产大量缩水,一些银行财务结构缺陷凸显。同时,储户出于避险、转投较高收益产品等原因加速提现,令银行流动性加速恶化,引发危机。

      眼下摆在美国当局和监管部门面前的是两个政策悖论。其一,继续加息可能加剧银行流动性危机,暂缓加息则无法有效抑制通胀;其二,对相关银行实施救助会抵消美联储时下的紧缩政策效果,不救助则可能发生连锁反应。

      对待本轮危机,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目前推出的计划仅限于帮助储户顺利提现。一旦危机在金融系统大面积“传染”,并传导至实体经济,“救不救”银行的难题将愈加严峻。

      其次,“避险资产”成风险之源,暴露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的反噬作用。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为应对冲击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保持超低利率,配合白宫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导致通胀高企。为遏制通胀,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8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引发此次危机的外部原因是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出现巨额账面亏损。

      这是3月13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一家签名银行的营业部。继美国硅谷银行关闭之后,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3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签名银行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新华社记者 张墨成摄)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2022年底,美国全部银行持有债券的账面损失总额迅速膨胀至约6200亿美元,加剧了金融系统脆弱性。

      在流动性趋紧压力下,银行被迫提前抛售所持债券,吞下“浮亏”变“实亏”的苦果。被长期视为“避险资产”的美债在美联储激进加息作用下,恰恰放大了风险。

      再次,银行业危机严重打击科创产业,与美国科技“脱钩”弊政相叠加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科技创新产业高度依赖融资,美国历次金融危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科技创新。硅谷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行业联系紧密,本轮银行业危机对科创企业的负面影响尤其突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立以来,硅谷银行就是一家服务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以及各类初创企业的银行,在投资者与初创企业间发挥了桥梁作用。

      业内人士估算,近半数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以及44%去年上市的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技术和医疗保健公司与硅谷银行有业务往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董事福尔克·布吕尔表示,硅谷银行专注于初创企业投融资业务,这类金融机构关闭可能动摇美国初创生态系统。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美国硅谷银行3月10日因资不抵债遭金融监管部门关闭。(新华社发,李建国摄)

      近年来,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推出名目繁多的科技“脱钩”措施,对科创企业吸纳全球资金造成限制。2018年美方出台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规定,特定初创企业从外国投资者获得融资必须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报告并获得批准。《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报道,受此影响,2019年上半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在美风险投资额比2018年下半年下降约27%。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私募和风投募资金额下滑、善后措施失当等因素,本轮危机可能弱化美元基金在全球创投领域的话语权和盈利能力,长期看甚或有损美国科技创新能力,产生改变全球科创版图的“蝴蝶效应”。(参与记者:王亚光、邵莉)


    ]]>
    药明康德2022年营业收入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 Tue, 28 Mar 2023 10:04:33 +0800 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 --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603259.SH / 2359.HK)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

    本文件纯属简报性质,并非意图提供相关事项的完整表述。有关信息请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www.hkexnews.hk) 和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刊登的2022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公告为准。请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均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或"IFRS")进行编制,币种为人民币。

    本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已经审计。

    2022年财务亮点

    • 2022年,尽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公司仍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强劲增长71.8%至393.55亿元。强劲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极强的执行力,充分发挥了公司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的协同性,加强了平台间业务导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与产品:

      • 化学业务 (WuXi Chemistry) 实现收入288.50亿元,同比增长104.8%,经调整Non-IFRS毛利118.82亿元,同比增长106.6%,毛利率为41.2%。

      • 测试业务 (WuXi Testing) 实现收入57.19亿元,同比增长26.4%,经调整Non-IFRS毛利21.01亿元,同比增长37.3%,毛利率为36.7%。

      • 生物学业务 (WuXi Biology) 实现收入24.75亿元,同比增长24.7%,经调整Non-IFRS毛利10.13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为40.9%。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 (WuXi ATU) 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7.4%经调整Non-IFRS毛利-0.77亿元,毛利率为-5.9%。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WuXi DDSU) 实现收入9.70亿元,同比下降22.5%,经调整Non-IFRS毛利2.93亿元,同比下降48.7%,毛利率为30.2%。

    单位: 百万人民币

    板块

    收入

    同比变动

    经调整Non-
    IFRS毛利

    同比变动

    经调整
    Non-IFRS
    毛利率

    化学业务

    (WuXi Chemistry)

    28,849.73

    104.8 %

    11,881.96

    106.6 %

    41.2 %

    测试业务

    (WuXi Testing)

    5,718.65

    26.4 %

    2,100.73

    37.3 %

    36.7 %

    生物学业务

    (WuXi Biology)

    2,475.15

    24.7 %

    1,013.14

    22.5 %

    40.9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

    (WuXi ATU)

    1,308.00

    27.4 %

    (76.69)

    注1

    (5.9)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WuXi DDSU)

    969.63

    (22.5) %

    293.10

    (48.7) %

    30.2 %

    其他业务

    (Others)

    33.61

    22.1 %

    15.71

    19.9 %

    46.7 %

    合计

    39,354.78

    71.8 %

    15,227.95

    75.0 %

    38.7 %

    注:1. WuXi ATU经调整Non-IFRS毛利在2022年度为人民币-76.69百万元,相较2021年度的人民币11.43百万元,下降88.11百万元。

    2.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IFRS毛利同比增长75.5%至145.07亿元,毛利率为36.9%[2]。

    • 经调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长75.0%至152.28亿元,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为3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

    •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2%至93.99亿元。

    • 稀释每股收益2.82元,同比上升63.0%;稀释经调整Non-IFRS每股收益3.18元,同比增长81.7%。

    • 公司董事会决议2022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9266元(30%分红比例,共计26.44亿元)。

    [1] 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稀释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分别为2,937,716,887股和2,954,165,418股。

    [2] 如果在PRC准则下核算,毛利同比增长76.6%至146.78亿元,毛利率为37.3%

     

    2022年业务经营亮点

    • 我们持续扩大全球客户群。2022年,公司新增客户超过1,40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950家,全球各地的客户对我们的服务需求保持十分强劲的增长。我们不断优化和发掘跨板块间的业务协同性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持续强化我们独特的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服务需求。2022年,来自全球客户的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8.84亿元,同比增长113%;来自欧洲客户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75.26亿元,同比增长30%;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3%。

      • 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并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持强劲的长期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原有客户收入377.81亿元,同比增长77%;来自新增客户收入15.73亿元。

      • 报告期内, 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184.21亿元,同比增长174%;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209.34亿元,同比增长30%。

      • 公司横跨药物开发价值链的独特定位,使得我们能够"跟随客户"、"跟随分子",并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报告期内,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367.36亿元,同比增长87%。

    • 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CRDMO一体化模式驱动翻倍收入增长

      • 化学业务实现收入288.50亿元,同比增长104.8%,经调整Non-IFRS毛利118.82亿元,同比增长106.6%,毛利率为41.2%。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强劲增长39.7%。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TIDES)收入达到20.37亿元,同比增长158.3%。

      • 药物发现("R",Research)服务收入72.13亿元,同比增长31.3%。
          i.  我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研究团队,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完成了超过40万个定制化合物合成。该服务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并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我们通过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为公司CRDMO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ii.  我们坚持长尾战略,长尾客户对我们小分子和新分子种类相关的药物发现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 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服务收入216.37亿元,同比增长151.8%。
          i.  报告期内,我们赢得分子总计973个,包括1个商业化阶段的新增分子。目前D&M管线累计达到2,341个,包括50个商业化项目,57个临床III期,293个临床II期,以及1,941个临床I期和临床前项目。
          ii.  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 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的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03个,同比提升81%,服务分子数量达到189个,同比提升91%,服务收入达到15.78亿元,同比增长337%。TIDES业务拥有业界独特的新分子种类CRDMO平台,端到端支持多种复杂化学偶联物的研发与生产。截止2023年2月底,我们拥有27条寡核苷酸生产线,总体积超过10,000升的多肽固相合成仪,和1,000多人的寡核苷酸和多肽研发团队。后期和商业化项目交付的速度、规模引领行业,倍受客户青睐。同时整合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能力,2022年完成16个CMC一体化项目。

      • 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化学业务板块持续产能建设。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常州三期、常熟工厂的投产和武汉华中总部的投用,进一步提升全球CRDMO平台能力和规模;同时继续推进中国常州、中国无锡、美国特拉华州和新加坡Tuas等多项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公司位于常州、上海外高桥和无锡的三个基地收到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级专业系统EcoVadis的最新评级,均以优异成绩获得银牌认证,位于行业领先位置。

    •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驱动强劲增长

      • 测试业务实现收入57.19亿元,同比增长26.4 %,经调整Non-IFRS毛利21.01亿元,同比增长37.3%,毛利率为36.7%。其中:

      •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41.44亿元,同比增长36.1%。
          i.  公司为客户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服务、生物分析服务、医疗器械测试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标准的优质服务,实现"一份报告全球申报",赋能客户项目省时降本增效。公司始终坚持"跟随分子"和"跟随客户"的战略,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原有客户数占比超60%。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 WIND(WuXi IND)服务平台,将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IND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
          ii.  公司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相比较去年同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6%,以符合全球最高监管标准的服务质量,继续在亚太保持领先地位。
          iii.  以美国为主要运营基地的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性增长,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33%。
          iv.  位于苏州和启东的55,000平米实验室正在按计划建设中,今年将陆续投入使用。

      • 临床CRO及SMO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受到2022年中国多地疫情反复的影响。
          i.  在这样的挑战下,我们临床CRO业务在2022年为合计约200个项目提供服务,助力客户获得15项临床试验批件。
          ii.  SMO业务保持了中国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并持续发展。即使2022年经历多轮疫情封控冲击,SMO业务仍保持强劲增长,并在肺癌、乳腺癌、皮肤科、心血管内科、眼科、风湿免疫、神经系统等诸多治疗领域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截至2022年末,团队拥有约4,700人,分布在中国约150个城市的1,000多家医院。报告期内,SMO收入同比增长23.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5.6%。2022年,SMO助力客户3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iii.  临床CRO及SMO业务充分发挥Lab Testing平台协同性,通过充分发掘临床前测试项目导流机会,在2022年成功实现了17个项目从临床前至临床的转化。

    •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广泛的生物学服务需求驱动增长,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贡献突出

      • 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24.75亿元,同比增长24.7%,经调整Non-IFRS毛利10.13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为40.9%。虽然第二季度收入增长受到上海地区疫情影响,但是在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下,下半年业务得到恢复。

      • 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之一,拥有超过3,000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所有主要疾病领域。建立了3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

      • 肿瘤新药发现服务及罕见病,免疫学疾病服务同步持续增长,提供客户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测一站式优质服务。

      • 公司拥有领先的 DNA 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500家,DEL化合物分子数量超过900 亿个,6,000个独有的分子支架,35,000个分子砌块。2022年,一家客户利用我们的DEL技术进行苗头化合物筛选,该项目已成功进入临床。这是我们第一个有公开发布信息的通过DEL筛选的苗头化合物进入临床,也是对我们技术平台的重要验证。

      • 生物学业务板块着力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类新分子、偶联类新分子、溶瘤病毒、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2022年,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同比强劲增长90%,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例由2021年的14.6%提升至2022年的22.5%。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WuXi ATU):CTDMO商业模式驱动增长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7.4%,经调整Non-IFRS毛利-0.77亿元,毛利率为-5.9%。其中,测试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6%,工艺开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毛利下降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服务平台建设,为68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0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10个临床II期项目,8个临床III期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提交上市申请,2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目前,我们已助力一家美国客户完成一个将成为世界首个创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项目的上市申请,以及为一家中国客户完成一个用于中国本土CAR-T细胞疗法的慢病毒载体项目的上市申请。如进展顺利,我们将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

      • 独特的CTDMO平台不断为公司带来重大商业机会。2022年,我们与客户签订了一项生产重磅商业化 CAR-T 产品的技术转让协议。此外,公司于8月宣布了与杨森签订TESSA™技术许可协议。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业务持续迭代升级,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创新性药物发现服务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实现收入9.70亿元,同比下降22.5%,经调整Non-IFRS毛利2.93亿元,同比下降48.7%,毛利率为30.2%。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公司将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加创新性的候选药物。未来收入增长贡献将主要来自于药品销售分成。

      • 2022年,公司为客户完成28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同时获得34个临床试验批件(CTA)。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完成172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并获得144个项目的CTA。同时,有1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NDA)阶段,有7个项目处于临床III期,24个项目处于临床II期,75个项目处于临床I期。截至2023年3月20日,已有2个项目处于NDA阶段。客户产品上市后,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的协议,从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分成。今年即将迎来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收入。随着越来越多的DDSU客户药品上市,预计接下来十年将有50%左右的复合增长。

      • 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15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降解剂和寡核苷酸。其中部分项目已于2022年底递交IND申请,另有多个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初递交IND申请。

    • 公司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不断成功助力公司创造业绩增长新高。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且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订单在2022年带来了强劲现金流。2022年经营现金流同比加速增长133.6%,同时年度自由现金流转正。

    2023年展望

    在2022年强劲增长基础上,公司预计2023年收入将继续增长5-7%。其中,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WuXi Chemistry收入预计增长36-38%,且TIDES(WuXi Chemistry中新分子业务)预计增速为WuXi Chemistry整体增速的近2倍;其他业务板块(WuXi Testing,WuXi Biology,WuXi ATU)收入预计增长20-23%;WuXi DDSU将持续业务迭代升级,预计收入下降超过20%。

    2023年公司将持续提升经营效率,推动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增长。公司预计经调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长12-14%,同时随着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将有助于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的增长。2023年自由现金流将持续为正,并预计增长600-800%。得益于持续提升的资产利用率和经营效率,公司计划在2023年投入资本开支80-90亿元。公司将持续建设新能力、新产能,以更好服务全球客户,推动公司未来发展。

    履行ESG承诺

    作为创新的赋能者、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全球健康产业的贡献者,公司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成为一个良好的全球企业公民。

    公司出色的ESG表现获得了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的认可。2022年,公司在MSCI ESG评级中再次获得"AA"级,并在Sustainalytics的ESG评级中位列全球医药行业前2%。公司同时入选2022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并首次入选标普全球《2023年可持续发展年鉴》,获得"行业最佳进步企业"奖。此外,公司在ESG各专项领域亦获得认可,包括在CDP气候问卷中获得"A-"级,在针对供应商社会责任评价的EcoVadis评估中获得铜牌,另有常州、上海外高桥和无锡3个基地获得银牌。

    在低碳环保方面,相比于2021年的基线,我们2022年碳排放经济强度下降17.3%,能源消耗经济强度下降19.0%,用水经济强度下降23.4%。

    管理层评论

    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2年公司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8%,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2%。第三季度公司更是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单季度收入超过100亿的里程碑。公司2022年的业绩表现再次证明,药明康德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持续驱动公司发展。"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及时、高效地执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和强大供应链网络的优势,帮助客户推进新药研发创新项目,造福全球患者。药明康德将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做坚定不移的赋能者,不断加强能力和规模建设,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助力全球合作伙伴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推动更多突破性治疗方案的早日问世。在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的驱动下,公司对未来持续发展以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充满信心。"

    "2022年,药明康德持续将ESG理念充分融入到公司业务和运营的方方面面,并在ESG工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公司将继续秉承‘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做对做好ESG,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合作伙伴加速新药和突破性疗法的问世,造福全球病患。"

    综合收益表[3]


    人民币 百万元

    2022年度

    2021年度

    同比增减



    收入

    39,354.8

    22,902.4

    71.8 %



    服务成本

    (24,848.3)

    (14,636.9)

    69.8 %



    毛利

    14,506.5

    8,265.5

    75.5 %



    其他收入

    644.3

    468.6

    37.5 %



    其他收益及亏损

    1,211.7

    1,453.6

    (16.6) %



    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下的减
    值亏损(扣除拨回)

    (117.3)

    (31.6)

    271.0 %



    商誉减值亏损(扣除拨
    回)

    (131.3)

    -

    N/A



    销售及营销开支

    (731.6)

    (699.0)

    4.7 %



    行政开支

    (2,943.8)

    (2,253.6)

    30.6 %



    研发开支

    (1,614.0)

    (942.2)

    71.3 %



    经营溢利

    10,824.6

    6,261.2

    72.9 %



    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

    (52.5)

    (92.2)

    (43.0) %



    应占合营公司之业绩

    6.3

    (25.1)

    (124.9) %



    财务成本

    (159.8)

    (128.3)

    24.5 %



    税前溢利

    10,618.5

    6,015.6

    76.5 %



    所得税开支

    (1,715.9)

    (879.7)

    95.1 %



    本年溢利

    8,902.6

    5,135.9

    73.3 %









    本年溢利归属于






    母公司持有者

    8,813.7

    5,097.2

    72.9 %



    非控制性权益

    88.9

    38.8

    129.2 %




    8,902.6

    5,135.9

    73.3 %









    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股)






    – 基本

    2,931,932,166

    2,914,819,964

    0.6 %



    – 摊薄

    2,954,165,418

    2,937,716,887

    0.6 %









    每股盈利 (以人民币列示)






    – 基本

    3.01

    1.75

    72.0 %



    – 摊薄

    2.82

    1.73

    63.0 %











     

     

     

    综合财务状况表[4]

    人民币百万元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非流动资产




    物业、厂房及设备

    23,444.9

    15,848.7


    使用权资产

    1,857.5

    1,779.5


    商誉

    1,822.1

    1,925.6


    其他无形资产

    926.3

    889.8


    于联营公司之权益

    1,135.7

    619.4


    于合营公司之权益

    67.3

    58.9


    递延税项资产

    492.1

    389.8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的金融资产

    8,954.3

    8,714.1


    其他非流动资产

    1,054.9

    2,182.4


    生物资产

    938.0

    733.5



    40,693.1

    33,141.7






    流动资产




    存货

    3,952.6

    4,554.6


    合同成本

    678.8

    594.9


    生物资产

    1,037.3

    755.5


    应收关联方款项

    123.0

    343.3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7,590.4

    5,968.5


    合同资产

    1,048.2

    773.4


    应收所得税

    16.0

    0.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2.0

    527.3


    衍生金融工具

    135.6

    229.1


    银行抵押存款

    1.8

    63.4


    银行结余及现金

    7,983.9

    8,175.3


    其他流动资产

    1,427.8

    -



    23,997.2

    21,985.6






    总资产

    64,690.3

    55,127.4










     

     

     

    综合财务状况表(续) [5]

    人民币百万元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

    7,253.4

    6,856.0

    应付关联方款项

    14.5

    21.4

    衍生金融工具

    115.4

    3.7

    合同负债

    2,496.6

    2,986.4

    借贷

    3,874.1

    2,261.5

    应付所得税

    517.8

    459.3

    租赁负债

    205.3

    220.2

    其他流动负债

    22.1

    176.2


    14,499.4

    12,984.6




    非流动负债



    借贷

    279.1

    -

    递延税项负债

    440.5

    324.1

    递延收入

    910.9

    770.6

    租赁负债

    983.8

    1,019.0

    可转换债券-负债部分

    502.0

    607.1

    可转换债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

    147.9

    657.3

    其他长期负债

    0.1

    7.2


    3,264.3

    3,385.3




    总负债

    17,763.7

    16,369.9




    净资产

    46,926.7

    38,757.5




    权益



    股本

    2,960.5

    2,955.8

    储备

    43,629.4

    35,535.7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权益

    46,590.0

    38,491.5

    非控制性权益

    336.7

    266.0


    46,926.7

    38,757.5

     

     

     

    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

    人民币百万元

    2022年度

    2021年度

    同比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813.7

    5,097.2

    72.9 %

    加:




          股权激励费用

    684.2

    539.9

    26.7 %

          可转债发行费用

    1.7

    2.8

    (39.3) %

          可转债衍生金融工具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508.6)

    1,000.6

    (150.8) %

          汇率波动相关损失

    136.1

    113.4

    20.0 %

          并购所得无形资产摊销

    56.7

    55.7

    1.8 %

          商誉减值损失

    131.3

    -

    N/A

    股东现金捐赠用于人才激励和保留的费用

    69.7

    -

    N/A

    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384.7

    6,809.6

    37.8 %

    加:




          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性权益类投资损失/(收益)

    20.8

    (1,474.7)

    (101.4) %

          已实现及未实现应占合营公司亏损/(收益)

    (6.3)

    25.1

    (125.1) %

    出售资产/业务的净收益

    -

    (228.7)

    (100.0) %

    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399.3

    5,131.3

    83.2 %

     

    [3]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4]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5]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6]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蜗牛游戏宣布聘请Shareintel调查非法裸卖空交易活动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蜗牛游戏公司(纳斯达克代码:SNAL)("蜗牛游戏"或"公司"),一家全球领先的独立互动数字娱乐开发商和出版商,今日宣布已与 Shareholder Intelligence Services, LLC("ShareIntel")签订服务协议。ShareIntel 是一家合规驱动的 SAAS 平台。ShareIntel 的专利 DRIL-Down™ 流程为上市公司提供追踪股东所有权和监测关键的经纪商和股东的动向。管理层预计进一步利用Shareintel值得信赖的咨询服务,以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并处理任何可能的非法交易活动,包括调查涉及针对公司股票的潜在的非法裸卖空和其他交易违规行为。

    关于蜗牛游戏

    蜗牛游戏是全球领先独立开发商和出版商,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互动数字娱乐,并拥有为各种平台(包括游戏机、电脑和移动设备)设计的高质游戏。

    关于 Shareintel-Shareholder Intelligence Service, LLC

    Shareintel-Shareholder Intelligence Service, LLC(SIS)是一家拥有专利的合规驱动的 SAAS 服务商,受公共公司委托跟踪股东所有权,监控关键的交易商和股东动向。DRIL-Down™识别潜在的滥用和非法卖空的参与者,提供可操作的情报。


    ]]>
    百事公司"温室加速器项目"在亚太区启动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百事公司今天宣布"温室加速器项目(Greenhouse Accelerator Program)"正式在亚太地区落地实施。该项目致力与开发循环经济创新解决方案的创业者合作,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创新解决方案将围绕可持续包装和改善气候变化两方面。

    作为百事公司端到端的转型战略 -- "百事正持计划(pep+)"中的一部分,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方面的投资力度,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温室加速器项目"是"百事正持计划"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延伸,通过推动积极的改变,帮助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初创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

    "百事公司在亚太地区实施‘温室加速器项目',是我们长期致力于推进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解决方案的明证。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深知百事公司在推动积极改变、为人类创造更可持续未来方面能够发挥的关键作用。"百事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陈文渊表示,"‘温室加速器项目'是我们在创意、人才培养和灵活性等方面获得突破的重要资源,使我们能够与志同道合、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合作,不断推出创新理念,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塑造更有韧性的未来。"

    即日(3月20日)起至2023年5月1日,百事公司公开征选10家位于亚太地区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需要能够提供一个融合企业发展目标与使命,对公司、消费者、社区乃至整个地球产生切实影响的解决方案。被选中的初创企业将分别获得2万美元(约人民币13.7万元)资金支持,并将参与一项为期四个月的业务优化计划,助力其实现快速增长。来自百事公司不同品牌的专家们为这些企业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早期运营的关键问题,如战略规划、公司结构与融资等。除此以外,这些企业还将获得品牌优化、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获取和分销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在"温室加速器项目"结束时,将在10家初创企业中选出一家最终优胜者,并获得10万美元(约人民币68.9万元)企业发展资金,同时未来将获得更多与百事公司合作的项目机会。

    百事公司"温室加速器项目"于2017年首先在欧洲启动,2018年秋季该项目推广至北美,2022年引入百事公司的非洲、中东和南亚大区。今年是"温室加速器项目"创立以来的第七年,已帮助了58个新兴初创品牌取得不俗业绩,总销售收入已超过800万美元。


    ]]>
    绿城管理宣布100%派息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3月20日,"代建第一股"绿城管理控股(9979.HK)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在2022年,绿城管理凭借出色业绩,再次印证代建轻资产、高收益、低风险、抗周期等优质特征。年报显示,2022年绿城管理实现营业收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31.7%,再次兑现业绩指引;合约总建面突破一亿平米,新拓代建费增长21.1%,在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步履不停、高质量发展。

    绿城管理在业绩会上宣布拟进行全额派息,这也是2023年首家100%派息的上市公司,充分体现公司的"现金奶牛"特质及对未来发展的极大信心。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代建时代加速来临,龙头企业因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及领先的市场地位能快速抢占先机。在轻资产运营模式及业务良好开展的加持下,绿城管理成为当前资本市场不可多得的稀缺标的。


    商业模式叠加盈利能力,穿越周期稳健增长

    2021年后,在去金融化的大趋势下,投资与开发相分离成为大势所趋,代建模式凭借专业化和服务属性,成为承接房地产开发环节广阔需求的重要主体。

    早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绿城管理CEO李军曾对投资人作出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的业绩指引,本次业绩显然兑现了对投资人的承诺。数据显示,2022年绿城管理营业收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18.4%;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31.7%。


    尤其在代建行业风起云涌,代建企业由几家"孤勇者"发展为超60家品牌房企同台竞争的局势下,绿城管理的盈利能力并未受行业内卷的影响,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到52.3%。

    除了盈利能力亮眼,绿城管理现金流也十分充裕,公告显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绿城管理经营性现金流达到7.25亿元,同比增长28.1%,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与归母净利润近乎实现了百分百的转化,侧面验证了代建商业模式的经营优势。

    安全垫厚,存量订单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

    近期,中指研究院公布2022代建行业市占率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绿城管理市占率为25.5%,不仅连续七年蝉联行业第一身位,还在市场入局者激增的情况下不降反增。强大的竞争能力,得益于其作为代建第一股的龙头优势、全国性布局和充足的项目储备。


    截至2022年末,绿城管理已经覆盖了120个城市,合约总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9.8%至101.4百万平方米,成为国内首个合约总建面"破亿"的代建巨头;新拓代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同比增长23.9%,至28.2百万平方米。从区域结构来看,绿城管理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成渝城市群等主要经济区域的项目建筑面积占整体总建筑面积的74.7%,项目具有高净值、高附加值的优质特征;从总建筑面积开发状态结构来看,超1亿平方米的合约总建面中,约有46%为待建状态,庞大的业绩储备和存量订单为公司接下来几年代建费预期及可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委托方结构的优化也增加了公司长期发展的"安全系数"。2021年以来,国央企及城投公司高歌猛进,成为拿地主力。但是,相比拿地时的激进,地方城投平台的项目开工率很低,这种土地资源错配为代建赛道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力度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目前超3万亿的纾困类代建市场规模,都为代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告显示,目前来自政府及国有机构委托方的合约总建筑面积分别占比达32.6%和28.3%,从新拓代建面积看,来自国企及城投客户的新拓合约总建筑面积占全年新拓业务总量的66.2%,良好的客户结构是代建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利器。

    秉承利益相关者文化,携手各方实现共同成长

    3月17日晚,绿城管理业绩公告中宣布拟派发约80%的每股末期股息及约20%的每股特别股息,成为2023年首家宣布100%派息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彰显其风险系数低、利润回报优的成色与底气,另一方面与绿城管理倡导的"利他"精神不谋而合。

    绿城管理始终秉承"利益相关者文化",链接委托方(土地及资金拥有者)、业主、投资人、供应商等多方主体,携手各方实现"有价值的生长"。

    对拥有土地及资金的委托方而言,绿城管理通过品牌及主体信用赋能,输出专业开发管理服务,实现品牌及产品溢价,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对业主而言,2022年,绿城管理全年完成101个项目的交付,为超过6万名业主营造美好生活,围绕"三生体系"构筑绿城管理独有的确幸社区;对供应商而言,绿城管理拥有不断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及培训机制,对外输出知识体系及行业标准,能携手各合作企业实现共同成长;对投资人而言,稳定增长的市值和分红回报,充分回馈资本市场的信任与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服务型公司,绿城管理始终将"人"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公司搭建全员、全周期的"星-月-地-日"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人均年贡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9%,持续提质增效。此外,还通过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计划,让团队与企业共成长。


    可以预见,中国的代建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绿城管理作为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引领并受益。


    ]]>
    蒙纳与 Canva 达成合作: 1,100 款高质量字体将在 Canva 上线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蒙纳(Monotype)与全球知名设计平台 Canva 达成合作。Canva 1.1 亿全球用户可以通过 Canva 平台使用 1,100 款精选字体。

    得益于此次合作,企业、设计师,独立创意工作者以及个人用户可以借助字体的情绪感召力,丰富视觉表达形式,提升创造力,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设计作品与视觉体验。

    即将在 Canva 上线的字体由蒙纳执行创意总监 Charles Nix 亲自甄选,涵盖了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如:Sabon® 和 Helvetica®),也有备受青睐的后起之秀(如:Gotham® 和 Recoleta)。

    当然,一批更具情感,更有故事性的字体也将一并上线,比如:Cotoris,Snell Roundhand®,以及 Grand Cru。在多语种方面,还涵盖了阿拉伯文、天城文、泰文、韩文以及中文。

    "设计源源不断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数字还是印刷媒介,人们更加注重文字设计的力量,以期待更新颖的自我表达方式",蒙纳全球渠道与合作高级副总裁 Mike Matteo 表示,"此次与 Canva 的合作让 1 亿用户可以享用高质量的字体,进而影响数以亿计的设计作品。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让全世界都受益于字体的力量。"

    "我们很高兴与蒙纳合作,将其中的精选字体库带入 Canva全球的设计社群",Canva 内容负责人 Jared Ben 表示,"Canva 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高水准的设计工具与内容资源,此次与全球字体标杆企业蒙纳合作,更加凸显了我们的这一承诺。"

    蒙纳精选字库将在 Canva 平台上线,蒙纳与 Canva 还将在内容与设计教学方面开展合作。无论是营销从业人,还是小型企业,都可以在 Canva 平台获取更多字体知识。

    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在任何地方尽情发挥设计灵感是 Canva 的使命。从财富 500 强到小企业主,视觉传播已成为组织的普遍需求,无论是用于沟通协作,产品与服务营销,拓展业务,还是提升团队与社群的参与感。Canva 将视觉设计流程无缝整合到一个协作平台,包括图像,色彩,徽标,模板,品牌套件,以及上亿的内容素材。用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制作出视频、网页、演示文稿、海报、交互式图标等内容。截止 2023 年 2 月,通过 Canva 平台制作的设计作品已经累计超过 150 亿件。

    蒙纳(Monotype)750 余位团队成员来自全球各地,我们热爱字体与设计,也热衷于技术与创新。蒙纳字库中 4 万余款字体包含了全球知名的字体公司,字体设计师,以及多款经典之作,如: Helvetica®,Avenir®,Gotham,and DIN。我们的定制字体也出现在了全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整个伦敦地铁的 Johnston100,还是 M&Ms 包装和广告上的"All Together"字样。

    关于 Canva

    Canva 是一个线上的视觉设计与协作平台,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平台旨在通过简化设计流程,让人人都能参与设计。通过简单的拖放操作,用户可以创作社交媒体贴文、演示文稿、海报、视频、徽标等内容,无需专业技术知识。Canva 面向全球设计社区,覆盖 190 多个国家,平均每秒就有 200 份设计作品出自 Canva 平台。

    关于蒙纳(Monotype)

    蒙纳公司(Monotype Imaging Inc.)于 1887 年创立,从最初印刷时代支持金属字模的设计制作和排版,到现在满足数字化时代网络和各种场景电子屏幕字体呈现,蒙纳一直致力于提供业内高品质产品、技术和服务。目前,蒙纳字库拥有全球各种语言的三万多种字体,其中包含多款享誉世界百年的经典作品,比如耳熟能详的 Arial,Baskerville,Garamond,Helvetica,Times New Roman 等等。无论是与全球大品牌合作,还是面向独立的创意工作者,蒙纳都旨在帮助他们将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最终设计出优美的品牌体验。蒙纳公司曾被《快公司》(Fast Company )杂志誉为"设计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


    ]]>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近日披露的文件显示,任天堂已在开发下一代 Switch 游戏主机。CMA 近期正在审查动视暴雪收购案,Reddit 网友在附录 C 第 7 节中发现了关于下一代 Switch 主机的线索。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由 IT之家 提供

    在文件中有一段话,IT之家翻译如下:“任天堂的云服务仅在任天堂 Switch 设备和 [x] 上运行”。虽然被删减部分并未明确提及下一代 Switch 主机,但 NotebookCheck 在内的多家媒体均认为这是 Switch 2。

    关于任天堂 Switch 2,此前谣传该机配备英伟达 Tegra T239 芯片,支持最高 4 TFLOPs 的 GPU 处理能力。初代 Switch 游戏主机的 GPU 性能为 0.3932 TFLOP(插电情况下为 0.5 TFLOP),也就是 10 倍的性能提升。

    @foxygames_uk 提供了一个更保守且可以说是可信的猜测,他认为 Nintendo Switch 2 可能提供 2.4 TFLOPs,大约是当前 Switch 的 6 倍,介于 PS4 和 PS4 Pro GPU 性能之间。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爆料称任天堂 Switch 2 GPU 性能为 2.4 TFLOPs© 由 IT之家 提供


    ]]>
    IMA任命Mike DePrisco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MA管理会计师协会近期宣布,任命Mike DePrisco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自2023年4月3日正式上任,接替即将退休的Jeff Thomson(CMA、CSCA、CAE)。后者担任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已近15年。

    DePrisco拥有近30年的协会及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经验。过去十年,他任职于PMI项目管理协会,曾担任包括首席运营官在内的多个高管职位。DePrisco专长于提升成员服务、产品和服务数字化与组织变革管理。

    "我非常期待成为IMA的一员,与全球董事会并肩努力,为协会成员服务," DePrisco表示。"我也很高兴与如此优秀的领导团队一道,为IMA的未来发展打下战略基础,提升协会带给财会专业人士的价值。"

    任职I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期间,DePrisco将负责协会战略、项目及业务运营。他将与其他IMA高管及全球董事会通力合作,践行协会服务全球管理会计行业的使命。

    DePrisco的任命是经过IMA遴选委员会与国际猎头公司Korn Ferry长达数月全面的遴选程序后做出的决定。该委员会由IMA名誉董事会主席Steve McNally牵头,成员均为IMA志愿领导者。

    "非常高兴欢迎DePrisco加入IMA。期待他能凭借自己丰富的跨职能与跨业务经验,率领协会取得增长,我们对于IMA在DePrisco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McNally表示。

    IMA全球董事会主席Gwen van Berne(CMA)表示:"DePrisco在打造合作与创新双管齐下的组织文化方面有着出色的履历。我们非常高兴在遴选委员会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找到了一位值得信赖的领导者。我们对志愿领导者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深表感谢。"

    DePrisco在加入PMI之前,曾在高等教育机构担任多项高管职务,负责组织计划的实施以及重大项目的整合与协调工作。他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授予的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英国董事学会(Institute of Directors)颁发的公司董事证书。


    ]]>
    IMAX China公布2022年全年财务业绩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MAX China Holding, Inc. ("IMAX China"或"公司",港交所:1970)今日公布2022年大中华区全年收入为 7330万美元,报告和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080万美元和1240万美元。关于本财年利润(亏损)的各项调整和我们完整的财务业绩,请参考我们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的业绩公告或 IMAX China 网站(http://www.imax.cn/investor) 中的投资者关系一栏。

    IMAX China主席理查德·葛尔方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如此迅速地再次成为全球顶级电影市场。在影院重新开业后两个月内,公司就收获了目前在中国市场IMAX影史票房前三名中的两部:《阿凡达:水之道》和《流浪地球2》并创下中国春节档新纪录。这些都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和观众对IMAX观影体验(The IMAX Experience®)的强烈需求。展望2023年,富有活力的好莱坞片单内容和越来越多适合IMAX的本土电影制作都让我们对业务重新加速增长充满信心。"

    IMAX 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表示:"在这个关键的复苏之年伊始,我非常高兴有幸加入IMAX China。回顾过去三年,疫情无疑加速了电影行业从消费体验到内容制作的大片化趋势,这会继续有利于IMAX China这一业内领先的高端娱乐技术公司。公司在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不断增加的IMAX特制拍摄内容和IMAX激光体验的日益普及都加强了我们对长期增长的定位。在巩固IMAX领先的娱乐技术品牌地位的同时,我希望带领公司不断寻求新的增长机遇以进一步释放我们独特资产的商业价值,将业务推向新的高度。"

    IMAX China 股息

    IMAX China今日宣布,其董事会批准支付最终现金股息每股0.015美元,基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行的股票总数,共计约510万美元。

    业务进展

    2022年7月25日,IMAX China与IMAX Corporation签订了IMAX Enhanced中国业务出资协议。据此,IMAX China收购并享有在大中华区开拓IMAX Enhanced业务的独家权利。

    影院网络进展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了进一步的影院网络增长,IMAX®影院网络大中华区共拥有794套系统,其中401家影院为全收入分成模式,112家影院为混合收入模式,278家为销售模式。公司在2022年全年共安装了28套影院系统,其中包括新安装、升级和搬迁的系统。2021年全年的安装数为57家。

    公司2022年新签20家影院,总签约待建数量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204套系统。

    大中华区业绩关键数字





    截至123112个月






    2022


    2021


    大中华区签约数量








    销售




    2



    9


    收入分成



    9



    9


    IMAX激光系统升级



    3



    2


    销售续签



    6



    5

    合计




    20



    25










    大中华区影院安装数量






    销售




    6



    20


    收入分成



    13



    24


    IMAX 激光系统升级

    搬迁重装



    4

    5



    5

    8

    合计




    28



    57










    大中华区影院网络








    商业多厅式影院



    778



    768


    科教影院




    16



    15

    合计




    794



    783










    大中华区签约待建影院数



    204



    215










    IMAX 大中华区影院票房


    1.63亿美元



    2.4亿美元










    影片数量









    中国大陆




    25



    34


    仅香港/台湾地区



    20



    16

    合计




    45



    50












     


    ]]>
    三星标准化5G NTN技术 加强智能手机通讯效果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已掌握标准化5G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即NTN)技术,这一通讯技术用于智能手机与卫星的直接通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三星计划将这一技术整合到其Exynos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中,加速5G卫星通信的商业化,为6G驱动的万物互联(IoE)时代铺平道路。

    非地面网络NTN
    非地面网络NTN

    "这一里程碑是基于我们以往丰富的无线通信技术成果建立的,包括2009年推出4G LTE调制解调器和2018年推出5G调制解调器。"三星通信处理机开发团队执行副总裁Min Goo Kim说,"三星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进地面-非地面网络混合通信生态系统,为6G的到来做准备。"

    NTN(非地面网络)是一种应用卫星和其他非地面载体的通信技术,无论是在山区、沙漠还是在海上,NTN都能将信号覆盖到之前地面网络无法到达的地区。这项技术对确保灾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以及未来为无人驾驶飞机和飞行汽车等城市空中交通(UAM)提供动力方面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满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规范(第17版)定义的最新 5G NTN 标准,三星的 NTN 技术将助力于电信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公司提供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能够与低地球轨道(LEO)卫星进行高度可靠的NTN通信,三星在其Exynos调制解调器5300参考平台上,开发并模拟了基于5G NTN标准的卫星技术,用以准确预测卫星位置,并将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频率偏移降至最低。基于这项技术,三星未来的Exynos调制解调器将支持双向文本信息以及高清图像和视频共享。

    此外,三星计划将标准化的NB-IoT技术用于下一代调制解调器平台。由于集成了卫星连接,三星的NB-IoT非地面网络技术将使得智能手机无需内置单独的大功率无线天线芯片,为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了设计灵活性。


    ]]>
    IDC:2022-2026年中国ICT支出复合增长率将达5.7%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ICT市场预测与分析,2022—2026》,IDC预计,2022—2026年中国IC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7%,而I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5%。

      政策促进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潜力无限。中国政府和企业都看到了数字化转型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许多省市推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措施,推动政府、社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也开始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其中数字经济被列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东数西算”,加快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平台经济发展。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的发布,直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ICT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

      数字化业务规模化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为主的第三平台技术逐步发展成熟,正在成为主流的ICT系统架构。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IaaS服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云计算平台的增长带动了系统基础架构软件的发展,应用系统大规模向云平台迁移,云原生系统快速发展。

      新兴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不断突破,新基建对于ICT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5G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各类工业软件迅猛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应用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政府、金融、互联网、医疗、汽车、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

      未来五年中国ICT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中国的IT支出维持在与2021年基本相当的水平。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反弹,数字经济将会持续发展,ICT市场恢复增长并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未来几年,半导体、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制药、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将会加速发展,数字政府、智慧医院、工业物联网、工业软件、网络银行等新的业务模式将呈现持续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态势,促进ICT市场规模增长。IDC预计,2022—2026年中国IC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7%,而IT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5%。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中国ICT支出的主要推动力,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化转型中担当技术底座的第三平台技术逐步发展成熟,新兴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不断突破,新的创新业务模式不断发展,新基建对于ICT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技术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将成为促进ICT支出增长的关键,保证ICT支出整体上持续稳定增长。

    ]]>
    韩国计划开发世界一流的6G网络技术 这能够成功不?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当前,虽然5G网络的使用还没有彻底在消费者之间完成普及,但是在全球各地,5G基础设施的部署正在进行中,相关的建设工程几乎在全速进行。不过,即便如此,似乎有些国家正在筹划更为长远的发展计划。近日,手机中国注意到,根据海外媒体的消息,韩国似乎打算开发出世界一流的6G网络技术。

    根据相关消息,韩国的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在最近宣布了全新的6G发展计划,他们打算网络技术中取得领先的优势,通过开发下一代网络技术。并且加强相关的供应链。此外,该计划似乎还会重点扶持韩国本土的科技公司。不过目前来看,6G技术距离正式问世应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目前,根据相关数据,韩国在5G领域也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不但拥有三星、LG等大型科技企业,而且还手握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5G技术专利。单是从专利的数量上来看,韩国并没有落后中国多少。而在未来的6G时代,韩国似乎打算缩小这种差距。

    此外,不久之前举行的2023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也指出,我国应加强创新融合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 6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加速突破。


    ]]>
    LG 买下 58 个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域名,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T之家 2 月 20 日消息,LG 电子发公告称已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客户成为网络欺诈的受害者。

    LG 表示,最近打着 LG 电子名义、以高端家电为诱饵的的骗局越来越多。因此,LG 电子正在积极开展对于假冒网站的打击,以保证客户的权益,并提高人们对诈骗行为的认知。

    LG 电子首先向访问其韩国官网 (https://www.lge.co.kr/) 的客户带来了一个“弹窗”以警告可能存在的网络诈骗,弹窗包含有关在线欺诈方法的警告以及在发现假网站或诱导预付款的情况下进行报告反馈的消息。

    LG 买下 58 个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域名,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

    LG 买下 58 个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域名,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 由 IT之家 提供

    此外,该公司还购买了“LG”、“LGbrand”和“BEST”等 58 个相似域名。这是为了防止用户被那种伪装成 LG 官网的诈骗网站欺诈的可能。

    除此之外,LG 电子还指定了一家可靠的在线零售商作为“官方授权店”,以便用户可以放心地在公开市场购买产品。据介绍,他们在产品描述页面顶部贴了一张横幅,宣布这是一家“官方授权店”。 此外,顾客也可以通过官网(https://www.lge.co.kr/ lgekor / lgeit / search.do)搜索认证店铺信息。

    其他方面,LG 电子还表示他们计划向每个公开市场发送一封正式信函,要求对伪装站点进行更彻底的监控,并使客户更容易识别官方认证商店,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提前阻断伪装网站的骗局。

    IT之家曾报道,LG 电子还会将其发现的诈骗网站发布在“首尔电子商务中心(https://ecc.seoul.go.kr/)”的“诈骗网站信息”列表中,或者向国家警察厅提交投诉。


    ]]>
    微软已在新必应聊天页面测试植入广告,会推荐相关商品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T之家 2 月 20 日消息,前两天刚刚有消息称微软正计划在新的 Bing 搜索中加入广告,消息来源称,微软指出,聊天机器人生成的回复中的引用链接“可以成为放置广告的地方”。当时路透社的报道称,微软已经开始在一些用户端测试这些广告,现在这些广告的样式已经被用户曝光。Bing chatbot ads in Pokemon Scarlet and Violet search response

    Bing chatbot ads in Pokemon Scarlet and Violet search response© 由 IT之家 提供

    必应用户分享的一些 Reddit 帖子显示,必应在回复中会给出一些跟搜索内容相关的产品的广告。一个用户搜索《宝可梦 朱・紫》相关问题时,聊天机器人甚至问用户是否“有兴趣购买《宝可梦 朱・紫》?”,下面给出了相关商品的广告链接。

    Bing chatbot ads in Ronnie Coleman search response

    Bing chatbot ads in Ronnie Coleman search response© 由 IT之家 提供

    还有用户搜索健美明星罗尼-科尔曼的相关中,必应聊天机器人提供了关于这位退休的专业健美运动员的详细信息,并生成了带有图片、链接和价格的健美产品广告。

    IT之家了解到,微软对新必应的变现计划并不是一个秘密。在传闻向 ChatGPT 创建者 OpenAI 计划投资 100 亿美元之后,这家软件巨头确认了其对 OpenAI 的第三阶段投资,并称这是“一项多年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此外,微软解释说,这种伙伴关系将使两家公司“将所产生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微软近日还上调了 Bing Search API 的收费标准,最高涨幅为 1000%。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近日还给新必应聊天设限:每天限答 50 问,每问限答 5 条。


    ]]>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高通去年发布骁龙8 Gen2芯片时,就比以往提前了一个月,而随之而来的vivo X90系列、小米13系列等手法旗舰也比以往要早发布一段时间。

    而今年的骁龙8 Gen2芯片,高通将会在提前到10月发布,而像小米14等一众新旗舰最快也将在今年10月提前亮相。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中关村在线

    今年推出的骁龙 8 Gen 3 芯片将带来更好的性能,同时降低功耗。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骁龙8 Gen 3提前发布:小米14等新旗舰10月发布© 中关村在线


    ]]>
    希捷酷狼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悄悄改版,耐用性等指标提升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2 月 20 日消息,希捷最近悄悄更新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虽然没有推大容量新品,但新版本规格显示它在耐用性方面有所升级,可谓是加量不加价。

    原版 IronWolf Pro 系列产品完整型号命名规则采用了 ST20000 NE 000(20TB)这种格式,在代表品牌与容量之后的 NE 已经改成了 NT (如 ST20000 NT 001)。

    从参数来看,新版本主要就是在寿命方面有所区别,例如平均失效时间(MTBF )由 120 万小时提高至 250 万小时,而工作负载率限制(WRL)也提高到了 550TB / 年(旧版本为 300TB / 年)。

    希捷酷狼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悄悄改版,耐用性等指标提升

    希捷酷狼 IronWolf Pro 系列硬盘悄悄改版,耐用性等指标提升© 由 IT之家 提供

    事实上不只如此,除了 20TB 所标示最大连续传输速率维持在 285MB/s,其余容量版本都提高了 6~30MB/s 的幅度不等,而且 18TB 版本抗震能力也有变化,只是这部分规格不容易量化对比,IT之家也说不好是如何提升。

    最后,希捷将 RAID 之类储存设备建议数量“不超过 24bay”改成“无限制”。不过希捷并未改变产品阵容,依然维持了 2~20TB 容量可选,提供 5 年有限保修和 3 年数据恢复服务,定价也完全不变。


    ]]>
    邬贺铨院士解读ChatGPT等数字技术热点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高新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新技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科技。

      当下,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数字技术是不是高技术,数字平台有何贡献,ChatGPT带来哪些启示,5G如何开拓行业应用……

      近日,在“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召开前,新华网记者就数字技术发展热点,专访大会演讲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数字技术领先发展平台企业后劲充足

      提到高新技术,往往令人想到“大国重器”、“精密制造”等硬科技。如今,中国数字技术创新突飞猛进,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技术现在在高技术中产业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目前仍然保持领先的位置。”邬贺铨认为,高技术企业的划分,并不是以行业规模大小来判断,而是以它本身代表的技术的发展迭代速度,以及它的增长率和社会影响度。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数字化投入对经济贡献度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涌现出许多互联网平台企业。它们一头连着消费方,另一头连着供应方,用数字科技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邬贺铨表示,引导平台企业向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常态化、规范化的治理手段,有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发展,也让平台企业对未来发展感到更有信心。

      在邬贺铨看来,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平台,从发展到治理,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互联网企业平台化作用更明显,连接服务、连接用户的能力更广泛。二是互联网平台具有创新模式,可以实现全时工作、灵活就业,为国家推动就业做出了贡献。三是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性在各个行业里表现最为突出,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括从事硬科技创新、集结创新人才、推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我仍然对我们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后劲充满信心。”邬贺铨深信,互联网是高技术,代表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进步大要与行业经验相结合

      能聊天、能写文案、能做表格……聊天机器人ChatGPT连日来热度不减,其引发的关注度,不亚于几年前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邬贺铨认为,算力水平的提升和大规模应用,推动预训练大模型的产生。ChatGPT的出现,使得预训练大模型进入可商用化的程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尽管ChatGPT的诞生具有标志性意义,但邬贺铨提示说,它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是一种靠大量的算力来堆砌,能用得起这么大规模的算力来支撑的公司,全世界还是少数。”

      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飞速发展,但将它真正应用到行业里仍存在较高门槛。

      以ChatGPT为例,它是一种聊天机器人,如果要进入产业应用,背后的模型就要变了。“不仅仅是博览群书就可以解决,那么还需要利用到很多行业的经验,所以我认为,ChatGPT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所缺的是怎么跟行业更紧密的结合。”邬贺铨说。

      一方面,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企业不了解产业需求,另一方面,实体产业的专家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开发类似ChatGPT这种大模型。在邬贺铨看来,这两者中间的空缺,可能正是数实融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ChatGPT火爆全球,带给中国产业什么启示?邬贺铨认为,中国有比较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公司具备比较强的算力能力,这些公司在人工智能业务应用领域既有自身业务的需求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感悟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相信能够做出不逊于国外公司的AI应用。

      “ChatGPT应该说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让我们反思人工智能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对于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企业,邬贺铨建议,要将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相结合,不能仅限于跟随国外做聊天机器人。

      5G能力要提升打开行业应用新空间

      5G作为通信网络,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整个数字化贯穿了从通信、计算、存储、芯片到操作系统等不同环节,大量数字化应用都需要由网络支撑。

      5G商用牌照发放三年多来,中国5G商用走在了全球前列。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33.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5G已在工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

      “现在在应用上,还没有完全体现出5G的能力,5G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邬贺铨说,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5G的网络能力,尤其是上行、回传的能力,并且还要做到低时延,才能更好地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及产业等应用。

      今年,5G-Advanced(5G-A)的发展进入到了标准制定的关键一年。邬贺铨说,5G-Advanced就是要将5G的带宽速度提升10倍,并且把时延进一步降低10倍,把连接的密度再提升10倍。

      5G标准持续演进,不仅能更好的支持消费级应用,更将打开行业应用的空间。

      邬贺铨认为,5G-Advanced除了表现为一些性能上的提升外,还推动5G进一步融合,包括融合工业的一些应用,以及物联网、卫星网络的应用,这样才能打开行业应用局面。此外,5G还要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不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5G网络效率,还要利用人工智能结合5G,开拓5G的行业应用。低碳化也是5G-Advanced的研究关注点。

      目前,5G本身发展仍然有很多创新方向值得去探索。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应用要求,需要5G不断做改进。

    ]]>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月16日消息,联发科发布全新的布天玑7200移动平台,拥有先进的AI影像功能、游戏优化技术与5G连接速度,这是联发科天玑7000系列的首款新平台。

    据介绍,天玑7200采用与天玑9200相同的台积电第二代4nm制程,八核CPU架构,包括2个主频为2.8GHz 的Arm Cortex-A715核心,以及6个Cortex-A510核心,集成AI处理器APU 650,提升AI运算效率同时还拥有低功耗特性。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由 快科技 提供

    另集成Arm Mali-G610 GPU,搭载HyperEngine 5.0游戏引擎,支持AI-VRS可变渲染、智能调控等技术,可以降低游戏功耗、优化电池续航。

    影像方面,天玑7200搭载14位HDR-ISP影像处理器Imagiq 765,最高可支持2亿像素主摄,支持4K HDR视频录制。

    信号方面,天玑7200集成Sub-6GHz 5G调制解调器,下行速率可达到4.7Gbps,支持5G双载波聚合、5G双卡双待和双卡VoNR,还支持Wi-Fi 6E和蓝牙5.3。

    搭载天玑7200移动平台的智能手机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联发科发布天玑7200处理器:4nm工艺、支持2亿像素主摄© 由 快科技 提供


    ]]>
    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136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思科发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为1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7亿美元相比增长7%;净利润为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下降7%;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5亿美元相比增长3%。

      思科第二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对第三财季和整个2023财年的业绩展望也均超出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近4%。

      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要点:

      在截至2023年1月28日的这一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的净利润为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下降7%。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每股摊薄收益为0.67美元,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71美元,同比下降6%。

      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5亿美元相比增长3%;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88美元,与去年同期的0.84美元相比增长5%,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85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为1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7亿美元相比增长7%,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将达134.3亿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销售成本为51.6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6.71亿美元。其中,思科第二财季产品销售成本为40.3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5.69亿美元;服务销售成本为11.2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02亿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总运营支出为51.3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5.62亿美元。其中,思科第二财季研发支出为18.5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6.70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3.8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2.66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5.8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44亿美元;已收购无形资产摊销支出为71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7900万美元;重组及其他支出为2.4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00万美元。

      思科第二财季总运营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7.8%。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运营支出为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1.4%。

      思科第二财季总毛利率、产品毛利率和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2.0%、60.2%和67.2%,去年同期分别为63.3%、61.8%和67.3%。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总毛利率、产品毛利率和服务毛利率分别为63.9%、62.1%和69.1%,去年同期分别为65.5%、64.3%和68.8%。

      按地域划分,思科第二财季美国业务的总毛利率为62.9%,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业务的总毛利率为66.2%,亚太地区业务的总毛利率为63.6%。

      思科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3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运营利润率为24.2%。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思科第二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为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32.5%。

      思科第二财季备付所得税率为18.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备付所得税率为19.0%。

      思科第二财季递延营收为2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其中,产品递延营收同比增长9%,服务递延营收同比增长6%。

      2023财年第二财季,思科的运营现金流为47亿美元,与2022财年第二财季的25亿美元相比增长93%。截至第二财季末,思科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投资总值为221亿美元,截至2022财年年底为193亿美元。

      截至2023财年第二财季末,思科剩余的债务偿付履行义务为3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其中53%将在未来12个月时间里被认列为营收。截至2023财年第二财季末,思科产品业务剩余的债务偿付履行义务同比增长7%,服务业务剩余的债务偿付履行义务同比增长2%。

      2023财年第二财季,思科通过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28亿美元现金。在这一财季中,思科宣布并支付了每股普通股0.38美元的现金股息,总支出为16亿美元。思科第二财季根据其股票回购计划总共回购了约2600万股普通股,平均回购价格为每股47.72美元,总计支出13亿美元。根据思科已获授权的股票回购计划,该公司剩余的股票回购金额为134亿美元,无到期日。

      细分业务业绩:

      2023财年第二财季,思科产品(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等)销售额为101.5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3.53亿美元;服务销售额为34.3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3.67亿美元。

      按产品划分,思科第二财季来自于安全和Agile Networks业务的营收为67.4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来自于“未来互联网”(Internet for the Future)业务的营收为13.0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来自于合作业务的营收为9.5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来自于端对端安全业务的营收为9.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来自于优化应用体验的营收为1.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来自于其他产品的营收为3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

      按地域划分,思科第二财季来自美国的营收为18.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的营收为37.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来自亚太地区的营收为20.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

      业绩展望:

      202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展望

      思科预计,2023财年第三财季该公司的营收将同比增长11%到13%,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毛利润率将达63.5%到64.5%,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率将达33%到34%,按照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备付所得税率分别将达18%和19%,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0.96美元到0.98美元,其平均值(0.97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思科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三财季该公司的营收为128亿美元。按思科预测的同比增幅(11%到13%)计算,这意味着该公司预测2023财年第三财季的营收将达142亿美元到145亿美元之间,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三财季营收将达135.8亿美元,21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思科第三财季每股收益将达0.89美元。

      思科还预计,2023财年第三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0.74美元到0.79美元。

      2023财年业绩展望

      对于整个2023财年,思科预计其营收将同比增长9%至10.5%,按照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备付所得税率分别将达20%和19%,每股收益将达2.85美元至2.96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每股收益将达3.73美元至3.78美元,其平均值(3.755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据思科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财年全年该公司的营收为516亿美元。按思科预测的同比增幅(9%到10.5%)计算,这意味着该公司预测2023财年全年的营收将达562亿美元到570亿美元之间,超出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5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2023财年营收将达545.4亿美元,25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思科2023财年每股收益将达3.55美元。

      股价反应:

      当日,思科股价在纳斯达克的常规交易中上涨0.75美元,报收于48.45美元,涨幅为1.57%。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5点10分(北京时间周四早上6点10分)为止的盘后交易中,思科股价再度上涨1.85美元,至50.30美元,涨幅为3.82%。过去52周,思科的最高价为57.69美元,最低价为38.60美元。

    ]]>
    埃森哲《未来生活趋势2023》:五大趋势构建商业新格局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埃森哲最新发布的《未来生活趋势2023:美好生活,灵活掌控》报告指出,伴随着近年来的全球不确定性,人工智能、web3和标记化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愈发普及。这些技术正在推动创意、社群形态和数据隐私等领域的演变。新兴技术带来的价值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行为正随之改变,企业应为此做好充足准备。

      埃森哲连续16年发布《Fjord趋势》报告,本年度起更名为《未来生活趋势》,继续揭示未来一年中对商业、文化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性趋势。今年的报告指出,从适应长期危机和颠覆,到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再到怀念传统办公模式的好处,以及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激发创意,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并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和领导者打开全新的商业格局。

      埃森哲Song事业部全球元宇宙及可持续业务、思想领导力负责人马克·柯蒂斯(Mark Curtis)表示:“面对颠覆,人们总会怅然若失,感觉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力。当人们开始应对和处理这些局面时,他们将会要求更多的掌控,这随即影响了与之互动、为之服务的品牌和企业。这些强势变化将为企业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全新的方式与客户建立并保持联系。”

      《未来生活趋势2023》汇集了来自全球埃森哲Song事业部的设计师、创意人员、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洞察与智慧,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报告内的艺术图像,揭示了五大趋势和企业应着力的方向。

      努力生活,迎接挑战:全球性危机和颠覆接连不断,但正如千百年来人类所采取的行动一样,人们正在尝试通过四类行为方式来适应各种不确定性:应对、逃避、简化和接受。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品牌和雇主,这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企业需要对此做好准备。

      数字世界,心归何处:在当前环境下,人们正在极力寻找归属感。因此,品牌需要通过打造社群的方式重塑其品牌忠诚度及用户参与度。报告发现,过去六个月内,大多数受访者或多或少地尝试了新爱好,或加入了新群体。新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三种社群模式的兴起,分别是:兴趣小组,如Reddit(社交新闻站点)、Discord(游戏社交应用)和Twitch(游戏直播平台)等平台;标记小组,用户需要拥有特定的数字标记,以获得专用访问权限;收藏小组,用户通过收藏数码艺术品、名人签名、集换式卡牌等参与社群活动。

      混合办公,锐意创新:虽然人们还在探讨是否应该结束居家办公并重返办公场所,但可以确定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居家办公尚未成为一种成功的工作模式。很多人已经开始怀念线下办公的无形优势,例如同事间面对面的沟通,以及对职场新人持续且密切的指导等。现在,居家办公的劣势正在逐渐展现。如果企业持续缺失员工间的面对面互动,培养机制、业务创新,企业文化和包容性也将不复存在。当下,企业领导者需要重新制定一个更合乎逻辑、互惠互利的办公模式。

      人工智能,赋能创意: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普及,这项技术已经成为创意工作的得力帮手。突然之间,神经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字、图像和音乐的创作,且使用门槛不高。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拓展市场,随着其规模化应用不断成熟,正为人类创造力带来重大突破。企业当前亟需思考该如何把握由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海量优质内容,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该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速度和原创能力。

      数字钱包,慎重存放:个人数据被使用甚至被滥用的情况已困扰人们多时,这也导致品牌在网络平台上的透明度和信任度迅速下降。不过,对数据的掌控即将回到用户的手上。包含各类标记信息(支付方式、身份信息、会员卡等)的数字钱包,将让使用者自主决定是否将共享甚至出售多少个人数据给品牌方。品牌方也将从中获益,因为使用者主动提供的数据将比第三方渠道获取的数据更有价值。

      埃森哲Song事业部首席执行官兼创意负责人大卫·卓加(David Droga)表示:“人们行为的种种变化看似微小,实则影响深远,将改变市场生态,重塑人们和企业的关系。无论是企业领导者、员工、客户、消费者或是创意人员,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去适应和重新掌控自身。随着各类技术的愈发成熟,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商业生态。”

    ]]>
    时隔6年:苹果最失败笔记本12寸MacBook要重新复活了!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还记得12英寸的MacBook笔记本吗?它似乎要复活了。

    日前有爆料人称,从产业链渠道获悉,苹果打算全新推出12寸MacBook笔记本产品,目前考虑的是下半年投入生产。

    不过,去年,包括郭明錤、Ross Young在内的两位行业分析师都表示,没有听到一点13寸以下MacBook的风声。只有名记Mark Gurman说苹果还在筹备M芯片加持的12寸笔记本,只是不会早于2023年晚些时候。

    据悉,苹果2015年3月首次发布12寸MacBook,不足1Kg重,它创造了苹果多个第一次,比如无风扇设计、全USB-C接口、蝴蝶键盘等。2017年,苹果更新了二代产品,但因为糟糕的销量,在2019年就匆匆停产。

    事实上,因为iPad Pro的尺寸已经达到12.9寸且搭载M1/M2处理器,12寸对于笔记本的确显得尴尬,苹果真打算“死灰复燃”吗?

    时隔6年:苹果最失败笔记本12寸MacBook要重新复活了!

    时隔6年:苹果最失败笔记本12寸MacBook要重新复活了!© 由 快科技 提供


    ]]>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 日本百年老店东芝将被私有化:仅值1000亿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提到东芝Tosiba,很多人可能可能还会记得这家日本百年老店,20多年前东芝的家电也备受追捧,40多年前的80年还是半导体市场的霸主,NAND闪存就是东芝发明的,然而这样的品牌现在也沦落到被私有化了。

    东芝过往历史辉煌,只不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面临困境,退出了大量消费级业务,一手发明的闪存业务也卖掉了60%股权给美国资本联合体,缺钱的东芝需要填补收购美国西屋核电业务导致的巨额亏损。

    即便如此,最近几年东芝的业务也没有实质性改善,这两年一直有私有化的传闻,早前一度传闻又被美国资本财团拿下,不过东芝对日本意义重大,这次日本多家机构及企业组成联盟,其中“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核心的团队出价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出头,计划私有化东芝。

    其中JIP收到的贷款总额可达1.2万亿日元,20多家日本企业承诺的投资也有1万亿日元,这些企业及机构联合起来竞标东芝,比后者的市值2万亿日元略高一点。

    东芝表示已经收到了JIP方面的重组提议,由12人组成的董事会将讨论该计划,并做出决定。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 日本百年老店东芝将被私有化:仅值1000亿

    曾经的半导体霸主 日本百年老店东芝将被私有化:仅值1000亿© 由 快科技 提供


    ]]>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教育资源中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超 67 亿次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2月13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中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2月10日,平台总浏览量超过67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

      据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于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整合了中小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资源平台。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目前拥有4.4万条资源,截止2023年1月31日,注册用户已经达到725.1万人。职业教育平台已经接入了1173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教育平台汇聚了2.7万门优质的慕课。截至目前,该平台的用户已经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该平台还围绕重点领域推出了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2022年3月28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作为国家门户首个公共服务上线,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全年共享岗位达到1370万个,通过平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从2021年的24%增长到2022年的31.6%。2022年5月28日,在门户设计开通服务大厅,增设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三个栏目,服务大厅共提供26项政务服务,全年累计办件2101万件。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介绍,平台进行了7次迭代升级,实现了教育阶段的全覆盖。

    ]]>
    联发科1月营收同比下降48.6% 创32个月新低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2021年业绩高歌猛进、2022年增速放缓,2023年1月,联发科仅实现营收224亿新台币,环比下降42.1%,同比下降48.6%,创下2020年6月以来单月新低。

      据悉,原因一是手机客户库存调整进行中,二是1月受春节影响工作天数较少。后续业绩有望逐月恢复。

      联发科预计一季度营收930亿至1017亿新台币,环比下降6%~14%,毛利率为46%~49%。这意味着2月和3月单月营收至少350亿新台币,最高可达400亿新台币。

      目前来看,其主要市场,中国大陆市场经济活动迅速升温,有利于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回暖,进而支撑联发科业绩反弹。

    ]]>
    启迈QIMA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全球采购形式暂无改变的征兆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在过去三年中,几乎每一份启迈QIMA行业报告都会重点强调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新一波挑战。启迈QIMA于近期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报告》(以下称"报告"),回顾2022年全球供应链总况,并展望2023年趋势。

    中国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仍然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

    报告显示,2022年,来自美国和欧盟品牌商对中国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同比下降了10%,影响多个产品类别,包括家居用品和传统上以中国为主导的玩具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地区的买家仍然保持对中国的信心。2022年,拉丁美洲和亚洲品牌商对中国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分别同比增长了10%和23%。

    报告指出,尽管欧美的品牌商可能会将采购量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并采用近岸采购备选方案,但全球供应链仍与中国这个制造业巨头紧密相连,并且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仍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

    检验数据
    检验数据

    东南亚采购需求强劲,越南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指出,越南可能是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的最好例证。一年前,越南在疫情后的制造业复苏因员工短缺而受阻,买家对其的检验和审核量在2021年第四季同比下降了23%。但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对越南的采购实现复苏。在2022年底,全球和西方买家对其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同比增长了21.5%。

    在启迈QIMA的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将越南列为其2022年前三大采购国之一。在2022年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受访者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在其采购国分配中增加对越南采购的份额。

    此外,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制造商也渴望抓住机会。启迈QIMA 2022年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菲律宾的检验和审核量呈两位数增长。

    采购来源国意向数据
    采购来源国意向数据

    近岸采购受到重视,美国品牌商加快步伐赶上

    2022年,供应链全球化的品牌商和零售商越来越多地将近岸采购视为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迈QIMA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美国和欧盟受访者表示2022年在本地采购得更多,43%的受访者打算在2023年及以后将近岸采购作为首要采购战略之一。

    启迈QIMA数据显示,在近岸采购方面一向落后于欧盟同行的美国品牌商,2022年加快了此方面的步伐。除通常作为近岸采购首选的墨西哥,美国买家对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检验和审核需求也同比增长,分别为23%和18%。

    欧盟买家对近岸采购仍保持较高兴趣,2022年地中海周边多个采购中心的检验和审核需求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包括土耳其、约旦、摩洛哥和埃及。由于地理接近且劳动力和能源成本相对较低,地中海国家/地区对欧盟买家来说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欧盟买家采购中的总份额高于孟加拉国、印度和越南。

    近岸采购数据
    近岸采购数据

    西方买家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印度仍保持吸引力

    报告指出,印度是2021年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2年上半年仍然保持这一势头,但在下半年有所放缓。启迈QIMA数据显示,历经连续多季度爆发式增长后,截至2022年底,印度检验和审核需求同比增长稳定在8.5%,远低于2021年末至2022年初的两位数同比增速,是现今采购业高波动性的又一例证。

    尽管如此,印度正在不断努力扩大其擅长的领域,而不仅仅只是关注传统纺织品行业。在西方品牌商寻求供应链多元化进程中,对印度的需求可能会继续增加。

    采购行业数据
    采购行业数据

    供应链中断成为新常态,企业应将道德合规优先级提升

    2022年启迈QIMA审核员收集的工厂道德合规性数据显示,评分较2021年平均值略有上升,但还不能由此判断工厂道德合规性是否持续改善。总体而言,在启迈QIMA审核员评估的五个关键方面中,健康、安全、工作时间和工资四个方面的严重违规频率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有超过一半的受审核工厂需要进行改进。

    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在危机时期,由于买家和供应商都被迫优先考虑成本问题并以维持生存的模式运营,道德合规往往会降至公司优先事项清单的底部。随着当前供应链中断现象成为新常态,企业不得不将此方面的重要性前置。以欧盟为目标市场的公司更不能有所松懈。

    新冠疫情、地缘政治、法规和气候变化导致2022年全球采购格局波动。展望2023年,报告提出,供应链必须在多元化与战略采购合作伙伴关系之间取得平衡,建议企业们专注于实现供应链弹性,才能在波动和变化中取得成功。

    道德合规
    道德合规


    ]]>
    近1/5中国男性死于卷烟,电子烟会是“救命良药”吗?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布的论文指出,近20%的中国成年男性死于卷烟。

    图:论文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

    研究由中国科技部等机构支持,英国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教授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的研究团队共同牵头完成。这是国内首个系统检查吸烟与全身疾病关系的大型全国性研究,共对超51万中国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研。

    研究分析了卷烟与470种疾病和85种死因的关系,发现在中国,卷烟与56种疾病和22种死因显著相关。很多疾病和卷烟的隐藏关系超乎想象,烟民知道自己可能因吸烟患上肺癌,却未必想到自己的肿瘤、脑出血、糖尿病、白内障、皮肤病甚至传染病、寄生虫病,都可能与卷烟有关。

    数据显示,调研对象(年龄区间为35岁-84岁)中,约20%的男性和约3%的女性死于卷烟。中国卷烟几乎都由男性消费,研究预测,1970年后出生的男性将成为受卷烟危害影响最大的人群。“当前有大约2/3的中国年轻男性吸烟,而且他们中大多数人在20岁前就开始吸烟。除非他们戒烟,否则大约有一半的人最终会死于由吸烟导致的各类疾病”。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戒烟迫在眉睫,却是难题一桩。据光明日报2021年报道,仅靠意志力“干戒”的中国烟民,戒烟失败率高达90%以上。不过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一些烟民会选择戒烟门诊,还有烟民改用电子烟。

    据英国政府官网,电子烟已成为2022年英国烟民最常用的戒烟辅助工具。《柳叶刀-公共卫生》2021年7月发布的研究论文明确指出,用电子烟辅助戒烟的成功率普遍比“干戒”的高5%-10%,且烟瘾越大,用电子烟辅助戒烟成功率越高。

    图:该研究由美国知名癌症研究机构“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导,研究人员会发放科普手册帮烟民正确认识电子烟

    国际权威循证医学学术组织——考克兰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更在7年内接连发布5份报告,证明电子烟有戒烟作用,且效果优于其他戒烟方法。其在2021年9月发表的最新研究综述中指出,对全球超1万名成年烟民进行的50项专业研究证明,电子烟是有效戒烟工具。“关于电子烟的科学共识是,电子烟虽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但危害远不如卷烟。”该综述主要作者之一、Cochrane烟草成瘾小组的Jamie Hartmann-Boyce说。

    电子烟的减害效用也在不断得到证实。2022年10月,中山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在相同尼古丁剂量下,电子烟气溶胶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小于卷烟烟雾。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例,2020年10月发表在知名期刊《慢性病治疗进展》的论文指出,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烟民改用电子烟,可让病症恶化程度减少约50%。可当电子烟用户复吸卷烟后,据2022年5月波士顿大学发布的研究结论,其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的风险将翻倍。

    “考虑到(卷烟危害的)延迟效应,未来中国成年男烟民吸烟造成的总体疾病负担将远大于目前的估计。”论文作者表示,需尽快采取更严格的控烟及戒烟措施,以挽救无数生命。


    ]]>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T之家 2 月 13 日消息,IDC 今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 2022 年达 56 亿个,到 2026 年将增至约 102.5 亿个,复合增长率约 18%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由 IT之家 提供

    报告指出,中国蜂窝网络连接数增速最快,在中国政府和运营商的积极推广建设之下已实现 "物超人",2022 年底实现 18.45 亿个,在公用事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以 21% 的增速到 2026 年实现 36.3 亿个

    此外,低功耗连接商用进程不断加速,2021 年连接数近 6 亿个,预计到 2026 年将达 14.9 亿个。固网及 WiFi 在家居、工厂等局域稳定环境将持续发挥主要连接能力,在总连接量中占比过半,预计到 2026 年增至 51.1 亿个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IDC:2026 年供需联动将推动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超百亿© 由 IT之家 提供

    IT之家了解到,IDC 表示,消费者行业是最大的物联网连接组成,智能家居、可穿戴依然是重要增长点,连接数量到 2026 年将近 59.8 亿个


    ]]>
    IBM收购StepZen,帮助企业从数据和 API 中获得更多业务价值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BM日前宣布完成了对StepZen 公司的收购,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具有独特架构的GraphQL服务器,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使用更少的代码来快速构建GraphQL API。这是IBM步入2023年的首项收购,自 Arvind Krishna 于 2020 年 4 月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IBM 已收购了 30 家公司,以强化其混合云与人工智能 (AI)的 能力。

    StepZen 的 GraphQL API 创建这一创新技术,补充了 IBM 在 API Connect 中推动创新的重要功能,使企业能够为其客户构建更好的数字体验。
    StepZen 的 GraphQL API 创建这一创新技术,补充了 IBM 在 API Connect 中推动创新的重要功能,使企业能够为其客户构建更好的数字体验。

    混合云的日益普及,使得数据以各种不同类型存储在各个不同的位置上——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如数据仓库、数据湖和数据湖仓库,存储在跨不同的云和本地环境的位置之上。API 是不同数据源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重要连接器,这意味着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依赖和创建更多的 API 来获取支持其应用程序和体验所需的数据。

    GraphQL 已迅速成为公司与其数据交互的首选查询语言,并正在成为 API 的新标准,对 REST API 和数据系统的投资进行分层。以一个电子商务应用为例,通过一次调用,GraphQL 可以合并在不同子系统中找到的数据,例如客户信息、订单号和交付状态,并以预期的格式返回。这种简单性就是 GraphQL 的普及和使用快速增长的原因。Gartner® 的一份报告预测,到 2025 年,超过 50% 的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 GraphQL,高于2021 年所预测的数字:不到 10%[i]。虽然 GraphQL API 对于应用程序团队来说非常容易使用,但对于负责创建它们的开发团队而言可能具有挑战性。

    成立于 2020 年的StepZen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构建 GraphQL API。StepZen 采用声明式编程方法(即描述程序的功能,而不明确指定方法),从而产生更小、更直观的代码、更好的运行时性能和更快的价值实现时间。StepZen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其它 API 方法兼容,能够以即服务 (SaaS)的方式获得,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本地数据中心的部署。

    StepZen背后的开发团队由业内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曾对IBM Db2,PostgreSQL和Apache Derby等数据库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并且在API和规模化云部署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此次收购于 2023 年 2 月 6 日完成,StepZen 团队和技术将纳入 IBM 软件部。该交易的财务细节没有披露。

    收购StepZen,是IBM结合自身研发和战略性收购"两条腿走路"实现创新的最新例子,旨在为客户提供混合云时代企业所需的数据、AI和自动化解决方案。StepZen补充了IBM在关键领域(包括集成,API管理,数据经纬https://www.ibm.com/data-fabric和数据管理)的有机发展(即基于自身研发的发展),例如,IBM 现在可以为 IBM API Connect 提供新的 AI 测试功能,该功能可分析您的 API,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报告观察到的任何错误,从而帮助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我们相信 StepZen 的 GraphQL API 创建这一创新技术补充了 IBM 在 API Connect 中推动创新的重要能力,使企业能够为其客户构建更好的数字体验。

    客户可以通过访问 https://stepzen.com/ 了解更多关于StepZen的信息。

    [i] 资料来源:Gartner 研究,"2022 年预测:API 需要改进的安全性和管理"[2021 年 12 月 6 日]

    GARTNER 是 Gartner, Inc. 和/或其附属公司在美国和国际上的注册商标和服务标志,经许可在此使用。保留所有权利。


    ]]>
    FNCA与MSCA签署谅解备忘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FIBER NETWORK COUNCIL APAC(光纤网络亚太理事会,简称"FNCA",前身为FTTH亚太委员会)今日与马来西亚智慧城市联盟(MSCA)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该谅解备忘录涉及在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项目绩效评估方面开展能力建设合作,以及在基于IR 4.0技术的教育和培训领域探索潜在的巨大市场。

    FIBERTalk 2023 sees a houseful attendance by the industry
    FIBERTalk 2023 sees a houseful attendance by the industry

    该委员会通过马来西亚FIBERTalk 2023大会汇聚了全国领先的电信(Telco)行业人士,讨论行业最新趋势,解决光纤到户的挑战和机遇,帮助实现智慧城市5G和物联网(IoT)。除行业监管机构马来西亚通信和多媒体委员会(MCMC)外,来自Telekom Malaysia、Celcom Digi以及槟城、马六甲和雪兰莪当地政府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讨论行业内的最新动态、趋势、挑战和机遇。

    关于此谅解备忘录,FNCA主席Venkatesan Babu先生表示:"考虑到行业未来的全球前景和包容性,我们将委员会更名为FIBER NETWORK COUNCIL APAC,以进一步明确我们要传达的讯息并跟上行业步伐,开辟一条新的增长道路,创造无缝连接的未来"。 Venkatesan Babu, President FIBER NETWORK COUNCIL APAC on the MoU.

    此外, MSCA主席Raslan Ahmad博士也表示:"5G和物联网等下一代技术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需要大量传感器在幕后相互通信。" 为实现低延迟网络实时通信,集成到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光纤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我们致力于打造最好的质量,很高兴FNCA率先倡导为未来真正智能的全球世界进行根本性变革。"

    FNCA与MSCA之间的谅解备忘录将使前者能够利用后者的成员网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开发方面的合作。这其中将涉及知识、专长、技术和诀窍等方面的频繁交流,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长期电信解决方案。

    以上所有公告均为马来西亚FIBERTalk 2023发布内容。


    ]]>
    工信部:多措并举做好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据工信部网站,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就《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表示,综合前期开展的调研工作和有关各方意见,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工信部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包括优化政策供给、保障稳定运行、支持创新突破、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发展。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全局性工作。加强新阶段重大问题系统研究,及时研究提出政策举措建议。尽快完成积分管理办法修订,指导发布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加强国际资源开发合作,推动加快国内开采进度,积极开展整车、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打击投机炒作、捂盘惜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多措并举做好关键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

      三是支持创新突破。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编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严格生产准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协同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五是深化开放发展。持续落实汽车行业开放措施,加大汽车企业在境外投融资、消费信贷和海外投资险等服务支持力度,推动建设海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各国在贸易投资、标准制定等领域沟通交流。

    ]]>
    谷歌3亿美元投资ChatGPT竞品 加速绑定AI新贵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据外媒报道,在ChatGPT爆火之后,谷歌似乎也开始坐不住了。当地时间周五,谷歌已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Anthropic投资约3亿美元,后者正在测试ChatGPT的竞争产品。

      据了解,通过这笔交易,谷歌将获得Anthropic约10%的股份,后者要用这笔钱从前者的云计算部门购买大量计算资源。报道称,谷歌证实已进行一项投资,并且与Anthroic签订了一项大型云计算合同,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公开资料显示,ChatGPT为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上线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上线两个月后,用户破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并且,近期有消息称,微软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将ChatGPT的下一代版本GPT-4整合到旗下搜索引擎必应中,谷歌开始坐不住了。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周五表示,谷歌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推出类似ChatGPT、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型语言模型,接着便传出谷歌与Anthropic的合作。

      据了解,Anthropic与Open AI联系颇深。Anthropic成立于2021年,创始团队正来自OpenAI,但由于公司发展方向而产生分歧,彼时担任OpenAI的研发副总裁Dario Amodei带领团队离开并自立门户成立Anthropic。

      据悉,Anthropic团队规模目前在40人左右,大部分成员曾经参与过GPT-2、GPT-3模型的研发。目前Anthropic开发了一款名为Claude的智能聊天机器人,但尚未推向市场。

      另外,知情人士透露,与微软和OpenAI的关系不同,Anthropic仅在谷歌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充当谷歌的技术供应商。

    ]]>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计划从2月5日开始推出活动,iPhone 14 Pro系列全部版本将迎来700元优惠,起售价仅7299元,活动截止日期为4月1日。

    据上海证券报最新消息,目前上海多家授权经销商门店已经接到通知,iPhone 14 Pro系列降价700元。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由 快科技 提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活动仅限于授权经销商,苹果直营门店的价格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化。

    这也是苹果为了应对财报中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表现拉胯的手段之一,库克曾这是因为去年遭遇了供应链问题,也就是富士康停工导致的全球缺货。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授权商开始iPhone 14 Pro全系降价700元:直营店价格依然坚挺© 由 快科技 提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接下来3-4月份会是安卓旗舰的一个小爆发期,届时华为Mate X3、小米13 Ultra等高端产品都将发布,价位、定位上会与iPhone 14 Pro系列形成一些竞争。

    而iPhone 14 Pro系列此时进行官方降价,再叠加一波平台优惠,价格能知道比7299元更低,势必会吸引一部分高端用户购买,对部分安卓厂商造成一些影响。


    ]]>
    OpenAI 首席技术官:ChatGPT 可能会“编造事实”和被“坏人”利用,应受到监管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当下火爆全网。该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一经发布就能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穆拉蒂补充说,ChatGPT可能会“编造事实”,这与其他基于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工具没有什么区别一样。

      穆拉蒂还在采访中强调,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被滥用,也可能被坏人使用”,引发了关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监管的问题。

      问题就是,穆拉蒂说,“你该如何以一种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方式管理人工智能的使用?”

      当被问及像OpenAI这样的公司等机构是否有责任监管这一工具时,穆拉蒂说:“对OpenAI等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一种可控和负责任的方式将其引入公共意识。”

      但她强调,公司还需要来自监管机构、政府甚至所有人的帮助。穆拉蒂补充说,现在对ChatGPT进行监管“并不算为时过早”。

      OpenAI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今年1月份,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成文本是我们都需要适应的东西。”

      他说,“我想,我们适应了计算器,改变了数学课上的测试内容。毫无疑问,ChatGPT是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它带来的好处也更极端。”

      自去年11月30日OpenAI公开发布ChatGPT以来,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不少人甚至担心最终ChatGPT将取代许多人的工作。

      有人用ChatGPT和另一种自动生成图形的人工智能工具写出了一本儿童书籍。研究人员还用ChatGPT去回答美国医学执照考试的问题,结果表明ChatGPT“稳稳”通过所有三个部分的考核内容。

    ]]>
    华为所需4G、Wi-Fi等芯片管够:高通这款7nm芯片也会敞开供给?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高通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其目前向华为出口4G、Wi-Fi和其他芯片的许可不会受到刚刚一些规定的影响。

    对于这个事情,高通技术牌照和全球事务(Global Affairs)总裁亚历克斯·罗杰斯(Alex Rogers)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发放这些许可证是因为国会已经确定它们不影响国家安全问题。这些许可将持续若干年。”

    据美国媒体报道称,高通这番表述并没有问题,因为高通向华为出口4G、Wi-Fi和其他芯片的许可证,不会受到影响,这些许可还会持续几年。

    报道中还提到,像骁龙8155这样的智能驾驶芯片等,并且接下来几年都能够出售,因为许可证还在有效期。

    要知道高通这颗7nm芯片,国内可替代高通8155的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已不在少数 :芯驰的智能座舱芯片“舱之芯”X9、地平线的征程5、芯擎科技刚刚完成流片的龍鹰一号……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o公布数据显示,华为去年第四季度手机份额达到9.5%,同比前一年增长15%,成为唯一实现逆势增长的国产品牌。

    按照供应链人士说法,其实华为手机一年的规划,在做之前都会提前预估所有的风险,所以这次加码的打击,其实就是之前他们已经考虑在内的,所以完全不用太担心。


    ]]>
    特灵科技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全球温控系统创新者特灵科技(纽交所代码:TT)宣布,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摊薄每股收益为1.91美元。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1.82美元,增长34%,不包括税前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净额2250万美元。


    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

    第四季度持续经营业务财务状况比对

    单位(百万美元),不含每股收益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3,998

    $4,060

    (2) %

    持平

    净销售额

    $4,074

    $3,569

    14 %

    16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581

    $436

    33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4.3 %

    12.2 %

    21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558

    $447

    25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3.7 %

    12.5 %

    12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638

    $525

    22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5.7 %

    14.7 %

    100个基点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1.91

    $1.35

    41 %

    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1.82

    $1.36

    34 %

    税前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净额**

    ($22.5)

    $11.2

    ($33.7)

    **详情请参见新闻稿附表2。

    特灵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ve Regnery表示:"2022年,特灵科技再次实现了优异的财务业绩表现。通过专注于执行目标驱动的战略,我们实现了创纪录的订单量、销售额、营运利润率和每股收益,同时成功应对了通货膨胀、供应链和宏观经济层面的挑战。虽然宏观环境仍然充满变数,但市场对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走高,且支撑终端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

    "过去五年,我们实现了7%的复合年收益增长,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了250个基点,自由现金流占调整后净利润*的105%,同时115亿美元的资本投入也得到了有效部署。凭借专注的战略执行,对创新的持续再投入,以及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我们将长期为股东创造差异化的回报。"

    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表现摘要(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1年第四季度为基准)

    • 第四季度实现了强劲的销售额、营运收益、EBITDA和每股收益增长。

    • 受上年同期业绩的影响,公司报告订单量下降2%;自有业务订单量持平。

    • 公司报告销售额增长14%,包括收购带来的约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3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6%。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21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12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第四季度业务回顾(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1年第四季度为基准)

    美洲市场:北美和拉美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美洲市场业务包括商用暖通空调、楼宇建筑控制以及能源服务和解决方案;民用暖通空调;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3,184.5

    $3,172.2

    持平

    持平

    净销售额

    $3,139.9

    $2,749.5

    14 %

    14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486.5

    $371.1

    31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5.5 %

    13.5 %

    20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458.9

    $374.0

    23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4.6 %

    13.6 %

    10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520.8

    $437.1

    19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6.6 %

    15.9 %

    70个基点

    • 受上年同期业绩的影响,报告订单量和自有业务订单量均持平。

    • 报告销售额和自有业务销售额均增长14%。

    • 2022年第四季度,美洲市场的未交货订单超过历史均值的三倍。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提高200个基点,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7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欧洲、中东、非洲(EMEA)市场: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EMEA市场业务包括暖通空调系统与服务、商用楼宇建筑解决方案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483.7

    $510.3

    (5) %

    2 %

    净销售额

    $558.5

    $482.8

    16 %

    23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85.3

    $67.2

    27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5.3 %

    13.9 %

    14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86.3

    $67.6

    28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5.5 %

    14.0 %

    15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91.9

    $75.8

    21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6.5 %

    15.7 %

    80个基点

    • 报告订单量下降5%,自有业务订单量增长2%。商用暖通空调自有业务订单量实现低两位数增长。

    • 报告销售额增长16%,包括收购带来的约5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12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23%。

    • 2022年第四季度,EMEA市场的未交货订单高出历史均值约40%。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提高140个基点,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提高15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8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亚太市场:亚太地区积极为客户创新。亚太市场业务包括暖通空调系统与服务、商用楼宇建筑解决方案以及运输制冷系统和解决方案。

    单位(百万美元)

    Q4 2022

    Q4 2021

    同比变化

    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330.2

    $377.1

    (12) %

    (6) %

    净销售额

    $375.5

    $337.0

    11 %

    19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75.9

    $60.3

    26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20.2 %

    17.9 %

    23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76.5

    $60.5

    26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20.4 %

    18.0 %

    24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79.7

    $64.7

    23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21.2 %

    19.2 %

    200个基点

    • 受上年同期业绩的影响,报告订单量下降12%;自有业务订单量下降6%。

    • 报告销售额增长11%,包括收购带来的约3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11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9%。

    • 2022年第四季度,亚太市场的未交货订单高出历史均值约50%。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23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24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20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2022年全年业绩回顾(除特别标注外,以下数据均以2021年全年为基准)

    全年持续经营业务财务状况比对

    单位(百万美元),不含每股收益

    2022

    2021

    同比变化

    自有业务同比变化

    订单量

    $17,472

    $16,829

    4 %

    5 %

    净销售额

    $15,992

    $14,136

    13 %

    15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收益

    $2,419

    $2,023

    20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

    15.1 %

    14.3 %

    80个基点

    调整后营运收益

    $2,379

    $2,069

    15 %

    调整后营运利润率

    14.9 %

    14.6 %

    30个基点

    调整后EBITDA

    $2,694

    $2,364

    14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

    16.8 %

    16.7 %

    10个基点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7.57

    $5.96

    27 %

    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

    $7.36

    $6.09

    21 %

    • 报告订单量增长4%;自有业务订单量增长5%。

    • 报告销售额增长13%,包括收购带来的约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被汇兑带来的约3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15%。

    • 2022年全年,未交货订单超过历史均值的两倍。

    •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运利润率提高80个基点,调整后营运利润率提高30个基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10个基点。

    • 强劲的订单量增长、积极的价格实现和生产率提升,超额抵消了供应链挑战所带来的原材料和其他通货膨胀以及客户服务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业务再投入。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

    单位(百万美元)

    2022

    2021

    同比变化

    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年初至今)

    $1,699

    $1,594

    $105

    自由现金流*(年初至今)

    $1,566

    $1,431

    $135

    营运资本/销售额*

    3.3 %

    1.4 %

    190个基点

    现金余额(截至1231日)

    $1,221

    $2,159

    ($938)

    债务余额(截至1231日)

    $4,836

    $4,842

    ($6)

    • 2022年全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6亿美元。

    • 2022年全年,公司共投入21亿美元资金,其中6.2亿美元用于股息支付,12亿美元用于股份回购,2.56亿美元用于并购,包括第四季度对爱科空气技术的收购。根据目前的股份回购授权,公司尚有余额约32亿美元。

    • 公司将继续支付持续增长并具有竞争力的股息,并向股东分配100%的现金盈余。

    2023全年预期

    • 与2022年全年相比,公司预计全年报告销售额增长约7%-9%;自有业务销售额增长约6%-8%。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8.10-8.40美元,包括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收益调整0.10美元。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调整后持续经营业务每股收益为8.20-8.50美元。

    • 关于公司"2023年预期"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公司收益报告,可登录www.tranetechnologies.com的"投资者关系"页面进行查询。

    本篇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即关于非历史事实的陈述。陈述包括与我们未来业绩有关的声明,包括收益、每股收益和营运收入;我们的业务运营;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订单量和未交货订单量),包括资产配置(包括分红金额和时间)、股票回购项目(包括股票数量和回购时间)、资产配置战略包括收购项目(如有)、预期自由现金流及其使用、公司流动资产、公司所在的市场表现、重组活动和与此类活动有关的成本节约以及对实际税率的推测。这些前瞻性声明均以特灵科技目前的预期目标为基础,但将受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大不相同。这些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务、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和外汇波动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能源价格的不断变化;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商品短缺;供应链限制和价格上涨;政府监管;重组活动和与此类活动有关的成本节约,低碳化、能源效率和内部空气质量的长期趋势,相关诉讼的结果,我们已剥离的子公司Aldrich Pump LLC和Murray Boiler LLC根据联邦破产法第十一章诉讼的结果,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税务审计、税法的变化和解释。关于可能引起此类变化的其它因素,请参考特灵科技2021年12月31日的10-K年度财务报表, 10-Q季度财务报表以及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其他文件。特灵科技不承担更新上述前瞻性声明的义务。 

    本篇新闻稿还包括调整后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应被视为遵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得出的财务指标的补充,而不能代替或者优于这些指标。若需了解更多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信息,请参见英文新闻稿。

    本财务报告中涉及的所有数额,包括净收益(亏损)、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亏损)、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亏损)、调整后EBITDA及每股收益均归属于特灵科技的普通股民。


    ]]>
    37岁,她正式执掌桥水基金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投资界  周佳丽 

    桥水罕见迎来一位女掌门。

    本周,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官宣了最新人事任命——Karen Karniol-Tambour正式升任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一职,与Bob Prince和Greg Jensen一起作为正式合伙人领导投资委员会,并对公司的投资战略和成果负最终责任。这一次也是桥水基金自1975年创立以来第一次任命女性CIO,意义非凡。

    年仅37岁,Karniol-Tambour 2006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桥水基金。16年里,Karniol-Tambour从最基础的投资助理做起,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内部晋升迅猛,31岁时就成为桥水基金最年轻的研究主管,还曾被掌门人瑞·达利欧(Ray Dalio)亲自选入应对金融海啸的智囊团。这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华尔街,十分励志。

    这位年轻女性将成为达利欧的接班人?犹记得去年10月,在执掌桥水基金47年后,达利欧宣布卸任联席首席投资官并放弃控制权,彼时他曾坦言“权力交接过程并不容易”。而如今时隔短短4个月,新的重大任命就出炉了,答案似乎已经显现。

    年仅37岁

    一位金融女将成长史

    Karniol-Tambour职业生涯的起点就在桥水基金,达利欧评价她“就像一个学习的吸尘器”。

    图源:桥水基金官网

    出生在以色列,Karniol-Tambour在海边小镇内坦亚长大,父母分别是主攻心理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的教授。读书时期,她尤其擅长计算机学和物理学,但14岁那年参加的夏令营激发和强化了她对“和平”的思考和向往,这也助推Karniol-Tambour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我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金融都是在做推介会。”17岁进入普林斯顿大学,Karniol-Tambour甚至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从未想过自己要从事金融行业。”她说,“我想我会像我父母一样申请成为一名教授。”

    但后来,这样的想法被Karniol-Tambour的高级论文导师改变。这位导师是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并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受导师影响,Karniol-Tambour见到了金融世界更有趣的另一面,并在2006年毕业后进入了桥水基金。

    在桥水基金,Karniol-Tambour的第一个岗位即投资助理,与长期担任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的Robert Prince 一起进行债券研究。很快,Karniol-Tambour就被桥水基金所从事的事务以及团队成员身上的智慧所吸引。“我被真正具有求知欲的人所吸引,他们真的很想知道事情是如何运作的。”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喜欢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有一个好主意,你就可以通过市场来验证它。”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达利欧亲自组建了一个为应对金融海啸的智囊团,23岁的Karniol-Tambour就在其中。后来凭借出色的表现,Karniol-Tambour在这家顶级对冲基金内部一路晋升,是最了解桥水基金全部投资过程的少数人之一。

    2013年,Karniol-Tambour升任投资研究主管,领导了桥水基金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工作,开创了新的系统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构建了桥水基金的投资组合体系。到了2021年,Karniol-Tambour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联合首席信息官,与Carsten Stendevad一起将可持续性因素与风险和回报结合起来,并在桥水基金的投资和商业委员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同时还在指导下一代投资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次伴随着重磅晋升——桥水基金第三任共同投资主管,Karniol-Tambour成为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这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华尔街尤为引人注目。

    “这是 Karniol-Tambour卓越的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里程碑。在过去的16年里,她已经成为我们客户值得信赖的顾问,也是我们后起之秀的榜样,以及我们处于新一代最前沿的最重要领导者之一。”联席首席执行官Nir Bar Dea在周四的内部信中表示。

    联席首席投资官Greg Jensen在宣布这一任命时表示:“从Karniol-Tambour大四那一年加入桥水时我就认识她了,对于她始终践行我们的价值观我一直都感到很钦佩。我们很幸运能由她来领导桥水基金的最高层,很高兴她能与我们的领导团队更紧密地合作。”

    去年宣布退休

    桥水基金告别达利欧时代

    新管理层的任命,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个一手缔造10000亿金融帝国的男人——瑞·达利欧(Ray Dalio)。

    图源:桥水基金官网

    去年10月,73岁的达利欧正式宣布,辞去公司三位联席首席投资官之一的职务,并将所有投票权转让给公司运营董事会,不再拥有桥水基金的控制权。未来,他将以首席投资官导师、运营董事会成员的身份继续为桥水基金效力。

    这意味着,在执掌桥水基金47年后,投资界一代传奇优雅退隐,桥水基金也正式告别达利欧时代。

    1949年,达利欧出生于美国长岛的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不喜欢学习的他热衷于打零工赚钱。12岁那年,达利欧靠做球童赚来的薪水买了第一支股票——美国东北航空,只因在听过的所有公司中,只有东北航空发行的股票低于5美元一股。后来美国东北航空被收购,股价翻了3倍。

    幸运地尝到了甜头,让达利欧对市场与投资产生了持续一生的兴趣。1975年,达利欧在他的两居室小公寓里成立了名为“桥水基金”(Bridge Water)的公司,斗志昂扬地拉开了自己职业投资的生涯。

    达利欧率桥水基金一战成名是在2008年,他通过模型分析成功预测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来临。这一年,许多基金公司和投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桥水基金却获得了14%的高收益,使得桥水基金和达利欧声名鹊起。

    两年后,欧债危机爆发,在那个人人亏损的年代,桥水基金逆势创收,收益高达45%,从此桥水基金成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2016年,英国脱欧,大多投资机构跳水,而桥水基金却逆势狂揽49亿美元。

    白手起家,达利欧带领桥水基金穿越危机、逆势盈利,从濒临破产的绝境到至今掌管资金约合100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在投资界创造了传奇的一幕幕,美国投资界重要刊物《CIO》称达利欧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他是如何做到的?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投资经验之中,达利欧最为擅长的,便是在变化和风险中寻求盈利。他认为在自己近50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之所以能获得相对的成功,得益于他知道如何应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知道什么东西。

    痛苦+反思=进步——这也是达利欧常常分享的重要原则。他认为,一直重复过去正确的行为,便无法进步,而错误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刺激和痛苦,可以逼着我们去反思和进步。正如达利欧在其著作《原则》中所说的那样:

    “要么进化,要么去死;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驱动着所有的一切。而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

    在华资产翻倍

    桥水放话:强烈看好中国

    回望2022年,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之下,桥水基金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一年。

    数据显示,2022年的前三季度,桥水旗下的旗舰基金创造了史上同期最好业绩,回报率高达22%。但随着达利欧的权力移交和退隐,桥水基金的业绩也急转直下,四季度遭遇了逆风,几乎抹去了此前涨幅。随后数据进一步显示,桥水基金近一年以来的收益率已跌至-12.85%。

    “我们认为,一种存续了40多年的环境正在发生转变,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通胀将更加波动、更加根深蒂固的环境。”Karniol-Tambour也在早些时候如是表示,“几个月来,市场一直在说‘或许我们已经转回到恢复正常的道路上,不用担心’。我们认为不是这样。”

    如何应对当前周期最困难的阶段?在去年末的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达利欧表示,保持财力和坚韧的性格十分重要。具体到投资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分散化投资,因为分散化投资能在不降低回报的情况下大幅规避风险。

    不过在中国,桥水基金却扶摇直上。去年底,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中,桥水基金表达了“强烈看多中国债市”,并披露其在中国的管理资产规模翻了一番,达到超200亿元(约30亿美元),巩固了其作为中国市场最大外资对冲基金的地位。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前景,目前强烈看好中国短期债券。不仅如此,桥水还是长债的支持者,同时对估值具有吸引力的股票适度乐观。”桥水在信中表示,

    桥水基金的中国故事可以追溯到1984年。那一年,达利欧受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金融市场,也是他的第一次中国行。当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唯一一家与外界打交道的“窗口公司”,街上没有汽车,大多数人住在胡同里,状况落后。但达利欧当时就判断认为,中国人总是很聪明,有着不像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心态,有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达利欧多次现身中国,桥水也不断加码中国市场。2016年,桥水正式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两年后在基金业协会备案,2018年10月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2021年,其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对冲基金;2022年底,桥水的在岸对冲基金部门展开了一轮募资后,在中国境内的基金规模已增长至超200亿元。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迎来复苏。”不久前,桥水中国总经理、基金经理Joanna Sun Alpert(孙悦)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谈到,“决策者已明确经济增速或存在下行压力,可能继续采取更多、更具体的宽松政策,并在2023年‘两会’后加快政策执行,制造业、基建和消费的增长有望推动未来经济复苏。”

    站在2023年的起点,“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复苏之风徐徐吹来,“继续坚定看多中国”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去年营业利润预计超过2万亿韩元,今年将更高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据报道,业务涵盖消费电子、面板、存储等诸多领域的三星电子,也是全球重要的晶圆代工商,他们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台积电,3nm制程工艺还先于台积电量产,此前的7nm、5nm等制程工艺在量产时间上也基本能跟上台积电的节奏,长期为高通、英伟达等厂商代工,也曾代工苹果的A系列芯片。

      有证券公司预计,三星电子晶圆代工和系统LSI业务在去年的营收约为29.93万亿韩元(当前约1646.15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预计在2.6万亿韩元(当前约143亿元人民币)-3.5万亿韩元(当前约192.5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晶圆代工业务去年的营业利润超过了2万亿韩元(当前约110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师预计,由于存储芯片市场状况恶化,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在今年可能出现亏损。

      外媒在报道中还提到,由于存储芯片市场状况的变化,SK海力士在去年四季度就出现了亏损,三星存储业务在去年四季度及全年的营收也受到了影响,明显下滑。在如此市场环境下,三星电子在晶圆代工业务上还有出色的表现就让人更值得期待。

      对于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业务在今年的表现,证券公司内部人士预计在营收上将与去年相当,但利润将有增长。

    ]]>
    SIA: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2021年的5,559亿美元增长了3.2%,达到创纪录的5,735亿美元。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14.7%至1,302亿美元,比2022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下降7.7%。SIA还表示,12月的销售额比2022年11月减少4.4%,至434亿美元。

      按地区划分,2022年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增幅最大,达到了16.0%,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为1803亿美元,但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6.3%,欧洲和日本的年销售额也有所增长,分别为12.7%和10.0%。与2022年11月相比,12月所有地区的销售额均有所下降:欧洲下降了0.7%、日本下降0.8%,亚太/所有其它地区下降3.5%,中国下降5.7%,美洲下降了6.5%。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2年经历了显著的起伏,年初的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出现了周期性低迷。”尽管由于市场周期性和宏观经济条件,销售额出现了短期波动,但芯片在使世界更智能、更高效、更互联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半导体市场的长期前景仍然非常强劲。

    ]]>
    李正茂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显示,经研究,聘任李正茂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曹培玺不再担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职务。

    李正茂,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88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企业。公司拥有60多家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出“长安”“建设”“保变电气”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知名品牌。在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服务等领域拥有多个“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
    Iyuno对土耳其语配音工作室进行战略投资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面向全球娱乐工作室和流媒体提供媒体本地化与发行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Iyuno今日宣布了其最近对土耳其语配音工作室Ak'la Kara International的投资项目。财务条款未予披露。

    IYUNO_Media_Group_Turkish_Studio
    IYUNO_Media_Group_Turkish_Studio

    总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Ak'la Kara International由Savaş Özdural和Kerem Kobanbay共同创立,是土耳其历史最悠久、处理能力最庞大的配音及字幕工作室之一,为世界各地的众多内容创作者提供服务。Ak'la Kara为世界各地的标志性电影和热门剧集提供语言服务,其全球客户名册包括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Discovery和Riot Games。Ak'la Kara将进一步推进公司正在开展的扩张计划,以建立更多土耳其语配音能力。

    Iyuno首席执行官David Lee表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随着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空前高涨,市场亟需单一供应链提供商来实现全球众多内容制作商的发行战略。我们将继续通过拓展自身的业务足迹来满足众多客户对语言服务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很高兴能够加深与Ak'la Kara International的关系。"

    Ak'la Kara International创始人Savaş Özdural和Kerem Kobanbay共同表示:"我们十分高兴能够加深与Iyuno团队的关系。随着需求持续增长,Iyuno在土耳其语配音市场的投资将惠及该行业的发展。"

    Iyuno将继续专注于全球扩张、增强创意服务和技术投资,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而Ak'la Kara International则是Iyuno业务开展地的第 35个市场。


    ]]>
    淘汰 8GB,一加 Ace 2 内存 12GB 起步、普及 16GB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T之家 2 月 6 日消息,一加 Ace 2 新品发布会将于 2 月 7 日 14:30 召开,今日官方再次对新机预热,称性能手机就该淘汰 8GB,该机内存 12GB 起步 ,要彻底普及 16GB。

    海报还显示,一加 Ace 2 采用满血版 LPDDR5X 内存。

    昨天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公布了一加 Ace 2 的真机照,新机拥有 2.21mm 极窄边框设计,采用居中打孔双曲面屏。

    根据此前信息,一加 Ace 2 将搭载满血版第一代骁龙 8+ 旗舰芯片,采用一加经典的三段式开关,同时搭载独家自研超帧超画引擎,实现 100+ 游戏全面 120 帧,还将全球首发灵犀触控,支持蓝牙 5.3、互补双蓝牙天线设计、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

    IT之家了解到,一加 Ace 2 将全球首发 OPPO 首颗全链路电源管理芯片 SUPERVOOC S。凭借这颗芯片,一加 Ace 2 实现了在搭载长寿版 100W 闪充的同时,配备一块 5000mAh 的超大电池,并针对边玩边充等情景做出了优化。淘汰 8GB,一加 Ace 2 内存 12GB 起步、普及 16GB

    淘汰 8GB,一加 Ace 2 内存 12GB 起步、普及 16GB© 由 IT之家 提供

    通信方面,一加 Ace 2 搭载 12 根高性能天线,采用 LinkBoost 4.0 网络技术,针对多种网络场景优化,还支持 5G 双卡双待双通,上网、游戏、通话互不干扰,搭载全功能 NFC。

    影像方面,一加 Ace 2 搭载旗舰同款主摄 IMX890,支持 OIS 光学防抖,采用旗舰同款 RAW 域无损计算技术,由旗舰同个影像团队调校。


    ]]>
    临床阶段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硕迪生物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北京时间2月3日,启明创投投资企业、临床阶段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硕迪生物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硕迪生物(NASDAQ: GPCR)发行价为15.00美元/ADS,开盘价为25.00美元/ADS,大涨66.67%,市值近9.15亿美元。

    作为早期投资方,2019年启明创投投资硕迪生物A轮融资,并在A+轮、B轮融资中继续投资。硕迪生物的成功上市,也是启明创投2023年开年以来迎来的第二个IPO。

    硕迪生物由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先行者Raymond Stevens博士和启明创投另外一家投资企业、行业领先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Schrödinger(NASDAQ: SDGR)共同创立。硕迪生物的药物研发平台将生物制剂和多肽药物转化成口服小分子药物,同时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硕迪生物重点是将G蛋白偶联受体(GPCR)作为治疗靶点。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治疗产品候选管线:包括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口服GLP-1R受体激动剂GSBR-1290,已在单剂量递增(SAD)1期临床试验中已完成受试者给药。除了GSBR-1290外,硕迪生物正在开发下一代GLP-1R候选药物,有望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硕迪生物另一款产品ANPA-0073也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是一种APJR激动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患者,目前完成了1期SAD和MAD研究。此外,硕迪生物正在开发一种分化的溶血磷脂酸1受体(LPA1R)抑制剂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成为硕迪生物的早期投资者之一,并陪伴公司一路走到上市,这将是硕迪生物一个新的里程碑。自创立至今,硕迪生物利用先进计算和基于结构的技术来应对当前挑战,搭建了优秀的药物研发平台。凭借其全球化的专家团队及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期待硕迪生物能够进一步推进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助力生产更优质、更实惠的药物,来解决全球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
    养乐多500亿低糖"小金瓶"全新上市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2023年2月6日起,养乐多(中国)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全新产品 -- 养乐多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金色包装"小金瓶"延续养乐多独特风味与高品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选择。

    “养乐多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活力上市
    “养乐多500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低糖”活力上市

    低糖多活菌 兼顾多重营养

    500亿活菌:每瓶富含500亿个养乐多集团独有的活性乳酸菌 --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LcS),一定程度能够耐受胃液、胆汁,活着到达肠道,帮助人体补充活性乳酸菌。

    低糖多营养:低糖配方的同时,还添加了丰富的营养成分,高膳食纤维、高钙、高维生素D、高维生素E,满足消费者对更多活菌数量、糖量摄取限制以及多种营养素补充的需求。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

    在广东省和海南省,该新产品已于2月1日起以"益力多牌乳酸菌乳饮品(低糖500亿)"的名称上市销售。

    养乐多(中国)集团从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始终专注于活性乳酸菌产品的推广普及事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认识、了解和信赖。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对高菌数活菌型乳酸菌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顺应市场、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期待,此次推出的500亿低糖新产品,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养乐多始终坚持以安全安心、高品质为前提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未来也将持续把安全、健康、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带给社会大众,为守护中国消费者的肠道健康"益"路前行。


    ]]>
    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拿下新客户,累计订单将带来超过 40 亿美元收入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英特尔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表现很不理想,财报发布后,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暴跌近10%。

      英特尔在本周财报电话会议上最不被注意的亮点之一是宣布英特尔代工服务(IFS)从一家主要的“云、边缘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那里获得了订单,将采用Intel 3工艺制造芯片。不过暂时英特尔没有透露这位客户的名字,以及具体代工的产品。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说:“我很高兴我们能够增加一家领先的云计算、边缘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Intel 3的前沿客户。包括联发科等先前的客户,可以为英特尔代工服务带来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

      该公司一直为其代工客户定制Intel 20A和Intel 18A(分别为2纳米和1.8纳米级),相比之下,其目前和即将推出的Intel 7(10纳米增强型SuperFin)、Intel 4(带EUV的7纳米)和Intel 3(带EUV的7纳米+)节点的设计主要是为英特尔自己考虑。因此,用Intel 3工艺赢得一个大客户算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同时,英特尔有可能为一个大客户生产半定制版的至强处理器。

      英特尔的IFS一直在稳步获得发展势头。该代工部门获得了高通公司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这两个初始客户,并赢得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合同。此外,英特尔表示,正在积极与许多最大的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商进行具体合作,这对于一个从事该业务不到两年的合同制芯片制造商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

      Gelsinger表示,目前英特尔还与10家最大的晶圆代工客户中的7家进行积极合作,包括43个潜在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测试芯片,与其分享了PDK 0.5工程版本,未来几周有可能发布最终版。

      然而,对英特尔代工服务来说,并非一切都很美好。拟以54亿美元收购拥有庞大客户群的专业代工企业Tower Semiconductor的交易遇到了障碍。据Seeking Alpha报道,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暂停了对该交易的审查。英特尔对收购Tower Semiconductor仍保持乐观的态度,计划在2023年第一季度内完成交易。

    ]]>
    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净赎回9008.44亿份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每经AI快讯,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基金份额申赎情况随之曝光。总体来看,截至四季度末,基金总规模为23.07万亿份,当季整体净赎回9008.44亿份。 去年四季度A股市场触底反弹,而债市出现剧烈调整,各类型基金的申赎明显分化。股票型基金、QDII整体呈现净申购,偏稳健的固收产品、混合型基金、FOF、商品型基金及其他则出现了资金净流出。 四季度多只基金份额成功翻番,部分迷你基金借此实现大逆袭的同时,也有新锐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快速壮大,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基金报)

    每日经济新闻


    ]]>
    2022年国产出海手游全球吸金624亿元《原神》蝉联冠军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站长之家(ChinaZ.com)1月29日 消息:日前,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发布2022中国手游出海数据盘点,其中39款手游收入超过1亿美元,《原神》蝉联出海收入冠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海收入TOP30手游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收入为92亿美元(约合624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115亿美元下滑20%,回落至2020年的水平,但仍比2019年高出46%。

    在2022年中国手游海外收入TOP30榜单中,米哈游《原神》凭借持续推出的精品内容更新,蝉联出海手游年度收入冠军。

    图片

    图片©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2022年,末日生存题材热度不减,共有6款产品入围海外收入榜。其中,三七互娱《Puzzles amp; Survival》以创新的“三消+SLG”玩法,在海外市场年收入增长45%,排名上升至榜单第4名。

    在2022年出海手游发行商收入榜中,得益于《PUBG MOBILE》等产品稳健的市场表现,以及《幻塔》、《GODDESS OF VICTORY: NIKKE》等新游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发行,2022年腾讯游戏位列出海手游发行商收入排行榜第2名,较2021年上升1位。

    图片

    图片©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另外,2022年,全球手游玩家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支出为788亿美元,相较2021年下滑8.9%。与之对应的,TOP30出海手游在各大市场的收入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作为中国手游出海的最大市场,头部出海手游全年在美国市场吸金超过27亿美元,相较2021年下滑15%。《原神》、《使命召唤手游》、《State of Survival》和《Puzzles amp; Survival》共4款产品进入美国手游市场全年畅销榜TOP20。


    ]]>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今日(1月29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8天,总票房破25亿。 《流浪地球2》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由郭帆执导,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的科幻灾难电影。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由 3DM 提供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为《流浪地球》的前传。以提出计划将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故事。

    上映8天 电影《流浪地球2》总票房破25亿


    ]]>
    三星电子获得半导体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估验证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三星电子今天宣布,关于其半导体产品碳足迹的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已被认可,并获得了全球独立认证机构之一的DNV(DET NORSKE VERITAS)的验证。

    三星半导体生产线
    三星半导体生产线

    生命周期评估(LCA)是一种通过量化能源、材料和废物排放量,用于综合评估产品、工艺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具体来讲,在半导体产品的碳足迹方面,三星的生命周期评估涵盖了从原材料提取到芯片制造、组装和测试的全过程,并且通过了ISO 14040, ISO 14044和ISO 14067标准验证,促进了结果的可信透明。

    三星及其客户通常将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作为判断三星半导体产品对环境影响的因素之一,同时碳足迹也是追踪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指标。

    三星电子环境、健康和安全(EHS)中心执行副总裁Dooguen Song表示:"自2019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作出努力,测量并减少我们核心存储器和逻辑解决方案的碳排放。通过生命周期评估,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三星半导体产品生命周期评估过程
    三星半导体产品生命周期评估过程

    "作为全球能源和环境认证专家,DNV很高兴与三星合作,同时也祝贺三星成功建立了可靠的生命周期评估。"DNV韩国首席执行官JangSup Lee表示,"我们将与三星等全球商业领袖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自2019年以来,三星37款半导体产品获得了英国Carbon Trust(碳信托)和国际安全认证组织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UL)的碳足迹认证,6款存储产品获得了碳信托的碳减排认证。这些产品组合体现了三星环保意识(Eco-conscious),包括DRAM、SSD、Embedded storage(嵌入式存储)、Mobile SoC(终端系统芯片)、Mobile Image Sensor(终端图像传感器)和Automotive LED packages(车载LED解决方案)。

    三星将凭借去年年底建立的生命周期评估,对其在韩国、中国和美国制造、测试和装配的芯片的碳足迹进行量化。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三星将扩大包括水和其他资源在内的生命周期评估范围,提供更全面的评估,以最终减少其在移动和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消费电子产品、汽车、通信等各种领域对环境的影响。


    ]]>
    IMAX春节收2.31亿人民币 创春节档历史最佳票房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MAX Corporation (纽交所: IMAX) 与IMAX China(港交所:1970)今日宣布:截至1月27日(周五),IMAX在为期六天的新春假期中票房喜收2.31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最高春节档票房纪录。在春节这一中国市场的年度观影高峰期,IMAX总票房较之前2021年创下的纪录实现增长,更比2022年同期票房大幅增长54%。

    这一破纪录的开门红成绩显示出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惊人复苏势头。受新冠疫情影响,12月第一周超过三分之一的IMAX影院曾暂时关闭。而仅在不到两个月后,IMAX在中国市场的影院网络已全面恢复营业。

    《流浪地球2》以1.78亿人民币的佳绩领跑IMAX票房。IMAX以仅占全国不到1%的银幕数取得了8%的票房占比。

    • 《流浪地球2》目前已成为IMAX春节档六日史上票房第三高的电影。

    • 《流浪地球2》也在新春佳节同步登陆北美市场IMAX影院,31家IMAX影院北美三日开画贡献30%的票房。

    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表示:“我们在春节假期突破的票房纪录,《阿凡达:水之道》上映以来的强劲表现和即将陆续上映的好莱坞电影,都清晰地表明中国市场在正常回暖以及IMAX中国业务的强势回归。IMAX在市场复苏中即取得这样亮眼的破纪录成绩,令我们兴奋地期待随着年内电影行业的发展和更多好莱坞影片上映,IMAX将继续释放业务潜力。”

    IMAX的春节档片单还包括:与张艺谋导演第五次携手合作的古装历史题材作品《满江红》 、动画电影《深海》和谍战片《无名》。

    IMAX 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表示:“值此新春佳节,我们要向合作的电影人和片方伙伴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大家合力奉献出如此精彩纷呈的内容,也让兔年春节成为影片口碑最强、类型最为丰富的春节档之一。假期中多个单日票房都走势坚挺甚至逆跌,有力地表明了春节档电影内容的高质量和中国电影观众喷薄待发的观影需求。”

    春节档电影将在IMAX中国影院持续热映。与此同时,迪士尼影业与光影风暴娱乐出品的《阿凡达:水之道》也将继续上映到2月中旬。此外,由迪士尼影业与漫威影业出品的《黑豹2》和《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将在2月陆续登陆中国影院。


    ]]>
    Oracle NetSuite与友达智汇战略合作 赋能制造企业全面数智化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2022年年末,智能制造领域迎来重磅消息,智能制造领先解决方案服务商、友达光电全资子公司友达智汇(AMI)与全球云ERP领导者Oracle NetSuite强强联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享各自优质资源,以跨界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客户,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走向数智化发展。

    这一战略合作将谱写出怎样的行业传奇?199IT有幸聆听了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的精彩分享。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左一)

    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右一)签署战略合作)

    友达与Oracle的三次结缘

    早在20年前,双方从Oracle第一代ERP产品开始结缘。项目是本地部署,解决ERP、财务、生产等管理问题。

    从当初全球显示屏龙头企业,发展到涵盖显示科技、 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制造、医疗照护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商,友达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分公司、新业态、出海企业需要新一代灵活全面快速的云ERP。友达采用了Oracle NetSuite云ERP,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友达数位是友达光电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业服务全新事业。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双方发现各自在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方面能够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友达与Oracle第三次结缘的契机。

    三次合作,友达对Oracle 的信任度以及对系统认同度都非常高。

    叶天禄坦言,当服务有智能制造需求的客户时,Oracle 主要能够提供的是ERP、运营、管理层面的支持。智能制造工厂更需要机器设备管理、IoT、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MES)等层面的支撑。友达是智能制造行业专家。

    叶天禄形象地比喻,双方的合作,是大脑、心脏与手、脚的合作。如果说Oracle NetSuite系统是大脑和心脏,那么友达智汇就是手和脚,没有友达智汇,Oracle NetSuite就无法触及制造业客户的落实层面。

    赵丽娜强调,基于友达自身智能制造实践的最佳经验,结合Oracle在企业级数字化经营管理的经验,强强联合未来一定能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 

    在谈及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时,叶天禄表示,中国是制造大国,且已经进入升级的状态。在国家发展的宏图之下,制造业的升级需要自有的品牌。

    中国自有品牌制造业的兴起,不止是制造和生产这么简单,它们大部分都是工贸一体。意味着不仅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还要要出海销售,所以它们的重心不仅仅是生产制造,更重要的是一些帮助其贸易、批发、分销、 海外零售、海外分公司管理。

    因为是自主品牌,不止是代工,它们也会有很多研发的项目,所以项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云ERP领域,一个系统能够做到除ERP以外,能够做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和项目管理,现在只有Oracle NetSuite能够做到。

    Oracle NetSuite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首先是抓住了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契机,来服务这些自有品牌的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点,得益于Oracle NetSuite的生态。Oracle NetSuite坚信生态共赢,除了从ERP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收入管理、 电商等功能外,更强大在于有一个PasS平台,这个平台允许生态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或者把自己已经成型的应用,跟平台做无缝集成。就比如和友达智汇的合作,友达有非常多的关于智能制造工厂的应用和功能。都可以通过Oracle NetSuite PasS平台,做无缝集成。

    叶天禄认为这两点能体现Oracle NetSuite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大趋势之下的独特优势。

    从MES到MOM 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聚焦新能源、医疗、汽车三大赛道 

    友达智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为主体,延伸到制造运营管理体系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赵丽娜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将新能源、生物医疗、汽车电子这三大赛道作为战略合作的起点。

    在国家的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基于整个新能源赛道,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将共同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

    生物医疗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新板块之一。随着国内的大面积应用,生物医疗已经从早期的研发创新逐渐走向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过程。大部分生物医疗公司缺乏大规模制造的经验。 友达智汇和Oracle将基于全球化的经验,赋能国内生物医疗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

    中国从用车大国到汽车制造大国,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式车型,中国汽车制造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赛道。友达智汇的智造经验与Oracle企业级的数字化系统经验融合,可以帮助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非常稳健的数字化基础支撑。

    叶天禄表示,Oracle NetSuite过去在这三个赛道已经服务了100多个客户。这些客户一开始所需要的是简单的财务管理、ERP管理。随着他们成长之后,更加需要生产更加精细化、智能化。Oracle NetSuite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些附加价值。在友达智汇加入之后,Oracle NetSuite将结合双方的经验将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的关键点

    赵丽娜介绍称,作为友达双轴转型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友达智汇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体系的支撑。迄今为止,友达智汇已经服务了700多家客户。客户的行业、类型、体量都不尽相同。依据友达的经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来自于人和组织。如果人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纯粹使用技术转型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友达智汇沉淀了大量的方法论,尤其是激励体系、全员生产维护TPM管理体系、技术知识管理体系TKM ,这些工具不是买回去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员工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

    第二点,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很多公司都过于依赖IT技术部门或者部分厂商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友达提供的很多数字化平台,譬如UAD program(人人都是系统开发者),帮助很多企业构建低代码平台,教会企业的员工自己写APP、做大数据报告,培养员工的AI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全员参与而非少数人参与的转型。

    第三点,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甚至企业不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要经历不断的蓝图规划升级。从点到线及面来实现。

    赵丽娜指出,很多企业早期做数字化转型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以为上了一个自动化方案就结束了,这些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源自于蓝图设计。只有基于蓝图一步一步实施落地才能衍生出扎实的数字化架构。

    未来合作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形成创新突破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赵丽娜认为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在三个层面可以形成创新突破。

    第一个是制造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Oracle NetSuite 的ERP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友达智汇则主要侧重于生产制造管理层面。大家在各自领域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是强强融合的连接点。

    第二是知识体系和流程的融合。友达智汇更多是在生产知识体系上的沉淀,Oracle NetSuite 则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非常稳健的流程基础。友达智汇的知识体系搭配Oracle NetSuite的流程管理,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非常完整的内核支撑。

    第三是行业赛道的布局。Oracle在ERP赛道,尤其Oracle NetSuite在云端的主赛道布局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作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未来在整个行业赛道市场化的布局上,友达智汇将与Oracle深度融合,借助Oracle以往市场渠道的布局,将双方的能力叠加在一起,可以实现快速加持的作用。

    叶天禄则表示,友达智汇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Oracle 是软件和云端的专家,Oracle 对软件和云的研发,投入非常大,驱使Oracle 在软件和云方面领先全球。最近几年的财报,Oracle NetSuite的表现非常亮眼,包括获客率,专利等都有很好的增长。

    “Oracle NetSuite提供云解决方案,但不是制造业的专家。友达才是,我们希望从软件和云领域领先的地位上,能够赋能友达,Oracle NetSuite坚信以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在云端,向SaaS 的方向去推进。Oracle NetSuite希望从基础层面能够赋能友达,加强他们在制造业的专业度,共同服务好制造业的客户。”叶天禄说道。

    题后记

    在专访行将结束之际,199IT问两位负责人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叶天禄感慨2022年很多客户企业经营得非常艰难,但因为管理有方基本都挺了过来。最让叶天禄振奋的一个消息是长三角众多企业抱团包机出国抢单。叶天禄认为,2023年中国企业将是浴火重生,勇创高峰。通过Oracle NetSuite更高端技术和高端管理,能够让更多企业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全球抢单。

    赵丽娜认为,危机和机遇永远并存。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真正在做的是数字化赋能体系,希望双方的强强联合,能够数位赋能,智绘未来,用智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企业绘画出更有竞争力的未来。


    ]]>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传出苹果将推出一款AR/VR头戴设备的消息,但这期间因诸多问题也让它的亮相时间也一再向后拖延,可以说苹果的AR/VR头盔是作为科技行业内最为又臭又长的研发了。上个月分析师郭明錤的说法,苹果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可能会推迟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量产出货,主要是因为“软件相关问题”。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中关村在线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苹果打算在春季,也就是6月的WWDC之前发布其首款AR/VR头显,可能会被命名为“Reality Pro”,该设备将于2023年秋季晚些时候开始销售,与郭明錤的预测相符。并且爆料称,这款头显的原型机已经分发给少数开发人员进行测试,不过他表示该设备远未完成,苹果仍需解决硬件和软件中的几个“问题”。

    同时,苹果旗下首款XR头戴装置由和硕独家组装,预计2023年第1季末量产。另据四位知情人士说法,苹果公司已经讨论头盔设备的定价,根据不同配置,定价约3000美元或以上。

    据目前已知的消息,苹果该款革命性产品将兼顾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的MR头显会类似于Face ID和Touch ID那样,可对佩戴者的虹膜进行扫描,支持多个人使用同一设备。同时该款头显运行的系统名为“xrOS”,也就是原计划中命名为“RealityOS”或“rOS”的系统版本,或许还会跟AppleTV和Apple Watch一样,将拥有专门的App Store。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中关村在线

    同时,也有消息表示这款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短得惊人,只有两个小时,如果真如此的话,不由感慨苹果“祖传”续航短。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这款革命性产品可能更专注于工作,而不是游戏等其他场景,就是其价格按目前爆料来看是Meta首款头显设备Quest Pro价格的两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出货量,分析师预计2023年苹果头显的出货量将少于50万部。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苹果革命性产品将春季发布:或由和硕独家组装,续航两小时© 中关村在线

    综合来说,苹果头显无疑是行业内外最关注的一款苹果新品了,至于具体的发布会时间和相关产品信息我们也会持续跟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引加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招银国际领投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月10日消息,国内蛋白技术平台公司引加(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引加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苏州信禾国清基金跟投。

    至此,成立才2年的引加生物,已经完成累计数亿元的3轮对外融资。在早前轮次的融资中,引加生物还引入了鼎晖投资、高榕资本、复容投资等医疗领域头部投资机构。

    据了解,引加生物的本轮融资,将为公司进一步加强产品出海,强化与全球企业合作提供充足的保证。此外,引加生物除了继续夯实独特的蛋白优选平台,也在加强基于微生物基因改造工程和蛋白改造工程的能力,加快布局构建合成生物学技术新平台,为各类创新高端蛋白的开发注入新的选择和活力。

    引加生物作为聚焦蛋白在生物医药和其他领域应用的技术型创新公司,其技术团队由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资深海归博士、硕士等组成,在团队丰富的经验中成功表达及量产近百种困难蛋白。引加生物目前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科技园区和北京亦庄开发区设有研发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设有GMP产品生产中心,通过对复杂蛋白结构及功能的设计,配合其特有的计算机模拟和高通量筛选平台,开发出可对标国际一流的高质量、难模仿、高稳定的蛋白原料。成立至今,已开发出涵盖新药研发、诊断、疫苗、细胞治疗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产品,并完成了进口产品平行性能比对及批间差/稳定性研究,同时也在个性化用药指导(伴随和辅助诊断)、生物制剂质控评价检测试剂等产品方面紧密推进。

    成立2年以来,引加生物聚焦高门槛的核心蛋白原料,也积极布局近年来不断成熟的辅助创新疗法的伴随诊断产品开发。至此,已经成功开发出50多种高端蛋白,覆盖应用于细胞治疗、mRNA疫苗和闭环RNA,、新药研发、分子诊断和肿瘤新药伴随诊断等热门的前沿领域,其中一些均为国内首先开发成功,比如钙调节神经磷酸酶(PP2B)、腺苷化酶、细胞治疗非病毒载体专用蛋白、肝癌和胃癌伴随诊断新颖抗体等。另外,一批直接媲美进口产品的原料包括测序级重组胰蛋白酶,诊断用质控品和蛋白细胞因子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自创立以来,引加生物就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共建产业生态圈。过去1年间,引加生物与包括上海交大免疫学研究所、上药康希诺、智峪生科、泉心泉意等超30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合作,以更高的效率推动一系列创新产品落地。

    引加生物创始人兼CEO吴一飞博士表示:“2022年是资本寒冬的困难期,非常感谢招银国际和信禾国清基金的认可和信任,引加生物始终坚持初心,坚守成为服务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和其他领域‘ 蛋白工匠’的使命,将持续不断地开发出和国际一流品牌对标的高质量、难模仿、高稳定和低成本的高端蛋白原料,助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核心原料的研发和生产涉及众多学科、工艺环节复杂、高壁垒,且品类繁多,是交叉学科的交汇点也是创新的源头, 需要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和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新一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会助推我们在打磨我们综合蛋白平台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合成生物学新平台布局中走得更快、更稳。未来,引加生物还将不断提升多品类高端蛋白的开发和工艺优化效率以及规模化产业需求。”

    招银国际执行董事陈振瑞博士表示:“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变革期,我们积极寻找致力于解决国内“卡脖子”技术难题并持续不断自主创新从而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重要玩家同台竞技的投资机会,吴一飞博士带领的引加生物专注于高端蛋白的开发,公司定位清晰,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对标国际一流品牌,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开发超过50种的高端蛋白,产品涵盖细胞治疗、mRNA疫苗和新药研发等创新前沿领域,这些正是国内外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我们将与公司并肩作战,助力公司成长为高端蛋白领域的领跑者。”

    信成基金投资董事彭小小博士表示:“吴一飞博士在蛋白原料开发领域积累深厚,曾为大量国内外领先生物制药公司解决蛋白原料难题,拥有一流的重组蛋白设计和工艺开发水平。引加生物得以在两年内快速搭建起蛋白开发平台并成功研发几十个高活性、高质量的蛋白原料,亦展现出吴博士的团队高效的执行力、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奋斗者精神。我们期待引加生物在吴博士的带领下,实现高端蛋白原料的国产自主创新,突破生命科学上游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并稳步拓展至食品、农业、环境等其他重大民生领域。”


    ]]>
    彩瞳企业「美目美佳」完成超亿元战略融资,国药中金投资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月10日消息,4iNLOOK美目美佳宣布完成国药中金超亿元战略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供应链的投入和品牌建设,同时引进更多尖端人才,完善技术底层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对标海外龙头企业构筑更专业的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体系。

    美目美佳深耕彩色隐形眼镜行业,凭借其先进的产品设计和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了彩色隐形眼镜赛道的领跑品牌之一。目前,美目美佳在全国范围内超过300家彩片专卖连锁店,其连锁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购物中心,为隐形眼镜消费者打造超过200个不同设计选择的一站式彩片购物体验,同时,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也经营着线上店铺。依托于线上、线下双布局的坚实基础,公司已经实现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新零售购物体验。此外公司重点围绕供应链建设和创新视光产品研发开展业务布局,已开始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隐形眼镜研发、生产基地。随着公司柔性供应链的建设完成,公司将有能力以更快的上新速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时尚且品质一流的国产彩色隐形眼镜产品。

    对于本次融资成功,美目美佳创始人陈裕先生表示:“长期以来美目美佳始终坚持紧紧围绕隐形眼镜消费者需求开展业务布局,并致力于在近视矫正和近视防控领域整合科技与美,用最优的产品体系和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选择和消费体验。很高兴战略投资人国药中金的投资加持,依托国药集团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顶尖的品牌优势和产业资源,双方可在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紧密协同,推动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美目美佳将继续深耕近视矫正和近视防控领域,依托央企资源打造综合性近视防控国产龙头企业。”

    国药中金总经理李可先生表示:“隐形眼镜是消费医疗赛道具备极强的市场爆发力和广阔的国产替代进口空间的蓝海市场。美目美佳作为彩色隐形眼镜领导企业,具备丰富的品牌资源和营销体系,在供应链和新产品研发上布局领先。目前国药集团在各类生命健康产品、服务资源上布局,面向全国消费者。投资美目美佳符合国药集团长期坚持打造具有国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国药中金将在资金和产业资源方位持续赋能和支持,助力公司高速发展。”


    ]]>
    浙江省出台「8+4」经济政策体系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月10日消息,浙江省政府新闻办1月9日下午举行浙江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出台“8+4”经济政策体系情况。

    据悉,“8+4”政策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各个领域,政策内容既有向国家争取或承接国家政策的措施,也有延续、调整和集成浙江省现有政策的措施,更有一批是省里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出台八大政策包

    01、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包

    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细化抓好年度1000项左右省重大项目,确保2023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继续抓好省领导联系省主导重大项目,加速推进20个左右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金融工具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占全国更大份额。鼓励和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省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02、科技创新政策包

    实施“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支持打造重大科创平台,加快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2023年,力争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1%,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3%。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海外与外资研发机构激励和双创载体激励政策。

    03、“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政策包

    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先进制造转型升级、优质企业竞争力提升、集群服务体系构建及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2023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5%、亩均税收增长6%。迭代产业基金,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全省全年出让的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

    04、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推动服务业加快复苏回稳,力争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以上。支持100个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择优打造20个左右高能级创新发展区。支持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将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领军企业纳入“雄鹰行动”培育库,通过“一企一策”方式,依法依规给予支持。支持信息、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现代航运、文旅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

    05、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政策包

    强化港航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国际一流航运中心建设,支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联动发展,助推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深化“四港联动”发展,深化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战略开放通道。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引导开展集装箱海河联运、海铁联运。持续落实交通物流助企纾困政策。关心关爱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司机之家”运营。

    06、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包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继续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政策。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培育发展一批消费新场景,2023年底,累计打造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500个。推进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和智慧商圈建设。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攻坚行动,2023年,重点支持展会100个以上,政府牵头与企业自行组织的出国(境)拓市场团组1000个以上、企业10000家以上。加大赴境外招商引资洽谈力度,组织赴境外招商团组不少于70个。

    07、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包

    加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等常态化补贴政策。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含粮食生产功能区)60万亩。全面深化“千万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命名小镇可根据实际需求申请调整四至范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居住证跨区互认转换改革。加快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推动政策性银行设立以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为主体的千亿级信贷资金。

    08、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

    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支持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支持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全面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支持推进“病有良医”,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升市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支持推进“老有康养”“住有宜居”,2023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00个、7500栋。支持推进“弱有众扶”,完善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和兜底保障机制,分层分类精准救助。

    制定四张要素清单

    为保障8个领域政策包落实,统筹制定四张要素保障清单:

    01、财政金融保障清单

    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政府债券、产业基金,促进8大政策包落地。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金融工具对重大项目的支持。推动全年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2023年全省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1600亿元左右。落实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头部、高市值制造业上市公司。

    02、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

    2023年,全省供应建设用地40万亩,保障省级及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万亩;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允许省重大产业项目中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03、能源保障清单

    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全年能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力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全年力争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对新上“先立后改”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能耗、用煤指标实行单列。力争腾出存量用能空间150万吨标准煤以上。

    04、人才要素保障清单

    人才要素保障清单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体系。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符合全省服务业紧缺领军人才目录的人才,分层分类纳入各级人才目录。符合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上述“8+4”政策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通过“1+N”个政策文件来落实。

    “1”

    制定一个综合性政策

    近期由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这是一个引领性文件,在体现“8+4”政策的系统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基础上,把市场主体最有感的“干货”“实物”综合集成,便于社会公众和企业了解,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目前文件正处于公示期。

    “N”

    由各部门细化制定一批配套政策措施

    突出操作性,前期各部门已作了深入调研,多数会在1月份印发实施。

    同时,浙江还将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动向,及时部署跟进,力争第一时间承接好落实好国家各项稳增长政策。

    同时,加大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适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推动政策措施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确保基层有感、群众获益、企业得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我省深化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浙江发改



    ]]>
    纽约市教育部门禁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ChatGPT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IT之家 1 月 5 日消息,据 Chalkbeat 报道,纽约市 (NYC) 教育部门已决定阻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OpenAI 的 ChatGPT。封锁的原因有很多,当局担心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学生可能会使用该技术来撰写论文。纽约市教育部门禁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ChatGPT

    纽约市教育部门禁止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访问 ChatGPT© 由 IT之家 提供

    IT之家了解到,自推出以来,ChatGPT 已经进行了过滤,以确保只回应更安全的请求。虽然这确实可以防止该技术的一些滥用,但 ChatGPT 有时会回复错误的信息,尤其是在涉及数学时。它还认为现在仍然是 2021 年,因为那时其学习期结束并且与互联网的其余部分没有实现连接。

    “由于担心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担忧,纽约市公立学校的网络和设备访问 ChatGPT 受到限制,”教育部门发言人 Jenna Lyle 说。“虽然该工具也许能够为问题提供快速简单的答案,但它不会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学术和终身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自从几周前 ChatGPT 推出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它和类似的技术将如何影响教育。虽然教育部门可能会在未来改进他们的课程以适应人工智能的进步,但在短期内将会寻求封禁该技术的使用。

    虽然封锁可能会阻止学生在学校或学校设备上访问强大的人工智能,但不太可能阻止那些使用家庭网络访问的学生用户。从中长期来看,教育部门可能会谨慎接受人工智能的存在并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课程。


    ]]>
    2022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凌云驾势重塑未来2022 re:Invent 中国行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站活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数据是整个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核心,几乎是每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但处理数据非常棘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云原生数据战略的原因。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提供的所有工具,能够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从存储到最后的AI人工智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帮助用户把数据利益最大化,通过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地去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帮助客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查询、分析,到可视化的展现,以及到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通过安全、合规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输出。

    企业如何构建云原生的数据战略?陈晓建认为,第一,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第二,需要实现一个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而数据不在是一个个烟囱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通的大的数据库。第三,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普惠化,来降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浩瀚的数据中获益。

    而第一点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从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应该具备适用于所有适合工作负载和任何数据类型的合适的工具,以及让你能够适应不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

    第二,应该能够持续优化,来跟得上用户业务的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业务规模,并能够保持一个高的性能。

    第三,也能够去面对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用户在整个数据使用过程之中降低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他们的使用效率。

    第四,应该具备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因为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创新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处理海量的请求,同时追踪和监测千万亿量级的事件(15个0),需要从中找出可能的威胁事件并解决他,并快速让全球所有的客户受到同等级别的保护。

    安全是亚马逊云科技的Job Zero,从未停止脚步,在云自身的安全和云中的安全上持续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树立了安全的四大目标,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态势:1、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水平;2、降低安全的成本;3、减少安全事件的处理时间;4、提高企业安全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平台的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到内。客户负责他们在云中所运行的内容的安全。首先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的安全用户可以直接继承和使用。使用亚马逊云,客户可以在最安全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用户始终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加密、移动以及管理保留这些数据。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流动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都经过物理层自动加密。

    自研芯片、云原生、HPC 独步全球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底层技术创新

    2022 re:Invent在底层架构服务方面的更新包括三个方面:1,极致性能的自研芯片战略;2,极速构建的云原生应用;3,面向极限未来的HPC需求。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 600+ 种实例选择,几乎适用于所有工作负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包括Intel, AMD, Nvidia,ARM,FPGA,ASIC,高主频,大内存,各种存储介质,高性能网络,还有裸金属服务器。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团队Annapurna labs 在过去10年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三条自研芯片的产品线:四代虚拟化定制芯片 Nitro;三代基于ARM 架构的通用处理器芯片Graviton;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的芯片。

    2022 re:Invent新发布了Nitro V5。Nitro V5 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是上一代Nitro芯片的两倍。Nitro V5 每秒的数据包能力提高了60%,延迟减少30%,每瓦特性能提升 40%;

    新发布的Graviton3E 处理器,它是 Graviton 3 家族的最新成员,专门为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而优化,这在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里非常重要;相比于 Graviton3 实例,Graviton3E 在 HPL(线性代数的测量工具)上性能提升35%,在 GROMACS(分子运动)上性能提升 12%,在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负载上性能提升 30% ;

    新发布的C7gn实例:配备了新一代 Nitro V5 和 Graviton 3E 的Amazon EC2 C7gn 实例,在 EC2 网络优化型实例中具有最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处理性能,而且功耗更低;与当前一代网络优化型实例相比,提供高达 200Gbps 的网络带宽和提高 50% 的数据包处理性能。C7gn实例适用于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设备(包括防火墙、虚拟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和数据加密业务等。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中的第三条产品线,机器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训练的Trainium和用于推理的Inferentia。

    新发布的Amazon EC2 Trn1n,一款基于Trainium的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

    该实例将网络带宽进一步增加一倍,每个Trn1n实例支持1.6Tbps EFA 网络带宽,强大的网络吞吐能力也使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将超过1万个Traniumn芯片构建在一个超大规模集群里,实现对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

    新发布的推理实例Amazon EC2 Inf2,基于最新款的 Inferentia2 机器学习加速推理芯片,是唯一专门为大型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推理建立的实例;与Inf1实例相比,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与基于GPU的实例相比,每瓦性能提升高达45% ;支持诸如 GPT-3、Mask-RCNN、ViT等大型复杂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16年持续引领云原生应用构建,推出大量服务,如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开创无服务器计算先河的Amazon Lambda,适用于容器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等。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连续7年获得HPCWire 评选的最佳HPC 云平台的称号。客户对HPC的需求表现在三个层面:需要最HPC的计算实例,需要配套的网络、存储等服务的支持,需要各种任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高性能计算实例应对三类不同负载,Hpc7g实例、Hpc6a实例、Hpc6id实例。

    空间仿真技术是用来模拟人和物等实体在多维度环境下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涉及数百万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比传统的仿真更复杂。新发布的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在云端大规模运行实时空间模拟。借助 SimSpace Weaver,模拟开发人员不再受硬件计算和内存的限制。

    2022 re:Invent显示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加速底层创新,包括快速推进三条自研芯片的研发,实现 Amazon EC2可持续的安全创新,同时也是云原生应用的先行者,更是云原生的真正践行者,不断推出容器、Serverless、CI/CD等服务加速客户的现代化应用改造,并且在更加复杂的空间仿真领域推出新服务帮助客户速赢。

    2022re:Invent五大重点方向

    今年是亚马逊云科技第11年举办re:Invent。来自全球的5万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线下盛会,还有超过30万人线上参会。

    陈晓建最后总结,此次2022 re:Invent包括了五大重点方向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战略在加速创新,我们底层架构和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

    第二,亚马逊云科技推进更多Serverless服务,把云原生应用的 开发体验和速度 进一步推向极致。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今年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相关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云原 生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强数据的流动、治理、共享和可视化,让客户可以更简便、安全地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安全无上限,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自动化、服务间的集成等技术手段持续增强安全性。

    第五,亚马逊云科技聚焦行业应用,并将亚马逊自身成功经验赋能用户。


    ]]>
    电商及电子支付服务商Akulaku获三菱日联金融2亿美元战略投资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继2022年2月获得暹罗商业银行领投、蚂蚁金融等机构跟投的1亿美元E轮融资后,印尼先买后付支付服务商及电商平台Akulaku又获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的2亿美元战略投资,最新估值达195亿人民币。此次融资完成后,Akulaku将携手MUFG在东南亚地区展开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拓展新市场等方面的合作。

    ]]>
    C2A携手Valeo增强软件定义车辆网络安全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Valeo,与互联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自动化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领先提供商C2A Security今天宣布开展战略合作,为Valeo开发中的和持续运营的产品增强网络安全服务。这项新的合作关系可满足行业对简化和高效网络安全的需求。

    随着汽车越来越以软件为中心,以及新汽车网络法规的出台,安全变得更加重要。效率低下、依靠人工的网络安全可能成为原始设备制造商、1级和其他供应商创造具有竞争力产品的瓶颈,因此需要自动化和可扩展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C2A Security与Valeo的合作将使汽车行业能够实现自动化网络安全,立足安全前沿,同时实现创新和未来业务。

    "在网络安全方面,软件定义架构涉及更多的挑战,我们非常重视这些挑战。因此,我们正在与专注于移动网络安全的C2A合作。"Valeo团首席技术官兼战略高级副总裁Geoffroy Bouquot表示,"C2A是网络安全的未来,凭借其安全自动化技术,我们将在监控、预防风险、识别和减轻漏洞领域更进一步。这意味着为我们的产品、客户和您的汽车提供更大的网络安全。我们将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施网络安全。"

    C2A Security的旗舰产品EVSec是一个创新的网络安全DevOps平台,帮助汽车公司大规模管理软件。该平台旨在实现网络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合规流程自动化。EVSec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创新(如新产品和功能)、为最终客户提供更多商业价值,同时大规模实现内置、高效和简化的网络安全。

    C2A Security首席执行官Roy Fridman表示:"这项合作使Valeo够加强其产品的网络安全管理,为Valeo的客户增加另一层信心,并将网络安全转变为真正的业务推动者。 我们很荣幸能与Valeo合作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即实现电动、自主驾驶和互联出行革命,同时维护全球汽车及驾驶员的安全。"

    C2A高管团队正预约安排在拉斯维加斯CES西门酒店套房#2913EVSec平台演示。


    ]]>
    富士康造车业务布局曝光:车用“安卓”、进军第三代半导体、成为造车公司“代工厂”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近两年来,人们留意到富士康进军造车界的消息,但对这个“手机代工厂”转型的版图,还不甚明了。随着富士康频繁在汽车市场上收购、合作,它的计划正逐渐清晰化。

      1月4日,富士康内部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独家披露,富士康目前的电动汽车业务主要布局分为三块:车用“安卓”、第三代半导体及代工。

      曲一:车用“安卓”

      2020年初以来,富士康宣布进军“造车”界,引起市场哗然。这两年来,这项转型进程如何了?1月4日,富士康内部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富士康目前的汽车业务主要分为三块:车用“安卓”、第三代半导体及代工。其中,搭载富士康车用“安卓”的第一款量产车“Luxgen n7”就要在2023年下半年进入市场。

      “第一步,富士康与裕隆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并收购美国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在泰国建设新的车厂。”消息人士表示。相关举动产生两重意义,一是令富士康着手打造智慧型汽车的“开放平台”,二是令富士康搭建起汽车有关的生产线,两者再产生合作、合力推出标杆车型。

      据消息人士介绍,鸿华先进正在致力于打造“MIH开放平台”。 这个开放平台如何理解?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解释过:“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而车用“安卓”有什么用?“初创车厂若从零开始打造汽车,投入成本将十分高昂,而通过‘开放平台’,则可以降低成本。”消息人士解释道。

      而产线厂房方面,Lordstown Motors在美国俄亥俄州本就拥有一间工厂,被富士康收购后已经开始继续利用现有产线制造汽车。此外,今年11月,鸿海与泰国国家石油PTT集团合资的车厂在泰国春武里府的一处工业园区举行电动汽车厂奠基与动土仪式。这令富士康获得两处电动汽车造车工厂。

      富士康的第一步造车举动,已经快要得到市场验证,因为利用MIH开放平台和生产厂房,该公司快速推出了自家的“成品”整车。其中,“裕隆集团旗下汽车品牌‘纳智捷(Luxgen)’,其中n7型号汽车也将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目前客户预购订单已经足量。”富士康消息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独家披露道。

      曲二:第三代半导体

      第二方面,富士康正在进军汽车半导体,尤其是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碳化硅,这种新型材料正被用于功率器件研发。

      2021年初起,一场“缺芯”风暴席卷全球,大面积地给造车领域形成“雪崩”。新型智慧型汽车、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加电子化,每辆车上所需要的半导体零件激增至1000颗甚至以上,这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

      汽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芯片供应商的关系,也因为这场危机发生巨变。眼下,为了保障半导体零部件的供应,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亲身下场,在半导体领域涉水。

      甫进入造车领域的富士康也有了这个意识。2021年8月,富士康宣布以9000多万美元收购旺宏电子,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布局车用碳化硅芯片。

      事实上,车用半导体大致分为动力、传感、座舱等几大部分,其中大部分仍由半导体领域的龙头公司占据主要市场。造车领域的新晋“玩家”如何切入车用半导体市场?富士康选择了高压大功率器件着手,其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将提升功率器件的性能。

      富士康消息人士表示,正因为第三代半导体的高压大功率属性具有潜力,因此目前对车用碳化硅芯片的布局还在不断深入,“相关功率器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器件,扩产和招聘都在进行当中。”

      据了解,旺宏电子有一间位于中国台湾新竹高科园区的半导体工厂,可生产直径6英寸的硅晶圆片。此外,富士康还收购即思创意(Fast SiC)40%的股权,合作开发专用于电动汽车的碳化硅MOSFET。

      曲三:代工

      第三方面,富士康将不断扩大代工业务的客户名单。“电动车领域委托设计制造服务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模式,是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重点工作,目的是提供造车的垂直整合服务。”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

      为何富士康能迅速进入汽车制造这个复杂的行业呢?从富士康的行动来看,和芯片公司深入合作,是该公司解决电动汽车技术难题的重要路径。

      1月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宣布与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开展合作,以共同开发自动驾驶车用平台。根据鸿海提供给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资料,这次合作中,鸿海将扮演一线制造厂的角色,运用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来生产汽车用电子控制单元(ECU),并将使用该ECU和英伟达Hyperion感测器,为车辆提供高度的自动驾驶功能。

      这是鸿海与芯片公司联手渗透汽车市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芯片公司从消费电子的跑道上转型,在汽车芯片新赛道上起飞,如今,代工厂鸿海也正要令自己生出新的翅膀。

      富士康消息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富士康进入造车领域,并不以打造自己的品牌为抱负,而是为了成为全球造车公司的“代工厂”。

      为了实现“代工厂”目标,富士康的开放平台、关键零部件供应,已经跨出第一、第二步,不过客户“痛点”还需要更多的解决方案。

      汽车的设计和销售需要涉及复杂的组织以及编排。仅驾驶舱就有几十个组件,例如方向盘、仪表盘和信息娱乐系统,开发人员需要创建这些组件,并将其与汽车的其余部分集成。汽车制造商可借助一些平台来模块化地设计车内的智能功能,这就是富士康与英伟达达成合作的原因。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富士康还在汽车产业链其他环节进行渗透。市场消息指出,该公司与Indika Energy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及生产电动汽车、与硕禾通过股权合作共同开发电动车电池材料、与Gogoro合作做智慧电池交换系统等。

      以转型面向未来

      从上世纪70年成立以来,富士康一直是电子消费品界的“世界工厂”。它是如何一步步进入造车领域的?

      “造车时代”开始于2020年初,富士康宣布将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开发和制造电动汽车。2月24日,富士康宣布和美国电动车公司Fisker签署合作备忘录,前者将打造Fisker品牌的电动车产品,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规划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目标市场覆盖北美洲、欧洲、中国大陆和印度。

      随后在2020年10月,富士康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成立“鸿华先进”,以开放平台的理念成立MIH联盟外。随后又陆续与拜腾、吉利建立不同形式的商业合作模式。

      汽车伙伴或客户的名单越拉越长,富士康的系列举动引发市场关注。它想成为又一个“特斯拉”吗、想要寻求从电子产品代工到造车的180度转型吗?然而,汽车无论从身型还是系统复杂度,都与iPhone不在一个量级,上述商业蓝图过于冒险。

      最终,富士康亲身向市场进行澄清。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向外界披露,富士康未来不会生产整车,也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将在2025年-2027年间,将为全球10%的电动车(约300万辆)供应零部件或提供服务。换言之,富士康想成为电动汽车界的代工厂。

      在电子消费品崛起的时代,富士康乘势而上,成为了全球工业领域的巨头。不过,近几年的市场变局,也在逼迫它转型。

      经营数字显示,依赖代工手机的业务结构,不能支持富士康维持高速增长。早在2019年和2020年,鸿海科技集团的年度营收按年同比增长率仅分别为0.82%和0.3%。究其原因,该公司大部分营业收入均来源于3C电子(电脑、通讯、消费电子),受制于3C市场的增长“天花板”。

      眼下,市场正在期待“造车”给富士康带来收入和利润的那一天。


    ]]>
    立讯精密紧急澄清苹果砍单传闻 投资者成“惊弓之鸟”?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财联社1月5日讯(记者 王碧微)频繁的苹果砍单传闻,似已令“果链”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变为惊弓之鸟。今早,“果链”一哥立讯精密(29.400, 1.03, 3.63%)(002475.SZ)紧急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的“苹果公司要求供应商减产,立讯精密受创最大”的消息存在误读。与此同时,又传来了苹果将与立讯精密签订一笔大订单的消息。

      众所周知,苹果(AAPL.NASDAQ)对其供应链企业管理严格,“果链”企业几乎不会正面回应与苹果有关的消息。立讯精密此次难得直接公告澄清,或与其昨日股价大跌、市场猜测纷纷有关。

      Counterpoint分析师Ivan lam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国内疫情和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确实有许多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已经降低了他们对第一季度的预期;对于“果链”而言,具体的影响则取决于其业务结构。在目前消费电子低迷、产品库存难消的环境下,“果链”纷纷进军新能源等新业务。群智咨询(Sigmaintell)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认为,新业务相对于传统消费电子体量较小,短期难以带来可观增量。

      苹果预期再降 “果链”一哥受挫

      “报道中提及的公司相关业务不存在特殊变化和影响。公司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均正常开展,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针对砍单传闻,立讯精密的证券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道。

      受砍单消息影响,1月4日立讯精密跌停。

      不过,尽管公司予以否认,苹果Q1预期下降却是既定事实。

      根据集邦咨询,预估2023年Q1苹果iPhone全系列出货量将再调降至4700万支,对比去年同期衰退22%。财联社记者由国内苹果经销商处获悉,截至1月4日,iPhone14全线经销商价格均低于发售价,差价最大的plus系列全线低于发售价超过1000元。

      在有苹果砍单消息传出后,二级市场率先作出反应,1月3日苹果股价下跌3.7%,市值一夜蒸发超过5000亿元。而在去年12月,苹果股价单月累跌12%,是近三年来下跌最多的一个月。

      苹果预期下调,市场最为关注的则是国内“果链”究竟会受到怎样影响。Ivan告诉记者,许多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已经降低了他们对第一季度的预期,但目前苹果的订单主要还是在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企业手中。

      具体到企业生产如何调整,Ivan称“如果来自品牌那边的订单有所调整,供应商也是跟着调整,但是不一定是对等的,因为生产交付安排是在供应商这边,他们要根据生产地的一些节假日对应到最终的交付数量。不一定所有供货商的订单都会调整,因为有些共享物料,有些是长周期物料,一般情况下这些不会有太多调整。”

      颇为巧合的是,“减产”的消息未落地,苹果将与立讯精密签订一笔大订单的消息却已传来。有报道称,立讯精密已在其昆山工厂生产了少量的iPhone 14 Pro Max。

      对此,立讯精密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基于契约精神,我们不对具体客户进行评论。一切请以公司公告为准。”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确认的证据说拿到了(该订单)。”

      “果链”进军新业务 但增量较小

      作为高度依赖苹果的供应商,与苹果紧密的关联既是蜜糖亦是枷锁。苹果带给了头部“果链”们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可观订单量,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这些企业的“生杀大权”,市场上的一丝风吹草动便会引起整个果链的震动。

      以立讯精密为例,根据年报,2017—2021年,其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由37%升至74%,直接翻倍;毛利率水平却由2018年的21.05%下降至2021年的12.28%,可见公司在议价中的弱势。此次立讯精密股价暴跌事件,也反映出其与苹果高度绑定带来的弊端。

      除立讯精密外,另外两果链巨头歌尔股份(18.610, 1.69, 9.99%)(002241.SZ)、富士康也深陷此次漩涡。有消息称,富士康也遭砍单。但记者从富士康郑州园区获悉,其目前生产状况良好,从现在到春节后几个月时间将迎来生产高峰。园区出货量已达到了2022年初预定峰值的90%左右;园区的员工人数稳定在20万人左右。

      立讯精密快速的澄清以及接下大订单的消息,令投资者对“果链”们重拾信心,有消息称歌尔股份重获此前公告丢失的订单,今早歌尔股份拉涨停板。对此,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歌尔股份证券部,其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对于此前公告的事件还未有最终结论。”并称不清楚为什么涨停。

      放眼整个消费电子市场,2023年的需求仍令人担忧。陈军告诉记者,目前从掌握的数据来看,2023年手机的需求都偏悲观。

      为了应对消费电子下行及大客户依赖症,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在内的不少“果链”厂商决心摆脱对于苹果、消费电子业务的依赖,纷纷跨界进军新能源、XR等。其中,歌尔股份与苹果VR/MR设备的关联、立讯精密与奇瑞的合作,均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不过,分析人士对于这些业务的短期进展并不看好。陈军告诉记者,新能源车、XR、工业领域处于增量市场。其中,新能源车增长驱动力(3.290, 0.02, 0.61%)主要来自于政策推动;XR的驱动力来自于头部品牌的带动;工业领域来自于工业自动化的推动。器件厂商、终端厂商慢慢会把这三个行业作为未来增量的赛道,但目前这三个赛道体量无法和传统消费电子相比,体量仍比较小。

      (编辑:曹婧晨)


    ]]>
    HPE出售新华三49%股权,紫光股份将实现100%控股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月3日晚间,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紫光股份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继续对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51%控股权的收购。本次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100%的股权。

    公告显示,2016年5月,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对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51%控股权的收购,新华三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通过紫光国际持有新华三51%的控股权;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Company (HPE)通过其全资子公司H3C Holdings Limited和IzarHolding Co分别持有新华三48%和1%股权。

    自进入卖出期权行权期以来,双方一直就卖出期权行权事项友好协商。经多轮沟通,近日由HPE实体向紫光国际发出了《关于行使卖出期权的通知》,HPE实体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49%的股权,每股出售价格将按照2022年4月30日前12个月新华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税后利润的15倍除以行权通知之日新华三全部股份数量的方式确定,对价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在满足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条件下,HPE实体和紫光国际将尽可能在紫光国际收到卖出期权行权通知后的30个工作日或双方另行达成的其他期限内确定行权价格及行权对价,并签署相应的股份购买协议。

    新华三集团是成立于2016年5月6日的国内网络设备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和杭州,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

    紫光股份表示,此次交易将显著增强紫光股份旗下公司的产业协同效应,完善全产业链生态。同时,紫光股份盈利水平预期显著提高,净利润规模将迈入新台阶,进一步强化公司正向循环,有助于公司更加积极地回报投资者。自2016年5月收购新华三51%控股权后,紫光股份深入ICT领域、云服务、智慧城市及产业云场景化应用,持续强化自身产业化优势,成为中国ICT及云网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期,新华三营收和利润规模也实现稳步提升,给紫光股份的业绩带来明显的增长。公司将继续支持新华三更多新业务拓展,帮助新华三达成千亿级企业目标,实现自身第二次飞跃。

    HPE成立于2015年11月2日,从惠普公司拆分出来;分拆后的惠普公司被重新命名为HP Inc。HPE主要的业务场景包括智能边缘、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业务、存储业务、金融服务。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的HPE 2022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务业绩,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79亿美元、全年营收为28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预计2023财年第一季度收入在72亿美元- 76亿美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三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此次交易,对双方在此方面的合作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
    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数智融合达到赋智新境界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在云计算领域,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趋势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 2022上可见一斑。亚马逊云科技将其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数字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从早期的上云,到现在,企业需要解决如何通过数据和智能来改造企业的决策流程,重塑业务体系。

    全球云计算领导亚马逊云科技在其re:Invent 2022上明确将这整体流程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其中上云可以相对容易,用数学问比较大,赋智是更高的境界。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re:Invent2022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服务。从这些re:Invent发布的特性中能够看到,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数智融合。

    Amazon SageMaker五年增加260项新功能

    提到人工智能,Amazon SageMaker绝对是明星产品。也是数据与智能融合的典范。在推出的五年时间里,Amazon SageMaker增加260项新功能,不断降低机器学习的技术门槛,简化机器学习的前期工作,加速为客户“赋智”。在数据服务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各种新服务和新功能,尽可能让开发人员可以上手开展机器学习。

    其中,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功能。帮助客户直观地通过几次点击检查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专业人员在准备训练数据时希望直接在Notebook中探索数据集,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信息缺失、极值、数据集失真和偏差)。专业人员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编写样板代码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检查数据集,以期识别和修复问题。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新提供了内置的数据准备功能,让专业人员只需点击几下即可直观地查看数据特征、修复数据质量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在Notebook环境中进行。当用户在Notebook中显示data frame(即数据的表格形式)时,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自动生成图表帮助用户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提供数据转换建议帮助解决常见问题。专业人员选择数据转换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在Notebook中生成相应代码,可供每次运行Notebook时重复应用。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基于 Web 的可视化界面,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访问各种工具,执行所有机器学习开发步骤,从准备数据到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科学团队的生产力提高多达 10 倍。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传数据、创建新记事本、训练和调优模型,在各个步骤之间来回切换以调整实验,还可以在不离开 Studio 的情况下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

    Amazon Glue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让客户能够轻松地准备和加载数据以供分析。此次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 Glue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叫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机器学习应用。

    成千上万客户使用Amazon Glue快速、轻松且经济高效地构建和管理现代数据管道。组织需要监控其数据湖和数据管道中信息的数据质量(衡量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高质量,然后再将其用于分析或机器学习应用。但数据质量管理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数据工程师花费数天时间收集数据的详细统计数字,根据这些统计数字信息手动识别数据质量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数千个数据集和数据管道。实施了这些规则之后,数据工程师必须持续监控数据中的错误或变化,相应地调整规则。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自动测量、监控和管理Amazon S3数据湖和Amazon Glue数据管道的数据质量,将数据分析和规则识别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计算客户数据集的统计数字(如最小值、最大值、直方图和相关性),使用统计数字自动地推荐规则,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可以安排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定期运行,自动分析数据并提出质量规则的更改建议以确保相关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数据工程师无需编写代码即可配置用户提醒或终止数据管道。

    Amazon SageMaker对地理空间数据极致支持

    亚马逊云科技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支持让客户能够更轻松地为气候科学、城市规划、灾难响应、零售规划、精准农业等行业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此举意在帮助客户将更多的数据用于机器学习。

    当前,大部分收集到的数据都包含地理空间信息(如位置坐标、天气图和交通数据)。但是,已经用于机器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地理空间数据集很难处理,通常达到PB 级的规模,且跨越整个城市或数百公里土地。要开始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客户通常会采购卫星图像或地图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以补充其专有数据。

    由于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庞大,专业人员需要合并这些数据,准备数据用于训练,并编写代码将数据集划分为可管理的子集。当客户准备部署训练好的模型时,他们必须编写更多代码以重新组合多个数据集,将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关联起来。

    为了从完成的模型中提取预测结果,专业人员需要花费数天时间使用开源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做渲染。从数据改进到可视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客户很难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及时产生机器学习预测。

    Amazon SageMaker将客户丰富数据集、训练地理空间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从而加速和简化地理空间机器学习预测的生成。客户只需几次点击或使用 API就可以使用 Amazon SageMaker访问各种地理空间数据源。

    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的位置服务Amazon Location Service、开放数据集Amazon Open Data、客户自有数据和来自Planet Labs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数据。

    当专业人员选择了想要使用的数据集,他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运算器将这些数据集与自己的专有数据合并起来。为了加快模型开发,Amazon SageMaker 提供了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支持的用例包括通过精准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后区域恢复以及改善城市规划等。训练完成后,内置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显示数据,揭示新的预测。

    Amazon QuickSight Q 新功能让客户能够预测并追问预测依据

     陈晓建认为Amazon QuickSight Q把人工智能和业务洞察相结合,使得客户不用再去掌握数据分析技术,而是通过人类自然语言来进行业务的洞察,从而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Amazon QuickSight Q使用机器学习让任何用户都能以自然语言提出有关业务数据的问题,并在几秒钟内获得可视化的准确答案。它让没有技术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都可以探索历史趋势和数据指标,让用户能够从支撑其看板和报表的数据中获得新的洞察。

    亚马逊云科技新推出的Amazon QuickSight Q功能是可以针对预测结果追问预测依据。这样就可以查看特定结果受哪些历史数据影响。Amazon QuickSight Q让数据智能实现以前可以问“是什么”,现在不仅可以问“是什么”,还可以问“为什么”。

    走过11个年头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已经圆满落幕。re:Invent 2022带了诸多新的产品和新功能。其核心仍然是数据和智能的融合,降低客户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本身。

    Forrester 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戴鲲评论道:“Forrester认为,在持续动荡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广大企业客户亟需构建兼具韧性、自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未来的技术战略。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re:Invent大会上的产品与服务发布不仅一如既往地贯彻自身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而且持续彰显其作为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与开发平台市场领导者的前瞻性技术视野与快速产品创新能力。”


    ]]>
    捷成资本收购专业儿童自行车公司woom的少数股权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捷成资本宣布,近期完成对奥地利领先的儿童自行车品牌woom的投资。

    版权所有: woom GmbH
    版权所有: woom GmbH

    woom由Christian Bezdeka和Marcus Ihlenfeld于2013年创立,现已发展为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儿童自行车品牌之一。两位创始人Christian和Marcus,既是父亲也是自行车发烧友,他们在维也纳附近的一个车库里创办了woom,旨在打造真正适合儿童的高品质自行车。目前,woom在全球30多个国家销售,欧洲德语区及美国为其重点市场。woom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Klosterneuburg,同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Austin设立了区域总部,共有200多名员工。

    woom自行车专为儿童量身打造,融入工程学原理,结构比例设计合理,使其成为市场上真正的差异化产品。相比其他品牌,woom以高质量、轻量化著称 -- 轻便安全的儿童自行车,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骑行的乐趣。

    捷成集团行政总裁孟爱峰表示:"通过创新的产品以及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woom的工作始终围绕儿童的核心需求展开。我们对woom品牌的欣赏由来已久,非常高兴有机会与woom展开合作,将骑行的快乐带给全世界的孩子们。"

    交易达成之后,捷成资本将成为woom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仅次于欧洲投资公司Bregal Unternehmerkapital。通过此次战略投资,捷成资本帮助woom在国际市场实现进一步拓展 -- 欧洲、美国,以及未来的亚洲市场。

    捷成资本团队预计,高品质的 woom儿童自行车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集团强大的内部供应链能力也将给woom生产规模的发展带来助益。捷成集团一直以服务现代消费者为业务核心,致力于把高品质的全球品牌带到大中华区,投资woom正是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
    行动元完成亿元Pre A轮融资,继续强化智能工业平台建设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行动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动元”)宣布完成逾亿元Pre A轮融资,该轮投资由New Wheel Capital领投。本轮融资后,行动元将继续加大对智能算法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投入,以加速智能工业平台的建设和落地,助力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行动元是工业领域冉冉升起的智能新星,拥有一支屡获殊荣的顶尖技术团队和身经百战的管理团队。公司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技术打造智能工业平台,根本性重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及运营等工程化过程,大大降低工业产品开发成本,百倍提高工业产品性能和面市效率,同时让机器更加智能和节能。

    行动元智能工业平台推出的首期应用集中在智能运动控制领域,覆盖了工业设备运动控制、柔性输送、低碳节能等主要细分,并已在机器人、半导体、3C设备、AGV、电动工具等行业广泛应用。


    ]]>
    Magna:重视技术创新的杰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导读

    在绿色能源日受关注的当下,传统汽车行业掀起电动化革新,Magna International(简称Magna)便是这股潮流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是加拿大的国际性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拥有遍布全球28个国家的91个产品开发和销售中心、340家制造工厂以及超过16万名员工,其客户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大众汽车、宝马汽车等。Magna积极推行“电车战略”,并推广其创新型驾驶辅助技术。在此战略框架下,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了自身的技术升级,近年来在投资并购领域也做出了诸多举动,充分展现了这家传统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决心及思路,值得市场关注与借鉴。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文:邱思睿 编辑:谢彬彬 】

    Part 1 公司简介

    Magna International(简称Magna,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MG)是一家移动技术公司和汽车供应商,从事车身外观、结构、动力、视觉和座椅方面的业务。公司成立于1957年,发展至今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91个产品开发和销售中心、340家制造工厂以及超过16万名员工。公司的普通股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MG)和纽约证券交易所(MGA)交易。创始人Frank Stronach CM 是与奥地利和加拿大均有渊源的商人和政治家,同时也是另外两家企业Granite Real Estate 和 The Stronach Group的创始人。

    1.1 发展历程

    65年前,Magna在一间车库中诞生。1970年,Magna的销售额已超过400万美元。此后的十年,Magna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38%。在进军汽车座椅领域后,Magna开始采用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生产保险杠。在此后的十年中,Magna又实现了9倍的销售额增长并达到10亿美元。九十年代,Magna将管道工程行业的液压成型技术用于汽车领域,开发了生产卡车车架的高压工艺,并以此获得了行业内最大的一份合同。与此同时,Magna具备了整车制造能力,销售额超过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22%。2010年,公司在全球销售额达241亿美元;直到2021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362亿美元。

    过去二十年中,Magna通过多次重点收购实现了有机发展,为市场推出复合材料尾门,引领后视摄像头产业,并加速发展动力总成系统业务。如今,Magna是汽车领域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图1 Magna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Magna公司官网)

    1.2 业内地位

    Magna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常年位于汽车配套业务营收排行榜的前列。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Magna排名第四。前5名分别是Robert Bosch(博世)、Denso(电装)、ZF Friedrichshafen(采埃孚)、Magna International(Magna国际)、Aisin Seiki(爱信精机),榜上排名最高的三个中国企业是第十六位的延锋(Yanfeng,营收137.57亿美元),第四十位的北京海纳川(BHAP,营收 59.68亿美元),以及第五十位的中信戴卡(CITIC Dicastal,营收 43.11亿美元)。

    表1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行榜前五名(2022)

    (资料来源:Automotive News)

    Part 2 商业模式

    2.1 产品特点:创新技术

    Magna的产品能力包括生产车身、底盘、内饰、外饰、座椅、动力总成、电子、视觉、封闭和车顶系统和模块,以及整车工程和合同制造。Magna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领域供应商之一,还是一家移动技术公司。公司在设计、工程和制造方面的系统方法几乎涉及到汽车的每一个方面,支持在寻求转型的汽车行业中推进移动性。作为老牌的汽车零件供应商,Magna依然重视研发投入,公司当前公开的三大创新产品包括电池盒、Etelligent动力系统以及司机监控系统。

    表2 Magna创新技术产品概览

    (资料来源:Magna 2021年年报)

    2.2 战略方向:电车合作业务

    Magna承诺,到2025年在欧洲和2030年在全球的运营中实现碳中和。因此,Magna特别强调了其产品专注于环保的创新。例如,EtelligentReach 是一款纯电动驱动解决方案,配备两台电动驱动系统,可以助力大型车实现最大的驾驶性能和能源效率。另一个命名为EtelligentForce的产品则指代一款纯电动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客车和轻型商用车,即使在纯电动模式下也能将车辆的载荷能力及拖拽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此外,eBea电动车桥取代了传统的梁式车桥,避免对现有平台进行昂贵的重组,同时减少开发时间,从而加快这种车型的电动化过渡。

    表3 Magna的电车合作业务

    (资料来源:Magna 2021年年报)

    Magna和众多车企的合作十分深入,甚至包括整车制造。奔驰G级、全新宝马5系、捷豹E-PACE、i-PACE等众多国际一线高端品牌高端车型便出自其地处奥地利格拉茨的Magna整车制造工厂。2019年1月 ,Magna在欧洲地区以外的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工厂(包括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四大工艺)——北汽蓝谷麦格纳(Magna)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落地中国镇江,用于北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 极狐产品的投产,包括阿尔法S和阿尔法T两种车型。

    2.3 专业亮点:ADAS驾驶辅助系统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是一类综合技术,该系统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头以及卫星导航等),通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感应周围环境,同时收集数据,进行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加以运算与分析,从而让驾驶者预知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Magna表示其在ADAS方面近期取得的进展包括从一家欧洲的全球原始设备制造商那里获得先进的摄像头新项目,扩充相关业务板块的员工数量;以及与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合作,完成业界首个综合驾驶和乘员监测系统。

    此前,在雷达技术方面,Magna同半导体技术初创公司Uhnder合作推出了ICON雷达——通过与初创企业的低调合作,把握获得飞跃性提升的市场机会。Magna的技术突破方式是通过将雷达解决方案中的芯片技术从模拟转换为数字。搭载ICON雷达的车辆可以在短距离和长距离内感应移动或站立的物体,无论物体大小它都能识别,例如150米处的行人和300米以外的车辆。与目前其他的现有技术不同,数字雷达技术可在四个维度(垂直角、水平角、距离和速度)上连续扫描周围环境,从而获得比模拟雷达更好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2022年11月,在与美国电动车创业公司Fisker的合作下,Magna正式将数字雷达技术推向市场,顺利量产了全球第一款使用数字雷达技术的车型——Fisker Ocean运动型多功能汽车,售价在37499~68889美元之间,并在30天内售罄。据公布的数据来看,该车型在2023年一季度的产能估计达300台,随着工厂磨合产能也将快速爬升,后续的季度产能分别是8000和15000台,最终2023年预计总产能将达到42400台。

    此外,Magna也与硅谷的机器人公司Cartken建立了合作,计划生产一批自动送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正在密歇根州的Magna工厂建造,并将很快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自主的最后一英里交付。

    2.4 业务扩张:投资与并购

    围绕着Magna的战略布局,公司在近年对相关产业不同规模的公司进行了投资和并购。2022年1月,Magna公开收购了共同参与ADAS领域创新研发的自动驾驶公司Optimus Ride。此外,Magna对于Google旗下自动驾驶企业Waymo的投资也值得注意。而在创新研发上的需求之外,也可以推测出该公司并购的其它目的多数围绕着Magna的技术优化及制造效率展开(例如照明生产、座椅生产及控制软件等)。同时,这些交易也符合Magna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度探索的战略。值得一提的是,Magna在共享汽车和单车领域也分别对Lyft和Yulu进行了投资。Magna亚洲区执行副总裁弗兰克·欧博恩(Frank O 'Bone)曾公开表示,公司在投资方面更加关注四大版块如何能够通过协同效应来实现提升,而并非仅在某些业务版块实现快速提升。同时,公司不希望某些版块存在滞后现象。

    表4 Manga近五年的投资与并购交易

    (资料来源:Capital IQ、Crunchbase.com)

    Part 3 财务状况与资本市场表现

    3.1 营收与利润情况

    当前,Magna在汽车配件产业出于全球领先地位。从2018年至今,Magna一直有着出色且稳定的营业额——即便在全球工业制造均受冲击的2020年,也超过了400亿加币——随后在次年Magna的利润即得到明显反弹。

    根据Magna公开的2021年财务数据,其主营业务板块“车身外形与结构”、“动力和视觉”、“座椅系统”以及“整车制造”分别销售额达到约145亿、113亿、48亿以及61亿加币。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收入来源最高的板块依然是车身外形与结构,以及动力和视觉相关的配件销售。

    另一方面,为Magna带来最多收入的六大合作车企是宝马、戴姆勒、通用汽车、Stellantis、福特公司以及大众汽车——其中针对宝马的销售额最高,达到了57亿加币;大众汽车的销售额最低,但也达到了27亿加币。此外,其他车企一共为Magna贡献了超过80亿加币的营业额。

    3.2 资本市场表现

    作为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通过观察Magna近五年的股价记录可以看出,除了2020年初的骤降以及其在此后一年多时间中的明显上升外,到2022年底Magna股价依然在每股60~80加币的区间徘徊,并没有过于戏剧性的情景出现。2020年的骤跌与Covid-19疫情爆发的时间吻合,而作为一家全球化程度极高的工业制造企业,Magna的股价在当时随市场波动也可以称为合理。

    由于Magna同时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及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表5及表6统计并展示了在2021年四个季度中,Magna分别在两个交易所股价范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这两个市场以及货币单位有所不同,但是市场对于Magna的表现而在股价上进行的反应,在趋势上基本趋同。

    为了更好比较Magna在业内的指标水平,表7根据Eikon金融数据库同业企业列表对比了Magna和同业企业在企业价值与收入倍数、市盈率、价格收入比方面的比值。其中,Linamar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Aptiv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2022年9月29日的数据为基础,Magna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为8.15,在纳斯达克的市盈率为21.27。Magna市盈率数据与同在多伦多上市的另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商Linamar的该指标(7.52)相比差距不大。

    Part 4 挑战及展望

    对于Magna而言,公司面临强烈的汽车行业风险。汽车零件制造商的生产量经常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劳动力移动性、关税、商品价格、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例如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影响了全球汽车生产量。2020年,新冠疫情对Magna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总体汽车销售水平也受到消费者信心水平变化的显著影响,而消费者信心水平又与消费者观念和工作、生活、家庭等变化趋势息息相关。此外在监管层面,与环境排放和安全标准有关的变化也可能会要求Magna需对广泛业务中的一些细节做出调整。

    随着电车趋势的加快,Magna已意识到行业中诞生了许多具有潜在颠覆性的企业,但也认为,现在预测这些电动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中将在未来成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依然为时过早。而在这一趋势下,Magna将车辆电动化视为一个重大战略,且不否认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潜在风险。Magna认为,虽然公司正在与一些新兴的以电动车为重点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业务关系,但并没有与所有新兴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也没有像与其他传统客户建立的那般完善。因此,如果Magna过分增加对新兴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关注,并取得商业成功,或将对其长久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现有发展来看,无论从产品覆盖还是营收能力,目前的Magna在世界汽车零件制造领域仍处于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在业内数十年的成功积累已使得Magna具有规模化的优势,而围绕产业的全面布局也使Magna具备平台化的能力。而在探索未来的层面,Magna也通过行动展现了其对电气化战略的重视。此外,对创新企业的持续投资也加强了Magna的技术储备。无论在特定配件的细节创新还是与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制造商进行整车业务合作,Magna都在多元业务的审慎发展中展现了迎接行业新趋势的自驱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
    金融新法来袭,是“紧箍咒”还是“指南针”?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金融稳定法》(草案)在今年4月时已在筹备中。在《金融稳定法》之前,我国已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法律作为金融体系的法治保障。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性和跨部门跨领域性,导致现有金融法律规范仍有不足。为此,此次央行联合发改委、司法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制定《金融稳定法》(草案),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跨行业跨部门金融业务,明确责任主体和问责机制,针对重要制度问题制定具体法律规范

    立法背景

    根据《立法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属于立法的一个关键步骤。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金融稳定法》的制定与颁布,将会作为金融法治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领法律,制定金融监管框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法》的重点内容仍是金融秩序的永恒话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自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8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影响,国际组织以及几个大的经济体长期把控制金融风险,加强监管与合规作为防范金融危机的重点。

    本法附则第四十六条规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从事金融业务的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信托业、保险业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或者认定的其他机构”。

    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

    《金融稳定法》共有六章四十九条,依据应对金融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处置的流程,制定整体框架:总则、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从源头把控金融风险,通过金融机构内部公司治理和明晰股权架构、外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审查,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减小金融风险的发生可能性,保障金融秩序稳定性。重点内容如下:

    首先,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的主体资格审查和明确责任主体。《金融稳定法》在第二章金融风险防范部分开篇强调金融机构的准入资格,须持牌经营并须在批准的业务和区域内开展活动。同时,金融机构须强化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压实金融机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防范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金融稳定法》第41条为金融机构主要股东和实控人划定“红线”,加强审慎经营义务。总则篇强调,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机制职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的属地责任、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责任。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守住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其次,建立处置资金池应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减少对公共资源的依赖,由行业内部先自救后求助外部资源的方式已成为主流。《金融稳定法》规定,金融机构及其股东、实控人应穷尽自救手段,按照恢复与处置计划或者监管承诺补充资本,对金融风险负有责任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对被处置金融机构实施救助;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履行风险处置、行业救助职责,起到市场化法治化的平台作用。省级政府、国务院、央行以及财政部门分别处置所监管金融机构、行业对应风险,联动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区域稳定,且穷尽市场化手段、严格落实追赃挽损仍难以化解风险的,依法动用地方公共资源;重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的,按照规定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第三,依据风险等级和不同情形处置市场化风险。《金融稳定法》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新增整体转移资产负债、设立过桥银行和特殊目的载体、暂停中止净额结算等处置工具。明确对被处置机构可以依法实施股权、债权减记和债转股,分摊处置成本。明确股权、次级债权、普通债权的减记顺位。充分保障股东、债权人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赋予其复议权,保障通过风险处置所得不低于破产清算所得。同时,保证处置措施与司法程序的衔接。处置部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以被处置金融机构为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案件进行集中管辖,以及向有关部门申请解除民事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以及商事仲裁程序中对被处置金融机构的财产和股权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最后,跨部门跨境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联动。本部《金融稳定法》适用于境外金融机构、境外金融基础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对等、互利的原则,与境外监管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及时、有效处置跨境金融风险,防范风险跨境传染。在风险处置措施方面,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中止被处置金融机构向境外汇出资金,要求被处置金融机构调回境外资产。同时,对于境内风险防范化解,第十七条、十八条分别指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合力监管,以及与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信息报送与共享。

    写在最后

    《金融稳定法》(草案)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尤其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是金融秩序的核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定金融风险治理的总体性的法律以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好配合十分必要。目前来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仍会有相关专家人员进行修改。整部法律中并未对金融风险明确设立基准线,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内部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赋予较大认定风险的自由。

    肖飒 大成律师事务所

    ]]>
    国际清算银行谈科技巨头监管:数字市场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干预解决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关于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文件。文章指出:数字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享有巨大的市场力量,可用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但容易出现“倾倒”。此外,文章强调:数字市场的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性干预来解决,例如强制互操作性和促进更多的数据共享。国家监管机构往往没有能力进行干预,需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促进实行有效的监管。最后,日益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可以为这种国际监管创造政治机会。

    ]]>
    伦敦支付创企Checkout.com将估值从400亿美元下调至110亿美元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英国支付处理服务公司Checkout.com宣布,将根据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和科技行业现状,将平台估值从400亿美元下调至110亿美元。降低内部估值,不同于投资者确定的估值,可能有几个目的。它通过降低股权成本使员工受益,并在公司希望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时提供了获得更高利润的机会。2022年早些时候,Checkout.com成功完成了一轮10亿美元的D轮融资,将该公司的市场估值提高到400亿美元。现在,该公司的估值回到了接近2021年的水平,当时在C轮融资后,该公司融资4.5亿美元,估值达到150亿美元。Instacart和Stripe等支付公司最近也进行了类似的估值削减。这说明,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的持续下降已经开始对私募市场造成影响。2021年,风险投资非常渴望将资金投入到有前途的初创企业中。然而,今年他们正在撤回投资,或迫使公司创造利润,而不是专注于增长。

    原作:Damian Chmiel 译者:高旭 原文来源:FINANCE MAGNATES

    ]]>
    徐工汉云完成3亿元B轮融资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近日,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汉云)完成B轮3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徐州疌盛金瑞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江苏省大运河(徐州)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平台关键技术攻关、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能力打造、高端人才引进以及营销服务体系优化。

    徐工汉云成立于2014年,由世界品牌500强、国际工程机械龙头徐工集团孵化。基于近80年先进制造业经验的沉淀、30余年数字化服务经验,徐工汉云面向全球用户开放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深耕行业打造20个行业产业链价值链平台,持续在产业极和企业极赋能、赋智、赋值。

    国内国际双轮驱动,以实力“圈粉”全球

    自2014年创立以来,徐工汉云起于累土,渐成九层之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徐工汉云位列第三,连续四年实现国家级榜单排名跃升,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分表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和价值不但通过了市场验证,更得到国家的认可。

    双跨平台反映了我国产业转型对平台体系建设的需求,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高水平。截至目前,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现多个应用场景、多个测试环境的数重检验,先后赋能装备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新能源、教育等80多个行业,既实现了行业跨越,又助力客户实现价值跨越。

    在国内领跑的同时,徐工汉云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向全球市场跃迁的潮流中,也始终保持领先优势。一直以来,徐工汉云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速驶入与国际同业同台竞技“快车道”,并凭借出色表现频繁收获国际权威机构点赞,彰显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翘楚地位。

    技术实力方面,2022年12月,“科技界奥斯卡”Gartner“Magic Quadrant for Global Industrial IoT Platforms”(全球工业物联网平台魔力象限)出炉,徐工汉云首次入选。魔力象限的含金量有目共睹,其权威性也代表着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能力评价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Gartner对徐工汉云国际化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过去一年中,徐工汉云利用全球设备生态系统以及关键合作伙伴,专注于全球扩张,在大中华区、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


    与此同时,徐工汉云品牌影响力也稳步提升。2022年,基于卓越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徐工汉云以品牌价值120.18亿元成功入选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领航中国工业互联网品牌,发挥出强有力的品牌引领作用。

    勇闯创新“无人区”,为制造强国构建数字引擎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同时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6年,徐工汉云发布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勇闯创新“无人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凭借设备接入与管理能力、工业知识复用能力、应用落地能力等核心能力,为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工业数据集成分析、工业应用开发创新提供一个安全性高、扩展性强、灵活部署的开发运行环境。

    徐工汉云创始人、CEO张启亮表示:“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之处在于通过汉云工业操作系统打造数字化转型核心底座,汉云工业操作系统聚焦新应用、新开发、新组态、新资产、新分析、新数据、新安全七个版块,构建行业级新应用,打造全新产品开发治理模式,组态积木式快速搭建新应用,重构数据资产,形成独具特色的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


    以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的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徐工汉云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多维分析技术,对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后市场等环节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推出一批低门槛、轻量化、高可用的SaaS化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徐工汉云瞄准“卡脖子”关键难题,相继攻克低代码平台开发技术、基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边缘计算技术、工业应用部署容器技术等十项核心技术,持续加强5G、AI、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打造“点-线-面-系统”的立体化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新模式,切实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痛点、难点,为全球用户数字化能力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在工程机械领域,徐工汉云联合中国联通搭建了国内首个基于5G SA组网架构+MEC端到端的专网,实现网络全连接、感知全连接、边缘云全连接、产业链全连接,打造工业AR协同设计研发、数字孪生车间、工业AR辅助装配、AGV集群、机械臂交互远程控制等30余个应用场景,实现柔性化、自动化生产,成为数字化智能工厂标杆。

    在智慧矿山领域,徐工汉云为巴西淡水河谷打造无人化智能管理系统,助力巴西淡水河谷实现挖掘机和宽体车等大型工程设备的远程遥控与施工管理、无人化作业,提高复杂工况交付效率,避免矿坑堤坝决堤带来的人员伤亡。

    在水生态建设方面,徐工汉云以“少人值守、智慧值守”为目标,为佛山南海区丹灶镇打造智慧水利排灌统一调度平台,全面提升电排站设施作业自动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促进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化。

    在农业领域,徐工汉云行业首发5G+主动标识+AI白茶全生命周期标识溯源系统,为中国白茶城打造一套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针对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原料仓储、茶饼质量检测、成品入库、 分销管理等全流程进行标识化改造,为当地政府和区域经济“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树立典范。

    国家队基金领投,持续领跑工业互联网赛道

    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支持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其重要投资板块之一。此次领投徐工汉云,创下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单笔最高投资额度。

    对于此次融资,徐工汉云创始人、CEO张启亮表示:“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领跑者,B轮融资将从三方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一是,平台关键技术攻关,聚焦HANYUN OS工业操作系统能力打造;二是,应用场景为王,洞察场景用户需求,切实解决应用场景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业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三是,大力优化营销服务体系,聚焦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客户触达率,从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重塑产品服务新内涵,助力客户成功。”

    国盛富瑞公司(徐州疌盛金瑞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管理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守忠表示:“国盛富瑞作为徐州市国盛集团市场化投资平台,始终坚持助力本地优质企业成长,重点布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科技企业。徐工汉云核心技术和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安全可控,国盛富瑞非常看好徐工汉云在数字化转型高速发展大背景下的广阔前景。”

    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总经理孔雪莉表示:“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一直致力于培育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并将其中的数字经济作为重要投资布局领域。未来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将和徐工汉云将在战略协同、业务协同、工作协同上进行全面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变、疫情反复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普遍持谨慎和观望态度,工业互联网投资市场进入冷静期。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众多不确定性,徐工汉云顺利获得国家队基金领投的大额融资,充分表明机构对其市场竞争力及技术实力的认可,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心剂”。


    ]]>
    歌礼认为Viking制药的控告没有根据,并将有力地进行抗辩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歌礼制药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代码:1672,“歌礼”)近日获悉,Viking Therapeutics, Inc.(“Viking”,一家位于美国的制药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就候选药物ASC41及ASC43F向歌礼、其创始人吴劲梓博士及歌礼若干附属公司作出若干控告。一项控告向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另一项控告则向加利福尼亚州南区圣迭戈分部的美国地方法院提出,各项控告所列指控相似(统称“该等控告”)。截至本新闻稿发布之日,Viking尚未向歌礼送达该等控告,或于提出该等控告前向歌礼提出相关指控。

    根据该等控告所载有关Viking指控的公开资料,歌礼认为该等指控并无根据,并将就该等控告进行有力抗辩。ASC41是一种使用歌礼自有技术、以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为靶点的自主研发口服片剂,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ASC43F是一种使用歌礼自有技术、以THRβ和法尼醇X受体(FXR)为靶点的自主研发双靶点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口服片剂,用于治疗NASH。

    歌礼将密切关注上述法律诉讼,歌礼及附属公司的业务及运营一切正常。


    ]]>
    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正式闭店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出品/联商网

    撰文/多米

    2022年12月31日,陪伴成都消费者25年之久的伊藤洋华堂春熙店正式落幕。

    在进入2022年12月份以来,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举办了成都记忆影像展等多项活动,回馈消费者的同时也以此方式与大家告别。对此,成都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纷纷分享回忆与表达不舍,一位网友的留言最具代表性:“春熙店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青春!”

    1997年,伊藤洋华堂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成都春熙店作为中国首店,于1997年11月21日正式开业。在伊藤洋华堂全球门店中,春熙店算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一直以来,其年营业额始终位居前列。

    春熙店闭店之后,伊藤洋华堂在华仍有11家门店,其中成都8家,乐山1家,眉山1家,北京1家。根据规划,伊藤洋华堂将加快拓展步伐,在深耕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的同时,力争在2030年之前在北京开设9家门店。

    无奈闭店,租金是关键

    其实,早在2022年10月底,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就传出了与业主方利都广场因续约未达成一致而即将闭店的消息。彼时,成都伊藤洋华堂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接业主方通知将结束物业租赁服务,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将于2022年12月31日后终止经营。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租金没谈拢,应该是无法续约的关键!在春熙路这样一个高端商圈来说,如今的租金水平已经不在伊藤洋华堂的承受范围之内,毕竟伊藤洋华堂定位不属于高奢商场。双方无法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这也是双方最终没有谈拢得核心原因。从地段优势来看,利都广场未来有可能转为高奢商场。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上佳认为,对利都广场来说,伊藤洋华堂及其首店经营的能量也是可测的,但位成都繁华的春熙路商圈,新租期的价值标的肯定会大幅提高,选择断约,利都广场有这样的自信。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过去零售业吃到的租金红利,也是他们失掉的红利。所以,续约抬价是必然的选择,就看零售方能否承受。伊藤洋华堂春熙店的遭遇,只不过是众多零售品牌遭遇的翻版而已。

    实体零售业在成本飙升的情况下,无疑需要新的业态盈利模型,这其中包括物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在租金红利消亡殆尽的情况下,在后疫情时期,在人流聚散和注意力已经重构的情况下,物业方和承租方其实都需要改变。

    据《联商网》统计,2022年以来全国至少已经关闭了30余家百货商场。包括伊势丹百货、新世界百货、大商股份、供销大集、通程控股、百盛、宜家、南城百货、远东百货、SM百货、广州东百、大洋百货、百联东方商厦等企业,均有门店关闭。

    对于传统百货来说,伴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迭代升级,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尤其是新渠道的毁灭性冲击,而传统百货自身又存在经营模式落后等各种积重难返的症结,存在的根基被动摇。

    对此,对于部分老牌百货来说,虽然有着体量小、物业老旧、硬件硬伤等诸多问题,但好在其商业位置绝佳、交通优势明显,一旦转型调改到位,依旧具有强大的客流吸附能力。近年来,有些老牌百货也不断通过闭店、调改、转型等各种方式谋求涅槃新生。但是对于一些类似伊藤洋华堂春熙店这样的租赁物业来说,其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首店关闭,影响巨大

    如今,春熙店的即将关闭,对于伊藤洋华堂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正如联商特约专栏作者、上海尚益咨询创始人胡春才所言,中国首店关闭,首先对伊藤洋华堂在供应商以及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受损;其次,销售份额的下降也无法避免。对于伊藤来说,虽然暂时有一些损失,但凭借多年深耕成都市场所积累的形象与口碑,后续也很容易在成都其他商圈选址重开,继续扩张问题不大。

    一位久居成都的业内专家认为,春熙路店闭店主要是由于物业变更,导致其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伊藤洋华堂在成都经营了20多年,已经融入成都人的生活,过去老成都人去春熙路,一定是要去逛伊藤洋华堂,这个店给成都人带来了太多美好回忆。如今时过境迁,春熙商圈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客群发生改变,有几个影响非常明显:

    首先,在目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春熙路店闭店对整个四川乃至西南零售行业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其次,会对伊藤洋华堂本身在成都的社会化口碑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伊藤洋华堂这两年在成都已陆续开出一些新店,其超市经营比较扎实,不过其到店率确实在下滑。

    此外,纯商业圈的超市,顾客的需求实际上非常分散,这也会导致伊藤洋华堂在春熙路很难再继续经营下去。

    上佳也认为,首店关闭,对中国伊藤打击不小。在任何一个市场,一个企业的首店承载的文化记忆和企业精神,都有非常厚实的尺度,况且对春熙店这样一个首屈一指的好店。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伊藤洋华堂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经验在业内一直有口皆碑。春熙店关闭后,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去打造新的顶流,在新的零售形势下进行创新和永续经营,面对无界竞争,要做弱店提升。


    ]]>
    微软回应FTC诉讼:不知动视暴雪《使命召唤》为何如此特别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北京时间1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近期微软的律师突然表示,微软不知道为什么动视暴雪旗下《使命召唤》如此特别,甚至不知道《使命召唤》最初的发布时间。

      去年1月,微软宣布将斥资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并强调这笔收购将帮助该公司获得多个“标志性的游戏IP”,包括《使命召唤》、《魔兽争霸》和《糖果粉碎传奇》等。随后,游戏玩家和监管机构担心,微软可能会停止在索尼PlayStation平台上提供《使命召唤》系列游戏。近期微软的律师突然表示,微软不知道为什么《使命召唤》如此特别,甚至不知道《使命召唤》最初的发布时间。

      此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试图通过诉讼阻止微软的这笔收购。微软随后对FTC做出了37页的回复,其中一段内容如下:

      “微软声称,缺乏足够的知识或信息来确定,关于《使命召唤》及其最初发布日期的行业看法是真实的,或者关于《使命召唤》的发售及典型发售时间表,以及动视分配给《使命召唤》的资源和预算,包括从事《使命召唤》开发工作的工作室数量的说法是真实的。”

      微软的这种说法很难令人信服。微软要求FTC证明的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谷歌上搜索得到,而微软肯定已经掌握了许多细节,包括从事《使命召唤》开发的每家工作室的预算和大致员工人数。

      首先,在微软宣布将收购动视暴雪之前,动视暴雪在这笔交易的尽职调查中会提供这些细节信息。其次,即便动视暴雪没有主动提供,微软也会进行大量研究。例如,对于Epic和苹果之间的诉讼,微软的“游戏业务规划和战略团队”就制作了一份67页的文件,详细分析了微软的所有主要竞争对手,甚至估计了许多非公开信息,例如索尼PlayStation Now云游戏业务2019年的营收为3.59亿美元。

      因此,微软很可能是在有意装傻。尽管微软的游戏业务负责人菲尔·斯宾塞(Phil Spencer)一再坚称,将继续通过竞争对手的游戏主机提供《使命召唤》,但推动《使命召唤》成为Xbox独占游戏一直是微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任天堂和微软已经达成协议,在动视暴雪被收购之后,在任天堂平台上保留《使命召唤》10年时间。在索尼之前拒绝了延期3年的方案之后,微软也向索尼提供了一份为期10年的延期合同。索尼尚未对新方案做出回应。(新浪科技)


    ]]>
    Facebook“吹哨人”建言马斯克:推特必须开源才能成为公共广场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北京时间1月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Facebook“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表示,如果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想把推特变成公共广场,就应该对其算法开源。

      马斯克之前曾经讨论过将推特打造成一个数字城镇广场,“以供讨论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事情”。

      豪根是在上周一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论这一问题的。她说:“对埃隆·马斯克来说,要证明他想要打造一个公共广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发布算法。”

      “开源算法。”她补充道,“他会得到更多帮助——成本会降低,利润会更高。”

      马斯克之前一直宣称收购推特的重要原因是“把权力交给人民”。他还在完成这笔440亿美元的交易后通过备忘录表示,他收购推特是为了促进已经消失的对话。

      马斯克还希望推特能成为“全世界最准确的信息来源”。但在收购完成后几个星期,他就缩减了内容审核团队的规模。

      豪根曾经担任Facebook公民诚信团队的产品经理,她在2021年公开披露了Facebook的大量内部文件,向外界展示了该公司的许多决策——她对美国国会表示,这些决策引发了“更多的分裂、伤害、谎言、威胁和斗争。”

      豪根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美国社交媒体公司普遍反对政府介入,因为这会导致利润至少缩水20%。

      “Facebook很害怕。”她说,“如果我们真的有透明度,真的有问责机制,他们的利润率就不会是35%,而是会降到15%。”

      后来又有媒体披露了更多问题,包括Instagram加剧了青少年的身材担忧,Facebook认为儿童是一个尚未挖掘的市场,该公司还有一套秘密系统可以让580万用户(包括政客和明星)绕过它的内容规则。

      豪根之前曾经表示,除非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卸任CEO,否则Facebook不可能恢复元气。

      Facebook母公司Meta和推特均未对此置评。(新浪科技)


    ]]>
    Horizon Space Acquisition I Corp. 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IPO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Horizon Space Acquisition I Corp.(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设立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简称"SPAC"),Mingyu (Michael) Li先生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公司今天宣布完成600万单元股的首次公开发行,发行价为每单元股10美元,首发融资6000万美元。每单元股包括一只普通股,一只完整的权证,及一只赠股权(每只赠股权将在SPAC并购交易完成日赠予投资人1/10普通股);每只权证的行权价格为11.50美元。本次发行的600万单元股将于12月22日在NASDAQ全球板公开交易,交易代码为"HSPOU"。待每个单元股可以分拆独立交易后,届时其普通股、权证、赠股权的交易代码将分别是"HSPO"、 "HSPOW"、"HSPOR"。按照首次公开发行一般性交割流程,本次公开发行将于12月27日正式结束。

    磊拓证券作为本次公开发行的独家募集管理人,Maxim Group作为本次公开发行的联合券商及财务顾问。公司授予券商为期45天的15% (总额90万单元股)的超额认购权。


    ]]>
    神州云科发布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为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底座”增添助力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2022年12月21日,“架构颠覆,标准引领,持续交付”——神州云科冬季发布会线上盛大召开!

    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和实现信创IT基础设施的突破,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交付和网络安全的高要求,满足客户在双轨(信创&非信创)环境中,实现基于双活或多云多活的应用可持续性,神州云科站在应用可持续性的战略高度,提出“1521”的战略性思路,希望通过一个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简称DTMAA),五大引擎,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两大大系列产品,以及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弯道超车。

    《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重磅发布

    艾瑞咨询联手神州云科、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通明智云,将于12月23日在业界首次发布《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应该从架构本身着手:只有整体架构和关键节点稳定了,各模块才能实现敏捷、灵活组装。而只有各模块实现敏捷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双活、灾备,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之间的对接和迁移,非信创设备和信创设备之间的对接和迁移,才会在业务侧无感知的情况下,轻松完成。应用可持续架构具体特征包括:双活双轨,多协议对接,与现代技术栈无缝对接,全生命周期可观测,动态可扩展负载,主动韧性,可多种方式对接与集成等。

    架构颠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是数字化时代关键技术

    自主创新的加速, 给客户的应用国产化历程带来了极大的可持续性挑战。应用可持续性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 尤其在极端情况下, 客户的应用都需要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 安全隐患, 迭代过程, 灾害等状况下, 都能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

    据调查显示,中国52%的客户都选择可持续性第一的情况下, 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 实现兼容和协同, 将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神州云科副总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副院长吴静涛表示,“一方面如何保证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弥合性能与企业应用要求的差距;一方面,面对合规、风险和创新的挑战, 云原生如何实现可信开源与跨域协同。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

    通过架构的革新,神州云科首次在业界提出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所谓DTMAA,是神州云科为满足企业面临自主创新IT基础重构所推出的全新架构, 架构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分区调度基础上,添加每个数据中心内信创域和非信创域的分域调度,来实现分区分域协同的多活双轨超高可用。帮助客户在新架构下,提升应用可持续性,解决性能瓶颈,提升稳定性,在服务异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时灰度调度的方式,切换流量,保留应用故障现场环境,便于后续的排错与根因定位。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5大引擎”的核心价值

    数据中心架构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分解为现有架构的非信创区和信创区的两个业务区域,在每个数据中心分为信创区和非信创区后,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跨区跨域协同方法,神州云科通过5大引擎实现多层次的应用可持续性最佳实践。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五大引擎

    1. 高可用调度引擎:助力信创业务验证,消除隐患;动态调整信创业务比例,风险可控;助力信创业务应急逃生;助力现代应用敏捷联动。

    2. 安全服务编排引擎:助力实现信创安全架构创新,提高攻防对抗能力。

    3. 信创高可用引擎:联网协同,智能调度。

    4. 现代应用高可用引擎:可信开源 安全可控。

    5. 大数据引擎:助力业务可观测性。

    神州云科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晓东指出,“五大引擎是双轨建设的核心灵魂。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的技术优势是实现了对于信创高可用引擎和高可用调度引擎的智能协议级互联互通。高可用引擎可以通过信创高可用引擎快速地感知到信创业务的状态,它会从信创高可用引擎中汲取必须要判断的信息,作为对业务质量的综合判断。”

    持续交付,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优势特性解读

    为了更好的适配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神州云科发布了全新的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同时云科通明湖信创系列产品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具有超高性能、超高安全、低碳节能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容翼系列

    • 超高性能

      • 更强的FPGA加速芯片和最新 CPU,4-7层处理性能提升2倍,SSL性能提升2倍;

      • 全新容翼OS操作系统,基于容器平台底座,满足微时代应用极速扩展;

      • 现代数据中心接口设计。

    • 超高安全

      • 硬件检测和缓解100多种类型的攻击向量、拒绝服务(DoS)和DDoS攻击、SYN泛洪等;

      • 业界领先的SSL加密能力高达200k SSL TPS,极大增强了ECC处理的卸载能力;

      • 高可用性使关键应用程序保持运行,增强的性能可处理流量峰值,阻止攻击者绕过安全协议。

    • 超低能耗

      • 全系列1U,绿色低碳,低能耗、低辐射,8.9%的典型功耗,50%的空间利用率。

    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具有超高可信、超高可靠、统一纳管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通明湖系列

    • 超高可信

      • 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硬件平台,已完成与国内主流的5大硬件平台: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的适配工作,且都已获得了这些国产芯片硬件平台互认证明;

      • 100%自主研发软件;

      • 参与制定信创标准。

    • 超高可靠

    • 支持双机热备、多主集群、等价集群、会话同步等功能,实现亚秒级切换,确保客户的应用系统达到999%的可用性

    • 统一纳管

    • 支持云科通明湖系列、云科容翼系列、F5系列、NGINX等多类应用交付网关接入统一管理;

    • 接入设备可以统一可观测,所以设备的监控状态和性能指标统一可视化仪表盘展示;

    • 支持配置批量下发,包含批量升级、备份、集群高可用等配置下发;

    • 统一 告警,有统一的日志告警平台,包含监控检查、审计日志、访问日志、错误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以及告警中心。

    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经理杜名欣表示,“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解决方案,无论是数据中心下移的架构创新,向分布式多云发展,还是信创领域深耕,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供一致性的服务体验。”

    标准引领,全新定义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

    面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信创需求,神州云科提出通过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标准来满足双轨环境下应用交付产品的选型需要。

    神州云科产品技术总监白文胜表示,“基于20多个金融信创客户案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涵盖银行负债、资产和中间件等业务区域系统,总结出一套实操性强,操作过程详细,且增加了新的云原生测试场景的完整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测试指南,为金融客户带来产品选型的便利性和易用性,促进金融行业信创的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神州云科打出的这套“组合拳”,通过多层次、多解决方案的组合,首先在架构层面实现分布式服务和容错逻辑;其次,通过丰富的产品功能特性和新的验证测试标准,为客户数字化进程中提供应用可持续性保障,并为客户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的“底座”增添助力。


    ]]>
    杨元庆谈联想联通签约合作:将推动“算网融合”,聚焦四个方面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2月21日下午消息, 近日联想集团与中国联通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谈及此次签约时表示,中国联通是中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的国家队,而联想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双联合璧”将为推动国家算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强的推动力。

    据悉,此次未来将聚焦四大方面:

    一是基础技术研发,在5G/6G、云网融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投入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加快软硬件的安全自主可控。

    二是新IT全栈产品、服务与方案,包括不限于PC、服务器、存储、边缘计算设备等,参与联通云网和数字服务能力网络的建设。

    三是重点在数字化转型和混合云场景进行合作,共同面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智慧教育等行业。

    四是发挥各自渠道及资源优势,探寻应用业务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领域合作。


    ]]>
    Vinco完成对Lomotif的收购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Vinco Ventures宣布收购ZVV Media Partners的所有ZVV股权,后者是一家与ZASH Global Media(拥有TikTok竞争对手Lomotif的股权)成立的合资企业。 

    这是董事会在其成功的加速战略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通过Lomotif、AdRizer、Magnifi U和Honey Badger的现有协同效应建立公司内容驱动生态系统。 

    Lomotif最近被评为共享人们短视频的12大最佳TikTok替代产品。此外,Lomotif在begindot.com网站的最佳TikTok替代产品评选中位列第三名。https://www.begindot.com/best-tiktok-alternatives/

    在对TikTok的中国公司的政府打压和政治担忧之中,Vinco完成了JV和ZASH投资组合。 

    在《政府设备禁止TikTok法案》获得一致通过后,参议院最近通过了在所有美国政府设备上禁止TikTok的立法。 

    "Vinco Ventures领导层对其快速推进和协作使命充满信心,该使命是使公司成为媒体和娱乐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这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又一步,公司将继续识别和密切关注能够补充和扩大运营的品牌,"Vinco Ventures发言人Javan Khazali表示。 

    通过ZVV Media Partners股权收购,Vinco扩大了其产品组合,增加了各种令人兴奋的内部制作电视系列剧。 


    ]]>
    一文读懂用友BIP“PDCA管理循环”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管理能力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借助IT系统将业务活动数字化,提供给管理者洞悉、观察各类业务事项的一切信息,据此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优化资源的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基于PDCA理论的管理架构模型

      IT系统作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如何规划其核心的管理架构模型,实现企业管理的闭环是非常重要的。PDCA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

      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成为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用友在新一代商业创新平台规划之初,就深入思考平台的核心管理模型,通过PDCA的架构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进行全面覆盖,从战略到执行落地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除了企业信息化时代的流程服务,还要将数据应用服务进行融合,通过流程+数据的融合服务,从而支撑企业的实时管控和精益运营。

      PDCA构建用友BIP顶级管理架构和蓝图

      用友BIP 3的六大领先应用架构中,事项会计、特征体系、多维组织让企业的人财物,业务和管理更精细,但是如何实现经营管理的闭环?用友BIP建立了企业PDCA经营管理的完整架构体系,它是支撑用友BIP整个产品体系的最顶级管理架构和蓝图。

      用友BIP的PDCA管理循环架构,纵向打通企业内部管理数智化,实现从计划到执行、检查、分析处理的闭环;横向将业务运营与管理控制融为一体,赋能企业实时感知、实时管控。同时,通过将流程与数据服务的融合,支撑运营管理的不断循环、改进,从而实现企业的精细化运营管控。

      横向实现业务运营与管理控制一体:从横向角度来看,PDCA管理架构提供了全新的业财融合方式,前端每一个业务经济活动可以实时传递并转换为财务层面的数据描述,赋能企业实时感知、实时管控。

      在上图的总体架构中,左侧代表了企业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业务活动,P代表企业的经营目标,根据目标建立日常的生产执行计划,采购计划等;S层是根据计划进行排产;D是业务执行层,包括采购订单、销售订单执行等;C是管理控制,针对各项业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管控;A是分析处理层,包括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改进的决策。

      在上图的右侧代表了企业的管控控制,PDCA的左侧每一层业务活动都对应着右侧财务层面的描述,经营目标对应着预算,以及资金、费用、成本计划,再到执行层的物料申请、费用申请等,都和左侧的业务经济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财务站在管理的角度,对业务进行实时的洞察和分析控制。

      纵向实现计划到执行、检查分析、改进的闭环: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打通从经营目标、计划安排、业务执行、管理控制和经营绩效的纵向内部运营管理架构。

      在上层战略层面,企业的3-5年的经营计划,到年度的商业计划,再到生产执行计划和实际采购、销售、生产订单的执行,以及针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和绩效分析、问题改进、执行调整,整个的业务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管理循环。

      基于事项驱动和数据服务,首次实现PDCA的完整落地

      用友BIP“PDCA管理循环”是如何将前端每一个业务经济活动实时传递并转换为财务层面的数据描述,实现业管融合的顶级蓝图呢?这其实依赖的是用友BIP的底层架构——事项会计的核心能力。除此之外,流程服务和数据服务融合,实现对业务和管理的重塑,将传统的业管融合提升到一个数智化的更高维度。

      基于事项驱动,搭建业管融合的桥梁:事项会计能把企业发生的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抽象成一种标准事项,针对每一种标准事项事先在系统中定义它的入账规则,也就是会计事务,然后定义事件驱动,业务一发生,系统自动能够按时间设定好的规则,生成一个事项级的实时财务数据,所以,事项会计搭建起了业财融合的桥梁,从根本上让PDCA循环成为现实。

      流程服务+数据服务,实现对业管的彻底重塑:传统ERP产品提供的基本是流程服务(表单+流程驱动),而用友BIP的新一代产品结构演变为统一数智底座之上的流程服务与数据服务并存。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发展,大量的物联网数据、生产执行数据、交易数据可以被实时汇聚,同时基于管理和业务场景沉淀智能算法和模型,模型+算法+海量数据的结合,就会产生丰富的数据服务(比如废钢判级、销量预测、人才画像...),通过流程服务和数据服务的融合,实现对业务和管理彻底的创新和重塑。

      国内首次将企业的PDCA管理循环实现完整落地:在ERP时期,国内厂商的核心能力一般聚焦在D/C两个环节,偏重实际业务和流程,而涉及到管会、分析等P/A环节则相对较弱,同时缺少数智化的场景服务能力;用友BIP基于强大的产品技术和架构能力、流程服务和数据服务的融合,定义平台与场景服务之间,以及跨领域的各个场景服务之间的衔接依赖关系,构建了业务和管理融合的顶级蓝图,在国内首次将PDCA循环实现了完整落地,也代表了从ERP到BIP时代的跃进中,企业管理架构的重大突破创新。

      用友BIP“PDCA管理循环”,支撑企业实时管控,精益运营

      PDCA循环是用友BIP管理架构的突破和创新,它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最顶级的服务架构和蓝图,覆盖了企业所有的人财物、产供销的。从纵向来看,从战略到执行、分析是一个循环,从横向来看,业务与管理是一一对应并融合的,从而支撑企业实现实时管控和精益运营。

      承接企业战略落地,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数智化系统作为企业战略落地的承接工具,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业务发规划和战略目标方针。用友BIP构建的PDCA的体系,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架构,搭建企业管理的神经网络,不断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改进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中长期战略的有效实施落地,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支撑企业实时感知、实时管控,精益化运营;PDCA通过构建业财融合的桥梁,让管理实时反映业务,通过对业务的洞察监控,持续发现和改进问题,提升管控能力;另外,PDCA的管理架构中涵盖了企业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从战略到执行落地、分析改进的闭环,通过PDCA确立的流程、体系、标准,实现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持续改善。

    ]]>
    联想电讯盈科李喆:将加快大湾区创新建设,预期几年内收入人才双翻倍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2月5日晚间消息,联想集团旗下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行政总裁李喆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将加快大湾区创新中心建设,未来几年内目标实现业务收入翻倍,人才翻倍。

    今年6月,联想集团与香港最大的电讯公司电讯盈科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合资公司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有限公司。据称,该合资公司将为客户带来综合服务、设备及数码基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瞄准规模达3200亿美元的亚洲IT服务市场,将进一步提升联想在亚太区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会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总裁黄建恒对外表示,新成立的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公司协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实现同比高达26%的营收增长,运营利润率达21%。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此次合作,其实有非常大的意义,包括势能意义、推动意义以及互补作用”,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行政总裁李喆说道。据悉,联想SSG目标未来数年收入维持20%至25%以上按年增长,而经营利润率维持在15%至20%水平。(新浪科技)


    ]]>
    三星电子任命首位女总裁,监督移动业务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12 月 5 日消息,据韩联社报道,今日三星电子公司宣布任命首位女性高管为其移动业务全球营销总裁,这是三星电子首次提拔女性担任这一高阶职位。

    三星电子任命首位女总裁,监督移动业务

    三星电子任命首位女总裁,监督移动业务© 由 IT之家 提供

    李永熙(Lee Young-hee)被晋升为三星设备体验(DX)部门的全球营销中心总裁,该部门负责监督其移动业务。她也是三星集团首位来自创始人家族以外的女总裁。已故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的长女李富真,目前担任三星旗下新罗酒店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据介绍,李永熙于 2007 年加入三星,2012 年升任副总裁,此前曾供职于欧莱雅,她因成功推广三星 Galaxy 手机的形象和品牌而备受赞誉。

    三星期望这次晋升能成为其它有才能的女性员工挑战自己、攀登职业阶梯的机会。

    IT之家了解到,李永熙是七位新总裁中的一员,这是自该集团实际领导人李在镕 10 月被提升为公司会长以来首次进行的小规模企业改组的一部分。三星没有为其家电部门任命新的负责人,该职位自李在镕于 10 月因未披露的“个人原因”辞职后一直空缺着。


    ]]>
    沙特将因为净零转型成为金属可持续生产的领导者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 出席伦敦矿业和货币会议的国际代表和全球矿业投资者了解到,沙特阿拉伯认为,从碳氢化合物向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转型正为其成为矿物和金属可持续创新生产的全球领导者开辟道路,从非洲一直延伸到中亚的矿产大区兴起以来尤其如此,这片矿区广袤、全新并且大部未经开发。

    His Excellency Khalid Al-Mudaifer, Vice-Minister for Mining Affair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His Excellency Khalid Al-Mudaifer, Vice-Minister for Mining Affair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Khalid Al-Mudaifer阁下在活动主题演讲中表示,矿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没有矿产和金属脱碳(净零转型)就不可能实现,而且这需要大量矿产和金属。我们需要探明储量,我们需要扩大生产。

    仅在磷酸肥料生产方面,沙特已经成为世界领导者。

    通过建设一个专注于为世界开采和生产最终产品的工业城市,沙特稳定了铝市场。与Lucid Motors等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和EV Metals等汽车行业供应商合作,打造一个综合性电动汽车制造复合体。"

    副部长阁下还指出了一些重要项目,如沙特在氢能源领域的工作,在这方面王国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氢能源工厂。

    沙特王国表示,投资已经成熟,不仅是在阿拉伯地盾区域,而且也要在大区帮助引领矿产开采:

    "我们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扩大采矿规模,并打造综合价值链。我们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我们有稳定的财政政策。我们有经验。我们拥有低成本的能源。我们拥有出色的基础设施。"

    副部长阁下再次邀请各位代表参加第二届"未来矿产论坛",共同倡导采矿业的未来、吸引大量投资,并在沙特阿拉伯和整个从非洲延伸到西亚和中亚的采矿大区,建立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

    该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启动,将举行一次由政府部长及其代表组成的有影响力的圆桌会议,随后将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和展览,将有6000名代表参加。


    ]]>
    网龙子公司普罗米休斯收购Explain Everything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社区创建者 -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 ("网龙"或"本公司",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777)欣然宣布其全球领先的课堂技术子公司普罗米休斯,已基本完成对Explain Everything公司全部资产的收购。Explain Everything是一个全球领先的数字白板平台,旨在创建有吸引力的课程、活动以及互动演示。通过此次战略收购,普罗米休斯将在产品组合中增加一个可带来收入的应用工具。此次收购也有利于普罗米休斯凭借创新技术开发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完善教学、学习和协作需求,最终促进未来软件订阅收入的规模化增长。

    Explain Everything应用程序可在所有移动平台下载使用,它为用户提供了绘图、制作动画、录制视频及实时协作功能的无限画布。通过这次收购,普罗米休斯将把现有的Explain Everything团队和平台合并到其常设业务和组合中,整合Explain Everything的数字白板平台和运营团队将使两家公司在教育技术及其他领域实现各自的愿景,并通过新产品开发、联盟和伙伴关系,帮助客户从尖端科技中获得最大收益。

    普罗米休斯首席执行官Vin Riera表示:"放眼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普罗米休斯将继续提供能够改变学习体验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承诺不断创新并致力提供无地域限制的卓越互动体验,而整合Explain Everything团队正是我们实践承诺的其中一环。对两家公司来说,这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和新关系将使我们强大的产品再上层楼,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Explain Everything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Reshan Richards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加入到普罗米休斯团队,Explain Everything的使命是在全场景下影响教学活动,这一使命与普罗米休斯超过25年领先的教育科技地位完美契合,我们将一同为全球师生提供最有效的互动学习工具。"


    ]]>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双滦兴业热力智慧供热 系统化能力强化数字化智能化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爆发式增长,亚马逊云科技在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近年来,传统供热行业智能化发展逐渐起步,智慧供热成为行业热点。如何真正达成智慧供热的目标。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选择与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合作。

    智慧供热体系提高供热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在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看来,供热行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其供热面积增长受城市规划决定,所以企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节能上。节能是供热行业最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传统粗放式的供热模式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

    双滦兴业热力的目标是通过智慧供热体系不断提高供热质量、服务水平、并降低能耗,成为高度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型供热企业。

    具体而言是将能耗指标、服务水平都作为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来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包括智能化这方面,工作人员素质也需要同时提高,来适应智慧供热的要求。

    在双滦兴业热力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的规划中,理想的智慧供热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把末端的设备设施数据全面采集。

    第二,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以及策略的学习和磨合,形成一套与自己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模型。

    第三、在数据积累完整、供热策略磨合优化以后,其最终的前景是在保障用户实际地用热质量的前提下,把不平衡以及超标准供热浪费的能耗节省下来,把工作人员以往频繁的人工调控、维修、不断地处理各种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能更多地向服务用户倾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

    亚马逊云科技系统化服务受到青睐

    市面上做智慧供热的企业非常多,为何选择亚马逊云科技?

    赵志国认为,亚马逊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企业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在回答199IT关于真正实现智慧供热的难点在哪些方面,王晓辉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双滦兴业热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数据,但没有对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应用的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在IT应用方面站得高、看得更广。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上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智信远景解决方案 “揽月云AI智慧供热平台”,解决数据集成和应用难题,借助机器学习实现了基于数据优化业务运行决策与降本增效的目标,坚定信心继续合作。

    谈及双方合作的成果时,王晓辉表示,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能够根据天气和供热负载的预测,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仿真和智能优化,实现了供热资源的精确调控,在提高用户室温的基础上,实现平均能耗下降11.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折合标准煤减少约6万吨,这为双滦兴业热力进一步扩大投入继续节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和动力。

    智慧供热的未来

    双滦兴业热力所采用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包括 Amazon EC2、Amazon RDS、 Amazon S3、Amazon EMR、Amazon Athena、Amazon SageMaker等.

    在尝试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后,2021年双滦兴业热力整个应用智慧供热的区域,用户端评价非常乐观。从用户反馈来看,投诉率下降、满意程度提升、平均室温提高。第三方的回访结果也非常正向。

    对于未来的展望,双滦兴业热力方面表示,未来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推进:

    • 扩大投入,增加供热管网中的物联网设备安装,进一步挖掘供热管网运行的节能潜力;

    • 作为城镇供热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供热企业,将继续在IT技术应用方面深入探索;

    • 未来依靠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将在“弹性供热”、 “计量供热”方面进行尝试,为承德市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舒适性供暖服务。

    在亚马逊云科技方面看来,双滦兴业热力有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希望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多样的系统化云服务来实现这一个目标。

    云计算的好处在于能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

    客户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从而加速数字化的进程,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加快像双滦兴业热力这样的企业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
    中国联通Q3业绩说明会五大最新亮点解读 Tue, 28 Mar 2023 10:04:34 +0800 如果用四个字来评价中国联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不拘一格”再合适不过。

      尤其今年以来,中国联通迎来了业绩稳健增长、联通云焕新出发、工信部批准重耕900MHz频段、与腾讯合营新公司、投资10亿加强科技创新等诸多大事,也让投资人看到了这家电信巨头正在焕发全新的生命力,变得越来越“新”,越来越“强”。

      11月29日下午,中国联通召开2022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中国联通总裁陈忠岳、中国联通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李玉焯就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给予了回应。

      本文就其中的五大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一同分享中国联通如何把握数字经济风口、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亮点一:明确四大关键问题,抢占数字经济高地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和电信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数字经济为电信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蓝海、动能转换的新引擎、价值提升的新空间。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信行业打造的数字底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化学反应将为电信行业开启一个未知远大于已知的广阔发展新空间。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站在数字经济新风口,中国联通将坚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公司全局工作,强化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担当作为,在党的二十大引领的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中国联通的“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作用。

      在中国联通在“1+9+3”战略规划体系的引领下,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绝对值再创上市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2639.8亿元,比去年同期提升8.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396.5亿元,比去年同期提升7.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68.3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0.4%。

      这样亮眼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在资本的青睐下,中国联通股价短短一个月内三次涨停,这充分证明了投资电信行业就是投资确定的未来、确定的价值、确定的回报,甚至还有人把中国联通定义为“中字头低估值龙头股”。

      谈及如何看待数字经济时代中国联通的投资价值,刘烈宏认为关键是要理清4个问题: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资本市场的热点投资板块,到底与中国联通有什么关系?中国联通到底能做哪些事儿?有什么独特的能力?能转化为多大的价值?

      首先,今天的中国联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管道运营商”,而是自身就已经先行成为数字化的企业并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科技创新公司。“正如‘直尺’量不出‘三维空间’、看3D电影先要戴上3D眼镜一样,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电信行业,也不能简单再用延续几十年的用户增长等老指标、老模型来评估电信行业的新价值。”刘烈宏强调,电信行业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全面升维,估值模型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重塑。

      其次,中国联通正在从铺路走向赋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主要是当好“三个角色”、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当好“铺路人”,为数字经济筑牢坚实底座、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二是当好“赋能者”,截至目前,中国联通累计服务5G专网服务客户数超过3000个,5G规模化应用一万多个;三是当好“护航员”,充分发挥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打造全域全网的“云、管、端、数、用”一体化安全能力体系,护航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再次,中国联通独具特色的能力体系,能够实现数字价值的最大红利,能够倍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价值。一是着力构建“一个联通,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的能力生成模式;二是成立了9大行业10大军团,布局了17家专业子公司和19家产业互联网公司;三是在自身的网络、业务、运营和管理数字化转型方面练就了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身本领,积累了破解难点痛点的丰富经验。

      最后,面向数字经济蓝海的新发展,中国联通正在加快兑现转换为前景确定的新价值。混改以来,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接近30%、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倍。近5年,公司产业互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34%,今年前三季度产业互联网为公司带来超过70%的增量收入。可见,中国联通挺进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的。

      亮点二:联通云增速142%,预计年度收入达300亿元

      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云”已成为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之一。

      自去年新战略发布以来,中国联通以云计算国家队的责任担当,立足自主创新,全面升级了新一代的云计算平台“联通云”,树立了“安全数智云”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安全可靠、云网一体、专属定制、经济实用、多云协同”的特色优势。

      而联通云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创新上,更领先、更安全、更融合;产业赋能上,更懂客户、更易定制、更可信赖;生态共建上,更开放、更深入、更全面。

      这一系列特点,共同推动联通云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今年前三季度,联通云实现收入268.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42%,增幅领先行业。刘烈宏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300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

      此外,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报告,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中联通云IaaS、PaaS、IaaS+PaaS市场份额增速位列所有厂商之首,PaaS排名前进2位,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速第一。

      “以当前云计算厂商4到8倍的市销率估值,中国联通仅云业务市值就有较好的提升空间。”刘烈宏强调,作为云计算国家队,联通云已拥有成熟的自主可控国产化技术和可靠的公有云服务能力。未来,联通云将继续释放数字化转型算力引擎势能,将自身的硬实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力量,持续为数字中国注入新动能。

      亮点三:重耕900Mhz频段给中国联通带来两大利好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频谱是未来5G建设的关键资源,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重耕900MHz频段,将原用于2G/3G/4G的优质频段被重新用于5G网络,这对中国联通未来的5G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刘烈宏表示900MHz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范围广、穿透能力强、网络部署成本低等特点,是全球公认的公众移动通信“黄金”频段,此次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使用900MHz频段开展5G业务,将为中国联通带来两大利好。

      一是加快建网速度,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网络竞争力。在典型的农村地区实现同样覆盖效果,广覆盖场景下900MHz所需基站数为2.1GHz的1/3。900MHz频段重耕,将有利于中国联通利用现有网络站址资源,以更少的投资快速推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5G覆盖,为中国联通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强网络底座。

      二是丰富商用场景,增强服务感知,提升业务竞争力。900MHz频段重耕,有利于中国联通扩充商用场景,帮助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更好享受高质量5G服务,并拓展低频段5G产业空间,推动5G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中国联通积极打造连接“人机物”的5G精品网络,下好“先手棋”,加快推进900MHz低频打底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强化“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担当作为。随着5G精品网的建设,已经有越来越多地区的用户为中国联通打上网络好、服务好的标签,未来随着900MHz 5G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打底网的加快部署,相信会有更多用户充分认可中国联通的高质量网络和优质服务。

      亮点四:携手腾讯成立新公司,瞄准CDN和边缘计算两大业务

      在近期中国联通A股涨停的背后,中国联通下属子公司联通创投拟与腾讯创投新设的合营企业一事成为调动投资者热情的直接推手。在其背后,电信运营商加码与科技巨头合作的趋势,电信运营商业绩增长动能的转换,以及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凸显出的产业链价值都在激发着资本市场的热情。

      谈及此次与腾讯设立新公司事宜,陈忠岳表示,中国联通正在积极推进该合营公司的组建,新成立的合营企业将立足于自主研发,形成完整的CDN/MEC平台能力、运营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为高清视频产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新一代CDN以及边缘计算服务。从长远看,合营公司的成立将显著放大双方在产品研发、网络云化以及营销服务的优势,壮大CDN、边缘计算产业链,持续为双方相关业务赋能。

      陈忠岳强调这次与腾讯的合作,是公司诸多合作中的一项探索,混改以来,中国联通与战投伙伴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改革红利持续显现。

      一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云计算领域,依托运营商算力网络和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的双重优势,联通云在几年时间内实现快速超越。

      二是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中国联通在业内首创“2I2C”互联网卡产品模式,通过互联网化手段满足客户个性化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三是内容生态加速构建。深度推进产业合作,紧紧围绕价值经营,打造“终端+内容+应用”一体化的5G泛智能终端生态,赋能消费互联网。

      未来,中国联通将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浪潮,联合产业链头部优势企业,进一步推动与合作伙伴一起打好“团体赛”,共同繁荣数字经济新生态。

      亮点五:投入10亿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一个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投资者关心的核心投资要素之一,刘烈宏表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做好了可能成为推动中国联通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

      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中国联通制定了《中国联通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委员会,成立中国联通科协,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站在新时期的历史方位,中国联通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转型发展利好不断,连续三年被授予“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科创转型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稳。